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项目

2024-10-20

民间体育项目(精选12篇)

民间体育项目 篇1

1 前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学校体育也在不断发展,《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学校体育理念的革新,它又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是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目前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难以适应各地、各校的需要,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课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民间体育项目,因地制宜的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贯彻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来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1]。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课程主要依据国家制定的大纲进行授课,这种集权机制的单一模式,很难照顾到所有学校的具体特点。结合民间体育项目,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在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出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发挥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国家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

对于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很多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设施缺乏,提出对跳绳的研究,从而将民间体育活动——花样跳绳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来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使特有的民间体育文化能得到很好的发展[2]。

跳绳运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宋明清都有记载。陕西是跳绳的故乡,多次掀起跳绳热,先后举办了四届“西安跳绳大赛”、三届“省职工跳绳大赛”、三届“中学生跳绳比赛”和十六届“中小学三跳比赛”;在国内外举办了四百多期跳绳辅导班,培养了七万多名跳绳爱好者;应邀出访新加坡、香港等地;各新闻媒体报道了二百多篇次;荣获国家四项大奖;1999年陕西花样跳绳队赴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和第六届民族运动会,荣获表演项目技巧类一等奖。上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实话实说”,新华社发了《跳绳王论绳经》的报导。为了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推广花样跳绳,陕西省民委、体育局决定:2002年陕西省第三届民族运动会,花样跳绳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湖南工学院2007级大学一年级2个班全体学生,共98人,实验前学生对花样跳绳的掌握程度和兴趣见表1。

2.2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查询法。

3 研究的思路

3.1 把兴趣转化为问题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它也会因年龄、生活经验,社会机遇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别,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学会如何去探索,并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从而逐渐把兴趣转化成问题,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把发现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在各项活动中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只要学生对此种项目感兴趣了,才会进一步的去研究,通过研究来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

3.2 把问题转化为学习

近些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关注,并热衷体育,各式各类的健身场所不断地涌现,但最容易被大众人群接受的就是简单的体育锻炼方式,如:常见的健身形式,武术、跑步及民间民族的舞蹈等,随之民间体育活动也逐步地被开发出来,并引入学校体育课堂,花样跳绳的运用就是一项可行的措施,学生可以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进行锻炼与研究,将民间体育项目很好的发展。同时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获得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4 研究过程

4.1 花样跳绳资料的收集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将2个班的同学分别分成四组,采用自主结合与教师统筹的方法,确立组长,明确分工,然后利用一段时间,在体育课上进行收集资料的展示活动,再根据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途径,并布置任务。对民间体育项目花样跳绳的种类、锻炼价值、练习方法等问题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收集资料总结,花样跳绳分为十二大类、数十套绳路、几百种跳法。十二大类为:绳操、绳舞、绳拳、绳技、绳阵、趣味跳、跳长绳、跳双绳、多绳交叉跳、跳绳的行进动作、跳绳接力赛和跳绳拉力赛。各类跳绳又分为各种绳路,如绳操有“跳绳八节操”、“健美跳绳操”、“老年健身绳舞操”等。

因花样跳绳的玩法多,规则各异,下面以跳绳接力赛为例(表2)。

4.2 利用体育课、课余活动及校园艺术节,学校运动会上进行展示,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每一组的小组长可以带领其成员在掌握基本的练习方法之后,在实践学习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及创新精神,对项目进行改造、拓展,从而更加体现它的趣味性与锻炼价值。如:利用绳技、绳阵、趣味跳、跳长绳、跳双绳等,并将优秀的创意通过校运动会、校园艺术节上进行展示。

5 研究结果

5.1 充分利用民间体育项目,弥补学校体育资源的不足

我国有着悠久的民间文化历史和不同的风俗习惯,民间体育活动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踩高跷、竹竿舞、登山等很多种,已有十几种被很多学校应用于实践中,同时也有一部分应用于旅游业。如:红灯笼外婆家的竹竿舞、女儿村的踩高跷、竹竿舞等。跳绳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可以缓解部分农村学校场地和体育器材短缺的情况,同时使民间体育项目得以更好的发展。

民间体育活动是由前人通过积累生活经验而创编形成的,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形式多样性、内容广泛性、明显的竞争性,这恰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在学校体育中,用具有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来缓解学校器材的缺乏问题。如: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花样跳绳设为校本课程,并制订计划,来缓解器材上的短缺,也使学习得以更好的开展。

5.2 充分利用民间体育项目,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

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我发现最初对花样跳绳不感兴趣的人数在不断的减少,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愿意参加到后来的自愿投入其中,这样使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也更丰富。同样在不知不觉中(体育课、课余活动)学生的花样跳绳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下表3为研究前、后同学的花样跳绳掌握程度与兴趣变化表。

5.3 充分利用民间体育项目,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加德纳的“多无智能”理论,让我们了解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只不过看如何开发学生潜能。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创新,改进花样跳绳的玩法,体现学习的研究成效。花样跳绳分为十二大类,各大类又有不同的跳法,变幻莫测,无穷尽也。所以说只要学生想得到,花样跳绳能够得到无限的开发,这样也让学生能够不断挑战自己,提升其对体育锻炼的意义。

6 总结与思考

通过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民间体育项目——花样跳绳的锻炼价值,在实践中养成主动参与的良好体育习惯。研究过程中,担心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影响开展,而实际的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活动的组织,学习的方法指导与其他的知识。总之,体育的一大属性是快乐,也是最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课程,引进民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就是回归“快乐体育”,让学生能在玩中达到健身的效果,能感受充分愉悦和快乐,能够起到调节大脑、减轻压力、活跃思维的作用,保持身心健康成长[4]。民间体育的研究可以说是多样的,只要认真探索、研究,就会有一定成效。

摘要:本人对民间体育项目花样跳绳进行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民间体育的特色,从而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的不足,并使课程标准更好的实施,民间体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传承。

关键词:跳绳,民间体育,传统体育,资源,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洁.综合课程开发与案例[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3]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J].上海体育科研,2003,(1):59-60.

[4]赵东霞.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230.

民间体育项目 篇2

弹弓俗称:弹枪

流行年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喜爱人群:未成年男孩 主要用途:打鸟·打靶

工具:树叉、橡皮筋、鹅石壳或石子

打麻雀好耍

弹弓是一种冷兵器或者是游戏工具。弹弓一般用树木的枝桠制作,呈“丫”字形,上两头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皮块。威力视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弹弓的威力也越大。一种用弓射出弹丸的远射兵器。古时,射弹多用于狩猎。中国古代的弹弓

中国古代的弹弓和我们常见的弓的形状大致一样,只不过在弓弦的正中间有个能装弹丸的兜。兜一般是硬质的,能盛下一个弹丸的半球形,样子和现在小孩子玩得弹弓还有古代的弹弓一般是用于偷袭的,因为弹弓的弹丸射出时的声音远远小于箭矢,适合用于偷袭,因此也被列为暗器,至于大家怎么看我就不说了。

弹弓的弹丸是土质或者铁弹(用石块不现实,形状不规则飞的轨迹不好掌握,磨圆了费钱费时间,不如烧个土的)弹丸和箭矢射出的能量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弹丸的杀伤力远远小于箭矢(一个尖的一个圆的,这是废话)所以弹弓没有在战争中被运用的记载(其实我怀疑偷袭的时候应该用得到,可能是没记载罢了)

BTW:完美国际里羽芒用的弹弓不知道为啥就跟小孩打鸟用的一样„„ 弹弓的制作

木质弹弓架的制作:一般用柳树上的树叉做,选那种叉正的,把手拦在叉上能看出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砍的时候注意多留出点量,免得砍废了,把砍来的树叉把皮拨了,自然晾干,不要晒,因为暴晒会晒裂的.把型整好,上螺丝钉,就是那种带圈的木螺钉,一个木头弹弓架就弄好了.

铁质弹弓架的制作:你要是没见过铁丝做的弹弓就要面授了,比较复杂.

皮筋:一般都用自行车轮胎气门芯上的那种,买4根,每根截成同样长度的两段.有条件的可以用球胆.

弹兜:可以去修鞋的地方买,买到牛皮的最佳.

他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玩弹弓的高手

经我们发掘、改良后古老的“弹弓”将青春焕发,光彩超前,下面将“弹弓”的新玩法简介如下:

打法:斜式直臂摆打。该种打法结合了腕托弹弓的稳定性(力量够就可以),又延续了传统弓摆的优势,是一种易于掌握、准度稳定的打法。

站位(以左手持弓为例):身体左侧对标靶,两腿分开约与肩宽,左脚前移一脚距离,这样保证左臂和肩成一线对准标靶,拉弓尽量使皮筋与手臂平◆弹弓:传统弓眼弹弓

练习与比赛器材

◆皮兜:四眼皮兜

◆皮筋:轻弓:4股折回栓法2*4-—2*4.4—3*5胶管;重弓:8股折回栓法2*4胶管

◆布靶:买深色(深绿、蓝、黑、红)仿丝绒3米,一边咋绳道,穿绳挂在两树之间,中间挂一靶瓶

◆捡弹器:橄榄型玩具磁铁栓粘在小棍上,用于吸捡钢珠。

弹弓相应的练习与比赛方法

第一阶段初步感知弹弓,4次练习,每周两次,每次1—2小时。使用轻弓2*4胶管,距离10米打布靶,钢珠6毫米。目的:熟悉握法,体会弹弓击发手感。

第二阶段直瞄打,皮兜拉到初,通过上根皮筋的内策瞄看目标,实际就是两眼之间看目标,呈眼下的颧骨三点一线瞄准。

1.轻弓2*4胶管5次练习,距离10米打布靶,钢珠6毫米,掌握5米打可乐罐,10打8中。

2.轻弓2*4胶管10次练习,距离15—20米打布靶,钢珠6毫米、8毫米,掌握10米打可乐罐,10打7中。

3.轻弓2*4胶管10次练习,距离25米打布靶,钢珠6毫米、8毫米,掌握15米打可乐罐,2中1,10组能完成6组。

第三阶段轻弓估瞄打,注意力重点在皮筋的方向和目标的关系。

1.轻弓2*4.4胶管10次练习,距离25—30米打布靶,钢珠6毫米、8毫米,掌握20米打可乐罐,2中1。

2.轻弓2*4.4胶管10次练习,距离30—35米打布靶,钢珠6毫米、8毫米,掌握25米打可乐罐,2中1。

3.轻弓3*5胶管10次练习,距离35—40米打布靶,钢珠6毫米、8毫米,掌握30米打可乐罐,2中1。

第四阶段重弓估瞄打、意瞄打

1.使用2*4胶管8股,4次练习,距离30米打布靶,钢珠8、10毫米,掌握20米打可乐罐,2中1。

2.8次练习,距离35米打布靶,钢珠8、10毫米,掌握25米打可乐罐,2中1。

3.8次练习,距离40米打布靶,钢珠10、11毫米,掌握30米打可乐罐,2中1。

这种野外打鸟埸面在现阶段还可能出现吗

4.8次练习,距离45米打布靶,钢珠10、11毫米,掌握35米打可乐罐,2中1。(注意力重点在目标物上,皮筋的方向完全自然感觉,已不象30米下注意力在皮筋和目标的关系)5、8次练习,距离45米打布靶,钢珠10、11毫米,掌握40米打可乐罐,3中1。

6.8次练习,距离50米打布靶,钢珠10、11毫米,掌握45米打10厘米直径目标,3中1。

7.8次练习,距离50—60米打布靶,钢珠10、11毫米,掌握50米打15厘米直径目标,3中1。

8.综合练习,在30—50米之间游走击打靶瓶目标,各距离使用10、11、12毫米钢珠混打,熟悉各距离各种钢珠的坠落情况,来掌握弹道。

(录入时间:2012-8-16 9:25:46,点击次数:2383)

民间游戏——农村幼儿园的宝

发布时间:2009-11-25 来源:本站 作者:汤巧云江苏省江都市张纲中心幼儿园 浏览次数:2100

字号:T|T|T 更多1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特殊的传承性,而且具有所需材料简单、内容易学、种类丰富、玩法多样的特点,民间游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见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背景。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民间游戏的开发弘扬了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其次,民间游戏的开发符合《纲要》的精神。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间游戏在不断挖掘、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改变对民间游戏原有的看法和态度,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的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

(二)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条件与优势。

民间游戏发源于农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受长辈们的影响孩子们往往都会几个民间小游戏如《打大麦》、《跳格子》、《老鹰捉小鸡》等。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我园地处农村,有美丽的小公园、娱乐城等相伴,园内活动场地较大、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适合开展各类活动和游戏。

二、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既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有利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几年来我园在开发民间游戏中努力遵循注重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注重游戏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注重游戏安全性等原则,并积极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开发游戏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

(一)利用组合运用法,开发民间游戏。

所谓组合运用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两个不同的动作技能,通过组合或重组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并加以运用。组合可以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游戏都可以进行组合并运用。例如: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不同年龄

班的幼儿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动作技能可以组合;不同种类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游戏方法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不同民族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是简单的联合、结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综合或化合。

(二)利用自主改编法,开发民间游戏。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流传在民间的游戏有多种多样。民间游戏之所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使幼儿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但是由于时代在前进,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些民间游戏并不十分适合当代幼儿。所以可以根据当代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大胆地进行自主改编(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进行自主改编)。所谓自主改编法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由、主动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改编。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通过这个重新改编的过程,不但可以赋予民间游戏新的含义,而且对更能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如游戏:《抬轿子》原游戏方法是:有三个人一起游戏,两个人双手相互交叉(成为一顶轿子)另外一名小朋友坐在上面(乘轿)。在实际活动中这个游戏并不十分安全,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通过自制教玩具现作以下改编:我们自制了一顶轿子(一只空的纸箱边上各扎一个小竹竿,当一顶轿子)乘的人站中间,前后分别有一人抬轿。改编后的优点一是安全;二是游戏更具有趣味性;三是此游戏适合各年龄班开展。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大胆地进行改编,对改编得比较好的形式、内容保存和记录下来,在全园推广。

(三)利用拓展延伸法,开发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非常适合各年龄班的孩子。但民间游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可以和人们生活、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时代背景相互连接。因此,我们利用拓展延伸法,来做好民间游戏的开发。通过此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领悟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如开展“丰收的季节”,讲述的是农民获得丰收时的生活片段,孩子们装扮成农民样,头戴草帽,“嗨哟嗨哟”干活劳动。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黄豆成熟了,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锻炼了幼儿两两协作翻跟斗的能力)白菜也成熟了,农民们吃不完就把白菜剁碎,腌起来做咸菜吃。幼儿边念儿歌:剁呀剁呀剁白菜,剁碎白菜好腌菜呀。把一只脚拎起,一只手做刀状,边念儿歌边游戏。在剁完白菜后,再将“缸”洗清,用来腌菜,接着幼儿又玩了“背缸倒缸”的游戏。将三个游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活动,幼儿更喜欢,玩的更投入,意犹未尽。

开展民间游戏让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让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

(四)利用发散引导法,开发民间游戏。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一定的游戏优势,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成了农村幼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通过发散引导法可以使幼儿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丰富了幼儿的民间游戏。但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在同一年龄中,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当中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代替。由于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存在十分显著的年龄差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游戏《金锁银锁》、《拍大麦》。到了中大班,特别是中班下学期开始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注重幼儿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挖掘身边的游戏资源:活动材料虽然是土的但活动形式是灵活的;活动材料虽然是旧的但活动内容是新的;活动材料虽然是廉价的但活动价值却是高的(如同一种游戏材料可以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游戏)。如游戏:“车铁环”中,幼儿手持一根顶端有弯槽铁棍,推一直径一尺多的铁环向前飞跑,发出“哗唧哗唧”的声音,可以在场地宽阔的地方玩。比一比谁滚的时间最长谁就赢了。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幼儿想象出同一种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方法:将铁环一个一个放在地上当小水洼,幼儿跳过去,根据不同年龄班调整铁环间的距离,适合在各个年龄班开展。

发散引导法不但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多的是它的理念在游戏中能真正体现出来,能让更多的小朋友有一种同等参与与发展的机会,让他们用心去玩、去感受、去体验积极发挥着主体作用。

三、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游戏方式。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二)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民间游戏能在许多幼儿园中开展。有的可以徒手进行,有的用的玩具特别简单、廉价,一般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几粒小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能使游戏生动地开展起来。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三)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及很强的随机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开展的过程中,这些游戏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只要幼儿想游戏,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四)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孩子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孩子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踢“房子”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或双脚跳,乐趣无穷。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的人,而民间游戏中恰好蕴含着这些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对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若让孩子们机械反复地练习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往往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游戏内容较生动具体,形式也很活泼轻松,足可以保证孩子们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如:用一块小瓦片让幼儿玩《跳房子》的游戏,不仅发展了跳的能力,而且巩固了数的概念。让幼儿玩“顶指顶锅”的游戏,既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还培养了幼儿共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不仅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还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达到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也为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要与若干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游戏《金锁银锁》、《炒黄豆》、《荷花荷花几月开》等。通过与同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在游戏《推磨磨》中,幼儿自己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及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又如:玩《抬花轿》游戏中,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孩子乐于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三)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民间游戏常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在游戏中获胜时,他们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失败时,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自己带来的不安,并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弱点,继续参加有趣的游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民间游戏的娱乐性,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自由,在自然、自发的环境下,情绪放松,敢于大声

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地想象,因此,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及社区里的人,对儿时的游戏常难以忘怀,这对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与爱心,去和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发展情况。在社区里,好玩的游戏自然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形成互动、尽情游戏,这对现代的独生子女,是获得了宝贵的社交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五、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勤俭办园”。由于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简便,如几颗木珠或废旧的钮扣串起来就可以玩跳格格游戏;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还有利于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纲要》中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一是活动内容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过度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有运动量较大的《猫捉老鼠》、也有比较安静的《拍大麦》等,可供教师选择。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幼儿园在开发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向家长请教、征集民间游戏,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在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运用、开发、创新、再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灵活的运用民间游戏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开展各类民间游戏,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完善了游戏的规则,变化了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不但培养了幼儿做事的兴趣,还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民间游戏的实践和开展,探索出一套不同年龄班民间游戏的组织开展的措施方法,作为一种新课程渗透于幼儿园的教育之中。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2-11-19 作者:吕翎 单位:安徽省黄山市示范幼儿园 浏览次数:239

字号:T|T|T

更多 1

摘要:这两年,我园开展了市级课题《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园本课程研究》的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改编创新等方式将民间体育游戏应用到幼儿教育中。我们发现,民间体育游戏能吸引幼儿百玩不厌,对提高和发展幼儿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增进其体质,维护和促进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同时,充分享受自由与欢乐。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效果不仅在运动技能与动作发展上有短期效应,而且在幼儿体,智,语言,社会,感知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价值。

关键字:幼儿教育 民间体育游戏 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应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幼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并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价值。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特征

民间体育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并能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它蕴涵趣味性是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民间体育游戏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由机会,能充分调动其参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锤头,剪子,布” 幼儿可两人竞技,也可三五成群比赛。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能力,选择适合的游戏形式,还可根据不同的场地、人数的多少来商定游戏规则。他们在游戏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民间体育游戏来源于生活,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是由于其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它的内容丰富生动、形式活泼多样,不是遵守固定不变的规则的体育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是主动的,他们可以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

二、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价值

(一)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了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1、民间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动作及体能的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就是由于它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内容生动,形象,形式活泼,轻松,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敞开心胸,丢开烦恼,尽情的嬉戏,欢笑,蹦跳,喊叫。这种放松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民间游戏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在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这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愉快地完成这些体育锻炼,才可以达到

事倍功半的效果。如:跳绳,不但能够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还能够健脑。跳绳可将四肢的动作整合起来训练了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民间游戏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在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中嬉戏,能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发展他们的身心健康。

2、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多是儿童群体之间集体交往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又因其民间游戏内容易懂易学,种类丰富多彩,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幼儿玩起来竞争激烈,趣味盎然、其乐无穷;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合作、竞争、守规则伴随游戏始终。在游戏中他们一方面模仿成人活动,了解和学会社会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游戏中获得的表扬和惩罚,逐步体会到社会规范的存在,并在直观的条件下开始明白是非曲直的道理。形成对社会价值的初步认知,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逐步形成。在游戏中还能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如在我园开发的“区域民间游戏---徽州小吃一条街”中,要求店长和店员共同协调,共同制作,共同对外吆喝,还要做好徽派小吃的介绍。让幼儿在“徽州小吃”的活动中逐渐体会生活,体会徽商文化,学会尊重同伴,学会遵守自己所在集体的规则,履行这个小社会赋予自己的职责。这个区域游戏十分好玩,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社会性,效果也比较明显,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共处,与人分享。并在这种简单的社会交往中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幼儿情感和美感的培养。

幼儿民间游戏常常跟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和环境布置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主题“大中国---少数民族的运动”,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漂亮服饰、道具,在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歌舞之中,幼儿能感受到动感美、节奏美。幼儿扮演角色时选择的能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幼儿在游戏中能借助于生活和劳动中生动直观的感性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的影响。民间体育游戏还能满足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一些小男孩喜欢扔沙包,投飞镖,打沙袋,等,他们会把现实生活中不满的事情发泄到游戏中去,经过游戏中的发泄,他们会有满足和痛快的表情。只有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才能喜欢,只有幼儿真正的喜欢的游戏,其价值才能真正的体现。

4、民间体育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其智力的培养。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说,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有的游戏如扮演角色的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有的需要动脑筋的游戏,则可以使幼儿的思

维、想像、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游戏跳皮筋 ,方法有多种,至少三人参加,两人将皮筋套在脚上,各站一方,中间形成长方形,一孩子在中间边念儿歌边跳,以踩绳为失败。再换绷绳的孩子游戏。难以理解的口诀,琅琅上口的儿歌在有节奏的跳皮筋当中让幼儿在无痕中就记忆在脑海里。再如跳绳能形成儿童的方位知觉。在跳绳活动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或是多人跳,有时还会简繁结合跳出许多新花样。这有利于培养儿童准确地形成时间概念和方位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克罗韦曾指出:“动作是建立智力大厦的砖瓦”。他认为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离不开运动,运动可促进智力的发展。大多数民间体育游戏从内容上看以动作为主,经常开展这些游戏,有助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成熟与功能的完善,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5、民间体育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

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感,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深深吸引着幼儿,在民间游戏担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保持平衡,锻炼了身体,更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看待失败,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

1、能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与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之间的矛盾。目前普惠型幼儿园教育经费都比较紧张,又要为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就需要在玩具及活动设施上加大投入,民间体育游戏很多都是利用了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如:我们在实践中就因地制宜的运用了竹子(制成高跷,竹子器乐),稻草(草龙)中草药(区域游戏活动)等丰富自然材料来开发成幼儿的体育器械。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材料构建出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又有效的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

2、民间体育游戏更新了教师观念,促进教师的成长。

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关注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其次,在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筛选、改编、拓展、整合的过程中,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民间体育游戏开展形式、途径、方法的策略研究中,提高了自身创新能力。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还使教师更深层次地接受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睹孩子们如此喜欢民间游戏,教师们认识到了民间游戏的价值,特别是幼儿民间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价值。这些都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3、民间体育游戏是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是家园沟通的桥梁。

家长、社会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幼儿园充分挖掘,把良好的教育资源引入到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来,参与到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中。如我园开展的“解放军叔叔走进校园,教孩子军体拳”、“球迷爸爸”、“黄山学院体育男教师”一个一个被请进了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活动后都能看到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那份满足。而这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园的体育游戏活动,使我园的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也提升了全园的游戏水平。我们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常规游戏。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民间游戏,培养幼儿良好家庭氛围。同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家温暖,心情愉快,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信赖感。

三、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了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全方位环境,让环境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一)因地制宜选择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创造性能力

1、充分利用自然,废旧物品,丰富幼儿游戏的环境

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的分配,如设置钻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攀登区等多个大的公共活动区。在每个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多种材料。如:在钻爬区为幼儿提供用旧草席制作的毛毛虫等;投掷区提供篮筐、沙包、流星球、飞镖、套圈等;平衡区提供了竹子制作平衡木、梅花桩、秋千等;跳跃区提供了羊角球、橡皮筋、跳绳、轮胎、触摸物等。充分利用小环境,能起着补充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走廊活动区,在地面上画些富有童趣的格子、脚印、几何图形等供幼儿进行一些动作练习(如走、跳、跨等);在走廊上方悬挂一些自制玩具、精美可爱的小饰物,高低不同、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跳起触物;在一些小空间如阳台、走廊等处放置一些小型的体育器械,如拉力器、皮球、高跷、沙包等,供幼儿休息或课间时随时进行活动。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的需要,还可以精心设计、筹划、丰富活动区材料,自制大量的民间游戏器械,供幼儿活动时采用(如草、竹子、藤系列、纸箱系列、易拉罐系列体育器械等),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创设一个合理、科学、多样化、多功能性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有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2、合理利用材料,进行一物多玩的创新游戏。

创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造性态度的培养。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

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如我园开展的“垫子乐”的游戏,就是根据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跳格子创编的,我们将格子转化为草垫,并在草垫的四周缝制上粘带,幼儿可以自由组合和拼搭游戏,自由探索草席垫的多种玩法,抛、接、卷、捶打、叠、垒、跳等,增加了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还结合了幼儿已掌握的单、双数、图表识别等游戏形式。通过草席垫游戏不仅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锻炼幼儿的力量;还发展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解决遇到的困难能力。更加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二)根据幼儿兴趣及年龄特点有效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地方特点,在采集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去粗取精,古法新玩的原则,大胆尝试,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改造。如:我们在民间体育游戏的功能和层次上做了划分:体能运动技能上,小班老鹰捉小鸡,中班滚铁环,大班跳房子;在社会认知技能上,小班丢沙包,中班挑棒,大班踩高跷;在自我监控技能上,小班背靠背,中班点兵点将,大班官兵捉贼等等。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将游戏进行改编和分类。我们还对收集来的几十种民间体育游戏进行了整理,同时丰富游戏的玩法,强化游戏规则,使游戏更完整。并按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设计适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参加的游戏。如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动作协调性也相对较差,我们就在小班开展比较简单的“骑竹马”、“推小车”、“小老鼠上灯台”等游戏,让幼儿初步感受民间体育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游戏的兴趣;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好一些,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就在中班开展 “穿大鞋”、“踩高翘”等游戏活动;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大班就开展“跳绳”、“花样竹竿舞”、等游戏活动,进一步丰富幼儿的体育游戏内容,使幼儿更加喜爱民间体育游戏。

(三)教师的适时导入和引导。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在游戏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援助者”和优异环境的“创造者”。在组织和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年龄幼儿有哪些生活经验,感兴趣的是什么,最乐于干什么,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游戏环境。如大班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跳竹竿”,教师在活动初期的有效提问,引出幼儿玩竹竿的兴趣,随后的交流,小结,示范,让幼儿通过“学习”、“尝试”、“探讨”新的跳竹竿方法,使学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不断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向新的目标挑战。最后教师用竹竿布置成2组,如图 “#” “##”,鼓励幼儿根据自身能力,随意选择一种,并运用节奏明快的“西游记”儿歌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教师始终让幼儿处于探索者的地位,在体验中发展自我,感受游戏的乐趣。这样不仅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培养了协调、平衡能力。更增强同伴之间的协调、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进入体育课堂的实践 篇3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3A-

0045-02

优秀的民间体育游戏简单好玩,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近年来,笔者尝试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民间体育游戏进入体育课堂的意义

大部分民间体育游戏简单、趣味性强,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并且这些民间体育游戏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一)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有的民间体育游戏要求玩的人反应迅速,通过跑、跳、投等动作完成活动,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如果经常参加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肺功能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弹跳力等。如“跳大海”“丢沙包”游戏需要通过走、跑、跳等动作完成,这对身体肌肉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打弹子”游戏可以锻炼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协调度。

(二)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民间体育游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安全、轻松、活泼的活动载体,在玩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面临失败的可能,但成功的机会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也是平等的,这对锻炼学生的受挫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玩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失败,也可以感受成功,不同的情感体验,能够促使学生主动面对竞争,增加对体育的兴趣,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收集民间体育游戏的途径

(一)教师主动收集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产生于民间,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民族特色浓厚的乡村,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采风,有的老师在亲眼目睹了学生玩民间体育游戏“踢毽子”后,觉得很有趣,随后积极地请教当地学生讲解“踢毽子”的玩法,以及如何利用香蕉树叶等材料制作“毽子”。此外,我们还经常对研究民间文化的专家、民间艺人进行访问,搜集民间体育游戏。比如,“抽陀螺”是一种民间体育游戏,但是很多老师不会做陀螺,为此,我们请教民间艺人示范制作陀螺的方法,讲解制作陀螺的技巧,如在陀螺的底部加一颗铁钉,能够使陀螺在旋转时减少摩擦。

(二)请学生收集民间体育游戏

学生的学习容易受到兴趣和内在需求的驱使,因此,在认知活动中,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学生就会调动思维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通过请教长辈、小伙伴的途径搜集民间体育游戏。在完成搜集活动后,教师召开学生座谈会,请学生将收集的民间体育游戏一一列出,如有“踢石子”“电杆”“踩高跷”“指星星”“我们都是木头人”等。其次,整理学生收集的民间体育游戏,请学生示范,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对哪些民间体育游戏感兴趣,进而对学生喜爱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完善游戏步骤和游戏规则。

(三)发动学生家长收集民间体育游戏

在收集民间体育游戏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你知道哪些民间体育游戏?你玩过哪些民间体育游戏?你支持体育课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吗?你的孩子会玩哪些民间体育游戏?请对学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家长了解的民间体育游戏多达几十个,如“跳大海”“抛石子”“跳稻草绳”“挤墙壁”等,大部分家长都支持学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三、民间体育游戏进入体育课堂的实践

(一)实施前的准备

1.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筛选。教师在搜集民间体育游戏素材后,要严格按照“是否符合学校办学方向,是否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标准进行筛选,力求选出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安全性较强的民间体育游戏,并将其引入体育课堂,也可以对这些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学生运动发展的规律。

2.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教材化”处理。为了使民间体育游戏更贴近体育课堂教学实际,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在保持民间体育游戏风格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教材化”改编与创新。做法是:首先,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比如,玩“滚铁环”游戏,如果仅在平地上滚来滚去,学生很快就会没有兴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两块踏跳板构建一座“断桥”,或者插几根标枪作为“森林”,让学生体验上坡、下坡以及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滚铁环的感觉,提高学生玩游戏的兴趣。其次,将民间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耐力跑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但它又是一个简单重复的活动,学生容易感到枯燥疲劳,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民间体育游戏“滚铁环”与耐力跑相结合,在玩游戏时设计各种障碍,创新游戏玩法,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乐,乐中学。经过筛选、改编后的民间体育游戏,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类,如分为奔跑类、投掷类、跳跃类等,并将它们汇编成民间体育特色教材,使民间体育游戏进入课堂变得有规可循、有理可依。

3.自制体育器材。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很多不同的体育器材,因此,教师需要收集一些废旧的器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制作。以玩“滚铁环”游戏为例,我们先后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铁环和塑料环,甚至还有自行车的旧钢圈,在钢圈上涂抹不同的颜色,从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学生在自制民间体育游戏器材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二)实施过程

1.做好“备课”工作。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学生的人数、年龄、心理素质、体质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充分熟悉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掌握游戏的玩法,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还要预测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的生成情况,做好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合理的组织方式。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能够使民间体育游戏开展得更加顺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做法是:①根据游戏内容选择组织形式。比如:“贴烧饼”游戏可以全班学生一起参与,便于教师管理;“骑马打架”游戏只能3人作为一个小组,两个小组之间开展游戏活动。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游戏组织形式。比如:女同学自由组合玩“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男生自由组合可以玩“斗鸡”“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③根据学生的能力决定游戏的组织形式。可以将男生、女生进行分组,也可以按照学生能力的强弱进行混合分组。比如,在玩障碍类游戏时,教师按照学生能力的强弱进行混合分组,能力强的可以把障碍难度设置得高一点,能力弱的可以把障碍难度设置得低一点。

2.讲解示范。教师形象地讲解有利于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讲解游戏的玩法时需要靠近游戏场地,整理学生队形,结合场地、器材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复杂的民间体育游戏时要先讲重点,也可以在玩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步骤进行补充说明。此外,教师可以请一些对游戏较为熟悉的学生进行示范,教师及时地进行指导和提醒,对可能引发事故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纠正。

3.组织实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课堂,首先要注意引入民间体育游戏的时间。比如,“斗鸡”“摇小船”“木头人”等民间体育游戏简单、有趣,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或教学结束时将其融入体育教学中。有的民间体育游戏适合穿插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比如,在障碍跑中可以引入“跳房子”“踩高跷”等游戏。有的民间体育游戏技术难度较大或运动量较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要给予鼓励或再次示范,必要时降低动作难度要求。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在必要时对活动的形式、方法、规则进行适当地修改和调整。

4.进行科学地评价。为了全面、准确地反馈教学信息,为今后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和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首先,明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当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设定,具体要素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组织方式是否科学,学生的体育水平、心理素质是否得到了提升。其次,合理运用评价方法。教师根据“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两个要素,结合实际教学,可以采用4种评价方法:①教师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在体育课堂上进行量化评价比较困难,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应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5个方面进行评价。比如,在完成了“贴烧饼”活动后,教师可以从学生动作的灵敏度、奔跑能力、活跃程度进行点评,指出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犯规”的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②教师对自己的教进行自评。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如,在玩“贴烧饼”活动中,笔者通过自评的方式发现,有的学生在被“抓”住后马上就去“抓”对方,对方同时也用这样的办法进行反击,这样循环反复,原本的集体活动变成了学生的“独角戏”。为此,笔者重新制定了活动规则,规定“抓”与“被抓”的同学不能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③学生对老师的教进行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多发问、多提建议。比如,在完成“贴烧饼”活动后,有的学生认为,在活动中前后站立的队形容易变成错落状,提议将活动的队形改为“前蹲后立”。根据学生的建议,重新排列的队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便于管理。④学生自评与互评。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想法以及对玩游戏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应遵循“古为今用,旧法新玩”的原则,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从而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民间体育项目 篇4

1 珍珠球项目的历史沿革

珍珠球是满族人民流传了300多年历史的民间游戏, 20世纪的70~80年代, 才被挖掘和整理成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的竞赛项目。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 1998年珍珠球被列为了我国非文化物质遗产名录。为了淡化功利色彩, 自第八届全国民运会开始取消了金牌榜和计算总积分。时至今日, 全国民族运动会已经开展到第十届了, 珍珠球项目都不曾缺席始自第四届全国民运会及随其后的历届运动会。除全国范围的比赛外, 很多省份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 珍珠球项目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奥林匹克群体工作的技术官员对它的评价是——珍珠球是可以向全世界推广的运动项目。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珍珠球, 不仅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还逐渐为大众所知晓。但是毕竟珍珠球的发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与珍珠球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报告也较少。目前, 还难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成果, 这也对珍珠球项目的进一步推广、普及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 珍珠球项目的特点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珍珠球运动, 不拘一格的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如, 孙娟等人[1]提出珍珠球运动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代表, 参赛人数多, 比赛场面即活泼又激烈, 有着很高的锻炼价值, 建议把珍珠球运动作为满族传统体育的精品项目向全社会推广, 让国人了解。吴建逊、宋志敏、关毅、林允陵等分别对珍珠球运动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较强的参与性、竞技性、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和普适性[2];内涵多元、对抗性强[3];作为“土生土长”的体育运动, 对场地的要求简易而灵活, 其技术更具有容易掌握的独特优势[4]。张霖、韩二涛等认为珍珠球运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反应能力[5], 更能较好的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的功能, 对发展各项身体机能和素质起到较好的锻炼价值[6]。此外, 通过参与珍珠球运动, 有助于提高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珍惜, 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从而促进“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使人具备更全面的社会属性[7]。

3 珍珠球项目在校园体育中的开展

张国栋等人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乡土民族传统体育、校园民族传统体育和依附民运会而存在的政府层面的民族传统体育三大组成部分, 政府层面的民族传统体育主要依附于各级各类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存在, 参与的主体则由各个地方的民族传统体育精英组成[8]。

珍珠球项目若要取得长足的发展, 笔者认为, 其立足点必然是校园体育。其原因有五种: (1) 各大赛事虽然为珍珠球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推广平台, 但是参与面与学校相比, 毕竟有限, 只有参与竞赛中的运动员、教练员才能更深刻的体会珍珠球项目所带来的身心变化, 更多的人只是停留于知道、了解、欣赏、观看层面, 如果没有更多设施的提供, 基本上没有机会真正接触珍珠球运动。 (2) 校园, 无论是小学、中学, 还是大学校园, 主要人群是关系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儿童、青少年, 他们视野的开阔、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我们息息相关, 珍珠球运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 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所以, 校园体育必然是珍珠球项目开展和普及的重要阵地。沈茂金等人在公共体育课选项班中纳入了珍珠球项目的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立定跳远、1200 m跑、握力和体前屈等4项基本素质的测试成绩与实验前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提高。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校园体育课堂, 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9]。在校园体育中开展珍珠球运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10]。 (3) 校园是所有运动项目的专业后备力量的培养基地, 珍珠球运动也不例外。校园体育相关课程的多种教学内容的开展, 不仅仅是要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更为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为运动项目培养专业后备力量, 这也是体育专业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奥林匹克体育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民族性和传承性, 所以, 在我们尝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现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这一目的的同时, 我们理应关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背后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一重要历史意义, 因此, 我们要平等看待和保护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包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即从根本上实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扬。申齐、张霖、易灿辉等人认为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依托学校这一领域得以普及和弘扬[5,10], 民族体育走进校园, 可以作为当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在校园体育中开展珍珠球运动, 可以使此项民族运动得以传承, 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8]。 (5) 高校是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重要场所, 其生源遍布全国各地, 少数民族学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此外, 在民族院校中, 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众多, 更是生源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民族院校, 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 大部分从小就受到了本民族传统思想、劳动技能、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在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更是耳闻目睹, 甚至亲临其中。因此在体育课程的开设中, 高校具有明显的优势, 民族院校更有绝对的优势。因此, 珍珠球项目能否更好的被继承与推广, 很大程度上在于校园相关课程的开展。

4 结语

“更高、更快、更强”是西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而“ 更近、更亲、更爱、更康乐、更和谐”是东方民族体育的展现。从第八届全国民运会开始, 组委会取消了金牌榜和计算总积分, 其目的在于使民运会逐渐淡化功利色彩, 回归到其应有的民族性、群众性、文化性的特征上来。作为一项可以向世界推广的项目, 笔者认为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不仅要通过校园体育和民族运动会这两个支点使珍珠球得到推广和宣传。而且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加强其背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使此项目在文化依托的基础上, 内涵更为丰富。最终使教学、赛事、研究、文化传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形成良性循环, 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建立坚实基础。

摘要:自1991年11月广西南宁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 珍珠球作为竞赛项目首次出现于竞技场上, 并活跃在随后的历届运动会中。但由于珍珠球的发展历史较短, 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少, 对此项目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成果。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借助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环境的影响, 重点依靠校园体育这个支点, 扩大珍珠球项目的宣传与开展, 以及对珍珠球所蕴含的背景文化的平等看待和保护。最终使教学、比赛、科研以及文化传承各方面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形成良性循环, 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民族,民间,体育,珍珠球

参考文献

[1]孙娟, 马秋萍.探索辽宁满足传统体育发展的新思路[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6) :138-140.

[2]吴建逊.试论珍珠球运动的发展及特点[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3 (4) :64-65.

[3]宋志敏, 刘志国.论珍珠球的特点与作用[J].邢台学院学报, 2008, 23 (2) :70-71.

[4]关毅, 姚春清, 张建军.珍珠球运动在高等学校推广的可行性[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1 (2) :91-94.

[5]张霖, 易灿辉.珍珠球运动的起源与特点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6, 10 (3) :32-35.

[6]林允陵.解析珍珠球得分的变化与技战术的运用[J].山东体育科技, 2009, 31 (2) :86-87.

[7]韩二涛, 朴刚.珍珠球运动的功能探析[J].满族研究, 2009, 96 (3) :82-84.

[8]张国栋, 巴登尼玛.教育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 2009, 20 (6) :94-98.

[9]沈茂金, 宋允清, 廖洁莹, 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 2009, 30 (3) :122-125.

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总结 篇5

众所周知,我们幼儿园的特色就是体育。本着“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原则,园里为我们每班拟定特定的民间体育器械。我们班定的是轮胎,一个小小的轮胎平时在我们大人的眼里看似是废品,可是搬到幼儿园,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却变成了爱不释手的体育器械。

经过我们老师和孩子们的一个月探索与思考,我们发现原来看似呆板的轮胎,却可以玩出许多的花样。轮胎不仅让幼儿从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强壮了体魄,还让孩子们从中找到了快乐。下面,我将这月的民间游戏进行如下总结:

一、单腿侧身跳轮胎

当初设计这个游戏的时候是想到孩子们年龄还小,对轮胎的控制能力不是太好。所以,让孩子先练习单脚侧身跳,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和跳跃技能。通过多次练习和老师的不断指导,孩子们已经可以熟练的用单脚跳跃轮胎。但是,个别孩子由于动作不到位,平衡能力把握的还不是很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钻轮胎

对于幼儿来说,钻轮胎简直是“小菜一碟”。钻轮胎主要是锻炼孩子的钻、爬能力。而爬在他们的婴儿时期就已经了如指掌了,至于钻,那更是问题不大。刚开始,幼儿孩子由于小屁屁撅的有些高,怎么也过不去,急着喊老师帮忙。但是,通过老师耐心的指导孩子们很快就可以顺利钻过去。

三、运篮球

所谓“运篮球”并不是用手,而是用轮胎。通过两人的共同合作,将轮胎里面放的足球平稳的运到目的地。起初,孩子们只是着急的想到达终点,也没考虑到伙伴的快慢,经过几个回合的比赛,孩子们互相交流了游戏的经验,才得知两个人一起快速前行,合作出力,方可胜利。看到孩子们一起在游戏中自主探索,互相协作,我感到非常高兴。

四、滚轮胎

伴随着孩子们的技能逐步提高,我们的游戏也在逐步增加难度。第四周的滚轮胎,不仅要锻炼孩子们的肌肉发达能力,还要锻炼孩子们的力度、控制方向的能力。经过一周的游戏,孩子们大多可以滚动轮胎,可是对方向控制的还不够好。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加强练习。

通过这一个月的游戏,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从游戏中学会了自主探索。既锻炼了他们善于思考的能力,又从中实现了体育游戏的锻炼目标。

跳竹竿(大班民间体育游戏) 篇6

跳竹竿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运动氛围热烈欢快,富有节奏感、趣味性和挑战性。竹竿的开合灵活多变,玩法多种多样,既调动了幼儿积极思考、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也使他们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加深了幼儿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

游戏目的

通过跳竹竿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使他们感受花样跳竹竿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合作互助、勇于挑战的个性品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跳竹竿的录像,对跳竹竿这项游戏有所了解;物质准备:长5米左右的竹竿4~8根。

跳竹竿基本的玩法是两个幼儿双手握竹竿面对面蹲下,在开合竹竿的同时敲击地面(或是在地面上铺两根竹竿用来敲击),一名或多名幼儿根据竹竿的开合跳进、跳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产生许多变化。

一、击竿的动作、节奏

1.正常击竿

握竿者在地面(或竹竿)上开合击竿,节奏为“|XX X——|开开合——|”或“|XXXX|开合开合|”。

2.花样击竿

握竿者一手握竿在地面(或竹竿)上敲击,另一手将竿举过头顶,让跳者从竿下钻过,节奏为“|XXX——|开开抬——|”。

二、跳跃的动作、口令

1.双脚跳

竹竿打开时双脚同时跳进,竹竿合并时双脚同时跳出,也可分开跨在竹竿的两边。

2.单脚交替跳

竹竿打开时,第一拍右脚跳进,第二拍左脚跟着跳进;竹竿合拢时,第三拍右脚跳出,第四拍左脚跟着跳出。口令为“1、2、3、4,右、左、右、左”。

3.钻竿跳

握竿者用一根竹竿敲击地面(或竹竿),同时将另一根竹竿抬起,让跳者弯腰从竿下钻出。

4.舞蹈步伐

以踵趾小跑步为例,竹竿打开时,第一、二拍右脚单脚跳进;竹竿合并时,第三、四拍右脚收回并停在左腿旁。就这样根据竿的开合,双脚交替地跳进跳出,口令为“进——退——,跑、跑、跑、跑”。

三、服饰和道具

结合竹竿舞的民族特色,老师可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生动有趣的服饰、道具,如手铃、脚铃、头饰等,既增加了竹竿舞的民族风情,也提升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竹竿的摆放

1.平行摆放

把两根或四根竹竿平行摆放,可以一人跳、两人拉手跳,或是多人轮流跳、一起跳。

2.十字形摆放

将四根竹竿两两垂直交叉,摆成十字状,一人或多人同时转着圈跳竹竿。

3.六角星状摆放

把六根竹竿两两交叉摆放,一人或多人同时转着圈跳。

小结

跳竹竿是一种体育游戏,也是一门艺术活动。它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参与、尝试、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不仅能增强他们的体质,还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我从2008年开始,将跳竹竿游戏引入幼儿园,经过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创新,如今这项游戏已在全园得到了推广,不仅孩子们跳,老师、家长们也跳。我们编排的舞蹈《竹竿舞》还在三门峡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获得过舞蹈大赛一等奖。

民间体育项目 篇7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悠久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智慧结晶的代表, 更是我们了解我国悠久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因此, 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第一,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蕴涵许多游戏成分, 具有较高的亲民度, 简单易学, 较易普及, 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较强, 能够轻易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激情和参与人员身心愉悦的参与体验, 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方式, 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进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第二, 民间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这种大众化的运动氛围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参与运动的乐趣,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第三, 学生在参与民间体育项目时, 不仅获得愉悦的心理情感体验, 而且在运动的同时锻炼体魄, 发展各方面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 但是所采用的方式又是学生乐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 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第四, 随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随之改变, 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第五,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程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和大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影响的实验研究

2.1研究对象、方法与目的

为验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效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特选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分别采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两种不同教学内容, 对XX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2级普修班一班和二班共40名男生进行教学研究。实验中, 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分别选取不同的民 间传统体 育项目替 代传统身 体素质训 练内容 , 例如:用阳光伙伴跑、齐心协力跑替代传统跑类活动, 用袋鼠跳替代蛙跳, 用抛绣球替代实心球等, 用教学案例的实验结果验证教学效果、学生的喜爱程度和课堂兴趣程度, 以比较和分析哪一种方法教学训练效果更好。依据现代田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点, 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进行16周、每周4学时的训练。

2.2实验设计

实验前 , 测试全体 实验对象 的身高、50m跑、纵跳摸 高、双手掷实心球四项指标的初始数据, 然后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并对初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1) 。其中, 实验组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 对照组采用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方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四项身体 素质指标 分别进行 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 看出 :P >0.05, 即这两组学生在四项身体素 质指标上 均不存在 显著差异性,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身体形态 (身高) 、速度素质 (50m) 、跳跃素质 (助跑纵跳 摸高 ) 、力量素质 (双手掷2KG实心球 ) 等身体条件起始水平基本一致 , 处于同一 水平状态 (表1) 。

对照组采用传统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因此, 大量的辅助练习和专门练习主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实验组采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营造不同的教学环境, 利用不同教法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情景练习氛围之中,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如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利用阳光伙伴跑、齐心协力跑替代传统跑类活动, 用袋鼠跳替代蛙跳, 用抛绣球替代实心球等, 同时课前进行美观大方的练习场地布置, 利用颜色、器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组别身高 (米) 50米跑 (秒) 助跑纵跳摸高 (米) 双手掷实心球 (2KG) 实验组20人1. 76±0. 145 4. 45±0. 371 3. 00±0. 029 10. 79±0. 261对照组20人1. 76±0. 133 4. 46±0. 305 2. 98±0. 165 10. 75±0. 485

2.3结果与分析

2.3.1实验前后高校大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 项目认知 情况的调查, 结果表明: (1) 实验前, 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传统体育的概念认 知程度不 高 (15%) , 特别是地 方性民间 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严重缺乏 (10%) 。实验后, 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民族 传统体育 项目的认 知程度大 幅度提高 , 均在70.00%以上。 (2) 大学生获取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信息以电子传播媒介为主、其他传播媒介为辅, 主要途径分别是网络 (80.00% ) 、手机 (75.00% ) 、电视 (50.00% ) 、书本 (30.00% ) 、杂志 (30.00% ) 、校内外广播 (25.00% ) 、与同学交流 (20.00%) 。 (3) 大学生认 为民间传 统体育项 目的最大 功能是传承 历史文化 、还原历史 风俗 (95.00%) , 希望通过 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知识的学习了解项目创始时期的民族风情和习惯 (80.00%) , 拓宽自身 知识面 (75.00%) , 了解更多体育知识 (65.00%) 。

2.3.2实验后两组大学生身体指标的测试结果

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了16周、每周4学时的教学训练后, 由6名专业田径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他们进行同等条件下严格的统一测试。由表2可以看出, 实验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方面平均成绩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组。由于实验前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情况, 数据显示实验施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实验后两组间呈现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这说明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对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良性影响, 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别身高 (米) 50米跑 (秒) 助跑纵跳摸高 (米) 双手掷实心球 (2KG) 组。实验表明, 在教学中采用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有助于少部实验组20人1. 76±0. 0564. 48±0. 3432. 97±0. 08710. 56±0. 321分有一定基础兴趣的学生在运动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更有助于多数学生训练兴趣的提高, 进而提高运动技术, 这一结果与体育教学应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术的目标是吻合的。对照组20人1. 76±0. 043 4. 49±0. 305 2. 97±0. 075 10. 58±0. 274T 0. 301 - 0. 146 0. 389 - 0. 187P 0. 765 0. 885 0. 679 0. 893

2.3.3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吃苦耐劳精神、毅力, 同时又非常枯燥无味的持久练习过程, 能否成功激发学生良好的主动练 习欲望是 一堂体育 课是否成 功的重要 标志之一采用传统身体素质内容进行训练, 时常出现教师为学生偷懒耍滑、不 愿练习而 苦恼 , 学生因练 习内容单 一、训练太 苦而不愿练 习 , 迫于老师 的压力被 动练习、身 心疲惫 , 结果形成教师很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被动练习局面。 本次实验表明:在素质练习过程中, 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练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 练习兴趣较高。采用多种身体素质练习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其他内容的兴趣, 学习劲头较大, 教学效果较好。

3.结 论与建议

3.1民间传统 体育项目 进入高校 体育课程 顺应了现 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能促使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 练习兴趣较高。采用多种身体素质练习手段还能大大激发学 生学习其 他内容的 兴趣 , 学习劲头 较大 , 教学效果较好。

3.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种类丰富、内容较多 ,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难易适中、趣味性强、器材简易的传统体育项目。

摘要:为验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效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特选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分别采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两种不同教学实验, 结果发现:实验后, 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 认知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实验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程顺应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能促使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 练习兴趣较高。

关键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付宏山.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2]潘绍伟, 季浏, 潭华, 等.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4) .

[3]孟峰年, 韩梅, 钟全宏.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扩展研究[J].体育科学, 2001, 21.

[4]李诚喜.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新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民间体育项目 篇8

1 研究起源

民族传统体育, 主要指我国村庄中流传的具有地域性和民间性的传统体育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时代传承的文化结晶, 在民族共用中被人们所认同的特殊性介质, 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实现了传承。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 很多传统的民间体育形式逐渐走向灭绝, 民众对该类非物质文化已经没有过多的关注了。[1]高校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有承担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但过去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 往往更重视技能的传播和练习, 对文化的传授重视程度不够, 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存在一定的出入。有的高校保护了文化的枝干和外形但失去了根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但是基础的传承, 更是文化的传播。本文基于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对文化植入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2 研究实例 ———桂东南采茶舞

桂东南采茶舞属于民间舞蹈形式, 以其作为地方性体育教学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教学中。近些年来, 上海体育学院和体育科学等期刊上相继发表了秧歌舞、巴渝舞、马鹿舞等舞蹈形式为主体的论文, 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民间舞蹈不但被学界关注, 并且已走进校园。在广西、湖南和贵州等地区开展的“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的活动中, 民间舞蹈被人类看成是体育教学资源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内容。

桂东南采茶舞中的主要动作都是对种茶、采茶和炒茶的模拟, 在将这些动作和生活情节进行融合过程中创造和编制出一系列的舞蹈。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炒茶舞、打杯舞和十二月采茶舞等, 这些舞蹈的表现形式不但包含了采茶和制茶等过程, 并且融合了同采茶与制茶相关的其他生活动作和内容, 采茶舞作为独立性的舞蹈形式出现在村寨聚落中, 是当地村民休闲和娱乐的主要方式;并且借助舞蹈中的歌、舞、剧三种艺术的集中形式, 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桂南采茶戏”中, 以体育、民俗和艺术等多个学科为来源和母题下, 有着深刻的研究意义。

桂东南采茶舞的根基是传统的农田耕种文化, 因而有着十分浓厚的地域色彩。桂东南采茶舞比较适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改变。采茶舞中主要的动作是膝盖部位的颤动、胯部位的扭动以及腕部的绕动等基本规律为基础, 其中轮指、踮步和碎步为基本的动作元素, 形体表现较为灵活优美, 内涵丰富, 有着极高的健身和人文教育价值。如果站在体育学的角度上, 将其和现代人的健身进行融合, 在改编中成为新型的体育健身方式, 可以促进学生在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和韵律中, 达到健身和健美的目的, 并实现对自身情操的陶冶。

3 采茶舞的改编方向———地域文化价值观

地域文化价值观, 主要指地域文化中对社会层面中大部分人的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主要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价值判断程度, 有着一定的文化导向作用。改编民族传统教学的内容, 需要紧紧抓住文化价值观这一中心。[2]

桂东南民间采茶舞的文化价值观中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内容:健身娱乐、劳动光荣和祈求丰收。在桂东南地区的传统社会中, 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缺乏精神文化的充实, 因而需要利用农闲时间利用采茶舞蹈, 对自身长期劳动和生活的苦闷进行疏解, 满足身心的娱乐需要;桂东南采茶舞中包含着一系列类似于生产劳动的内容, 反映了桂东南农民重视农业, 尊崇劳动的价值观;采茶舞最常出现的场合是在桂东南广大乡村的社火庙会上, 其中更是对大量祭拜茶山的动作进行融合, 表达了当地农民对丰收的期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此在改编采茶舞中需要对其精神诉求进行关注, 否则改编后的内容就缺少了一定的精神内涵。

4 改编的具体策略: 对地域元素和创新元素进行融合

4.1 纳入具有特色的新动作

传统体育的地域性身份标志就是特色动作元素, 因此在教学的改变中, 要对这些特色性动作元素进行纳入。在桂东南采茶舞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特色性动作, 其中大量是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 例如单手采、双手采和双手上下采等。舞蹈动作主要以S曲线为主, 舞姿十分优美轻快, 姿态较为舒展、动作十分轻盈、动作柔软但具有韧性, 在这一舞蹈中充满了大量的落腰动作。舞蹈动作主要有碎步、础步、十字步等, 这些动作同时融合了刚性和柔性, 节奏十分明快, 可以达到很好的健身效果。[3]对此, 改编者可以利用其中与课堂教学具有融合性的特色化动作, 重点选取那些有着特定文化内涵的动作, 实现这些动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改编过程中, 要对具备地域性特色的动作进行纳入。需要满足的要求有:实现本源性动作和衍生性动作的区分, 切记不能漏掉本源性动作, 这主要是因为本源性动作的起源历史非常悠久, 其中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基因, 蕴藏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此外, 还要尊重体育教学规律以及体育健身规律, 适当调整动作难度和负荷强度, 重点体现体育教学的育人性。

4.2 合理融入地域文化

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中都包含了特殊的地理以及人文环境作用下的特色文化元素, 如特殊的器物、动作、服饰、礼仪、行为等。并且基于以上特定地域文化的采纳上, 同时可以容采茶舞以外的其他文化形式中, 适当的提取地域文化元素。如可以从桂东南地区的花灯舞、春牛舞、凤凰舞中提取相应的文化元素, 在客家山歌、月亮真真和到春来等桂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中提取相应的伴舞音乐元素, 进一步丰富采茶舞的改编文化内涵。

4.3 融入一定的文化精神

体育不但是传授体育技术的重要阵地, 同时也是精神文化传播的摇篮。对此在改编民族传统文化中, 不可局限与技术层面的模仿和学习上, 还要对舞蹈中蕴含的精神文化进行融合, 实现精神内涵的充实, 单纯性的注重技术, 忽视精神文化的融合, 将会降低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陶冶效果。[4]

将文化精神融入在传统体育中, 可以采用程式化和符号化的动作特点作为媒介, 利用动作频率和幅度以及力度的控制中实现对文化精神的表达。如在采茶舞中要表现出桂东南女子关注农事、尊崇劳动等价值观, 可以结合点茶、送茶、织布、洗衣和敬茶等动作中来表达自己的精神特征。

4.4 融入体育的创新元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 一味的采用传统舞蹈动作中的内容会造成舞蹈的枯燥和地域的局限, 无法实现进一步的传播。在现代和传统的冲击下, 不能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文化交汇现象。对此, 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改变需要对传统内容的重视, 同时对现代的流行和精神进行把握, 在创作和改编动作、安排节奏和编制伴奏中要融入一定的体育创新元素,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风貌以及审美情趣。

现代娱乐方式的特点是多样化的, 固守着采茶舞的人群主要是白发苍苍的年迈艺人, 很难再找到年轻的采茶舞传承人。针对这一情况, 需要脊柱文化创新, 提升采茶舞的文化魅力。民间传统文化和时代的结合是促进桂东南采茶舞的必要方式。传承桂东南采茶舞需要不断对其舞蹈模式进行创新, 不断更新理念, 最终形成传统民间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 还需要对现代教学手段为依托,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方式, 在创新过程中, 重点保护动作形式以及内在文化逻辑的统一, 尊重传统文化规律。

5 小结

在改变采茶舞中, 要区分对学生来讲适合的动作和难度过大的动作。如在舞蹈的改变中要想对矮子步和扇子花等舞蹈动作进行引入, 就需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特点, 依据难度对其中的较难的动作进行适当改变, 以上两种舞蹈有着幅度大、难度高和频度高等基本特点, 尤其在矮子步中, 需要开展大量的屈膝跳跃等练习才能实现对动嘴的掌握, 若将这些动作原封不动的搬入课堂, 会导致教学中出现极大的困难, 对此, 教师在引入中要适当、合理的降低难度, 实现舞蹈动作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以上文章对民间体育项目采茶舞在传承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希望可以促进桂东南地区采茶舞的发扬和传承。

摘要:文章以桂东南地区采茶舞在高校教学作为实例, 分析民间体育项目采茶舞的艺术传承和发展情况。探究符合实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改编成为适合课堂体育教学的全新形式, 有效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校园传承文化, 并利用传统民间艺术来充实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地域性,改编

参考文献

[1]张勃, 刘俊荣.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思路分析——以采茶舞融入为例[J].福建茶叶, 2015 (6) :224-226.

[2]周家金, 黄向平, 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 2014 (6) :57-61.

[3]孙庆彬, 凌颖, 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5) :78-82.

民间体育项目 篇9

1.1 赛龙舟的历史由来

1.1.1 古代传说

传说, 很久以前, 西河没有河流, 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 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 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 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 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 抚了一下它的鳞片, 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 小蛇长身而舞, 化为一条小龙。原来, 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 因触犯了天条, 受玉皇大帝处罚, 变成这模样, 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 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 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 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 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 小水沟变成了大河 (也就是现在的邹圩清水河) , 河水为邹圩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 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 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 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 以示庆贺。

1.1.2 史书记载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 打败吴国。“越地传云, 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 今龙舟是也。” (《事物源始·端阳》) 吴越交战, 勾践败而被俘, 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 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 被放回越国。回国后, 他卧薪尝胆, 立志雪耻, 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 开始操练, 终于在数年之后, 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便效仿越国操练水师的情景, 于五月初五这天划船竞渡, 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 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 时迎伍君, 逆涛而上, 为水所淹” (《曹娥碑》) 。后世遂划龙舟, 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 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 是日投汨罗江死, 楚人衰之, 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 乃遗俗也。”

1.2 赛龙舟的发展

赛龙舟是一项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唐、宋、元、明、清各代皇帝, 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 尤以唐宋时为最盛。1980年, 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 (农历五月初五) , 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 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尔后, 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龙舟赛的全过程完全可以影射出一个企业前进与拼搏的过程。同时, 它也进入了校园, 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赛龙舟这个伟大的民间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

2 赛龙舟的拓展训练意义

(1) 培养统筹决策意识, 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 掌握良好的与人沟通技巧, 合理利用资源。

(3) 体会组织分工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体验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一名成员的努力, 团队的成功必将带来个人的成功, 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4) 体会共同参与与个人能力展现间的协调统一关系。

(5) 在比赛中增强全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凝聚力。

3 赛龙舟走向世界

1980年, 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83年, 我国首次派队参加龙舟大赛, 一举夺得全部两项冠军。1984年国际龙舟大赛在香港举行, 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洲、澳门、香港等16个队参赛。中国队又夺得冠军。1984年, 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 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 (农历五月初五) , 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 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尔后, 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4 赛龙舟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5月18日, 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新入选项目) 。湖南省沅陵县,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 贵州省铜仁市、镇远县联合申报的“赛龙舟”入选, 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分析总结

龙舟比赛这个富有中华文化传统的体育活动, 近年来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比赛的范围越来越广, 参加的队伍越来越多, 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体育活动。随着龙舟运动的不断发展, 爱好和关心龙舟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其中不少热爱竞渡的人希望能够把龙舟竞渡正式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其中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并撰文论证, 这都充分表明人们向全世界展示龙舟竞渡项目的愿望。因此, 将龙舟竞渡引入奥运正式比赛项目正式民心所向, 大势所趋。

6 赛龙舟项目进军奥运体坛的优势

6.1 没有龙舟竞渡, 奥运美中不足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很多, 最为引人注目的有四项:武术、射箭、摔跤、龙舟。这四项传统体育项目都发展的比较成熟, 深受选手和人们的喜爱。其中龙舟被人们喜爱并传承了几千年, 因此, 赛龙舟项目入奥不但能够更好地推广国际体育事业而且对于加强奥运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也有显著地效果。

6.2 媲美赛艇, 丰富奥运文化

赛艇与龙舟竞渡有其相似之处, 但又有明显的不同。皮划艇、赛艇主要源于欧洲, 主要源于海洋文化, 而龙舟主要源于湖泊文明, 东西方两种文化类型的划船比赛完全可以并处, 有利于提高奥运文化的多样性和广泛的关注度。

7 赛龙舟进军奥运体坛的意义

一个国家要展示强盛的国力、民族的精华,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在世界体坛得到共同的认可, 拥有自己的位置。奥运会是世界各国比试综合体育实力的大赛场, 也是充分展示国力的大舞台, 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龙舟, 能否早日推向奥运体坛, 成为中国奥运王牌项目, 对实现我国奥运战略, 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8 结语

赛龙舟进军奥运体坛, 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全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 共同奋斗, 相信赛龙舟成功纳入奥运会项目的期盼能够早日实现。

摘要:赛龙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是中华民族5000年绚烂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今赛龙舟已经初步走进世界体坛, 引起国内外体育人和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深深喜爱, 若能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 对实现我国奥运发展战略、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如今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赛龙舟,传统体育,奥运,比赛项目

参考文献

[1]扬琇绿.龙舟文化探源[J].广西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1) .

民间体育项目 篇10

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是我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运动经验, 体验运动乐趣?在实践中, 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让幼儿充分体验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快乐

《指南》指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 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因此, 我们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而深入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 其中教师、家长是最关键的。首先在教师们中间进行了如何开展民间游戏理论学习, 让大家思想达成共识, 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 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 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然后我们召开了为期两周的体游游戏节, 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 家长们都乐子其中, 这说明只要大家思想达成共识, 明白什么是民间体育游戏, 充分认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中间开展的重要性, 以及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 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环境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它能给幼儿提供便利的活动条件。我园户外场地宽阔,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在各个区域布置了有趣的民间游戏活动, 让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进行游戏。教师们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的需要, 还精心设计、筹划、丰富活动区材料, 如在“投掷区”为孩子们投放了飞盘、沙包、纸球、圈等器械, 在跳跃区为孩子投放了皮筋、跳绳、触摸物等, 在其它区域, 投放了轮胎、钻圈、垫子等, 幼儿取放方便, 供随时练习使用。我们还充分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制作器械, 用小饮料瓶制作拉力器, 用八宝粥瓶子做成“高跷”, 玩《踩高跷》的游戏等, 孩子们每天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活动器械, 自由玩耍。此外, 在自制“器械”的过程中, 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在游戏中, 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总之, 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 又富有兴趣性, 形式简单, 便于

操作, 深受广大幼儿喜爱, 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能够增强幼儿体能, 开发幼儿智力, 增进友谊, 丰富幼儿生活, 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但在游戏中老师必须参与正确引导, 让他们学习自己分配角色, 相互商量, 团结合作, 针对上述现象, 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必须通过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 原来较霸道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 喜欢扮“本领大”的角色的小朋友也能与同伴互换角色, 幼儿的良好品格, 得到有力地促进。自从我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以来, 孩子们还把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带回家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玩, 有的孩子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大家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了, 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四、加强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在游戏时我们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 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 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 然后熟悉游戏内容及教育作用, 掌握游戏的玩法, 明确游戏的规则等, 考虑到游戏中要向孩子提出哪些能提升幼儿能力的问题, 以及要预涉回应孩子哪些生成化的主题内容。在游戏过程中, 注意活动量大的游戏要与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结合起来, 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以前, 可根据游戏的内容、目的要求进行场地布置, 准备道具, 为达到预期效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使幼儿的心情舒畅, 对要玩的游戏产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诚的感觉。但在游戏时我们必须给孩子们一些游戏规则, 一方面可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 也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在幼儿游戏前, 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要让幼儿知道违犯规则就一定会受到处罚, 下次不再犯规。

再次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作为现代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所应必备的素质,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中班应选择一些竞赛成份较大的民间体育游戏, 加强幼儿竞争意识的培养。因为大、中班幼儿开始重视游戏的胜负结果。所以我们每次游戏后应该组织幼儿讲评游戏。对获胜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跳绳、扔沙包等, 对跳的多的, 扔得远得进行奖励, 在分组比赛中, 对胜利的一组都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如小奖牌、红五星等。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失败的幼儿找出落后的原因, 鼓励他们争取下次获得胜利,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正确对待失败, 促使民间体育游戏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民间体育项目 篇11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42-01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多样性、随意性和浓厚的趣味性、竞技性,它丰富了当代儿童游戏的内容,满足了儿童自由游戏的愿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我就来谈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运用民间体育游戏的原因

民间体育游戏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创造的游戏,他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科学性、教育性、规则性、竞技性等这些特点。可以激发人体的体能、智能,间接提高参与体育游戏人员的生活、学习、劳动技能,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竞争意识,还能够提高和改善各种运动技能,从而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民间体育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丰富,他不会受到场地、体能、性别、年龄、场地、器材、职业等等这些条件的限制,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去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去开展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便于开展和普及。体育游戏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设定一些情节和竞争因素,不仅能够营造一种欢乐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人体神经的兴奋度,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竞争能力和团结互助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间体育教学体系

研究民间民族体育的教学模式与基本原则,对民间民族体育项目的改编要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些优势,如规范的竞技规则与标准的器材、场地等。此外还包括要建立学校对民间民族体育教学的评价和管理体系,目前在学校管理方面,缺乏具体规范,基本处于疏于管理的自发状态,而有关大纲评价部分则是各地区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增加本地、本民族乡土教材的考核项目的阐述形成的,缺乏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1、逐步完善和建立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

民间民族传统体育以活动性、健身性和趣味性为主,其教学目标难以进行客观评价,锻炼效果主要体现在参与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规范对民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评价,让学生加强自评和互评,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和新课改结合起来。

.2、加快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材的改编工作

从现状调查中发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材缺乏己经成为影响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应设置专职研究人员来研究民间传统体育教材的改编,并把研究成果尽快应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

三、民间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平时运动的习惯、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而保持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民间体育游戏,就能够激发、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轻松愉悦的在游戏氛围中学到体育知识、运动技巧,也锻炼了学生的坚定意志和集体合作意识。

1、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民间体育游戏一般能够创造出一种平等、宽松、活跃、开心的氛围,并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积极主动的展现自我,参与活动,从而是体育教学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民间体育游戏,由于游戏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情节性,能够带动参与游戏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活泼开朗、果断机智、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意识情操,使他们身心都能到锻炼,健康成长。在自发组成游戏团队的民间游戏中,可以使学生相互帮助、启发,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因为需要相互协助,共同合作才能在游戏中取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保持增加学生之間的友谊。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育教学的质量。

体育游戏能够把走、跳、跑、爬、攀、投,等动作有效融入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游戏氛围里面主动学习、掌握各种运动能力、运动技巧,从而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预定目标,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经过各种游戏动作,增加了运动量,使身体得到锻炼,提高了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育游戏一般会采取激励对抗和争夺的形式,让参与者在游戏规则的范围内,想办法去获取胜利。这样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寻找、尝试获得胜利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的竞争能力。

总之,民间体育活动不仅受到学生的喜欢,也得到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认可。其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良好的趣味性,容易普及、学习。民间体育活动经过改编、研究和整理后,可以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小学体育教材体系,使其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实盼,林富凛.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2] 辛小勇.试论民间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4

“乡土民间体育”研究 篇12

关键词:民间体育,传统体育,研究

1 概念的界定

已有文献针对民间体育项目的实地调查研究资料少,对民间体育项目具有种类多,名称不统一,规则变化多等特点。民间体育的根本在于它扎根于特定的民俗土壤当中,总是和特定的民俗精神相连。这些竞技或娱乐活动当初首先是一种谋生手段,后来演化为民俗活动,再后来又从民俗活动中分离出去。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民间体育是由特定的经济模式、民俗精神决定的。因而,笔者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提到的“乡土民间体育”倾向于用民俗体育的意思。

当前体育界学者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为主)、民族体育(民运会竞赛项目)等方向研究较多,但是像“踢沙包”“滚铁环”“摔元宝”等等与我们幼时成长朝夕相伴的这些体育现象却很少在学术研究中出现,成了体育阵营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本课题针对这部分体育内容进行研究,并将其命名为“乡土民间体育”,寓意是长期扎根在“乡土”气息中传承的体育文化。

2 调查与分析

在课题创作过程中采用大量的调查研究,采用调查和访谈形式也是本课题数据来源的最主要渠道,对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南阳、信阳、安阳7个城市和灵宝、宝丰、嵩县、沈丘、登封、封丘、滑县、镇平、南召9个县的乡村和城镇各个阶层的居民进行访谈,调查数据与分析如下:

从项目的年龄特征上看(表1),3-6岁的儿童时期开始游戏的启蒙,参与游戏主要为“乡土民间体育”项目,例如:“滑梯”、“跷跷板”等,体能消耗较小,便于发展协调性和稳定性。参与体育娱乐游戏的高峰期在6-12岁,参与的项目复杂,形式多样的“乡土民间体育项目”,例如:“捉迷藏”“砸沙包”“抓子”等等,部分项目带有强烈的竞技色彩。12-16岁参加的传统体育游戏种类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竞技体育类的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表2)。16-55岁的人群,主要以竞技性强的现代竞技运动为主要的活动项目,此外有竞技色彩的民间体育,如舞龙舞狮和锣鼓操也贯穿于这个较长的年龄段。在55岁以后的人群中,“乡土民间体育”项目又呈繁荣趋势。

针对上述调查现状,笔者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分析其原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一种动机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如图所示: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其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个层次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构造中,处于学龄期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家长的保护下,这个年龄段主要包括:0-6岁的学前阶段,6-12岁的小学阶段,12-18岁的中学阶段,18-22岁的大学阶段。在国内学龄期人群的需求层次较高,其中较低的三个需求层次已经被家长满足,主要需求在最上面两个层次上,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恰恰能满足这两个需要。因此在学龄期人群,体育活动和体育现象最为密集,0-12岁参与的民间体育活动概率和种类居多,而在12-22岁的学龄期受现代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导向影响,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乡土民间体育”类型消失。

处于23-55岁的中青年人群,以及满16岁辍学人群,需求层次较前者有了大的变动。这部分人群必须面临生产劳动,生活生存,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当务之急。因此体育现象在这部分人群中很稀少,民间体育活动的参与率更低。

5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绝大多数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家庭需求都有保障,这部分人群参与健身活动的概率较大,具有体能要求不高的体育健身项目被广为采用,其中棋牌、秧歌、陀螺、空竹等“乡土民族体育”项目成了健身主要项目。

3 结论

1.本课题将“踢沙包”“滚铁环”“摔元宝”等等这些长期扎根在“乡土”气息中传承的体育文化现象,命名为“乡土民间体育”。“乡土民间体育”项目分布很广,根基深,对每一代人的影响力都很大,但是相关研究极少。

2.“乡土民间体育”项目充盈着人们儿童时期(12岁之前)的成长过程,满足了儿童自我实现的需要,伴随着儿童的心理成长。

3.现代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的推动下,逐渐扩大影响,取代了“乡土民间体育”成为12岁之后学龄少年的主导内容。

4.“乡土民间体育”是老年人群健身内容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4.

[2]邵荣、柯玲.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6).

上一篇:临床特殊表现下一篇: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