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护理

2024-07-09

重症肌无力护理(精选10篇)

重症肌无力护理 篇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临床症状多样。2004年1月—2007年6月, 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病人56例, 针对其所表现的症状采取了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重症肌无力病人56例, 男20例, 女36例;年龄16岁~60岁, 平均38岁;其中眼外肌受累 (眼睑下垂、复视、斜视) 50例, 面肌受累 (表情缺乏闭目无力) 30例, 咽喉肌受累 (吐字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40例, 四肢肌受累 (易感疲劳腿软跌倒) 20例, 颈肌受累 (劲项酸软、竖直困难) 20例, 呼吸肌受累 (呼吸困难) 10例, 平均住院时间28.5 d。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用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取得病人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并嘱其家属给予情感的支持, 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 使其情绪稳定, 有利于早日康复。

2.2 饮食护理

病人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 进食困难, 身体消瘦, 疲乏倦怠, 体重下降。根据病人的需要供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保证食物的色、香、味, 以刺激病人的食欲, 选择容易吞食的流食、半流食, 避免干硬粗糙和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根据病人需要, 给病人和家属讲解饮食营养的重要性, 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2.3 吞咽障碍的护理

病人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误吸、呛噎、窒息以及呕吐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舒适, 进餐前提供适当的休息, 进餐时避免进行护理活动, 吃饭和饮水时保持端坐位, 头稍微前倾的姿势, 如有食物滞留, 鼓励病人把头转向健侧, 并控制舌头向受累的一侧清除残留的食物或给病人喂汤, 让食物咽下。鼓励能吞咽的病人进食, 少量多餐, 并告诉病人在吃东西时不要讲话, 给病人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 喂饭速度要慢, 每次喂食量要少, 交替喂液体和固体食物, 让病人充分咀嚼, 吞咽后再继续喂, 食物碾碎后制成糊状再喂。如果病人误吸液体, 让病人身体稍前倾, 头稍微低于胸口, 便于分泌物引流, 及时用温水擦洗, 协助漱口, 并在病床旁备吸引器, 必要时吸引, 病人不能由口进食时, 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和鼻饲饮食。

2.4 活动无耐力的护理

病人主要表现为病人进行日常活动时容易疲乏无力、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语音低沉、呼吸困难[2], 缺氧导致病人活动费力。在急性期, 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协助其日常生活活动, 以减少能量消耗, 如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卫生纸、茶杯、便器等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鼓励病人尽可能进行日常生活自理, 指导病人使用床栏、扶手、浴室椅等辅助设施, 以节省体力和避免摔伤, 鼓励病人在能耐受的活动范围内, 坚持身体活动[3]。

2.5 废用综合征的护理

病人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异常, 容易疲乏, 下肢肌或其他肌肉在晚期可出现萎缩。给病人和家属讲解活动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和家属对受累肌肉进行按摩和被动、主动运动, 或用温水擦洗受累肌肉或肢体, 刺激受累肌肉, 防止肌肉萎缩, 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全, 无障碍物以防跌倒, 路面滑防止滑倒。

2.6 健康指导

病人知识缺乏, 主要表现焦虑、恐惧、垂头丧气。病人对病情、治疗药物不了解, 缺乏学习动力。护士应为病人提供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 讲述的内容要深入浅出, 从熟悉具体的知识到不太熟悉或抽象的过渡, 一次讲授一个概念或一个观点, 避免内容太多, 以免病人疲劳, 对病人取得的成绩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仔细向病人讲解治疗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和副反应;耐心给病人讲解疾病的名称、病情的现状进展及转归, 并鼓励病人提出问题, 耐心给予解答。

3 体会

做好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可控制疾病的发展,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可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秀云, 许贤豪, 孙宏, 等.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7, 30 (2) :87.

[2]李海峰, 孙运波, 丛志强.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和处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 (5) :359-360.

[3]龚春兰.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呼吸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0) :754-755.

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的观察和护理 篇2

治 疗

抗胆碱酯酶药物是治疗MG的基本药物,常用新斯的明60mg,每8小时1次或4次/日,此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唾液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腹痛、腹泻等,可使用阿托品0.3mg,1~3次/日对抗。对全身型肌无力,年龄40岁以上或眼球麻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不满意以及眼肌型患者,病程2年以上未能缓解,均可应用激素治疗,可用地塞米松5~10mg静滴,有效后逐渐减量或改用强的松10~20mg口服,此法适用于肌无力危象和已经气管切开而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的患者。

护 理

一般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尤其应鼓励患者家属关心爱护患者,共同协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患者生活自理,使其感到自身的价值。经常评估患者的饮食及营养状况,包括每天的进食量,以保证正氮平衡,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

心理护理:MG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症状时轻时重,使患者心理产生落空感,情绪消沉。护理人员要以同情、理解的态度,采取解释、指导、鼓励相结合,使患者认识到只要遵照医嘱,坚持治疗,仍可以达到临床愈合,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精神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心理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安慰。患者因病后而影响面部表情、视力、吞咽、发育等而产生自卑情绪,常为自己的病情担忧、焦虑。故应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因此护理工作中必须经常巡视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开导患者,使其保持最佳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从身心两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多花些时间与患者沟通,了解躯体和心理的反应,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气道护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做好气道护理:①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无菌纱布2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②若患者气管切开时间长,切口周围出现红色皮疹,可用金霉素眼膏外涂。③呼吸道保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洗痰前应洗净双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抽吸深度要适宜,如果吸管插入过浅,痰液不能吸出;吸管插入过深,引起患者呛咳,影响患者呼吸,增加颅内压。抽吸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气管内小动脉,引起大出血,正确的方式是由内向外捻转渐渐退出,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以免阻碍患者呼吸。④合理的气道湿化;患者因气道分泌物无力咳出,排除不畅,易引起微痰栓,可用生理盐水250ml加2糜蛋白酶既可防止痰栓,又避免损伤气道黏膜。⑤定时更换消毒呼吸机管道。呼吸机管道均为硅胶管,便于高压消毒,每天更换湿化罐内的蒸馏水,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控制湿化罐内的温度45~50℃。

MG危象的观察及护理:呼吸无力发展至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即称危象,危象分3种:①肌无力危象:为最常见的危象,往往由于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引起,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有效。本科收住的5例MG危象患者均为肌无力危象。②胆碱能危象: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极度无力,呼吸和吞咽困难,全身肌束颤动,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及分泌物增多,抗胆碱酯酶药物注射后症状反而加重。③反拗性危象;全身无力,呼吸困难,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波动不定。对MG危象的患者应极早诊断,积极抢救和治疗。在危象的处理过程中,应保证气管切开护理的无菌操作,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防治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密切观察病情,如肌张力、呼吸频率、节律改变等。若有突然出现的肌无力加重,特别是肋间肌、膈肌和咽喉肌无力,可导致肺通气明显减少,呼吸困難、发绀、喉头分泌物增多,患者咳嗽无力,痰无法咳出,易造成缺氧、窒息而死亡。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可抬高患者床头,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使用新斯的明等药物,以抢救肌无力危象,并注意观察疗效,对气管切开患者,应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并运行舒适护理理论为患者做好舒适护理:①MG患者应适当休息,若病情加重,须卧床休息。②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勤换衣裤,保持皮肤洁净,做好定时翻身拍背防褥疮护理,骨突处可用50%红花酒精按摩,消瘦的患者,应用电动气垫床,对预防褥疮有较好的效果,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给高蛋白,低盐饮食。④对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予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并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次/日,口腔黏膜有溃疡,喷涂喉康散,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霉菌感染,涂3%克霉唑液。⑤尿潴留者予留置尿管,定时开放,女性患者用1:8000高猛酸钾溶液冲洗会阴1次,男性患者用1%~2%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1次。每天用生理盐水250ml冲洗膀胱2次,引流袋每天更换,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⑥对肌无力危象的患者给予吸氧、清除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尽快改善和维护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可启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并测量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改善情况。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早期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和人工辅助呼吸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 篇3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56岁, 因左侧眼睑下垂5个月、加重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3 d入院。于入院前5个月左侧眼睑下垂, 晨起时症状轻, 下午时症状较重。于入院前4个月行胸腺手术治疗后自觉症状仍无好转, 逐渐加重, 出现四肢肢体稍无力, 不能行走较长时间。休息后可缓解。于近3 d出现开始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并自觉心率加快。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时查体:体温36.5 ℃, 脉搏88/min, 呼吸18/min, 血压135/95 mmHg (1 mmHg=0.133 kPa) 。入院后给予吸痰、吸氧、留置胃管、尿管等护理。应用新斯的明、激素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3 d出现呼吸困难加重, 行气管切开术, 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于入院后19 d脱机。病人于入院23 d后更换银金属气管套管后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加强巡视, 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病人。注意呼吸深度和频率。尤其是该病人在病程中突发呼吸心跳停止, 若无密切的病情观察是很危险的。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严防感染。

2.2 基础护理

由于病人分泌物及出汗较多, 及时为病人擦洗、叩背、更换衣服,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使病人舒适。至少每2 h为病人改变1次体位。保证病人基本生活需要。

2.3 气道管理

给予中流量吸氧, 并每天更换鼻导管、湿化瓶及液体。本病由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我们采用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并严格无菌操作。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及吸痰压力。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 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床旁备气管导管及气管切开包, 以便急救时用。

2.4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管切开后气道的管理更为重要, 也是防止病情恶化促进重症肌无力病人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观察要点:①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②切开部是否感染。护理措施:①将病人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 室温保持在18 ℃~22 ℃, 湿度保持50%~60%, 气管套口覆盖2层~4层纱布, 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②手术之初病人一般取侧卧位, 但要经常转动体位, 防止压疮;抬高床头30°~45°, 给病人翻身时, 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 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 影响通气而致窒息。③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 咳嗽排痰困难, 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前, 高浓度吸氧2 min~3 min, 用听诊器听痰鸣音, 确定痰液位置, 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 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每次间隔3 min~5 min, 压力33.2 kPa~53.2 kPa。④充分湿化。间接湿化法用生理盐水100 mL, 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 mL~5 mL, 每日总量约200 mL。湿化液每日更换。持续湿化法为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 (泵入) 气管内, 滴速控制在4 gtt/min~6 gtt/min, 每天不少于200 mL。⑤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1次,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每日用0.5%碘伏消毒2次。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 每日更换。⑥每日给病人口腔护理2次。⑦关心体贴病人, 给予精神安慰, 病人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 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 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 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2.5 留置人工气道病人鼻饲的护理

2.5.1 鼻饲开始的时间

留置经鼻/口气管插管超过24 h以上者常规放置胃管, 观察胃液颜色及量, 若胃肠功能已恢复, 无消化道出血,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即可鼻饲流质饮食。气管切开术后初期,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需要经常吸引, 吸痰的频繁刺激, 易使病人发生呛咳、呕吐。如果在此期间进行鼻饲, 势必会造成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内, 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因此气管切开术后1 d~3 d, 暂不鼻饲, 可选择胃肠外营养, 静脉滴入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及各种营养液等。3 d之后,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 不需要频繁吸痰时, 可给予鼻饲。

2.5.2 正确选择鼻饲的方法

留置人工气道病人多为急诊、危重病人, 机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早期开始鼻饲时采用持续喂养法, 使病人胃部容易耐受, 以后逐渐增加量及速度, 3 d后过渡到间歇喂养持续喂养法, 肠内营养乳剂每瓶500 mL, 通过营养泵调节滴数, 24 h持续均匀注入病人胃内;或用输液管插入瓶中, 间断分次或连续不断滴注。此方法能有效防止胃过度扩张, 有利于胃的消化、吸收, 减少胃潴留及食物反流, 达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成功的目的。后期采用间歇喂养法, 采用普通食物如牛奶、鸡蛋、素菜等经过简单加工配置而成的流质, 价格便宜, 易于耐受并富含有纤维素。用注射器分次分顿缓慢注入胃内。通过临床研究证实, 间歇喂养法较符合生理的情况, 且能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周期性释放[2]。宜遵循少量、多次、分顿、缓慢注入。根据病人的消化功能及满足机体需要逐渐增加到全容量和全浓度。肠内营养液应每日配制当日量, 放置4 ℃冰箱内存放, 容器应每日煮沸消毒后使用, 输液营养管每日更换, 避免人为引起肠道感染。

2.5.3 鼻饲的温度和速度

营养液的温度38 ℃~40 ℃。持续喂养时, 一般第1天滴入瑞素500 mL, 在第2天~第3天内逐步过渡到1 000 mL~1 500 mL 为宜, 不足的水分、能量由静脉补充。第1天开始以30 mL/h速度滴入, 以后逐渐增加到40 mL/h, 第2天~第3天以50 mL/h~60 mL/h速度均匀滴入, 为确保营养液的温度, 输注过程中, 在输液管靠近胃管端加输液加温器或热水袋加温。第4天改为间歇喂养, 为了防止间歇喂养所导致的胃潴留及胃食管反流, 我科对留置人工气道病人鼻饲的次数、量、速度及间隔时间做了适当的调整。

2.5.4 鼻饲时的体位

人工气道病人保持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 因此采用鼻饲时及鼻饲后30 min~60 min, 让病人保持半卧位的方法[3], 可使腹腔内脏器下移, 减少对胃的挤压。同时也可采取右侧卧位, 使胃贲门位于体位的高处, 能有效地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2.5.5 合理安排鼻饲时间及吸痰时间

给病人鼻饲前, 进行彻底吸痰。鼻饲后1 h内尽量不要吸痰。

2.5.6 合理安排鼻饲与其他护理操作的时间

留置人工气道病人多为急、危、重症病人, 为了预防并发症常常需要做雾化吸入、叩背、体疗、翻身、皮肤护理等, 均须在鼻饲前完成, 鼻饲后1 h内不要搬动病人, 不可翻身、叩背、做体疗, 2 h内不可做头低脚高位体位引流, 以免食物反流和误吸。

2.5.7 及时处理胃潴留及胃出血

每次鼻饲前要抽吸胃管, 观察胃内容物的外观和数量, 了解病人的消化情况, 观察胃内有无潴留、出血、胀气等。如果抽出物是上次喂的食物, 说明未完全排空, 若残留量>100 mL, 提示有胃潴留, 需延长输注间隔或暂时停止鼻饲, 或将胃内潴留物抽干净后, 按常量减半进行鼻饲, 同时可加服胃动力药, 如吗丁啉、西沙比利, 促进胃排空。若抽出物为咖啡色液体, 则很可能有胃出血发生, 应抽出胃内容物, 观察出血量大小。少量出血时, 可喂食米汤、牛奶等一些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所喂的食物温度要低一些, 量要少一些。出血量大时要暂时禁食, 行胃负压引流, 同时静脉加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及止血药。

2.5.8 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病人的身心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鼻饲的初期病人一般情况较差, 身受创口疼痛、环境改变、咳痰困难、吸痰刺激、进食方式改变、语言沟通障碍等多种因素打击, 精神紧张、烦躁。此时应尽量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 各项护理操作应做到轻、稳、准;减轻精神压力, 可以通过安慰性语言抚慰病人, 向病人解释鼻饲进食的重要意义, 以取得配合, 同时鼓励并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 以分散注意力, 促进肠蠕动, 增加食欲。

2.6 留置尿管的护理

2.6.1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重点观察内容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的观察重点是:①观察尿流情况。检查导尿管与储尿袋衔接部位是否紧密, 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②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及其周围有无溢尿。③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状、尿量、尿袋的位置等。

2.6.2 预防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病人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预防的重点:①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②保持外阴清洁。尿道口易受粪便以及分泌物的污染, 应每天进行尿道口护理。③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④防止尿液潴留、逆流, 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 保持尿流畅通。为防止尿液逆流, 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⑤在病情允许情况下, 适当多饮水, 以稀释尿液。⑥定期更换导尿管。

2.6.3 预防尿道损伤、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

导尿管选择不当、病人烦躁、活动过大易造成尿道损伤, 尿道球部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形成尿道皮肤瘘, 瘘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可造成尿道狭窄。预防的重点:①导尿管难以插入时不要勉强, 及时与医师联系。②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③导尿管固定囊注液不要超过20 mL, 并注意导尿管固定囊的位置。

2.6.4 预防膀胱萎缩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壁收缩机能下降, 引发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预防的重点是尽早拔管, 或及早进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4]。

2.7 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并及时判断及处理危象

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应用可出现毒蕈碱症状, 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流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泪、瞳孔缩小和出汗等症状, 可给予阿托品对抗使其症状缓解。严重者可出现胆碱能危象。

2.8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在重症肌无力的发病、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所以对于重症肌无力病人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该病人。由于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病情危重病人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在治疗全过程医患双方应保持沟通,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耐心、详细解释病情的发展与转归, 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积极配合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8 健康指导

①本病的特点是病程长且病情容易复发, 感冒或劳累后加重。所以病人在治疗中首先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定期复查, 防患于未然。②生活调理:重症肌无力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气候的变化, 以防疾病加重。如染上感冒要及时治疗, 避免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尤其在流感泛滥的季节, 要远离公共场所, 以防传染, 对日常穿衣、饮食、起居、劳逸等都应当有适当的安排, 注意保暖。另外一些药物, 如抗生素中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奎尼丁、奎宁、普鲁卡因胺、普萘洛尔、利多卡因等箭毒类肌肉松弛剂, 大剂量的苯妥英钠均可抑制神经肌肉传递功能, 亦应禁用。③饮食调理:日常生活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的摄入, 饮食上可选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食物, 如多食排骨汤、蛋类、栗子、核桃仁等。④重症肌无力病人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 因此要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并不意味着卧床不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样是重症肌无力病人不可缺少的, 病人可以做一些医疗体操、太极拳或保健气功, 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本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⑤疾病治疗过程中如何递减西药:住院病人由主管医生观察病情后以决定递减的时间和药量, 在家服药病人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后再做出是否递减西药的决定, 且不可自行撤减, 以便造成病情复发或加重。

参考文献

[1]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66-270.

[2]张玉侠, 持续胃管喂养对极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胃肠动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11-12.

[3]董春辉, 马兰军, 张建华, 等.卧床高龄鼻饲病人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 :79-80.

重症肌无力护理 篇4

【关键词】综合护理;介入;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77-02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1]。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可见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免疫电镜可见突触后膜崩解等。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慢性病变可见肌萎缩。将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采用改良后的措施,即综合性介入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入选患者96例,可分析疗效病例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为(44.5±4.2)岁,男16例,女17例,病程1-3年,平均2.4±1.7年。实验组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为(43.2±5.3)岁,男13例,女20例,病程1-4.5年,平均2.1±1.8年。两组患者根据Osserman 分型,我们将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4个类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见下表1,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基本资料

实验组(n=33)对照组(n=33)P值

年龄(岁)44.5±4.233.2±5.30.41

男性(%)48.4339.390.37

病程(年)2.4±1.72.1±1.80.06

Ⅰ型(眼型)560.29

Ⅱ(A型、B型)10120.60

Ⅲ型(急性暴发型)1080.37

Ⅳ型(晚期重症型)870.18

1.2纳入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主要依据是具有病态疲劳性和每日波动性的肌无力表现。确诊依靠细致准确的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断属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具有心肺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精神症等严重疾病。排除以及严重心、肝、肾损害疾病影响药物代谢的危重病人,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外肌麻痹、吞咽和构音障碍、颈肌无力以及急性或亚急性四肢弛缓性瘫痪等疾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当出现咀嚼、吞咽困难时应注意进软食、半流食,避免呛咳及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或肌无力危象以及卧床时,应加强生活护理,及时翻身叩背,避免肺部感染及褥疮。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加重MG的诱发因素,如感冒、发热、过度劳累、精神创伤、手术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提醒病人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护理两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1.5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护理两个周后,根据护理有效率,病人满意度以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连续型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改良组66例的疾病情况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为78.78%,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护理有效率为81.61%;实验组病人满意度为90.91%,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护理有效率为91.30%。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改良方法组总治愈率差别不大,但是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总例数病人满意度护理并发症护理有效率(%)

对照组3326(78.78%)7(21.21%)81.61

实验组3330(90.91%)2(6.06%)91.30*

注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应立刻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2]。加强呼吸管理是挽救MG危象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对于肌无力患者均应注意确保呼吸道通畅,当经早期处理病情无好转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以减少气管内的分泌物等等。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采用改良后的措施,即综合性介入护理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耀光,范士杰,陈建明,等,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 (12 ):765-767.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呼吸护理 篇5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胸腺瘤病人25例, 其中伴重症肌无力9例, 男3例, 女6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42岁。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 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3例, 胆碱危象2例, 4例在术后18~48 h气管切开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其中1例由于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抢救无效后死亡, 其余病例经过良好的呼吸道护理均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手术无论大小对患者来说都是严重的心理应激, 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易诱发MG危象, 术前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患者的家庭社会背景、文化修养等方面出发主动安慰关心患者, 告之其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刀医生的水平、一些成功手术的病例, 建立诚信的医患关系。另外, 预先告之患者, 由于术后可能较长时间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支持, 只能通过写字板、手势进行交流, 让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1.2 戒烟及呼吸功能锻炼

病人术前应该戒烟2周以上, 因为吸烟会增加气管、支气管分泌物, 使支气管上皮纤毛活动减弱或丧失活力, 妨碍纤毛的清洁功能, 影响痰液排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从而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提高肺顺应性, 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2.1.3 服药管理

为减轻肌无力症状以利于手术, 通常术前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新斯的明) , 必须指导患者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向患者讲解术前用药与术后康复过程的直接关系, 了解漏服或停服的严重性。

2.1.4 血浆置换

MG患者血清中可见抗乙酰胆碱 (ACh) 受体的抗体, 从而导致ACh受体数目减少, 血浆置换采用血浆分离技术将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 同时输入正常血浆或等渗的胶体或晶体液, 置换出患者异常的血浆, 减少存在于血浆中ACh抗体, 从而减少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但是在血浆置换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本组病例术前均进行血浆置换, 其中有15例、26次血浆置换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包括口周麻木3例6次, 四肢麻木3例5次, 经给予100 g/L葡萄糖酸钙10~20 mL静推后好转;荨麻疹5例10次, 寒战2例3次, 经给予地塞米松2~5 mg、非那根12.5~25 mg和扑尔敏4~8 mg后消失;发热1例1次, 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低血压1例1次, 患者67岁女性合并糖尿病, 血浆置换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经加快血浆输入速度后好转。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病情

麻醉、手术、出血等可加重MG, 导致MG危象, MG危象多发生于术后24~72 h。因此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注意伤口出血、尿量及胸腔纵隔引流情况, 特别注意观察呼吸形态、深度和频率, 并记特护记录。

2.2.2 加强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肺部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 气道开放利于排痰和胸腔内积液流出, 同时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 鼓励并指导患者有效排痰, 每2 h为患者叩背1次, 协助排痰, 方法为由下至上, 由外至内, 避开伤口拍背, 使肺内分泌物松动, 以利于痰液排出,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祛痰剂, 每天给予4~6次雾化吸入, 药物为生理盐水7 mL+沐舒坦15 mg+地塞米松2 mg与盐水7 mL+沐舒坦15 mg+庆大霉素8万u交替进行, 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防止胃内容物返流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2]。机械通气可迅速解除呼吸肌无力所致的缺氧, 改善通气功能。病人术后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神志清醒、自主呼吸平稳、肌力恢复良好后拔除气管插管停呼吸机, 给予双鼻塞吸氧5 L/min, 鼓励患者深呼吸, 有效咳嗽, 出现MG危象时及时抢救, 呼吸机辅助呼吸,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及时吸痰, 吸痰动作做到稳、准、快、轻, 吸痰前后给予纯氧通气1~2 min,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 s, 每次吸痰给予气道湿化液2~5 mL, 稀释痰液以利于痰液吸出[3]。随时注意观察病人自主呼吸情况, 根据患者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待患者符合撤呼吸机指征: (1) 无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 无发热及感染症状; (3) 自主呼吸潮气量> 5 mL/kg; (4) Fi (O2) 为40 %时, 呼吸频率< 30次/分, P (O2) ≥12 kPa , P (CO2) 4~7 kPa ; (5) 停呼吸机时心率变化不超过20 次/分, 动脉收缩压变化不超过3 kPa , 患者无气促、多汗等时, 给予试停机24 h, 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气结果满意后决定停机, 气管插管不急于拔除, 以免再插管损伤气道, 脱机后仍备呼吸机于床前。气管切开后需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皮下气肿、套管系带松紧是否合适, 每天更换敷料3~4次, 潮湿或有痰液时随时更换, 做好气道湿润, 进行吸痰及更换切口敷料等一系列操作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2.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腺瘤摘除术多为胸骨正中切口, 术后应注意有无两侧胸膜破裂, 发现两肺呼吸音不对称, 疑有继发性气胸或纵隔摆动时, 立即报告医生。引流管保持密封通畅, 妥善固定, 避免滑脱,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胸引瓶水柱波动情况, 伤口出血情况, 术后引流液量多时, 可遵医嘱应用鱼精蛋白针剂。

2.2.4 合理慎重用药

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 选择有效抗生素, 预防感染。忌用肌松剂, 慎用对呼吸有抑制的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杜冷丁、安定、吗啡等。

2.2.5 MG危象与胆碱能神经中毒危象

抗胆碱酯酶药物 (吡啶斯的明、新斯的明) 是治疗MG的常用药, 用药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大, 很难统一用量, 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做好认真的观察和记录, 正确地鉴别用药过量和不足, 使两种截然不同的呼吸危象加以纠正, MG危象是由于抗胆碱物质不足所致, 瞳孔无变化或略大、分泌物不多、痰少, 肌颤 (-) , 腹痛、肠鸣音无、心率加快。胆碱能神经中毒危象是由于抗胆碱物质过量 (用阿托品对抗) 所致, 瞳孔明显缩小, 眼泪、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 肌颤 (+) , 有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心率减慢。共同表现肌无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2.2.6 营养支持

一般术后当天禁食, 术后第2天可进软食, 应协助患者小口少量多餐进食, 注意进食速度勿太快, 注意观察吞咽情况, 避免呛咳。若MG危象发生行气管插管后, 进食困难, 热量来源不足, 予插胃管进行全胃肠营养 (TPN) , 第1天予能全力500 mL用输液泵以40 mL/h速度鼻饲, 病人无腹胀、腹痛等胃肠道不适, 第2天调整为80~100 mL/h, 以后每日用量1 000 mL, 补充热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此外, 每日经中心静脉置管行TPN, 有时加输成份血, 逐日减少TPN的用量, 同时要注意血糖变化。

3讨论

胸腺瘤与MG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 但两者是互为伴发疾病, 约有30 %的胸腺瘤患者可伴有MG, 而8 %~10 %的MG患者发生胸腺瘤。胸腺切除是治疗MG的主要手段, 使肌无力症状得到改善, MG危象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16 %~25 %, 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 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 病情进展迅速危及生命[4]。因此术后要严密监测病情和进行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勤予患者拍背、吸痰, 定时雾化, 鼓励病人有效咳嗽, 及时排除气道分泌物, 如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微弱、口唇发绀、排痰困难等MG现象应请示医生立即准确做出相应处理。使用呼吸机时应做好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的护理, 及时吸痰, 定时气道湿化维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呼吸道管理, 预防肺部感染, 避免痰液阻塞、感染等因素影响患者恢复, 同时术前进行血浆置换可使血中AhRAb水平下降, 从而减少术后MG危象发生, 文献报道有的可下降到治疗前的20 %。对于在血浆置换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在血浆置换前常规给予100 g/L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 扑尔敏8 mg口服, 血浆置换中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 非那根12.5 mg肌肉注射, 同时监测血压, 并由主治医生密切观察随时处理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孙锦海.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0) :48-49.

[2]仲月霞, 曹义战, 王伯良, 等.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0) :62-63.

[3]殷磊, 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8.

48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胆碱酯酶,乙酰胆碱,护理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 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 (acetylcholine recepter, AchR) ;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 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 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ChEI) 治疗后症状减轻[1]。发病率为8/10万~20/10万, 患病率为50/万。重症肌无力在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 但有2个年龄段为发病高峰:一是20岁~40岁, 女性多于男性, 约为3∶2;另一个是40岁~60岁, 男性多见, 多合并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型有儿童型、少年型、成年型, 其中儿童型、少年型发病率偏低, 预后较好。成年型发病率偏高, 部分病人起病急、病情危重。按照Osserman分型, 成年型又分为Ⅰ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 急性重症型、Ⅳ迟发重症型、Ⅴ肌萎缩型。临床上成年型重症肌无力较常见。重症肌无力病人可累及部分或全身骨骼肌, 如累及呼吸肌, 出现呼吸困难, 导致重症肌无力危象, 若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死亡。2008年—2010年我院收治48例重症肌无力病人,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2010年我院收治重症肌无力病人48例, 男22例, 女26例;年龄16岁~70岁, 16岁~40岁23例, >40岁25例;病程:1个月至12年, <1年30例, >1年18例;临床类型:眼肌型 20例, 轻度全身型 10例, 中度全身型 6例, 急性重症型 1例, 迟发重症型 1例, 肌萎缩型10例。

2 护理体会

2.1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 突出个性化护理[2]

不同性格的人是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对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也不一样。这些差异可能影响生理反应。重症肌无力病人常常意识清醒, 一部分病人了解病情后常发生焦虑、抑郁情绪, 对自己的将来悲观失望。因此, 需要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心理评估, 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对病程短、病情较轻的病人要侧重于心理交流, 鼓励其倾诉并耐心倾听其内心感受, 采用解释、指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 使病人认识到只要遵照医嘱, 坚持治疗, 重症肌无力病人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 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同时让病人理解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和身心危害。对病程长、全身症状较重的病人应多交流, 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 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2.2 一般护理

2.2.1 基础护理

病人应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的安静, 避免受凉, 保持床铺清洁, 定时翻身, 预防压疮的发生。

2.2.2 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强体质。对吞咽困难、咀嚼无力者,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必要时给予鼻饲。注射抗胆碱酯酶药物15 min后再进食 (口服者在饭前30 min服用) , 如进食过早或药效消失后进食, 易发生呛咳, 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2.3 口腔护理

对吞咽困难、伸舌不能、咽反射消失的重症肌无力病人, 口腔内常残留食物残渣, 易引起口腔感染, 必须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 以减少口腔感染的机会。

2.3 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护理[3]

重症肌无力病人一部分出现呼吸肌麻痹, 需建立人工气道, 安置呼吸机, 此时对呼吸机的护理极为重要。

2.3.1 人工气道护理

气管插管需标明插管的刻度, 以防插管滑入右支气管或左支气管内, 造成单侧肺通气过度致气胸, 另一侧肺通气不足致肺不张, 或插管脱出气管。气管切开套的固定带松紧度应适中, 其松紧度应定时检查并随时调整, 防止人工气道套管脱出。

2.3.2 保证有效通气及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①气管内吸痰:根据病人的情况按需吸痰, 吸痰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连续吸引不宜超过2次, 2次吸痰间隔应在5次机械通气以上, 吸痰应由浅到深, 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到气管。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 遇有阻力时要分析原因, 不能粗暴操作。吸痰的原则是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②加强气道的湿化:湿化量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量及病人的生理需要及时调整, 呼吸机管道, 特别是与气管导管连接处要始终低于气道口, 及时倾倒贮液瓶内的液体, 防止吸入气管内冷凝液, 及时添加湿化液, 选用蒸馏水为宜。定时向气管内滴入药液, 滴入的药液量、次数根据痰液黏稠度决定。③经常检查呼吸机各管道衔接是否紧密, 防止管道阻塞或脱落, 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2.3.3 呼吸机的调整

病人的自主呼吸很弱或过频时, 呼吸机设置为A/G状态, 可用镇静剂消除病人自主呼吸;当病人自主呼吸规律并且有力时, 将呼吸机调至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SIMV) , 随着呼吸时吸气触发灵敏度的增加, 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减慢在10/min~12/min, 使病人的呼吸在呼吸机前触发呼吸, 这样便于在病人疲劳时呼吸机可以辅助呼吸。随着自主呼吸的恢复将呼吸机的频率减至8/min, 使呼吸机的频率比病人的频率慢易触发呼吸。最后将呼吸机改为自主呼吸 (SPOWT) 状态。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监测病人的血气,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潮气量、氧流量、呼吸末压、吸气末压等参数。

2.3.4 停用呼吸机拔管的护理

病人病情平稳后, 意识清楚, 肌无力恢复, 自主呼吸有力, 逐渐调整机械通气模式, 下调参数, 达到撤离呼吸机的指标时 (自主呼吸频率16/min~20/min, 潮气量>5 mL/kg, 氧浓度<40%, 氧分压>60 mmHg (1 mmHg=0.133 kPa) , 即可撤机。撤机后, 呼吸机保持工作状态备于床边, 继续人工气道内给氧。24 h~48 h后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咳嗽反射正常、能自主排痰、自主呼吸良好、血气正常, 可以拔管。拔管前先充分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 再抽尽气囊气体, 将吸痰管置于人工气道内边吸边拔。拔管后,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吞咽、发音等有无异常, 鼓励病人咳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给予雾化吸入。

2.4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

①肌无力危象:病变累及呼吸肌, 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无力、不能吞咽、咳嗽、呼吸窘迫, 应紧急气管切开, 人工辅助呼吸, 持续低流量吸氧。②胆碱能危象: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 故对用药需高度警惕, 让病人准确用药并注意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如发现病人肌无力加重, 且出现瞳孔缩小、出汗、流涎、腹泻、肌肉跳动等症状, 应及时报告医生, 嘱病人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 及时处理。

2.5 药物治疗护理

2.5.1 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及护理

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是肯定的, 恰当地使用这类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作用机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使乙酰胆碱 (Ach) 不受胆碱酯酶破坏而保存下来, 改善神经-肌肉间的冲动传递, 使肌无力获得缓解。正确、准时应用药物是治疗、护理中的重要问题。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这类药物发挥作用时间、维持时间、中毒量和主要副反应及对哪种类型的疗效好等。在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时, 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调整至效果最好而副反应最小的适当剂量, 并应告之病人增加剂量宜小宜慢, 不宜过快过频, 以数日增加1次为妥, 药量过小、过大均可使肌无力加重;②用药剂量应突出个体化的治疗方针, 根据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及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③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肠绞痛、腹泻、瞳孔缩小、流泪及流涎等 这些症状为用药过量的先兆。④服用期间, 不宜长期服用阿托品, 以免这些中毒先兆被掩盖。故阿托品一般只用于毒蕈碱样副反应较明显时。

2.5.2 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护理[4]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 但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后期可发生一系列副反应, 依次为白内障、青光眼、精神症状、股骨头坏死、糖尿病。大剂量激素治疗还可使病人发生急性肌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很高, 其发生机制是激素促使骨吸收增加, 并可抑制肠道钙吸收, 促进肾脏排钙。故糖皮质激素可影响多种与骨和钙代谢有关的激素、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而导致骨代谢异常。应定期监测失骨情况, 采用最简单的预防性补钙方法防止药物所致的肠钙吸收障碍, 有效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于重症肌无力病人应用激素剂量大、疗程长, 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许多问题, 消化道出血是应用激素常见的并发症,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部症状、体征及呕吐物、二便颜色, 防止继发溃疡病、消化道出血等。掌握好激素的适应证、用药时机、给药途径, 防治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2.5.3 慎用或禁用的药物

重症肌无力病人如果累及呼吸肌, 感染的发生率很高, 针对感染在抗生素选择上需注意避免应用使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加重的药物。这些抗生素具有突触阻滞作用, 属禁忌用药, 如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林可霉素。应绝对禁用肌肉松弛剂、麻醉止痛剂等。对于干扰和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药物也应禁用,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萘洛尔、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 有些镇痛解热药物如氯唑沙宗等也应禁用。在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治疗过程中, 准确的药物治疗与全面的护理相结合, 才能使重症肌无力病人渡过疾病危险期, 让病人病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对生活的信心, 最终减少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 等.神经病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41-346.

[2]王岚.减轻慢性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 2006, 6 (2) :48-50.

[3]王文琴, 卓惠敏, 张纯秀, 等.重危病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2) :187-188.

重症肌无力护理 篇7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已婚, 既往体健。2009年7月因感冒后出现四肢无力, 易劳累, 于医院就诊, 经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近半个月病情加重, 累及眼外肌并伴有呼吸衰竭。予经口气管插管辅助呼吸4 d后, 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重症肌无力病程长且较易复发, 感冒或劳累后易加重[2], 同时气管切开或插管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意识清楚病人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差, 使用者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濒死感, 加之不能开口说话, 病人多精神负担较重, 因此应多关心病人, 帮助其消除悲观、恐惧的情绪, 护士可以通过与病人谈心, 告知病人不能讲话只是暂时的, 并主动提供病情、治疗方案、拔管指证等信息。也可指导病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运用文娱方式如音乐、书画等, 达到畅怡神情、乐观开朗的目的。

2.2 呼吸道护理

重症肌无力病人免疫力下降, 气管切开后需长期卧床, 极易引发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有效及规范的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几率, 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有助于病人早日脱机。

2.2.1 有效清理呼吸道

把握吸痰指证, 按需吸痰, 为防止吸痰引起低氧血症, 每次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1 min[3]。当病人在呼吸或咳嗽时, 护士用双手掌在胸壁上施加压力, 以增强咳嗽效果, 促进痰液咳出, 此时用吸痰管在气管套管口处吸出痰液, 动作要轻、稳、快, 以免损伤黏膜。痰液较多时不宜一次吸净, 应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4]。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5]。

2.2.2 保持呼吸道湿润

病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容易造成气道干燥, 痰液黏稠。可以在每次吸痰前后各滴1次湿化液, 用注射器将湿化液对准气管套管中央, 在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 以稀释痰液, 湿化气道。湿化液可选择生理盐水500 mL, 加入糜蛋白酶12 000 U, 加入根据痰液细菌培养选择的抗生素, 湿化液每次5 mL。

2.2.3 气管套管气囊的放气

气管切开插管后需观察气管套管是否脱落, 通气是否正常, 有无气道出血等。气管套管气囊用注射器给气囊充气5 mL ~10 mL, 避免套管过大, 气囊充气遵守“最低密闭容积”原则, 避免长期压迫使气管缺血、溃疡、出血, 以保证通气正常, 气管套管不易脱落, 而且不会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坏死。

2.2.4 气管套管的消毒

气管切开后, 为防止痰液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临床上常用硅胶气管套管, 它可减轻对气道的损伤, 并可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方法为:先将气管内套管在流动水中用小刷子刷洗干净约需3 min, 再放入3%过氧化氢中浸泡5 min, 气管套管必须完全淹没, 且管腔内必须注满过氧化氢, 以减少气管切开感染的发生。

2.3 压疮防护

重症肌无力病人颈肌及四肢近端肌群常受累, 表现为曲颈抬头无力, 四肢乏力[2], 需卧床休息。气管切开的病人不能自行翻身, 活动受限, 大小便易污染皮肤。为防止压疮的发生, 应使用气垫床, 2 h~4 h帮助病人侧卧位翻身, 左右轮换, 保持皮肤干燥。病人大小便后协助病人清理皮肤, 如床单污染应及时更换, 保证床单位清洁、干燥, 污染的衣服也需及时更换。定期为病人清洗, 清洗后涂上爽身粉, 保证身体清爽干燥, 从而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体力有所恢复的病人还需要鼓励病人自主活动, 可床上自主翻身, 或由家属协助其下床活动。对于已发生压疮的病人, 应建立翻身表, 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 以利于受压部位及时康复。

2.4 用药护理

2.4.1 抗胆碱酯酶

抗胆碱酯酶制剂和激素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病人的常用药物, 在刚开始用或减量时, 均有可能出现病情变化, 还有可能出现胆碱能危象及反拗危象[6]。溴吡斯的明一般在饭前30 min于胃管内注入, 新斯的明饭前15 min肌肉注射, 观察病人分泌物、血压、脉搏、呼吸情况。激素饭后服药, 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观察有无腹痛、消化道出血、水钠潴留、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

2.4.2 丙种球蛋白

使用丙种球蛋白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 低温贮藏, 宜放置室温15 min后输入, 不能与其他药物配伍[7]。输注期间15 min~30 min巡视病房1次, 观察有无变态反应。

2.5 日常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 预防感冒并注意保暖。避免过累、外伤、精神创伤, 保持情绪稳定。吞咽、咀嚼能力较差时调整饮食计划, 饮食应缓慢进入, 进食呛咳、吞咽动作消失、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可予以鼻饲。给予高纤维素、 高蛋白、 高热量的饮食[8]。

3 小结

重症肌无力均有持续时间长、病情波动大、易反复发生的特点, 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该病人因呼吸费力而紧张、恐惧, 害怕呼吸停止, 害怕气管切开, 恐惧死亡, 常出现躁动不安和依赖心理。护士需留意病人的心理变化, 主动关心病人, 稳定其情绪, 促进其安心休息, 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 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重症肌无力病人通常因为呼吸肌麻痹窒息而死, 所以在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时应做好气道的护理, 减少呼吸道感染, 减轻黏膜损伤, 促使呼吸功能尽快恢复。 病人需要长期卧床, 因此防治压疮很重要。同时还需要维护病人的肢体功能, 定期适量地给病人做肢体锻炼, 嘱病人家属鼓励并协助病人做好康复锻炼。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气管切开,护理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028-1029.

[2]吕散良.实用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093.

[3]刘喜文, 高建新, 钟月霞, 等.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2) :104.

[4]王倍, 刘雪琴.气道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7) :63-64.

[5]吕淑华.气道管理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2) :38.

[6]利春英, 梁改萍.重症肌无力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10C) :2792-2793.

[7]马桂英, 韩洁, 宋爱华.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07, 28 (4) :509-510.

重症肌无力护理 篇8

1 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 其中男性67例, 女性55例, 年龄34~72岁, 平均年龄44.8岁, 排除溃疡病史, 以及肝肾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2例患者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设定初始吸气正压为8cm H2O, 依据患者生理需求和耐受程度逐渐上调至通气明显改善。待患者病情好转后下调参数, 增加间断性停机时间, 转为鼻导管通气。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临床效果如表1所示, 所有患者的血气*与治疗前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观察与护理

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加强巡视, 观察患者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特别观察是否有突发性的呼吸或心跳停止, 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值班医师, 并配合处理气管插管, 进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3.2 药物治疗后观察

给患者使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 极易引发毒蕈碱样症状, 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加, 流涎、瞳孔缩小等, 必要时可以给予阿托品, 以缓解症状。部分患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 容易出现症状加重, 消化道出血, 因此需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 及时进行辅助呼吸和对症处理。

3.3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呼吸困难, 所以要保持呼吸道湿化, 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 及时吸痰, 防止气道堵塞。室内温度要始终, 保持通风,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咽部不适等症状[2]。

3.4 心理护理

本次研究的122例患者中, 大部分患者都由濒死感觉, 他们的情绪都非常激动, 心中充满抑郁和恐惧, 病情稍有加重, 心理负担会更大, 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 护理人员要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 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生活调养等方面的医学及保健知识, 及时安慰患者, 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 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配合治疗[3]。同时, 协助和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躯体功能锻炼。

3.5 饮食护理

合理的营养饮食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品, 比如鱼、鸡蛋、牛肉等, 同时进食苹果、葡萄、桂圆和柚子等水果。要注意在服药后15~30min后进行进食。

4 总结

本次研究中, 我们对12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了研究,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 提供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和生命体征以及躯体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 说明为患者提供细致的观察与护理, 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莉.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救进展及整体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5) :245.

[2]李建国, 陈瑞, 罗惠秀.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 26 (6) :364-365.

眼皮下垂警惕重症肌无力 篇9

李辉

前一段时间,50多岁的老万总是感到自己两只眼睛睁不开,看东西模糊,经常看成两个影子,就像是瞌睡极了要睡觉一样。可是自己并没有感到很疲劳很瞌睡,尝试用力地睁大眼睛,但是眼皮就是抬不起来。早上起床或休息一段时间以后,眼睛还可以睁开一些。一到下午就愈发严重,同时还感到吃饭也比较困难,嚼东西无力,吞咽无力。想到自己以往曾经有过脑血管病,以为又是小中风了。到医院一看,医生说他是重症肌无力。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了传导障碍。重症肌无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5/10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居多。第一高峰为20岁,第二高峰约50岁,男女比例为1:2。

重症肌无力有哪些症状

重症肌无力的典型症状就是肌肉易疲劳或无力,轻者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看东西双影)、说话费力、吞咽困难和轻度肢体肌无力等。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球麻痹(一种严重的神经症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症状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肌无力可逐渐发作或迅速发作,可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重症肌无力有哪些类型

重症肌无力根据肌无力的部位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型和全身型。老万就是眼肌型,临床特征是睁眼无力,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固定不动。眼内肌一般不受影响,瞳孔反射多正常。延髓型(或球型)表现为面肌、舌肌、咀嚼肌及咽喉肌亦易受累,咀嚼無力,吞咽困难,舌运动不自如;软腭肌无力,发音呈鼻音;谈话片刻后音调低沉或声嘶。全身型表现为抬头困难,常用手托住头颅;胸闷气短,行走乏力,不能久行。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影响到呼吸肌,会使之麻痹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

如何确定重症肌无力的诊断

医生诊断重症肌无力,一般依据病人的症状,包括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波动性肌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身体检查时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有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用胆碱酯酶抑制药治疗有效,对箭毒类药物超敏感。采用疲劳试验、腾喜龙或新斯的明试验、AchR-Ab测定、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

①抗胆碱酯酶类药物。②免疫抑制剂。③静滴大剂量丙球。④血浆交换疗法。⑤外科手术切除胸腺。⑥中药治疗。

抢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

黄治琼

病人心脏停跳,先抢救还是先打120?

近日,昆明市一项针对1.2万人的调查显示,74%的人认为,遇到病人心脏停跳时,第一该打120,而认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仅有7.6%。事实上,拨打了120,救护车最快也要10分钟后才能到达,这时,病人往往已经失去了救活的希望。而在那些知道要立即进行抢救的入当中,真正明白“黄金抢救4分钟”概念的却也还是寥寥无几。什么是“黄金4分钟”,它到底有多重要,4分钟时间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不懂急救技能,加上现场急救顾虑重重,是现在无法有效进行现场急救的主要原因。”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苏伯固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还在于普及急救知识。”

大量实践表明,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的救活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就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

因此,如果先打120,等着救护车赶到再进行抢救,就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无异于在等待死亡。苏主任表示,心肺复苏有初、高级之分,高级心肺复苏常要借助一些医疗器械。在最佳有效急救时间里,抢救者往往只能对病人进行初级心肺复苏,即:徒手心肺复苏。

抢救者应用拇指与食指捏闭病人的鼻孔,接着深吸一口气,张开嘴包紧病人的嘴,形成一个封闭的气道用力吹气,反复数次,直至病人胸部上抬。然后,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抢救者的肩、手臂垂直于病人的胸骨,下压力度以4~5厘米为宜,按压应平稳、规律、不间断。如果病人瞳孔由大缩小。面色、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则表明成功。

重症肌无力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43例, 其中男性25例, 女性18例, 患者年龄在31~70岁, 平均年龄为 (47.01±2.25) 岁;病程为3周~20年, 其中病程2年以下患者11例, 2年以上患者32例, 平均病程为 (9.04±1.58) 年;3例患者为突发的肌无力危象, 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根据Osserman临床分型, Ⅰ型患者12例, Ⅱ型患者13例, Ⅲ型患者15例, Ⅳ型患者3例;11例患者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Ⅱ组患者45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19例, 患者年龄在30~71岁, 平均年龄为 (47.19±2.88) 岁;病程为3周~21年, 其中病程2年以下患者12例, 2年以上患者33例, 平均病程为 (9.37±1.36) 年;4例患者为突发的肌无力危象, 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根据Osserman临床分型, Ⅰ型患者13例, Ⅱ型患者14例, Ⅲ型患者14例, Ⅳ型患者4例;12例患者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等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作为本次试验的评定工具,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护士的认真指导下进行自我平均。其中, 焦虑自评量表在50分以上, 说明患者目前存在焦虑症状;抑郁自评量表在53分以上, 提示患者有抑郁状态。

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 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Ⅰ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 Ⅱ组患者在Ⅰ组患者一般护理方法的基础上, 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心理改善情况, 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 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心理护理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 护士要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分析患者发生此情况的主要原因, 如经济状况、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系统等。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 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 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材料[3]。在交流过程中, 注意语气亲切, 语言通俗易懂。多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生, 鼓励患者遵医嘱坚持治疗。采用各种治愈案例告知患者经过系统治疗, 症状可完全消失, 能够正常生活。

培养患者“不良心理会造成病情加重”的潜意识[4], 使患者时刻提醒自己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患者治疗期间, 护士要多叮嘱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详细向患者讲解有关药物的使用方法、治疗效果, 药物副作用及预防方法。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避免患者在服药期间自行加大药量或随意减少、停止用药。嘱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其他非职业医生开出药物, 更不要相信电视或街头小广告, 以免影响病情。

在患者出院后, 指导患者如何避免容易引起的重症肌无力的情况, 如过度劳累、呼吸道感染、情绪波动等, 以将肌无力的复发和重症危象发生可能降到最低。

为患者寻找各种社会支持系统。其中, 社会支持系统不但要包括患者家属、亲朋等, 还可以为患者寻找各种社会组织, 如重症肌无力俱乐部等, 建立密集的社会支持系统网, 共同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其能够接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并使患者有积极乐观的生活乐趣, 可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

1.4 疗效判定

根据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5], 评价患者入我院治疗时和治疗后半年的疗效。评分在上午8~9时进行。主要包括:呼吸功能、吞咽功能、上下肢疲劳试验、眼球活动水平、面肌肌力、上眼睑肌力、上眼睑疲劳试验。评分共60分。

使用相对评分法判断患者疗效。相对评分= (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 /治疗前得分。痊愈:相对评分在0.95以上;基本痊愈:相对评分在0.8~0.95之间;显效:相对评分在0.5~0.79之间;好转:相对评分在0.25~0.49之间;无效:相对评分在0.25以下。

1.5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即 (χ—±s) ,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 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Ⅱ组患者在治疗前与Ⅰ组患者相比, 其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差异不大, 经统计学分析, P>0.05。Ⅱ组患者经过我院的积极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 与Ⅰ组患者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疗效比较

对患者随访半年, Ⅱ组患者45例, 治愈10例, 基本痊愈11例, 显效16例, 好转4例, 总有效率为91.11%;Ⅰ组患者43例, 痊愈4例, 基本痊愈8例, 显效11例, 好转3例, 总有效率为60.47%, Ⅱ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Ⅰ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Ⅰ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χ2=8.56, P<0.05

3 讨论

通过我院的本次试验证实, 加强心理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我院在心理护理中, 采用多种心理干预形式, 避免重复和机械化。除包括医护人员的日常沟通交流、非语言鼓励等外, 我院还建立各种干预形式, 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病室的温馨程度, 采用多种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

首先, 在我科室内, 墙壁张贴各种海报、宣传标语等,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 吸引患者阅读。此外, 我科室还征求患者同意, 组织建立了肌无力小组, 其中包括我科室医护人员, 既往治疗的肌无力患者, 将小组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资料, 在得到患者允许情况下, 提供给患者。小组定期由医护人员组织沟通和知识讲座。使患者获得各种社会支持。

疾病讲解方面, 我科室采用多种方法, 包括使用宣传册、宣传板、讲座、视频等。宣传册中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 疾病治疗方法, 饮食及运动指导, 遵医用药的必要性等, 并附注我院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 以方便患者在出院后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讲座定期举办, 由我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讲解, 邀请患者和患者家属等参加。讲座除讲解相关知识外, 还预留较多时间为患者答疑解惑,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讲座过程中, 医护人员潜移默化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提高患者对治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线妮, 朱以芳, 闫荣, 等.重症肌无力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与护理[J].现代护理, 2007, 13 (23) :2238-2239.

[2]曹君玲, 杨加青, 吕海东, 等.心理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8, 14 (2) :171-173.

[3]杨萍, 刘莉.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 2004, 12 (6) :311-312.

[4]王丹, 张其刚, 李晓波, 等.重症肌无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4 (4) :382-382.

上一篇:情景模拟实践法下一篇:中西结合治疗猪气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