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模式(共12篇)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1
实验室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物质条件,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 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 主要表现在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 不利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是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虽然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由于传统习惯和自身原因的影响,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 管理模式滞后,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专业和课程来设置的[3]。该设置方式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 容易出现不同院系设置功能相似的实验室。实验室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资源严重浪费, 管理人员分散, 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及自身的运行机制相对独立, 片面强调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 与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脱离。造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形成了“实验课程从属于理论课程”现象[4]。由于实验室采用垂直管理模式, 实验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效率不高。
(二) 安全不到位, 卫生状况差
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目前仅仅是满足于预防上。如, 为了防火、防盗, 仅停留在购置相关的消防设备和安装防盗门、铁栅栏等。但是, 真正会使用消防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并不多。虽然进入实验室前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但是此类教育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导致较多的各类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近十年来高校的大量扩招, 导致学校学生多、实验室场地有限, 由于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 乱丢垃圾、实验器材及物品不按规定摆放的大有人在。加之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实验室专职清扫人员有限等, 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实验室必须要营造一个洁净、整齐, 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安全的、文明的实验环境。
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目标
实验室管理工作要与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相统一, 要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统一, 要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相统一。
(一) 管理制度规范化
根据实验室的管理目标、任务及要求, 遵循实验教学规律, 要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只靠经验和记忆, 而要依靠科学和数据来进行管理。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实验室特点, 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师守则等, 并张贴上墙, 位置要醒目, 同时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
(二) 安全管理日常化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 建立健全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防机制, 并在管理中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布局要合理, 室内要整洁卫生, 紧急疏散通道要畅通, 安全标志要齐全, 消防设施性能要良好, 并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彻查。要时刻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
(三) 实验设备管理电子化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 如果管理不善, 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坏和浪费, 所以必须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实验设备电子档案, 把相关数据录入到资产处的数据库系统中, 实现“账、卡、物”计算机管理, 并制定严格的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这样, 一方面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
(四) 实验教学内容管理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实验教学内容管理应该网络化。实验室作为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和发达的区域。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等实验教学资料放到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利用网络选择实验内容和预约实验时间。这样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筹安排, 实验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三、“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构建
目前, 就业缺乏竞争力、课程缺乏延续性、教学脱离行业应用、岗位偏离市场需求已成为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难题[5]。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思想僵化,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基于这种情况, 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提出了“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的认识主体。
(一) 师师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先决条件
在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重叠部分。主讲教师与非主讲教师之间进行互动, 不仅可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心得, 而且还可使各门课程之间进行有序的衔接。对提高教师的自身学术素养和教学艺术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真正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必须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所以, 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要沟通互动, 可以优化实验内容,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 开展“项目式”实验教学法。
由于实验室地方小、人又多, 涉及安全与卫生、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等等。所以, 实验教师要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经常沟通互动, 可以完善和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共同教育学生如何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等。
(二) 师生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前, 由于对相关实验知识的了解较少,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学时应加强师生互动,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每次开始实验课之前, 尽量详细地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等。最好采用“讨论式”方法, 实验教师将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操作规范等当作问题, 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边回答。凡是回答正确的要及时鼓励, 特别是对敢于提出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学生, 即使是想法不成熟或观点不正确, 实验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是, 既活跃了实验课气氛, 又能拉近师生关系, 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相关实验后, 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可保证学生在做完实验后, 扩展知识面, 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重新认识。批改实验报告时, 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 对有独创性见解的学生, 应当给予鼓励和加分。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增长技能的好场所, 应尽量保证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所以, 实验室应该定期向学生开放。在开放实验室时进行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对科学感兴趣, 为将来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同时,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每学期, 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合理地安排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 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互动内容可以是课程理论、实验内容, 也可以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是关于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也可以是关于实验室的管理、安全与卫生。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探索如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三) 生生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手段
完善“学生管理、相互监督”机制。制定学生管理办法。学生一旦进入实验室, 应当承担起管理责任、尽管理义务, 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倡导“自由讨论, 自我发挥, 自行设计, 自愿组合, 自主创新”。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项目, 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 同学间相互交流, 在实验中创新。定期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选派优秀的学习小组宣讲他们的实践经验、阶段性研究成果, 或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实施“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 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的能动性, 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保养了实验设备, 减少了设备的维修率、损坏率, 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得到了加强, 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得到了健全。
在“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中, 从实验教学思想、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摘要: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验室的管理目标, 提出了“三级互动”管理模式。在该管理模式中, 从实验教学思想、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经过实践, 该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保养了实验设备, 减少了设备的维修率、损坏率, 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得到了加强, 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得以健全。
关键词:实验室“,三级互动”管理模式,高校
参考文献
[1]程永强, 苗淑清, 张建文等.地方工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2) .
[2]谢安建, 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4) .
[3]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1) .
[4]杜亚琳, 马鸿艳.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 (4) .
[5]张文祥, 郭继坤, 陈丽娟.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2
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日渐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挖掘其潜在的创新意识,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1]。云计算技术是衍生于互联网的虚拟化资源,该实验室承担了电子、通信等专业的相关实验教学工作,提供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验平台,成立了以基础-应用-创新逐步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和深层次的学习中更具有竞争力。
2云计算实验平台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3
关键词: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55-01
从进入本世纪开始,《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研究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从最初的手工实验教学到现在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管理越来越多,在一些领域已经同国际接轨,并涉及到网络实验教学,电教等。而我校由于转变较晚,再加上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却显得十分滞后,其中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临床检验》实验室的仪器不足,没有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限制了《临床检验》教学管理的发展。
目前,我校《临床检验》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设备不全,陈旧,购置的一些设备也是几年前医院检验科所淘汰的检验设备,而一些设备又再闲置,存在使用率低,运行机制僵化,流动不畅等弊端。因此从我校《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临床检验》实验自身发展规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就必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实验室和实训室的投入,推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
1 建立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1.1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了生活和办公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和实验课相结合反复练习加深记忆,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学生可通过点击鼠标,自由的在不同实验点之间相互转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实验知识,使学生实验课的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加强学生通过网络实验上的兴趣,使他们对网络实验教学有一种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探索。
1.2 根据我校近几年检验班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大大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8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掌握实验操作步骤;领会操作要点;87%的学生认为能完成实验操作内容,减轻反复的实验报告,多媒体实验教学符合现代教学内容要求;84.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实验教学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并能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实验指导老师按国家教学大纲进度合理,多媒体实验教学总体效果非常显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0.0%的学生希望今后继续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以上结果说明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 提高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老师,不仅要有普通教育老师的所有水平,还应具备工程师或技师的动手能力,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有吃苦耐劳创业的实干精神,掌握市场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教学中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利于今后教学中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要抓好这些教师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管理中不同于普教管理模式,条件应当放宽,可采取教学与第二第三产相结合(原则上加强有关管理,必须搞好教学,满足实习)。在元专业上课时,抓紧时间,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师技术实力,变技术为财富,让专业课教师去实践去建设实习基地,去创业。才能使《临床检验》实验教学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 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
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在《临床检验》学科中不断出现。要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教师在进修学习中,不仅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及时吸收现代教育科学信息,大胆进行教学创造,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到产动地学习的转变,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增长才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为教师创造越来越好的再学习环境和条件我们广大老师要在这大好时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永远是创造型的教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教师必须白领一切时机,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开开展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4 提高《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校和一些科研单位重教学而忽略实验管理,形成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进修难,职称晋升慢,待遇低于教学,使部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造成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是大量的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流失,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实验教师应更新观念,强化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不应处于从属地位。切实赋予《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铺人员的做法。要切实解决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实际问题,稳定实验管理人员的队伍,吸引知识面广实践操作强的人才充实到实验队伍中来,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合理的分配方案,使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不低于一线教师的待遇,充分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快速发展而努力。
加强实验室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运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作为《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管理的相对滞后的我校,面对新形势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局面,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科学,合理而又完善的现代《临床检验》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向秋,王建红,黄岚珍等.医药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2] 赵书平,席先成,时利民等.军队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管理模式[J].前卫医药杂志,2000,17;321--322
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 篇4
1 创新管理模式
1.1 完全独立模式
在完全独立模式中, 实验室与学院完全独立, 与学院是平级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 实验室具有自主的人事权、财务管理权, 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合理利用经费, 可独立招聘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研究生, 并提供大型仪器的开放服务。同时, 实验室不受学院的控制, 能够在学校的管理和投资下进行发展, 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因此实验室的发展往往较为迅速。
1.2 依托学院模式
在依托学院模式中, 实验室在人、物、财等方面依托于学院, 但是在科研、学术沟通等科研学术方面是独立于学院的。学院会定期召开会议, 讨论、决定一些重要的事情。在这种模式下, 重点实验室没有自主的人事权和财务使用权, 实验室的领导由学院的人担任, 实验室的活动也受到学院的制约, 但能够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相互发展。
1.3 合作共建模式
顾名思义, 合作模式就是指实验室与其他科研单位或高校开展一系列合作, 以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实验室需要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签订一系列的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实验室人员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 便于集中多方的资源, 集中力量办大事, 促进项目的快速发展。
1.4 相对独立模式
相对独立模式是指实验室结合多个学院的优势学科而组建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实验室在人事、财务方面仍是独立的, 并且能够独立管理和运行实验室, 而科研人员和大型设备则是多个学院资源组合而来, 共同开发, 共同使用。
2 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2.1.1 高端设备使用率低
具体的设备分到单个成员手中, 导致其他成员对仪器的使用并不是特别清楚, 而且科研人员很难使用到仪器, 这就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此外, 由于高端设备价格昂贵, 实验室对仪器的保护意识过强, 导致其他成员或年轻科研人员很难使用到设备, 高端设备往往被闲置起来, 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1.2 管理人员与实验室的管理需求不匹配
随着高学历人才待遇的不断提高, 实验室管理人员转行现象较为普遍, 造成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长期不被关注, 在发放津贴和福利时并没有统计其工作量, 导致管理人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在工作中往往完成自己的实验教学任务就了事。另外, 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较少, 使得高校实验室的人才结构不合理, 不利于实验室的长久发展。
2.1.3 个别实验室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不确定, 管理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就不能集中精力, 科研人员往往在各个学科都有但难以有一个特定的研究方向将他们的能力结合起来, 真正的研究人员少之又少。由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不确定, 因此在项目的立项上有很大的难度, 恶性循环, 导致实验室的研究能力不断下降。
2.1.4 部分实验室没有运作起来
很多高校只是为了争“牌子”, 并没有把实验室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真正统一起来。领导的不重视, 导致实验室更像是一个研究室。
2.2 建议措施
2.2.1 明确研究目标
重点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基地, 首先应当定位明确, 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当前高校推动协同创新的背景之下, 应当充分发挥出学科的优势, 加强对本学科的基础研究, 并结合工业应用, 以效益带动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2.2.2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学科的交叉
当前交叉学科发展迅速, 重点实验室可以引入他山之石, 不断以学科交叉碰撞出知识火花。实验室还要制订完备的人才引入计划, 围绕自己的实验室发展方向引进人才, 并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政策, 把引入的人才真正利用起来, 实现实验室和科研人员的双赢。
2.2.3 保证资金
资金是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条件。重点实验室需要多争取科研项目和政府的专项投资, 以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2.2.4 提升实验室科研能力
仪器设备是实验研究的基础, 实验室各个团队和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 共同发展, 使仪器和设备真正发挥出其作用, 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实验室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 实验室还要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 例如邀请知名专家举办讲座, 鼓励、邀请更多的精英科研人员参与到实验室的研究中, 并适当地走出去,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2.2.5 加强实验室管理
要加强实验室管理, 就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管理能力。在实验室的运行中, 要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并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提升个人能力;同时, 建立激励机制, 分层奖励管理人员, 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3 结束语
加强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提高其运行效率;加强人才引进, 促进实验室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意义重大。只有在资金、人才、管理和科研能力上得到提升, 明确研究方向, 实验室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摘要:在分析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总结了现阶段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科研能力,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危怀安.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 .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5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高校实验室分属于各个教研室,这样的实验室的特征是小而全,但是相似设备重复配置率高,使用效率低下,各个实验室条块分割,实验资源不能整理利用;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80到90年代,这个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逐步适应了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了院(系)、教研室两级管理模式,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校、院、系、教研室管理模式四级管理模式,但是管理主体还是教研室,由于历史原因,各个实验室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减弱。这个阶段各个实验室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资源整合和利用;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各个高校的实验室的投入迅速增加,人、财、物、力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也形成了校级实验中心管理模式,甚至有的高校开始实行校直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管理权开始上移,逐步由条块分割模式转变为开放型综合管理模式。
2四种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利弊
第一种模式“校、院、系、教研室四级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实验室依附于教研室,按照课程和专业来设置,权责清晰,便于形成融洽的工作关系。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教师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小而全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相似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第二种模式“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院系管理合并,系不再拥有实质性的管理,管理流程缩短,有利于学校在宏观角度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第三种模式“校、院两级管理”。此种管理模式目前在各级院校比较普遍,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可以整合全校专业课程实验,下设不同实验功能室,校级实验中心的业务指导是由实验主管部门直接管辖。实验室人员由院系派出,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度,与此同时,院系实验室也整合为院级实验中心,这样的做法使实验室管理简化,避免了管理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验资源得到了共享。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由于教研室与实验室的分离而造成的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不足,实验室和教研室衔接不紧密。虽说管理上高效,但从实验室的长期发展来看,缺少教研室和教师的实验室改革,容易造成科研力量不足。第四种模式“校一级管理”。这种模式可以让全校的人、财、物、力在校一级平台上得到整合和共享,形成了实验中心和各个院系分离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了以往的专业壁垒,实验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利于开展综合设计类实验,提高了科研性实验的成果转化率。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协调中心,协调各个院系和中心的工作,如果协调中心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此种管理模式反而会效率低下。总结:以上四种管理模式得出,应该实行一种开放式的适度集权又适度分权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让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教师又可以有效地参与到实验室发展中来。这种开放式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是一种可以消除现有实验室管理弊端,又可以迎合当代实验室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6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生物实验室 管理模式構建 研究
引言:伴随生物教学在我国各大高校教学中的快速发展,高校对于生物实验室的重视和关注度也随之不断的提升。因此,高校的管理者也不断的向实验室中引入了各类型用于进行科研教学的试验设备和仪器,这使得实验室的建设也随之不断的提升。但是实验室建设的发展,也使得其日常工作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任务量被加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高校的管理者需要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以增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真正发挥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功能。
1 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管理员责任心较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负责管理实验室的人员都属于兼职人员,其专业性的全职管理人员较少。这就使得管理员在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时,一直抱有一种“管理生物实验室只是兼职,属于日常工作内容中的一个附加工作”的管理观念,导致其缺乏充足的管理责任心;并且,不会在管理工作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此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秩序混乱、管理行为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出现。此外,还会使得一些管理工作上面的相关问题无法有效的实现统一安排,资源无法共享、管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最为基本的问题还是管理员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对于生物试验室的管理,应该从管理员做起,无论是管理员的责任心,还是管理员的管理方法等,这些都是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1.2利用实验室的效率低
由于生物实验室的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这就使得一个实验室不能够承担较多的课程数量。例如,有关植物学的实验室、有关动物学的实验室、有关微生物学的实验室、有关于生物化学的实验室等,其中的每一个实验室中都设立了专门的功能和设备的用房,这就使得实验室的利用的效率相对偏低。此外,大部分实验室实际的教学时长也相对较短,这样看来,其利用的效率就更低了。
2 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2.1完善实验室内部的管理系统
由于实验室中的各项专业设备和材料比较多,所以,管理起来一定要做到细致全面。因此,我国高校的管理者可以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并同企业管理的激励竞争制度相结合,从而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应该从完善实验室内部的管理制度入手,对实验室内部的试验场地、仪器和设备、日常的工作任务、以及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等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规范化、秩序化、档案化的管理,从而保证实验室日常的管理工作在进行时可以有章可循。其次,需要建立一套用来进行实验室仪器的保养、维护和损毁护理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或者是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实验室,并且还要对管理人员实施上岗培训。最后,建立一套明确的责任管理制度,将实验室中的实验教师、领导者和实验员的职责范围明确的划分出来。并且,还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奖惩机制,争取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2.2提高对技术员和实验教师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需要以实验教师自身的思想作为管理工作构建的依据,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力度,积极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且,实验课的生物教师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还需要从事实验建设和科研工作,因此,其工作的质量将会对其从事的相关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提高对实验教师工作重视的程度。其次,有效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化的工作素质。因此,学校的管理者需要积极的组织实验室的管理者定期的参与到一些培训和进修工作当中,使得其工作业务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2.3做好实验室教师和实验人员的选择配比工作
对于生物实验室来说,实验教师与实验人员属于实验室实际的管理者,这就使得其不仅仅需要具有十分高的专业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要对实验室中整套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具有极高的刻苦专研能力和精神。并且,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还应该要德才兼备,以便保证实验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此外,高校作为实验室的主要管理者,其也需要做好提高与改善教师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和晋升等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实验室的教师与实验人员充分的解决后顾之忧,从而将更多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之中。
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时期,各大高校管理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实际运行起来并不是十分的轻松,而是一项比较繁琐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面对当前我国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此种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实验室管理的重新构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为我国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提出建设性的管理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庆. 新时期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21-22.
[2]刘健晖,黄华. 和谐、开放、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探究与实践[J]. 消费导刊,2009,10:251-252.
[3]王晓琳. 浅谈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2012,31:88.
高校实验室工作管理模式改革探讨 篇7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改革
高校实验室是国家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及创新技术的重要基地, 更是国家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十三五”计划的推进, 各地市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创新工作。所以, 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与科研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 努力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为科研及教学做好服务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及创新, 总结经验, 提高工作效率。
1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国家实施本科教学评估以来, 全国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是快速的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1.1 规章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以实验室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作为基础,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的标准。现阶段, 各地市的许多高校实验室都是由专门的实验员进行管理, 再由专职的实验教师进行授课, 然而, 在实验教师的眼里, 实验员只是教辅人员, 只是负责管理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很难令其信服, 在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这就造成了实验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没有“依据”可依的情况。
1.2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混乱
现在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中, 没有统一、长期的规划, 很多都是使用前才急急忙忙进行采购, 更有甚者, 采购回的仪器设备型号完全不匹配, 根本不能适应正常授课要求。另外, 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只重点抓采购, 而对实验器材的管理工作一点也不重视, 这就形成了重采购、轻管理的偏见。长期如此, 就会使得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长期搁置, 想用的没得用, 现有的不能用, 长久下去,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损耗、维修和更换就会脱节, 严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
1.3 管理沟通协调通道不畅
实验室内的各阶层管理人员, 是由各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 而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也都不尽相同, 不同的人处理工作中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 这样就造成实验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产生冲突, 再加沟通渠道的不畅, 使得很多小问题就会变得问题重重, 最后发展成不可调节的矛盾。而实验管理人员也会因为教师的不理解和领导的不重视, 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1.4 实验室开放程度严重不够
高校实验室是激发学生主观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场所, 而现阶段,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严重不够, 除了维持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 其余时间都是处于闲置状态。这就造成了实验室的许多先进设备被闲置, 很多科研项目无法在实验室内进行验证, 造成了“有用没得用”的局面。
1.5 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教师晋升空间受限
因实验课程的从属关系, 实验课程一直是被认为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从事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的教辅人员, 相较于专职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一直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再加上政策的不均衡及各个高校的不重视, 这就导致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无法形成合理有效的技术梯队, 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2 改革方向及措施
结合以上现实中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 实验室存在的管理问题还是有许多的, 如何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实验室资源, 仅代表个人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向及措施: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实现规范管理
实验室是一个多部门联合管理的综合体, 是高校人力、财力、物力的集中表现, 再加之学生的流动性和试验项目的多样性, 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 是管理人员行使管理权力的重要途径。当然, 在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思想、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规章制度也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的视角来看, 观念起着指导的作用, 仪器设备起着保障的作用, 规章制度起着规范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管理中, 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纪律松弛, 责任心不强, 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把制度当做标准, 用制度来指导行为, 管好实验室的管理人员, 如此才能保证日常的实验教学质量, 规范的开展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2.2 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合作, 整合实验室优势资源, 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现阶段,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虽然隶属于专门的管理部门管辖, 但是实验室的很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还是需要由高校内的各个部门来协调完成和履行, 这就使得很多实验室的工作无法积极有效的开展。作为实验室的管理部门, 应加强自身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 放低姿态, 摆正位置, 增强服务意识, 有效处理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 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学生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情况, 将实验室的各类优秀实验资源进行分类整合,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与各分院相互沟通, 摸清现有实验仪器设备的现状, 避免重复购置, 造成资源浪费。依据实验室实际使用情况, 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评估审查, 使得已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避免教学仪器设备的资源浪费。
2.3 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进行, 许多高校都在描绘新时期的发展蓝图。在这一过程中, 实验室工作举足轻重, 如何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而目前, 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差, 严重缺乏创新能力是所有高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模块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试验时间和实验自由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此平台。除去正常授课的时间外,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多种类、多形式的调整, 如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全天开放等类型。
2.4 打通晋升通道, 加强实验管理人员技术能力培养, 提高实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长期以来, 实验人员处于从属地位, 把实验技术队伍视作“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 再加之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也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晋级困难, 看不到晋升希望, 很多工作人员因此产生消极情绪,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了稳定实验管理人员的队伍稳定性,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各高校应当建立符合实验管理岗位的职称评聘体系, 让管理人员看到晋升“希望”, 进一步刺激其主观能动性, 与此同时, 也要加强实验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培养, 注重实验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技术能力培训, 以培训促进人员的发展, 也要强调管理人员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知识, 学习先进管理方法, 善于总结工作的问题, 勤于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让实验管理人员既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更能解决在开放性综合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管理人员要实时掌握新的技术知识, 与时俱进, 进而推动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
3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 而且很繁杂的工作,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高校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创新水平。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认清发展形势、把握方向, 积极大胆探索, 使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迈入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轨道。
参考文献
[1]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 2006, (8) :54-55.
[2]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02) :21-23
中等卫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探讨 篇8
目前, 各中等卫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2种:一是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和进行管理的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二是综合性的“中心 (综合) 实验室”管理模式, 即将原来分散的数个实验室集中成立“中心 (综合) 实验室”, 由学校统一调配使用。这2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
1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利弊[1,2]
1.1 优点
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 是指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 由教研室负责实验室管理, 主要有以下优点。
(1) 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有利于管理。各科室都有自己的实验场所、器材、药品等, 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 责任到位, 可按照科室规划搞好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和维护,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 实验员业务素质专业化。每个实验室配备1~2名实验员。他们具备较扎实的学科实验基本理论知识, 实验准备、实验技术较娴熟, 并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可以妥善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保证了实验课教学质量。加之其易于接受专业新技术, 业务向专一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 便于小型科研活动的开展。以科室为单位, 便于小型科研活动的开展。这些科研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业务素质。
1.2 弊端
(1) 小而不全, 资金分散, 重复建设。中等卫校规模小, 学科齐全, 但学校经费有限, 有限的资金被自成体系的各学科实验室分割,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不出应有或最大效能。同时, 自成体系的各学科实验室也造成大量的仪器设备重复性购置。如生理与药理实验室都需要电刺激设备, 又如组胚、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病理、诊基等实验室都需要显微镜, 化学、生化、药理实验室都需要分析天平等仪器。如果要满足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求, 必然要投入大量资金。实际上目前很少有学校能满足这些要求, 这就导致实验室小而不全, 资金分散, 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2) 忙闲不均, 整体利用率较低。按照教学计划, 多数学科教学是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的, 在整个学年的教学中, 这些学科的实验室只使用半年, 出现不均衡现象。繁忙时, 实验室、设备及实验员均感紧张;闲暇时, 设备闲置, 实验员无事可做。从整体使用率看, 最高只能达到50%, 某些设备的使用率更低, 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3) 管理缺位, 人员不稳。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中, 实验室隶属于学科教研室, 接受其行政上的管理与业务上的指导。对于实验室的建设性管理, 教研室则因无资金使用的决策权而显得力不能及, 而学校又无实验室专管机构, 致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包括设备账务及保管维修等) 长期处于无从归属、少人问津的状态, 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于实验人员的管理, 教研室也显勉强, 毕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业务性质上存在区别。各教研室针对实验员业务而进行的教研活动很少, 实验员缺乏有计划和组织的技术培训, 缺乏同行交流、对比和竞争, 致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提高缓慢, 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 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使部分实验员总有低人一等、不受重视之感, 工作热情不高, 不安心本职工作等, 成为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可见, 传统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严重阻碍实验室建设, 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实施改革势在必行。
2“中心 (综合)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利弊[3,4]
2.1 优点
建立“中心 (综合) 实验室”是当前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的热点, 对原来分散于各专业教研室的实验室进行整合, 成立“中心 (综合) 实验室”, 实行统筹管理的运行机制, 具有如下优点。
(1) 发挥有限教学经费的最大效能。目前, 教学经费不足是各中专卫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建立“中心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是短期内解决教学条件差, 教学经费不足的有效措施。可以改变过去将教学经费平均分配的旧方法, 使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重点投资, 优先配备那些急需的、先进的、能为多个学科教学科研服务的仪器设备, 避免重复购置, 使有限的教学经费发挥最大效能。
(2)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根据专业、功能、实验性质相近等特点, 将只在半年内有课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如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将基础学科分为两大组, 一是机能组:包括生理、药理、病生、生化、化学等;二是形态组:包括解剖、组胚、病理、微生物、寄生虫、生物等。每一大组共用几间实验室, 分别将一组内的课程整合在一年中完成。这样, 既可避免实验室“撞车”现象, 又可使有限的实验室及设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临床学科也有不少仪器设备可以共用, 如能合理调整, 实验室利用率将大大提高。
(3) 合理使用人才。成立“中心 (综合) 实验室”后, 首先, 由教务科派专人负责, 对实验员进行集中管理, 下达工作任务时, 可根据具体工作量统筹安排, 避免实验员忙闲不均。其次, 有计划地培训实验员, 特别是对他们进行一专多能培养, 使他们在熟悉某一、二个学科的基础上, 对相近学科也有一定了解。最后, 使实验员从教研室的杂事中解脱出来, 集中精力加强专业理论与业务技术的学习、锻炼和提高, 成为实验技能熟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实验员。对水平高的实验员经考核后可聘为实验教师。这样, 既有利于调动实验员刻苦学习、钻研技术、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又可解决基础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 “中心 (综合) 实验室”对实验员的业务水平考核、工作量计算、评优、晋级等方面的管理, 都优于以前分散的管理形式。
(4) 对多门课程的同一实验内容进行整合, 改革专业实验内容, 开设综合性实验, 避免药品和时间浪费,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弊端
(1) 实验员业务水平提高速度较慢。对实验员进行一职多能培养后, 虽然他们能准备多学科的实验, 但基本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样样通而样样不精”, 从而影响了实验员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
(2) 不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小型科研活动是中等卫校的特点, 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成绩。如果把实验室集中而各科室配合不协调, 就较难开展实验性的科学研究, 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间接影响教学质量。
3 中职卫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3]
无论是传统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还是现代“中心 (综合) 实验室”管理模式, 都各有利弊, 中等卫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模式, 使具体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2种管理模式的有利方面, 同时避免其弊端, 这才是中等卫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1) 配备实验室主任。按实验室要求将教师分为文化、基础和临床三大部分, 实验室主任和实验教师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2) 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素质。根据各专业特点, 加强实验教师培训, 由教务科领导或有经验的实验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1) 提高学历, 鼓励攻读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课程。 (2) 选拔部分实验教师到医学院或省级医院进修。 (3) 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学习新技术, 掌握新动向, 形成新思路。 (4) 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年主持一次以实验为主题的讲座并进行业务学习。
(3) 明确主要工作。实验教师工作分4部分: (1)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2) 实验课准备; (3) 实验课带教, 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实验教师, 经过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 (4) 主动、积极参与学校科研工作。
(4) 每间实验室及通用和精密仪器室都安排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保证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处于清洁完好的待用状态。学校要对实验员 (包括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师) 进行基本维修技术培训, 使其不仅会使用和保管仪器设备, 而且能及时修复仪器设备的一般故障 (学校必须同时成立仪器设备维修组, 协助实验设备的维修) 。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5)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实用型人才。对多门课程的同一实验内容进行整合, 改革专业实验内容, 开设综合性实验。
(6)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 强化技能训练。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而且能增强其竞争意识, 使其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 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增强其责任心, 使其自觉地加强知识学习,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服务于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以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目前, 广西各卫校正处于教学条件较差, 房舍较紧张, 教学经费不足, 教学任务又较重的状态, 且既要保证教职工的工资, 又要兼顾学校发展。因此, 教学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必须精打细算, 以有限的投入, 发挥最大效能。建立“中心 (综合) 实验室”是解决上述困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洁, 王占国, 乔焕斌.对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中等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3, 11:166.
[2]甘庆贤, 宋智敏, 张金芝.实验室体制改革的新探索[J].中等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3, 11:160.
[3]杨雪梅, 黄应堂.浅谈中等卫生学校建立中心实验室的必要性[J].中等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3, 11:158.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9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数据信息存储应用技术,以及快速化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等现代化应用技术形态共同建构形成的,以医学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硬件和软件应用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验室内部各类分析性实验仪器的相互链接,借由建构和运行以医学实验室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性应用系统,遵照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指导理论,应用建构发展于计算机设备基础上的数据库应用处理技术,建构形成系统完备的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质量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检验性数据指标信息的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载体记录以及办公传输、数据信息资源与应用技术设备运行状态管理,医学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状态考核等工作任务目标。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背景下,能够促进医学实验室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发生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我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基础业务的优化发展创造支持条件[1]。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
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流程是:处方医师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下达针对特定患者执行临床检验项目的申请,待系统接收到处方医师下达的检验申请之后,由护士打印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以及身份证号码等属性信息的条形码标签条,并将打印形成的条形码标签条粘贴在对应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并在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之后,将检验标本瓶迅速送交到对应临床检验项目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2]。
在门诊医学领域,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是:处方医师下达检验申请后,门诊患者接续完成门诊医学检验项目的缴费环节,待医院内部的财务业务管理系统,确认患者的缴费信息之后,由护士确认患者患者已经缴费的临床检验项目,并针对性完成条形码粘贴条的打印环节,将其粘贴在检验标本采集瓶上,待完成患者的检验标本采集环节后,结合患者实际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将采集获取的检验标本,送交相应的检验医学实验室,完成后续的检验技术环节[3]。
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3.1 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医学实验室在开展日常检验业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本身具备着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质量水平控制管理理论,且这控制管理理论在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过程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已经逐步被转化为一系列的具体业务行为。在此基础上,为切实形成针对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质量管理工作的真实化和完整化记录,确保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业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具体开展环节都有记录可查,应当切实建构并投入运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4]。并在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具体涉及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工作质量水平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室内质量评价指标数组记录及处理、实验室内部应用仪器或设备的保养维护记录、检验应用化学试剂的定期更换和标签粘贴状况、定标记录工作开展质量以及标准质量备注状况等指标项目,确保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日常检验工作的业务开展流程,实现系统化和完整化控制。
3.2 急诊管理
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是揭示基站患者生命危急边缘状态,或者是临床中继续获取的检验医学指标结果,在获取危急值或者是急诊医学检验结果基础上,针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对于及时挽救和保证急诊患者或者是重症住院患者的生命存续状态和预后生存质量,具备深刻的临床影响价值,避免上述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果。在患者的检验标本出现危急值临床指标条件下,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当借助院内信息数据传输系统,及时通知对应患者的临床处置医师,针对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项目,和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展开关注和干预,要基于医院检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医院检验实验室日常业务开展流程中获取的危急值指标和急诊检验结果指标展开系统完整记录,并借助系统中配置的实时性数据传输功能组件,确保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接收和获取系统准确的危急值和急诊检查结果数据指标,为临床患者获取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生存质量创造支持保障条件。
3.3 临床检验标本的管理
临床检验实验室开展的检验标本的接收、检验,以及检验结束后的保存处理等具体实务操作环节,要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的检验日期、检验时间点、检验实施地点、具体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样品的实际数量等指标展开系统性的记录[5],并针对检验标本的标记、传递、保存以及检验后处置等环节展开系统化的流程干预,确保检验标本临床流通过程的科学性。
4. 结语
针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问题,本文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况,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两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红伟,王全哲.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探讨[J].包头医学,2008,32(03):186-188.
[2]姜瀛洲,朱军,吴燎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策划[J].日用电器,2010,1(12):42-45.
[3]王鸿梅.医学院校实验室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01):62-64.
[4]程琳琳,王旭,程延俊,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在实验室科学管理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14,38(01):16-20.
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10
一、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弊端
1.实验室资源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内容是依托于理论课的, 主要是对理论课的内容进行验证, 因此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规定学生在固定时间、固定实验室上固定内容的实验课程, 造成学生在同一时间集中上课, 就会出现实验仪器紧张, 经常出现学生排队等候的情况, 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需要, 同时只有部分学生可以实践动手, 大部分学生只能从旁观察, 导致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较差。而实验课之外的大部分时间, 实验室空置, 实验资源浪费, 这样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动手条件,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 实验的参与者局限于该课程学习的学生, 对于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而言, 则缺少实践机会, 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2.实验室功能设置单一。实验室功能设置不合理, 应用面较窄, 在实际使用中效率较低, 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2,3]。目前我院的大部分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均归属于某一课题组或科研团队, 其他课题组或者学生要想使用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需要和该课题组协调沟通, 实验室基本只服务于该课题组或科研团队, 造成实验室功能过于单一[4], 实验室使用不充分。比如我院的冷冻干燥实验室仅在技能训练时使用, 而在大部分时候则是空置的, 造成了实验资源的严重浪费。
3.实验室经费不能合理使用。由于各实验室附属于某一课题组, 大多数课题组只从自己的使用方便出发, 不断地重复申请购买仪器设备, 没有从学院的角度整体考虑经费问题, 导致部分设备重复购买, 造成实验设备的浪费。而另一些仪器又由于经费不足, 无法购买。这样的情况造成了一方面实验设备的重复购买且设备的利用率低, 有的设备还没充分利用就已老化报废;另一方面又占用了学院的经费, 使一些需要更新的设备不能及时购买, 造成实验室经费紧张, 不能合理使用。
二、开放实验室的改革措施
实行开放实验室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5]。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自主、更方便的实验环境, 就要给学生提供免费的实验仪器和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目前我院有以下几种开放实验室模式。
1.针对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的开放管理模式。实行开放实验室管理后, 学生可以自主选定实验内容, 制订实验方案, 选择仪器设备, 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 并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保障, 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5]。特别是当实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 学生可以反复实验, 这就要求实验时间和仪器设备保障充足, 因此实行开放实验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以加大综合实验的比例, 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程学习中的综合大型实验, 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针对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模式。
(1) 针对科研型学生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针对高年级本科生, 尤其是对食品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 实验中心定期发布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题目, 吸收部分对科研实验有积极性的学生尽快进入实验室, 和教师及研究生一起参与开放课题的研究。在此模式中, 实验中心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资质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审核通过后, 需要对实验室的安全知识进行讲解, 之后授权该学生进入实验室。这样的管理模式为那些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方便, 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培养。
(2) 面向各类实践活动的开放管理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或者各类竞赛, 例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食品文化节”, 学生们将平时在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食品制作和加工的创意进行实践, 此活动为期约一个月, 学生查阅文献后自行拟定食品创意制作活动的主题, 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 联系相应的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开展实验活动。在此期间, 实验室完全开放, 免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仪器设备等资源。这样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 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 针对毕业设计—自选实验课题型的开放管理模式。实验室首先公布教学计划以外的学生可以自由使用实验室的时间和资源, 学生选择一个和毕业设计相关的综合型或设计型的实验课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实验室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开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毕业设计实验。在此过程中, 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安装与调试以及完成实验后由指导教师辅导撰写毕业论文。这样的开放模式特别为一些正在考研或者已经在企业实习的毕业生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 学生可以自主地安排实验, 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一致称赞。
3.面向社会服务的开放管理模式。高校的实验室资源本身就是社会的公共资源, 有义务为社会服务。为此, 我院于2014年正式成立了媒体开放实验室, 只需要在学院登记后就可以接受采访, 这样更方便为社会、为媒体服务。此外学院也鼓励教师和企业开展双赢合作, 一方面企业得到了学校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增加了经费收入。在为媒体和企业服务的过程中, 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并进行实践操作,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建立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1.开放实验室门禁管理制度。目前我院已经实行了门禁管理制度, 首先学生根据制订的实验方案选择需要的实验室, 在填写实验室门禁授权申请单后, 经指导教师及实验室主管教师的签名同意后, 到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心递交申请, 经中心授权同意后, 方可获得该实验室的门禁卡授权, 此授权会确定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 获得门禁卡授权后只需刷学生卡即可进入该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样的门禁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实验室资源的安全合理使用。
2.开放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制度。网上预约管理制度适合于假期做实验的师生, 无论是在小长假还是寒暑假, 均需要提前登录开放实验室管理网站, 在网上填写预约申请单。开放实验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网上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 对审核通过人员提出的仪器配置要求进行归类和整理, 并将相应的设备放置在实验室中, 该申请人只需带学生卡到管理中心办理授权后即可进入配置好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样的管理模式要求实验教师按照申请单对实验设备进行提前配置, 为广大师生在假期的实验提供了便利。
3.开放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实验室集中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 所以“安全”对于实验室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保障开放实验室的安全使用, 只有在实验室的管理中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才能保证实验室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秩序[6]。因此,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使用, 我院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心对易制爆、易制毒试剂实行专人专柜统一管理制度, 所有易制爆、易制毒试剂集中于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心, 实验需要时, 只需到管理中心填写申请表, 注明需要量和用途等, 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同意签字后, 方可领到试剂。
四、实施效果与结论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的开放实验室正在逐渐正规, 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实验室以来, 不仅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方便, 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以及对食品科学的浓厚兴趣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此外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 开放实验室不仅充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 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开放实验室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分析了传统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弊端, 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以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 使开放实验室能够更好、更有秩序的运行。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传统实验室管理,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12) :12-15.
[2]孟莉新, 孙培禄, 弓锵, 续海峰.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 2011, (05) :107-109.
[3]周永生, 陈群, 席海涛, 林富荣.色谱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08) :216-219.
[4]迪丽努尔·克依木.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 2011.
[5]王宇英, 秦兴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3, (03) :158-159.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11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管理部门作为电化教育设备的维护者和管理者,越来越突显其在辅助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模式能够为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且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从管理制度、培训模式、设备维护和建立沟通等若干方面讨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36-02
[Abstract]With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eaching-aid, which is the manager of audio-visual teaching facilities. A scientific and ordered management mode achieves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for teaching and work efficiency of manager. Management mode, training mode, facilities maintenance and communicate are performed on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Laboratory managementManagement Mode
一、引 言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几乎所有授课的辅助教学工具。特别是在外国语类高校,语音教学的规模更大。因此,多媒体教室的大规模建立,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模式和人员的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何管理模式都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实验室行为约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开展教师设备使用培训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设备提供的功能,并且减少错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定期的设备维修和维护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的保障;教师的授课需求是我们工作方向的依据,因此建立广泛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我们的教辅工作朝着良性的循环发展。本文针对以上的工作重点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总结修正,达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教辅部门,是为教学服务的。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一方面具备快速分析问题、排除故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极强的责任感维护实验室设备。“教室责任制”和“教师对管理员评价”机制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服务水平。
实验室的计算机、投影机和音响设备都是非常昂贵的精密仪器,承载着全校所有学院的授课、考试和课外活动等任务,使用的人员复杂,因此建立一系列设备使用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使用者的行为,为设备建立良好的环境,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目前,天津外国语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已建立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
由于计算机等设备的版本更新较快,带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要不断更新。应建立实验室管理员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技术交流讨论,安排管理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进修与培训。这是提高管理员业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拓展设备使用培训模式
为了使实验室设备更好的辅助教学,定期对教师开展实验室设备使用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教师学会使用设备、方便授课,更重要的是培训教师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设备,减少机器的损坏几率。再有,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指导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避免错误的操作。另外,培训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多渠道的。在每学期前的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增添电子版、视频教程,能够给教师提供直观的、方便的培训模式。
四、实验室的管理
1.硬件的维护与调试
实验室设备硬件的稳定运转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应建立每天对设备,特别是可调试的硬件进行巡检,例如多媒体设备的话筒、调音台和功放,每天面对数十人的使用,很容易造成音响等信号的异常。在实验室放置“设备巡检记录簿”,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对于语音室、机房等较多设备终端的实验室,也要定期检查每个终端设备。特别是易损、易丢的耳麦、鼠标、键盘要“每天巡检,定期调试,及时修理”。
2.软件的维护与更新
实验室所维护的软件一方面指系统安装与病毒防护,另一方面指教学应用软件的安装。这就要求计算机管理员要自备软件库,并且及时更新版本。由于教师在课程授课方式的独特性,对所需软件环境存在差异。考虑到计算机的运转速度,除了办公软件之外通常不把所有专业软件安装到所有计算机里。中心建立了在每学期前申请软件机制,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为了有效的防止病毒攻击,我们为每台计算机安装还原卡,为每台教师机留出部分磁盘空间保存电子教案。每一名管理员要自备“硬盘维护工具盘”,每学期初,为每台计算机做系统备份(这里通常用Ghost工具将系统被分为*.gho文件)分别存放在硬盘和光盘里。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迅速恢复为原系统,方便、高效。另外,可为性能高的计算机配备双系统,这样双管齐下,为软件增加一层保障。
3.设备档案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中所管理的设备从大型服务器到小型鼠标,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中心已建立按实验室划分的设备清单,为每个部件建立品牌、型号、价格,购入时间等档案。并制定设备借入借出清单,做到全中心人员对资产心中有数。
4.其它方面
除了以上的内部管理,还要协调其它部门共同做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防范工作。很多紧密地机器设备对环境要求苛刻,特别是投影机、交换机、服务器等常开设备要尽量保持阴暗、通风、干燥的环境。
五、重视与教师的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中实验室管理工作最根本的还是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教学做好服务。那么,教学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依据。为了充分了解教师授课需求,应该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交流平台。目前,已为每个实验室配备“设备使用情况簿”、建立网上设备报修平台和意见箱,将设备运转情况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另外,每年一次在全校教师范围里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设备熟悉情况,培训意见,设备资源的利用需求和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评价等等。经过实践,这些交流平台的建立,对设备使用人员和实验室管理员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服务工作沿着良性的循环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内涵丰富的工作。无论从整体的工作模式,还是到微观的工程技术领域,都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通过科技信息化手段,把先进的工作模式和专业技术运用到工作中来,建设出一支现代化的、朝气蓬勃的教辅队伍。
参考文献
1 查志琴.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 洁.试谈高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2008.16(4):114~116
3 徐景刚、王晓燕.谈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中国医学教育技术[J],2008.22(5):497~499
实验室管理模式 篇12
高校大学生科研的意义
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技能,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驾驭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的运用,独立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环境与空间。同时,一些高校已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科研中,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立题、课题设计、部分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实施、资料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和发表以及向不同学科的教师请教等一系列科研训练,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协调公关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2]
近几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训练工作,强化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已经完成各专业学生技能训练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的制订,并通过基地建设、制度创新等措施,系统化、全程化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学校在系统化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以开展技能竞赛、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立项、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教务处对2007年学生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达30篇,比05年的7篇和06年的5篇增加了4~6倍。其中,核心期刊1篇,三级期刊29篇;19篇来源于校级学生科研项目,4篇来源于实验室开放项目,1篇来源于毕业设计(论文),6篇来源于参与教师科研。创造了我校大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的新纪录。
学校专门出台大学生科技活动管理办法,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的教师给予奖励,学生作者可以申请专业奖学金和实践创新学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大学生科研的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利因素
我校对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管理正在逐步步入正轨,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一些弊端也逐渐表现出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和频率,也在逐年增加,对实验场所及实验人员的需求压力也在增大,随之而来的实验室的管理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实验者不仅只是本学院学生、实验所需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实验试剂来源、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保持等。因此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实验室管理监控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实验室能否随时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能否真正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能否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如何既保证大学生科研活动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又能保证实验室管理有条不紊,安全有效,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大学生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
注重制度建设,实行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生命科学学院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制定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大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包括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玻璃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等。对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另外,各室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也分别制定了本室的制度。发现违章和事故隐患及时纠正处理。对各实验室、人员、各种仪器、器皿、药品、耗材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实验室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使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对强化实验室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平时上实验课时,老师已经强调过实验室规则,但有的学生未引起足够重视。再者,学生实验教学一直有老师指导,问题也会及时提醒,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大多数时候老师不在,需要独立操作,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强化学习规章制度,从思想上对规章制度有一个深刻认识。
实现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和资源共享
第一,在各种仪器使用前,由实验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所用仪器的结构、性能、各部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学生会熟练操作为止,使用前后都要作规范登记。这样即使老师周末或晚上不在学校指导,也能随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仪器损坏也能责任到人。对所有的设备建立了使用、维护档案,贵重和精密仪器则单独建档,制作了专门的仪器操作规程和使用维护记录,方便管理和操作,提高了仪器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对本室没有的仪器、设备,由指导老师协调到其他实验室借用,不主张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搬动仪器。[3,4]
第二,实验试剂由学生自己购买,实验室主要承担学生的常规实验项目,实验经费实行整块划拨,没有能力为大学生科研项目提供试剂,而学校对能够立项的大学生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因此实验所需试剂由学生自己解决。实验设备和耗材可以由实验室提供,这样也方便管理。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
学生凭借“实验室项目申请单”进入相应的实验室,由实验员老师和同学签订《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协议》,同时管理规程上墙公布。每次科研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必须有人守候;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之前要切断电源、水源和火源,关好门窗,并对仪器设备使用状况详细登记。科研仪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同学不得私自拆装,自我维修。要立即停止操作,由老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不要在实验室任何地方乱扔火源性(如烟头)物品,线路定期检查、整修,易燃、易爆、有毒药品保管和使用严格规范。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打扫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台和地板的干净整洁。同时,实验时用过的玻璃仪器也要及时刷洗干净。如果学生项目组成员不能履行协议,实验室有权终止其使用实验室。[4,5]
实验时间的安排及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排出实验室开放的具体时间。利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接待申请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预约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验室人员协商具体开放时间。如根据学生申请的时间来合理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研究与实践。
由于大学生科研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随着大量学生进入实验室,也给实验室管理增加了难度,工作量急剧增加,负担加重。为了不过多增加实验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同时又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实验室,我们可以采取师生共管实验室的办法,聘请本科生为实验室管理员,学院与他们签订合同,这样既减轻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保证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这种教师主管、学生协管的管理方式,既解决了实验室值班人员不足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工作时间外,每天实验室都有专门的值班人员。
结束语
为大学生科研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实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形成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切实做好大学生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给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保障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6,7]
大学生科研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杂。如何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高效合理地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各高等学校都在积极地研究探索。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实验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学校为实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目标在教学工作中的创举。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鼓励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科研训练的指导工作,推动我校学生专业技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杰, 郑波.大学生科技开发活动的特征、现状和实施管理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2]郭恩棉, 王鑫, 黄伟丽, 王承明.浅谈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问题与管理[J].时代人物, 2007 (12) .
[3]肖思文.新时期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问题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1) .
[4]蔡晚拴.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
[5]李如兰, 戴四发.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 (6) .
[6]周合兵, 祝凤荣, 孙峰.规范开放实验室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