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转资(共3篇)
固定资产转资 篇1
固定资产转资是企业基本建设由竣工转入到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使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系到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折旧费的提取、企业日常成本核算和经营效益的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由于诸多原因, 企业固定资产转资却常常滞后。
一、固定资产转资滞后的成因
1. 企业重投产, 轻转资
一些企业在工程建设中, 比较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 对固定资产转资则认为是可办可不办的事。特别是目前有的企业主要领导人不重视转资工作, 作为工程项目责任人主要精力集中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上, 对固定资产转资只认为是造价和财务人员的事。当生产装置建设完成, 按设计要求投料试车产出合格产品, 即认为工作职责已经完成, 甚至将项目建设期相关人员调离原岗位。还有就是在项目法人班子的组成上, 基建财务岗位配备不足, 相关人员参与力度不够, 也是造成固定资产转资滞后的重要成因。
2. 企业重竣工, 轻决算
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2002]394号) , 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按时完成, 主要原因如下:
(1) 企业忽视在工程建设中各项资料的收集, 造成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中由于资料不全而无法编制竣工财务说明书或说明书内容不完善。
(2) 施工单位工程结算缓慢。外部施工单位流动性强, 工地现场资料整编和结算人员较少, 而且身兼数职、变动频繁, 不能及时整编和交付结算资料, 如果工程被转包或分包或者已完工项目预计结算收入扣除进度款、备料款、质保金后回款不多时, 情况就更为严重。
(3) 工程竣工验收时间较长。一般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在签署“工程交工证书”后至少需要12个月, 而竣工财务决算一般在竣工后3个月内才能完成, 加上财务决算的审计检查、报批、核准时间, 致使从工程竣工到财务决算上报审批至少需要一年甚至几年时间。
3. 企业重生产经营会计核算, 轻基本建设会计制度执行
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 许多企业将建设单位会计与生产企业会计合并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不再单独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会计核算和管理, 尤其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转资工作更为薄弱。
4. 企业重会计核算电算化投产, 轻基本建设会计信息化
目前企业的会计核算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算化, 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在积极探索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但工程项目的许多管理软件仅仅有工程概、预算控制、工程计划管理、形象进度模拟、合同管理、进度款确认等模块的功能, 而对工程设备采购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的匹配和相对应的资产实物管理没有很好的筹划, 工程竣工转资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仍然靠手工填列, 工作效率低、准确性不高。
二、固定资产转资滞后的解决之道
1. 转资工作, 须领导重视、责任部门实行责任制
首先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固定资产规范及时转资的重要保障, 要将工程竣工决算、固定资产转资作为工程建设的延续, 并纳入对相关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考核内容;其次要保证基建机构和人员的基本稳定, 要成立专门的转资工作小组, 由原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土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电气仪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财务人员等参与, 专门负责编写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转资工作。
2. 转资工作, 须及时竣工决算、方能尽快转资
(1) 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这是编制竣工决算的前提, 竣工验收工作从项目立项开始, 贯穿至竣工验收结束的项目建设全过程。为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设计、采购、外事、施工、工程总承包、监理、生产等单位高度重视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做到竣工验收准备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2) 加强与施工单位结算管理, 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经验收合格, 要及时办理转资。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资产实体功能达到预定使用目标。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 可认为所购建的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一是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已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二是已经通过试生产或试运行, 且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三是发生在该项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四是所购建的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 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基本相符, 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 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3. 转资工作, 须健全制度、执行标准
竣工决算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转资规章制度
(1) 要明确工程管理部门、造价部门、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 以及在项目可研、设计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业务流程。
(2) 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的资产要进行细分, 根据设备类资产、建筑物 (构筑物) 类资产、输电线路、供热管网、工艺管网、消防管线、非标设备等资产的性质和特点, 要求相关岗位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要完成准资产 (尚未预转资或转资) 的基本信息和价值信息, 包括设备名称、相关附件、数量、价值、规格型号、设备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家、使用单位、设备位号、安装地点等。
(3) 要建立资产的列示原则和资产建筑、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的确认和分配标准。同时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 建立资产日常核对制度, 将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 (单项工程转资明细表) 与各项实物资产进行逐一核对。
(4) 转资工作, 须健全档案化管理、实施信息化手段。开发信息系统用于工程项目管理, 将项目概 (预) 算、合同管理、结算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工程建筑安装工程管理集成起来, 通过信息整合, 打造权威的数据中心;将固定资产转资工作标准和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 系统要提示具体岗位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例如:设备基础土建费、设备安装费与设备的匹配, 防腐保温费等多个收益对象的费用分配, 设备类资产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置费、制造厂家等信息的自动获取等。
固定资产转资 篇2
1 固定资产转资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1 转资不及时, 会计损益核算不正确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转资, 形成固定资产要经过计划、合同、采购、财务资产、概预算、审计、评价等部门的共同管理, 每一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 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后续的工作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分析具体原因, 主要是责任不明确、沟通不畅、资料传递滞后、信息系统没有深入应用导致了转资不及时, 从而影响了会计损益核算的正确性。
责任不明确。转资业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转资工作所涉及的部门比较多。首先, 要由计划部门立项, 下达投资计划;然后由建设单位和物资采购部门签订合同、组织工程施工及物资采购;财务部门办理工程进度结算;工程完工后, 由施工管理部门对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 并报工程造价中心与审计处审察 (计) ;建设单位填制竣工验收报告、转资单到财务部门进行决算并办理转资手续。收购等项目, 还需要由计划、研究、生产运行部门进行项目后评价。但在成品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转资具体业务中, 各部门的责任不明确, 管理流程不规范, 转资各环节出现无人监管的现象, 很多时候是在实施资产清查或外部审计时才会发起监管。
信息系统没有深入应用。固定资产转资工作上承工程造价结算, 下启资产设备后续管理, 但转资工作所有信息的传递均依靠手工进行, 这在时效性、准确性和承接性方面始终存在缺陷。近年来, 随着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管理手段也被广泛使用, 财务管理及销售专业线业务管理已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但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虽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AMIS) 有实物资产管理模块, 但它主要服务于财务账务资产管理, 不能实现对资产设备的有效管理。集团公司已经在ERP系统上研究开发集PS (项目管理模块) 、MM (物资管理模块) 、AM (资产管理模块) 、PM (设备管理模块) 平台, 以实现对资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系统之间还没有形成闭环式管理的信息网络系统。
1.2 评估不准确, 会计成本信息不正确
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 任何涉及国有企业资产权益的购置、出售等交易, 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但在成品油销售企业早期整体购入的库、站并没有完全开展资产评估工作, 这给后期实物资产的管理和会计成本信息的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这既有外部原因, 也有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资产评估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不是很完备。资产评估管理中不同部门有不同部门的行政法规, 由此形成评估行业多头管理、法度不一、执业标准不统一。由于资产评估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资产评估理论并不是很成熟, 相关的培训工作又不到位, 造成评估人员执业能力有限。然而, 为了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 多做业务以增加收入, 存在评估师滥用评估假设, 弄虚作假, 随意选择评估参数, 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 造成资产评估价值不准确。
内部原因。整体收购的项目, 由于收购合同金额体现的是整个项目的资产总价, 包含有形、无形资产价格, 以及部分溢价。而《固定资产交付清单》一般由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编制, 由于项目设备、材料清单数据量大, 要将这些数据逐一核对并对应到单条资产上, 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 并且在固定资产认定标准上没有统一的认识, 对于资产转资管理来说是宜粗不宜细, 而业务管理则是宜细不宜粗, 最终导致全凭大致的交付清单就主要设备的交付明细及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进行分摊转资。这样就无法实现账上的固定资产价值尽量贴近实物资产, 使得会计成本信息不正确。
1.3 管理不到位, 资产设备账实不相符
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上面的分析里我们可以看到, 完成一个项目固定资产转资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 转资工作量及流程比较繁琐, 从表面看, 固定资产转资工作主要是财务账务处理的过程。其实不然, 真正掌握转资相关信息和专业能力的是设计、造价、采购、设备管理等专业。然而, 随着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快速发展, 销售业务成为企业最关注的业务, 从上至下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销售体系。资产的管理还处于一个起步摸索的阶段, 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体系, 专业人员欠缺, 专业技能欠缺, 专业知识欠缺, 转资各项工作管理不到位, 没有形成一个涵盖所有专业的固定资产转资工作组织体系。
转资的不及时, 价值信息的不准确所导致的结果是在实物资产管理中, 没有转资的资产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 在资产设备管理中已纳入到实物资产管理, 但在账务上并没有体现出来, 或者是以在建工程的方式体现, 在资产清查时就会出现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可是, 当这部分资产投入生产运行后其实已经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但在成本里没有体现出来, 这部分资产在成本管理中处于真空状态, 资产的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资产的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而资产价值信息的不准确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折旧金额,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益, 给企业的投资、分配、市场价值乃至整体市场竞争力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了资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 全面加强转资管理, 提高资产创效水平
2.1 理顺相关业务, 明确管理职责
统一认定标准。由于资产与设备在管理中的认定标准不一致, 资产认定宜粗不宜细, 过细会加大转资工作量, 而设备管理宜细不宜粗, 过粗满足不了设备管理要求。目前, 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已通过资产编码实现了资产与设备的对应关系, 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 比如:加油站监控系统包含计算机、摄像头等设备, 在转资时有时是以一整套设备-监控系统进行转资, 在备注里注明具体项, 有时又是以单项资产-计算机、摄像头进行转资。这不利于后期资产设备的管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后期的管理, 就必须对固定资产统一认定标准, 建议将转资清单中的设备与资产末级分类对应, 能直接对应的则认定为单项资产, 无法直接对应的再考虑并入到已认定的单项资产内, 并进行标注, 尽量减少资产总条目。
核定资产价值。统一认定标准后, 就需要根据认定标准逐项核定资产价值。对于零星购入的固定资产, 其成本包含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调试费及相关费用, 可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单项资产价值核定。整体收购的项目, 因收购合同所体现的是整个项目资产价格, 包含有形、无形价格及部分溢价, 所以固定资产价值的核定必须根据资产评估报告进行, 折旧年限也必须根据实际尚可使用年限进行分期摊销和折旧, 不能以全新资产进行转资。在建工程价值的核定是一个逐步累加的过程, 价值的核定较为复杂, 只能依靠造价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 再由财务人员根据规定标准将相关费用分摊到每项资产上完成资产价值的核定。当每项资产的价值核定完, 财务便可进行转资处理。
明确管理职责。一个项目的转资业务所包含的工作量和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 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专业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在资产交付使用前, 资产的主要管理部门是计划和工程部门;交付使用后, 资产的主要管理部门是实物资产使用部门和实物资产的管理部门;最终转为固定资产, 主要管理部门是审计和财务部门。所以, 在整个转资业务过程中, 相关部门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这就需要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点制定相关制度,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作为财务管理部门, 其管理职责不能仅限于财务核算, 而应该深入参与到全过程管理工作中, 及时掌握项目进度, 以便准确了解转资需求, 从源头上把好关, 真正解决账实相符的问题。
2.2 制定工作目标, 加强过程控制
由于股份公司对固定资产转资有严格的时间要求, 过了规定的时间点就属于转资不及时, 而固定资产转资工作的开始是在项目结束之后, 主要流程是完工→验收→投运→工程决算→财务决算→转资→建立档案。其基础数据是从设计初期就开始了, 历经项目全过程而逐渐累加起来的。但在实际的运行中,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结算资料送审时间长, 审计过程时间长等问题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结转。所以, 为了减轻转资阶段的工作量, 确保转资的准确性, 在项目启动阶段开始, 就要提前着手准备研究固定资产转资方案, 尽早明确固定资产转资项相关信息及时间要求, 制定工作目标, 将转资工作消化到项目全过程管理。
确定工作目标后,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及固定资产转资管理办法》的规定, 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经验收合格, 办理转资, 根据投资档次, 于验收合格之日起限期完成转资。限下项目 (投资5000万元以下) , 一个月内完成转资;限上项目 (投资5000万元以上) , 两个月内完成转资;特大型项目转资期限可适当延长, 但必须在一个月内预转资。依据此规定, 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要求也列入到与承包商的合同中, 同时建立固定资产转资进度考核与激励机制, 对每个工作环节做好计划的跟进、落实和监督, 以加强固定资产转资过程管控。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转资, 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管理情况, 都会影响到转资业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会给企业会计损益、结算及后期资产设备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 企业要规范转资流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责, 制定工作目标, 加强过程管控, 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真实有效, 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并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转资效率与准确性, 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从根本上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参考文献
[1]廖洪伟, 齐宏宇, 吕东, 王淑燕.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实践问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13 (8) 下:79-81.
工程建设项目转资的探讨与研究 篇3
一、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项目转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转资时间滞后
首先, 固定资产账目与实际不相符, 其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 由于大量资金和设备的投入, 当工程结束时, 其验收过程中滞后, 对于还未进行验收的工程项目无法进行正常的转资, 这就造成了部分资金仍然属于工程项目资金, 不能被归入固定资产中, 使得固定资产与实际情况不符。其次, 对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工作造成影响。虽然, 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 企业为了能够让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情况相符, 均采用了预转资的操作, 但由于预转资需要将整个工程全部转变为统一的资产, 而实际情况下, 工程的各个施工单元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不论是在施工周期还是在施工方费用方面, 一旦某一个施工单元出现滞后情况, 则会使得固定资产账目出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第三, 影响项目结算核算工作。在工程建设项目竣工之后, 需要对其进行结算核算工作, 如果此时该项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 就会使得固定资产核算结果长期处于不完整状态, 各项数据无法完整收集, 也就使得企业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价值和效益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 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进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 相关制度不规范
其一, 各制度中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无法统一, 导致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算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阻碍。例如, 在对炉子中的引风机和吹灰机进行归类时, 专业的施工人员会将这两类机器单独作为固定资本, 生成了独立于炉子之外的固定资产。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 仅将这两类设备归类于“炉子”这一种资产当中, 并不将其进行单独处理。
其二, 不规范的制度导致转资后固定资产的信息不够完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相关财务人员对于生产或建设过程不够熟悉, 因此会对各类生产或建设设备产生误解, 因此错误地对其进行财务统计, 造成账面信息与实际情况相悖。
(三) 项目交付管理工作不到位
当工程建设竣工之后, 需要进行项目交付工作, 其主要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并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对工程进行结算。对于经过验收后合格的项目, 相关管理部门才能够为其办理转资手续, 企业财务才可以进行后续转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建设企业, 对于项目的交付工作一般会忽略, 此时就会出现企业的转资资金模糊不清, 转资账面与实际账目不符等情况。
二、改善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转资问题的措施
(一) 改善现行制度
在国内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中, 对于工程建设企业的固定资产范围要进行严格的明确, 各地区的相关法规也要进行严格的统一。这样一来, 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转资活动时就能够明确哪些资产属于固定资产, 哪些资产能够被划归入固定资产的范围内。同时, 还要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 相关监理和验收部门要对工程竣工交付阶段的验收工作提高重视度, 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提高政府机构的主动性, 避免在传统工作理念中对于验收工作的错误认知。
(二) 明确转资资产的明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财务人员对各类转资资产进行统计的过程中, 难免会因为专业知识和对建设工作的不熟悉导致错误的判断。因此, 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 企业应该就当下进行的工程内所涉及的资产进行明确细化。同时,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还应该加强财务人员对于工程建设中各资产的认知度, 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同时, 应该将转资活动过程中的相关项目也进行细化, 这样就能够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加清晰的财务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升转资活动的效率。
(三) 增强企业对交付工作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只有当工程建设项目竣工交付之后, 才能够开展转资活动。因此, 企业应该提升自身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交付的认知度, 在工作开展阶段, 企业应该大力配合政府监理和验收人员,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中所使用到的各类设备进行统一审核, 同时对各建设单元的验收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验收的过程中企业就应该开展转资活动的相关统计工作, 这样在验收结束后就可以方便财务人员对转资资产进行统计。
(四) 明确各部门人员责任
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 还需要对各部门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于各阶段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明确。同时, 在工程建设项目交付阶段, 每个财务人员负责统计的转资资产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对资产的清点时间、清点内容明细等做出记录。这样, 在后续共组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的情况, 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查找到责任人, 缩短弥补错误的时间, 增加工作效率。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的转资工作非常重要, 其关系着企业对于自身固定资产的统计, 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因此, 必须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改进方法, 提高效率。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 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这使得在进行相关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转资作为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 其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即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转资问题进行的探讨, 对目前我国转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转资,问题,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凤梅.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