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压疮

2024-10-18

合并压疮(共6篇)

合并压疮 篇1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52岁, 10年前患过乙型肝炎, 好转。3年前确诊肝硬化。近2周内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乏力、腹胀、尿量减少, 同时伴有周身皮下水肿。于2008年10月12日08:10抬入病室。体温36.2 ℃, 脉搏76/min, 呼吸18/min, 血压120/80 mmHg (1 mmHg=0.133 kPa) , 精神欠佳, 慢性肝面容, 腹部高度膨隆, 周身重度水肿, 骶尾部有一处水疱 (炎性浸润期) , 面积3 cm×2 cm。因病人有大量腹水、周身皮下水肿、营养失调、乏力, 不愿侧卧, 致使自主翻身次数明显减少。经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 压疮7 d治愈, 病人住院70 d转出院。

2 治疗与护理

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 增加翻身次数, 1 h翻身1次,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防止擦伤皮肤。用1%甲紫溶液涂水疱表面, 同时周围涂滑石粉, 保持干燥, 促进水疱收敛及结痂。局部按摩:以拇指指腹做环行运动, 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 同时用气圈将周围皮肤垫起, 防止压疮处继续受压。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螺内酯80 mg、双氢克尿噻50 mg每日3次口服, 以促进腹水及皮下水肿消退, 有利于压疮治愈。加强营养摄入, 每日给予人血白蛋白10 g及人工合成营养乳500 mL静脉输注, 以增加病人抵抗力。0.9%盐水150 mL加头孢噻肟钠3 g, 每日2次静脉输注, 预防感染, 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3 小结

压疮是因长期卧床、局部受压, 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预防压疮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要做好危重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合并压疮 篇2

颅内动脉瘤指因动脉壁薄弱而发生的1种永久性肿胀疾病[1],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患者轻者感觉头痛剧烈、恶心呕吐;重者昏迷,甚至死亡,主要见于中老年患者。压疮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发生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多发生于骨隆突处,为长期卧床患者易发合并症,以创面慢性、复杂难愈合为临床特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笔者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合并压疮患者1例护理体会。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8岁,主因突发头痛,继之意识不清2d入院。患者入院时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BP 210/110mm Hg(1mm Hg=0.133k Pa),四肢活动受限,骶尾部3cm×4cm椭圆形2期压疮,渗液较多,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善术前准备,急诊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常规予抗感染、止血、抗凝、抗脑血管痉挛、控制血压、营养支持、持续吸氧等对症治疗。术后2d患者意识清楚,头痛症状逐渐消失,后期予有效康复治疗,患者预后良好;压疮予妥善护理,避免给患者增加病痛、治疗费用与护理难度。

2 护理

2.1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行心电监护,并做好记录,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8mg持续微量泵泵入,以预防脑血管痉挛。维持血压于120/80mm Hg~130/90mm Hg,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观察有无头痛、颅内压增高情况。如有意识障碍加重,恶心、呕吐、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密切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皮肤温度是否正常。如出现肢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麻木,皮肤温度下降,考虑股动脉血栓形成可能,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2 术后指导:

术后6h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术前禁食、水所致血容量不足。另可促进造影剂从肾脏排泄,以保护肾功能。将患者安排于安静舒适环境,减少探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剧烈咳嗽而增加颅内压或再次出血。

2.2.3 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部位须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h,穿刺侧肢体制动>8h,绝对卧床休息[2]。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淤血、血肿。穿刺处淤血10d后可自行消退。

2.2压疮护理

经压疮护理小组诊断后压疮处以无菌镊子祛除脓痂及坏死组织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待干燥后外用美皮康10cm×10cm菱形粘贴,可减少张力,防止卷边、脱落。当泡沫敷料吸收渗液达到1/2~2/3时,应及时更换。使用2贴后渗液明显减少,疮面由深变浅,周围愈合。后予疮面清洁消毒,先外涂水凝胶(美诺佳),外贴美皮康普通型,同样菱形粘贴,胶布加固。2周后疮面缩小50%。此后每5天更换1次。1个月后疮面愈合。

2.3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予正确护理评估及病情告知。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病情解释与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自身病情与治疗、护理进展。医患配合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既缩短住院时间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颅内动脉瘤发生率逐年增高。其致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早发现与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后血压控制是评判预后的有效指标,亦是护理重点。压疮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生理负担,应积极处理。按照压疮分期,应用可自粘具超强吸收性的软聚硅酮敷料,有效吸收渗液,减少皮肤浸渍,同时促进创面愈合。且敷料可反复粘贴而不损伤周围皮肤,操作时无疼痛感。外在防水层可抵御外界细菌污染,避免因污染而造成浪费。

参考文献

[1] 田增民.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处理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5(1):34-37.

合并压疮 篇3

1 病例简介

病人, 女, 55岁, 确诊2型糖尿病5年。病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后, 骶尾部出现10 cm×7 cmⅢ度压疮。压疮形状不规则, 周围红肿、中间呈黑色硬痂。痂下有5.0 cm×2.4 cm深约2 cm脓腔, 其组织坏死深达肌层。肉芽呈灰白色, 有异臭及脓性分泌物。经抗感染、降血糖、调节饮食及局部清创换药, 3周后效果不佳。我们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 采用多人空气加压氧舱。治疗压力0.25 MPa, 稳压60 min, 中间休息10 min, 总治疗时间110 min, 每日1次。同时, 每日清创换药, 合理调配饮食[1], 加强营养, 多进食高蛋白食物, 口服降糖药, 有效控制高血糖;静脉应用抗生素, 防止感染加重。18 d后创面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 可见肉芽组织生长, 脓腔缩小。36 d后创面缩小, 呈粉红色, 无分泌物, 脓腔基本愈合, 病人出院。

2 讨论

2.1 糖尿病病人大面积压疮感染不易愈合的原因

①糖尿病病人因神经性病变, 使皮肤感觉减退, 加之长期卧床, 不能及时发现创面的病变。②病人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 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 而细菌的移动和吞噬功能受到抑制, 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 细胞免疫功能及抗体生成降低, 因此易发生感染。③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导致血红蛋白释氧减少, 而其血糖的高黏状态可引起微循环淤滞, 使组织供氧不足, 组织细胞在缺氧时不再分裂, 胶原合成异常并停止, 胶原的多肽前体乳酸和氨在组织中堆积使组织肿胀, 阻碍愈合。因此, 单用抗生素及降糖药物治疗, 创面愈合差。

2.2 高压氧治疗机制

①高压氧使血氧组织中氧含量增多, 有氧代谢旺盛, 葡萄糖消耗增加, 致血糖降低, 尿糖减少。同时糖的无氧酵解受到抑制, 乳酸生成减少。血液pH值上升, 代谢性酸中毒减轻或消失。②高压氧本身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③高压氧能减轻或纠正组织缺氧状态, 减轻组织水肿, 减轻坏死组织量, 控制感染与炎症反应。④高压氧使血氧分压升高, 伤口组织的氧分压也升高, 新陈代谢旺盛, 三磷腺苷 (ATP) 生成增多, 有利于胰岛素功能的恢复, 胰岛素分泌增加, 糖代谢紊乱得以纠正;同时促进血管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以及胶原纤维的合成, 从而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 也促进伤口的愈合。

通过对此例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说明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病人大面积压疮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压氧,压疮,感染,糖尿病,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合并压疮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患者, 男, 76岁, 咳嗽伴发热2天, 于2012年3月20日入住我院呼吸科, 入院后发现血糖高, 于3月21日转入内分泌科, 患者老年痴呆, 语言障碍, 患高血压20多年, 四肢偏瘫, 长期卧床, 患者全身多处压疮, 入院诊断:肺炎、高血压三级极高危、老年痴呆、压疮、糖尿病。体格检查:T37.5℃, P124次/分, R24次/分, BP90/60mm Hg, 空腹血糖29.1mmol/L。

1.2 压疮分布

左侧胸部三处分别为:15cm×10cm, 16cm×12cm, 3cm×2cm。背部20处:2cm×3cm。左腋下一处:2cm×4cm。以上均属于II期压疮, 有黄色分泌物。左手腕:1cm×2cm的水泡。左臀部及骶尾部分别可见:10cm×11cm, 11.4cm×12cm, 均深达10.5cm, 潜行达13cm, 属于VI期压疮, 创面上可见黑色焦痂覆盖。

1.3 治疗结果

全身II期压疮在2周内逐渐治愈。VI期压疮10天清创完毕, 半年后治愈。肺部感染10天治愈, 末梢血糖7天控制在5~7mmol/L之间。

2 治疗与护理

2.1 治疗

1)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控制感染, 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 早期、足量、正确使用抗生素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关键[2], 同时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等。

2) 积极控制血糖。用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笔芯) 分别于三餐前30分钟内注射6U。同时要监测三餐前微血管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微血管血糖[3]。

2.2 护理

1) 压疮护理。II期换药, 用0.5%的碘伏消毒所有的压疮创面, 同时用刮匙清除坏死的组织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用生理盐水10ml加胰岛素20单位[4]喷在创面上, 胰岛素可以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 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再在上面涂上湿润烧伤膏, 保持创面的湿润性[1], 同时还有生肌的功效, 最后用敷料覆盖。VI期压疮第1~2天用湿润烧伤湿润膏涂在上面先软化坏死的组织, 第三天开始进行“蚕食”清创[5], 先用0.5%的碘伏消毒, 再清创, 之后用湿润烧伤膏敷在创面上, 进一步软化后面的坏死组织, 便于后面的清创。再用纱布覆盖。7天清创完毕后, 用生理盐水10ml加胰岛素20单位喷在创面上, 再在上面涂上美宝, 最后用敷料覆盖。

2) 定期做创面细菌学鉴定。做之前病房用紫外线照射60分钟, 病人的眼睛用避光布遮挡, 护士操作时按6步洗手法洗手, 戴口罩, 戴无菌手套,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 再用专用的培养瓶 (带无菌棉签) 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还做了痰液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

3) 全身护理。 (1) 加强营养, 营养缺乏导致患者抵抗力低下, 不利于压疮的愈合, 既要有利压疮的愈合, 但又要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出一天的总热量, 总热量要足、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用鼻饲+静脉。每日鼻饲注入牛奶、蛋白粉, 静脉输入白蛋白、氨基酸等。 (2) 预防新的压疮发生, 保持床铺及衣裤的干燥和整洁, 置患者于气垫床上, 建立翻身卡, 每2小时翻身一次。严格交接班, 严密观察皮肤情况。

4) 用药护理。胰岛素注射后30分钟内鼻饲, 要按时、正确给药。胰岛素注射前要监测血糖, 注射后要观察有无低血糖的症状。抗生素使用之前做皮肤过敏试验, 阴性才能使用, 使用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药物疗效。

5) 心理护理。患者语言障碍, 但家属看到患者病情危重、全身溃烂, 非常焦急, 因此只能与家属进行沟通, 给家属讲解压疮的治疗与预防, 同时讲解基础疾病的相关知识, 在病房给家属献身说法, 给患者家属一定的信心 (此患者属于退休医保, 经济无负担) , 取得家属的配合。

6) 吸痰的护理。患者肺部感染重, 痰多又稠, 患者不易咳出, 先用化痰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待痰液稀释后再吸痰, 深部的痰液经口鼻无法吸出, 已选用纤支镜配合吸痰, 随时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防止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3 小结

压疮原来叫褥疮, 现在新的叫法叫压力性溃疡, 患者压疮的多少及感染的程度和压疮的大小、深度决定治愈的时间的长短,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特别是在压疮的护理上, 我们采取了胰岛素+湿润烧伤膏保持伤口的湿润性, 胰岛素可以干扰糖代谢, 使局部的血糖降低, 还可以促进机体对糖的利用及蛋白和脂肪的合成, 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 无刺激性, 湿润烧伤膏又能保持伤口的湿润性, 又有生肌的功效, 因此胰岛素+湿润烧伤膏联合使用, 可以使伤口更快的愈合。在没有新型敷料的情况下, 还是有效、可行的。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伴多发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方法:用胰岛素联合湿润烧伤膏对压疮创面进行换药, 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胰岛素控制血糖。结果: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肺部感染和多发压疮治愈, 同时血糖得到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压疮,肺炎,胰岛素,湿润烧伤膏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刘艳妮, 马月珍, 刘亚, 等,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的救治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1) :22.

[3]迟字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宋巨凤.胰岛素、654-2、庆大霉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医护月刊, 2011, 8 (1) :24.

合并压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人。其中观察组有男17人, 女13人, 年龄49~79岁, 平均年龄 (63.4±3.2) 岁;对照组有男16人, 女14人, 年龄48~77岁, 平均年龄 (62.1±3.8) 岁。所有患者均在压疮形成后入院, 创面有破溃, 按压疮分期。

1.2 方法

1.2.1创面处理1观察组: 一般性创面先使用0.5%的碘伏对创面和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 然后使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涂于创面皮肤,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用胶布固定;对感染性创面, 用3%的过氧化氢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 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用0.5%的碘伏消毒, 均匀涂抹无机诱导活性敷料,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 若情况好转则隔日1换, 直道创面愈合。2对照组:采用常规创口处理方法处理压疮创面, 使用0.5%的碘伏消毒后, 用无菌纱布覆盖, 并用胶布固定, 换药的时间同上。

1.2.2判效标准1愈合的时间: 自用药开始至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2效果判定:评价治疗30 d后的效果。治愈:创面完全愈合;好转:创面面积缩小超过20%, 有较少渗出液, 有肉芽组织生长, 无分泌物;无效:创面的面积及深度无明细变化[2]。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并且治愈及好转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 组织修复功能损失, 若并发压疮, 感染后病原菌容易侵入到周围组织, 从而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等[3]。采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处理糖尿病患者的压疮创面, 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重要。

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在处理糖尿病合并压疮时具有独特优势。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可以诱导上皮细胞的增殖, 并能持续性地诱导细胞的表面生长因子和IV胶原的合成, 这对于创面的愈合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诱导性生物创面敷料, 其组成成分是与人体的组成元素一致, 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且还能够中和创面上的酸性渗出物, 从而抑制细菌的继发性感染。该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比对照组短, 而且治愈及好转的患者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 使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处理糖尿病患者并发压疮的创面, 较常规处理方法其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 采用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患者糖尿病合并压疮, 效果显著, 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处理伤口的方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芳, 冯毕龙.伤口的分类及处理原则[J].中国临床护理, 2011, 7 (12) :365-367.

[2]陈鸣明.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的创面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9) :108-111.

合并压疮 篇6

关键词:去腐生肌膏,糖尿病,压疮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压, 出现血运不畅, 导致组织营养不良, 缺血缺氧而发生溃烂和坏死。压疮在糖尿病患者中多发, 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 其神经组织能量供给存在较大的障碍, 导致皮肤容易感染和破溃, 加上患者长期卧床, 压疮风险更高[1]。本研究观察去腐生肌膏在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 均为Ⅱ期、Ⅲ期压疮患者, 可配合治疗, 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凝血功能异常、无法配合、合并肿瘤晚期、Ⅰ、Ⅳ期压疮者予以排除。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8例, 男性23例, 女性15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64.13岁, 体重40~82 kg, 平均体重55.56 kg, 2型糖尿病病程5~37年, 平均病程15.46年;压疮面形成时间5~67周, 平均20.12周。其中Ⅱ期压疮25例、Ⅲ期压疮13例。压疮面面积最小为3 cm×6 cm, 最大为10 cm×16 cm。压疮部位为:骶尾部12例, 臀部6例, 足外踝8例, 背部6例, 大腿1例, 小腿2例, 足跟3例。对照组37例, 男性21例, 女性16例, 年龄45~78岁, 平均64.13岁, 体重40~81 kg, 平均55.12 kg, 2型糖尿病病程5~38年, 平均15.34年;压疮面形成时间5~66周, 平均20.57周。其中Ⅱ期压疮24例、Ⅲ期压疮13例。压疮面面积最小为2 cm×6 cm, 最大为10 cm×16 cm。压疮部位为:骶尾部13例, 臀部4例, 足外踝8例, 背部5例, 大腿2例, 小腿3例, 足跟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压疮面积、压疮部位、压疮形成时间、压疮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用碘伏对皮肤进行消毒, 并用双氧水或0.5%碘伏和生理盐水对疮面进行冲洗, 去除坏死组织, 用凡士林纱布填塞, 外以无菌纱布覆盖, 换药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去腐生肌膏, 彻底清洁疮面, 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 在疮面和坏死组织表面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划井字, 以出现少量渗出为准, 并取适量去腐生肌膏涂抹在创面上, 厚度2 mm左右, 超出疮面边缘1 cm左右, 之后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覆盖在去腐生肌膏上, 使疮面处于湿润、密闭环境。根据患者渗液情况进行换药, 1次/1~3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患肢疼痛感消失, 周围组织皮肤颜色、感觉和温度均恢复正常, 溃疡肉芽组织生长并结痂;有效:患者患肢疼痛感基本消失, 周围组织皮肤颜色、感觉和温度均好转, 溃疡面覆盖肉芽组织, 创面干燥, 溃疡感染得到控制;无效:溃疡面不变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为α=0.05,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压疮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压疮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水平高, 皮肤抵抗力差, 若患者长期卧床, 可出现压疮[2]。目前, 关于压疮的治疗临床上提出湿性愈合的原则, 即在湿润环境下, 坏死组织可被渗出液水合, 并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 促进坏死组织的溶解, 发挥清创作用[3]。

糖尿病合并压疮为筋疽范畴, 中医学认为其为气阴两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脉络瘀阻, 淤血、湿毒互为影响而化腐, 久而成疮[4]。去腐生肌膏中儿茶、熟石膏、龙骨和珍珠可泻火收敛, 去毒生肌;白三七、橡皮和三百棒皮可止血;麝香可消炎镇痛, 止血生肌;炉甘石可抗炎收敛;琥珀活血化瘀;朱砂有清热解毒之功, 诸药合用, 可发挥气血改善, 炎症吸收作用, 达到去腐生肌、活血化瘀之功, 有利于创面愈合。局部应用去腐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者, 有利于药物吸收, 发挥消炎抗菌, 活血化瘀功能, 作用显著。加上用生理盐水清洗压疮面, 可发挥消毒杀菌和提供湿润环境, 符合湿性愈合的理论, 可加速压疮愈合。

本研究发现去腐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者, 同时压疮愈合时间也较常规治疗者短, 说明去腐生肌膏的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解宏杰, 安静春, 李馨, 等.去腐生肌膏在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31) :14-16.

[2]王钰龄.去腐生肌膏联合居家护理在压疮延续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5, 24 (6) :489.

[3]张敏, 于静, 叶茂, 等.去腐生肌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2, 33 (12) :1632-1634.

上一篇:多模态分级教学模式下一篇:受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