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自我观察

2024-07-20

重症肌无力的自我观察(精选5篇)

重症肌无力的自我观察 篇1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的骨骼肌易于疲劳,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神经和肌肉接头部位的乙酰胆碱减少, 从而出现的信号传递障碍[1]。我们对12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了研究,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与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 其中男性67例, 女性55例, 年龄34~72岁, 平均年龄44.8岁, 排除溃疡病史, 以及肝肾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2例患者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设定初始吸气正压为8cm H2O, 依据患者生理需求和耐受程度逐渐上调至通气明显改善。待患者病情好转后下调参数, 增加间断性停机时间, 转为鼻导管通气。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临床效果如表1所示, 所有患者的血气*与治疗前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观察与护理

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加强巡视, 观察患者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特别观察是否有突发性的呼吸或心跳停止, 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值班医师, 并配合处理气管插管, 进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3.2 药物治疗后观察

给患者使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 极易引发毒蕈碱样症状, 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加, 流涎、瞳孔缩小等, 必要时可以给予阿托品, 以缓解症状。部分患者使用激素冲击治疗, 容易出现症状加重, 消化道出血, 因此需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 及时进行辅助呼吸和对症处理。

3.3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呼吸困难, 所以要保持呼吸道湿化, 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 及时吸痰, 防止气道堵塞。室内温度要始终, 保持通风,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咽部不适等症状[2]。

3.4 心理护理

本次研究的122例患者中, 大部分患者都由濒死感觉, 他们的情绪都非常激动, 心中充满抑郁和恐惧, 病情稍有加重, 心理负担会更大, 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 护理人员要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 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生活调养等方面的医学及保健知识, 及时安慰患者, 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 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配合治疗[3]。同时, 协助和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躯体功能锻炼。

3.5 饮食护理

合理的营养饮食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品, 比如鱼、鸡蛋、牛肉等, 同时进食苹果、葡萄、桂圆和柚子等水果。要注意在服药后15~30min后进行进食。

4 总结

本次研究中, 我们对12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了研究,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 提供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和生命体征以及躯体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 说明为患者提供细致的观察与护理, 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莉.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救进展及整体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5) :245.

[2]李建国, 陈瑞, 罗惠秀.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 26 (6) :364-365.

[3]蒋耀光, 范士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附31例报告) [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8, 14 (5) :1-2.

重症肌无力的自我观察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入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疲劳试验和肌电图检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无甲状腺疾病、无胸腺瘤及其他系统疾病;入院前无长期免疫抑制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使用史;符合中医脾肾两虚的症状。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32例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男38例, 女28例, 年龄5~60 (33.45±6.24) 岁, 按照Osserman进行分类:Ⅰ型50例, ⅡA型6例, ⅡB型9例, Ⅲ型1例。对照组66例, 男31例, 女35例, 年龄10~70 (40.54±5.78) 岁, Ⅰ型48例, ⅡA型7例, ⅡB型9例, Ⅲ型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66例患者采用常规单纯西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地塞米松20mg, 加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 3d后药量减半, 同时配合使用溴吡斯的明60mg进行口服, 儿童剂量应根据儿童用药标准进行制定[1], 以9~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66例患者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益肾健脾汤进行治疗。益肾健脾汤的成分为党参20g、黄芪15g、白术15g、柴胡10g、升麻10g、枸杞15g、仙灵脾15g、制首乌15g、陈皮6g、菟丝子15g、甘草5g、当归10g、芡实15g、山药20g, 胃寒者加附片15g, 腹胀者加炒二芽和焦楂各20g。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132例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9个月后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采用“有关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标准。痊愈:临床相对评分大于95%;基本痊愈:临床评分80%~95%;显效:临床评分50%~80%;好转:临床评分25%~50%;无效:临床评分<25%[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评分比较, 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2。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较为顽固的慢性疾病, 是由于神经与肌肉接头的突触出现功能障碍所导致,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对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越来越多更为有效的疗法应用于临床, 包括血液疗法和免疫抑制剂等。长期西药治疗临床观察显示, 重症肌无力治疗副作用大且易复发, 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采用益肾健脾汤进行治疗, 其目的是通过健脾养肾、活血益气来实现对机体的调节。西药可以对急性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 中药可以通过机体调节恢复正常体质,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 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 较单纯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 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3]。

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1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分和对比分析。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较常规西药治疗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重症肌无力,西医

参考文献

[1]孙玉芹.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7) :180-181.

[2]林成, 邓琳, 林楚.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4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 2006, 6 (7) :88-89.

重症肌无力的自我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1例采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例, 女13例, 年龄18-47岁, 平均年龄为 (32.7±4.1) 岁。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 (MGFA) 分型, 本组21例患者中, Ⅰ型患者4例, ⅡA型患者10例, ⅡB患者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出现疲劳无力。

1.2 手术方法

本组中4例Ⅰ型患者在术前均已口服或未服抗胆碱酯酶药物, 无激素治疗史, 临床症状稳定, 可以直接进行手术。对于ⅡA型与ⅡB型患者而言, 其服用的抗胆碱酯酶药物的计量往往较大, 因此, 为了避免手术中出现胆碱能危象, 应尽量控制在溴吡斯的明180mg/d以内, 若是出现症状波动或是抗胆碱酯酶药物副作用的情况, 则需加用强的松龙40mg/d, 顿服或分两次, 在逐渐减少到30mg/d以下且症状稳定后方可进行手术。

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加用大吸入药物浓度。采用侧仰卧位, 对于无瘤或胸腺瘤居中及偏右的患者采用右胸入路手术, 对于胸腺瘤体积偏大且偏左侧的患者采用左侧入路。在患者第5肋间腋中线锁骨中线以及第3肋间腋前线作3个长度为1-2cm的套管切口。

胸腺全切术:从胸腺的右下极开始, 将心包表面的纵隔胸膜切开, 然后沿着心包的表面采用吸引器的头或是小纱布球向上进行钝性游离, 若是遇到纤维索条或是小血管则采用电刀或超声刀将其切断。再沿膈神经前的0.5cm处将纵隔胸膜切开, 然后沿着大血管的表面进行剥离, 这时可以看见2-3支汇入左无名静脉或左、右无名静脉交界处的胸腺静脉, 用钛夹将其夹闭后切断。用夹钳夹住胸腺左下极向上牵拉, 然后沿着左侧的纵隔胸膜表面将其间的疏松粘连进行剥离。最后, 采用持续向下牵引与钝性分离法将胸腺的上极拉出, 最后均给予清扫心膈角脂肪及心包前脂肪[2]。

1.3 随访

本次研究中主要是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 笔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对患者进行了电话回访。

1.4 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中将患者的远期疗效分为了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以及稳定 (SD) 三个等级。CR: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再未出现横纹肌无力的情况;PR:患者活动中出现轻微的横纹肌无力症状, 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得到缓解;SD: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CR+PR) ×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各分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所有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的具体情况如附表所示:

3 结论

采用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开胸的方式治疗MG能够直视操作, 术野清楚, 但创伤大。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远期疗效。笔者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电话回访, 结果中显示:Ⅰ型患者4例, CR1例, PR2例, SD1例, 总有效率75%;ⅡA型患者10例, CR7例, PR3例, 总有效率100%;ⅡB型患者7例, CR3例, PR2例, 失访2例, 总有效率71.43%;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1%。其在治疗效果方面与传统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等同, 而且患者只有微小创伤。说明胸腔镜胸腺切除术不仅能够做到直视操作, 术野清楚, 而且创伤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马山, 于磊, 张云峰.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6, 22 (06) :10-11.

[2]郭明发, 徐美青, 徐世斌, 等.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04) :98-99.

重症肌无力的自我观察 篇4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根据1986年9月全国首届肌病及周围神经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肌肉病分类”标准选择:①眼睑下垂, 眼外肌运动麻痹, 复视或眼球固定 (眼肌型) ;或上肢或下肢无力, 近端较远端重, 两臂上举困难或起蹲不便, 进而不能梳头, 颈部竖直无力 (脊髓型) ;或构音不清, 吞咽困难, 进食或饮水呛咳, 咀嚼无力, 闭嘴不紧 (延髓型) ;或一开始即为全身骨骼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全身型) 。②症状在一日内有变动, 晨起或休息后减轻, 晚间或疲劳后加重, 受累肌群肌力减弱, 四肢腱反射消失、减低或正常, 无感觉障碍。③新斯的明试验阳性。④肌疲劳试验阳性。⑤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试验阳性。⑥年龄在18~60岁之间。⑦新生儿重症肌无力、儿童重症肌无力、先天性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出现危象、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 或有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不列入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58例, 男性36例, 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20岁, 最大者65岁;病程最短者24天, 最长者21年;眼肌型34例, 延髓型2例, 脊髓型4例, 全身型18例。分为炙马钱子胶囊组31例, 溴吡啶斯的明对照组27例。两组之间 (年龄、性别、病程)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方法

2.1 治疗用药

治疗组:以炙马钱子胶囊 (由浙江省中医院中药制剂室生产, 每粒胶囊含炙马钱子0.2g) 治疗, 每次2粒, 每日3次口服;若患者原服用溴吡啶斯的明、泼尼松或阿赛松药物者继续服用, 待炙马钱子胶囊服用10~20天后, 逐渐减量至完全停用。对照组:溴吡啶斯的明60mg~120mg, 每日3次口服;泼尼松每日5mg, 逐渐加量至每日最大剂量不能超过60mg, 1次顿服, 达到最佳效果或临床症状开始缓解后每周减少5mg, 直至停药;若不能停药, 则维持最小维持剂量。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 共用3个疗程。

2.2 临床绝对评分法 (计60分)

(1) 上睑无力计分:病人平视正前方, 观察上睑遮挡角膜的水平, 以时钟位记录, 左、右眼分别计分, 共8分。0分:11~1点;1分:10~2点;2分:9~3点;3分:8~4点;4分:7~5点。 (2) 上睑疲劳试验:令病人持续睁眼向上方注视, 记录诱发出眼睑下垂的时间 (秒) 。眼睑下垂:以上睑遮挡角膜9~3点为标准, 左、右眼分别计分, 共8分。0分:>60;1分:31~60;2分:16~30;3分:6~15;4分:≤5。 (3) 眼球水平活动受限计分:病人向左、右侧注视, 记录外展、内收露白的毫米数, 同侧眼外展露白毫米数与内收露白毫米数相加, 左、右眼分别计分, 共8分。0分:外展露白+内收露白≤2mm, 无复视;1分:外展露白+内收露白≤4mm, 有复视:2分:外展露白+内收露白>4mm, ≤8mm;3分:外展露白+内收露白>8mm, ≤12mm;4分:外展露白+内收露白>12mm。 (4) 上肢疲劳试验:两臂侧平举, 记录诱发出上肢疲劳的时间 (秒) , 左右侧分别计分, 共8分。0分:>120;1分:61~120;2分:31~60;3分:11~30;4分:0~10。 (5) 下肢疲劳试验:病人取仰卧位, 双下肢同时屈髋、屈膝各90度。记录诱发出下肢疲劳的时间 (秒) , 左、右侧分别计分, 共8分。0分:>120;1分:61~120;2分:31~60;3分:11~30;4分:0~10。 (6) 面肌无力的计分:0分:正常;1分:闭目力稍差, 埋睫征不全;2分:闭目力差, 能勉强合上眼睑, 埋睫征消失;3分:闭目不能, 鼓腮漏气;4分:噘嘴不能, 面具样面容。 (7) 咀嚼、吞咽功能的计分:0分:能正常进食;2分:进普食后疲劳, 进食时间稍长, 但不影响每次进食量;4分:进普食后疲劳, 进食时间延长, 已影响每次进食量;6分:不能进普食, 只能进半流质:8分:鼻饲管进食。 (8) 呼吸肌功能的评分:0分:正常;2分:轻微活动时气短;4分:平地行走时气短;6分:静坐时气短;8分:人工辅助呼吸。

2.3 相对计分法

相对计分=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许贤豪《神经免疫学》[1], 采用绝对记分和治疗前后记分相对率的方法, 将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痊愈:治疗前后临床相对记分100%;显效:治疗前后临床相对记分50%~99%: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相对记分10%~49%: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相对记分<10%。

3.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马钱子一药, 历代文献肯定了其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作用, 其强筋起痿作用尤为明显, 如张锡纯制定的“振颓丸”、“起痿汤”、“补脑振痿汤”、“养脑利肢汤”, 方中均有马钱子, 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病因所致肢体瘫痪。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马钱子中的主要成分士的宁能选择性地提高脊髓兴奋功能, 治疗剂量能使脊髓反射的应激性提高, 反射时间缩短。神经冲动容易传导, 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加, 从而使肌无力状态得到改善[2]。

裘昌林教授对重症肌无力一病潜心研究, 取得了独特的疗效[3]。裘教授认为本病病位涉及脾、肝、肾三脏, 而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因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 主肌肉四肢, 脾胃虚弱, 运化失司, 则气血生化乏源, 四肢肌肉筋脉失养, 则宗筋弛纵;肝主藏血, 开窍于目, 肝受血而能视, 若肝血不足, 肝窍失养, 而见复视或视物模糊;脾病及肾, 肾不纳气, 气难归根, 甚则大气下陷, 而出现肌无力危象。马钱子性虽有毒, 但只要经过严格地炮制、合理地用药, 中毒完全可以避免。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小剂量渐加量法:分次服用, 单剂量不超过0.4g;观察药物有效反应, 适时调整剂量的用药经验, 开创了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先河。临床疗效满意, 毒副作用轻。对轻症重症肌无力可单药控制, 对重型重症肌无力予辅助治疗, 可明显减少西药用量及相关毒副作用, 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许贤豪.神经免疫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2:125.

[2]董刚, 侯群, 裴君, 等.炙马钱子治疗兔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5, 12 (6) :365.

重症肌无力的自我观察 篇5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裘昌林教授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治颇有心得,临证辨治灵活而有层次,治疗上突出以补虚立论,裘师认为该病临床以虚证为多,最常见的类型为中气虚弱型,根据“虚者补之”原则,以益气健脾补元汤为经验方加减治疗。为了客观评价裘师经验方对重症肌无力中气亏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益气健脾补元汤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气亏虚型) 52 例,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65 例重症肌无患者均来源于2009 年1月—2010 年12 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见表1。

1. 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6 版中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标准[2]; 中气亏虚型重症肌无力辨证标准: 主证: 眼睑下垂、视歧、易疲劳( 颈部、上肢、下肢) ; 次证: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象: 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象: 细弱。凡具备主症1 项和次症1 项以上,或兼见舌苔脉象即可诊断。

1. 3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准,为改良Os-serman[3]I型,IIA型; 符合中医辨证标准,属中气亏虚型者;年龄在≥18 岁≤75 岁。

2 方法

2.1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溴化吡啶斯地明片:每次60 mg,每天3次口服,可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具体剂量,若患者有吞咽困难,可于餐前30分钟口服;强的松片:60~80 mg,每天1次口服,待症状好转后持续8周后,可逐渐减量每次2.5 mg,每2周减1次,当减至20 mg时,维持4周后,再每月减5 mg,或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益气健脾补元汤,组成:炙黄芪60~80 g,当归、炒白术各12 g,怀山药15 g,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各6 g,葛根10 g,仙灵脾、制黄精、潞党参各30g。上药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90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4]及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5,6]。

2.2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医学统计软件,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4-6]标准评定。

3.2结果见表2~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 讨论

中医历代医著对重症肌无力多以痿证论之。《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以生,故不用焉。”这一段经文明确指出四肢不用、肌肉痿软为脾病所致,并提出其病机为“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这与现代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颇为吻合。盖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处中焦,司运化,主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肌肉、四肢,胞睑属脾;胃主受纳,主通降。若脾失健运,脾虚气陷则胃气亦弱,故运化失职,气机升降不利,胃受纳失权,则见肌肉、四肢无力,上睑下垂、四肢倦怠、少气懒言、纳呆食少、大便稀溏、脉细弱。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肝血亏虚,肝窍失养,肾精匮乏,精明失濡,“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故见斜视、复视,目睛转动不灵。

裘师认为痿证以虚证居多,尤以脾胃亏虚为最多见,虚则补之,补虚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故在补虚往往兼以化湿。故创益气健脾补元汤治之。该方由补中益气汤加参苓白术散化裁而成,共奏健脾益气、芳香化湿之效。方中君药黄芪应用是关键,多重用60 ~80g,以大补中气; 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助黄芪补气,增强补中益气之功,山药既能益气又能养阴,可防大量补气药物所致温燥共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营; 黄精、仙灵脾益气养阴温肾为臣药,仙灵脾补而不燥,多用大剂量30g,且多与益气健脾、养阴填精、补而不腻的黄精配对应用,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升麻、柴胡、葛根益气升阳; 炙甘草和中为佐药。陈皮理气运中,使补而不滞为使药。在治疗本病时常常少予防风,取玉屏风散之意,以达到益气固卫、标本兼顾之用。

本文结果显示,加用益气健脾补元汤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 05) ; 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 05) 。说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补元汤治疗对中气亏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3.

[2]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0-365.

[3]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1.

[4]许贤豪.肌无力[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48-75.

[5]周文泉.延缓衰老中药的筛选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82.

上一篇:织造工艺下一篇:作文情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