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

2024-12-14

常见自然灾害(精选11篇)

常见自然灾害 篇1

葡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大自然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突然发生变化, 并且幅度较大, 对葡萄的生长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时, 即为自然灾害。例如:冻害、雹灾、风灾、鸟害等。这些灾害都能导致葡萄产量降低, 质量下降, 严重者颗粒无收, 更严重的还会造成死树毁园。所以必须加强预防,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才能取得良好的防灾效果。下面对常见自然灾害种类及应对措施分别加以介绍:

1 冻害

1.1 冻害的类型

1.1.1 霜冻。

霜冻又分为早霜冻害和晚霜冻害。早霜冻害是指秋末当气温突然下降到0℃以下, 葡萄枝芽尚未完全成熟时, 形成的冻害。晚霜冻害通常是早春气温回升较早, 葡萄出土早, 葡萄已开始发芽抽梢时, 突然气温下降到0℃以下, 致使刚发的新梢受冻枯死。

1.1.2 冬季冻害。

葡萄冬季受冻比较普遍, 冬季冻害多表现根系受冻, 细根全部变褐, 皮层用手捋即与木质部分离;稍粗根系, 如果只是隋部和木质部变褐, 而韧皮部形成层还是绿色, 则根系还有恢复的可能。

1.2 防护措施

1.2.1 防止霜冻。

气候变化经常出现异常的地区, 应选择生长期短, 停止生长较早的品种栽培。易出现早霜的地区, 应提前一些时间下架, 做好防寒覆盖工作。易出现晚霜的地区, 根据当地天气趋向预报, 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可使葡萄延后些再出土上架, 灌水降温延迟发芽, 或采用烟熏防霜。

1.2.2 防止冬季冻害。

首先需广泛采用抗寒砧木的嫁接苗建园。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促使枝蔓充分成熟, 增加树体贮藏营养。在冬季埋土防寒时, 应打碎土块, 注意埋土的宽度和厚度。特别是小龄葡萄, 由于根系生长浅, 埋土时更应到位, 否则会造成全株死亡。

1.3 补救措施

如有枝芽冻死, 应剪去不能修复生机的枝蔓, 加强土肥水管理, 促使有希望的枝芽萌发生长。如有根系局部冻死, 应及时中耕、施肥、灌水, 适当减少新梢果实的负载量;地上部全冻死, 应及早锯断, 刨松地下干周围的土壤, 促使萌蘖从土中萌发。

2 雹灾

2.1 防雹措施

2.1.1 架设防雹网, 是防雹的有利措施。

在经常发生雹灾的地区, 可设立防雹网, 可在葡萄架上设高出架面70cm左右的支柱, 支柱顶拉10号铁丝。全园纵横交叉, 组成大网络, 然后把防雹网平铺其上。这项措施可使雹灾损失大大减轻, 且投资较少。

2.1.2 进行果穗套袋。

果穗套袋可以有效地防止较轻或个头较小的冰雹的袭击, 减轻雹灾为害。套袋时间于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

2.2 补救措施

2.2.1 较轻雹灾。

遇到危害程度较轻的雹灾时, 把伤病叶、果下树, 深埋处理。因雹灾造成枝叶破碎, 容易感染各种病虫害, 应及时打药防病。此外, 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和树体管理, 以利于恢复树势。

2.2.2 6月底前遇较重的冰雹灾害。

6月底前遇较重的冰雹灾害后, 立即清除受伤叶片和果穗, 在健壮的新梢上留4~6个芽进行短截, 促进冬芽萌发, 进行二茬果生产, 同时要采取促早熟措施, 使果实在下霜前成熟。另外要增施磷钾肥, 促使枝条木质化, 以利下年生产。

2.2.3 7月份或以后遇到雹灾。

在7月份或以后遇到雹灾, 再进行二茬果生产已不能成熟, 当年的损失已不可挽回, 但此时也不应放弃, 要注意保护好新长的叶片, 重点做好霜霉病的防治, 并加强后期肥水管理, 增施磷钾肥, 促使枝条成熟, 这样可以保证第2年植株能正常生长、结果。

3 风灾

3.1 针对风灾采取的预防措施

3.1.1 多留新梢。

所谓留出损失的份儿, 疏果穗时也要多留果穗, 待果粒开始膨大时, 再疏除过多的新梢和果穗。此时新梢基部已开始木质化, 抗风能力增强, 同时如再不疏除新梢和果穗, 将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品质量。疏果穗时疏除较小的、受伤的、发育不好的, 选留未受伤的、发育较好的, 疏新梢时, 疏除细弱的, 选留健壮的。

3.1.2 春季新梢早摘心。

风大地区, 春季新梢早摘心。果穗上留1片叶即摘心, 以促进新梢木质化和减小风的阻力, 降低新梢被风刮折的风险。

3.2 针对洪涝采取的补救措施

3.2.1 6月下旬以后遇到大风, 往往伴有暴风雨, 极易造成葡萄倒架, 新梢、叶片、果穗受伤。

遇到上述情况时的应对措施: (1) 迅速排出园内积水。 (2) 果穗套袋。套袋可有效地防止遇大风时叶片对果穗的摩擦, 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有效防止倒架时果穗受伤和防止病害的侵染。 (3) 大风过后迅速把倒塌的葡萄架恢复起来, 把葡萄枝蔓重新上架, 剪除受伤的新梢、叶片和果穗、果粒。

3.2.2 及时喷药。

保护叶片和果穗, 重点防治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 同时加强肥水管理, 注重增施磷钾肥, 促进枝蔓和新梢木质化, 以利于下年生产。

4 鸟害

危害葡萄的鸟类很多, 常见的有白头翁、麻雀、乌鸦等。由于加强环保, 不提倡使用毒饵诱杀, 应采用防鸟网保护;在鸟害常发区, 适当多保留叶片, 遮盖果穗, 并注意果园周围卫生状况, 也能明显减轻鸟害的发生;另外, 果穗套袋亦能减少鸟类的啄食。

常见自然灾害 篇2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钓钓云,地上雨淋淋。

冷得早,暖得早。

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冷收麦,热收秋。

蚯蚓上路爬,雨水乱如麻。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冬雪是被,春雪薯。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冷得早,暖得早。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交云,雨淋淋。

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寒损根,霜打头。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猪街草,寒潮到。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燕子低飞,要下雨。

老龙瘢、不过三。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冷收麦,热收秋。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常见自然灾害 篇3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2.1.4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1.5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2.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3.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3.1.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3.1.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1.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3.1.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3.1.5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3.1.6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3.1.7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3.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3.2.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

3.2.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3.2.3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3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3.4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与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4.结束语

常见自然灾害 篇4

1 北方园林树种常见自然灾害

1.1 冻灾

北方地区由于自然气候的因素,在冬季树木遭遇冻灾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冻灾包括低温造成的树木细胞死亡、霜冻以及雪灾冰挂等,冻灾的出现往往具备一定的可预测性,但冻灾造成的园林破坏性强、破坏面积广以及持续的时间长,因此如不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在冻灾的影响下,园林的建设往往会遭受巨大损失,树种的多样性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1.2 风灾

由于气候变化以及温度变化差异,北方地区长时间的大风也会对园林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类伤害属于风灾,往往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折断、根须毁坏、缩短花期等灾害,进而对树木的生长、繁殖造成严重的迫害,使得树木的生长停滞,树木的质量大大降低。

1.3 其他灾害

干旱、干梢、人为破坏等也对北方园林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危害。由于北方干旱的气候、树木生长所需条件的差异以及相关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方园林的树种常常也会受到严重的迫害进而造成生长困难或者直接死亡。这些因素同样不能被轻视,园林的建设应当对外在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保障防止工作的常规化处理,进而保障灾害的有效防止。

2 北方园林树种灾害的防止措施

2.1 积极筹备保暖材料,有效应对冻灾

冻灾是北方园林树种遭遇的主要自然灾害,因此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积极筹备保暖材料。一方面从树木本身着手采取保暖措施,提升树木的抗灾能力,提升树木存活率。另一方面以土壤保水的方式维持树木生长的温度环境,进而为树木在冬季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将冻灾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2.2 科学设计园林,以材料辅助应对风灾

风灾的影响往往是由于园林的设计环境以及树木的支撑不到位而不断地扩大,因此在防止风灾过程中,应科学进行园林设计,在风口、风道地区布置抗风类植物,并利用植物的布局来保护一些幼年植物或者根系脆弱的植物。同时通过有效搭建植物支架,为树木的生长以及抵抗风灾提供相关的支撑。最终在科学规划与工程建设双方面的支撑下,降低风灾造成的直接影响,提升园林的防灾能力。

2.3 合理落实园林管理制度,综合防止各项灾害

园林的合理管理是园林建设、树木保护以及综合防灾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自然灾害的防止过程中,园林工作者更应当积极地落实管理措施,通过实际条例落实、日常的维护来建设良好的园林环境,进而以园林自身的良好环境与措施来提升应对灾害的实际能力。例如供水系统的科学建设以及保养,可以充分提升园林的抗旱能力;通过合理施肥以及大穴换土等措施,有效解决植物的干梢问题。因此园林的日常技术措施应当作为基本的维护工作,积极地践行下去,并及时做好监督工作,以保障园林防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 结束

由于北方自然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往往会遭受冻灾、风灾、干旱、干梢等的破坏,对树木的存活、生长、繁殖等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应积极对树木遭遇的灾害进行梳理,结合灾害的特点以及成因以寻求应对措施。只有通过专项防止措施与日常防护措施相结合,北方园林的树种多样性才能得到保存,生态环境质量才能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俊芬.北方园林树种常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03:82-83.

常见自然灾害 篇5

平原地区城市常见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评估

介绍了平原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灾害、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裂缝等,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当前平原地区城市常见地质灾害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其风险性评估的.方法,为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了资料.

作 者:赵传杰 张浩然 周琪龙 ZHAO Chuan-jie ZHANG Hao-ran ZHOU Qi-long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0935(28)分类号:P694关键词:平原地区 城市 地质灾害 危险评估

常见自然灾害 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条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地质问题,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特殊的地质灾害。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对于公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及时预防各类地质灾害有助于减少损失。

1.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

1.1滑坡。主要在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这种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中容易出现,比较容易产生,主要是因为其地质原因形成的。

1.2崩塌。发生在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其实是很难处理的,会造成人员伤亡。

1.3地面塌陷是在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主要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减轻其对公路造成的伤害,而且其伤害较大。

1.4泥石流在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主要在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也是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公路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的分析

(1)公路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影响也较大,在公路工程中长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监测方法主要有:埋桩法。埋桩法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最适合进行对地质的观测。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此方法便于测试地质灾害的来临。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在地质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常用以上方法来进行测试,来预防地质灾害的来临。

(2)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因为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应建立危险性评估: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根据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根据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根据以上的活动来进行预测,降低其危险性。

3.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地质灾害影响和防治

3.1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3.1.1施工材料不规范、进度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在我国公路建设存在施工材料不规范等许多问题,在很多高速公路使用的碎石仍然是(特别在赶工期时)从多个不同的小沙石场收集来的,很不规范。需多公路的建设因质量问题高速公路出现路基路面的早期损坏,使高速公路达不到其应有使用性能。那些碎石往往是适应房屋及其他建筑方面的需要或一般等级公路需要,用在高速公路上会产生潜在质量隐患。因为其偷工减料,质量根本没法保证。赶进度,搞献礼,粗制滥造;或是层层承包,克扣经费,偷工减料,没有合理工期。导致工期进度缓慢,质量不能保证等一些原因的出现。

3.1.2缺乏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意识是安全隐患的关键,许多灾害都来自于安全意识的缺乏。而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教育方式非常单一,并没有形成立体交叉的安全生产教育渠道。导致许多人的生产意识下降,生产能力低。

3.1.3监督机构落实不完善。全生产机构制度不健全已成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一个弱点,许多地方无法形成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也无法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导致安全生产降低。

3.2如何降低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是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主要是将公路的地质灾害的几率降到最低。

3.2.1先要将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应加强对公路边坡及后山斜坡的巡查和监测。可采取悬挂“警示牌”、布置监控等措施,作一定程度的预警预报。对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完善的措施,对待即将到来的灾害。

3.2.2对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天气以及即将到来的强对流天气的规律和活动强度,应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多种植树木,降低地质灾害的侵袭。

3.2.3对即将实施的公路,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系统,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地形,充分的考虑其施工地形中愿意出现的地质灾害,最大可能的降低其危害性。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以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凤明.地质灾害及工程治理实践[J].科学技术,2001(3).

[2]张东.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6).

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 篇7

1 气象预警信号的种类、等级、发布流程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 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 (一般) 、Ⅲ级 (较重) 、Ⅱ级 (严重) 、Ⅰ级 (特别严重) , 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可以主动拨打12121或当地气象局咨询, 或通过电视、广播等手段获得预警信息。

2 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

灾害来临前, 首先不要恐惧、紧张、惊慌, 要镇静, 更不要对外来救助失去信心。提早准备防灾物品, 如准备清洁饮用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收音机、手机、绳索、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积极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以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害。

2.1 台风

2.1.1 台风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1) 关紧门窗。

(2) 如果房屋是危旧房屋, 应组织马上转移避险。

(3) 应及时停止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 并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

(4) 不要到台风可能经过的地区旅游或海边游泳, 更不要乘船出海。

2.1.2 台风来了的应急措施

(1) 关好门窗, 尽量不要外出。可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 以防玻璃破碎伤人。

(2) 如果在外面, 千万不要再临时建筑、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3) 如果你在水面上 (如游泳) , 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4) 如果又遇上打雷, 应采取防雷措施。

(5) 强台风经过期间的短时风小雨停, 可能是台风眼经过, 此时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来的藏身处等待一段时间, 不要急于到室外。

2.2 暴雨

2.2.1 暴雨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1) 如果是危旧房屋, 或处于地势低洼地方, 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 暂停室外活动, 应立即组织人员到高处暂避。

2.2.2 突发城市雨涝的应急措施

(1) 尽快撤到楼顶避险, 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2) 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过马路要小心。

(3) 雨天汽车在低洼处抛锚, 千万不要在车中等候, 要及时离开汽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4)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也不要爬到泥房的屋顶。

(5)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 一定要迅速远避。

(6)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 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或学校、老师、家长等取得联系, 或直接拨打110、119求救电话, 报告自己的确切位置和险情, 积极寻求救援。

2.2.3 突遇山洪的应急措施

位于山区的人员, 在暴雨期间一定要提防山洪灾害。

(1) 山洪暴发时, 不要沿着沟谷往下跑, 而要向两侧高处快速躲避。

(2) 山洪暴发时, 千万不要涉水过河。

(3) 被山洪困在山中, 应及时拨打110、119电话, 或发出求救信号, 寻求救援。

2.2.4 山区旅游如何躲避泥石流

雨季到山区旅游, 要提防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1) 在泥石流多发季节 (比如夏季) 内, 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

(2) 野外扎营时, 不要在山坡下或山谷、沟底扎营。

(3)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 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要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

(4) 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5) 在泥石流发生前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收拾物品, 应等待一段时间。

(5) 尽快与当地政府、防灾部门取得联系, 或直接拨打110、119求救电话, 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 积极寻求救援。

2.3 暴雪

2.3.1 遇暴雪天气的防范措施

(1) 注意添衣,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 尽量不穿硬底或光滑底的鞋, 要当心路滑跌倒。

(3) 路过桥下、屋檐等处时, 要小心观察或绕道通过, 以免因冰凌融化脱落而被砸伤。

(4) 如房屋是危旧房屋, 应迅速撤出。

(5) 提防煤气中毒, 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学校或家庭。

(6) 遇暴风雪时, 应暂停室外活动。

2.4 沙尘暴

2.4.1 沙尘暴来临之前的准备

(1) 关好门窗, 可用胶条对窗户进行密封。

(2) 如果是危旧房屋, 应马上组织人员转移避险。

(3) 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停止, 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4) 准备口罩、纱巾等防尘防风物品。

2.4.2 对付突然袭来的沙尘暴的应急措施

(1) 尽量减少外出, 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

(2) 如果在室外, 要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3) 遇沙尘暴看不清路时, 不要乱跑乱窜, 可背向沙尘暴来向蹲下, 等待沙尘暴过去。

(4) 一旦发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时, 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2.5 高温

2.5.1 遇高温天气的防范措施

(1) 收到高温预警信号后, 要及时采取防暑措施。比如准备防暑降温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

(2) 安装的空调、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

(3) 白天避免或减少室外体育活动, 尤其是10~16时尽量不要在烈日下运动。

(4) 外出旅游, 应采取防护措施, 如打遮阳伞, 穿浅色衣服, 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5) 不可过度吃冷饮, 不要暴饮暴食, 避免肠胃不适。

(6) 浑身大汗时, 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 应先擦干汗水, 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7) 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 适当晚睡早起, 中午宜午睡。

(8) 要留神蚊、虫咬伤, 避免开水、滚油烫伤等, 因为高温时伤口易发炎, 不易愈合。

2.6 雷电

2.6.1 室外防雷

(1) 如果遇打雷、下雨, 不要奔跑赶路, 应迅速寻找并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如正在汽车内, 不要下车, 要紧闭车门车窗。

(2) 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筒等尖耸、孤立的物体。

(3) 在旷野里没有合适的避雷场所时, 可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 双脚并拢, 身向前屈。

(4) 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 不要把羽毛球拍、网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5) 万一发生不幸的雷击事件, 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

(6) 不要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

2.6.2 室内防雷

(1) 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

(2) 不要靠近, 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 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3) 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 如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电话等。建议拔下所有的电源。

(4) 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2.7 冰雹

遇冰雹天气的防范措施如下。

(1) 关好门窗。

(2) 暂停户外活动。

(3) 遇冰雹来临时, 不要在高楼、广告牌、烟筒、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尤其是在出现雷电时。

2.8 大雾

遇大雾天气的防范措施如下。

(1) 有晨雾时最好不要开窗。

(2) 尽量不要进行露天集会。

(3) 穿越马路时, 要看清来往车辆, 遵守交通规则。

(4) 外出时可戴上口罩。

(5) 骑车要减速慢行, 听从交警指挥。

(6) 乘车 (船) 不要争抢;遇渡轮停航时, 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2.9 道路结冰

从秋末到春初, 如果地面温度低于0℃, 道路上会出现积雪或结冰现象, 易使车轮打滑, 行人跌倒, 造成摔伤, 因此要注意防范。

(1) 注意添衣保暖, 出门最好穿防滑鞋。

(2) 人员和车辆在路上, 要小心慢行。

(3) 听从交警指挥, 出现绿灯信号后, 才能从斑马线穿过马路。

(4) 不要在有结冰的路面或空地上玩耍。

2.10 龙卷风

2.10.1 室内防范

(1) 在室内, 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

(2) 在楼上, 应立即转移到一楼, 暂避到比较坚固的桌子底下, 抱头蹲下, 或躲在厨房、卫生间里。

(3) 如房屋是危旧房、活动房或其他的简易临时房屋, 应立即撤出。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10.2 室外防范

(1) 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垂直方向逃离, 就近寻找低洼地面趴下。

(2) 要远离大树、电线杆, 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3) 如在车上, 立即离开汽车, 到公路旁的低洼地躲避。千万不要待在汽车里。

(4) 在公共场所, 要服从指挥, 有秩序地向指定地点疏散。

3 结语

遇到气象灾害危机生命安全时, 或遇其他紧急情况, 可拨打110、119或120求救。

以上是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面临灾害时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旨在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 突发性气象灾害问题变得更为显著。本文以气象科普的观点阐述气象预警信号的种类、等级、发布流程及常见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措施。

常见自然灾害 篇8

从开展输油气管道保护工作的角度, 一般将管道环境及地质灾害分为如下九类:1, 水毁灾害 (a、坡面水毁;b、河 (沟) 道水毁;c、台田地水毁) 。2, 湿陷性黄土灾害。3, 风沙灾害。4, 膨胀土灾害。5, 盐渍土灾害。6, 崩塌灾害。7, 滑坡及人工高边坡灾害。8, 泥石流灾害。9, 采空塌陷区灾害。在普通的中原地区较常见的主要有水毁灾害、崩塌灾害、滑坡及人工高边坡灾害等。现就常见的水毁灾害、崩塌灾害、滑坡灾害的表现与治理措施作举例分析。

图1、图2所示即为一处由于在山体一侧开山采石导致采掘面一侧出现大面积滑坡现象。经初步勘察, 整体情况如下:管道近山脊横坡敷设, 村民在山坡一侧开山采石, 采掘面在管道线20-3300米以外, 采石剥离层为残坡积土, 在管道一侧形成高度2200--33米的松散土层边坡, 采掘面一侧出现大面积滑坡现象, 滑坡后缘距离管道最近处仅4米, 若不采取措施, 滑坡可能进一步发展并危及管道安全。经过风险等级初步评估, 确定风险等级为AA级, 亟需治理。

在详细的现场调查工作基础上, 从保护管道的目的出发, 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以下防治措施:一, 禁止开采活动。二, 坡顶清方;通过坡顶清方, 减轻滑坡下滑力。三, 格构锚杆护坡;清方部位后壁边坡设置格构锚杆护坡。四, 坡脚回填;坡顶清土方回填于坡脚。五, 坡脚修建浆砌石挡土墙, 以支挡回填土。六, 坡面植生袋防护;整形后坡面整体以植生袋装土覆盖。七, 在坡面设置截、排水沟, 以减少坡面雨水入渗和水土流失。

图3、图4所示为一处河道水毁灾害。初步判定如下:此处管道明跨沟渠, 两岸有挡墙护坡, 沟底有浆砌石硬化, 由于水流冲刷沟底硬化区发生损毁。此处急需治理, 否则任水流继续冲刷, 沟底继续被掏蚀, 会危及两侧挡墙基础导致挡墙受到破坏, 进而对横跨在河沟上方的管道造成损伤。综合治理措施如下:一, 分别在管道下游18米和9米处修建混凝土拦砂坝, 坝肩嵌入两侧岸坡, 对冲刷的泥砂进行拦截, 让泥砂在管道下方淤积构筑河床基础。二, 对破损沟底进行浆砌石硬化。

图5、图6所示为一处典型坡面水毁。此处基本情况为:管道下坡, 坡长150米, 植被恢复不良, 水土流失严重, 如若滑坡会危及到管道安全;同时山坡下面宅基地不能建房, 居民反映强烈。为了保护管道安全, 也照顾沿线老百姓利益, 提出以下综合治理措施:一, 在边坡侧边修建一道130米长的挡墙。二, 每隔15米修建一道混凝土横向截水沟。三, 修建纵向排水沟长130米。四, 乡村道路内侧修建挡墙。五, 在道路内侧修建排水沟。六, 加设一根穿越道路的涵管 (需将坡上来水引流至道路另一侧的池塘里) 。

崩塌或落石, 指高陡斜坡 (或人工边坡) 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体后, 以滚动、跳动、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与过程。图7、图所示基本情况为:管道穿越小山坡, 山坡植被覆盖良好, 山坡一侧由于道路修建开挖形成人工边坡, 边坡土体坠落形成约5米高的临空面, 临空面离管道最近只有5米, 需对边坡进行防护。经考虑制定以下措施:一, 修建浆砌石挡墙护角。二, 对塌方处进行土方回填。三, 对挡墙内侧土方进行清坡整形, 坡度为60°, 然后在坡面铺设草皮防止水土流失。

根据以上实例及相关资料分析, 目前管道环境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l) 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主要工程类型有:排 (截) 水工程、支 (拦) 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 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 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相应工程防治措施。

(2)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 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 能促进生态平衡, 改善自然环境条件, 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 泥石流区, 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 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 搬迁避让措施

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 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 采用搬迁避让措施。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这样可以保障管道沿线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不因地质灾害而受到损害。

常见自然灾害 篇9

1 杏树花期的晚霜冻

鲁山县杏树开花期经常遇到晚霜冻, 有“杏树十年九不收”的说法。春节过后气温开始回升, 杏树等开花较早的果树花芽开始萌发, 又突然遇到天气变化, 土壤和植株表面温度短时降至0℃或0℃以下, 即“倒春寒”, 使空气中的水汽在物质或地面凝成霜[1]。晚霜持续一定时间, 对正在开花的杏树危害很大, 由于雌蕊最不耐寒, 轻霜冻时只将雌蕊和花托冻死, 严重时花瓣受冻变枯脱落, 造成这些果树难以授粉, 坐果率极低, 甚至绝产。应该采取如下管理技术:

(1) 延迟开花, 减轻霜冻程度。在春季灌水降低土温和树温, 可延迟发芽, 避开霜冻。树干涂白或树冠喷7%~10%石灰液, 也可延迟开花3~5d。在修剪措施上, 充分利用腋花芽 (萌发迟) 结果, 也有利于避开霜冻。

(2) 熏烟法。根据当地气象预报, 有霜冻危险的夜晚温度降至3℃时即可点火发烟。生烟能减少土壤热量的辐射散发, 同时烟粒吸收湿气, 使水汽凝成液体而放出热量, 提高气温。

(3) 人工降雨、喷水法。降霜前利用人工降雨或喷雾器向果树体上喷水, 可增加温度, 减轻冻害。

(4) 药剂法。霜后应立即用天达2116每瓶 (200g) 对水300~400kg, 隔15d喷洒2次, 能明显提高杏树抵御晚霜冻害的能力, 提高坐果率。盛花期用100g清水加0.8kg 17%硼砂, 再加0.4kg尿素配成硼砂尿素溶液喷布, 也可提高坐果率。

2 李树抽条

鲁山县春季干燥多风, 气温上升快, 李树常发生自上而下的失水抽干早春抽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前1年采果后氮肥使用较大, 秋季多雨, 李树贪青旺长, 枝条发育不充实, 再加上地温上升缓慢, 冻土层中果树根系难以吸收水分, 而枝条蒸腾量大所造成的。应该采取如下管理技术:

(1) 采果后不单独施用氮肥, 每隔15d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250倍液, 促进枝条充实;冬剪时, 减去不充实分枝。

(2) 每年春初, 按树冠大小覆盖地膜, 提高地温, 促进土壤解冻。

(3) 在发芽前树干喷洒2次防蒸腾剂, 使树干表面形成保护膜层, 防止蒸腾失水。

(4) 缠塑料薄膜条和扎草把。可用较宽的塑料膜条, 缠枝时可用较窄的塑料膜条, 操作时要缠绕严、紧, 不留空隙。扎草把时, 将草把扎到主枝分枝处, 在其底部堆土培严即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萌芽前, 要及时去除根颈培土和绑缚物。

(5) 对已发生抽条的幼树, 在萌芽后, 剪除已抽干枯死部分, 促其下部潜伏芽抽生枝条, 并从中选择位置好、方向合适的留下, 培养成骨干枝, 以尽快恢复树冠。

3 板栗冬春枝干日灼

由于冬春夜间气温较低, 常在0℃以下, 枝干组织冻结, 白天日光直射, 使枝干温度增加到10℃以上而融冻, 冻融交替使枝干南面和西南面皮层和形成层变为褐黑色而死亡。受害轻时, 树皮变色横裂成斑状块, 受害重时, 树皮变色凹陷, 干枯或脱落。板栗枝干日灼部位常引起病菌侵染, 干部腐烂而干枯死亡[2]。应该采取如下管理技术:

(1) 整形修剪时, 应多留枝, 避免枝干裸露, 减少日灼。

(2) 树盘覆盖地膜, 距根茎周围10cm适当培土。

(3) 在冬春用小刷子涂抹树干及其分枝。滑石粉涂白剂配方为:100kg水+54kg滑石粉+1kg石硫合剂原液+3.2kg玉米面。

(4) 日灼后的树干应喷洒腐必清100倍液, 预防病菌侵染, 并铲除已侵染的病菌。

4 葡萄花期冷害

巨峰葡萄在鲁山县一般于5月1日前后开花, 经常遇到连阴小雨, 温度突降到10℃以下, 造成难以授粉坐果, 或形成无种子果, 难以膨大, 产量大幅度降低或绝产[3]。应采取如下管理技术:

(1) 花前注意天气预报, 若有降雨, 应在花前4~7d喷洒PBO 400倍液, 以减轻低温危害。

(2) 花前花后1周喷布1 000mg/kg比久+0.3%硼砂, 提高坐果率。

(3) 花后7~10d, 对没有种子的发青籽粒, 应采用0.1%吡效隆, 每支 (10m L) 对水1.5kg加入20mg/kg赤霉素, 促进无种籽粒膨大, 减少损失。

5 枣树花期日灼

枣树开花在5月中下旬, 正值鲁山县炎热的夏季, 日照强烈, 温度较高, 多日无雨, 空气干燥, 枣花期对土壤和空气水分十分敏感, 常有卷叶、焦花、焦蕾等现象发生, 难以授粉坐果。应采取如下管理技术:

(1) 花期对有条件的果园灌水保墒。

(2) 花期喷水提高空气湿度。

(3) 盛花期初喷布20mg/kg赤霉素。

6 桃树干旱

鲁山县的桃树大都种在山地、丘陵上, 根本无条件灌溉, 而该县降雨量又多集中在夏末秋初, 桃树生产靠天收, 产量低、品质差, 有的大旱年份甚至绝收[4]。应采取如下管理技术:

(1) 防治土壤水分蒸发流失。一是采用改良式鱼鳞坑。鱼鳞坑为半月形坑穴, 外高内低, 长径0.5~1.2m, 短径0.5~1.0m, 埂高0.2~0.3m。坡面上坑与坑排列成三角形, 以利蓄水保土。但鲁山县冬春干旱, 鱼鳞坑所蓄集的水又被蒸发掉, 难以被果树利用。为此, 在雨季过后, 以采用在鱼鳞坑上覆膜的办法, 防止水分蒸发, 以充分被果树利用。二是果园覆膜和覆草。一般在春季干旱、风大的3~4月进行, 覆盖时可顺行或只在树盘下覆盖, 以大幅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三是施用抗旱保水剂。保水剂是一种聚丙烯类, 吸水保湿性极强, 其吸水性能超过自重的1 000倍, 并有优异的保水性能, 在干燥的环境下其表面能形成阻力膜, 阻止膜内水分外溢和蒸发。雨后应用可将水分长期保留下来, 供果树长年吸收。

(2) 减少树体水分蒸腾。一是合理修剪。春季及时抹掉多余的萌芽, 疏掉无效生枝, 修剪时少造伤口, 多留保护桩, 修剪后要用封剪油或润肤油及时涂抹剪、锯伤口, 防止树液蒸发。二是应用抗蒸腾剂。抗蒸腾剂可以在干旱时使叶部气孔关闭, 减少水分蒸腾, 就可达到经济用水, 提高树体水分利用率的目的。

(3) 促进根部生长, 提高树体吸水能力。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 可消除因长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疏松土壤, 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恢复, 增加根量, 提高根系活性, 促进桃树吸收水分范围和能力, 提高桃树抗旱性。

摘要:针对鲁山县气候特点, 分析了该县主栽果树的几种常见天气灾害现象, 并阐述了其关键管理技术, 以为减轻果树灾害、提高果树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天气灾害,管理技术,河南鲁山

参考文献

[1]李敬岩, 刘时静, 刘建斌, 等.彰武县大扁杏树冻害调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3) :86.

[2]武利利, 常军燕.果树日灼病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J].西北园艺:果树, 2008 (3) :27.

[3]张小红, 刘爱梅.葡萄冻害调查及受冻后的管理[J].河北果树, 1996 (3) :24.

北流市常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篇10

北流市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 各镇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威胁, 灾情较为严重, 灾害经济损失较大。如西埌镇西冲村大竹根泥石流 (BL-049) , 造成死亡14人, 毁房40间, 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塘岸镇金城村红日岩崩塌 (BL-348) , 造成4人死亡;新圩镇覃冲村旺庙脚滑坡 (BL-035) 造成5人死亡;大里镇冠塘村佛子冲滑坡 (BL-029) 造成4人死亡, 毁房30间, 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大里镇林垌村斗田肚滑坡 (BL-026) 造成3人死亡, 毁房15间, 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民乐镇石垌村文魁田滑坡 (BL-062) 造成5人死亡, 3人受伤, 毁房30间, 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民乐镇萝村村黄岭山滑坡 (BL-055) 造成2人死亡, 3人受伤, 毁房30间, 毁田30亩, 迫迁6户, 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六麻镇六美村根竹滑坡 (BL-209) 造成3人死亡, 毁房8间, 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2 北流市常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据调查统计结果, 北流市地质灾害主要以人为引发地质灾害为主, 灾害种类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2.1 滑坡

2.1.1 滑坡影响因素

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1) 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建房削坡:北流市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市, 山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5%, 因此广大农村农民建房多于坡脚挖坡修建, 一般形成高5~20m, 坡度将近直立的边坡, 使边坡上土体处于临空状, 在降雨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前述滑坡多与该活动有关。b修筑公路:在修筑公路过程中, 普遍高角度切坡, 形成高边坡, 导致边坡岩体结构受到破坏, 岩体裸露, 加速岩石风化, 岩石力学强度体降低, 加上坡体临空, 支挡、护坡措施失当, 边坡失稳。如北流市至容县一级公路滑坡。

可见, 人为工程活动强度与滑坡形成关系密切, 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 降雨:北流市降水充沛, 降雨量集中在5~8月份, 根据调查统计, 滑坡大多在丰水期时发生, 其中7~8月滑坡发生的频率最高, 发生滑坡159处, 占滑坡总数的91.9%。而降雨量少的1、2、3、4、9、10、11、12月份, 滑坡极少发生, 有的月份甚至没有发生。滑坡数量与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时间关系见图1-1。

2.1.2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 预防为主;查明情况, 综合治理;力求根治, 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 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水的作用, 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 因此, 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 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 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 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 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 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 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 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a水平钻孔疏干;b垂直孔排水;c竖井抽水;d隧洞疏干;e支撑盲沟。

(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提高其抗滑力, 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a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 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b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 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2.2 泥石流

2.2.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丰富的固体物源、充足的水源和有利的地形, 因此, 泥石流的形成受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的控制。

(1) 地形条件泥石流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个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 地势陡峻, 沟床纵坡大, 地形上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堆积区的地形较平坦开阔, 利于碎屑物质的堆积。

(2) 地质条件a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 断层褶皱发育, 造成岩石破碎, 岩石风化强烈, 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条件。b地层岩性:地层是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的物源。区内花岗岩表层风化强烈, 上部第四系残坡积层松散, 遇水极易崩解, 产生滑坡、崩塌, 为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如大竹根泥石流。

(3) 水文气象条件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 又是搬运介质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同时降水入渗软化岩土体, 引发岩土体的滑坡、崩塌。

2.2.2 泥石流防治措施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根据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规律和活动强度, 全面规划, 采取远近结合,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方式, 进行综合防治。近期目标是: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远期目标是:对从事地面和地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尽量减少植被破坏, 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2.3 岩溶地面塌陷

2.3.1 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岩溶洞隙的存在, 一定厚度的覆盖层和地下水活动是塌陷形成的必要条件。多种外界动力因素的作用, 影响着土洞的产生、发育和塌坑的形成。

(1) 必要条件

a岩溶岩溶洞隙是岩溶塌陷赖以产生的基础, 它为塌陷产生提供了物质运移空间。质纯灰岩岩组易被溶蚀, 在浅层部位可形成连通性好的洞隙网络系统。在不纯灰岩和白云岩岩组的局部地段, 由于构造影响和地下水迳流条件较好, 岩体洞隙也很发育, 亦可形成塌陷。

b松散履盖土层调查区的第四系土层具有一个特点:厚度小、松散、欠固结、孔隙度大、强度低、含砂量大、易崩解, 因此其抗潜蚀、抗崩解、抗塌能力弱。

c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活动是形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又十分活跃的因素, 能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效应:

A改变土的容重, 增加土层的有效重量, 改变土的塑性状态和力学强度。

B水位下降可发生渗流潜蚀作用。

C水位急降引起洞隙中负压力产生吸蚀作用, 带走洞隙充填物, 加速土洞垌壁土体的剥蚀和崩解, 同时加强渗流潜蚀, 作用在土洞顶板, 成为附加致塌力。

(2) 动力因素

a降雨其效应为使土层增重和降低土体强度。

b抽汲地下水其效应主要是产生渗流潜蚀, 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频繁波动, 造成地下溶洞中的充填物被淘空,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 对岩溶空腔上的土层产生反吸作用, 诱发地面塌陷。

(3) 荷载与振动荷载与振动使地面变形, 土洞顶板变形下陷诱发地面塌陷。

2.3.2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1) 控水措施

a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 可以:清理疏通河道, 加速泄流, 减少渗漏;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b地下水控水措施根据水资源条件, 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 合理开采地下水, 加强动态监测。危险地段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浆或帷幕灌浆处理。

(2) 工程加固措施

a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土洞。

b跨越法:用于较深大的塌坑、土洞。

c强夯法:用于消除土体厚度小, 地形平坦的土洞;

d钻孔充气法:设置通风调压装置, 破坏岩溶封闭条件, 减小冲爆塌陷发生的机会。

e灌注填充法:用于埋深较深的溶洞。

f深基础法:用于深度较大, 不易跨越的土洞, 常用桩基工程。

g旋喷加固法: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 (厚10~20m即可) , 其上再设筏板基础。

(3) 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a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风险评价。

b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试验研究, 找出临界条件。

c增强防灾意识, 建立防灾体系。

3结束语

常见自然灾害 篇11

关键词: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 滑坡灾害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1) 滑坡灾害形成的原因。通常情况下, 滑坡灾害的形成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其中两个因素是自然因素, 一个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可分为地质地貌因素以及天气降水因素。

先说地质地貌因素对于滑坡灾害的影响。随着外界因素对斜坡的不断影响, 一旦斜坡的岩石处于不同的物理状态, 或者斜坡上部囤积了数量较多的松散物质, 并且下部是由兼顾的岩体组成, 则发生滑坡的几率较大。由于滑坡滑下的物质大部分是状态较软的松散堆积层, 因此, 滑坡发生后会出现大量的软弱滑动面, 例如断层面, 断层破碎带等。此外, 当滑坡下部岩体的倾斜角度与滑坡的坡向角度处于一致状态时, 也会造成滑坡灾害的发生。

再者是天气降水因素。当天气出现降水或者降雪时, 积累的雨水会逐渐提高滑坡的地下水位, 使滑坡底部的土壤长期处于液化或者水体饱和的状态, 通常滑坡的程度会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是人为因素。由于油田采油区进行原油的生产, 需要对坡脚进行项目施工。施工阶段无疑破坏了整个滑坡的稳定性。再加上施工企业将大量的弃土运至滑坡顶部, 并且在滑坡上部修建大量的建筑物, 大大加剧了滑坡顶部的负荷。另外, 大规模的爆破施工, 彻底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 加大了滑坡发生的频率。

(2) 滑坡灾害的治理措施。较为直接的方法是在坡面周围设置抗滑工程。例如抗滑挡墙工程、抗滑桩工程以及拦砂坝工程等。现阶段我国油田采油区使用的抗滑工程大都为抗滑桩工程。这种方法常用于浅层且易于滑动的滑坡。如果滑坡表层以下全是坚固的岩体, 可使用上档下护的施工方案。

另外, 可以运用改变滑带土性质的方式降低滑坡发生的频率。常用的方法有在坡体滑带土区域进行石灰或者黏土等物质的灌浆操作, 从而加强滑带土之间的联系。或者在坡体前部挖置导洞, 对滑带土进行焙烧加固。

2 崩塌灾害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1) 崩塌灾害形成的原因。崩塌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质地貌坡度以及坡与坡之间的高度差的影响。在大部分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 日夜的温差较大, 山顶积雪冻融状态转换频率较多, 促进了岩石的风化程度, 极易引起山体悬崖陡坡的崩塌。长时间的暴雨或者山顶冰雪融化导致山体之间存在大量的水分, 增加了山体之间的负荷, 破坏了岩体内部的机构, 容易出现崩塌的现象。

(2) 崩塌灾害的治理措施。在进行崩塌治理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可在稳定的岩体斜坡上将危险系数较大的斜坡进行爆破拆除, 以降低斜坡上部的荷载。同时, 通过爆破, 可以将岩体破面较为松散的岩类进行清除, 露出更为坚固的岩体, 增强岩体坡面的稳定性。根据实际油田生产的需要, 可在特定的区域喷射混凝土。相比其他方法, 此方法施工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 在喷射阶段可添加高纤维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值得注意的是, 混凝土喷射后, 对于坡面植被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3 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1) 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一般来说, 泥石流流域通常分为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以及下游堆积区。当坡体遇到暴雨或者大规模降雪时, 雨水以及融化的雪水是造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泥石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2) 泥石流灾害治理措施。泥石流灾害防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即对坡体的引水排导和坡体植被的治理。

引水排导方面, 可在泥石流沟谷上游的汇水通过引水渠等方式引出主沟, 并且将流水导向其他的河流, 从而降低了水体对于泥石流的影响, 降低了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另外, 可在油田采油区周围设置排导装置, 让泥石流绕过采油区进入河流感到, 降低泥石流对采油区的影响。在坡体植树造林是泥石流防治措施的核心部分。由于不同环境中泥石流产生的形态是不同的, 因此护林人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合适的数目进行栽种。

4 结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我国油田采油区在常见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未来的发展阶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油田采油区影响因素的预防问题, 在现在预防治理措施的基础上, 不断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寻求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提高油田采油区处理常见地质灾害的效率, 保证采油区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强林.常见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探索[J].门窗, 2013, 12:412.

[2]王景莹.石油开采后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12:187.

上一篇:政策细化下一篇: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