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共12篇)
晋商文化 篇1
晋商, 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 汇通天下, 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 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
一、背景
“华夏文明看山西”活动——自2004年12月在北京以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三部舞台剧目, 以及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精品展等艺术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时, 这些源于山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作品, 立刻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通过近四年的发展, “华夏文明看山西”已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努力增强山西文化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 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同时, 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要求通过形成山西的强势文化人才、强势人文学科、强势文化活动、强势文化产业和强势文化品牌, 努力实现文化及其产业对全省生产总值的贡献大, 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大的目标。
二、话剧《立秋》
《立秋》是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的大型话剧, 是第一部深刻反映中国近现代商业金融业变革的活历史教材, 主题鲜明, 立意深刻, 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
该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充分表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 剧中丰德票号祖祖辈辈传承的祖训“天地生人, 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 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在当代的中国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话剧《立秋》自2004年4月27日首演以来已经公演千余场, 所到之处, 无一不引起轰动, 被称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
三、文化中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话剧《立秋》, 在展现“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以致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时, 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一面, 同时也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 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 解释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
“立秋”自身就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立秋本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气, 是一个时间概念, 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在山西, 立秋又是是祭祖之日;在剧中, 取其关联历史兴衰, 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 晋商由盛转衰之意。
话剧《立秋》之所以长演不衰取得重大的社会反响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鲜明地反思性和批判性, 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 没有局限于历史, 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 在传统中重现历史, 对晋商文化加以肯定的同时, 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传播中的文化
传播, 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 更是一种文化理解的方式, 是在对科学、道德、市场和社会的文化融合中, 给我们可能的理解, 使我们感到跨越人际和人文边界的链接, 除了内容之外, 还取决于一种让人喜欢接受的方式。
话剧《立秋》与旅游业打造跨行业捆绑销售模式。合作旅行社配合演出主办方在演出现场组织相关旅游咨询并提供配套的旅游服务, 而此次演出的观众群体将给旅行社提供更多的客源。剧目本身就是体现近现代商业金融变革的题材, 是中国当代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容错过的活教材, 大部分观众将锁定在金融、银行、证券、大型商业企业, 因此观看本剧的观众具备较高的消费层次和观念, 对于旅游业界是很好的客户源, 是彼此吻合的有消费能力的旅游目标受众群体。大量的观众在看完话剧《立秋》后, 希望亲身去体验晋商文化的魅力, 从而拉动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话剧《立秋》就是这样, 将晋商文化进行提炼和加工, 将晋商富甲天下、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以及启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奋进的衰败原因, 以话剧的文化传播形式进行传播也展现, 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美学空间, 拓展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增加了作品的美学力量, 并在新的历史时期, 赋予晋商文化历史性、教育性的现实意义。不管是对于话剧这样一个文化的载体, 还是话剧《立秋》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在一段时期内都必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同时, 晋商文化在历史上是在通商贸易的自觉传播中形成的, 而现在通过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对晋商文化本身进行传承和发扬。在传播的过程中, 晋商文化被升华。透过古朴厚重的山西晋商大院文化, 传递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和民族精神, 警示后人走出困境, 获得新生和振兴。
作为话剧, 《立秋》就是一个榜样, 是我们中国民族自己的一部话剧精品;作为文化, “华夏文明看山西”就是一个榜样, 是山西经济强省战略的一个典范;作为晋商文化, 我们正看到它从历史中走出, 站在时代的高度, 自强不息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申维辰.话剧.立秋[M].山西教育出版.2005, 4.
[2]吴飞, 王学成.传媒.文化.社会[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
[3]徐娅丹.探究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所遵循的一般规律[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2) :68-69.
晋商文化 篇2
晋商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晋商经营和管理思想的文化底蕴属于非正式约束机制的范畴,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它对晋商的商业活动具有伦理理念与法律规范的双重作用.晋商的.经营管理制度均是在传统文化约束和影响之下进行运行的,它一方面保证了晋商的长期兴盛,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晋商的衰落.
作 者:刘建生 燕红忠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G04 关键词:晋商 传统文化 约束机制晋商文化 山西商业的资本 篇3
山西为“晋”,自古以来就出善于钻营、精于理财的商人,所以自明清以来就有“天下皆晋商,晋商食天下”的说法。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晋商翻开了中国商业史上最灿烂的一页,晋商也成为了中国商业舞台上异常活跃,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
考察晋商数百年的发展图景,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同时山西商人又具有不畏艰辛,敢冒风险的开拓创业精神,也就是晋商精神,它们共同支撑着山西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清代实力最雄厚的商帮
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实力最雄厚的商帮。从明代到清代初年,山西商人实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平阳、蒲州三处。这时,山西商人的资本积累已相当可观: “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明代末年,山西商人已进入了东北地区,1618年努尔哈赤占领抚顺时,对在抚顺的山西等地的大商人写了“七大恨”,命令他们退回山海关内,可见当时山西商人已经和后金进行着贸易活动。清兵入关后,蒙古地区归入清王朝统治,于是山西商业开始蒸蒸日上。
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山西商业的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财富,而且也改变了当时人们“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们都说“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上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茶庄票号正是当时非常热门的行业。
在清代,晋商雄居中华,饮誉欧亚,辉煌业绩中外瞩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晋商称雄过程中,晋商一共树有3座丰碑,那就是駝帮、船帮和票号。
独特的晋商文化
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
说到晋商,我们不得不想起两年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表面上看起来与现在当地的生产生活没有多大关系,但随着它在全国各地的播映,现在体现出来的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许多人都知道,在电视剧初播当年,乔家大院就游客爆满,国庆黄金周期间还不得不临时加印门票,可见一份历史文化素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虽然这些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但它的作用却显而易见,并且是长期有效的。
山西的乔家、渠家以及曹家都曾走过西口,塞外的风沙磨炼了他们不甘贫穷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宅院,和古色古香、风韵犹存、遍布城乡、数以千计的庭院建筑,而且给建筑学、晋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殿堂。这里已建为华北民俗博物馆。目前,已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而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渠家大院也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渠源浈的宅院。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在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的载体——晋商文化博物馆。在晋中还有不少很有价值的商家大院和民居建筑,如平遥县创建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的李家,榆次市开辟荣商之路的常家,太谷县的经贸活动伸展到东亚、西欧的大资本家曹家,灵石县因财达官,因官得势,大院建筑南北风格融为一体的王家等,或官府气势较强,或园林盛景较浓,形成了与乔家、渠家大院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民间瑰宝。
春秋数度,风流尽显,晋商大院以其辉煌的过去永垂史册。后人将沿着历史上晋商辉煌的足迹,再创新世纪的繁荣。
晋商文化的历史价值
晋商文化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继承、融汇了历史上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和自强创业精神,在我国商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得“晋商”这一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商行群体,在历史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吸取先辈的优秀经商思想,总结前人艰苦创业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营诀窍,悟出了多方面的理财之道,增长了经营的知识才干,优化了自身处世为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
“晋商文化”中的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宝贵的经验,支撑着山西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其中被称为“晋商文化”的核心的“晋商精神”,被著名经济学家孔祥毅教授总结为四个方面: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开拓进取不畏艰苦的创业观和同舟共济的协调观,这些都成为商业活动中具有价值的商业品质和商业精神,引领山西商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瞬息变幻、强手如林的商海搏斗、探索中,晋商排除历史上数不完的干扰和破坏,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终于跨入历史上明清时期几乎独占全国金融资本和称雄全国商业资本的辉煌时代,开创了晋商的鼎盛时期,而且执全国商业牛耳达三四百年,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最灿烂的一页。在那个时期,我们可以以太平四大商业家族的发展轨迹,来审视晋商文化生命力的发展。
太平尉、王、刘、杨四大商业家族,在兴旺发展时期,都能重视精神价值、文化价值、荣誉价值,重视人才培养,敬业教育。尉家自乾隆时期受郑板桥的启发,开办私学,有21人进入仕途;王家七代28人当过清朝官员。他们是亦官亦商,以官护商,商官结合的商业家族。刘笃敬创办刘家私学,培养商号长徒。至解放前,仍培养大学生、留学生十余人,至今仍在为祖国建设服务。杨世堂后代杨德铨是留美学生,任耀青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们之所以能在商业竞争中兴盛发展,是和他们重视培养人才分不开的。
山西晋商大院文化探析 篇4
一、晋商崛起的原因
晋是山西的简称, 晋商指的是山西商人。一直以来, 晋商以盐业、票号业为主要的经营项目, 但其真正发展起来, 却是在进入明清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究其飞速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富为晋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历史上, 山西境内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其中, 盐、铜铁矿、煤炭、森林等资源更是因产量大、质量优等特点闻名遐迩, 在史书上都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 这一切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因素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自然地形的影响, 阻碍了山西与外界的交流, 也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山西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峻, 当地人民开始有意识地花大气力去改善交通建设, 终于在明清时期修成了良好的境内交通运输网络, 为晋商与外界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劳动力因素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 本身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并不是十分有利, 外加自古以来就密度较大的人口, 使得传统农业生产很难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 山西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到外地谋求生路, 这成为晋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三) 人为因素
长期以来, 山西经济的发展, 虽较之全国略显缓慢, 但因其拥有丰富的资源, 使得一些资源产地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十分兴旺。明清时期, 全国商品经济迅猛发展, 这为在外谋生的山西商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此外, 国家的政策、重大的历史事件调节着当时各种生产关系的变化, 对一些经济行为的产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典型的便是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打压了江浙一带商人, 山西商人趁此机会牢牢抓住了时机, 顺势发展起来。
二、晋商大院文化的特点
(一) 晋商大院整体布局与建筑思想
1.晋商大院的整体布局
中国建筑基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 几千年来在多数地方形成了以北为正、面南背北、北高南低、阴不压阳的特点, 晋商大院也不例外。在几处典型的晋商大院中, 除孔祥熙宅院因受街道限制的影响是北向开门外, 其余均符合坐北向南、北高南低的建筑规律。
与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相似, 晋商大院都是由多座单体的四合院组成, 整体而言又构成了一个放大了的四合院, 不仅每座院落内的建筑皆沿着中轴线对称排列, 整个大院也都是由主院、主房及周围环绕的其他附属建筑组合而成, 形成大小院落相衔接的建筑结构。
2.大院建筑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的传统建筑一向以与自然相协调而著称, 山西晋商大院作为我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不例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无处不在。晋商在发展的过程中言行之间无形中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 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通过建设理念表现出来。
木质结构的设计格局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表现。木是自然的象征, 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美学思潮之一。在晋商大院中随处可见“木”和仿木元素的身影, 这些元素使得原本冰冷的墙面产生了一种和谐美、自然美, 更印证了中国建筑与自然相协调的特点。
3.大院建筑中蕴含的尊卑等级观念
汉代之后,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 这种思想反映到建筑方面, 就有了等级和尊卑之分。
封建等级制度在房屋建构方面的明显体现, 不仅显示出建筑学意义上的高低有致、层次分明, 更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严格按照礼制规定的秩序, 各安其位, 各守本分, 形成一个等级分明、上下尊卑、有序而又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具体来讲, 正院与偏院在结构的高低、房顶的标志、使用功能的齐全与否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房屋的数量问题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些都是封建等级礼教在房屋建筑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 晋商大院的保守性思想
1937 年的6 月28 日, 著名女作家陈衡哲等一行十余人应孔祥熙的邀请到其家乡参观, 在感叹古建筑的宏大壮丽之余, 不免感受到大院带来的孤寂凄凉之感, 并将其形象喻为古代幽禁嫔妃宫女的“永巷”。
青砖灰瓦, 高墙峻宇, 这是晋商大院留给人们的第一感受。表面上的高大威严反映出的恰恰是实质上的闭塞保守。山西商人直接蜕化于农民, 有其固有的封闭、保守的一面, 在他们发家致富, 回乡盖房之时, 自然而然将这一弱点带入了建筑理念当中。
外乡人讥笑山西人“山西人, 大褥套, 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几乎所有的晋商在飞黄腾达之时都选择以房地产的形式将财产积存在自己的家乡, 这是保守性思想最直观的体现。这种封闭落后的思想, 不仅影响到建筑的格局, 更是在之后的改革洪流中, 使晋商首领接连四次错失机缘, 最终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败结局。
三、晋商大院文化的价值
(一) 艺术价值
山西晋商大院的艺术价值主要分雕绘艺术和家具艺术两个方面, 雕绘艺术由建筑承载物外露部分的雕饰和用于陈设和装饰的雕饰品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见于木雕的梁、枋、斗拱、门楣等地, 后者主要依附屏风、门罩、神龛、匾额等场所得以体现。
山西的家具样式有着统一的特点, 被行家称为“晋作”, 是我国家具的四大流派之一。该流派家具多以本地核桃木为主, 以板材质量突出、沉稳厚实等特征出名, 以其结构轻巧、纹饰简约取胜。
走进山西晋商大院, 居室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晋作家具, 质地均匀, 纹理细腻, 给人以饱满稳重之感, 让我们不禁为工艺的细致精湛而暗暗称奇。此外, 平遥的推光漆技术、绛州的雕漆技术等工艺对晋作家具的精湛细致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 文化价值
山西晋商大院讲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 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晋商大户们利用其丰富的建造经验, 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地貌特征, 建造了宏伟壮阔的晋商豪宅大院, 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巧妙融入其中。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象征着子孙绵延不绝, 是传统社会宗教制度与礼仪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大院在院落的安排处理上, 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等级制度, 恪守尊卑等级观念, 形成了高低有致、错落有别、既各守本分又和睦有序的结构特点。
大院在总体上遵循风水理论原则的同时, 又在细微处巧妙变通, 在相对有限的环境中改变风水带来的不利因素, 舒适人们的生活, 反映出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
(三) 现实价值
晋商大院中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典型的历史记录和文化教化的功能。大院将彼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念展现于今人眼前, 为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晋商提供了最具现实性的媒介。
在今天, 山西晋商大院文化的探索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仅对于研究北方建筑有着卓越贡献, 在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摘要: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的推进和众多晋商题材影视作品的发行, 使得晋商大院这一古老民居建筑在衰落近百年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以凝固艺术的形式将晋商的风采展现在世人眼前, 使人们在为其恢弘气势感叹之余, 也为蕴含其中的大院文化所折服。
关键词:山西,晋商大院,文化
参考文献
[1]朱向东.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东河区晋商文化游导游词 篇5
在老包头的发展过程中,晋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央视一套播出的《乔家大院》,重新引起了大家对于晋商的兴趣,剧中曾多次提到“包头”。清代的包头村、包头镇,民国的包头县,新中国建国初的包头市,都是以现在的东河区为根据地的。
一、艰苦创业的乔贵发从明朝开始,晋商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500年,乔家起家比较晚,是在清中期,它活跃了200多年,只有一半的时间。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发家很快,而且衰落也比较晚,这是乔家与其他商帮不一样的地方。乔家发展中有三个起到划时代作用的人:乔贵发、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他们三个在乔家历史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乔贵发,是乔家商业的创始人。他从小没有父母,在舅舅家长大,但他舅妈对他不太好,别人也瞧不起他;因为他说话不是很利索,就是非常老实,很能干活。大概在他青年时期,清乾隆六年(1741年),他从山西祁县老家去绥远、包头一带做小买卖。刚出去的时候和一位姓秦的徐沟人合伙先开草料铺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以及零星杂货,后来又经营银炉,打造妇女头上戴的头饰,两个人同心协力,省吃俭用,苦心经营,加上待人接物态度好,生意才日见起色,慢慢就起家了。当时并没有正式字号,两人觉得应该起个名字,商量以后起名为“广盛公”。这是乔家第一个有名称的商号。乾隆后期,乔、秦两家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开设了当铺、估衣铺、钱铺,逐渐向外拓展。当时包头就是个农村,是内蒙古游牧地区和中原汉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当时包头的商会很大,代替了政府的职能。这个地方势力最强的就是乔家,一直垄断着这里的贸易,势力越来越大,买卖越做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后来,复盛公繁衍出许多子公司,最多时有14家,但许多财东抽大烟,逐渐撤走了资金,有人卖,乔家就买下来,到最后,秦家也撤资了,复盛公渐渐成为乔家的独门生意。现在乔家的店面已不复存在,但东河区将修建仿古一条街,同时房地产开发商看到了晋商文化的无限商机,开发了以房地产为主的贵发山庄。
二、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复盛公是包头最古老的商号之一,早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据考证,乾隆二年(1737年),有山西祁县和徐沟的乔姓、秦姓二人到萨拉齐老官村谋生。他们二人后来迁到包头村,含辛茹苦经营草料、豆芽等产品,赚得一份产业,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式开设了广盛公货铺,经营粮食、杂货等。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广盛公买卖因变欠债为盈余,从而把铺名改为复盛公。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主人公乔致庸是乔贵发第三子全美的次子,也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享年89岁。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乔致庸幼年读书很用功,中秀才后,曾雄心勃勃要走举人、进士的仕途。可是天命难违,不久长兄致广夭亡,父亲也相继去世,他便成了乔氏家族中三门的大梁,于是弃儒从商,走上了经商之路。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复盛协、复盛锦、复盛兴、复盛和等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光绪十年(1884年),致庸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乔致庸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当时在包头经商的各地商人很多,大的商号也很多,如“永合成”、“如月号”、“广恒西”等,但从规模、实力、影响上看,山西乔家还是最大的。乔家曾在包头城内共开设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有19个店铺,有四五百名伙计,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在包头的发展过程中,乔家作为晋商的代表,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才形成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包头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现在的东河区仍然商贸繁荣,现有各类市场40多处,商业网点6000多个,在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商业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晋商文化 篇6
【关键词】晋商文化 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再构建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2
文化,和人类历史相生共存,对于其内涵的定义,涉及到了文化内容、文化传承、文化效用、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得到公认的是,文化不单单是上层建筑的某一方面,它包括“规范的、认知的、艺术的、器用的各方面”。[1]用最广泛的定义来讲“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的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群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的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2]从功能上看,文化具有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而首要功能是教化人的功能。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合于高职教育培养本土化的导游人才是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的。
1 晋商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晋商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超出商业的范畴。兴起于明代的晋商发展到清朝中期,已在“商路舞台、商业财富、商业伦理、商业组织、经营艺术、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商业教育、城乡建设、庙宇奉祀、社会习俗以及商业精神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伴随着晋商的发展与辉煌,一种明晰、独特的文化体系——晋商文化也逐步形成。基本特征如下:
1.1 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
晋商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对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在思想道德(信义观念)、经商立业、人生信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在晋商看来,商人虽以获利为目的,但时时处处“义”字当先,义中取利,注重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信誉至上,用户至上,童叟无欺。义利关系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在儒家主要解释为道德规范,而“利”则被解释为“利益、功效”。在儒家的价值判断中,人的社会活动要特别重视“见利思义”。晋商正是用行动践行了义大于利的儒家法则。
——艰苦创业,谦恭勤勉。艰苦创业后的晋商一直保持着勤勉、谦恭的为人处事态度。勤奋刻苦与谨慎稳健成为晋商的重要敬业精神。也因此晋商能够父子相继数代,打破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俗话。
——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晋商在凭借贩茶、贩盐起家之后,建立了具有首创意义的票号。在国力衰微,清朝政府急需合作者来挽救经济危机之时,晋商顺势而谋,达成了与清廷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作为一种已经成型的文化体系,其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严谨勤奋的实践精神都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品质对于现代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选择。对于山西而言,“晋商文化”——无疑是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一张王牌,彰显着丰富内涵的晋商文化是旅游教育的重要资源。
1.2 晋商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优秀的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晋商文化得以创造辉煌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关注传承更关注创新,重视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意识。因此晋商文化作为含蕴丰富的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产生出了很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晋商采取“择优保荐”的措施;在激励机制上,晋商采用了“顶身股制”的激励制度。“顶身股制是对商号内业绩出色的职员的褒奖,凡是勤奋工作、才华出众的人,均有平等的机会顶上身股。”[3]这些理念、措施和制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晋商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从内容上为教育提供了众多的可挖掘点,选择晋商文化作为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突破口,是对晋商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晋商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文化的能力。
1.3 晋商文化具有支撑内涵的物化载体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长期交往中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晋商文化是基于晋商发展史之上的文化体系,不仅有丰富的意识形态的内容,而且凝结在票号、大院、古城关隘、彩塑壁画、雕刻造像等古老建筑上的传统文化随着晋商文化“显学”地位的日益凸显,而闪烁出灿烂的光芒,不同领域的文化生长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舞台。当然由于导游专业的区域化特征,晋商文化更是培养职业人的重要内容。
2 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2.1 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过程环节,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支持培养目标并完成培养目标的功能,它的内涵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应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整合企业、社会的硬件资源,还应该整合环境文化资源。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能型人才,而应该是适应现代旅游经济结构调整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因此,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理念应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晋商伦理、晋商精神为素质教育基础;以晋商的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城乡建筑、庙宇奉祀、社会习俗等为专业学习抓手;以区域的旅游资源为教学实训基地,以非连续型学程、工学交替、往复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学年四段式的培养方案:
第一学年: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晋商文化调研——古城、大院专业体验——专业实践
第二学年: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古城、大院专业体验——导游资格考试——专业实践
第三学年:职业能力培训——专业拓宽性学习——导游资格考试——顶岗实习
其中“专业体验”、“职业能力培训”是学院集中安排的一个学段,利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不包含寒暑假),在本省区域内的具有晋商特色的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从专业基本素养(如参观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到专项技能(如讲解)再到职业能力要求(如带团)逐渐层层递进完成,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年要有25-28天的时间用于此学段。“晋商文化调研”、“专业实践”两个学段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学院采取分散式的按照学生兴趣特长组织定点式的专项实践。
3 再构建模式的原则
3.1 学生主体原则
在上述构建的模式中,学生、文化和行业的关系是主体、中介和客体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被当作主体,“因为人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实有形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人来自自然界,从自然界中索取生活资料,并在征服自然中体现了主体地位。”[4]尽管对于客体有着不同的理解:“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对象。”[5]“是人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但是,“客体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指向将是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在此构建中成为客体。主客体之间需要通过路径建立连接,文化在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在模式的构建中学生、行业、文化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学生是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行业是促进学生在业务上成长的主导因素,文化则是使二者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只有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晋商文化的新的理解,已达到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3.2 晋商文化渗透原则
导游专业的区域性特征,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成为必然。要有意识以晋商文化为重点,编制乡土教材为抓手,以实训基地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晋商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内涵和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的创新气魄等,感受晋商文化的魅力。
晋商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样可以将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大院的建筑风格、晋商的经营理念、发迹历史等内容都可以充实在基础课程当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习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加强与晋商文化相关的景点、景区以及企业的合作,为学生亲赴一线体验实践创造条件;聘请晋商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办讲座,举办和晋商文化相关的读书节、影视展播活动,营造有晋商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3 理实一体化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等育人理念为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上述模式中,课程设置要有颠覆性的突破,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与学双边在真实的岗位上,往复式的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为了做。由于学生几乎要有一半时间在行业的真实环境中,接受着职业人的引领、企业文化的浸染,接受着晋商文化的熏陶、历史文明的启迪,因此不论学生的学识背景如何,真实的环境总能让他们找到兴奋点,促使学生在边学边干的过程中逐渐将就业手段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生活方式,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4 双证书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市场对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导游员素质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备独立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行业对导游员有清晰的标准,一年一度的导游员资格证考试,就是行业对导游员的基本要求和录用标准,教学要围绕着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晋商的文化的资源,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学院的考试要主动与行业考证对接,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以证代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涉及教育资源的利用,且涉及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价的诸多方面,只有全方位的落实高职的教育规律学生的培养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2]韦政通著.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3页、第2页.
[3] 东北财经大学.何宏.硕士论文.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机制的分析及启示[A].
[4][6]王铁丰、辛艺玲.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客体观[A].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5年1月.
晋商文化及其发展的研究 篇7
一、晋商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导并吸收了佛教和道家的思想, 代代相传, 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历史影响。在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下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可称作儒商, 而晋商则是儒商现象的典型形态。晋商继承和发扬晋地经商的光荣传统, 并以儒家文化和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经营之道和价值取向, 以“仁、义、礼、智、信”为根基并吸取民间商业精神, 在其鼎盛时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商理念和价值观, 其思想文化体系具有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晋商文化在其鼎盛时代已经相当完善, 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渗透到整个晋商的精神世界, 成为他们的灵魂, 指导和维系晋商几百年的经营活动, 而长盛不衰。山西省委在2006年10月召开的全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在现代历史条件下要“不断赋予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进一步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由此可见, 弘扬晋商文化及其精神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概括起来说, 晋商文化及其精神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自然条件差,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及客观地理环境的影响, 造就了晋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他们也正是依靠艰苦创业精神积累的雄厚商业资本为金融票号业的发展才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如明人沈思孝在《晋录》中载:“晋中俗俭朴古, 有唐虞之风。百金之家, 夏无布帽;千金之家, 冬无长衣;万金之家, 食无兼味, 故其居奇能饶。”“晋商负货内外蒙古, 跋涉数千里, 于冷手冻足之季, 行边野不毛之地, 夏日酷暑, 头顶烈日, 足履灼沙, 数日不见水源, 如煎如灸;冬日朔风呼啸, 天地晦冥, 寒风凛冽, 刺骨难熬;春秋狂风骤起, 飞沙走石。”
(2) 集群发展的抱团意识。晋商的集群发展是以利缘、地缘、神缘、亲缘、业缘为纽带而形成的抱团意识。第一, 通过朋合营利、合伙经营形成较为紧密的利缘性商帮。第二, 以地缘、血缘、甚至神缘 (都信奉敬仰关羽) 等为纽带形成地缘性商帮, 为了巩固已经获得的市场和实现对某些行业的垄断, 还在主要城市建立了团结同乡的会馆。第三, 各商号商人间常有儿女亲家、师徒等亲缘关系, 这无疑是商号间稳定合作的一种战略性考虑, 如祁县乔家出于经济、政治的需要, 同祁县渠家 (渠源祯) 、古县阎家 (阎维藩) 、太谷曹家等都缔结姻缘关系来扩展自己的社会势力。第四, 以联号制的形式 (类似于连锁经营) 形成业缘性群体组织, 由一个大商号统管部分小商号, 从而在经营中发挥企业群体作用。
(3) 善于经营管理的策略。晋商在经营管理上采取竞合相间的兼容策略, 取得很大的成功。他们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眼光敏锐, 审时度势;积极主动, 适机而上;协调关系, 增强友谊;既能与人宽容共处, 和平共事, 又能让利经营, 薄利取信。他们以高超的智慧和谋略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取得巨额利润。他们“以德治企, 以德治人”, 恪守“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善于经营管理, 创建良好的经营秩序, 优质服务, 追求品牌效应, 在商场上树立良好的内外形象, 形成持续不断的竞争能力, 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如晋商乔家和曹家, 他们初创时期基础相当薄弱, 后来之所以发展壮大, 驰骋中外商场, 得益于他们高超的经营策略和精于管理的本领。
(4) 义利诚信的道德理念。晋商挟信义而经商, 不畏艰难, 辗转千里, 输万货以为人, 赢百利而利己, 逐渐形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商业经营活动中的“义”, 在担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 包含了三层含义:先进的经营机制、优良的企业素质、灵活的经营方针。
“诚信无欺”、“先义后利”、“义然后取”、“见利思义” (《论语·子张·宪问》) 成为晋商从事商业活动的道德准则。晋商虽以赢利为目的, 但凡事以道德信义为本, 坚持质量第一, 维护自己的信誉, 不弄虚作假, 降低了晋商的交易成本。“平则人易亲, 信则公道著, 到处树根基, 无往而不利”, 如祁县富商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一是守信, 二是讲义, 三才是取利。
(5) 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晋商在创业过程中, 勇于开拓, 不怕风险, 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他们曾经摆脱地域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弃农经商, 背井离乡, 走出故里, 闯关东, 下江南, 越戈壁, 甚至到国外发展。他们在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基础上, 大胆发展金融汇兑的票号业务, 使民族资本和民族商业惠及的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他们曾经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先驱, 而且在当时达到相当先进和完备的程度。一是新创股份制, 采取“银股”和“身股”两种入股形式。清人徐珂称之为“出资者为银股, 出力者为身股”, 两种股在年终都可参加分红, 极大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二是实行两权分离制, “财东自将资金全权委诸经理, 系负无限责任, 静候经理年终报告。平素经营方针, 一切措施, 毫不过问。”“经理既受财东信赖与委托, 得以经理全号事务, 其权限尽乎独裁, 而非独裁, 实即集权制也。”晋商这种勇于开拓, 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其在创业史上改革创新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晋商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今天, 山西的工商企业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的严峻考验。我们需要把晋商的决策、管理、监督、控制等管理文化同当代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重新阐析晋商管理文化来启迪现代管理水平, 这将促使现代山西企业文化固有的智慧得以历久弥新, 为管理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智慧。
晋商文化及精神为新经商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 山西省有关部门为了改变山西封闭落后现象, 开始研究晋商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历史足迹, 以彰显晋商开拓创新的精神境界。全省工商界人士更加关注“新晋商”的发展, 并于2005年8月组建“新晋商联合会”, 发表了《新晋商宣言》。在其宣言中明确表示新晋商要遵循“诚信、勤奋、进取、敬业”的理念, 传承晋商“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 勇于开拓”之商业精神, 实现晋商的复兴和超越。新晋商提出要用传统文化凝聚人心, 用社会主义企业文化重塑新的形象, 要以地域文化为纽带, 组团发展, 创造“新晋商”的品牌;要重诚信, 讲道德, 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要重视商业信息, 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 促进新晋商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峰是山西霍州人, 他们把海航发展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 位列中国500强企业前200位之内。陈峰认为, 海航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晋商特点:所有干部必须看纪录片《晋商》, 所有财务工作者都要背会四句话, 即“以德养身, 以诚养心, 以义制利, 固本求新。”他真正做到了把晋商文化及其精神与现代资本运营相结合, 把企业文化的创新看作是重要的资源, 持续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晋商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及视觉的总和, 通常表现为企业的理念、愿景、精神、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一般由企业领导者倡导, 以企业全体员工的集体意识为基础, 达到全企业的共认, 是员工行为和企业价值观的统一, 其最终评判标准是企业的业绩和生命力。余英时先生在其著作中将晋商文化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的特征:在抱负上要创立属于本身的商业王国, “树基业于家”;在价值上, 肯定工商的重要性, 如王阳明所说, “四民异业而道同, 商业何负于农”;在行为上, 仁义为本, “借令服商贾而仁义存焉”;在自律上重视“德”与名;在管理上, 建立共荣的伙计制度;在操作上, 发展商业算术;在买卖上, 薄利多销;在制度上, 借用官府组织形式;在经营上强调自由竞争。由此可见, 几百年积淀下来的晋商文化及其精神是相当丰富、全面而完整的, 将会为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值得挖掘和借鉴的精神财富。
新晋商应积极探索和弘扬晋商文化及其精神所形成的传统和优势, 形成有利于新晋商崛起和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在我国工商企业发展的历史上, 曾经有过和晋商同时崛起的几大商邦, 他们都有其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商业精神, 而且在现代都得到较好继承和发挥, 带动了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例如, 以浙江商人为代表的历史上的宁波帮, 龙游邦都是在晋商和徽商两大商邦之后崛起的实力最强的地缘性商人群体, 而且发展到今天“浙商”横空出世, 遍布国内外, 是新时代实力雄厚的中国第一商邦。而晋商虽然在明清时代有过辉煌, 但是在当今改革开放时期, 相对沿海地区的工商企业, 晋地工商企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差距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晋地从事工商业的领导, 经商的企业家和工商业者们去认真思考, 积极探索, 弘扬和继承晋商的光荣传统和开拓进取, 艰苦创业, 重塑当代晋商的形象, 重振昔日的辉煌, 新晋商的崛起和发展壮大的雄伟目标定能实现。
三、弘扬晋商文化, 全面推进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创新
现代企业如何面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坚持与时俱进, 通过不断创新, 优化和强化其核心内容, 使自己的文化优势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管理优势、效益优势和竞争优势, 这将是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要促进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 形成创新企业文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建立生态文化, 将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 从更大范围实现对企业文化的社会认同。要抓住机遇, 对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创新,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积极将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化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关注经济指标的同时, 也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人力、技术和资本生产要素的配制。要以顾客为中心, 保证产品质量, 努力服务于社会;要平等善待员工, 关注员工个性张扬和能量的充分释放, 重视人才的再培训和全面发展, 平衡相关者利益;要坚持文化育人, 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为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在经营管理上, 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参与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关爱职工, 安全生产第一;要统筹协调人力资本, 各类人员都要通过公平竞争上岗,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优胜劣汰;要打造企业团队精神, 增强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待遇, 推行契约式管理, 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2) 倡导和培育企业家精神, 打造区域品牌文化。企业家是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领导者, 他们的作用是积极倡导推动, 以非常敏锐的观察力体察组织成员的心理及需求, 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 形成“上下同欲”的文化氛围。企业家必须坚持不懈的通过日常行为来强化他所倡导的文化内涵, 倾注满腔热情, 增强管理的感情色彩;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 增强管理的非权利影响;凸显与张扬个性, 进行科学的理念识别 (MI) 、行为识别 (BI) 、视觉识别 (VI) 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和传播;积极倡导、强化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取向, 是推动企业文化和管理创新, 再造辉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历史上晋商文化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创始人雷履泰, 祁县乔家鼎盛时期的乔致庸, 太谷县当时声名显赫的富贾曹凤祥以及后来的祁县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渠家的渠本翘等, 他们的影响遍及全国, 对晋商文化的创建和弘扬功不可没。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良好氛围, 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优秀企业家至关重要。同时, 要能很好的借鉴明清晋商集群发展的经验, 学习国内外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成功经验, 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区域生态环境 (如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等) , 规划晋商集群发展的模式, 形成山西省良性运行的企业生态系统, 从而逐步形成新晋商协同作战的军团。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 大力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 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 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树立重商兴省的观念, 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技术体制的全面创新。晋商的经验告诉我们, 按照山西省情重商能使经济搞活, 资助工商企业发展, 可以兴晋富民。因此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积极扶持工商企业的发展, 在政策法规、投资和贷款以及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的条件, 有利于新晋商的崛起和发展。同时山西企业家多为创业型的, 应积极学习管理知识,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要明确产权, 依法经营管理, 推进优化产权的改革;要掌握和运用新的原理和方法, 开发自我创造的潜能, 坚持自我开发, 走自主创新品牌之路。要坚持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走科技兴企的路子, 不断增加企业对研发的投入, 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增强综合的竞争实力, 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这将是时代赋予当代山西工商企业的历史重任。
摘要:晋商曾是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商邦。他们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晋商文化及精神有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成为我国“儒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典范, 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开展对晋商文化的研究, 挖掘其内涵, 弘扬晋商文化, 坚持古为今用, 对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改革将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晋商文化,晋商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亭楠编著, 现代企业文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
[2]肖元真.全球现代企业发展大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3]穆雯英等.晋商史料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4]张正明.晋商兴衰史.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5.
[5]刘建生等.晋商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2.
山西晋商文化公园规划设计 篇8
晋商文化公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西北部的铁西区, 是晋中绿地系统结构“十二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目前晋中市唯一一座以体现晋商文化为主题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晋商文化公园处于迎宾街 (北) 、诚信路 (东) 、蕴华街 (南) 三条路的交汇地带, 面积约24 hm2, 规划范围为北至晋商文化广场, 南至市污水处理厂, 东至区政府宿舍, 西至高村鱼塘。
2 现状分析
公园北部为晋商文化广场, 面积约3 hm2, 文化广场是以浓厚的晋商文化为特点的市民文化休闲广场, 广场中部设置了体现晋商文化的大型主题雕塑——沙漠之舟骆驼。公园南部是污水处理厂和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学校, 东部是区政府宿舍楼, 西部是山西省电子材料厂及其宿舍楼。公园与周边用地之间主要由城市道路相隔。
3 综合分析
1) 晋商文化公园是目前晋中市唯一一座以体现晋商文化为主题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必然对提升城市人文环境, 满足市民户外游憩活动, 以及开发和升值周边地块担负着重要角色。2) 生态化、多元化和现代感是公园形象的基本点;本地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晋商文化主题是景观塑造的人文底蕴;功能多样、内容丰富是园林空间构成的关键要素。3) 因地制宜, 在充分了解现状地形骨架, 原始地貌, 尽可能减少土方挖填的前提下, 对现状水体、水陆关系、绿化植被结合景观营造加以构建和重生。4) 植物景观以乡土树种为基调, 通过乔灌草合理搭配、水生植物的灵活运用, 优化生态环境。5) 公园应以绿化环境为主,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合理的造景手法, 在历史文化、休闲娱乐、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在体现晋商文化并赋予时代精神的同时, 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环境优美, 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4 设计原则
1) 突显人文;2) 尊重现状;3) 生态优先;4) 以人为本。
5 设计理念
1) 讲究文化氛围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2) 作为以晋商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公园形象的提升在于对晋商文化氛围的充分表达, 公园整体的魅力在于晋商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公园主题的诠释讲究情节意境上的创造, 最终通过公园游人的参与达到弘扬晋商文化的目的。3) 注重市民的“参与性”。4) 公园从市民的使用角度出发, 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 满足市民游憩、活动需求。5) 注重时代气息, 从建筑的造型、小品的构筑、细节的表达等方面入手, 通过对现代材料的运用, 空间氛围的营造来体现精致、简约的时代精神。
6 总体结构布局
6.1 公园总体结构
顺应晋商文化广场, 构筑南北向主脉作为晋商文化传承之路, 以环形交通组织东西两侧四大功能区块, 形成了“一路四区块”的总体结构。
6.2 公园总体布局
以晋商文化传承之路为中心, 围绕中心布置滨水休闲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运动休闲活动区、入口区、植物观赏区。其中晋商文化传承之路由晋商文化主轴、晋商文化名人园、晋商会馆、草坪区四部分组成;滨水休闲区又分为湖面游览区和湿生植物景观区;植物观赏区由花卉观赏区和密林区构成。
晋商文化传承之路位于公园中部位置, 把整个公园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是以密林为主的幽静区, 西部是以水面、岛屿组成的开阔区, 既有动静对比, 又有空间虚实变化。
7 功能分区
根据公园内各个区块功能不同和景观表现的差异, 公园可分为晋商文化传承之路 (晋商文化区) 、入口休闲区、湖面游览区、湿生植物观赏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运动休闲娱乐区、花卉观赏区、密林区九大功能分区。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着重对晋商文化传承之路进行剖析, 其余各功能分区不一一详述。为了充分表达晋商公园的特色, 我们构筑了南北向主脉晋商文化传承之路, 晋商文化传承之路的起点是晋商文化广场的骆驼主题雕塑, 终点则消失在公园优美的环境中, 沿着晋商文化主脉设置了一连串景点来反映晋商的优秀品质, 不同景点设计了不同的场地, 每个场地通过游人活动的参与从而达到弘扬晋商优秀品质的目的, 真正做到体现晋商文化并赋予时代精神。“文化之舟”景点:是整个公园的视觉标志点与活动高潮点。“文化之舟”的创意源泉一方面来自晋商文化广场主题雕塑“沙漠之舟——骆驼”, 另一方面来自晋商文化公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沙漠之舟”到“文化之舟”的这条轴线上, 实现了主题的呼应与升华, 景观的变化与迭起。“毅园”景点:反映晋商坚毅精神的节点, 以数座巨型石雕墙“砺志之墙”来点题, 每座雕墙高达3 m, 宽5 m~14 m不等, 厚0.6 m, 雕墙上以浮雕形式刻有数位晋商人物画像及其主要业绩, 最后一块空白雕像, 虚以待补, 希望后继有人。雕像墙前设置座椅, 面对雕像墙坐下有“面壁思过”自醒之意。场地旁设浅水池, 流淌不息, 意喻晋中人才辈出。“和园”景点:反映晋商善于处世的节点, 晋商有诚信为本、仁厚待人、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 在此节点上设计了一组建筑, 建筑内集合了咖啡屋、酒吧、书吧、小卖等, 游人到此处可以参加一些交流活动以增强处世能力。企业也可以定期在此开展一些培训项目。“勤园”景点:反映晋商勤奋精神的节点, 勤奋是大多数山西商人共有的良好品德。采用亭廊花架与景墙置石组合, 提供一个休憩、遮荫、交流的场所, 同时设计了英语角等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合园”景点:反映晋商群体精神的节点,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 正是这种群体精神, 使得晋商逐渐形成“同舟共济”的群体。景观中结合功能设计了一个船形的码头, 以喻意晋商的“同舟共济”精神。“智园”景点:反映晋商慎思精神的节点, 通过设置林荫广场进行棋类活动来点题, 花池亭廊以及滨水的组合使得广场成为别有情趣的一方天地。“信园”景点:反映晋商以诚信为本的精神的节点。这个景点主要通过晋商名人文化园和晋商会馆来表现。晋商名人文化园位于公园西北部, 主要通过在园内放置名人雕像的形式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名人都是山西历史上以诚信出名的晋商, 这些雕像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文化园中, 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晋商会馆区位于公园西北部的湖区旁, 在历史上, 晋商会馆是晋商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这个特殊的载体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公园西北部大水面旁边设置了晋商会馆, 建筑设计风格以古朴大方为主, 传承了山西传统建筑砖柱结构, 细部上采用了磨砂图案的玻璃栏板, 中式古韵的砖雕。同时在会馆的内庭中设计了蜿蜒曲折的水系, 水面面积大小有别, 使得晋商会馆平添了几分灵气。会馆是集商业洽谈、会晤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8结语
在晋商文化公园的设计中, 我们一直强调文化公园不仅是体现当地文化的城市开放空间, 更是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因此我们认为市民参与休闲活动同样能达到传承并弘扬当地文化的目的。这是对这种思路的肯定, 此方案在投标中一举胜出, 获得了甲方和专家的认可, 写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同类项目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也希望能创造出更多适合现代城市的文化公园。
摘要:介绍了山西晋商文化公园的现状, 提出了晋商文化公园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 探讨了该公园的总体结构布局及功能分区, 以为人们创造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公园。
晋商、镖局与山西武术文化 篇9
1 晋商概述
1.1 晋商的发展
晋商是指在明清时期从事商业活动的特殊群体。山西商人的商业活动从远古时期就开始萌芽了,明朝时期开始崛起,清朝时期达到鼎盛,到了道光三年,山西平遥最先创办了日升昌票号,很快便形成了“汇通天下”的平遥、祁县、太谷三大票帮,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形成金融产业和商业活动相辅相成、繁荣昌盛的景象。[1]据《清高宗实录》记录:“山西的富商,家产百万以上的大有人在。”徐珂在《清稗类钞》写到,光绪时“资产之七八百万两至三十万两者”,共十四商户,包括介休的侯姓、冀姓,祁县的乔姓、渠姓,太谷的曹姓、刘姓、武姓、孟姓、杨姓,榆次的常姓、侯姓、王姓、何姓、郝姓,集中分布在晋中地区的介休、祁县、太谷、榆次四个县城。[2]因此,山西在清代一度被认为是“海内最富”。常言道:树大招风,山西商人的富裕务必招来盗贼、劫匪等一些江湖不法分子的觊觎。
1.2 晋商得以发展的必然条件
1.2.1 便利的交通条件
山西处在我国的中部地区,链接着西北与东南地区。东边链接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北边连接着蒙古,出大同路经绥远、归化可以到达恰克图,这是清朝时期一条通往欧洲方向的重要国际商业路线;西边连接着西安,沿着河西走廊可直接到达新疆、中亚地区,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边连接着河南,可通往东南繁荣的省市。这种“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使山西成为北方物资重要的集散地,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1.2.2 政府政策的推动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看中了山西“沃饶而近盐”的地理条件,实行了“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在之后的历朝历代政府一直把山西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宝地,山西商人才得以持续发展。
明朝建立后,中国尚未完全统一,北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战争局面中,硝烟四起。明朝政府在中国北部设立九个边镇驻军把守,驻扎官兵达八十多万,官兵和战马需要大量粮饷的供应,所以明朝政府采取了开中法和屯商制度。据《明经世文编》卷四四七页记载:“延绥镇兵马云集,全赖商人接济军需,每年有定额,往往召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晋商正是依靠供给军队粮食、棉布、药材、草料等军需品来换取贩卖食盐的资格,从中获利,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也开始寻求驻兵的帮助和保护,以防止边境流寇的袭击。到了清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平和了,清政府放宽了边禁,扩大了边地各族相互贸易的开放程度,还实施了重商、恤商的政策,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发展环境。晋商正是在这样的坏境中迅速崛起,形成了庞大的商人群体,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晋商的繁荣是通过不断的开辟新的商业道路,这就需要大量武术方面的人力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安全作保障。
1.2.3 镖局的保驾护航
晋商在商界活跃了五百余年,通过“货币—商品—货币”的方式进行贸易转售,商业活动范围扩展至“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不仅如此,商业范围还延伸至俄罗斯、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国家。[3]异地商品贸易给晋商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给晋商商品、货币的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问题。晋商商业活动范围虽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发展到国外,但主要的还是西北地区的商品贸易,然而西北地区人烟稀少,气候坏境恶劣,恶匪横行。商品、货币的长途运输队伍庞大很难掩人耳目,这就难免要遭到地方势力、土匪的觊觎,还有在清朝时期社会、民间还存在有一些反清复明的组织、秘密社团、外国列强、倭寇等势力不断冲击着清朝的政权。所以晋商们就得雇佣一些武术高手为他们的货物、货币和人身安全保驾护航。[1]在一个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下,只有运送军粮时政府会动用军队保护,商人的商业活动是没有安全保障的。而当时的民间组织镖局是链接官员、匪徒和商民的特殊武术机构,镖局的镖师在官场、商场、民间、江湖等社会场合中游刃有余。因此,镖局理所当然的成为为晋商保驾护航的最佳选择。
2 镖局随着晋商的兴盛运用而生
在山西票号出现以前,人们是通过金属货币交易的,金属货币非常重,远距离的路途上携带钱财是非常不方便和不安全的,“国人的银钱转移,小量可以自行揣带,稍多的话,就得车拉马运。”[4]更何况随着晋商的不断发展壮大,商品贸易项目和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资金流动大,路途遥远、危险性大,这就促使晋商花费大的价钱雇佣一些武林高手对他们的商品货物、资金以及人身安全作保护工作。所以,与商人商业活动相互依赖的镖局行业就诞生了。
据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记载,“考设镖局之鼻祖,乃系清乾隆时期,山西神拳无敌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街”。[5]山西平遥设立的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记录,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所设镖局众多,全国较有影响力的镖局有三十六家,遍布全国,尤以华北为最,有二十四家,在这网罗全国的镖局中大部分是山西习武之人开设。
3 晋商与镖局的相互依存与发展
3.1 晋商与镖局的关系
镖局是一个与古代商旅相伴相生的特殊行业,镖局的发展依附于晋商的发展,晋商为镖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即使到了清朝末期晋商开设了票号,实现了汇通天下,异地取现,但各地票号间的转汇也都需要镖局来保护押运。镖局在经营中抽取小量的金额,在繁多的晋商业务下,给镖局带来了可观的利益。[6]镖局也解决了商人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问题,使得商品贸易有了安全保障,晋商得以迅速扩大、繁荣。所以形成了“以商养镖,以镖护商”的模式。镖局离不开晋商,商人也离不开镖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2 镖局与武术的关系
镖局的经营模式是雇佣一些习武高人充当镖师,以保护客户的人身、财产和商品的安全而从中获利,镖师则以武术作为资本换取一定的报酬,因此武术是镖局能够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原因。[6]镖局也为习武之人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使其有了用武之地。在走访山西平遥的同兴公镖局和华中第一镖局博物馆时发现,在镖局的院落中有一个专门的练武场地,墙上还绘有习武的场景,院中还摆放着各种武术器械。当镖局的镖师们不用工作时,会在这里互相切磋武艺,研究新的拳术,不断丰富山西的武术形式。
由于镖局的保护,晋商的商业活动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到了国外市场,镖师们必然也跟随其去过全国各地,见识领略过全国各地不同的拳种,然后汲取不同拳种的长处,互相融合创编出新的武术形式。另一方面,晋商的商业活动对推广武术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武术得以传播和发展。[1]
4 晋商与镖局之间的依存形成山西特有的武术文化
4.1 晋商需求镖局保护促进了武术文化发展
镖局是在动荡的年代,晋商迅猛发展的社会形态下,利用武术的技击功能、镖师的身手等为资本,以保护商人人身安全、货物和资金安全为目的的,具有一定保险性质的商业机构。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镖局的发展,镖局与镖师的发展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和传播,武术的发展又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可以说,武术的文化传播通过镖局这种形式播散在全国各地的土壤上,然后又浇灌了晋商的养分,才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4.2 镖局与镖师对山西武术文化的影响
从镖局分布的地域来看,镖局集中分布在山西以及周围的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区,且镖局分布的地区往往是晋商商业活动频繁往来的地区。从时间分布上来看,镖局兴盛于乾隆到民国年间,时间跨越了百余年,与晋商繁荣昌盛时期的时间相吻合,所以说镖局是晋商相伴相生的产物。镖局分布广泛,从而也促进了晋商的商业活动,为晋商的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使优秀的拳种得以传承了下来。从镖师擅长的武术门类来看,有拳、掌、腿法、器械等多种形式,拳术还得到了创新改良,由心意拳创编出形意拳,使武术得到了创新、丰富了武术形式,使用的器械有刀、枪、棍等十八般武艺,融合了全国各地的武术形式。对山西武术文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4.3 镖局发展中形成山西特有的武术拳种
4.3.1 形意拳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演变而成的一个拳种,据专家学者考证得出,心意拳是由山西永济人姬际可所创,后经李老农改名为形意拳,与其弟子创编出五行生克拳和挨身炮等套路,不断完善了形意拳。形意拳拳法强调“以四象为根”,四象即“鸡腿、龙身、熊膀、猴相”,动静相结合,刚柔并济,亦实亦虚,进退自如。[7]充分体现出心意拳的独特之处,表现出形意拳重技击的特点。成为山西土生土长的优秀拳种,当时的形意拳还为晋商开辟了多条商业之路。
4.3.2 洪洞通背拳
通背拳,因讲求力发腰背、贯达肢体而得名。通背拳具有长击类拳法的典型特点,擅长中、远距离攻敌取胜,讲究放长击远,将中华武术“一寸长,一寸强”的技击原理发挥到了极致。至于技击空间的把控,讲究“远则长击,近则冷抽”,可收可放,可长可短。洪洞通背拳又称太极通背、通背缠拳,共有108式,其特点是:进手则缠,随式则绕,侧身则入,闪惊巧取,有很强的技击性。洪洞通背拳谱和陈氏太极长拳拳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人认为洪洞通背拳是失传的陈氏太极长拳。
4.3.3 鞭杆
清朝商人路途遥远,道路偏僻艰险,武术成了商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而刀、枪、剑、棍既不方便携带又容易惹人注目,所以山西商人充分运用随身携带的赶车用的短棍创编出了很有特色的武术形式——鞭杆。鞭杆又称短棍,是一根坚韧平滑的短木棍,长度为1.14米左右或为本人的十三把。在技术动作上朴素美观,难度较小,灵活多变,实用方便,形式多样。攻击性动作有戳、挑、劈、扣、崩、点、击、撩等;防守性动作有拦、截、拨、架、推、挎、绞、压等,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实战性。
4.3.4 子母绵掌
据传子母绵掌是由形意拳的蛇形演化而来的。由何人何时创编的不得而知,也无从考查。但有传言说是江南有一对武师夫妇精通此拳,从不外传,后来武师遭人暗算,临终前嘱咐妻子将此拳传授给还未出生的孩子,后来母传子受,因此得名子母绵掌。清光绪年间,河北沧州镖师郭凤鸣精通此拳术,因其打抱不平误伤人命后逃到山西灵丘县,并开设武馆教授此拳,从而子母绵掌在山西一带流传开来。
参考文献
[1]侯芬芬.晋商对山西武术发展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2]段丽梅.明清晋商对山西优秀拳种形意拳产生于发展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1(5):60-65.
[3]孙涛.闲话晋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6-8.
[4]王志强.晋商与山西票号[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0:002-012.
[5]黄鉴晖.山西票号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06-01.
[6]王福满,刘映海.清代镖局与晋商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5).
晋商文化 篇10
一、晋商文化的内涵
1、重商立业。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士农工商”中,商被排在了末位。明清以来,社会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土地贫瘠的山西,人们为了谋生纷纷外出经商,山西人的重商观念蔚然成风。晋商主张“学而优则商”,让优秀的人才去经商,于是在山西出现了“养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坐”的现象。不少地主越来越热衷于工商业,弃地从商,一些知识分子也弃仕从商。晋商把经商作为治生、兴家、立业的大事来对待。晋商能够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山西普遍存在的重商贱儒、求富逐利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
2、以人为本。
晋商在经营实践中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他们在大掌柜的聘用和伙计的选拔上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并总结出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创造性地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育人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晋商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理负责制,财东出资,聘用大掌柜来经营商号。财东对大掌柜的选拔非常慎重。要经过多方了解,反复考察,确认候选人德才兼备、多谋善变、能攻能守,具有胆识谋略,能胜任总经理职责,才签订合约,重金相聘。一旦聘用,便委以资本、人事全权,财东对经理业务运作过程就不加干涉,只有到了账期才根据经营业绩决定是否续聘。晋商的这种经营方式极大地调动了经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晋商实行人身顶股制,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商号的整体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调动了经理、伙计、学徒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其敬业精神与凝聚力,提高了晋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晋商的以人为本思想还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对雇工和佣人的宽容和体恤上。不仅有丰厚的工资,还要让他们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尊重其人格。细致的人文关怀,使员工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儒家文化对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晋商把诚信观念融入商业经营活动中,以诚实守信为最基本的商业伦理道德,把诚信贯彻到商业行为的每一个细节中。他们的人生信条首先是讲信用,第二是讲义气,再次才是谋利益。晋商坚持质量第一,维护商业信誉,不弄虚作假。他们强调先做人,后经商,以信用为上,取信于人,宁可赔钱也不做砸招牌的买卖。如祁县乔家在包头的复字商号,做生意以诚信为本,从不缺斤短两,不搀假图利。有一次,伙计为贪图厚利在油中掺了假,掌柜发现后立即另行换装,以纯净好油运出。虽然商号利益受损,但诚信不欺,复字号成为人们信赖的商号。晋商总结了许多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不成仁义在”,“秤平、斗满、尺寸足”等。晋商几百年间创业、积累、发展的过程都离不开诚实守信这个核心理念。诚实守信为晋商经商做人之本,也是晋商成功的最基本因素,即使今天仍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4、义利并重。
晋商崇尚信义,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利之所取”应符合伦理规范,强调获取财富和利益必须遵循一定的道义和原则。晋商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利思义,不发不义之财,在经商活动中恪守“公道待人”、“童叟无欺”。晋商以诚信为准则,对顾客、商家都以诚相待,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绝不缺斤短两。晋商以关羽为精神偶像,关羽成为晋商心目中诚信忠义的化身。他们以关羽的“信义”来团结同仁,以诚信取信于民,摒弃见利忘义、不仁不义的观念和行为。晋商正确认识和处理了义与利之间的关系,他们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坚持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利要服从于义,甚至要为义而舍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作为晋商经商理念的哲学基础,成为晋商伦理道德观的核心内容。这种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成为晋商经商致富之道。
5、创新精神。
晋商企业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精神被晋商自觉或不自觉地贯穿到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是晋商的灵魂。晋商最重要的创新是成立票号。票号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经营存款、放款等业务。从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到被近代银行业所取代,山西票号曾兴盛近一个世纪,几乎垄断了当时全国的汇兑业务,享有“汇通天下”的美誉,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辉煌历史。晋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首创人身顶股制,协调了劳资关系,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其敬业精神与凝聚力。晋商首创股份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财东出资,聘用总经理经营,并委以资本、人事全权。晋商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有标期制度、龙门账、密押制度等。
晋商之所以能够辉煌500年,是与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分不开的。创新精神持续不断地给商号注入新的活力,使他们创造性地实施大量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二、晋商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源泉,是企业要保持富有进取的发展势头的关键。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持续培育的过程。
1、坚持以人为本。
在全部管理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一切管理都离不开人,管理的根本在于人。企业应当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使企业文化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让员工自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每个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紧密相连,并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得员工与企业能够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塑造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职业道德形象。产品质量是企业形象最坚实的基础。现代企业要视产品质量为生命,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头等大事来抓。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
3、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梳理,从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道德。通过提炼、培育企业精神,激发员工受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思想素质在企业精神的熏陶下不断升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必须一手抓产品和市场营销,一手抓企业精神建设,两手并重,相辅相成,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4、不断创新。
要注重建立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进一步升华企业核心理念,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应当借鉴晋商文化,汲取其有益营养,坚持古为今用,与时代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培育企业精神,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卫峰,叶圣利.晋商、徽商经营管理策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正明,张舒.晋商兴衰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3]张桂萍.山西票号经营管理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朱彤.细数晋商成与败[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5]张海鹏,张海瀛.中国十大商帮[M].合肥:黄山书社,1993.
[6]陈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7]郝斌.现代商业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8]王晓佳.晋商文化对组织文化构建的启示[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1).
[9]贾丽平.从晋商文化看晋商的成功[J].中国合作经济,2005,(3).
晋商艰难复兴 篇11
“在我们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体中,山西的民营企业家是很大的一块。”一位来晋的销售商说。显然,从山西富豪开着豪华车进京购房到北京地产主动下嫁招商,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越来越将晋商视为市场份额中不可忽视的蛋糕。
山西“倒煤团”
由于煤矿资源丰富,煤炭富豪成为晋商中的主力团队。
“热钱都投在煤、焦、铁等见效快、产出多的短期项目上,特别是煤矿,因为煤矿最挣钱。”山西省政府的一位官员这样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当年名震一时的李海仓涉足的就是焦炭和钢铁行业。据统计,进入2003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3家山西民营企业,有11家主营上述两项产业,或者是做煤炭行业出身。山西各地的“煤炭富豪”、“焦炭大王”层出不穷。
然而,与他们的财富相对照,有人对这个群体的评价是:山西煤炭富豪现象是对高学历人才知识致富的莫大讽刺。当地一家报社曾对全省十几个产煤县的煤炭富豪进行调查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大大小小的煤炭富豪(不包括因煤发家但公开身份为其他职业者)最高学历为高中,大部分为初中,甚至有的连小学都没读完。
在快速积累起财富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开始了换妻、修宅甚至修坟的举动。有人描述说,在他们设施现代化的豪宅内,惟独缺少电脑。
近年来的一个新现象是,这些煤炭富豪开始在北京等地大肆购置房产。据媒体报道,这主要是山西大量省内外煤炭富豪不打算在本地(常常是产煤小县城)置业发展。
“在北京有很多小别墅都是晋商买的。”中国商业史学会名誉会长孔祥毅教授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山西的资本流失。
孔认为,山西经济结构是一种衰竭性经济结构,因为山西再生产过程中损耗与补偿极不对称。给这种不对称雪上加霜的是,山西付出极大代价挣下来的一大笔资金,又通过富豪外地消费的形式大量流失。
“一些赚钱的所谓企业家,只不过抓住了山西近年煤炭热销的机会,充其量只能成为‘倒煤团’,不是真正的‘晋军’。”山西省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满红教授建议山西省政府采取措施,制止这些“倒煤团”以淘金的名义套取山西的利益。
崔满红认为,应将机会留给晋商中真正的民营企业家,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消除种种体制弊端,给山西的民营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官商与官本位思想
知往鉴来。审视现代晋商的政经生态,亦须从传统晋商的财富之道开始。
19世纪50年代,成丰朝因为财政极度困难,不得不实行卖官鬻爵以补充财政收入。山西货币商人发现了为捐官者代办捐纳、印结的新业务,由重商轻仕走向了官商兼顾、官商相维,以至发展到官本位。
“现代晋商应该吸取历史教训,为什么老晋商的钱庄最终没有转变成现代银行,正是因为前一代晋商由于太依附于政治,与官僚体系勾结,没有一个内在的升级转型的驱动,最终随清朝的衰败而衰落。”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说。
专家认为,讲政治,而不“经营政治”应该成为民营企业家的基本素质。“聪明的民营企业家知道把握好与政府的关系的度,明确好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晋商的“官商”传统已经成为晋商重新崛起的一大瓶颈。同时反观晋商的生存土壤,也有着相较沿海发达地区不太有利的一些外部因素。
“山西的官本位思想太过浓重,吃、拿、卡、要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山西,民营企业老板向地方官员行贿的情况并不少见。”山西省中小矿山井巷企业联合会主任阎敏才说,他一直替来晋投资的外地民营企业服务。
2004晋商国际论坛期间,一位山西临汾的企业家愤然直言:“我们渴望与政府的关系是‘鱼水’关系,但现在却成了‘油水’关系,企业成了唐僧肉,谁都想来吃一口。”
据了解,一些全国知名的山西民营企业做大后,被省政府重点保护,目的是“减少寻租空间”。保护内容是:“任何部门要去这些企业检查,都必须到指定机构申请备案。”
但是即便这种重点保护,也阻止不了非正常隋形的出现。“一些领导到企业‘指导工作’,企业除了招待大队人马一顿‘工作餐’,总免不了送给主要领导一个装‘土特产’的箱子,箱子里装的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位不愿具名的晋商说。
山西省工商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制约山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环境和观念问题:政策约束和所有制歧视;融资不畅、人才匮乏、信息不灵;执法不规范、税贾负担重;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
“把丢掉的好东西捡回来”
“新晋商落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还是观念滞后。”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刘吉在2004晋商国际论坛上直言。
“就山西民营企业来说,现代企业机制完善的任务确实很重。”崔满红认为,晋商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向现代商人转变。
“我们的省级商会还不如一个温州企业主太原商会活跃。”在孔祥毅看来,目前这批山西民营企业家在继承了老晋商的“官商”传统的同时,却丢失了老晋商一个宝贵特质:走出去的市场开拓精神。
然而,自从一些晋商将视野盯住官场以后,因为很容易获得丰厚利润,通过商业与金融创新去寻求新发展就不再重要了,以致坐失改革良机。
曾经独领风骚、叱咤中国大地500年的晋商目前在开拓市场的能力上已远远落后于浙商。浙江有300万企业,其中160万个体工商户,26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值得玩味的是,浙商已经以镇为单位,占领了山西的很多市场,而且,其商之大者,正在向全世界进军。两块曾经同样充满商业精神的土地却发展出大棚径庭的商业轨迹。
“晋商还需要把丢掉的宝贵东西捡回来。”崔满红说。
复兴的历史机遇
孔祥毅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高潮。由于2003下半年到2004年的宏观调控,经济周期可能延长,2005—2006年会是高峰期。
改革开放25年来,第一轮发展高潮是沿海战略,山西没有赶上;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山西没有赶上;2001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扩张,晋商能不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是无所作为还是破釜沉舟?
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全省民营经济户数(含个体工商户)达到57万户,净增5万户。山西省的民营经济总体运行稳步上升,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省中小企业局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2005年山西省民营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5%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山2004年的50%提高到55%。
“我们设想由民营经济拉动全省经济,通过‘翻三番保两番’,到2020年,通过实现民营经济翻三番的目标,使全省经济指标翻两番。”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科员安定表示,按计划今后山西省的经济运行还要依靠民营经济来推动。
晋商文化 篇12
1. 品牌赢得客户
小商贩凭嘴, 大商号靠金字招牌, 晋商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注意和重视品牌的建立, 在商店的取名上是非常注意的, 晋商第一票号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的“日升昌”三字, 三字顺读倒读均为“日日升”, 可见晋商在经营中就有心树立自己与其他商号的区别, 在客户心中树立起现代人称之为的“品牌”, 在当时几百年前, 晋商已经意识到招牌作为企业的标识, 其宣传作用是巨大的。招牌可以起到灌输新理念, 反映企业产品特征, 展示品牌形象等功能, 在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的同时, 起到促进销售的效果, 好的品牌树立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经营中的质量、价格、服务等多方面的一点点积累。
2. 服务客户, 以和为贵
直接服务于顾客的服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服务的好, 才容易有回头客, 所以精明的商家都懂得一线服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晋商的待客之道可以用一句谚语概括:忙时心不乱, 闲时心不散, 人有站相, 货有摆样, 晋商的待客之道从对服务人员的要求上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晋商认为做买卖时要态度和蔼, 对待客户要热情, 要笑脸相迎, 要百问不厌, 百挑不烦, 遇到不讲理的人, 骂不还嘴, 打不还手, 其更深的内涵是要求员工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甚至是自己的竞争者。与各方面的人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政府官员、同行、合股人、管理人员掌柜、伙计或工人, 在自己周围建立一种祥和的气氛。山西商人之所以善于理财, 名扬四海与他们善于揣摩顾客的心理是分不开的。每个消费者除希望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外, 还希望买得顺心, 受人尊敬不被人欺, 而买得诚心和顺心, 对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的人来说, 又各有不同, 晋商在这方面摸得比较透彻, 故能针对不同顾客而区别对待, 在称呼上, 针对不同的顾客都有不同的称呼, 山西商人礼貌待客, 门口有专门接待顾客的人员, 顾客离开店堂, 鞠躬寒暄送行, 总要道声:“请再来, 慢慢走”,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顾客得到尊贵的感受。
3. 重视营销
晋商在平日经营活动中, 十分重视营销手法的多种多样, 广告、口碑相传等方式都被晋商所用, 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得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晋商广告手法非常高超, 不仅使得“广而告之”的内容吸引顾客, 而且“广而告之”的过程也能起到策动人心的效果, 例如日升昌在清《南京条约》赔款汇集时, 在不到十天时间筹集, 道光皇帝对其的评价“好一个日升昌, 竟能汇通天下”, 皇帝的评价一出, 日升昌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订制一批牌匾“京都日升昌, 汇通天下”一夜之间, 名扬四海, 传遍各地, 重视政府关系, 把政府也当做重要客户来经营, 也是晋商成功的关键之一, 官商结合是晋商崛起的关键,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而设立区边重镇, 这些兵马的生活和需要造就了一个高消费区, 为晋商的生存提供了原始动力和机遇, 使他们做起了“政治生意”, 到了清朝的中后期晋商达到了辉煌, 他们充分利用官方的权势, 不失时机地取得了“优惠政策”、“重点工程”和“大项目”, 从中谋取暴利, 靠官维护, 靠官谋利, 官商合一, 各取所需, 在晋商中很普遍。
4. 利用顾客信息发现商机
晋商谚语:“买卖赔与赚, 行情占一半”, 晋商从一开始就对信息有种超常的敏感和洞察力, 非常注重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 顾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商业活动必须灵活机动, 及时分析市场信息, 以最快速度组织顾客最需要的货物, 才能做到购销两旺。例如蒙古牧民以肉食为主, 喜欢砖茶, 旅蒙的山西大盛魁商号便是自设茶庄加工砖茶;蒙古牧民喜欢穿结实耐用的斜纹布, 大盛魁便大量组织货源, 并将斜纹布按牧民的习惯要求拉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料, 按照牧民的习惯要求, 加工的蒙靴马毡, 木桶木碗更是供不应求, 晋商对于信息和商机的重视对于现代客户关系管理是有很大的启示的, 对消费者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及基于此产生的CRM系统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商业文化源远流长, 从春秋末期的范蠡到明清的晋商、徽商, 无不凝聚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商业智慧, 伴随之出现了很多闪光的管理思想, 只是没有象西方那样将这些管理思想系统化, 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特别是中国最大商帮晋商, 为我国管理学的研究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全面的认识客户, 最大限度的发展与客户的关系, 提升客户满意水平, 实现客户忠诚, 获得客户的价值, 创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赢, 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是企业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晋商文化】推荐阅读:
山西晋商大院文化06-07
晋商大院05-10
晋商公园游记作文05-11
晋商成功的主要因素09-22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07-15
秦文化、楚文化和汉文化07-12
文化消费文化产业10-22
企业文化≠老板文化10-28
中原文化齐鲁文化05-24
旅游文化文化产业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