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案例

2024-06-03

PBL案例(共11篇)

PBL案例 篇1

现代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给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 以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PBL教学模式指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把案例中涉及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重点问题重新构建和情景再现, 寻找和发现问题, 查阅相关文献和展开小组讨论, 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 笔者所在院校与台湾阳明大学深入合作, 在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了PBL教学改革, 实现了整合理论课程与PBL案例讨论学习的有机结合[1]。PBL课程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好的案例。本文通过对我院生长发育区段的案例分析, 介绍PBL案例的写作流程和写作要点。

1 PBL案例的写作流程 (见图1)

根据不同系统的需求选择临床实际病例。临床医生整理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等资料, 并撰写小结提交编写者。编写者根据各教学区段负责人提供的本区段学习内容和要点, 结合病例的实际特点编写案例。普遍而言, 每个案例分为4幕, 案例情节循序渐进, 覆盖学习目标的全部内容。案例书写提供两个版本, 即学生版与教师版。学生版体现病例的发生经过;教师版需要有每幕的介绍、学习要点以及主要和次要学习目标, 以便教师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

初步完成的案例首先经编写委员会讨论与修订后定稿;接着在案例实施前, 教师与案例编写者座谈, 从学生的角度讨论案例, 对文字描述及预设问题等进行整合、删除甚至更换。同时邀请临床医生作为合作教师, 检查案例内容中临床描述的正确性和准确性。PBL案例讨论结束后, 教师则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受评价, 再次回顾和总结, 完成对案例的评估, 并反馈意见和建议给案例编写者, 使之进一步完善PBL案例。

2 PBL案例的写作要点

2.1 PBL案例是不同学科相关概念的整合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 实现人体内各种复杂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系统的功能异常将导致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为使PBL案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西安交通大学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 (含临床免疫学) 、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等进行整合, 形成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的11门系统整合课程:人体生物学绪论、运动系统、感官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宿主防御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系统[2]。由于不同整合系统的学习对象不同, 因此, PBL案例必须以具体系统为核心, 以人体器官系统的特征性疾病为基础, 按照“形态结构-功能-疾病-药理-认知规律”的结构组织案例内容。通过案例分析, 使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系统的解剖结构、正常或病理组织形态特点、生理与病理生理的功能特点、药物与药理作用机理等相关学科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2.2 PBL案例是综合、复杂以及真实的病例

案例所呈现的问题应该是真实的, 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提前获得临床的相关知识与经验。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 涉及不同学科的概念、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可以掌握各学科在某个区段中的重点知识。案例的结构应是开放的, 案例应能促使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综合分析获得多项假设, 并通过科学分析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

2.3 PBL案例是生动而循序渐进的“剧本”

PBL案例的主题确定后, 一般以剧幕形式呈现, 具有有趣、有吸引力、清晰、真实的特点。以日常生活的情景为学习的素材, 使学生有兴趣阅读, 渴望弄明白其中的问题。主题能够随着问题的解决, 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 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进行有效评价, 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能力。

3 PBL案例范例分析———“坚强的TOM”

生长发育区段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机体发育过程, 了解遗传性疾病的规律、多样性以及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学习系谱分析, 并使学生了解调控发育过程基因的功能。本案例描述了一例真实的黑人患儿TOM的发病和诊疗经过, 整合了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和内科学等多门学科, 共分为4幕, 逐层展开, 并在后期的教师和学生评价中获得好评。这个案例的学生版见图2。

在相应的教师版中, 介绍了每一幕的摘要、主要学习目标、次要学习目标和教师提示用问题。以第一幕为例, 摘要为患儿由于游泳诱发全身疼痛, 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短暂休息后疼痛缓解。主要学习目标:学习客观地分析患者的表型;次要学习目标: (1) 疼痛发生的各种原因、种类、部位及分级; (2)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教师提示用问题包括: (1) Tom浑身疼痛的原因是由于游泳导致吗?与搬家有关系吗? (2) 分析Tom的症状, 有哪些器官或组织受到影响? (3) Tom是黑人小孩, 不同种族的遗传背景不同。 (4) Tom的母亲对就医的态度等。

本阶段学生已学习了机体发育的过程和遗传性疾病的基本规律, 了解了系谱的概念。第一幕中的游泳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疼痛在各种活动中常会发生, 两者生动形象, 能激发学生兴趣。从全身疼痛这一线索入手, 没有提供确切原因, 体现了PBL案例结构的开放性。引起疼痛的原因非常多, 教师通过提示用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多个假设, 进而查阅文献, 讨论并总结, 从而完成次要学习目标。通过强调患儿的黑人背景, 引导学生查阅黑色人种的遗传背景和易患疾病, 初步完成主要学习目标———客观分析患者的表型。本幕描述完全符合案例编写和应用的各项要求。随后的3幕循序渐进, 逐步围绕Tom就医后的检查与意义进行讨论 (第二幕) ;分析镰状细胞贫血的分子机制、临床症状、遗传方式、系谱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因诊断方法 (第三幕) ;了解叶酸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的药理作用、异体骨髓移植的免疫学基础、骨髓供体的选择和遗传咨询 (第四幕) , 设立了目标和问题。这样可使学生从全身疼痛这一实际问题出发, 初步分析患者症状或表型, 查阅文献、分组讨论、建立假设, 再结合各种实验室和专项检查结果以及进行系谱分析, 循序渐进, 最终确诊疾病并解决问题[3]。这样既巩固了理论课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实际练习了系谱分析, 又了解了镰状细胞贫血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同时,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思辨能力以及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的意识。更有意义的是, 案例中涉及患儿双亲对就医看法的讨论, 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就医、医疗环境进行了探讨, 有利于强化学生医学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本案例选用经典遗传性疾病为案例原型, 紧扣生长发育区段教学目标, 以全身疼痛为切入点, 问题结构开放且内容生动, 情节展开循序渐进, 逻辑性强, 整合了多医学专业学科, 且兼顾医学伦理, 综合性强又不脱离实际, 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好的案例是PBL课程成功的关键所在, 严格系统的写作流程、扎实的专业基础、广泛的知识内容和较好的写作功底能切实保证实现PBL教学改革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雷莉, 臧伟进, 宋土生, 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 :175-178.

[2]曹永孝, 吕海侠, 王渊, 等.八年制医学专业生物医学整合课程中的PBL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8) :79-81.

[3]孙颖, 徐长福, 王渊, 等.浅谈PBL教学——病案讨论中引导教师的职责和功能定位[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3) :520-521.

PBL案例 篇2

张××,男性,35岁。

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黑便5天,腹痛加重伴呕血2天。

现病史:近3年来常有上腹部疼痛,为烧灼样痛,多于餐前出现,进食后可缓解,偶有夜间痛醒,有反酸、嗳气,每年秋冬季节腹痛发作,未系统诊治。5天前开始间断排黑便,大便不成形,每次量不多,未在意,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加重,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渣样物,混有胃内容物,量共约200ml,无头晕、心悸,今日再次出现腹痛并呕咖啡渣样物,量约500ml,头晕、乏力、心悸,为明确诊治入我院。既往史:否认肝炎病史。

体格检查:T 36.7℃,R 20次/分,P 110次/分,Bp 80/50mmHg。意识模糊,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律整,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无浮肿。

急诊胃镜检查:食道黏膜光滑;胃腔内有少量积血,胃黏膜未见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1.0cm×1.2cm大小的溃疡,有活动性出血。

血常规:RBC 400×1012/L,HB 96g/L,WBC 8.5×109/L,N 71%,MCV 89.5fl,MCH 30.2pg,MCHC 300g/L,PLT 260×109/L,粪便:黑色糊状,隐血试验(+++)。

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尿常规检查正常。

讨论题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二)什么蜘蛛痣、肝掌?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三)消化性溃疡患者腹痛问诊的要点是什么?

(四)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中良、恶性溃疡怎样鉴别?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症状、体征有哪些?X线表现是什么?

(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七)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查时机以多长时间为宜?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措施有哪些?

(八)怎样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是否继续?

(九)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有哪些?各举一例。

(十)幽门螺杆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法是什么?

(十一)怎样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十二)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十三)消化性溃疡穿孔与急性胰腺炎的腹痛怎样鉴别?

(十四)急性胰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有哪些异常?

(十五)消化性溃疡出现哪些情况时疼痛的节律性消失

PBL案例 篇3

摘要: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历来是各高校的教学工作要抓的一个重点,而如何将传统教学和当下的信息化社会有效结合,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主要是开发了高度数学网络案例库软件,并进行了该软件和PBL教学结合的一些尝试。该项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增加了课题的信息容量,有一定效果。

关键字:案例库软件;PBL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1

1、引言

PBL,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主要是由教师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由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界和社会都对它广泛关注。而使用案例库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比较,有形象,信息传递量大,易于统计学习反馈数据的特点。但在大学《高等数学》课堂中利用案例库软件结合PBL教学是一个新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四个难点。第一,案例库软件如何开发,如何在《高等数学》课堂中如何使用,如何和PBL结合,度的把握是一个难点;第二,PBL教学中使用的问题常常是来源于生活中,但是需要解决的话,不但要求学生,还要求老师也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教师的备课难度上升,由于涉及的问题复杂,学生也容易有畏难情绪;第三,高等数学基本都是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如何掌握时间的平衡是一个难点;第四如何在新的方法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和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取得平衡,也是一个难点。

2、《高等数学》案例库软件的开发和PBL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

笔者所在的大学是一所应用型大学,学校历来重视应用型教学,高等数学教研组也多次组织讨论如何开展高等数学课程与学生对应专业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试图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进行改革。结合高等数学课时少,任务重,后续还要服务于考研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需要,我们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1)利用网络快捷便利的特点,组织团队开发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案例库软件。案例库软件已装入我们应用数学学院的机房,课余可以供学生上机复习演练,包括相应知识点中问题的抛出,问题的解决,相关知识点和后续的练习题等,大大提高了课堂上课的效率和学生课后的演练效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任务重,课时少的问题,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并且本学期,教研组选取了一个实验班在机房上高等数学课,进行案例库的使用和PBL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2)具体的案例库使用和PBL教学模式,按以下的流程开展:

该流程具有简单较易操作的优点,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学校的要求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调节。比如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侧重传统教学方式,就是对第三环节侧重,时间延长等。如果对基础好,主动性好的班级,可以侧重学生参与和学习过程,那就可以侧重环节2和环节4。如果学生后续需要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可以侧重环节6的后续工作。

3、具体的一个章节案例库软件结合PBL教学设计举例

比如在第八章微分方程第1小节微分方程的概念和第2小节可分离变量的方程,教师首先提出两个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第一个问题是:人口模型的建立;第二个问题是:弹簧做功模型的建立。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1)这两个模型方程具有什么特征?和我们以前熟悉的方程形式有什么不同? 2)给出微分方程的概念。紧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们思考给出微分方程的几个概念,比如阶,通解,特解。 通过高等数学案例库软件,很容易给学生们展示几个微分方程的例子。比如:人口模型的求解;又例如给出电路模型 ,感应系数L,电阻R和电压E已知,求电流 。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个微分方程的解法,然后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总结归类出这类微分方程(即可分离变量方程)的一般解法,通过高等数学案例库软件,很快再给出几个同类微分方程,请学生们很快求解出结果,并把同学们的求解结果通过软件很快反馈到主机上。教师再根据反馈的情况和同学们一起探索总结解题要点。最后利用案例库软件给出一组具体的每十年的人口数据表,利用人口模型 建立一个具体的人口预测模型,并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的确定方法,请同学们讨论哪种方法确定的 合适。最后由同学们对每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并利用案例库软件选出一道思考题课后思考解决。

4、实际操作案例库软件和PBL教学结合试验的一些反思

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同学成绩分数略高于其他普通班级,但是在后续的个别实验班同学进入数学建模培训中发现,实验班的同学分析问题,解決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明显强于非实验班的同学。

此次教学改革,还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案例库软件按章节和知识点进行开发,便于教师和同学寻找相应的案例,有效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第二,实验室安装了案例库软件,便于教师课堂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增加了学生和老师课堂和课后的交流。第三,结合PBL教学方式,使得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从注重结果变成注重过程,考核方式不仅仅拘泥于卷面考核,变得多样化。

但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平的考核方式,如何更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知识点的案例等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尝试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姜萍,郭栋.PBL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理化信息杂志:2011(3).

[2]田苗,白雪洁,李春兰.大学数学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

[3]温志华.高等数学运用案例教学中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PBL案例 篇4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采用案例创设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 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分析、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3]。基于PBL的案例教学法则是将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围绕典型临床病例或日常生活现象来展开对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探讨,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中成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系统阐述中成药的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床应用及其新品开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近年来, 随着制剂新技术、新型给药系统的不断发展, 中成药学的内容也愈益丰富。目前, 中成药学已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必修或选修专业课程之一。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 虽能够保证理论讲授的完整和连贯, 但形式枯燥, 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结合作者教学实践,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分析和总结, 提出了基于PBL的中成药学案例教学模式, 以期为中成药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教学模式

本学科从2012年开始在药剂学和药学专业开展基于PBL的案例教学模式。具体模式如下:

1.1 流程:选取案例→分组讨论→讨论结果陈述→教师总结→问卷调查及分析。

1.2 案例的选取: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对一级中成药, 收集历代名老中医医案及临症病案, 从中选取与所教授理论内容紧密结合, 能全面地反映疾病的一般规律, 又能反映疾病特殊性的案例。

1.3 分组讨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每章节结束时引入案例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 围绕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解答与探讨, 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或是在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4 陈述讨论结果:

每组派1~2名代表就本组讨论形成的共识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陈述, 限时10分钟, 陈述内容要合理、充分。陈述后其他同学提问, 并展开答辩。这个过程往往会迸发思维的火花, 出现创新想法, 通过自我和他人的评价来验证、修改、完善已经获得的知识。同时,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场发挥的信心和勇气。

1.5 教师总结:

教师对同学们争论的焦点问题、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归纳出每个问题相对全面的解答, 做出章节的总结, 使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更系统。同时, 教师针对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卷调查

开展基于PBL的案例教学模式后, 针对分组讨论人数、案例讨论所需学时数、案例内容、学习收获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1 中成药学PBL案例教学分组人数调查:

对于分组讨论人数, 79%的学生选择了5~8人/组, 少数人选择了1~4人/组或9~12人/组。说明以5~8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较适宜。

2.2 中成药学PBL案例教学每个案例所需学时数调查:

对于每个案例所需学时数, 56%的学生选择了2学时, 30%的学生选择了4学时, 少数人选择了6和8学时。说明每个案例用2学时较为适宜。

2.3 中成药学PBL案例教学案例内容调查:

对于案例内容的调查, 约80%的学生认为本教学法中选取的案例内容好, 少数人认为内容一般, 没有人认为不好。说明案例内容比较令人满意, 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4 中成药学PBL案例教学的学习收获调查:

对于PBL案例教学的收获, 大多数同学认为通过本教学法的学习, 对于提高中成药应用能力, 提高学习中成药的兴1趣,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强化中成药学理论知识,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等方面有帮助。说明本教学法使学生收获颇多。

3. 总结

PBL是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用于临床实际的分析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合PBL和案例教学的优势, 本研究首次将基于PBL的案例教学模式运用于中成药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采取问卷调查及对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创新了中成药学教学方法的同时, 使绝大多数同学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 提高了中成药应用能力、学习中成药学的兴趣,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本文的研究将为中成药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参考及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PBL案例教学法在中成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中成药学课堂教学中实施PBL案例教学法, 具体流程为选取案例→分组讨论→讨论结果陈述→教师总结→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 在中成药学教学中应用PBL案例教学法, 提高了绝大多数同学的中成药应用能力, 学习中成药的兴趣, 团队协作能力, 强化了中成药学理论知识, 同时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

关键词:中成药学,PBL,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Allareddy V, Havens AM, Howell TH, et al.Evaluation of a new assess-ment tool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s in dental education.[J]Dent Educ, 2011, 75 (5) :665-671.

[2]王君明, 贾玉梅, 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 2011, 27 (4) :48-50.

[3]殷玥, 马恒, 冯娜, 等.案例式PBL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1) :14-15.

8.呼吸内科PBL教学案例一 篇5

患者,男,68岁,已婚,汉族,退休琴师。因“反复咳嗽、咯痰22年,心悸、气急、浮肿2年,加重半月”收入院。自1962年始,每遇冬季咳嗽、咯痰发作,7~10天即可好转,每年发作2~3次,1974年以来逐渐加重,每次持续三个月以上,天气转暖方可缓解。上楼、干重活时有气急感。1982年冬始,咳嗽、咯痰终年不停,受凉后加重,伴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近两年静卧亦觉气急,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半月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又发作。于今日收容入院。母因“肺气肿”于1950年病故。患者担任琴师40余年,有长期松香接触史。自述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气喘等病史。

体检:体温36℃,脉搏10/min,呼吸32/min。血压9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重病容。神志清楚,半卧位,呼吸及语言困难。烦躁,体检欠合作。巩膜及皮肤未见黄染,浅表淋巴无肿大。头颅无异常。眼睑无浮肿。两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耳无脓性分泌物。鼻通气良好。口腔无特殊气味,唇发绀,扁桃体无肿大,咽部充血,伸舌居中。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吸气时呈三凹征。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节律规则。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及握雪感。叩诊两肺反响增强,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较弱,呼气音延长,两肺上部可闻及干性罗音,两肩胛下区可闻细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剑突下可见心尖搏动,范围较弥散。未触及细震颤。心界叩不出,心率104/min,心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质中,边缘钝,轻度触痛;脾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直肠指诊,前列腺肥大,质中,表面光滑,中央沟消失。脊柱、四肢无畸形,运动无障碍,关节无红肿,无杵状指、趾,双下肢小腿以下呈凹陷性浮肿,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奇征、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阴性。

血象:红细胞计数4.8×1012/L,血红蛋白156g/L ,白细胞计数11×109/L,中性80%,淋巴15%,单核2%,嗜酸2%,嗜碱1%。

胸部X线片:两肺透亮度增加,纹理增多、紊乱,肋间隙增宽,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8mm。心影大小正常。

讨论题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表现有哪些?

(二)什么是三凹征?

(三)干啰音、湿啰音各分几种?临床意义有哪些?

(四)该患者心脏浊音界为什么叩不出来?

(五)慢支急性发作期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致病菌感染应如何选择抗菌素?该患者的年龄大,哪一类抗菌素应用要慎重?

(六)该患者合理氧疗的方案是什么?

(七)该患者应用洋地黄的前题是什么?利尿剂应用的原则是什么?

(八)慢支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慢支怎样分型、分期?

PBL案例 篇6

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案例教学系统解剖教学解剖学是医学教学领域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医学生在入校后最早接触。对新教学模式探索,是确保教学质量,为其它临床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我校2015年在应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联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结果与2014年常规教学展开对比,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200人,设为观察组,分为5个小班,每班40人,实行小班授课。选取2014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200人,设为对照组。两组学生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均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在PBL教学法基础上,联用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现回顾结果如下。

1.2.1理论基础奠定。应用PBL教学法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奠定,后联合CBL和PBL教学法实施教育。PBL教学正式开始前,对相关指导老师和学生行PBL教学方法指导,以使参与积极性和认识提高。

1.2.2课前准备。首先,可依据总学时数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对授课计划编制。LBL教学法占总学时数的70%~80%;CBL和PBL结合教学法占20%~30%。其次,依据教学目的,对教材中与临床有紧密联系的章节针对性选择。同时,因医学生还未接触临床,需选择知识面紧扣教学大纲、有代表性、典型的问题和案例,需与教学目标易合,与教学中难点、重点相联系,遵循先易后难原则编写。按系统可将解剖学教材内容划分为9个单元,将难度大且内容多的单元编制2~3个案例或问题,如神经系统、脉管系统、运动系统;难度小且内容少的单元,编制1~2个案例或总是,如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感觉器官、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编制的案例或问题需要对综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满足,并在授课计划中列入,同时对实施方案制定,包括讨论的评判标准或要点,供统一应用在各班。

1.2.3查阅文献。对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充分利用,指导学生对文献资料查阅。

1.2.4小组教学。随机将每个小班划分为3~5个小组,各设组长1名,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由任课教师组织讨论,针对简单的问题,告知学生准备的时间可提前2~3d;复杂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相应案例材料提前2周发放,在把需讨论的问题向学生明确的同时,需对准备要点和方法、参考书目做准确说明,以防学生偏离主题,要求学生写书面发言稿,针对每份案例材料,每组均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讨论提纲,依据提纲和问题,各小组选出代表就查阅资料所获进行交流,相互补充,最后由学生总结讨论的问题和案例,教师酌情补充。

1.2.5成绩评定。形式包括教师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以前者为主。内容包括每组代表的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自我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等。先行自我评价,各组代表结束发言接受提问后开展;再是同伴评价,由其他小组依据回答问题水平、讨论问题解决情况、成员合作能力评定,将小组的优缺点指出。后是教师评价,总分100分,优:85分~100分;良:75分~84分;合格:65分~74分;不合格:<65分。将整个小组评分加入组员个人成绩记录中,为总成绩得分,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目标共同努力。

1.3统计学发析

文中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教师对小组的课堂评价,优良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PBL教学模式在国际上已较为流行,效果显著,并逐步在我国医学个专业教学活动中引入,成为授课方式改革的新举措。但在解剖学教学中,单用PBL教学模式有明显不足存在,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知识面窄,特别是开课早期,刚接触解剖学,知识知之甚少,只可随课程进度积累,若编写的讨论题过于复杂,有其它临床学科内容涉及时,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讨论效果通常欠佳;其次,解剖学为重要基础课,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医学生的质量,若动用大量学时行PBL问题讨论,可能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解决上,而影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

经长期探索,在应用LBL教学发基础上,与CBL和PBL教学法联合,整个教学过程中讨论宜安排10~15次,章节内容少的系统,可不讨论,设计成作业完成即可;内容多而杂的系统讨论次数可适当增加,将大量时间用于讲授基本知识,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基本知识掌握,为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三种教学方法可优势互补,共同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具体表现在,LBL教学可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奠定,CBL和PBL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自身成为学习的主题;CBL教学法缩短了临床与课堂的距离,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提供了条件,重视临床应用和理论知识结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其还可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处理、运用的能力,并增强了团队合作水平。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教师对小组的课堂评价,优良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联合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为医学生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菲,王允野.PBL结合病例分析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2.

[2]夏文颖,顾兵,黄珮珺.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11,(05):923-925.

[3]车春莉,郭庆峰,张一梅.PB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02):105-108.

[4]郭晓燕,石健,梅艳辉.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0):159-160.

[5]易龙,糜漫天,朱俊东.不同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3):312-314.

[6]谭刚,覃能武,王振富.案例教学法在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06):75-77.

PBL案例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我校护理学院2011级2班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40名, 均为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其中女生36名, 男生4名;年龄19~22岁;汉族22名, 维吾尔族10名, 哈萨克族6名, 回族2名。

1.2 方法

将学生随机分组, 每组10人, 共4组, 分别在4间PBL教室完成授课任务。授课结束后发放新疆医科大学PBL教学效果评价表, 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课堂表现、小组功能、小组教师和案例质量, 每项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4个选项。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 回收有效问卷4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

2 案例设计思路与原则

2.1 设计理念

2011年我校护理专业被批准成为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建设项目。项目提出“以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要求[2]。

因此, 案例设计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又要充分体现新疆多元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 培养能够独立分析和处理各种临床问题、作出恰当护理决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2 设计思路与原则

2.2.1 趣味性和专业性融合

PBL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 引导创新思维培养。为充分体现案例的趣味性和专业性, 我们结合民族学生居多的特点及新疆地理特点, 将主人公设计为哈萨克族中年妇女赛尔古丽, 并注重案例前后呼应。如开头部分“新疆天山北麓美丽的草原上, 居住着其乐融融的赛尔古丽一家”, 结尾部分“赛尔古丽和丈夫回到了美丽的家乡, 两个可爱的儿子高兴地欢呼:‘妈妈……’”将学生引入优美的故事情境之中, 既有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又充分体现医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2.2 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结合

现代医学认为, 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应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 同时应富有同情心, 尊重和理解患者。因此, 护理人才培养中, 要注重多学科内容整合与人文知识学习。案例中, 赛尔古丽患有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 经过反复推敲, 最终案例题目确定为“心的呼唤”, 既体现主人公所患疾病“心脏病”, 又凸显医学的博爱和人文关怀。整个案例设计涵盖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及人际沟通等内容, 打破单一课程界限, 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综合研究。

2.2.3 临床实践与教学规律统一

PBL教学不局限于书本中的答案或结果, 允许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分析某个问题, 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式, 为学生施展个人能力提供广阔的平台。案例设计做到“三贴近”, 即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 同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如:“她害怕极了, 暗自哭泣。丈夫慌了, 立即四处筹钱, 赶紧带她到医院看病”这一情节, 描述了患者心理和家庭经济状况, 为住院后心理支持埋下伏笔;又如“夫妇俩用很不流利的汉语一路询问医护人员, 花了大半天时间做完了所有检查项目”情节, 既考查了学生与不同语言患者的沟通能力, 又检验了学生对心血管疾病常规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使学生在模拟临床情境中逐步学习专业知识。

2.2.4 促进教学相长

PBL教学强调教师研究性教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有机融合, 教师扮演“导游”角色, 与学生在共同研究中分享研究乐趣和研究成果,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在案例设计中, 隐现问题, 又不写明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术前准备时赛尔古丽非常羞怯, 不愿配合”,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少数民族妇女的习俗特性, 引导学生联想: (1) 为什么会羞怯? (2) 哪些因素可能造成患者羞怯? (3) 护士应该怎么办?又如“护士巡视病房时, 发现赛尔古丽烦躁不安”, 此时引导学生联想: (1) 术后烦躁不安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吗? (2) 是否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或循环系统并发症? (3) 其诊断标准是什么?教学中密切了师生关系, 同时, 教师也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一些启示,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 案例设计步骤

3.1 组织教师培训, 选拔优秀教师

我校选派教师赴内地知名院校学习PBL教学的先进经验,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PBL教师培训班, 邀请校外专家进行PBL教学方法专题讲座, 选拔取得新疆医科大学PBL教师资格证的优秀教师承担授课任务。

3.2 组建写作班子, 完成案例设计

为使案例既贴近患者、贴近医院、贴近社会, 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我校组建了以学院授课教师为主, 临床资深教师为辅的写作班子。以从心血管内科搜集的真实病例为基础, 设计相应情景和问题, 反复磋商修订、专家论证后, 完成了“心的呼唤”护理专业PBL教学案例, 整个案例分4幕, 每幕3学时, 共12学时。

3.3 师生动员, 统一认识

召开院级师生动员会, 改变师生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 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学生意识到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 不仅要面临许多不确定的情境, 更要面对不少需要独立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素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4 建立长效机制

PBL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为使之成为长效教学模式, 护理学院在开设选修课的同时应将“是否进行PBL教学”纳入教师考评体系中;将“积极选修PBL教学课程”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 鼓励和引导师生参与到PBL教学改革中, 促进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

4 结果 (见表1)

5 体会

5.1 案例是小组讨论的基础

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 学生对案例质量的满意度为95.0%, 认为案例注重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伦理知识的教授;内容有趣、清晰、真实、基于临床情景, 能激发学生讨论;信息量和复杂程度适当[3]。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案例偏难, 语言文字描述不好理解。因此, 适用于不同民族护理专业学生的PBL案例设计是今后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5.2 教学模式改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互动性、研究性、合作性学习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认为小组讨论能引导和启发学生,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认为, PBL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能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希望增加PBL教学机会。PBL教学顺应了学生增强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要求。

PBL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 是对教师固有思维模式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习惯的挑战。如何将PBL教学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模式, 案例设计是关键, 加强多元文化背景下PBL案例设计及效果评价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殿朝.PBL教学价值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1 (5) :42-43.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进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S].2012.

PBL案例 篇8

《管理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初学者的入门课程, 主要阐述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是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管理学的科学性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而其艺术性则要求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即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其教学目标。

20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的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缺乏相应的组织能力、学生参与程度不够等问题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如果结合兴起于国外高等医学院校的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对案例教学进行过程控制, 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从而实现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材料, 以问题为导向, 不断激发学生思考、自学。此教学法强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二、基于PBL的《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过程控制

案例研讨的组织过程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因此应当以PBL的基本理念为导向, 严格控制案例研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一般而言, 可将案例研讨过程分为研讨前控制、研讨中控制和研讨后控制, 如图所示:

1.案例研讨前控制

(1) 教师挑选案例, 精心设计问题。

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 精心设计问题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也是PBL教学理念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要突出教学目的, 案例内容要与相应的知识点相关联, 设计的问题应与一个或几个理论点相对应。第二, 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 设计不同的问题。管理学作为基础课程, 一般开设在第一学期,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不应选择过于复杂的案例, 而应该以描述型案例为主, 设计的问题应以某一个理论作为主要支撑点,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论证, 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第三, 应具有实践意义, 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或现象不是个别企业所独有的, 而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 学生组织小组, 自主合作学习。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而PBL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及主动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案例研讨前, 教师可指导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小组可由教师划定或学生自由组合。一般而言, 一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6~10人之间, 这样既能够保证形成讨论氛围, 同时也能够使小组成员充分交流。

学生事先的充分准备是案例教学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前

提。因此, 讨论小组建立后, 为保证课内、课外案例研讨的质量, 必须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比如谁负责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谁准备课堂发言提纲等。但同时, 也必须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协作, 通过讨论, 小组成员应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就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必要时可设小组长, 负责并主持讨论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案例的讨论尽量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 以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研讨。

2.案例研讨中控制

(1) 课堂集中讨论, 教师做好引导。

案例研讨效果的好坏, 关键在于课堂发言的组织, 这是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学生集体研讨学习的平台。

在整个课堂讨论环节, 教师应做好引导, 把握讨论方向,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为避免讨论误入歧途, 教师应不断对课堂讨论的方向加以指点, 对一些典型的发言 (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 要及时指出, 但点到为止, 以能引导学生思考为限, 防止回到“教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师应当对以下几个问题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 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合适, 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恰当等。

在此阶段, 教师不仅应把握案例讨论本身, 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比如良好的沟通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 教师也应注意加强引导,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 而不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

(2) 教师点评总结, 归纳重点难点。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包括归纳学生发言的主要观点、对学生忽视或挖掘不深的问题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等。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 基于PBL的观点, 教师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说明该案例所涉及的管理理论和原理, 并结合教学目的对教学重点难点加以讲解说明, 避免出现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又不知道所终的现象。

3.案例研讨后控制

(1) 学生撰写研讨报告。

这是实现教学目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根据整个案例讨论的内容, 在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 运用相关的管理学知识, 撰写包含自己独到见解的分析报告。通过这个环节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并且可以作为考评的一个书面参考。

(2) 多元评价研讨效果。

评价案例研讨效果是指在上述案例教学过程完成后, 对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最终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 可以采用360度全方位考评的办法, 除了教师参与评价以外, 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 对自己、对同学进行评价,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与效果。

三、在《管理学》课程中实施基于PBL的案例教学过程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PBL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向导、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教师的作用对达到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规划、组织好整个教学流程, 同时还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同, 基于PBL的案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都不是事先预设的,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 同时, 在课堂上学生的讨论也是随机的, 教师必须有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和应急能力, 这样在课堂引导过程中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2.教师要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

在PBL案例教学法中, 教师应当是讨论问题的引导者、讨论过程的组织者和讨论氛围的营造者, 而不是审判者, 教师应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同时, 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 教师应少说多听, 不要“越位”, 避免将案例讨论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3.教师做好引导,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案例讨论的效果如何, 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的,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并从制度的确立上来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在案例的选取上, 由易到难, 逐步推进, 先分析简单的案例, 回答简单的问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能。第二, 建立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机制, 可以采用以平时成绩为主的考核形式。比如, 案例教学中平时成绩占到25%~50%, 如若连续回答不上课堂讨论问题, 将会被取消课程成绩。第三, 从时间上保证案例研讨的效果, 至少提前1~2周将案例发放给学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提前熟悉案例情景, 查找相关资料,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 基于PBL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实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以实际案例为情境的问题引导,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

摘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倍受青睐, 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而结合PBL教学法对案例教学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就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PBL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

PBL案例 篇9

1 PBL教育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教学资源的限制。真正的PBL教学是小组讨论式学习, 需要更多的教室和指导教师, 而目前很多国内医学院校并不具备这样的硬软件条件。没有现成的教材, 缺乏有经验的师资队伍, 参考书籍较少、网络资源不够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BL教学法的广泛应用。PBL教学中, 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导致一些教师、学生感到采用PBL教学后负担明显加重。

PBL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偏离。“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如果学生在PBL学习中只是选择走捷径, 仅仅满足于对所要讨论的典型病例得到正确诊断, 而忽视了对由病例所衍生出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则会渐渐偏离PBL最初的教学目的。如果一些教师在实施PBL教学过程中不能恰当地选择那些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 而替代以一些简短的讲座;或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仅仅围绕某一具体学科的知识细节, 将会影响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 学生分析和整合知识的过程逐渐被忽略, 使讨论变成了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 学生似乎更热衷于抄写教师最终的答案, 而不是针对案例讨论和提出开放性问题。很显然, 学生的主动性在这样形式的学习中逐渐被抹杀了。

PBL课程在基础医学科目中的应用效果存在争议。PBL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 但有研究显示, 参与PBL教学的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匮乏[1]。这可能与PBL教学缺乏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关。PBL教学法虽对于解决选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但对于没有系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初学者, 可能会出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探索能力及自学能力较差, 甚至由于不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及研究范畴, 难以查找相关文献或专著进行自主学习。

评价机制与PBL教学理念不匹配。评价考核仍然侧重于对知识的考核, 而对诸如提出假设、根据现有知识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的考核没有体现, 不能有效、全面地反映PBL教学成果。如何采取更能体现对上述能力评价的考核体系, 仍然是开展PBL教学所面对的问题。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 因此, 有关PBL教学的研究也显示, 目前阶段下, PBL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教学方法的辅助。Colliver等[2]曾对几个主要的PBL研究进行了重新评价, 结果发现PBL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无论是在知识的获得还是在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上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优越性, 这一研究激起了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更尖锐的讨论。最近, 另一项研究特别指出[3], 在基础医学教育中, 没有明显证据证明PBL在增加学生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优于其他教育策略, 报告还显示参与PBL实施的教师和学生常有挫败感。尽管PBL是受学生们欢迎的, 但PBL也存在诸如形式主义, 包括对小组讨论的淡漠和不能规律地准备或参加等不良习惯。国内刘利平等[4]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还不适合完全实行PBL教学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方法, 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 (Case-method teaching, CMT)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案例为基本素材,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 所使用的案例都来自于真实情境或事件, 透过这种方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国内的推广开始较晚, 目前主要应用于管理学教育。有关医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方法的报道非常有限, 案例教学主要应用于临床分科中的有限课程和一些医学职业教育中。在基础医学教育中使用案例教学较少探讨。这可能部分因为教师对临床前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准备和积极参与并在一个临床案例的讨论过程中学到知识有所顾虑。

3 案例教学与PBL教学的比较

PBL教学法和CMT教学法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均出自于美国哈佛大学。这两种教学方法有若干共同的特征, 注重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然而, 这两种教学方法之间也存在许多差别。

在教学形式上的差别。PBL 是问题决定内容, 核心是“先问题, 后学习”, 围绕问题来展开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学习。而CMT教学必须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进行, 理论或概念性的资料呈现在先, 学生被期望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已选定的案例。

教师在CMT中的作用比PBL教学过程中的鼓励更具有指导性。由于PBL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 因此PBL教学中一般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课堂讨论内容, 教师充当智囊的角色。所以在不同的小组中, 讨论的重点和讨论质量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不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控制。而在CMT中, 是教师指导下的解决问题过程, 因此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范围和程度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差别。CMT耗费的教学资源比PBL少。案例教学采用的是大组讨论会的形式, 因此相比PBL来说需要的教学资源减少。仅需要一个受过训练的教师来主持一个大组的讨论, 能够减少课程时间的分配, 有效强调学习目标。多个小组学习所需要的教室和辅助设备明显减少, 学生可置身于更加丰富的观点和看法中。

综上所述, CMT教学模式除了与PBL一样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些特点外, 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虽然, 相对于PBL教学, 学生在CMT过程中学习的自由度有所降低, 但对于长期受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国内医学院校, 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CMT教学将是一种更好的过渡形式, 能够起到更好的衔接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参与PBL模式和CMT模式的师生进行过一项调查[5], 显示教师和学生更接受CMT模式的教育模式, 认为在教学、学习时间上更加紧凑, 学习效率更高。当然, 本研究并未作出两种不同教育模式是否对将来的职业能力有所影响的比较。

4 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做的工作。

案例的选择。开展案例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有好的案例。医学案例大多数来源于临床病例, 一个疾病, 涉及解剖、生化、生理、病理、组胚、药理、内科、外科等多学科知识。对于临床医学阶段教育来说, 由于学生已经完成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 故开展以病例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相对容易, 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则相对困难。因此选择适当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基础科目中, 适合的案例较难寻找, 并且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课程知识内容。按照一些国外的实践经验, 在基础医学知识的教授中, 案例的应用可以非常灵活, 不必拘泥于一定是临床病例, 还可以是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的问题, 给予学生一些实验发现, 要求他们进行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验证的训练;以及本学科相关杂志上发表的文献, 只要其中涉及学科知识, 即可拿来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新近, 美国McGraw-Hill出版公司推出了一套面向美国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性教辅读物《医学案例分析》 (Case Files) , 涵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不同学科的内容。每本书包含本学科中大约60个临床病例或教学案例, 每个病例或案例均包括病例或案例介绍、问题导入、机制分析、学习思路及理解练习等多个环节。每个案例还分别配有临床学习精华、专家的分析性点评和相应的参考书目供学生理解和探索性学习。本套丛书反映了美国医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这些丛书均是将案例应用于医学教育的范本, 值得我们去充分利用和发展。

课程改革。针对后PBL时代的一些特点和要求, 目前的医学课程设置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因为无论是PBL教学还是CMT教学, 往往涉及知识内容并不局限于当前的某一学科, 所以淡化学科界限的课程设置将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开展。目前, 国内许多院校在尝试进行课程整合, 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整合, 试图形成“以器官系统为主线, 淡化学科, 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医学与人文为一体”的系统整合式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人体健康与疾病导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以及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三大模块。同时, 通过恰当使用PBL、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案例学习和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等方法, 逐步建构起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逐级放大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Prince KJ, Van De Wiel M, Scherpbier AJ, Can Der VleutenCP, Boshuizen HP.A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 fromtheory to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in a PBL medicalschool[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00, 5 (2) :105-116.

[2]Colliver JA.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research and theory[J].Acad Med, 2000, 75 (3) :259-266.

[3]Hartling L, Spooner C, Tjosvold L, et al.Problem-basedlearning in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22 years of outcomeresearch[J].Med Teach, 2010, 32 (1) :28-35.

[4]刘利平, 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 :95-96.

PBL案例 篇10

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大量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难以把握,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丧失积极主动性。而运用“PBL模式”展开的教学,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将所学新知识和技能蕴涵于“问题”中,它强调的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教师的导向作用下,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教育思路,最后成功完成“问题”,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2]。

1 PBL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PBL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目标,以学生作为主体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通过教师设计任务,由学生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分解、提出问题,并共同寻找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以此为基础,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最后设计实现的结果来分析,决大部分同学能快速找到相关资料,熟悉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具体问题中来,并取得了很好的分析结果,且教学时间很少。由此分析,通过该方法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再如讲授《SQL Server程序设计》课程的存储过程、触发器章节时,围绕典型案例,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参考书——解决问题,寻找正确答案。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在课堂或机房互动讨论,弄懂弄通,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要善于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解与讨论重点,使学生能完整,并准确地消化吸收掌握教学内容。

2 教学示例

针对数据库基本原理部分枯燥难懂的问题,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了相应的背景问题,并要求学生给出解决的方法,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总结,得出适当的结论,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PBL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本文给出一个实际的教学示例进行说明:

2.1 提出问题

问题是PBL的基础、出发点以及引发学习活动的主线,问题设计的适当与否是PBI学习成功的关键,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设计的问题应是比较复杂且具有综合性

问题能浓缩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列出知识要点,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是了解的,它们与实际需求的联系,并据此来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应具有真实性或拟真性

问题应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且具有社会需求性。如果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绝对真实在教学中不可能完全实现,就可考虑通过一定程度真实的问题来促进真实性的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好的问题设计往往需要计算机课教师深入到行业中,挖掘实际工作中所要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

项目组在讲授数据库设计理论时,提出了一个有关移动公司的问题。因为目前大学生们都拥有手机,话费,用户档案等问题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会激起他们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案例】欲设计移动公司手机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管理:

(1)手机销售信息(由营业厅售给用户)

(2)手机用户档案信息(用户名,证件号码等)

(3)手机通话信息(每一次通话的详细情况)

(4)手机话费信息(每月的话费组成)

在此基础上实现常用的查询,如:

(1)每月手机的销售情况;

(2)每种机型的销售情况;

(3)每个营业厅的手机销售情况;

(4)根据手机号码查询其用户信息;

(5)根据手机号码查询某时间段内的通话情况;

(6)每月手机话费收入;

(7)欠费用户查询。

试设计合适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用SQL实现所有的查询。

2.2 现在知道什么?(事实)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然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很显然,当讲到数据库设计章节时,学生应当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知识、掌握关系模式的好坏对一个系统的影响。应当掌握针对上述问题,若是设计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会存在数据冗余,对表增删改时会存在插入、删除、更新等异常现象。但教师要重申如何辨别一个关系模式的“好坏”。

2.3 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

由案例可知,目标是针对一个具体的应用环境设计一个适合于它的关系模式的问题。如果一个关系模式不适合,设法改造,如何改造。改造过程中,要知道,关系模式不求规范化最高,只求最适合。此外,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规范化过程是用于设计好的数据库的有力辅助,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2.4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

掌握以上知识的前提下,要设计移动公司的数据库还要掌握什么知识?这就引出本章的教学目标:

1)了解E-R图?E-R图的绘制方法。

2)E-R图向关系的转换,各种联系的转换原则。

3)各个关系模式的码以及属性的认定。

4)关系模式冗余函数依赖的去除,如何认定关系模式是“适合”的?

2.5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

授课前一周,老师告诉学生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沟通目标,达成共识。根据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把设计好的问题或问题方向告知学生。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每组3~4人),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前翻阅教材、查阅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好笔记,便于课堂上发言讲解自己所作的准备工作。

由以上案例可知,在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讲地位,而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帮助者。采用PBL教学,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教学资料并深入到实际岗位中了解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备课时间,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和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还要激发学生参与PBL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已习惯听老师讲,存在不善于提问及依赖性强的特点。要有效激发学生参与PBL的积极性,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选择与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

3 结束语

笔者和本项目组成员采用PBL教学模式后,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与创新能力,提高处理岗位实际问题时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交流和师生关系,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4]。

参考文献

[1]罗蓉,苑璟,杨百龙,李俊山.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探索[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6):112-114.

[2]韩钰铃.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网络与信息,2010(11).

[3]李永.数据库原理课程理论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0):34-38.

PBL案例 篇11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将学生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角度, 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2]。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紧密, 可以给学生提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对学生循序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

1 PBL结合案例法在微生物学部分章节中的应用

1.1 PBL结合案例法讲解微生物的种类、结构和特点

当前一些主要的微生物学基础教材中把微生物分成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等几章讲解, 每一章中的微生物又分成几大类, 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逻辑性较差, 虽不难理解, 但易混淆,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感到枯燥, 因为微生物种类繁多, 如果不用“一条线”串联起来, 各个知识点就会象一盘散沙, 找不到重点。学生觉得不容易学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兴趣不高。为了让学生能够眼动、手动、脑动,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熟视无睹的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并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中。笔者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点这一章节设计了如下的方法教学。

首先提出问题:怎样知道我们的环境中有微生物?怎么培养?培养出来的微生物是群体还是个体?你怎么判断?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提前1周把馒头、橘子、面包、鸡蛋、米饭、葡萄等几种不同的新鲜食品, 分成几组, 每组的食品种类以及每种食品的重量要求都相同, 然后放置在干燥、潮湿、不通风等不同的自然环境中, 观察并做好食品变化的记录, 准备课堂讲解讨论使用[3]。

课堂上用多媒体把总结好的各大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展现在屏幕上, 让大家对各种腐败食品上的微生物进行初步观察,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并对其生境进行初步总结。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总结和思考, 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协作性。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大家能够观察到他们所获得的微生物基本上都是混杂的, 由此提出问题:怎么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分离开来, 便于进一步研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直接的方法, 即会想到用显微镜一个个细胞挑出来培养。这时可以启发同学们采用间接的方法———通过得到单菌落这种纯种群体, 由看不见的个体 (单细胞) 到看得见的群体 (单菌落) 这个间接方法。大家会思考、讨论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单菌落?讨论之后, 给同学们讲解原理及一些发明这种分离方法的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和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1.2 PBL结合案例法讲解艾姆氏实验

在讲解艾姆氏实验时, 可以利用水污染的照片, 或者给学生提供化学品图片, 提出问题:判断被污染的水体及这些药品是否具有“三致”性?学生会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思考, 在学习微生物时, 同学们已经有了遗传及生物化学等基本知识, 这样他们会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让大家进行讨论并提问:怎样快速有效地鉴别这些药品或者被污染的水是否具有致癌性?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找出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然后给大家讲解艾姆氏实验是利用微生物回复突变原理来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 并介绍艾姆氏实验发明者的事迹。这样学生们一方面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其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及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理解了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比如生长速度快、繁殖快、适应广、易变异等特点的实际应用。

1.3 PBL结合案例法讲解传染与免疫

在讲解传染与免疫的课程时, 利用图片等, 让学生分析一些疾病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比如播放咳嗽、乙肝、手指被割伤、被狗咬伤、当前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等图片, 让学生分析哪些具有传染性;哪些不具有传染性;我们应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措施?

通过这些案例, 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增强了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认识, 也加深了学生对日程生活中经常提到用到的疫苗的理解, 及一些科学家对我们的巨大贡献, 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世界实事的关心, 将其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 结论与讨论

相比较以往课堂上单纯的讲述法等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全体参与, 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促进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即提高了观察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他们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动手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提出问题并主动跟老师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一些同学克服了课堂上发言的胆怯心理, 增强了课堂上发言的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总体来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对知识脉络有了清晰地理解, 能把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 不再像一盘散沙, 也提高了学习效率[4]。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微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PBL) 和案例法教学等方法, 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微生物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案例法,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丽娟, 曾怡, 黄衍强, 等.医学微生物学各论教学构建PBL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5) :695-697.

[2]麦肯齐.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11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12.

[3]龙益.“神奇的微生物”教学案例[J].中学生物学, 2007, 23 (9) :40-42.

上一篇:读者的来信下一篇:烤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