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2024-10-21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共9篇)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篇1

“用兵之道, 以计为首, 以谋取胜。”在侦查教育系统职务犯罪这类智能型犯罪中, 侦查谋略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教育系统系知识密集型单位, 这类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往往自恃知识渊博、地位显赫, 对待侦查人员态度蛮横, 并且在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方面, 畏罪心理比较严重, 而且反侦查能力较强。在接触嫌疑人前, 审讯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讯问前准备工作。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 主攻犯罪嫌疑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以及价值取向这类基础信息, 从而找出嫌疑人个性方面的“死穴”, 综合研究, 制定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侦查谋略。

一、攻心类谋略

在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侦查中, 犯罪嫌疑人往往学历较高, 具有较高的情商和智商。面对侦查人员严厉攻势, 会产生极强的畏罪心理, 并且自持犯罪手段高超, 盲目自信, 心理防线非常牢固。面对内心如此坚而不催的“敌人”, 侦查人员需要因势利导。尤其是讯问环节, 巧用侦查谋略攻心, 环环相扣, 进而突破其心理防线。

(一)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侦查讯问是一门集证据战、逻辑战、心理战三位一体的斗争艺术。在讯问过程中要抓住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障碍, 既畏罪、侥幸、抵触或悲观。并迅速出击, 适时配合出示证据, 增加讯问的威严气氛, 使犯罪嫌疑人的恐惧紧张情绪更加剧烈, 进而突破其事先筑起的心理防线。

(二) 诱敌深入, 后发制人

如前所述,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案件线索的获取难度较大, 并且侦查机关获取的线索多为匿名举报, 极具虚假性。对于那些侦查线索视线欠佳, 证据匮乏的案件。侦查人员需要转变思路, 转而采取曲线救国的方法, 从犯罪嫌疑人基础信息, 如家庭成员, 工作性质, 兴趣爱好以及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用跳跃式发问的方式来搅乱犯罪嫌疑人的反讯问思维, 诱使其充分暴露, 进而找到讯问的突破口, 全线攻破。

(三) 利用矛盾, 离间共犯

在共同犯罪, 窝案、串案等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多发类型中, 尤其是行贿受贿这类对合犯, 共同利益所趋, 犯罪嫌疑人们往往会订下牢而不破的攻守同盟。在这种形势下, 侦查人员就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 及时并敏锐地捕捉到同案犯之间潜在的矛盾。或有意制造矛盾, 并故意在讯问中加以充分利用, 逐步打破犯罪嫌疑人攻守同盟。

(四) 对症下药, 说服感化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犯罪嫌疑人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虽然在权势、金钱的诱惑面前没有把持住, 但其是非观念尚存, 相对而言说服教育比较容易。说服感化强调以理服人, 根据现已掌握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拒供表现, 深入剖析其犯罪的危害性, 阐明党和国家对犯罪人的挽救、教育以及改造的方针和政策。辅以耐心说服, 从而解除犯罪嫌疑人的思想顾虑, 促使其如实供述罪行。一般情况下, 可以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朋友、所在单位负责人等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告和开导。

二、调动类谋略

该类谋略主要针对的是隐而不动, 或犯罪嫌疑人身居要职, 地位显赫, 侦查人员公开及时开展侦查活动多有不便的状况下实施的。该种情况下, 侦查人员往往采用调离的方式, 暂时将犯罪嫌疑人支开;或通过诱骗的秘密手段, 促使犯罪嫌疑人暴露。以便顺利、深入地开展接下来的侦查工作。

(一) 调虎离山、排除干扰

在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侦查, 尤其是初查阶段, 犯罪嫌疑人往往尚未离职, 给侦查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种情况, 必要时应及时使用调虎离山之计, 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校方领导协助, 以到外地开会或进修等名义将犯罪嫌疑人暂时调离岗位, 为侦查工作排除干扰提供条件。

(二) 引蛇出洞、诱其暴露

对于隐藏犯罪极深的犯罪嫌疑人, 为了促使“狡猾狐狸尽早露出尾巴”, 侦查人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诱饵并暗中观察, 使犯罪嫌疑人产生风平浪静的错觉假象, 待犯罪嫌疑人露出尾巴之时及时抓其现行, 使其百口莫辩。

(三) 打草惊蛇、张网以待

根据案件推进的具体情况, 采取旁敲侧击或虚张声势等方式方法, 或故意走漏风声, 从而扰乱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思维, 促使犯罪嫌疑人慌不择路。进而匆忙联络同案犯进行串供或转移赃款赃物。再或者是通过内部关系打探公安机关侦查的内部情况。此时, 处于暗处的侦查人员密切关注犯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将计就计, 待时机成熟之时, 缴获赃款赃物, 查获犯罪嫌疑人。

三、利用类谋略

利用类谋略, 指侦查人员在仔细分析案情、研究犯罪嫌疑人后, 抓住其性格方面的弱点, 并针对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弱点, 或共同犯罪中相对容易突破的犯罪嫌疑人, 有针对性的进行讯问, 借力发力的一种侦查谋略。

(一) 舍强求弱、避实击虚

有意避开案件中难以攻克的环节, 或犯罪嫌疑人性格上的制高点, 而是从案件的薄弱环节或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弱点下手, 找准突破口, 并集中火力攻之, 使犯罪嫌疑人猝不及防, 进而为攻克全案打开豁口。

(二) 借力发力、将计就计

任由犯罪嫌疑人自导自演, 肆意施展手段伎俩, 并将计就计, 假意中了犯罪嫌疑人事先设计的圈套。实则借力发力, 为我所用, 反使犯罪嫌疑人中计的一种侦查谋略。这一谋略实施的关键之处是能够及时识破对方的诡计, 佯装中计, 使对方疏忽大意, 继而落入我方圈套。

(三) 以迂为直、曲径通幽

在没有直接犯罪证据, 并且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展开讯问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 转而采取的一种从外围入手, 以曲为直, 曲线救国的侦查谋略。如在案件初查阶段, 绕开犯罪嫌疑人关注的敏感部位, 从案件外围入手。首先对案件的知情人员进行广泛询问, 例如学校其他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等。一旦从外围获取了有利证据, 就可视情形进一步设计接下来与犯罪嫌疑人正面交锋的时机。

四、迷惑类谋略

迷惑类侦查谋略指侦查办案人员为了隐藏真实的侦查意图, 故意制造使犯罪嫌疑人产生错觉的假象, 进而促使其作出错误判断并实施错误行动的一系列谋略。

(一) 佯装破案、成竹在胸

根据先期侦查工作已经掌握的部分证据, 借助适当的语言、行为暗示, 迷惑讯问对象的反侦查视线, 使其产生关键犯罪证据已被获取、主要罪行已被揭穿、继续反抗已属徒劳的错误认识, 从而被迫供述自己的全部罪行。

(二) 隐藏意图、秘密侦查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内各级领导构成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 而他们多是师生们拥戴的师长。倘若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 检察机关就贸然行动, 先行介入调查, 不但容易打草惊蛇, 使犯罪嫌疑人产生警觉, 进而为了逃避法律的严惩而隐匿、毁灭证据, 而且会打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一旦没能查出有效的犯罪证据, 最终侦查失利, 还极易激起学校师生的不满情绪。因此, 针对该类敏感职业的犯罪主体, 必要情形下, 侦查机关可以借助秘密侦查的方式方法, 在其他社会职能部门的协助下, 如工商、税务、审计、银行或纪委等的力量, 以核查税费、年度审计、党风建设等合乎情理的名义介入调查, 进而获取与犯罪有关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供接下来的侦查工作使用。

(三) 内紧外松、明撤暗查

在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中, 犯罪嫌疑人往往内外勾结, 利用调查部门中的“内线”获取侦查信息, 通过串供、隐匿证据等方式扰乱侦查视线, 使得侦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案件久侦不破。在这种情况下, 侦查人员不妨有意散布虚假撤案消息, 扰乱犯罪嫌疑人的视线, 使其产生已经安全的错觉, 进而放松警惕。而侦查人员则明撤暗攻, 进一步深入秘密调查。

五、间探类谋略

间探类谋略, 是指采用秘密的方式、方法探知与犯罪有关的信息, 获取相关犯罪证据的侦查谋略。“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获取犯罪情报信息是侦查机关下一步制定侦查计划、设计侦查方案的重要依据, 是整个侦查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由于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具有极大的专业性、隐蔽性。很多情况下, 侦查人员通过公开的方式方法没有办法获取对侦查工作有实际推进意义的犯罪情报、信息。或是虽然可以获取, 但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容易打草惊蛇, 使犯罪嫌疑人有所察觉。此种状况下, 侦查人员只能转明为暗, 借助秘密力量获取。目前, 侦查机关使用的秘密方法主要有内线获取、冒名顶替等。

教育系统是国家的朝阳产业, 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保持青青校园的和谐、纯净尤为重要。在查办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时, 侦查人员采用的侦查方法, 设计的侦查谋略, 都需要首先考虑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将规范、文明的执法理念注入到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之中, 并以之作为检验办案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刘剑文.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陈鹏, 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3]任惠华.职务犯罪侦查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

[4]何增科.国外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国外理论动态, 2005 (2) .

[5]吴回生.对教育腐败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 2002 (4) .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篇2

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探讨

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检察院依照“系统查、查系统”的方案,立足“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维护民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系统乱收费、学校领导贪污、贿赂等问题,在教育系统开展了专项的职务犯罪查办活动,截止4月底,已立案侦查6件7人,其中部分案件已侦结并起诉到法院,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严厉制裁。但案件却给人们留下许多深思:学校本是一方“净土”,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开始滋长、蔓延,出现“人类灵魂的豆腐渣工程”,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十分巨大。结合我市今年所查办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笔者试着对我市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遏制、防止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一、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共性

一是犯罪主体相对集中,多为学校校长、财务人员。在我市查办的6件(涉案人员7人)教育系统案件中,涉案人员中4人为校长、两人为学校财务人员,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把权力转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以权谋私,最终落入犯罪的泥潭。

二是涉案人员文化层次较高。涉案人员都有较长的教龄、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有的甚至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但在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放松警惕,私欲膨 1 胀,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如我院查处的会宁县新庄初级中学前校长刘某,其学历为大专,系中学高级教师,讲课深受学生喜欢,但任校长后经不住诱惑,挪用公款构成犯罪。

三是发案环节集中,主要是私设小金库,然后在小金库中进行侵吞、挪用。我市地处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学校的收费,学校经费本身不足,甚至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但一些学校管理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私设小金库,以便自己挥霍、侵吞或挪用。从我市查处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看,其小金库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辅读物回扣不入账、套取国家专项款、收取补习费或高学费、捐资助学款等。在我市初查过的学校中,几乎都设有小金库,只是管理方式以及金额大小不同。如我院初查的会宁县平头川中学将虚报来的“普九债务”清欠款20余万元私设小金库,然后用于日常接待、老师福利等支出,其中不乏违纪行为;我院查处的靖远县大芦中学校长周某受贿案,就是虚报国家专项款“普九债务”清欠款,然后任公款滞留于建筑老板靳某手中让其周转使用,靳某为表示感谢,在其离任校长后,送给其感谢费2万元;我市平川区元查办的平川区共和中学校长赵某与会计张某共同贪污案,也是虚报债务,套取国家专项款后私设小金库而后合伙侵吞;我院查处的会宁县新庄中学校长刘某挪用公款案,就是将某单位的捐资助学款私设小金库后予以挪用的。

四是作案手段隐密,但方式简单,犯罪形式较单一,其中贪污案件居多。作案时主要是校领导安排财务人员将部分收入不入账或虚列支出套取公款后私设小金库,所以对私设小金库的事知情人一般不会超过三人,使公款失去监管,为下一步进行犯罪活动创造条件。作为校领导或财务人员,一般会通过在小金库中以白条、收据等形式虚列支出进行贪污,或以借款形式先挪用后再找相关条据冲账,予以贪污。我市查处的6案7人中,有3案4人为贪污,占所查办案件数的50%。

五是主观恶性小,查处时间短,涉案金额较小。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涉案金额与其他领域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相比不算大,作案手法也比较单一,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作案人要“单纯”、“老实”得多,归案后一般能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交待问题时也比较主动、详尽,犯罪后普遍怀有愧疚感。我市查办的6案7人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中,案值在10万元以上的占2案3人,其中1案2人共同贪污10万元,1案1人为挪用公款11万余元,占查办案件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能主动交代问题,基本不需过多的审讯,我市办理的案件中有1人认定为自首。

二、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

教育腐败的蔓延,暴露出教育系统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教育、管理、监督、制约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过我们认真调查分析,造成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个人法制观念淡薄,私欲膨胀。“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犯罪人的个体心理因素是职务犯罪行为发生的内因。从教育系统腐败分子由“正面教员”变为“反面教员”的思想演变轨迹看,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私欲面前放松了对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了捞取金钱的资本,异化为个人谋私的工具,在金钱的诱惑下,最终必然走上犯罪道路。如我县中学校长刘某本是一名优秀教师,担任校长之后将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个人谋利的工具,不检点自己的行为,甚至染上赌博的恶习,终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挪用公款11万余元。

二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1、上级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作用发挥欠缺。从我们深入一些发案单位了解,我市教育部门纪检组对学校及“一把手”在收费、财务管理及干部的廉政教育上虽有原则规定,但在基建建设、教师招聘等重大问题上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督与制约,对学校“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同级难以监督,上级疏于监督的局面。

2、社会监督相对弱化。长期以来,各职能部门及人民群众把学校当作“净土”,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学校腐败缺乏警惕性和预见性,缺乏有效的腐败“预警”和“发现”机制,一些教育腐败无人察觉,无从发现,也就无法查处。

三是法制宣传不到位,打击防范工作力度不够,使违法犯罪者产生侥幸心理。在查处的6起案件的涉案人员中,有近三分 4 之二的人对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职能知之甚少,有的学校竟没有一份法律方面的报刊、杂志,加之认识上有误区,始终认为学校是一方净土,结果使这个“无案件”可办的教育系统,出现了大量有恃无恐的犯罪分子。

三、预防和减少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从源头上解决和治理教育腐败问题,确保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教育部门要经常性对系统内工作人员开展品德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法纪教育。要充分发挥党纪国法的教育功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清正廉明的公仆意识和为人师表的思想,增强“戒贪”、“防渐”、“慎独”的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廉政意识,使他们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对待、使用手中的权力,促进依法治教和廉洁从教。

二是加大查处和预防力度,力求取得“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检察机关要加大依法查办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严厉惩治和震慑腐败分子。在认真查处的同时,应结合办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首先要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联络机制,将教育系统纳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选择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结合教育系统 5 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多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做到警钟长鸣;其次要结合办案及时发现案发单位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发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帮助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

三是强化内外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首先要强化教育系统内部纪检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避免一人说了算,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建立制约管理体系,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渠道,推行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及班子成员之间监督等相应制度,并且配以有力的惩戒措施,使腐败及早发现,及时遏制。其次要建立执法公示承诺制度和个案监督制度,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教育界的腐败,还教育系统一片清澈的蓝天。

电力系统职务犯罪探微 篇3

一、电力系统职务犯罪主要成因

1、放松世界观改造, 经不住金钱的诱惑。

一些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成了权力、金钱、美色的俘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忽视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是最主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领导干部, 随着职务的升迁, 就以工作繁忙等借口, 逐步放松政治理论学习,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人的思想改造是无止境的, 同时又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因为人的思想每时每刻都要受到客观外界的影响, 不接受好的影响就必然接受坏的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改造一放松, 就等于在歧路上迈出了危险的第一步, 进而越来越远。

2、追逐一己私利, 抱有侥幸心理。

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大凡犯罪无一不是从追逐私利开始, 以走向犯罪告终。应该说, 近几年来, 电力系统干部职工的工资相对于其他行业要高一些, 干部职工家庭绝大多数经济都比较宽裕, 但为什么还有一些人在到处捞钱呢?其原因就是他们私欲膨胀并抱有侥幸心理, 总觉得自己做的这点小事不会有人发现。

3、不正当的竞争, 使行贿者大行其道。

电力的发展带来的基建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增加, 成为一些心术不正之徒谋取私利的机会。在基建工程项目和设备采购等未推行招投标机制前, 在施工队伍的选定、工程造价的审核、工程量的验收、设备物资的采购以及财务结算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指定施工队伍、指定设备生产厂家, 个别人员在工程和设备验收中, 与乙方相勾结, 高估冒算, 以次充好。一些施工企业和生产厂家, 为能争得电力市场这块蛋糕, 便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 致使电力系统一些意志不坚定者被拉下水。

4、财务管理混乱。

近年来, 各地电力系统基层部门的收支一律由财务部门统管, 支出费用必须经领导审批, 虽然加强了财务管理, 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如基层供电所等部门私设“小金库”现象还比较严重, 为贪污犯罪提供了便利。

5、监督制约不力。

如在废旧物资回收上, 一些工作人员私自贩卖废旧物资, 瞒报、虚报工程物资, 以获得利益。这些事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监督不力, 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6、法律意识淡薄。

电力系统某些干部职工法律意识淡薄, 尤其在基层站所表现最为明显。他们大部分是电工出身, 有的是从最基层的岗位上提拔上来的, 对法律知之甚少, 不能正确认识手中权力, 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不知不觉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强学习教育, 增强电力系统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意识。

腐败行为是腐败意识的外化, 当腐败意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反而逐渐膨胀, 成为人的主导力量时, 腐败意识就会化为腐败行为,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极其严重的腐败行为往往起源于最初的微弱的腐败意识。可见, 沾染腐败意识是走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 遏制腐败意识的蔓延是消除腐败的第一道防线。与其他政党相比,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特色之一就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强调思想建设。思想教育是一种主动, 自觉的防范, 是基础工程。通过思想教育, 可以提高反腐败的认识和政治觉悟, 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权、欲、利。通过思想教育, 将干部培养成廉洁为民的公仆, 将职工教育成遵纪守法的公民。

2、加强法制宣传警示教育。

电力部门要经常邀请检察机关等部门深入电力系统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宣传警示教育。通过上法制课、举办图片展、警示教育参观等多种方式, 使大家知法、懂法, 不断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时刻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进一步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3、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

要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工作机制, 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要严格工作程序, 认真贯彻落实, 彻底杜绝“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特权思想。在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前提下, 电力系统还要结合自身实际, 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的有关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 要在严格执行党纪条规和企业各项廉洁制度的前提下, 着重完善两个约束机制。一是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机制。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就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它给职工群众以希望、依赖和信心。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首先来自班子每一个成员的自我约束, 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主观上的努力, 使领导班子成员逐步达到思想言行上的自我完善、政治和业务素质上的提高, 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实际生活工作中要自觉规范自己“八小时”以外的行为, 以身作则戒权钱交易, 戒以权谋私, 戒贿赂和酒色腐蚀, 为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抵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做表率。二是健全和完善权力约束机制。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出发, 着重落实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配套, 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相一致的原则, 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的监督约束。一要做到权责统一。对所属各级领导干部, 都应在授予一定权力的同时, 按照工作职责, 明确职权划分范围, 落实应尽的责任, 完善考核奖励措施和处罚规定, 定期检查和考核奖惩, 杜绝超越职权、独断专权和防止权力失控;二要实行权力制约。在各级党政一把手之间、一把手与班子其他成员之间, 应根据企业实际分工, 大事集体研究, 小事分工负责, 决策权力不能集中一个人或少数人手中, 防止职权过分集中, 而造成权力制衡。当前要抓好企业经济往来中权力制约, 规范对外交往行为, 凡涉及企业重大决策的经营项目、建设工程和大额资金管理都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形成一致意见后实施, 以避免决策上大的失误或发生经济违纪问题;三要加强权力监督。根据电力系统生产管理的特点和经营管理、基本建设的实际, 进一步完善上下统一、前后衔接、内外配套、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监督机制。当前尤其要注重提高企业党组织对领导干部使用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威性和制约的有效性, 使各级领导干部能自觉地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4、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为了更好地对权力进行监督, 防止权力滥用, 电力系统要结合自身实际, 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在内部, 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 让大家行使决策校。不能让个别人权力集中, 独断专行;加强财务、政务公开, 对电费收缴、电力工程款项收支等各项情况, 公开详实内容, 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 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权力真正受到监督。在外部, 要采取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措施, 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同时虚心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王楚.当前基层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 2010 (04) .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篇4

一、晋升中高、破格中级职务推荐材料及顺序(一)材料要求:

所有申报人员均报送原件、复印件各一袋。原件、复印件袋分别贴对应的目录封皮(目录样式见附表)。原件、复印件袋材料均用活页夹分别装订,不得使用抽杆夹。

《评审各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审查登记表》按单位报送1份。字体统一使用宋体10号,A4纸打印,加盖单位公章,并附电子版。

(二)申报材料及顺序:

1、目录。原件、复印件袋内各装一份。

2、身份证。破格晋升人员和县直单位因年龄免试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员,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其他人员不要求。

3、毕业证。从高到低装入各层次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4、教师资格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5、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低一级职务任职资格转换取得的人员,同时装入系列转换前低一级职务任职资格证。资格证正在办理的,装职务任职资格文件。

6、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7、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有计算机要求的人员装成绩单(有合格证的,同时装入)。免试的提供免试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8、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9、晋升高级职务的,将近五年来的考核登记表装入原件袋。晋升中级职务的,将《会宁县拟晋升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结果审查登记表》原件两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10、计划生育审核备案表。不装入材料袋,统一另交教育局。

11、公示报告。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12、推荐报告。破格人员专题推荐报告原件一份装入原件袋,其他人员不要求。

13、相关业绩条件。

(1)乡镇工作、班主任工作等各类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2)各类获奖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其中,优质课,辅导学生,市、县园丁等获奖证书必须提供获奖文件复印件两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3)各类项目、课题鉴定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4)各类论文、论著、教材等。原件装入原件袋,复印杂志封面、目录、正文等信息一份,装入复印件袋。

(5)其他相关材料。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分别装入原件、复印件袋。

14、《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各级职务基本条件审核表》。原件一份装入原件袋。

15、《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装入复印件袋。

16、《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装入复印件袋。

二、正常晋升中级职务推荐材料及顺序(一)材料要求:

所有申报人员均报送原件、复印件各一袋。原件、复印件袋分别贴对应的目录封皮(目录样式见附表)。原件、复印件袋材料均用活页夹分别装订,不得使用抽杆夹。其他要求与晋升中高、破格中级职务的材料要求一致。

(二)申报材料及顺序:

与晋升中高、破格中级职务的材料要求基本一致。其中,第13条相关业绩条件,有论文的装入论文,原件、复印件各一份。没有论文的,打印两份工作总结,原件、复印件袋中各一份。其他业绩条件不得装入。

三、晋升初级职务推荐材料及顺序(一)材料要求:

所有申报人员均报送材料一袋。只报送原件,用活页夹装订。其他要求与晋升中高、破格中级职务的材料要求一致。

(二)申报材料及顺序:

1、目录。

2、毕业证。从高到低装入各层次学历证书。

3、教师资格证。

4、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

5、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

6、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7、《会宁县拟晋升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结果审查登记表》。

8、工作总结。评审人员提供一份,转正定职人员不要求。

9、《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各级职务基本条件审核表》。

10、《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评审人员提供。

11、《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转正定职人员提供。

姓名:XXX 拟评(聘)资格:(如:评审中二或定职小二)工作单位:XXXX 晋升类型:(正常或破格)

XXX 同志正常(破格)评审(转正定职)高(中、初)级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材料

目 录(原件袋或复印件袋)

一、专业身份材料

1、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1份)。

2、毕业证。(原件或复印件X份)。

3、教师资格证。(原件或复印件1份)。

4、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原件或复印件X份)。

5、低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原件或复印件X份)。

6、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合格证)。(原件或复印件X份)。

7、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原件或复印件1份)。

8、考核登记表或《考核结果审查登记表》。(原件X份或复印件1份)。

9、公示报告。(原件或复印件1份)。

10、推荐报告。(原件1份)。

二、业绩成果

1、乡镇、班主任工作等各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X份)。

2、各类获奖证书和文件。(原件或复印件X份)。

3、各类项目、课题鉴定证书。(原件或复印件X份)。

4、各类论文、论著、教材等。(原件或复印件X份)。

5、其他相关材料。(原件或复印件X份)。

三、各类表册

1、《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各级职务基本条件审核表》。(1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X份)。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篇5

从2008年以来, 我市各类扶贫项目款累计高达2亿多元。全市在国家扶贫项目的实施中, 两级扶贫办、村干部均存在逐级加大扶贫项目返还比例, 套取扶贫项目返还款的情况。部分项目以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扶贫等多个方面叠加申报, 因扶贫项目款项数额较小, 部分旗县甚至存在直接虚列内容空套资金的情况。其中, 百万以上大案4件7人, 要案1人, 涉案金额高达830余万元。该案涉及6个扶贫办单位, 6个扶贫办主任 (其中副处级1人) 均被立案查办, 并涉及扶贫办办公室主任1人, 扶贫办项目科长1人。经法院审理, 巴彦淖尔市两级检察机关立案查办的扶贫系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0名被告人被法院全部作出一审判决。其中,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3人, 五年以上有期徒刑4人, 缓刑3人。

二、扶贫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 “跑项目”成为该行业的潜规则

由于扶贫资金发放的不固定性及供小于求, 有些项目资金的拨付是要争取的, 所以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便以“跑项目”为由向得到扶贫项目的单位索取回扣。

(二) 犯罪主体鲜明, 共同结伙联手犯罪

由于扶贫资金的特殊性, 其管理、发放者须具备一定权限, 这使得作案主体主要集中在扶贫办大权在握的主管领导身上。我市扶贫系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均是共同犯罪, 嫌疑人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 相互勾结、上下联手, 在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扶贫项目工程中弄虚作假, 大肆利用手中权力套取扶贫资金, 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案中有案, “拔出萝卜带出泥”现象突出。

(三) 个人受贿与单位受贿交织

此类型案件可谓个人腐败与单位‘创收’相互依存, 由于个人受贿与单位受贿的共生, 个人受贿被隐蔽其内不容易被发现。如犯罪嫌疑人张某在为单位争取“福利”的掩护下, 将大部分扶贫项目回扣款洗进自己的小金库, 购房、购车库、购车等, 充分表现出犯罪嫌疑人利用从事管理的便利条件, 为了一己私利骗取或侵吞国家专项资金, 中饱私囊。

(四) 虚列开支, 套取扶贫资金

上级扶贫办要回扣, 少数乡镇领导就在扶贫项目建设方面做手脚, 采取虚开发票、加大工程量、报假账等手段, 侵吞扶贫资金。

(五) 犯罪后果严重, 影响恶劣

一方面, 由于“跑项目”的力度不同, 争取到扶贫项目的未必是最需要救济的, 而争取来的扶贫资金还要除去高额的回扣款, 无疑对地方经济状况的改善雪上加霜, 政府的惠农政策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另一方面, 扶贫系统出现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 不仅破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和严肃性, 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诚信形象。

三、我市扶贫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原因分析

(一) 扶贫资金审批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管理模式不完善, 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分散, 目标多元化、管理多部门, 为犯罪提供了空间。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部门较多, 加上部门间政策要求不统一、信息沟通不流畅, 部分项目职能交叉, 立项、实施、验收和资金拨付属多个部门多头管理, 从而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 廉洁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心中廉洁意识下降, 法制观念淡薄, 不能正确看待手中权力, 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钱财的资本、牟取私利的工具, 将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民的扶贫资金当成为自己谋私的“时机”。明知违法违纪, 也要铤而走险, 多次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 不被发现和查处, 贪欲也在不断膨胀, 所以强化了进一步犯罪的动机。

(三) 各项规章制度不严, 财务管理混乱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法制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和完善, 但有关基层的规章制度不能与时俱进, 还不规范, 存在漏洞, 这势必会给个别基层工作干部提供犯罪的机会。如案件涉及的杭锦某扶贫办, 有关财务制度形同虚设, 会计任某一人兼任出纳的业务, 直接经手财务, 为犯罪嫌疑人许某多次索要非法受贿款项。

(四) 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监督不力

一是村级财务、政务公开不到位。有的只公布数字, 不公开具体事项, 本案中上级的扶贫款发放, 具体补偿多少, 群众一般不知道, 只能看到公开的发放情况, 至于虚报、冒领的, 群众更是无从知晓, 村民无法履行监督权利。二是乡镇党委政府监督不力。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都派有驻村干部, 协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抓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对于扶贫工作, 驻村干部只注重抽查工程质量和工程的落实情况, 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管较少。三是上级职能部门只注重资金划拨, 疏忽对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和工程量的核实, 致使少数村干部虚增工程量, 套取扶贫资金进行它用。

四、预防扶贫系统职务犯罪对策

(一) 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为了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 把扶贫项目做成“优质、高效、廉洁”工程, 对重点领域和环节要强化监督预防, 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项目管资金。针对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等四个方面, 建立情况通报、联席会议、法制宣传、实地检查、同步跟踪等制度, 形成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 开展专题警示教育

对待这类案件, 打击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预防。预防工作人员结合近来所查处的扶贫系统职务犯罪案例, 从正反两方面剖析、揭露犯罪原因和危害, 为扶贫办领导及乡镇干部、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举办专题讲座, 以案示法进行警示教育。

(三)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篇6

1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表现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药品、医疗设备、耗材和试剂采购、医疗诊治、基础设施建设、财务资金管理等环节上。某报刊登了一则报道称:全球最大诊断设备生产商设在天津的诊断产品有限公司在1991年至2002年, 向医生行贿162.3万美元现金, 而被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处以近48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近年来,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多发的势头, 贪污、受贿案件频发。国内各地媒体对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报道堪多, 不再列举。

2006年3月28日, 在全国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上, 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一些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 利用医药采购、医疗服务、药品处方、检查开单等活动, 帮助企业高价销售医药产品。这种不正当交易行为由来已久, 屡禁不止, 成为医药购销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原则, 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腐蚀了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也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加重了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危害极大、贻患无穷, 必须严加治理, 坚决遏制和纠正"。

2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主要原因的分析

2.1 体制不协调, 机制不完善

目前, 我国医院的管理、决策、人事、分配等都没有体现市场经济的规律。一方面, 医院之间, 主要是少数大医院与其他医院之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也就难以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另一方面, 我国的药品、医疗器械流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 各生产商、经销商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 每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体制之间的矛盾正是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另外, 医疗卫生管理机制不完善也为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提供了方便。最明显的就是药品、医疗器械流通市场不完善, 招标体制不规范, 特别是药品、医疗器械招标的范围和地域较小, 造成了采购环节上的普遍行贿受贿。还有以药养医问题, 我国目前的医院体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以药养医, 医院不是靠治疗病人来赚钱, 而主要是靠卖药获得的差额利润来维持运转。

2.2 高额利润的诱惑

据一位从事过药品销售的人士介绍, 一般经销商从生产商拿到药品后, 会以三至五倍的价格卖给医院, 医院再加价15%后卖给患者, 经销商除了按医院进价的10%至15%的比例付给医生回扣外, 还得付给医院有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好处费。2006年11月17日, 广州日报热闻《每一个处方都在药厂监控下》也充分证明了这个实事。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商到经销商到医院的利益链条上, 其上端生产商需要经销商推销, 只要能把药品、医疗器械卖出去, 再高的价格也不会过问;而在这个链条的下端, 医院的合理利润也是按照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提成, 这意味着价格越高医院获得的利润也就越高。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 生产商、销售商、医院以及医生这四方面形成了共同的利益联盟, 为维护高额利润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医疗领域, 有的医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回扣, 还采取一种所谓的"豪华疗法"。有的患者仅仅是因为轻微的病痛前来就诊, 一些医生就会狮子大开口, 对症或不对症的药都开, 而且尽开些价格比较高的药品。

2.3 药品、医疗器械采购招标不规范

近年来, 为了防止收受回扣, 各地陆续进行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统一招标采购, 但由于招投标制度的不健全, 不能有效遏制采购过程中的职务犯罪行为, 药价虚高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老百姓也未享受到多少实惠。医药集中招标采购实际上是由政府部门强制性地代替消费者选择供应商, 这与市场经济的做法是相违背的。医院购进药品与企业购进原材料没有本质区别, 它应当有自主决定权。医药集中招标采购操作复杂, 透明度差, 有的进行虚假招标。

2.4 心理失衡, 欲望膨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少数医务人员, 看到在改革大潮中有人大把赚钱, 生活奢侈, 而自己辛苦工作多年, 却收入甚微, 导致明显的心理失衡。部分意志薄弱者, 抵不住诱惑, 经不起考验, 逐步偏离了人生追求的方向, 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些人就会在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工程建设项目发包、人事安排等过程中捞取好处。

2.5 药品、医疗器械流通市场的恶性竞争

医药市场作为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的主要环节, 呈现的是管理比较混乱的局面, 主要原因是药品监管的体系不健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难以进行全面监管。医药市场本身的竞争激烈而混乱, 各生产厂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各地纷纷设立"医药代表", 深入各个医疗机构进行宣传推销。"医药代表"本身是挂名的, 与生产厂家的关系是松散的, 即在经济和管理上是独立的, 他们的经济利益是和销售量挂钩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给予高额回扣的手段贿赂采购人员, 以争取到更多的销售量。

2.6 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

医疗单位在制度建设上, 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虽然业务工作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但纪律作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监督制约机制比较薄弱, 缺乏切实有效的约束作用。如工程建设、药品采购招标制度不规范, 容易形成"暗箱操作", 一些人在招投标过程中互相窜标或搞虚假招标。有的单位责任不明确, 缺乏可操作性, 致使规章制度只是说在嘴上, 挂在墙上, 不能落实到工作中, 导致涉案人员大搞权钱交易, 走上犯罪道路。

2.7 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执法部门打击偏软

《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索取他人财物的, 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 是受贿罪"3。据此,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 为他人谋取利益。对负有行政管理职责的院长、科长、主任等人员, 可以受贿罪定罪, 但对只有职称而无职务的一般医生, 利用处方权牟利能否定罪, 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2.8 法制观念淡薄, 存在侥幸心理

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他们法制观念淡薄, 加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一些人便偏离了人生方向。特别是像医药回扣、红包这一类涉及面广、界限模糊、罪与非罪混淆的问题, 更容易使一部分人产生"罚不责众"、"不收吃亏"的种种心理。他们对收受贿赂大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认为都是老关系, 你给我钱, 我给你办事, 互利互惠, 不会出事, 即使出问题, 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不会被出卖。正是由于这种侥幸心理, 一些人便铤而走险。

3 预防医药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3.1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医疗卫生体制

可以说, 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不正之风主要是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 要根除医药卫生部门的腐败现象, 就应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 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市场计划经济与药品市场市场经济两种模式的问题。对现行医院的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是防止职务犯罪的根本之策。要通过体制的改革使医院真正依靠治疗来养活自己, 而不是以卖药为生, 切实转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3.2 强化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加强党的宗旨教育,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牢固树立医务工作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自觉抵制权钱交易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大力倡导端正的医德医风, 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职业道德, 切实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在抓好业务学习的同时,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法纪教育, 以案释法, 警钟长鸣, 使他们深刻认识职务犯罪的重大危害, 增强自身的防腐拒变能力。

3.3 规范药品、医疗器械购销行为

一是端正指导思想, 杜绝"以药养医"。医疗单位要从端正经营思想入手, 对药品、医疗器械购销活动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严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实行院务公开、让利公开, 增强医药购销行为的透明度。医疗机构要统一实行明码标价, 公开药品价格, 接受社会监督。全面落实"医药分开招标, 分别管理, 超支上缴, 合理返还"制度, 改变以往多卖药多收的利益机制, 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不良现象。二是严把进货渠道, 对供货单位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进行严格审核, 突出产品优质价廉和服务周到的特征。三是严格规范购销行为, 规范药品采购场所和药品采购的招投标制度, 促成以药品质量、服务质量、让利金额为主要内容的公开经营、平等竞争、择优录选的购销环境, 同时要完善药械集中统一招标采购机制, 规范招标采购程序, 加强对具体招投标活动的监督, 特别是要对招标活动中的做标、评标、定标等关键环节以及招标机构负责人等进行重点监督, 建立招标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杜绝招标人泄露标底以及与投标人违规接触等。四是严把折扣明示关, 所有购药发票一律需经过药品监督部门审验, 销售让利折扣率必须明示在发票上, 严禁将折扣以现金、支票、实物等形式送给个人。

3.4 完善立法, 加大打击力度

立法机关应当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法律法规或由有权司法机关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 使得查办案件有法可依, 增强打击效果。另外, 可以引入建筑行业的"黑名单"制度, 对收受红包、回扣者列入"黑名单"在医疗系统进行公布, 对送红包、回扣者取消其在各医疗机构的业务活动, 限制其参与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招投标的资格, 从源头上遏制和治理医药卫生系统腐败现象。

3.5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监所深挖犯罪信息系统设计 篇7

关键词:监所,深挖犯罪,线索,信息系统

2006年6月10日公安部正式出台了《公安机关深挖犯罪工作规则》, 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公安监管场所在深挖犯罪工作中的地位, 表明深挖犯罪已成为公安监所的一项基本职能。实践表明[1], 线索能否及时获取、转递、查证、反馈, 是深挖犯罪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为保证此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深挖犯罪工作规则》以及有关法律和规定, 对线索的获取、转递、查证、反馈、政策兑现等工作环节作出规定, 明确监管、侦查等各部门的分工和工作职责, 保证深挖工作的有序进行[2]。建设监所深挖犯罪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公安监所深挖犯罪升级的有效途径。侦查部门与监所之间建立犯罪情况信息交流机制,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协同作战, 才能形成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合力。建设监所深挖犯罪信息系统, 具有以下意义:

(1) 监管场所蕴藏着丰富的犯罪信息资源, 有大量可供挖掘的违法犯罪线索, 是名副其实的“犯罪信息库”。

(2) 与公安机关其他部门比较, 监管场所开展深挖工作, 获取线索更加容易。

(3) 破案成本低, 挖出的线索大多是被监管人员自己参与或知情的, 准确性极高, 并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有的直接指向具体的案件和犯罪嫌疑人, 甚至是犯罪嫌疑人的藏身落脚点, 是典型的“由人到案”的侦查破案模式, 具有主动性强、见效快、成本低、收效大的优势。

(4) 监管场所负责深挖犯罪线索, 对获取的线索进行初查, 然后将线索分别转递给各侦查部门, 由侦查部门分别进行查证。但在工作中, 全按手工操作, 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线索传递环节较多, 造成信息的不准确、不全面甚至“遗失”;二是查证力度不够, 造成信息的浪费;三是信息反馈不及时。

1 系统架构

监所深挖犯罪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犯罪线索的获取、转递、查证、反馈、政策兑现等工作进行管理;保证深挖工作的有序进行以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侦查部门与监所之间建立犯罪情况信息交流机制,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协同作战, 形成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合力[3]。

本系统将采用基于组件的三层应用体系结构 (B/A/S) , 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 三层结构支撑平台采用IBM Web Sphere。第一层为数据层[4], 监所系统和刑侦系统通过数据层实现信息共享;第二层为业务逻辑处理层;第三层为展现层, 系统主要功能:线索采集、线索传递反馈、线索查询、线索比对、线索统计等, 就建立在这一层上。

2 流程设计

监所深挖犯罪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有:线索采集、线索传递反馈、线索查询、线索比对、线索统计等:其主要工作模式是监所用户进行线索、材料的采集并在系统登记线索信息;监管支队用户对各监所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筛选、编号, 将相应的材料传递给各分局、支队;各分局、支队对传递的材料进行签收, 如有查处情况就反馈信息给监管支队。

其深挖犯罪的工作流程如下:各监所管教民警将检举材料上传给监所信息管理员, 监所信息管理员将材料汇总上传给监管支队信息管理员;支队信息管理员对材料进行汇总、筛选、编号, 再传递至侦查部门;侦查部门信息管理员收到材料后, 签收反馈给监管支队信息管理员;侦查部门办案人员按材料中的线索进行侦查后, 将侦查结果作为反馈材料发函至监管支队信息管理员;监管支队管理员再将信息反馈至各监所信息管理员。

3 线索采集

监所民警在对被监管人员进行管理教育中, 将获取的违法犯罪线索, 隐藏的犯罪嫌疑人和在逃犯罪人员的信息登记到系统中。其工作模式和流程如下:监所民警在日常与在押人员的谈话教育中, 了解在押人员的社会活动关系以及相关的违法犯罪线索、隐藏的犯罪嫌疑人和在逃犯罪人员信息, 形成材料笔录。在系统中进行登记和对笔录进行扫描、上传从而形成一份检举材料。

该模块实现的功能包括:

(1) 检举信息登记, 对在押人员检举揭发的违法犯罪线索, 隐藏的犯罪嫌疑人和在逃犯罪人员的信息进行采集登记。 (2) 笔录扫描文件上传, 将形成笔录的文件进行扫描上传至系统。

4 线索传递

监管支队将获得的检举材料进行汇总、筛选、编号登记后, 及时地将材料传递给侦查部门 (各分局、支队) 。

该模块实现的功能包括: (1) 线索分析, 其功能主要是查看检举线索的详细信息, 对线索进行初查、筛选、分析, 判断线索是否有价值?如果该线索有价值就其进行编号, 否则就退回监所。 (2) 线索传递, 其功能主要是将检举线索信息传递给侦查部门。并形成一份《检举、揭发材料转递函》。 (3) 线索签收, 侦查部门对传递的检举线索信息进行签收, 使监管支队了解该检举信息已经被查看了。 (4) 线索反馈, 侦查部门对检举线索进行查证, 查处;将查处的情况反馈给监管支队。

5 线索查询

对登记在系统中的线索信息进行任意组合的查询, 其包括检举人信息查询、检举信息查询、案件信息查询。

6 线索比对

其功能是对类似线索的查找比对, 通过这些线索中的检举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描述性语言找出线索的相似处。对于检举内容的分析, 如何判断是否是类似线索主要依靠监管支队的经验与智慧, 该功能主要在于提供的线索查找、线索的筛选, 为监管支队提供辅助支持。

7 线索统计

对采集的线索进行统计, 形成报表, 提供打印功能。

8 系统管理

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编码维护、业务日志、业务提醒。

8.1 用户管理

(1) 登记用户资料。由系统管理员使用, 在注册用户的同时, 系统自动为该用户开设电子信箱, 其初始令由系统管理员设置后直接通知使用者。 (2) 用户口令修改。由各个用户使用, 以定期修改自己的登录口令。 (3) 注销用户。用以注销系统的用户, 在注销的同时也取消其电子邮箱。

8.2 权限管理

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 用户登录系统时必须进行身份认证, 当用户身份鉴别失败数超过3次, 即终止用户与系统之间的连接。

(1) 设置系统权限。由系统管理操作。根据系统要求设置每一功能模块的各项权限。 (2) 给用户分配权限。由系统管理员进行, 根据每一个使用者的不同身份, 赋予不同的系统功能项目。 (3) 收回用户权限。由系统管理员进行, 把已分配给用户的一项或多项权限取消。 (4) 用户群组设置。可以将多个用户自由组合起来方便公文的发送。

8.3 编码维护

对本系统中有用到的所有编码全部按照公安部标准进行维护提供代码管理及维护功能。

8.4 业务日志

对用户的操作日志以及用户对系统的修改情况 (精确到字段) 进行记录。

8.5 业务提醒

(1) 提醒监管支队有新的线索上报, 便于监管支队对新线索进行分析、转递。 (2) 提醒监管支队有新的线索反馈, 便于监管支队对线索的反馈信息进行了解。 (3) 提醒侦查部门有新的线索转递, 便于侦查部门进行签收。

随着交通和通讯日趋发达, 犯罪人员作案的空间跨度更大, 逃跑的速度更快, 范围更广, 隐蔽性更强, 犯罪的智能化、职业化、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 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不断变换, 反审讯能力日益增强。这就使侦查工作出现了证难取、人难抓、案难破的三难情况, 公安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形势日趋复杂。因此, 只要将所有针对性地开展深挖犯罪工作, 拓宽破案渠道, 提高办案质量, 稳、准、狠地打击犯罪, 就能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破案效能。

参考文献

[1]沈建新.论加快监管信息警务建设[J].公安学刊, 2004 (104) :57.

[2]沈建新.论新时期公安监管信息警务建设[J].公安学刊, 2004 (6) :17-21.

[3]杨天敏.电子警务中监所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四川大学, 2006.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职务犯罪预防,重要作用,实践指导

职务犯罪不仅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也已经成为长期困扰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职务犯罪预防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 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与此同时,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 试图寻找到一条治理职务犯罪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无论是我国采取的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还是其他各国形成的职务犯罪的防控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这门重要社会科学在职务犯罪预防理论与实践上的应用在各国职务犯罪预防手段当中, 并不突出广泛。为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务犯罪预防当中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笔者决定对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理论与实践作用进行研究。

一、数据分析

2014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7551件51306人。突出查办大案要案, 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案件2581件, 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871人, 其中厅局级253人、省部级8人。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立案侦查涉及民生民利的职务犯罪34147人。严肃查办以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深挖执法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犯罪, 查处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失职渎职的行政执法人员11948人、司法人员2279人。

综上数据表明, 我国职务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犯罪主体职务级别较高。2.职务犯罪涉及的领域广泛, 形式复杂, 手段多种多样。3.职务犯罪大多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 发生在群众身边, 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务犯罪预防当中的实践研究: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紧迫性

当前, 我国的职务犯罪危害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 成为人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颗“毒瘤”, 严重危害到了经济发展, 政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职务犯罪已然成为了中国当代面临的严峻现实, 对职务犯罪采取有效而必要的预防措施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增长,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和大国。与此同时, 职务犯罪的形式、特点、规律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针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 加强调查研究, 积极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在职务犯罪预防上的作用体现, 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 古已有之, 源远流长。治国安邦, 道德为先,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对职务犯罪预防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作用的研究价值, 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任何一个社会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秩序, 古代统治者大多把严刑厉律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 而忽略了思想层面上对官员教育制度的完善, 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内因是事物发展前进的决定因素, 要想从根本上预防职务犯罪, 必须标本兼治,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务犯罪预防当中的关键作用。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 从根本上杜绝职务犯罪。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理论与实践作用研究, 对于构建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在职务犯罪预防当中的实践指导作用, 防止空谈理论, 与实际生活脱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转型期职务犯罪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职务犯罪上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务犯罪预防存在的内在联系。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职务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 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使得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 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 对于犯罪预防体系的理论指导作用。更加有利于我们透视职务犯罪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及其危害。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职务犯罪预防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事关我国道德法制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同时, 研究预防职务犯罪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提供了多元的发展方向, 对国家反腐相关教育人员的培养,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职务犯罪的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预防工作当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人们思想根源的腐蚀, 对权力和金钱贪婪的欲望, 才产生了各项职务犯罪。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思想政治教育将从源头上对职务犯罪进行有效的预防与防治, 提高党政军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 弘扬我党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各项优良传统。只有从根源上有效进行了防治, 才能有效的预防和防治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研究新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 重视法律, 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宣传。只有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建设, 我们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并创新, 真正从源头上预防、防治和杜绝职务犯罪, 构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净化党政军机关当中的领导干部队伍, 使其真正服务于群众,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莫洪宪, 王燕飞主编.职务犯罪预防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亮主编.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百题[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3]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职务犯罪预防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

[4]王鹏.思想政治教育与职务犯罪的预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2.

[5]罗莉.职务犯罪及其预防要论[D].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 篇9

关键词:航空飞行,犯罪行为,防控系统,理念及构建

航空飞行过程中发生的犯罪行为,是影响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做好航空飞行过程中各类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我国航空安保事业的发展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由于航空犯罪行为本身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直接导致开展航空飞行过程中的犯罪行为处置和预防工作面对着鲜明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给相关目标的顺利实现带来了一系列困难,而切实理清航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点,对于建构形成科学有效的防范处置系统,能够发挥极其深远的前在性准备和支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航空飞行中犯罪行为的防控系统以及构建展开简要分析。

一、航空犯罪防控系统的构建

鉴于航空犯罪行为本身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直接导致航空犯罪行为的影响因子呈现了鲜明的复杂性,因此,系统分析影响航空犯罪行为的基本因子,并在掌握各影响因子基本特征基础上建构针对航空犯罪行为实施防范处置的应用系统,是提升我国航空犯罪应对处置能力的基本手段。从我国航空犯罪预防事业的发展现状角度分析,该系统组成结构大致可以被划分为5个基本部分:

第一,智能管理与决策工作系统。该系统是航空犯罪防范工作的领导与指挥系统,其主要承担的工作职责是遵照国家法律和有关国际公约完成航空犯罪预防工作体系中的决策环节,系统协调现实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积极做好航空领域相关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同时做好日常性航空犯罪预防工作质量的监测和检查工作。

第二,信息反馈与预测系统。该系统的主要职能,在于及时收集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各个实务领域收集和上传的指涉航空犯罪的信息和资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预防航空犯罪行为的社会决策系统,并将社会决策系统制定形成的处置手段或者是决策反馈给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各个部门,为其进一步开展后续的航空犯罪预防处置实务行为提供指导支持意见。

第三,预防系统。该系统能够基于宏观控制角度实现对一切积极性要素和可应用性力量的调动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干预一切可能导致航空犯罪行为发生的主管性和客观性因素,同时有效减少犯罪行为及其影响结果的发生和演化。这一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了安全防范、教育宣传、法制体系建设、治安体系救助、制度规范、调解帮教、就业安抚、失业救济、家庭保障以及技术性预防控制等多项具体内容。

第四,矫治系统。该系统是针对具备犯罪前科,或者是具备犯罪学研究视野下的不良行为这点实施行为控制的应用体系,而之所以价格这一系统视为矫治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可能出现犯罪行为倾向的人实施干预,从源头角度防止航空犯罪行为的发展和演化。

第五,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工作职能是:以科学准确的航空犯罪预警和控制信息为基础,基于打击和防范航空犯罪行为的双重性切入角度,针对航空犯罪行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和处置,同时防止航空犯罪行为和航空犯罪事件的发展趋势不断恶化,为我国民用航空领域社会治安管理与控制事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二、航空犯罪防控系统建构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形态

鉴于开展航空犯罪防控工作本身具备着鲜明的复杂性,直接导致航空犯罪防范系统在建构、运行、维护,以及矫治等具体的实务作业环节中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因而想要实现对航空犯罪防控系统运行状态的科学合理控制,必须引入应用一定数量的技术性控制方法,为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预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支持和保障条件,要结合航空犯罪行为的发展特征,系统总结和归纳航空犯罪防控事业的实践性经验,研究航空犯罪行为的发展演化规律,为我国航空犯罪防范工作水平的改良提升,提供充足有效的支持条件。要注意关注和分析航空犯罪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基本影响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构和应用针对性的控制模型,促进我国航空犯罪防范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三、结语

围绕航空飞行中犯罪行为的防控系统以及构建,本文从航空犯罪防控系统的构建,以及航空犯罪防控系统建构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形态两个角度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晓霖.国际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研究[J].文化学刊,2014,03:170-176.

[2]颜宁.论航空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法预防[J].鸡西大学学报,2014,06:127-129+133.

[3]李寿平.论21世纪航空安保国际法律规制面临的挑战和新发展——从马航MH370事件说起[J].法学评论,2014,04:145

[4]林泉.航空犯罪防控的系统工程分析[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4:39-44.

上一篇:净化学生课外读物下一篇:初中语文记叙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