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文章(精选12篇)
音乐理论文章 篇1
其实我们都知道, 一首经久不衰的音乐, 一支百唱不厌的老歌, 他们都是经典之作, 这其中的的原因除了音乐本身的旋律很轻畅、歌词很唯美外, 更大程度上是它给人们心灵带来的感受、它所传达的信息的亲近生活性、精神的或振奋或忧伤、情感的激昂或伤感以及它所倡导的价值观符合大众的精神取向。然而当我们追本溯源, 不难发现, 其实造就一首经典的根源是在于音乐要素的搭配完美。那么音乐要素具体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就是我们所要探究的、揭晓的。
一、音乐要素的内容
1. 旋律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旋律的另一个名称也叫曲调, 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建立的基础是节拍和调子, 单个的节拍和调子经过艺术家的整合融汇就形成了忽高忽低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的有组织有节奏感的美妙运动。其实, 旋律就是一个个音符经过思维的加工或串联或并联、加工后质变而来的结果。旋律的表达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音色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为人的声色和所配的乐器上。听古典音乐的旋律, 它所表现的更唯美一点, 让人忍不住去幻想美好的事情, 心灵也归于一片宁静;听浪漫音乐的旋律, 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它的细腻、, 这些让听者的心也不禁的变得柔软、温润起来。所以说音乐给人的感觉是广阔还是温婉、是宁静还是喧嚣, 都取决于音乐本身组合出来的旋律上。
2. 节奏的定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节奏指的是节拍的快慢和重复的频率, 具有时间的艺术感。每首音乐的快慢都取决于对节奏的掌握程度。可以说节奏是音乐进行的动力之源, 是音乐的灵魂, 它在一首音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节奏的存在及其所有的特点决定了一首音乐的风格。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 节拍和节奏是相互依存的, 节拍推动了音乐前进的脚步, 给音乐以一定程度的动感, 这种动感使音乐不至于杂乱无章、毫无头绪而言, 而节奏又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 让它们有自己的生命。比如摇滚乐, 摇滚乐之所以能够使万千人们为之倾倒, 就是因为他的节奏够疯狂, 节拍够疯狂, 听得出来, 摇滚乐的切音分音节奏很明朗, 而每一个切分音的间隔也很明确, 这就是整体感觉起来很振奋, 很鼓舞人心, 让人热血沸腾;再说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节奏就是属于悠远绵长类型的, 尤其是中国的传统音乐, 它没有在节奏上给予过多的明确的各种音阶的改变, 而是本着沉稳的态度来表达一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说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所创造的出来的音乐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某种角度来讲, 节拍和节奏的相辅相成为音乐的基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它们和谐的存在于音乐之中, 为音乐创造了无穷的、奇妙的魅力。
3. 和声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和声是指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和声力包含了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调性、调式和调性。从调性上来讲, 分为主调和从属调, 主调祈祷的主和弦的作用, 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 起到的是核心结构里的作用;从属调为曲式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调性的确定可以为音乐的发展决定好布局和和声的特点。和声又与旋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主调音乐具有织体层次, 分为旋律、衬托声部和低音进行。一首音乐都是从和声的角度先对主体旋律的结构进行剖析的, 然后分析衬托声部的和声特点, 使之与主旋律的结构相匹配。
二、如何运用好音乐要素来指导音乐的学习
1. 音乐要素的变化要和音乐情感结合在一起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所以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是情感的载体,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音乐的旋律或者内容是对情感的一种表达、宣泄。所以学习音乐一定要依附于情感, 通过对音乐的深层次解析来把握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情感的特质。这种解析还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表面上, 要发自内心的去感受、去体验, 去挖掘音乐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从而感受音乐情感的变化, 以求达到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
2. 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的时候, 最先进入我们耳畔的是这首音乐的主旋律, 或忧郁悲伤、或慷慨昂扬;其次我们感受到的才是音乐节奏的快慢, 力度的强弱, 最后才会注意到演奏出这首音乐的乐器是什么。所以我们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分开来的注意了这些音乐要素, 而没有把他们结合在一起, 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来想象、判断它所表现的画面。以《爱劳动》为例, 它首先是以活泼的旋律来表现小和尚的状态, 然后以笨重、低沉、浑厚的旋律来表现老和尚的体态和状态。不同的旋律通过不同的音色才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场景, 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画面。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我们不能只把眼光停在音乐的表面上, 忽略了音乐的要素。再以《三个和尚》为例, 整首音乐中既有悠闲的、欢快的旋律, 又有紧张的节奏, 我们要通过音乐的快慢和旋律的变化来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所带来的强度的改变, 要知道, 是因为音乐要素的变化才带来了音乐场景和音乐场面的变化。
三、总结
音乐是一种有别于语言的、别样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 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还是宣扬价值观, 文化精神的手段, 所以欣赏好音乐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提高。透过音乐的表象, 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掌握和探究来欣赏音乐,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体验音乐的美感, 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道德和智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一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路应昆.文词格律与词曲音乐兴衰[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巴奈·母路.灵路上的音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张进.流行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年01期.
音乐理论文章 篇2
荷花池畔,我脉脉等你回;天边的月,映我纤袖如莲。沉香染袂,琴音飘摇;千年的心事,携着暗香游弋。婉约回眸,依稀看见你在云端飞扬。我欲伸手牵引你的飘逸,你却化作诗魂,飘渺在我的心空。
洛水荡漾,莲花轻绽。辗转风尘中,我怎能牵驻你轻盈如风的脚步?水石潺爱,风竹相容。世间总有一种真情,可以成为不悔的借口。沉香袅袅,千年无悔。一缕缕地重复着聚散,你可知,那一缕摇曳的芬芳,是我向你挥舞着刻骨铭心的经幡?在你第一次呼吸到她的时候,我已到达你的心上。
听雨
梦里花落知多少 秋日思雨
雨的印记 夜色迷离
夜曲 夜色迷离
花殇 绿色心情
一人静 秋日思雨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蓝天白云
曼珠沙华 苦乐随缘
神秘园 夜色迷离
中秋 春的颜色
音乐,当你享受她给予你的快乐安宁的时候,她就是美丽的精灵,轻舞在宁静的夜空。——题记
这段音乐行程,因了你一路的相伴,变得温暖而富有诗意。心里有个小声音在告诉我,纯美恬静的音乐靠的是心
灵的感悟,和对生命,对爱情的思索。以及独对自己,对灵魂悄然的叩问。她可以与记忆有关,可以与幻想中的甜美有关。可以与你对爱情的期许有关。可以与一次心之行旅有关。当梦幻邂逅,心变得格外的安宁祥和。
犹如这个冬日午后,伴着一曲恬静浪漫的曲子《KissTheRain》,灵魂深处对于爱与美的向往与渴望,是如此轻
易地被牵引而出。动人的音乐,总是伴着温柔的思绪。它让我的心远离喧嚣,回归于内心最真实的宁静。可以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心是那么随意,那么安然,那么无负无载。听着这优雅宁静的曲子,不经然
地又联想起临窗听雨的情形了。
一份深藏的温柔与安宁,该是“用心”听雨了。顺着那雨滴滑过窗玻璃的轨迹,手指轻轻地抚摸过。雨滴在静夜里
作画,淡远的思绪飘飞在一个人宁静的空间里。雨是有灵性的,是诗意浪漫的。我能想象着,雨滴落入水中,划出水晕一圈圈,然后慢慢扩散开去。转瞬间又有新的雨滴溶进水里。那灵动的雨滴滴进水中,水便多了一份
流淌的美,动静里,水之神韵,便在一曲轻浅的钢琴曲悄然地相融了。还有一些小诗意,遇见了音乐,便合成心灵音乐诗。
生命里的音乐,总在某个静谧的时分,与诗悄然懈逅。诗中溶有雨趣,雨中有轻悦的宁静的钢琴声。爱那么安静,音乐那么甜美,爱着音乐的心,是那么恬然,音乐里,感受了一份宁和安逸。音乐是祥和的。音乐里有雨趣,有情的召唤。有记忆里的美好。
世界静下来的时候,我听见了心灵的轻呼。感应了音乐的神韵,遥想雨夜的浪漫。我心安然着微笑。
每个想念的夜晚,这灵动诗意的钢琴声,给我一个梦的畅想。牵着音乐的手儿,我要化做一只蝶儿悄然地飞入你的梦。
这首《KissTheRain》,中文译成《雨的印记》,出自韩国最擅长描会爱情的音乐家YIRUMA之手,写这首歌的时
候,是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忽然间一场雨,让YIRUMA有感而发写下KissTheRain这首曲子。24岁的钢琴
家与作曲家——Yiruma,在韩国出生英国长大。曾就学于英国伦敦“ThePurcellSchool”特别音乐学校,后来
毕业于“King’sCollegeofLondonUniversity”,主修作曲。在他的音乐作品里,展现了兼融东方的抒情与西
方的典雅细致的音乐风格。因主修古典钢琴与作曲,Yiruma展现他傲人的古典才情与欧洲人善感的特质;同时,纯净与清新的东方特色也呈现在他的音色里。藉由细致的音乐性探触,他精致的演奏技巧,予人一种非凡艺术
家的深刻印象。
这样清新纯净的音乐,更适合伴着静夜的茶香聆听。聆听里,会生出许多的感怀,以及对生命、对音乐的感恩,以及对作曲家的崇敬之情。一直相信,一个音乐人的内心世界,一定比普通人更丰富,他的生活更富有情趣。
对一花一草一木,一茎一叶,更有一份敏锐的触觉,和艺术直觉。所以才能不断创作出以灵气养心的心灵音乐
诗。摩诃の曼佗罗华曼珠沙华 飘飘张 假如爱有天意 春的颜色 大自然情诗 水穷云起 夜曲 伊人 太美的虚幻 梦柯 清风香荷塘,雨韵伴幽弦 蓝天白云 只想静静地守望你 冬雪迷惘 清晨 夜色迷离 雪之梦 念晴 岁月·殇 李上网来
有人说,音乐里,蕴含了太多的东西。只有不断地吸收音乐以外的养份,才能对音乐有一份更深入地领悟。器乐
演奏里,需要一种接受的姿态。而作为一个音乐的聆赏者,更需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慢慢地抵达艺术的宫殿。比如,我们在理解这首《雨的印记》的时候,非要对韩国音乐家YIRUMA创作此曲的背景有所了解,细细地揣摩
他当时作曲的心境,才有可能有一份心领神会。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我们将更加热爱这首曲子。聆听它,可以让你暂时地远离凡尘俗世,给心灵一份清宁与平和。以及最浪漫的遐想。
音乐融入了生命,它便成为你的呼吸。不断给你以心灵的滋养。有音乐的人生是恬淡而富有的。音乐总是伴随着
思考,而往往那样的思考,也是令你感到欣喜和快慰的。是的,音乐,给了你小幸福,小快乐。那些感动自己的光阴,在我看来,是音乐对生命的馈赠。我的生命,因而更加厚重。静夜的想象更加高远。守望家园,我乐意做一个自在快乐的聆听者。
后记:临窗听雨,是一种美的享受。要是能在雨夜里,安静地聆听一曲《雨的印记》,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悦
和温柔的抚慰。雨夜带给我悄然的思绪,雨夜的音乐,神奇而浪漫,更是上帝给予我和我心心念念的那个人的礼物。
动漫制作:夜色迷离。
Secret Garden,神秘园,神秘的忧伤。听久了会想要落泪,因为那旋律已非单纯的小提琴曲,而分明是来自心
底的声音,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深切的悲悯。但这又并非是悲叹调。悲叹调予人以虚空,而它的悲凄,穿透生命表层,直抵人心。它像是极轻而又极重的划过琴弦,再划过那似有痕也似无痕的空间。
只有心中存留往事及梦里的人才能融入这意境,体味这悲悯。曾经一起笑过的,爱过的,伤过的,梦过的,都飘
散成为遥远而清晰的印记。人生永恒的无奈与真实,没有失掉曾经易感的情怀,没有失掉聆听安静与忧伤的心。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神秘花园,只有自己才能决定园里的一切。而我想
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神秘园,也许有时自己也不能明白里面有些什么。但一定有一种声音,是属于那里的。比如
这Secret Garden,Secret Garden。
真正的音乐是在灵魂深处勾勒的东西。Secret Garden,神秘园体现的不仅仅是音符,它是缓缓地、轻柔地穿透,直至充溢在脑际,在心灵深处旋出飘渺的景致。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可探究的净土,便是原始的未经雕琢和凿透的心中的圣地。
人静简介:
用心聆听姬神的作品《一人静》,空灵沉寂的曲调一点点的浸入我的灵魂深处,仿佛是来自我梦中的声音,我第一次在现实世界里,真真切切地触摸它的脉动……
一股清泉在心涧慢慢流淌,乐曲的精灵和我身体的某个区域在缠绵,独自一人,一盏清茶,坐在窗前,只静逸的夜晚,逃离城市的嘈杂与喧嚣。
静静地聆听,轻轻地敲击着心灵,望穿远山的深黛。看,月光拥吻星星;心,闲闲的探视。一份独特的宁静,于
是心灵独自漫步, 披一袭天籁, 抖落一地的晨风。已经好久没有这样自然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夜晚的星空美丽的让人不忍低头,看着如斯璀璨,心好似回归原始。原来已经这么久没有仰望夜空了,城市里的天空总是模糊不清。
想要记起些什么,又想什么都不要记 ,点亮月夜中明灯,让灵魂独自行走.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窗前,一个人静静的倾听,一个人静静的……
中秋简介:
中秋,惹思念的花儿盛开。倚栏问月儿,你迟归的马蹄声何时才会响起?
穿上洁白的舞鞋,连同那夜夜的幽思,一并系入纤巧的足尖。
翩然起舞,我柔美的身姿,如莲花绽放。醉人的馨香,凝入我的眉间,嵌在你的心头。
翩跹向往着,宇宙有那神秘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我依稀看见,你心爱的马儿身披霞光飘然而至,告诉我,你
在岁月的对岸,等我。
寂静的林中有鸟儿在歌唱,幽幽的笛声吹皱了一池的秋水,把满腹的相思,托风儿捎到你的窗前。
拢一枕花香,酣然入梦,或许梦中可以看清你的模样。千年万年的等待啊!凝成草尖上的露珠,跌落在你心上。好想告诉你:这一个中秋,只为了等你。这一季花开,只为你妩媚。
曼珠沙华简介:
演奏:吉田洁,音乐:遥远的旅途,文字:无舟飞渡,动画:苦乐随缘。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曼珠沙华。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
要我如何用语言,来描述她的花语。有若杜鹃啼血,她如火如荼地盛开,在秋彼岸,在坟冢墓侧,在这荒寂又荒
唐的尘世……她的绚烂绯红,她的执迷不悔,利剑般穿透我的心。
如果注定是生生相错,世世不得见。那么何苦?!何必……我赤颜如血时,你已离开;你碧翠丰满时,我还未来。
所有的不甘和执迷,是否都能用血泪代尝?在千年的轮回里,我们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奔挣,而又一次次铩羽而归。不被救赎,不被超度,甚至不被理喻。明知求错了签,却仍要敛衣而拜,焚香长跪。
佛说,万事皆空。我说,恕字从心。佛说,放下。我无言。
原以为只是今生的劫数,却不想是永世的颠覆。一叶萍,载浮载沉,我沿着彼岸的花期,做生生世世的囚,飘荡
无依。我们不曾相见,却也不曾相约别离。你知道,这是谁也无法悔弃的前盟,这是我们唯一的信仰。哪怕在忘川我们都变了模样,篡改了经历遗失了过往,三途河的浊流里依旧会有我们隔绝生死的幻依。
这样足够了么?我们究竟在等谁的恩典,谁的救赎和宽悯。又或许这一切只是我杜撰出来的故事。在真实的境遇
里,我非花开,你非叶落。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皆不属于你我。寄形于离殇,你从光亮里现身,一步步走向我的一刻,我的泪涌出眼眶……那是曼珠沙华的泣血,那是我多少年来一直咀嚼的苦果,那是爱恨纠结宁愿顷刻之间死去的痛楚。我们终是做了不同的决择,在忘川。再没有灵犀的念牵。
纵是同舟渡,不能相认;纵是共枕眠,不能惜守。从此,陌路。拾阶而上,让华发顿生,在云深处归隐。即使学
不会遗忘,也要把毕生的念埋葬。没有人记得要陪我穿越千年的轮回和沧桑。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谁也不是谁的,曼珠沙华。
假如爱有天意简介:
假如爱有天意,春的颜色。
渡船又一次送我上岸,茫然间竟不知身在何方。轻轻的拉开雾帘,惊喜已掠上眉梢:小桥,流水,人家,是我魂
牵梦萦的水墨江南!
是天意吗?你悠扬的笛声仍在我的耳畔萦回,从未远去。如今,你是否还在那所千年的寒窑里将幽雅的青花细细
勾勒,等候着我从墨色深处走来?
曾经遗落的发簪早已幻化为蝶,翩然迎候我的归来;葱郁的大树上似乎尚存我环抱的气息和摩挲的手印,还有你
深情的注目。寒翠烟波,明月轻舟的过往,我还记得,只是不见了你儒雅的身影。
此刻,你停泊在哪一偶的波光里?望断远山,红尘如梦。时间的风铃已伴着琴声响起,飘去你的窗前摇曳成嫣红的花儿诉说着我的期待,你的身影如清冽的山泉,流淌在我起伏的山冈,不作片刻的停息,那幽深的叹息声,分不清是落花还是我自己。
三界内,所有的花树静静地迎候岁月,唯我轻衫列列,暗香盈盈,等候着你,来赴前世的约。远处有哒哒的马蹄
声响起,是过客,不是归人。
假如爱有天意,我们一定能相见。
太美的虚幻简介:
文章作者:悠悠情怀,音乐:夕阳山顶(电影《黄河绝恋》中的插曲),Flash制作:梦柯。
知道有些虚幻太美,美得象昨日的南柯一梦;知道有些虚幻却又那么的真实,真实得把灵魂刺痛。
街前的细雨,伴着花儿的凋零,纷纷扬扬,淋湿了我的记忆。
寂静的夜晚,昏黄的街灯,闪闪烁烁,拉长了我的背影。
魂魄在半空里浮游,躯体在午夜里行走,雨幕里不断的浮现,那梦里梦外亦真亦幻的笑颜。
风和雨依旧在缠绵,爱与恨挣扎在心碎的边沿,魂魄舍弃了躯体,真实与虚幻交替着上演。
在细雨的街前,在静寂的夜晚,梦与现实渐行渐远,谁还在守着那个天真的誓言。
只想静静地守望你简介:
动漫制作:冬雪迷惘。
只想静静地守望你,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只有经历长久的孤独运行,才能形成守望千年的短暂交集。只想静静地守望你,每朵花都有绽放的权利,任馨香的花瓣将心事织成书签,跃进蔷薇的芳菲玫瑰的靓丽。
只想静静地守望你,牵着红尘的衣襟踟躇在此岸,在梦里撒落漫天飞舞的花瓣,执着地把你的名字深藏在心底。只想静静地守望你,望瘦了那弯明月迢遥河汉,守望的目光依然是我的固执,最终的心愿满载着甜蜜的期许。只想静静地守望你,恣意地将我所有的柔情点燃,且听那歌声在荡起涟漪的湖面,把闲愁深处的伤感化成盎然的新绿。
只想静静地守望你,驻足在魂牵梦萦的心岸,任期冀的潮水流淌着深刻的眷恋,百转千回的柔绪走向你明丽的夏
季。
只想静静地守望你,我的心灵我的一切都请拿去。只求给我留下一双眼睛,让我还能如此深情地守望你。摩诃の曼佗罗华曼珠沙华,日本音乐;音乐家:吉田洁;制作:飘飘张。
佛说彼岸,无生无死,无喜无悲,无欲无求,是忘记悲喜的极乐世界。彼岸有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生于弱水彼岸,无茎无叶,绚烂绯红。见此花者,恶自去除,名为“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
彼岸花,开彼岸,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开叶逝,叶生花谢,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不得见。
佛教以有生有死的世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外的世界叫彼岸。所以曼珠沙华又叫彼岸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
花。有人尽心绽放,布施美丽与清香;有人半开半合,在智慧的黎明时分,似梦似醒;有人浑然未觉,不知开启内在的绝世之美,忍心让生命成为早夭的白莲。禅诗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当智慧的清风徐来,慈悲的水纹流荡,妙法莲花就要开了,请现在就启颜微笑……
曼珠沙华——彼岸花的传说:
彼岸花,恶魔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
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一般认为是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花如血一样绚烂鲜红,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 生前的记忆。
在黄泉路上大批大批地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得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也是
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当灵魂渡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着这 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彼岸花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因此才有“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的说法。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长叶子,秋 天立起开花,冬天叶子又慢慢退去,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相念相惜永相失。如此轮回而花叶永不相见,也有着永远无 法相会的悲恋之意
在民间,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
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非常准时,所以才叫彼岸花。而它生长的地方大多在田间小道,河边步道和墓地,所以
别名也叫做死人花。一到秋天,就绽放出妖异浓艳得近于红黑色的花朵,整片的彼岸花看上去便是触目惊心的赤红,如火,如血,如荼。
“曼珠沙华”这个名字出自梵语“摩诃曼珠沙华”,原意为天上之花,大红花,天降吉兆四华之一。佛典中也说曼珠
沙华(曼殊沙华)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
佛家语,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彼岸花,开一千年,落
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1.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转身一世琉璃白。
2.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7.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8.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9.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0.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1.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4.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5.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17.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18.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19.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1.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2.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23.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24.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新时期音乐理论新进展 篇3
理论的重要性问题几乎每一个从事音乐的人都会认识到,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与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重视呢?如果音乐理论真正地得到了大众的支持与重视,那么就不至于在流行音乐的自由发展中,歌曲的产量越来越多,离大众的需求却越来越远,而像民族音乐这样严肃的音乐却渐渐在消退和萎缩,这些现象正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音乐理论做指导。
二、调查音乐论文发现的问题
音乐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论文的形式出现,不论是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在校学生,还是研究某一个课题的学者。我研究了近几年来(大约从1994年至2010年)音乐理论各个研究方向正式发表的论文。大致情况如下:
音乐美学类大约2429篇,民族音乐学类大约1511篇,音乐地理学约29篇,宗教音乐研究约19篇,除此之外,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外国音乐研究,中国乐器研究,还有音乐译文,大学生研究论稿等这些类别的论文分别都不足5篇。[1]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新时期音乐学论文热点的研究方向是哪些,还有哪些方向是被人忽视的。音乐美学在各大音乐院校中是一门居于主导地位的音乐理论课程,得到了学院派的高度重视。音乐美学是一切音乐技能表现的理论基础,到现在为止,音乐美学仍然是各大学者探讨的热点方向。如果说音乐美学体现了音乐的核心观——美,而被研究者重视的话,那么民族音乐学研究方向何以在近几年成为各个学者研究的焦点呢?在西方音乐学领域早已成为独立学科的比较音乐学,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衍换成为“民族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也被称为音乐人类学,“人是有音乐性的”[2]——这一命题是近期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之后,各大音乐学者对这一课题从各个方向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尽管这些热点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对新时期音乐理论的建设是功不可没的。在2001年3月第一期的《音乐研究》中,有一篇论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论述的主题思想是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理论需要结合当地采风才可以完成。我国的音乐理论研究的弊端就在于很多的学者脱离了实践的考察,过于依赖于前辈得出的研究成果。当然,关于民族音乐学的问题这里只是简单的论述一下,并不是本论文的重点。
以上所论述的是近期的热点研究方向,根据数字所显示的,一些交叉学科如音乐地理学、音乐生物学、宗教音乐研究等,这些成果相对比较少。而像其他的外国音乐研究之类、大学生研究论稿等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中国也是一个很正常的学术现象,希望所有的音乐学者都应该关注——音乐理论也需要创新。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理论研究者,不管是对中国古代的或近现代的,还是国外的音乐理论,都应该有深入浅出的研究,特别是不为大家熟悉的音乐译文,这样才能扩大我国音乐理论的阵容。
三、新时期音乐理论的进展
回顾这几十年来音乐理论界召开的全国性的会议,首推198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还有在1986年成立的传统音乐年会,虽然距今已经有20-30年的历史了,但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它不仅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拉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对中国音乐理论的整体发展更是增添了新的力量。2008年11月8日,值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建院25周年之际,第五届全国音乐理论期刊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取得了实际性的收获,从而达到了提升和促进学术研究整体质量的目的。另外,2010年10月中旬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年会”吸引了各地的音乐学习者,参加年会的不乏著名音乐理论家和各大音乐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会议探讨了未来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方向,为音乐理论的进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音乐理论的研究有重要的影响。高校音乐理论教育应适时利用最新技术调整相关的教学模式。科技进展使音乐教育环境得到了更多的技术和硬件的支持,数字化环境下的音乐理论教学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音乐人才。但是,网络化也存在不利于理论学习的一面。互联网让学者的音乐理论研究更加“不负责任”,对研究对象可以不经过实地的考察,只是通过网络的搜索而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结果不但没有信服力,而且不具有科学的实证性。音乐理论的研究必须要结合实践,经过研究者实地的考察和采风才有可能得出最真的结果。
四、未来音乐理论的研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20世纪中国乐坛上很有影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曾经提倡“重视人民审美观和审美需求的音乐理论”。[3]尽管这一思想已经离我们有大约30年之久,但是给我们对音乐理论研究的启发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是为人类服务的,离开人性去谈音乐是空洞的。理论的研究要符合人民的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比如,当今的流行乐坛很少受到社会理论的重视,大多只是青少年宣泄情感的工具,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流行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已成为主流文化,但是却登不上理论届的圣坛,这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目前音乐理论的研究范围可以说并不是很宽泛,大多是以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为主。范围的狭窄势必会对中国的音乐理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扩大研究的范围,扩大研究的对象,懂得观察,学会思考。另外,配器法和声学、复调、电脑制作等这些音乐技术理论也应该更深入地去研究,这些都是作曲的理论基础。
“十六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评述中明确提出重铸民族精神。要重铸民族精神,艺术就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创新永远是音乐理论研究所要注重的重心。音乐理论的研究不仅需要音乐学者们付出辛勤的汗水,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致力于为新时期的音乐理论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未来的音乐届,无论是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会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有突破性的发展。
注释
[1]数字均来自http://202.201.7.11/kns50/index.aspx。
[2]《人的音乐性》【英】约翰•布莱金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5月版。作者通过对南非德兰式瓦北部文达人的生活的描述,见证了人类具有音乐性这一突破性的命题,同时这本读物也是民族音乐学的经典著作。
[3]李焕之,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教导下—《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音乐论文选。
[1]吴钊,刘冬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陈秉义.加强学科建设,进行以突出音乐文化的课程改革——关于高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沈阳音乐学院学术论坛.
[4]音乐研究编辑部,音乐研究【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音乐理论文章 篇4
1 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冲突
不可否认的是, 如果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能够很好的被结合为一个整体, 那么对于音乐人的培养和音乐的整体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意义的。首先, 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形象的演绎和情感的抒发, 可以存在天马行空的想象, 但是必须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对于这一块的结合, 虽然在界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 如果一味的追求理论, 会不会限制音乐创造力的发展, 毕竟将这两者的结合, 是一次没有任何借鉴经验的伟大尝试, 有这样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
2 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
音乐理论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或许真的存在不可逆的矛盾, 但都是在具备了相当的理论知识之后, 才会出现的情况。在音乐初级阶段的学习, 对于知识理论的重视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理论基础才能为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灵魂。从名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能很直观的看到, 无论是贝多芬亦或是巴赫在音乐的成长道路上都经历了无数的基本理论知识苦练;透过哲学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到所谓的音乐创造力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内, 受各方面综合情感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进而将自身的音乐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但是这并不是独立的存在, 音乐创造力的出现正是平时的音乐理论和刻苦练习两者量变而发生质变的后果。当然过多理论的束缚会不会影响创造力的发展, 这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 而我认为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既有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又不至于出现束缚创造力培养的目的, 就一定要把握好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培养相互结合的一个度。
3 音乐理论与传统音乐、现代音乐的关系
传统音乐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人们的口味, 进行了稍为的调整和编排, 但是其与音乐理论之间的联系一直都是非常紧密的;此外, 传统音乐为了能够更好的立足和发展, 其对于音乐创造力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大于现代音乐的, 如果当代的音乐人没有足够充实的音乐理论作为基础是很难对时间跨度大的传统作品进行重新编排和调整的。
此外, 近年来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 包括普通大众在内越来越多的非专业音乐人士对于声乐演唱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关注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受众忽视了对演唱者通过歌曲演唱来传递情感, 这也就是说, 从声乐表演这个环节来进行分析, 其也属于一种情感要求非常丰富的音乐艺术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音乐创造力在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中虽然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关系却十分微妙, 从文章探讨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传统音乐进行的二次创作对于创造力的要求相比之下会更强一点;对于现代音乐来说, 正是由于传统音乐下形成的一些音乐理论进而束缚了其在某些方面的创造力。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音乐理论和创造力之间是一种辨证的矛盾关系, 可以广义的解释为科学与人的主观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冲突;假如, 一个音乐人主观的就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也就意味着他需要在我们谈的这两方面进行练习。问题就在于, 科学的理论会不会太多的左右他的思想, 如果是, 那么他具备自己打破这种束缚取得成功的能力吗?其次, 就东西方艺术的差异上来看, 东方艺术更加注重体现作者本人的心境, 西方的艺术更多的讲求对某一事物的客观表达;因此,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看待, 单纯的赞同某一种观点, 排斥另一种观点这都是不客观的。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主体的不同, 贝多芬为什么是贝多芬, 是因为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具备了将音乐理论和自身的音乐创造力最大限度结合的能力, 因而他成功了。
4 结语
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创造力, 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单纯的追求上一方面放弃;另一方面的“瘸腿”。艺术家显然是不会有太大造诣的;但是, 由于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 因此, 如何将其有机的结合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是我们值得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但是, 正如文章最后谈到的一样能不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或许也是艺术家能否取得更大成就的关键因素。
摘要:就音乐领域的学习来看, 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 但是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是离不开音乐的基本理论的, 但就时间经验来看, 音乐创造力的提高与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分不开的。音乐理论即是对音乐进行研究的理论, 而音乐也是培养一个人的创造力的重要学科。音乐创造力的概念来源于西方, 音乐创造力看似是一种无法被实质量化的东西, 但是其深刻却很大的影响着一名音乐人的成就和能够到达的高度。因此, 该文将以此为突破口就音乐理论与创造力之间的培养关系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理论,音乐创造力,培养关系,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 2012.
[2]郑茂平.音乐心理学及其研究的方法学探讨[C]//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31.
[3]刘沛.音乐教育-音乐心理研究的历史视野和前沿课题-理论背景与研究个案[C]//上海音乐学院.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10, 143.
音乐理论考试题 篇5
1、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成型的标志。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的艺术。
6、《卡门序曲》的作者是(比才),《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
11、我国民族乐器约百余种,按传统习惯分为(拉弦乐器、管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四大类。
12、音乐学科具有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3、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独奏曲,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作者是(阿炳(华韵均))。
14、(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决定的,按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
第二部分:音乐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浓厚波兰民族风格,他的音乐被比作“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2、《糖果仙人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一段舞的伴奏音乐。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诞生的第一部中国新歌剧是《白毛女》。
4、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是根据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所作的同名二胡独奏曲改编而成的。
5、我国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按照其演奏形式、发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别,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6、1807—1808年,贝多芬在维也纳近郊创作的(第六交响曲),又名(“ 田园”)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以第二乐章“溪边景色”最为著名。
7、《流水 》是根据西安鼓乐的开场锣鼓和陕西民间打击乐改编而成的清锣鼓乐,栩栩如生的描绘了鸭群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8、《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为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结构。
9、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原名为《 义勇军进行曲》,是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0、1934 年,旅居欧洲的俄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了“中国作品比赛”,当时还是上海国立音专学生的贺渌汀应征写下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一举夺得头奖。
1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儿童影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12、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半音的律制,称为(十二平均律)。
一、填空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2、(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3、音乐教学突出(音乐)
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5、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6、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段(1~2年段),小学中、高年段(3~6年段)和初中各年级(7~9年段)。
7、课程目标由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表述。
8、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包括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9、(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10、(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11、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12、(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1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4、(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5、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
16、感受与欣赏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17、音乐教学中应注童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部分
一、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
2、中华民族音乐常用五声调式,这五个音依次称为:(1)宫(2)商(3)角(5)徵(6)羽
3、常见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合唱、。
4、合唱是指 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 两 人或 更多的人 演唱。
5、节拍:音乐中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重复。
6、节奏:音乐中声音的长短 与强弱 的关系。
7、节奏型:音乐中具有 典型意义 的节奏。
8、请写出《青年友谊圆舞曲》的结束音 高音1 ;排列音阶是 12345671 ;它属于 自然大调 音阶。
9、圆舞曲是一种 三拍子的舞曲,旋律优美流畅,速度可快可慢。
10、《溜冰圆舞曲》是一首 维也纳 风格的圆舞曲。其典型特点是;开头有一段 序奏,随后陆续接上几个小圆舞曲,最后加上一段 尾声。
11、《雷鸣电闪波尔卡》由 奥地利 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作品,他被誉为 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2、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 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 歌曲。
13、蒙古族民歌按照体裁可分为短调 和 长调 两类。
14、长调的节奏 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15、短调的节奏整齐,旋律 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
16、不使用乐器伴奏的人声合唱称为无伴奏合唱。
17、《桑塔露琪亚》是一首 意大利民歌,演唱形式是齐唱、合唱,体裁是 船歌。
18、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
19、在《伏尔加船夫曲》与《我的太阳》两首歌曲中,歌唱家的人声分类,前者 为 男低音,后者为 男高音。
《我的太阳》这首歌可分为 两个乐段。
20、在聆听《伏尔加船夫曲》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力度层次的变化特征、劳动号子似的音乐动机、男低音的人声类别特点。21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
22、《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友谊地久天长》的结束音都是稳定的 1音,请排列音阶 12345671,他们均为 大 调。
23、中国民歌的三大体裁是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24、劳动号子的种类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25、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以 一领众和 为主。
26、《军民大生产》是一首陇东民歌,歌曲的情绪热烈,采用了领唱、齐唱 的演唱形式。
27、标出它们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杵歌》 《军民大生产》 《哈腰挂》 《催咚催》(台湾高山族)(陇东民歌)(黑龙江民歌)(湖北民歌)
二、选择题
1、《爱我中华》的作曲家是(C)。A、印青 B、冯奇 C、徐沛东 D、李杰
2、《桑塔露琪亚》的曲式结构属于:(B)。A、一段体结构B、单二部曲式C、三段体结构
3、《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音乐体裁属于(C)舞曲。A、探戈 B、圆舞曲 C、波尔卡
4、《彝族舞曲》的演奏乐器是(D)。A、二胡 B、吉它 C、古筝 D、琵琶 歌名 银杯 牧歌 嘎达梅林 辽阔草原 民歌类型 短调 长调 短调 长调
四、填出下面的调式和上行音阶 曲名 结束音 调式 音阶 军民大生产 2 商调式 235612 杵歌 6 羽调式 612356
五、用连线的方式标出每个声部的音色特点:
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丰满结实 明亮宽广 深沉浑厚 高亢富有诗意
六、请你根据歌曲《彩色的中国》、《川江船工号子》设计教学简案,并写出设计意图、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七、自弹自唱曲目 《彩色的中国》 《青年友谊圆舞曲》 《桑塔露琪亚》 七年级下册部分
一、填空题 1.(进行曲)是一种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并富有强烈号召性,使队列行进时步伐一致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2.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3.(轮唱)指同一旋律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并造成前后呼应、此起彼落音乐效果的演唱形式。
4.西洋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由(管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组成)。其中管乐器又分为(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
5.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史称“(钢琴诗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音乐理论文章 篇6
关键词:音乐智能理论 音乐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 实际应用
对于学前儿童来讲,学习音乐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其人际交往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音乐表演中的动作变换以及乐器表演还能够让学前儿童得到肢体上的活动,对其身体的成长和发育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将音乐智能相关理论应用到音乐教育活动中,能够提升音乐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更好的发挥出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笔者从感知、创作以及反思三种能力入手,详述音乐智能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一、注重培养学前儿童感知音乐的能力
所谓感知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事物一些个别属性的理解,而知觉则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身的整体形象的理解。音乐主要的几个个别属性包括节奏、速度、音高、力度以及音色等等,这些个别属性的结合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而人们对各种基本要素产生的整体感觉就是对于音乐的知觉,人们把对于音乐的感觉和对于音乐的知觉统一起来就是音乐感知觉。人们对于音乐产生的感知觉一般都是依托于听觉渠道实现的,所以,学前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的课堂模式让学前儿童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具有的特点产生理解和感悟。例如,学前教师让学生欣赏《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歌曲中表达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八月十五的月亮和平时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意识,最后再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八月十五的月亮以及其他时间的月亮形状,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在学习《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聆听音乐以后,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抗战时期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吸引性加深对于歌曲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歌曲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前儿童创作音乐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前儿童创作音乐的能力并不是指通常意义的音乐创作,并不是要求学前儿童按照一定的规范形式创造出全新的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音乐作品,而是要培养学前儿童本身的创作音乐的意识和能力,使得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教育建立起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极大程度的激发学前儿童音乐创作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打雷的声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创作出风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声音的节奏模式。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同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性教学,多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音乐创作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反思能力
音乐的反思能力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于一些艺术作品的点评以及个体对于自身创作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比如,学前儿童在对歌曲《卖报歌》进行学习的时候,幼儿会感受到卖报孩子的勤劳和辛苦,自己也会受到影响变得勤奋起来,比如每天会像卖报孩子一样早早起床,不睡懒觉,如果自己的妈妈夸奖自己的时候,孩子通常会说:“我要像卖报孩子一样的勤劳,听爸爸妈妈的话。”通过对《卖报歌》的学习,学前儿童能够体验到歌曲中讲述的勤劳刻苦的精神,会对照自身,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最终使得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见,音乐智能理论对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音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音乐智能相关理论不仅能够使得学前儿童健康的成长,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敏捷的思维,同时也能够使得学前儿童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其从小养成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习惯。除此之外,在伴随各种音乐进行的动作表演活动和乐器表演活动中,儿童可锻炼身体各相应部分的大小肌肉骨骼和韧带,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增强心肺等器官的耐受力。综上所述,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过程中融入音乐智能理论对于提升其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培养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商洛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5jyjx141。
参考文献:
[1]王玲.音乐智能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5).
[2]王瑛.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多元智能开发[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02).
[3]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32).
[4]马方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整合教学实践模式探索[J].艺术科技,2014,(05).
数理维度下的音乐理论认知 篇7
可见, 理性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也竟然如此亲密, 有此也导致了音乐数理逻辑这一概念的提出。音乐数理逻辑的提出并非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能否认发展会使人意识到两者的联系。但是如果纵观音乐发展史, 会发现数理逻辑的发展在音乐史上的影响是历久且深远的。早在公元六世纪, 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 音乐之所以神圣而崇高, 就是因为它反映出作为宇宙本质的数的关系, 他们以数的规律阐明了声音的和谐原理, 建立起了“美的数”观念, 并且直观到音乐实体, 着眼于它的物理属性、结构、比例, 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加以数学的抽象。从而人们得出了“美在和谐”的结论, 为音乐美学奠定了一块基石, 毕达哥拉斯学派为音乐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然而对于艺术的追求, 不仅需要知其然, 更需要知其所以然。认识事物都是需要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美在和谐, 不仅仅是对理性思维的高度遵循, 而且为艺术与科学建立了一座桥梁。
其实, 建立在数理关系上的律制学就是一个佐证, 它反映了音乐与数理关系的重要性。
一、乐音的音阶结构
音阶结构学, 也即率制学。我国古代的音乐思想理性特征就是严格建立在以中和音乐审美价值上的深奥逻辑。南宋时王灼曾说:“古代岂无度数……无法度, 则如何得奇声和 (《碧鸡漫志》) , 其中法度与度数明确指出了音乐中的数理逻辑及规律的事实。目前来说, 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十二平均律就是将八度音高结构平均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律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十二平均律就是一种等比数列。平均小二度音程即为100音分, 平均大二度音程即为200音分, 每一个八度音程, 即为100×12=1200音分。这种律制早在古希腊时就有人提出了, 但是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定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的音乐家朱载堉。
同样重要的“五度相生律”与“纯律”对律制的发展也起着很大的影响。
五度相生律。毕德哥拉斯提出“一切皆数”的理论, 并通过他的鎯头理论证实了八度音之间比例关系。所谓五度相生就是根据复合音的第二分音 (这里指第一泛音) 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 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推一个纯五度, 产生一次律, 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纯五度, 再产生一律, 如此一来相继产生的音律叫五度相生律, 他的EF, BC之间的半音要比其他两种小。
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二次分音, 和第三分音, 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它的EF, BC之间的半音要比其他两种大, 被称为大半音, 中世纪教堂的唱诗班是用纯律演唱的, 对和声的高度讲究, 以及这种律制的影响现在几乎无发再现。由于纯律与五度相生律差异的各自特点, 不方便转调, 因而十二平均律的均等性, 便是它可以在近百年来广泛流传的原因。
三种律制仅仅是反映了律制中数理因素的渗透, 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音阶结构, 如古代大音阶, 纯律大音阶。不同的生律方式也决定了在不同乐器种类上的运用, 例如, 五度相生律多用于单声音乐, 而纯律由于生律方式的原因, 多用于多声部。随着作曲技术及时代的发展。作曲家不满足于禁锢的思想下的作曲方式, 衍生出更加富有逻辑性的音乐。
二、理性化的作曲技法
数理关系不仅表现在音阶结构方面, 同样可以表现在具有旋法关系的、有科学组织原则的音乐旋律上。
传统音乐中的后调性时期, 面对音乐创作上的新局面, 勋伯格则选择推翻了一切均衡力量, 摒弃了古典的作曲原则和结构因素。理解勋伯格的关键在于他一生中所画的70多幅自画像, 这种由绘画引申而来的相对于印象主义我们称之为表现主义。他的作品《月迷皮埃罗》和单人剧《期待》是典型的表现主义的作品。前者系根据颓废派诗人吉罗的诗写成, 整个文学作品充满了恐怖、狂乱、怪诞的内容。《期待》则写了一个女人穿过阴暗的森林寻找情人, 而找到的却是情人的尸体的故事。
在这些作品中, 勋伯格不仅使用调性和失去和声感的对位, 并且使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调化旋律, 称为“说白歌唱”。这两部作品在节奏上可以说是毫无节奏可言, 在对位上使用的也是背离了传统和声的写作手法, 在调性上把十二个半音的地位看的同等重要, 此时, 人们称之为无调性作品, 1820年以后才被冠以“十二音序列技法”之名。十二音序列技法的具体理念创作是, 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 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 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 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如此理性的创作技法, 是作曲家们积极的探索与发展才提出的重要的结构思维模式, 继而发展为整体序列主义结构思维, 整体序列主义是在勋伯格十二音序列手法的基础之上的继续发展。勋伯格的学生韦伯恩彻底打破了传统音乐中多声陈述方法, 织体点描化的倾向, 使音响成为不能纵横分离的整体而音响本身就是他所要表达的作品内容。十二音的现代作曲体系体现了较严格的数理逻辑结构, 整体序列使它发展到了相对的极致。表现主义的音乐发展已经被人们称为脱缰的野马, 任意自由, 标新立异。作曲家们用这种方式宣泄情感, 表达愤懑。虽然很多批评家对此提出质疑。从可听性来说, 序列技法大量的上滑音下滑音, 大量的半音进行以及它的不对称性, 都是对先者的一种挑衅, 但这并不足以影响到数理关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地位。
万事万物都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 尊重它存在的意义。再者, 物理性就是音乐要素的本质属性, 音乐能够被我们听到, 源于声波的传递。
数理关系在音乐中的渗透还表现在精神与物体存在的同一性上, 比如物理学与音乐学的互交性就是反映了数理在音乐美学中的应用, 这也是音乐美学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波形, 是声音表现的最基本形态, 自然界中的波分为机械波, 电磁波和物质波。机械波和电磁波是比较常见的波。而物质波则被认为是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声波、光波、地震波是有物质点位置震动, 所以被归类为机械波, 声音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 弹性系数与振动频率的经验公式, 物体的质量越大, 那么振动的也越缓慢, 这些都是物理波形的基本属性。
声波这一物理概念, 其属性可以归为频率、振幅、延时、泛音等。渗透到音乐中主观意识上的反映就是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人类的听觉频带为20h Hz至20k Hz, 这个频段的声音为“可闻声”。但由于年龄的不同, 听觉上的差异、人为的训练以及环境条件等许多原因, 每个人的听觉范围也有差别。对音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源和听者之间相对运动速度不为零时, 根据物理学知识中的“多普勒效应”, 舞蹈或行进中的音乐表演常使音高不准确。但事实上人们仍能容许这种不准确, 因为大部分听众并没有专门接受专业的听音训练。所以, 载歌载舞或行进中的音忽高忽低也是可以被人能够接受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常见再例如救护车驶过, 距离越远音越低。事物的物理性是以认识客观规律为出发点, 它作为科学技术的参与者与必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理关系与音乐的关系更加紧密, 更为理性的电子音乐, 应运而生。
三、电子音乐的的理性应用
20世纪上半叶, 作曲家们为了突破传统, 对原有的作曲技法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 对基于大小调式建立起来的作曲法, 进行了“反思”, 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曲技法, 如上文所说的无调性、序列主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 在数字化技术出现以后, 作曲家便利用数字化技术为音乐提供了无数种音响, 无论是乐音还是噪音, 甚至突破了人们想象的极限。例如:利用声音的循环, 再运用各种频率、时间、动态处理效果器的进行畸变处理, 可以制造出意想不到的音响效果。这种变化现代化音乐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也使原有的审美习惯和美学法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理逻辑思维, 尤其是数理概念性的思维, 在现代音乐创作分析、现代音乐创作中, 扩展思维和创作手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其离散数理的特征更充实了原有的音乐数理逻辑概念。简单说就是把构成一部作品的各种元素, 作为数理逻辑思维的参数看待。如:音高、音色、节奏、音区、音域、演奏、力度、织体、休止, 在结构音乐作品和发展音乐手法中平等看待。同时, 以一种独特的组织音乐的程式, 合理的使用程序设计中的随机函数, 造成有序中的无序结果, 使计算机在音乐领域更加深入的应用, 有控制的使计算机在有序的数理逻辑思维中生成无序而丰富的音响效果。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 无论是从律制的发展, 作曲技法的发展, 以及声音的物理性和现代化音乐的应用, 音乐所表达的内化的思想都是离不开数理逻辑因素。我们暂不讨论它渗透的程度, 就它的存在性而言, 我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适当的重视理性因素在音乐中的作用。纵观音乐发展史, 理性思维与音乐之间关系紧密远远深于表面上所看到的。这种内化后的因素, 在音乐中的渗透从古到今, 不是为了等待人类去发现这其中的奥妙。物质决定意识, 它早已存在, 人类通过反复的认识。对这种实质性的物质有了了解, 并期望得以发展。这一切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公式与数理上的。纯粹的理性也只能为音乐作为框架, 如果一味的去使用, 也讲会陷入机械唯物主义的怪谈。如果对于音乐是完全感性的看待。那么也是很片面的。只有把理性与感性能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领悟音乐的美。于是, 把音乐艺术放到哲学的高度来看待, 把艺术本体当作情感本体的物态化对应物。
音乐理论文章 篇8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相关立场
尽管我们想快速的改变中国自己的优秀民族音乐边缘化的问题, 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要彻底的去否定现在的音乐教育系统、多元文化的观念是要让民族音乐可以得到传承, 所以应该建立一个辩证立场。西方的音乐经过了很多阶段, 主要有巴洛克期, 古典音乐期, 浪漫时期和现代主义时期等等。现代主义音乐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 它也是理性感性相统一的, 一般说来理性占音乐系统中的主导地位。现代主义的发展是后现代主义, 后者更是颠覆了传统的理性, 以非常强烈的反抗意识, 突破了传统的手法, 在本质去分析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音乐教育的立场, 尽管它们之间的分歧是不容易调和的, 但是依然它们有很紧密的联系。因为音乐的每一个的发展阶段全部存在一种传承的关系, 让我们可以在后现代主义的音乐作品里去发现存在的现代主义音乐的一些内容, 而且也能够在现代主义音乐作品里发现超前后现代主义的影子。布洛克写的《美学与教育》曾经写出了一种观点, 它说对很多人来说, 需要在现代主义于后现代主义进行适当的平衡, 而且要从它们中去吸收更加有价值的要素, 不是偏向哪一种观点。作者看到, 维持适当平衡, 不但可以意味它们都存在一部分互补的价值, 还说明了它们在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里面, 是存在让大家不能全面否定的理念, 比如说后现代主义对一些传统文化的全面的彻底的否定, 把艺术完全等于生活, 否定了审美教育这些基本的观点, 其实我们是可以利用比较温和包容的音乐态度去融合二者精华, 创立平衡与辩证的音乐教育立场。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劳动和民间的活动过程中, 劳动人民使用音乐进行自乐, 所以无意识音乐教育行为, 比如像环境的影响, 社会音乐文化的活动这些都是让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继续有效的传承下去的渠道。可是有意识和目的的音乐教育活动传播的是音乐里最主要的经验, 它可以让音乐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去学习到系统的音乐知识。所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的优势就在于:它向人们传播的内容有很高的概括性, 传播的内容组成了基础的音乐文化内容, 让学习者对以前的人的音乐文化产生适应性, 这样就可以保存音乐文化在传统方面的系统和连贯, 确保拥有民族风格音乐文化继续的得到传承。
中国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比较稳定。所以音乐教育在音乐文化的再生和传播中是不能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它已经成为音乐文化传播和进步必须的方法。保存音乐文化和保持音乐文化的基本生存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主要的基本职能。
2.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在借鉴国外的音乐文化上可以推动民族音乐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的音乐文化在传播, 保存和创造的整个流程中, 新的音乐文化要素会不断的产生和发展。所以音乐文化经历历史的变迁变成了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音乐文化在变迁里面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让音乐文化在社会和社会进行有效的流动。音乐文化传播需要有特定的传播路径, 方法, 媒介, 在这方面音乐教育有很大和很重要的优势。 (1) 音乐教育对传播的有两个功能, 分别是选择和整理, 它让音乐文化的主要内容得到传递。 (2) 在进行音乐教育中接受正确的反馈信息, 修改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确保音乐文化在传播上是正宗和准确的。 (3) 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最大程度的加强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力。 (4) 用好最优化方法, 让学习者可以方便接受, 让传播者和受传播者建立稳定良好的联系。
总结
音乐文化存在的形式说明了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主要的表现方式, 音乐教育是一定音乐文化形式反作用在音乐文化本体的呈现, 让音乐教育自己表达了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要批判的继承音乐文化良好的传统, 同时还要正确的理解时代精神、在了解本国音乐现状的基础上再面对世界音乐, 这些才是我国的音乐文化进步和提升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把音乐教育的相关研究放在音乐文化这个条件下才能有生命, 必须要对事音乐教育里人文内涵给出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才可以让音乐教育变成在音乐文化的传承活动中的中坚力量。
摘要: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表现方式, 我们要对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内涵进行关注, 把音乐教育放在音乐文化的背景里面才会让音乐教育充满生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可以充分的发挥文化的传承功能, 笔者详细的阐述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的相关立场。
关键词:多元文化,现代主义,民族,音乐,传承
参考文献
[1]帕森斯·布洛克.美学与艺术教育[M].李中泽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利, 2016.
[2]管建华, 纪主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文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3][美]雷默.音乐教育的美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2016.
[4]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6.
音乐理论课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篇9
大学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既富于挑战又激励着学生去创新和发现。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将四年的时光在思考、学习、实践中渡过。主观能动性给了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主观意愿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思考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以旺盛的精力将积极的学习状态保持下去。本文将从分析大学生学习特点入手, 结合音乐理论课的课程性质, 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实例, 以供方家探讨。
大学生学习特点简析
大学和中小学是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 因而学习的特点也各有不同。充分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 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经过一定的归纳和总结, 笔者认为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密切的学习特点有以下几点。自主性, 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来看, 用自己的收来做”。这种精神就是学习上的自主性, 大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可以超越教师讲授的知识范围;学生从过去以记忆为主的再现性学习方法向以理解为主的应用型学习方法转变。多元性, 课堂教学虽然还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但已不像中小学那样几乎是唯一的途径。大学里除课堂学习外, 自修课占一定比例, 还有各种学术报告、讲座、学会、研究会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咨询等。探索性, 大学学习不仅包括学习和接受前人总结的间接知识, 而且含有探索人类尚未发现的未知知识。爱因斯坦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这种探索性不仅保险在大学生完成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以及看家学术报告会上, 而且表现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
这几个学习特点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自主性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是大学生独立意向的反映。多元性是自主性特点在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上的反映, 探索性是自主性在思维方式的反映, 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途径。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学习特点, 结合课程性质,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如何在音乐理论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理论课伴随音乐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它们在不同学习阶段, 给学生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学习指导。但这类课程涉及大量音乐、历史、文学等知识, 而略显繁复和枯燥, 又由于不像声乐、器乐等表演类课程形象、生动, 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乃至实用性, 因此不仅被多数学生所忽视, 更无法激起学生太多的学习性趣。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根据不同课程性质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设计多种配套教学方法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略举几例, 以供大家参考。
为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各大高校都将计算机应的相关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集中开设在大学一年级, 其中包括WORD、EXCEL、POWERPIONT (PPT) 等。但除WORD应用较多外, 其他的内容多数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而没有机会得到真正的实践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学的首选, 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PPT辅助教学, 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更是如此。笔者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工作中, 已经连续三年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 将规定的学习内容制作成PPT, 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初始阶段, 学生都觉得很盲目, 但最后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之间的协作如期的完成作业, 并各有创新, 有的甚至比教师的教学课件都做的好。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实践了自己的计算机基础, 还通过网络查询了大量知识以及课本上没有的相关消息, 其学习内容远远超过了教师讲授的范围。另外, 大量的学生习作中, 不乏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观点, 它们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体现, 也是师生交流的媒介, 给教师创造了再学习的机会, 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对于英语程度较低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 《音乐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开设, 效果一直不佳, 甚至还很勉强。2008年, 数以百计的奥运歌曲, 唱遍了大江南北, 其中一些优秀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在《音乐专业英语》课堂上,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映像最深刻的奥运歌曲, 用英语进行评述, 其中必须涉及大量音乐专业术语。当笔者在查阅学生作业时, 惊喜的发现, 他们各抒己见, 出色的完成了作业, 虽然有些语法错误, 虽然有些“中国式英语”的味道, 但已经很难能可贵。其效果远超过单一让学生学习专业词汇和相关语法、文章等。在音乐欣赏课上,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展现自己的风采,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师生共同赏析、共同感受、共同学习。教师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学生的喜爱、理解和信任。
教师的角色的转化
另外,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还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长期以来, 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 一味地灌输, 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 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感受, 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宗旨。笔者认为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观念, 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而真正的台前主角是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 一些奇怪的想法都会激发教师的灵感。当学生的想法被老师采纳, 学生也会感到非常的自豪, 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 要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此外, 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 尽可能多创造机会, 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 发挥自己的特长,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参与的乐趣。
基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幼儿音乐教育 篇10
生活世界是近年来西方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德国的哲学家胡塞尔 (E.Husserl) 。在胡塞尔看来, “生活世界”主要指我们个人与各个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为此, 胡塞尔对生活世界提出了以下四个特征:首先, 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 也就是说, 生活世界是一个始终存在着的世界。“生活世界总是一个预先被给予的世界, 总是一个有效的世界, 并且总是预先存在着的有效世界, 但这并不是由于某个意图, 某个主题, 或按照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每一种目的都是以它为前提的, 而且已经以它为前提了, 并且, 在科学工作的进展过程中, 始终都要重新以它为前提, 即以作为一个按照其自己的方式存在着的而且恰好是存在着的世界为前提。”1其次, 生活世界是一个奠基性的世界。生活世界的态度要先于其他的态度并构成其他态度的基础。再次, 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始终在不断地相对运动中为我的存在之物的总体, 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是不相同的, 生活世界的真理是相对于每个个体生命的真理。最后, 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世界, 生活世界的事物是日常的, 是人们的感官可以触及得到。海德格尔以“生存论”为基础探讨了生活世界, 其生活世界理论旨在追问“存在的意义, ”追求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抽象实体世界的拒斥。在他看来, “存在”是在主客体分化之前的混沌原初的状态, 是存在物自身的呈现和展示。任何一个存在者都有其存在, 但只有人才能提出和追问存在的问题, 才能揭示存在者的存在意义, 因此, 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者, 即“此在”, 这种“此在”是一种人的存在。此在的本质是生存, “在世之中”是“此在”的日常生活。可见, 海德格尔把生活世界当做人的存在的直接呈现, 看做一种人与世界尚未分化的原初状态、一种以活生生的体验为基础的存在状态。维特根斯坦以“生活形式说”说明只有与生活形式浑然一体的日常语言才是人们应该关注的对象, 从而在现代西方语言哲学中实现了语言回归人、回归日常生活、回归社会实践的转向。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来分析生活世界的内涵, 认为交往行动深深根植于生活世界之中, 并在生活世界中展开, 交往行动表达着生活世界的内容, 生活世界则为交往行动提供了“背景性的支持。”交往行动必需以生活世界为基础, 以生活世界的在先存在为根本前提。
二、基于生活世界的幼儿音乐教育建构
回归生活世界的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针对幼儿音乐教育中脱离生活世界的问题而提出, 确切地说, 它是一种彰显人性化、体现主体性和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以此意义出发, 幼儿音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以人为本的幼儿音乐教育目标取向
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人的生命存在的综合性世界, “生活世界是人存在于其中的世界, 它的中心是人, 是人的生存和人生价值。离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注, 就没有生活世界。”2因此, 生活世界关照下的幼儿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幼儿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回归生活世界的幼儿音乐教育强调的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它凸显的是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彰显了教育的人本意识与生命意识。幼儿音乐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以幼儿为本的幼儿音乐教育目标取向需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式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常给学生表现音乐的机会。教师善于倾听幼儿基于个体生活世界的音乐体验和表现, 并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生活世界关注人的存在, 体现的是人的主体性。作为生活世界中幼儿在实际的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 他们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生活世界中的人是开放的个体, 它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 主体间彼此交往而存在, 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合作的基础上。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不同主体探究和体验的世界, 因为“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世界, 是一个直观地被经验之物的世界, 因而随经验主体的不同而具有相对性。”3以生活世界观照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的单一化模式, 而转向以幼儿生活世界为基础的音乐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教师灌输式的讲, 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无视幼儿自主性和主动参与性的局面, 倡导幼儿的合作、探究、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合作是音乐表现和表演的重要特征, 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合唱声部的协调配合, 舞蹈时对动作与队形的协调配合, 打击乐器演奏时各个声部的协调配合等, 还有在音乐活动中集体、小组、个人合作所进行的讨论、交流、配合等学习方式。例如歌曲《火车开啦》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由结合成四人一组 (一人扮演司机, 三人扮演乘客) , 自己编创四人配合的歌表演动作。
互动探究教学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教学中, 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幼儿通过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可以引导幼儿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想象和表现去体验感悟音乐的节奏、音高、速度、力度等要素,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如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基于个人生活世界的喜好来选择动物的模仿叫声, 幼儿之间互相交流模仿的动物叫声, 幼儿在相互倾听中学会了许多动物的叫声。在此基础上, 教师教唱歌曲的旋律, 在幼儿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编配歌词。
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4体验感悟表明了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 这个过程是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由于音乐是音响的时间和情感的艺术, 所以说没有时间流动过程, 音乐的情感便无从释放。幼儿听赏、表现、律动、游戏、创造活动的过程也是接触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和体验的过程。体验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倾听、多感受、多积累。
3、幼儿音乐教育的建构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 建构世界。建构一方面是对信息 (学习材料) 意义的建构, 即运用已有经验理解、超越新信息;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的经验的改造与重组, 即按具体要求对记忆系统中已有信息的建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幼儿音乐教育的建构性体现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化特征。我们要意识到在生活中积累幼儿的音乐经验或内在图式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引导幼儿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 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 积累他们的音乐经验, 将音乐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联, 例如, 鸟的鸣叫声, 潺潺的流水声, 汽车的鸣笛声……这些音响都是生活中易于寻找的, 也是幼儿音乐启蒙的宝贵素材, 引导幼儿对这些来自生活的声音的感受可以使幼儿从小对周围的声音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观察以及辨别, 从而积累丰富的音乐内在图式, 促使幼儿对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因此, 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应贴近幼儿的生活,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可以选择与幼儿游戏、生活、学习、劳动等密切相关的作品, 如《郊游》、《翘翘板》等等。还有幼儿喜欢的卡通音乐, 如《天线宝宝》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乐趣。
注释
11张廷国.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5)
22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9)
33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5)
MI理论与音乐素质教育 篇11
MI理论认为,教育者首先要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然后采取多种措施去发挥它,强化它。MI理论指导的教育不应该有“差生”,某方面的“差生”可能恰恰是另一方面的优生。
在MI理论看来,学生的兴趣、爱好、思考方式、心理图式是各具个性的,这是由于优势智力不同及智力间的组合方式不同。从大脑生理解剖来看,某种兴趣就是由大脑中的某个优势兴奋灶造成的,而这种强兴奋灶对它周围的大脑皮层形成“光环”样的影响,这就使兴奋灶有了“迁移”的可能。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那么MI理论是如何应用与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呢?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理论文章 篇12
一.引爆———文章开头的审美效果与技巧
明代的谢榛把文章开头效果比喻为:“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言:“开卷之初, 当以奇句夺目, 使人一见而惊, 不敢弃去。”达到这一效果, 要求记叙类的开头———情节紧张, 矛盾尖锐;写景类的开头———景色异丽、引人入胜;说理类的开头———观点精辟, 新颖独特;说明类的开头———知识新鲜, 形象生动。具体技巧示例如下:
1.形象设喻, 自然导入
开头精辟设喻, 可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的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 就像虹。”《马说》的开头:“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 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 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 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2.巧妙设问, 引导探究
先设问点题, 引出说明或议论。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美丽鲜艳的色彩呢?”开篇设置疑问, 引起读者思考。
3.设置悬念, 制造波澜
设置一个悬念, 让读者急于了解它的结果, 从而产生阅读下文的兴趣。如陈源《菊子》的开头:
这样的事现在何尝没有?就是新近我还遇见了一个人, 叫我为难好半天。事情倒很简单, 一会儿就可以说完的。
世上的确有一些看起来委很简单, 但却教人一下子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那么作者在这里又遇到的是那一种呢, 不由让人细读下文。
又如一位学生习作《生日》的开头是:“爸爸40岁生日, 他却点燃了61支蜡烛。”看了这个开头, 不由得你不往下读, 读完后才明白, 原来爸爸的举动表达了他对身患癌症去世的奶奶的愧疚和怀念之情。
4.语不惊人, 平中见奇
开头没有逼真的景物描写, 没有感人肺腑的抒情, 没有精辟独到的议论, 初读只有几句平淡的句子, 甚至让人感到累赘, 但一旦细加咀嚼, 便耐人寻味, 颇有些像吃臭豆腐的感觉。如鲁迅《秋夜》的开头:
在我的后园,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又如学生作文《我的三位李老师》开头:
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题记
二.弹琴———文章正文的审美效果与技巧
乔吉把文章正文的要求比喻为“猪肚”, 强调的是内容要充实, 在结构上与开头和结尾相比要有足够的份量, 这个道理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审美的角度看, “猪肚”很难让人产生审美之悦, 并非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需要美, 文章的正文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 文章的教育、认识与审美作用主要是通过正文实现的, 所以正文之美尤为重要。这里借用“弹琴”这一比喻, 谈谈正文的审美效果与技巧。“弹琴”指的是弹钢琴, 大家都知道, 几个世纪以来, 钢琴一直享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它几乎集众多乐器之长, 其表现力令人惊叹。八十八个音键平铺在那里, 从最低音到最高音, 洋洋洒洒, 音域非常的宽广。这一特点正适合于文章正文的布局要求和应达到的丰满充实、摇曳多姿的审美效果。
1.“曲径通幽”, 在曲折的结构中丰富文章的内容
有的文章题材小、人物少、故事也不复杂, 如果开门见山, 直接进入正题, 势必内容单薄, 同时缺少吸引力。正如一个面积不大的旅游区, 不可直道通达主要景点, 适宜盘马弯弓惜不发, 犹抱琵琶半遮面, 故必是小道曲径, 斗折而行, 给人精巧曲折、尺水兴波之美。
如杨朔的《茶花赋》, 为表达“思念祖国、赞美祖国”的主题, 文章开头以求人画出祖国的面貌入手, 构思新颖, 引人注目;而以丹青难描, 只好搁下这桩心思收笔, 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
接下来, 另辟一径, 从昆明的“花事”写起, 欲写茶花, 却先述梅花、玉兰、迎春, 撩人兴味, 这是一“曲”;
实写华庭寺、黑龙潭茶花, 虚写大理之茶花, 引人想象, 这又是一“曲”;
由花及人, 写到美的创造者——能工巧匠普之仁的辛勤劳动, 并不露声色地介绍出“童子面”茶花的颜色深红, 最为好看暗伏后文, 这又是一“曲”;
正在这时, 一群小孩仰着“鲜红的小脸”嘻笑着看花, 引起“我”的奇想:“童子面茶花开了”, 升华思想, 这又是一“曲”;
最后, 作者得到一幅“画”的构思:以最浓最艳的朱红, 画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 来象征祖国的面貌, 使整篇文章各种头绪“九九归一”, 达到表达“思念祖国、赞美祖国”的主题。再求丹青能手作画, 是一尾声, 使首尾圆合, 通篇一贯。
2.“往复三叠”、“四面围剿”, 从不同的角度丰富文章内容
“往复三叠”、“四面围剿”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而且是一种十分有效并常见的丰富文章主体内容的方法。事实上, 一件事情的完成多不是一帆风顺的, 免不了曲折起伏;一种理论的成立也不止唯一的理由, 需要多角度、多层次说明;在文章写作中理所当然地就形成了“往复三叠”的表现手法。“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 正是这一手法的生动运用。
李斯的《谏逐客书》, 中心论点是“不应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六国之士”。文章是这样组织材料的:先用归纳法, 从纵向的角度一一列举秦国先朝各代因信用客卿致使国富民强的事实, 证明不该逐客。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从横向的角度进行类比论证:珠宝、玉器等均非秦国所产, 赵卫之女、江南金锡、西蜀丹青、郑卫之声亦均非秦国所生, 而秦王却可不分国别, 唯我所用。文章在许多方面摆出事实后, 运用比喻说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对待物如此, 为何对待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在终篇时, 在上述纵横勾连、古今印证的基础上敲响:“今逐客以资敌国……求国无危, 不可得也!”的警钟。
3.条分缕析, 深入展开, 在细致的分析中充实文章内容
议论文要充实文章内容, 分析问题时, 就不能浮光掠影, 要一层进一层, 直至问题中心。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分析“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时, 就十分深刻、细致而又清晰。毛泽东同志先把知识解剖成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 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然后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现状, 再进一步分成比较完全的知识和不完全的知识。接着又对不完全的知识进行解剖分析, 指出“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 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 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 这二者都有片面性”, 从而得出“只有使二者互相结合, 才会产生好的比较完全的知识”的结论。这样层层解剖, 步步深入, 细致而有条理, 把问题的实质充分揭示了出来, 雄辩有力。
三.撞钟———文章结尾的审美效果与技巧
明代的谢榛把文章结尾的应有效果比喻为“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文章结尾的审美效果正如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云:“终篇之际, 当以媚语摄魂, 使之执卷留连, 若难遽别”, 总想看“临去秋波那一转也”。叶圣陶在《开头与结尾》中也说, 结尾应当“使读者好像嚼橄榄, 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 又好像听音乐, 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要达到这种“余音绕耳, 三日不绝”的审美效果, 必须学习和创新相关技巧。
1.饱含哲理, 发人深省
如鲁迅的《故乡》结尾:
我在朦胧中,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就成了路。
2.委婉含蓄, 余味无穷
如杜鹏程的《平常的女人》结尾:
我望着她的背影, 望着那四年来她经常走的小路, 望着热气腾腾腾的开水锅, 望着那山坡下的小草房, 望着她一锤一锤打的那一大堆栈道碴, 望着整个工地……
我站着, 一直站着, 任凭阳光移动我的身影……
读着这样的结尾, 让人一下想到那些经典的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虽有诗歌散文之别, 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3.展示未来, 鼓舞斗志
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结尾:
新中国在每个人民的面前, 我们应该迎接它。
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 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举起你的双手吧, 新中国是我们的。
【音乐理论文章】推荐阅读:
音乐理论09-29
音乐理论教学11-29
音乐教学理论11-15
音乐基本理论教案10-17
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分析论文12-22
音乐学理论教学07-14
新音乐基础理论05-29
高中音乐理论教学初探05-25
音乐理论考试复习题11-25
理论基础理论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