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考量因素

2024-09-19

统一考量因素(精选5篇)

统一考量因素 篇1

国际民商事交往以及民商事法学理论的交流使国际私法在法律规避方面的规定必须有统一的考量因素。有一定的法律规避行为, 就有相应的法律规避法律规定, 针对一定的法律规避行为制定的法律规避规定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制定的, 这是本文分析逻辑之一;且各个国家对法律规避行为的法律规定有其相同点。具体到本文要探讨的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有其特殊性, 表现为“法律规避制度在合同领域中的无所作为并不表示不存在法律规避现象, 而只能说明人们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即对意思自治原则以种种方法加以限制” (1) 。本文按照此逻辑就国际私法上合同事项的法律规避的统一考量因素进行论述。

一、国际私法上法律规避的概念

(一) 法律规避的概念

关于法律规避的概念, 广义上的法律规避包括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和国内法律规避;狭义上的法律规避, 特指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或者特指国内法律规避。本文仅就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展开论述, 即法律规避的原始意义。法律规避的原始意义专指“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当事人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 故意制造某种连接点, 以避开本应适用的法律, 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 (2) 。此概念是中国大陆地区大部分国际私法学者认同的, 为讨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问题奠定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二) 法律规避的分类

本文仅探讨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及其对应规定, 在界定了法律规避概念后, 对法律规避的概念拓展便紧密围绕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来进行。法律规避行为是行为人改变连接点使指向有利于自己的法律, 包括规避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以及冲突法规范, 有些国家不承认反致, 便不包括冲突法规范的规避。

法律规避分为积极的法律规避和消极的法律规避。积极的法律规避是行为人在适用冲突法时改变连接点, 使原本应该适用的法律得不到适用, 从而适用于行为人意欲选择的法律, 最终实现自身的利益, 此类法律规避更多的是规避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而消极的法律规避是行为人改变连接点使案件事实可以进入到冲突法的反致中, 最终使反致指向的法律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此类法律规避更多的是利用冲突法规范的反致。鉴于探讨冲突法规范规避的复杂, 本文仅对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规避进行分析。

(三) 法律规避的效力

明确法律规避效力问题是作好本文的前提之一, 法律规避是否有效力是该国家对法律规避行为的态度, 也是该国家在综合考虑法律规避行为的影响以及国内和国际具体情况后做出的决定。关于法律规避效力的问题, 各国在立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

1. 承让法律规避的效力

此观点认为, 既然冲突规范给予当事人选择法律的可能, 就应该允许当事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取得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只要其行为不是通过直接的违法行为来损害他人即可。透过此观点, 可以看到该观点着重在于肯定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维护当事人的个人权利, 但是采纳该观点必然造成法律关系不稳定。

2. 法律规避决定无效, 即采取法律措施阻断法律规避的效力

该观点认为, 法律是神圣与严肃的, 任何人都不能以欺诈的方法来利用法律。透过该观点, 可以看到其着重于法律的稳定性, 维护法律的权威。

3. 法律规避相对无效, 即具体的法律规避行为具体分析

该观点主张, 应对法律规避作具体分析, 规避内国法无效, 规避外国法律有效。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明确否定当事人规避内国法律的效力, 而对规避外国法律的效力不作规定。 (3) 尽管如此, 但是内国法是法律, 外国法也属于法律, 外国法作为本国冲突法的指向法律, 实质上也属于本国法律的延伸, 在此视角上, 该观点存在矛盾。一致追求对内利益, 忽略对外利益, 最终得到的利益未必最大化, 只有在对内利益和对外利益之间找到切合点才能使国家利益最大化, 即采取合作的策略, 统一相应的私法领域, 消除各国法律之间的冲突, 就成了各国的共同利益。 (4)

(四) 国际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

合同事项上有意思自治原则, 行为人按照自身意思来选择适用法律, 看起来合同事项上不存在法律规避行为, 但强行性规范使当事人仍会采取法律规避行为来达到自身利益。强行性规范在限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作用范围的同时, 本身也成为了法律规避的主要对象, 当事人可能借助选择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而规避特定国家的此类规范。 (5) 结合上述对法律规避行为及其效力的讨论, 具体到合同事项上便是国家对于当事人规避国内外合同法律规定上的强行性规范的态度, 是否承认当事人规避国内外合同法律规定上的强行性规范。在是否承认当事人规避合同强行性规范时采取的考量标准是什么, 便是本文继续探讨的问题。“关于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两大传统理论流派都不能正确地反映立法和司法实践, 都不能获得人们的全盘接受。主观论忽略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容易为当事人利用实施法律规避;客观论忽略了涉外合同的特殊性, 过分挤压甚至完全消灭了意思自治原则的作用空间。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必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平衡点。” (6) 具体到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 也应该采取找出对待该法律规避行为的黄金切合点。

二、对比国际私法上涉及合同事项的法律规避做法

国际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是改变连接点, 使适用的准据法利于自身, 即如果连接点不被人为改变时适用的法律中强行性规范不利于自身, 当事人便人为改变使法律选择出现变化。“当事人实施法律规避的第一步是制造或利用虚假冲突, 第二步是引入某国家机关的干预或者协助, 第三步是当事人实际主张或行使其因外国法或外国机关的介入而取得的权利。” (7) 这是实施法律规避行为的通常做法。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国际私法适用时确定连接点的标准不一样。大陆法系国家在国际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做法多数为避免原本要适用的准据法中的强行性规范或者禁止性规范, 使原来合同双方或多方在更多的意思自治空间内行事, 这在大陆法系国家多为制定法国家且国家的风俗、传统不一致等因素来说确实起到了规避作用, 大陆法系国家在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倾向于避免原本的法律权威的适用。英美法系国家在国际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做法多为适用更加宽松的合同法空间, 使合同双方或者多方在适当的意思自治空间内进行, 英美法系国家在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倾向于增加相对于原来的更多意思自治空间。

三、对比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冲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的规定

(一) 大陆法系国家在冲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的规定及考量———以德国为例

德国冲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规定体现在德国《民法典施行法》中。该《施行法》第11条法律行为的形式第1款规定法律行为如果符合构成其标的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的形式要求, 或者符合行为地国家法律的形式要求, 则在形式上有效;第2款规定如果一份合同是由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缔结, 则只要该合同符合构成该合同标的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的形式要求, 或者符合该不同国家中任一国家法律的形式要求, 则在形式上有效。第4款规定以不动产物权或以不动产使用权为标的合同, 适用该不动产所在地国的强制性形式规定, 只要该规定依照该国法律无需考虑合同缔约地, 也无需考虑合同所受支配的法律而应得到适用。该《施行法》第27条自由法律选择第3款规定, 如果在法律选择时其他事实均只与一个国家有联系, 则对另一国家法律的选择不影响那些依照该国法律不能通过协议而规避的法律规范的适用, 即使该法律选择同时还附加了对另一国法院管辖权的约定也不例外 (强行规范) 。 (8) 从德国冲突法在合同事项的法律规避的规定来看, 该国对规避国内法的态度是明确的否定, 然而对于规避国外法则没有明确的态度。

(二) 英美法系国家在冲突法上涉及合同的法律规避的规定及考量———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为例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冲突法上对合同事项上法律规避的规定体现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991年第923号法》中。该法第3537条第二款规定, 在有关国家中通过衡量其政策的强度及适当性以确定该国家时应依据: (1) 各国与当事人及有关事项的适当联系, 这些事项包括合同的谈判、订立和履行、合同标的位置、当事人住所地、惯常居所地或营业地; (2) 合同的性质、类别和目的;以及 (3) 第3515条所提到的政策, 以及有利于有关事项进行合理规划的政策, 推动多州商业交往的政策和防止一方当事人受到另一方恶意欺诈的政策。该法第3540条规定, 所有其他契约之债引起的争议受当事人明示选择或显然信赖的法律支配, 除非该法律违背了依照第3537条的规定本应适用的法律所属国的公共政策。 (9)

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冲突法在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规定来看, 该州对法律规避行为是坚决否定的, 正如其法所说的防止恶意欺诈行为, 另外该州冲突法更多体现了尊重意思自治原则。

(三) 综合分析参与对比国家对法律规避的考量因素

本文仅就德国冲突法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冲突法为例进行分析, 不能代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冲突法倾向, 但体现出了该两大法系国家对于合同事项上法律规避行为的态度, 这也分析到了本文所要研究的考量因素。

从选取的德国冲突法规定看出该国对于合同事项上法律规避行为是明确的否定, 但对于规避外国法的态度却没有明确态度;从选取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冲突法规定来看该州对于合同事项上法律规避行为也是明确否定并说明了防止恶意欺诈行为, 且明确了意思自治原则, 但对于规避外国法也没有明确态度。

四、结论:冲突法上涉及合同时法律规避规定有统一的考量因素

对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不能完全否决, 对其完全否定将严重损害国际民商事上的意思自治原则的实施;同时, 对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不能全部肯定, 否则会刺激法律规避, 将严重损害国内外法律的权威。另外, 在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也不能否定国内法规避效力, 而肯定国外法规避效力, 因为国际私法就是国与国内居民之间的民商事交往活动的指向标, 损害外国法的权威一定程度上就是损害本国冲突法的权威, 也就是算还本国法权威。

对于合同事项上的法律规避行为是否有效力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素, 维护法律权威因素, 国内利益和国外利益的均衡因素。鉴于以上归纳的统一考量因素, 国与国之间对法律规避有统一态度, 使得合同的意思自治得到切实体现, 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获取国内利益的最大化, 有利于国内外民商事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进主编.国际私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268-269.

[2]粟烟涛.冲突法上的法律规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4-5, 162-163.

[3]徐伟功.冲突法的博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20-124.

[4]沈娟主编.国际私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124-125.

[5]杜涛.国际私法的现代化进程—中外国际私法改革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238-308.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因素考量 篇2

1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重要地位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 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崛起, 使之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垃圾, 而为了城市化发展的加速, 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被雇佣, 城市的人口出现急剧膨胀, 致使生活垃圾的规模数量越来越大, 这些垃圾得不到有效、合理地安置与处理, 那么必然给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 让人们的生活空间不再温馨舒适, 干净清洁, 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设计, 所以,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中, 必须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 遵循生态自然规律,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 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让城市规划设计中多一些“绿色”, 使环境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这才能使规划与环保和谐发展, 否则将会给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2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1 大气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是一项严重影响市民身体健康饿污染类型, 近年来我国饿京津冀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 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 这类天气中, 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质颗粒, 人类一旦大量呼吸入肺后, 就可能导致癌变。同时,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的私家车数量也与日俱增, 这给原本就很棘手的大气环境问题又增加了一个难题。

2.2 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水虽然是可再生资源, 但是淡水资源的储存量有限, 水资源再生具有一定的周期, 目前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泊, 导致江河湖泊的严重污染, 很多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已经不能够达到标准。加之, 人们对于谁资源的污染没有进行合理及时的治理, 导致水资源越来越贫瘠, 未来水污染问题将成为一个严峻的世界问题。

2.3 固体废弃物污染突出

固体废弃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进行二次利用, 因此, 人们目前对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认识还比较淡薄。一些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 可能会污染水源和土壤, 例如, 废旧电池。一小节废旧电池可能污染一公顷的土地, 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处理, 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4 噪声污染的防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噪音污染在现代生活中也变得不容忽视。尤其严重的是交通污染, 由于汽车的拥有量, 在人民生活提高中得到成倍的增加。使汽车噪音污染日趋严重, 尽管这种噪音可以分为高强度污染和低强度污染, 虽然低强度污染对人的听觉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高强度污染给人类带来威胁确实很严重的, 噪声污染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 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

3 针对环境因素的城市规划设计意见

3.1 构建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建立在大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若不加以及时治理, 无论对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还是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建设, 所以, 生态环境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 应该在依靠大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构建出城市的生态系统, 让城市的建设多一片绿色, 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模式向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变的时候了, 否则当环境污染达到无法补救和挽回时, 在进行转变和处理已为时过晚, 所以, 对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 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生产的有序进行, 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并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使环境和发展不发生矛盾和冲突, 例如:城市规划部门与环保等单位要及时沟通交流, 协同合作, 一起商讨发展与环保的规划设计问题, 对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做到有效的人工处理销毁, 防止其挥发、堆积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 同时扩大城市绿色植物的栽种面积和规模数量。让城市免受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 打造全新绿色环保城市。

3.2 重新规划工业发展布局

工业的污染比较严重, 如果不能够为城市的工业布局进行科学的饿规划, 那么城市的环境必然会受到影响。首先, 对于一些污染十分严重的企业, 应该远离城区, 搬迁到市郊范围或者是更远的地方;其次, 加强新工业区的建设, 并逐步改造老工业区, 将性质相近或者是相同的工业尽量规划到相邻的区域内, 这样便于进行统一的管理;再次, 在进行资金和工业引进的过程中, 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 尽量引进那些没有污染或者是污染小的企业入驻城市。尤其是科教文卫事业, 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最后, 一些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规划布局应该按照地理和风向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 由于各个单位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 在此不再多余叙说。

3.3 维护基础设施, 增强规划执行力度

基础设施的建设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 也是衡量居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城市不断完善自身基础设施的过程, 只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基础。比如一个城市的交通建设, 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 以及各个工业的运输。此外, 对于城市而言, 污水处理系统是另外一项更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 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 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理不能采取掩埋方式, 而是应该运用降解的方式, 如:可以建立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 把大量垃圾进行有效处理, 同时, 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定要增强规划执行力度, 确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后, 要避免因为经济和市场环境等原因影响规划设计的正常执行, 否则在合理正确的规划得不到真正实施也是空谈。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一些相应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不可以改变的, 只要设计人员能够进行全面的思考, 并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可续技术手段, 能够全面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环境质量, 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是一项安国兴邦, 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文会, 张国迎.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才智, 2011.

[2]谢永春.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江西建材, 2013.

统一考量因素 篇3

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简写为EO或Et O,ETO)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化学灭菌剂,对细菌病毒、芽胞、真菌都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广泛运用于纸张、皮革、木材、金属、塑料、化纤制品等灭菌。环氧乙烷于1859年由Charles Wurtz首次制备,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用做杀菌剂和熏蒸剂。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开发和投入使用,开始用于医疗器械灭菌。由于环氧乙烷具有低温灭菌、灭菌范围广、穿透性强等特点,此后在医疗器械灭菌领域发展迅速。目前全球医疗器械的灭菌,大约一半的市场份额由环氧乙烷灭菌占据[1]。

本文简述运用环氧乙烷灭菌技术时,所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

1.灭菌参数

环氧乙烷灭菌的基本原理是环氧乙烷做为强烷化剂,与微生物的核酸、功能蛋白、酶等的氨基、羧基、羟基、巯基等基团反应,使之发生化学结构上的改变(烷基化),从而影响其生物学活性,阻止微生物细胞的增殖,使细胞死亡。做为化学反应,灭菌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以下对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浓度、湿度、灭菌时间等因素做简要介绍。

1.1灭菌温度

由于环氧乙烷灭菌为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与温度相关,通常为定量讨论,定义其温度系数Q10(Temperature Coefficient)为温度每升高10˚C后,反应速率除以原反应速率的比值。Charles R.Phillips在1949年发现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Q10为2.74,即灭菌温度升高10度,反应速率为原来的2.74倍[2]。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该结论可能过于简单。Ernst和Schull之后测得的Q10为1.8,且其研究显示,Q10随浓度变化而变化,但永远大于等于1.8[3]。其他人也做了相似的研究,测得的数据都在1.8至2.74之间[4]。

这些研究为定量分析温度对环氧乙烷灭菌的影响奠定基础。在实际的灭菌过程中,常以1.8~2.74这一范围的Q10值来估算调整灭菌温度对灭菌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简化的估算方法是:温度每提高10˚C,灭菌效果加倍。

就环氧乙烷灭菌的工业运用而言,并非温度越高越好,一方面是考虑到产品对温度的耐受性,另外过高温度要求会增加灭菌设备成本上的投入,因此最常见的灭菌温度为50˚C左右。

1.2环氧乙烷浓度

大体上环氧乙烷灭菌符合一级动力学,即随着反应浓度的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呈线形提高。然而研究发现存在着一个浓度限度,当环氧乙烷浓度大于此限度时,灭菌反应服从零级动力学,具体表现为:进一步提高环氧乙烷浓度对反应速率基本无影响。

Ernst和Schull的研究表明,在37˚C以上、环氧乙烷浓度大于884mg/l时,环氧乙烷灭菌为零级反应[3]。因此将此原理运用于工业灭菌,通常做法是适当增加环氧乙烷浓度,最常见的灭菌浓度为600mg/l左右,既不使反应浓度过低影响灭菌效果,也不无谓提高浓度增加成本。

实际灭菌过程中,对于浓度的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a)重量法

计算公式为C=W/V

式中:

W为注入的环氧乙烷重量;

V是灭菌柜体积(空柜体积);

b)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法(Ideal Gas Law)。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转换,可得到以下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计算公式:

式中:

K为纯环氧乙烷气体的常数,其值为4.4×104;

P为EO注入过程的压力差;

R为气体常数,其值为0.08314;

T为灭菌柜温度(开式温度)。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跟实测数据均有差异,尤其是重量法,多数情况下差异更大。因此有条件的话可在灭菌柜内安装可实时监控EO浓度的传感器,能获得准确的实际浓度数据,且能得出EO浓度随灭菌时间变化的关系,合理设计灭菌过程。

1.3灭菌时间

灭菌过程作为微生物消亡的过程,符合指数规律,即灭菌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与灭菌时间呈线形相关。目前确定灭菌时间的最常见方法是过度杀灭法中的半周期法(Half-cycle Approach)[6~7]。即以能使生物指示剂(BI)/工艺调整器械(PCD)全部杀灭的灭菌周期为基础,将其定为半周期。三次半周期均取得满意结果后,将灭菌时间至少延长一倍,得到全周期。

其理论基础为:半周期中由于BI的生物负载大于106,当BI全部杀灭时,其对数下降值(Spore Log Reduction,SLR)≥6,生物负载由106降至100以下;当灭菌时间加倍后(全周期),生物负载进一步由100降至10-6(实际上由于没有活菌,此时并无存活微生物,只有微生物存活的几率)。这样即达到医疗器械通常意义上的无菌(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达到10-6)。

除了半周期法之外,ISO 11135-1:2007也列出了其他允许的方法如BI/生物负载法(Biological Indicator/Bioburden Approach)等,详情可参见ISO 11135-1:2007的附录A、附录B以及ISO/TS11135-2:2008的附录A、附录B。

1.4湿度

湿度在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常认为湿度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环氧乙烷与脱水的细菌芽胞反应需要有一定的水分;另一方面,水能增强环氧乙烷的穿透性,使之更容易透过医疗器械的包装。

湿度有露点、相对湿度等表示方法,通常环氧乙烷灭菌中采用相对湿度。实验室中的研究表明30%以上的相对湿度对灭菌过程即已充分,但考虑到工业灭菌中,穿透到产品包装(如初包装、立方袋、中盒、大箱、托盘缠绕膜)内的相对湿度会有损失,工业上通常采用60%左右的相对湿度对产品进行处理。

在灭菌柜内没有装湿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灭菌柜内的相对湿度:

式中:

Pw为注入的蒸气分压;

Pi为蒸气注入前灭菌柜内的蒸气分压;

Pss为灭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相对湿度是一个理论值,跟实际的灭菌湿度有时会有较大差异。

由上述1.1及1.4部分可以看出,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产品温度和湿度能显著影响灭菌效果。而产品温度和湿度受季节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温度较低、空气干燥,对产品灭菌尤为不利。因此工业化环氧乙烷灭菌大多设有预处理(Preconditioning)这一工艺过程。通过将产品置于预处理室中,对其升温加湿,使产品在进入灭菌柜前即达到较理想的温湿度水平。如此可使灭菌时间缩短,提高灭菌效率。

2.产品放行与生物指示剂

环氧乙烷灭菌产品的放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放行和参数放行,这两种产品放行方式的灭菌确认中都需要用到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 Indicator,BI),以下对这两种放行方式及生物指示剂做简单介绍。

2.1传统放行(Conventional Release)

传统放行是结合灭菌参数审核和BI检测结果进行产品放行的方式,这是目前国内外采取的最主要方式,为各国监管机构所接受。环氧乙烷灭菌的工艺参数非常之多,当出现轻微、不影响灭菌效果工艺偏差时,BI检测结果能为是否放行产品提供微生物学依据。

传统放行的缺点是BI培养需要7天,可能会延长产品周转时间,另外BI本身及其检测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或者产生部分费用。

在灭菌确认方面,ISO 11135-1:2007规定需要定期进行再确认,但对于“定期”的频率并未做硬性规定,ISO/TS 11135-2:2008建议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再确认。

2.2参数放行(Parametric Release)

参数放行是指基于灭菌参数审核进行产品放行的方式,由于免除了BI检测,具有产品周转快、放行成本低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BI检测结果这一微生物学支持,当出现灭菌工艺偏差时,灭菌批被拒收的概率随之加大。如果是不能重复灭菌的产品,其质量风险非常之高,所以通常采用参数放行的产品,至少能经受两次环氧乙烷灭菌而不影响产品性能或包装,且重复灭菌后的残留水平亦能符合限度标准。

参数放行对灭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一般设备相比,还需要:

a)灭菌柜中有两个在不同位点安装的温度传感器;

b)灭菌柜中有能直接读取相对湿度的传感器;

c)灭菌柜中有能直接读取环氧乙烷浓度的传感器。

在灭菌确认方面,ISO 11135-1:2007规定参数放行的再确认必须每年进行一次。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医疗器械的监管机构都认可参数放行这一产品放行方式,例如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还未接受参数放行。

2.3生物指示剂(BI)

生物指示剂(BI)是环氧乙烷灭菌的必需品。即使是无需进行BI检测的参数放行,其初始灭菌确认和年度再确认也需要采用BI,以证明达到所需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环氧乙烷灭菌中所用的BI,一般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或证明有同等抗性的其他菌株,孢子计数不得低于106,抗性要求为54˚C条件下D值≥2.5min,和/或30˚C条件下D值≥12.5min[8~9]。ISO 11138-1:2006和ISO 11138-2:2009对环氧乙烷灭菌中所用的BI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灭菌后,BI的培养时间通常为7天,对于某些产品而言,这一时间可能过长,影响产品放行。缩短培养时间可以通过RIT(Reduced Incubation Time)研究来确认,具体方法为:将100个BI经亚致死周期灭菌,之后比较1~7天的阳性率,以第7天阳性率为基准,达到其97%水平的天数即为经确认的培养天数。使用该方法时FDA有许多建议的要点,如:

a)亚致死周期中,阳性率应在30%~80%之间;

b)至少3个亚致死周期;

c)BI至少3个批号,每个批号至少100个;

d)BI取出后8h内必须测试;

e)BI培养时间至少为7天。

3.环氧乙烷残留量

环氧乙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低残留量的灭菌剂,但其在某些产品上可能在灭菌后有一定量的残留EO(环氧乙烷)、ECH(2-氯乙醇)以及EG(乙二醇)。

ISO 10993-7:2008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规定环氧乙烷残留量限度的主要标准,ISO 10993-7:2008指出:当EO和ECH均符合限度时,EG的风险较小[10]。因此目前主要检测EO和ECH两种残留物质。

对于在我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我国GB15980-1995规定EO限度不得超过10µg/g[11],因此内销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需要符合这一限度标准。

降低EO以及ECH、EG残留量的主要工艺方法是通风,含常温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由于常温通风受季节因素影响大,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方法是强制通风。即在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换气次数的情况下通风。单位时间内的换气次数越多,解析温度越高,通风效果也越好。

ISO 10993-7:2008指出,对大多数产品而言,产品中的EO残留量的对数值,与产品的通风时间呈线形相关。该方法可用来建立EO释放曲线,计算EO残留量达标所需的通风时间。

4.产品设计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在产品设计和确认阶段即应充分考虑灭菌因素。

第一,产品包装应为透气包装,原因是:

a)有利于EO、水蒸气、热量等穿透至灭菌部位

b)有利于灭菌残留物(EO、ECH、EG)快速从产品中逸出;

c)有利于包装和产品完整,比如透气性不充分的包装可能会在压力变化下爆裂开口。

第二,产品的组成材料应能经受环氧乙烷灭菌,且不易吸附大量的灭菌残留物。

第三,产品的构造、折叠方式等等应有利于气体流通,如果产品内部有闭合区,灭菌难度会大大增加。

第四,产品装载模式应有利于灭菌剂穿透,经确认的装载模式应予以规定,不能随意更改。如果产品是堆载在托盘上,带着缠绕膜灭菌,则缠绕膜的形式也应经过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第五,产品的材料、生产包装工艺等应有利于将产品初始污染菌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内销产品应符合GB15980-1995中关于初始污染菌的相关要求。

另外,一般建议在产品设计和确认阶段,即考虑将来常规灭菌中偶尔失败,需要将产品重新灭菌的可能性。由于重复灭菌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残留物水平、对产品性能和包装影响更大,为确认重复灭菌的可行性,通常将产品经过两次或多次全周期灭菌,然后检测产品性能、包装性能灭菌残留物水平,确定允许的灭菌次数。

5.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环氧乙烷对医疗器械灭菌需要考虑到灭菌参数、灭菌残留、产品设计等诸多因素,较其他灭菌方式如辐照等更为复杂。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应用,使得医疗器械的环氧乙烷灭菌日趋成熟和完善,成为全球范围的主流灭菌方式之一。本文对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做了一个简要的归纳,希望能对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摘要:环氧乙烷是一种运用广泛的灭菌剂,对细菌、病毒、真菌、芽胞等都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环氧乙烷灭菌是目前医疗器械灭菌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全球医疗器械灭菌的市场份额,环氧乙烷占据了约一半左右。本文对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相关的主要因素,如灭菌参数、放行方式、灭菌残留、产品设计等做了简要归纳。

关键词:环氧乙烷,医疗器械,灭菌

参考文献

[1]新合力集团内部培训材料

[2]Charles R.Phillips,The sterilization action of gaseous ethylene oxide,II.Sterilization of contaminated objects withethylene oxide and related compounds:time,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s,Am.J.Hyg.,1949,Vol 50:pp.280-288.

[3]Robert R.Ernst and James J.Shull,Ethylene oxide gaseous sterilization,I.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effects,ApplMicrobiol.1962 July;10(4):337-341

[4]Gisela C.C.Mendes,Teresa R.S.Brand o,and Cristina L.M.Silva,Ethe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Areview,Am J Infect Control.2007 Nov;35(9):574-81

[5]AAMI TIR15:2009 Physical aspects of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6]ISO 11135-1:2007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Ethylene oxide–Part 1: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validation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7]ISO/TS 11135-2:2008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Ethylene oxide–Part 2: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SO11135-1

[8]ISO 11138-1:2006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Biological indicators–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9]ISO 11138-2:2009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Biological indicators–Part 2: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ethyleneoxide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10]ISO 10993-7:2008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7: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residuals

统一考量因素 篇4

一、P2P网络借贷模式简介

P2P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单纯中介型, 以prosper和拍拍贷主要代表;混合中介型, 以Lengding club为主要代表;公益型, 以kiva为主要代表。 具体借贷模式及介绍见表1 所示。

二、模型数据选取和变量分析

(一) 数据选取

选择国内某借贷平台对其交易进度进行分析。 考虑到时效性, 在采集数据时间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即当天采集前一天的数据, 并且采集时间均是在每天早上八点。 在采集数据的方式上, 利用数据抓拍软件火车采集器对数据进行采集。研究对象是网站平台上所公布的借款人的信息, 从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3 月之间的共5000 组数据, 其中发布成功的有4823 组, 失败的有177 组, 本文从所收集的4823 组数据中提取了不重复的借款人信息, 并剔除了部分信息不完整的数据, 共得到有效数据3870 组。 样例详细信息见表2 所示。

(二) 变量介绍

1. 交易进度。 该借贷平台每天都会公布借贷的完成进度等内容, 以供投资者进行选择投资, 并且每个借款人都会有一个所需借款的完成百分比, 如果借款人已经筹集到自己所需的金额, 将不再网站平台公布, 所以借贷进度一般都在100%以内。

2. 借款金额。 从借款人在借贷平台上所公布的金额来看, 最高的金额为500000 元, 而最低的金额可以为3000 元, 仅就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看, 平均借款金额为9944.76 元。

3. 借款利率。 该借贷平台所公布的借款利率范围在5%~26.24%, 未超过银行所规定的基准利率的4 倍。考虑到数据在处理时的方便性, 本文在研究利率方面, 对其扩大了100 倍进行研究。

4. 借款期限。 从该平台上所公布的数据来看, 其借款期限最长为12 个月, 可知该平台上的借贷业务侧重于短期融资, 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5. 借款人年龄。 对于借款人的年龄, 该平台上将其分成了四段, 分别是20~25岁, 26~31 岁, 32~38 岁, 39 岁以上。 从年龄段的分类来看, 20 岁以下的借款人是不存在的, 可能是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借款人的偿还能力的问题, 所以在进行借款审核的时候并未将其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6. 借款人性别。 借款人的性别也可能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因素之一, 所以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将其纳入了影响投资者投资的影响因素之一, 考虑到此变量为名义变量, 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转换为哑变量, 所以将“女性”赋值为0, “男性”赋值为1。

7. 借款人身份。 由于投资者进行投资, 关注的是平台上所公布的借款人信息, 主观性比较强, 所以对于借款人的身份特征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将其纳入考虑的范畴之内, 该平台共将借款人分成了五大类:私营业主、网店卖家、工薪族、学生和其他。同样在研究的时候也将这些名义变量转换成了哑变量, 分别将其赋值为1、2、3、4、5。

三、模型建立与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以借贷完成的交易进度作为因变量, 以借款金额、利率、借款期限等指标作为自变量, 从而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根据研究模型做出如下假设:H1 表示借款利率越高交易进度越快;H2 表示借款期限越短交易进度越慢;H3 表示借入信用分值越高交易进度越快;H4 表示女性借款人越多交易进度越慢。 从而建立如下模型:

P=β0+β1C+β2I+β3T+β4B+β5A+β6S+β7W+ε

其中P代表交易进度, C代表借款金额, I代表借款年利率, T代表借款期限, B代表借入信用分, A代表年龄段, S代表性别, W代表身份, ε 代表误残差项, β0, β1, ……, β7分别代表相对应的系数矩阵。利用软件spss19.0, 采用“进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选择进入概率为0.05, 剔除概率为0.1, 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其中3870 笔交易中的借款信息统计见表3。

从表3 中可以看出, 该借贷平台上的借款年利率的均值在16.47%, 未超出银行标准年利率的四倍; 借款金额在10000元左右, 不属于大额款项的范畴;平均借款期限为9 个月左右, 未超过1 年, 说明在该借贷网站上的借款大多属于短期借款;就借款人的年龄段来讲, 平均年龄在26-31岁左右, 说明借款人大多为年轻人;性别方面, 在采集的3870 组数据中, 有81%的借款人为男性, 且身份为网店卖家和工薪族居多。 其多元回归模型汇总见表4。

从表4 中可以看出, 模型共进行了四次迭代, 并且最终DW检验值为1.514, 模型的解释度为51.9%, 从数据来看, DW值和解释度并不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网站可能所公布的数据有所误差, 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 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主观因素所占比例比较高, 所以才会导致最终的结果。 并且从模型预测结果看, 进入模型的变量只有利率、借入信用分、金额和期限, 而借款人身份、性别和年龄并未进入, 说明投资者在选择借款人时, 对于借款人的这三个因素并未考虑的太多。其系数统计见表5。

从表5 来看, 各个自变量T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 表明回归效果比较好, 各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可以认定为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 从各个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容差来看, 每个自变量的膨胀因子 (VIF) 都小于5, 说明了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就回归系数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分析, 其结果是:H1 支持;H2 不支持;H3 支持;H4 不支持。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以国内某借贷平台为例, 研究了P2P网贷平台中交易进度的影响因素, 从借款利率、借入信用分、借款期限、借款人年龄、借款金额、性别和身份7 个解释变量出发, 验证了交易进度与这些解释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导入平台交易数据进行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从模型结果来看, 借款年利率对于交易进度的完成有正相关作用, 即利率越高, 借款人越容易筹到钱, 由此说明投资者更青睐于投资回报率高的借款人。

借入信用分值作为样本借贷平台审核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的标准之一, 代表了借款人所公布的个人信息的准确度, 其对于促进借款进度的完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投资者, 更愿意将钱借给信用度高的借款人。

从还款期限来说, 还款期限对于交易进度的完成有负相关作用。 期限越长, 投资人的风险就会越大, 所以, 为了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 大多数的投资人选择的是还款期限比较短的借款人。

借款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对于交易进度影响不大, 说明其在选择借款人的时候并未过多的考虑这部分因素, 当然, 这部分的数据也仅仅代表了该平台在这段时间之内的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状况, 而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高彦彬.P2P网络借贷投资者影响因素的博弈模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21) .

[2]王小丽, 丁博.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J].国际金融, 2013 (03) .

[3]赵乐峰, 杜凯.规范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1) .

[4]吴小英, 鞠颖.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网络借贷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6) .

统一考量因素 篇5

在世界經濟及社會快速的發展下, 隨著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 改變了運籌管理活動之運作。企業經營所面臨的環境愈來愈競爭, 國際化腳步的轉化也愈來愈快速, 經濟增長的同時, 在生產、流通與消費之間的供應鏈架構中, 存在著大量廢棄物的產生。倉管空間的缺乏與處理中心技術之欠缺, 在資源有限與無限需求之間產生矛盾, 才開始關注資源的再利用和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 逆向物流的概念才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隨著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國際環保法規的約束, 也提高社會各界對逆向物流的重視。本研究將探討企業導入逆向物流之考量因素需求, 試以瞭解紡織業在逆向物流考量因子上的異同, 得知紡織業逆物流特性。藉由分析結果, 瞭解紡織業對於其因素的評估並可透過其產業結構針對重要因素投入, 得到合適完整的供應鏈循環, 實現社會承諾與道德尺度之負責表現。

1 文獻回顧

1.1逆向物流

現代企業之物流觀點強調自供應商取得貨物, 藉由企業建構機能提升物品附加價值, 以滿足顧客需求。而逆向物流的發展, 強化供應鏈架構的基本, 整合整體供應鏈, 達成企業供應鏈循環的目的。美國物流管理協會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之研究報告則認為逆向物流是以廣義的觀點說明產源減量 (source reduction) 、再生 (recycling) 、替代 (substitution) 、物料再利用 (reuse) 、以及廢棄物清理 (disposal) 等方法進行之物流相關活動, 並在物流程序中扮演物品再生、廢棄物清理 (waste disposal) 及有害物質 (hazardous materials) 管理的角色。逆向物流是強調經由反向的物流達到原物料取得以使產量減產, 以達到獲利目標 (魏凡峰, 2002) ;亦即將舊產品從消費者的身上將其回收, 再重新處理、重新製造、重新銷售到市面上的種種活動, 如圖1。

1.2顧客需求

產品之構成主要是由消費者的觀點出發, 以消費者利益的角度來考量, (林建煌, 2008) 產品之價值決定在於使用者的判定。隨著消費者主權和消費者至上的觀念高漲, 透過顧客之消費行為可瞭解顧客需求的所在。

近年來消費型態隨著個人的品味和偏好而改變, 消費本質也產生變化, 透過消費文化的驅使與消費者個人偏好和品味的不同, 新商品的生產率提高, 在新型、流行性商品不斷的提供, 也提高產品本身的替換率, 因此而有產品退換、店間調貨及過季過期產品的產生。

1.2.1 產品退換

由於消費型態轉變下, 通路模式的擴展, 企業為讓消費者能確保商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及使用經驗, 並提高企業形象與產品滿意度, 還有貨品服務之完整性, 當消費者買到規格不符或有瑕疵之物品時, 則會有產品退換之情形產生。

1.2.2 店間調貨

所謂調貨旨在企業提供之貨品數量不足以供應消費者需求, 無法適時提供消費者所需之貨品, 轉而向分公司或是供應商進行貨品補給, 以滿足訂購貨品之消費者需求。

1.2.3 過季、過期產品

產品製造為求民眾方便使用其功能, 減化作業使用的複雜性或針對其功能性加以發揮至最大效用;但隨著物品的製造與更新, 屬性與種類較為複雜且具多樣性, 如何減少過季、過期產品產生與廢棄產品的處置, 是持續推動解決的目標。現在企業面臨顧客需求的多樣化, 為顧及顧客感受提高顧客滿意度, 並呼應環保現況及廢棄物污染問題, 基於上述因素, 產生逆向物流之運作。

1.3逆向物流導入之重要性

根據美國逆向物流專家 (Rogers and Tibbenn Lembke, 1999) 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 物流總成本佔美國經濟總量的10.7%, 逆向物流成本約佔總物流成本的4%;美國1/3以上的企業關心自己產品的最後處置問題。目前, 許多國際知名的IT企業已將逆向物流策略作為強化其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企業在導入逆向物流活動時, 除了面對顧客需求所回收的產品, 政府政策也持續推動能源再生再利用, 另一方面是強化企業本身之競爭力, 創造產業優勢, 如圖2。

1.3.1 環保綠化之需求

為凝聚共識防止氣候變遷,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生態環境負擔, 1992年聯合國設立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目的是穩定維持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 在兼顧糧食生產與經濟發展的同時, 能維護氣候系統適應氣候變化且不受到人為干擾的破壞。於1997年12月, 在日本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會議中, 訂定了《京都議定書》旨在減少都市廢氣的排放量及都市的永續發展。為達成京都議定書之協議, 歐洲於同年開始推動的限量管制及交易制度, 以減少對環境衝擊並降低能源使用量。

圖2 影響逆物流活動之環境因素圖

1.3.2 企業產品競爭力

隨著自由化和資訊的快速發展, 現代企業面對現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 取得在激烈的商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決定於企業產品競爭力。逆向物流之導入使企業能深入瞭解貨品缺失, 並開發新產品或重新設計現有產品, 超越競爭者以拓展市場。

1.3.3 產品品質與成本之考量

企業規模與資金是影響逆向物流運作模式的重要因素, 需考量製造商與銷售商間能彼此得知貨物之退貨資訊, 使退貨在最短的時間內被處理完畢, 為企業節省大量的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

2 研究方法

層級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的決策方法於1970年由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T. L. Saaty所提出, 主要是將問題分解, 依序畫分成易處理之結構層級, 運用成對比較矩陣 (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 計算層級中各準則的權重值, 透過量化的判斷進行評估, 應用於不確定情況下及具有多準則評估的決策問題上 (Saaty, 1977) 。層級結構能將複雜的問題由高層次往低層次步分解, 並匯集有關決策人員進行評估, 分析出各方案的優劣順序。

就各層級之評估項目進行兩兩比較, 透過評估尺度來計算各層級因素間權重, 經由調查建立各評估項目組間優劣關係的比較矩陣。Saaty建議以一致性指標 (consistency index, C.I.) , 檢查決策者回答所構成的成對比較矩陣。通過一致性檢定後, 即可進行和方案優勢比重之計算, 其值愈大者表示被採納之優順序愈高;將可能影響問題納入考量因子, 藉此評比各方案之評點, 同時加以界定問題範圍, 找出影響問題之關鍵。

本研究之主題是為瞭解企業在導入逆向物流流程所重視的層面, 其層級架構第一層目標為逆向物流之導入。第二層級標的透過專家訪談與文獻回顧之探討, 依逆向物流之內外環境趨勢, 分為「顧客需求」主要針對企業內部考量到顧客退貨或回貨, 可能造成的損失與成本等影響因素;「環保需求」針對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投入逆向物流時可能之影響面;「綠化需求」透過產品本身之特性在逆向物流中產生的影響等三大層級標的。第三層準則是歸納出企業考量因素來建構問卷內容。受測者透過評估尺度以表達自我偏好。綜合上述及回顧之文獻後, 本研究加以整理歸納後, 透過專家學者訪談將問項納。

3 資料分析

本研究針對紡織產業進行專家問卷調查, 問卷寄發對象為紡織產業中, 熟悉物流運籌作業之人員, 調查期間為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4月16日, 為期一個半月, 採郵寄方式共寄發75份, 回收30份, 回收之樣品扣除填答不實之無效問卷, 並通過一致性檢定之有效問卷樣本為2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30%。

本研究依所建立之層級架構, 依序求得各層級之相對權重, 由於產業型態與產品異同, 依所屬產業類別分類, 並就企業問卷進行一致性檢定, 未通過一致性檢定之問卷予以剔除, 使因素間之權重值更趨嚴謹。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出紡織業對於逆向物流的重視於內外環境趨见表1勢以顧客需求為優先, 由於紡織產品有客製化之特性, 會依照各別客戶之需求不同, 給予不同的服務, 如布料之印花打樣等樣式, 再加上消費著對於材質、款式、色澤、舒適性及流行性特點的需求, 使顧客需求更為重要;由於紡織業之在環保需求與綠化需求中, 並無太多限制與規範, 權重考量結果顯示差異不大。

如表2所列, 在顧客需求面考量因素之結果顯示, 由於紡織業勞力密集度高, 逆向物流導入後所投資之資本技術及費用、原物料取得, 會增加產品製造之繁複, 所耗時間甚巨, 以製造產品成本為首要考慮, 所得權重最高;紡織業之上游廠商須有資本與技術密集度高, 量產符合下游廠商製造之布料、皮革或是棉紗等產品;下游廠商則以創造高產品價值, 以供應最終顧客。在逆物流導入後, 若能適時處理顧客反應, 雖會使廠商減少部分損失, 但能為維持顧客忠誠, 資料分析結果其次企業會考量到顧客服務賠償之因素;由於紡織品易隨季節變動而影響該物品之替換率, 再加上易受到大眾流行之文化縮短產品生命週期, 其庫存所產生倉管成本的負擔也很難再創造更高之利潤, 逆物流導入後是否會增加產品本身之費用, 提高企業成本, 使貨品庫存成本為第三考量之因素;最後分別考量到資料時間成本與運送時間成本, 對於逆向物流發生時, 由於紡織品之製作過程較為冗長, 資訊回傳時間的掌握上較其他產業強烈, 在貨品發生缺失時, 如能極早告知, 就可提前生產貨品以供應需求。

在環保需求之考量因子, 由於顧客在購買紡織品時, 以質感、舒適度為主, 再加上紡織品為貼身之物品, 顧客在消費時會考量到產品成分與使用感受, 若導入逆向物流時, 紡織業會以消費者意識為首要考慮, 所得權重最高;其次是為考量到外在對企業本身觀感, 增加企業形象;紡織業之產品在政策法律之限制較少, 其利用環保之回收作業較少, 問卷結果顯示最後分別為政策指令與宣傳活動。

紡織業在綠化需求面考量因素中, 由於產品使用之特性, 以重複使用為首要考慮, 所得權重最高;其次量到物料再生, 產品本身之問題處理, 依其質料與版型, 會加以運用重新打樣製造;產品已毀損無法以上述情形加以製作, 才會考量到廢棄處理;紡織品沒有降低更新之問題, 因此降低更新之權重最少。

透過表3呈現出整體考量因子之權重, 紡織業在導入逆向物流之考量因素, 以製造產品成本為首要考量因子, 由於紡織業是屬於勞力密集產業, 在原料及人力的需求較高, 企業在評估廠房設置時, 會考量到成本與效益的平衡;面對顧客反應時, 為維持企業商譽與保有顧客忠誠, 減少顧客流失, 其次則會考量到顧客服務賠償;存貨發生時, 倉管空間的容量與固定成本支出的耗費, 第三會考量到貨品庫存成本, 其整體考量因素之重要性如表3所列。

4 結論與建議

1) 本研究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 並匯整專家意見, 訂定考量因子, 透過企業問卷之發放得知因子間之權重關係, 應具參考價值, 可作為未來紡織業在投入逆向物流時之參考依據。

2) 由案例分析發現紡織業之逆向物流, 由於原料本身之成本較為低廉, 根據產品特性其處理之方式, 以符合成本與經濟效益原則且產品形態屬於消耗性產品, 其汰換率高, 新品上市速度較快, 使用折讓銷售來減少損失, 滿足不同顧客之需求。

3) 由於產業分工過細, 未來研究者在研究相關領域中, 除了製造廠商需瞭解製程, 其經銷商、批發零售商是供應鏈末端的關鍵, 針對末端處理進行調查, 才可瞭解逆物流後續處置。

4) 企業導入逆向物流時, 產品設計是個關鍵, 設計者本身在設計產品時, 就應由產品製造與使用, 進一步考量到回收等問題, 思考周全才會減少現行環境之負擔。

逆向物流的導入能讓紡織業在既有的研發基礎上, 發展高附加價值轉型產品, 藉以開發兼具前瞻性及市場成長的產品, 像是強調製程節能、減廢的產品, 不僅能突破技術限制, 也發展出全新的競爭優勢, 有助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除了能提升企業形象與產品品質以外, 能創造整體供應鏈間的價值。

摘要:企業為發展經濟效益時, 在供應鏈架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 礙於倉管空間的缺乏與處理中心技術之欠缺, 逆向物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探討企業導入逆向物流之考量因素, 以傳統產業——紡織業為例, 透過問卷調查之結果, 得到重要因素之權重, 並透過企業訪談針對產業產品特性及現行逆向物流實施之流程。結果期能讓企業在導入逆物流的同時, 考量產業特性並重要考量因素投入適當資源, 得到完整供應鏈循環。

关键词:逆向物流,問卷調查,供應鏈循環

参考文献

[1]馮正民, 邱裕鈞.研究分析方法[M].新竹: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

[2]林建煌.行銷管理[M].4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8.

[3]吳亞穎, 陳維中.供鏈管理[M].台中:滄篕局, 2007.

[4]李健.逆向供鏈[J].IT經理世界, 2002 (14) :88.

[5]黃冠雄.台灣地區有害廢棄物處理廠商最適化處理之研究[D].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運系, 2002.

[6]魏凡峰.逆物流與供鏈體系成本與間之影響[D].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 1999, 89 (10) :319-328.

[7]鄭雅尹.3C流通業銷售與維修物流整合配送問題之探討[D].台南: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 2004.

[8]賴宣名.全球供鏈管理[M].台北:紅螞蟻圖擞限公司, 2005.

[9]魁峯.Super Decisions軟體操作手冊[M].台中:鼎茂圖顺霭婀煞萦邢薰2009..

[10]葉連祺.層級分析法和網絡分析法[J].教育研究月刊, 2005 (4) :152-153.

[11]Blumberg D F.Strategic Examination of ReverseLogistics&Repair Service Requirements, Needs, Market Size, and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Business Logistics, 1999, 20 (2) :141-159.

上一篇:业余训练中的逆向训练下一篇:医疗纠纷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