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共8篇)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1
摘要:目的 为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提供参考。方法 综述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结果 唑来膦酸临床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 并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 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结论 唑来膦酸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唑来膦酸,抗肿瘤,临床应用
唑来膦酸 (zoledronic acid, ZOL) 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 是一种特异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 它能抑制因骨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主要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和活化破骨细胞增生来抑制骨吸收;还可以降低血清钙和磷的水平, 增加尿钙和磷的排泄, 使肿瘤相关高钙血症患者的血钙水平恢复正常。是目前药理活性最强的双膦酸盐类药物[1]。目前, 唑来膦酸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引起的骨痛、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绝经后骨疏松症, 其他实体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查阅大量的临床资料报道, 结合我院的应用情况, 唑来膦酸有如下的临床应用。
1 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骨质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 8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骨损害, 包括全身骨质疏松, 溶骨性病变、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剧烈的骨痛,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尚不能根治, 因此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更为重要, 唑来膦酸抗骨吸收作用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的疼痛、高钙血症的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骨痛和高钙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
2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高钙血症的临床应用
癌症患者中, 破骨细胞加速吸收, 释放过多的钙入血液, 从而使血钙升高, 严重的可引起高钙危象。表现为极度虚弱, 精神失常, 甚至昏迷, 引起死亡。而唑来膦酸能够通过抑制骨吸收, 降低血钙水平, 增加尿钙排泄, 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高钙血症, 且疗效确切。
3 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 唑来膦酸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报道表明唑来膦酸不仅能够抑制非骨部位的转移, 还能减少散在肿瘤细胞的数目, 该肿瘤细胞可转变为潜在转移性肿瘤, 来源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骨髓。一项评估接受作辅助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肿瘤细胞情况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 同时接受唑来膦酸治疗比没有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 骨髓中的肿瘤细胞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76%和69%, P=0.066) ;另外, 一些肿瘤细胞阳性的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的治疗的12个月后转为肿瘤细胞阴性 (66.7%和35.1%, P=0.009) [3]。此外, 研究发现, 对乳腺癌采用常用化疗药物序贯唑来膦酸治疗, 可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奥地利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研究小组-12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唑来膦酸在辅助治疗中与内分泌药物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些结果均表明, 唑来膦酸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4 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报道唑来膦酸应用于前列腺癌, 但主要还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疼痛, 前列腺癌的骨转移病是成骨性病变。而且前列腺癌是激素依赖性的肿瘤, 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时应同时用进行一个疗程的激素治疗[4]。唑来膦酸是目前唯一证实能减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骨相关事件, 并能显著缓解疼痛的二膦酸盐药物[5]。
5 唑来膦酸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Rosen LS等[6]的研究显示, 每3~4周给予4 mg唑来膦酸, 9个月后能有效治疗肺癌和其他实体瘤骨转移的骨相关事件。与安慰组相比, 唑来膦酸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降低27%, 且与肿瘤类型无关。而且, 唑来膦酸组首次出现骨相关事件时间也得到延缓。况且进展期的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较短, 因此, 使骨相关事件延迟发生, 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 是非常有意义的。肺癌骨转移占晚期肺癌患者的30%~65%, 大部分系溶骨转移, 常伴有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唑来膦酸能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 使患者在临床获益。我院有13例肺癌晚期患者, 使用唑来膦酸粉针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成人每次4 mg (1支) , 用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滴注时间30~40 min。间隔4周重复给药4 mg, 用药后疼痛控制比较满意, 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6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 唑来膦酸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以及预防妇女绝经期骨质丢失等有效[7,8]。女性绝经后, 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降低, 钙流失的增加, 易引起骨质疏松症。而唑来膦酸为破骨细胞骨质再吸收双膦酸抑制剂, 主要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 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降低骨转移, 预防骨量丢失, 增加骨量, 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作用。从而起到时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据文献报道, 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每年1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 mg的给药方案, 可以对骨更新和骨密度产生影响, 简便有效。
7 小结
唑来膦酸在恶性肿瘤晚期发生骨转移中有明显止痛作用, 多年来临床上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引起的骨痛、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 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有研究认为, 唑来膦酸与化疗或者放疗联合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的理想治疗方案[9,10]。而且给药剂量小, 给药方便, 不良反应少且发生率较低, 耐受性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张青, 赵蓓初, 李建力.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6, 16 (4) :132-134.
[2]染惠芳, 邢世江, 等.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现代肿瘤学, 2008, 16 (3) :435-425.
[3]王增, 卢红阳, 翁琳.唑来膦酸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 (8) :945-950.
[4]CICA编著, CDR用药手册.第8版, 中国国际出出版社, 2010:729.
[5]Saad F, Gleason D, Murray R, et al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zoledron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hormone-refactory metastatic prostate carcinoma.J Natl Cancerlnst, 2002, 94 (19) :458-1468.
[6]Rosen LS, Gordon D, Tchekmedyian S, et al.Zoledronic acid versus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skeletal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other solid tumors.J Clinoncol, 2003, 21 (16) :3150-3157.
[7]陈瑾瑜, 彭永德, 等.骨质疏松症治疗新选择-唑来膦酸.世界临床药物, 2011, 32 (4) :252-256.
[8]黎华,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1, 5 (9) :238-239.
[9]李增云, 马庆彤等.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四川肿瘤防治, 2006, 19 (3) :208-209.
[10]张春盈, 郑有合, 等.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9, 16 (3) :269-270.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2
721006陕西电子四零九医院
摘 要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1例,采用唑来膦酸静滴加局部放疗;单纯放疗组20例,仅用局部放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5%和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溶骨性病灶再钙化率分别为55.0%和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出现新的骨转移灶的患者分别占14.3%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一过性发热和关节肌肉疼痛。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骨痛,修复溶骨性病灶,降低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放射治疗 骨转移癌 肿瘤转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29
2005年4月~2008年4月我们应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21例骨转移癌,同时以单纯放疗20例骨转移癌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26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平均53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经X线、CT、MRI和ECT检查证实有一处或多处骨转移溶骨性病变。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41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1例,单纯放疗组2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治疗方法:单纯放疗组:全部采用外照射,对骨转移癌疼痛剧烈部位进行姑息性局部放疗,摸拟位机下定位,6MV-X线照射,3GY/次,每日1次,总剂量30GY/10次,共2周。联合治疗组:放疗方法如上,放疗第1天开始同时使用唑来膦酸4mg,加入100ml生理盐中静滴15分钟。每3周使用1次,共4次。
疼痛分组及疗效判定:①疼痛程度评估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划线法(VAS)结合口述法(VRS)[1]。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②止痛效果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或疼痛减轻≥2个级差;部分缓解(PR):疼痛减轻≥1个级差;轻度缓解(MR):疼痛减轻﹤1个级差,未达到PR;无效(NR):疼痛不减轻或加重。有效率为CR+PR。放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
溶骨性病灶修复的判定标准:放疗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传统X线和ECT扫描[2],分为完全钙化和部分钙化。完全钙化即溶骨性病灶完全修复,影像学检查正常;部分钙化即溶骨性病灶钙化≥原溶骨面积的50%。总有效率为完全钙化+部分钙化。
新的骨转移灶的判定标准:以患者症状(疼痛)、X线、ECT等为判断依据。
不良反应:按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组标准进行评价。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一般资料及临床疗效判定用X2检验。
结 果
止痛效果:放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CR 8例,PR 11例,有效率90.5%(19/21);单纯放疗组有效率85.0%(17/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溶骨性病灶修复: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放疗组的再钙化率分别为55.0%(11/21)和23.8%(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新的骨转移灶:联合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新的骨转移灶的比例14.3%(3/21);单纯放疗组为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发热(体温38.0℃左右)和关节肌肉酸痛,停药后自行缓解或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
讨 论
随着肿瘤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长,骨转移成为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到30%~85%,平均50%[3],且多为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机制是由于肿瘤转移至骨组织引起骨质破坏,肿瘤细胞及附近炎症细胞分泌前列腺素、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痛介质,肿瘤组织浸润至骨膜及周围软组织。骨转移严重者引起脊髓压迫或病理骨折。全身化疗对绝大多数骨转移癌疗效不佳。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疗效好,但骨转移往往是多发性,放疗不适宜治疗广泛骨转移。放射性核素治疗对骨转移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唑来膦酸是新一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还可通过与骨结合阻断破骨细胞对矿化骨和软骨的吸收,抑制肿瘤细胞释放的多种刺激因子引起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和骨钙释放[4]。同时唑来膦酸还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增强其成骨活性。
体内外试验结果显示,唑来膦酸为活性最强的双膦酸盐,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患者耐受性好。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唑来膦酸能减少和延缓骨转移引起的溶骨性骨并发症[5]。唑来膦酸还能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对骨的粘附作用,可预防骨转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降低骨新转移灶发生率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放疗组,证实了唑来膦酸可抑制和预防骨转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27-2730.
2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66-2772.
3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1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881.
4 任庆兰,李少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8(4):312-323.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3
患者, 女, 61岁, 2012年3月28日因腰痛半年、左髋关节疼痛1月余入院。于2012年2月9日到本科住院, 经骨密度等相关检查诊断为: (1) 骨质疏松症; (2) 左侧股骨头坏死。给阿伦膦酸钠10 mg, 1次/周, 口服, 碳酸钙维生素D3 0.6 g, 2次/d, 口服补钙, 骨化三醇胶囊0.25μg, 2次/d, 口服改善骨代谢。治疗后, 症状有所缓解。入院诊断为: (1) 重度骨质疏松症; (2) 左股骨头坏死; (3) 陈旧性脑梗死。今为定期抗骨质疏松治疗, 门诊以骨质疏松症收入本科。1998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术;有腔隙性脑梗死史9年;半年前曾患亚甲炎, 经口服强的松治疗后缓解;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随机尿蛋白定量、垂体性激素、甲功全套、PTH正常;血生化示:γ-GT 146.4IU/L, 升高, 予隔期复查, 见表1。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给予补充钙剂, 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 3月30日给予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为预防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 给予充分的补液预防唑来膦酸引起的肾损伤, 3月31日查房患者诉乏力, 酸软, 药师告知患者乏力、酸软为唑来膦酸的一过性反应, 给予依托考昔对症处理后, 患者诉上述症状好转, 4月5日患者出院。
2 讨论
2.1 引起该患者乏力、酸软的药物因素的分析
该患者入院时体温正常, 除关节疼痛外无其他症状, 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在首次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第2天出现体温升高、关节痛、乏力酸软的症状, 继续使用其他治疗药物, 给予对症治疗后, 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并未再发热, 其他症状都逐渐好转。因此, 考虑该不良反应与唑来膦酸注射液有关。查阅相关资料,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具有作用强、显效快且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最常见症状包括发热 (18.1%) 、肌痛 (9.4%) 、流感样症状 (7.8%) 、关节痛 (6.8%) 、头痛 (6.5%) , 绝大多数出现于给药后3 d内, 大多数为轻到中度, 并在出现症状后3 d内缓解[1], 大多为轻中度反应, 一般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即可[2]。
2.2 患者流感样症状的处理
该患者给予了依托考昔120 mg, 口服, 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让患者注意休息。
2.3 药学监护
唑来膦酸还需监测严重不良事件 (SAE) 主要包括肾毒性、房颤、对骨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下颌骨坏死[2]。唑来膦酸经肾脏清除, 静脉滴注可产生一过性血肌酐升高 (>0.5 mg/dl) , 一般在静滴后9~11 d出现。故本品慎用于肌酐清除率<30 ml/min患者。避免与其他肾损害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利尿剂等, 合用可能增加低血钙和肾损伤发生的风险, 静脉滴注给药时, 本品的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5 min, 给药前必须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补水, 对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唑来膦酸是一种强效骨吸收抑制剂, 可减慢骨骼中钙的外流, 当患者因胃肠道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D不足时使用唑来膦酸, 血清钙水平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 骨质疏松患者应预先检查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 若有, 则应在静注二膦酸盐以前使用维生素D替代治疗[3]。下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的罕见并发症, 美国FDA已建议在使用该类药物治疗前应行口腔检查, 在治疗期间避免有创性的牙科检查和治疗[4]。使用该药初期的3 d内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 应结合临床情况, 及时对症治疗。
药师在参与骨质疏松治疗的过程中, 应熟悉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利用药学的专业特长, 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唑来膦酸,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1]彭六保.唑来膦酸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 26 (3) :237-239.
[2]陈瑾瑜.骨质疏松症治疗新选择-唑来膦酸[J].药物与临床, 2011, 32 (4) :255-256.
[3]曹永红.唑来膦酸钠注射剂致低钙血症2例[J].中国药师, 2007, 10 (4) :372.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42例初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18例, 年龄26~74岁, 中位年龄46岁。乳腺癌13例, 肺癌12例, 鼻咽癌10例, 食管癌2例, 肠癌2例, 前列腺癌2例, 肝癌1例。42例患者均有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 经骨ECT初筛, 并经X线、CT或MRI3种检查之一证实有骨转移。患者有1处骨转移灶5例, 2处以上骨转移灶37例。预计生存期>3个月。血WBC≥3.0×109, Hb≥80g/L, PLT≥80×109;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无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唑来膦酸 (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5min以上, 每28d1次, 为1周期, 至少2个周期。其中36例因疼痛较剧烈, 按照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使用止痛药物;37例合并化疗, 全组均未行放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分度
数字分级法将疼痛分为0~10, 0为无痛, 10为最痛, 患者自己表其疼痛程度的数据, 分为轻度 (0~3) , 中度 (4~7) , 重度 (7~10) 。
1.3.2 疗效评价[1]
CR:疼痛完全消失。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 而不需止痛药。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 仍需应用止痛药。NR:疼痛无缓解或加重。有效率:CR+PR病例占全部病例的百分数, CR+PR+MR为临床获益。
1.3.3 生活质量评分
按ECOG评分:显效:活动能力提高2分或以上;有效:活动能力提高1分;无效:活动能力未提高或减弱。有效率:显效和有效病例占全部病例的百分数。
2 结果
2.1 止痛疗效
本组病例均有骨痛, 其中轻度疼痛5例, 有效率80.00% (4/5) ;中度疼痛15例, 有效率73.33% (11/15) ;重度疼痛22例, 有效率63.64% (14/22) 。全组总有效率 (CR+PR) 为69.05% (29/42) , 临床获益率 (CR+PR+MR) 为83.33% (35/42) 。36例治疗前使用止痛药物者, 治疗后18例 (50.00%) 完全停药, 12例 (33.33%) 药物降级或减量。37例多部位骨转移, 26例有效 (70.27%) ;5例单发骨转移, 3例 (60.00%) 有效。见附表。
2.2 合并治疗的影响
单纯唑来膦酸治疗, 有效率为40.0% (2/5) ;合并化疗者, 有效率为72.97% (27/37) 。
2.3 体力状况ECOG评分改善
本组病例ECOG评分0分12例, 1分6例, 2分14例, 3分7例, 4分3例。30例体力状况受限者中, 显效5例, 有效12例, 无效14例, 有效率56.67% (17/30) 。
2.4 不良反应
毒副反应:42例患者用药后有30例出现低钙血症, 但无明显症状, 补钙治疗后多可恢复正常, 发热4例, 一过性骨痛加重3例, 恶心、呕吐3例, 均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改变及其他严重毒副反应, 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
3 讨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 患者常有骨痛、高血钙症、病理性骨折和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上这类患者除了抗肿瘤治疗外, 双膦酸盐类是目前常用的有效药物, 而唑来膦酸则是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第三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为具有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 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和抑制未成熟破骨细胞的增生来抑制骨再吸收, 减少骨基质生长因子的释放及抑制癌细胞黏附于骨基质[2]。唑来膦酸具有高度的骨亲和力, 能优先被运到骨质破坏部位, 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的表面, 通过与骨骼的结合阻滞矿物质骨和软骨的再吸收, 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 并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诱导其凋亡[3]。唑来膦酸可以降低血清钙和磷的水平, 增加尿钙和磷的排泄, 从而降低由骨转移所致的高钙血症。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调亡或抑制血管生长, 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生长[4]。临床前体内外试验显示, 唑来膦酸是目前药理活性最强的双膦酸盐[5]。因此, 唑来膦酸能有效的防止正常或病理性骨吸收, 降低骨转移患者SRE发生率[6]。
国外的Rosen LS等[6~8]的Ⅲ期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显示唑来膦酸结合抗肿瘤治疗, 可有效控制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肺癌和其他实体瘤骨转移导致的各种SRE, 缓解骨痛症状, 防止病理性骨折,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耐受性好。董梅等[9]的Ⅲ期临床研究提示4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 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 患者耐受性好。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唑来膦酸能明显缓解各类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有效率69.05%, 临床获益率83.33%。与单用唑来膦酸治疗者相比, 合用化疗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提高。其中乳腺癌和鼻咽癌的有效率更高, 而肝癌有效率低, 可能与前两种肿瘤对化疗敏感而肝癌对化疗不敏感有关, 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本组研究对体力状况分析表明, 唑来膦酸可显著改善56.67%的患者ECOG评分, 83.33%的患者停用或减少使用止痛药物, 提高了生活质量, 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本组研究显示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钙血症, 但无明显症状, 常规给予补钙治疗后多可恢复正常, 其余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一般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发现文献报道的下颌骨坏死等严重毒副反应, 亦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改变, 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 在临床中应用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有明显止痛作用, 可明显改善体力状况, 且不良反应小, 患者能耐受, 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唑来膦酸治疗42例初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评价疗效和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骨痛缓解有效率为69.05% (29/42) , 临床获益率为83.33% (35/42) ;单纯唑来膦酸治疗, 有效率为40.0% (2/5) ;合并化疗者, 有效率为72.97% (27/37) ;体力状况ECOG评分改善有效率56.67% (17/30) 。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钙血症。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有明显止痛作用, 可明显改善体力状况, 且不良反应小, 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转移瘤,骨痛
参考文献
[1]孙燕.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6-227.
[2]Skerjance A, Berenson J, Hsc C, et al.The pharmacokinetics andpharmacodynamics of zoledronic acid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varyingdegrees of renal function[J].J Clin Pharmacol, 2003, 43 (2) :154-162.
[3]Neville webbe H, Coleman RE.The use of zoledronic acid in the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and hypercalcaemia[J].Pal-liat Med, 2003, 17 (6) :539-553.
[4]Matsumoto S, Kinura S, Segawa H, et al.Efficacy of the third-gener-ation bisphosphonate, zoledronic acid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anti-cancer agents against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 lines[J].LungCancer, 2005, 47 (1) :3l-39.
[5]Mundy GR, Yoneda T, Hiraga T.Preclinical studies with zoledronieacid and other bisphosphonates:impact on the bone microenviron-ment[J].Semin oncol, 2001, 28 (Suppl 6) :35-44.
[6]Rosen LS, Gordon D, Kaminski M, et a1.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of zoledronic acid compared with pamidronate di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skelet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ultiplemyeloma or breast carcinoma: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trial[J].Cancer, 2003, 98:1735-1744.
[7]Rosen LS, Gorden D, Kaminski M, et a1.Zoledronic acid versuspamidr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keletal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breast cancer or osteolytic lesions of multiple myeloma:a phaseⅢ, double-blind, compareative trial[J].Cancer, 2001, 7 (5) :377-387.
[8]Rosen LS, Gorden D, Tcheckmedyian S, et a1.Zoledronic acid versus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skeletal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lungcancer and other solid tumors:a phaseⅢ, double-blined, random-ized trial[J].J Clin On-col, 2003, 21 (16) :3150-3157.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2例, 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男23例, 女29例, 年龄32~78岁, 平均62岁。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和 (或) 细胞学穿刺检查确诊。骨转移确诊标准[3]:骨放射性核素扫描证实有骨转移, 并经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 临床伴有骨痛症状,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骨痛或骨破坏。无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改变、无糖尿病、风湿性或骨性关节病,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无肿瘤脑转移。预计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
1.2 治疗方法
唑来膦酸注射液4mg+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静脉滴注, 滴注时间>15min。每4周给药1次。共计3次。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骨转移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缓解时间。
1.3 血清NTx和BSP水平的检测
于早晨6:00~7:00采集空腹静脉血2m L, 室温下放置使之完全凝固后留取血清, 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血清NTx和BSP浓度。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具体操作。NTx试剂盒购自华美生物公司, BSP试剂盒购自上海朗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测定1次。
1.4 疗效评价[4]
按照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和体力状况ECOG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显效:疼痛程度减轻≥2级差, 活动能力改善≥2级差;有效:疼痛程度减轻≥1级差, 活动能力改善≥1级差;无效:疼痛程度减轻<1级差或不变甚至加重, 活动能力改善<1级差或不变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s)
2 结果
2.1 止痛及活动能力改善效果评价
本组显效11例 (26.19%) , 有效20例 (47.62%) , 无效11例 (26.19%) , 总有效率73.81%。疼痛缓解时间为2~21d, 平均4.5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 肝肾功能无损害。
2.2 血清NTx和BSP水平检测结果
肺癌骨转移患者经唑来膦酸治疗后有效组的血清NTx和BS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而无效组患者的NTx和BSP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与无效组比较, ▲P<0.01
3 讨论
骨转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30%~40%的肺癌患者可发生骨转移, 肿瘤细胞在骨组织形成骨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进程, 其生物学机制可能是肺癌细胞转移到骨并释放可溶介质, 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继而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 肿瘤因子还可以激活骨基质释放增殖因子, 促进肿瘤增生[5,6]。肺癌骨转移可导致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等骨相关事件 (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 的发生[7],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速患者的死亡。骨转移的基本治疗目标:缓解疼痛, 恢复功能;预防或延缓SRE的发生。目前主要采用姑息性放疗、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镇痛药以及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
双磷酸盐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 是焦磷酸盐分子的稳定类似物。对骨具有高度的亲和力, 能优先转运到骨形成或吸收加速的部位, 被具有破骨作用的破骨细胞选择性吸收, 并选择性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从而抑制骨吸收。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变形性骨炎, 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痛症等。有研究显示, 肿瘤细胞用双膦酸盐预处理可抑制肿瘤细胞吸附到非矿化和矿化的成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上, 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且在抑制肿瘤细胞的浓度不呈现任何细胞毒作用。因此, 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8]。唑来膦酸属含氮环状结构的第三代双膦酸盐衍生物, 其相对作用强度是第一代双膦酸盐依替膦酸钠的10万倍, 是第二代双膦酸盐帕米膦酸钠的100倍。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双膦酸类药物相比, 唑来膦酸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给药剂量小、安全和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9]。本研究也显示双磷酸盐能够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的骨疼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总有效率达73.81%, 而且副反应少, 没见肝肾损害。
NTx是一个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 由于Ⅰ型胶原组成了骨有机质中的90%的成分, 且NTx代谢几乎不受食物影响, 所以被认为是诊断骨吸收破坏特异性最高的指标。研究显示, 血清NTx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生物标记, 而且可作为恶性骨质溶解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BSP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高度磷酸化和糖基化的非胶原蛋白, 参与信号识别、细胞黏附和转移。BSP近年被证实参与血管生成和体液免疫, 为BSP在肿瘤生长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分子依据[10]。本研究中, 肺癌骨转移患者经唑来膦酸治疗后有效组的血清NTx和BS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而无效组患者的NTx和BSP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联合检测血清NTx和BSP可以用来判断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唑来膦酸能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 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安全可靠, 副反应少。联合检测血清NTx和BSP可以用来判断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沈玉萍, 韩宝惠, 许青, 等.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与预后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0 (9) :1043-1047.
[2]刘红雨, 陈军.肺癌转移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 2008, 11 (11) :40-42.
[3]陈严严, 李向阳, 陈惟隽.骨代谢指标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意义[J].老年医学保健, 2008, 14 (3) :187-189.
[4]王玲, 王宏, 班丽英, 等.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56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4) :1021-1023.
[5]贺学荣.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2009, 2 (1) :17-19.
[6]王颖超, 张洁霞, 谭获, 等.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 2007, 7 (3) :23-25.
[7]谢伟国, 江莲, 侯听珩.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J].职业与健康, 2009, 25 (21) :2350-2351.
[8]申宗利, 房孝生.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顺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29例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29) :85-86.
[9]Thomas JP, Vladimir M.Zoledronic acid in the management of metastatic bone disease[J].Ther Clin Risk Manag, 2008, 4 (2) :261-268.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骨转移癌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58.3岁。所有患者原发癌均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肺癌19例,乳腺癌10例,前列腺癌9例,鼻咽癌9例,胃癌5例,宫颈癌3例,肝癌3例,直肠癌2例。所有患者均有中度以上的骨痛,经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溶骨性或者混合性骨破坏,ECT提示有异常浓聚。未用或者停用全身放化疗1个月以上,心、脑、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强度、病种、转移程度、一般状况评分(KPS)等各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于放疗前1d,应用唑来膦酸4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0min,每4周1次静注;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于骨转移疼痛最严重部位行局部放疗,每次3.0Gy,每周5次,共2周,总剂量30Gy。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放疗,两组放疗方法一致。治疗后8周进行疗效评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VRS分级:0级,无痛;Ⅰ级:疼痛可以忍受,可以正常生活,不影响睡眠;Ⅱ级:疼痛明显,睡眠受到影响,需要一般镇痛、安眠药物;Ⅲ级:疼痛剧烈,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被干扰,需要强阿片类镇痛药物。 (2) 疼痛缓解效果:显效:疼痛减轻≥2个级别或者无痛;有效:疼痛减轻1个级别;无效:疼痛未减轻甚至加重。 (3) KPS评分:显效:KPS评分提高20分以上;有效:KPS评分提高10~19分;无效:KPS评分未见升高甚至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搜集完整的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验证显著性差异;计量资料用t检验验证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一般状况(KPS)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3.3%,对照组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7%和66.7%(P<0.05)。
3 讨论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7.2%[4],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等。癌细胞骨转移后会在骨组织中增殖,形成新的病灶,刺激周围组织,加速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引起剧烈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抑制骨破坏、改善生活质量是目前骨转移癌治疗的主要目标。
局部放疗对于骨转移癌的止痛疗效确切,可以达到70%~90%[5],保持满意的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广泛骨转移的患者具有一定局限性。双膦酸盐和骨组织高度亲和从而浓聚于骨骼中,被破骨细胞吸收后,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减轻骨转移疼痛,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本组患者中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一般状况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镇痛效果持久。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镇痛效果好,疼痛缓解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4至2009年间来我院治疗的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联合治疗组采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放疗30Gy/10f/2w, 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放疗, 两组放疗方法一致。通过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 (VRS) 、一般状况评分 (KPS) 、以及疼痛缓解率等, 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均有明显下降, 一般状况 (KPS) 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 (29/30) , 对照组为76.7% (23/3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3.3%, 对照组为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结束后3个月, 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7%和66.7% (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 镇痛效果好, 疼痛缓解明显,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唑来膦酸,放疗,骨转移癌
参考文献
[1]Woodhouse EC, Chuanqui RF, Liotta LA.General mechanisms ofmetastasis[J].Cancer, 1997, 80 (8 Suppl) :1529-1537.
[2]姜军, 姬发祥, 李瑜英, 等.国产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24例临床观察[J].现在肿瘤医学, 2006, 14 (7) :889-890.
[3]李钧, 张楠, 孙凡英.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 2005, 3 (5) :487.
[4]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0.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48例,上述患者均绝经后1~10年,并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骨密度(BMD),诊断符合骨量减少、低于同性别骨峰值2个标准差 (T<-2.0SD) , 且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就诊前均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腰椎L2-4BMD及患者身体一般状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均服用骨化三醇胶丸 (罗盖全) 0.25�g/d+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胶囊 (乐力) 1片/天, 疗程6个月;研究组在治疗开始时给予4mg唑来膦酸静脉滴注1次。治疗期间, 上述患者均能按时按量药物治疗, 治疗依从性满意。
1.3观察内容及检测方法
上述患者就诊时及治疗6个月后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 (Hologic QDR 2000型) 做BMD测定, 测定部位腰椎 (L2~4) 、股骨颈 (Femoral Neck) 的BMD;同时嘱咐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肌酶等, 并记录上述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观察记录所得数据采用表示, 使用SPSS15.0软件行t检验, 以P<0.05计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果及分析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D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腰椎L2-4BMD为 (0.743±0.084) g/cm2, 治疗后为 (0.774±0.080) g/cm2, 治疗前后变化率为5.1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腰椎L2-4BMD为 (0.801±0.113) g/cm2, 治疗后为 (0.810±0.080) g/cm2, 治疗前后变化率为0.9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L2-4BMD变化率比较, t=9.375, P<0.01, 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使用唑来膦酸后有1个患者出现短暂发热, 经对症处理后, 24h内消退;两组患者就诊时及治疗6个月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肌酶等指标的变化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论
骨质疏松 (osteopo rosis, OP) 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伴有骨脆性增加, 易于发生骨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 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 早期预防和治疗在骨质疏松治疗中十分重要[3]。骨质疏松治疗原则是:缓解骨痛, 改善功能, 提高骨量, 预防骨折。治疗药物大致包括以抑制骨吸收为主的骨吸收抑制剂和促进骨形成为主的促骨形成剂, 具有矿化作用药物[4]。
美国FDA于2007年8月批准诺华制药公司的唑来膦酸 (商品名:Reclast) 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为破骨细胞性骨质再吸收双膦酸抑制剂, 化学名为 (1-羟基-2-咪唑-1-基-磷酸乙基) 磷酸一水合物, 该药是静脉用第4代含氮双磷酸盐, 具有强大的抑制骨吸收作用[5], 主要是通过阻断甲羟戊酸通路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 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降低骨转换, 预防骨量丢失, 增加骨量, 降低骨折发生率的作用。唑来膦酸在破骨细胞主要的作用靶点是法呢基焦磷酸合酶, 给药后可迅速扩散至骨头, 并优先定位于高骨转换处, 其作用持久, 其对骨矿物有高度亲和性。临床体内外试验表明, 唑来膦酸与人体血液中细胞成分的亲和力较低, 在体外不能抑制P450酶, 体内则不能进行生物转化。动物试验发现, 经粪便排泄的原药不到3%, 并在尿中或在骨头中恢复平衡, 表明唑来膦酸完全经肾排泄[6]。其作用机制为: (1) 对破骨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 (2) 诱导成骨细胞分泌抑制因子, 阻断破骨细胞启动的破骨过程, 抑制骨吸收; (3) 强力亲和磷酸钙, 吸附于骨组织中羟基磷灰石结晶表面, 抑制其结晶和非结晶前体物质形成, 阻止骨骼中钙盐“逸出”[7], 静脉使用唑来膦酸能降低骨代谢率, 增加骨量。静脉使用唑来膦酸能降低骨代谢率, 增加骨量。在本研究中唑来膦酸组在使用后1周内有少数患者发生短暂发热、肌痛和乏力等不良反应[8], 但持续时间短暂, 患者通常在1周之内恢复正常, 且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肌酶等均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 两组患者腰椎L2-4BMD平均变化率与基础值比均有改善, 其中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对照组腰椎L2-4BMD平均变化率与基础值比均有改善, 但研究组的临床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这与文献临床相关报道一致[9];同时, 在唑来膦酸治疗的过程中, 其不良反应轻微, 为一过性, 无需特殊处理。因此, 唑来膦酸在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与其他双磷酸盐比较, 具有耐受性好, 患者依从性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Rigss BL, Melton LT.Evidence of two distinct syndromes of involutional osteoporosis[J].Am Journ Med, 1983, 75 (6) :899-901.
[2]鞠月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预防与治疗指南[J].世界临床药物, 2006, 27 (5) :262-266.
[3]楼永海, 赵云.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概况[J].海峡药学, 2006, 18 (6) :88-90.
[4]Papapoulos SE, Landman JO, Bijvoet OL, et a1.The use of bisphos-ph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Bone, 1992, 3 (1) :41.
[5]Black DM, Delmas PD, Eastell R, et al.Once yearly zoledron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N Engl J Med, 2007, 356 (18) :1809-1822.
[6]Russell RG.Bisphosphonates:from bench to bedside[J].Ann NY Acad Sci, 2006, 1068:367-401.
[7]Coxon FP, Helfrich MH, Vant Hof RJ, et al.Protein geranylation is required for osteoclast formation, function, and survival:inhibition by bisphosphanates and GGTI-298[J].J Bone Miner Res, 2000, 15 (8) :1467-1476.
[8]马特, 张斌.唑来膦酸预防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流失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 2009, 18 (6) :488-489.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2006 年1 月- 2012年6 月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90 例。将90 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 例,中位年龄76 岁(52~92 岁),对照组40 例,中位年龄74 岁(54~89 岁)。入选标准:患者一般情况尚可,预计生存期>6 个月,主诉尿频、排尿困难62 例,腰骶部疼痛21 例,7 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均未行外放射治疗或化疗,既往无双磷酸盐使用;血常规检查:WB≥4.0×109/L,RBC>3.5×1012/L,PLT>100×109/L;肝肾功能检查正常;除外脊椎转移造成脊髓压迫或瘫痪者。患者均有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5~10 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平均6.5 分,对照组平均7.0分(P >0.05);全身骨显像检查证实有不同范围骨转移病灶。
1.2 治疗方法
本组82 例行睾丸去势术,实验组46 例,对照组36 例;8 例醋酸戈舍瑞林药物去势,实验组4 例,对照组4 例,醋酸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1 次/月;两组均服用比卡鲁胺50 mg,1 次/d;实验组唑来膦酸4mg静脉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 次/ 月,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药物对症止痛。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进行血清ALP检测、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骨骼疼痛缓解情况观察。骨痛的严重程度,按患者主观感受疼痛缓解评分(VAS);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将疗效分为Ⅲ级:即疼痛基本消失(VAS<3 分),睡眠好,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复查骨显像示病灶浓集影明显缩小和或减少为显效;疼痛明显减轻(VAS:3~5 分),睡眠和活动能力明显改善为有效;疼痛无明显变化(VAS>6 分),睡眠和活动能力无改善者为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及不良反应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P <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血清ALP水平显著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1),见表1。
2.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Ka mofs ky评分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Kamoffsky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阶段均显著升高(P <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各阶段均有升高(P <0.01)。
2.3 两组骨骼疼痛缓解评分比较
治疗组50 例患者有骨骼疼痛患者42 例,经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达88%,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见表3。
(u/L,±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 <0.01;2)与对照组比较,P <0.01
(±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 <0.01;2)与对照组比较,P <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
2.4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生命体征指标的明显变化;实验组发生呕吐2 例,经肌注胃复安缓解,对照组呕吐1 例,未用药物自行缓解;实验组发生轻度过敏2 例,减慢输液速度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无过敏反应。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两组均未出现低热及骨髓抑制等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有效缓解肿瘤所致症状[5]。手术切除睾丸后患者血浆睾酮水平迅速达到最低水平,前列腺体积及肿瘤可缩小从而是排尿梗阻及疼痛症状缓解。醋酸戈舍瑞林(Gn RH- A)是一种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促进剂,可使血清睾酮降至去势水平,且作用持续较久。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主要机制是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的激活导致骨吸收增加,引起骨骼相关并发症(SRES),表现为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及脊髓压迫症,增加了骨骼并发症、疾病进展及死亡风险,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骨转移性疼痛主要是由前列腺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在此生长并同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从而导致骨吸收增加、成骨障碍引起骨骼相关并发症[7]。第3 代双磷酸盐类代表药物唑来磷酸,为新一代含氮二膦酸盐化合物,是治疗骨转移的有效药物,也是迄今发现的药物中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直接对抗破骨细胞对骨的破坏;抑制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转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等疼痛和炎性介质[8]。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是常用于评价骨质合成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骨恶性肿瘤患者骨质合成及溶解的水平[9]。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增殖,促使破骨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对ALP的活性有直接抑制作用。内分泌治疗可引起医源性骨质疏松,降低骨密度从而增加骨折风险[10]。本研究结果显示,内分泌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显著降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ALP水平,且可长期维持低水平;对照组ALP水平早期下降可能与内分泌治疗迅速控制肿瘤细胞有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内分泌治疗诱导的医源性骨质疏松,因而1 年后患者血清ALP水平有所反弹。唑来膦酸可协同内分泌治疗抑制骨骼癌组织生长,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止痛作用,对提高前列腺癌晚期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能发挥积极作用,治疗组Kam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本组前列腺癌骨转移存在骨痛症状患者经唑来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达到88.1%,两组均未见显著药物不良反应,提示唑来磷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安全、有效。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唑来膦酸可延缓前列腺癌晚期骨转移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泳,史轶超,沈华,等.1667例汉族前列腺癌人群前列腺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验证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12):1069-1074.
[2]娟毅,吴创奇,张鹏,等.153Sm-EDTMP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11):982-985.
[3]国荣,曹小龙,李济时,等.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首次骨相关事件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2,7(6):730-732.
[4]刘欣红.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12-1414.
[5]黄宝星,宿恒川,曹万里,等.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研究及预后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19(9):815-819.
[6]黄珊,张晓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5):527-530.
[7]翁志梁.前列腺癌骨转移机理及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2):77-80.
[8]孙晶波,任云会,李文庆,等.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0):3030.
[9]郭枫,陈琳,李运柱,等.前列腺特异抗原和碱性磷酸酶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3):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