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随笔(共12篇)
指导学生写随笔 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写作与生活的距离实在太大, 写作教学大多只满足于技巧技法的训练, 大多数学生是到写作时拼凑一些内容, 使之像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写的作文, 大多也就是这样的状况。
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可贵的, 教师因势利导的评语、得当的鼓励, 可以激发其热情;学生兴趣的幼苗又是娇嫩的, 教师的评语稍有不慎, 就可能将其给掐掉;学生之间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而教师恰如其分的评语可做到因材施教, 使个体水平逐步提高, 以达到整体进步的效果。对学生随笔的评改在于能够对症下药, 做到批得准确, 评得恰当。不妨在实际操作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多一份宽容, 少一份指责;多给鼓励, 慎用批评;因材落笔, 明确目标。
一、多一份宽容, 少一份指责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 很多教师更多地注意对学生写作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的指导, 忽视了思想的启迪, 这是有失偏颇的。由于对随笔的指导是面对个体而进行的, 它易于教师发现学生思想认识上、情感意识上存在的问题。面对问题, 教师若能采用得当的评语, 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 用心去感受生活, 也就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由于特殊生活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 他们的思想、心理难免会受到影响, 会有意无意间在他们的随笔中流露出来。这时, 教师如果用大道理对其当头棒喝, 其结果只能是换来学生一副假面孔, 不肯再在你面前袒露心事, 你也就无从去把握住学生跳动的脉搏。相反, 如果教师以宽容的心胸、真诚的情怀、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心目中那不和谐的音符, 却可以叩开他们的心扉, 倾听到他们的心声。学生或许因一次考试的失误而产生前途无望的悲叹、妄自菲薄的情绪, 教师可以用过来人的经验让他们明白, 小小的波折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教师应找出学生其他方面的骄人之处, 让他知道, 他本身具备的潜质足以使他步入美好的未来。教师的责任就是使学生懂得, 只有心灵的碰撞才能闪出真诚的火花, 生活的光明需要真诚的火花去照耀。
二、多用鼓励, 慎用批评
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被人承认、肯定的渴望, 老师给学生鼓励性的评语, 恰是满足学生这种渴望的途径。
我们知道,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一个懵懂的孩子写出的文章, 毛病肯定是有的, 但是如果篇篇文章换回的都是老师挑剔的指责和一无是处的否定, 那他还会“要写”吗?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鼓励是最好的方法。面对学生选材的好角度、分析的精妙处、豪, 这样, 学生就会把这不经意间闪出的光亮变成以后寻找光明的方向。对于那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认识到, 学生肯动笔写作文, 有勇气把它交给老师, 就说明他有学好向上的愿望, 而这点士气是可鼓不可泄的。老师在批阅这种文章时, 要投入更多的耐心, 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能力, 体会老师的真诚, 产生再创造的欲望。对于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用慎重的措词、寄予期望的话语来点拨, 对学生既有充分的肯定, 又有具体的指导。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信任和鼓励, 同时也激发了再创作的欲望。
三、因材落笔, 明确目标
我们应该承认,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阅读面的差异以及观察生活敏感度的差异, 同班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高低有别, 教师恰好可以利用写评语的方式对其进行更具体的指导, 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便锦上添花, 尤其是在文章立意、结构、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这些有难度的方面予以方法指导, 让其攀上新高度。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则是给予具体帮助, 从最基本的选材, 写具体, 句通顺, 错字少上多下工夫,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教师因人而异指导随笔的写作, 就要对指导对象了如指掌 (可建立评改笔记) , 由此帮助学生确定努力的具体目标, 让学生“跳跳脚, 够得着”, 学生篇篇有收获, 步步在登高, 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一路走来, 总有一天会从容驾驭手中的笔, 在写作的路上健步如飞的。
总之, 让学生有浓厚而持久的写作积极性, 是我们进行随笔教学的目的, 而得当的评价方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老师要用自己的一颗爱心, 一分耕耘, 辅以得当的方法, 让学生“我要写”的愿望得以实现, 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指导学生写随笔 篇2
还记得当年吗? 我们一行人去皇藏峪游玩,为了节省景点门票,我们开着卡车从景区后面翻山,不料却被那里驻扎的武警**抓个正着,以为我们是间谍,来探测什么国家机密,车被开进了营房,还对我们进行了核查,最后说明缘由才把我们给放了,登高远眺,云雾缭绕,美景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把先前发生不愉快的事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沿途留下了阵阵欢乐的笑声,那一次和你一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直到如今,翻起那些泛黄的照片,心中就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你,正是那次旅行,让我第一次吃到当地的名吃,皇藏峪蘑菇鸡,饭桌上提起翻山被抓的事,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那种愉悦的氛围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一次的啤酒是多麽的甘甜,那么的爽口,从那以后都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吃意正浓时,清晰的记得,我们端起酒杯相约十年以后,继续相聚这里重温旧梦,那是多么难忘的.一个场景,犹如一树美丽的风景定格于心灵最深处,万万没想到那一次竟然成了我们之间的永别,你没有遵从我们的约定,悄无声息的狠心的离开我们大家。每每在去皇藏峪游览时,往昔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都浮现在眼前,山上的一草一木还依旧如故,却再也见不到当年的你,物是人非,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不禁感慨万千。
不曾忘记, 在我创业起步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倾尽全力帮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你的胸怀宽广,风趣幽默,成熟稳重,睿智通达,一直被我追捧仿效,岁月如梭,流年飞逝,我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寒酸,略带稚气的青涩少年。感谢上苍,让我有缘结识你这样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的大哥,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鼓舞和支持,让我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感恩岁月,让我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你,让我学会宽容 ,感恩;懂得珍惜,明白了刻骨铭心的真诚。在我事业每一次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一想起你,我就会鼓足勇气,斗志昂扬,坚定的向前迈进。心中暗暗发誓,绝不辜负你对我的支持和厚爱。
陌上花开,杨柳青青, 清明时节,微风拂面而来,却感到阵阵透骨的凉,缓缓起身注视墓碑,良久良久 ,久久不愿离去,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在爱你,而我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咫尺距离,却永远也 见不到你,
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 篇3
关键词:学生日记;素质;兴趣;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77-01
大家都知道,学生入学时,口语已有一定的发展。入学后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会了拼音,识了七八百字,又能读书造句,这就为写日记打下了初步基础。写日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而且老师通过对学生日记的检查,可窥视其心理发展的方向,多方面培养塑造学生的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忽视了这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面对的孩子,怎样为整个作文教学起好步,因此写好日记成了关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写日记呢?
一、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第一步。写日记也是如此。有的老师慨叹,个别学生几周都没寅日记了,怎么说,他还是丢三落四的,没有悔改。我认为,此学生肯定 对日记没有兴趣,觉着无话可说,可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关键。怎样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呢?首先,向学生说明写日记好处和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许多中外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鲁迅先生的日记印成书有厚厚的几本,直到他逝世前的一天他还写日记。他的日记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组织学生欣赏这些形式多样、文字浅显、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日记。目的在于使学生们受到思想启迪的同时,引起对日记的喜爱,从而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其次还告诉学生坚持写日记,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而又对学生说明,写日记并不难,俗话说:“常说口里顺,常写手不笨。”只要坚持写,常练笔,就会渐渐地下笔如有神。学生明确了写日记的意义,又认识到不难写,纷纷向老师表示自己的决心,并人人准备好写日记的本子,开始写了起来,并形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先模仿后创新,读写结合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学生模仿课文来写日记,是一个好办法。例如,教《雷雨》后,要求学生模仿由时间顺序写一段四季中你认为最美的雨景。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先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后,我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说到写。教《动手做做看》时,指导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没见过的东西总要摸一摸、问一问;来到学校后花园东瞧瞧,西看看。根据这个特点我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怎样观察事物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初步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比如有一天,我带领学生们来到学校后花园找蜗年牛。通过观察,学生孩子们发现: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
三、创设写作情境,索取写作素材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指导他们搜索写作材料。凡是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事先告诉学生留心观察,抓住重点,为写日记做准备。同时教师每天要有意识地安排或提醒学生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为他们提供索取多方面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细心寻找和捕捉。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一则日记中写道“昨天晚上下晚自习,韩阳同学生病呕吐,我和舒莹莹知道后,就告诉阿姨,并陪同阿姨找到校医给韩阳看病,天气很冷,我们两人冷的直打哆嗦,但我们全部顾这些,看完病后,我们又把韩阳背到宿舍里。”事情虽平凡又简单,又是真人真事,自己亲身经历的。我要求学生在这几方面记叙详细些。①写出韩阳生病的神态,说明她需要有人帮助。②写我们两人陪伴她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说明我们不怕困难,坚持到底。③写韩阳感激的话,表现我们一片爱心。这样充实的日记就有具体内容了。又如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我常常带他们玩耍,采取先做后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写日记。如玩“擂台赛”,让学生主动上台献艺:唱歌、跳舞、武术、诗朗诵……孩子们台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动结束后,大家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回味:活动的时间、地点、谁参加了活动?有哪些同学参加了擂台赛?表演了哪些节目?比赛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愉快的写日记。
四、及时总结,多赞少批
无论怎样让学生写日记,一定要对其总结,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总结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口头总结,可书面表达总结、学生自我总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在总结时,一定要多表扬好的,鼓励那一些写的差的,以至于别损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另外也可试行别的总结方式,如举行日记比赛。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比赛的方式可全班同赛、两班或分班对抗、小组对抗、日记擂台等,评判时要让学生参与,邀请别的老师加盟,这样既维持了评判的公正性,又能增加比赛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素质,赛后可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总之,经过老师的耐心的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练习,日记的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指高,再进一步记人叙事,议论抒情,就不感到困难了,相反,会得心应手写出一篇篇令人满意的上乘之作。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写随笔 篇4
要进行随笔的写作, 首先要认识这种文体的基本要义。《随笔》刊物曾经表明自己的办刊宗旨, 即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既能给读者思想上的启迪, 又能给读者以美感。几句话基本概括了随笔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意义。
一般概念上讲, 随笔也是散文的一种。它随意而写, 篇幅短小, 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随意而谈, 更广泛地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展示他们开阔的视野, 传达出更深刻独特的感悟。它是联系课外阅读和练笔的最好方式。
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随笔?
一、了解随笔的写作思路
随笔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一个感触点 (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 引起作者的思考, 由此想到与此有关联的一些事情, 通过联想, 作者提炼出一个中心, 使得主题和立意升华。这是随笔的构思过程。由此看来, 随笔也不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瞎扯”, 还是有严密的构思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随笔的材料取自实际生活, 只要不是糊糊涂涂过生活的人, 生活延长下去, 材料也会源源不绝。”这就启迪学生抓住生活的一丝感触, 一个瞬间、一段经历、一个插曲、一句问候, 自然界的山水林木、风雨雷电、花鸟虫鱼。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材料, 通过敏锐的观察, 积累丰富的素材。古人云:“一叶落而知秋。”学生们可以拾一片树叶, 拣一块石子, 抓一把泥土, 当“自将磨洗”后, 往往产生感悟, 孕育诗情。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 在写作中感悟生活, 既增加了知识积累, 又丰富了文化底蕴。
对于初学随笔的学生,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说起,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要适当地提高要求, 让他们从“小我”中走出去, 放眼世界, 关注热点, 让自己随笔的天空更广阔、思想的翅膀更辽远。
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 校园里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校活动、班级活动, 家乡的新事、家庭新事、邻里之间、父母关系, 社会的见闻, 电视、电影里的高科技, 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电影评论, 读书的感想、书中的人物, 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写随笔的有益素材。
三、写随笔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我手写我心。”随笔是一种自我情感的释放, 仿佛是心与心的交流。虽随心而写, 选材多样, 但最重要的是“感”字。如叙事性随笔, 基本的内容是写人叙事, 它描绘的往往是人间的琐事, 但经过学生的仔细体味, 多问几个为什么, 他们自然能够察觉世间风情, 感悟人生哲理。作者有感而发, 哪怕是一点思考, 一点感悟, 一种想法, 一个道理, 都可以在文中随意抒写。
如走进大自然, 学生以这样的句子结尾:“这一次大自然之旅, 让我感受到孩子的纯美, 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人长大了, 忧愁变多了, 快乐变少了。”“时间, 快快回来, 我会珍惜你的。”“谁能给我一个美丽的家园?”这些只是一点感悟, 却能给人深思。渐渐地, 学生自己会有独到的思考, 心胸会更开阔, 个人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又如, 学生随笔《我有我的“神六”吗?》中有这样的思考:
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成就, 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业绩, 神舟六号升空是我们国家的成就。买一栋楼房、买一辆摩托车是我的家庭的业绩。姐姐的自豪是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我的成功在哪里呢?……我会有我的“神舟六号”吗?
笔者由一桩生活中的见闻思考到自己的人生前途。我们的学生就这样在随笔中丰富阅历, 在阅历中长大, 在长大中成熟。
我的班里有一个学生, 在《我养成了写随笔的习惯》一文中写了如下的话:
慢慢地, 我把自己的心里话、悄悄话, 自己的计划、想法, 自己的苦忧烦恼、喜怒哀乐, 自己的是是非非……都写进随笔之中, 而且我已经不能再停笔了, 半年下来, 我已写了整整两本了……我养成了写随笔的习惯。快乐——我要!开心——大家分享!
不难看出, 学生感到随笔就是再现真实生活、抒发真实情感、流露独特的人生感悟, 写随笔既快乐又自然。
四、教会学生随笔的多种表达形式
随笔虽属于散文的一种, 但与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不同。它不追求细致形象的描写, 不追求强烈的感情色彩, 不追求严格的谋篇布局。在表达上, 一般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描写, 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它仿佛是在拉家常, 仿佛是和朋友谈心, 读起来会亲切, 却能给人启迪。由于是有感而发, 因此, 它一般都注入了作者真实的感情和感受。
当然, 随笔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学会在不知不觉中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 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些有价值的素材也被保存下来, 等写作文时学生就会信手拈来, 写成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篇5
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刘峰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文体,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表达一定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它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练习其它各种体裁文章的基础,它的基本表达方式、写作思路和结构特点等对于别的文体,都有普遍意义。下面就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谈谈我的看法,以便同行们指教。
记叙文主题,也称主旨,或称中心思想,一般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的。任何文章的主题,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实际生活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思考、提炼,逐渐形成和产生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主脑”和“灵魂”。在学生作文定了题目,有了写作材料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要明确、集中,让学生知道写这篇文章的宗旨,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主题不明确,信笔写来,必然是堆砌材料,不知所云,也就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主题在作文中起指挥全局的作用,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动笔之前,要让学生清楚,这篇作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问题越明确,目的越单纯越好,动笔写作时要紧扣主题,围绕主题行文,力求不离题、不跑题。在使用材料表现主题上,要做到集中、严密,避免与主题脱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学生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记叙文可按写人、记事分类。写人应从教师、同学、父母、朋友等最熟悉的人中去收集,收集能反映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风貌的典型材料。记事应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挖掘,注意掌握一些有头有尾、有情感、有意义的事件。
可以从以下必个方面来准备材料:
1、写自己:这是写个人的成长。可以写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好成绩;也可以通过某个人的影响、教育而战胜了自己,克服了缺点;也可以通过某件事或某一经历受到教育、启发;还可以写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困难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前途等。
2、写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这可以围绕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事情来写;也可以写家庭成员给我的影响;家庭的幸福、欢乐、忧愁等。
3、写学校:学校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境。可以写同学之情、老师的教诲、集体的温暖、生活的启示。
4、写社会:重点积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社会上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歌颂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材料以后,就可以安排文章的结构了,结松的安排也十分重
要。它不单是写作的技巧问题,实质是作者思想方法、认识方法的反映,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结松布局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和严密。结构凌乱、松散,往往是作者思路混乱造成的。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表达清楚;只有思路精密,才能结构严谨就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总式:即总起——分述——总收式。它的特点是:开头总起,点明题意;主体
部分,分层展开;结尾归纳总结,又与开头相呼应。
2、并列式:就是文章各层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但各个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总括起来表现或说明一个中心。如《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这一类型。
3、递进式:就是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必要准备,后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必要发展。全文起承转合,逐层递进,最后点明题旨。如《白杨礼赞》、《爱莲说》等属类。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通过结构训练和辅导,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学会“搭架子”的本领。但文章的结构应当服从于内容,同时各种结构形式也不是灵妙药,不可生搬硬套,要引导学生领会要点,灵活运用。
怎样进行记叙文的练习呢?按照记叙文文体的基本要求和表达方式,首先,可以把它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个类型。然后将它再分解,如写人的可以进一步分为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等。然后根据各人片断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列举范文进行示范,再辅之以报刊文章和习作的引导,让学生按照练习范围,进行片断仿写和独立单项练习,最后,在完成各项片断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整篇训练、整篇写作。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篇6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观察生活,从中获取材料
诚如叶老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为此,在作文教学上我们可采取 “齐头并进”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日记性质的课外随笔练习。除了两周一篇作文外,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至三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
写随笔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因而他们写作内容也就从比较简单到随观察视野渐渐扩大而扩大。从写身边的小事到写人生、写社会,个人生活的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外出游记、社会见闻等尽入笔底,文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中笔者感觉到了学生因观察兴趣而引发的创作热情。现在他们不仅在作文里有话可写,而且写得内容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二、广泛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有些学生平时不注重素材的积累,每到作文时就一筹莫展,写出来的文章要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内容贫乏空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靠积累素材。文章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经历和间接的生活积累。因此,要鼓励学生平时广泛阅读报刊、书籍,收听广播节目,从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从而触发自己的想象力。平时还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形成自己作文材料。同时,在阅读和生活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把所看到的好词、好句、俚语、名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通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三、借鉴仿写,从中受到教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它对人们的启迪是:优秀的作品能给读者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模仿是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模仿”不仅能从优秀的作品中得到借鉴,而且,能启示人们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因此,它决不是简单的照搬,更不会造成作文的程式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发展才是进步的阶梯。优秀文学作品的本身无论是在构思、用词还是结构,甚至是画龙点睛之笔的运用上都能给学生很好的示范。对这些作品成功之处哪怕是“千里沙漠只取一粒”的“模仿”足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所以,对优秀作品的积极借鉴、模仿不仅能使学生较好掌握表达方法、技巧,增强学生的表达信心和创作欲望,还能激发写作潜能,逐渐形成并完善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认真审题,做到有的放矢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和“眼睛”。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到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因此,要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要做到: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灵魂和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模糊,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五、规范书写,养成良好习惯
一手好字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篇立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章,但是字迹潦草难以分辨,阅卷老师能给高分吗?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既是书法艺术的造诣,又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何乐而不为呢?◆(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教育局)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篇7
一、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如, 在观察人物时, 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表、衣着、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 还要挖掘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其次, 还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让学生明白, 要想观察得细致得当, 必须讲究方法。再次,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使学生明白, 观察体验社会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作文的源泉, 从而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二、培养聋生的阅读能力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读书, 无疑是学生扩大认识社会、间接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理想途径。通过读, 可以积累、储备写作素材, 也可借鉴他人写作的技巧和写作方法, 广泛吸取前人成功经验。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在教学中, 应注重指导学生有重点、有选择的广泛阅读, 如各种文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这样, 一旦他们进入写作状态, 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 该怎样去写, 给写作提供一定的素材。
三、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通过写, 既练了笔, 又使写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可以写四方面的内容, 1.写人和事。记录当天见到的特殊的人的特征和突发的事情的经过等。2.写活动。记录活动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 校内、校外的都可以。3.写现象。包括一直存在着的和突然发生的。4.写思考。写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就是自己的思想活动。这样, 许多精彩、有用的东西就被及时地存进了材料库, 就不会丢失了, 等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综上所述,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广泛阅读, 日久天长的词汇、素材的积累, 面对作文他们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指导学生写随笔 篇8
那么,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写好随笔呢?也许我们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趁热打铁, 批改及时。
初中学生虽然热情较高, 但缺乏耐力, 很难持之以恒。如果放任学生的随笔写作, 而对他们的文章不及时批改, 学生势必由新鲜而厌倦, 最后中断写作。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批改和检查学生的随笔应该及时, 批改速度要快, 评讲要及时 (每次可以细看10本, 其余浏览, 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一切任务) 。自从设立随笔作业后, 我可就忙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学生交上的文章必须在当天解答、批改。每次改完几十本随笔, 有时甚至要带回家改至深更半夜。可是虽然很累, 但我知道我的身后有几十颗期盼的心在等待着我, 那一刻我忽然有了很大的动力了。
二、循序渐进, 坚持到底。
坚持写随笔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意志的培养, 不管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 都不应当中断,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多则千言万语, 少则三言两语, 而且生活节奏越是紧张, 往往越是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青春时光, 越蕴含丰富的随笔素材, 越是应该书写的人生画卷。写随笔和做其他事一样, 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要求过高, 学生一下子会难以接受。因此, 我在指导学生写随笔时, 一般分三个阶段要求学生。
(1) 起始阶段:从文章的内容、字数的多少、表达方式的选择等等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号召学生各显神通。
(2) 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每篇随笔要有题目, 要围绕一个主题写作。同时还对随笔的字数、书写质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的随笔不能算一篇随笔。
(3) 进步阶段:这里主要指随笔的质量而言。对学生随笔采取交换阅读、抽签公开阅读 (经学生本人同意) 等形式督促学生提高随笔的质量, 从语言是否形象生动, 感情是否真实, 结构是否完整等方面去衡量随笔的优劣, 激发学生的质量意识。
三、心语交流, 增进情感。
以往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评语大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告诉学生开头怎样写, 结尾怎样呼应, 中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 如何抒情如何议论等等, 那样的评语学生很少看, 甚至根本不看。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真诚的和学生交流。有人曾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两个不同战壕里的敌人, 但我觉得有必要推翻这个结论, 我觉得我和学生之间更应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朋友, 如果师生之间是敌人, 那么是无法交流沟通的, 更不可能让学生相信我, 信任我, 我们的随笔是写不下去的。
同时我们知道中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中, 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也很少被允许去图书馆、阅览室, 更没有时间去听广播, 看电视。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即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他们很少去感受自然, 去体验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 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文中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缺少应有的真正的生活感受及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情感是教不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 在课堂上,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 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 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批改学生随笔写评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近年来, 我改写心语, 效果比以前要好得多。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 它本因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而心语不同, 它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既培养了学生写对比的兴趣, 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 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1) 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2) 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 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4) 暗示随笔中的某些不足;
(5) 倾吐烦恼, 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 进而亲近你。也许正是一次又一次心语的交流, 我们师生都非常盼望教随笔上随笔课的日子。
四、定期评比, 鼓励提高。
对学生来说, 随笔的评比既能增强其对随笔写作的积极性, 还可激励学生有意识地提高随笔的质量。随笔的评比可以两周一小评, 期中、期末大评大比, 对优胜者不仅大力表扬, 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其中的佳作我们专门在两个班级之间的墙上设置了“佳作园地”, 可以使同学们及时欣赏到美文, 也激励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随笔这也许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良好的方式。事实上, 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了, 也自然懂得更深层次地感悟生活了。在这样的活动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 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 更进一步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无疑为他们作文素材的积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自由个性的抒发。有利于他们随心所欲地谱写妙文, 那么就让这篇篇随笔来迈出我们的漫漫写作之路吧!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 学生怕写作文, 写作兴趣低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 被束缚了手脚, 因此作文大多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的张扬;作为语文老师笔者认为写作之路, 随笔起步。
关键词:写作,随笔
参考文献
[1]《万国之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如何指导学生写议论文 篇9
一、情感点拨。
写作需要激情,写议论文也是一样。作为教师,首先是如何给学生一个启示,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兴趣。即通过教师的点拨,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他们的有效记忆。为此,教师就应该创设必要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和欲望;或者突破陈规老套,在命题上下一番功夫。比如,不能老写《谈理想》、《向雷锋学习》之类,学生腻烦了的大而全的题目,而应该结合教学、生活实际,巧妙地出一些诸如《鸿鹄与燕雀》、《三月之后的遐想》等题目,从而使学生见题入境,因境动情,情不自禁,跃跃欲试。
二、范文点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学生写作文无从下手,教师应引导他们回忆学过的同类课文,朗读报刊上的有关范文,甚至宣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因文激情,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写作灵感。让学生弄清这类文章的写法一般都是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予以批驳。以文引文,学生写作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
三、题目点拨。
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关键部位所在。议论文题目,通常可分为论点型、范围型、寓意型、材料型、驳论型五种。在命题作文中,对于议论文题目的潜心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中心议题,明确限定条件,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线索,从而更好地谋篇布局。首先,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类论点型题目,题目本身就是需要证明的论点。对于这类题型,只要直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就行了。其次,对《我对语文教改的看法》一类范围型题目,第一先要确立论点,然后再按论点题目处理。再次,对于像《毁树容易栽树难》之类的寓意型题目,要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而引出论点,不能就事论事。第四,对于《从鲁迅“弃医学文”谈起》之类材料型题目,一般要求就材料发议论,关键要弄清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从中提炼出观点。第五,对于《“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一类驳论型题目,则要按驳论的一般结构和批驳方法对错误论点进行驳斥。
四、立意点拨。
近年来高考作文往往采取提供材料、限定条件的形式,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考题所提供的材料往往包含多个思想侧面和丰富复杂的内容,考生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角度确立论点。这里就存在一个中心优化的问题,也就是要在准确把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最佳论点。比如,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高考作文题———《读〈画蛋〉有感》,根据材料可提出以下几个中心, (1) 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就事业。 (2) 应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3) 学贵有恒,决不能凭一时的兴趣。 (4)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源于扎实的基础。不难看出,这些论点中, (1) 和 (3) 之所以不准确,都是缩小了论题的内涵,而扩大了它的外延。 (2) 没有把握住材料本身的寓意,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只有 (4) 才准确地把握住了原材料的内涵。
五、材料点拨。
写议论文,一定要把握好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证明观点,材料为观点服务。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精炼典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对于材料,除了平时要广泛收集、分类整理贮备外,写作时要根据观点的需要,审慎地加以选择,力求观点和材料的高度统一。任何材料,即便是最典型、最突出的材料,如果不能紧紧围绕所要论述的观点,不是紧扣这个观点,也要忍痛割爱,弃之不用。如写《学,然后知不足》一题,如果引用“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纸,母亲用荻画地,教他写字”这个例子,显然不妥,因为它属于勤奋成才方面的典型事例,却不能成为论证本文论点的材料。
六、论证点拨。
所谓论证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引证法、例证法、类比法、喻证法、引申法、对比法,等等。文章不同,论证方法也各有侧重;如“论点型”、“范围型”题目,多用引证法、例证法;“寓意型”、“材料型”题目,多用“喻证法”、“类比法”,而“驳论型”题目,则多用对比法和引申法。如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题,首先要把握好它的寓意 (事情的成功是由小而大、逐步积累的) ,其次在确定中心论点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类比法展开联想引申,或者联想学习,或者联想品德修养,或者联想事业,……突出重点;深入论证,必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文章。
七、框架点拨。
“框架”,即文章的结构。古人说:“文无定法”。但也有人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可见,写文章要不要模式,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我以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比没有好。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可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不同类型的文章又有更为具体的模式:如读后感的写作公式一般可归结为:引 (引析原文) →议 (点明论点) →联 (联系实际) →结 (总结全文) 。这种模式与我国文章的传统写法———起、承、转、合不谋而合,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可用于诸如观后感、影评,剧评、书评、心得、体会、杂感和各类评论等文体,对习作者来说是不无好处的。
八、语言点拨。
议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富有概括性。所谓准确,就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理。同时,还要求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现在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要么疙疙瘩瘩,辞不达意;要么观点不清,模棱两可;要么陈词老调,枯燥无味。要纠正上述毛病,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听广播,多看报纸,了解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活的语言,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以古文中一些语言淳美的议论文、以毛泽东、鲁迅的有关文章为范例,细心体味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色,自觉地净化和美化语言。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篇10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时往往有主观臆断、闭门造车的问题,这都是平时不注意观察,心里没有材料造成的。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江教版《语文》第八册第55页的作文习作: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到秋天苹果就红了,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小河变清了,路变宽了,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去吃饭,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变得胡编乱了……
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这次习作有部分学生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得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少,导致认识水平较低。因此我要求学生经常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诸如此类的评语在我班学生作文本上常常出现。
3.开展组评。
六人小组,组长负责,组员参与,将组内学生的作文在组内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选出组内最优秀的作文。组内气氛活跃,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
(五)教师批阅。
本次作文后,小组选出各组最优秀者,教师进行批阅。一评学生的批阅质量,二评学生的作文。之后选出写作和批阅最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讲评。
三、实施后的效果
(一)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阅中解放了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为教育教学充电。
(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组评,不仅了解自己的进步,发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有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便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的能力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撷取精华,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及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笔记本上。同时,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好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这是作文前的不断蓄势、屯聚的过程。待作文时,学生遣词造句一触即发,得心应手,不再感到“心中有话写不出”。
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个有效途径,我让学生将“日记”改为“日忆”,养成“每日一忆”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然后写在日记本上,想想用它可以写成什么作文。如果每天都能“忆”起一两件可写之事,动笔时就不愁“无米下锅”。
五、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一次对学生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肯定,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可通过自主评改和交互评改改变作文评改现状。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以往的作文评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学生参与评阅他人文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学会了欣赏别人,尊重他人;被别人批阅作文的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舞台,满足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
(五)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
[2]甘肃教育.2008,(15).
小学作文教学指导
张月辉
(玉田县杨家套乡孔雀殿中心小学,河北玉田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提高。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能达意。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写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2. 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渗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说。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改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自主评改,二是交互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评改,无拘无束地交流,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
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我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做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同学们都赞同地点点头。
3. 进行综合性听说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应根据新理念对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口语交际、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物、说明事件、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常见的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
作文教学应增添事件的讲述、辩论、演讲,专题报告等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听说的形式、技巧:通过“听说教学”的综合练习,在结构方面使学生将能够识别作者的风格,识别正确、恰当的语法、措词和句法,通过视听媒体扩大词汇量,欣赏不同形式的创造性表达的美;在释义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发展评判媒体和评价口语表达所必需的批判性思维技巧,认识到节奏、方言、沉默、抑扬顿挫对提高演讲和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视听中集中注重主题和情节,从视听活动中获取信息;在运用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形成听力技巧,在班级讨论中倾听同学的意见,别人朗读时认真听,培养欣赏艺术、音乐和文学的能力,利用电子媒体加强和促进语言学习,进行娱乐性视听活动,借助科技手段和其他媒体表达思想;在跨学科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利用批判性视听实现跨学科学习,参加个人形式、小组形式、大组形式的视听活动,合作完成语言艺术课题练习,通过视听活动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别,积极参加群体听力活动。这样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教育观、整体教育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思路、方向。
4. 引导学生大胆仿写,奠定写作基础
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仔细回味写得较好的几个片段,我惊讶地发现这几段竟然都是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段落写的。我就以仿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走进作文的大门。经过实践,我发现,仿写不能是机械的、被动的、无目标的,应该确定训练重点,目的明确地进行指导。
4.1抓典型句式进行仿写。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形象生动的拟人句、节奏强烈给人以震撼的排比句、语意强烈的反问句等,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仿写句子,并把写得有创意的句子打印张贴在教室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受益,吸取他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自改成果”,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乐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
漫谈利用写随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篇11
【关键词】畅想激发;影评拓展;日记普及;专栏嘉奖
俗话说:“会唱不留口,会写不留手。”作文靠多练笔,千锤百炼。倡导学生写随笔是写作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将从“畅想激发”、“影评拓展”、“日记普及”、“专栏嘉奖”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写随笔,期待“写作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的歌唱”。
一、畅想挑动创作神经
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侏儒警语》中说:“意欲作文而又为自身羞愧乃是一种罪恶。为自身羞愧的心田上不可能生出任何创造性的嫩芽。”①周国平也曾感慨:“岁月把一个个小哲学家改造成了大俗人。”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平庸冗长的灌输式教学只会禁锢思维,抑制心灵,以致好奇的天性逐日磨灭,畅想的快感遥不可及。因此,我们需要畅想!畅想可以解放心灵,畅想可以放飞思绪,畅想是信马由缰,畅想是野渡无人,畅想能激发欲望,畅想能获得自信,不激动就不灵动,不自信就不创造。温儒敏教授在北大承办的“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上发言时曾强调:“作文课和阅读课一样,需要气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断激发学生表达言说的欲望。无论什么教学法,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应当想办法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动笔的兴趣。”②鉴于此,我在这组随笔正式启动前,提前半月上了这节“畅想我们的十二月随笔”课,创设写作的氛围,开启畅想的心扉。站在讲台上,我满怀期待地述说着我对十二月随笔的期望:
它应该很真(本真)
它应该很美(唯美)
它应该诗意盎然(超然)
它应该飞向未来(永恒)
之所以写下这四行字,是源于我对优秀作文的理解。真正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作品首先是真诚和自然的。应该尊敬文字、贴近文字才能喜爱文字,坚决反对无病呻吟。自然、生活、阅读共同组成肉体和精神的真实。不浮游,不空洞,踩着泥地,用好我们的文字。“邮票传递信件”是平常,可邮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诗意,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陆春祥在杂文《向邮票学习》中充满智慧地阐述了邮票的精神,使邮票的韧劲中透出率性气质和浓郁诗情。诗意来自哪里,来自轻柔的心,来自深沉的思。那么——如果有雪,一定不让它孤单落下!
二、影评拓展创作时空
十二月随笔创作期间,恰逢教学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其间备课组设计了观看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战争影片《钢琴师》并要求完成影评创作的活动。
在我心中,《钢琴师》这部“用艺术的美丽揭开了纳粹血腥屠杀的序幕”、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的影片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它之于写作,就是一眼深厚沧桑的井,就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当学生置身其间,他们的眼睛、耳朵、心灵都将接受暴风骤雨式的洗礼。那些在战争中被侮辱、被践踏、被放弃的景象和命运将深深震撼着每个人,“自由、和平”绝不只是口号,那将是从心灵深处激荡起来的呐喊。
周小乐:当我看到钢琴师走在死一般空寂的城市——不,应当说是城市的废墟时,心中感到一种难以言尽的绝望,并且我相信这绝望不及那钢琴家当时心中情感的万分之一。这样的城市,连飞鸟也从不飞过。
影片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时空,给了同学们丰富的情思和创作的激情。结合电影评论写作指导,同学们从作品主题、现实意义、人物、场景、细节、悬念设置、矛盾冲突、叙事线索、情节节奏等诸多方面生发议论,不仅能紧扣“电影”来“评论”,亦能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优秀作品更是构思独特,见解独到。《钢琴师》影评掀起了十二月随笔创作的一次高潮。
三、日记深化创作习惯
“真正的写作,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我要再三强调写日记的重要,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他就已经进入了写作的实质。”(周国平语)这次我们提出的班级日记有别于个人私密的日记,它既有一个相对共同的写作对象——“我、班级”,又可以靠近日记细密和琐碎的特征。似乎可以更自由、更个性,三行两行,长长短短,可以不布局谋篇,即便只是灵感的一个速降,神来一笔,未尝不精彩。谁说这一短暂的精彩不可能成为未来某大作的萌芽呢?曹禺写下旷世巨著《雷雨》之前引起其写作兴趣的,不也“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么?
从2010年12月1日起,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开始了这项为期31天的日记创作,一天之内写作者无数,既有自始至终的日记拥护和跟进者,也时时有新面孔、新形式、新风格,兴之所至,不拘一格。
王利平(12月3日去黄龙体育馆聆听李云迪独奏):所有人都静默了,连呼吸都变得慢起来,他的钢琴声征服了听众,征服了冬夜的冷风。
秦晴(12月11日感慨冷暖不定的天气):这个冬天来得犹豫不决,地理老师的知识突显匮乏。明明已经冷锋过境,今天突然来了片会下雨的乌云,气温却有所回升。早晨一起床便对着一柜衣服不知如何是好。
四、专栏嘉奖创作先锋
在畅想十二月随笔的时候,我看到敖雨飞同学的畅想:“我想开辟一个小板块,叫‘单身万岁,让各位无身边之人的光棍们写一篇赞颂单身生活的大型随笔。”看到敖总(同学们都这么叫)的设想,我哑然失笑,真是率真可爱得紧,从教12年来,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敖总这样的女孩,有魄力且充满智性。当专家教师家长都在论述早恋危害的时候,学生中已有如此清亮的声音,岂不可喜可赞?敖同学一直痴迷创作,我阅读到她的第一篇随笔《生死之地的记忆》时就盛赞其记忆之富裕,感受之鲜活,我真的很想搭建一个平台,让像敖总这样的创作型选手来施展手脚。当即,我找到她,对这一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愿意做最强大的后盾。有此激励之后,双休日一过,敖总带着优盘来找我,原来她觉得应该发布正式的招募启事,阐述她对这次主题创作的设想,希望选到更多的优秀作品。招募启事摘选一二:
恋爱如果不能让人愉悦,那么这段半空中的感情就没有开始或继续的必要。
我们相信,自己也是可以当自己的太阳神的,单身简单,两个麻烦。
单身的并且还想继续单身的人们啊,我们一起大喊:单身万岁!
我真诚地希望,“单身万岁”可以成为一个心灵的借口,可以让失恋的人们振作起来,让单身的人们不要感春悲秋。
“幸福的爱情都是一种模样,而不幸的爱情却各有各的成因,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太早,或者,太迟。”“要耐心等待。不要太早地相信任何甜言蜜语,不管那些话语是出于善意或是恶意,对你都没有丝毫的好处。果实要成熟了以后才会香甜,幸福也是一样。”相信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稍有不慎,便会沦为说教,非但不能心如所愿,反而风起云涌。如何与学生讲早恋,如何借语文教师的特殊身份与学生讲早恋,我一直孜孜以求良方妙药,今天,敖总给了我一个良机,岂能错过?再则,我始终坚信同伴辐射的力量,某些时候,这些力量绝不亚于更高级别的教育。
我愿意相信青春的孩子自有青春的理性,青春的孩子自有独立的“木棉树”精神。青春珍贵,青春不容奢侈消费,我即是我,不是谁的附属,这样的自我觉醒弥足珍贵!感谢敖总,这组随笔正是开在“十二月随笔”中的奇葩!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 篇12
1. 观察生活, 信手拈来皆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形象吧!”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 是获得大量感性材料行之有效的途径, 是作文的基础, 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章的桥梁, 学生只有在对周围事物不断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观察中有所发现, 有所感触, 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写不具体, 写不生动。“咬笔杆皱眉头, 边写边数字数……”这些现象不在少数。难道是真的没有可写的内容吗?不是, 而是这些学生活动范围小, 观察能力不强, 平时对生活留心不够, 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 以至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 又不达“意”, 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阻碍了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
有一次, 我发现学校中的金桔树被破坏得比较严重, 大量的枝叶被折断, 小金桔被摘落, 于是, 我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变化, 并让他们把那些折断的枝叶收集在一起, 做了一次现场评论活动, 并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于是, 《校园绿色靠大家》、《我来当环保小卫士》、《小金桔, 别哭……》一篇篇充满童稚、饱含热情的文章纷纷出炉, 这使我们在收获德育实效的同时, 也收获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2. 创设情境, 那边风景也明媚。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偏重的心理特点, 我通常采用图像、音响、实物、视频等与作文相关的直观景象, 把他们带进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或者以讲故事、做游戏、搞活动等形式, 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在这愉快的氛围中, 让他们尽情地玩, 尽情地说, 让学生从玩中得到亲身真切的体会, 在愉快之余引导学生边玩边动脑筋, 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真实叙说, 调动学生的眼、脑、口、手一起参与。例如写一项有趣味的《幸运52开播啦!》语文活动, 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并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然后带他们身临其境地进行“脑筋急转弯”、“幸运好搭档”、“幸运大比拼”闯关活动, 然后回到教室, “趁热打铁”, 组织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样的现场取材, 既有内容, 孩子又爱说乐写, 而且写出的语句也能生动活泼地道出他们心里的欢乐,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开展活动, 作文“材”路亦丰富。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能为他们提供绝好的写作素材。每种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 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 把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 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情。为此, 我们经常根据时令、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及学生实际,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三八节”之际, 让学生为母亲煮早餐、洗脚;春意盎然之季, 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 为烈士献上一束鲜花, 以表哀悼之情;教师节之时, 为敬爱的老师做一件事;进入秋季, 我们举行了“亲近秋色”的活动;重阳节开展“孝敬长辈做小事表爱心”活动;雏鹰假日, 我们开展“亲子共欢乐”活动……每种趣味盎然的活动的开展, 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作文“材”路滚滚来!
4. 体验生活,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实践出真知。”“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由此可见, 生活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促进学生的写作素养的形成, 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亲自实践, 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校内的各式各样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秋游活动、家庭集会和家务劳动等, 学生参加了不少, 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 这些都能使他们激动不已。然而, 这些本应获得的写作素材, 往往由于学生自己没能很好地感受和把握而错失。因此, 我们教师要精心组织, 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加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 去感受体验活动过程, 活动结束后, 还要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 引导他们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画面, 纳入作文的范畴, 引领他们用心去观察, 去描绘, 去体验, 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从而激发他们把生活中的这些美感表达写作出来的热情。学生通过体验生活, 情感有了积蓄, 从而能很好地激发习作动机, 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 提高写作能力, 进而用作文描绘社会生活的情境。
【指导学生写随笔】推荐阅读: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字07-02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09-18
指导学生写好字论文10-29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字10-06
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方法06-06
指导小学生写日记06-13
指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11-06
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11-25
怎样指导学生写规范字09-06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