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

2024-10-03

如何教学(共12篇)

如何教学 篇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如何教学 篇2

以下转载自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可让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教师如何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教案《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http://)。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般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评析

施延霞

在教学设计中对主要环节或者某些过程做出设计分析,说明设计的意图、目的、要点,并预测某设计可能达到的效果,或者补充反馈教学后的成效,这就是“教学设计评析”。

从撰写人的角度,教学设计评析可分为“自我评析”和“他人评析”,从撰写方式的角度可分为“分点评析”和“总体评析”。“自我评析”是为自己写,“他人评析”是为别人写,写自己不要太自夸,写他人不要太苛求,尽量注意语言委婉,容易被人接受。“分点评析”是对某些环节作出评说,这些点可以是热身点、呈现点、操练点、拓展点等微观层面的教学细节,也可以是教学理念、媒体运用、教学风格或模式等宏观层面的整体把握。那么如何撰写教学设计评析呢?

一、开头:说明学科、年级、教材、课题、课时或所教学的部分,以及该教学设计的主题内容。【例1】

这是一节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A部分对话教学设计,核心教学内容是“寻找物主”,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服饰类的英语单词,在一定的情景下,正确使用Whose is this/are they?进行交谈。【例2】

本课是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A部分对话,主题是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情景介绍朋友,重点句型是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Does he/she „? Yes, he/she does.No, he/ she doesn’t.What does he/ she usually do „? He/ She usually „

二、正文:两三句整体评价后给出一些具体亮点评说。【例3】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能够结合四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化解教学难点,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重点。在“时装秀”活动中学习句型Whose „? They’re „,以便加深记忆;在“猜服饰主人”游戏中,增加趣味性;在“谁是最佳设计师”的任务中,培养创新精神。【例4】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紧扣主题和知识要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得所教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新的生词“usually”,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社会名人教学新句型What does she/he usually do „? She/ He usually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针对网络已经广泛普及的社会背景,与时俱进,结合play computer games/surf the Internet等网络语汇,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分享自己的网络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例5】

李老师的6B, Unit3, Asking the way(A部分)教学设计有如下亮点: 1.激活语言思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话语能力要尽量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不只是拓展运用阶段。在课的热身阶段,李老师就要求学生向他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2.挖掘身边资源

如何就“教室”这个“地”取“问路”这个“材”一直困扰着很多老师。李老师创造性地将教室内的通道当作“road/street”,通过“go along„, turn right/left at the „crossing”找到某人的座位,从而将教室变成一个“问路”的活动场景,体现了教师充分挖掘身边资源进行教学的智慧。3.体现整体教学

遵循语篇教学的特点,从整体入手,强调理解与运用相结合,抓住课文的重点——“怎样到历史博物馆?怎么问?怎么答?”,进一步掌握问路话题的主要句型,十分强调话题的整体性。4.追求学以致用

“让学生介绍到自家的路线”这一家庭作业设计非常贴近本课教学的主题,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结尾:指出设计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并给出意见或建议 【例6】

在Consolidation和Add-Activity环节,“播报员模仿秀”、“对老师居住地的天气情况介绍”等活动,运用了本课的主要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但是对“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 Why? Because it’s „I can „”均未涉略,因此可以说,教学重点还不够突出。【例7】

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篇3

一、对教学对象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学生分层,不是人为地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为了区分不同学生的差异,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已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近几年,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运用分层法进行化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根据初中化学学习目标及学习的达成度,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个不同层次,然后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座次编成混合组,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尽量使各组学生整体水平基本平衡,并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实践证明,组建互助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互助活动,这种学习互助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开展,也能在课外进行。

二、對教学目标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的现象便会愈加严重。只有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目标分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真正实现化学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

三、对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除了遵循思想性、启发性、灵活性、系统性等原则外,更应把分层思想贯穿交织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层次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科学的求知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了解、关注化学与生产的联系。

四、对教学评价分层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因此,要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同时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此外,制定新的评价方式时还要留有余地,要允许学生暂时不会或不全会。

由于分层评价是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使得基层学生消除自卑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层学生兴趣盎然,稳中求进;高层学生目标明确,劲头更足,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分层法去组织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教育局)

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 篇4

语文教学中读的方式很多, 有泛读、齐读、领读、自由阅读、竞读等。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呢?

首先教师的范读要正确标准。范, 就是标准示范, 这就需要老师普通话必须标准, 吐字清晰, 否则会错误引导学生的读音, 使他们经常读错。对于生字难词教师要提出来,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查词典, 让他们养成自学的能力, 扫清文字障碍。而且在泛读时要饱含丰富的感情, 用方言土语读课文, 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学生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泛读, 才能对文章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需要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的泛读只能给学生留下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我们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通过多读才能把握作者的感情, 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要指导好学生, 用心去感知课文, 体会每一个字词, 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因素, 这样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 和他们一起学习, 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接下来就要进行竞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个性。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竞读或分角色朗读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错误, 读错字, 断错句, 轻重音不明显。老师要认真听, 对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于同学们的朗读,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也可以检查他们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和文章的理解程度。

最后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在读之前要设置一些问题, 可以分小组进行解决。让他们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去读, 与小组的同学讨论、解决, 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从而增强其阅读兴趣。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 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语文教学离不开读, 少一点分析、说教,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还给朗读, 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 让琅琅读书声再次回到明净的教室。

(高唐职教中心)

次方程组来解。于是把两个字母看成一个未知数, 就得到2x+5y+4z=3x+y-7z, 即由2x+5y+4z=0, 3x+y-7z=0, 求得x=4y+11z, 再把它代放x+y-z=5y+10z=5 (y+2z) , 到此就可以把方程组32"x+yx+5y7z=0+4z=0中的y和z看成一个未知数解这个方程组, , 消去x, 得y+2z=0, 这个题也就解出来了。

四、设立数学课外小组, 多渠道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数学知识作为生活中最凝炼、最富表现力的语言, 必然体现出它的多姿多彩。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 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 不经过亲自体验, 仅靠听讲或观察他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祝淑萍

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 使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一、运用多媒体指导朗读

初中课本中朱自清的名篇《春》, 既是语文朗读训练的极好教材, 也是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教材。教学时教师可配以音乐让学生朗读。那潺潺的流水, 清脆悦耳的鸟鸣, 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春暖花开、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些文章仅靠文字分析是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 如果借助多媒体, 不仅可以使学生接受得快, 而且能引起情感共鸣。如《故乡》这篇文章, 通过对比手法, 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刻思考, 激发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可用课件先放映两幅故乡的彩图:一幅现实中萧索故乡图, 一幅记忆中美好的故乡图, 让同学们感到截然不同的故乡面貌。然后教师顺势加以引导:为什么记忆中如此美好的故乡, 竟在现实中变得如此悲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再用课件展示闰土刺猹图和20年后的闰土图, 让学生观察彩图阅读课文, 找出20年后的闰土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20年前的那个机智勇敢的小闰土, 会变成“木偶”似的闰土呢?通过图像所创设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共鸣, 为理解闰土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打下牢固的基础,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作文教学

传统作文教学已经落后, 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虽然精批细改, 学生却不愿品味体会, 只注意分数。如果运用多媒体, 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作文后, 教师可选取好、中、差三篇作文制成课件, 让全体同学共同讨论评改, 了解哪些地方可以借鉴, 哪些地方值得商榷, 常见的毛病有哪些, 如何修改, 然后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减少教师课下批改的负担, 而且能让学生从评改中找出差距, 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中是多面的, 只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合理地加以运用, 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长垣起重工业园区第三初级中学)

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和大自然, 与社会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当努力设立课外小组, 开辟第二课堂, 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空间, 广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当中去, 到社会上认识、发现各种数学现象, 使学生产生数学的激情与创造动机, 产生积极的联想和深刻理解, 从而迸发出思维创造的火花。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分组教学 篇5

新课程中明确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发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而分组教学模式正是拥有着这些显著的特点。

学生在得到老师安排的任务后,小组内的每名成员通过主动的发言,都可将自己的说法表达出来,同时还能够了解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够说出自己的意见,又能够通过发言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不断强化在学习上的主动探究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的每名成员的权利是一致的,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发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其他人。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学生们更加容易发现自身学习上的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这对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在分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言,还能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

从学习的独立思考层面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相对独立的,或者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孤立”的。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强,这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但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控意识比较差,其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后者更加需要在学习中得到更加好的帮助和支持。

小学教学中如何掌控教学激情 篇6

有人说“只要有责任心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在我从事教育的几年里,我觉得我也和学生一起成长。可以说我从踏上教育岗位起就自认为是一个比较负责的小学教师,但在教学的时间里,我不断反思,无数次的推倒我之前的一些教学看法,经过教学观点的不断完善、不断改变,我现在也学会了理性地分析问题。

想起刚开始当教师的时候的澎湃激情,我觉得时间没有浪费。和我现在来比,我没有了往日的澎湃激情,在校园里对待同事们是一种温和,对学生是一种温柔,我对待人们的态度变了,我会思考学生的感受,会考虑这样讲学生会不会觉得很容易理解。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教学激情在教学中的益处和“如何掌控教学时的激情”。

教学激情不同于激情教学。何为教学激情?激情教学是教师的心理状态对教学过程的支配作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教学,侧重于激情支配。这样的教学可能是科学的,也有可能带有教师的个人偏激情感。教学激情,前提是为教学,是教师在执行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在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技巧灵活,把握师生的知识和情感特点,融合两者的心理特征,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克服激情教学的偏差,注重教学激情的保持。保持教学激情和回家的感觉一样,要是一条熟悉的路,教学过程变得清新,教师充满了动力和希望。如何保持教学激情,就像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在工作中,要时时告诉自己,“比起乌龟,我更想当一只兔子,一只不再睡懒觉的兔子。”自己要主动总结,特别是在失败中寻找原因,在成功中总结经验。

在听了北师大楚江亭教授的培训后,我开始反思,教师为何会职业倦怠,为何会缺乏教学激情呢?长时间分析,教师会形成职业倦怠是多方面的,可教学激情是什么呢?在教学中又要如何运用教学激情呢?具体分析开来,为了教师保持并会运用教学激情我总结了几条观点:

一、抛弃预设知识目标,根据课堂突发事件即兴创设教学环境

教师为知识而教,学生为知识而学。这种我来讲你来听的教学环节,已经不能应付现在孩子们的好奇心。死板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不感兴趣,更加让教师失去教学激情,长久以来对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利的。跳出现有教学设计的束缚,关注鲜活课堂的变化。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做出的预设性的教学过程。这是以前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但绝对不应该认为严格执行预设就好似完成预设的知识目标。每堂课不管怎样,都会有变化,学生掌握和欠缺的知识就不一样,学生的思维不同,反应也就不同。如果硬要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去做,课堂变得千篇一律,教学缺少创造,也不敢有所谓的“多余”的话题,不敢关注和解释学生的相异的思维。教师如果努力与教学设计相靠,在课堂的心理压力就很大,教学激情也就丧失了。关注鲜活的课堂,尊重课堂的变化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就应该把这种唯“完美”的虚假从真实课堂中剔除。我们的教学中充满了这种“完美”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应变能力,这也是教学激情表现的一种形式。

教师只有像老子那样有宽广的胸怀,对学生的教导才是真正的老师。所以我们不光要围绕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来教学,要从教师的心态上真正地为了学生而去教学。这样我们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的,为学生保留的那份变通。

二、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喜欢上教材

我时常想,为什么学生喜欢去林林总总的学习班去学习,尤其是英语为例,在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教师和学生们有着良好的互动,学生一边学一遍开心,最后每个学生还是喜欢再上那样的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起初还片面地认为那些只是多陪学生浪费一些时间,哄孩子的手段而已。现在的我开始思索,这个方式有可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最简便有效的途径。于是我在课堂上也尝试了这样的方式,如在《火车开啦》一课中我就和学生们一起用声音模仿火车的声音和动作模仿火车去旅行,每到达一个车站同学们就告诉我能看到那些景象,我们到了西藏、拉萨、日月潭、北极、天安门等地方,我也第一次感受到学生能有这么远的想象力,现在才佩服起那些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老师来。看来教师多运用教学方法是一条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快捷之道。

三、教师要深刻了解教材,培养童心,才能释放激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所获得的自主学习、自行建构的能力。当一位教师说自己没有激情的时候,我想她大概对教学、甚至是这一节课都没有兴趣,或许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或许是因为自己对教材的不了解。当教师都不知道自己的教材该怎么讲的时候,他怎么能有激情?我们成年人对生活中事情不太重视的话,就会体现出漠不关心,没有激情。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也不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美术教师应大胆尝试构建新型的再比如模式,使学生在心理及精神上得到满足。小学的教材是为了小学生而写的,里面的内容不是很深奥,但对小学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是真正符合年龄需要的教材。所以我们要俯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一节课,就会对教师产生吸引力。所以,有时后教师要和孩子一样,从生活中、教学中寻找体会激情。比如,小学《画汗衫》一课,本课对象是六年级普通学生,他们还是处在儿童阶段,好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的“好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扶持和鼓励;“好动”则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活动气氛中,他们的创造更快乐。根据学生学情,本课教学以活动课型进行,由活动设计,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评价四个部分。当教师认为这一节课对学生有吸引力,有很大意义的时候,教师就会点燃激情之火,我相信加上教师能熟练地掌握教材,分析教材,就能使教师充满激情。

说到这,我自身也需要注意调整,注意给自己减压,走出为激情而激情的心理疲倦。我相信教学激情在教学中会不经意的流露,把握好教学激情,让教学激情在课堂上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有效学习。年轻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激情在教学中的运用,经验在于学习和积累,做好自身的业务教育,借鉴同仁专家的意见;多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进行教学研究;可以建立教育博客,利用网络平台和大家交流意见,对自己也是一个教育过程的积累。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创新教学理念 篇7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 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但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需求,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就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重点做好教学理念的创新工作, 具体应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等方面入手, 使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能够更好的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二、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学理念的创新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创新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初中历史教学需要, 在具体的教学理念创新中,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并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地位相对被动, 主动性不强, 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只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 创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再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探究式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 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动精神, 也有助于教师做好教学引导。

三、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创新过程中, 学生的作为主要的参与者, 其地位和作用是比较特殊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多数时间都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 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够, 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严重的制约。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是教学理念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为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不但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同时还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实现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 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 并做到围绕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 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四、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应启发式教学的观念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学记》中讲道而弗牵, 开而弗达, 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关键是问题设臵要有梯度, 要有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 一步步开户学生智慧的大门,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 更何况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 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恰当的给学生设臵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外在的信息刺激, 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质。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 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但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需求,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就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重点做好教学理念的创新工作, 具体应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等方面入手, 使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能够更好的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上官忠芬;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 (教师) ;2014年02期

[2]赵振;浅论初中历史德育教学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3年03期

[3]韩雪女;如何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J];青年科学;2014年03期

[4]程维玉;对于历史教学论从史出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6期

[5]孔书绵;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2014年02期

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篇8

一、充分备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备课并不单单要充分钻研教材, 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 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1.分析学生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应该由“学会”、“会学”最终到“乐学”.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 学生应该具有一种内在需要, 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因而, 在备课中, 教师只有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并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例如, 在讲“钠”时, 笔者先提出:“通常情况下, 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 用水能否点燃酒精灯呢?”接着演示:用胶头滴管向酒精灯的灯芯上滴几滴水, 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再讲:“俗语说‘水火不相容’, 那么, 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呢?因为我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实验现象使学生议论纷纷, 课堂气氛活跃.笔者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接触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呢?”学生非常好奇, 急切地想找出答案.于是, 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入新课, 从而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2.选择合适的联系

我们现在的知识是不断地发展的, 因此, 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启发性.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设计出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层次分明的练习;且应注意纵向横向联系, 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

例如, 在讲述初中化学“溶解度”时, 只要求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当我们学到“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涉及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时, 我们就需要强调综合, 使学生能将前后的知识点进行联系,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生情感交流

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 是指教师和学生彼此把自己的感情渗透给对方,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激励和感染学生, 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 从而培养学生建立一种指向化学科学的、稳定的、深刻的、积极的内心体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俗话说:“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学生总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教师.教师应主动沟通师生感情, 运用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心扉, 以情感人,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重点, 并赋予其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双重价值, 将它们设计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活动兴奋中心和思维活动的集中指向, 即所谓的“情思融合点”或“思维兴奋点”.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例如:“1—20号原子序数口诀”、“化合价歌诀”、“金属活动性口诀”、“酸碱盐溶解性口诀”等.这种课堂教学创意能促使学生“情”“思”活动相互融合, 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 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感染, 达到知情共育的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与生活 (家庭小实验) 、化学趣味实验等, 使学生进入认识活动的兴奋状态.

二、优化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化学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因而, 优化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 想想学生在做什么, 需要什么, 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 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选择性精讲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精选学习的内容, 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只教给学生需要教的, 多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高效地学习, 培养其学习能力.

例如, 初中化学“爱护水资源”的教学, 只需要给学生介绍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 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并学习.

2.教学模式——意义建构

我国正在推行的课程改革就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的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 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意义建构.所谓意义建构就是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形成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所以我们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 而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亲自去“发现”知识并得出结论.

例如, 盐类水解的教学, 在教学中先把盐类水解细分为四个小目标:①盐类水解的含义;②盐类水解的本质;③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④盐类水解的应用.四个小目标层层推进, 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如下:

创设情境 情境:NaCl、NH4Cl、CH3COONa溶液是否都呈中性?

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Cl、NH4Cl、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产生疑惑 释疑:a.溶液酸碱性的原因;b.此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c.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导出概念 归纳: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 并与中和反应作比较

发现规律 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水解?

总结:能发生水解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影响因素 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碱性强弱

分析:比较阴离子对应的酸酸性强弱

内因:越弱越水解

外因分析:联系影响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的因素

应用问题 问题:溶液配制、浓缩与蒸干、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改良土壤等

3.教学手段——多元化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手段的有机结合, 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形象化的图文课件, 不仅可以加大信息量, 还可以丰富教学表达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落实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还要跟踪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 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改正, 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才能完成.只有不断地积累这样的课堂, 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将落实进行到底”的真正意义体现在:有讲必练、有练必评、有错必改, 抓典型分析透彻, 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整理, 从认识结构上把错误纠正过来, 以免学生一错再错.

四、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助推器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包括备课、课堂实施以及课后反思三个主要环节.课后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 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做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 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觉得已经掌握, 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等.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 找出问题的症结, 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 还要坚持“阶段思效”, 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价.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课后反思.“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边教边总结, 边教边反思,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科学备课[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

[2]孔凡哲.反思备课[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

[3]陈旭远, 贺成立.有效备课[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

[4]张得忠.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N].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6) .

政治教学如何生趣 篇9

(1) 说笑话。笑话的特点是迂回委婉, 机智巧妙, 拐着弯说话, 因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 我曾给学生讲了个笑话:阿凡提是新疆民间故事中一位富有正义感、智慧出众的传奇式人物。有一天, 阿訇对阿凡提说:“聪明的阿凡提, 我知道你有非凡的才华。我想请你给我染一匹布。颜色既不是红色, 也不蓝色;既不是绿色, 也不是黄色;既不是紫色, 也不是黑色;既不是橙色, 也不是世上一切所能见到的颜色。”阿凡提冷静思考片刻, 就爽快地答应下来。在谈到什么时候取货时, 阿凡提:“哦, 高贵的阿訇, 神明的真主告诉我, 请你在一个星期中的这一天前来取货。既不是星期一, 也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三, 也不是星期四;既不是星期五, 也不是星期六:既不是礼拜日, 也不是习惯的一个星期七天的任何一天。”阿凡提以他的机智, 使阿訇灰溜溜地走了, 并损失一匹布。学生们听后不禁笑了, 顿时教室气氛趋向活跃, 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紧接着, 我及时加以小结。“颜色”和“一个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 它存在于矛盾的个性之中, 即存在于具体的红、绿、黄、紫、黑、橙等颜色和星期一到礼拜日这一共性之中。阿凡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正是阿凡提的机智、聪明之处。学生听后, 茅塞顿开, 印象深刻。

(2) 讲故事。一个好的故事的基本要求是要有事、有理、有趣。正因为故事融事、理、趣为一体, 具有艺术感染力, 如果运用得法, 就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践中锻炼成才”这一知识点, 一位教师首先讲述了一则阿拉伯寓言故事: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 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当船划动后,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说:“那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在此时, 一阵大风将船刮翻, 哲学家与船夫都落入水中。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家:“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这寓言故事, 不仅诙谐幽默, 而且寓意深刻, 它告诉我们:学到一点书本知识之后, 决不能目空一切, 自以为是, 而必须投身社会实践, 妥善处理学习书本知识与掌握实际生活本领的关系。故事衬托理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赏诗歌。诗歌音韵和谐, 简括凝炼, 琅琅上口。其中有些诗歌具有诙谐和讥讽的功效, 读后使人兴趣大增。把诗歌引入课堂, 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引起思想的升华。在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 我让学生诵读《野生植物》这首短诗:“有叶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根/有根却没有泥土/那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华侨。”诗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部分离不开整体”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陶冶了情操, 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

(4) 看漫画。漫画画法自由灵活、妙趣横生, 加之行文陪衬, 画文相映成趣。一次公开教学, 有位教师在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时, 适时打出了生动形象的漫画《下雨》:小男孩手捧足球, 看到下雨, 连声讲:“糟透了!糟透了!”小女孩刚种好禾苗。见到下雨, 高兴地说:“好极了!好极了!”通过观看画面形象和文字说明。教师及时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对同一件事两人回答却绝然相反?是小女孩的看法正确?还是小男孩的看法正确?还是两人看法都正确?这一连串的问题。使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看表演。寓教于动, 寓教于乐, 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我先投影教材第85页的漫画, 然后让学生扮演刘姥姥, 进行即兴表演。表演的学生驼着背, 弯着腰, 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用苍老的语气说道:“想当年, 我刘姥姥三进贾府, 什么排场没有经历过。山珍海味, 尝过;琼浆玉液, 喝过;金杯玉碗, 端过。唉!像这么大的排场, 还从来没有见过。年轻人, 不是我刘姥姥倚老卖老, 如此大操大办、大吃大喝, 既浪费精力, 又浪费钱财, 于已有害, 于家有害, 于国有害啊!”学生的精彩表演, 博得阵阵掌声,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如何进行化学教学 篇10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实践过程中,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 来开展很多有益的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好课堂所讲的知识的同时, 充实一下化学课外活动同样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是化学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摸索出组建化学课外活动小组, 并制定活动计划, 做好习题巩固练习, 定期举行化学比赛、小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等等,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经常反映开始的时候非常容易听懂, 但是很快就又将已经学过的知识遗忘, 很难做到巩固。那么如何巩固好所学的化学知识呢?我认为做练习题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 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 遗忘是在刚刚学习之后急速发生的, 以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慢, 就此看来, 为了避免遗忘, 巩固所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做练习题。那么, 如何科学地做练习题呢?以下是我在平时做习题的经验,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在多年的教学化学体会中,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是十分不稳定的, 我们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而且这种积极性是非常长久的。我们要坚持肯定成绩、积极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首先呢, 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每学习一段时间后, 我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联系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现象, 鼓励同学们发现和认识身边的化学现象, 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奇妙化学的兴趣。

二、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德育

化学课程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 让学生学习中国化学发展史的教育, 认识到中国化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特别是建国后, 我们国家在化学工业上取得的成果更是显著。这些都是教育广大学生学习化学的很好的例子,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 认识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同时也就接受了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做好巩固, 深化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因为, 我们必须要搞好化学的课外活动, 为此, 在课外活动中, 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感触, 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以外, 查阅了大量资料, 搜集整理了好多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有趣实验、小游戏和化学小常识, 同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 每章内容学完后, 我都会和同学们搞一些化学知识竞赛、化学问题征集, 对于优胜者, 给予表扬。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深化了化学课堂知识。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 他没有特殊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那些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中, 正是因为他们对事物或者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 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和创造。所谓的创新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必须不断地去更新教学方法, 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传统化学教学一味地听老师讲, 看老师做, 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活动。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不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好像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教学创新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创新;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中学阶段,语文作为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成绩,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所以,对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实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当前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教学实效性尚未达标,中学语文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定不足。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就要从观念创新入手,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创新,确保中学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中学阶段教学需要,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等。听说读写要形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年累月的长期积累运用,才能有所提高,增强语文知识的感悟。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引入新的教学观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在课堂中构建教学情境,使情境教学成为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满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二)努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从中学语文现有的教学方法来看,其整体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为此,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考虑到语文教学的实际难度以及教学内容需要,可以建立角色互换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与老师换位思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

例如,在《在山的那边》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解释山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明白山代表了困难,海代表了信念,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做到生动活泼,达到转变教学观念的目的。

三、中学语文教学应在教学中大胆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语文科最显著的特点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创造想象。指导学生不但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身触,用心想。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将语文教学与感官教学结合在一起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最佳时机,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应结合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重点开展感官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满足语文教学需要。

(二)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不但要做好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保证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保证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取得积极效果,我们不但重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还要结合教学特点,鼓励学生在思维上进行全面创新,使学生能够热爱语文,促进语文教学的进行。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时,分析完本课写作特色后,引导学生思考几分钟,各抒己见地说“荷塘景色”。并让学生们当堂评价,学生们的情绪高昂,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时而凝神倾听,时而被学生们口中的妙语激起一阵笑声,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诱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四、中学语文教学应正确处理作业,注重收集信息,拓展知识

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查寻收集资料,尝试写作练习,扩大知识面。例如,教学完郭沫若的《静夜》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收集郭沫若的诗集,如《女神》《星空》等,赏析他的《夕暮》;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体会现代作品中写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笔。通过这样的写作,让学生学一篇,读几部,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正确处理作业,注重收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信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好知识储备,保证学生能够在作业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满足中学语文教学需要,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发展,使中学语文教学能够在教学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突出表现。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创新的整体效果,就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处理作业,注重收集信息,拓展知识”等方面入手,保证中学语文教学得到有效开展,使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郄丽伟.论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新课程(教研),2010(7).

[2]徐卓.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10).

[3]周慧莲.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群文天地,2011(8).

[4]张彤彤.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1).

[5]李艳.“发现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1.

[6]付秋梅.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篇12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的, 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分析性地记录下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的难点, 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变一课时为二课时。课后的反思写着:本节课用了2课时, 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二课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溢水杯, 猜想、验证, 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 难点得以突破。比起以往的教师演示一节课完成, 学生的收获更多。事实说明,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地学习, 而不能急于求成, 特别是遇到难点, 学生的感性认识比教师讲解更重要。像这样把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提高理论水平。即使是成功的一节课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对它进行系统回顾、梳理, 并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 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例如:在《光的反射》备课时, 由于器材的限制, 只能采用演示实验。但课后写着:本节由于器材的局限性, 无法做分组实验, 把“光的反射定律”硬灌到学生脑中, 是一堂失败的课。对学生十分不利, 今后应多研究实验, 摸索分组的器材如何收集和改进, 方为负责任的做法。又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的反思:有的组只验证了摩擦力与粗糙度的关系, 没有验证与压力的关系, 说明实验前这部分学生只猜想到粗糙度, 有关教师引导不到位, 如何进行探究前的引导, 今后要多思索。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为今后的教学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写教学灵感与困惑

上一篇:公路工程试验下一篇:水动力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