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障碍

2024-09-25

应用障碍(共12篇)

应用障碍 篇1

为了探究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在脑血管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将2016年1—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血管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6年1—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血管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意识清醒, 精神正常, 语言沟通良好, 均脑血管病膀胱功能障碍标准[1]。将伴有心、肝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者、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紊乱性疾病者以及治疗前3个月内有疾病相关治疗史的患者排除。根据住院先后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男12例, 女13例, 年龄25~59岁, 平均 (46.6±2.5) 岁;试验组男14例, 女11例, 年龄29~65岁, 平均 (58.5±2.5)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托特罗定, 口服, 用量:1天2次, 每次2 mg。同时, 进行间歇性导尿和Valsalva屏气法排尿治疗[2]。试验组:通过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 (北京东西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治疗 (由专业护士操作) 。患者膀胱区 (粘贴正负极) ———接通电源。治疗强度和治疗频率以患者具体情况为基准。时间:20 min, 1天2次, 治疗10 d (1疗程) , 共治疗1个月。

1.3 评价标准

(1) 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自主排尿;有效:临床症状缓解, 基本自主排尿;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 自主排尿不便。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 (2) 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统计学软件SPSS 21.0应用在数据汇总和资料分析处理中,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为76.00%,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为96.00%, 试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53,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348, P<0.05) 。见表2。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即NBD[3]。该病症属于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损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紊乱或者丧失。由于此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不便, 因而临床上一直对此较为关注。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两种情况 (以逼尿肌反射情况为基准) 。由于患者的膀胱不能处于正常状态, 因而极易引发并发症 (尿路感染、结石等) [4]。现阶段, 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通常选择药物治疗和电刺激治疗。由于不同治疗方式, 其疗效差异较为明显, 但是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因此, 选用的治疗方式非常关键。

本研究探究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在脑血管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其结果表明, 将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低于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另外, 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对于脑血管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 应该采用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进行治疗, 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 将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用于治疗脑血管病膀胱功能障碍, 应用价值较高, 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较好, 且住院时间有所减少。

参考文献

[1]韦凤如.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4) :147-148.

[2]赵雪花, 蔡秀英, 贾莎莎.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9) :797-798.

[3]安晓蕾, 王淑秀.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 2014, 42 (9) :1047-1050.

[4]王亮, 谷欣.神经根刺激器在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 15 (4) :483-485.

应用障碍 篇2

1、阴茎勃起障碍:包括阳病、阴茎勃起不坚、阴茎异常勃起等。

2、射精障碍:包括早泄、遗精、不射精、逆行射精、射精疼痛、血精等。

3、性生活障碍:包括性生活昏厥、性生活失语、性生活癔病、性生活猝死、性生活恐惧症、鸡精症等。

4、性欲障碍:包括性冷淡、性厌恶、性欲亢进等。

5、尽管有上面所说四个方面,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多个同时出现,称为混合性性功能障碍,由于有共同的致病原因。

很多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时,都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专家表示,男性有此症状产生时,一定要树立信心,女方更不能进行语言上的打击,要积极帮助男方进行治疗,才能最好最快的康复。

长城男科性功能障碍科室是第一个专业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为特色的诊疗中心,引进的男性性功能检测康复系统、多参数阴茎勃起硬度定量分析系统、伟力夜间阴茎勃起测定记录仪、全自动精液采集分析系统、智能型尿流率检查仪等系列化先进的检测诊断评估设备,精确查找病因,并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有机结合,在精准分型的基础上辩证施治,数万例性功能障碍患者重获康复。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探析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教师如何成功地将应用题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轻松、快速地掌握,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基于这种改变可以给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1]。

1解题障碍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最常见的障碍就是受到题目当中多余条件的干扰,对于出现的条件下意识认为一定是有作用的,某一些分数应用题会故意给出一些多余的已知条件来 学生,例如某山村需要下一条600m的公路,由甲方工程队修建30天的时间,而由乙方工程队进行修建则需要20天的时间,请问甲乙方合作需要几天?常见的错误解答就是用公路的长度除以甲乙方修建时间之和,600/(30+20)=5天,从这道题不难看出,学生出现误解是由于将“600m”考虑进去,这种题型公路的长度是不予以考虑或是视为一个整体的。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当学生学习一种解题思路和方式之后,当题目有所变化需要思维的转换时学生往往出错,例如学生往往不能从整数思维切换到分数思维,一件产品原价是20元,提价5元后又降价3元,请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在整数的思维当中增减数量是直接采用加减法,但是分数的思维则不尽然。学生的解题障碍有很多,但是归根究底还是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功没有打扎实,容易混淆概念、以偏概全,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解决分数应用题的障碍。

2探析解题方式

2.1从确定对应入手找出解题方法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不同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式,以李题开进行相对应的解析。例:小红看一本科幻小说,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1/6,第二天则是看了总页数的1/3,还剩78页没有看,这本科幻小说一共有多少页?  把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要求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就要求出剩下的78页的对应分率。根据已知条件,第一、二天看了总页数的(1/6+1/3),还剩下78页的对应分率是(1-1/6-1/3),求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就是已知单位“1”的(1-1/6-1/3)是78页,求单位“1”。于是列式为:78÷(1-1/6-1/3)=156(页) ,应用题的解答一步一步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等式求解是最常见的方式[2]。

2.2通过统一标准量找出解题方法

例: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420棵,苹果树棵数的1/3等于梨树的4/9,问这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题中的1/3是以苹果树为标准量,4/9是以梨树为标准量,解题时必须统一成一个标准量。若以苹果树为单位“1”,则有1×1/3=梨树×4/9,那么梨树就相当于单位“1”的1/3÷4/9,两种果树的总棵数就相当于单位“1”的(1+1/3÷4/9),于是列式为:

420÷(1+1/3÷4/9)=240(棵)

240÷(1/3÷4/9)=180(棵)也可以把梨树看作单位“1”,或把两种果树的总棵数,或者相差棵数看作单位“1”。同意标准量是分数应用题常见的概念,很多题目都必须将某个条件看做一个整体[3]。

2.3抓住不变量找出解题方法

例:某工厂有工人360人,其中女工占3/5,后来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人数占全车间工人总人数的5/8,又招进女工多少人?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知,女工人数起了变化,引起全车间工人总人数起了变化,但是男工人数始终没有增减,因此,抓住男工人数没有变化这个不变量来分析。当全车间工人为360人时,女工占3/5,则男工占1-3/5=2/5,为360×2/5=144(人)。又招进一批女工后,女工人数占这时全车间工人总人数的5/8,则男工人数占这时全车间工人总人数的1-5/8=3/8,因此,这时全车间有工人144÷3/8=3849(人)。原来全车间有工人360人,现在增加到384人,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招进了一批女工,故又招进女工384-360=24(人)。

还可以通过转变换条件找出解题方法,有两缸金鱼,如果从第一缸取出15尾放入第二缸,这时第二缸内的金鱼正好是第一缸的5/7,已知第二缸内原有金鱼35尾,第一缸内原有金鱼多少尾? 这类题型就可以以转化为 “归一”问题。题中的5/7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把这时第一缸内的金鱼尾数平均分成7份,这时第二缸内金鱼的尾数占其中的5份,这5份共35+15=50(尾),则每份是50÷5=10(尾),因此,这时第一缸内有金鱼10×7=70(尾),那么第一缸内原有金鱼70+15=85(尾)。

3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应用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但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既包括基础知识障碍、阅读障碍,也包括解题技术障碍、解题思维障碍等。小学生智力与思维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对应用题难以轻松驾驭,存在学习障碍。

参考文献:

[1]钟有平.浅谈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3,(6);63-64.

[2]赵立新.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2015,(34);141.

网页设计无障碍标准应用 篇4

近年来,笔者持续参与信息无障碍标准的起草和评审工作,以及众多网站的无障碍规划和测试。以上海市政府部门网站的无障碍改造为例,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残疾人事业主要发展指标》 指出:政府网站实施无障碍改造的比例,预期性大于80%。据上海市政府部门网站管理中心、有关承建单位的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共有64家政府部门网站纳入无障碍改造计划 ( 其中区县政府网站17家, 委办局网站47家 )。截至2014年12月,已实施无障碍改造的54家,正实施和待实施的网站10家,上海市政府64家网站实施无障碍改造比例已达84.38%, 这些网站的无障碍改造为相关标准的应用和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纵观国内外有关网页设计的无障碍标准,它们的一大共同点,就是强调无障碍网站的四项基本原则:

(1) 网页内容必须是可感知的;

(2) 网页内容中的界面组件必须是可操作的;

(3) 网页内容和控件必须是可理解的;

(4) 网页内容应具备足够兼容性和前瞻性,能够与当前及未来的用户代理(包括辅助技术)协同工作。

以上这些可简述为:“可感知、可操作、可理解、 以及兼容性”,是每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和掌握的基本原则。

2网页设计无障碍方案的流程和要点

一个合格的、适合读屏软件操作、符合视力障碍用户需求的无障碍网站,它的一般设计流程可总结为:

(1) 检测分析:根据无障碍标准对改造前的网站进行检测及体验,分析、讨论、汇总存在的问题。 这方面工作可采取智能化的测试平台和人工实际体验相结合的方式。

(2) 方案设计:根据存在问题结合网站信息无障碍改造的标准和目标,设计相应的无障碍解决方案。

(3) 实施开发:根据解决方案,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利用信息无障碍技术进行实施开发工作。

(4) 测试体验:通过系统测试、人工测试、用户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保障改造成果。

(5) 运行维护:为保证无障碍的可持续性,对改造后的网站进行必要的运行维护,持续测试体验, 反馈和修正可能出现的偏差。

在具体改造设计过程中,依据目前颁布的无障碍设计标准,主要针对以下要点进行设计和开发:

(1) 针对网页不同布局形式提供统一的无障碍网页操作方法,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起问题。

(2) 针对内容页面进行单独设置,直接读正文内容。

(3) 对图形验证码提供语音提示功能,对图片等内容提供必要的文字说明。

(4) 避免在切换Tab键时产生焦点无法移动、导致键盘陷入的现象,同时注意打开网页时Tab键焦点的定位点和光标键的移动顺序。

(5) 提出快捷键实施方案,提供一整套热点跳转、 区域跳转、栏目跳转等快捷键。并注意这些快捷键是否与已有的系统快捷键、读屏软件快捷键相冲突。

(6) 为功能性操作提供语音提示,提供有意义的可理解的提示性说明内容。

(7) 统一页面 “开启 / 关闭” 方式,避免焦点直接返回桌面。

(8) 为繁琐的非文本内容提供替代内容页面。

(9) 区分各网页标题,帮助读屏用户正确定位。

(10) 部署无障碍工具条,方便低视力和老年用户按需调节屏幕显示样式;提供纯文本模式浏览, 提供语音插件。但必须注意不能仅以此来替代上述各项必要的无障碍设计。

页面改造则结合辅助功能以及无障碍检测工具的模式进行:

(1) 采用DIV+CSS+JS技术路线实现网站结构、 表现、行为相分离的基本要求;对功能性内容、 Flash等进行无障碍设计,使其不依赖鼠标,即使用键盘也可完成正常操作,适合视力障碍人群浏览。

(2) 辅助工具条充分考虑不同布局、不同色觉环境下的颜色辨识度和文字放大率,设计开发功能完善的辅助浏览工具条,可集约化部署在某一中心门户网站上,供各部门网站共享。

(3) 采用先进的云平台技术理念,从功能、性能及安全性等要求进行架构设计,搭建网站语音服务

(4) 无障碍检测根据WCAG2.0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设计开发无障碍检测网关,采用HTML解析技术定位网页元素,通过与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整合对新增内容进行无障碍检测,确保信息发布无障碍的可持续性。

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网站无障碍建设应满足全体人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在保持网站原有风格和功能、不改变视力健全人士浏览网站和获取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升视障人群访问政府网站的便捷性、准确性。

(2) 实践证明,在网站的无障碍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按照国际通用的WCAG2.0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国际领先的无障碍建设方法进行,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架设某一服务器端推送的语音系统或语音频道来代替全网站的无障碍设计和改造。

3实现强化的无障碍语音导航和快捷键操作

设计一套优化的语音提示跳转链接,配合区域跳转、栏目跳转、热点或锚点跳转等快捷操作,帮助读屏软件用户快速准确地在众多的页面和栏目链接内定位。

为了充分说明语音导航和快捷键跳转的特点, 可参见图1和图2。

其中图1为某区政府门户网站首页的部分屏幕截图,是我们平时所熟悉的网页样式。而图2是将该网页另存为文本文档 (*.txt) 后的屏幕截图。与原来的网页相比,在头部区域新出现了:“无障碍操作说明跳转到网站导航区跳转到主要内容区域”等隐含的链接,这些通过语音提示获取的隐含链接, 必须使用读屏软件方可朗读出来,视力障碍用户可以根据语音提示回车确认,快速跳转到需要的位置。

通常我们为读屏软件用户专门设计了一套统一的键盘快捷键操作方案,例如:

(1) 支持全键盘操作,无需依赖于鼠标。一般采用Tab键、光标键切换、回车键确认等,辅以读屏软件配置的朗读功能键实现网页的浏览和内容页的朗读。

(2) 栏目跳转,实现栏目分组间的跳转;一般采用Ctrl + Z键。

(3) 区域跳转,实现页面内各区块的跳转,主要包括:顶部导航区、左部导航区、中间内容区、主要内容区、底部内容区等区块; 一般采用组合键: Alt + Shift + 数字键1,2,3,…, 等。

(4) 热点跳转快捷键,可分别快速定位到:跳转到无障碍操作说明页面、 跳转到主菜单 ( 网站导航 )、 跳转到主要内容区域、跳转到网站地图链接,等。 一般采用Ctrl( 或Alt) + 数字键1,2,3,…, 等。

4网站无障碍改造的其他技术要点

网站无障碍改造的推进,除了上述各项技术要点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视障人群全程参与的原则。

引入体验员监督机制,通过组织招聘无障碍体验人员,在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以及整个运维过程中全程参与,以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在整个过程中重视无障碍建设,坚持贯彻无障碍标准和规范。同时关注人员组织的可持续性,加强技术交流与培训,促使本地化技术力量不断成熟发展。

(3) 加强网站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的培训工作。

目前有关网站无障碍设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出台,一方面有必要在各地设立权威的测试网点,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对网站的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的培训,使得网站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充分了解视力障碍用户的需求、网站中存在的障碍现象,语音读屏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等,避免引入不切实际的改造方案。

5与民生服务密切相关的网站无障碍改造

创新思维的障碍 篇5

一、定势思维

1、有笼必有鸟——心理图式

一位心理学家曾和乔打赌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房中,那么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

乔同意打赌.因此心理学家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乔把鸟笼挂在起居室桌子边.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当人们走进来时就问:“乔,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乔立刻回答:“我从未养过一只鸟。”

“那么,你要一只鸟笼干嘛?”

乔无法解释.

后来,只要有人来乔的房子,就会问同样的问题.乔的心情因此搞得很烦躁,为了不再让人询问,乔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了空鸟笼里。

心理学家后来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有一只鸟笼要简便得多。人们经常是首先在自己头脑中挂上鸟笼,最后就不得不在鸟笼中装上些什么东西。

2、狗鱼思维——拒绝变化

有一种鱼叫做狗鱼。狗鱼很富有攻击性,喜欢攻击一些小鱼。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狗鱼和小鱼放在同一个玻璃缸里,在两者中间隔上一层透明玻璃。狗鱼一开始就试图攻击小鱼,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慢慢地,它放弃了攻击。后来,实验人员拿走了中间的玻璃,这时狗鱼仍没有攻击小鱼的行为--这个现象被叫作狗鱼综合症。狗鱼综合症状的特点是:——对差别视而不见——自以为无所不知——滥用经验——墨守陈规——拒绝考虑其他的可能性——缺乏在压力下采取行动的能力。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悲哀的。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原因之一:形势在不断变化,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行为。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

3、阿西莫夫的智商——惯性思维

所谓惯性思维就是思维沿前一思考路径以线性方式继续延伸,并暂时地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人。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出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状。

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啊?”

阿西莫夫只得承认自己回答地很愚蠢。而那位汽车修理工在考问前就认定他肯定答错,因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4、猴子实验——群体惯性

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时,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但剩下的两只老猴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过之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上头的热水机关虽然取消了,而热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这就是群体惯性形成的过程。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否则只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样,在昨天的教训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机会。

然而,一些把成功归因于富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面对一切以变化为主题的现实,仍高高在上,丝毫不怀疑让自己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价值和适用性,不思更新,固执地运行在“成功经验”的轨道上。结果,由于一成不变,企业昔日的辉煌渐渐蜕变为组织惯性,成为企业生存道路上的羁绊。

5、引火烧身——线性思维

一个漆黑的夜晚,司机老王开着一辆“除了喇叭不响什么都响的”北京吉普外出,车行半路抛了锚,他初步判断是油耗尽了,便下车检查油箱。没带手电筒就顺手掏出打火机照明,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醒来时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是一位路过的好心司机把他救了,车报废了,脸毁了容,万幸的是命总算捡了回来。老王说:“当时只是想借打火机的光,看清油箱里究竟还剩多少油;根本不成想打火机的火,会引爆油箱并引火烧身。”这是典型的由“线性思维”惹的祸。

线性思维模式有两个基本特点:(1)把多元问题变为一元问题。客观对象所包含的问题往往是多元的,线性思维模式要求把其中一个问题突出,把其余问题撇开,或者把复杂问题归结为一个简单问题,然后予以处理。(2)用一维直线思维来处理一元问题,使之成为具有非此即彼答案的问题,并排除两个可能答案中的一个。

6、保守的力量——惰性思维

惰性思维是指人类思维深处存在的一种保守的力量,人们总是习惯用老眼光来看新问题,用曾经被反复证明有效的旧概念去解释变化世界的新现象。不去尝试,不敢冒险,因循守旧,大好的时机和自身无限的潜能被白白地葬送,挫折和失败的悲剧肯定不可避免。

比如说看魔术表演,不是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而是我们大伙儿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想不开,想不通,所以上当了。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装拉链。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因此,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7、失去的金子——习惯思维

一个穷人在一本书里发现了寻找“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的金属点化成纯金。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所以,当它摸着石子是冰凉的时候,他就将它们扔到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到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到海里,又去捡起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到海里,又一颗……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且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所有的石子都扔进海里。他已经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贝弗里奇在其《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解释了惯性思维:“我们的思想多次采取特定的一种路,下一次采取同样的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一连串的思想中,一个个观念之间形成了联系,这种联系每利用一次,就变得越加牢固,直到最后,这种联系紧紧地建立起来,以致它们的连接很难破坏。这样,正像形成条件反射一样,思考受到了条件的限制。我们很可能具备足够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然而,一旦采用了一种不利的思路,问题考虑得越多,采取有利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创新的思维障碍——偏见思维

1、被经验淹死的驴子——经验偏见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无独有偶,新近又读到了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从前,有个卖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卖着帽子。

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累,刚好路边有一颗大树,他就把帽子放着,坐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时,发现身旁的帽子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项草帽。他十分惊慌,因为,如果帽子不见了,他将无法养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他就试着举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着他举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

他想机会来了,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扔在地上。

卖帽子的高高兴兴地捡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他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途中,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地被猴子拿走了。

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举起左手,猴子也跟着举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果然,爷爷说的话真管用。

最后,他摘下帽子丢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是直瞪着眼看他,看个不停。

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把孙子丢在地上的帽子捡起来;还很用力地对着孙子的后脑勺打了一巴掌,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驴子为何死于非命?孙子为何不能像爷爷当年那样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都机械地套用了经验,受了经验偏见思维的影响,他们未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

正是经验使我们昂首否定,还是经验又让我们低头认错,人们总是跳不出经验,它甚至让一切最大胆的幻想都打上了个人经验的偏见,就像作家贾平凹所津津乐道的某一个农民的最高理想:“我当了国王,全村的粪一个不给拾,全是我的。”这似乎就是人们说的“乡村维纳斯效应”。德波诺在《实用思维》一书中饶有兴味地描述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在偏静的乡村,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会被村民当作世界上最美的人(维纳斯),在看到更漂亮的姑娘之前,村里的人难以想象出还有比她更美的人。”在村里,它是真理,在全世界,它就是偏见。

2、鸡眼思维——利益偏见

所谓利益偏见不是指由于你的利益关系会导致你立论的有意识的明显偏颇,而是指一种无意识的偏斜——对公正的微妙偏离。

利益偏见更普遍的情况则是所谓的“鸡眼思维”,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愚蠢庸俗、斤斤计较、贪图私利的人总是看到自以为吃亏的事情;譬如,一个毫无修养的粗人常常只是因为一个过路人踩了他的鸡眼,就把这个人看作世界上最可恶和最卑鄙的坏蛋。他把自己的鸡眼当做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然而推而广之,普通人难道没有偏见吗?一些普通人的话语表述背后难道就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吗?事实上,大多数的恋人都认为自己找到了世上最好的人,大多数孩子也都会得出结论说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所谓“忘婆卖瓜自卖自夸”其实就是一种典型利益偏见思维模式。

3、不识庐山真面目——位置偏见

有一则禅的故事说的是小海浪与大海浪的对话:

小海浪:我常听人说起海,可是海是什么?它在哪里?

大海浪:你周围就是海啊!

小海浪:可是我看不到?

大海浪: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像你自己的身体。

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被黜后,跌至人生谷底,这时他才得以悟出:“最美的风景不是登上峰顶所看到的,而是下到谷底抬头所体会到的”这句话。这与哈维尔在历经磨灭难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为了在白天观察星辰,我们必须下到井底,为了了解真理,我们必须沉降到痛苦的底层”。这就叫“思不出其位”。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坐标体系中,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其鲜明的烙印,连老黑格尔也不忘说:“同一句格言,出自青年人之口与出自老年人是不同的,对一个老年人来说,也许是他一辈子辛酸经验的总结。”这正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叶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站在什么样的年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感情。这与站在什么样的物理位置,就会得出什么样的认知是一样的。

在一些企业里,老板总抱怨员工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员工总抱怨老板发的钱太少、心太黑。这其实就是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才导致双方似乎无法弥合思维差距。

4、“情人眼里出西施”——文化偏见

著名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曾任美国人类协会主席)在《美国人与中国人》一书中十分严肃地举了一个例子:“在一部中国电影中,一对青年夫妇发生了争吵,妻子提着衣箱怒冲冲地跑出公寓。这时,镜头中出现了住在楼下的婆婆,她出来安慰儿子:‘你不会孤独的,孩子,有我在这儿呢。’看到这儿,美国观众爆发出一阵哄笑,中国观众却很少会因此发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所透出的文化差异是明显的,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婚姻是两个人的私事,其间的性关系是任何别的感情无法替代的。而中国观众却能恰当地理解母亲所说的含义。这正如一些美国留学生在读了《红楼梦》后,总是不解地问中国教授:“为什么宝玉和黛玉不偷些金银财宝然后私奔呢?”中国教师知道这不是一个工具性问题,很难用一两话解释得清。

我们所有的人都受到自己所在地域、国家、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的影响,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可避免地打上文化、宗教、习俗的烙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美国人对中国对台湾坚定的态度不可理解,同样,一些中国人对美国为什么老是抓住人权不放也感到不可思议的原因。

5、以偏概全——点状思维

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而后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至少有一百种:芝麻、苍蝇、图钉、太阳的黑子、污迹......这些都是常规的联想,有的人的思维就更活跃一些,他可能会回答说:我看到了缺点......我看到了遗憾......我看到了损失......

但是,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其他的?

为什么你的眼睛仅仅盯住那个黑点?而没有看到黑点旁边的那一大片的白纸?而正是这个黑点束缚和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看不到其余更多的更好的更丰富的东西。某些人一件事情没有办好,就垂头丧气——“我真没用,我真窝囊,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透过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就给这个人下定义—— “他品质有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广阔的存在,而不是那个黑点。

6、固执己见——刻板印象

曾经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刻板印象固然有省事省力的好处,但不少情况下却会出现耽误大事的判断错误。

7、霍布森选择——封闭思维

300多年前英国伦敦的郊区,有一个人叫霍布森。他养了很多马,高马、矮马、花马、斑马、肥马、瘦马都有。他就对来的人说,你们挑我的马吧,可以选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马、可以买马。你们都可以选呢,人家非常高兴去选东西了,但是整个马圈旁边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很小的门,你再选大的马出不来的,它的门很小。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人叫西蒙,就把这种现象叫做霍布森选择。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思维封闭,结果就是你别无选择。

三、走出思维误区——创新思维模式和方法

【案例】福特与斯隆的思维博弈

在变幻莫测、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的思维定势带来的经营后果,有时却是异常惨重的。19美国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受屠宰流水作业的启发,设计了汽车装配流水线,能够标准化零部件和高架供应线,大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黑色“T”型车。这一在福特脑中酝酿了整整的创新思维,诞生了管理史上著名的“福特制”。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工业生产技术时代,也使福特成为一度占有68%世界汽车市场的“汽车大王”。但是,福特在陶醉于他创新思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大脑中埋下了“思维定势”的种子,居然公开宣称,福特公司从此以后只生产黑色的T型车。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探究 篇6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1.多余条件干扰

某些分数应用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多余的已知条件,这些多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迷惑学生,造成学生出现错解。

【例1】某村庄要修建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则需要20天。请问,两队合修需要几天?

错解:600÷(■+■)=5(天)。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受多余条件“600米”的干扰,在解题时应对其不作考虑,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整体。

2.解题模式干扰

掌握了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模式,而当题型有所变化,需要转换思维时,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原来的解题模式,从而导致错解。

【例2】有一件商品,原价卖16元,提价■后又降价■,请问:现在售价多少元?

错解:16×(1+■-■)=16(元)。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受解题模式的干扰。我们知道,在整数应用题中,增加了一个数量,要求增加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加法;减少了一个数量,要求减少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减法。在解该题时,学生直接套用了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3.迂回眩惑干扰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有时会采用顺叙、倒叙的形式,甚至更加迂回曲折的方式来叙述数量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分析题意时产生眩晕感,从而造成错解。

【例3】王东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错解:20÷■=80(页),(80+80-20)÷(1-■)=210(页)。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在叙述数量关系时过于迂回,从而导致学生迷糊不清,胡猜乱碰,出现错解。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突破解题障碍的主要策略

1.认真审题,找准标准量和对比量

认真审题,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解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理清题意,从而掌握解题要领。比如“小华买了30颗糖果,其中■是果味硬糖,其余均为牛奶软糖,共有牛奶软糖多少颗?”在该题中,“其中■是果味硬糖”的其中糖果量为标准量,即30颗糖果;果味硬糖为对比量,■是果味硬糖的对应分率。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牛奶软糖占总糖果数的(1-■),由此可算出牛奶软糖共有“30×(1-■)=20(颗)”。

2.加强指导,重视线段图的训练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让学生感觉混乱,一时难以理清,而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形象、具体,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如“甲乙两数的和是48,已知甲的■和乙的■相等。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画一条线段表示甲数,并将它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和乙数的■相等,则乙数有甲数7份中的5份。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7∶5,又由于甲乙两数的和是48,故可求出:甲:48×■=28,乙:48×■=20。

3.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探讨解题途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如“某城市正在修建摩天大楼,其中一栋已修了15层,占总楼层楼的1 / 3,还剩多少层楼没有修?”该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①15÷■-15=30(层);②15÷■=30(层);③15÷■×(1-■)=30(层)。

总之,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防错、纠错,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1.多余条件干扰

某些分数应用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多余的已知条件,这些多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迷惑学生,造成学生出现错解。

【例1】某村庄要修建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则需要20天。请问,两队合修需要几天?

错解:600÷(■+■)=5(天)。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受多余条件“600米”的干扰,在解题时应对其不作考虑,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整体。

2.解题模式干扰

掌握了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模式,而当题型有所变化,需要转换思维时,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原来的解题模式,从而导致错解。

【例2】有一件商品,原价卖16元,提价■后又降价■,请问:现在售价多少元?

错解:16×(1+■-■)=16(元)。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受解题模式的干扰。我们知道,在整数应用题中,增加了一个数量,要求增加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加法;减少了一个数量,要求减少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减法。在解该题时,学生直接套用了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3.迂回眩惑干扰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有时会采用顺叙、倒叙的形式,甚至更加迂回曲折的方式来叙述数量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分析题意时产生眩晕感,从而造成错解。

【例3】王东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错解:20÷■=80(页),(80+80-20)÷(1-■)=210(页)。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在叙述数量关系时过于迂回,从而导致学生迷糊不清,胡猜乱碰,出现错解。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突破解题障碍的主要策略

1.认真审题,找准标准量和对比量

认真审题,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解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理清题意,从而掌握解题要领。比如“小华买了30颗糖果,其中■是果味硬糖,其余均为牛奶软糖,共有牛奶软糖多少颗?”在该题中,“其中■是果味硬糖”的其中糖果量为标准量,即30颗糖果;果味硬糖为对比量,■是果味硬糖的对应分率。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牛奶软糖占总糖果数的(1-■),由此可算出牛奶软糖共有“30×(1-■)=20(颗)”。

2.加强指导,重视线段图的训练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让学生感觉混乱,一时难以理清,而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形象、具体,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如“甲乙两数的和是48,已知甲的■和乙的■相等。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画一条线段表示甲数,并将它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和乙数的■相等,则乙数有甲数7份中的5份。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7∶5,又由于甲乙两数的和是48,故可求出:甲:48×■=28,乙:48×■=20。

3.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探讨解题途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如“某城市正在修建摩天大楼,其中一栋已修了15层,占总楼层楼的1 / 3,还剩多少层楼没有修?”该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①15÷■-15=30(层);②15÷■=30(层);③15÷■×(1-■)=30(层)。

总之,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防错、纠错,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1.多余条件干扰

某些分数应用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多余的已知条件,这些多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迷惑学生,造成学生出现错解。

【例1】某村庄要修建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则需要20天。请问,两队合修需要几天?

错解:600÷(■+■)=5(天)。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受多余条件“600米”的干扰,在解题时应对其不作考虑,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整体。

2.解题模式干扰

掌握了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模式,而当题型有所变化,需要转换思维时,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原来的解题模式,从而导致错解。

【例2】有一件商品,原价卖16元,提价■后又降价■,请问:现在售价多少元?

错解:16×(1+■-■)=16(元)。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受解题模式的干扰。我们知道,在整数应用题中,增加了一个数量,要求增加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加法;减少了一个数量,要求减少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减法。在解该题时,学生直接套用了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3.迂回眩惑干扰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有时会采用顺叙、倒叙的形式,甚至更加迂回曲折的方式来叙述数量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分析题意时产生眩晕感,从而造成错解。

【例3】王东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错解:20÷■=80(页),(80+80-20)÷(1-■)=210(页)。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在叙述数量关系时过于迂回,从而导致学生迷糊不清,胡猜乱碰,出现错解。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突破解题障碍的主要策略

1.认真审题,找准标准量和对比量

认真审题,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解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理清题意,从而掌握解题要领。比如“小华买了30颗糖果,其中■是果味硬糖,其余均为牛奶软糖,共有牛奶软糖多少颗?”在该题中,“其中■是果味硬糖”的其中糖果量为标准量,即30颗糖果;果味硬糖为对比量,■是果味硬糖的对应分率。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牛奶软糖占总糖果数的(1-■),由此可算出牛奶软糖共有“30×(1-■)=20(颗)”。

2.加强指导,重视线段图的训练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让学生感觉混乱,一时难以理清,而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形象、具体,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如“甲乙两数的和是48,已知甲的■和乙的■相等。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画一条线段表示甲数,并将它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和乙数的■相等,则乙数有甲数7份中的5份。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7∶5,又由于甲乙两数的和是48,故可求出:甲:48×■=28,乙:48×■=20。

3.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探讨解题途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如“某城市正在修建摩天大楼,其中一栋已修了15层,占总楼层楼的1 / 3,还剩多少层楼没有修?”该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①15÷■-15=30(层);②15÷■=30(层);③15÷■×(1-■)=30(层)。

总之,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防错、纠错,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

(责编金铃)

从数学应用障碍反思高校数学教学 篇7

一数学应用障碍类型

1. 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 有部分教育者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 一遍遍地去重复严谨的数学概念, 讲授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 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对教材内容只重视对数学知识本身的讲授, 忽略现实背景, 常用“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方式, 沉浸于“言必有据, 论必严密”之中;而学生在缺乏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的题海中挣扎, 对枯燥乏味的数学操练, 早已感到倦怠和惧怕, 造成了学生理论脱离实际, 无法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现象。

2. 缺乏应用数学的意识

应用数学的意识即是应用数学的眼光, 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 阐释现象, 分析问题。

我国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体系结构上占多数的仍是以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 课程内容的选择无法反映数学应用的广度和水平。理论型教材内容多, 课时不够, 单位时间内对实施数学应用效果有限, 所以就造成学生缺乏认识和训练的机会, 逐渐丧失应用数学的意识。久而久之, 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缺乏应用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缺乏对问题解决的好奇心, 又从何谈起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呢?

3. 不善于建立数学模型, 导致应用数学的能力越来越弱

现行教材中数学应用问题严重不足, 学生缺乏足够量的相应训练, 数学建模能力得不到加强。同时由于学生文字理解水平低, 不能把一个用文字描述的现实问题结合已有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再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人均收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那么到2020年人均收入是多少?还有计算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仅是一个用初一下学期的数学知识就能建立起的数学模型, 然后用高中的数列与指数、对数等知识就可求得结果的基本问题, 却难倒了许多高校学生。

4.“猴子掰玉米”式的学习习惯, 导致数学应用的贫乏

如今很多进入大学的学生依然保持着高中时的数学学习思维习惯, 只要求会解题, 只重视解题步骤, 而对知识的连贯性、概念的产生不关注;对概念的丰富内容和关键属性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化和浅层次化;对概念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的了解更少;这就导致了对新概念模糊, 对学过的概念到用时却想不起来的状况。例如:在计算的过程中, 所有的学生都是按照先求 (15/17) 2, 再求1- (15/17) 2, 然后再开方的顺序进行。这样笨拙的计算既费时又费事, 还容易出错, 可就是想不起用a2-b2= (a+b) (a-b) , 而这只需利用技巧由心算就可得出结果。可见学生学数学的目的只为考试, 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里只停留很短时间。

二改革教学模式, 开展数学应用

1. 新形势下数学应用教学的目标定位

第一, 拓宽对数学的认识, 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 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华罗庚在《大哉, 数学之为用》一文中曾阐释:“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等各方面, 无处没有数学的贡献。”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成果, 让学生了解人类在认识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乐趣与曲折的思维过程, 借助教材中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 当做课外练习让学生完成, 这远比介绍某一数学结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 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 还能提升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还有它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日常生活等各领域, 为人类所利用。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 也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且应当成为数学应用教学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应用数学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 也有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与化归的能力, 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等。所以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将数学应用纳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呈现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学应用概况和成果。

第三,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 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教育者自身的学识水平相关。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必须是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视野开阔、信息量广、沟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才能以自己的学识展现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四,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自信、好奇是青年学生“天生的品质”。注重用数学方法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并总结实践;这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 对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独特的作用, 当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成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2. 数学应用的教学策略

第一, 精选教学内容。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的载体。现在的教材重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当今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的高数教学, 很多专业需要学习的是“普及型”的高数知识, 其概念和理论的“通俗化”、“应用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突出地表现为:对概念和理论的处理, 由“分析型”转向“分析与直观相结合”;由“理论型”转向“应用型”;由“传授型”转向“学生参与型”。这体现了大众化教学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也反映了对其所需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我们要淘汰那些守旧的教学理念, 克服阻碍处理严格性和可接受性、理论完整性和应用性等关系上的束缚;以贴切概念的图形、符号、语言开辟高数教学的“通俗化”尝试;增强高数的实际效果。比较先进的做法是:“重视在应用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选编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 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

第二, 在数学应用上展开数学教学。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 是新形势下数学课教学的新切入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 避免所谓“高观点”下抽象叙述的生涩难懂。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可引导学生从简单模仿过渡到变式模仿, 在变式模仿的基础上注意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 重新组织已有的观念, 诱发新的思维成果, 让学生从形式上的“仿”到实质上的“变”, 进而发展到灵活的“创”。

第三, 通过小问题的“数学建模”教学, 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要突出数学应用, 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 认识并实施把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教学。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 这是数学应用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 然后试着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 这就是教学中常说的由“形象上升为抽象, 实际上升为理论”的思维过程。

总之,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是我们教育者梦寐以求的, 也是我们的职责和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 教育者应注重“导学、助学、促学”, 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来发展自己的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自觉意识, 把自己置于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地位, 通过自身的知识内化和实际锻炼, 培养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学生一旦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时, 就能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就能减少学习数学的障碍, 就会自觉、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他知识结构, 把所学的知识变为“我的知识”。实践证明:加强数学应用的训练并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反而在具体的实践中,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积累才是今后走入社会最有用的资本。

摘要:数学不仅应用在高科技和尖端技术范围, 在日常生活中, 数学应用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因此高校在各专业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而不仅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应用障碍”的现状, 全面分析了出现“应用障碍”的原因, 从“目标定位”、“数学价值”、“教学策略”的视角进行了探究, 并提出“矫治”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障碍,教学模式,数学价值,对策

参考文献

[1]赵焕光.数的家园[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钱学森.回顾与展望[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

谈无障碍设计在居室的应用 篇8

1无障碍设计概念意识层面的提高与普及

在很多人的主观概念中,会把无障碍设计跟残疾人,生活或行为不能自理的人群划等号。其实,事实恰恰相反,例如以北京2003年统计的数字为例:在北京1 380万人口中,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1/3。而这1/3中,只有62.2万人是残疾人,剩余的是180万儿童和188万老年人。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无障碍设施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现状,大多居室设计的从业者,都是从使用主体人群的需求以及美观舒适为目的角度出发,来构建一个项目。很大程度上,忽略甚至摒弃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和需求。要做出一项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规划,符合无障碍人群需求的设计,需要的是设计者及管理者以理智仁爱的心态,去综合判定社会的需求,从每一个使用者的需求立场出发,做出一个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肢体残疾或老幼弱势群体都能正常适用的优秀设计。

2无障碍设计在居室内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

2.1 无障碍设计如何在室内中推广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8 499万人,加上0岁~14岁人群,总数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30%,并且此数据还有继续走高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障碍设计在居室内的推广有多么重要。4+2+1的单体家庭结构问题已经逐渐明显,这种无可避免的人口老龄化,唯有在设施上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地产商以及设计人员,都应该把眼光放的长远些,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坚决把无障碍设计作为一块必须的部分,甚至可以当作一项工程的亮点和特色去做好它。在居室内的设计中,更多的为无障碍人群考虑生活现状、使用功能,更人性化的做好一个设计。只有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因此,一项配备了无障碍设计设施的工程,才算得上是一项真正优质优秀的工程,才能在日益紧张的地产市场站稳脚跟,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2 无障碍设计如何在居室中运用

一个优秀的项目,不仅需要色彩、空间、结构、风格的完美搭配,更需要设计者从使用人群的角度出发,将更人性化的设施融入其中,以便于使用者更好的享受生活。居室设计应针对无障碍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尽可能的减少体力上的付出,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尺寸,满足其使用功能。

首先是老年人。人进入老年阶段后,无论是对卧室的依赖和设施要求,都会远远高于成年人。这也是老年人特殊体质所带来的困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劳动强度大,社会应酬多。正值中年的儿女们可以用来照顾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对于卧室的布局就要求设计者要非常全面的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首先,人进入老年生理阶段时,普遍会喜欢安静,简单的环境。即使一点很轻微的声音,对于喜静的老人来说,都是噪声。所以,老人房一定要选择远离客厅等热闹场所的居室,门窗也应选择隔音效果良好的材料。其次因为人一旦进入老年阶段,生理素质便开始逐渐下滑,所以在房间的整体设计中,对空间的设计一定要流畅,没有过多的障碍、棱角;地面应保证水平,没有落差过大的台阶;地面应选择有防滑防摔的竹木地板、地毯。切忌使用表面过于光滑和坚硬的瓷砖或大理石地面等。因为老年人的视力会随着年龄逐渐下降,且老年人都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所以选择卧室的时候,尽量选择朝阳的房间,以保证有充足的光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起夜会比较频繁。这就需要设计者从老人的角度去考虑细节。譬如夜晚起床时的灯光不能太刺眼,床铺的高度要适中;从卧室到卫生间的途中,应尽量减少障碍物的设计和摆放,留出通畅的走道等等。

而针对一部分生活勉强可以自理的残疾人,要注重更多的细节设计。空间设计应针对不同的残疾人群,有不同的空间布局。比如针对盲人,根据其生理特点,空间布局尽量简单明了,减少曲线布局,地面应尽量保持平整,减少地面落差,进行防滑处理,可以在家中铺设盲道,在墙面进行盲点装饰或者扶手,很好的引导盲人在空间中自由的活动。尽量做到既满足盲人的需求又可以美化空间。而针对坐轮椅的残疾人群,除了更多的注意地面的平整,进行防滑处理,还应该注重过道的宽度,空间的大小,更应该为其定制相应的家具。如橱柜、床、餐座椅以及卫浴用品的一些高度和大小尺寸,适当的降低其高度,在卫生器具周围安装扶手,扶手的位置合适,连接牢固。水龙头开关应便于操作,可采用脚踏式,长柄式,感应式,厕所内应设紧急呼救按钮,卫生间室内外高差不得大于20 mm,方便残疾人和轮椅通过。门扇开启的净宽不得小于0.8 m,以方便轮椅通过。厕所内应留有1.5 m×1.5 m的轮椅回转空间等。而针对聋哑人群可以增加一些拉铃和信号灯的安装,以及紧急呼救按钮,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3 结语

应用障碍 篇9

关键词:数学,应用障碍,高校

数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而是与生活和很多学科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数学思维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当今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就是应用障碍, 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深, 教学中不善于构建数学模型, 使数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无法发挥。

1高校数学应用障碍表现

1.1缺乏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在多年的传统数学教学中, 过于强调解题过程而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缺乏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导致其在教学中的方法单一, 内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 应用意识淡薄, 职业能力的养成过程中数学的作用微乎其微。学生阶段, 较少将其思维与生活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教材内容空泛, 实践内容少。大学生的思维活跃, 但由于教学中的社会实践少, 教学无法满足其好奇心, 对于教学来说就会显得无意义。

1.2数学模型建立能力缺失

数学模型的构建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但现代高校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力低。网络时代的兴起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 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强, 更是难于理解。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力缺失, 造成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落后。

2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探析

2.1重新定义数学教学目标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 首先要拓宽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只有应用于实践中, 数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 在数学中应重新定义其教学目标, 将数学对实践的引导作用放在首位, 进而调整数学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具体实例来讲授数学内容, 如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实例。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思考, 了解数学的乐趣所在。另外, 要对数学进行全面的理解, 包括其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 还应渗透其对经济社会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指导作用。使其在多个领域起到积极作用, 并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数学中还存在很多非逻辑因素, 教学中应强调其基础作用和其对其它领域的引导作用。

2.2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 应用数学与传统的数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别。传统数学比较强调理论, 应用数学以实践内容为主, 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这与高校数学教学目标相符合, 这就使应用数学教学成为其主要目标之一, 学生要利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2.3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目前, 在教学中, 所采取的方法包括多媒体的运用、合作教学的运用等。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提出合理的问题, 给予学生适当的想象空间。建立数学模式, 对数学的理解不应仅停留在学科上或者成绩上, 还应强调其对信息技术、政治等多个领域的指导作用。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 依赖于高校的教学实践, 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 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强调其合理性、信息的涵盖量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适当的内容选择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为此教师应从数学思想入手,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大众化教育时期, 高等数学的专业性更强,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总之, 数学教学应从理论型转化为实践型及分析型。使教学更加直观, 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观念要及时更新, 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目前较为先进的做法为注重数学思想在应用中的体现。当然, 这一目标还未完全实现, 需要高校数学教师进一步努力。

2.4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大学阶段, 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与高中阶段的统一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进入大学阶段, 教师应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拓阔课堂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挖掘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激发其信心。自信、好奇是大学生的一种品质,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采用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感受和总结, 以对其以后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思维过度到多变的思维, 实现数学学习质的变化。

3总结

总之, 数学与实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应用数学应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立足于应用数学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障碍来分析其原因, 提出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导入和教学兴趣激发等策略。使学生能够构建应用数学知识体系, 掌握数学解题技巧, 更重要的是形成数学思维。数学学习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一味的强调基础知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知识内化慢。教师在这一点上应致力于教学改革, 从根本上减少数学学习障碍, 转变观念, 使学生从惧怕数学、厌烦数学到主动探究, 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晓莉.从数学应用障碍反思高校数学教学[J].学园, 2013 (10) .

应用障碍 篇10

关键词:BIM,业主方,应用障碍,评价体系

1 引言

为促进BIM技术的发展, 住建部在2011年5月印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8次提及BIM技术。与此同时, 各省份也陆续出台了推进BIM应用的相关文件, 如福建省住建厅于2015年6月发布《201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要点》,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办公室于2015年12月公布了《上海市第一批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2016年3月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 在其产业板块提到: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在网络板块也提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 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 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BIM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研究资料中都提到, 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业主是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最大获益者, 因为业主首先是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最大投资者和最大风险承担者。而应用目标的制定、管理模式的重组、工作流程的编制、相关技术的引进、激励政策的采纳及市场、法律法规不成熟带来的阻碍, 都会影响业主是否在实际工程中采用BIM技术。因此, 探讨业主方自主型BIM应用障碍及效益评价体系对BIM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 业主方BIM应用障碍

业主方应用BIM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通过咨询第三方进行应用, 另一种是自主型BIM应用。在业主方自主型BIM应用模式中, 业主可以较好地整体把控建设各阶段的信息流通, 提升管控能力, 但这对业主BIM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要求高, 也增大了业主管理项目建设合同的工作量。本文从组织、技术要求和经济三方面讨论业主自主型BIM应用障碍, 如图1所示。

2.1 组织层面

2.1.1 战略管理

从企业定位的角度出发, 规模、性质不同的企业, 其BIM应用目标是不同的。比如SOHO中国、万达集团等企业, 致力于整套开发但散售模式, 或是将开发和经营融为一体, 这类企业的BIM应用目标应该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制定;而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 则往往不会将建筑的后期运营维护纳入思考。另外, 有些业主的建设项目是阶段性、不连续的, 如医院、学校等, 从长远发展来看, 没有必要建立自身的BIM团队, 实现自主型BIM应用。企业定位不同导致BIM应用目标不同, 间接影响信息需求不同、期望实现的功能不同。因此, 企业之间能相互参考的自主型BIM应用示范寥寥无几, 严重阻碍了企业自主型BIM应用的推广。

2.1.2 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主要是以人员为管理对象, 以工作流程或制度为管理手段进行管理活动。业主方自主型BIM应用需要采用全新的工作流程, 期间会给企业造成资金压力, 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 新型的BIM管理模式在同传统工作流交接过程中将产生短期的高成本。其次, 新技术的低利用和有限资源的重复消耗会加重投资的负担。因为BIM技术的相关规范不成熟,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传统工作流程编制相应的BIM工作规范, 相关人员的经验不足, 将会导致业主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应用目标。同时, BIM技术人员的二维思维向三维思维转换困难, 造成当下大多数实例处于翻模或导入的模式, 间接抬高BIM的使用门槛。

2.1.3 项目管理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 不同阶段对BIM应用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现阶段, 如果不能立足于不同项目的BIM应用目标来建立相应的BIM应用方法和模型, 便难以找到更为可行的BIM推广应用方法。如果认为应用BIM的最大优势只是为了提高建筑设计效率、三维可视化漫游功能, 或者是碰撞检测, 让BIM成为简单的便捷出图和分析的工具等, 便大大削弱了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功能。国内项目运作中, 项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及参与方之间的信息缺少统筹管理, 正是需要BIM技术来改善这种情况, 促进协同管理。总之,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项目, 以及同一项目的不同阶段, 不能按一套BIM技术方案统筹应用, 需要制定不同的项目管理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2.2 技术要求

2.2.1 软件、硬件

现阶段国内BIM技术的软件纷杂, 软件商也能十分娴熟地告知这款软件有哪些功能, 能帮助你实现哪些目标。但是业主很难从中选择一款能够完全满足业主所有需求的合适软件, 业主不得不选择多款软件集成进行应用, 这不仅增加了软件的投入成本, 也对使用软件的人员选择增加了难度, 间接增加了人员投入成本。另外, 现阶段国内的软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碰撞检测和造价算量, 因相关插件的限制, 无法实现施工安全模拟, 当日耗料信息反馈, 场地布局规划优化等, 而国外的软件在应用中又不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标准, 这导致了各个专业间缺少一个能实现信息共享的标准化的BIM平台。除此之外, BIM技术应用的实现对台式机硬件配置要求高, 及附加移动端的需求, 其他配套技术的挂接等, 这些会使相应的采购预算难以压缩。

2.2.2 人才

BIM应用不成熟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 只能通过从业人员的大量研究和实践去逐渐改变。技术的不成熟, 导致BIM专业人员的缺乏, 引进全面型专业人才也相对困难。业主方自主型BIM应用的前提是有一个专业人才团队, 基于以上提到的专业人员的缺乏和引进人才的困难, 所以必须对企业内部人员开展BIM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 但这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其次, 目前国内在已完工的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应用BIM的案例屈指可数, 缓慢发展的现状告诉我们BIM专业人员的应用能力和经验是有限的, 亟待提高和丰富。

2.3 经济

业主方自主型BIM应用在经济层面上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政府给予的激励政策、企业的财政收支情况、企业内部的激励政策。虽然政府对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提出了相关目标和要求, 但是, 关于BIM技术应用的规范标准还未发布, 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尚缺, 造成BIM应用与国家层面的规范标准结合不够, 后续也没有出台相关的鼓励和补助政策, 冲淡了业主采用BIM技术的积极性。

企业的财政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没有经济基础也无法进行上层建筑的建造。上文已经提到企业自主型BIM应用在前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所以企业的财政情况是必须考虑的。

企业内部的面向BIM技术人员的激励政策对BIM应用结果有直接影响。高中层管理者的决策最后是以指令的形式下达给技术人员, 需要他们去实践。中国社会的管理文化——对事物的认知、处理的哲学思维是模糊的, 与BIM数据化、精细化管理宗旨相背离, 让BIM技术人员的工作模式从粗放型即刻转变成精细型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以何种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政策是需要考虑的。

3 应用评价体系

当业主考虑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应用BIM技术时, 需要确定的关键问题是利润期望值和BIM模型需达到的精度。其中, 利润期望值需要考虑工程项目的预开销、应用BIM的潜在利润估计值、开销和收益的量化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在BIM模型精度方面, 业主则需要承担模型无法提供所需信息的风险、工程未能按期按预算完工及未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以及BIM团队在建立模型方面的能力专长的风险等。

利润期望值是业主方应用BIM技术的初衷和终极目标。BIM模型精度是业主能否获得利润期望值的直接影响因素, BIM模型是否能达到所要求的精度、是否能完成应用目标等都存在一定风险, 这些风险是需要业主承担的。结合业主方自主型BIM应用障碍和应用前需要确定的关键问题, 提出一种应用评价体系进行衡量, 旨在为业主采用BIM技术前提供一个参考, 评价在资源和项目工程类别确定的前提下, 业主是否适宜采用BIM技术从而满足业主需求, 创造效益。

3.1 评价体系原理

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基于矩阵特征值概念, 利用特征值的特点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和综合评价。引入矩阵特征值的概念:设A是n阶方阵, 如果存在数m和非零n维列向量x, 使得Ax=mx成立, 则称m是n阶方阵A的一个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

上述概念中, 基于矩阵乘法解释特征值, 其实矩阵乘法对应了一个变换, 是把任意一个向量变成另一个方向或长度都大多不同的新向量。在这个变换的过程中, 原向量主要发生旋转、伸缩的变化。如果矩阵对某一个向量或某些向量只发生伸缩变换, 伸缩的比例就是特征值。除此之外, 特征值还具有具有振动的谱含义。机械振动和电振动有频谱, 振动的某个频率具有某个幅度;那么矩阵也有矩阵的谱, 矩阵的谱就是矩阵特征值的概念, 是矩阵所固有的特性, 所有的特征值形成了矩阵的一个频谱, 每个特征值是矩阵的一个“谐振频点”。

矩阵之所以能形成“频率的谱”, 是因为矩阵在特征向量所指的方向上具有对向量产生恒定的变换作用:增强 (或减弱) 特征向量的作用。矩阵的迹是其所有特征值的和, 是一种频率的谱的集中体现, 是特征值的综合表达, 本评价体系即可利用这个频谱的意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然后综合评价业主方BIM应用。

3.2 构建评价体系模型

3.2.1 评价指标

业主方自主型BIM应用评价体系是应用障碍能否得到克服的结果。结合上文提到的主要应用障碍, 将其作为评价指标 (见表1) 。且假设不同障碍因子之间不影响, 是相互独立的。除此之外, 还需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积累比重较大的障碍因子, 完善评价指标。

把业主在采纳BIM技术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权重系数与评价指标取值结合, 从而更好地评价业主的决策适宜否。业主的利润期望值和BIM模型精度问题以风险因子纳入修正式子中的, 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过程, 最终以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系数表示。所以, 权重系数的确定需要经过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打分, 最后得出权重分数矩阵表。对某一风险因子, 不同行业专家打分所占比重不同, 所以根据行业比重再综合评比风险因子权重系数的取值。修正Xij的取值, 修正后的指标系数为xij=a×b×xij (i, j=1, 2, 3, ……) 。其中, a表示与利润期望值相关的权重系数 (0<a<1) ;b表示与BIM模型精度相关的权重系数 (0<b<1) 。

3.2.2 评价体系模型

从评价指标矩阵中可以看出评价指标构成了一个对角矩阵, 这个对角矩阵的迹=∑In, 即矩阵所有特征值的和。由上文的原理介绍中可得, 矩阵的特征值形成了矩阵的一个频谱, 每个特征值是矩阵的一个“谐振频点”, 矩阵的迹就是简谐振动所有频点的一个综合反映。根据指标的取值, 假设业主在资源和工程项目类别确定的情况下不适合应用BIM技术为平衡面, 取0值。那么指标矩阵的迹的取值在这个平衡面上下浮动, 在迹的值大于0的前提下, 迹越小越接近平衡面, 就说明不适宜应用BIM, 反之, 越远离平衡面则适宜应用BIM。

其中, P为宜应用BIM技术与否的界限值。当然, 如果迹的值小于0, 那肯定是不适宜的。但是, 在本评价体系中以哪一个大于0的具体取值为应用与否的界限还需从实践项目积累中得出。

4 结语

应用障碍 篇11

关键词 认知工具;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61-03

Cognitive Tool-Across Primary School Word Problem Solving Obstacles//Tan Kai, Ma Yuhu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nsolidation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tudent solving word problems, in line with the existing word problem solving system, analysis and study of various types of cognitive tool for solving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obstacles support, to help students choose appropriate cognitive tools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propose in this foundation based on solving problems of the barriers amo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system’s model building,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cognitive tool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Key words cognitive tool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word problem; solving obstacles

Author’s addres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China 121000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课程和工具性课程,国内外都视数学问题解决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作为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最直接的形式,数学应用题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国内外研究发现,中小学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题解题困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辅助中小学教学,认知工具开始受到关注,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智能解题系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Susanne P. Lajoie认知工具的分类,整理近年来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相关研究,总结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障碍,研究各类认知工具对这些障碍的支持,为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效使用认知工具和从新的角度开发新的认知工具提供理论基础。

1 认知工具概述

认知工具是认知心理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关于认知工具的定义目前暂时没有统一的说法。戴瑞(Derry)在1990年将认知工具定义为[1]:“认知工具是一种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美国教学设计专家Jonassen将认知工具定义为:基于计算机的已经适应和发展成为学习者的智能搭档的工具和学习环境,以培养和促进批判思维和高阶学习[2]。这里所谈的认知工具是指支持学习者认知过程以辅助学习者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具体来说是辅助数学问题解决的工具。

虽然认知工具都是支持认知给出的工具,但各个认知工具的作用、特点和侧重点都不相同。Susanne P. Lajoie根据不同的教学软件的设计特点及其功能,将认知工具分为4大类[2]:1)支持认知过程和元认知过程的工具,如图示、思维导图等;2)分担认知负荷的工具,如计算器、概念数据库等;3)允许学习者参加超出他们范围的认知活动的工具,如模拟动画、虚拟现实等;4)允许学习者生成假设和测试假设的工具。

研究表明:认知工具可以通过引导问题的概念化和解释,将问题的相关因素有效地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表征,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等不相同,所遇到的障碍也不相同,不同的认知工具对不同的障碍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尤为重要。

2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

从应用题解题的影响因素出发,国内外研究者从内在机制、认知过程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研究总结了解题过程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障碍及其成因。例如,Bull等人研究认为,工作记忆的缺陷是导致儿童数学应用题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作记忆的缺陷可能导致儿童在抑制控制、认知转换方面的困难,间接地影响学生解题成绩[4];何小亚认为,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障碍主要有由问题背景引起的障碍、由数学概念引起的障碍、由泛化律引起的障碍、由认知图示引起的障碍[5]。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从4个方面把握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认知障碍。

障碍一:认知结构缺陷。认知结构是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是学生的全部观念内容及其组织[6]。认知结构缺陷是指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或者知识组织结构不良。数学应用题认知结构缺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数学知识和概念模糊。在解题时,辨析并运用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是基本,然而因为某些数学概念、公式十分相似等原因,各个数学概念之间很容易混淆,使学生在解题时出错。2)生活背景知识缺乏。研究表明,应用题解题的整个过程不仅涉及数学知识,还涉及语言知识和一些生活常识。若没有这些知识,也不能实现解题。

障碍二:表征能力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先把主要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情景恰当地进行描述或是将问题用图示等方式呈现出来,再进行解题。造成学生表征错误的因素主要有信息遗漏、信息误解和隐喻干扰等[7]。学生表征能力低主要表现为:对文字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题目,无法正确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问题的本质,不会进行有效的问题模型转换,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单一的或者学生熟悉的模型。例如,学生正确把握题目中的各个数量关系,确定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及其问题的关系等。

障碍三:数学思维能力低。数学应用题解答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演绎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应用题解题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混乱、思维定势和思维的片面性。学生不会从问题中抽丝剥茧,制定有效的解题计划;思考问题时考虑不全面系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善于逆向思维,甚至不善于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定理,解题时经常只从以前的解题经验出发,生搬硬套。

障碍四:元认知水平低。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8]。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元认知水平低表现为缺乏解题策略或者解题策略运用不当,不能准确地制定解题计划并监控问题解决过程,无法正确评价答案和评价自我能力。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是一个需要用到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解题策略、表征策略等都是解题时会有意或者无意用到的方法,关于这些方法的知识和正确从这些方法中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是学生解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畏惧、排斥等心理因素也被认为是造成学生无法正确解题的普遍障碍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障碍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

3 基于解题障碍的认知工具模式设计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帮助教师减轻负担,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本认知工具模式从学生解题障碍出发,基于适应性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及其特点,从工具设计、解题过程以及学习进度控制设计3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3.1 认知工具基本框架设计

如图1所示,本认知工具模式设计主要由客户端、运行时层、存储层三大模块构成,其中运行时层主要包括解题和解题辅助两大类,解题辅助包括了搜索引擎、专家例题、教师答疑以及协作学习等工具;存储层则存储了应用题題库、概念数据库、常识数据库以及学生模型。

该体系结构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客户端:教师端主要是负责监督检查学生进度以及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学生答疑;学生端主要就是解题。运行时层是学生解题和解题过程中所需要的必要的工具,存储层则为实现上述功能提供了数据基础。

1)相关数据库。数据库是用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相关数据信息的仓库。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和缺乏生活常识等问题,设计概念数据库和常识数据库两个数据库,在对应用题中的专有名字、数量关系词以及相关生活小常识等感到困惑时,学生可以随时查阅这两个数据库,及时获得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减轻低水平的认知负荷。

专家数据库是样例题数据库,并解释解题过程中使用的相关策略,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以支持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补充完善其元认知过程。

2)题目选择规则。题目的选择是基于对应用题的分类,通过教师和相关专家的确认,将应用题从类型和难易程度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存储在应用题题库,然后基于学生的知识状态和解题记录,从题库中选出分类型分水平的应用题。

3)解题过程呈现水平。解题过程呈现水平是在学生解题时系统给出的提示水平,主要由学生的解题记录和知识状态决定。这里将提示水平同样分为3个层次:一级解题、二级解题、三级解题。一级解题系统不给任何提示,由学生直接列式作答;二级解题系统给出比较简单的文字解释,以提示学生,理解题意再作答;三级解题给出的解释比较详细,辅以图示、动画演示等,以帮助学生正确解题。

4)学生模型。学生模型主要由学生的知识状态和解题记录构成。在系统最初开始使用前,对学生进行测试,确认学生的原始知识状态、学习风格和偏好。在这里测试学生的风格和学习偏好,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以便在学习中扬长避短。

本模型力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解题,避免学生因为题目太容易而产生厌烦情绪,或者因为题目太难产生畏难情绪。另外该模式也尝试将学生模型外显化,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测试结果,及系统的解题建议;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学习过程跟踪与分析工具都会进行记录保存,并且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解题记录以及系统的评价结果,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在前人应用题解题研究的基础上,整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分析认知工具对解题过程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设计应用题智能解题工具模型。本模型从工具设计、解题过程和学习进度3个方面,认知过程、认知负荷和元认知等多个层面,帮助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本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现上要求相关的专家、教师以及技术开发人员的参与,仍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以获得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永健,何克抗.认知工具:—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61-66.

[2]Liu M, Bera S. An Analysis of Cognitive Tool Use Patterns in a Hypermedia Learning Environment[J].ETR&D,2005,53(1):5-21.

[3]黄璐,孙祯祥,张家年.从认知障碍角度探讨无障碍网络信息环境的设计[J].理论与探索,2007(6):764-766.

[4]魏勇刚,庞丽娟.儿童数学认知障碍的执行功能解释[J].中国特殊教育,2007(7):57-59.

[5]何小亚.数学应用题认知障碍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学科教学,2001(6):41-43.

[6]沃建中.论认知结构与信息加工过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0-86.

[7]Fuchs L S, Fuchs D.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profiles of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disabilities with and with out comorbid reading disabilities[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2,35(6):563-573.

[8]童世斌,张庆林.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1):36-39.

应用障碍 篇12

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开始于20世纪30年底的欧洲大陆, 针对用电企业和客户, 最早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使用电力负荷调荷方式表现不出, 到20世纪中期以后, 欧洲发达国家使用音频电力负荷控制方式, 推行阶梯化电价, 使得负荷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到20世纪60年代后, 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各种节能电器, 注重环境保护, 减少能源损耗, 降低对电力方面的投资。

美国引入欧洲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源于20世纪70年底的世界能源危机, 欧洲的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进入美国, 对可间断负荷有效监控和管制, 并推行了阶梯型定价模式, 推动节能电子产品和节能技术的研发, 到20世纪80年代, 美国研究机构正式提出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颠覆了过去认为电力需求的增长应从电力供给方面入手的思维, 认为对电力需求方的管理也是能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面, 认为科学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也是解决替代能源问题的有效方式, 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国际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在经济黄金期的21世纪初, 我国电力供给不能满足大量企业用电需求, 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解决电力紧张的好方式, 被引入到我国。我国十八大召开以来, 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有效实现美好家园, 和谐社会的根本。但我国目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仅在2012年试点了北京、苏州、唐山、佛山等城市。因此在回顾国际上的技术经验, 具体结合我国的国情, 是有重要的意义。

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手段分类

近些年来, 电网公司采取了一些有效方式来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活动,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的主要方式有:

(1) 移峰填谷。对工业企业采用分时分段定价电量, 在高峰用电时段执行正常电价, 在低估用电阶段实行低价电费, 鼓励企业多用丰水期低谷廉价电能, 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 减轻高峰时期的供电矛盾。

(2) 无功补偿。无功功率就是不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 在电力系统中, 无功功率用来建立磁场, 作为交换能量使用, 他们由电能转化为磁场, 再由磁场转化换为电能, 对外部电路不做工。但是无功功率并不是无用之功。没有这部分功率, 就不能建立感应磁场, 电动机变压器等用电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 对无功补偿的补偿原则是既不能少补, 也不能补偿过量。很多电气设备的无功功率比较大, 所以要对它进行无功补偿, 把这样的无功功率补偿进去以后, 能提高功率因素, 改善用电质量。

(3) 负荷管理。主要通过电力系统联网, 联网的规模大, 那么可以进行动态调控, 形成错峰效应, 同时通过音频信号叠加对已达到规定好负荷的企业进行动态监控, 甚至进行切除, 保证在电力紧张的时候, 能够有效控制夏季中的用电量和最大使用功率, 最终合理控制客户的用电负荷。

(4) 动态管理。在用电紧张的情况下, 对供电企业进行拉闸限电, 使用自动装置参与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下, 结合负荷变动状态, 实施相对应的方案。

3 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障碍

3.1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主体不明确

目前我国为了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 对发电企业和电网进行了分离, 按照正常主体来看, 在体制上看, 电力企业作为管理主体, 比较容易实施需求侧管理项目, 直接面对客户。实施需求侧管理是天然延伸, 但电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又希望盈利, 自然希望电力供给销售额越高越好, 特别在垄断被打断后, 竞争比较激烈, 从长久效益来看, 与需求侧管理产生冲突, 因此如何平衡电力企业的利益是其地位确立的重要关键点, 目前尚未完全从法律上把电力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地位进行确定。

如果另立实施主体, 无论从专业领域进入门槛还是实施的成本来说, 电力企业替代政府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实施者其成本显然最低。

3.2 需求侧管理的运营资金来源不确定

实施需求侧管理, 必然要求电力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管理费用, 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 就不能使得需求侧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对于如何实施需求侧管理运营, 有专家认为可以建立公益基金, 参照其它国家的系统效益收费的方法, 这样征收的资金能够比较稳定, 但是标准难以把握, 征收过多又对实体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 第二种是参照美国的做法, 不采用这种方式。目前销售电价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方式, 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在需求侧管理的经验, 由于政府管理机构根据各种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收益成本收益的相关数据, 电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关实施项目, 管理机构在电价销售对比成本与收益比较, 对需求侧管理运作中的成本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弥补, 这样较好的对电力公司进行资金支持鼓励其进行, 但不足的是电力企业在实施该项目中得到的节电效益未能弥补销售收入。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采用什么资金弥补方式, 仍然不够明确, 需要根据成本来进行选择, 使得电力市场主体能够合理接受。

3.3 行政节能管理机构设立缺失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 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 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能源效率项目在需求侧管理具有重要的内容, 这不仅有利于建设能源消耗, 而且是需求侧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要求, 因此应该把行政节能机构的机制深化改革放入作为重要议题进行开展。结合行政各个部门联合管理来实施节能技术和需求侧管理的项目实施, 发布需求侧管理的年度统计信息, 研究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施行绩效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目前对于政府需求侧管理的管理机制的构建还有欠缺。

4 对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建议

20世纪90年代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开始进行研究, 在节电实践中也建立了包括电力负荷管理和阶梯电价制度。因此,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 应结合我国实际, 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运作机制和配套政策。

4.1 政府应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政府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从法律规制上完善条款, 没有良好的制度支撑电力需求侧管理就会难以实施。因此, 应组织相关法律专家编制相应的法律、法规, 制订有关政策和制度, 综合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规范参与各方的行为, 另一方面引导电力需求侧管理有效开展。

第一, 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专项基金, 消除资金障碍。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要基于专业资金的支持上, 资金投入应主要放在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设立和实施以及项目模式的选择。第二, 深入研究市场价格机制, 我国地域差异较大, 电力供给中电负荷结构和电源结构的差异较大, 应根据差异的电价, 来反映供求的现实, 使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经济功能得以实现, 从而推进科学用电和合理用电。第三, 加强基金监管, 目前对于电力需求侧的基金管理一般可以采用政府直接监管或是委托专业机构监管, 在美国是由公用事业委员会进行直接监管, 英国是电力管制办公室委托英国节能信托公司进行监管, 泰国行政机构管理泰国电力公司成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办公室, 协助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因此,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基金的管理最好委托专业机构来进行监管, 如资金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策划、效果评价和审计监督等。

4.2 落实电网企业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

在商业化经营过程中将能效和负荷管理放入运营管理的指标考核中, 使得电力企业在销售中既能提高销售收益又能提高用电效益, 最终实现生态文明下的电力经营。

因此, 用电负荷的变化和调控手段是电力公司应该经常关注的, 对电力销售顾客的用电特征掌握详尽, 同时电力企业做为实施需求侧管理项目的主体, 要成立专门的运营机构, 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有效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内容。具体包括:科学配置用电的方式, 推进科学用电和合理用电, 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指导实体企业如何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 科学用电, 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大力发展超直流电网, 进行电网的更新, 建设电能传输中的损失;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等, 宣传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知识。常年举办相关的知识宣传活动和展览, 不断展示新型节能新产品、新设备, 使社会大众逐步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 使社会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同时配合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在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基础上, 相关政策以及措施都不断完善下, 大力发展能源发展的中介机构, 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推向市场, 让市场中的社会组织来经营管理这些项目, 最终构建发电、输电、电需求客户之间形成良性多赢的生态链, 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推向全社会。

4.3 构建合理激励机制, 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拓展

鼓励相关电力相关厂商研发和生产大量的节能产品, 但节能产品的开发成本高, 其必然会加入到销售价格中来, 因此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金中给予相应的补贴, 降低其销售成本, 使得节能产品能为社会广泛使用。对涉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研发, 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 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对使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企业在错峰和避峰负荷时给一定的经济补偿, 在电力供应不够的形式下, 对配合减少电力需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 降低需求侧的弹性, 保障电力运营的合理有序发展, 并提高供电能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振荣, 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的探析[J].广东科技, 2009 (14) .

[2]孔晖.小议供电企业电力调度与市场营销[J].广东科技, 2008 (04) .

[3]欧邦才, 李汇群, 霍雪松.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探寻[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04) .

[4]王惠英.上海电力需求侧管理对策研究[J].上海节能, 2005 (01) .

上一篇:搭接技术下一篇:中国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