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险理赔

2024-06-15

工程保险理赔(通用11篇)

工程保险理赔 篇1

0 引言

迅猛发展的工程机械市场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中工程机械保险业受其影响较大。一方面, 工程机械施工环境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 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度难以全面预测, 工程机械保险在机械设备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 通过信用方式购机的用户在购机过程中一般也同时随机械购买一份保险。因此, 随着工程机械用户的不断增多, 工程机械保险产品的用户也随之增多。近年来, 工程机械保险理赔环节出现较多纠纷, 出现了诸如条款不完善、理赔售后缺位、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1 工程机械保险理赔实务的特殊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相关保险条款, 工程机械保险理赔工作是保险条款和保险职能的具体体现, 由其保险对象的性质、作业环境、市场价值、使用者素质等因素决定了理赔实务区别于其他财产保险的特殊性。

1.1 事故损失频率高且损失幅度大

工程机械由于作业时间长, 作业环境恶劣, 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而且, 工程机械的造价非常高, 零配件比较昂贵,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则产生的损失比较严重。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费用较大, 这就要求对每个案件均应做到准确合理赔偿, 不能因为事故赔款数额大就惜赔, 从而失去保户和工程机械4S经销商的信任, 对保险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1.2 理赔过程与工程机械销售 (租赁) 和维修企业联系密切

目前在工程机械销售中, 如果用户通过融资租赁或是银行按揭等信用方式购买设备, 那么购买保险是通过信用审查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用户在购机过程中也会同时随设备购买一份保险, 一些机械销售 (租赁) 企业还会承担用户的索赔工作。另一方面, 工程机械保险对机械设备损失的赔偿方式多以维修为主, 保险公司在现场查勘、报价定损和理算定赔等方面需要与工程机械销售 (租赁) 或维修企业打交道。

1.3 道德风险普遍

保险欺诈现象是工程机械保险理赔实务中的一大难题。这与工程机械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法制观念不强、保险信息不对称、保险条款不完善、相关法律环境不健全等有关, 给了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机。同时, 保险合同双方约定条款不全面, 保险公司对条款的说明不到位, 投保人对保险欺诈的错误认识或认识不足也是导致道德风险出现的较为普遍的原因。

2 工程机械保险理赔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机械保险条款不够完善

多数保险公司是在原有财产险条款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 形成了目前的工程机械保险条款。但是在实际理赔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 险种责任范围、免责条款、附加条款、费率等方面的保险条款并不能完全满足损失保障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1) 工程机械设备面临的风险情况复杂多变, 预测难度大, 现行保险条款对附加险涉及规定较少, 无法满足客户全面风险保障的需求。例如, 多数保险公司有盗抢险的险种, 仅对整机盗抢进行承保, 但实际上工程机械零配件更容易遭受盗抢, 当用户的机械设备零配件被盗后, 向保险公司主张理赔显然得不到支持, 附加险不完善不能全面保障风险损失, 从而可能带来纠纷。

(2) 现行厘定工程机械保险费率较为简单, “一些重要因素未列入费率调整因子, 使得部分高风险业务的费率无法满足风险对价, 而一些低风险业务没有得到相应优惠”[1]。目前工程机械保险条款不能全面适用于工程机械风险, 措辞不够严谨, 在理赔中容易发生纠纷。

(3) 工程机械设备作为一个动态的标的, 风险明显高于一般财产保险标的。各家保险公司往往为争夺市场, 在承保时增加约定, 为理赔埋下了隐患, 如维修必须使用原厂配件;在指定的维修厂进行定损和维修, 增加了用户的索赔难度, 导致发生纠纷。

2.2 工程机械保险理赔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工程机械的施工地点复杂多变, 异地、偏远地出险案件较多, 理赔服务问题突出。

(1) 缺乏专业理赔服务人才。工程机械设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加上工程机械保险起步的时间较晚, 保险业内精通工程机械技术的人员非常缺乏, 查勘定损人员不熟悉相关专业知识, 有赖于专业维修企业、设备经销公司或公估公司, 查勘定损处于被动, 从而导致理赔耗时过长, 诚信隐患凸显。

(2) 代查勘效率不高。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 保险公司有义务在出险后及时开展现场查勘, 以便准确判断保险责任, 而工程机械设备多在异地出险给理赔工作带来不便。因此, 保险公司一般会根据出险地点, 进行委托代查勘。代查勘工作需要保险行业内部的协助配合, 实际上, 相关人才资源匮乏, 调配困难。有些出险地公司没有专业的查勘定损技术人才, 而有些公司鉴于出险地环境恶劣, 可能推诿不接受代查勘委托, 有些保险公司不得以会委托行业外的公估公司或者机械经销维修企业代查勘, 不仅影响了赔案的时效性, 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3) 尚无统一的报价定损标准。目前工程机械保险理赔系统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机械报价系统, 使得同一理赔案件由于品牌型号、出险地、投保公司、出险时间等不同而可能出现较大差异。由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费、材料费、施救费用相对较高, 维修工时费、材料费、施救费等缺乏标准, 定损理赔人员只能依赖机械经销维修企业或公估公司的报价, 因此, 缺乏定损标准也是工程机械保险业务赔付率较高, 纠纷较多的原因之一。

2.3 工程机械保险欺诈现象较为严重

工程机械保险欺诈, 是指参与保险理赔的人员不遵守诚信原则, 故意隐瞒有关保险机械的真实情况, 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 夸大损失程度, 或故意制造、捏造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损害, 以谋取保险赔偿金的违法行为。数额较大的, 则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构成保险诈骗罪。在理赔过程中, 工程机械用户、维修人员、保险公司业务员都有可能出现欺诈行为, 不仅增加了保险理赔的难度, 凸显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漏洞和缺失, 更严重危害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

(1) 按照保险条款规定, 保险公司在未发生保险事故时, 只收取保险费而没有赔偿义务;而保险公司在发生保险事故时, 则需偿付比保险费高得多的费用给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因此, 在高额赔偿的诱惑下, 某些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通过铤而走险, 实施保险欺诈行为获取额外利益。

(2) 保险公司对有效防止保险欺诈重视不够, 理赔程序不科学, 客观上为保险欺诈打开了方便之门。一些理赔人员素质偏低, 经不住金钱诱惑, 同欺诈者内外勾结, 共同骗取保险金。

(3) 部分机械维修企业也可能存在欺诈作假, 有时会帮着客户进行欺诈骗赔, 以保证利润, 或谋取非法暴利。

3 工程机械保险理赔实务问题的防范

理赔是工程机械保险实务中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关系实现的主要体现, 针对上述问题, 只有立足实际, 采取合理对策, 才能把风险降到有效的可控范围内, 保障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正当权利, 促使理赔工作顺利实现。

3.1 完善保险条款, 合理厘定费率

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现行工程机械保险主险和附加险条款, 根据保险市场及投保人的需求, 将一些需求度高、风险适度的附加险增加到条款中, 提高保险产品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市场适应性, 严格把关条款措辞用语, 尽量避免产生歧义。

同时, 细化风险调整因子, 合理厘定相应的保险费率, 使投保人一目了然。

3.2 打造理赔团队, 统一定损标准

设立工程机械保险理赔专岗, 聘请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理赔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通过量化考核来保证理赔质量。在行业内部建立统一的查勘、定损、报价、理赔队伍, 打造一支专业化理赔团队, 提升保险公司理赔售后服务水平。

统一收集国内外主要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维修技术标准、配件参考价格、维修工时费等信息, 建立报价定损资料数据库, 形成工程机械保险统一的定价理赔标准。业内进行资源共享, 对赔案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进行内部发布, 以便总结工程机械设备发生风险的规律性、特殊性, 制定风险承保管控措施。

3.3 开发后援系统, 增强技术保障

工程机械保险市场的竞争逐渐由价格的竞争向专业化水平、高效率服务的竞争转变。研发一套完整的工程机械保险业务系统, 能为实现远程出单、快速理赔提供后援技术保障,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尤其应建立快速理赔系统, 对工程机械理赔流程做标准化设置, 提高理赔效率;并且可向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开放, 以便于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随时查询赔案进展, 开展阳光公开的理赔服务。

3.4 综合预防治理, 识别保险欺诈

保险公司应加大机械保险反欺诈工作的投入, 加强风险评估, 严格审查投保申请书和各种证明材料, 严格遵守承保业务操作规程。经常对公司员工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理赔反欺诈水平。建立规范的理赔制度, 加强第一现场查勘效率, 参考机动车理赔制度, “实行接案人员、定损人员、理算人员、审核人员、审批人员分离制度和现场查勘双人制”[2], 以确保理赔质量。

各保险公司可以在不泄露商业秘密的前提下, 进行反欺诈合作, 实现信息共享, 以便查看在投保阶段是否存在重复保险, 在理赔阶段是否存在多次索赔, 配合有关部门对以赔谋私或内外勾结欺诈的违法行为给予处理。保险代理机构和下游修理单位也要遵守保险的基本原则开展业务。

4 结束语

总之,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规范、理性、健康的发展, 工程机械保险将迈入崭新的发展里程。我们应积极分析问题, 认真查找原因, 寻找对策和方法, 努力使工程机械保险理赔实务能够合理、高效地开展, 为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保险市场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燕.浅析工程机械保险市场现状和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

[2]韩琨.机动车辆保险理赔中保险原则应用浅析[J].研究与探索, 2008 (5) .

工程保险理赔 篇2

1

在建筑工程保险中,除了财产保险中的例行责任免除,如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战争、罢工、核污染外,一般还有下列责任免除:错误设计引起的损失、费用或责任,其责任者在设计方,应由直接责任者负责,但如投保人有要求,亦可扩展承保该项风险责任;原材料缺陷如换置、修理或矫正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工艺不善造成的本身损失;保险标的的自然磨损和消耗。各种违约后果如罚金、耽误损失等;其他除外责任,如文件、账簿、票据、货币及有价证券、图表资料等的损失等。如果是一般建筑工程保险,除外责任还包括保险责任项上未列明而又不在上述除外责任范围内的其他风险责任。

[工程保险的种类特点与保险责任]

浅议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工程保险 篇3

关键词: 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转移 工程保险 保险理赔

中图分类号:F840.6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88-01

风险是指在从事某项目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而发生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的可能性 。工程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在水 电站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工程的投资规模大,施工工期长,施工技术复杂,影响因素多,受 自然条件(如洪水、暴雨、塌方等)影响大,所以其风险也较大。为了能有效地防范、规避 风险,减少风险给工程建设带来的损失并保障工程所有人的利益,通常采取对工程、设备和 人员进行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使工程由于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得 到一定的补偿。

下面就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工程风险识别、工程保险种类、工程保险管理及理赔工作等方 面进行阐述。

一、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工程风险识别

水电站工程建设地址在江河峡谷中,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变化大,建筑物规模大,建设 周期长,对存在主要的自然风险和施工风险作如下分析。

1.自然风险。 一是暴雨、洪水、泥石流、塌方; 二是地质因素; 三是地震。

2.施工风险。 水电站工程建设地址多在江河峡谷中,地形陡峻,施工开挖形成高陡边坡,山坡表浅部 位极易发生塌滑或崩塌。地下洞室群的开挖,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如冒顶、崩塌的现象也常 有发生,此类事故对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会造成重大损失。 混凝土工程施工需要采用缆机、塔吊等大型吊装设备,大型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及使用 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混凝土的质量对大坝安全至关重要,质量隐患带来的风险将会影响 大坝的安全运行。水轮发电机组设备采用货到工地验收方式,在此之前的风险由设备制造商 承担,但机 组 安装需要对设备进行二次转运、吊装、就位、安装、调试等工作,每个工作环节都会存在某 些不可预见风险。除以上主要风险外,雷电、风暴、火灾、爆炸等对水电站工程建设也会产 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上述自然风险、施工风险,水电站工程建设通常采用风险转移方式,通过签订保险 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二、水电站工程建设的保险种类和内容

1.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含第三者责任险)。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包括建筑工程保险、安装 工程保险及第三者责任险,是我国水电工 程建设领域中最主要、最广泛使用的一个险种。在工程一切险中,列明除外责任,对除外责 任以外的任何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坏或灭失,保险公司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 的范围为投保工程的临时工程、永久工程以及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损失和损坏。第三者责任险 是一种附加险,由投保人决定是否加保,其往往和建筑工程险 或安装工程 险一起投保。第三者责任险是指同发生与承保工程直接相关的意外事故引起工地内及邻近区 域的第三者人身伤亡、疾病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公司 负责赔偿。

2.施工设备的保险。 承包人应为其进入工地的施工机械设备保险。承包人在确定其投保的施工设备时,应充 分估计主要施工设备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因自然灾害造成施工设备的损失和损坏对工程的 影响。设备投保金额由承包人根据其配备的施工设备状况自行确定。

3.人员意外伤害险。 水电站工程施工是工伤事故的多发作业,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承包人应为其雇 用人员(包括分包人的人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国家对于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 及设计单位人员并没有强制纳入保险范围,但水 电站工程作业的危险等级相对较高(仅次于煤矿),参加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 员及现场设代人员都会面临着安全风险。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要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企业也更加重视员工的安全管理,水电站工程建设各参建方基本会为员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 险。重点水电站工程建设由业主统一为工程参建各方人员(包括农民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 险,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工程参建各方人员的人身安全。

4.有关保险的一些具体问题。 (1)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的投保人。在《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通用条款中规 定,建安工程一切险由承包人负 责投保,但在专用条款可提出修改,由发包人投保。水电站工程建设常分为多个施工合同, 并由几个承包商分别承包,由发包人统一投保建安工程一切险,这样便于工程保险的管理, 并可避免重复保险或漏保的情况发生。另外由发包人统一整体投保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给予的 优惠。 (2)保险金额。 (3)保险期限。我国保险公司开设的建安工程一切险的保险期限自保险工程工地动工或用于 保险工程的 材料、设备运抵工地之时起始,至工程所有人对部分或全部工程签发完工验收证书或验收合 格,或工程所有人实际占有或使用或接收部分或全部工程之时终止,以先发生者为准。在保 险合同签订时,通常以施工合同规定的工程完工时间为保险终止时间,在工程合同实施期间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并移交给业主,这时投保人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延长 工程建筑(安装)期的保险期限,否则,在超过保险单规定的保险期限后出险造成的损失, 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4)保险费用。 建安工程一切险的保险费用是根据保险金额乘以费率进行计算的,建安险的费率制定是 一项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承保条件,又要考虑费率在保险市场上具 有竞争性和保险公司同类业务的经营情况。(5)免赔金额。 在上述的保险种类中,除了对人员意外伤害险没有免赔额外,其他均有一定金额的免赔 额。即在所投保的项目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公司只负责赔偿超过“免赔额” 的部分,对于损失在免赔额以内的部分则由被保险人承担。 (6)保险合同的特别条款。 保险合同的特别条款属工程险的附加保险,特别条款基本上是有利于被保险人,是保险 责任范围的扩展。在签订保险合同时, 应多争取一些有利于被保险人的特别条款。

三、水电站工程建设的保险管理及理赔工作

1.建立保险理赔制度和流程。 为了规范工程保险管理工作,提高保险管理水平和理赔工作效率,建设单位应制定保险 管理的实施制度、保险理赔流程,明确各参建方在工程保险理赔中的职责,把工程各参建方 对保险理赔职责的履行纳入合同管理的范围内,引导整个工程保险管理的良性发展。

2.出险报案及现场查勘。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 单位应派现场管理人 员协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查勘,确定受损的工程项目及测量受损的工程量。

3.提供理赔依据。当工程出险后,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和保险公司进 行工程保险理 赔工作,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送书面形式的出险通知单及其附件,以便工程保险理赔顺利进 行,尽快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出险通知单应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损失金额 及施救措施等。

4.理赔谈判及理赔金额的确定。 理赔谈判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出险事故责任认定,确定是否属于工程承保责任范 围;二是损失的核定,包括直接经济损失、施救费用、修复费用及其它相关费用的核定。

四、结束语

水电站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侵袭和影响 ,因此作为水电站工程施工合同主体的发包人和承包人,应重视对工程风险的研究,对于可 通过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工程风险应高度重视,通过招投标选择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进行投 保。建立健全保险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工程保险的理赔工作,尽可能利用保险来减轻工程建 设各方的风险和损失,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尤其是发包人的利益。

谈工程保险 篇4

我国的工程质量状况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程的合格率低,“豆腐渣”工程增多,不少工程尚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均存在着问题。因此,通过经济手段,建立市场约束机制迫在眉睫,而全面推行工程保险制度,则是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

2 工程保险的定义

工程保险是指以各种工程项目为主要承保对象的一种财产保险。一般而言,传统的工程保险仅指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

此外,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合同是双务合同,工程设计单位的义务即是保险公司的权利,保险公司的义务即是工程设计单位的权利。

3 工程保险的分类

工程保险的主要险种包括: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科技工程保险。工程保险同样包括财产险和人身险。其中,财产险包括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监理责任保险、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以及工程质量保修保险等。这几个险种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均直接或间接地对工程质量管理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4 工程质量保险规定的相关内容

投保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建设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第一年保险期内出现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在竣工验收第一年后的保险期内出现质量缺陷,由承保保险公司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承保保险公司承担。承保保险公司对质量缺陷维修后,如果质量缺陷是该工程设计单位或其他单位造成的,承保保险公司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在承保保险公司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施工单位应当向承保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其所知道的有关情况。建设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第一年保险期内出现质量缺陷,施工单位不及时负责维修,经催告仍不履行保修责任的,承保保险公司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工程质量保修保险费率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根据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施工单位业绩、项目管理水平等确定每个项目的保险费率。施工单位已投保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保险的,建设单位不得再行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保修抵押金。

5 当前推行工程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工程保险才被引进我国。工程保险作为一项新制度,法规不完善,缺乏配套措施。工程界、金融界以及有关部门,仍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对风险存在侥幸心理,或是认为实行工程保险将加大工程成本而得不偿失。国内保险公司对工程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还有待于深化,开发的险种较少,而且保单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市场和工程建设要求。建立良好、健全的约束机制也是当前市场面临的一个严峻性问题。

6 推行工程保险的必要性

6.1 规范建筑市场,提供公平、合理、平等的竞争环境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很不规范,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工程发包中,私自接受、炒卖项目等不良现象也存在,利用人情、关系、行贿、回扣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工程承包任务的情况还很多。工程招投标中,陪标、泄露标底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工程招投标往往流于形式。

因此,建立工程项目保险制度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一个公平竞争、合理有序的市场,才能有效地引导业主准确、合理地决定投资方向,并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6.2 减少各种风险,保障建筑市场平稳发展

一个工程项目不管其大小,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存在决策风险,如项目是否属重复建设,建成后能否及时收回投资;还存在质量风险,如项目的设计能力是否足够,使用功能是否齐全,原材料是否有缺陷,工艺是否科学,可能发生的各种质量通病等。在建设中,存在不定性风险,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此外,还有盗窃、恶意破坏的人为风险,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第三者责任事故等。

为了减少各种风险,有必要建立建设工程项目保险制度。无论发生哪种风险,均能从保险公司及时获取一定的经济赔偿,避免由于一次偶然事故而导致企业破产、员工拿不到工资等结果。还可以减少风险对整个市场秩序的冲击,使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市场平稳、协调地发展。

6.3 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建设工程纠纷

目前,建筑市场合同履约率很低。这既有建设单位的原因,也有施工单位的原因。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成为最普遍的违约现象和工程纠纷的焦点。建立建设工程项目保险制度,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向保险公司承诺并请求保险,保险公司对其审核认可后,承诺保险,包括对建设单位的资金信誉保险,施工单位的质量信誉保险,对工程项目的不定性保险,对施工人员的人身保险等。这样,保险公司就起到监督、协调、支付赔偿等作用,促使双方及时兑现承诺,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建设工程纠纷的发生。

6.4 开拓国际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工程项目保险率几乎达到100%,而我国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其工程保险率也未达到100%。当前国际市场上,工程项目保险至关重要,不买保险的企业就承包不到工程。它既可以维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正当利益不受侵害,减少上当受骗的发生,也可以加深对国际工程索赔制度的理解。掌握国际通行的索赔程序和方法,提高索赔管理水平,就可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6.5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其重要意义在于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安全

它有利于维护各方主体权益,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解决不必要的纠纷。分散、转移建设工程各方当事人所承受的风险,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产生所带来的损失。

7 结语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个好的地质勘察报告能够为后来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而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则为工程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质的施工质量又保证了一个好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监理则为创建优质工程提供了保障。要扭转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多发的局面,就要加强这些环节的质量管理及其相互配合。然而,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以及质量意识的薄弱,使得某些参与者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玩忽职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通过保险,可将许多威胁企业或个人利益的风险因素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可以通过取得损失赔偿,以保证企业或个人的财产免受损失。因此,保险是迄今采用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摘要:简要介绍了工程保险的定义、分类、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行工程保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工程保险理赔 篇5

关键词:软件工程;新车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1 概述

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新车保险业务的争夺更是尤为突出。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竞争过度,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在新车保险业务上的利润下滑,严重时可能产生亏损情况。虽然保险监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整顿,但仍无法根除过度竞争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各家保险公司组建保险中心,专门设立新车保险营销服务部,根据行业的相关制度制定费率收费标准,以减少过度竞争的发生。为了加强对新车保险中心内多家公司承包签单信息的管理,并配合车管所检验出来,需要设计一套针对新车保险的信息管理系统。

2 软件工程介绍

软件工程是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原理,对软件进行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思想是用工程化方法取代手工方法,可以说软件工程中包含了计算机、工程、管理和数学学科中的内容。

3 软件工程在新车保险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3.1 新车保险信息系统的标准

新车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应符合以下标准: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安全,完整;可供多人使用;界面简单,易操作。

3.2 开发工具的选择

根据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的实践经验,可采取Informix IDS7.3版关系数据库系统,编写语言采用Informix-4GL(V7.2),服务器选用UNIX型,操作人员使用字符终端设备进行基本的业务处理,满足系统对于数据安全、准确、完整性的要求。

3.3 承保流程分析

客户在办理新车保险投保事宜时,需要办以下业务,如表1所示。

表1 承保流程

[

业务处理柜台

银行收款柜台

車管所

业务处理柜台][车主提供车辆相关证明,如增值税发票、合格证及购车发票等;选择保险种类、承保公司、填写投保单;操作人员录入投保单,打印交换单并交付客户

车主出具缴款单,缴费后,领取收据

凭保费收据领取车牌通知,办理车辆入户手续

补录车牌号码,领取正式保险单及保险卡][\&\&\&\&\&\&\&\&]

3.4 新车保险信息系统总结构模型建立

新车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除用于处理各项保险信息外,还要为车管所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与车管所的管理系统实现对接,是尤为必要的。根据以上要求,可将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如图1所示的设计。

图1 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

3.5 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对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信息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可降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方便后期的维护。模块划分应尽量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减少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按照新车保险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如下划分(表2)

表2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第一层模块

用户管理

承保处理

查询统计

代码维护

打印单证][第二层模块

用户注册、用户注销和密码修改

保单处理;车辆及特约处理;现场复制处理;计算处理;车牌号补录;违约和按揭车处理

保单查询;业务统计

险种代码;公司代码;厂牌型号;费率表

保单打印;保修卡打印;缴款单打印]

3.6 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条件、处理需求以及现有的设备条件,对数据模式进行设计和应用。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步。第一步主要是了解用户的需求,明确数据库的用途;第二步是将数据及数据间的关系用概念数据模型进行表示;第三步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式;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设计数据库文件的物理存储结构。概念模拟设计可采用实体-关系模型,而逻辑设计则需要用到关系数据库的二维表格。

3.7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应用探讨 篇6

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历来被风险管理者所推崇。工程保险是指在工程建设或使用期内, 对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或人为原因等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第三者责任进行赔偿的保险。工程保险体系与制度的建立, 可以形成一方出险多方分担的保障机制, 可以有效地转移工程风险给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损失。

1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工程保险最早起源于英国, 现在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工程保险市场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工程保险起步较晚, 最早于1979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引进, 但一直到1999年, 原建设部才提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立起以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2004年原建设部起草了《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保险试行办法》 (草案) , 并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1个城市开展工程质量保险试点。2005年8月5日, 建设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这些标志着国家的有关主管部门开始正式建立我国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并逐步实施。

总的来讲, 我国的工程保险市场发育很不成熟, 保险产品单一, 业务量小, 交易双方的积极性低。目前只开展了强制性的意外伤害险及推行了其他自愿险。工程保险的投保率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较低, 我国的工程保险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及障碍, 亟需解决。

2 我国推行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投保意识不强

工程保险一般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类, 许多发达国家推行强制保险, 而我国工程保险除了意外伤害险, 其它险种属于自愿保险, 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购买工程保险, 建筑施工企业中自觉购买工程保险的很少。不少业主、承包商思想观念落后, 风险意识淡薄, 存在风险侥幸心理。针对建设工程风险事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 许多业主和承包商缺乏科学的态度, 心存侥幸。他们认为若风险不发生或发生了但损失较小, 所支付的保险费将白花。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工程保险的推行。同时, 工程保险公司缺乏既懂保险又懂工程技术的人员, 致使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保险公司对工程保险都不够重视。

2.2 法律法规的制约

我国随着《民法通则》、《建筑法》、《保险法》和《担保法》及相应配套法规的颁发, 已逐步形成了基础法律体系, 但这些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工程保险制度都没有涉及, 在强制性工程保险方面, 我国目前只在《建筑法》中对“职工意外伤害险”做了规定, 而其他一些关乎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险种均未规定。而目前推行的其他险种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操作性不强, 这为我国推行工程保险增加了难度。

另外, 现行的法规对工程保险费用究竟由谁来支付无明确规定。建设部令107号《建设工程施工发包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2001年) 中的第五条对项目成本的界定是:“施工图预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由成本 (直接费、间接费) 、利润和税金构成”, 未涉及工程保险费。在2003年2月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中也未涉及工程保险费。

2.3 工程保险市场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在工程保险市场中, 由于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 进而产生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隔行如隔山”, 在保险合同订立前, 建筑企业可能会为了取得保险公司的信任和较低的保险费而向保险公司隐瞒自身的缺陷及工程风险因素, 合同订立后, 建筑企业又可能偷工减料、松于管理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使保险公司蒙受损失。保险公司只有制定更高的保险费率, 于是风险小的工程便不愿投保。

2.4 权威责任事故鉴定机构及规范的鉴定程序的缺失

工程保险理赔过程复杂, 难度大, 赔付率低。责任事故鉴定是责任保险赔偿处理的核心。一旦出现工程事故, 要查明事故的责任方非常复杂, 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 则很难准确判断项目参与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职业责任, 造成理赔工作困难很大, 处理结果难以得到认同。保险当事人意见不一致, 事故赔付率低。

3 我国推行工程保险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3.1 提高业主、承包商的风险意识, 鼓励投保

业主、承包方等应提高风险意识, 消除侥幸心理。虽然投保以后风险不一定发生, 但投保之后对投保方的精神、心理也带来了保障作用, 使投保方能够更专注于工程建设。建筑协会等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风险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 推动保险制度在建设工程中实施。

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建筑工程保险需要更加严密有效的法制监管体系。我国建筑工程发包市场规模庞大, 但工程保险投保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30%) 。在发展初期, 如仅依靠市场调节形成工程保险保障机制远远不够, 为此必须建立市场约束和法律约束的双重机制。

在我国, 政府相关部门应以保险法和建筑法为基础, 尽快出台与工程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 增设、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文, 从而最终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保险法规体系, 扩大建筑工程保险的内部需求, 是解决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保险市场险种缺乏、保障不力的重要手段。在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及安全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应强制实行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设计责任险、雇主责任险等险种。通过实行强制工程保险制度, 能够迫使参建各方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监督。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解决投保费用的来源渠道问题。应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作进一步的调整, 修改工程建设领域的概预算编制方法和会计制度, 明确保费的出处, 将保险费用正式纳入投标报价, 计入工程成本, 从根本上解决保险资金的来源问题。

3.3 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以往出现的投保人欺诈、骗赔事件, 保险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的事件, 要加强与信用信息持有机构的合作与配合, 建立起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保障守信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对失信者失信成本和处罚力度。同时我们应注意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要以偿付能力与市场行为监管并重, 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3.4 培育保险公估人、完善事故鉴定及理赔程序

在工程保险实际应用中, 保险公估人作为责任事故鉴定机构, 对所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及责任进行评估, 我国工程保险公估人由于开展业务历史不长, 其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管理程序还需进一步规范。为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培育一批规范的工程保险公估机构, 实行规范的工程保险公估人资格考试与认证制度, 建立严格规范的公估业务操作程序, 从而使我国的工程保险公估机构能够向保险双方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4 结语

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借鉴国外先进理念, 在我国推行工程保险制度, 加强风险管理, 对于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摘要:工程建设是高风险行业, 工程保险是控制工程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探讨了我国推行工程保险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保险,探讨

参考文献

[1]鲁强, 姚熙, 黄跃灵.关于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议[J].工程质量, 2009, (2) .

[2]陈建军, 卞艺杰, 朱晖, 王洪海.现代日本建筑工程保险评析与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7) .

工程保险理赔 篇7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参建方众多、组织关系复杂等特点,是一项高风险行业。

建设项目的参建各方以及建设施工的全过程都存在诸多风险,包括质量风险、投资风险、合同风险、安全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中施工安全风险是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最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风险之一。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种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各种工程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建设中的施工安全风险成了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我国目前约有3 500万建筑从业人员,由于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加上作业环境复杂,行业风险较大[1]。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往往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工程保险是传统的风险转移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将不确定性风险转化成确定费用的一种风险管理模式。如何认识及发挥工程保险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工程保险

1.1 工程保险概念

工程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2]。

工程保险能以较低的成本使被保险人获得较大的保障,能够对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造成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

1.2 工程保险险种

凡是与建筑工程有关的,能满足建设工程和建筑业特点来承担风险的险种,都可以归入工程保险的范畴[3],包括的内容见表1。

1.3 工程保险特征

1)承保范围广:

建设工程从开始施工到竣工,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不仅项目本身可能受到损失,而且与项目相关的标的也可能遭受损失。

2)被保险人多元化:

建设项目一般涉及多个利益方,如项目所有人、项目承包人、技术顾问以及发放项目贷款的银行等。

3)保险期限长且不确定:

建设项目的保险期限不是按年计算,而是根据预定工期天数确定,即自开工之日起到竣工验收交付所有项目时止。

4)承保责任复杂:

建设项目的保险除了承保各种财产直接损失外,还承保第三者责任风险,即对该项目在承保期间内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工地及附近地区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5)承保技术复杂:

由于建筑工程种类繁多,设计技术领域广泛。特别是一些重大市政工程如桥梁、隧道、污水处理以及大型水利、电力工程,专业性强,涉及许多学科的尖端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

6)承保金额巨大:

建设项目往往投资巨大,而先进工艺的采用、精密的设备更会增加建设项目的投入。因此,建设项目保险一般金额巨大,少则几百上千万元,多则逾亿元。

2 工程保险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作用

2.1 降低了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

保险公司作为一种专门的风险处理机构,承揽了大量的保险业务,从大范围的角度来处理建筑工程中的个别风险,可以对损失的期望值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体现出一定的确定性。同时,保险公司在承保时也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引导被保险人更理性地对待风险,并且协助被保险人进行减损和防损。另外保险公司有专门研究建筑工程可能遭受的各种灾害的损失记录和统计数据,非常重视对灾害的原因分析,并研究防灾对策,因而其风险管理的水平具有专业性,一般也远远高于业主或承包商,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

2.2 提高了投保人的风险承担能力

一方面,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对投保的建设工程项目参与方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施工质量差、管理水平低、资信差的参与方会选择不予承保或提高保险费,起到了市场规范者的作用,可以促进建设市场的“优胜劣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保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后给予业主和承包商经济补偿,从而减轻了业主或承包商风险发生的经济损失,增强业主或承包商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2.3 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一方面,通过保险可以使承包商免除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可以大胆的研究和尝试新技术,新方法,而无需担心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是主要的风险防范技术的开发者和资金资助者。各大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组织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定期公布其研究成果,推广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工程保险不仅可以减少工程在遇到安全事故时的经济损失,还可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体表现在:保险公司在提出工程保险时,首先会对申请人进行严格审核,并实行差别费率。其次,保险公司还会增加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防范要求,在保险服务中,保险公司还会凭借自己多年的对各种工程的承保、安全风险管理和事故理赔经验,积极参与被保险工程的防灾减损。通过防范措施的加强,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顺利完工此外目前工程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经济激励方式[4]。

3 发展并完善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建议

实施工程保险对促进民族建筑业的振兴和发展,提高建设市场科学管理水平有积极而广泛的意义。然而,工程保险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最初只在外资投资项目中使用,在国内并未真正占据市场地位。有关资料表明,内资项目投保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的建设工程保险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风险,投保率超过了90%[5]。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的工程保险还很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风险意识薄弱、保险观念淡薄,投资体制落后、风险主体不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险公司自身发展滞后,缺乏保险中介,缺乏合理合法的激励机制等[6]。这些缺陷对于我国建设工程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建设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些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1)加速立法,完善工程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建设工程保险的法律地位。

2)加强保监会(局)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保险的监管,规范保险合同,规范建设工程保险费率的制定,促进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

3)在保险市场建立健全资信评价机制,规范建设工程保险市场。

4)培养和引进建设工程保险专业人才,优化现行的建设工程保险条款,开发适应市场的工程保险新险种,提高保险公司自身实力。

5)大力发展保险中介机构,加强工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培养,发挥保险经纪人在发展工程保险市场中的作用,促进建设工程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要:通过对工程保险概念、类别、特征的介绍,分析了工程保险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作用,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建筑工程保险的建议和改进目前工程保险中所存在问题的措施,对提高建筑市场管理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保险,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裴玉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及工程保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王绪瑾.保险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7-40.

[3]周健,王亚飞.现代城市建设工程风险与保险[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5]彭利,蒋雪辉.建筑工程保险探析[J].内蒙古保险,1999(2):32-33.

[6]方桐清.建筑工程保险机制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浅议建筑工程质量保险 篇8

1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是指建筑工程的参建各方对工程质量投保,保险公司在竣工验收一年起的合同约定期限内对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内在缺陷引起的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建设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而造成的损失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源于法国,简称IDI,又称“建筑物十年期责任保险”。近年来,IDI保险发展很迅速,除了一些欧洲国家,许多亚洲国家也开办了该险种。

为推动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2005年8月,建设部和保监会联合以建质[2005]133号文发布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并大力发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而后工程质量保险从2006年开始试点到2007年开始推广,目前也仅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涉足此类保险。

2我国开展工程质量保险的必要性

2.1维护购房者的根本利益

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确保商品住宅最终用户的合法权益,即使是工程质量责任方倒闭、转制引起资不抵债而无法赔偿购房者的损失,购房者的利益也会得到完全的保障。

2.2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有力措施

我国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问题突出,一些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企业缴纳工程造价3%-5%的质量保修金,然后又以保修期是建筑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或以工程存在质量缺陷为借口,扣留保修金,长期拖欠工程款。一个工程的施工利润也只有1%-2%,保修金就扣掉3%甚至更多,极为不合理。实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后,施工企业就可以用大大少于原交保修金的钱买质量责任保险,既保护了业主的权益,又减少了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和支出。

2.3有助于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净化了整个建筑市场

通过实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保险公司在项目的施工阶段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工程质量问题所支付的赔偿金。保险公司对那些信誉差、索赔纪录高的企业实行高额保费或拒绝为其投保,而对于信誉好的企业则实行保费的优惠政策。因此参与建设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信誉,争取保费的优惠,想方设法的提高工程质量。这样一来就形成良性循环,使得信誉差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净化了整个建筑市场。

3我国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投资方认识偏差,保险意识薄弱

决大多数的开发商认为投保工程质量保险增加了工程成本,影响了他们在房地产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样,广大购房者也认为投保工程质量保险会增加他们购房的费用而未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针对买卖双方保险意识薄弱的问题,要加强工程质量保险的宣传力度,使业主和购房者认识到投保工程质量保险不仅控制了企业自身的投资风险而且保护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人才培训和相关知识的更新工作。切实从源头上促进保险的需求,推动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

3.2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在国外一些工程质量保险开展比较好的国家都是通过立法来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而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对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作出相关的规定。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首先应该通过《建筑法》、《保险法》等法律和配套法规来确保工程质量保险的强制性。建设工程相关方必须投保工程质量保险,否则不允许从事相关建设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公司投保,增加个别企业成本影响竞争力的问题,使得投保工程质量保险的成本成为共同成本。其次可以通过为投保质量保险的企业实行优先审批、优先贷款的经济手段来推动工程质量保险的建立。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立,待工程质量保险推广后,即便是不再强制该保险,人们也会自觉投保。

3.3工程质量保险费率厘定不合理

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开展比较晚,缺乏工程质量事故损失率的统计资料,现在一些城市采用的费率是借鉴国外保险费率,费率的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保险费率的合理性对于工程质量保险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费率过高,投保人负担不起就会影响投保人的积极性。费率过低,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亏损倒闭。很重要的一点质量保险费用没有很合理的来源。

我们要逐步积累质量保险的索赔数据,通过精算理论制定出适合我国的保险费率,同时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采用不同的费率,企业信誉等级越高费率越低,以促进工程质量保险的良性循环。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保险费率,对于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利益、环境保护等工程实行较高的保险费率。同时建立一种激励制度,对于预防措施得力、质量控制有效的企业实行保费优惠的政策,以此激发投保人提高工程质量的意识和行动。同时质量保险费用应该列入到工程成本中去。

3.4缺乏权威的工程质量检查机构

工程建设的主体有很多,出现质量事故,如何及由谁来承担事故的责任,承担责任多少都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而且,建造者和业主购买了保险后往往放松了对质量的控制,因为这些都在保险的范畴之内。这就需要引入工程质量检查鉴定机构,从立项到交付使用后的维修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我国的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质量检测中心等单位正在行使着工程质量检查机构的部分职能,我们应该整合这些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建立权威的第三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可以自由聘用第三方鉴定机构,从项目立项到交付使用后的维修全寿命期实施质量监控,作为保险公司理赔的依据同时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同时还应该建立工程质量协会,规范行业行为,收集质量缺陷信息和质量保险理赔信息,经过整理、统计、分析作为保险公司制定合理费率的基础、工程参与各方控制质量缺陷的指导以及质量标准修订的依据,为避免类似工程事故再度发生提供咨询服务。

为了尽快实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相关部门应该解决保险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发挥其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工程质量和净化建筑市场的效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发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原因及现状,提出了发展工程质量保险的必要性,就发展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对策

参考文献

[1]王闯,王丽香,孙伟,白茹.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解决质量投诉问题重要途径[J].工程质量,2007.No.10(A).

[2]王宏新.加快推进我国住宅工程质量强制保险制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4).

工程保险理赔 篇9

关键词: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保险人代位权,过错

工程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加之我国建筑市场严重不良的现状,使得这一风险又大幅度增加,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来分散和控制这种风险。加强工程质量保险的立法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既可分散和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可以净化建筑市场,规范市场运作,最终将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中,保险人的保险代位权如何行使、行使效果的好坏从一定角度来说将决定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是否能成功地得到实施和推广。

1 保险人代位权

各国保险立法一般均规定了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即保险代位权,它是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人在履行保险合同并赔偿被保险人损失后,所取得的在其赔付保险金的限度内要求被保险人转让其依法享有的向造成损害的第三者(责任人)请求索赔的权利。它是各国保险法基于保险利益原则,为防止被保险人获得双重利益而公认的一种债权转让制度。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的代位权是指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被保险人(即投保人、施工人)追偿的制度。它和目前法律中所规定的代位权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特殊的代位权。我国《保险法》所规定的代位权是指保险人向造成损害的第三者追偿的权利,该第三者既非投保人,也非保险人,是一个与保险合同主体无关的责任人。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的代位权则是指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追偿的权利,这里的被保险人也是投保人,即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承担保险责任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反过来向被保险人追偿,这一做法明显不同于目前其他责任保险的规定,在产品质量责任保险等普通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一般不会向被保险人追索,但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这一做法却是必要的,因为开设该保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求施工人向业主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如果将来发生质量事故,业主不会因为施工单位赔偿能力不足而得不到赔偿。这就意味着不论何种原因,只要施工人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保险人就必须先行赔偿,然后由其向施工人代位求偿。从这一点来讲,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和保证保险的代位权具有相似性,在保证保险中,当债务人作为投保人又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后就依法取得代位债权人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但这二者的代位权又有明显的区别,保证保险中,债务人只可能作为投保人(债权人也可作为投保人),而不可能作为被保险人的身份出现,因此,行使代位权时,保险人不是向被保险人追偿,而只可能向债务人(此时债务人不是保险合同的主体)进行追偿。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是向同时具备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身份的施工单位追偿。

在学界肯定保险代位权的学说有多种,其中社会公平说从法律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人都应对自己的过错负责,所以加害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被保险人在得到保险人的赔偿后,有可能不再追究加害人的责任,如果此时不赋予保险人代位求偿的权利,将有违法律公平的精神。”笔者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致使他人受到损害且有过错的人,最终应在经济上有所负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合同中,若作为致害人的被保险人因为受害人可以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而免于承担责任,实际上是其通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而获得了不当利益,这不符合法律公平的精神。因此,无论保险人是否承担了保险责任,作为致害方的被保险人的责任均不能免除。同时,受害方的损失是既定的,法律也不允许其双重获赔,当其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后,其对致害方的追偿权应理所当然地让渡给保险人,这是保险法损失补偿原则的必然逻辑结论。在我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中,应当明确规定保险人的代位权,并禁止当事人在保险合同中以约定的方式对此项权利进行排除和限制。

2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构成条件

1)损害的发生必须是由于被保险人的行为引起。

损害是由于工程质量事故所引起的,而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存在多种,但只有在因被保险人,即施工人的行为引发事故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被保险人的责任问题,这是保险代位权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且,保险人造成的损失必须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内,这是保险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条件。

2)第三人对被保险人享有赔偿请求权。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代位权是建立在第三人(事故中受害方,也是受到保险赔偿的一方)对作为被保险人的施工单位享有赔偿请求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赔偿请求权存在,第三人才有可能在得到赔偿后向保险人转让其对被保险人享有的赔偿请求权。如果第三人没有这一请求权,也不可能产生保险代位权。各国立法均对保险人代位权加以保护。

3)必须能够证明被保险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

这是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成立的一项非常特殊的规定。本文前面已经讲过,在确定保险责任时,对保险责任的责任基础——施工人的责任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予以确定,再以此来确定保险人的责任。当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就可能向被保险人进行追偿。我们知道,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追偿的一个前提是被保险人须对损失的发生承担责任,那么,在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时认定被保险人的责任应当使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笔者认为,如此时使用过错推定原则,将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即发生损害后,保险人进行赔偿,然后立即向被保险人追偿,保险人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基本上不承担风险,自然就不会关心如何控制和提高工程质量,如何减少和防范质量风险。这样一来,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了。如果使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保险人要向被保险人追偿,就必须证明被保险人对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否则,自行承担责任。

这样就将按现行法律无法分清责任的那部分损失加在保险人的身上,其优点是:a.有利于实现保险向社会分散局部风险的功能;b.也可促使保险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充分行使参与权,控制和提高工程质量。所以说保险人行使代位权的一个要件之一是必须能够证明被保险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

4)保险人已经赔偿保险金。

保险人的代位权来源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受赔偿方向其转而对被保险人所享有的赔偿请求权。保险人没有承担和履行保险责任,事故中受害人自然也就不可能转让其赔偿请求权,保险代位权当然就无法成立。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代位权成立后,在其行使的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应当从法律上予以明确。

首先是保险代位权行使的名义问题,即保险人是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还是应以事故中受害方的名义行使。我国《保险法》对该问题并未作出明文规定,在学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中,保险人代位权应当以保险人的名义行使,另外,从保险实务来看,如果保险人必须以受到赔偿一方的名义行使,则保险人将没有独立的请求权和诉讼主体资格,而必须事先取得受害方的同意,这将会给保险人行使权利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是保险代位权行使的范围问题。为防止保险人的不当得利,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规定保险人行使代位权以不超过支付的保险金为限,我国《保险法》第44条第一款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但也有人认为,保险人以其赔付的保险金为限行使保险代位权,固然符合保险填补损害的本质特征,但是,如果保险人超出范围行使保险代位权有利于受损害方的利益,法律也可允许,但保险人获得的超额利益应当归属于受损害方。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并主张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制度中采纳此观点。

最后是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行使的法律保护问题。法律在赋予保险人这项权利的同时,必须规定一定的保障措施,否则,这项权利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在这些措施中,有两项是最主要的:a.必须规定第三人的协助义务;b.是对第三人过错行为的惩罚。对于前者,保险人可以相应扣减保险金,保险人已经赔付的保险金,保险人可以请求返还;对于后者,应区分弃权行为发生的不同阶段,分别处理:a.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第三人弃权的,保险人可以在其放弃的范围内不承担保险金责任。b.保险人履行了保险责任后,第三人弃权的,该行为在法律上应当视为无效。

参考文献

[1]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论招投标机制在工程保险中的运用 篇10

关键词:招投标机制;工程保险;风险管理

招投标机制最先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广泛运用,随着工程项目利用商业保险转嫁风险的兴起,招投标机制又被运用于工程保险的承保环节。现阶段,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如长江三桥、苏通大桥、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宜兴抽水蓄能及省电力局电力布网等大型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保险及一切险开始采用招标的方式决定首席保险人和共保人,通过一系列公开化、公平化和公正化的选择行为和竞争活动使招标人充分享有市场利益,同时也提升了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一、招投标机制运作的可行性分析

1. 工程保险条款的磋商性。

工程项目建设在施工方法、地理位置、投资规模、使用材料和管理结构等条件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保险公司需在对承保工程的风险因素和业主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工程项目度身制定保险费率和其他保险条款。至此,各家保险公司提供的工程保险方案才能在价格、质量、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具备差异性和可竞争性,也为招标人提供了可选择性。

2. 保险主体的竞争性。

大型项目保险以点带面,具有品牌影响力,能推动保险公司当地市场业务的质的飞跃。成功承保大型项目代表了一家财产险公司的综合实力,也是其成功迈进国际保险市场的有力跳板。因而,以工程保险为代表的大型项目保险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竞相争逐的领域。我国在加入WTO后,大量外资保险公司将进驻我国工程保险市场,使保险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刺激了保险公司之间在工程保险这一领域的竞争。因而,在保险主体具备竞争性和可选择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保险条款的多样性的前提下,招投标机制才能通过竞争性的选择行为发挥作用。

3. 一揽子承保形式的运用。

现阶段,国际保险市场上开始实行CIP保险形式,即由业主统一购买一揽子保险,保障范围覆盖业主、承包商和所有分包商及其在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可保风险,并贯穿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由业主统一签订一份保险单,有利于将所有工程风险进行整合,形成承保优势,并通过招投标机制加以延伸,进而赢得与保险公司就费率和其他条款等细节进行磋商的有利地位。因此,一揽子承保形式的出现为业主运作招投标机制提供了成本上的经济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

4. 业主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

随着项目业主负责制的发展,工程项目业主必须自担风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因而业主需要将其风险进行转嫁,而转嫁的最佳方式便是工程保险。同时,保险费的支出还必须纳入项目业主的会计核算体系,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利润水平。因而,业主对影响其工程建设安全性的保险保障程度以及项目盈利性的保险费率较为敏感,而招投标机制的运作正是在这方面充分保障了业主的利益。

二、招投标机制的运作

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招投标机制逐渐形成了规范招标人和投标人行为的法律法规和一套严格的实施准则及操作方法,其可操作性和程序性极强。招投标机制的主体环节如下。

1. 招标。

通常情况下,招标人要借助保险顾问公司的技术力量开展招标工作,顾问公司可以帮助招标人预先设计一套保险方案,并以该方案为依据开始招标工作。这时投标人只需根据该保险方案在投标文件中向招标人报费率和免赔额,并可就不合理的环节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此外,招标人也可在招标初期召开资料发布会议,向有投标意向或被邀请的保险公司公开有关工程项目的基础资料,要求保险公司提交全面的保险建议书并进行简单介绍。在时间紧迫且工程项目急需投保的情况下,招标人还可以在确定最终中标人之前先与投标人签订暂保单。

在招标阶段,招标人的工作主要有:成立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确定标底、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投标资格预审、通知合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并向其出售标书、组织召开标前会议等。其中,招标文件的制作是招标工作的主体环节。

2. 投标。

在接到招标文件后,投标人应先考虑是否有能力应标,并在决定投标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招标人所提供的工程基础资料详细阅读和分析研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书并将其在规定的时期内投送至招标人处。投标文件一般包括公司资质、承保经验、工程保险方案建议、保险服务、理赔服务、与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协调能力等几方面内容。

投标文件的制作是投标工作的主体环节,也是获取中标机会的关键。因此,投标人应全面并有重点地详细回答招标文件中招标方提出的相关问题,还可就未涉及但体现自身承保优势的细节做补充说明,特别要就招标人最为敏感的环节给出合理、科学、全面和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中标的可能性。

3. 开标。

开标由招标机构组织进行并邀请投标人代表参加。开标是招投标的重要程序,采取公开方式。开标时应高声唱读投标人名称等重大事项,没有开封或开标时没有宣读的投标书均不在以后环节考虑。此外,开标一般在截标后紧接着进行,防止间隔时间内出现窥窃和涂改行为,损害其他投标人的利益。

4. 评标。

评标过程始终坚持客观、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废标细则和评标依据进行。一般情况下,在审阅所有标书后,招标机构将允许投标人进行技术澄清,招标单位可与一个或多个投标人在标书有效期限内进行讨论,有权要求投标单位详细解释和分析标书内容。评委在充分分析和评价投标书的内容和听取投标人的技术澄清后最终给出评定意见并作出评标报告。在工程保险的评价标准中,投标人承保类视工程保险的经验越丰富,对保险险种设置越合理,防灾减损服务和理赔服务越科学迅速,越能赢得中标机会。

5. 签订合同。

通常,双方要进行签订合同前的议标,即合同谈判,就标书中已有的内容再次确认,对标书中未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商讨,特别要就保险费率水平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双方授权代表在合同上签名,保险合同随即生效。

三、工程保险招投标机制的意义

1. 确立规范的竞争准则,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招投标机制拥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实施办法,为工程保险承保构建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框架,其中包括:(1)平等准则。这一准则提供了一个竞争平台,使新兴财产险公司有机会与资质较老的财产险公司同台竞争,在可能获得中标机会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整个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2)信誉准则。这一准则要求招投标双方均具有良好的信誉或提供足够的信誉保证。(3)正当竞争准则。竞争只能是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不允许竞争主体采取各种不正当的行为和手段进行恶意竞争。投标人除了表明在争取低保险费率方面的能力外,更应展示其在资质、经验、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避免了利用压低费率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尴尬境地,跳出了重承保、轻防灾、劣服务的不良循环,有利于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 扩大竞争范围,使招标人获得更充分的市场利益。

招投标机制在工程保险承保环节的运用是业主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业主对工程保险相关背景知识和各家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缺乏深入了解。招投标机制的运作为业主提供了可选择的余地,扩大了竞争范围。体现在在初评过程中,业主初步掌握了各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承保意愿和资质经验等实际情况;在技术澄清阶段,业主更可就工程保险的相关重要细节向保险公司咨询,要求其作出详细回答。在这一过程中,业主克服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劣势,了解到工程保险操作的细节,有利于签订保险合同之后的风险管理,更有利于在发生工程保险风险事故后及时得到赔偿,避免了不必要的保险诉讼;(2)竞争范围的扩大和竞争主体的增加必将增加投标人之间的竞争性。为了夺标,投标人在价格、质量、技术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作出有利于招标人的承诺,使业主能以较低的保费获取较大的保险范围和优质的保险服务,从而更充分地享有市场竞争的利益;(3)在招标过程中,业主应尽量提供详细的工程技术资料,包括:工期、工程预算和标段划分等。这有利于保险公司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对危险单位的合理拆分。在大型项目中,危险单位的拆分直接关系到再保险的处理,而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再保险费率又会影响工程保险费率的最终确定。因此,详实的工程技术资料是科学风险评估的前提,同时也是业主争取低保险费率的坚实基础。

3.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工程保险招投标机制为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和国际财产保险公司同台竞争构建了平台,业主可以借此享有外资保险公司在承保、防灾减损和理赔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在与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中,国内保险公司可以进一步深刻感受到自身与外资保险公司在先进的承保技术、优质的承保服务以及超前的风险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国内保险公司工程保险的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宪海.建设工程保险制度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保险研究,2001,(3).

2.李晔,张清华.浅谈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保险.上海保险,2002,(4).

3.何小锋,杜奎峰.CIP及其在我国大型工程保险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保险,2002,(8).

作者简介:河海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物流工程保险模式的对策研究 篇11

1.1 美国模式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 不论是保险公司的数量还是保险业务量都排在世界首位。众多保险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保险业的创新十分活跃, 为了争夺市场各个保险公司都尽力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精细化服务。美国的工程保险业务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本国特色, 每个公司所提供的险种不尽相同, 能够满足各种个性化的保险需求。另外还有将所有承包商、分包商、设计商等自行投保并由业主支付保险费的险种集合起来, 统一由业主向保险公司投保的综合险, 以及通常包括几种不同险种、承保责任范围较广的伞险等。

美国的保险公司也会协助承包商进行风险管理, 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和保险公司的赔付, 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费率、提高了公司竞争力, 也使客户更加满意。

由于外部的竞争压力, 美国保险公司的赔付率高、利润率低、服务全面。美国保险公司的大部分保费收入都用于赔偿, 利润率较低, 保险公司不是从保险业务中盈利, 而是充分利用工程保险的巨额保费进行投资, 通过投资收益来获得利润。

1.2 法国模式

法国实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 以强制保险为主的工程保险制度。法国的《建筑职责与保险》是实行强制性工程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 除法律规定必须投保的而外, 其余险种实行自愿保险。《建筑职责与保险》分为建筑责任、技术监督、强制保险与建筑保险4个部分。

1.3 英国模式

英国是开展工程保险最早的国家, 工程保险市场发达。2001年, 工程保险的保费收入为9.39亿美元, 较前一年增长了30%多, 是除德国外 (约10亿美元) 保费收入最多的国家。

2 我国目前工程保险存在的问题

(1) 法律体制不健全。有关规定不详, 缺乏强制性;缺乏对工程保险费来源的规定, 在工程保险费的来源方面, 纳入了工程成本中的有意外伤害保险费, 施工管理用财产、车辆保险, 高空、井下、海上作业等特殊工种安全保险等保险费费用以及企业财产保险、管理用车辆等保险费费用, 其余保险内容, 如对工程项目本身进行保险的保费, 均未列入投资预算当中, 而是由各责任主体自主协商承担有关保险的保险费。

(2) 政府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通过工程保险制度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一直未能予以高度的重视。

(3) 投资方风险意识薄弱, 保险观念淡薄。从业主角度看, 虽然投资主体已呈多元化趋势, 但国家投资、集体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仍较大。

(4) 承建方意识不足。1) 承包商方面:从承包商的角度看, 我国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 竞争十分激烈且不规范, 承包商为了能承揽到工程, 往往压低报价, 同时还存在层层转包的现象, 实际进行工程施工的承包商往往报价很低。2) 专业执业人员方面:从设计师、监理师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收费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 《合同法》等法律对专业执业人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尚不具体, 这对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缺少风险意识的咨询师、设计师、监理师等专业执业人员来说, 也并未意识到自身所承担责任的重大。

(5) 保险公司自身配备滞后。保险公司业务能力不强, 缺少技术支撑。由于建设工程的生产有其特殊性, 如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技术复杂性、专业性强等特点, 因此, 开展工程保险业务, 需要具备工程技术、保险、工程风险管理、工程造价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原因分析

(1) 竞争不规范。在工程保险市场中, 由于其保险费率是采用个别法, 即针对具体工程的风险来制定保险费率标准, 保险费率属于“现开”, 不像其他险种那样载于标准合同中。

(2) 承保能力明显偏低。在我国工程保险市场上, 中资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3) 运行技术较落后。我国工程保险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 一般只引进了条款, 引进管理技术较少, 创新不够;保险产品供给不足, 表现在保险内容缺乏适应性;险种结构单一, 适应性较差, 没有保险条款解释, 服务中的知识与技术含量较低。

(4) 中介公司服务不到位。工程保险的技术性、专业性强, 涉及的险种多, 保险合同复杂多样, 更涉及风险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及防灾防损等方面的知识。

(5) 行业协会缺少标杆作用。在我们的设计和工作中, 行业协会应该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起到标杆作用, 但是现在中国的建筑业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6) 市场调节不明确。由于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束缚, 我国建筑业市场体制非常不完善, 建筑业市场中, 受到传统的政府支配、政府投资项目影响的比较大, 没有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体系。

4 基于项目参与各方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

(1) 法律体制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合同条件是我国全面推行工程保险制度的重要保证。

(2) 职能部门方面。为了维护工程保险市场的繁荣稳定、促进其快速发展, 保险监管当局必须建立现代监管体系, 提高监管水平, 切实防范化解工程保险风险, 实现科学监管。

(3) 业主方面。建筑工程保险作为保险的基本职能之一便是经济赔偿职能。业主或承包商只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 即可以在遭受大量损失时, 得到经济赔偿, 从而减轻了风险发生的经济损失, 增强业主或承包商抵御风险的能力, 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保持社会的稳定。

(4) 承建方方面。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都需要一定的银行贷款。

(5) 保险公司方面。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产品的供给者, 其经营水平的高低对推行工程保险制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当予以加强。

(6) 中介公司方面。工程保险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丰富的经验, 在客观上要求有专门提供工程风险管理咨询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存在。

(7) 行业协会方面。简单地说, 一个企业能做的, 或者几个企业能做的事情, 协会不要做。而一个企业做不了的, 协会要尽量去做。

(8) 市场调节方面。有一个法制体系完备、非常健康的建筑市场。

摘要:分析我国目前物流工程保险存在的问题, 探讨在有关各方参与下, 项目管理模式的建设。

关键词:物流工程,工程保险,保险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卞艺杰, 朱晖, 等.现代日本建筑工程保险评析与借鉴[J].2007, 35 (17) .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下一篇:学业导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