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外星人传说

2024-10-01

中国古代外星人传说(通用4篇)

中国古代外星人传说 篇1

一、爱情的经济学认识———爱情是市场行为

“市场”, 这个神奇的词语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 甚至也存在于人们的感情世界中。市场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存在着买卖双方———稀缺资源的有效分配者, 有产品的供应, 也有对产品的需求。在爱情市场上, “爱”与“情”是爱情的产品, 供应方生产“爱”、“情”, 需求方消费“爱”、“情”,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就达到了均衡。除此之外, 在正式成为情侣之前, 男人和女人都在为寻找配偶而竞争, “高富帅”和“白富美”是爱情市场中的稀缺资源, 他们同时拥有财富与仪容。于是, 希望用低成本投入买到高性价比爱情的人常常会冒险一试。这其中就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左右了人世间男女的悲欢离合。恰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所说:“未婚男女在不会使其中至少一方的生活变糟的情况下才会结婚。”[1]132显然, 在一个有效率的爱情市场上, 男女双方都力图使自己的预期效用达到最大化, 这就意味着:1+1≥2”的爱情才可以修成正果, 即男女婚后总效用应当大于那男女婚前总效用。

分析中国古代爱情传说, 才子配佳人的爱情总是以喜剧收尾。才子、佳人均是稀缺资源, 他们的结合应证了贝克尔所说的:“一个有效的婚姻市场总是有完全相称的婚配, 高质量的男子与高质量的女子结婚。”[1]130这样的婚姻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也可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与此相反,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往往以悲剧收尾, 从《牛郎织女》到《白蛇传》, 这些传说反映出:门不当户不对或是阶级不同产生的成本效益失衡, 并最终导致美好爱情的夭折。“山无棱, 江水为竭。冬雷阵阵,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别。” (汉魏乐府《上邪》) ,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自居易《长恨歌》) , 这些震撼人们心灵的誓言背后又有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其中蕴含的又是怎样的经济学哲理呢?

二、成本收益失衡的爱情悲剧

在商品市场中, 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运用到爱情市场上, 要拥有一桩稳定的婚姻, 男女双方的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必须是平衡的。若其中有一方付出的成本大而得到的收益小, 就会造成婚姻的不稳定。由此, 爱情市场上的那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即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量, 与其每增加一单位投入的成本是相等的, 此时他们的婚姻达到均衡。

以戏曲中的陈世美与秦香莲为例。书生陈世美与民女秦香莲本是一对恩爱夫妻。穷秀才与贤惠女的相爱, 成本的付出与获得的收益基本上是均衡的。之后陈世美进京赶考, 一去三年杳无音信, 秦香莲在家里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当她携一双儿女进京寻夫时方知陈世美科考高中状元, 且已娶了皇帝女儿成为东床驸马。此时男方的地位、能力、收入都产生了变化, 爱情的均衡也被打破。如今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成本与收益的比值发生了变化。作为驸马状元的陈世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寒窗苦读的书生了, 在这桩婚姻中他付出的成本已经是大于获得的收益。于是衍生出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陈世美不但不认妻儿还欲加害她们母子。秦香莲百般无奈, 喊冤开封府。最后陈世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公的龙头铡下。这一桩爱情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爱情的均衡在男方地位发生变化后被打破了。“爱”、“情”供方之一男方因为成本收益的不均衡决定放弃生产“爱”甚至“情”, 于是, 爱情的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三、帕累托最优下的爱情均衡

爱情的归宿是婚姻, 门当户对的婚姻模式最易达到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 在该状态上, 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3]高质量的男女结婚, 更容易获得帕累托改进, 愈能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门当户对”的爱情容易实现帕累托最优。元杂剧中, 落难公子与富家小姐私订终身于后花园, 但总有人棒打鸳鸯, 最后落难公子金榜题名中状元, 奉旨完婚, 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开始落难公子和富家小姐是门不当户不对, 但在落难公子中状元后男方的地位、收入都改变了, 使得爱情双方的成本与收益达到了均衡, 由门不当户不对变成了门当户对。

也许有的婚姻中缺乏儿女情长的爱情,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婚姻的效用获得最大化。比如说古代的和亲制度, 不仅使得两国的经济贸易都得到发展还维护了中原王朝大一统的局面。和亲公主与藩王之间起初并不存在爱情, 但这不妨碍婚姻中融入的对国家的“爱”与对人民的“情”。和亲公主带走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等为和亲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都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李唐王朝与东突厥阿史那社尔的联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阿史那社尔与衡阳公主结婚后, 在唐与周边的多次战争中屡立战功, 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统一;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 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 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4]再比如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使得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而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 和亲的双方获得了帕累托改进, 出嫁公主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和平统一, 与公主和亲的藩王也为自己的国家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和政治中的稳定。

四、结论及延伸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以悲剧收尾的根源在于他们的爱情不符合经济学追求最优的本原。事实表明, 那些符合经济学追求最优本原的爱情才有可能以圆满结局, 所以“门当户对, 才子配佳人”, 这些古老的观念在五千年文化的洗礼中仍经久不衰, 并且绵延至今, 依然扎根于爱情世界里。例如:最近轰动社会的富豪征婚事件, 就是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 富豪要的是女方的美貌, 女方爱的是富豪的钱财。然而美貌是贬值资产, 不但贬值, 而且是加速贬值, 随时间流逝, 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一旦消逝, 则价值也随之逝去。但富豪的钱财却是增值资产,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继续增加。于是, 当女方的美貌逐渐逝去时, 富豪必然会觉得自己的支出成本高于获得的收益。这时, 他可能会选择立即退出而不是长期持有。爱情的悲剧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的。

当然, 有人会反对说:“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那些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珍贵的人, 一定不会把财富看的比爱情还珍贵。但俄罗斯的一份调查结论或许更有说服力, 这份调查中表明:那些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夫妻, 80%都感觉不幸福, 反倒是那些因为功利而结婚的夫妻, 感觉幸福的比例大大超过那些仅仅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夫妻。[4]这里的功利指的就是爱情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这也印证了古人所言的“门当户对,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摘要:“门当户对, 才子佳人”, 这句古话流传了千年, 至今还对人们的婚配观念有所影响。剖析中国古代爱情传说, 其悲喜结局主要是以经济学为根源的, 从而得出结论:只有门当户对的爱情才符合帕累托最优, 才能够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贝克尔.家庭论[M].王献生, 王宇, 译.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52.

[3]和亲[OL].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305.htm.

[4]关于俄罗斯的一项婚姻调查[OL].http://eladies.sina.com.cn/nx/2005/0414/1053152809.html.

中国古代外星人传说 篇2

到了后院,这个狐狸竟然变成了一个女子,此时,仆人才知道这是一个狐仙。仆人假装不知道,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躺下准备休息。那女子竟然直接走过来俯在仆人身上摇晃着他,仆人装作醒来的样子,问她是谁,女子不回答。仆人说:“楼上明亮的灯火就是你吗?”女子回答道:“你既然知道,又何必问呢?”于是,两人就一起休息了。

时间久了,两人也就习以为常了,那女子每天晚上都来。仆人的主人知道这件事后很是生气,就叫来另外两个仆人把他们夹在中间。但当人们醒来后,却发现他们两个都在床下,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掉下来的。

主人更加生气了对仆人说:“她要是再来,你就把她抓回来,不然要你好看。”仆人心想:“我怎么可能抓住她呢?可不抓她,我就会被辞退。”想来想去,他忽然想起,女子睡觉时,贴身的衣物是一件小红衫,从来没脱下来过,那一定是她的要害,拿到这件衣服就一定可以威胁她。

到了晚上,女子一如既往地来了,问道:“你家主人叫你抓我了吗?”仆人回答道:“他确实说过这件事,但我怎会这么做呢?”睡下后,仆人偷偷去抓她的衣服,结果,狐仙女子大叫一声,瞬间挣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仆人去外地办事,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那个女子,他走上前去,女子用衣袖挡住面容,仆人说道:“你何必如此?”狐仙女子说道:“看来你还没有忘了我,既然你没忘,我也可以原谅你,毕竟那是你家主人的吩咐,我不怪你了。但你我的缘分已尽,要不你到我家吃个饭再走?就当是告别了。”

这个时节正是丰收之时,高粱长得很高很密,狐仙女子拉着仆人走了进去,不一会就看到一个高大的宅子,他们就喝了起来。到了太阳下山之时,仆人也该回去了,就起身离去了,出来一看,这里仍然是一片高粱地,大宅子也不见了。

★ 中国古代的故事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

★ 中国古代对联故事

★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 元宵节故事传说

中国古代外星人传说 篇3

一、研究的宗旨

诸位都是“专门史”专业的研究生, 并非是“民族文学”专业或其他与民族、传说相关联的研究生。我们开设此课的目的, 重点不在于研究传说的本身。也就是说, 讲授此课, 不仅仅是出于对东北古代民族传说本身的关心, 更重要的是此项研究仍立足于史料识别。让大家了解到史书中存在着大量传说, 希望通过本门课程使同学们不但有能力从传说中分析出历史真相, 也要有能力从历史记录中辨别出传说成分。

徐旭生言: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初期的历史, 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直到文字发明后才将这些传说记录下来。古代传说是“口耳相传”的史料, 这些史料大都有其历史的核心, 也都有史实渊源, 它是未经后人加工过的零散史料, 应比加工过的系统化“正经”或“正史”中的史料更为质朴。

在处理传说时代的材料问题上, 徐氏提出 ( 一) 传说史料大都有历史事实核心, 并非子虚乌有; ( 二) 对于掺杂神话的传说与纯粹神话应当分辨清楚, 不能把传说一股脑归为神话; ( 三) 古人并不作伪, 《尚书》、《史记》等书所记载的靠不住材料, 是因为古人在做综合工作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够精密的缘故。

徐氏说在一定条件之下是成立的, 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之真理。中外民族传说中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内容, 例如, 中央之大禹之治水, 基督教之诺亚方舟, 这可能是真的。但是, 也有其他文明世界的传说通过某种渠道传播到另一文明世界, 成为略有变异的新传说。例如, 《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有印度身后传说的影子; 包公剧“灰栏记”有所罗门判案的先例。

研究古代东北民族的传说, 首先要考察的就是这种传说是否与其民族特性有关。无论是原发性传说还是因袭性传说, 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其次, 由于处于汉文化的辐射范围内, 传说又通常是被中原史家记录的, 无论是传说产生时, 还是传说载入史籍时, 都有可能孱入内地传说。因此, 考查东北民族传说时要注意传说内容中的内地传说成份。

二、研究范围与论述要求

研究对象仅限于史籍记载。这是受研究宗旨所限, 同事由于传说资料过于广泛, 附会者不多, 不得不加以限制。

论述内容则不受此限, 并可天南海北之发挥。在史学研究中, 比较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在我们的传说研究中也是如此。而传说的资料如此广泛, 用“天南地北”来形容并不夸张。在最近的传说研究中, “主题”或“母题”研究甚为流行, 这种研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东北民族传说研究也是适当的。费雷泽的《金枝》从某种角度来看, 也是民族风俗的一种主题研究。

论述语气务必郑重, 论述措辞则力求严谨, 一如历史事件研究的论述。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有不少文史爱好者混迹史学界, 好奇闻怪论, 征引喜用《山海经》、《搜神记》、《酉阳杂俎》类文献, 考证则多用音转、幻想式对比等。此种业余的论述方式, 业余的逻辑思维, 希望在诸位的论文中不要出现。

三、材料利用的等级

材料的等级。用于研究材料是有等级的, 一般来说, 有早出的材料不用晚近的材料, 有第一手资料不用第二手资料。尽管传说的时间确定有着一定难度, 类似传说的先后关系经常缺乏可靠的证据, 但在使用资料的等级方面, 仍要遵循严谨的原则。

以高句丽传说为例, 第一等材料是高句丽人的文献 ( 好太王碑、中原高句丽碑、冉牟墓志等) , 第二等为中国正史。第三等为经、史、子之唐宋注疏。第四等为更晚之综合整理文献, 如《三国史记》。

四、传说性质与传说性质的确定

传说有原发性传说与因袭性传说的之别。

原发性传说一般可视为历史现实的反映, 有历史影子。

因袭性传说则不是历史事实的反映, 但可视为文化上的认同, 因为接受此种传说并有所变化者。

也就是说, 传说有其因袭性与传播性, 只有自发性传说才能探讨出传说蕴涵的历史渊源, 而改造或者改良过的传说只能探讨此种传说被改造或改良的原因与经过。在东北古代民族传说中, 自发性传说少而改良或改造性传说多, 故在探讨族源问题时要格外注意, 不能因为史料贫乏而对传说寄以无限厚望, 像朝鲜半岛学者那样从一个高句丽建国传说中居然整理出一个高句丽建国史。总而言之, 没有史料, 不过得不出结论罢了; 用了错误的史料, 结论倒有了, 但与史实肯定相差甚远。郭沫若在《十批判书,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指出: “无论做任何研究, 材料的鉴别是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 固然大成问题; 而材料缺乏, 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 而材料不正确, 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

五、传说研究的方法

关于传说研究的方法, 可以总结为: 一原则、二忌讳、三考察、四环节。

在判断传说性质的时候, 通常不要忽略以下四个环节。

1. 从传说中的“母题”入手。

2. 从传说演变的环节入手。

3. 从传说演变的原动力入手。

关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篇4

1924年腊月二十三日中午,辽西北镇警署探长欧阳接到米行伙计钱三的报案,说福运桥下出了命案。

福运桥位于盘山城西15里处的一条小河上。这天中午,钱三去乡下收账回来,路过福运桥时,肚子突然疼了起来,便跑到桥下解手。钱三刚蹲下身子,就发现桥墩下躺着一个人。他走过去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个人双眼圆睁,浑身僵硬,身下有一大摊血,已经死去多时。钱三慌忙跑到警局报案。

听完钱三的陈述,欧阳带上几个警察火速赶到案发现场。被害人身材微胖,身穿一身蓝布衣裤,四十岁左右,皮肤微黑,左手的小指已被剁去,脑后被利器击碎。法医检验后说,死者被害时间在凌晨四五点左右,是被斧头之类的利器猛击后脑勺致死。欧阳俯下身来仔细察看,发现死者小指残损的皮色有一圈白印,心想一定是凶手见财起意,剁断死者的小指,取下指环、戒指一类的东西。欧阳又在桥墩的四周巡视了一番,见找不到蛛丝马迹,于是将被害者的尸体运到警局的停尸棚,然后贴出认领尸体的告示。

一连三天,都无人认尸。到了第四天下午,来了一老一少婆媳两人。婆婆身体微驼,头发花白,年过六旬;媳妇二十八九岁年纪,名叫杨柳,生得体态婀娜,面若桃花。欧阳将婆媳俩领到停尸棚,婆婆一看到死者,当场就昏了过去。杨柳慌忙连掐带捏,婆婆才苏醒过来。婆婆醒后,说死者正是她的儿子裴老三,然后恶狠狠地望了杨柳一眼,就扑在了儿子身上。这一切都被欧阳看在眼里,于是欧阳决定将婆媳俩隔离问讯。

欧阳一进审讯室,婆婆就跪了下来,说杀害他儿子的凶手一定是杨柳的野男人。她说裴老三十年前丧妻,杨柳是他第二任妻子。为了贴补家用,裴老三经常到外地做买卖,前几天刚从外地回来过年。案发的前一天晚上,裴老三还告诉她,他赚了200块袁大头,因怕天黑遭歹徒抢劫,他将钱藏在了城外桥墩下的小洞里,等天亮后再将钱取回来。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裴老三就离开了家,却再也没回来。当时她和杨柳以为裴老三去城外的舅舅家串门去了,就没在意。后来他舅舅来了,说裴老三根本就没有去他家。她这才感到不对劲,这时邻居跑来说警察局门外贴着认尸告示,体貌特征很像裴老三,她这才慌了,跑来认尸。欧阳问杨柳的相好是谁,她说是杨柳在娘家时的表哥李全,说杨柳在做姑娘时就和李全暗地里相好了,只因为李全家贫,杨柳的父母才没有将女儿嫁给他。还说裴老三回家那天晚上,李全也来了,第二天早上,李全和裴老三一起走的。她还说自打裴老三外出后,李全经常来家里,没想到李全这么狠,竟然将儿子的手指也剁了去。她说着从左手的小指上撸下一枚金戒指,说裴老三手上的那枚金戒指和她的这枚一模一样。欧阳接过戒指看了看,这枚戒指由两条互相盘绕的金龙环成,首尾衔接处嵌着一颗八棱碧水翡翠,一眼便知是件稀世珍宝。

接着,欧阳又讯问杨柳,案发的前天晚上李全是否居住在裴家。杨柳红着脸点了点头,但说李全绝对不是杀害裴老三的凶手。案发的前天晚上,李全住在西厢房,裴老三跟她说的话李全根本不知道。欧阳见从杨柳嘴里问不出什么破绽,只好让婆媳俩先回去。

晚上,欧阳将李全传来。李全说自打裴老三外出后,他时常帮表妹做些体力活,但他和表妹是清白的。那天凌晨,他的确是和裴老三一块儿出的城,但他俩在城门口就分手了,城西卖豆腐的可以作证。欧阳又传讯卖豆腐的,卖豆腐的说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他还发现了一个可疑之人。那人在裴老三和李全之前就急匆匆出了城,看样子好像有什么要紧事。欧阳忙问那个人长什么样,卖豆腐的说那人个子瘦高,左腿微跛,长什么模样没有看清。至此,欧阳决定先从那枚戒指入手。按惯例,凶手拿到戒指后会急于销赃,于是欧阳决定暂将李全收监,然后到城中各个当铺查访。

欧阳揣着那枚戒指几乎跑遍了所有当铺、金市、银号、柜坊,可都说没见过。正在欧阳坐在一家药铺门前失望时,突然发现药铺隔壁有一家不引人注目的当铺。欧阳抱着碰运气的想法走了进去,将戒指放在柜台上问:“掌柜可曾见过这枚戒指?”掌柜拿起戒指仔细看了一会儿,说前天晚上收了一只这样的戒指,并吩咐伙计将那枚戒指拿了出来。欧阳一看,两只戒指果然一模一样。接着,欧阳亮出自己的身份,问那人有多大年纪,长什么样。掌柜说那人瘦高,左腿微跛,至于长什么模样,他没有注意。

线索虽然中断了,不过,欧阳肯定凶手就是卖豆腐的和当铺掌柜所说的那个人。接着,欧阳将全城的左跛子召集到警局。欧阳在他们面前巡视了一圈,突然问其中一个左跛子是否到过城西外河沟。那人脸色突然就变了,可他却坚持说根本就不知道那条河在哪儿,更别说去过了。欧阳从他口袋里掏出几颗草籽,问他口袋里的草籽是从哪儿带来的。这个人说草籽很可能是他最近到城南的普贤寺的后坡时带来的。欧阳微微一笑说,这种草名叫观音草。那人慌了神,马上改口说三个月前,他曾去过城西外的河沟里割草。欧阳笑道:“这种草开花晚,最早也得在10月中旬,所以,你不可能在9月拾到这种草的种子。”

上一篇:玻璃钢夹砂管道下一篇:放顶煤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