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2024-05-21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精选12篇)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篇1

1. 背景

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目前我院大多数此类课程都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授课, 其中要求教师课前准备大量的习题、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料, 学生在课后提交当堂课的作品以及课下能查询自己相应的成绩, 伴随整门课程的应该说是课程考核部分。课程考核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仅要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 而且更要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要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育, 使考试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挥棒”, 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尺子”, 又是“鞭子”, 科学的考试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教师的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有利于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对于教师来说, 即使教师很认真的进行教学工作, 但是学生存在着这种不良习惯, 对平时学习不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些教师为了防止在期末考试中出现大面积不及格现象, 而在考前给学生划范围或者降低考试难度, 甚至于在评分过程中随意的给平时成绩,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及发展的。

针对上述现状, 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引导,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引导单靠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 需要对现行考核评分制度做出改革, 强制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积累知识点,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业务功能需求界定

总体业务功能架构如下图:

首页上考虑安排的内容为注册及登录功能的实现。

2.1 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分为学生名单录入、分组考核模块、课堂提问模块及教学资料录入4个子模块来完成。本模块主要以教师为主要角色, 所进行的操作主体为教师

1) 学生名单录入

该子模块主要以录入学生名单为目的, 设计可以分为教师手动录入或excel表格批量录入。

2) 分组考核模块

该子模块按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定分组、随机分组和教师能够进行成绩及评语的添加。

3) 课堂提问模块

该子模块按功能可以分为指定学生提问、随机选择学生提问、添加成绩及评语。

4) 教学资料录入

该模块可以提供教学资料的录入功能, 方便教师把相应的教学资料发布, 使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下载、方便学习。

2.2 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主要分为成绩查询和教学资料应用两大模块。在这个模块中, 用户以学生身份进入, 通过各个选项更好的帮助同学课后的需求。

1) 成绩查询模块

成绩查询模块可以分成分组查询成绩及课堂平时成绩的查询。计算机类课程在我院基本上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教师往往采用过程性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在总成绩评定中, 又包含小组成绩及个人课堂的成绩。小组成绩能够体现该小组在整个班级的名次, 体现组员的团队合作水平;同时为了公平的对待个人的能力水平, 又增加了个人的课堂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应用模块

教学资料应用模块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要, 。

3) 管理员模块

教学秘书或者教师都可以作为数据维护的管理员, 可以录入学生姓名等基本情况, 也可以根据新的需求, 对功能进行修改和扩充, 适应不同课程的需要。

3. 相关工作流程描述

1) 过程化考核理论分析及内容选择:

过程化考核是在原来陈旧的考核方式上的创新和发明。从总体上来讲, 过程化考核的分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素质表现三部分。理论考核主要以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及重点为依据,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进行考核。实践考核主要依据教学大纲中对实践部分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进行考核。素质考核主要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是否有团队精神, 是否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是否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进行评价。这三个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考核指标、考核策略, 我们需要在已有考核方法的理论研究基础上, 提出可以量化、电子信息化的指标, 这一块是本项目研究的基础。

2) 教师用户功能分析及实现:

过程化考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考核的层面也复杂。调研不同课程、不同教师对于过程化考核的需求并进行汇总, 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数据库模式及交互界面的设计。

3) 学生用户功能分析及实现

学生功能可以自行查看考核情况, 使学生得以及时的、有效的进行“查漏补缺”。

4) 管理员用户分析及实现:

教学秘书或者教师都可以作为数据维护的管理员, 可以录入学生姓名等基本情况, 也可以根据新的需求, 对功能进行修改和扩充, 适应不同课程的需要。

辅助教师教学资料准备,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导, 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并实现课程过程考核的电子信息化是这个项目的意义和目标。

以上的系统流程, 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各个流程。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篇2

大同小学 钟雅莉

现代化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之路,也是时代给我们造就的一个机遇。作为一个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身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接受挑战,而不能走入误区。经常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感到一种莫名的担心,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制作教学软件时无止境地降低难度,让学习者失去思考的余地。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对学生难懂的地方都通过各种多媒体途径,形象生动地进行分解,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全面的知识展示为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难题,使启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成了一句空话。很难设想,不动脑筋便轻易地获得了所有要掌握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会有多大地促进?

二、片面强调声形兼备,导致许多环节与课堂脱节。

教师制作课件,往往是文字、图像、声音并用,这种热闹非凡的课件虽然有助于学生接受信息,但学生自始至终处在这样的环境,他们的各种感官未必没有感到疲倦的时候。有的人片面地强调课件要声音图像并重,并将其作为评价课件优劣的标准,就更不可取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自然应该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可一概而论。

三、无法实现真正具有教学意义的交互反馈。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软件;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2

Effective Control of Computer Software Applications Under Accounting

Zhang Xia

(Pingdingshan New District,Urban Management Bureau,Pingdingshan4670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opening up,our country’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all kinds of financial softwar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But because of financial work itself characteristic,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electronic commerce rapid rise,some advanced and modern things constantly emerging,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system to set a higher request.

Keywords: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Computer software;Control

一、目前会计在电算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少企业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要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奔腾Ⅱ一直到奔腾Ⅳ,机型更换了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另一方面,多数企业总是忙于开发、购买硬件和会计软件,并求得账、证、表的正确输出,却很少过问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可靠,企业以及部门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导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一)手工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应付

几个世纪以来,我国财会人员将算盘作为一种计算工具,账本作为一种载体,记录着各种经济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在,手工会计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应运而生,使得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如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递、报告方式都进行了彻底地改造,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实现了会计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但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并非所有的会计软件都履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多数会计软件仍然主要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为主,系统大多从记账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告等工作”,这种“应付”没有真正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而仅仅是事后反映,是手工会计的翻版,人为干预依然存在,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很有局限性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管理会计一方面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记账、算账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从财务会计基本信息系统之外取得有关信息,根据管理上的要求进行加工计算,借以为管理上提供各种有用的资料。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步履蹒跚。

(三)软件开发难以满足新会计制度要求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会计软件带来一个又一个的黄金时期。但是,大多数软件开发商只注重会计软件、使用平台、开发工具、使用环境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提高,而忽略会计功能的拓展。新会计制度规定,这些方法一旦选定,不能随意更改,如果要更改,必须上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而现行会计软件中未设置本年度内不允许改动的控制功能,这就使得一些用户随意修改,甚至伙同软件开发商一起进行反结账、反记账等违反会计制度的活动。

(四)电算化审计处于被“搁浅”状态

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有具体说明: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实施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手工审计方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以上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尽管有这种规定,但是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虽然手工操作取得的审计资料更直观、更具体,但是,影响审计结论的一些重大问题容易疏漏,因而审计风险比较大。导致电算化审计陷入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仍是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由于受利益驱使,许多软件开发商并不看好审计软件的开发,而更热衷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三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软件,形成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

(一)对会计软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加以约束

“财务会计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流转的信息,主要是供企业外部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之用,其数据处理信息加工过程要受会计准则约束,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是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的报表格式。”现阶段所开发的会计软件,大多数是财务会计软件。其开发也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

(二)加强会计软件本身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

让掌握计算机知识并不多的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设身处地为使用会计软件的从业人员考虑,使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易懂易用。当会计人员把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输入系统时,系统自动生成所需的记账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报表数据源真实可靠。

(三)扭转促销有余,维护不足的局面

当前软件开发商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大搞软件促销活动。价格战、广告战铺天盖地,却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即软件的维护和售后服务。软件的维护在整修软件开发寿命周期中是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阶段,它对于树立软件开发商的信誉以及会计软件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软件开发商应承担起会计软件的维护工作,并对消费者或用户组织售前售后培训,使他们熟悉会计软件的各项操作。

三、加强电算化会计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有关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控制

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应及时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电算化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成本费用的问题。

基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虑,企业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保证专人专用,同时企业应该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上机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位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和自己的权限范围类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操作日志等。

(二)加强电算化日常管理方面的控制

首先应制定上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上机操作时间等。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其次要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应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同时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平衡校验、二次输入校验等。另外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三)计算机识别控制

最后对系统操作的事件类型、用户身份、操作时间、系统参数和状态以及系统敏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篇4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系统构架,网络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不同于以往的现场监控和直接监控技术,是针对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适应性监控技术。基于计算机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网络传输系统,其中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现场控制网络系统、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以及互联网通信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之上还需要具体的软件系统提供相应的支持。

1 远程监控系统的计算机软件设计思路

远程监控系统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要依托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实现灵活的远程监控需要依靠良好的网络建设和充分的软件支持,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要从底层架构的构建开始向上逐步攀升,以符合最终的监控系统应用需求。

1.1 基于C/S结构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思路

C/S结构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即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的联通网络,在这个网络系统中,服务器通过数据库管理客户端之间的信息和联结,允许或限制客户端进行数据库的读写,同时统筹整个数据网络的信息传输情况,并对整体的数据安全进行防护措施更新。在C/S结构的监控系统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正常互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数据传输行为,客户端在申请相关信息的时候必须符合服务器的相关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

1.2 基于B/S结构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思路

B/S结构系统即利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联结进行监控系统信息处理的方式,和上文中提到的监控系统设计方式不同,这种设计思路主要是利用Web浏览器来对服务器进行访问,省略了专用的客户端机构,通过URL定位来进行数据库资源的访问和读写。B/S结构的远程监控设计系统主要利用HT⁃ML语言进行软件层面的构建,与C/S结构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相比,B/S结构系统比较符合当前系统移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B/S结构系统的设计思路当中,对用户操作的简化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要确保软件系统的扩展性和易用性,同时由于使用web进行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与更新都只需要对服务器上的根程序进行调整,就可以实现系统的实时监控与更新。

2 远程监控系统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流程简析

2.1 远程监控系统计算机软件的主要模块

一般远程监控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模块,即服务器端的程序模块和客户端的程序模块,在B/S结构设计思路的远程监控系统中,客户端的程序模块可以被简化和省略,本文从两种设计思路出发,所以服务器端程序模块和客户端程序模块都需要做出一定分析。

2.1.1 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当中服务器端的软件模块

在远程监控系统当中,服务器端的程序起到总领全体数据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重要模块需要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着重考虑。首先是网络模块,就是指对客户端连接进行监听的模块,,负责网络层之间数据传输的合理运行。其次是数据编码模块,使用行程编码或者霍夫曼编码模式进行图片传输的压缩编码,在远程监控系统当中图片和视频的传输十分重要,因此编码技术在程序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最后是主框架模块,负责服务器的信息处理以及传输,一般使用合理的架构能够提高服务器处理信息的效率。

2.1.2 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当中客户端的软件模块

和传统的C/S结构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软件不同,B/S结构的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软件不需要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模块,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利用HTML语言编写一个用户界面就可以对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操作和数据存取,因此客户端软件模块这一项主要是针对C/S结构下正常运转所使用和编制的。

在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软件中,有以下几个部分需要特别关注。首先是接收服务器信息与上传信息的网络模块,与服务器端不同,这里的网络模块重点在于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对网络正常运转和处理方面的功能有所弱化,同时也要注重正常连接的维持。其次,数据解码模块也是要和服务器端的数据编码模块配套,可以根据不同的编码解码语言设计多套数据编码解码模块以便操作。另外,在B/S结构下,编码和解码模块都是整合在服务器端模块当中的。最重要的是用户的操作模块,为用户提供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以及相关的系统使用参考,在操作模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操作的便捷性和易用性。

2.2 远程监控系统计算机软件设计的主要过程

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要首先对这两个模块进行分别设计。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通过客户端的软件对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调动,因此两者之间的连接和传输功能要优先落实,也就是远程控制系统的实现。远程控制系统需要有专门的口令传输通道,并且可以根据各项命令对服务器端进行各种操作。当远程控制系统顺利地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连接起来的时候,整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就基本成型了。

3 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安全问题分析

远程监控系统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流程之中,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控系统的作用范围半径也会不断增强,这样远程监控系统的安全问题就必须得到重视。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现场信息的测控以及远程对信息的查看,在传输过程中如果不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数据传输不完整或者数据传说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泄露。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远程监控系统中硬件安全的考虑

硬件安全是所有计算机设备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从软件系统层面来说无法预防,因此需要远程监控系统的实际操作人员注重电磁干扰、设备保护等问题,防止数据损毁与丢失。

3.2 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远程监控系统需要大量的信息传输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方面的有关措施,大部分安全问题也是从这个环节渗透进去的。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需要采取良好的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即使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方法对数据加密传输,在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的编码解码模块之外独立地进行密码模块的编译。一般常用的数据加密算法都有自己独特的密钥,这个密钥要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内具有同步性,而在其之外则要具有唯一性,而且一个相同的密钥不能使用连续超过一段时间,要根据使用状况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密钥的更换。

另外还要注重总体安全体系在软件构建过程中的地位,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有四个不同的部分:实体安全部分、网络安全部分、管理安全部分和应用安全部分,其中应用安全以及网络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点,要在防火墙构筑的过程中对限制访问、安全漏洞排查、实时网络环境监控和数据备份恢复等功能作为安全体系的重点功能进行研发。

4 结语

远程监控系统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支持需要兼顾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特征,因此在软件的研发阶段要从底层架构的决定开始对软件研发进行控制,从而对整体的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系统层级的优化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汪娟.基于WEB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8.

[2]王洪猛.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开发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

[3]孟亮.基于软件复用技术的通用远程动力监控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4]李文鑫.基于Internet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5]罗映冰.基于GPRS技术的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10(2):96-97.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教学反思 篇5

洪泽铃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手段的千变万化,计算机已日益普及每个家庭。21世纪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普及计算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计算机文化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这门学科在现今已成为了一门具有引导性的课程,我个人认为《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搜索出更多更好更常用的工具软件来配合我们计算机各项软件的使用,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让学生们知道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后如何的便利快捷而且准确性高,从而是他们在心理上接受新软件的使用与出现。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软件技术培养模式案例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1200多所,每年为社会培养计算机软件及相关的毕业生达到12万人之多,但是,每年企业的软件用人缺口依然严峻,企业招聘软件蓝领人才难相当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培养过程出现了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技能,缺乏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整个培养中,没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很难适应企业工作[1];另外,目前很多高职培养的软件学生,都是统一的既定模式,虽然,引入了案例,但是没有针对某个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强。要解决当前计算机软件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必须抓基础、重软件核心技能培养以及结合各自优势把软件融入到应用的行业中,增加软件的办学特色。

1.基础知识培养

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就是《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重在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和常见算法的描述的能力。此两门课程都比较抽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达到培养的目的,夯实学生的编程基础,计算机软件专业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方式都是按照知识点进行讲授,每个知识点都相对独立,前后没有融会贯通[2],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每个知识点的使用场景和需求,从而学生很难熟练掌握编程的方法和思想。1另外,教学效果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很难真正把握学生的基本的编程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软件技术基础》的课程包项目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讲授的内容和目的,把握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剔除生僻部分。

2)围绕课时单元,明确每次课传授的内容,并且形成鲜明的重点和难点,每次课后都配套有相应难度的编程练习。

3)为了把前后知识能够融合贯通,还分模块进行综合练习和应用;比如:图形面积计算系统,ATM提款机,象棋的模拟实现,商超管理系统以及学生管理系统等。

4)按照试题模板,编写试题库,我们一共开发了20套试题,供期末使用,形成真正考教分离,能有效的掌握學生的真是情况。

课堂练习和综合练习,都来自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应用场景非常熟悉,学生更容易把场景应用与程序设计结合起来,更能体会程序的魅力,而且综合练习,还让学生融合了前后知识,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分析、抽象和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和能力。经过三届学生试点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编程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很大提升。

2.专业核心技能培养

专业核心技能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在实际应用上的培养,但是,传统课程设置相对分散,没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设置,很难让学生掌握正在实际项目中的需求。我们以.NET平台为例,对传统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剖析和调整如表一: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对比表。调整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三个核心技能:.net编程、Asp.Net后台程序和windows应用开发的技能分别在大学第2学期、第3学期和第4学期集中进行有方向的技能培养,每周开设8课时并且进行联排,让学生学了以后,能及时练习和巩固。每个方向都有比较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一到两个个实际项目作为支撑,让学生清楚每个项目的开发过程,明确项目的需求和设计需求,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同时在windows模块中,还加入了软件工程,有前面两个项目实训后,学生能能理解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对软件工程的掌握更容易,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规范的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经过三个模块的培训后,学生在大学大二就有了3个完整的项目经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大大增强。

3.专业特色培养

经过两年强化训练和培养后,学生能够利用软件开发平台进行常见应用软件的开发,甚至可以进行软件项目的分析和设计。但是,软件的应用还是要回归到实际应用的行业中,必须要一个行业背景支撑,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在第5学期开设了一门专业限选课和配套的毕业综合实践。专业限选课,主要是根据学院优势和地方行业优势,邀请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行业业务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行业的管理的处理过程,然后,联合企业在毕业综合实践中进行相关行业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应用行业的知识,也巩固了学生对软件开发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和意义。通过两届学生特色培养,我院先后与东汽、二重进行了相关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并成功为企业输送了基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人才。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篇7

1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风险

1.1计算机软件自身的安全漏洞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到的计算机软件,无论大小,其自身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是事实,并且对于一些安全系数较低的软件,会为非法用户的访问或攻击提供机会,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1.2容易遭受病毒的攻击

病毒是影响计算机软件安全的主要安全因素,是一种由非法用户编写的程序或代码;当用户在正常使用计算机软件或者访问互联网软件时,通过将病毒程序以邮件或非法链接的形式显示在用户面前,使用户在毫无察觉之中计算机就感染了病毒。另外,用户在进行文件传输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的话,文件本身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极低,很容易受到黑客等非法来源的攻击或截取,非常不利于用户信息的安全。

1.3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偏低

目前很多计算机上安装使用的软件多为盗版软件,这对计算机本地信息文件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为优化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因为计算机硬件配置对软件的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注意硬件设备过于陈旧时及时作出升级或更换,软件的使用也尽可能选用正版,并且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即定期更新、修复软件补丁等。

2信息安全模型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

2.1切实做好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维护工作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维护,确保软件可以正常运行;以便在检测中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修复和改进。但目前软件运行的环境相对复杂,因为计算机使用的普遍性,人们使用的计算机硬件配置等级各不相同,所以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实际的应用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开发人员必须加强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维护工作,提升软件对运行环境的适应性。另外还需要对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要注意加强配置工作的管理,对相应的配置状态有及时的了解,保证计算机本地文件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2.2深入探索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虽然现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方面的发展,软件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发展和进步,以更好的适应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运行的环境和平台。在这一背景下,对软件的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软件开发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来提升自身的软件开发技术专业技能;笔者认为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引进一些国外相关的技术条件,来提升软件的质量;在注重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创新意识,这样可以保证开发出的软件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可以建立起一支专业的软件开发研究团队,针对时下的社会背景、用户需求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不断提升软件的创新性,推进企业的发展。

3信息安全模式下的计算机软件安全技术应用

3.1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在运行中或者数据信息在传输中对其进行加密的一种计算方式,将原有的信息转换成为密文,即便被非法用户攻击或截取,也无法清晰破解原文件的信息,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密钥是信息加密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数据保护方法,密钥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双方会共享同一密钥,而密钥的种类有很多,长期共享之后,密钥的安全系数就会有所降低,如果不及时更换,密钥就很有可能被第三方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也就么有多大的安全性可言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立起一个密钥分配中心,这一中心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隐秘性,保证密钥分配的过程不被第三方获悉,每个用户只能单独与密钥中心联系,获得单个密钥;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密钥的重复使用,提升密钥的安全性。

3.2量子加密技术

量子加密技术主要是用于判断计算机信息是否遭受非法用户或程序的攻击,通过使用该项技术,可以使密钥在交换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更高,相应的信息保密程度也就越高。在实际的应用中,非法用户如果对信息进行截取,量子状态则会出现波动,而用户则需要对照量子波动的保准来进行判断,确定计算机是否遭受到了攻击,如果有则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或解决。

4结语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多便利,并且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也已经普遍地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也为就算计的使用增添了更多的互动性和交流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海量的网络数据信息和复杂的用户身份,使得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以上本文基于信息安全模式,分析论述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实现。

摘要:信息安全模式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对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计算机软件处于任何的运行状态,对其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一定不能有所松懈,要全面、深入地对软件及计算机内部的信息进行保护。本文则对信息安全模式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分析。

关键词:信息安全,计算机软件,开发

参考文献

[1]郭庆,黄勇.基于信息安全环境分析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5(19):282-282,283.

[2]范晓鹏.基于信息安全环境谈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以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5(06):128-128,162.

云计算环境下实验室软件管理 篇8

高校学生实验活动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课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由此,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考核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数字实验平台的发展建设需要遵循节约资源、合理配置、高效服务、标准开放等原则。因此, 本文结合云计算技术, 对数字实验平台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传统数字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能力, 结合云计算技术, 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 为高校用户提供实验资源服务, 属于一种创新应用模式, 改善了传统数字实验平台的限制和束缚, 促进数字实验平台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使实验平台能够满足用户开放性需求, 以及资源合理配置, 实现高校学科与学科之间资源信息的交换共享, 提高实验平台的利用率。对于数字实验平台的发展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建设规范、开放、高校的数字实验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 如何能够高效利用云计算技术, 建设一套性能良好、利用率高、标准规范的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2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总体设计

2.1 平台设计目标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指的是通过云计算技术, 将高校的海量实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将实验资源“云”化, 向用户提供需要的实验资源。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将用户提出的实验资源需求当作一个具体实验任务, 按照优先级别形成任务资源池之后实施实验任务分配, 还能够根据不同的功能将任务资源池重新分为多个具体功能资源池, 以实现实验资源的统一调度。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实验资源可以根据高校实验室设备的配置情况随时实现资源扩容, 高校学科内实验资源呈现交互共享, 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实验资源也可以实现交互共享, 因此, 这种数字实验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真正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平台体系架构

(1) 资源层;资源层负责有效整合各个学科的海量实验资源, 成为一个资源池。资源层由大量实验设备组成, 可以根据高校实验教学需求的提升随时实现扩展。 (2) 平台层;平台层的是负责对实验资源进行统一调度, 完成实验任务的合理分配。平台层包括实验资源管理器、任务管理器和资源调度管理器, 是整个数字实验平台的核心部分, 能够随时整合各个学科的实验资源为用户提供动态服务。 (3)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主要为使用实验资源的用户提供相关接口, 方便用户通过互联网对实验资源发起访问, 用户利用各种服务接口随时能够接入到应用服务层, 对自己需要的实验资源进行访问。

3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详细设计

(1) 资源管理器;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资源管理器主要对接入实验设备的资源进行管理, 向用户提供实验资源服务, 具有三个功能, 分别是实验资源划分、实验资源分析和实验功能等级标注。资源管理器接入的实验设备分为两种:一是物理资源。二是虚拟资源。当物理实验设备接入到平台中, 要按照虚拟化情况进行分组, 根据实验设备的不同功能分别执行实验资源池的任务, 每一个功能资源池都包含了多个物理实验资源节点, 或者由多个虚拟机资源节点构成, 当完成对资源节点的标注之后, 成为能够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资源池。 (2) 任务管理器;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任务管理器负责对实验任务进行处理, 具有实验任务分析、实验任务划分和实验任务优先级标注三个功能。当任务管理器接收到用户提出的请求之后, 对实验任务进行分析, 按照用户实际需求和执行时间, 以及实验任务的优先级别插入到实验任务队列中, 再按照实验任务的特点进行任务分割, 形成多个具体实验任务, 完成对具体实验任务的标注之后, 形成一系列实验任务池。 (3) 资源调度器;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资源调度前主要负责完成对任务池的实验资源分配和调度管理, 实现实验任务与实验资源的最佳匹配。而且, 资源调度器还能够对实验任务和实验资源进行检测, 对实验任务的执行情况、实验资源的统一调度进行有效管理。当实验任务执行完成之后将信息返回给用户, 释放实验任务分配到的资源。

4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核心模块设计——资源调度

(1) 资源池调度器;资源池调度器主要负责对实验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的实验功能资源池进行分配。功能资源池是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实验资源的整合, 包括物理实验设备, 以及虚拟机设备等等, 可以并行处理多个实验任务, 由此可见, 在实验资源分配过程中如果想要花费最少、执行最快, 对临近实验任务的资源池的选择非常重要。 (2) 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主要负责保证实验功能资源池的负载均衡, 在功能资源池由虚拟机组成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对虚拟机进行配置达到预留资源的目的;在功能资源池由物理实验设备组成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资源分配策略来达到资源功能池的负载均衡, 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功能资源池能够向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3) 综合调度器;综合调度器的主要功能是监控实验资源的运行情况, 当物理实验设备或虚拟实验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 通过及时调度调整选择适当的迁移主机, 保证实验资源的动态迁移, 使得数字实验平台的资源节点能够稳定运行。

5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传统数字实验平台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数字实验平台的发展方向, 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案, 详细阐述了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的核心模块——三层资协同源调度机制。本文采用云计算技术, 将高校各个学科的实验资源整合之后形成资源池, 按照用户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因此, 本文提出的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实验平台具有开放性强、规模庞大、按需服务等特点。

参考文献

[1]赵俊兰.基于网络技术虚拟实验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3) .

[2]赵肄江, 胡蓉.基于虚拟化的绿色云计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 .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研究进展 篇9

1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

1)云计算软件测试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与概念,不同的研究重点对于其内涵的定义也大有不同,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定义一: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主要是指Web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计算功能来对真实的世界当中的用户流量进行模拟的一种软件性测试活动;定义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主要是指以云计算环境以及其中的基础性设施为基础,同时应用云技术及其相关的解决方案而实施的测量与测试活动;定义三: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有两个层面含义:首先是利用现行的云环境中所提供的服务资源,比较真切的模拟用户的负载[1],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压力测试与负载;其次是对云计算环境下的基础性服务设施及其上层的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实施的计算。

2)云计算软件测试的特点

由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设中应用了不同的创新型服务以及创新型技术,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测试,云计算软件测试具有多个不同的特点。首先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以云计算服务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中其基础服务设施的提供来源不同,是由提供云服务的服务商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实施的,在这种提供模式下,用户可以方便的享受服务而无需自行购买;在付费方式上,用户可以更具自身的需求进行购买,同时依据软件测试的相关项目的测试目标、测试规模以及测试所花费的时间等来进行付费[2];对测设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众包等方式来对特殊领域中需要专家专业知识实施的测试进行服务。

2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功能范畴及分类

2.1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范围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范围主要能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主要集中在对于云计算服务平台本身的测试,也就是对于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基础性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与能力的测试;第二个层次主要集中在对于相关的软件开发商通过应用运计算服务平台中获取的资源而实施的多项软件测试活动,在该层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云计算平台的自动化测试的相关工具、与计算的测试技术以及云计算测试项目中的管理性技术等;第三个层次中主要集中在云计算软件测试中新兴的服务模式的研究,在该层中提供面向用户需求的软件测试的相关服务市场,这也是云计算软件测试范围内的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3]。

2.2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分类

1)基于测试任务的分类

云计算软件的测试范围按照测试任务进行分类,主要能够分为功能测试、负载测试、兼容性测试、压力测试、延迟测试、浏览器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延迟测试八种主要类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环境中的压力测试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平台当中的超强的测试能力,对软件测试系统当中的性能性瓶颈进行确定,从而获取了系统中强大的服务级别[4]。功能性测试主要包括非Saa S软件中的各个模块以及测试的Saa S的系统功能。安全测试即验证Saa S以及非Saa S软件相关的系统性能[5]。

2)基于测试用户角色分类

根据云计算服务的用户不同、提供商不同以及系统开发人员的不同,同时依据云计算环境的不同能够将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云中实施的测试Saa S,在该类型当中主要功能是保障Saa S的功能以其非功能性的服务要求的质量;第二种类型是云内实施的测试,该类型当中主要从云计算的内部中对云计算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特殊的云计算能力实施的质量和功能检测;第三种类型是云外实施的测试,主要从云计算的外部角度上对云计算当中特定的服务与功能性的特征实施的质量和功能检测;第四种类型是云上的测试,该类型中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平台当中设置在云端的相关服务性应用进行测试[6]。

3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平台

1)研究型云测试平台

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平台,主要是利用了云计算服务当中的专门适用于测试软件的综合性大规模测试系统平台,同时研究型云测试平台也是当前云计算测试与研究当中重点研究的问题。目前日本、美国、瑞士、英国以及芬兰等多个国家中的大学已经开启了与之相关的研究性项目,试图建立一个研究型的云计算测试平台。

2)商业云测试平台

在商业产业界当中,已经有非常多的集团公司开始着手与研究可以支持商业性测试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且也在不断地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多的商业性的云计算软件测试平台。

3)云测试平台技术构架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软件测试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并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硬件、软件以及服务等多项功能[7]。目前由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的D-Cloud平台能够应用在规模较大的并行分配的体统测试当中,同时该测试系统中还引进了虚拟性的故障插入技术。由瑞士洛桑理工大学研究的Cloud9平台能够通过云计算的平台服务建立与亚马逊EC2平台相类似的公共云计算平台,同时也能建立于Eucalyptus等相关软件中私有的云环境中。英国的约克大学在YETI项目当中通过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部署的相关实践性活动,构建了关于YETI的云测试系统构架,同时该大学也探究和分析了云测试当中安全与性能的相关性问题,同时YETI的建立以亚马孙的EC2平台作为基础,能够有效的支持Java的相关程序的随机性的自动化测试[8]。这些不同类型的云测试平台大众所利用的技术重点有所不同,在D-Cloud平台当中重点探究了对分布式的系统进行测试的方式以及虚拟化的故障插入,在Cloud9平台当中重点探究了云计算测试的服务以及集成开发的环境,在YETI项目当中重点探究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相关性能与质量。

4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服务

云计算的软件测试服务中主要研究了价格模型、服务模型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现阶段对以上三项内容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服务模型

相关专家和学者探究了关于云计算软件测试中服务的相关理论性课题,借助图论等相关研究工具建立了与服务模型相关的理论模型。例如,通过应用图论建立了云计算的模型,将服务性的资源当做图论中的重点内容和节点,将与资源相关的以及使用资源的内容当做图的边界[9]。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计算图模型当中,构建了应用型的测试算法以及标准。另有专家通过研究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企业内部的自建型软件,验证了云计算服务的差异与外部消费当中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构建了初始的模型。

2)价格模型

当前环境下的云计算平台当中,例如亚马孙的EC2平台等都是通过对资源的相关租用的时间为依据来实施收费,然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当中的收费方式并不一定能完全地适应这种收费方式。有学者认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当中更强调关注长尾用户,进而通过规模效应来取得收益[10]。另有部分学者站在Cloud9平台项目的角度上,认为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平台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收费方式的确定上应该考虑用户的测试目标,进而确定收费方式。

3)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活动能够看成软件的测试人员为软件的开发方以及终端用户提供的失误最小化、软件验证以及软件确认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对于提升软件测试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测试人员提供的软件测试服务对终端用户以及软件的开发者提供着双向的服务,有学者对这两种服务进行了定义,确定为服务Ⅰ与服务Ⅱ,同时还构造了局域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软件测试的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云计算服务使得传统的商业行运作模式与产业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商业行运作模式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对自身的业务进行精准的定位,并且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层次推进云计算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未来的云计算软件测试研究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努力,深入研究面向云计算的软件测试系统的测试用例集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构建等,从而促进云计算软件测试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云计算服务形式的时代已经到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彻底地改变了过去的软件应用与设计形式,并为其带来了全新的服务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服务技术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需求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对计算机服务网络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完善,并通过相关的测试方式与技术进行管理与监督。该文将以云计算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探讨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定义、特点分类、测试平台以及测试服务等,对目前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提出必要的研究性问题。

关键词:云计算,软件测试,研究进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史习阳.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硅谷,2014,8(9):58+66.

[2]乔冰琴.云计算在软件测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3(2):72-74.

[3]王昕,沈明磊.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8(15):72.

[4]王意洁,孙伟东,李小勇.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J].软件学报,2012,6(4):962-986.

[5]林德根,梁勤欧.云GIS的内涵与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2(11):1519-1528.

[6]李乔,柯栋梁,王小林.云测试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8(12):4401-4406,4425.

[7]陈阳.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通信,2015,10(12):190.

[8]周显明,李建军,王莉华,等.基于云计算的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2015,11(4):14-16.

[9]冯登国,张敏,张妍,等.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12(1):71-83.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分析 篇10

作为软件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 软件测试在传统环境下采用的手段多以劳动密集型手工方式为主, 测试周期较长, 人员实际操作中多会产生枯燥之感, 整个测试的成本极高。在此背景下, 云计算环境便被引入其中, 该环境涉及到较多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服务模式, 使软件测试可在该虚拟环境下完成。但如何使软件测试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 还需做好交互平台设计与测试云系统构建工作。因此, 本文对软件测试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实现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云计算的相关概述

关于云计算, 其主要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一种计算方式, 可直接将共享信息、软硬件资源向计算机提供。从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看, 主要表现为资源池可为多人共享、用户终端处理较为便利且资源部署得以实现。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软件测试自动化, 无需通过测试脚本录制、测试用例设计等, 可直接在计算机中操作便可获取相关的期望数据, 软件硬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化配置, 且整体测试效率较高。一般自动化测试中, 可应用的范围集中表现在: (1) 对于单击键测试、数据重复录入等, 可采取自动化测试方式, 如回归测试等; (2) 在验证设计文档或测试人员了解程序等方面, 需引入测试自动化工具; (3) 若需对用例覆盖路径、程序控制流程进行测试, 应将自动化工具引入其中; (4) 在测试报告文档生成中, 可将自动化工具应用其中。另外, 对于云测试, 在构成上主要以云、测试为主, 主要将软件测试过程置于云环境下。整个测试过程中, 涉及的云计算技术体现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云平台管理以及海量数据管理等方面, 其中的云平台可满足许多测试要求, 包括安全性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管理与报告生成等。将软件测试置于云计算环境下, 其优势表现为仅需支付平台服务费即可, 无需在测试工具上投入较多资金, 且企业在利用云测试服务中, 可享受极多的测试资源, 加上系统平台环境可被测试人员使用, 为软件测试带来极大的便利[1]。

3传统软件测试的方法研究

以往软件测试的实现多以硬件环境为主, 在测试需求环境得以合理配置的基础上, 将测试软件部署其中, 根据相应的测试流程与测试方案完成测试软件的性能、功能等, 或在测试中注重对维护测试系统、测试工具设计进行编写。具体测试中, 采用的测试方式首先表现在AB测试工具方面。该工具又可被称为Apache Bench, 在实际应用中仅需做好ab命令的下达, 便可模拟访问相应的URL, 在此基础上可使关于访问效率报表得以生成, 该报表中将充分反映出高压力访问下网站的实际情况。以ubuntu环境为例, 测试过程中可直接将相应的命令输入, 便可完成测试网站的过程[2]。

其次, 传统软件测试中采用的测试工具也表现在JMeter方面, 通常对于动态资源性能、静态资源性能等测试, 可依托JMeter实现, 如FTP服务器、数据库查询、Perl脚本以及Java对象等。从该工具结构特征看, 主要以树形结构为主, 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结构极为相近。以登陆过程测试为例, 要求做好限定条件明确工作, 包括:123毫秒以内的响应时间、身份验证信息需在登录后返回且保证返回结果超出10bytes。具体操作中可进行测试组的构建, 对循环次数、测试试件以及出现程数进行定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JMeter工具将相应Assertions添加在request sampler中, 这样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便可实现, 仅需对.jtl文件进行分析, 便能推出最终的测试结果[3]。

最后, 在自动化技术快速发背景下, Selenium工具逐渐被引入其中, 该工具在测试中需做好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构建, 易用性、扩展性以及兼容性较强, 对于较多浏览器如Mozilla Firefox与IE等浏览器都可支持。从该工具的组件上看, 主要表现为Selenium IDE、Selenium Core、Selenium Remote Control等, 不同组件可对不同浏览器进行支持。实际应用该工具中,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不仅能够运行于浏览器中, 且对于较多系统平台都可有效支撑[4]。

4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服务交互平台的设计

尽管传统软件测试方法应用中也具有较多的优势, 但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面临较多如测试工具配置、系统环境构建以及测试工具使用问题, 操作效率并不高。而将云计算技术引入软件测试中, 便能很好的解决传统软件测试中的这些弊病。但需注意在实际应用云计算技术中, 需做好交互平台的设计, 其可将Web交互界面提供给测试人员, 整个测试过程完全在平台调度虚拟机中实现, 用户仅需等待反馈结果即可。具体进行交互平台设计中, 其涉及的流程主要为测试需求分析、测试流程确定、交互平台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融入等。

4.1测试需求分析与流程的确定

软件测试的需求通常表现在: (1) 测试对象若为商业软件产品, 要求使其安全性、机密性得以保障; (2) 测试中若涉及预先安装软件或其他指定系统, 应注意做好测试环境的预先配置; (3) 为使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需保障在人力资源、硬件资源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使操作系统平台功能得以发挥; (4) 可将整个测试过程细化为不同阶段, 并明确各阶段需要的资源数目。实际分析测试需求中, 还需考虑其面临的问题, 包括资源管理、执行方法等, 要求引入虚拟化技术, 并考虑测试用例的提供以及交互式测试界面的设计, 这样才可使需求问题得以解决。事实上, 这种解决方式实质便为测试云的体现, 其在保证资源均衡优化的基础上, 可将测试平台提供给测试人员。整个测试流程具体可细化为用户测试需求的接受、数据的分析与存储、虚拟机的配置与调度、云测试的开展与的报表的生成等[5]。

4.2交互平台的具体设计

交互平台设计中, 首先需从平台的整体架构着手, 该架构主要以云计算三层架构类型为主, 其中能够进行硬件物力资源提供的主要以基础设施云为主, 而统一管理调度的部分则以交互平台为主。具体设计交互平台中, 要求人员在Web界面中进行测试服务的选择, 这样可使测试需求得以明确。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机实例的构建, 该过程可通过在虚拟机池中进行AWS EC2的调用来实现。当虚拟机实例被构建后, RESTful API可将测试数据传输给AGENT, 此时服务器便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信息的确认与测试时间的发布。最终测试的结果向服务器传输, 并有相应的图表与报表生成, 用户只需对这些图表、报表进行分析, 便可得到测试结果[6]。

4.3相关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

交互平台的设计主要得益于相关技术的应用。其中的技术首先表现在Play framework方面, 其能够将无状态MVC模型设置其中, 并选用Java Web应用框架, 应用于交互平台设计中可满足HTTP到代码映射要求, 且在bug被修复后能够重新加载。其次, 交互平台设计中的技术也表现在REST-ful API方面, 其应用特点主要表现为仅需在类路径中添加JARs文件即可, 无需引入相关的配置文件, 且可使GZIP解压缩在服务器端实现, 同时不必依托Servlet, 可直接利用Seam提供HTTP请求。最后, 技术的运用也表现在Jclouds API方面, 该技术可使web复杂性得以处理, 且运行中可迁移性特点较为明显[7]。

5软件测试中测试云系统的构建

在交互平台设计的基础上, 还需考虑构建测试云系统, 使整个测试满足自动化要求。实际设计中首先应注意合理选择基础设施云, 尽管基础设施云可采用自行构建方式, 但其需投入较多成本, 且其中的技术应用也是构建设施云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 在选择中可考虑直接由Iaa S进行设施的提供。根据软件测试的实际要求, 在基础设施云选择中可以Amazon EC2为主, 其在特点上表现为灵活性较强、弹性特征明显且在计算能力上能够做到熟练缩放, 对于交互平台调用可起到良好效果。具体进行Amazon EC2创建中, 要求做好模板映像的配置, 或直接进行亚马逊机器映像的构建, 使的相关的配置、程序以及数据都融入其中。同时, 构建中需对操作系统与实例类型进行确定, 在此基础上通过web服务APIs的应用, 实现虚拟机的具体操作过程。需注意的是, 虚拟机实际运行中可能处于多个地点, 此时可考虑将虚拟机实例、静态IP端点等设置其中, 确保整个虚拟机可靠运行。

其次, 需进行虚拟机实例的构建。该过程主要表现在:第一, 进行初始OS实例的构建, 一般AWS中管理界面可将所有云服务显示出来, 包括VPC、S3以及EC2等, 操作中可对EC2进行点击, 完成虚拟机实例的创建过程。第二, 做好测试环境的配置与测试工具的安装。初始实例创建后, 应判断此时测试工具是否可满足软件测试要求。在工具选择中可以具体的测试要求为依据, 如可进行AB测试工具、JMeter测试工具的安装, 能够符合软件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要求。若需使测试过程更具自动化特征, 还需将Firefox浏览器进行安装, 满足环境设置要求。此外, 在虚拟机实例构建中, 还需做好AGENT的安装、镜像文件的创建以及文件ID的获取等工作。

最后, 需进行虚拟机池的构建。虚拟机池的构建旨在解决虚拟机运行中出现的频繁创建问题, 虚拟机复用性可得以提高, 并保证整个运行环境更为平稳。在实际构建中, 可考虑进行虚拟机的创建, 在此基础上使资源池融入所有虚拟机。假若其中某个虚拟机需被使用, 进行将请求向资源池中发送, 便可达到虚拟机使用的目标[8]。

6结语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软件测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实际应用云计算技术中, 应正确认识云计算技术的基本内涵与传统软件测试的弊端, 做好交互平台的设计, 并进行测试云系统的设计, 确保软件测试可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 满足现代软件测试高效、便捷等要求。

参考文献

[1]孟祥超.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3.

[2]王伟军.“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及服务研究”专题序[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2, (11) :1-2.

[3]王伟军, 姜毅, 刘蕤, 等.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研究进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2, (11) :3-9.

[4]张一弛.云计算环境下的“测试即服务”模式及其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赵涛.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技术探索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6]陈阳.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通信, 2015, (12) :190.

[7]李玉, 尉双梅.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32) :174-175.

[8]孙晓霞.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化建设, 2016, (02) :35.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专业 项目化教学改革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专业教学改革包括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模式改革,这三者既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改革的重难点。换句话说,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将取决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以软件系统开发实用技术为重点。为了适应现代计算机软件市场发展和软件企业的需求,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必须加强该专业学生的项目工程意识,在教学管理中科学合理地引入企业生产规范和机制,实现与软件公司和企业的连接,为学生培养和发展软件开发能力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

1计算机软件优秀人才紧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以大概20%的速度递增。在未来的几年内,软件市场对优秀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远远大于供给量,出现优秀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而且,就当下的具体情况而言,供求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由于现状很多软件企业和公司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新员工的培训中,再加上软件更新趋势非常快,企业也不愿意冒这个用人和时间的风险,导致很多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多高中毕业生在面临选专业时,在计算机专业面前望而却步,导致未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数有下降的趋势。而就目前各大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而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都远远不能够满足软件开发的要求,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不待业在家,要不做与本专业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工作,造成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资源浪费。

2 以计算机软件专业为基础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

2.1 计算机软件项目的来源和处理

实际计算机软件项目是实现计算机软件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为了扩大计算机软件项目的来源,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学校务必要成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项目对外事务小组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从校外获取计算机软件项目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为扩大计算机软件项目的来源付出努力。对外事务小组的工作人员在拿到真实的计算机软件项目之后,要及时针对该项目组建项目小分队,并把具体的项目任务分配到每个人身上,并选出项目带头人和各个任务的负责人。项目小分队在整个项目实施之前,要充分发挥集体和合作精神,研究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制定具体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设计、编码、测试、实施、维护由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师生共同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每堂专业课程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得出科学合理的结果,下堂课在此结果的基础上再继续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逐步实施和深入,以软件企业或公司进行软件开发的标准和步奏实现整个项目的开发。

2.2 具体项目教学的过程

首先,要重视软件专业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项目的第一阶段是完成个人的纵向项目开发,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学生按照要求写出合格的文档。这个过程中,计算机软件教师主要采取“提问教学法”,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碰到难题、疑问或者自身有新颖的观点,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教师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即时的解答,重点讲授操作技巧和开发技能,使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其次,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计算机软件知识和技能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具备更好的操作技能,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计算机软件的项目开发是一个规模大,又十分复杂的工程,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才能完成艰巨的任务。在这个阶段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设计”的教学形式展开计算机的教学。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将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每组选出一名组长作为该组的负责人,然而给每组分配项目任务,共同完成横向的项目开发目标。此外,采取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式。在整个项目小分队和对外事务团队中,每个工作人员要各行其职,将自身分内的工作做到最好,

3 结语

在计算机软件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效利用学校的资源去大力开发真实的计算机软件项目,不仅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计算机技能运用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掌握软件开发的程序和相关技术,还能够尽早地让学生了解国内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行情,锻炼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使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具备更好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力和素质,为之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国内各大院校要提高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的素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至昂,王豪. 远程教育教学创新方案与案例及多种信息技术应用手册. 海南省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8):32-391.

[2] 蔡泽光. 基于项目学习在高职IT专业中的运用研究[M]. 北京: 铁道出版社2010. 5-42.

[3] 杨建立, 杨京楼.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11(9):15-17.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软件 篇12

独立基础设计用到的荷载有上部结构分析程序传来的荷载, 还有在基础人机交互建模中人工输入的附加节点荷载。如果存在线荷载且通过拉梁作用到独立基础上则应将其导算成节点荷载输入, 如首层填充墙荷载。程序会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和人工输入的附加荷载叠加后进行荷载组合, 同时附加荷载还会作为独立的荷载工况单独进行荷载组合以适应荷载完全人工输入的情况。

程序可以读取PKPM系列软件中各上部结构分析程序生成的柱底内力标准值, 并将其作各种荷载效应组合当作基础设计的外荷载。

设计独立基础时用到的外荷载有轴力、沿柱两个方向的弯矩和两个方向的剪力。

在独立基础计算时, 需要将荷载作以下转换:

(1) 当基础底面形心相对于节点有偏心或基础有转角时将按照力平移、转角公式将荷载换算到基础底面形心。这是因为荷载是按作用在节点上, 相对于整体坐标系记录的。

(2) 柱底剪力换算成相对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在进行上部结构设计时, 一般假定柱在基础上表面位置或在室外地坪以下的某一标高处嵌固。上部结构计算结果中柱内力是嵌固点处的结果, 而该位置往往高于基础底面。在进行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时需要将作用在柱底的剪力换算成相对于基础底面的附加弯矩, 剪力臂就是柱底标高到基础底面的距离。换算得到的附加弯矩要和原有弯矩叠加后进行基础设计。

(3) 根据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基础底面配筋时还要考虑覆土重和基础自重。由于这时基础尺寸还没有确定, 基础自重未知, 所以一般取基础和覆土的平均容重来估算其数值。一般平均容重取20KN/M3。在程序中经常用单位面积覆土重或覆土压强是按平均容重乘以覆土深度计算。

2 独立基础设计时用到的荷载组合类型

程序在进行独立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是使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冲切、配筋和局部承压计算时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的基本组合;进行沉降计算时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的准永久组合。

基础程序会自动在所有荷载组合中过滤出符合计算要求的各种组合进行相应的计算。

3 设计单柱基础和多柱基础时荷载的选取

单柱基础是典型的独立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范中给出了详尽的计算公式。其内力仅与其上单根框架柱的荷载有关, 与其它节点荷载无关。因此设计单柱基础时允许选择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 如PK荷载、SATWE荷载、包括吊车预组合内力的荷载组合。

另外, 独立基础其底面尺寸较小, 土体只给基础提供抗压力不提供抗拉力。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中弯矩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比较大, 对冲切和配筋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多种工况下的荷载组合以便找到最不利荷载组合。

基于以上原因, 独立基础一般读取PK、TAT、SATWE、PMSAP等程序的构件内力作为基础设计的外荷载。这些程序生成的荷载组合比较多, 并包含轴力、弯矩和剪力, 计算独立基础是合适的。

多柱基础其上有多根框架柱, 这些柱的荷载对基础的内力都有贡献。因此在计算多柱基础时应该按整体基础考虑, 其上框架柱的荷载应该是同工况荷载组合, 这样内力才可以叠加。所以多柱基础一般不建议用PK荷载和SATWE、TAT、PMSAP等程序中包含吊车预组合内力的荷载组合;可以采用SATWE、TAT、PMSAP的不含吊车预组合内力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

由于不同分析程序的模型假定不同, 其杆件内力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即便如此, 在独立基础设计时也只需要读取其中一个程序生成的荷载;如已知某些部位的荷载明显偏小, 则可以再读取其它荷载 (如平面荷载) 作为补充。

4 地震荷载的选用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2.1条的规定, 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 砌体房屋

(2)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1) 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 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米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 基础荷载和2) 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 本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JCCAD程序并没有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地震作用工况。当要设计的工程不需要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 应该在读取荷载对话框中将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勾去掉, 则基础设计的荷载组合中就不会出现地震荷载组合。如果上部结构计算时没有考虑地震作用, 则在对话框中不会出现地震工况。

在地震荷载组合中, 对于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风荷载与地震作用同时参加荷载组合。当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不同时参与组合时, 可以在荷载参数中“地震作用组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ψw设为0, 这样地震作用组合中就不会出现风荷载的内容了。

5 吊车荷载的选用

在PK、SATWE、TAT程序中都有吊车荷载的预组合内力。基础程序可以将吊车荷载读入并进行荷载组合。这里要强调的是吊车荷载的预组合内力不是同工况的荷载组合, 亦即不会同时发生在不同的框架柱中。因此PK、SATWE、TAT程序传来的包含吊车预组合内力的荷载组合可以用来计算单柱基础设计时;但用其计算多柱基础则和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此时设计基础仅供参考。

6 选用P K荷载

用PK程序计算单、多层厂房具有受力明确, 计算方法简单、准确的特点, 尤其对于单层厂房排架柱的设计更为常用。JCCAD程序可以读取PK程序计算结果中的柱内力作为独立基础的外荷载。在读取PK荷载时具有以下特点:

(1) 一榀框架计算的结果可以布置在多条轴线上。在用PK程序计算框排架结构时往往只挑选有代表性的几榀进行分析。因此在基础设计时多个轴线要读取同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

(2) 对于同一根柱, 程序只能读取一榀框架生成的结果。如果重复指定, 后一次的结果会覆盖前一次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中职外贸下一篇:提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