生命救治

2024-11-15

生命救治(通用6篇)

生命救治 篇1

血吸虫病是制约疫区经济发展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也是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因其病程迁延不愈,患者劳动力长期受限,从而成为最严重的血吸虫病类型。相关研究表明[1],晚血对患者的躯体损害严重、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和病死率较高,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明显增加,其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自2004年开始,国家对生活贫困的晚血病人实行临时性救助,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安排专项经费提供医疗救助。而对这一政策进行效果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救治的病人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晚血患者的角度对晚血救治政策及相关工作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荆州市江陵县在册晚血患者中抽取6个乡55名晚血患者进行入户调查。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调查问卷对晚血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接受救治的情况、对医疗机构的质量评价以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

1.2.2 深入访谈:

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对晚血患者及其部分家属进行深入访谈,主要了解晚血救治政策实施后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变化以及对晚血救治政策的评价等。

1.2.3 测量工具:

选用EQ-5D量表[2]评价晚血患者的生命质量,EQ-5D量表包括一个5维度描述系统和EQ-5D的直观式健康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描述系统的5个维度分别是: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每个维度有3个水平:没有问题、有些问题和问题很大,由此形成243种可能的健康状态,加上“无意识”和“死亡”总共245种可能的健康状态。描述系统的5个维度有其权重赋分,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计算综合评分。最后评分等于1.000分别减去各维度得分,各维度的得分等于该维度所选条目对应的权重,只要任一维度选择的条目为第二或第三等级,还要减去常数项;如果有任一维度的条目选择了第三等级,则还应减去“N3”0.269。各种可能的健康状态都可以被测量,包括比死亡更严重的状态(按上述评分原则最终评分<0,此时应视为等同于死亡的状态,评分为0)。因此,最终评分结果在0.0(死亡)和1.0(完全健康)之间。例如一个患者描述系统的5个维度选择为21321,那么其EQ-5D量表评分为1.0-0.069-0.094-0.123-0.081-0.269=0.364。EQ-5D的直观式健康量表(EQ-5D VAS),通常被称为“欧洲5维度健康温度计”,用来衡量被调查人群的总体健康状况,其一端100表示“心目中最好的健康状况”,一端0表示“心目中最差的健康状况”。

1.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定量数据经检查核对后,采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对定性访谈资料的记录进行仔细阅读,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与总结。

1.4 患者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本次调查使用的调查问卷在正式运用前进行了信度和效度评价,信度评价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效度则采用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本次研究调查问卷分为满意度和生命质量两部分,经过计算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信度,其内部一致性均在0.7以上,一致性较好[3],见表1。在效度方面,问卷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参考既往相关问卷设计而成,并咨询相关专家,内容全面、完整,具备较好的表明效度和内容效度。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55名晚血患者中男性31名,女性24名;年龄35~76岁,中位数为57岁;巨脾型晚血病人29例,腹水型病人17例,结肠增厚型病人1例,巨脾合并腹水8例。

2.2 晚血患者生命质量的分析

采用EQ-5D量表对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晚血患者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沮丧的评价较好,满意率(各维度选择1定义为满意)分别为69.1%、60.0%、60.0%和63.6%,以活动能力评价是最好的,在疼痛和不适方面的满意率较低,仅为36.4%,有61.8%患者存在中度的疼痛和不适,见表2。

EQ-5D量表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0.743,P25=0.620,P50=0.841,P75=1.000,P100=1.000,巨脾型患者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0.807,腹水型为0.719,侏儒型为0.725,巨脾合并腹水为0.567,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1.501,P=0.225,因此还不能够说明不同类型晚血患者生命质量得分是不同的。EQ-5D VAS值的平均分值为57.96,P25=55.00,P50=62.00,P75=70.00,P100=90.00,表明晚血患者被调查当天的状态比较好。

在定性访谈中,当被问及2004年开始国家晚血救治政策实施后的感受,晚血患者及其家属都觉得接受救治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心理负担,患者及其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晚血患者认为“现在每年在县血防接受免费救治,劳动力也有一定的恢复,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接受救治后逐渐能做一些轻体力劳动,经济状况也有所改善,起码看病不要钱,不用向别人借钱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了”;“接受救治后自理能力提高了,像自己穿衣服,一些日常的家务、盥洗都可以了,不用家人照顾了”;“救治后身体有明显好转,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以前看病要钱,经济压力大,心理负担也蛮重,有时候巴不得睡了就不醒了,让他们也解脱。现在情况好转,人也乐观多了,还想多活几年等着孙子上大学”。

2.3 患者对晚血救治医疗机构的总体满意度分析

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每项指标的态度是采取“Likert量表”,将其分为5种,即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本研究计算满意率=(很满意+满意)/(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100.00%。研究结果显示,晚血患者对定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基本上是满意的,在8项分指标中,7项指标的满意率都在70.0%以上,尤其是体现医患双方关系的医护患沟通情况、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满意率分别为96.4%、100.0%、98.2%和94.4%,均在90.0%以上;而对医疗机构的就诊环境和布局的满意率较低,仅为25.5%,见表3。

通过对晚血患者及部分家属的深入访谈发现,他们对晚血救治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这与问卷调查直观统计法计算出的结果相符。晚血患者认为:“我查出来有病之后家里人对我有蛮大的想法,县里的医生积极与我家人沟通,说这个病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国家现在又有免费救助政策,看病不要钱,家里人对我的态度好多了”;“我家4口人有3口是病人,2个儿子都是精神病,在家里根本就得不到什么关怀,多亏了村里的干部,血防的医生,他们经常开导我,要我放宽心”;“医生说我们还年轻,别有太重的思想负担,出院的时候也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我在县血防住了3次,医生护士对我们都很关心,就是觉得医院的环境不怎么好,生活也不怎么方便,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血防医院进行重建或维修,改善住院环境,设施能更适合老年人”。

2.4 晚血患者及家属对晚血救治政策的评价

几乎所有的晚血患者都认为,患病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他们的家庭,影响了生产、生活,而晚血救治政策实施后都有一定的改善,他们对此项政策的总体评价也是比较满意的。晚血患者感慨到:“幸亏有了好政策,要不然我们哪有能力每年去住院,只有在家里拖着”;“治疗后,能简单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家庭收入好点了。家庭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以前屋里还要搞个人来安置我,现在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还能帮子女带小孩,这与救治政策实施前真的是两种场景啊”;“得了这病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有政府做后盾,有机会我们去治疗就行了,放宽心也有利于我们病情的恢复”;“儿媳都是哑巴,自己生活成问题,也没有钱来让我看病,我就是在享政府的福,不是这个政策,都死了十几年了”。

当然,接受访谈的患者及其家庭也对血吸虫防治工作及晚血救治方面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如加大对晚血患者及其家庭生产、生活的帮助、增加一点每年救治费用的额度、适当增加每年治疗的次数、希望政策能够持续、加强出院后相关工作的完善、进一步改善住院设施以及就医环境等。

3 讨论与建议

3.1 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所改观,其生命质量较高

调查显示,接受救治后,晚血患者的平均EQ-5D得分为0.743,P50=0.841,平均EQ-5D VAS值为57.96,P50=62.00,提示接受救治后目前晚血患者的生命质量总体上还是较高的。晚血救治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晚血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命质量都有所改观,不仅仅表现为身体机能的改善,同时也表现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减轻,使其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疾病和生活,这也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相符。

3.2 晚血患者对救治医疗机构的满意度较高,就医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晚血患者对于其接受救治的定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基本上是满意的,尤其是体现医患双方关系的医护患沟通情况、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满意率达到90.0%以上;而对于医疗机构的就诊环境和布局的满意率较低,仅为25.5%。由于晚血患者以中老年居多,晚血救治工作管理机构应积极改善晚血救治定点医院的就医环境,使晚血患者能够享受到更舒适、便捷的医疗服务,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病情恢复。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由于调查时间有限,入户调查的样本量比较小;第二,晚血患者是根据区域在定点医院接受救治,因此,本研究对患者、对晚血救治医疗机构的总体满意度是指对一家机构的评价;第三,对晚血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价只是对目前晚血患者的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接受救治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是通过患者定性的描述加以分析,缺乏定量数据的支持。因此,本次研究的结果并不能推广至其他地区。

总之,目前晚血救治政策的实施比较顺利,综合调查所得到的发现,建议应适当改善晚血患者的就医、就诊环境,在保证晚血住院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晚血患者出院后的后续管理工作,使救治工作具有连续性,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瑶,贾铁武,何未龙,等.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2):107-110.

[2]Brooks R,Rabin R,De Charro F.The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of health status using the EQ-5D:A european perspective[J].Dordrecht:Kluwer,2003.

[3]曹阳.世界健康调查项目中国预调查的测量方法及质量评估[D].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4-11-16.

母猪难产的救治 篇2

1 病因

母猪难产是在分娩时不能自然地将胎儿产出。造成母猪难产的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1.1 饲养管理不当

因饲养管理不当, 母猪营养差, 体质瘦弱, 或母猪过于肥胖, 运动不足, 缺乏青绿饲料, 以及猪龄老, 胎猪过多等, 引起母猪子宫收缩无力, 娩出力弱, 有时开始分娩顺利, 后来剩下3~4个胎猪无力排出。

1.2 胎猪不正常

胎猪过大, 胎位不正, 胎猪畸型以及2个胎猪同时楔入产道等, 使胎猪不能顺利产下。

1.3 母猪发育不良

母猪发育不良, 配种过早等原因, 常导致子宫颈口狭窄性难产发生, 该种现象多出现于第一胎母猪, 由于母猪配种太早, 母猪的生长发育还正在进行中, 骨盆口太小, 仔猪通不过子宫颈口形成难产。

1.4 外界刺激

外界刺激引起的应激性难产。多见于初产、胆小的母猪, 由于受到突然惊吓或分娩环境不安静等外界强烈的刺激, 起卧不安, 子宫不能正常收缩, 引起难产。

1.5 母猪心肺功能不健全

母猪心肺功能不健全导致无法适应分娩过程中急速增加的能量和血氧供应, 血氧供应不足, 大量氧化中间产物和自由基蓄积, 出现应激过度, 对实质脏器和免疫系统的损害极大, 引起肌肉收缩显著减弱, 母猪难以承载, 极易发生滞产、难产。

2 症状

母猪怀孕并已到产期, 出现努责等分娩现象, 但不能顺利产出仔猪。因分娩无力的难产, 表现努责次数少、力量弱, 分娩开始后长时间不能产出胎猪。因胎儿异常引起的难产, 往往产道开张情况和分娩力正常, 但不见胎猪产出。因产道狭窄的难产, 表现阴门松弛开张不够, 分娩力正常, 但仅流出一些胎水, 而不能产出胎猪。如果产程过长, 救治不当, 则母猪衰弱, 心跳减弱, 呼吸轻微, 严重的母猪在2~3d内死亡。

3 预防策略

3.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保证妊娠母猪的饲料全价优质, 营养水平适宜, 尤其注重满足与繁殖机能密切相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并依据猪体型大小、胎次、季节气温等综合因素灵活控料, 防止猪过肥与瘦弱。保证环境特别是产栏安静、温湿度适宜。让妊娠母猪适当运动, 最好于产前1个月赶入传统猪舍饲喂, 任其自由活动。细心照顾妊娠末期和生产母猪, 全程监护分娩。

3.2 高标准严格选择后备猪

后备母猪要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和特征, 生长发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后躯大、体型丰满, 四肢结实有力, 并具备端正的肢蹄, 腿不宜过直。后备母猪必须来自产仔数、哺育率、断奶窝重较高的经产母猪, 以选留第2~5胎的母猪后代为宜。

3.3 做好防疫工作

坚持系统防疫观点, 按免疫程序高质量接种好各种疫苗, 定期消毒、驱虫、来鼠、扑蚊, 及时有效诊治各种普通疾病, 控制木乃伊、死胎、畸形胎的发生。

4 救护措施

难产时胎儿及时离开母体就可以安全成活。

4.1

首先给分娩困难的母猪注射一支催产素注射液, 同时用力按压母猪乳房, 促其努责, 再少力压其腹部, 协助仔猪助产, 如果30min后没有效果, 只能实施人工助产。

4.2 人工助产

4.2.1 徒手牵拉法

助产人员手臂缓慢伸入母猪产道, 摸清楚仔猪胎位, 当仔猪正生时四指卡住仔猪的二耳缓慢牵引, 也可用拇指和中指抠住仔猪眼眶或用拇指和食指拈紧仔猪下颌间隙部缓慢牵拉。当仔猪倒生时, 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仔猪两后肢慢慢牵拉出仔猪。如果胎位不正, 可先矫正仔猪胎位, 然后牵拉。如果两头牵拉同时进入产道, 可先将一头推向里面, 然后按上述方法助产。

4.2.2 器械助产法

一般用产科钩和牵引绳, 由于对仔猪伤害比较大, 甚至会造成死亡, 同时可能损伤母猪产道, 一般有临床经验者操作。产科钩可根据母猪难产的程度临时制作, 一般用铁丝即可。

如果人工助产碰上异常情况, 如拖拉不动, 就只好舍弃胎儿, 用肢解胎儿的办法, 分块拖出。这要轻慢和小心谨慎, 防止损伤产道。分娩结束后, 马上给母猪注射抗生素, 防止感染。

助产后母猪必须加以护理, 助产结束后肌注或子宫内放置抗菌消炎药, 用一次性输精管吸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1次/d, 连用3~5d。

5 注意事项

5.1不要轻易使用催产素, 更不要大量和重复使用催产素 (一般3~5m L) , 要先检查确定顺产时才能使用;助产时最好使用医用润滑剂, 因为反复使用香皂会使产道越来越干涩, 会更不利于胎儿产出。

成批烧伤救治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4批次27例患者, 男21例, 女6例;其中最多一批次10例, 最少一批次3例。2次为煤矿瓦斯爆炸烧伤, 2次为耐火炉倒塌烧伤。按修订后的烧伤严重程度诊断标准[1]:属重度烧伤12例, 中度烧伤5例, 轻度烧伤10例;合并吸入性损伤8例, 复合伤7例。从烧伤到接受治疗时间, 0.5 h~49 h不等。

1.2 接诊

急诊科接到报警或接到120急救中心指令后, 一方面迅速出车到现场接诊患者, 一方面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主管副院长, 医院迅速启动应急救治预案, 通知成批烧伤应急抢救小组各成员到位, 按其各自的职责任务履行抢救程序。

1.3 救治

立即脱离烧伤现场, 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根据临床指标调整输液量。尽早规范转运到医疗单位, 接受正规治疗。诊断明确的重、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深度烧伤创面应用1‰新洁尔灭简单清创消毒后, 创面外涂2%碘伏或磺胺嘧啶银糊, 使创面焦痂保持干燥, 如果创面有环形焦痂, 行切开减压术。据患者情况伤后48 h开始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切削痂植皮, 复合伤按外科各专业处理原则处理, 尽早胃肠道营养。康复治疗早期应用[2]。

2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 19例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后治愈, 其中4例复合伤, 8例出现休克, 从烧伤到接受治疗时间均大于16 h, 其中3例休克期度过不平稳, 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和复合伤 (腹腔脏器肝破裂1例, 多发骨折2例) , 经过救治后死亡, 另5例经过抢救, 艰难度过休克期后治愈。24例治愈患者平均于伤后40 d创面基本愈合。康复治疗措施贯穿于烧伤治疗全过程, 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瘢痕增生及挛缩, 治疗效果较满意。

3 讨论

成批烧伤都属意外事件, 受伤人数多, 病情复杂, 轻重不一, 一些还伴有吸入性损伤、复合伤。这就要求从现场急救、运送途中、人员分配、早期处理、护理监护、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各个方面都要配合到位。

3.1 组织工作

急救是否及时, 对患者的治疗和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医院迅速启动应急救治预案, 通知成批烧伤应急抢救小组各成员到位, 按其各自的职责任务履行抢救程序。院领导参加抢救治疗小组, 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出诊人员与医院尽量保持通讯联系, 及时通知医院准备抢救人员、床位、药品、器械设施等, 做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进行抢救。必要时请上级医院的专家亲临指导救治, 在专家认真全面分析伤情的基础上, 及时完备抢救治疗方案, 使成批严重烧伤就地治疗, 降低病死率, 减少伤后并发症。

3.2 救治工作

成批的烧伤患者短时间内治疗与护理不能规范救治, 就会影响治愈率。救治工作应该分工明确, 统一指挥, 忙而不乱, 各尽其责, 相互协作。

3.2.1 现场急救

急诊出诊人员中最好也有烧伤专业医生参与, 这样可以现场早期检诊, 大致判断患者数量, 病情轻重, 是否有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等, 还可以第一时间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接受抢救治疗。及时识别伤情, 鉴别假象, 尤其是那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的是危重患者, 要及时处理。特别是面、颈部烧伤, 要注意检查口周和呼吸道, 如果有中、重度吸入烧伤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 解除呼吸道梗阻。同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复合伤, 如骨折、内脏破裂等, 也应及时处理。在现场应抓紧对烧伤患者进行创面检查。尽快去除烧毁的衣服, 对创面上的污物简单清除后, 不做特殊处理。无禁忌证、口渴明显者给予口服淡盐水, 并迅速转移到医院抢救, 使患者于伤后2 h即全部住入病房, 为早期抢救争取时间。这样既稳定了患者的紧张情绪, 创伤得到早期治疗, 又使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做到心里有数。

3.2.2 人员分配

患者到医院后, 再次快速认定创面情况, 根据轻伤员和重伤员搭配成组的原则, 将专业人员分成若干抢救小组, 一般一个小组包括医生1名, 护士2~3名, 各小组护送患者进入病房妥善安置, 进行规范治疗, 做到有条不紊。全部安置患者后, 再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人员。

3.2.3 患者疏散

患者到医院后, 分组疏散到各病房。这样不影响急诊科的后续工作, 也使成批烧伤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对于昏迷患者, 一时难以确定身份的, 可以先进行编号, 安排住院治疗, 等确认身份后再以姓名相称。规范救治:救治坚持“四早”方案, 即采用早期快速补液复苏、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切痂和早期胃肠道营养。

3.2.4 休克期的治疗不规范是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抢救中补液越早, 休克的发生率就越低, 尽早快速复苏补液是防治休克的关键, 甚至可以在现场急救时就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本组患者入院后经快速静脉输液, 不拘泥于输液公式, 根据病情、尿量的变化, 保持尿量80~100 m l/h, 随时调整单位时间的输液量, 使患者的休克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均获得改善。应该密切注意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在喉头水肿窒息缺氧状态下不仅可增加早期抗休克的困难和复杂性, 而且还有加重内脏缺氧损害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如果有中、重度吸入损伤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 迅速纠正了缺氧状态, 并加用常规雾化吸入, 保持气道湿化通畅。对于需要早期手术的轻度吸入性损伤伴面颈部深度烧伤者, 为避免术中麻醉意外, 可在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成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要有计划、分期分批早期做好切削痂植皮手术的安排[3]。手部深度烧伤应早期切削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 有利于功能恢复。胃肠道营养简便、经济、获得营养全面, 尤其适用于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烧伤后以胃肠道营养为主, 辅以静脉营养, 必要时鼻饲饮食,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渐增加饮食量, 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胃肠功能, 增进食欲[4]。维持了患者较满意的营养状况, 降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提高了治愈率, 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了住院经费。

3.2.5 复合伤的处理

成批烧伤多由爆炸或爆燃等事故引起, 因此复合伤和多发伤较多, 如中毒、颅脑伤、胸部爆震伤、腹部脏器损伤、骨折等。因此一定要重视复合伤的检查和诊治。 (1) 康复治疗:早期注意功能体位的摆放和功能位包扎,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并注重日常生活中功能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创面愈合后使用瘢痕抑制剂配合压力疗法, 持续至出院, 并嘱患者坚持弹力压迫8个月以上。 (2) 心理护理:患者受伤后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常有恐惧焦虑、悲观绝望、气愤怨恨等情绪, 治疗后期期望值太高, 出现不配合治疗现象。因此严重烧伤患者的护理由专人负责, 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了解病情, 还应了解和把握好患者心理变化, 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做到护理工作个体化、人性化、科学化。细心、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耐心地予以心理沟通、开导, 照料他们在医院内的生活, 力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既稳定了患者的情绪, 又构建了相互信任与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小结

由于人们工作要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共场所活动逐渐增多, 如果缺乏安全设施, 疏忽安全防范意识, 成批烧伤事故将会越来越多。成批烧伤时患者较多、伤情重、病情复杂、救治任务急、人力物力相对不足, 增加了救治难度。由于我院组织得力, 实施医疗措施妥当,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鳌.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4

[2]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57

[3]孙永华, 孙迎放, 等.现代烧伤治疗与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14

母牛难产与救治方法 篇4

一、产力性难产

症状及诊断:产力是胎儿从子宫中排出的动力, 如果产力发生异常, 就会造成难产。常见的主要有子宫弛缓。子宫弛缓是指牛在开口期及胎儿排出期, 子宫肌层的收缩频率持续期强度不足, 以致胎儿不能排出。有时子宫弛缓可一直延续到产后胎衣排出期, 及子宫复就期。这种病是牛产力性难产最常见的一种, 占难产的7%~21%。老龄牛的发病率较多。子宫弛缓根据预产时间、分娩现象及产道检查情况可以作出诊断。症状表现为牛妊娠期满, 分娩预兆已经出现, 但长久不能排出胎儿。饮食几乎正常, 在低血钙的牛可能表现为抑郁或俯卧, 其特征是颈部弯曲, 或头向腹斜部弯曲, 偶尔也会侧卧, 努责微弱或没有努责。

诊断时, 可采用产道检查。在检查前, 要用1 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牛的外阴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兽医师应戴上长臂消毒手套。检查时会发现子宫颈松软开放, 但有时开张不全, 仍然可以摸到子宫颈的痕迹。胎儿和胎膜囊没有进入子宫颈及产道, 胎儿的胎象、胎位及胎势都可能正常。如果出现这种症状, 必须谨慎处理, 如不及时救治, 可能会危及母牛或胎儿的生命。另外, 即使母牛在未加外力辅助的情况下使胎儿排出来, 但以后容易发生胎衣不下, 有时还会发生子宫脱出, 子宫感染造成不孕等不良后果。

治疗:发生子宫弛缓时, 救治必须及时。如果有胎水排出, 要用手按摩奶牛腹壁, 并将下腹壁向上、向后推压, 以刺激子宫收缩。使胎儿的位置、姿势转入正常, 促进子宫颈开张和松软。然后再用牵引术进行救治。一般使用专业的牵引器救治。当兽医师触摸到胎儿的两前肢和脑袋时, 应轻轻地拭探性地拉一下, 然后用已消毒的绳子分别拴住胎儿的两前肢, 将绳子的另一端拴在牵引器上, 一点点拉出来, 避免用力过度, 以免损伤母牛宫颈。胎儿头部和两前肢拉出来后, 后半身就会很顺利的出来了。产后应立即给母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预防感染, 一次注射5毫升。为了使母牛子宫收缩, 同时注射缩宫素, 用量为每牛一次注射100单位。

二、产道性难产

由于母体的软产道、硬产道异常而产生的产道性难产, 软产道异常难产中的子宫捻转比较常见。子宫捻转是指牛的子宫围绕自己的纵轴发生的扭转。牛子宫在正常的情况下,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一般把顺时针方向旋转称为右捻转, 逆时针方向旋转称为左捻转。牛的子宫捻转虽然从妊娠后70天至分娩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 但90%左右是在临产时发生的。并且都会引起难产。捻转程度在80%的病例为180度~270度, 个别病例可达720度, 而且向右转比向左捻转的情况多一些。

症状及诊断:如果捻转不超过90度, 牛表现不出任何症状, 一般不需要救治。超过180度时, 母牛会有明显的不安会阵发性腹痛, 并随着病程的延长, 腹痛加剧, 表现摇尾、出汗, 食欲减退或消失, 卧地不起等, 患病牛虽表现弓腰、努责, 但不见排出胎水, 腹部鼓胀, 体温正常, 但呼吸脉搏加快。因此, 如果妊娠后期的牛表现出以上腹痛症状, 需要及时进行产道检查及直肠检查, 以便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判断子宫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捻转主要是通过直肠触摸它的褶, 形成的一种皱褶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治疗:临产时发生的捻转首先应该把子宫转正, 然后拉出胎儿。产前发生的捻转主要应将子宫转正。校正子宫的方法通常有, 通过产道校正胎儿及子宫, 翻转母体等。产道校正是救治子宫捻转所引起难产的常用方法。主要目的是借助胎儿校正捻转的子宫, 手进入子宫后, 伸到胎儿的捻转侧之下, 把握住胎儿的某一部分, 向上, 向对侧翻转, 如果胎儿不大, 借助转胎儿以校正子宫。翻转母体是一直间接校正子宫的方法。其方法是:迅速向子宫捻转方向翻转奶牛的身体, 此时由于子宫的位置相对不变, 可使其位置恢复正常。可采用直接翻转法, 子宫向哪一侧捻转便使母牛卧于哪一侧, 把母牛前后肢分别捆住, 并设法使后驱高于前驱, 准备好以后猛然同时拉前后肢, 急剧把母牛仰翻过去, 由于转动迅速, 子宫因胎儿重量的惯性, 不随母体转动, 而恢复正常位置。翻转如果成功, 可以摸到阴道前端开大, 阴道褶皱消失, 无效时, 就没有变化。如果翻转方向错误, 软产道会更加狭窄, 因此, 每翻转一次, 就要进产道进行一次验证。检查是否正确有效。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 可将母牛慢慢翻回原位, 重新翻转。有时, 要经过多次, 才能使子宫校正复原。捻转校正成功后, 除一般护理外, 分娩时再加上小心护理, 牛一般都会顺利生产了。

三、胎儿性难产

牛最常见的难产第三种原因是因为胎儿, 比如说胎象、胎位、胎势异常和胎儿过大等等所引发的胎儿性难产, 这其中胎儿过大和胎势异常是生产当中最为常见的。

胎儿过大包括胎儿相对过大和绝对过大。前者, 是指胎儿正常而母体骨盆相对较小, 后者是指母体骨盆大小正常, 而胎儿体格过大, 但其他方面正常。在产科临床中, 统称为胎儿与母体大小不适应或胎儿与骨盆大小不适应。

症状及诊断:胎儿过大的症状表现为, 分娩开始时, 牛阵缩及努责都正常, 有时还可见到两蹄间露出于阴门之外, 但胎儿产不出来。产道检查时, 产道及胎象、胎位和胎势都正常, 只是胎儿很大, 难以产出。牛的胎儿过大引起的难产以黑白花牛更为多见, 青年母牛的发病率比成年牛更高。胎儿过大引起的难产, 救治方法主要有牵引术和诱导分娩。在胎儿过大时的牛生产过程中, 一定要首先保护好犊牛, 并保护好奶牛的产道。因为犊牛过大很容易对母牛的产道造成一些影响。犊牛在生产过程中, 一个是撕裂产道太大, 再一个就是压迫母牛坐骨神经, 造成生产后的母牛瘫痪。

治疗:大多是轻微的胎儿过大, 都能用牵引术成功地救治, 胎儿正生时, 兽医师可用手牵引前置的前腿, 或同时用牵引器牵引。牵引时必须随时注意检查胎儿在产道中的位置, 并随时用液状石蜡油润滑产道。如果在牵引时时间太长, 产下的犊牛体力消耗过大, 这时, 应当及时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比如按压犊牛的腹部, 或者拍打头部, 帮助它尽快站起来。胎儿过大时, 也可采用诱导分娩的办法。如果牛已经过了预产期, 并且经过检查后诊断为巨型胎儿, 但牛仍没有分娩征兆时, 可每天注射氯前列醇注射液, 每牛每次4~6毫升, 以诱导分娩。注射药物后应注意观察, 以便及时助产。胎势异常, 是牛中仅次于胎儿过大难产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中发生最多的是腕关节弯曲, 及头颈侧弯。一般来说, 胎势异常引起的难产, 如果尽早救治, 比较容易处理, 如果延误的时间过长, 则会导致难产程度加大, 或继发子宫弛缓, 胎水丧失, 导致胎儿死亡、气肿等。

四、倒生胎儿

倒生胎儿是胎势异常的主要情况之一, 一般情况下, 正常分娩时, 胎儿的前肢和脑袋先出来, 但倒生时, 正相反, 是后肢先产出。由于奶牛胎儿的四肢较长而且后肢伸展也需要较大的空间, 因此妊娠末期, 处于倒生位置的胎儿由于难将后肢伸直而造成难产。主要表现为一条后肢弯曲或两条后肢弯曲。如果是两条后肢同时弯曲, 在阴门处什么也看不到。产道检查时, 在骨盆入口处, 可以摸到胎儿的尾巴等, 只有一后肢弯曲时, 阴门内常有一蹄底向上的后蹄。救治这种难产时, 兽医师一般会将胎儿推回腹腔, 然后将胎儿的后肢校正后, 再用牵引术拉出。当把胎儿的后肢全部拉出后, 就要尽快将胎儿的前半身拉出, 否则胎儿会窒息, 造成生命危险。

五、怎样预防难产的发生

在日常的饲喂管理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措施。即使生长和营养都十分良好的牛, 也不宜过早的配种, 否则, 由于奶牛尚未发育成熟, 容易发生骨盆狭窄, 造成难产。奶牛的配种不应早于12月龄, 要保证青年母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以免其生长发育受阻而影响其生产。妊娠期间, 对母牛进行合理的饲养, 供给含有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青绿饲料, 不但可以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且能够维护母牛的全身健康和子宫肌的紧张度, 减少分娩时发生困难的可能性。但不可使奶牛过于肥胖, 而影响全身肌肉的紧张性。在妊娠末期, 应当适量减少蛋白质饲料, 以免胎儿过大。妊娠母牛要有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母牛对营养物质的利用, 使胎儿活力旺盛, 同时也可使全身及子宫的紧张性提高, 从而降低难产、胎衣不下及子宫复就不全等。分娩时胎儿活力强和子宫收缩力正常有利于胎儿转变为正常分娩的胎位、胎势, 以便顺利产出。产乳牛要在产前60天时实行干奶, 同时要逐渐减少精料的饲喂量。干奶一般分为几种情况, 对于在干奶时产奶量比较高, 比如每天产奶15公斤左右或15公斤以上的奶牛, 要采取一些分段, 或打乱奶牛的采食、挤奶时间, 来减少它的泌乳和产奶量。减少之后通过一段时间, 奶量降下来之后再进行干奶。

安静分娩:在奶牛分娩过程中, 要保持环境安静, 并配备专人护理和接产。接产人员不要过多干扰和高声喧哗, 对于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异常, 要留心观察。

黄羊苦楝皮中毒救治 篇5

2只羊因啃食苦楝树皮而中毒, 患羊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 鸣叫, 体温35℃以下, 食欲废绝, 反应迟钝, 目光呆滞, 口、舌、唇青紫, 口流黏液, 眼结膜发绀, 颈静脉怒张, 其全身发抖, 耳、鼻、四肢末端皮肤发凉, 步态失调, 站立不稳。

2诊断

调查病史发现羊啃食苦楝树皮后出现发病, 结合其发病症状确诊病羊为苦楝树皮中毒。

3发病机理

苦楝树皮和果实均含有有毒成分, 因而可导致羊中毒。苦楝树皮的有毒成分主要是苦楝素, 其被食入后, 在羊的胃肠中被吸收, 进而造成大脑皮层麻痹及迷走神经先兴奋后麻痹, 且苦楝素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实质脏器有毒害作用。

羊苦楝树皮中毒后, 若抢救不及时, 常引发急性循环衰弱, 血管通透性增加, 进而造成内脏出血和血压降低, 严重时可导致羊死亡。

4治疗

主要采取强心、利尿、保肝、解毒、镇痉、镇痛等对症治疗措施。

4.1西药疗法一头病羊用10%葡萄糖50 m L, 2支, 50%葡萄糖20 m L, 8支, 10%安钠咖10 m L, 2支, 硫酸阿托品2 m L, 5支, 一次静脉注射。可用10%的高锰酸钾加水10 L一次投喂, 喂后5 h患羊排尿约1.4 L, 其精神好转, 次日恢复正常病愈。

另一头羊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 m L, 肌肉或皮下注射VB1100 mg。同时给病羊灌服1%硫酸铜40 m L催吐, 5 h后, 病羊恢复。

4.2中药疗法鱼腥草100 g (捣烂取汁) 、萝卜籽60 g (炒热研碎) 、白糖100 g、4个鸡蛋清, 混合后加适量冷水内服或麻仁13 g、莱服子13 g、元明粉13 g (相当于25 kg猪的用量) 煎服。

5预防

产前子痫急症救治体会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产前子痫24例, 年龄20~32岁, 平均22岁, 4例为经产妇, 其余均为初产妇。孕周30~37周, 单胎21例, 双胎3例;所有病例均为农民, 15例从未做过产前检查, 5例在乡卫生院做过1~2次一般的产检, 4例做过2次正规产前检查。

1.2 临床表现

本组所有病例都有头剧痛, 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抽搐10次以上6例, 抽搐4~7次10例, 抽搐3次5例, 抽搐2次3例, 平均5.2次。深昏迷10例, 神志恍惚8例, 神志清醒4例, 2例入院前即出现脑出血并发症。

1.3 治疗方法

西地泮缓慢静推10 mg (不少于5 min) 可迅速控制抽搐。冬眠1号 (哌替啶10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 静脉滴注用于镇静。25%硫酸镁20 ml加25%葡萄糖液20 ml缓慢静推, 5~10 min注完用于解痉。无心衰、肺水肿者, 用20%甘露醇250 ml在15~20 min内快速滴完, 每6 h重复1次, 直到脑水肿消除, 患者清醒为止。同时, 纠正酸中毒, 预防感染治疗。

1.4 终止妊娠

3例因用药后仍严重抽搐2次, 宫颈成熟度差行剖宫产术。6例因胎儿宫内窘迫, 宫口开全行胎头吸引助产。6例因用药后仍抽搐2次, 行人工破膜静滴缩宫素后短时间内经阴道分娩, 4例因宫缩乏力给予静滴缩宫素后顺产, 5例自然分娩。

2结果

所有病例经上述处理后, 全部治愈, 无产后子痫和孕产妇死亡病例。除2例入院时存在脑出血子痫并发症外, 无一例在院内发生子痫严重并发症、高血压、水肿、尿蛋白。

3讨论

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表现。选用有效的药物控制抽搐, 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的重要手段和基本原则。

3.1 控制抽搐

3.1.1 镇静

西地泮具有较强的镇静、抗惊厥、肌肉松弛作用, 本组病例用西地泮10 mg静脉推注, 都能有效控制抽搐, 冬眠1号可广泛抑制神经系统, 有助于解痉降压, 控制子痫抽搐。用于重症患者应密观察血压变化, 不可使血压<130/90 mm Hg。

3.1.2 解痉

硫酸镁能扩张血管, 解除痉挛, 降低血压, 降低脑细胞耗氧量, 改善脑细胞的缺氧, 使颅内压降低, 有助于控制抽搐。用药同时监测血镁浓度, 观察膝腱反射必须存在, 呼吸>16次/min, 24 h尿量>600 ml, 备好10%葡萄糖酸钙, 以防硫酸镁中毒时静注。

3.1.3 利尿、减轻脑水肿

快速静滴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达到控制抽搐的目的, 若心率>100次/min者, 可用速尿20~40 mg静脉推注。本组中6例未及时用甘露醇, 分别在抽搐控制后1.5 h、10 h后再次发生抽搐, 说明利尿、减轻脑水肿是治疗妊娠子痫必不可忽视的。

3.2 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能迅速解除母体负担, 使胎儿脱离不良的宫内环境[2]。终止妊娠的时间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应根据孕妇的病情、治疗效果, 胎儿情况及宫颈成熟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权衡利弊, 果断决策。

3.2.1 宫口开全者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一旦抽搐控制后立即行胎吸助产, 宫颈成熟度好, 死胎或胎龄>30周者, 待抽搐控制后行人工破膜, 静滴缩宫素引产, 短时间内结束妊娠;经药物治疗病情不能迅速控制, 病情重、宫口未开, 宫颈成熟度差, 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妊娠者, 待抽搐控制12 h后立即行剖官产。

3.2.2 妊娠不足36周需终止妊娠者, 用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s静脉推注, 以促进胎儿肺成熟。经药物治疗虽然暂时控制了子痫的发生, 但数日内病情不稳定者, 仍以结束妊娠为根本的治疗。

3.3 重视产前检查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妊高症的危险因素, 给予相关的预防性治疗, 可减少子痫的发生。本组所有病例都是发生子痫入院。因此, 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 做好产前宣传, 提高孕产妇定期产检率, 降低子痫发病率, 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东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上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农村学前班儿童培养下一篇:公路桥梁桩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