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压力

2024-08-03

现代护理压力(精选12篇)

现代护理压力 篇1

长期以来护士在为病患解除身心痛苦、迎来康复的同时, 也会有不同压力的存在, 如果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对个人的健康会有很大影响[1]。因此, 护士如何排解工作压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 已成为当前护士面临的首要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介绍一些自我排解工作压力的方法。

1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因素

1.1 特殊的工作性质

首先护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造成其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每天既要做到完成平凡、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的人打交道, 如患者及家属、护工、探视者、医技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 应对他们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1.2 特殊的工作环境[2]

医院是一个充满心理焦虑、身体变化、病痛折磨的场所, 医院的白色又给人压抑感。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 既要处理各种治疗护理等常规工作, 还要处理各种应急突发事件, 同时感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 还要面对职业暴露的风险, 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X射线、致癌物、辐射等。长时间在如此的环境中工作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进而衍化为各种心理疾患。

1.3 护理职业的压力

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 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 容不得半点疏忽, 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 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心重的工作。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加之法律意识的提高, 医疗护理纠纷案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对护士进行标准化管理及严格的要求, 做各项护理工作时都必须反复检查以保证无误, 这就使得护士不得不认真学习各科知识、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定期参加院内科室的各种考核, 从而造成护士心理紧张及身体疲乏, 长期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状态。

1.4 护理人员缺乏及倒班模式的影响

随着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层次的提高、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展, 病患大量增多而护理人员缺乏, 护理人员常会超负荷加班工作、身心疲惫, 从而产生紧张、烦躁、压抑情绪。倒班工作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 如心情烦躁、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和致癌的风险。“三班”轮替, 生活节律紊乱、生物钟紊乱引起睡眠障碍, 使护士产生心理疲惫感。机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可引起情绪改变、食欲下降、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

1.5 工作家庭产生的压力

作为护士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 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 难免要消耗护士部分精力, 同时女护士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哺乳生理变化和自身病痛而出现的各种身心问题。

2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

2.1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护士要自尊、自爱、自强, 加强自身职业意识, 增强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塑造健康的职业心态, 提高工作积极性,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 熟练掌握专科病种的临床表现, 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观察要点, 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降低心理紧张程度。

2.2 加强心理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护士应积极地进行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辅导培训, 掌握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 学会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习在紧张环境中, 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 有效调节情绪, 建立合理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对待学习、职称、职务乃至人生, 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 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态。

2.3 保持乐观情绪、善待自己

能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有效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学会释放压力。丰富业余生活如听音乐、旅游、养花、读书, 健身等, 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 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有效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多与家人、好友交流, 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从而帮助护士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 减少自身疾病的发生。

2.4 加强与他人的沟通, 保持和谐人际关系

良好的语言是护理行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巧。护士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须用语言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 并用语言促进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理解患者的感受, 以友爱、宽容、谅解的态度对待他们。护士应正确使用幽默, 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2.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除完善排班制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外, 护士应获得家人的关怀和支持, 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自主时间, 调节神经的弛张度。

3小结

虽然护理工作者面对种种工作压力, 但是其应学会自我调节, 释放内心的压力, 以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 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 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 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保持和促进健康的心理, 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自信、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宽容、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莉, 侯东辉, 杨桂花, 等.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5, 21 (6) :471-472.

[2]夏爱娟, 李玲, 孙芹, 等.护理工作的压力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7) :863.

现代护理压力 篇2

现代秘书压力重重,经常会遇到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各种干扰素,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就要求秘书必须掌握一些自我调适方法,及时有效地消除心理压力。笔者认为,对秘书而言,比较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我解嘲法。自我解嘲法是指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自我解嘲虽有某种消极的自我解嘲的因素,但蕴藏着不怕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跌倒了再爬起来的积极乐观态度,绝不可等同于逆来顺受、不思进取,应理解为随遇而安,放弃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重新设计自己,追求新的目标。

秘书在遭受挫折,无法实现预定目标时,不能心灰意冷,悲观绝望,适当找出一些“理由”为自己的失误、挫折加以辩解,以维护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在失意时要想想“终点又是起点”、“是金子总会发光”;吃亏时要想想“吃亏是福”、“有失有得”;情感受挫时要想想“天涯何处无芳草”。秘书要做到自我解嘲,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是情境转移法。情境转移法是指为避免心理压力累加而将注意力转向别处,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情境转移在目标上要有新的注意点,即必须以新的事情来替代旧的,以新的兴趣来扰乱旧的烦恼;在时间上要随机而定,不必拘泥于选择专门的时间;在标准上一般以情绪高为准,通常一个人参与新事情的情绪越高涨越积极,就越表示他的注意力得到较好的转移,他的心理压力就得到有效的分散。

秘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学会情境转移,进行身心放松。在感觉心理压力影响到工作、学习时,可以投入新的事物中或者做感兴趣的事,如外出散步、听听音乐、聊聊天或参加某项感兴趣的活动,分散注意力,让长期受压抑的心境得到转移,以此淡化心中的挫折感、悲伤感,摆脱精神负担。

三是认识矫正法。认识矫正法是指面对困难放平心态,对照查找自身原因不断校正,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一个人遇到外界刺激和出现不如意时,不要过于固执和钻牛角尖,应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秘书遇到烦恼和挫折往往是由于自身的错误认识造成的,秘书心理压力增大也往往是由于自身的欲望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理想与现实存在冲突形成的。秘书在生活中应客观地看待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勇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分析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这样自己原有看法就会改变一些,苦闷和打击的感觉很容易消除。

四是快乐创造法。快乐创造法是指心绪不佳、烦恼苦闷的人,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快乐的心态,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一个人心理压力较重时,不应被压力困住,而应主动去寻找精神安慰和快乐,这样才能摆脱精神压力。

秘书要通过培养乐观的态度使心情转换,让压力的紧张度得以缓解。秘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创造快乐,如以说笑为乐、以助人为乐、以劳动为乐等等,秘书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做到知足常乐,不论职场中升与降、生活中得与失,都要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就是极大的快乐。五是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法是指通过意识、语言等心理暗示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猜忌,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一个人不能胡乱给自己制造心理障碍,而应该主动破除毫无根据的假想、猜疑,解除心理疑虑,改善不良心境,减轻心理负担。

秘书要用积极暗示缓解压力。心情差时可以想象“我今天真高兴”、“我特别快乐”;发怒时可以提醒“别做蠢事,发怒是无能的表现”、“发怒既伤自己,又伤别人,还于事无补”、“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自卑时可以说“我能行”、“我能干”、“我很棒”。这样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自己真的高兴了,也真的自信了。尤其在情绪低落时,秘书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遇到事情多想有利因素,少想不利因素,多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辩证法来开脱自己,憧憬未来,这样就可以摆脱不良情绪。

六是情绪宣泄法。情绪宣泄法是指将压力和痛苦通过外在的行为方式释放出来,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情绪宣泄有两种:一是理智性宣泄。如找人倾诉苦闷、编写日记或随想让心中的苦水流泻出来;二是情感性宣泄。如通过叫喊发泄情绪,可以增加士气、激发热情。

秘书处在精神痛苦、情绪压抑状态时,常常不能自拔,这时应通过大哭、大笑、唱歌、跳舞、弹奏等行为手段,来释放内心积压的消极能量,使心理达到平衡。当然,情绪宣泄要有所节制,要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场合,尽量不去影响别人,不损害自己,否则会带来新的苦恼和情绪困扰。

七是松弛疗法。松弛疗法是指有意识地放松肌体,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松弛疗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肌肉松弛;二是深呼吸;三是凝神法。

秘书在精神过度紧张时,可通过体操、气功等练习放松手臂、头部、躯干等处肌肉;通过深呼吸练习,使自身完全处于放松状态;通过集中意念练习,将全部意念集中到一个物体上,达到掩蔽其他不良思绪的目的。这些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秘书的紧张与焦虑情绪,使其获得放松和安静。

八是疲劳法。疲劳法也叫反向式放松,是指越想放松躯体越使躯体器官疲劳,通过相反途径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想放松时就越使其疲劳,这种反常规的途径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秘书在比较疲惫时可以进行有组织的体能训练,如长时间游泳、长距离跑步、对抗性比赛等;也可以进行自发的肌肉疲劳训练,如绷紧全身肌肉,做到用力咬牙、皱眉、挤眼睛、勾脚尖等。无论是哪种方式,秘书都要坚持到全身筋疲力尽为止,之后身心就会感觉无比轻松愉悦。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篇3

[关键词] 闭孔无张力阴道悬吊术;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31-01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打喷嚏、咳嗽、大笑或提重物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由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渗漏。多发于女性,高发年龄45~55岁。虽非致命疾病,却给中老年妇女的社会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和尴尬,有人把它称为“社交癌”,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对笔者所在医院1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经闭孔无张力阴道悬吊术前后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女性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年龄45~55岁,平均(52±3)岁,病程6个月~2年。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患者截石位,硬腰联合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注意髋关节应尽量向腹部弯曲,向膀胱插一导尿管,排空膀胱。在尿道口水平划一条水平线,并在此线上方2.0 cm再划一条平行线,标记出塑料管的出点。在此线上于腹股沟外侧2.0 cm处找到出点,标记好出点。在鼠齿钳的牵引下,在距离尿道口1.0 cm处的阴道黏膜上切开一条1.0 cm长的中线切口。自切口向两侧腹股沟出点处分理处2个通道,将引导器插入分离通道中,直至导针通过耻骨下支并进入预先准备的闭孔膜开口中。将TVT-O螺旋形导针经闭孔沿引导器穿出,2根塑料管被拉出皮肤切口后,将悬吊带松弛,平坦的置于尿道中段下方,行咳嗽试验,调整悬吊带,使咳嗽时只有数滴尿液漏出。闭合阴道切口,在出点处剪断悬吊带末端,断点位于大腿内侧皮下。用缝线闭合皮肤切口。

1.2.2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因长期尿液不自主外渗,容易产生烦躁等负性情绪,因疾病知识缺乏,易产生担忧、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用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耐心交流,采用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的方法,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治疗手段及心理状态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为患者建立轻松愉快的就医氛围。②术前宣教:对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手术方式、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术前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教会患者如何床上使用便盆。③术前皮肤护理:术前对患者臀部及会阴部定时清洁及保持皮肤干爽和滋润,必要时使用保护皮肤软膏,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失禁用品。④术前胃肠道准备:指导患者平时多饮水,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水量,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粪便通畅,避免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术前1 d予清洁灌肠,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必要时术晨遵医嘱术前用药。⑤术前常规准备:为患者修剪手和脚指甲,术晨更换手术衣,取下眼镜,可活动假牙、首饰等金属物品,术晨严格清洁会阴。⑥术前健康指导:术前对患者作会阴部肌肉收缩和放松训练,即提肛运动。

1.2.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持续鼻腔吸氧,观察阴道渗血情况,若发现出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对有镇痛泵患者,注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镇疼泵。做好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尿道护理。②术后饮食护理:患者术后6 h进食,6 h后普食,可少量多餐。③术后体位与活动:全麻清醒前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术日清醒后,患者平卧位或卧位,术后第1天起鼓励患者自主翻身活动及床旁、室内自主活动。④术后健康宣教:给予患者易消化高营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粪便通畅。指导患者多饮水,尽量每日 2 000 mL以上,达到内冲洗的目的,防止尿路感染,促使排尿功能早日恢复。出院2周后恢复正常活动,4周内禁止体力劳动,术后1个月内避免性生活,以防感染。避免长时间站立、下蹲等动作,避免增加负压的行为方式,有节律的做盆底肌的收缩与放松活动,加强盆底肌的力量。定期到医院复查。

2 结果

1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经闭孔无张力阴道悬吊术前后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后,尿失禁情况显著改善,对其随访1~3个月后,无并发症和复发病例。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如打喷嚏、咳嗽、剧烈运动、大笑)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同时不伴有逼尿肌的收缩[1]。目前有多种方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其中手术是最有效的方法,耻骨后悬吊术和吊带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2-3],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是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常用手段,并且它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手术前后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成功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参考文献]

[1] Nygaard IE,Heit M.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Obstet Gynecol, 2004,104(3):607-620.

[2] 许园园,宋岩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6,33(2):92-94.

[3] 余劲,周武忠,陶维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操作技巧(附一例术后18年并發盆底疝的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891.

[4] 贾晓云,王慧芬,付秀虹,等.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1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49-150.

[5] 冯海琪.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研究[J].现代医院,2007,7(1):139-140.

现代护理压力与对策 篇4

1护士压力源分析

1.1 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压力

由于护理工作范围很广, 要求护士密切接触患者和患者家属, 对患者健康负有重要责任。护士既是患者的治疗执行者, 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 还是患者生活照顾和患者家属的关心者, 容易产生压力, 而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重, 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 再加上普通护士缺编和生活无规律, 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 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

1.2 特殊的工作环境产生压力

护士的工作环境——医院, 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 护士长期工作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患者, 应对患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 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 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 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而护士面对的工作环境中, 经常有许多致病因子, 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 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 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 使身心疲惫的护士不得不应对这样工作环境, 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1.3 职业风险性的压力

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及变化多端的病性, 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 容不得半点疏忽, 否则可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 甚至生命, 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是每位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 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 职业风险带来的压力, 显而易见。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给护士带来压力

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如医护、护患、护护同事及护理管理者之间,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 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 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 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 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 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 从职业的角度, 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 宽容大度的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 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 做出精神妥协, 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 大多数护士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 一旦在工作中受挫, 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 从而造成护患冲突, 产生人际障碍。

1.5 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压力

在市场经济下, 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 认为护士是医师的助手, 甚至认为是“高级保姆”, 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 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无明显的相关性, 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 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 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 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 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产生心理压力。

1.6 知识技能更新的压力

护理学科要发展, 就必须开拓创新才能有活力, 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医疗仪器不断更新, 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 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创新, 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 才能跟上护理专业的发展, 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努力学习, 这也给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压力。

1.7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

作为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 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 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 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 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 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围绝经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增加工作压力。

2相关应对措施

2.1 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

积极疏导不良情绪, 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 加强意志锻炼, 提高心理耐受力。加强业务培训, 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 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 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护理工作岗位应设有专人从事遭受伤害和损失后的协商工作。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 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 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患者为中心”, 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体谅护士, 化解矛盾, 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 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2 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

首先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现实, 提高适应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不断充实自己, 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 热爱护理工作, 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 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等使护士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 增强自信心。

2.3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丰富其业余生活

组织多项活动, 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 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 保持心理健康。

2.4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

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任务忙闲不均, 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 针对病房特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 实行弹性工作制,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 合理调配人员, 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

2.5 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 形成激励机制

积极鼓励和提高业务水平突出或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 充分发挥其工作动机和成就感。护理形象定格在高知识、高智能、高能力, 以知识创造为目标上。加强护理科研理论学习, 鼓励有科研意识的同志参加课题研究的尝试, 体现自我价值。

2.6 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

通过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 并不断创新, 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 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 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3小结

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 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变压力为动力, 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工作环境, 高超的服务技术, 正确的服务理念, 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现代护理压力 篇5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指接受那些已经确认,进而需专门治疗的危重病人的特设病房。它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单位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ICU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场所,具有病人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这就导致了ICU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甚至影响了ICU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护理管理者要了解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维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对

工作压力是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与个体承担能力不平衡引起的身心压力状态,它将会导致工作的疲惫感。主要表现为体力、情绪和精神上的疲倦感[1]。护理人员是高压力的群体,面临各种职业紧张因素。ICU工作的繁、重、急的学科特点不仅要求护士有扎实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心理应对和承受能力。目前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致使护理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生活不规律。尤其是ICU的护士,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特别是夜班护士。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设备、技术的更新,需要ICU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等,这些都给护士造成压力。面对压力,若应对不良,则可能导致工作疲惫感的产生,影响工作的完成。为评估和认识护士职业压力,保障其身心健康,现将护士职业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1、目前ICU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1.1 工作的高风险性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医疗举证责任倒置法案的提出,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而ICU又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细护理场所。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然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内容不十分了解,因此常常会引发一些护患纠纷。还有ICU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离不开穿刺,注射及处理污染伤口等职业性接触,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受伤,极有可能被传染上疾病。目前威胁最大的疾病是甲肝、乙肝、艾滋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2]。这些都给ICU的护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3]。1.2 人员配备不足导致的高负荷工作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等级护理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未能按编制的

规定配置。有关资料显示,ICU床位与护士比应为1∶3-3.5[4],有的医院护士与床位比例不足1:0.4。还有的医院为了减少经济支出裁员的首先是护士。这使原本数量已经不足的护士更显奇缺[5]。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有的医院实行12小时倒班制,频繁地值夜班搅乱了正常生理节律。有学者调查,倒夜班是许多护士离开工作岗位原因之一[6]。体力和脑力工作繁重。而护士的工作无规律、有时需要连续的抢救、护理患者或配合做手术数小时,大量的治疗实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都是由护士来执行。这些细致而耐心的工作,需要合理的和足够的人员配置。来自患者、家属的高要求及医疗投诉也给护士增添了无数职业压力[7]。1.3 精神长期紧张

ICU的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病人需要监测的项目多,各种管道管理复杂,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护士不但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还要及时准确做出反应,同时要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8]。从而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李小宁等[8]调查显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是临床护士的首要压力源。

1.4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不能满足

ICU护士均是全院优秀护士。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工作之余还刻苦学习,更新知识,学历的增高提高了ICU护士的自尊。而工作量及性质却并未随之而改善,现实与理想产生了矛盾,护士外出学习机会少,社会地位低下,出现心理压力。管理者和医生对ICU护士期望值很高,当护士的行为与期望值之间有差异时,管理者的批评和医生的不满意就会使其感到被否定,降低了其归属感,产生心理压力。同时,年龄、护龄的增加使ICU护士对日复一日超强度的工作产生了厌倦、疲惫感[9]。1.5 其它方面因素

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应付自己晋升职、级的考试以及论文撰写等。还有的医院经常组织年、季、月考试。不定期会有医院及护理部的领导来ICU查房,有违反规定者还要扣质控分并与自己的月奖金挂钩。这些均增加了ICU护士的心理压力。

2、应对方式

2.1 认真书写护理文书,工作中注意自我保护

工作中护士必须及时、真实、客观地做好护理文书的记录。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有据可查,做好护患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从而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护理部定期安排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观念 [10]。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注意保护自己,当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均要戴手套。戴手

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接触的最主要措施之一,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的损伤

[11]

。在操作中,如穿刺、注射、采血后不要回套针帽,美国CDC(疾病控制中心)早在1987年就在全面性防护措施中提出: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12]。因此使用后的针头必须放锐器盒中,以防刺伤。在ICU工作的护士可组织每年体检一次,定期给予预防接种。2.2帮助护士减轻压力

适当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减轻其工作负担及心理压力。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工作班次和时间,采用弹性排班制,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应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劳逸结合[13]。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以积极方式放松身心。也可以把ICU工作较长的护士调到普通病房工作,让她们的心理、生理得到调整和恢复。2.3 提高护士心理调节能力

当护士遇到压力时,能够自我调节,则可大大减少压力对护士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冷静和乐观是防止心理失调,维持内心平衡的最佳方法。管理者可组织护士学习相关心理调适知识,掌握一些自我放松的技巧。如微笑、幽默、定期旅游、深呼吸训练、放松训练等。工作之余看电影及娱乐的文艺节目,还可大吃一顿、听音乐、找人倾诉或讨论[14]。也可经常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保持身心健康。2.4 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曾铁英等[15]调查显示,护士将继续教育排在自我需求的首位。ICU护士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和抢救技能,通过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提升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建议管理者加强这方面的培训,组织到大医院ICU参观学习,不定期地安排护士外出学习,支持并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提高ICU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更有信心地承担其工作内容,实现患者康复需要与护士自身需要的同步满足。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她们的压力[16]。护士所在组织给予有效支持,也有助于工作压力的减轻[17]。2.5 合理安排工作和业余时间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培养自己的“慎独”意识。对工作认真、仔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安排好自己晋职、晋级的考试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分次安排考试以减轻压力。护理管理者按年龄写作水平,老、中、青

搭配并成立小组提高护士科研及论文撰写能力和兴趣,以及业务学习积极性[18]。让护士设立自身成长目标,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加各种护理学术交流会学习。

结论:

综上所述,ICU护理人员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高风险性、人员配备不足、精神长期紧张、自我价值实现及其它方面因素。ICU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ICU是护士工作压力最高的科室之一[19]。护理管理者应注意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更多地给予护士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国内外对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多和丰富。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掌握其心理健康状态,有针对性采取心理管理,根据成长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好人员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善于运用各种应对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2]邢颜超.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度及防治对策[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分册),2001.6 [3]朱忠琴,王君俏.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解放 军护理杂志, 2008,25(8A):44

[4]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6.[5]高碧秀.护士的职业压力与现状.中国医药卫生,2007,9(8)123 [6]曹颖.浅谈护理人员的流失问题.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5-566.[7]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54-55 [8]李小宁,李小燕,强水云.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护理学杂 志,2004,19(12)67 [9]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 志,2000,35(11):645-649.[10]睦万琼,陈光琼,胡国萍,等.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士心理行为影响 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14):387 [11]张帆,周密,孙玉卿,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

制杂志,2001,5(1):36-38 [1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38(6):422-424

[13]崔屹,金莹.探讨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上海护理,2004,4(3);54-55 [14]蔡学联.探索护士的工作压力反应与适应机制.天津护理, 2001,9(1):1-2.[15]曾铁英,李秀云,项莉,等.597名护士对各种激励因素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

杂志,2003,38,(8):635-637 [16]赵光红,刘义兰,王桂兰,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691.[17]KulbeJill,Stressors and Copingmeasures of hospice nurses.Home Healthcare Nurse,2001,19(11):707-711.[18]孟丽霞,韩维红,陈宝元.护士长对护士撰写论文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

现代护理压力 篇6

【关键词】传染科护士;心理压力;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90-02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不明原因性发热疾病逐年上升,传染科护理人员随时处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据统计,每年传染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率约为7%,长期在传染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容易身心疲惫,失去工作热情及工作责任感,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如隔离措施不当,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则会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及自身感染,所以有些护理人员要求调换工作岗位及离岗。

1 造成传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

1.1工作因素

1.1.1工作特点及性质:护士是服务性的职业,服务对象是患者。而传染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传染病患者,传染病病人本身在社会上受人歧视,身心处于不健康状态,对医务人员有排斥心理,特别是某些特殊感染的传染病,病人对社会存在报复心理,这些都会给传染科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唯恐自身的任何差错导致病人报复社会,因而产生恐惧感。

1.1.2工作环境:传染科护理人员所处的是特殊工作环境,每天要面对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针头、被服、消毒药液、紫外线等感染,这种职业性危害造成传染科护理人员巨大的心理压力。

1.1.3工作负荷:因传染科属于非盈利科室,护理人员不足,工作时间长,夜班次数多,生活不规律,特别是某些特殊感染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恢复悲观失望,从而容易出现意外,这些均无形中加重了传染科护理人员的思想压力,更容易产生工作疲惫感。

1.2 个人因素: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未接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知识缺乏,不会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减压。

1.3 社会因素:护理人员多数为女性,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周期波动均为压力之源,社会对护理工作和角色的定位不准确,将其置为辅助医疗的从属位置,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加上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较低,工资相对较低,护理人员的付出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补偿,造成传染科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加之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传染病人的歧视,导致对传染科工作人员存在偏见,唯恐避之不及,增加了对传染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2 防护措施

2.1 环境因素的防护: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配制消毒液时应在通风处,且计量准确,减少对自身的危害。紫外线消毒时禁止入内,消毒后及时通风。医疗垃圾分类处置,并标明种类,封闭后专人运送。工作时戴防渗透手套,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穿戴好防护衣和护目镜,如被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离开该环境,按相关流程规范处理污染部位,上报相关部门。

2.2 心理因素的防护: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保证睡眠质量,提高自身抵抗力,组织心理学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治疗活动,及时矫正传染科护士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传染科护士掌握必要的心理放松技巧,维持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在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外,立即给予心理评估,安慰及心理疏导,护理管理者应关心每一位护士,帮助解决护士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3 重视职业安全防护:传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风险大,感染传染病的机率高于其它科室,属于高风险科室,应不断提高传染科护士对传染科疾病的职业防护能力,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流程等来规范护士的工作,以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2.4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减轻护理人员负担,合理调配人员,延长夜班轮转时间,改善护理人员的生活待遇、福利、工作环境,增加晋升机会。

2.5 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传染科护士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社会应理解并尊重,支持传染科的护理工作。医院应增加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重视传染科护士的压力源,合理编制,提供更多进修、培训机会,在职称方面予倾斜。

2.6 加强专业知识和应急能力的培训:学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掌握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治疗方案、隔离措施等,使护士有过硬的操作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在紧急情况下忙而不乱,快而不慌,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传染病医学的发展和需求。

3 小结:

缓解护士压力 提高护理质量 篇7

1 现存的护士压力表现

1.1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简单的打针发药、执行医嘱转变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的护理模式。这种包括心理、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1.2 护士编制严重不足所造成的压力

目前,国内医院普遍存在护士严重缺编问题,从而造成医护比例失调,床护比例不足。21世纪的今天,我国床护比例仍按28年前制定的1:0.4的标准,而实际上仅为1:0.296。而国外发达国家床护比远远超过我国,如美国1:1.6,法国1:1.2,日本1:0.9~1.2,芬兰1:1.2。近年来,我国护士流失的比例有增无减,缺编导致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护士在工作时间内干不完活,下不了班,身心疲惫。尤其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工作,又担心患者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频繁倒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三餐不准时,造成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疾病发生,严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

1.3 护理工作中众多的人际冲突带来压力

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护士在工作中建立起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医护之间、护护之间、护患之间。这些关系若处理不当将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是护患关系的处理,处理不当,不仅得不到理解,还会有被投诉,甚至被谩骂、殴打的可能。长此以往,护士会感到地位低下,精神压抑,有职业歧视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职业疲溃”现象出现,使护士“精神耗竭”。

1.4 护士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造成护士压力

“白衣天使”是多少在校护士生心中的偶像、奋斗目标。而在现实工作中,“白衣天使”仅仅是人们在“非典”时期对医务工作者的呼唤,“白狼”早已取代了“天使”的称号,而护士更被称为“高级保姆”。不公平的社会评价,熄灭了多少护士内心的希望之火。同时,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护士价值得不到认可,造成护士心理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5 护士经常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造成的压力

目前,在我国众多的医院里,护士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承担了太多超出职业范围之外的工作:计费算账、催缴费用、拿药退药、送检化验标本等等。而在作为医疗卫生行业带有服务性质的医院里,患者及家属作为消费者,期望能在医院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但是,当服务涉及双方的利益、健康和经济问题时,医方达不到患方所要求的期望值,比如治疗效果不好、医疗费用太高、医生处方问题、药房发错药、其他部门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时,患者通常不敢向医生发泄,总是将气撒在与之接触最多、最密切的护士身上。护士如果理论,将遭到投诉服务态度差,最终导致被扣发奖金。因而,护士针对这一情况只有隐忍、压抑,久而久之,将会影响护士看待问题的态度,甚至产生偏执的心态,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 护士职业压力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2.1 护士缺编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长期以来,护士承担着与自身人数极不相称的繁重工作。以本科为例,病床45张,护士仅有10名。护士每天像机器一样地工作,休假轮休没时间,加班加点是常事。时间一长,护士身心疲惫,对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更别说护理质量的提高。

2.2 身心健康影响护理质量

护士身体不健康,不仅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还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以本科一名护士为例,某日,她的鼻窦炎发作引起头痛症状,但仍然坚持转接医嘱工作,结果把11床患者的青霉素静脉滴注接到了12床患者的医嘱上,幸好治疗班护士查对时及时发现,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护士心理不健康,如自卑、沮丧、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将影响对问题的判断力和工作满意度,易引发护患纠纷,又怎会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2.3 护理人才流失影响护理质量

从护理人员成长特点来看,它具有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作为中坚力量具备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专科技术水平以及科研意识与能力的护理人员,至少需要10~20年护龄的锻炼。然而,因职业压力影响决定了其不稳定性、临时性、流动性。再者,由于医院为降低成本造成聘用护士队伍日渐壮大,让年轻的护理精英在医院的归属感差,看不到前景和光明,纷纷转行;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缺编不能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高职称低职称工作不能合理体现,让高年资的护士感到工作无为,职称无望,事业无所求,得过且过,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前进步伐。

3 缓解护士压力的措施[3]

3.1 设置合理的编制,让护士远离疲惫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首先是生理需求。当人们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依次得到满足后才可以安心工作,全心付出,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所以只有合理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结构,充分保证护士的休息、休假,才能使护士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3.2 护理管理人性化,提高护理质量

在职业压力与技术含量同时增加的今天,我们的护士仍然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支撑着护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护理管理者面对这种现状,至少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更新管理理念,调整管理方式,尽自己的努力做到科学管理。在充分利用护理资源的同时、把“人性化”服务运用到护理管理中。

3.2.1 关爱体贴护士,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护理管理者要从权的理念中走出来,与护士亲如姐妹,平等相处,坦诚以待[4]。及时发现、果断处理不和谐因素,达到一个组织内的和谐状态。例如,护士生病,多给予关心;家庭有困难,多给予帮助;心中有疑惑,多给予理解。这样使护士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以最佳的姿态投入工作。所以,把爱献给护士,再让护士把爱传递给每一位患者,是护理管理者、护士、患者之间形成一条和谐化的管理链,最终使患者得到全流程优秀的服务。

3.2.2 尊重激励护士,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护理管理者在与护士沟通时应避免高压式、命令式的语气,而应多使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护士,保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其工作潜能。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护士应提名表扬;遇到护理问题时,应与护士共同探讨。作为护理管理者应经常换位思考,站在护士的角度看问题,使护士感到被理解,被重视,被信任,不断加强工作责任心,自觉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从而减少护理缺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3.3 减轻护士负担,把护士还给患者

护士承担的大量不属于护理范畴的工作占用了护理队伍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只有敦促医院尽快成立其他辅助工作部门,如患者服务中心等,才能真正把护士从繁复的、与护理无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地投入护理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3.4 护士学会自我减压,提高适应能力

护士学会自我减压,增强“抗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抗压”能力如同机体免疫力一样,是可以不断调整的。学会“将事情合理化”,“胸襟广阔容受一切”,“用平常心对待”,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5]。

3.4.1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付压力的能力。

3.4.2 培养积极的情感,加强意志锻炼,坚定必胜信心,提高心理耐受能力,从容面对压力。

3.4.3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防护。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4.4在院领导、护理部的直接参与管理下,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条件,营造和谐的执业环境,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中心、娱乐活动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中心。让护士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心理帮助,以释放和调节情绪,放松身体,消除疲劳。这样才能让护士在最佳状态下将专业技能和知识充分发挥,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职业荣誉感,增加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4 结论

护理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所要承受的职业压力,而在认识到这些压力给护士带来的危害以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设法消除不良因素,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得到社会的肯定,从而改善护士待遇,提高护士地位,促进护理学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洋洋.半数护士心理超负荷[N].江门日报.2007-05-25 (B2).

[2]骆宏.中国首份护士职业倦怠报告出炉62.80%的护士有职业倦怠[N].健康报,2006-6-20.

[3]沈树花,曲桂花.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06,7.

[4]刘学茹.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11.

现代护理压力 篇8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从事肿瘤患者临床关怀护理人员41人, 年龄22~42岁, 平均 (31±3) 岁。学历包括中专15人, 大专21, 本科15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包括临终关怀要点问卷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临终关怀护理要点;②造成相关护理人员高压力的原因;③相关护理人员面对压力产生的压力反应;④改善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对策。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份, 回收有效问卷41份, 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2.1 临终关怀护理要点

①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多为高危患者,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护理期间应多注意生命体征, 尽可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救;②由于肿瘤患者治疗时间长, 反复多次的住院治疗, 使患者之间成为了朋友, 当他们看到往日熟识的患友日渐衰竭, 感伤情绪日积月累,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引导患者尽可能向好的方面想, 辅助患者找到生存的勇气和努力的方向;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在现有的医患关系上尽可能建立更为信任的朋友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患者的敌对情绪, 从而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

2.2 护理人员压力成因及对策情况

①由于晚期肿瘤患者死亡率高, 治愈率低, 往往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工作成就感;②对工作缺乏控制感;③患者对治疗有过高的预期;④缺乏患者的支持;⑤担心放疗及化疗对护理人员自身产生危害。

3讨论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 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这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 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2]。从事临终关怀护理的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病情特殊, 其情绪变化无常, 这使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 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3]。

近年来在研究肿瘤缓解及治疗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也有学者报道肿瘤治愈方面有所进展, 但临床依然没有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愈方法, 因其治疗的不良反应, 且疗效不肯定, 治愈率低, 复发率高, 死亡率高, 故肿瘤仍是一种等同于无望、痛苦, 恐惧和死亡的顽症。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痛苦而且无助的患者, 而不断的看着自己身边的患者痛苦的生存或死去, 或多或少会对打击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如果护理人员自身调整不当, 则会产生悲观的情况, 而且会在护理人群中蔓延, 而且还会反馈到患者身上, 最终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起到反作用。

患者到医院求医, 都是怀着治愈的期望而来的, 但往往是花了高昂的费用却得不到很好的疗效, 造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不平衡, 表现出暴躁易怒, 而护理人员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多的医护人员, 因此会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 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剧增, 最终降低其护理热情。

长期的高压心理状态会严重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心理状况, 才能有效缓解压力,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①改善科室工作环境:应首先从固有的工作坏境入手, 掌握护士的心理状态, 开展展心理健康教育, 适时予以人文关怀, 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 尽可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现状来选派、调整及轮换工作岗位, 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身体, 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②要正确对待生命和死亡:近年来医疗已从单纯延长生命转向关注生命质量, 希望在无法治愈患者的情况下, 也尽可能让患者安祥地、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而在这个人生最终的时刻, 临终护理工作人员是最直接的参与者, 应该正确引导护理人员, 让其感觉到自身的重要作用, 激发其对护理工作的热情, 从而提高对临终患者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3.

[2]杨美丽, 蔡瑞宏.影响护士睡眠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当代护士, 2006, 2:24-25.

对如何减轻护理人员压力的建议 篇9

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很有可能需要对其配偶或父母进行长期护理。家庭成员是提供长期护理的人员中最大的部分,许多人为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家庭成员提供家庭护理和长期护理。不幸的是,这是一个我们大多数人未经培训、未经告知、没有化解为照顾别人而带来压力的知识就进入的工作。哈佛医学院特种医学报导、《护理人员手册》的编辑,老年病学专家安妮·法比尼博士说:“那些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员总是发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是被其困扰”。

风险

从事一个全职或兼职护理人员的角色会对你的生活有一个戏剧性的影响。

法比尼博士说:“当某个人只需要洗衣或管家等适度的帮助时,这种情况通常是可控的。当被护理者需要转运、给药、做饭,以及辅助进食、洗澡和如厕等需要支持或监管的基本功能时,这项工作就变得复杂了”。

一些研究表明,对于三分之一的护理人员来说,工作的轻重取决于一种称为护理人员负担的压力类型。这种压力可以体现在包括身体疾病、精神疾病和社会隔离等的许多方面。法比尼博士说:“护理人员要想从护理角色中走出来有困难。如果他们没有如锻炼、充足的睡眠或参与社会生活等的支持,他们会逐渐倒下”。

如何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可考虑采用下面的建议。

寻求帮助

你不必争取独自完成工作,现在整个行业都可对护理者进行支持,同样也支持在家实施护理的人。这些服务包括允许护理人员进行短暂的休息,其形式有对需要护理的人实施家庭陪伴或成人日托等,对家务和烹饪等非医疗服务进行帮助,对如何照顾亲人而自己免遭伤害进行培训。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把工作转授给他人,当有人为你提供帮助时不要拒绝。

保持身体健康

你可能没有时间来锻炼或去看医生,但尽量找时间做这些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法比尼博士说:“如果你不照顾好自己,你就无法照顾你的亲人或需要对其负责的人”。这就是说你必须吃健康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目标能实现。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天20分钟轻快的散步,可以分成一天内多个3-5分钟的短暂锻炼时段。

保持心理健康

当你想起亲人过去的情况时你可能会感到难过,或者可能会感到责任如此重大。无视这些感觉可能会导致你发生情绪低落。在发生这种现象之前,要向心理健康顾问或护理人员协会寻求帮助。如果你不能在医院的心理咨询部门或退休中心得到支持,可以考虑通过社交媒体寻求支持,互联网上有不少团体也会提供帮助。

如何减轻压力

减轻压力可改善你的心情和你的身体健康状况。目标是触发舒缓效应,血压、心率、呼吸率、紧张荷尔蒙水平等降低的生理变化研究比较透彻。你可以通过冥想或者练习瑜伽和太极拳等任何形式的锻炼来获得舒缓效应。每天进行至少10分钟这种方法的锻炼以获得益处。参与如阅读或园艺等爱好的业余活动也可以使人产生放松反应。

保持社会联系

浅析儿科护理工作的压力及其对策 篇10

1 现阶段儿科护理人员产生压力的原因分析

1.1 来自于院方的严格要求及患儿家长

由于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加上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疗护理纠纷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为了抓好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 对员工提出了高标准的管理及严格要求。患儿家长的权力意识在逐渐强化, 权力观念在进一步增强, 对护理的要求更高。

1.2 来自于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及工作繁忙

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护士人数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医院床位数的增加, 以及护士职责不明确, 要从事许多非护理工作等因素。长期护理人员短缺造成护理工作量相对增加, 也增加了护理超时工作的频次, 护士的身心状态受损。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较高, 是疲劳的高发群体。

1.3 来自于工作环境

护士在医院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 应对病人的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变化, 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 尤其是护患关系。

1.4 来自于护士的技能不强及沟通不足

虽然人人有产生工作压力的可能性, 但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员压力明显升高, 特别是护理工作是卫生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而且有些护士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交谈态度冷漠, 语言不妥、解释问题不到位等现象。

1.5 来自于社会上重医轻护的偏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一直存在着重医轻护的偏见, 认为治好病主要靠医生, 护理作用不大, 病人只尊重医生, 感谢医生, 有时对医生有意见也迁怒于护士。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儿科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护士, 首先基本功要扎实, 也就是说专业技能必须过硬, 儿科护士的穿刺技术比其他科要求得更高, 必须要下工夫, 刻苦练习才能达到。

2.2 护理人员的配备要充分, 实行人员弹性排班

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搭配, 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儿科护理计划性弱, 护理工作流程易被打乱, 小儿生活不能自理, 护理操作难, 精细程度更高, 更需配备足够人力, 也需要合理搭配, 如年龄、结构、知识、经验的搭配。根据护理工作的轻重缓急, 调整各班岗位职责, 减轻护士的压力。

2.3 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让家属充分理解护士

儿科病房护理工作具有随机性强、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计划性差、护理操作时间多等特点, 在护理密集时间段、工作繁忙段, 忙于完成治疗操作任务, 无时间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护士要注意找出时间与病人进行沟通, 不能忽视与患儿家属的交流, 通过交流, 了解到患儿的现在状态、想法及心理感受, 采用非语言性交流技巧, 让病人更信任、更理解。

2.4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医院的工作氛围是影响医院发展的要害问题。护士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需要温暖的集体和良好的环境。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护士着想, 关心他们的工作, 关心他们的生活, 尽可能设法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通过各种沟通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得以释放, 减少消极心理防御, 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可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以缓解护士工作中的疲劳。

2.5 倡议全社会都要关心护士、爱护护士

注意护士人格的尊重, 不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当发生护理问题时不随意批评护士, 应通过换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设法维护护士的自尊, 让护士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不断加强责任心,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6 护士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求每位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以增强法制观念, 以多种形式向患者和家长宣传此条例及有关内容, 同时注意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避免投诉的发生。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患法律意识的增强, 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儿科病人的特殊性, 将给儿科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正视儿科高发护理纠纷的状况,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和处理护理纠纷, 同时要加强管理, 不断提高医院及儿科的综合管理水平, 提高儿科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及时做好护士的心理抚慰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 消除隐患, 才能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朝艳, 张振路.护理职业紧张对个体疲劳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A) :629.

[2]张斌.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3) :21-24.

[3]刘淑艳, 侯模威, 牟春玲.护理操作风险及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4) :738.

[4]张优琴, 单亚娟, 钱萍萍.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201-203.

现代护理压力 篇11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TVT护理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增加腹压甚至休息时,膀胱颈和尿道不能维持一定压力而有尿液溢出。此病病因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主要包括衰老,多产。产程延长或难产及分娩损伤,子宫切除等[1]。尿失禁是年长妇女的常见症状,对妇女精神心理造成很大伤害。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现阶段对SUI的治疗已经摒弃了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目前采用无张力性阴道悬吊术(TVT)。TVT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2006年11月~2007年11月采用TVT术对50余例SUI患者进行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SUI患者50例,年龄30~81岁,平均48岁。尿失禁时间2~40年,平均6年。其中轻中度SUI 30例,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有尿液溢出,;重度SUI 20例,其中5例行走时出现溢尿。患者均有自然分娩史,分娩次数1~4次,平均1.5次。专科检查:患者在增加腹压(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跑步等活动)时有尿液溢出,严重者在休息时也有尿液溢出,膀胱颈抬举实验阳性。其中8例合并轻度阴道前壁脱出,5例合并子宫脱垂。尿动力学检查均符合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后,首先观察膀胱颈位置,然后在距尿道外口约1.0cm的阴道前壁做1.0~2.0cm纵行切口,分离组织,用推针器将吊带针从尿道中段两侧贴耻骨于耻骨联合上1.0cm中线两侧各2.0cm处穿出腹壁,经膀胱镜检查确认无膀胱和尿道损伤后,调整吊带松紧度。(如有阴道前壁膨出,同时剪去部分阴道前壁组织,适度缩紧阴道,合并子宫脱垂者同时行阴式宫切术)。阴道缝合后用油卷纱压迫,留置18号气囊导尿管。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

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住院5~7天,留置导尿管3天,均获满意效果。术后发生排尿困难3例,发生率6%,对症处理后均恢复。随访1~12个月,均无尿失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护理

术前护理:⑴心理护理:压力性尿失禁属于妇科常见慢性病之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部分患者认为该病难以启齿,不愿与别人多交流,精神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此术式又是河南省首次引进,患者对手术的方式、方法、效果极为关切,表现为术前紧张、焦虑,担忧。护理人员需耐心的给患者讲解,此术式在国外及省外已开展多年,目前已有10余万例临床报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2],同时耐心的讲解手术的方法及预后,重点强调优点,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树立患者治疗信心,使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⑵手术区护理:①局部皮肤准备:患者入院后指导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爽。嘱术前3天用1:5000高锰酸钾粉坐浴,2次/日,每次20分钟。勤换内裤,对已有皮炎湿疹者每天清洗会阴部4~6次并保持干燥,必要时涂护肤粉剂。②阴道准备:询问患者月经时间,于月经干净后3~7天施术,术前3天及术晨用络合碘擦洗阴道,以减少阴道内细菌生长,防止术后感染。③常规准备:血尿常规,肝肾、凝血、心肺功能等,特别监测血糖情况。术前1天做好肠道准备,药敏实验等麻醉前准备工作。

术后护理:①术后监测:术后回病房执行麻醉后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起初每2小时1次,连续平稳3~4次后每4小时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增加监测次数。密切观察阴道内伤口及纱球情况。纱球常规于术后24小时取出。②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去枕平卧6小时后抬高床头。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免患者术后早期因咳嗽使腹压增高。③留置尿管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尿管通畅,定时更换尿袋,观察小便性状、量、及颜色,每天用络合碘清洗消毒会阴部两次。术后24小时拔出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期间及拔出早期鼓励患者多饮水,使每天尿量>2500ml,以防逆行感染。④饮食护理:患者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增加腹压,预防并发症发生。

并发症:①盆腔血肿:因盆腔血液循环丰富,若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形成盆腔血肿。因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下腹或腹股沟胀痛不适,行走疼痛等。如出现上述症状及时结合盆腔B超检查作出诊断并及时处理。②膀胱穿孔:术中穿刺针引导吊带前要排空膀胱,穿刺时避开膀胱,术后密切观察有无下腹痛,尿少,腹部张力高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可进一步行膀胱造影检查以确诊。术后保持引流尿管通畅,术后24小时引流尿液清亮,说明无尿外渗现象发生。③排尿困难:TVT术后排尿困难与术中调节网状吊带松紧及患者的情绪有关,本资料仅1例出现排尿困难,经排尿训练后好转。拔除尿管后,密切观察排尿情况,若有异常,分析原因,给予及时相应处理。

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确保患者做好自我观察、合理护理、按时就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使患者理解并掌握术后自我护理的重要性[3]。嘱术后避免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2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3~4周內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性生活1个月。教患者自行观察排尿情况,每天记录排尿时间,尿量,饮水时间,饮水量,有无伴随症状及尿失禁等,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首次随访,以每1~2个月1次,直到术后0.5~1年。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

2摆凤兰,张雯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11.

现代护理压力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工作的4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40名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6.4±6.3)岁。在儿科工作时间1~20年,平均(8.5±5.4)年。职称:护士14名,占35.0%;护师13名,占32.5%;主管护师10名,占25.0%;副主任护师1名,占2.5%。学历:中专4名,占10%;大专32名,占80.0%;本科4名,占10.0%。均无身心疾病。

1.2 方法

研究对象的心理状况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分别评定总分和10个因子分,10个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附加因子,每个项目采用级记分法(从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相当重为3分,严重为4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再根据不同心理问题分别进行支持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家庭及社会干预[4]。

2 结果

2.1 干预前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

干预前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正常人比较见表1,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2.2 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

干预前后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2.3 干预前后儿科护士常见心理症状

干预前后儿科护士常见心理症状的比较见表3,干预前儿科护士常见的心理症状包括强迫、焦虑和敌对等,排名前医学专业知识,如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疾病的起因、转归及生病期间的注意事项,使家长对患儿病情心中有数,能正确冷静地对待患儿哭闹,积极配合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护士能娴熟各种技能操作,进行各种治疗时尽量减少患儿痛苦。此外,儿科护士还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有意识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其自身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6]。8位的症状发生率在58%以上;排名前8位的症状发生率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3 讨论

3.1 社会支持、尊重与关爱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社会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及其特点,使护理工作的价值得到认可。医院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营造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团结、友善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做好护士的职业防护工作;对新来的护士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她们及早认识特殊的工作环境并尽快适应。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上进,但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使人过度疲劳和心智提早老化。定期或不定期与护士进行座谈,对她们的工作及时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肯定;当护士面对各种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应尽可能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以缓解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2 心理健康基础

护士加强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培养其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儿科护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强和自爱,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同时要善于自我肯定,做情绪的主人,保持乐观、恬静和愉悦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情绪影响患儿,并由此得到愉悦[5]。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

护士应学会换位思考,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设身处地为患儿考虑,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需求。患儿家属大多缺乏

3.4 消除压力源

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卫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儿科护理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损伤,制约着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制约着护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儿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我们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压力源,让社会支持、尊重和关爱护士;教育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抗压力能力,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护士压力源,合理增加护士编制,合理安排班次,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变工作环境;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增强适应能力及抗挫能力。护理部应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室、护士专业培训中心、护士娱乐活动中心和电话咨询等,采取个人和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和训练,使其正确面对挫折,客观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儿科护理人员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还需要新闻媒体和舆论的正确引导及家庭社会的尊重理解,这些有利于激发护士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缓解护患冲突,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儿科医疗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陈静,白冰.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3,17(5):563-564.

[2]谭玉兰,宋玉兰.应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95-97.

[3]赵光红,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48-49.

[6]生凤,赵春.小儿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80-81.

上一篇:悬臂法施工下一篇:分析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