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手工艺

2024-07-28

民间手工艺(共12篇)

民间手工艺 篇1

手工艺装饰是建筑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手工艺装饰的风格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逐渐演变成了建筑的风格, 民间手工艺表达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自然、对他人的纯朴情感, 阐释出民间造物者与用物者以物喻情的生命体验。由此, 产生于生活需要的民间手工艺的装饰之美就不再停留于宫廷式、或是文震亨、李渔式造物风格的追求。比如“云纹”这种手工艺装饰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 可以体现出中国从古到今的家居文化。

从我国的传统建筑的手工艺装饰采用的纹样来看, 无论是皇家建筑还是民间建筑, 大都喜欢运用吉庆、祥瑞、故事、花草、佛道、风俗等为主要题材, 比如, 云纹、龙纹、八宝图等等, 然而皇家建筑的装饰纹样和民间的纹样又有区别, 比如云纹和龙纹只能用于皇家建筑, 民间建筑则大都采用松、鹤、磐、和盒、玉鱼、鼓板、龙门、灵芝八种吉祥物, 即八宝图。

这一装饰性审美要求就具体体现在带有主题性的吉祥符号的选取与运用, 带有象征性的色彩体系运用与夸张变形、圆润丰满造型特点的强调这三个方面。

一、民间手工艺中的主题性的吉祥符号的选取与组合

自人类步入文明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就从未间断, 具有吉祥文化内涵的符号便在传统造物设计中被普遍运用, 民间手工艺中的吉祥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花草、果实植物类:花草类如民间普遍使用的牡丹花、荷花、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百合、灵芝、松树等, 果实类则常用石榴、桃子、柿子、桂圆、葫芦、谷穗等。运用中多以不同植物种类形成单个或多个主体联合使用, 或用其谐音, 或用其寓意。

(2) 祥禽瑞兽类:动物是中国吉祥纹饰中重要的一类, 既有现实中的飞禽, 又有想象中的走兽, 但是在民间的信仰体系中都赋予它们或宅心仁厚、或去灾致福、或延年益寿等特殊的品质与能力。常见的动物题材有:龙、凤凰、喜鹊、朱雀、仙鹤、鸳鸯、麒麟、老虎、狮子等。在民间造物中常使用的吉祥主题有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金玉满堂、五福捧寿等。

二、民间手工艺中的象征性的色彩体系运用

红色是热烈色彩的视觉感受, 更是红红火火美好生活的象征与情感联想与表达。除了年节, 民间嫁娶.中色彩的鲜亮与喜庆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新娘的红外套, 外罩一把红色的遮阳伞, 伴随着陪嫁的红色被饰, 新房中大红的喜字, 红蜡烛、红顶的帐篷花, 处处洋溢出生命的赞歌, 表现新人们“红红绿绿, 图个吉利”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民间手工艺中的色彩运用既有感性的视觉形式美感追求, 又有比附生活、赞颂生命的象征意义表达。如在民间设色口诀中就有“红靠黄, 亮堂堂”, “红靠黄, 喜煞娘”等不同说法。红火热烈成为民间色彩运用体系中的主色调。有对于红火热烈的民间色彩运用的主色调, 民艺家张道一先生将之总结为民间用色的“俗、土、野、艳”的特点。民间手工艺中的色彩运用除了追求热烈明快的色彩效果以外, 也会根据装饰对象的需要进行雅致化色彩的调整, 追求整体配色的协调。比如在年画彩印中“文相软、武相硬”文官服饰的设色, 及中老年女性服饰色彩的设色, 或是为防止色彩过于热烈而会在局部加一点暗色, 使之对比更为强烈。

总体而言, 民间用色排斥阴郁的色彩效果, 而追求红火热烈的设色、用色, 并将之成为民间设色、用色的主色调。其作用既有欢乐气氛的营造、形成热烈的视觉感受、表达美好生活的情感、赞颂生命的象征意义。民间工艺中的装饰美在色彩选择、搭配、运用中得以深刻地表达。

三、民间手工艺中纹饰夸张变形与器物圆润丰满的造型特点

民间艺术品中, 常常会出现很多打破常规, 夸张、变形的造型。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富村的库淑兰空空树、石榴树树开红花等多幅剪纸作品, 其中石榴树异常高大, 树枝所挂石榴亦奇大无比, 色彩斑斓绚丽, 个个露出饱满多子的颗粒, 而站在两旁的采花娘子, 虽头部完全的正侧面, 身体却是正面, 双手也都完整呈现。民间剪纸艺术的形象不符合现实性的夸张与变形, 给人的感受不是不可理喻, 而是具有朴实、稚拙的童趣美, 一如原始壁画给人带来的童年般的艺术感受。民间工艺中纹饰同样有此特点, 其中的造型极度夸张, 充满着艺术美感。彰显国人的家居文化审美情趣。

结束语

我国的民间手工艺可谓是源远流长,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 各地的室内装饰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充分的展示了中国传统和现代中穿梭的居室文化。充满着艺术美感。工艺美术品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审美功能上要不断创新。现在我们的工艺美术品, 常常是多少年一贯制, 脱离现实生活, 这正是阻碍我们工艺美术发展的要害所在。开发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产品, 必须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必须使传统技艺传统风格在新技术基础上有所发展。可以这样说, 每个工艺美术精品, 都体现出时代性, 不但表现在产品使用和审美功能, 而且还应该体现出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运用传统技艺结合时代特征, 勇于创新, 开拓时代产品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继承、创新、发展工艺美术必经之路。

摘要:民间工艺中纹饰同样有此特点, 其中的造型极度夸张, 充满着艺术美感。彰显国人的家居文化审美情趣。

关键词:手工艺装饰,美感,特点

民间手工艺 篇2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是由高级技师纯手工立体雕刻而成的不借助任何机械设备灵活的创作,更能体现出个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感悟,而且还是纯手工立体雕圆,就是仿真实动物雕刻,形象逼真,生动可爱,做工精致,新颖独特,融艺术性和商品性于一体。

它的规格是,宽45cm,长36cm,厚18cm,它被用于商务礼品和节庆用品,朋友送给我的是一个金色的金蟾,发着微微金光,可漂亮了。

它主要是由仿红木盒部椴木为主,他的两眼微闭,周围有七个小金元宝和八个金桐板吧,做工可精致了,而且在他的嘴里还含着一个金桐板,看起来大福大贵用俗话说就是太有钱了,还有他那浑身的皱痕,就简直是一个真的金蟾并且还是有钱的那种。

当然,他是我最喜欢的手工艺品之一,它像一个浑身发光的小金块,照着我的眼睛,但令我的眼睛无法从他身上移开,他那尖锐的爪子使人不寒而栗,实在是令我喜欢之极,不愧为一只金蟾。

这不仅是一个小小的蟾,他更是大福大贵的象征,铜板上刻着恭喜发财,招财进宝,一帆风顺,年年有余,财源广进的词语,这些吉祥词语想必令人人都无比向往,因为人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民间工艺美术 篇3

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土壤是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形态非常丰富,精神境界相当广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嫁寿宴、年节时令、礼乐仪式以及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充满了民间工艺美术品,人们通过民间工艺美术品寄托自己的希望及喜怒哀乐。不管它们的物质形态多么千变万化,都是社会心理、民俗风情、社交形式、伦理色彩及一个时代自然科学、经济基础和谐统一的特殊产物。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民族、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和文化基础的不同,使民间工艺美术的品种和风格十分丰富。黄河流域的民间工艺美术古朴、强烈、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的民间工艺美术则具有细微、优美和精巧的风格。在总体风格上,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特色。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都是以民族性来显示其特点的,越具有地方特色,便越具有世界性,这一点是民间工艺美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民间文化的面貌,体现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

凤翔木版年画

中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凤翔是陕西古代文化名城,亦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的中心产地之一。据记载,明正德二年凤翔南肖里村已有八户农民从事年画副业生产和经销。明末清初之际,南肖里村经营木版年画生产的仅有十多家,品种有大门神、大墙画、灶君、土地神等,木版墨线,人工染色。约清代中叶逐渐由人工染色向木版套印过渡。至道光年间,就有了墨线版、套色版,但是面部开相仍是手绘,以求生动、细腻、富于变化。

清代末叶,凤翔年画生产集中地除南肖里村外,还有北肖里村和城村镇。画样大部分根据前代流行的年画加以增补、翻刻。种类有大门神、大墙画、六全神(土地、天地、灶王、龙王、仓神、牛马神)、二十四孝、节孝传、春牛图、年历图、神判、药王爷等。每年生产10万余张,在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等地行销。

民国初期,凤翔木版年画逐渐发展提高,出现了六七十家画局作坊,年画品类也日趋丰富。在艺术风格上除具有凤翔年画一般特色外,三村又各存差异。其中陈村镇的年画篇幅小,人物造型写实性较强,图案纹样细致,线条细密流畅自如,宜近瞧细看;南肖里、北肖里的年画篇幅较大,造型夸张,线条简练粗犷,转折之处刚劲有力,人物头大身矮,面部五官俊俏,带有朴实、敦厚、雄勇、威武的气质。色彩多施以大红、桃红、米黄、深绿,善用大色块使其鲜艳悦目、对比强烈、意趣横生。观之仿佛耳闻秦腔激越高亢的韵调和震人心弦的民间锣鼓声。

汉中木版年画

年画品种之一,尤以门画(门神)著称。汉中民间年画生产始于清代中叶,盛行于清末民初,有200余年的历史。产地以汉中市最早,除本地销售外,川北、甘南、青海、关中等地也有销售。其后,洋县、城固、南郑、安康等县十几处城镇农村也有生产。民国后,逐渐衰落。

汉中民间木版年画的题材广泛,艺术风格与其他地区有别。门画内容中有人们熟悉的秦琼、敬德,还有历代英雄人物和传说中的人物60多种。除了具有年岁驱邪的作用,还反映出一种崇尚武士的风习。在人物造型上,艺人们大胆夸张,使人物变形,面部五官加大,肩宽颈短个子矮。用笔用刀藏锋包笔,粗健古朴,大刀阔斧,挺拔豪放。人物的花纹线条转折多变。色彩以大红大绿为基调,加之桃红、橙黄、苦绿,配上槐黄,用墨线勾勒,五种原色(有时增雪青)套色印刷,相互对比,造成画面鲜明、艳烈、浑厚、沉着的效果。使用的颜料和粉光纸多是当地艺人们沿用古法自制的,也有用四川竹纸的。在构图上,人物高大,顶天立地,布置得没有大空间。

汉中木板年画吸取了汉唐石雕的雄大、深沉,汉画像石的线刻艺术装饰纹样等特点,经过历代艺人的继承、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凝重、浑厚、古朴、粗犷和装饰性强的艺术格调。

西虢民间剪纸

陕西宝鸡县西虢镇的剪纸艺术。

西虢剪纸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各个乡村。农民对这个土生土长的艺术十分喜爱,剪纸生意也总是十分红火。随着时代的推移,在题材、花样和技巧上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西虢剪纸基本上是用剪刀剪出来的,造型简练大方,结构紧凑有力,显得浑厚质朴。在选材内容上,十分广泛。从人物到飞禽走兽,从花鸟到蜂蝶鱼蜓,甚至还包括日常蔬果、器皿等。这里的剪纸作者大都是不知名的农村妇女,她们喜欢用各色纸张随意剪出花样。另有一种多色的剪纸形式。它的制作过程是:先用吸水性的薄纸剪出花样,然后在各边浸上不同的颜色,互相洇化,然后晾干待用。这种剪纸贴在窗户上,阳光透过来,融融似有光感,十分耐看。 西虢剪纸历史悠久,虽无确证可考,但从其技巧和水平上来看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既有陕北一些地方剪纸质朴大方的长处,也有陕南剪纸纤巧秀丽的特点,与当地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纸塑窗花

陕西合阳农村的一种独特的窗花艺术。它不像一般的剪纸是平面的,而是采取剪贴与浮雕相结合的形式,把包扎、彩绘、剪纸等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半立体的效果,所以农村俗叫“出花”,意思是图样从纸面上突了出来。

纸塑窗花多用于结婚的新房和过春节的花窗。材料除了各种纸外,还有布、绸、轻纱等。所表现的内容多为戏曲故事以及鸟、虫、花卉。农村妇女中的巧手对戏曲人物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在色彩的运用上,突出了民间特色,使得这种窗花形象更加传神,立体感更加强烈,贴在窗格上迎风舞动,看上去就跟活的一样。

纸塑窗花在合阳东部农村比较普遍,各村都有一些能人巧手,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新池乡张家庄的罗占花。1984年8月,她做的纸塑窗花随“渭南地区民间美术展览”在北京展出,50多幅作品除作为礼品赠送专家们一部分外,其余全部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1986年,她的30多幅纸塑窗花又参加了法国巴黎艺术节“中国月”的展出。

陕西皮影

民间皮影雕刻艺术品。

陕西皮影在境内分布很广,陕北、陕南、关中各地盛行各种不同曲调的皮影戏,或优美缠绵或激昂悲壮,多以当地特有的“碗碗腔”曲调为主。在皮影的刻制形式与人物造型上分西路皮影与东路皮影。西路皮影以宝鸡、商洛为中心直到甘肃、青海一带,其特点为影人较大,造型简练大方,给人以粗犷奔放之美感。而以华县、华阴为中心的东路皮影,影人略小,雕刻精巧细致,特别是配有华丽繁细的大型建筑戏或环境皮影道具,更显得优美动人。

陕西皮影一般以牛皮为原料,有制皮加工、画、刻、着色、组装连接等工序。皮影登台演出时是“演员”,不演出时便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不论雕刻技艺、人物造型、图案装饰以及色彩运用都很讲究。通过几根概括的轮廓线与为了体现灯光透射而刻的各种镂空纹饰,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着色上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但又统一于一主色调中,冷暖明暗对比恰到好处。加上娓娓动听或激昂奔放的弹唱曲调,更使人着迷。

民间手工艺 篇4

一、中部地区手工艺概况

民间手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从古至今,民间手工艺品一直是突出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民间手工艺植根社会最基层,始终把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并对其他文化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有着丰富的民间手工艺形式。

二、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牌化的重要性

第一,可增加市场对民间手工艺品的需求。现今国内外各种品牌的产品涌入市场,整体的品牌形象设计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优良的品牌形象是手工艺品走向世界、扩大国外市场的必备条件。民间手工艺品含有独特的地域特色,需要对其进行整体的品牌形象设计,以产生更好的品牌文化认知与感受,有利于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从而扩大市场。

第二,促进中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民间手工艺品牌形象的建立,赋予民间手工艺品牌丰富的品质内涵和文化底蕴,增强其产品的整体特征,不仅使消费者重新认识和关注民间手工艺,从而推动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并且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牌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品牌意识淡薄。民间手工艺品多是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自己创作、生产并使用、欣赏的手工艺品,而且由于中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民间手工艺品缺乏与国内外市场的流通,人们缺乏品牌意识,包装上不够精细,没有突出产品的特色,并且主要在当地区域内进行销售,面对更大的市场时易产生疲软的态势。

第二,品牌视觉形象建立不完善。随着中部地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政府开始大力开发当地的民间手工艺资源,许多民间手工艺品随之建立品牌,但其中许多的品牌形象设计不够完善,尤其在视觉形象方面,缺乏整体性、时代感和创新性。

四、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牌形象设计方法探究

(一)结合地方文化走特色品牌之路,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品牌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品牌是引领产品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忽视对品牌的塑造,不利于消费者建立对该品牌的心理认同,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宣传,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中部地区的民间手工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有凤翔年画、阳城焙面面塑等知名的工艺,却没有建立起有名的品牌和企业,这就提醒我们必须要提升品牌意识,结合地方文化走特色品牌之路。

中部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突出的区域,当地政府应合理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大力宣传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民间手工艺品作为该地区主要的旅游商品势必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将民间手工艺与当地风俗文化、旅游景点在风格上进行统一,保持民间手工艺与旅游环境的一体化,从而实现整体性的推广。

(二)对手工艺品进行全方面包装设计。第一,包装设计体现商品美。通过对民间手工艺品进行全面包装设计,可以利用包装的诸多元素透射出不同民间手工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意蕴,让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产生共鸣,从而增进人们对手工艺品的价值认识。第二,包装设计要体现时代观念。提升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的包装设计,其表现形式需要反映本土社会生活,符合社会上普遍的审美意识观念,同时折射出这个时期的科技、生产水平。第三,对包装进行情感设计。现今进入信息时代,因为商品丰富,人们逐渐走进了精神性消费领域,展示个性特征的精神要素成为影响人消费的重要因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因此对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的包装设计必须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与现代人心理情感的共通点,从而感染消费者。

(三)借助新媒体手段,完善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牌的推广。第一,通过平面广告实现手工艺品牌的推广。将广告创意与民间手工艺相结合,展现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广告自身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有利于引起观者对于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关注,从而提升民间手工艺品牌的知名度。

第二,发挥网络宣传优势,展现民间手工艺品牌的独特性。网络具有大众性、便捷性的特点,在传播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通过网络来传播品牌信息,有利于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牌信息的传播,便于大众理解和认知品牌。

第三,利用影视传媒提升民间手工艺品牌的知名度。中部地区民间手工艺品牌通过影视传媒进行传播,有利于扩大其品牌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扩大品牌的市场,对品牌的发展有着直接有效的宣传作用。

民间工艺品作文 篇5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构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构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透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构成奠定了必须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构成带给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好处上的剪纸,就应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能够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构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带给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透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到达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透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到达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民间工艺重生记 篇6

小工艺大产业

在山东潍坊云霄风筝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摆满了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风筝,展厅后面就是风筝制作间。隔着透明的玻璃墙,客户就能看到风筝制作的全部过程。从烤弯毛竹到绑扎、贴糊、绘画,再到最后的组装,这门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杨再和经理自豪地告诉我们,目前公司80%的产品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家,预计今年公司的产值能超过60万美元。

如今的潍坊杨家埠,制作销售风筝已经蔚然成风,每年生产的风筝达到1000万只。而整个潍坊市的风筝企业更是多达300多家,设计生产的上千种风筝以及延伸产品年销售额已达1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世界的60%。

“手艺可以创造财富。早在20年前,传统手工艺制品就开始出口国外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说,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状况,并于2008年对山东省农村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如何把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手工艺保留下来?首先就是要找到得以传承的市场,找到和现代生活的结合点。”

对于这一点,作为山东美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的鲍家虎亦有同感。30多年醉心于民间艺术的研究工作,让他对山东省民间艺术尤其是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其所著《剪纸研究》和《齐鲁特色文化丛书》(工艺卷)就是鲍家虎从事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民间美术研究的智慧结晶。1988年,他被国家文化部社文司授予“民间美术开拓者”称号。

鲍家虎:艺术就是财富。它们可以画个等号。艺术既是物质的财富也是精神的财富。艺术有短期的价值和长期的价值,有显形的价值和隐形的价值,短期的价值就是像流行音樂或其它一些新潮的艺术,它们就是流行一段时间就不行了,但是有的艺术它可以流传几百年几千年,都很有价值,所以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民间美术民间工艺要想长久地发展,就必须有效益,必须能够养活那一带的老百姓。

对于民间艺术,市场就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拓展开民间艺术发展空间的同时,追逐利益的市场经济特性也在无情地荡涤着艺术的本色。现代商品经济尤其刺激了民间艺术的蜕变,使碎片式民艺商品的开发在近20年来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各个地方的旅游点,民间艺术品成为了游人们的纪念品,毕竟民间艺术品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其所在地的文化特征;各个地方的商家柜台里陈设了来自各地的民间艺术品。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繁荣并不意味着原生形态民间艺术的复苏或重振。

尽管他从不否认市场是艺术的催生剂,会使艺术更加繁荣。但如同许多关注民间工艺的学者一样,鲍家虎也坚持认为一哄而上的市场开发必定是有其负面作用的,好的艺术品是非常珍贵的,比如说过去母亲为孩子绣制的东西,还有少数民族从小就为自己绣的嫁妆。这些东西它都不是商品,所以非常精致、耐看,一旦批量成为旅游纪念品其艺术性将大打折扣。

纯手工最宝贵

作为山东省一位剪纸艺术研究大家,鲍家虎对剪纸艺术的钟爱之情几乎可以贯穿其艺术生涯。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娱的民间古老装饰艺术之一,是中国流传最广、时间最长的一种艺术样式。其历史可上溯到汉代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久远年代。

到了唐代,剪纸就已经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广为流传了。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诗句。

山东省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剪纸种类繁多,用途不一,既有春节时为了增强节日气氛的门笺、窗花、墙花,也有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既有新屋里的顶棚花,胶东的纸斗、笸箩花,也有送礼用的礼花、喜花等等。山东民间剪纸的题材广泛,不仅表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剪纸艺术挖掘、整理、理论研究上,鲍家虎有较大成就:他最早发现了代表着东西方民间艺术交流的烟台毓璜顶教会剪纸,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鲍家虎认为,剪纸还算得上是如今仅存不多的“纯手工艺品”。

鲍家虎:现在时代进步了,机械化程度也高了,所以在某些方面代替某些手工是允许的,但是它会有个度。因为机器是人手的延伸,你延伸过头了,就成了机械化生产了,但是你在这个尺度以内的话还是艺术。你想过去琢玉,原来都是手工,现在用电钻了,这样它仍然算手工艺;还有刺绣,现在也会借助机器,像电脑绣花就不是民间艺术了,就是机械化生产了,因为它超过那个度了。所以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机械化和纯手工的民间艺术还是有区别的,人的手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还是能看出来,机械生产是一样的,大批生产,手工的一件一个样,不重复,这就是它的宝贵之处。

对于提高民间艺术品价值的途径,鲍家虎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想提高民间工艺的水平在于科技水平,材料是很普通的,关键在于怎样设计它、怎么雕刻它、怎么画好它。这是民艺价格提高的根本途径。

民艺教育为本

研究民间艺术,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要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民间艺术是百姓智慧的结晶,要深入田间地头去细细品味,坐在书斋里是搞不好民间艺术的。与多位民间艺术专家的意见相同,鲍家虎说,教育才能给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最肥沃的土壤。

鲍家虎:山东省的民间工艺,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受重视,但在“十年内乱”期间,被当成“四旧”,摧残得很严重,有好多民间美术品类遭到破坏。艺人有的年纪很高,技艺就失传了。过去民间工艺的保护工作,主要还是在文化艺术馆这个系统。文化馆不只研究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也研究戏剧、音乐,舞蹈。“十年内乱”以后文化馆人员也好多不进行民间工艺工作了,工作人员面临断代的局面。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国家已经重视,可是感觉缺少人才,所以在整理材料、上报、怎样开发、怎样保护方面工作比较吃力,写一个文件,写一个报告,主要重点都搞不清楚,很不得力。

许多手工艺都面临后继乏人的现实,手工艺的艺术质量高,但是价廉,养不活人,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像山东省的一些民间艺术,专家老百姓都喜欢,但是他的儿辈就不学了,不生产了,比如济南的兔子王泥塑,原来很流行,现在也看不见了。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就是因为价廉,年轻人就不做了。好多泥人玩具,很便宜,年轻人做这个就不如去打工或别的事情会更赚钱,这是很现实的。民间艺术的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从小抓起,中小学的美术课里要有乡土艺术教育,还有书法,也应成为教育的必修课,这都是弘扬中华文化。

其实,鲍家虎先生的心愿并非奢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已经在山东很多小学落地生根。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是“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做得最深入的一个。步入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南上山街小学的教学楼,民俗文化的气氛就会扑面而来。在教学楼每一层的走道里都能看到各班级的学生们亲手制作的不同种类的民间手工艺作品,荷包、风筝、布老虎、葫芦绘画作品……都一一张贴、悬挂在图案精美的文化墙上。从2003年开始,该校每两年举办一次民俗文化节,让孩子们感受民俗文化。每周五下午学校都有学生必修的“非遗”课程。

10月底,山东省“非遗”美术创作工程正式启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画院以山东省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等41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为题材,组织省内知名画家展开创作,用中国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传说故事,宣传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山东文化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非遗保护项目有120多项、省级307项,国家级代表传承人是50名、省级的是200名,其中民间工艺的,包括传统美术和手工艺的传承人50多人,大师级10余人。

传承的责任

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当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对民间工艺的保护主要不是看它的文化内涵,而是看它是不是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功利性的保护?

伴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间艺术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民间艺术的生存状况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部分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已经令人惋惜地消亡,而大部分现存的民间艺术资源,也处于将近消亡的危濒边沿。

由于民间文化资源具有惟一性、不可再生性和生存发展的脆弱性,抢救和保护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民间艺术保护采取何种视野,采用何种形态,成为保护的关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民间有大美,民间有大巧,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国家现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采用生产性保护,纳入公共文化保护体系,从原料生产到技艺流程整个的程序,包括艺人的表演过程,都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产品纳入政府的采购。

鲍家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文化强国第一次提出来,说明国家很重视文化。山东要建设文化强省,民间艺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特征,相信民间工艺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之下更加繁荣。

现在看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做的民间工艺研究、开发、生产和保护方面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比我们当时更加实际、更加踏实。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我还会坚持理论研究,将我一輩子的经验落实到具体的研究和保护它们的工作中。

保护民间艺术这一中国文化,将其提高到相应的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就承担了这一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保护、整理、挖掘特色民间艺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和财富。而文化创意产业重在创新,但前提是要保证它原有的特色。而如果只跟着所谓的市场走,肯定远离时代,远离老百姓,不会产生好作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一些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市场遭遇挑战,而另外一些手工艺却迎来新的机遇,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谈及今后的发展,鲍老先生也是一脸的期待:

民间手工艺 篇7

甘肃省渭源县, 是渭河的发源地, 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独特的地理位置, 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间手工艺:玲珑精致的木雕灞陵桥、生动形象的泥塑、玲珑剔透的皮影子、精巧有趣的剪纸等, 无一不蕴含着渭源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折射出渭河源头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保护挖掘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及其丰厚的历史积淀, 对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渭源县民间手工艺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渭源县民间手工艺资源丰富多样。通过深入调查和详细归纳, 主要包括泥塑、木雕、剪纸、刺绣、皮影、木版年画等。

㈠渭源泥塑 泥塑在渭源有着漫长的历史。这里自古至今就是藏、羌、汉多民族杂居之地。两汉以后, 由于道观、佛寺、庙堂的兴起, 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渭源泥塑的创作以陇中和渭源民俗风情为表现题材, 主要反映渭河源头悠久的农耕文明。泥塑艺人李国柱和郭云山创作的《党参系列》《洋芋系列》《碾场》《水磨》等反映生产生活的作品, 以及《卖鸡娃》《杀猪匠》《回娘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等反映渭源民间风俗习惯的作品, 形象生动、造型拙朴、富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产品。

㈡渭源木雕 渭水源头山多林密, 长期以来造就了不少技艺高超的木匠师傅。过去大户人家的房屋上雕有“暗八仙”“喜鹊踏梅”“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 现在棺材上仍有雕刻“暗八仙”“二十四孝图案”的传统。这些作品大多以镂雕和浮雕相结合, 深浮雕与浅浮雕相穿连, 展现出有情有景的画面, 是人们祈福与祝福的符号。近年来, 木雕艺人陈天福、邓宝平等人适应市场需求, 以灞陵桥为蓝本雕刻的木雕灞陵桥工艺品造型优美、技艺精湛, 深受外地客商欢迎, 也成为渭源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㈢渭源剪纸 渭源剪纸历史悠久, 风格古朴典雅, 线条秀丽, 构图大方、粗犷, 主要应用在民间庙会祭祀、婚丧嫁娶、社火旗幡、灯笼、窗花、炕围、门头花等方面, 是人们祈福与祝福的符号, 也是当地活态的生活文化史。渭源剪纸图案有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 梅、兰、竹、菊, 十二生肖, 日常劳动场景, 静物、景观等传统花样。现在, 渭源剪纸又融合伯夷叔齐、大禹导渭等历史文化元素及灞陵桥等人文景观, 结合字画装裱的方式, 开发出一系列反映渭源历史人文、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的旅游商品。

㈣渭源刺绣 渭源刺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人们常用它来装饰和美化生活。在渭源留存和沿用的民间刺绣绣品中, 最常见的是枕顶和鞋垫, 此外还有衣饰、烟袋、荷包、枕套、靠垫、鞋帽、壁挂等。渭源刺绣尤其讲究一个“情”字。如枕头图案中, 老年人大多采用民间故事和福禄寿为题材, 有八仙祝寿、五福捧寿、松鹤延年等, 祈盼康宁祥瑞, 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小孩多用五毒图案、老虎图案, 有虎头帽、虎头鞋、蒜头香包等以避邪除恶;年轻人燕尔新婚则选择鸳鸯戏水、蛇盘兔, 以祝新婚夫妇家庭美满。这些绣品构图匀称简洁、造型夸张、绣工细致, 具有古朴浑厚的乡土气息。然而, 随着民间绣娘的年龄老化和相继去世, 渭源的民间刺绣渐行渐远, 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极少数的民间古代绣品仅珍藏在古董店里, 成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

㈤渭源皮影 渭源的皮影戏属陇中皮影, 唱腔以秦腔、眉户、碗碗腔为主。渭源皮影造型生动形象、色彩艳丽, 雕功流畅, 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 使人赏心悦目。渭源皮影采用牛皮和驴皮制成。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除了人物造型外, 还有山石门影、亭台殿阁, 军帐兵器、车船马轿, 龙凤禽兽、花树虫鱼, 妖魔鬼怪等。渭源的北部山区, 皮影戏曾经盛行。而今, 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 皮影戏日渐式微。皮影戏的观众仅限于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皮影戏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 正濒临失传的危险。除此之外, 渭源的民间手工艺还有会川木版灶年画、竹编、柳编、民间彩画等。但会川木版灶年画已失传, 渭源竹柳编的从业人员也日益减少。综上所述, 渭源民间手工艺资源不仅种类多, 而且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亟待保护传承、开发利用。

二、渭源县民间手工艺资源的保护开发

近年来, 渭源县文化部门在包括民间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宣传及开发上做了不少工作, 使得渭源绚丽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在定西市乃至全省具有了一定知名度。

㈠摸排调查, 建档立案, 建立非遗名录 渭源县文化部门对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细致的调研普查, 建立了非遗产保护名录。目前, 先后有10大类9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省市县非遗名录。民间手工艺中渭源皮影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渭源泥塑、渭源剪纸、渭源刺绣、木雕灞陵桥、渭源竹编、渭源柳编、民间彩画、会川木版灶年画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同时由渭源县文化广播影视局与渭源县文联联合发文命名了渭源县首批民间艺术传承人15人, 其中泥塑2人、剪纸2人、刺绣1人、雕刻1人、皮影戏2人。

㈡积极组织, 参展参赛, 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渭源县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民间手工艺人参加有关展览和比赛活动。定西市首届民间文化艺术展中渭源县古老的农具、精美的刺绣、逼真的皮影、独特的雕刻以及剪纸等大量实物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当地绝无仅有的木雕灞陵桥和民俗泥塑、农具以及祭祀用具成为全市乃至甘肃省的特色。在定西市举办的“西分烈”全国剪纸大赛中党风琴作品获金奖, 朱雁翎获传承人奖。李国柱的泥塑在全省百合花民俗展中荣获二等奖, 被评为副高级泥塑艺术师。

㈢适应需求, 开发产品, 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 县文化部门积极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 开发出了以灞陵桥为亮点的工艺品和渭源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陈天福、邓宝平、白雪峰、徐国军等人雕刻的灞陵桥造型精巧、古色古香、款式多样, 被中外游客争相购买和收藏;李国柱、郭云山等人的红泥塑生活气息浓郁, 也是馈赠嘉宾的好礼品;现从事此两项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多, 规模也不断扩大, 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㈣制作节目, 宣传非遗, 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自2009年1月份开始, 渭源县有线电视台开播了“走进渭河源”栏目, 介绍渭源拉扎节、水磨、剪纸、泥塑、烧狮子、社火、花儿、皮影、会川本庙庙会等专题节目。使博大精深的渭河文化深入人心, 源远流长的渭河文明享誉陇上。

㈤组建协会, 壮大队伍, 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 2013年, 渭源县文化部门积极组织有关人员组建了渭源泥塑、渭源剪纸和渭源花儿协会。协会以挖掘和传承民间手工艺艺术为宗旨, 通过培训、展览、组织参赛等方式, 交流经验, 推出新作, 带动和促进民间手工艺文化进一步发展。

三、开发渭源县民间手工艺资源的对策建议

目前, 渭源县民间手工艺资源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缺乏政府的重视、扶持, 这一资源的开发存在许多问题。行业从业人员少, 产品名气小, 总量少, 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随着艺人年龄的增大, 一部分技艺将面临失传, 这些手工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笔者希望对于民间艺人和文化当地相关部门能够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地方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民间手工艺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促使民俗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提出如下建议。

㈠政府干预, 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组织力量, 对全县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发掘、普查及保护 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的原则, 以普查为基础, 视抢救为生命, 保护为手段, 发展为目的, 建立健全文化资源档案库, 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同时聘请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和鉴定, 为开发和利用作好铺垫, 使民俗文化的传承产生强大的合力机制。同时对现有的文化产业生产单位进行产业化、系统化、规模化改造, 制定相应政策, 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向文化产业投资, 鼓励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㈡全力创建手工艺品的知名品牌, 形成地域特色 民间手工艺品在各地都有, 大同小异, 琳琅满目, 只有打造自己的特色, 才能受到顾客青睐, 占领市场份额。因此。要增强传承保护和品牌意识。民间手工艺术品属于非物质文化保护范畴, 需要传承发展, 传统的文化精髓不能丢。因此, 切实保护原生态的民艺人才、民间手工艺珍品及原生态的工艺技术, 为民间文化产业保本养源已是当务之急。同时还要提炼地域文化标识, 提升产品文化品味。灞陵桥、秦长城、大禹导渭、伯夷叔齐隐居首阳等是渭河源文化中的标识性形象, 可依此认真创作代表渭河源文化的标识性形象, 使之融入到民间手工艺品的创作之中, 打造具有渭源特色的文化产品, 以特色求生存、谋发展。

㈢抓住特色, 制定渭源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包括发展战略、品牌战略) 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的原则, 集中力量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将其做大做强。以公司为龙头, 集研发、设计、生产、收购、销售于一体, 实行规范定型、订单作业、农户加工、批量生产, 逐步形成专业化、产业化、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同时统筹规划, 依托本地富集的旅游资源、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形成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文化联姻的新型产业结构。加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开发力度和投资力度, 尽快把渭源旅游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以成功举办“华夏文明渭河源—渭源生态文化旅游节”为契机, 宣传、推介渭源县特色旅游文化景点, 以文化产业促旅游产业发展, 以旅游产业反哺包括民间工艺品在内的民俗文化产业。

㈣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要通过大胆引进和加强培训等方式, 建设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 包括优秀民间文化艺人、传承人, 懂得民间文化艺术价值的政府官员, 从事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研究的科研人员, 从事民间文化艺术周边产品和延伸产品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 也包括新一代民间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同时, 要重视管理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要把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放到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合适位置, 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广阔的空间。

㈤八方借力加大市场开发, 拓宽销售渠道 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市场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渭源的手工艺品终究要通过市场来体现价值, 只有及时卖出才能实现价值。因此, 加强市场开发, 拓宽销售渠道, 是必须面对、而且要切实做好的一个重要课题。可通过营销公司、举办节会、参加会展、网络销售等模式来提高销售量和产品知名度。

四、结语

中国的民间工艺——剪纸 篇8

攻擂口号:爱剪纸,爱写作!

写作感言:用笔记录传统文化,写出剪纸的丰富多彩!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京剧、国画等。但我最喜爱的民间艺术就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亭桥风景等都可以剪出来。这些人们熟悉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剪纸的素材。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眼睛滴溜溜地搜寻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它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地舔着地上的灯油,惟妙惟肖。那滑稽的样子真惹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的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民间手工艺 篇9

一、“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界定

辽南旧称“管王之地”。狭义上专指辽宁大连, 广义上还包括营口市、鞍山市的海城与岫岩县全境。其地域覆及整个辽东半岛区。具体说来“辽南”主要包括:大连市、以及大连市下辖的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金州、旅顺;营口市、以及营口市下辖的大石桥、盖州;鞍山下辖的海城、岫岩满族自治县这十个县市区。

辽南地区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地区内拥有汉、满、蒙、回、鲜、锡伯等46个民族, 非物质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体现了辽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创造力、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和谐大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研究组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发 (2005) 42号) 精神和要求, 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 切实做好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研究。

辽南地区是东北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之地, 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区划分为:汉满农耕文化区、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北方渔猎文化带 (区) 、朝鲜族丘陵稻作文化区、东西文化的交融区等。齐鲁文化, 确切地说, 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 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 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 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 (东夷文化) 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 相对来说, 齐文化尚功利, 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 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辽南地区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本地区已经出现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和丘陵稻作文化等多种生产生活方式。东北汉族以及齐鲁文化, 加之与满、蒙、回、鲜、锡伯等其他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 辽南地区民间文化呈现出多层次的文化特征, 因此很难以一两点的地域概括来说明整个辽南民间工艺的整体面貌与特征。调查了解中, 当我欣喜的看到丰富多彩的辽南地区民间工艺以其“星星之火”流于民间的同时, 也为存于其中的那些“伪”形式感到忧虑。如果本课题将其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表里如一的加以呈现, 对其形式, 形式背后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 以及促成其精神层面的历史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是我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努力而达成的心愿。

二、“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省内外研究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开始是一些专家学者、有识之大声疾呼, 随之逐渐变为一种社会共识。特别是中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继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后, 人们更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就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也逐渐成为人们自发的行动, 同时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在国内,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震老师从宏观的视角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思考”里提出自己的观点, 得出不浅的结论: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长足进步、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存在突出问题、创新保护东北少数民族文化途径等方面提出科学的观点。这是对我们的研究, 当作良好的参考资料。但是东北民族民间文化的范围很广, 内容十分丰富, 东北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我们的研究团队前5年开始从保护的角度对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 研究有以下特点:

其一, 与以前主要从工艺美术的层面进行的研究不同。为了达到保护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目的, 我们在借鉴国外一些新思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情况, 制定了新的研究框架。研究中除了关注有形的制造物外, 更注重与之相关的无形文化, 诸如工艺的传承、产品的用途及有关的社会文化意义, 传统工艺的变迁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其二, 民间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是近年来的新课题。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十分匮乏, 有的方面基本是空白。我们要深入实地, 深入乡村,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系统、反复的田野调查, 获取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 要写出几篇调查报告。

其三, 以调查报告为基础, 我们要更高的层面进行综合研究, 比较分析, 提出自己的看法。

据我的走访和调查资料的掌握, 尚未接触过对于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的角度, 对辽南地区民间工艺品比较分析而得出结论, 本项目从思想观念——功能——技艺——形式——审美——社会意义等层面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有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需要对有价值的民族民间工艺文明进行保护。这是一项新的事业、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 本项目对社会、对科研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价值

本项目从民间工艺文化内涵角度出发, 通过研究已有的工艺文化的分析和总结, 挖出民间优秀工艺文化, 并对工艺文化的保护过程中文化渗透和文化关系的处理进行分析, 力求“制造出来的物体本身”, 即有形文化外, 还认为造型的构思、材料的选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精湛的技艺、制作的过程、成品的用途以及象征意义等无形文化更有价值。同时, 民族工艺的发展应该在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借鉴中不断创新, 将现代设计的理念同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合, 借助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深沉美感来提升民族民间工艺价值, 即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 理论价值

项目将会在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研究方面实现一次重大的突破, 对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形态的民间工艺文化的开发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自己的贡献。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会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开发富有现代价值和现实影响力的核心理念或精神本质的充分彰显并深入人心, 使其内化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理本质, 进而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辽南地区民间工艺资源保护, 不仅在于能让世界感受到这些源于史前文化的手工艺遗存的魅力, 还能让后人得以了解自己民族在人类文化史上曾经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祖先创造的灿烂工艺文化;同时, 在传统文化流失势在必然的今天, 能用影像、图片、多媒体等方式记录保存、保护下这些传统工艺文化的因子, 为将来文化恢复的可能保存可靠的依据。更为欣慰的是它将完成我们这些“都市工艺者”长久的一个心愿。

(二) 实践价值

旅游业已经成为大连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民族民间文化大开发的契机, 国家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宣传力度的提高与加强, 使得去往辽南地区的游客日益增多, 游客们对于民族民间特色工艺文化尝试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就目前辽南地区工艺文化的现状来看, 一类, 民间工艺消失或衰退状态当中, 另一类, 民间工艺已变异或变异之中, 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一问题更显迫切、严峻。这不仅不利于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 也不利于民族工艺品文化的传播。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是东北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南地区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 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开发与发展, 而且对于发展东北地区特色经济, 建设小康社会, 乃至推进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都有积极借鉴意义。

四、“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内容

辽南地区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种类很多, 内容十分丰富, 并非设立一个课题就能够全面研究。如果面面俱到, 必然难以深入, 因此我们要选择建筑、服饰、配饰、器具、乐器、宗教类用具等民间工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希望在对这些民间工艺文化用相同的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的、其他的研究成果, 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 探讨如下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即:不同的工艺类型在传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什么样的工艺文化是优秀的, 值得保护的, 应该怎样进行保护?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又怎样加以开发、利用, 使其既得到保护, 又能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综合效益?传统工艺文化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之间有何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 介绍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1. 辽南地区早期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2. 辽南地区中后期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3. 辽南地区当代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二) 深入挖掘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思想观念

1. 深入挖掘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自然观念

2. 深入挖掘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伦理道德观念

3. 深入挖掘辽南地区宗教和民俗对民间手工艺的的影响

(三) 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主要特征

1. 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实用性

2. 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造性

3. 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地域性

4. 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价值层面

(四) 讲述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材料与技术

1. 讲述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材料

2. 讲述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手工艺技术

(五) 概括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审美特征

1. 分析辽南地区民间工艺的形式

2. 概括辽南地区民间工艺的审美特征

(六) 提出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与利用措施的路径

1. 调查研究的基本性作用及分类分层保护原则

2. 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的立法保护

3. 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保护性利用措施

五、“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思想和方法, 并结合国内的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本课题。课题以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为目的, 既关注有形的制造物, 更注重与之相关的无形文化, 并从民族文化和技艺的层面, 对其共同性与特殊性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项目利用阶梯式研究模式, 首先明确本项目的依据、背景和意义。其次研究工作开始之前解决有关定义研究的问题, 寻找充足的文献资料, 做好项目研究的基础资料;其三、进行仔细、准确的市场调研、田野考查, 了解东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其四、准备研究工作环境、工具设计和抽样, 收集相关设备。最后分析资料, 撰写结论, 进行修正假设。

本课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要采用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工艺学和历史学的理论方法。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即采用这种方法, 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又注意区分客位立场和主位立场来理解。并以夸文化的观点, 从客位, 即研究者的立场来进行研究。由于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民间工艺, 对研究者所具备的与之相关的民间祭礼活动的神像、供品、供具;生活起居的家具用品、生产劳动中的工具;游艺活动中的面具、道具及装点生活之年画、窗花等工艺的知识和理论, 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对这种发展态势的研究, 需要具有历史学的素养。因此, 本课题的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的性质。

参考文献

[1]李惠林著作.《辽南名胜古迹漫谈》.大连海运学院, 1990.

[2]高松著作.《辽南地区药用植物图鉴》.科学出版社, 2008.

[3]那涛著作.《辽南影调戏音乐》.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7.

民间工艺品的网络营销 篇10

北京某公司看见巨大市场, 借机利用互联网做生意。既解决了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问题, 又把分散的民间艺术产品得以集中展示。网站办起后, 凭借便捷的服务频繁地接触国内外客户, 把生意做到了国外。那么民间工艺品如何利用网络挖掘无限商机呢?

1. 寻找适合自己的边缘市场, 充分利用直销的商业流通渠道。

产品类别非常重要, 所选择边缘市场的大小更为关键, 网上的边缘市场取决于所售的商品。必须选择一个小到足以主宰的边缘市场, 如某民间工艺网专门生产销售宝鸡独有的绝活———马勺脸谱, 且种类多, 规模大, 则存在巨大的商机, 占有市场份额较大比例。产品的属性往往决定网上产品的销售模式。最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 均可采用“直销”商业流通渠道, 这些流通性高的产品, 如IT用品, 图书音像, 民间工艺礼品鲜花以及保健品等较热门的产业, 其优点是可省去诸多中间环节, 提高产品直销率, 降低经营成本。

2. 网站操作简单好用。

制作出的网页, 不仅要精美, 而且还要注意网络的传输速率问题, 页面上的图片不能太大太多, 因为图片占空间较大, 传输起来比较慢。避免查询者因缺乏耐心而放弃。网页内容要富有吸引力, 新颖能激发访问者的注意力和价值取向。网站文字需生动、准确。访问者在访问网站时不断发现错别字一定会感到沮丧。网站各层页面的格调要一致。要保持站点整体的统一性, 不要使每个页面的背景各不相同。

网站的操作设计理念要遵循“越是简单的方法, 就是最好的方法”。让网站便于使用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客户上网只要稍遇阻碍就会离开, 不要人为设置任何障碍。实践证明, 愈是重要的网站, 设计、操作愈是简单。

3. 真实性非常重要。

必须使客户充分信任他们是从一家货真价实的民间工艺品厂订货, 而不是在和一个只有“空中楼阁”的皮包公司打交道。增加工厂的真实性, 会带来许多客户, 真诚邀请客户来工厂考察, 便于面对面交流。网页上要加工厂的名称、电话号码和地址, 把原件扫描的营业执照副本, 产品目录, 媒体刊登的新闻, 工厂简介放在首页。拥有品种齐全的民间工艺品必须有相当量的库存。网络资金结算的安全性和配送系统也始终是客商最为关心的。民间工艺厂在业务运作中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 进行一种“准电子商务”模式, 即通过网络获取商务信息, 然后再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以及双方面对面交流, 成交拟书面证据。告诉客户开户行电子汇款的卡号、产名。一般十几分钟可收到款, 收到款后给客户致电确认, 并准确告诉客户发货的种类和时间。配送走邮政快递包裹或中铁快运等形式进行商务活动, 以此确保交易的安全可靠。

4. 线下服务环节不能松懈。

在网页内容上明确告诉客户, 保证商品满意, 如不满意, 保证退换。要确保及时发货。网上购买者要的是见效快, 他们不希望等到十天后才能收到货, 与他们承诺一周内就能收到货。例如有客户订购马勺脸谱, 并要求连夜发货的话, 就会直接走中铁快运。为客户解答问题, 帮助客户核实订货处理情况, 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与客户沟通互动。要言行一致, 诚信到永远。因为现在网上经销商, 只是试探性的进货, 尝试供销渠道, 若市场认可, 使会数万元进货。

5. 网络上的整合营销技巧。

整合营销是一种传播。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网址及电子信箱。一般情况下, 在不增加额外宣传费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

(1) 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系统, 如传统媒体广告、产品包装、名片及一切有可能被用于交流的办公用品上, 加上企业网址和电子信箱使受众在被动接收到这些信息时, 再在网上查看。

(2) 在网上宣传。网上存在一些搜索引擎站点, 如知名的百度、阿里巴巴等。相当一部分上网者都是利用这些搜索引擎来进行信息查询, 在这些搜索引擎进行登记, 就很容易让客户看到企业的网页。产品描述时一定要高频率使用关键字, 关键字描述准确, 客户就在搜索框中直接输入要寻找的产品, 就可以查到企业信息。

总之, 网上营销与离线 (传统) 营销相结合。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及功能, 要有整体营销的考虑, 真正成功的网络行销, 是善用这个新的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所产生的惊人效力。让报纸杂志保持高曝光度的优势, 把漂亮的产品图片放在网页上,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 建立与客商真正的朋友般互动关系。

6. 网站要给人审美的悦感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人们喜欢阅读信息, 而不是广告, 要力图使信息对接收者有所贡献, 而不是一味地促销。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独家”的信息。最好有在线帮助, 一定要迅速回复有关询问的电子邮件, 对于所有来自各方有关询问的电子邮件, 工厂要在一个工作日发出至少一个简短的答复。要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想一想顾客访问网站的目的, 在网站上针对他们目的提供相关信息。目的就是使顾客成为回头客。客商往往对手工艺制作环节感兴趣。就把制作过程及濒临失传的老手艺, 拍照登陆上网。建立一页“关于我们”或“如何与我们联系”的网页, 提供有用的信息。网站更新频率要高, 确保其正确性、时新性。

民间手工艺 篇11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兼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和副秘书长陈敬参加了7月中旬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举办的圣达菲国际民间手工艺展,带着来自贵州、广西、云南、内蒙古、北京等地区、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的作品在当地进行展售活动。今年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手工艺人参加了本次展会,很多参展者都是来自全世界贫困国家的手工艺者,参加此次民间工艺品展览对提高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和艺人生存状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世界手工艺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文物穿上时髦的外衣

在山西文博会的文创精品展上,山西博物院展出了高仿艺术品、服饰、配饰、家居用品、文化用品和玩具6大类200余种文化创意产品。其中,由商代青铜器鸮卣衍生出来的最“萌”文化衫、陶瓷杯、笔筒、台灯、书包、笔袋、小挂件等系列物件深受欢迎。以往文物只是作为参观的一种载体,观众在了解其用途后很少能记得住。但将文物合理的创作成一系列创意文化产品,并走进了生活,可谓山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瞬间给古老文化增添了一件很时髦的外衣。

阿福阿喜邀您游无锡

由无锡市旅游局主办的“阿福阿喜邀您游无锡”系列旅游活动从7月底拉开帷幕。这是无锡为了迎合假日旅游市场,旨在传播无锡传统文化推出的无锡两日休闲游度假产品。第一天参观中国泥人博物馆、惠山古镇,体验二泉品茗;第二天参观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船游古运河,品尝无锡老菜馆。此外,还将中国泥人博物馆、无锡泥人厂等与灵山、三国水浒城、鼋头渚等景区串联。在青砖灰瓦的中国泥人博物馆内,参观5000多件不同大小、风格、流派的泥塑作品,累了还可以静下心来跟着工艺美术师体验制作泥人,并带走自己DIY的作品作为纪念。让游客触碰“非遗”,这样的旅游文化体验才是立体的、可感可触的,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天津印吧新花样

为了让篆刻艺术走近大众,天津市首批四家印吧日前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四家印吧分别是位于河西佟楼杨柳青画社凝翠轩、古文化街杨柳青画店、天津文化中心美术馆的“津沽印吧”和位于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区智慧山内的“滨海印吧”。在印吧,人们既可以了解篆刻的历史和相关知识,又可以交流切磋印章文化,分享雕刻收藏心得。印吧还提供木料、石材、金属、树脂、水晶、亚克力、橡胶等材质,让人们亲自动手雕刻,还推出活动纪念、生日寄语、节庆留念及生肖星座等篆刻产品,具有了个人使用与收藏、馈赠等多种用途。

非遗传承人受聘高职教授

在太原技师学院民间技能艺术大师受聘仪式上,工艺布扎传人张雅婷、晋南花馍大师赵碧云、剪纸传承人郭梅花,木雕大师李艳军被分别聘为该校文化系、广告制作和城市旅游、中式面点等专业的兼职教授。学校同时还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传授学生民间工艺绝活。技师学院与大师们的“牵手”,将创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也为大师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增加了将技艺推向市场的机会。

线上艺术交易受追捧

近两年,国内艺术品在线拍卖大有越来越热的趋势:成立于2011年的艺术品电商HIHEY上线第一天就达成10万元的成交额,而去年HIHEY交易额达5088万元;今年5月底,北京保利首度携手淘宝网试水在线拍卖,取得95.08%的高成交率,而双方于6月底联手推出的“书画专场拍卖”4天共成交1779万元;今年春拍,上海泓盛首次举行线上线下同步竞拍,收效甚佳,全场总成交额约4947万元,比去年秋拍增长60%,15个专场中,均有网络用户出价参与……于是北京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大拍卖公司开始盯上这块交易便捷、成本低廉的在线拍卖“蛋糕”。但有专业人士称,艺术品电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拍卖法》对于在线拍卖还没有规定,并不归《拍卖法》所管,这也导致许多藏家不敢轻易在网上购买大额藏品,发展受限。

2013首饰艺术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9月5日,“2013首饰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市黄浦区豫园万丽酒店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及台湾、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饰企业和设计师在酒店客房里布展。这是我国首次在“五星级酒店”以客房作为展厅展示、交易首饰艺术品。

第三届蔚州国际剪纸艺术节在蔚县举办

蛋雕——民间艺术工艺技术初探 篇12

我们的项目, 前期将通过搜索查阅文献资料, 了解蛋雕艺术的发韧、流变、制作及市场背景等, 对技术进行发掘和创新, 把这门将要被人们遗忘的艺术发扬光大做出规划。中期以研究开发蛋雕制作具体工艺技术及产品;后期大力推广产品上市, 普及发扬光大蛋雕艺术, 最终将让蛋雕艺术融入当今文玩、工艺美术圈及社会各阶层。

1 蛋雕的历史内涵及市场预期

在基督教传入欧洲后, 约在中世纪时代, 开始有人将鸵鸟蛋予以彩绘装饰, 取其具有“新生”、“重生”之意, 进而使它成为复活节的装饰品, 这种习俗迄今仍流行于欧美各国深受基督教影响之地区。公元1884年Faberge家族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设计了第一款的“皇家复活蛋”, 随即被指定为皇室御用品珠宝商。其后接连不断完成的皇家复活蛋系列产品, 使装饰蛋成为举世皆知的艺术品, 所创造的豪华风格与民间彩绘蛋艺术相结合, 形成今日欧美地区装饰蛋之独特风格与流行。其作品至今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有时候在拍卖会上出现, 也均以惊人的高价被拍走, 成为了艺术蛋的精品。

可以发现从彩蛋到艺术蛋, 其历程与复活节有关, 而西方蛋雕的出现, 同样也离不开复活节的因素, 作为西方国家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复活节的主题就是蛋, 在复活节前夕, 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己家里的蛋全部装扮的漂漂亮亮, 而一些蛋雕艺人就瞄准市场, 利用各种工具对蛋进行切割、钻孔、打磨, 也有的则以传统的手工雕刻手艺将蛋壳雕琢成一件件造型别致、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的蛋雕工艺礼品。如今在这个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就更有必要将这一工艺推广壮大。

蛋雕, 这一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盛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 已开始受到不少藏家的关注, 而作为收藏领域内一项新生藏品, 蛋雕正重新赋予蛋壳新的生命力, 别具一格的雕刻作品。

2 蛋雕的艺术价值

通过我们的深入学习研究, 把蛋雕这门人们并不那么熟知的艺术普及推广开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知道蛋雕艺术是怎么一回事, 甚至可能有的连听都没听说过。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蛋雕这门艺术这是我们的目的。做完推广之后我们则还要继承先前蛋雕艺术的各方面经验, 以制作技术经验为中心, 总结创新出更多制作手法及题材表现, 提升文化内涵及品味, 提炼精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门艺术, 最终通过我们的项目研究制作让更多的人不光是要了解蛋雕艺术还要拥有蛋雕艺术品。

一直以来, 艺术文化都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各方面实力的体现。虽然蛋雕艺术只是艺术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 但它的风采却是无可替代的。这是为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推陈出新的有益尝试。

3 蛋雕技术背景

禽蛋壳比较薄脆, 在上面进行雕刻难度很大, 因此蛋雕在市面上还不多见, 许多人也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蛋雕的收藏价值,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蛋雕市场地位不高, 成交价格同样相对低廉。由于蛋雕市场的培育并不积极, 因此蛋雕制作行业的收入也不会很高, 这无疑遏止了蛋雕行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我国蛋雕艺术品多以手工制作为主, 且成品率极底, 市场上的蛋雕精品也屈指可数, 让低收入的蛋雕制作行业变得后继乏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蛋雕的收藏价值与潜在的投资价值, 近年来纷纷开始逢低介入, 也让蛋雕这一几乎被人遗忘的藏品获得了有限生机。由于蛋雕价格在近年来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因此近两年生产蛋雕者又略为增加,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精品有限。所以目前收藏蛋雕主要还是以名家制作的品种为主, 至于一些有发展前途的蛋雕制作者, 如果价格较为低廉, 也可以从长远的眼光出发适当选择收藏, 但其题材必须出挑或为热门对象。在正常的情况下, 蛋壳工艺品可以保存百年左右。收藏时, 需要轻拿轻放, 防止灰尘或污物沾染, 尤其是镂空雕的蛋雕, 一旦被污物沾染, 清洗困难, 稍有不慎极易碰伤, 而导致作品的损坏, 为此给蛋雕穿上保护衣——玻璃罩或硬盒是必不可少的。

4 蛋雕的创新开发

4.1 前期准备

(1) 查阅有关资料, 询问相关领域的工艺师及大师, 了解目前蛋雕行业中蛋雕设计与制作的范围及开发程度。

(2) 组建调研团队, 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精心挑选认真、仔细、负责的调研团队成员设专门负责人一名, 走访各相关行业和艺术工作室, 实施问卷调查工作。

(3) 设计好调查问卷。通过查阅资料, 咨询相关专家,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组织科研小组成员讨论, 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进行修改, 力求科学严谨。

(4) 做好经费预算。用有限的科研经费, 科学合理的计划好课题实施中的经费预算, 以节约为主, 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 经费执行专人管理, 专款专用。

(5)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表。讨论整个科研计划的各个步骤, 做好资金的合理分配, 人员的安排和时间安排, 将整个流程做一个详细的项目实施时间表, 确保各个环节科学有序, 按部就班的进行, 同时也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成果。

4.2 组织实施

(1) 选择被调查的对象:做好调查范围, 调查规模, 从浙江省艺术文化公司、民间作坊及文玩工艺市场中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 做好生产行业和文玩消费行业调查比例的合理分配。争取得到调查单位及文玩有关协会的协助和支持, 相信在社会有关行业及单位的支持下能够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2) 实际调研阶段:按既定的方案, 在规定的时间, 各调研成员按照分配的任务, 奔赴各地区相关调研对象, 开展高标准, 高质量的调查问卷发放和收集工作。

(3) 数据的统计分析:所有的调查问卷完成之后, 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筛选, 去掉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资料输入电脑, 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相应对策:对电脑统计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不同人群对不同的设计产品档次要求及意向。针对他们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有可行性的设计元素。

(5) 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内容要包括:

a完整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 反映出当前文玩及工艺收藏爱好者和文化开发公司及工艺行业对未来蛋雕工艺的设计理念及元素品种要求, 并整理出第一手资料。

b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 挖掘数据中所折射出的问题。

c在数据结果和折射出的问题, 提出意见和看法, 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实施方案。

5 项目计划目标

(1) 通过对浙江省各地区工艺行业及文玩收藏爱好者对蛋雕艺术的意见喜好问卷调查, 了解省内工艺行业及文玩收藏爱好者对蛋雕艺术的需求及认识度, 从而使设计人员对蛋雕设计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力争将蛋雕工艺全面地打入目前的工艺文玩市场并发扬光大。

(2) 对问卷调查的不同阶层, 不同年龄段收藏爱好者对蛋雕工艺品的不同看法做统计学分析, 以科学和客观了解目前工艺文玩收藏爱好者对蛋雕工艺品的认识, 及喜好程度。

(3) 针对设计人员目前在蛋雕设计上掌握的概念及传统元素的表现, 和目前工艺文玩收藏的市场需求找出不足点。研究蛋雕工艺品在设计制作水准及元素表现上所能改进的设计对策, 在已有的基础上, 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更高端、奢华的产品。并坚持“工艺精湛”为基点, 对蛋雕工艺品做到工艺精、品味高、文化内涵深。以此来树立起新世纪蛋雕艺术的辉煌旗帜。

(4) 另一方面, 同样的成本, 也需要设计者从市场定位出发, 以工艺难度及元素内涵等多方面来保证产品的多元化多档化, 来迎合更大范围的消费市场。

6 技术探索

6.1 雕刻技艺的选择

蛋雕工艺水平有多种, 从雕刻的手法区分主要为两类, 其一是在颜色较深的蛋壳表面用雕刀刻出人物、文字、山水、花鸟等图案, 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线条勾勒, 这类蛋雕基本上以鸡蛋壳为主料;其二是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 这类蛋雕的层次感强, 通常选用质地较厚的鹅蛋、鸵鸟蛋等禽蛋作为材料。近年来我国的蛋雕艺术, 明显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 这是有别于西方蛋雕风格的重点所在, 中国艺人所作的蛋雕艺术品大多比较朴实、高雅、含蓄、不做过多的修饰, 国外大多则表现的奢华。而形成如此风格, 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也必然酿成中西蛋雕风格的差异。

目前行业里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法大致有三种。线刻表现法、明暗表现法、镂空表现法。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制作手法。最终产品的陈列做法也有多样, 有配以底座当摆件陈列的, 也有以装裱画框做挂壁形式, 还有配以花式做挂坠的等。

蛋雕艺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不够成熟的, 所以在他的一些技术加工上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6.2 应用范围

蛋雕艺术品装饰范围颇为广泛, 小到一张办公桌大到一些公共场所的装饰。比如对有车一族来说在自己的爱车上挂一个挂件形式的蛋雕艺术品, 看上去朴素大方又显品味。在家庭装修中配以装裱画框式的挂件, 供朋客欣赏也是独具风格的。因为蛋雕艺术品的纯手工唯一性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体现出了它的收藏价值。目前已有些人开始在做蛋雕收藏了。为迎合大众需求我们还可以加工一些制作水平要求相对低一些但又极具时代纪念意义的纪念品。将其包装推向旅游市场。

7 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一些新、奇、特的东西也逐渐关注起来。蛋雕作为当代一种既有品味又有艺术时尚的礼品, 定能受到广大文玩爱好及收藏者的追捧。

(2) 蛋雕是一种在各类禽蛋上做雕刻的工艺或浮雕或镂空雕其工艺制作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蛋雕工艺品的价值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蛋雕是一门纯手工的艺术, 它的独一无二性正是它的卖点。人们每天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城市, 工作面对的不是电脑就是机器。一些手工及天然的东西都成为了人们的奢侈品。

(3) 在全国范围来说虽然也有些人在做蛋雕但是规模都不大, 一些相关的活动也不是很多, 但近这两三年以来一些蛋雕艺人不断被挖掘曝光, 反响都很不错。一些蛋雕精品甚至在一些知名的拍卖会上被高价拍走。人们正在逐渐发现蛋雕艺术的魅力。

摘要:通过中外历史的蛋壳喜庆风俗的流变研究, 如何推陈出新用现代雕刻技艺、当代艺术形式进行蛋雕呈现, 并进行包装推向市场, 使之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历史演变,蛋雕风格,挖掘创新,市场前景,工艺革新经济效益,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天壮.蛋雕技术的传统秉承与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9) .

[2]李莹.蛋壳上的艺术[J].生命世界, 2011 (02) .

上一篇:联合循环系统总功率下一篇:理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