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类型

2024-09-27

财务风险类型(精选11篇)

财务风险类型 篇1

企业财务风险, 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从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信号, 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风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之一。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了解财务风险的起因,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因此, 如何客观认识和分析财务风险,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从而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是所有现代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类型

深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深刻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对于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系统的透明度, 把握企业经营的发展方向,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流程, 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筹资风险。

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企业举债经营, 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 还将有一部分借入资金, 会对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 借入资金需要还本付息, 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 企业很可能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2.投资风险。

是指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种特殊风险, 即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 而使实际投资出现不同结果的可能性。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 不同投资结果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一般来说, 实际投资出现不同结果的可能性越大, 投资的风险就越大, 实际投资收益偏离期望投资收益也就越远。

3.资金收回风险。

主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 产品和服务向资金转化过程中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赊销是促进销售、扩大销量的主要手段, 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即资金被他人占用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可能性。

4.分配风险。

是指由于决策当局制定分配政策不当, 而可能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率过高, 虽然短期内能使企业股价上升, 但却可能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与筹资能力下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从长期看, 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信誉下降、股价下跌的风险等。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 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 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宏观经济环境的空间已经扩展到整个世界, 从而使得原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进一步放大。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这种不断“放大”的外部环境, 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2. 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必然导致决策失误, 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 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 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 从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财务风险。例如,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 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系统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 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 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决策失误又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最终导致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之一。比如,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企业普遍存在着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从销售策略上说, 这种销售方式无可厚非,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许多企业在赊销过程中, 由于缺乏财务监控, 特别是有些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真实了解, 从而导致盲目赊销, 造成应收账款失控, 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形成坏账。由于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必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监控对策

1.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理财的主要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因此, 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监控, 关键就在于对现金及其流动的监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就是监控现金及其流动的一种重要的财务手段。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现金流量进行科学分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 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比如, 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 就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 产品积压少, 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 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 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资金流动,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应当是最敏感的, 风险意识甚至可以说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于目前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情况, 企业应采取相应对策, 比如加大培训力度、招聘具有风险意识和经验的财会人员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关键在于, 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 积极向风险管理好的企业和员工学习, 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3.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都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加大。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决策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应制订可行性方案, 切忌主观臆断。比如, 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中, 应采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选择出最佳的投资方案。这样, 就可以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从而避免或降低因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 加强资产管理, 提高营运能力。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的影响, 从短期看, 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直接影响着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 决定着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 因此,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防止不良资产产生, 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 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从长期看, 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而能够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 往往是那些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低的企业。一个健康的企业, 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盈利, 而非负债资金。因此, 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 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相应地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财务风险类型 篇2

计算题:风险与收益、股票的内在价值、资本成本、现金流量(2012.1)

计算题:资本成本、现金流量、财务杠杆系数、财务分析相关指标(2011.10)计算题: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EBIT、财务分析相关指标(2011.1)计算题:货币的时间价值、折旧、债券的价格、财务分析相关指标(2010.10)计算题:风险与收益、销售量的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财务杠杆系数(2010.1)计算题:货币的时间价值、财务杠杆系数、现金流量、EBIT(2009.10)计算题:资本成本、EBIT、债券的发行价格、财务分析相关指标(2009.1)计算题:货币的时间价值、成本、财务杠杆系数、现金流量(2008.10)

计算题:股票的估价、EBIT、现金流量、风险与收益(2008.1)

(1)货币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1.华丰公司正在购买一建筑物,该公司已取得了一项10年期的抵押贷款1000万元。此项贷款的年复利率为8%,要求在10年内分期偿付完,偿付都在每年年末进行,问每年偿付额是多少?(PVIFA8%,10=6.710)

解答:假设每年偿付额即年金为A,则

A× PVIFA8%,10=1000 A=1000 / 6.710 =149.031 万元

2.某人准备购买一套住房,他必须现在支付15万元现金,以后在10年内每年年末支付1.5万元,若以年复利率5%计,则这套住房现价多少?(5分)(PVIFQ5%,10=7.722)

解答:房价现值=150000+15000×7.722=265830 元

(2)风险与收益的计算

3.假设华丰公司准备投资开发一件新产品,可能获得的报酬和概率资料如下:

市场状况 预计报酬(万元)概率

繁荣 600 0.3

一般 300 0.5

衰退 0 0.2

若已知产品所在行业的风险报酬系数为8%,无风险报酬率为6%,计算华丰公司此项业务的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

解答:期望报酬额=600×0.3+300×0.5+0×0.2=330 万元

标准离差= =210

标准离差率=210/330×100%=63.64%

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标准离差率=8%×63.64%=5.1%

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6%+5.1%=11.1%

风险报酬额=330×(5.1% / 11.1%)=151.62 万元

(3)资本成本的计算

4.华丰公司现有资本总额3000万元,其中长期债券(年利率9%)1600万元,优先股(年股息率8%)400万,普通股1000万元。普通股每股的年股息率为11%,预计股利增长率为5%,假定筹资费率均为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加权平均成本。

解答:债券成本=9%(1-33%)/(1-3%)=6.2% 普通股成本=11%(1-3%)+5%=16.3%

优先股成本=8%/(1-3%)=8.2%

加权平均成本=6.2%×(1600/3000)+16.3%×(1000/3000)+8.2%×(400/3000)=9.8%

5、华丰公司准备筹集长期资金1500万元,筹资方案如下:发行长期债券500万元,年利率6%,筹资费用率2%;发行优先股200万元,年股息率8%,筹资费用率3%;发行普通股800万元,每股面额1元,发行价为每股4元,共200万股;今年期望的股利为每股0.20元,预计以后每年股息率将增加4%,筹资费用率为3.5%,该企业所得税率为33%。该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多少?(7分)

解答:长期债券资金成本=6%(1-33%)/(1-2%)=4.102%

长期债券比重=500/1500×100%=33.333%

优先股资金成本=8% /(1-3%)=8.247%

优先股比重=200 / 1500×100%=13.333%

普通股资金成本=(0.2 / 4)/(1-3.5%)+4%=9.181%

普通股比重=4×200/1500=53.334%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4.102%×33.333%+8.247%×13.333%+9.181%×53.334%=7.363%

6、华丰公司现有资金200万元,其中债券100万元(年利率10%),普通股100万元(1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0元,今年股利1元/股,以后各年预计增长5%)。现为扩大规模,需增资4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140万元,年利率10%,发行股票260万元(26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0元,股利政策不变)。所得税率30%。计算企业增资后:(1)各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2)各种资金的成本。(3)加权资金成本。

解答:(1)债券比重=(100+140)/600=0.4 股票比重=(100+260)/600=0.6

(2)债券成本=10%×(1-30%)=7% 股票成本=1/10+5%=15%

(3)加权资金成本=0.4×7%+0.6×15%=11.8%

(4)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的计算

7、华丰公司资本总额2000万元,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50%,债务资本的年利率为12%,求企业的经营利润为800万元、400万元时的财务杠杆系数。

解答:经营利润为800万元时的财务杠杆系数=800/(800-2000×50%×12%)=1.18

经营利润为400万元时的财务杠杆系数=400/(400-2000×50%×12%)=1.43

8、华丰公司资金总额为5000万元,其中负债总额为2000万元,负债利息率为10%,该企业发行普通股60万股,息税前利润750万元,所得税税率33%。计算(1)该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和每股收益。(2)如果息税前利润增长15%,则每股收益增加多少?

解答:(1)DFL=750/(750-2000×10%)=1.364

EPS=(750-2000×10%)×(1-33%)/60=6.15(2)每股利润增加额=6.15×15%×1.364=1.25 元

13、某产品预计年销量为6000件,单件售价150元,已知单位税率为5%,预定目标利润为15万元,计算目标成本应多大。

解答:目标成本=6000 × 150 ×(1-5%)-150000=705000 元

15、某产品预计销量可达8000件,单位售价12元,单位变动成本7元,固定成本总额25000元。计算:(1)可实现利润额;(2)保本点销售量;(3)利润增长1倍时的销量。

解答:(1)可实现利润额=8000×(12-7)-25000=15000元

(2)保本点销售量=25000 /(12-7)=5000 件

(3)利润增长1倍时的销量=(25000+15000×2)/(12-7)=11000 件

16、华丰公司生产甲产品,每件售价1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固定成本为400000元,税后目标利润为335000元(已知所得税税率为33%)。请回答:(1)为获得税后目标利润,企业至少应销售多少件产品?

解答:(1)税前利润=335000/(1-33%)=500000

保利销售量=(400000+500000)/(150-100)=18000 件

(5)存货的经济批量的计算

9、华丰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每生产一件该产品需A零件12个,假定公司每年生产品15万件产品,A零件的每次采购费用为1000元,每个零件的年储存保管费用为1元。(1)确定A零件最佳采购批量;(2)该公司的存货总成本是多少?(3)每年订货多少次最经济合理?

解答:(1)A零件最佳采购批量=60000

(2)该公司的存货总成本=12×150000/60000×1000+60000×1/2=60000

(3)订货批次=12×150000/60000=30(6)现金流量的相关计算

11、华丰公司准备买一设备,该设备买价32万元,预计可用5年,其各年年末产生的现金流量预测如下:

现金流量 单位:万元

年份 1 2 3 4 5

现金流量 8 12 12 12 12

若贴现率为10%,试计算该项投资的净现值和现值指数,并说明是否应投资该设备。

解答:净现值=8×0.909+12×(3.791-0.909)-32=9.856﹥0,方案可行

现值指数=「8×0.909+12×(3.791-0.909)」/32=1.308﹥1,方案可行

38.某公司准备新增一条生产线以开发新产品,该生产线共需要投资3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垫支流动资金50万元,以上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预计该生产线使用寿命为6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期满有净残值12万元,同时可全额收回垫支的流动资金。该生产线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使用期内预计每年可获销售收入为125万元,每年付现成本为25万元。若该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税率为25%。

已知:PVIFAl0%’5=3.791;PVIFA10%’6=4.355;PVIF10%’6=0.565 P289-298 要求:(1)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2)计算项目年营业净利润和各年的净现金流量;(3)计算项目净现值,并评价该项目的可行性。(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8.(1)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300-12)/6 = 48(万元)

(2)该项目年营业净利润 =(125-25-48)*(1-25%)= 39(万元)第一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 39+48 = 87(万元)第二至第五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第一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 87(万元)第六年年末净现金流量 = 87+50 = 137(万元)

(3)该项目净现值 = 87* PVIFA10%’6 + 50* PVIF10%’6 – 350 = 87*4.355 +50*0.565–350 ≈ 57.14(万元)因为净现值大于零,所以可评价该项目可行。

(7)债劵的发行价格的计算

26、(1)华丰公司发行优先股面值100元,规定每股股利为14元,市价为98元。要求:计算其投资报酬率。(2)华丰公司发行面值为100元,利息为10%,期限为10年的债券。要求:计算①市场利率为10%时的发行价格。②市场利率为12%时的发行价格。③市场利率为8%时的发行价格。

解答:(1)投资报酬率=×100% =14.58%

(2)①当市场利率为10%时,发行价格为:发行价格=100元

②当市场利率为12%时,发行价格为:发行价格=88.61元

③当市场利率为8%时,发行价格为:发行价格=113.42元

(8)财务分析相关指标的计算

19、华丰公司1998年流动资产利润率为28%,流动资产周转率为4次,销售收入15000万元。计算:(1)销售利润率;(2)1998年的销售利润;(3)1998年流动资产平均数额。

解答:(1)1998年流动资产平均数额=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15000/4=3750 万元

(2)1998年的销售利润= 流动资产平均数额 × 流动资产利润率=3750 ×28%=1050万元

(3)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 /销售收入=1050 / 15000 × 100%= 7%

20、华丰公司19×7资产、负债的财务数据如下:

单位:元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现金 12,000 短期借款 500,000

银行存款 320,000 应付票据 80,000

应收票据 280,000 应付帐款 1200,000

应收帐款 980,000 应付工资 1000,000

固定资产 2320,000 预提费用 98,000

累计折旧 380,000 应交税金 48,000

原材料 600,000 长期借款 600,000

产成品 880,000 其他应付款 164,000

要求: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并按目标标准进行简单的评价。(长期负债中不含一年内到期的债务)

解答:流动资产 =(12,000+320,000+280,000+980,000+600,000+880,000)=3072000

流动负债=(500,000+80,000+1200,000+1000,000+98,000+48,000+164,000)= 3090000

速动资产=3072000-600000-880000=1592000

即付资产=12000+32000=44000

资产总额=3072000+2320000-380000=5012000

负债总额=3090000+600000=369000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3072000/3090000=0.994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 流动负债=1592000/3090000=0.515

现金比率=即付资产 / 流动负债=44000/3090000=0.014

资产负债率=负债 / 资产=3690000 / 5012000 =0.736

该公司短期偿债能比较差,长期偿债能力也比较差,该公司可能会面临债务危机。

21、某人以15000元购进华丰公司债券,两月后以16000元售出,购入和售出时分别另支付手续费60元和68元。计算本债券投资收益额及持券期间的收益率。(5分)

解答:债券投资收益额=16000-15000-60-68=872 元

持券期间收益率=872 /(15000+60)×100%=5.79%

22、华丰公司濒临破产,现宣告破产清算。已知清算过程中,发生清算费用35万元,财产变现损失为60万元。该企业变现前财产价值为755万元,负债为800万元(其中有担保债务240万元,无担保债务为560万元)。计算无担保债务的偿还比率。

解答:无担保债务的偿还比率=(755-35-60-240)/ 560×100%=75%

25、华丰公司1994利润总额为116,000元,资产总额期初为1017,450元,其末数为1208,650元;该企业实收资本为750,000元;销售收入为396,000元,销售成本为250,000元,销售费用6,5000元,销售税金及附加6,600元,管理费用8,000元,财务费用8,900元;所有者权益年初数793,365元,年末数为814,050元。

要求:计算企业该:(1)资产利润率;(2)资本金利润率;(3)销售利润率;(4)成本费用利润率;(5)权益报酬率。

解答:平均资产总额 =1113050元 资产利润率=×100% =10.42%

资本金利润率=×100% =15.47% 销售利润率=×100% =29.29%

成本费用总额=250000+6500+6600+8000+8900=280000

成本费用利润率=×100% =41.43%

浅谈企业法律风险类型及防范策略 篇3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种类;防范;措施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自身作为法律主体按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者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法治意识不强,这些潜在的风险就会变成现实的灾难。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和守法意识,在日常经营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防患于未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它确立了法律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序和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了合法经营、依法决策。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1.企业法律风险发生原因的法定性(约定性)

(1)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一方面指法律和行政执法力度的现状,另一方面指法律的出台、修改或废止,以及行政执法状况的变化。

(2)企业未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或违反合同约定、侵权等。

(3)企业或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的行为。

2.企业法律风险存在领域的广泛性

法律规范了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企业作为法律规范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都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常见的有合同风险、不规范经营风险、债权过于集中带来的坏帐损失风险、诉讼风险、治理结构缺陷带来的决策风险、员工意外伤害风险、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员工道德风险、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风险、投资合作风险、分支机构风险、借贷风险、担保风险、商标被抢注风险、专利侵权风险、商业秘密失控风险等。

3.法律风险发生结果的强制性

一定的法律风险发生就会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法律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类:?民事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妨害等;?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刑事责任,包括单位承担罚金、主管领导也要承担刑事责任等。

三、企业法律风险类型及防范

1.公司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常见风险有:①虚假出资。因很多企业设立时为创初企业,资金比较紧张。可以按《公司法》规定的最低首次出资比例进行出资,这样会增加些工作量,但比较安全。②股权结构设计风险。如设计不妥,将对公司治理带来一定的阻碍。③公司章程制定风险。工商管理部门会提供公司章程模板,但每个企业有各自特点及需求,如照抄模板会在公司还没成立,就在关键制度上受到制约。

2.公司治理的法律风险

(1)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风险。规范和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法律事务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2)公司各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运行的法律风险。很多中小企业不重视甚至是漠视公司各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利制衡。

(3)员工法制意识的强化。任何制度都需要人去实施,加强对员工的法制培训非常重要。

3.劳动人事的法律风险

(1)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将会面临双倍工资的索赔。

(2)工伤的赔偿风险。按照工伤伤残的鉴定标准,工伤鉴定为较高级别的伤残等级比较常见,一次工伤事故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索赔风险。

签订劳动合同不仅是保护劳动者,也同样保护企业。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讲,为每个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可能无法承受,但至少应当为员工买一些团体意外险,医疗险等险种。

4.企业融资中的法律风险

(1)资金链断裂风险。企业一旦碰到这问题,很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借高利贷,到最后却是在饮鸠止渴。

(2)盲目或随意担保的风险。2012年,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重大刑事案件之一:傅剑威案。该案就是因盲目担保,承担担保责任,被迫作出极端行为,才导致东窗事发。

(3)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风险。一旦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资金链将会迅速断裂,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最好是让懂得财务知识的律师一起参与企业融资决策,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融资风险。

5.签订履行合同的法律风险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签订履行合同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①应当有完备的常用法律文书及内控流程。②建立合同管理的配套管理制度、监督制度。③一旦企业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法律专业人士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

6.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分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企业的商标权,通常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办理商标注册初始注册有效期为十年,市场报价在二千元左右,但很多企业宁愿一餐招待费支出上千元,也不愿投入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知识产权往往是现代企业最重要、最独特的竞争优势。

7.企业经营者的刑事风险

涉及企业经营者的刑事犯罪有伪劣商品、走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税务、金融诈骗、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市场秩序、贿赂、渎职等几大类犯罪。企业家的刑事风险是最大的法律风险。企业家的刑事风险防范工作必须交由专业律师去处理。企业进行法律风险防范管理。①将法律风险管理放在战略高度,与其它风险统筹进行管理。②量化法律风险是关键。对法律企业以进行摸底调查,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具体情况制订法律风险管理计划,量化成各种类及数据,并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损失程度、风险性质、持续时间、发生频率、概率、波动以及解决成本等进行识别。③完备的方案是保障。根据企业的法律风险偏好以及管理目标选择最佳的法律风险处置办法,即根据企业存在的不同的法律风险采取避免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或保留风险等不同的法律风险管理办法。④循环更新是长效机制。在法律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更新数据、措施。

高校财务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 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措施

一、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而带来的多种不确定性,以及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我们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一)投资风险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为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竞相进行新校区建设,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实验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资。如果高校超过自身资金承受能力盲目投资,投资于无利甚至重复的项目,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造成资金损失,给高校带来投资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带来的风险。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条件与高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扩张后基本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各高校纷纷向银行举债,通过负债来筹得资金。如果对贷款的风险意识不强,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多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将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筹资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有预算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资源浪费风险。预算风险指预算设计不合理或预算执行不到位等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预见外部环境变化并做出应变等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资源浪费风险是指资源的浪费现象,如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资产提前报废、修理费用居高不下、公物私用、职务消费等。

二、影响因素

(一)投资风险形成原因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高校领导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没有考虑财务风险,或虽然考虑了财务风险,却不能识别各类风险,或即使识别了部分风险,也没有进行风险防范,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自身定位过高,盲目发展。在高校发展中,很多高校将自己的定位定得过高,盲目进行学校面积的扩张和设备设施的购置,追求“高大上”的新校区建设,盲目扩大招生,严重偏离了教育为本的正常轨道,没有将学校发展与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在一起,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与提高教学水平无关的项目中,投资效益低下,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二)筹资风险形成原因

为解决高校建设与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间的资金缺口问题,向银行贷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具有非盈利性,政府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因而比较容易取得贷款。正因如此,部分高校在贷款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价,没有考虑资金效益和还款能力,盲目贷款,存在贷款比例过高、贷款期限过短等现象,因需支付过高的贷款利息或偿还本金而导致资金短缺,带来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形成原因

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一些高校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约束其财务活动,或虽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却没有得到落实和执行,对各项经济责任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导致某些领导或重要职能部门滥用职权,出现公款私用、商业贿赂等现象,造成大量资产流失,影响财务管理效率。

预算管理缺失或执行不力。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高校只注重短期发展,对其长期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编制长远的财务预算,或编制不切实际的“赤字预算”,使得高校在扩张过程中盲目贷款,导致债台高筑,财务风险巨大。也有一些高校注重预算的编制,却不注重预算的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支出预算控制不力,内外部人员相互勾结,随意改变预算,导致财务困难。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建立规章制度和办法时,没有成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为参考,仅能制定一些简单或临时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能及时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规章制度和办法存在漏洞,操作不便,经常落不到实处,导致财务人员多数情况下只关注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签字手续的完整性,而不去评价和分析资金的管理,资金安全风险较大。

监督和监控机制不健全。许多高校都没有专门的监督制度,而是“碎片化”的存在于其他制度中,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一些重要部门的工作缺乏指导和监督,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不明确,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没有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和风险监控工具,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更不能应对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要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加强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对重大的财务活动要实行集体决议制度,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负债的审查力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其次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便于提前识别风险,应对风险。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高校发展状态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落实经济责任制度,明确责、权、利,落实激励政策,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以学校长远利益为目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做好投资项目和资金筹集的可行性分析,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状况的好坏,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日常预算管理。首先要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修订、执行和考核。其次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全面预算,提高预算的执行力。最后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并结合实际调整预算,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为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拥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合理分工,统筹工作,并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明确相关各方的工作职责,指导和约束高校财务活动。然后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要带头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不搞弹性制度,并强化内部稽核,增强内部稽核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赏罚分明,绝不拖沓。

(五)加强监督,提高责任意识

建立专门的高校财务监管体系,对财务活动特别是重大经济活动实行严格把关,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责任,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特别是对科研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私设“小金库”等侵占国家财产的行为出现。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督,严格审查项目实施进度和实施质量,对进度款的支付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不符合条件的支款。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六)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要适应市场需求,改变以往盲目扩张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办学影响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结束语

高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时刻影响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为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清目前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本文从投资、筹资和财务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并就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为高校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4(2):5-8

[2]魏良华.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N].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10):34-37

财务风险类型 篇5

主要表现:

1、借款人无行业从业经验或从业时间短,管理能力较差;

2、借款人受教育程度低或能力较弱;

3、借款人频繁更换所从事的行业,且成功率很低;

4、借款人经营项目时间不长由于借款人行业经验和能力不足,往往会导致其经营项目的失败,从而影响到正常还款。

对于行业经验不足的借款人,一是要求其本项目经营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期限,保证经营正常稳定后才给予贷款;二是看借款人有无其他收入来源,如有则在其他收入来源的基础上确定贷款额度;三是要求提供可靠的担保人。

二、借款人婚姻及家庭不稳定的风险

主要表现:

1、借款人家庭不和、离异或有多次婚姻史;

2、与父母、大部分的兄弟姐妹及亲戚等关系恶劣婚姻、家庭不稳定的借款人往往会隐藏很大的风险。一旦家庭破裂,各方都会极力推避债务,这样也会对贷款的回收造成很大麻烦。对于婚姻、家庭不稳定的借款人一定要弄清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借款人的问题,最好不给予贷款;如不是借款人的问题,也要考虑在有担保的情况下才给予放款。

三、借款人居住不稳定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

1、借款人非本地常住人口

2、在本地无固定居住地或无住房。由于借款人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在贷款后如果借款人离开当地,则对贷款的回收造成很大麻烦。

如果向居住不稳定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一是要求提供本地居住稳定、有实力的人担保,或是本地居住稳定、对借款人有控制力的担保;

二、如果借款人在本地的经营项目很稳定,投资很大,不易轻易转让的,居住的稳定性则不重要。

四、借款人品质及道德风险

主要表现为:

1、借款人品行较差,有欺诈或欺骗行为。如长期赖账不还的、坑蒙拐骗的、有过被司法机关判监坐牢的;

2、借款人不良嗜好,如好赌、涉毒、涉黄等;

3、借款人不想让家人和其合伙人知道贷款(这很有可能借款人会将贷款用非正常用途)借款人的品质及道德风险是贷款风险中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如果是一个品质及道德好的确人,即使在还款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虽有可能会拖欠,但他会很配合,积极的想法还款。但如遇到品质及道德很差的人,他会想方设法的拒还贷款。所以只要确定借款人是品质、道德很差的人则不应给予贷款。

五、借款人及家人的健康风险

主要表现:

1、借款人身体不健康或严重疾病;

2、借款人家人有重大疾病。如果借款人及家人有重大疾病等健康问题,借款人往往会花费巨资用在治疗上,从而会影响到还款能力,如果借款人死亡,则债务往往也会得不到落实,从而使贷款落空。对于借款人本人有重大疾病等健康问题的,最好不给予贷款;如果是其家人有重大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可考虑增加担保。

六、借款人信用风险

主要表现:

1、借款人有不良的信用记录,以前贷款有拖欠或已有逾期的拖欠贷款;

2、借款人恶意拖欠供货商的货款;

3、借款人拖欠税、电费、水费等费用;

4、借款人拖欠其员工的工资对于有上述不良信用行为的人,如果是恶意的,则应拒绝为其提供贷款。

如果是借款人虽有上述拖欠,但是非恶意行为,且时间都不长,只是其信用观念淡薄,没有注重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同时借款人是有还款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与借款人就信用意识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增强其信用观念,让他认识到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如果借款人接受,则可先向其提供小金额的贷款,并要求提供担保。如果以后还款记录良好,可逐步增加贷款金额。

七、经营资质风险

经营资质风险,即借款人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法定的经营条件和经营许可。

主要表现:

1、借款人经营项目需特种许可的,没有特许经营证明。如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环保证、消防证明等;

2、污染严重,消防安全不达标、安全生产隐患严重等其他情况。前一种现况是没有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属于无证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企业有可能随时被政府部门责令关闭;后一种情况虽有可能有相关许可证件,但实质的经营活动不能达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有可能被关闭或停业整顿。所以对上述情况的借款最好不要给予贷款。

八、股权风险

主要表现:

1、在合伙企业中股份占比少,借款人在企业中不占主导地位;

2、虚假股权风险。在企业中,借款人本来没有股权,但为了能贷款,制造虚假的公司章程和合伙协议。

对于前一种情况,由于借款人没有决策权,对收入和资产的分配不能自己做主,这对于债务的偿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也意味着借款人只有较少的收入,还款能力有限,因此,放款金额要不能超过其收入水平,同时,要求具有决策权的合伙人作为担保人或共同债务人。为了防范第二种情况,一是要对提供的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进行真实性调查,二是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走访,核实合伙行为是否真实。同时要求其他合伙人提供担保。

九、借款人管理不足风险

主要表现:

1、管理制度缺失,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

2、财务管理、账务混乱;

3、生产、经营场地脏、乱、差

4、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士气低落;

5、安全、消防存在重大隐患;

6、生产现场管理不到位,存在窝工、偷工现象;

7、仓库管理混乱,存货乱堆乱放,存在丢料、盗料现象;

8、其他管理不足的情况由于借款人对企业的管理不足,其企业的资产就可能受到损害,企业的收入就会明显下降,如果情况严重,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甚至会倒闭,最终会影响到偿还贷款,从而使贷款面临风险。贷款机构的评估人员发现有管理不足的现象后,要与借款人勾通,让其尽快纠正;如果情况严重,足以影响到还款能力时,要求借款人采取整改措施,有明显效果后才考虑给予贷款。

十、经营风险

主要表现:

1、借款人使用或经营的原料或产品质量低劣;

2、进货成本费用很高,进货中间环节多;

3、借款人生产技术条件满后,机器设备老化、陈旧,生产工艺差;

4、安全生产条件差,消防安全隐患严重,没达到国家规定安全要求,事故风险高;

5、售渠道单一,过分依赖少数客户;

6、应收款收款期长、余额大,收款困难;

7、营业利润率低,费用大、经营杠杆高

8、产品技术含量低,无竞争力;

9、经营业绩中,主营业务盈利较小。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10、存货周转率低,且存货中有大量废品;

11、其他的经营风险状况。由于存在上述的经营风险,当某一情况严重后,会变得很糟糕,可能会使得借款人的企业处于不稳定的经营状态。

贷款机构的评估人员发现有上述的经营风险后,要与借款人勾通,让其尽快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如果借款人企业虽然有某些方面的经营风险,但并不严重,或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预计将来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形成大问题,不会损害其还款能力,可考虑提供贷款,视情况可要求提供抵押或担保。如果情况严重,足以影响到还款能力时,要求借款人企业消除或减轻这种风险后,才考虑给予贷款。

十一、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风险

主要表现:

1、经营项目投资较小或固定资产少、很容易转移或出让;

2、经营项目利润少,收入不足;

3、调整后的资产负债比率过高;

4、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低(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较合适);

5、现金流入量相比每期的还款额较低。

当借款人出现贷款申请额与其还款能力不足时,应降低贷款额度,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内发放贷款;也可要求提供抵押或保证担保。

十二、借款人过度负债风险

主要表现:

1、企业的金融机构贷款、应付货款、应付工资、各种应付税费等债务很大,超过了其资产的承受能力;

2、借款人有大量的民间借贷,特别是有高利贷;

3、资产负债比率过高,或已经严重的资不抵债。

由于借款人过度负债,导致其经营破产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发生,最终不能偿还贷款,这是目前小额贷款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形成借款人过度负债的原因有:

1、目前发放小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使得借款人能很方便的在多个贷款机构贷款;

2、在一些地方,民间借贷活跃,利率较高,借款人也能很方便的借到资金;

3、目前征信系统不完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只包含有在银行和少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务信息和信用记录,众多的类似于小贷公司和民间融资的债务信息和信用记录不在征信系统内,又无其他查询平台,这为贷款机构全面评估借款人的债务带来了难度;

4、为了能获得贷款,借款人可能故意隐瞒负债。

对借款人债务的评估是整个评估工作的重点,也是评估的难点。由于存在上述的问题,借款人的负债往往不能被全面掌握。除了与借款人充分交流沟通和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债务信息外,还可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进行分析:

1对借款人的员工、邻居、朋友等进行访问,了解其有无大额的应付工资、民间融资、高利贷债务等信息;

2对借款人的供货商、客户等进行访问,了解有无大额的应付货款、其他欠款信息;

3将借款人的发展历史、收入来源与其现有的资产实力进行对比分析,如其历史收入大大小于其现有资产额,则有可能存在有部分资产是通过债务形成的,借款人没有公开这部分债务,应进一步与其沟通确认(如果其历史收入大于其现有资产额,则有可能借款人隐瞒了资产); 4如怀疑借款人有其他大额负债,但又难以查实的,可要求借款人签署《债务声明书》,对其所有的债务必须全面向贷款机构公开,声明书中规定,贷款机构依此声明书为依据之一为借款人提供贷款,如借款人隐瞒债务的,将构成合同欺诈,贷款机构有权对其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负债较高的借款人一般不应再为其提供贷款,如要贷款,则应提供抵押或担保。对于负债很高甚至有高利贷的应坚决不给以贷款。

十三、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不对应风险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高,而短期负债所占负债中比例较高,长期负债所占比例较低。由于短期负债是快要到期即将偿还的负债,他只能由变现快的流动资产偿还。如果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对应,则短期负债的偿还可能要用固定资产,一方面会影响借款人的正常经营,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短期债务不能按时偿还。

十四、重视贷款用途风险

在评估贷款时,一定要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进行认真分析,因为有时在贷款用途上本身就存在风险。主要用途风险有:

(一)贷款用途不明确。对于贷款的用途借款人不能明确的告诉,或回答遮遮掩掩,或告知的用途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如借款人说是将贷款用于进货,但借款人的存货已很多,没有再进货的必要,则可能借款人在说谎;又如借款人说将贷款用于正在进行的新项目,但现场查看后,并没有新项目的存在。

对于借款用途不明的,借款人很可能是为了掩盖真实的用途,对评估人员隐瞒了真实用途情况,还有可能隐瞒了其他的信息,这样风险很大,对这样的情况应拒绝发放贷款。在借款人明确告诉真实用途经核实后,酌情考虑是否发放。仍存有疑虑的可要求提供担保抵押。

(二)用于高风险的投资。将贷款用于借款人陌生没有经验的项目、用于高风险行业项目、用于不确定因素很多的项目投资上,且投资额度大,占借款人资产比重大,一旦失败,将会使借款人蒙受重大损失,会丧失还款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要求借款担保抵押或质押;如借款人无其他负债,可在假设投资失败后的还款能力上发放相应额度的贷款。

(三)用于没有资金保证的项目。指对于投资一个新项目,借款人没有自有资金,一开始就借款投资,对于后续的资金投入没有明确的来源,或规划存在不足,这样的投资会造成资金断链,最终投资失败。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求借款人应有相当比例的自有资金,贷款只能是投资的一部分。如无法落实自筹资金,应拒绝发放贷款。如无其他负债,现有经营项目运转良好的情况下,可发放抵押担保贷款。

(四)用于效益差的项目。对借款人将资金投入预计未来的效益不好的项目,因还款能力会受影响,可要求借款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担保

(五)用于弥补持续性经营亏损。借款人经营项目持续严重亏损,现在连最少的流动资金都没有,完全靠贷款后维持运转,且预计后续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盈利,这样的贷款应不予以发放。

(六)在已有很高债务的情况下,借新债还旧债。借款人现已有很高债务,但靠正常的经营无力偿还,靠贷款来归还已到期的债务,这说明借款人已过度负债,已无还款能力,应拒绝再给以发放贷款。

(七)用于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支出。借款人将贷款不是用于现有的经营项目,也不是用于投资,而是用于其他方面。如借给别人、用于自己的豪华消费等,对于将贷款用于非正常经营活动的,要分析贷款额度是否在其还款能力内,是否在其资产承受能力内,如后续无其他大额开支的情况下,可在还款能力和资产承受能力内掌握好贷款额度给以发放。如用于给自己治疗重大疾病的,由于一旦借款人病故债务可能会落空,应不给以发放贷款,如有足值的抵押或质押,且遗产继承人承诺还款的情况下,可在抵、质押物价值内发放贷款。

(八)用于非法经营活动。将贷款用于违法经营、赌博、贩毒、行贿等违法活动的应坚决不给以贷款。

十五、借款人转移资产的风险

主要表现:

1、所有或大部分资产不在自己名下,而是转移在别人名下;

2、夫妻之间办理假离婚,将财产转移登记在其中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名义来申请贷款。

对借款人蓄意转移资产的行为,其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逃避债务,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时,最好不要给予贷款,或办理足值的抵押、质押贷款。

十六、借款人突然还款能力下降或丧失还款能力

主要表现:

1、借款人突然遭遇资产的重大损失。如遇洪水、泥石流、雷电、火灾、被盗被抢等;

2、借款人严重疾病不能自理或死亡,丧失了还款能力。

为了防止借款人突然遭遇资产的重大损失风险,可要求借款人对其资产购买财产保险,并明确规定,在贷款期限内,保险的第一受益人是贷款机构。

为防止借款人严重疾病不能自理或死亡风险,在发放贷款时,可要求其财产继承人、或有可能对其财产进行实际控制的人作为共同债务人签字。

十七、借款人发展理念风险

主要表现:

1、借款人超过自身资产实力,盲目扩大规模和投资;

2、借款人对自己不熟悉和没有经验的行业进行大额投资,进行多项目经营。

前一种情况由于借款人超过自身的资产实力进行盲目投资,很可能造成资金断链,这时,借款人要么停止投资,从而使以前投资损失;要么通过融资来维持继续投资,从而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对借款人提供贷款要谨慎,最好不要给予贷款,或降低贷款金额,同时要求提供担保。后一种情况由于借款人对自己没有经营经验的行业投资,造成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增加经营的不稳定性。对这类借款人提供贷款金额不宜大,或同时要求提供担保。

十八、借款人在贷款后恶意举债的风险

贷款机构在给借款人放款后,但借款人仍继续向其他金融机构和个人融资,如果债务继续增大,超过其还款能力,造成过度负债,则对贷款构成很大风险。对于这种情况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把控。

(一)在放款前,对借款人的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如果在申请贷款之前或正在申请贷款时,借款人同时向多家贷款机构申请贷款,或向其他机构和个人四处寻求融资,这表明借款人融资很盲目和急切,且资金需求很大,在本机构放款后,仍会大量举债,很容易造成过度负债。对这种情况应不给以放贷,即使要放也在抵押或质押足值的情况下才放款。

(二)放款时,为了防止借款人在放款后继续融资,可在《借款合同》里规定,也可由借款人做出单独的书面承诺,限制借款人在贷款期间再进行融资的行为,或即使需再融资,也在金额上或融资比例上作出限制性规定,如违反视为违约,贷款机构可提前收回贷款。

财务风险类型 篇6

关键词:企业集团 并购 税务风险 类型 控制

企业集团在并购中产生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并购企业不清楚被并购企业的纳税情况;由于缺乏科学判断而产生不必要的税款。在企业完成并购以后,必须要对并购全过程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针对企业并购的内容活动来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然后按照具体的问题来找出相应的控制对策,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集团并购的税务风险。

一、企业集团并购税务风险类型

企业并购会受到并购对象、会计处理规则、并购方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这期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税务风险,从而阻碍企业经济收益的获取。

我国企业集团在开展并购活动时,所涉及到的主要税务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被并购企业刻意隐瞒负债情况、会计信息不真实、税收政策改变、并购资金来源违规、法律风险、税务政策差异、业务流程和操作不规范等因素造成的税务风险。

(一)现代企业集团在并购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风险,我国在有关纳税问题的相关规定中指出,如果企业之间出现并购关系,则并购后公司需要继承被并购公司的所有税款,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在开始并购之前,企业如果没有处理好自身的纳税问题,就会给并购后企业的整体财务情况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增加并购企业的损失。如果被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以隐瞒自身的负债情况,并且没有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就会导致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符,股东的权益出现虚增的情况,收购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增加其实际并购的成本,进而减少了所能获取的并购收益。

(二)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并购方式,不同并购方式有其特有的税务处理方式。企业集团的并购方式主要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和企业合并等主要方式,在不同并购方式的影响下,企业的税务处理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并购方式时,企业就应该考虑到应该承担的相关税务风险。不同的并购方式还会导致企业收益的不同,如果将企业的并购方式按照资产进行分类,股票换资金和股票换股票的方式不需要对其资本得利进行立即确认,在出售以后能够起到延迟纳税的效果。在现金购买资产和现金购买股票式并购中,被并购企业不能取得免税或者延迟缴纳税款的权利。在企业集团并购以前,被并购企业可能会享受到各类税收优惠,但在并购之后,企业的某些条件可能会抑制优惠条件的使用,这就提高了企业在某些方面的税负情况。

(三)企业集团在并购以后,其生产形式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也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例如企业在并购之前,所缴纳的税收种类较少,但因并购增加了生产销售环节,也会导致需要纳税的税种增加,进而提供提高了相应的税负;4.就企业集团并购过程中造成税务风险的各方面因素来看,造成企业并购税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就是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控制时,主要针对的问题就是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力求减少这种不对称。因此企业应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并做好并购前调查评估工作,这样才能尽量降低并购中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集团并购税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一)做好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想对企业并购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就应该充分发挥税务管理人员的作用。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为税务风险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保障,许多企业集团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税务风险,都是由于税务管理人员没有全面掌握税务管理的相关程序,也没有做好企业税务环境和法律环境的评估工作,从而给税务风险埋下隐患。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必须要有一只高、精、尖的税务管理团队,企业还需要强化这些人才的税务风险识别能力和税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让企业集团在并购的过程中避免因各种因素而造成的税务风险。

(二)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由于不规范的业务流程能够引起税务违法风险和税务管理,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并购的业务流程,并按照具体的规定来出具各类文件,尽量减少企业在并购之后出现的各类问题。根据企业和相关税务检查中的具体要求,必须根据一定的依据来确定并购方的投资成本,所以这些依据中需要包含这些内容:按照具体的决策流程来出示各阶段的决策文件;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机构来出示定价依据文件,并将这些文件交由国资监管部门和相关机构。

(三)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机构。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将内部的税务问题交由财务部门管辖,税务管理的内容仍处于初级管理方式下进行。当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增加时,部分企业就会不知所措,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必须要设立具有独立性的企业税务机构,并保证税务管理机构能够和审计、会计以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做好企业并购的税务评估工作。当企业需要开展并购工作时,就需要税务管理机构来做好税务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工作。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制度已经朝着国际化准则方向发展,所以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在企业中成立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企业并购所产生的风险。

(四)建立调查小组控制税务风险。企业集团在开展并购活动以前,应该成立一直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资历的项目小组。企业还应该对并购项目的总负责人进行明确,并对参与并购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权责分工,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这些人员需要针对被并购企业自身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例如被并购企业是否存在会计账目不清、拖欠税款、特殊的税负优惠等,并结合并购后公司的具体生产模式来衡量这些问题会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和影响。

(五)通过签署协议来控制税务风险。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相关的协议作依靠,企业在开展并购活动时,为了保证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就需要签订具有法律性质的并购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需要企业聘请专业的税务师和审计师来进行审核。为了尽量减少税收成本,就应该在遵循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以由第三方来设计合理的并购方案,并做好各方面问题的沟通。通过政策性控制能够发现具体的问题,并做好总结分类,对于沟通中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标注,并说明这些解决方法背后的相关法律问题。

三、总结

企业集团在开展并购活动时必然会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针对税务风险问题,以上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集团并购中可能由多种问题引发税务风险,要想使企业集团顺利的完成并购活动,就必须做好这些税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卫平.小议企业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的比较[J].中国商界,2013;3

[2]艺阳.大企业税务风险[J].新理财,2013;1

[3]白艳萍.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3;1

[4]江培海.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3;5

财务风险类型 篇7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分析

(一) 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 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有日本学者认为, 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 也可能带来机会, 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

应该说,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 通过负债经营既可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 又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盈利。

(二) 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 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 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 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例如,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 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 缺乏控制, 盲目赊销, 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直至成为坏账。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必然加大了企业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而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例如,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 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 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 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 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确

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 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 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 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 企业财务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笔者认为, 依据企业经营活动的特质和流程, 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 筹资性财务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 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 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二) 投资性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 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 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 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三) 经营性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 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 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 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 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

三、企业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对策建议

在认真学习《意见》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企业要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目标,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 就短期而言,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 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 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 因此,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此外, 还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降低危害程度。

(二) 改进企业内部的财务运作状况管理

要从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入手, 全面改善企业内部的财务运作状况。例如, 在物资采购方面,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在生产组织方面, 开展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降成本活动, 开发新产品, 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效率;在销售方面, 注重产销衔接, 以销定产, 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积极加速货款回笼。

(三) 通过资金预算控制财务风险

强化资金预算控制是从根本上保证资金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预算是面向未来的财务计划, 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其实质是减少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内控机制。为了满足各部门、各环节对资金的合理需求, 准确测算和供应资金, 实施资金“月计划、旬平衡、日安排”的精细化管理, 健全完善资金运营管理制度, 实施风险抵押责任承包, 加强对各部门、各环节的资金占用量的严格控制, 监控资金的流向和流量, 对资金实行追踪问效管理, 按预算供应和配置使用资金, 保证资金正常运作, 降低交易风险, 减少交易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

(四)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应立足于市场,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 落实好分级负责制, 建立经营者风险决策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其次, 企业要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五) 切实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人”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关键要素, 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算账、善理财的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 研究制订企业财务人员培训规划, 结合企业财务工作实际, 合理安排企业财务人员培训工作。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类型 篇8

一、对外投资的风险类型

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可以概括为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几个方面。政治风险中包括有政策变动、国有化、政府违约、资金转移乃至战争等;外汇风险中包括有外汇交易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外汇经营风险等;而经营风险里面则分别包括了库存、资金、生产、销售、财务管理、法律服务、跨文化产业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对外投资风险所涉及到的内容具有极强的深度与广度, 其中很多在业界还没有定论。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主要是经营风险中一部分内容。

二、对外投资的风险举例

对于一个企业的投资项目而言, 其能否取得成功, 先期的调查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应当积极地寻找投资发展机会, 得到投资项目真实有效的资源信息, 全面了解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成本、收入、股东结构、注册资金、营业范围等内容, 再结合实地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可是即使如此, 投资风险仍然难以避免。

(1) 注册类风险。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融资效果, 便会刻意地夸张企业规模, 虚构注册资金, 或者是故意编造企业章程、验资报告等。当顺利得到营业执照之后, 再抽出注册时的资金, 使企业本身变成皮包公司, 不能在实际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资金流动。这样的公司, 其实就是骗子公司, 并不具备目标框架下的生产运作能力, 因此也就没有对其实际的投资意义。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考察环节里, 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 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获取准确信息, 不断增加自身判断的水平, 尽量选择那些实体生产水平真、产品发展潜力大、效益增长平稳的企业实施投资。

(2) 财务类风险。一些外部企业, 本身注册时间很短, 可是财务报表却出乎意料的好, 各项财务指标也近于完美, 几乎没有缺点和漏洞, 我们可以说, 这样的公司明显就是在作秀。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 几乎没有公司能够真正做到完美, 刚刚成立的企业更是如此。公司在起步初起, 通常资产支出会很多、企业经济效益不尽理想是正常的现象。通过这一具体问题的分析, 我们就可以认识道, 查看相关企业财务报表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规避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 合理判断。

(3) 合同类风险。为了取得更好的融资效果, 有些企业刻意地编造出虚假的加工、销售或者是建造合同, 从表面看来, 这些合同中的数据都非常清晰, 而实际上, 企业本身并没有相应的生产经营水平。投资者在进行合同审阅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

(1) 检查被投资企业的各类证件。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 第一就要注意检查该企业每项证件, 如公司章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验资报告、机构代码、经营范围等。需要查看每种证件是否有效真实, 是否经过了及时的年度检查, 保证该公司不是“骗子”。

(2) 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情况。要通过该企业的财务报表, 翔实了解其每一项财务指标的真实性, 看其做没做到同财务规定相符合的基本要求。在特别情况下, 还应当进一步查看其在银行发生的对账单, 准确了解公司的资金运营流动情况。此外, 还应当用核实完税凭证的手段对于企业的基本纳税情况做出了解;用核实销售合同、加工合同及加工协议的办法具体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经营情况。

(3) 不能忽略财产抵押的过程。当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妥当以后, 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投资时, 就要把此公司或者是与之关联的第三方财产引入抵押物范围内。抵押物指的是债务人对某项义务做出担保, 主动移交给债权人的担保物。抵押物的种类很多, 可以为有形资产, 也可以为经过登记的无形财产, 比如保险、公共债券、土地使用权等。

(4) 不能忽略财产担保的过程。当做出向被投资企业投资的时候, 可要求其以企业财产或是第三方财产当作抵押, 也可以由被投资企业要求第三方或是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担保指的是法律为了保障债权人可以顺利实现债权, 用债务人自身或是第三人信用, 督促债务人对债务如约发行的制度。担保可以分成一般性担保及连带担保两种。当企业与被投资相关方签订担保合同的时候, 通常都要求签约方与债务方一起承担保证责任。当债务期满, 被投资方没能履行基本义务时, 作为债权人的投资方, 可以要求被投资方履约, 也可以要求一同签订担保协议的第三方履约。

总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与论述, 可以基本认定, 对外投资对于企业来说, 是完全有必要而且收益明显的。虽然对外投资的风险很大, 而且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可是只要企业采取相应的回避策略或者是积极措施, 就一定可以防止风险变为现实危机, 使企业能够在没有风险或者说是风险很小的情况下稳步经营与大跨度发展。

摘要:确立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的战略部署, 一定要立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与未来走向, 并根据自身环境特点, 寻求科学的投资领域与投资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几项风险内容, 并对其防范措施加以说明。

关键词:对外投资,风险类型,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企业筹资风险类型及控制策略 篇9

一、筹资风险类型

筹资风险按成因不同, 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和外部环境影响性筹资风险。

(一) 现金性筹资风险

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由于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的风险。它是一种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还款期限不相匹配而形成的支付风险。同时, 由于会计处理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即使企业当期收入大于支出, 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 即它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由此可见, 此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如在商品交易中, 由于对赊购方信用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 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债务。此外, 企业在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数量结构安排上选择不当, 也会导致企业在某一时点上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二) 收支性筹资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收不抵支或者净收益减少而出现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企业收不抵支即意味着经营亏损和净资产总量的减少。而净收益减少意味着承担了不合理的费用。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到期利息费用, 不仅股东的收益化为泡影, 而且还会用股东的权益来支付债务本息, 严重时将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企业承担不合理的举债费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负债规模越大, 则利息费用支出就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二是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会增加额外筹资费用, 减少企业应得利益, 增大企业筹资风险;三是资本结构选择不当, 也会影响企业收益, 增大筹资风险。由此可见, 一旦这种风险发生, 就可能对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这种风险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 更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或营业利润下降的筹资风险。

(三) 外部环境影响性筹资风险

外部环境影响性筹资风险是指国家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与金融市场波动、利率、汇率的走势等因素对筹资风险的影响程度。

二、筹资风险控制

分析筹资风险的目的, 就是要在明确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防范, 从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由于企业筹资风险的类别不同, 产生的成因也不相同, 为此, 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一) 现金性筹资风险控制

对于现金性筹资风险, 应从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期限的合理搭配入手, 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现金流量的预算工作, 保证企业债务到期如数偿还, 同时, 又要做好现金的投放工作避免现金闲置而造成浪费;二是要做好客户的资信评估工作, 缩短应收账款的挂账时间, 保证赊销款及时收回;三是要做好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结构组合工作, 根据资金运用的期限, 合理安排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的数量, 保证各项借款到期后如数偿还;四是要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 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实现。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 不但可以产生适宜的现金流量, 而且还可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 提高企业的利润。这样, 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 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二) 收支性筹资风险控制

对于收支性筹资风险, 要从其产生的根源出发来寻求其具体对策:一是运用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来调节企业筹资风险的变化, 即当资产利润率上升时, 提高负债数量, 借款本息相应增大, 财务杠杆系数随之升高, 企业的筹资风险也随之增大;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 适时减少负债数量, 借款本息相应减少, 财务杠杆系数随之降低, 筹资风险也随之降低。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 适时选用不同的筹资方式, 减少企业的额外筹资费用, 降低筹资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 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 企业应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只有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相匹配, 才会达到最优资本结构, 才能使企业收益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四是做好债务重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 一旦企业面临债务风险, 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将面临风险, 如果处理不当, 双方都将受到损失。在此种情况下, 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债权人的思想工作, 动员债权人将其部分债务转作投资或降低利率。适时进行债务重组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 避免债权人因企业破产而造成损失的较好对策。

(三) 外部环境筹资风险控制

外部环境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从利率、汇率的变动趋势, 国家法律、法规, 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入手进行研究。一般而言,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应尽量少筹资, 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付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 但应避免过度筹资;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 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 因经济全球化, 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 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 相关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最后, 作为企业经营者, 应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防患于未然, 尽量降低政策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类型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社会效益

由于建筑工程中的不定性因素导致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都发生过令人触目惊心的风险损失。为此, 国内外的专家们通过对建筑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管控研究在风险管理方面得到很多有利成果。通过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对风险特点、风险管理对策做出实际分析。将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项目实践中去, 形成全面、系统的管理链条,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指导。

1 风险概述

风险管理在各行各业中都应用得到。而建筑行业的风险管理是其中典型。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 在项目进行前结合现状做出一个预测方案。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一般都是从项目开展前的风险预估和项目开展时的风险管理以及项目开展后的风险测算。主要是对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做出发风险分析。进行风险分析目的是降低风险概率, 提高效益。

2 风险类型

为了充分预估风险, 降低风险, 必须对风险有一定的了解。建筑工程风险类型包括项目内风险和外风险。项目内风险是对项目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2.1 项目内风险

建筑工程对于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由于技术的不熟练所导致的风险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例如:在进行模型分析应用中专业技术不过关导致模型分析错误;施工技术落后, 安全不能保证;新技术应用的失败等。以及后期对工程质量检测出现的数字偏差等。

技术以外的风险损失有计划失当的损失以及管理不当的损失。项目组织者组织不当造成的管理损失, 管理者缺乏经验造成损失、项目进度出现错误、设备失灵、图纸错误等;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分析失当造成较大的损失, 或是出现工程管理人变更造成的损失。

2.2 项目外风险

经济形势对市场环境影响不利, 出现了投资低迷现象, 投资环境差。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上浮, 工程成本增加。

由于气候环境造成的工程损失。例如台风造成的工程延期或是工程现场破坏。一般是和地区性环境因素相关。不利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国内政治环境和国外政治环境。相关的跨国工程的政治导向影响对工程的具体进展影响较大。国内施工地区政府的干预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的变化造成的工程损失。

3 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问题

3.1 整体性风险变化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建筑公司必须对风险做出分析, 通过风险分析进行风险规避, 从而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相关评价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一定是一个整体性的风险要素所构成的风险。整体性是对于子风险进行叠加处理分析, 对项目进行总体性分析。但是相关工程实施人员往往会忽略这个整体性分析。

3.2 风险之间连接影响问题

风险与风险之间相互连接, 也就是风险的相关性。相关性即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的所形成的风险问题。由于多个风险之间相互连接, 则针对一个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则会出现问题考虑不全面的现象。因此这种连接性是建筑工程中难以规避的风险问题。

3.3 风险动态性变化造成风险的难测

具有实时动态性, 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长期性的建设过程, 每一个项目进展阶段都有不同的风险状态。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生一些自然性灾害就会造成工程延期和工程损失。这些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的随机客观现实是项目风险存在的客观动态性风险。

4 针对风险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建筑公司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客观性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造成的风险损失采取相关对策以降低损失。对建筑工程进行项目分析后,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特点以及风险影响做出风险控制管理对策分析。目的是降低风险损失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 提高自身对于风险管控的能力。建筑工程项目有三种基本风险管控的方法。三种方法相互补充, 相互结合补足对方的缺点与不足。

4.1 风险回避措施

根据相关的施工工程特点对工程进行风险控制, 风险回避。回避, 就是对预先知道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有效回避。回避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 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回避措施在建筑工程的风险管控中是比较常见的措施。为顺利实施相关回避措施应该对工程实施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 制定一些禁止的规章制度。

4.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有保险转移和合同转移两种转移方式。保险转移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保险进行转移风险。工程参加人员一般都会有保险, 通过保险公司对保险的管理来确保意外事故后的保险保赔。合同的转移方式一般就是对合同进行协商, 将风险转移给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例如, 当时的福银高速预计会亏损, 但是通过项目部对多方合同的分析, 寻找相关薄弱环节, 制定方案, 利用自身资源, 较少成本, 优化方案, 最后从亏损变成盈余。

5 结语

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项目的风险管理的认识都不够明确, 对于风险管理所投入的成本低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损失大。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本文对风险管理进行了特点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性措施, 对风险管控有一定的参考。为了不断的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的建筑公司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分配和资源优化。为加强资源优化效率, 减少企业损失, 提高企业效率, 必须要对风险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风险管理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全以及经济效益都是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亚男, 聂彤彤, 徐峰构件化项目管理体系应用研究口现代管理科学, 2012 (2) .

[2]邢燕松, 赵冬梅.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财务风险类型 篇11

合同即契约,合同大体可以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有名合同,又可以叫做典型合同,它是法律规定了一定名称和调整规范的合同。有名合同并不仅见于《合同法》的规定,《民法通则》中涉及的联营合同和农村承包经营合同、《保险法》中的保险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的船舶租赁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广告法》中的广告合同等,均为有名合同,有名合同来源于法律的具体规定。由于法律对有名合同确立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则,因此,有名合同中产生的纠纷,应优先适用这些具体规则。

根据不同合同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司法审判实践的意义上又可以把合同分成六类:一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这类合同在合同法中体现为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和借款合同这四类合同;二是移转财产使用权的合同,这类合同在合同法中体现主要是租赁合同和融资租赁这两类合同;第三类合同主要包括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和运输合同这三类合同,它们是是以特定的工具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的合同。这类合同一方面强调工具和技能,合同法在承揽合同和建设工程合同中规定,承揽合同的承揽人,要亲自完成承揽事项的主要工作,因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特定技能有关;建设工程合同中规定禁止转包和限制分包的内容,之所以规定禁止转包和限制分包是因为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和特定建设工程单位的建设资质条件、工具、技能有关系。运输合同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这几种合同和一般的提供服务的合同不一样,不仅仅是强调有提供服务的行为,关键强调工作成果的完成。在承揽合同中,体现为承揽的主要行为,在建筑工程合同中体现在建设工程合同的竣工、验收,在运输合同中体现为把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到终止地点,这些合同强调一种工作成果,强调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第四类合同是技术合同,这类合同的标的物是无形的技术。第五类合同是像保管合同和仓储合同这样以特定的场所提供服务的合同。第六类合同在合同法上体现就是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和居间合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特定的社会技能来提供服务。

划分了六大类之后,我们还必须弄清大类内部不同合同类型间的关联关系。由于交易行为的复杂性,合同当事人时常会混淆承揽合同与技术服务合同的关系。虽然技术服务合同和承揽加工合同均是通过一定的劳动为相对方提供一定的服务的合同,但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

第一,履行合同主体资格上的差别。技术服务合同中完成特定工作的一方通常是由掌握一定专业科技知识的科学技术人员履行的。对完成人员的知识素质往往要求较高。而加工承揽合同一般完成主体是非专业科技人员,劳动特点一般的也是体力劳动为主,不一定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第二,合同履行的形式和标的的差别。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特定的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而订立的合同,且直接或间接伴随着专业科技知识的传授和转移。完成的任务成果上看,技术服务的成果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其载体本身,而是其载体所含内容,比如交付的图纸和磁盘,委托方并不是要的不是图纸和磁盘,而是图纸和磁盘所加载的内容。而加工承揽合同完成的成果往往是其成果本身,是附加一定劳动的实物,如定做完成的物品或修缮完成的物品。委托方往往是取得实物就此作罢。

第三,从合同完成的内容上看,技术服务合同需要运用科技知识完成的特定专业技术工作。在合同的内容上,更多的体现出一定的知识产权的特征,而知识产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无形性,或者表现出来的是权利与其载体相脱离的特征,加工承揽合同往往是凭借一定常规物质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完成特定任务,如修缮、定做、劳动服务等,其知识产权的特征是不明显的。

以上介绍的是有名合同即法律明文规定的几类合同的情况,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能简单套用上述有名合同的无名合同,如有的合同既具有承揽的特征又包含技术服务的内容,应该说是两类合同的综合。无名合同,又叫做非典型合同,是法律还没有为其确定一定名称和特定规范的合同。无名合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纯无名合同。这类合同是指不仅仅是法律没有规定它的名称,而且它的内容和有名合同也完全不同。它的内容是由合同主体协商决定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只要达成协议,合同就已经成立。

二是准无名合同。这类合同虽然法律上没有规定,但是国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关条例对它的名称和调整范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换言之,此类合同就是在国家法律没有规定,国家行政法规有规定的范围之内。

三是混合合同。顾名思义,这类合同是由两个以上的有名合同条款或有名合同条款与无名合同条款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合同。

由于不同的合同类型决定了风险在各方之间的分配,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经济行为时必须认真分析其性质,正确运用法律规定及示范文本的条款内容,确定真正适当的合同类型。如果能够做到对合同当事人的签约情况了如指掌,即便是将来真的发生了违约诉讼,或许我们已经抢先一步,胜券在握了。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来保护双方的交易行为已经被市场经济主体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如何签订合同,从何处入手,是签约前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经济行为时,需要正确运用法律规定及示范文本的条款内容,确定真正适当的合同类型。准确领会法律精神、正确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恰当选择适当的合同名称及类型更具有实际意义。如果能够做到对合同当事人的签约情况了如指掌,即便是将来真的发生了违约诉讼,也能够合理规避签约风险。

上一篇:游泳池安全管理下一篇:用眼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