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安全

2024-08-08

行为安全(共12篇)

行为安全 篇1

0 引言

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更是企业稳定、高效生产的根本。由于矿工常年在阴暗潮湿的巷道里高劳动强度地工作,企业更应该把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作为生产工作的最高职责。虽然煤矿企业通过采取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等措施,近年来安全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仍没有降到预期的水平。从这些事故分析来看,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仍是重要的事故诱发因素之一[1]。为此,如何规范矿工安全行为是煤矿企业日常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于安全行为的问题,学者普遍认可安全文化能提升员工的安全动机和行为安全性。但是在安全文化维度研究中,Lucas[2]发现,管理(领导)维度最为学者所采用,这说明了管理者(领导者)作为企业的代理人,带领着组织成员朝共同目标前进时,对安全文化推动有重要作用,肩负着安全实务运作、安全文化落实、员工安全防护等重要角色。而Brown等[3]认为,领导者的安全承诺和安全态度等感知对员工安全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深入研究领导行为对安全行为影响机理的较缺乏。既然管理者是组织因素的重要组成,其领导行为贯穿于企业内部的整个运行过程,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安全文化促进安全行为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可以认为管理者的领导行为与企业安全文化有关,而安全文化又会影响员工安全管理表现和自身的安全行为。鉴于此,文章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式,以煤矿企业为案例背景,选择组织因素的重要表征“领导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领导行为、安全文化与矿工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强度,希望为煤矿企业进行矿工行为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1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1.1 领导行为与安全行为

国外从1999年开始在制造业、化工业、建筑业等领域研究领导者在员工安全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如:OSHA、HSE等组织承认安全领导的力量,并认为领导者是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4];O’Dea等[5]学者认为管理者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地工作,并且能够激励员工更加自觉地采取安全行为,同时也发现若管理者有更多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则员工会有较多的安全行为;Larsson[6]证实了管理行为的改善能改变员工的安全行为;Zohar和Luria[7]通过对制造业工作场所的安全观察和监督,发现现场管理者对安全的关心会加强员工安全行为,等等。可见,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如何引导员工的行为融入到企业运行,关键是领导者能否起到有效的作用。随着研究深入,学者将领导理论的焦点置于领导者的行为上,认为决定领导效能的是领导行为,而非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并且企图找出能够创造高领导效能的领导行为。由于Bass[8]提出的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理论最能够厘清领导行为,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得到学者广泛应用,如Barling等[9]学者发现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的安全行为正相关;Wu[10]研究认为安全领导行为由安全关心、安全指导和安全控制构成,安全关心和安全指导属于变革型领导范畴,安全控制属于交易型领导的表现;Krause[11]认为变革型领导不仅能给员工展现信服的价值,而且会提高安全行为进而降低事故率;Zohar和Tenne-Gazit[12]认为变革型领导能够显著提高员工安全行为。本研究也认为煤矿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具有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的属性。其中:变革型领导是指在一个相互信任的氛围中,管理者让矿工意识到工作任务的重要意义,并激发矿工的高层次需要,促使矿工为了企业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到超过原来期望的结果;交易型领导是指管理者以奖赏方式来引导矿工完成特定的工,整个过程好像一项交易。

安全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在安全运作上的整体表现,更易于观察和测量,对其测量可以评估安全系统的优缺点。Motow和Scotter[13]从安全角度把安全行为划分为安全任务行为和安全情景行为;与此相近的研究是Neal[16]提出的安全行为模型,该模型认为包含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之后,Borman和Motowidlo[14]以高危组织为背景,认为更应关注“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两类行为。结合煤矿实际,安全遵守行为是指矿工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能按照安全流程规定进行工作的行为,这是维护井下安全工作的矿工最本质行为;安全参与行为是指那些并不能够直接确保个人安全,但能通过帮助周围矿工、提高自己工作主动性等构建一个支持安全环境的行为。由于煤矿企业属于高危组织,本研究将借鉴该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H1:领导行为对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关系。

1.2 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提出,个体的特定行为是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好处的交流活动的结果。基于该理论思想,安全文化与员工表现的安全行为是等价互惠的,即:安全文化影响员工对工作安全环境的理解,通过安全制度、安全程序等因素调整自身的交换性安全行为。所以,安全文化作为组织的次文化,将影响组织成员态度与行为的思维观念,并与组织安全绩效相关。于是,Clarke[15]、Grote[16]、Neal[17]等学者通过对大量行业的元分析证实了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的正向影响关系。但是,由于安全文化属于社会心理学领域,会因为不同理论依据、调研行业等不同,所以学者应用了不同的研究维度。比如:Zohar[18]采用安全沟通、安全训练、工作风险等来衡量;Clarke[15]指出安全文化应包含管理承诺和组织透明度、组织沟通、生产效率和安全的权衡、学习型组织等10个成分;Singer[16]认为通过安全承诺、教育和知识、监督程序、人员投入来衡量;曹庆仁[19]认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划分为:安全承诺、安全规程、安全培训、安全激励、安全目标和安全沟通这6个维度,但是安全激励更多体现在安全承诺中,而且安全目标更多是组织层面的问题,为此,借鉴该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假设:

H2: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关系。

1.3 领导行为与安全文化

良好安全文化对于促进安全行为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安全文化促进的前置因素在于提供导入策略,而管理者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因素。管理者是文化的表达者,当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达某些价值时,组织文化就会展现出来,而且领导者的领导行为会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Nahrgang和Morgeson[20]的一项元分析就显示出领导行为和安全文化高度相关。所以说管理者对安全问题的支持和沟通,能影响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推广。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H3:领导行为对安全文化有正向影响关系。

1.4 理论模型的构建

上述分析了领导行为、安全文化、安全行为的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表明管理层的领导行为会直接决定组织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从而影响工人的行为决策以及最终的行为。而且,Hofmann和Morgeson[21]证实了班组长的管理行为与工人对安全的投入、事故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该相关关系以安全氛围作为媒介变量;Williams和Geller[22]也主张通过改进安全领导来改善安全文化,进而增进安全绩效;吴聪智[23]也认为安全管理者对安全绩效具有间接影响效果,而安全气候对安全绩效具有直接影响效果。为此,提出研究架构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量表设计

研究问卷参考已有成熟问卷,并充分考虑矿工的特点经过安全管理专家进行修订,问卷经过两次初测试后形成最终问卷。最终问卷分为领导行为、安全文化、安全行为、个人基本信息4个部分。其中:领导行为问卷参考Bass[8]编制的问卷,从“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两个构面解释员工所描述的领导行为;安全文化问卷参考曹庆仁[19]编制的问卷,从安全承诺、安全规程、安全培训和安全沟通这4个构面进行测量;安全行为则参考Borman和Motowidlo[14]编制的问卷,从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两个构面测量。量表均采用李克特的5点量表记分法进行测量,依次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给予5、4、3、2及1分。

2.2 数据收集及样本分析

研究对象以辽宁、内蒙古等几家大型国有煤矿的矿工为主,针对已选择的单位随机抽取被测人员,均利用矿工升井后进行安全学习、开会等机会,当面发给矿工进行填答,并指导完成和收回,矿工分属于掘进队、采煤队、运输队、通风队等多个部门。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10份,问卷回收654份,筛选出有效问卷为436份,占回收问卷的65.2%。参与调查的矿工均为男性,年龄30岁以下占12%、31~40岁占30%、41~50岁占42%、50岁以上占16%;学历情况为:小学占31%、初中占49%、高中占16%、专科及以上占4%;工龄情况为:5年以下占19%、5~10年占57%、11年及以上占24%。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首先,应用SPSS 20.0软件计算各研究变量的Cronbach’sα值来检验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见表1。各因素量表的α值均大于0.7,符合测量学所建议的标准,说明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其次,在区分效度方面,通过进行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来检验问卷的区分效度,结果见表1,显示各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初步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形与原件假设预测的趋势相符合。最后,由于问卷设计中参考已成熟的量表并听取专家的意见,因此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注:***、**、*分别表示:P<0.001、P<0.01、P<0.05。数字1~8分别表示: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安全承诺、安全规程、安全培训、安全沟通、安全遵守、安全参与。

3.2 假设检验

为了探讨研究架构中的假设关系,首先将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安全承诺、安全规程、安全培训、安全沟通、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纳入同一框架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然后采用Amos17.0软件以路径分析法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并依据模型运算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对影响不显著的路径的三条路径删除后,得到最终变量之间影响关系和影响强度的关系模型(图2),模型最终适配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各项指标拟合结果基本满足或接近合理值,说明最终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实际观察到的变量关系,整体而言属于可接受的范围。

从路径分析结果看,领导行为、安全文化均对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而且领导行为也通过安全文化间接正向影响安全行为。首先,领导行为对安全行为影响中,“变革型领导”对“安全遵守”没有通过检验,可能原因在于单纯的变革型领导特质不能引导低文化素质的矿工遵守安全操作等行为;而其余维度间均有显著影响关系,假设1得到部分验证。通过计算各维度间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得到:变革型领导对安全遵守的总影响效果为0.31、对安全参与的总影响效果为0.296;交易型领导对安全遵守的总影响效果为0.607、对安全参与的总影响效果为0.326。从影响效果看,虽然交易型领导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效果强于变革型领导,但也体现出管理层的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有利于一线矿工安全行为的表现,生产管理中两种领导方式能相互补充而不发生冲突。

其次,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中,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遵守均达到了显著的影响效果,其中安全规程和安全培训对安全遵守影响效果最强(0.413);但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参与影响中,除“安全规程”对“安全参与”和“安全培训”对“安全参与”没有通过检验外,其余维度间均有显著影响关系,假设2得到部分验证。

最后,领导行为对安全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交易型领导对安全文化各维度的影响效果(0.302、0.312、0.284、0.257)大于变革型领导对安全文化的影响效果(0.221、0.237、0.204、0.313),假设3得到验证。各维度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果如表3所示。

4 结论

1)构建“领导行为-安全文化-安全行为”的SEM模型。该模型说明领导行为、安全文化均对安全行为有一定的预测力,而领导行为又对于安全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并间接通过安全文化影响安全行为,这与Neal和Griffin[17]学者的研究相同。这从理论上证实领导行为、安全文化和安全行为三者间关系在煤矿企业的适用性,从实践上说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需要通过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影响,将有助于提升矿工安全行为的绩效。

2)领导行为中“交易型领导”要高于“变革型领导”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力。该项研究成果与Zohar和Tenne-Gazit[12]研究略有不同,可能是研究样本的差异性导致的,因为矿工生活水平偏低,文化素质不高,处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低层级,各种政策规定、流程、工作指令等对矿工的安全行为更有效;同时该研究成果也提示出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把变革型领导作为交易型领导的补充,二者要在不同情境中结合应用。

3)领导行为对安全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该结果说明管理者作为安全文化的传递者,其自身表现出的领导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与Nahrgang和Morgeson[20]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所以煤矿企业要想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一定要关注管理者的领导能力的提升。

4)安全文化对安全遵守行为的影响力强于安全参与行为。虽然安全文化的不同要素对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力不同,但这足以说明了矿工的安全行为会受到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而改变。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重视安全培训、安全沟通、安全承诺和安全规程,对矿工个人安全的参与感和安全规范遵从性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5)虽然在设计上力求符合科学原则,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一是研究样本来自少数几个煤矿,因此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要加强;二是由于对安全行为和安全文化的影响变量多,变量间关系也复杂,今后可增加其他情境变量进行相互验证。

行为安全 篇2

本文从分析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方式出发,阐述了安全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进而提出了运用安全文化铸造安全行为的途径.从而为利用安全文化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所提出的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对减少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 者:刘怀玉  作者单位: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刊 名:安防科技 英文刊名:SAFETY & SECURITY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安全   文化   行为   影响  

食品安全与个人行为 篇3

食品安全指的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解释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食品安全是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因此,食品安全提出的主要是对食品的质量要求,应当具备几个要素。一是食品具有营养价值:二是食品要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三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的要求。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公布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也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身体受到伤害的一种担保”。现在,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概念上基本达成共识,即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从食品安全的共识上,这次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力图与国际接轨,列出了食品安全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等。

而且,这些内容的标准都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而且,所有的标准都要求统一。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一些产品国家标准涉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内容的,应当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一致。

有了这些规定,消费者基本上有了辨别食品是否合格,是否安全的标准,在购买时也就有了尺度。而且在遇到了问题食品时也有了应对的武器。例如,如果你在超市或商场买了一瓶腐乳,吃了后拉肚子。你怀疑是腐乳的问题。这时,千万不能把腐乳一扔了事。而是要保存腐乳和购买发票,通过消协或自己请求食品监管部门对腐乳进行化验。如果腐乳不符合国家的种种食品卫生标准,哪怕是包装不合格、贮存时间过期、腐乳中有过量添加剂或不允许的添加物以及细菌超标,你都可以申请要求商家和厂家赔副食品价格10倍的金额。

因为,食品安全法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尽管也有消费者认为“假一罚十”的规定罚得太轻,没有对制假贩假的人罚他个倾家荡产,但这种法规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体现了立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原则,是一大进步。而未来,还要靠公众的食品安全消费来完善这一法律。

名人广告不可靠

新的食品安全法不仅提供了许多防范问题食品的信息,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出现问题后可以补偿的机会和方法,不仅可以让食品消费更为安全,而且出现了问题可以获得赔偿,并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食品消费中的广告引导问题。对此,食品安全法对公众的安全消费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为今后的明星代言食品广告上了一道紧箍咒,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意义尤为重大。原因在于,很多消费者都是看了明星的广告,由明星的晕轮效应而带动消费者消费某种食品。有了做虚假广告要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就可以有效遏制明星不负责任的广告,从而减少很多消费者的盲目跟随行动。

但是,食品消费的广告引导问题应当一分为二,即消费者和广告代言人、广告主的两面关系。就公众而言存在着盲从明星名人的行为方式。原因在于,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同阶层,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地位高的人,包括拥有权力者、有话语权者以及有广泛知名度的人(如影视和体育明星),都会对公众的思维、言语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饮食消费行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众自身不应具有判断力,也不意味着公众要全盘相信名人和明星代言的广告。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不仅对于其工作和生活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食品消费也有重要意义。不盲从名人和明星广告的基础在于,需要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及怀疑和批判精神,这一切都可以概括为科学素养。如果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公众自己就会判断一些食品是否安全,食品广告是否属实,名人明星的代言是否靠谱等等,从而避免盲目跟风,提高自己食品消费的安全度。

不过,在广告影响公众的食品消费方面,又不得不严格制约名人和明星广告的作用。食品安全法规定个人(包括明星、名人)代理食品广告要负连带责任就是一种制约。尽管对此规定有许多明星愤愤不平,但其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并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是有重要意义的。

明星、名人,也即公民做广告有权利和责任两个方面。明星、名人当然有权利做广告,但是做广告还得承担责任。食品安全法关于明星代言广告的权利和责任最初的规定是,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后来,修改后通过的法律文本则是: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这种认定已经大大减少了明星和其他个人代言广告应当承担的责任,即担责的范围大大减少,从“食品安全标准责任”降低和减少到“虚假广告责任”。做出这样的改动是考虑了一个充分的理由,明星或其他

代言者不可能担负起产品质量检查和认定的责任。所以,明星和其他代言人只需为“虚假广告”负连带责任,而虚假广告的认定则应当由消费者协会、工商局和法院来认定。

做广告的权利和责任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能只要一面而剔除另一面。要求明星和名人对其所做的广告负责就既可以约束明星、名人的代言广告,也可以减少公众盲目跟着明星的广告引导来消费食品,从而确保公众的食品消费更为安全。

选择自然和本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的一个最有争议的话题,而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对此有了一些规则上的改进。本着不用、慎用、少用原则,明确规定只有在技术上确有必要、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允许使用;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瘦肉精猪肉、敌敌畏泡火腿、三聚氰胺牛奶、苏丹红辣椒酱等事件,让不少人“谈剂色变”。一些食品专家认为,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但是,食品添加剂也像一把“双刃剑”,既可带给人们益处,也可能带来危害。正因为如此,食品安全法增加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条款,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目录以外的物质,哪怕是对人体无害,也是违法行为。

但是,是否是添加剂目录以内的物质就是安全的呢?理论上讲,食品加剂目录以内的物质是安全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人们吃下的是纯天然的食品,也远比那些添加了尽管是安全的添加剂要好得多。所以,有人提议,最好不要给食品加入添加剂,即使要加,也不要使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应该使用生物提取的添加剂,以及使用最少量的添加剂。

对于公众来说,吃本色食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面粉为例,最好是选用那些没有添加增白剂的产品。是否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一直是中国食品安全消费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中国在普通面粉中使用增白剂已有20多年,这是一种极具争议的面粉添加剂。反对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根据。支持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以美国可不限量使用为据反驳。两派之争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委,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

如果跳出利益之争,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上其实正如人们在生活中欣赏美人一样,是喜欢并爱恋经过整容的美女,还是真心迷恋和热爱天生丽质的美女。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很多人是被整过容的食品迷住了。

正如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事物的评价一样,追求本色、原色和自然才是最好,对食品的要求也应当是原色原味和自然的营养。这个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符合进化的自然本色,在外观上才是最美的,在功能上才是最好的,在本质上才是最优的,在营养上(就食品而言)才是上乘的。这也是为什么营养学家总是鼓励人们吃新鲜的、原色原味的食品的原因,甚至连烹调能避免就避免。因为一加热,食品中绝大多数有益于人体(营养和抗病)的酶就会被破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食品卫生专家会告诉公众,凡是经过合法批准的食品添加剂都不会有害人体,因为这些添加剂经过了风险评估。例如,所有添加剂都要经过卫生学调查、毒理学试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确定、每日实际摄入量、执行生产和使用新食品添加剂审批手续等一系列过程。而在国际上,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在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的。

尽管法定的食品添加剂无害,但是它们会不会对食品的自然属性造成影响,从而改变食品的营养本质呢?许多研究结果早就给出肯定的答案了。而且,有些食品加入了添加剂,也并不能让食品的色香味好到哪里去,甚至造成味道更不好。例如,面粉中加入增白剂会产生漂白味,因而让人们更怀念具有原色原味的和营养更好的粗面粉。

在面对大量的化学添加剂进入人们的食品时,就连监管严格的发达国家也在担忧难以控制无以计数的添加剂。

意识到这一点,过去把宇航员的人工合成食品吹嘘成完美食品榜样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以尊重科学和事实的态度改口说,人工制造的食品无论从色、香、味还是质来看,都让人无法接受。

所以,当我们能吃上新鲜和自然的食品时,为何要容忍那么多的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进入我们的食品中呢?

行为安全 篇4

美国著名的安全管理学者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约7.5万起工业伤害事故, 发现其中98%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而在这些可预防的事故中,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到88%, 因此, 他认为绝大部分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虽然对此观点业界有不同的声音, 但可以肯定的是, 通过减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也因此, 行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分析目前我国企业“行为安全”现状, 探讨企业如何应用“行为安全”方法, 消除“不安全行为”,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刊特策划“行为安全”专题。

在本期专题中,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傅贵就“行为安全”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应如何利用“行为安全”方法保障生产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介绍。GE公司全球供应商管理亚太区可持续发展总监秦之刚则对BBS项目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基于人和组织行为的安全学” (HOP) 的核心理念和实施要点。来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洛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培训教育中心、劳氏瑞安咨询 (北京) 有限公司以及德凯达管理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的多位专业人士分别从不同角度就行为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 还分享了来自摩西湖 (大连) 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及东风日产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行为安全管理方面的企业实践经验, 以供读者参考。

安全之星行为策划 篇5

目部

“行为安全之星”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范围与目的在分公司在施项目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通过向一线作业人员发放“行为安全表彰卡”、评选“行为安全之星”、“平安班组”、“安全管理标兵”等具体活动,变说教为引导,变处罚为奖励,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引导一线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提升安全意识、规范作业行为,帮助一线作业人员逐步成长为自觉学习安全知识、自觉遵章守纪、自觉提高安全技能、懂得自我保护、保障个人行为安全的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

二、活动组织

1.项目部成立“行为安全之星”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冯笑笑

副组长:程万福、赵政、顾全明

员: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工程部、质量保障部、技术部。2.项目成立“行为安全之星”活动工作小组和“行为安全之星”活动监督小组。

“行为安全之星”活动工作小组组长由冯笑笑担任,程万福、顾全明担任副组长,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工程部、质量保障部、技术部任组员。

“行为安全之星”活动监督小组组长由赵政担任,项目物资部、合约部等任组员,对生产单位“行为安全表彰卡”发放、“行为安全之星”、“平安班组”、“安全标兵”评选进行监督。

三、活动开展 1.活动启动

各项目自行组织开展本项目的活动启动仪式,加强对本活动的宣传,引导工人走向自主安全。并于5月1日正式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

2.制定实施细则

由活动工作小组组长组织编制《“行为安全之星”活动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活动细则需能够满足本方案要求,并于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3.“行为安全表彰卡”发放要求

(1)项目部对具有以下六种安全行为的一线作业人员发放“行为安全表彰卡”:

遵守纪律:坚决严格遵守公司提出的“从业人员安全行为‘六大纪律与三条铁律’”。

自我安全:主动接受安全教育,自觉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保障个人安全;

他人安全:指出、纠正、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保障他人安全;

环境安全:发现、报告、消除作业场所安全隐患,保障作业环境安全; 合理建议: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提升班组、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应急得当:出现险情、事故,及时报告,并积极有效参与应急救援与处置。(2)符合同一“行为安全表彰卡”行为的,一般仅发放一次“行为安全表彰卡”;如符合多项的,报项目安全总监审定后,可发放多张“行为安全表彰卡”。

(3)项目应在班前会上对获得“行为安全表彰卡”的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表扬。

(4)项目应在主要出入口或项目营地显眼部位设置“行为安全之星”活动表彰栏,将每周发放“行为安全表彰卡”的单位名称、人员及发放原因等相关资料进行公示,扩大宣传范围,并接受全员监督。

(5)项目安全监督管理部须做好“行为安全表彰卡”发放管理台账。(6)作业人员如当天获得“行为安全表彰卡”后,发生违章行为。项目将收回当天发放的“行为安全表彰卡”。

(7)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均有“行为安全表彰卡”发放建议权,正式发放需经活动工作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核同意。

4.评选“行为安全之星”

(1)项目根据“行为安全表彰卡”的获取数量,评选出“月度行为安全之星”、“季度行为安全之星”,评选比例定为施工总人数5%至8%。

(2)对发现重大隐患、避免重大事故损失、对安全管理有较大贡献的,可一次性发放多张表彰卡;特别突出的,由项目负责人直接确定为月度“行为安全之星”。

(3)评选工作须列为项目月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的重要决议事项。(4)项目“农民工安全督察队”队员必须是 “行为安全之星”。(5)评选周期内有违章行为者,不得参与“行为安全之星”评选。5.评选“平安班组”

项目部对获得“行为安全之星”数量占比超过20%、评选周期内无安全事故、无班组罚款记录、隐患按时整改的班组,按月度、季度评选为“平安班组”。

6.评选“安全管理标兵”及“平安工区”

对获得“行为安全之星”和“平安班组”数量占比均超过10%、评选周期内无安全事故的区域管理人员,按月度、季度评选为“安全管理标兵”。并将其所管辖区域评为“平安工区”。

7.活动奖励

在进行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时,须将“行为安全之星”活动经费纳入其中,并在活动中及时落实活动经费。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须及时做好“行为安全之星”活动经费台账,留存整理好票据,作为分公司考核项目活动开展情况的一项考核凭证。

(1)“行为安全表彰卡”:面值各项目自定,且不得低于10元,可用于兑换奖品或用于项目内部就餐、购买日用品等。

(2)“行为安全之星”、“平安班组”、“安全管理标兵”:发放奖励证书、徽章及帽贴,并给予现金奖励。“行为安全之星”单次奖励不低于200元;“平安班组”单次奖励不低于1000元;“安全管理标兵”单次奖励不低于

500元。

(3)“行为安全表彰卡”、“行为安全之星”、“安全管理标兵”徽章及帽贴图样见附件1。8.活动总结

分公司属项目于每月8日前将收集整理的“行为安全之星”活动总结报送至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项目全年活动开展及表彰情况上报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9.表彰

分公司每半年开展评选活动,表彰项目级十佳“行为安全之星”、“平安班组”和“安全管理标兵”;分公司每年开展评选活动,表彰分公司级十佳“行为安全之星”、“平安班组”和“安全管理标兵”。

分公司另行制定考核办法,评选季度、半和活动开展先进项目,获奖项目将在安全业绩考核中直接取得3至10分不等的额外加分。

10.其他要求

(1)要求分公司在施项目4月30日前完成活动前期准备工作。(2)5月1日起全面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

(3)5月底,分公司召开活动首月开展情况总结分析会,分公司和项目主要负责人参会,总结活动不足,同时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

(4)6月份,安全生产月期间,分公司将召开“行为安全之星”活动阶段总结会,持续改进活动质量。

(5)“行为安全之星”活动是中建集团、局及公司2018年安全生产核心工作之一,要求各项目高度重视,周密策划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切实提升施工现场作业行为安全。

中建二局一公司上海分公司

七都控规04-C-19地块房地产建设项目一标段项目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基于行为改善的安全文化在班组 篇6

安全文化落地目标

通过行为改善在基层班组的试点实施,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建立思想政治保障工作的责任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班组党员模范作用,以文化的软实力引导和激发基层班组员工参与到班组规范化建设当中,从而推动基层班组管理水平的提升,真正做到体系运转、制度落地、管理到位;加深班组成员对工作中风险的认识,培育员工树立习惯性遵章的行为习惯,并辅以员工辅导计划的手段,通过团队互助,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执行意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创立互相关心、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和指导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常怀安全之心,常思安全之患,常谋安全之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从而减少风险行为的发生;当好安全文化建设的“试验田”,提炼总结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供推广的优势、可探索改进的突破点,为深入探索试点工作改善提供现实的经验和依据,并为下一步的试点工作推广开启思路。

安全文化落地实践

佛山供电局运用“基于行为改善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探析”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先后在部分班组开展试点工作,实现理论成果在班组的落地实践,以帮助基层员工进一步认识工作过程中的风险和行为规范,并辅之以员工辅导计划的手段,从员工心理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员工形成良好情绪状态和安全责任意识,养成遵章的行为习惯。

落地实践采取“边试点边推广”的工作方式,从基层班组中选取4个典型的班组作为试点班组。分别为:输电管理所电缆一班、乐平供电所运维一班、变电管理一所巡维中心、试验研究所高压试验班。试点工作先在电缆一班和运维一班实施,随后在巡维中心和高压试验班实施。

基于行为改善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借助到行政手段的保障,重要的是需要从内心上让员工产生动机,从思想上改变理念与行为模式。因此,需要精心准备,建立组织让全员参与,重点突出党员作用,让行为改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工作紧密结合。为此,佛山供电局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行为改善的试点工作实施计划。

安全文化成果的落地实践主要呈现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团队

团队的组建以班组为基础,以员工辅导计划为辅助手段,对应员工辅导计划的人员架构,即部门负责人兼任督导员、班组长兼任辅导员的方法来确定行为改善试点工作的负责人,并赋予行为改善新的工作职责。团队的组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工作人员向班组介绍试点工作的背景、目的及主要的工作内容,强调试点工作贯彻不给班组“增负”的原则,以取得班组成员对试点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其次,工作人员明确需班组配合的工作事项,以助于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且避免影响班组的工作。再次,班组确定行为改善管理者、行为改善协调员和行为改善辅导员(一般选择党员担任),组成行为改善督导小组。督导小组的作用是协调和促进安全行为过程的执行,并且监测安全行为过程的效力。最后,明确督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各成员的主要职责如下:

改善管理者:提供行为改善过程执行的资源和支持;支持和鼓励所有员工对安全协议的遵从;监督和引导安全行为流程的执行。

行为改善协调员:确保班组制定安全协议;审核、监督行为改善过程的执行情况。

行为改善辅导员:组织班组成员共同参与制订安全协议和行为观察表;支持和鼓励班组成员执行安全协议内容,通过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活动等机会强化班组成员对安全协议的遵从意识;组织班组成员进行行为观察、行为模式分析和安全协议的提高与回顾;执行行为观察,识别安全协议的执行障碍;识别和报告安全行为负面的障碍。

班组成员:按照承诺执行安全协议内容;定期参与行为模型讨论和安全协议修订;把所有安全行为的障碍告知班长或者辅导员。

第二阶段:制订并签订安全协议

为了加深班组成员对工作中风险的认识,建立达成一致改进的意愿,明确应遵守的安全行为模式,为行为观察提供依据,务必按照一定的方法与步骤制订并签订安全协议。我们结合班组的作业指导书、关键任务分析及作业风险评估等资料确定班组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风险行为,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依据作业风险评估中的控制措施确定关键行为的正确行为模式和协议内容。

首先,结合班组作业指导书、关键任务分析、作业表单及作业风险评估,确定各小组成员可能发生的关键风险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带来人员的伤害或生产系统的中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共同探讨,各班组最终确定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风险行为。第二,拟定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风险行为分析表,即针对上一步确定的关键风险行为,从“具体行为”“行为产生的动机”“行为导致的后果”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确定关键行为的正确行为模式。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经过班组成员的讨论分析,各班组确定了自己的行为模型分析表。第三,根据关键风险行为分析表中的关键风险行为和正确行为模式来拟定班组的安全协议内容,内容包括班组的风险行为、安全行为、目标及承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经过班组成员的讨论分析,各班组建立了自己的安全协议。最后,在安全协议制订完成之后,各班组成员达成了一致的主动改进和防范的意愿,一致同意安全协议内容并签字承诺遵守协议内容。

在第二阶段中,通过与班组成员的交流,工作人员了解到班组因工作任务重、人员不足导致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因此该阶段,针对有些班组所面临的员工心理压力大的危害以及这些危害所导致的社会风险,提出了结合员工辅导计划的工作思路来关注成员、理解员工和帮助员工,倾听员工的心声。由班长作为辅导员,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个案辅导,引导员工自我认知情绪和心理现状,并向员工讲解沟通技巧、自我心理帮助、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开展舒缓压力的小组活动,通过聚餐、运动、班组活动等形式,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实施“心理按摩”,统一班组行动思想和方向,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组氛围。

第三阶段:执行安全协议内容,开展行为观察

本阶段是为了了解协议内容的依从性,识别新的风险行为,发现优秀的安全行为,为协议的回顾和修订提供依据。我们根据协议内容中的安全行为拟定各项工作任务的行为观察表,在班组成员工作时观察他是否遵守协议中的内容,并在观察表上做观察记录,即在观察表中对应项“是”或“否”上打钩。若观察内容中未涉及,在观察内容下方“新增风险行为”“优秀安全行为”等内作好记录。本阶段的工作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工作人员指导班组拟定各项工作任务的行为观察表,行为观察表中的内容是依据安全协议中的安全行为内容而定,以反问的形式表示;第二,通过每天的班前班后会、每周的班组安全活动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协议的强化,加深员工的行为意识;第三,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班长进行行为习惯观察,观察的过程既包括对风险行为的及时制止、改进和指导,同时也包括沟通与数据的记录;最后,工作人员整理记录行为观察表,并根据数据做好行为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

在这第三阶段中,首先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观察表,表格中的观察项应与工作任务密切结合,为了便于员工更好地理解,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其次,在进行行为观察之前,还需向班组员工明确行为观察是对团队小组行为依从性进行了解的一种手段,遵循不记名、不处罚、不责备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改变某些不安全的工作行为及习惯,确保一个更安全的工作场所,与绩效考核无关,消除员工对行为观察结果的担心和压力。再次,要求党员做好表率作用,以安全的操作行为影响身边的同事,并注意过程中主动与同事分享安全经验。

除此之外,在开展行为观察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状态,并及时做好现场沟通和心理疏导。例如在输电管理所电缆一班的行为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个别新入职的青年员工认为岗位分配“不合理”、自身“大材小用”“没有发展前途”,针对这种现象,工作人员配合班组的辅导员采用员工辅导计划的手段,对青年员工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组其规划职业发展,并依托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与青年员工结成“师徒关系”,签订师徒合同,提高其业务能力,增强其对基层工作的认可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并逐步树立起以“提升自身能力去获得企业的尊重和认可”的积极心态。乐平供电所运维一班在行为观察过程中,充分利用党、政、工、团的政治工作优势,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班组成员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并与员工辅导计划相结合,加大对员工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减缓班组成员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组文化氛围。

经过两个多月工作的开展,电缆一班和运维一班共进行了64次行为观察,共发现安全行为324次,风险行为37次。其中,电缆一班的安全行为和风险行为数量分别为185和22,安全行为比率为89.3%;运维一班的分别为139和15,安全行为比率为90.3%。说明员工较好的依从了安全协议,但也有个别班组员工在作业时未遵从安全协议,且在行为观察外执行风险行为,因此需要强化员工之间的监督指导作用。

同时,在观察中也发现了一些优秀的安全行为,如:电缆一班的员工在上山巡视时,携带棍棒防备被蛇咬;在驾驶过程中,能够相互监督提醒以防超速和走错路;也发现了一些风险行为,如:驾驶室内堆放了空瓶、文件,在拔除杂草时没有戴手套容易割伤等风险行为。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制订了以下预防措施:

①制订行为观察计划表,安排员工轮流执行行为观察,以此来培养互相监督和提醒的习惯;②对新增风险,在下一周的行为观察中应特别注意,如果出现频率较高,则应在安全协议修订时加入,同时利用班前班后会及班组安全活动的机会共同探讨风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行为模式,以加深员工对风险行为的认识。

第四阶段:协议回顾修订

在第三阶段执行安全协议内容、开展行为观察的基础上,第四阶段对原先的协议进行回顾、修订,目的是针对试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行为改善的闭环管理和循环提升,促进员工安全工作习惯的形成。协议的回顾修订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首先,整理行为观察发现的出现频率较高的风险行为,以及协议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相关内容;其次,修订协议内容和观察表,并应用到后期的行为改善工作中;最后,针对风险行为分析的结果,制订改进措施。

总之,行为的改变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事实上是通过一个个行为改变与巩固而实现。因此,在行为改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应不断沉淀,不断积累。

安全文化落地成效

佛山供电局经过近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工作,基于行为改善的安全文化在班组落地的试点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创新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载体,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保障了刚性制度实施的效果。员工对于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及行为改善的理解加深,部分员工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习惯,变为主动接受和学习应用。员工辅导计划是推进行为改善体系的重要补充手段。在试点过程中,“员工辅导计划”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以“开心工作 共同发展”为目标,对基层员工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爱;在班组整体士气低落的时候,通过开展班组活动、文体活动、户外拓展等活动,改善班组的氛围,从心理上对员工给予关怀和指导,化解人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实施精神激励,激发人的最佳状态,优化了试点工作的执行过程和效果。

同时,试点工作中的行为观察遵循不记名、不处罚、不责备、鼓励讲出来的“三不一讲”原则,对员工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提醒与纠正,在基层班组的工作团队中建立了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每一位班组成员从执行制度开始,在良好的安全氛围下形成行为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安全工作,日常工作中及时预见风险,消除风险,真正做到“安全在心中”,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推进了“员工辅导计划”在安全生产业务工作中的推行。

柔性管理行为安全 篇7

行为安全管理的内涵

行为安全 (behavior-based safety) 管理是一种以人的行为为基准和以安全为目标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不同, 相对于技术的可靠性,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是基于生产过程中对人的可靠性分析, 认为绝大多数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冒险行为引起的。国内外对于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失误或者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特征、成因、预防措施等, 该类文献分别从人类工效学及行为科学视角出发, 论述了人的行为与伤亡事故之间的关联性, 以及从人的行为入手来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途径和措施;另一类是关于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证研究, 其大多数是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运用于煤矿、海事、桥梁、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 揭示如何在这些行业内通过行为安全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风险。

行为与安全的关系

行为科学认为, 人的行为有共同规律, 其基本模式是:环境影响 (有时决定) 需要, 需要产生动机, 动机支配行为, 行为指向目标。根据这一普遍规律, 企业在培养职工安全行为中, 可通过优化环境、调节需要、激发动机、设置目标来制约职工的行为, 使之符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规范。安全管理科学认为, 引发事故的4 大要素是人、机、环、管,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人是安全的主体, 也是行为安全管理的对象。因此, 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鼓励安全行为, 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 通过教育、培训和安全行为训练, 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这对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不安全行为解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相对于安全行为的另一个概念。目前, 学术界对不安全行为尚未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 即人的一种主观行为。也有人认为, 不安全行为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 行为者能力低于系统对行为者能力要求时的行为特征, 表现为行为的功能没有满足系统对行为者所要求的功能。在本文中, 笔者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违章行为是一个概念, 即不安全行为。

1. 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态度问题。存在这种情况的行为者一般具备良好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也明明知道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但过于高估了自身的能力, 为了走捷径而不顾安全, 或者抱着侥幸心理采取冒险行动, 属于明知故犯型。

教育、培训不足。加强对从业者的技能、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 能有效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存在3 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即经典条件反射式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和观察学习。企业管理者需要将这3 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到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上。

生理或心理缺陷。比如:煤矿作业是一项情况复杂、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对从业者的心理和生理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特定的要求, 就可能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作业环境恶劣。煤矿开采一般属于井工开采, 地下的作业环境复杂, 而且作业环境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作业行为。比如, 照明、通风、温度等都会影响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恶劣, 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强度使人产生疲劳, 另一方面使人心烦意乱, 注意力不集中,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进而影响正常的操作和生产效率。

人机界面的设计缺陷, 系统技术落后。绝大部分的作业行为都是通过各种机械、设备工具来完成的。如果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存在设计方面的问题, 或机器存在系统老化等, 都将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要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识别和控制, 就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 下面简要介绍4 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第一, 按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我国GB 6441—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 将不安全行为分为13 类, 即: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品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 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第二, 国际劳工组织 (ILO) 对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没有监督人员在场时, 不履行确保安全操作与接受警告;使用不安全的速度操作机器和作业;使用丧失安全性能的装置;使用不安全的机具代替安全机具, 或用不安全的方法使用机具;不安全的装载、培植、混合和连接方法;在不安全的位置进行作业和持不重视安全的态度。

第三, 按不安全行为的后果分: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扩大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

第四, 按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源分:有意不安全行为;无意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行为是可观察的, 通过对行为特征的识别, 可以区分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这些特征包括心理异常特征、非理智特征、生活变化特征、知识缺少特征、能力欠缺特征、判断欠缺特征。我们可以观察这些细微的差别, 根据观察员的经验总结和科学依据, 就能正确地辨识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对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可以通过技术、教育和管理手段进行处置。管理措施包括管理安全化、操作安全化、本质安全化和环境安全化。常用的技术措施为用机器代替人的操作、冗余系统、耐失误设计、警告及良好的人- 机-环匹配。而对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是行为安全管理的关键, 行为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辨识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并采取措施让员工改变不安全行为, 养成安全行为习惯。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需要管理者具有足够的安全知识、敏锐的眼光、科学的沟通技巧和足够的时间, 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观察员, 才能辨识出员工的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擅用工具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流程, 通过这些流程, 作业员工能够分辨、度量和改变自身的行为。该过程依据的是前因—行为—后果的模型原理, 它假设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或多个行为前因来激发该行为, 而且有一个或多个行为后果来激励或阻止 (不鼓励) 该行为的再次发生。

1. 行为安全管理工具运用流程

第一, 需确定获得所要求行为安全绩效的关键行为。在这项步骤中, 要把员工达到指定安全绩效 (如零伤害) 所需的行为确定下来, 员工、主管和管理层应有的行为也要确定下来。所要求的行为可通过这些途径来确定:学习经验报告及事故调查报告;实施先进员工的经验;急救、伤害的记录及细节、事故与调查趋向。

第二, 要把安全行为的要求及正确的实施方法传达给员工。所有员工都需要知道哪些行为是要求的, 并知道如何安全地实施所要求的行为。

第三, 观察员工的工作并记录其安全和不安全的行为, 要对员工正确的行为给予激励, 在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时予以及时纠正或指导。这一步骤是行为安全管理过程的关键, 经过培训的观察者, 应亲自到作业现场观察员工的行为, 与被观察员工进行沟通, 以提供信息反馈, 并对被观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或指导。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观察之前, 应预先制定好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时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如:对具有高风险的工作岗位和关键岗位、要害岗位进行观察;避免干扰正常工作活动的进行;利用两个人一组的方式进行观察工作;在远离工作区域的地方完成观察报告;检查作业区域内的通道是否畅通, 内务整理是否有序。

此外, 在计划观察时, 应对以下群体进行观察:新员工、年轻的员工、行色匆匆的员工、工作压力较大的员工、特殊岗位的员工。总之, 纳入观察的人应该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一个可行的观察/ 干预程序如下:接近员工时, 先对其观察30 ~ 60 s, 再向员工做一个自我介绍, 应注意不要在员工进行危险操作时打断他们, 要等到员工未处于危险状态的时候才能介入;告诉员工你在做什么, 目的是什么, 并告诉员工你可能还会继续观察他们的工作;继续观察一段时间;打断员工的作业;用一种积极的方式, 向被观察的员工反馈你所观察到的信息;对所有采取安全方法操作的行为, 给予积极的激励;当观察到不安全行为时, 要从员工那里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危险行为, 并提供及时的辅导和纠正, 这样才能达到要求的安全绩效;感谢员工的积极配合;鼓励员工继续安全的工作。

第四, 收集并记录观察数据。收集和整理观察检查表上的记录结果, 并将结果录入到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中。

第五, 总结并分析观察数据。对观察数据进行总结, 建立数据模型。在分析过程中, 检查观察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尤其重要。

第六, 向全体员工传达观察数据和分析结果。观察数据的结果、总结的数据、数据分析报告, 以及任何对于行为前因、行为后果或条件的改变, 都要及时传达给全体员工。行为安全管理实现的是双向沟通, 这样做可以确保员工及时得知观察结果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同时将保证员工继续参与观察的积极性。

第七, 当安全行为得以改进时, 给予员工肯定和表扬。当预定的安全绩效目标实现时, 要给予员工适当的认同和赞美, 这对于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安全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 适时地调整纳入观察体系中的行为、行为前因、行为后果。当行为的可接受程度达到95% 以上时, 或者其他数据达到安全目标时, 就应该考虑对实现所要求的安全绩效的关键行为进行调整改变。

第九, 将每一项修改都传达给员工。将作出的任何变化都要告知一线员工, 让他们知道为何要进行修改, 将要发生哪些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响应已调整的内容及改变他们的行为。

2. 行为安全管理工具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 将行为安全管理理念介绍给公司管理层并获得支持, 建立行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行为安全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公司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领导风格、诚信和企业文化等因素。每一个公司都必须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基本管理体系, 公司应将行为安全管理纳入现有的管理体系, 并使其成为日常化管理的一部分;创建一个强有力的行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是至关重要的, 领导小组的成员应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但为了强调行为安全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 建议由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人直接领导该小组。

第二, 当领导小组的成员确定以后, 要对其进行安全行为管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事故处理、事故致因理论和后果严重度分析, 这些培训将有利于小组成员对行为观察和干预数据的审查, 并提出整改方案。

第三, 确定获得所要求行为安全绩效的关键行为。

第四, 从员工中挑选观察员。观察员应具有以下品质和能力:有一定的威望;对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感兴趣;对行为安全管理感兴趣;能熟知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能辨识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能够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对安全行为进行积极的激励, 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指导/ 纠正。

第五, 培训观察员。培训的内容包括:确保观察员知道哪些关键行为是安全的, 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观察与干预的方法技巧;观察结果的记录方法;观察的顺序;应对特殊情况的处置能力。

第六, 观察员工的工作并记录安全和不安全行为。介入员工的工作, 对其正确的行为给予激励, 出现不安全行为时, 予以及时纠正或指导。

第七, 创建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方法, 可创建或开发一个软件来记录和分析观察数据, 这将有助于企业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

影响与改变

在安全文化背景下, 企业的行为安全管理在以下3 方面颠覆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

第一, 安全管理人员到作业现场进行安监工作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传统安全管理中, 安监人员到现场进行安监工作, 主要是对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作业人员进行监督和惩处;在安全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安全管理注重对做出安全行为的作业人员进行关注, 及时给予奖励, 并借此强化该类作业人员的正确行为, 鼓励其持续做出安全行为, 最终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此外, 通过对做出安全行为的操作人员予以表扬, 给其他作业人员作出示范, 以强化现场作业人员对正确、安全操作方式的认同。

第二,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方式由惩罚转变为平等沟通。一直以来, 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对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总是采取严格监督、严厉惩罚予以监管。作业人员因惧怕惩罚而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也因惧怕惩罚长时间处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 以致其心力憔悴, 这种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影响其做出安全行为。安全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安全管理, 不以处罚为目的, 而以改变作出不安全行为作业人员的观念, 并最终改变其行为为目的。比如:通过告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后果, 以及本行业因此种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伤害, 让其从内心予以警醒;在作业现场以持续做出安全行为的人员作为标杆, 使其他作业人员的行为有所参照;通过同一工作区域作业人员间的相互提醒, 促使大家对不安全行为予以警觉。这些将有利于员工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 对作出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歧视转变为对其的关心和呵护。长期以来, 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 对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统称为“三违人员”, 这种带有歧视色彩的标签化称呼, 给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作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使其自轻自贱, 不利于良好的安全氛围的形成。而安全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安全管理, 以维护做出不安全行为人员的尊严为前提, 通过与其平等沟通, 共同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危害, 实现人性化的管理, 体现企业对作业人员的人文关怀。这样既能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 又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

行为安全 篇8

1 多措并举, 充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1 张贴警示语

在企业里面张贴安全警示语。如“疏忽一时, 痛苦一世”“一人违章, 众人遭殃”“一人安全生产, 全家欢乐无限”“祈求别人关爱, 不如自我保护”“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不要再用生命检验”等朗朗上口的安全生产警句。这种触手可及的安全文化, 会引导职工时时想安全, 事事想安全。时间长了, 安全意识便会如春风化雨般潜入职工心里。

1.2 组织开展好安全文化活动

职工的技术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保证, 要想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唯有学习, 而单调枯燥地学习书本, 会使职工感到厌倦无味。这就需要多措并举来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激烈竞争的赛场、声情并茂的演出、富有趣味的活动, 在欢声笑语中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到每位职工的心中, 从而激发广大职工对安全的关注。

1.3 关爱职工, 对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要想搞好电力安全生产, 还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这是一项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因为职工在实际生活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产生情绪上的不愉快。如果带着情绪去工作, 势必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安全。因此, 领导平时要多关爱职工, 急职工所急, 想职工所想, 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其后顾之忧。

2 有的放矢, 广泛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2.1 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干部全过程管理”活动之中

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干部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作风浮漂和应付对付现象, 要求干部深入到安全生产全过程中去发现隐患、解决问题。把“安全是最大的政治, 安全是最大的责任”“不能管好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真爱职工就要严管两纪”等安全理念的教育融入其中, 尤其是把考核干部能否做到全过程深入、能否在深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作为检验干部是否真正确立了安全理念、是否把安全理念自觉运用到了日常的管理行为之中的重要标尺, 以此来促使干部在安全管理上真抓实干。

2.2 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安全互控监督”活动之中

在以党员为主的骨干力量中广泛开展“安全互控监督”活动, 要求这些骨干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做到自身遵章守纪的同时, 还要及时发现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违纪行为, 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大现场作业的安全互控力度, 消除安全隐患。为了激励这些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安全互控作用, 应教育引导安全监督员牢固树立“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不反违章就是最大的违章”等安全理念, 并自觉用这些安全理念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和互控行为, 变“要我互控”为“我要互控”。

2.3 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安全“双想”活动之中

“双想”活动, 就是要求职工在作业前都要“回想”过去在类似作业中曾发生过什么问题, 有什么教训, 并“预想”现在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存在什么隐患, 从而唤起职工一丝不苟按章作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为了使“双想”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可以以“双想”活动为载体进行“安全源于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听就听清, 走就走到, 说就说全, 干就干实”的安全理念教育, 一方面引导职工加深对进行“双想”重要意义的理解, 一方面通过“双想”活动使安全理念体现和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3 注重实效, 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3.1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要全员参与, 形成声势

安全生产是一项全员、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留下死角就等于在安全上埋下了隐患。所以, 要使安全文化建设收到预期效果, 就必须要广泛发动, 全员参与, 形成声势。只有全员参与, 才能壮大声势, 反过来, 形成一定声势, 也有助于引导职工广泛参与。

3.2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要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

选好载体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就要以安全管理活动为载体, 把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实践之中。只有这样, 主题教育才有依托, 才能实现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否则主题教育就失去了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 导致教育效果的事倍功半。

3.3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要重在行为养成

行为安全 篇9

关键词:行为安全,煤矿,行为管理

0 引言

煤矿从业人员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由于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违章行为, 使得人为因素诱发的煤矿事故, 占到了总体事故发生率的98% 左右[1]。由此可见, 对矿工行为进行管理, 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笔者从行为管理角度出发, 首先分析了煤矿行为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又详细探讨了安全行为管理在煤矿企业行为管理当中的应用。

1 当前我国煤矿行为管理的现状

1.1 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管理

当前一些煤矿企业, 往往以安全检查结果, 来代替矿工的全部工作状况, 这种管理模式, 由于缺乏对矿工工作过程的监管,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使得许多矿工在无法完成工作量的时候, 出现违章、违规行为, 这为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埋下了隐患。

1.2 重视检查、缺乏参与

煤矿安全管理, 大多以领导随机检查为主, 大多数矿工并没有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而且往往是管理人员制定相关安全计划, 矿工只是被动的执行任务, 这种管理模式, 不利于激发矿工遵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1.3 重惩罚、鼓励少

当前, 矿工改善自身的行为安全, 大多是出自自身的利益, 加上安全检查者, 往往充当着警察的角色, 使得检查过程中, 容易和矿工发生冲突, 这种模式不利于加强矿工对自身安全行为的重视。

2 行为安全管理的原理以及其工作机制

行为安全管理是建立在对人为因素可靠性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方式, 是一种遵循客观规律, 能够引导人进行某些行为并将之固定下来的管理办法。通常情况下, 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主要是矿工丧失了必要的恐惧感。而利用行为安全管理, 能够纠正从业人员的错误行为,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 有效地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行为安全管理不仅观察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更注重矿工安全行为的保持。当矿工改变了自身不安全行为后, 就会养成一种安全行为习惯, 这也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益。行为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第一、制定行为规范。制定行为规范是确定行为观察的基础。相关人员通过分析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出现的事故问题, 以此来编制行为安全观察表;第二、具体观察。当行为观察员在观察环节中, 发现不安全行为时, 要根据观察结果向矿工提供一定信息反馈;第三、实施干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要注重探索和实施干预策略, 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第四、业绩评价。行为安全小组将观察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以此来进行业绩评价。

3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当中的具体实施

3.1 行为安全管理前期准备阶段

(1) 建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煤矿企业要成立由矿长、主管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生产组长、一线工人等人员组成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 来负责监督和管理煤矿企业各部门行为安全管理的执行状况; (2) 领导小组接受行为安全管理培训。对煤矿领导小组培训, 主要包括如何实施观察、如何评估以及解决, 行为安全管理实施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3)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评估。通过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数据、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影响安全的行为进行评估, 有利于企业明确高风险工作的区域环境和行为, 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2]。

3.2 具体观察阶段

(1) 编制行为安全观察表。行为安全观察小组成员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 依据煤矿生产需要注意的规章制度、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几率、事故调查报告, 来确定关键行为。比如, 矿工的身体机能是否正常、防护装备是否应用、工具和使用设备是否正确应用, 操作是否符合工作流程。在描述关键行为的时候, 要做到真实、可靠、可控制、可观察, 并以此来设计安全观察表。安全观察表要容易携带、书写清晰、且能适用于实际生产活动; (2) 下达安全指令。行为安全观察小组要注重对安全行为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核, 同时注重将审核后的观察表下达给煤矿企业的各段队; (3) 培训观察员。观察员的培训包括, 准确明白矿工关键行为, 以及确认哪些行为是安全的, 掌握不安全行为的正确干预方法;掌握安全行为观察、记录的方法; (4) 数据记录。观察员要注重将关键行为安全的次数、不安全行为的次数, 所形成的数据要整理到工作本上。

3.3 行为安全管理的干预和反馈

(1) 行为观察。行为观察员在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行为观察过程中, 发现有威胁生命安全的行为和环境时, 要立即制止, 并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分析观察数据并总结。行为安全管理小组, 利用先进软件定期对矿工的安全行为进行观察, 其中包括对所有矿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数据统计, 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这有利于为行为安全管理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 (3) 公布观察结果。领导小组定期将观察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公布, 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并注重改正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4) 注重奖励。在预定的安全行为得到改进的时候, 煤矿企业要注重对参与到安全工作当中的观察员、安全操作的矿工, 给予一定的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5) 适当调整矿工的关键行为。领导小组要注重对安全观察表中的矿工关键行为进行调整, 例如, 将新的频繁发生的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 及时纳入到安全观察表中。

4 结束语

近些年来, 为了改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国家加大了煤矿企业的法制建设,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据相关调查显示, 2014 年我国煤矿事故共有1358 起, 死亡人数是2237 人, 和2013 年比, 分别下降了12.8% 和8.9%。然而,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煤矿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行业, 将行为安全管理纳入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 对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有利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乃文, 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12) :115-121.

行为安全管理“八大误区” 篇10

目前许多企业都实施了针对员工行为的“行为安全管理” (Behavioral-Based Safety, 简称BBS) , 特别是在海洋石油工业, 有些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引进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 在预防事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际上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及其“行为安全观察”工具的企业有很多, 如美国杜邦公司 (DuPont) 的STOP (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 工具、英国BP石油公司的ASA (Advanced Safety Auditing) 、美国道氏化学公司 (DOW) 的BBP (Behavior-Based Performance) 活动、德国巴斯夫公司 (BASF) 的AHA (Audit, Help, Act) 工具、德国拜耳公司 (Bayer) 的BO (Behavior Observation) 工具、丰田汽车公司 (Toyota) 的STOP6 (Safety Toyota zerO accident Program6items) 活动。行为安全管理行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针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现场行为观察、分析与沟通, 以纠正或干预的方式, 促使员工认识不安全行为的危害, 阻止并消除不安全的行为。行为安全管理的核心过程是现场行为沟通与纠正, 也即通常称为“行为安全观察”。该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观察员工正在进行的作业行为。●分析:分析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 (冒险行为) 。●沟通:让员工停下手中的工作, 通过表扬与纠正, 与员工展开有关安全的讨论。●消除:让员工主动采取措施消除不安全的行为。八大误区笔者发现许多企业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误区。行为安全管理是从西方引进来的, 是基于心理学、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管理理论与原理。行为安全管理有其应用的基础与前提, 换句话说, 它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甚至在某些企业、不同文化氛围中还会产生“过敏作用”。在美国政府最新公布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中, 甚至有人抱怨管理层过多依赖于行为安全管理, 而忽视设备本身的工艺安全管理。在我国, 许多企业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中, 同样存在误区。策略与流程误区1策略失误多数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都是匆忙上马, 一纸令下, 一哄而上。行为安全管理方法的准备、动员、实施与改进的全过程都需要全员参与。其前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从下往上、鼓励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改进的文化熏陶过程。美国能源部2004年对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一份关于行为安全的研究报告显示, 在经过近10年的努力, 行为安全管理在降低“可记录伤害事故率”和节省费用方面的成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行为安全管理从准备、实施、到初见成效, 并不是一蹴而就, 可能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误区2准备不足, 缺少分析评估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前, 缺少对企业安全事故历史数据 (教训) 、作业危害、冒险行为特点、管理现状等因素的系统分析。不同企业的行业危害与风险不一, 因此, 其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及类别也相互区别。影响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因素包括:企业安全氛围 (尤其是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 、安全标准是否完善、设备的完好程度、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等多种因素。英国政府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局 (HSE Executive) 的研究报告《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推广行为安全的策略》 (Strategies to promote safe behavior as part of a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中 (如图1) , 列出了企业推广行为安全管理的10个核心步骤与流程:实施前准备:1.评估企业文化氛围和前期准备。2.获得管理者和员工支持。3.提供行为安全培训。4.识别关键行为。5.设定目标与标准。观察与反馈:6.开展行为安全观察。7.提供现场反馈。8.目标设定与再次评估。9.员工绩效监控。10. (重新) 评估关键行为。误区3缺少投入很多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的方法就是程序与文件。缺乏人力 (管理人员定期走现场, 现身说法) 、物力 (缺少配套的工具、指南及沟通平台) 、财力 (缺少对管理人员与员工提供相关培训) 投入。一旦企业决定实施行为安全, 首先是最高管理层的投入, 不仅是财力, 更多的是时间、精力和对安全的关注程度。通过沟通提示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对于冒险的行为现象, 利用分析工具进行A (Antecedents前因) 、B (Behavior行为本身) 、C (Consequences后果) 分析。对于行为安全观察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如工作流程、工艺设备设计缺陷、程序标准错误等问题时, 企业将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及技术力量来解决。因此, 许多企业聘请专门的咨询公司来协助评估、培训和推广, 这本身就必然会增加投入。误区4流程错误很多企业对于行为安全观察卡的设计与实施, 完全照搬国外企业的条目, 一字不漏。行为安全观察卡的设计应该与企业的实际作业特点相结合。比如: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量身定做的观察条目等。观察条目应该随着行为安全的推广, 在不同时期进行修订。许多公司千篇一律用某种形式的观察卡,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囫囵吞枣。《行为安全观察卡》的设计, 通常以安全现状评估为基础, 在了解和分析现场作业危害、员工冒险行为特征、事故事件性质等的基础上而设计的。这里笔者介绍一种结构性的观察卡的编制方法, 可以将人的行为按照结构性依次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5Ps方法) , 见表1。行为安全观察按照实施主体的不同, 可以区分为3种形式, 见表2。如果企业同时实施上述3种类别的观察, 笔者建议运用行为安全观察专门的统计分析小工具, 分别进行统计。美国著名的行为安全专家Thomas R.Krause在其所著的《行为安全管理过程》 (The Behavior-Based Safety Process) 一书中, 曾经提到这样一个例子:某运输公司在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图1行为安全观察方法实施10个核心步骤与流程的过程中, 同时推广了“班长观察” (Spervisor’s Observation) 与“自我观察” (Operator’s Self-Observation) 。统计结果却发现, 即便在同一时段、针对同一对象, 观察的结果与数据截然不同。如图2:这说明即便是同一个行为, 不同的观察人, 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而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 区别分析与统计, 将有助于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对比, 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实施方法误区5依赖统计数量, 疏于沟通整改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收集到观察卡的数量越多, 行为安全实施就越是成功。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员工的参与程度, 但是, 作为衡量行为安全管理成效的关键性指标是:有没有分析到某一冒险行为的前因后果?现场沟通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是否有举一反三识别更深层次管理原因与追踪整改?一定时期企业安全事故是否稳定下降?通常行为安全观察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包括以下4类:●观察卡每月数量统计。 (如图3) ●观察卡每月数量与滚动年事故率对比分析。●班长“行为安全观察卡”与员工的“行为安全观察卡”每月数量统计对比分析。●所观察到“关键行为”的“不安全行为 (冒险行为) ”与“安全图2Thomas R.Krause对“班长观察”与“自我观察”的研究图4饼状图图3柱状图观察记录卡总数量时间观察类别观察的项目人 (Position) 人的位置:是否处于跌落、滑倒、击中、打中等机 (Parts) 工具与设备:有没有工具?会不会用?工具本身安全吗?料 (PPE) 个人防护:头和脸、五官、躯体有防护吗? (PPE:针对化学品物料的防护) 法 (Procedure) 标准与程序:是否有标准?是否遵守?标准与程序是否及时更新?环 (Place) 作业环境:光线、桌面、通道、物体堆放等表1《行为安全观察卡》观察条目设计类别主体实施人企业安全氛围与适用条件班长观察班长及以上级管理人员的观察实施初期员工安全意识较低设备与标准程序有待完善依赖管理人员推动安全同伴观察工作中的同伴进行相互观察安全氛围较好员工之间建立了相互信赖与合作的关系安全标准体系等比较完善与明晰自我观察自己对自己工作过程中行为的自我思索与评估员工安全意识很高员工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氛围与参与意愿系统处在良好的持续改进过程中表2三种不同的观察类型行为”的发布类别与数量分析。 (如图4) 误区6混淆行为与隐患将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作业场所设备、工具与管理上的隐患与人的行为混为一谈。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将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为“人的行为”“工具与设备”和“作业环境”。人的冒险行为或安全行为与个人的体能、技能、意识、心理等因素有关, 而工具与设备的缺陷等与企业本身的工艺安全管理、设计、作业安排等管理因素有关系。二者相区别, 有助于分析员工个人与企业管理上不同的原因, 从而区分并纠正系统管理上的缺陷。误区7批评与指责笔者曾经发现有些企业将发现冒险行为员工的照片公布于众, 并且每周更新。这种做法可能会极大地伤害员工的自尊心、缺乏信任, 与行为安全的理念背道而驰。最终, 行为安全管理的推广可能胎死腹中, 徒有其表。误区8孤立单一将行为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万能药”, 医治百病。行为安全管理本身有其局限性, 它不能解决所有安全问题, 应该与其他的安全管理工具或方法相辅相成, 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 行为安全管理才能事半功倍, 药到病除。行为安全观察比较多地应用于工作现场, 许多企业在作业现场还实施和推广其它的安全工具。比如:将隐患管理、6S作业场所、根源分析、专项整改、师傅带徒弟等现代与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从管理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现场安全管理系列工具。安编辑袁辉

浅谈校园网络行为安全与管理 篇11

1.带宽流量需控制、P2P应用需限制

(1)高校网络内部部署了大量的网络服务资源,比如OA办公系统、邮件系统、WEB网站系统、BBS、电子校报、VOD点播、远程教学资源、数字图书资源以及提供远程安全访问的VPN系统等等。某些部门、岗位也要求网络应用的流畅性必须得到保障,比如财务系统、招生系统、校办、党办等。要确保这些办公系统能够正常运作,就需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带宽分配和流量控制,否则就算有100M、1000M的Internet总出口带宽也不够用。

(2)网费包月方便了师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普遍存在的过度下载。目前网络规模较完善的高校一般对学生实行网络包月收费,这就造成学生大量使用BT、电驴、迅雷等软件来下载电影、音乐或文字材料,或在线看电影、使用视频等,造成了带宽大量被抢占,学校网络速度受到极大影响,丢包现象频繁,正常的办公系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常用的P2P资源里面,尤其是BT资源里存在大量的色情暴力影视和文字文件,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封堵P2P应用或限制此类应用的流量,成为高校网络建设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网络行为要规范,内容安全要审计,违规动作要警惕,非法行为要严查

一是大量反动、钓鱼、木马网站使用HTTPS方式,模拟成SSL安全可信网站进行欺骗,逃避有关管理机构的封堵,盗取用户机密信息(比如网上银行账号密码、股票账户密码等),发布非法信息,传播危害社会的思想言论等。二是外发信息的管理问题。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于高校师生员工的认知渠道、思想观念和同常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利用通讯软件、邮件、BBS论坛、个人博客宣扬不正确的意识观念,传播色情、暴力、迷信等颓废庸俗内容;在网络上发表反动言论、恶意攻击、谩骂他人;通过网络实施诈骗、偷窃他人网络财富等现象,屡有发生。

3.用户身份难认证、上网权限难控制

防火墙一般通过端口来限制各种应用,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逃避针对固定端口的封堵而频繁更新版本更换端口,使网络的管理权限控制力不从心。对于一些通过走http协议代理的应用软件,更是无法限制,否则连基本的网页都无法使用,亟需找到更有效的识别方法,对各种应用行为进行判别和控制。

4.安全措施难规范,单机漏洞成短板,内网常有ARP欺骗

由于高校拥有众多的内网用户,因而客户端的安全级别往往难以保证,学校师生使用版本陈旧的操作系统、长时间不更新个人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应用具有潜在安全漏洞的软件,都成为了局域网安全中的“短板”。另外,自去年以来,ARP欺骗现象频繁发生,尤其在大型的学校网络中造成的影响更大。

5.网络日志报表简单、实时分析手段匮乏

高校用户的内网PC数量庞大,每秒钟都会生成海量的互联网访问日志。为了排查故障或追查用户具体上网行为,需要一条条翻看,使得日志统计分析失去了意义。且防火墙简单的IP地址转换,使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对用户当前的网络应用行为无法做出判断,整理不出网络管理控制的决策依据。

二、网络行为安全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行为管理,作为新兴并逐渐成熟的IT业领域,在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当中成功应用并发挥出奇效,成为各高校网络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趋势。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完全能够解决上述网络安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成为国内领先的上网行为管理解决方案。

三、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主要特点

第一,SSL网站识别和过滤,反钓鱼网站、非法SSL网站等。

第二,深度内容检测,业界最全的应用协议识别库。各种应用协议在数据交互时,收发的数据包中均含有其特有的特征字段。

第三,P2P智能识别,全面彻底的P2P行为管控技术。通过基于统计学的行为智能分析等四层识别技术,超越静态协议库的概念,实现对不常见、未来可能出现的P2P应用的识别和管控,为用户提供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第四,网络准入规则,修复内网安全短板。网络准入规则技术,将按照管理者指定的条件检测接入终端的安全级别,可禁止违反安全规则的终端接入Internet,从而修复内网安全短板,提升内网安全级别。

第五,邮件延迟审计,将泄密阻挡于内网。不仅能限制哪些用户、哪些Email地址可以发送邮件,限制Email大小等,还可根据预设的过滤条件,先拦截潜在的泄密邮件,人为审计后才能继续发送,从而将泄密邮件阻隔于内网,保障组织的信息资产安全。

第六,免审计Key,消除高层领导的疑虑。通过图形化界面的简单勾选配置,“免审计Key”将从设备底层免除记录CEO的任何网络行为,解除高层领导的后顾夕忧。

第七,封堵BT、迅雷,提升企业带宽利用效率;封堵炒股QQ聊天,提升工作效率方案。

简述安全生产行为意识 篇12

安全管理的成效不仅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维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转, 有时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存亡。近几年来, 研究院技术服务部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本, 紧抓生产安全管理, 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让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员工心中扎根

1、人的思想意识指导具体行为

生产任务是员工来完成的, 员工是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者, 安全理念来自他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最终决定他的实际行为。人的思想意识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这也往往导致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就像一个具备安全完成作业能力的员工, 如果思想麻痹, 缺乏正确的安全态度, 那么在生产作业中也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2、管理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管理者首先作为员工个体, 他必须自身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 管理者要在生产中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并在对生产安全管理时, 首先从自身工作找问题, 纠正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避免在员工心中建立负面影响。

3、员工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程的习惯

有些员工认为自己对于工作环境、操作工艺非常熟悉, 肯定不会出事, 生产中就很随意, 操作规程任意更改, 殊不知在特定的环境加上偶然的因素, 生产事故就会发生了。因此, 要让员工自觉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的习惯, 时刻记得自己所承担的安全责任, 严守操作规程, 就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4、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 但它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是巨大的, 对企业管理、生产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麻痹与麻烦同姓, 侥幸与不幸同名, 研究院的科研文化中安全理念充分诠释了麻痹、侥幸心理是安全的最大敌人。我们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 影响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 构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安全的生产。

二、加强现场管理, 巩固安全生产

1、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有效约束。

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经理安全工作职责》、《副经理安全工作职责》、《安全员安全工作职责》、《班组长安全工作职责》、《员工安全工作职责》明确了各岗位承担的安全责任, 用制度规范了各岗位的安全行为, 将每个人的工作都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

2、规范管理生产设备

生产的设备设施是员工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要依靠, 如管理不善, 不仅影响生产进度, 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发生事故, 而完善的设备设施管理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1) 依据运转要求, 建立《技术服务部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设备的管理, 规范设备的使用。

(2) 每台设备都制定了相应操作规程及安全防范要点, 悬挂在设备上方, 对危险部位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 时时提醒操作人员按章操作。

(3)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台账, 详细记录设备相关信息。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使其达到规定的使用状态。

(4) 当生产情况发生变化时, 及时修改完善各项制度, 力争使设备管理更符合实际的要求。

3、用先进技术为安全生产助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成熟, 我们还逐步更新、淘汰一些老旧及存在设计或使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工艺, 采用先进可靠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来代替, 从客观上逐渐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4、积极改善生产现场安全条件

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的投入, 也直接影响生产中的安全。一些小的企业、小的生产作坊经常发生安全事故, 这和他们在生产中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忽视现场管理及安全投入是分不开的, 现场的小投入必埋下安全的大隐患。几年来, 技术服务部在现场环境改善上下了很大功夫、也投入了大量资金, 对生产现场进行了全面安全改造。生产车间重新装修并加装排风换气系统, 改造老旧电路, 按工艺、工序衔接重新安排生产设备布局, 让工作流程更加顺畅。规范了“材料区”、“成品区”、“半成品区”和“废品区”四个区域, 改变了过去生产现场的“脏、乱、差”问题, 极大改善了生产现场的环境, 营造了良好的现场生产氛围。现场合理的空间布局, 有条不紊、整齐美观的生产环境, 不仅给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便利, 而且给员工心理带来了良好的影响, 既提高了生产效率, 还促使职工养成了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1、帮助员工克服来自个人及家庭上的不安定因素

个人及家庭的一些事情往往给员工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影响, 员工工作时就不能处在最佳状态, 容易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我们通过党支部、工会开展工作, 解决员工实际困难, 尽量给员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让他们以舒畅的心情从事各项生产。

2、合理分解员工在工作任务上的压力

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时间紧迫也会给员工在生产操作时带来压力, 使之被迫采取一些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 在安排任务时, 管理人员就要结合具体情况, 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 使每名员工的工作任务控制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通过培训在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上做文章

操作技能不熟, 操作方法不当也是造成生产中事故发生的一大根源。鉴于此, 我们加强对员工安全技能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术的培训。

(1) 通过大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操作技能竞赛”、“导师带徒”、“员工经验交流”等活动, 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安全技能, 为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保证。

(2) 通过现场观察与沟通, 发现员工出现的情绪松动和麻痹思想, 及时组织安全宣传教育, 开展安全经验分享, 事故案例分析等活动, 激发大家做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从思想源头筑起安全生产防范的大堤。

四、结论

只有在生产中重视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依靠扎实有效的安全管理, 我们就能遏制住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 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胜均,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1

上一篇: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下一篇:东南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