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困生脱困

2024-10-08

初中物理学困生脱困(共4篇)

初中物理学困生脱困 篇1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抽象性, 加上学生害怕困难的心理, 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他们常表现为物理基础差, 听课效率低, 对物理学习存在厌学心理, 也因此会有一些自卑。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首先要考虑到学困生的特殊情况, 耐心引导,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 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 调节授课难度;再次, 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 而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最后, 排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提高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在这里, 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 阐述对于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其决定了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 但是, 现在很多的高中生都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 缺乏这种内在动力。在众多让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中, 老师不当的教学方式是最主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i先讲授理论知识, 再讲解例题, 这对学生来说几乎都只是一个知识点输入的过程, 无疑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 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讲课前, 可以通过一些发问,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去探索答案;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来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让学生体会所学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 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感悟物理奇妙的变化和规律, 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此外, 老师授课要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多思考, 让学生输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如可以在课堂上多带领学生做实验来探究或验证一些物理理论,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且能通过自己做实验来得出答案, 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二、根据学困生接受能力, 调节授课难度

初中物理相对简单很多, 而高中物理难度较大, 很多学生不能适应这个跨度, 可能有的学困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就倍感吃力, 加上学生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 更不容易跟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因此, 老师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调节授课难度, 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

首先, 老师自身要吃透初高中物理教材, 清楚交接部分, 以及高中物理相对初中物理哪些知识点有宽度和深度上的差别, 哪些方面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把握教学重点, 分散知识难点, 降低初高中物理授课跨度。比如, 初中物理有力学, 高中物理也有力学, 然而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多了很多更为抽象难懂的力学, 包括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等。其次, 物理问题基本都很抽象, 老师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仍然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老师可以在授课时进行演示实验, 或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让理论知识具象化, 同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调节授课难度和进度, 让学生学懂物理, 学好物理。

三、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 更要传授学习方法

对学生来说,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有了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才能在老师有限的引导教学之外, 自己进行独立学习。可以说,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受用终身, 意义深远。学困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所以即使花费同样时间或者加倍的时间, 也成效甚微, 而且让人感到挫败。学困生普遍学习被动, 只是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上课总感觉枯燥乏味, 注意力难以集中;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课后学习, 常常是完成课后作业了事。

正确的学习状态应该是课前进行预习, 预览即将学习的章节, 找出自己的疑问, 再查找一些资料, 然后把还不懂的问题作为上课重点听课对象, 主动去学习;课上认真听课, 加上预习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听课, 也可减少或避免走神, 然后梳理好知识点及问题答案, 做好笔记;课后要复习巩固, 根据老师教学提纲梳理知识要点和难点, 形成知识框架, 一方面可以理解更透彻, 另一方面也便于记忆。此外, 老师要根据遗忘曲线, 实时地引导学生巩固记忆, 也可以教给学生对比记忆、联想记忆、谐音记忆等记忆方法, 让学生有技巧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排除学困生自卑心理, 培养其学好物理的自信

学困生物理基础差, 学习困难,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对于学好物理缺乏自信。通常他们也很难排解这种心理障碍, 学习问题和困难也会累积得越来越多, 因此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老师要尊重和理解学困生。学困生学习较差, 必然有更多不懂的问题, 甚至是很基础的问题, 面对他们提出的简单的问题, 老师不能歧视或讽刺, 而要保护他们的自尊, 耐心为其解答疑问。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的优点, 或许是某一种思维能力比较擅长, 或者是某种学习方法比较好,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也可以创造一些机会来展现他们的优点, 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 让他们从中获得信心。

总之, 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教学中, 首先要结合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形成物理教学的特有的教学模式, 即理论知识与实验演示相结合、课堂授课与课外生活实践相联系, 让学生更直观地去看待物理问题, 将抽象的物理理论具象化。其次, 要从学困生的角度去考虑, 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 关注他们的接受能力, 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 做到因材施教, 对他们的教学要适当放缓, 细化知识点, 耐心解决问题, 多加肯定和鼓励。必要时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辅导, 长此以往, 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 慢慢脱困, 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摘要: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科, 也因此存在不少高中物理学困生, 他们在物理方面学习困难, 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容易厌学, 自信心不足, 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学好物理。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物理,脱困教学

参考文献

[1]冶占兴.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封海军.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9) .

[3]赵永兴.高中物理学困生非智力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J].考试与评价, 2012 (09) .

初中物理学困生脱困 篇2

如今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是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农村初中的物理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与转化工作也相应地被提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事务中来。本人今年恰好有机会到农村中学任教,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进行简要的思考:

一、历史原因

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过去的中学物理教学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于扰,教师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

二、生源原因

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择校热”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广大的市场,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仍“不远千里”地把学生送到城里的名校就读以寻求优质教育资源,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农村学校的生源素质。

三、家庭、社会环境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绝大多数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孩子们多数成为留守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课程要求学生密切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学会从身边的环境中寻找物理规律,而学校提供的学习物理的环境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家长利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外出务工的家长显然在这方面无能为力。

四、教师原因

这几年来,农村初中的一些优秀教师先后被选调到城里条件较好的学校,大大削弱了农村初中的师资力量。再加上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广大物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过去旧的模式上,片面地强调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课堂教学缺少吸引力。

五、课程资源原因

新课程资源在农村初中表现不足,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到生活条件的限制,对于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的体验,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较,无法和城市孩子一样上科技馆和图书馆,无法利用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学习,见识面窄,对于课本所说的有些内容事例,感到无法理解,因而,逐渐对物理失去了信心,而沦为“学困生”。

教师如何帮助学困生脱困 篇3

一、小组明确分工,量化考评

小组成员共四人,小组中实行学困生责任制,小组长、副组长每人负责一名,如果自己负责的小组成员进步了,该成员和负责人共同加分,如果退步了或作业没完成,负责人扣该成员所扣分的一半。这样既可以调动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讲解、检查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困生不好意思因为自己扣别人的分而带动其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过程,共同进步。

二、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主战场,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在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是极其关键的,老师课堂的提问要照顾到学困生,如对中上学生,要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使劲跳才能达到”;对学困生,要设计一些较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达到”。这样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合作问题,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比如说:一个问题对于组长来说,解答相对要容易一些,但对于学困生就要费些周折,在课堂,对于同一个问题,组长。副组长回答上来加1分,学困生回答上来加3分,这样为了全组的荣誉,组长会竭尽全力教会这名学困生,从而促进全班成绩的提高。

三、教师加强指导,做学困生的坚强后盾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困生因性格等原因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这时应给于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合作,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主动、耐心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又要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对于组长讲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学困生讲清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四、定期评比促发展

每星期一次汇总,一月一评比,用纪律、作业、问答、考试四项得分之和评出周冠军组、月冠军组,其中学困生进步快的小组加10分,让学生一荣俱荣,极大增强小组凝聚力。

初中物理学困生脱困 篇4

摘要:学困生时刻影响我校物理成绩的提高,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困生占的比例也不低,而且学困生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论证了两个问题:一是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二是对这些成因的对策。关键词:物理学困生 成因 对策

“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品格、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个性的人”,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甚至是边远山区农村家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轻松,有的学生却学得费劲?我们要找到学生学得费劲的根源,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为此,我对我校八、九年级全体学生共364人进行了“物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形成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主要的原因

根据调查:有85%的同学只有到考试前才复习,平时都不复习;15%的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经常搞小动作。

2、对学习、实验兴趣不浓,动手能力差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而40%学生对动手实验毫无兴趣,懒得看,懒得做,造成动手能力差,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个原因。,3、独立能力不强

35%的同学有抄袭别人作业的习惯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每到做作业时,也必须与别的同学坐在一起,要依赖别人,更有的是别人写一个字,他就写一个字,别人错一个标点,他也错一个标点,如果给他一个人独立完成,不知从何下手,只有咬笔头的份儿。

4、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50%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一定的学习计划,老师说什么做什么,老师没说的什么都不知道做,被动学习。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外部成因

1、社会环境因素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个体户或农村专业户认为自己没文化,不也是照样赚大钱,更有40%家长说“书有什么读法,读与不读一个样,不读书一样可以打工赚钱,读了大学出来照样找不到工作。”使得子女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甚至放弃学习。

2、家庭因素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而易见,家庭的教育与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如一个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都会对子女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造成不好影响;还有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不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和引导方法不当,对子女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再有就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认为即使读得去,也送不起,所以干脆就对子女说“混完初中就回来吧。”这对学生的学习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部分占30%。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依据。在叶老先生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特色的就是“习惯说”。在他的论著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从学生到教师等多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他认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课前做什么、上课怎么做、练习有什么要求,我对学生一一交待,今天说了,明天再强调,还经常抽查监督。如要求学生在每节物理课前用3分钟把上次课的内容复习,上课时拿小本子用5分钟把上节课的内容提纲写出来,每节课要做好笔记,做作业要先读题,做错题目要用另外用一本“错题集”整理好等。这样严格要求了一学期,现在不用强调学生也能坚持了。每次上新课前都知道认认真真预习,做好记录。

2、构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矫正学困生的不良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初中学困生由于意志品质稍差,学困生的行为变化无常,容易反复。因此,我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打电话、写信、学校与村委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建立师生一对一帮教网络;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良好教育网络,减少社会中各种不良影响对学困生的侵蚀,为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的矫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学改革。

从物理单科的教学上加大对学困生的教学倾斜力度,我从备课起就开始备学困生,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差距,把准方向,制定改革的措施。探讨物理课堂上如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脑动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困生也能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体现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达到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一次持续讲课控制在10分钟内。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觉得“低、小、多、快”的模式对转化学困生有很好的成效。

4、加强思想教育。

开展心理讲座,介绍心理知识,进行心理咨询,预防学困生不良心理,防止学困生的反复。我经常在教室、校园乒乓球台、石桌、实验室对学困生进行作业辅导、实验辅导,经常找学困生谈心,平均每周至少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后谈话一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多次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如高级教师张信老师、“八桂”乡村师德标兵王双德老师)来给学生上心理学讲座,励志讲座,中考之前的心理疏导等等。使学困生能够从不健康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5、建立了学困生学习档案

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每次作业按不同层次设置深浅,每次作业都有同学指导,确立学习目标放低,让学生感到、看到自己努力了,今天到哪个层次,明天能和谁比,作业通过努力都能自己解决,每人都有发展进步的空间,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6、课堂上关注学困生。

激发“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我们与“学困生”交朋友,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给“学困生”多一些关注:(1)多倾听“学困生”的声音。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如声音是这样产生的?”让他们能回答、想回答,在鼓励与表扬声中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2)多展示“学困生”的作业与作品。我们经常把学困生工整的作业展示在“学习园地”,这样做使他们有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3)多指导“学困生”的独立活动。“学困生”往往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让“学困生” 感到学有靠山。如学生做作业时,教师有意走到学困生旁边,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当面辅导,帮助“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

7、开展学科活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科活动是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开展学科活动是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困生在这样的环境的激励下、影响下,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去做实验,主动去学习。

8、建立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根据章节、段考、期考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并适时给予鼓励。对明显进步的学困生期末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学有所值”以示鼓励。总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存在着学校教育,学困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学困生的形成也是错综复杂的,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应采取何种更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寻找和尝试各种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及学习困难,促进他们在学习、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上一篇:侦查工作机制下一篇:小儿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