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连接

2024-08-08

客户端连接(精选3篇)

客户端连接 篇1

2010年11月25日,美国康普公司在上海的全新办公场所以及客户体验中心(EBC)隆重揭幕,以展示中国企业用户和网络运营商在高效能通信基础设施中采用的康普最新技术。本刊记者近日到该中心切身体验了一把它的魅力。

客户体验中心是市场所需

从2006年开始,针对布线系统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应用,行业主流布线品牌和业内各大厂商纷纷在中国设立客户体验中心,通过实景展示自己数据中心布线解决方案的个性和技术。那么,此次康普公司坐落于上海的体验中心将让我们体验到什么不同之处呢?

客户体验中心,就是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地了解布线新技术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感受机房布线的魅力。机房布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铜缆、光缆及配线架等领先技术的应用,因此,如何让万兆线缆和智能布线等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理念成功实施到机房,更好地被客户接受、更直观地被理解和认识,成了客户体验中心所要实现的首要功能和目标。在体验中心,客户不光能感受到万兆的布线技术、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电缆管理和应用等先进的概念和技术,更能体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可以这样说,仅仅借由图表、白皮书来了解各种性能和解决方案的时代早已过去,到客户体验中心感受新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实际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新选择。

康普具有长期、丰富的全球经验,并推出“共连通、同成长”(Connect and Evolve)的理念,该理念反映了亚太区通信业的发展趋势,即网络运营商和企业用户希望初始安装的网络不仅是低成本,又可扩展,能满足未来变化的需求。康普企业解决方案亚太区销售副总裁简宜舒博士(Ispran Kandasamy)说:“康普在设计、生产及交付符合甚至超过全球标准的高效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方面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这使我们的客户长期受益。康普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反映出中国本土对于高效能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无论这些应用是基于有线或是无线基础设施。康普EBC在上海的设立标志着康普致力于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企业到该客户体验中心即可有全新的体验,并可为未来奠定最佳竞争优势。”

亲历康普客户体验中心

随着企业对于数据的日益重视,数据大集中的趋势对数据中心机房的IT基础设施,尤其是布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中心机房的根本功能就是更合理地整合,分配和调整资源,安全高效地支撑企业业务的正常有序运转,而机房布线除了打造绿色节能的概念外,更要保证稳定可靠地支撑网络的应用。那么,面对新一代数据中心机房的功能需求,康普如何应对呢?本刊记者亲自参观体验了康普客户体验中心。

首先是了解了SYSTIMAX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硬件,而是有着完善支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帮助记录、管理和监控物理网络基础设施。SYSTIMAX iPatch硬件包括智能铜缆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和基础设施控制系统,提供实时了解物理层网络变化所需的洞察力。SYSTIMAX iPatch System Manager基础设施操作软件将这种洞察力与来自网络设备、IP端点和其他系统的信息相关联,使用户获得有关网络层设备与物理层之间映射关系的知识。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也就是洞察力与知识的整合,结果带来对物理层基础设施前所未有的控制权。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将拥有实时、全面了解物理层网络基础设施以记录、计划和执行变更所需要的一切条件。

还有面向40G/100G的网络布线方案。为此,数据中心机房布线必须至少采用OM3光缆,而OM4光缆更是用户的最优选择。由康普制定标准和倡导的LazrSPEED550是市场上首款OM4光缆解决方案,在康普的数据中心产品系列中,从配件到跳线都采用了这种低损耗的OM4光缆。InstaPATCH Plus解决方案的预端接硬件配合LazrSPEED 550 OM4多模光缆,有足够容量支持万兆以太网应用,以及新兴的40G/100G以太网和16Gb/s光纤通道标准。预端接硬件具备低损耗和高带宽特性,可以提供最佳的应用支持。主干光缆有LazrSPEED 150,300和550不同性能等级,可以满足网络管理员不同的需求。

应运而生的SYSTIMAX 360创新解决方案。在保证新一代数据中心机房高效稳定可靠支撑企业业务正常运转外,如何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能,如何降低空间成本、实现更高的智能,SYSTIMAX 360解决方案给出了答案。SYSTIMAX 360超高密度(UHD)光缆解决方案,实现了迄今为止最高的光缆布线密度(SYSTIMAX 360UHD光缆配线架能够在1U空间中容纳864根光纤),进一步节省了数据中心空间。为SYSTIMAX LazrSPEED和TeraSPEED光缆技术量身定制的SYSTIMAX 360 UHD光缆配线架能非常轻松地将SAN diretors整合至数据中心。利用工厂预端接、预测试的InstaPATCH光纤MPO (multifiber push on)主干光缆和MPO/LC加固扇出光缆,不仅通道空间能得到保证,设备端口也更加易于连接。在该解决方案的其他组件中,SYSTIMAX 360模块化1U和4U配线架提供的可替换尺寸,不仅能解决紧张的IT预算问题和机柜空间的限制,而且能实现增量扩展,提供了模块化的可扩展性。该解决方案的可用密度提高了50%,让新的数据中心架构能够从容不迫地直面挑战。

康普客户体验中心不断变革

针对客户体验中心,康普一直在追求变革。从展示区域的面积,到所展示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等各方面,均在不断升级与推陈出新。

康普在2006年5月揭幕的位于上海的国内首个客户体验中心,展示了当时已研发的所有解决方案,让客户领略到了一系列前沿科技的代表产品,如代表铜缆布线技术趋势的SYSTIMAX GigaSPEED X10D万兆铜缆解决方案、iPatch智能配线系统、反向跳线配线架VisiPatch,以及InstaPATCH Plus预连接光缆解决方案等。

2009年7月,康普位于美国Texas Richardson的客户体验中心全新开幕,同时位于上海的产品演示中心经过重新布置和产品升级,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国用户。在更新升级后的产品演示中心,重头戏是配有多种康普先进解决方案的虚拟数据中心,参观者可以目睹各种高性能产品,体验康普为不同规模企业带来的飞一般的网速。

2010年11月25日,康普客户体验中心借上海办公室迁址之际进一步升级,展示中心的面积更大,集合了康普SYSTIMAX布线产品和安德鲁无线产品,并将康普办公区域的机房做成“现场秀”,透过玻璃隔断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机房的实际运行。体验中心还装备了SYSTIMAX iPatch智能配线系统、GigaSPEED X10D万兆铜缆系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专用Andrew天线和射频(RF)子系统组件,以及康普机柜系列,包括机柜、机架和电缆管理设备。全新的客户体验中心旨在全面展示其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这些先进的解决方案能够让世界各地的客户无论在家中、在工作还是在路上,尽享高带宽数据、视频和语音应用,随时随地随心地交流沟通,帮助世界“共连通、同成长”。

通过康普客户体验中心这些年来的变革,我们领略到了康普领先全球的数据中心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充分感受到康普根据市场实际需求,结合对数据中心应用的构建,不断思考与实践,尤其是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努力。

客户端连接 篇2

(1)出现如图2.34所示的【欢迎使用】界面,

(2)出现如图2.35所示的【监听程序配置,监听程序】界面。

(3)出现如图2.36所示的【监听程序配置,选择监听程序】界面。

(4)出现如图2.37所示的【监听程序配置,选择协议】界面。

(5)出现如图2.38所示的【监听程序配置,TCP/IP协议】界面。

(6)出现如图2.39所示的【监听程序配置,更多的监听程序】界面。

2.3.2 客户机怎样连接服务器

管理客户机的工作原理如图2.40所示,

1.【命名方法】的配置

(1)出现如图2.41所示的【欢迎使用】界面。

(2)出现如图2.42所示的【命名方法配置,请选择命名方法】界面。

Oracle 9i支持如表2.4所示的5种命名方法。

表2.4 Oracle 9i的5种命名方法

名称主要特点本地命名适合具有少量不经常更改服务的简单分布式网络目录命名通过目录服务器进行解析,适合大型网络Oracle名称(Oracle Names)通过Oracle名字服务器进行解析,适合大型网络主机命名通过【计算机名称】进行解析,适合局域网外部命名通过非Oracle命名服务进行解析,很少用

(3)出现如图2.43所示的【命名方法配置,主机名】界面。。

(4)出现如图2.44所示的【命名方法配置完成】界面。

2.【本地网络服务名】的配置

(1)出现如图2.45所示的【欢迎使用】界面。

客户端连接 篇3

在OTT的冲击之下, 全球电信运营商纷纷显示出后继乏力之态。国内运营商受历史原因影响, 省级公司直接肩负着转型发展的重任。对于运营商未来的转型模式, 有一派观点认为, 运营商应该做“纯管道”;更多声音则认为开放合作应成为主流, 通过开放平台拥抱互联世界, 但事实是多数尝试处于“模式不清、定位不明、进展缓慢”的状态。本文基于运营商底层资源, 研究行业内外开放平台搭建模式, 并探索面向连接客户与生活的B2T2C商业模式创新。

省级运营商的困境与思考

目前省级运营商的“用户新增红利”消失殆尽, 新增收入受到挑战;受“提速降费”及可能取消“漫游费”、“来电显示费”等政策因素的影响, 客户ARPU值不断降低, 存量收入增幅压力巨大;在消费互联网领域, 多以数字化内容服务为主, 看似自由竞争, 实则一片“红海”。省级运营商不具备数字化内容提供的基因与资源, 获利能力受限。作为省级运营商, 未来收入增长点来自何方?

运营商拥有客户、数据、渠道、产品等优势资源, 但没有很好地将资源整合成能力, 并将能力以平台化的方式向外输出, 资源的使用方式过于单一。省级运营商如何合理利用自身资源, 发掘存量用户价值?

发挥网络效应原理, 发掘网络外部性价值

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在《网络产业经济学》 (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 中提出了“网络效应”一词, 认为“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 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 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电信企业具备典型的网络效应, 接入用户数量的增加不仅推动网络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 还带动关联互补需求的爆发性增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人口红利” (即连接数) 没有达到饱和时, 通信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当“人口红利”消失殆尽时, 全球的运营商都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

此时, 把握网络效应的关键在于从连接普及率和连接范畴两个角度, 即不断扩大连接规模。每个用户需要从网络中得到连接彼此而产生的效用, 其不仅是通信服务, 信息产品、社会服务等供给双方都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连接范畴密切相关, 运营商只要将通信网络节点的含义扩大化, 从单纯通信用户扩大至通信用户的生产、生活、娱乐、交易、金融需求, 即可获得网络连接节点的成倍增加。

运营商已在近年介入客户数字化生活、生产、需求、供给领域, 推出形式多样的内容服务产品, 以争夺客户的长尾价值, 但是对于由网络连接节点本身所具有的外部价值, 却没有进一步发掘。

合理运用企业资源, 布局能力输出平台

移动互联网将生产、生活加速数字化, 使得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地连接映射到网络。生产与生活的某些环节可以从物理世界中剥离出来, 在网络空间运行。

为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运营商近年来直接介入面向客户的数字化生活服务领域, 推出一系列内容产品, 但事实证明运营商直接做数字化服务产品, 并不掌握内容的供给, 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并不能充分体现运营商在客户、渠道、产品、数据方面的优势, 没有围绕自身优势资源, 布局行业发展战略。

连接客户与商户, 掌握客户需求, 整合商户供给, 运用智能管道, 匹配需求与供给, 做基于能力整合的连接平台型个性化产品, 才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在新的发展阶段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整合资源优势的B2T2C商业模式

B2T2C商业模式解析

归本溯源, 通信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求, 以无线载波承载客户沟通需求, 连接两端, 完成客户工作、生活、娱乐需要。本质上, 运营商从诞生日开始, 就构筑了一张无缝覆盖的网络, 传递人与人的沟通需求。只是传统上, 运营商只定位于提供客户通信服务, 并没有有目的地引导客户工作、生活、娱乐需求, 而其中恰恰蕴含着巨大的客户“网络效应”。

如果我们转换视角, 将传统的通信客户变更为社会个体, 附加客户个性化属性, 则会在通信世界外发现全新的商业机遇。个人客户 (C) 群体, 可以是学生、家长、孕产妇、的哥、快递员等,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娱乐、沟通需求, 并希望享有优质的服务供给;政企客户 (B) , 可以是餐饮、食品、休闲、娱乐以及各类服务提供商, 希望快速找到需求客户;而无论个人客户, 还是政企客户, 他们均已习惯通过运营商 (T) 提供的通信网络, 相互连接, 达成服务意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运营商通过网络日志DPI解析等大数据技术, 获得客户动态标签, 可以精确识别客户属性, 从而发现通信客户的“网络外部价值”。B2T2C商业模式打破传统思维束缚, 识别个人客户与政企客户的需求, 通过构建连接两端的供给平台, 有目的地传导需求, 达成交易, 从而攫取通信客户“网络外部价值”, 将会打造运营商在管道收入之外的重要收入来源。

连接个人客户与政企客户两端需求、引导供给的B2T2C商业模式, 核心是资源整合, 将个人客户、政企客户与运营商的各类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中, 从而驱动供给两端。

首先是个人客户的接入, 对于通信客户, 利用其渠道接触信息、通信行为信息、移动互联网访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等, 以数据分析建模为核心技术手段, 发掘客户生活、娱乐、沟通特征, 抽象出群体客户需求, 从而将通信客户转化为社会群体。例如, 精确识别某一写字楼中部分商务人士中午在公司附近就餐, 关注其健康饮食。

其次是政企客户的接入, 重要的是运营商具备广泛的社会美誉度, 接入平台的政企客户需要经过运营商的认证, 考察其实力与服务质量, 从而保障对外服务的可靠性。接入的政企客户主要来源于传统的通信政企客户, 对于大的行业客户筛选具备较高知名度的企业, 对于普通服务业客户, 筛选区域内具备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例如某写字楼附近500米内的餐饮店铺。

再次就是产品整合, 将通信产品、为政企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根据识别的客户需求进行有机整合, 从而面向群体客户需求形成个性产品。例如:在某写字楼餐厅就餐, 可获得附近饮品店的某款饮料, 并获得100M流量。

最后就是通过属地化的营销手段, 将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匹配给特定客户群体, 达成交易。

B2T2C商业模式收入模型

B2T2C商业模式较运营商传统运营更为灵活多变, 收入来源更为多样化。运营商在B2T2C商业模式下的产品将呈现三级, 第一级为需求发布型, 运营商通过数据获取C端需求后, 直接将客户需求汇总成需求包, 发布给B端企业, 由B端企业竞价, 拍得需求包使用权, B端企业主动进行营销;第二级为需求直供型, 运营商将客户需求直接传递到长期合作的B端企业, 运营商与企业协同营销;第三级为需求整合型, 运营商将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整合成多元的服务包, 服务包内含一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集, 运营商主动向C端客户提供服务包销售。当前已有互联网厂商在尝试应用需求发布型产品模式。

随着产品级别上升, 收入来源更为多样, 运营商掘取的价值在逐步深化。既可对C端客户收取产品费用、信息费用, 也可以对B端收取平台接入费用、排名费用、客户导入费用、服务分成费用、广告营销费用以及售后服务费用。

B2T2C商业模式收入测算

O2O企业发展一个新客户投入的市场营销成本约为50元左右, 还需再投入相应的广告宣传费用活动促销费用, 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如果在B2T2C模式下, 运营商可以从中获取相当的收入。

以运营商现有的每万人客户中, 有10%的客户可以转化为B2T2C模式客户, 对一个中等省份运营商, 其客户规模一般在3000万人, 则B2T2C模式下, 客户导入产生的收入, 可以计算为:3000万*10%*50元=1.5亿元;如有5000户企业加入B2T2C模式, 每个企业每月收取1000元平台接入费用, 由平台接入费每年收入为:5000*1000*12=6000万元。如再考虑从B端收取服务费分成与售后费用, 以及从C端收取的信息费等, 则市场前景广阔。这里还没有计入客户粘滞在网内运营商的潜在收入。

粗略统计, B2T2C模式将对一个3000万用户的省份产生1.5%左右的收入拉动作用。

上一篇:宏观经济学研究下一篇:统计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