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精选12篇)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1
新闻播音技能训练课 (俗称的“小课”) , 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一直都是播音专业的主干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 与新闻播音理论 (俗称的“大课”) 配合教学, 形成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效果。媒体不断在发展, 为了迎合发展的脚步, 新闻播音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才能使得学生的新闻播音能力得以提高, 毕业后能适应媒体中的工作。本文讲拟从以下方面探讨新闻播音技能训练课程的创新方法。
一、新闻播音技能训练课程的发展现状
在几乎所有高校的播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新闻播音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课程。就笔者所在的河南大学为例, 新闻播音训练按学期为时间轴, 这门课程被安排在大三, 上半学期为广播新闻播音训练, 下半学期为电视新闻播音训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仍然以传统的新闻播音的教学为主, 注重的是新闻的播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讲授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新闻播报方式, 以有稿播音为主要讲授内容。笔者调查了数十所高校的播音专业的此课程, 均出现与我校实际教学相似的情况。笔者总结出, 新闻播音技能训练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基本出自于:1、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跟不上媒体的发展, 仍然把培养传统的新闻播音员作为教学目标;2、教学手段贫乏:教学方法陈旧, 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等方式进行, 教学硬件更新不及时, 跟不上媒体技术的发展, 使得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不能够上手操作;3.学生能力不立体: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培养出的新闻主播应是宽口径的传播人才, 然而目前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差, 到新闻播音一工作后, 往往需要二次培训。
二、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主播”的新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主播, 或称新闻播音员, 通常指在电视台、电台等电子媒体上报道新闻的人。很久以来, 我国的媒体从业者以及受众都认为所谓的新闻主播就是新闻播音员, 这在媒体不太发达的过去, 还可以将之划等号, 但在今天,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闻“主播”的职责, 绝不仅仅等同于新闻播音员了。
1. 传播方式的改变, 致使播报方式的推进
全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限制, 将多种传播手段应用与信息传播, 改变了以往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 “你播我看”或是“你说我听”的单向传播模式, 变为了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 自主接收模式和收听 (收看) 内容的形式。这一传播模式的改变, 赋予了受众更大的选择权利,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灵活的方式使得传播空间无限开放。
正是由于新的传播方式快, 传播范围广, 使得新闻主播的备稿时间越来越短, 甚至很多时候会是零备稿时间, 因此, 要求新闻主播的短时间熟知稿件的能力要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 由于传播方式的改变, 媒体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的传播地位, 拉近了受众的收视 (收听) 心理, 由过去传统的宣读式、播报式的风格, 演变出“播”、“说”结合等新的新闻报道方式, 大大丰富了新闻播报的形态, 这也对新闻主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2. 节目形式的更新, 促使综合能力的提升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战可谓硝烟弥漫。传统的新闻媒体间的争夺目标只停留于新闻的时效性, 也就是说抢到了“独家新闻”便是最大的赢家。然而在全媒体时代, 传播速度快, 信息来源广, 传播方式多样, “独家新闻”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只能是“望其项背”了, 并且, 受众可利用的媒介日趋多样化, 如果仅仅只注重时效性这个第一落点, 则无法满足全媒介环境下受众的知情权。因此, 新闻媒体越来越注重新闻的第二落点, 即对新闻的深度报道, 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度解析与评论, 以期发出媒体自己的声音。这就使得新闻节目由以往单一的“联播体”, 逐渐过渡为集播报、现场报道、采访、连线、评论为一体的新闻节目类型。我们所谓的新闻“主播”, 也就是这种新的新闻节目中的核心人物, 必然要熟练掌握播、采、报、评等能力, 才能胜任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节目的要求。
3. 媒体技术的演变, 带来演播手段的多样
1978年《新闻联播》的开播, 昭示着电视新闻节目的诞生。在媒体欠发达的年代, 新闻节目的节目样态非常单一, 往往是播音员口播加新闻片的形式, 机位单一, 内容单一, 技术单一是那个时代新闻节目的缩影。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闻节目中可利用的新技术越来越多, 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比如, 多机位、双视窗的使用, 增加的新闻的信息含量;而平板电脑、触屏幕等新技术的联合使用使得新闻节目的观赏性大大提升。全媒体环境下, 新闻主播不仅仅需要提高有声语言的传播能力, 更是需要熟练掌握日趋更新的新技术。
三、新闻播音技能课的创新路径
纵观媒体的新发展不难看出, 按照传统的新闻播音课程培养方式出的学生已经无法适应媒体的要求, 就整体而言, 播音专业学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闻素养差。对于基本的新闻理论掌握不足, 造成对新闻稿件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新闻敏感, 缺少新闻知识, 不能对新闻事件形成自身的理解与见地。二是重播读, 轻口语表达。张颂老师曾说过, 播音专业的学生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 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然而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 长久以来, 学生们只注重提高有稿播音的能力, 对于采访、报道、评论等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却远远不够, 造成了学生只会播报, 不会表达的现状。三是与媒体新技术的结合能力差。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出现, 只懂得播新闻的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从而无法适应节目的要求, 因此, 除了播、报、采等技能外, 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新闻播音技能课程的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坚持有稿播读技能的训练
无论媒体如何发展, 新闻播报的能力始终是衡量一个新闻主播业务能力的最根本的指标,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有稿播音的训练是新闻播音技能课程的基础, 无论何时都不能放松对这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然而, 为了适应新时代媒体的发展, 对于有稿播音的训练也应与时俱进。首先是要训练学生短时间熟知稿件的能力, 以期适应新闻节目直播化的需求。其次是要训练学生播报方式的多样化, 播新闻、说新闻、播说结合等等方式, 以期适应新闻节目形式多样化的要求。
2. 加强即兴口语表达的含量
这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上文提到, 新闻主播的业务能力中, 除了播报外, 还有采访、报道、短评等等, 而后三种能力, 正是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体现。即兴口语的表达由语言思维、听知能力、语用能力三部分组成, 缺一不可。从宏观角度来说, 语言的训练必然是以理论的提高为前提的, 要想将新闻语言表达得精彩, 必然要从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等等方面积累相关的知识储备, 只有这样, 在面对新闻事件时, 新闻主播无论是从判断事件, 还是从组织语言方面才能信手拈来。因此笔者建议, 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 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从具体层面来讲,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采用模拟节目制作的形式进行相关训练。
3. 提高演播空间技术的应用
演播空间技术是一个时髦的新生词汇, 是指新闻主播对演播室内灯光、摄像机、空间调度、相关拍摄辅助设备的使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与学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提供先进的硬件设施, 以供学生及早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 而对于学生来讲, 不能狭隘地认为, 在实际工作中, 有专人为新闻主播服务, 从而就不去了解演播室内的相关知识, 使得到工作岗位后, 需要重新学习。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 演播室步入电子化甚至虚拟化的今天, 对于多媒体、电脑、触摸屏幕等先进的技术设备, 更是应该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录制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孙志隆。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文教资料, 2012. (3) .
[2]姚喜双.未来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 1999. (6) .
[3]李克振.浅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9) .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2
本科、文理兼招。
㈡报考条件
符合教育部及生源省份报名资格和条件,品行端正、身心健康,且具备以下:
1.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无夜盲,五官端正;
2.女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1cm,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1cm;
3.生源所在省份有统考要求的,需参加省招生考试院(省高招办)组织的专业统考,成绩合格。
㈢考试科目
初试:指定稿件播读;
复试:话题评述或模拟主持,满分200。
㈣录取办法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93-02
为适应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选拔要求,普通高级中学在培养播音主持艺术生时,应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相关艺术专业的基本素养。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同的课程设置,展现的是不同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是不一样的专业人才。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也该有别于其他班级的课程设置。结合多年的工作体验,笔者就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影响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设置的因素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出来的正是第三产业人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目前已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未来的就业方向为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IT产业的新闻播音、节目主持、庆典主持、宣传、策划等。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对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有重要影响。
高中阶段,播音主持艺术生只要能通过高考艺考,具备升入高校深造的基本素质即可。可以说,高考艺考内容直接决定了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的设置。一般来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考艺考不分阶段进行,考试内容为:自我介绍、朗读指定稿件、朗诵自备文学作品、即兴评述、才艺展示。部分高校自主招考则分两个阶段进行。初试阶段考试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朗读指定稿件。复试阶段考试内容包括:朗读指定稿件、朗诵自备文学作品、即兴评述、才艺展示并回答主考提问。自我介绍、朗读指定稿件、朗诵自备文学作品等环节考查的是学生的语音面貌和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即兴评述、回答主考提问等环节考查的是学生在无文字依据的前提下,快速思考并表达的能力;而才艺展示考查的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在设置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时,应综合考虑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和高考艺考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力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应有别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设置,不必像高校专业设置那样细而全。笔者认为,为培养出能通过高校遴选的合格人才,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课程
播音主持类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决定了他们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相当一部分的播音主持艺考生为了能通过艺考,完全放弃学校教育,依托于校外机构的专业培训。结果,他们在语音面貌上虽然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自由交流与表达上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在文化高考中,这类学生也会明显处于劣势。可见,播音主持艺术生也必须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在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中,文化课的安排不容忽视。只有让播音主持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就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普通高中在文化课程设置上是具有优势的,学校应该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播音主持艺术班的学生授课,播音主持艺术班的文化课教学课时也应该与非艺术班的教学课时保持一致。播音主持艺术生参加文科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所以,文化课程设置可以倾向于文科方向的安排。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等科目,作为必修课应该贯穿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可将声乐、器乐、舞蹈等科目设置为选修课,同样贯穿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
(二)语音基础课程
作为未来的语言类职业工作者,播音主持艺术生应该能说一口纯正、圆润的普通话。良好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是播音主持艺术生立足职场的根本。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从高一开始就应该开设语音基础课,每周两节课,高二、高三可增加到每周四节课。授课方式以讲练法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从音素的练习开始,进而到单、双音节的练习,再进行文章的诵读等。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促使学生逐步消除方言音,矫正发音,最终达到拥有纯正语音面貌的目的。
语音基础课程包括基础发声、朗诵、即兴评述等内容。高一阶段可开设基础发声课,内容包括气息的掌握、发声技巧、普通话正音等;高二阶段可开设朗诵技巧课,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自备稿件的朗诵技巧和训练,新闻稿件等指定稿件的朗诵技巧和训练等;高三阶段可开设即兴评述课,内容包括话题审题、话题评述结构、话题材料的准备和选用等,同时,进行综合考场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和技巧。
(三)实训课程
基于专业特点,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应该安排实训课程,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起来。为让学生在面对听众或观众时不怯场、能圆场,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上台主持的机会,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及各种校园文艺活动可以作为学生的实训平台。
实训课程可以从高二开始设置,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实训指导,不必挤占学生正常的教学时间,可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学生分批次轮番进入学校的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部门实习;学校举办文艺活动期间,让播音主持艺术生上台担任主持人。让学生在实训中提高能力,比教师单纯地教授相关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相关技巧指导;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促使学生更快地成长。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播音主持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际运用,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的实训课程,不但能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应变处置能力。
(四)形体课程
播音主持工作是面向大众的工作,从业者的形象、气质颇为重要。而良好形象、气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能在高中阶段就让播音主持艺术生接受形体的训练,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形体课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从高一起就应该开设,每周一节,利用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来开展教学即可。没有经过严格形体训练的人,身上往往会留有一些习惯性的缺陷,如走路八字、肩膀一高一低、坐姿或站姿不美观等。形体课训练的第一任务就是纠正并规范学生的生活动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4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实践教学
(一) 实践教学的定义及特点
高等教育不同于初、中等教育, 其教育对象为大约二十岁的成年人, 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进行科学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已经相对成熟,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主地选择性学习,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 在高等教育中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 便出现了实践教学。
在19世纪初, 德国的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实践教学具有规范性和说明性;第二, 实践教学具有创造性;第三, 实践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二) 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水平也逐渐提高, 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将实践教学应用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表面上光鲜亮丽, 实际上背后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一工作需要敏捷的反应能力、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都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关。所以, 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为今后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的普通高校有民办和公办之分, 二者之间的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高中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减, 这给不少高校带来较大的压力。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利助手。首先,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其次, 实践教学也可以让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开展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 每个学习阶段专业能力、教学情况
普通话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 在初学阶段应重点练习普通话发音。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这一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测试。通过对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情况进行调查可知, 报名这一考试的学生高达百分之九十多, 但一级乙等及以上的比例却逐年下降, 取得二级甲等或二级乙等成绩的学生越来越多。
有些高校缺乏创新性, 过于借鉴其他学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方案, 课程安排不合理, 实验室的利用率不够高。
(二) 学生见习、实习的完成情况
我们发现,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专业见习次数非常少, 有大多数的学生在大二时期没有到相关媒体中见习过, 这和学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过多有关。关于实习情况, 学校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 而且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 实习报告也是马虎了事, 不够认真。
(三) 各种比赛活动的开展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 大部分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很少举行专业比赛活动, 学生只是通过各个社团举行的相关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学校对举办诗歌朗诵、情景模拟等比赛暂且没有概念。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实践教学对策
(一) 根据专业特点创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应在每个阶段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大一是打基础的阶段, 学校可以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 由专业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提升学生普通话的水平, 打下夯实的基础。大二阶段要增加实践部分, 让学生走进媒体内部, 亲自体验播音与主持的独特魅力。大三阶段可以进行“第二课堂”授课, 将课堂搬到实际的工作领域, 让学生走进主持现场, 一边感受一边学习。
(二) 注重实践, 开展新颖的实习、见习模式
传统的见习、实习就是到电视台或者媒体机构中参观学习, 而我们可以不局限于此,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到各种广告公司、婚礼现场等学习。这样一来, 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 开展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实践教学,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这一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培养优秀的播音与主持人才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曜榕.浅谈声乐、表演课程的开设对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学习的帮助[J].戏剧之家, 2015 (8) :192, 200.
[2]李彦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J].魅力中国, 2013 (34) :167-168.
播音与主持艺术日常练习文本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光临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09级播音班的汇报演出现场。首先,由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云南艺术学院自办校以来,成立学院有:戏剧,舞蹈,音乐,美术,艺术文化学院;影视,文华,高职,艺术设计学院。
其中,戏剧学院所有专业:播音主持,戏剧表演,舞台美术,模特,导演,戏文,戏剧学。
学生不才就是播音专业的一员,也由我详细的跟大家讲讲咱们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我们的学生可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才子佳人,本学年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新闻写作,播音导论,语音发声,语文,马哲,芭蕾舞基本功;新闻采访,口语表达,电视概论,思修,英语,中外民间舞。当然,还有每天必备的早操,发声,练气,基本功。
可以说,播音专业出来的学生是才思敏捷,卧虎藏龙,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我们主要向以下地区输送人才: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甘肃,陕西;广东,海南,江苏,江西;四川,福建,青海,浙江;辽宁,安徽,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港澳,台湾!但凡是中国地图板块上有的皆可!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6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上来。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建以来,教育教学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由于其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播音主持实践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除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等环节外,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显得重要。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大一至大三小课实践教学,使集体课(简称大课)中讲授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加以巩固,使学生通过实践练习,逐步掌握良好的发音用声技巧,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和完善播音主持技能。
目前,我国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方式,把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分组授课。在分组的实践教学中(简称“小课教学”),依据集体大课讲授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辅导,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评价,指出问题,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指导继续训练,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三年的学生实践学习通常会由一个教师一带到底,往往会出现对专业学习存在问题的发现及纠正不够全面的情况。再如,学生练习加教师指导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生硬,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课教学经验及思考,提出了以下改革建议。
一、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小课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大课讲授内容的重要指导意义,在练习实践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逐步学会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技能上得到双向发展,使之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小课教学中,通过对大课所讲内容进行的及时回顾,结合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看法,通过积极、独立地思考,使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专业实践课教师要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能将大课讲授的理论知识“掰开”、“揉碎”于小课的教学中,把一些专业知识技能贯穿于整个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学习阶段,而并不只是在某一阶段才强调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这也是由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如语音发声中关于气息控制与口腔控制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加强思想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小课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定期地同他们谈心,及时摸清其思想动态。要使他们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未来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应该是既能播音也会主持,既能做广播播音又能做电视播音,既能采访也能编辑,既能创意策划也能制作节目,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如此高规格的要求,不通过扎实刻苦的基本功练习是很难达到的。了解了这些新形势,能促进学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树立起学习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明白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适应时代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同时,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及正确的解决方法,制定出学习计划,自我督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在一对多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角色互换,让学生互为小老师,互相评判,互相纠正,既训练了他们的听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又可提高其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积极营造一个“探究式”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其次,在小课教学中多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稿件进行练习,如与当前形势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娱乐活动,等等。也可选取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时事评论等内容进行新闻播读及新闻评论的练习,选取一些经典影视剧的台词片段作为情声气的练习材料,等等。此类紧扣时代脉搏、充满新鲜感的练习材料,学生往往很感兴趣,能够很好地调动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再次,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实践教学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锻炼主持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结合专业特点,可定期举办一些汇报演出。如:开展月汇报、学年汇报、小组观摩、新年朗诵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各种场合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积极营造平等信任的实践教学氛围
小课组的每位成员,由于个人成长的语言环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发音器官的生理差异等因素影响,使得他们在发音用声习惯、语言的理解领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上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小课教师在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快找出适当合理的教学与指导方法。既要保证水平较高的学生吃得饱,又能促使水平偏下的学生尽快赶上来。要注意在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上,依据相同的练习材料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标准和要求,使小课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在小课教学中要与学生保持朋友式的关系,对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态度上保持平等平视的心态。只有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下,师生间的学习交流才能顺畅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师生互选的分组方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小组授课的模式来进行的。每位小课组教师的指导方式方法,都带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和主观性,因此而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长期跟随一位教师学习,会存在发现及纠正问题不够全面的情况,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有所下降,不利于整体水平提高。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在学生入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接触,在两者达到一定程度的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类似于填报志愿的方式,选择调换小课教师,小课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这种互选机制,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资源的效用,并对实践课教师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总之,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要及时更新观念,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在实践教学中继续坚持集体大课与专业小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发挥一对多教学优势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更新人才培养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姚喜双,未来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9,(6)。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7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程,口语传播
1 口语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双子星,伊尼斯和麦克卢汉以传播技术的发展阶段为整个人类社会分期——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观,因此多伦多学派又被称为媒介技术学派。而在人类传播的不同时期里,伊尼斯和麦克卢汉格外青睐口语传播社会。在《传播的偏向》一书中,伊尼斯对人类早期的口头文化传统推崇备至。他认为口头传播达到了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相互平衡的一种理想境界,正是人类口语传播的智慧之光奠定了人类早期的文明繁盛基石。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和东方的春秋时代以口头传播为主体,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各自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源头,从而被称为文明的轴心时代。
然而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手机、电脑迅速成为社会媒介的主流形态,基于手机媒介的信息获取与社交活动几乎成了人们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同时,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视则逐渐从中心滑落到边缘。曾经的王者——广播电视媒体陷入了转型的阵痛之中。广电媒体要想在当今社会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变革理念,转变思维,开拓出属于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作为一种基于大众传播媒介的人际传播活动,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播音员、主持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广播电视行业的标志,其专业素质关乎广播电视的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已经成为当下传媒艺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湖北民族学院郑艺副教授等主编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程》一书具有特别的意义。
《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程》深度契合了当下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从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建构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知识体系。它由深入浅出地系统介绍了播音主持艺术的基本理论、核心内容和运用规律,使读者对播音主持这种大众化口语传播活动能够产生清晰认知,进而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2 口语传播的作用
西方的古希腊,东方的春秋时期,都是在口语社会里创造了繁盛的文明。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人们从口头传播起步,历经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直到网络传播,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而伊尼斯特别对人类口头传统的衰落表示惋惜,他认为,人类又回归于眼睛占支配地位的文明,这种传播产生的垄断给西方文明构成了毁灭性的威胁。但目前最原始的口语传播仍是使用最广泛的传播方式之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播音员面向受众的播报,都是在使用口语传播。可以说,在各种新媒介层出不穷的今天,口语传播仍然是应用最广泛,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形态。
3 口语传播的创造性
播音员、主持人凭借他们口语的艺术力和感染力吸引着广大受众。但是播音工作是复杂的,它要求播音员在稿件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二次创作,“这种创作不仅把文字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而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个性结构系统、审美理想追求,融入有声语言。”播音主持需要有感情地和受众进行互动,也就是说,这是独具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4 口语传播的变化
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口语传播的格局发生了裂变,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当下媒体格局的变革。新媒体点对点的传播特质使很多播音爱好者得以通过一些网络音频节目APP、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上传自己的口语文本,用自己的声音感染听众并吸引了大量粉丝。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篇8
1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 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 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播音员, 都是各种节目信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一致, 未来播音和主持应该会融合成一体, 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即播音主持。播音主持人员是复合型人才, 具有多种技能, 其工作也将会变得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而且随着各种新科技的应用, 播音主持将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播音主持将成为市场化条件下的一个重要职业, 随着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不断规范化发展, 播音主持事业也将变得更加职业化, 播音主持人员的水平要不断提升, 才能爆发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播音主持一体化, 使得他们的个性更强, 适应力更强。而且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 电视台、通讯、网络等电子媒介的相互融合发展, 使得主持人与播音员在工作时的媒介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各种节目的种类会越来越多, 节目的分化也会越来越细。比如对于文艺节目而言, 就可以将其分为娱乐类节目、综艺性节目, 由于节目的类型越来越多, 因此在播音主持的发展过程中, 也必须要提高播音主持的水平、职业道德等, 从而使得播音主持能够有更加丰富的人格魅力, 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能够在更多的节目中担任重要的播报角色。
播音主持的创作依据音乐、稿件、画面等要素, 这些要素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 为了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则必须要对各种稿件的形式、音乐、画面等进行变化, 使其更加多样化。
2 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要点
2.1 创新与导向
在播音主持的发展过程中, 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式的报道有不同的新闻媒体作为载体, 这些宣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比如各种政策的宣传, 对民众的价值观进行引导等, 这也是当前很多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的重要属性。我国当前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进行传媒报道的时候, 传媒载体应该要把握一定的导向性, 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要积极把握正确的导向。播音主持是群众的口舌, 在把握大体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应该要反映我国民众的基本意愿和观念。新闻媒体的导向决定了这个媒体的发展方向, 比如有的媒体代表的是少数的政治家的利益, 有的是代表的是大众的意愿和想法, 因此媒体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播音主持的导向也反映出其不同的立场, 在进行创新发展过程中, 也要坚守住作为一个播音主持人员的基本原则和底线, 要明确自己的导向和定位, 从而才能提高播音主持水平。
2.2 创新与继承
播音主持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期, 当前播音主持行业取得的成绩是很多播音主持人员共同努力得到的, 由于当前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播音主持还应该要不断创新, 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 但是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有很多经验依旧值得继承与发扬。比如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夏青、沈力、赵忠祥等, 他们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 经历了他们自己所生活的时代, 因此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时代特性以及个性特征, 虽然在他们的播音主持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取的, 但他们的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当代播音主持人员借鉴的经验。比如齐越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整体开放的创作心态, 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进行播音创作, 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整个创作过程中, 因此, 使得整个播音创作更富有精神层次。夏青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铿镪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大国的气度, 这种播音主持的方式对于一些逻辑性较强、比较严肃的节目的支持就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沈力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亲和力、信任感, 这种播音主持方式对于一些民生类节目有很好地帮助, 可以给人一种亲和感, 让人能够更好地吐露心声, 比如在一些真人秀、情感类节目中, 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员具有很好地亲和力, 从而能够让嘉宾或者当事人更好地讲出自己心中的困惑, 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赵忠祥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语言功力、文化内涵等, 这种能力有助于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丰富的节目, 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可以对节目的内容进行再包装, 使得节目的内容更有吸引力。在进行播音主持创新的时候, 不仅要加强对这些前辈的播音创作经验的学习, 还应该要结合一些现代化的元素, 使得播音主持水平有所提升, 从而能够在不同的节目中体现出不同的播音主持模式, 使得播音主持能够成为节目播报的一个亮点, 能够提高节目的水平。
2.3 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能力
在播音主持行业中, 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能力是影响播音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没有语言基础或者语言能力较弱的人, 不可能对一档节目进行完整地播报。因此, 在播音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升包括很多方面, 比如基础的语言功底、语言词汇量的更新等, 一个播音主持人员应该要具备基本的语言功底, 比如普通话标准、语速均匀、说话流畅等, 这是作为一个播音主持人员的基本素质。在这个基础上, 还应该要对语言进行创新, 语言的创新包括在语言词汇、语言使用模式上创新, 比如播音主持人员应该要积极结合当前互联网的特征, 加强对一些现代元素的语言词汇的应用, 从而可以使得播音主持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2.4 结合各种新媒体技术进行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是当前媒体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职业,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媒体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变革, 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应用, 使得媒体的业态出现转变, 比如各种自媒体也成为新闻播报的主要阵地, 播报新闻不再是传统的电视、广播等载体的专权, 新媒体的便捷性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在这种背景下, 播音主持的模式也要发生改变, 播音主持人员应该要学会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和平台, 使得播音主持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 当前有很多网络电视台, 这是传统的电视台与网络融合而出现的一个产物, 为了要适应这种媒体业态, 则应该要加强对网络播音主持的培养, 与传统的电视台、广播的播音主持工作不同, 网络形态下的播音主持需要面对的是复杂的网络环境, 比如在各种新闻的播报过程中, 就必须要对播音主持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养、对他们进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培养, 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术, 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和新媒体时代。
3 结论
综上所述, 在现代传媒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播音主持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为了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特征, 则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 结合一些既有的经验, 结合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 加强对各种新技术和新平台的应用, 提高播音主持水平。
参考文献
[1]钟垣漪.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8) .
[2]李凌.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J].青年与社会:上, 2014 (5) :325.
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研究 篇9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实践
一、前言
随着我国电视、新闻、网络行业的不断发展, 播音主持专业也在不断地变革, 从最初的单一化发展模式, 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从单一人才培养模式, 逐渐过渡到复合型的人才培养, 其发展与社会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因此, 现代化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也应当从这方面入手, 更加注重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而要将这一效果做好, 就应当从实践的效果出发。
二、艺术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播音与主持的专业从操作性上看, 是一项艺术的实践过程, 每一个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将自身的艺术素养融入节目当中, 以自身的行为艺术魅力配合节目形式优化演出, 可以说每一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都是行为艺术大师。从艺术的本身来看“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 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 从中提炼素材, 塑造艺术形象, 继而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这里的“世界观”, 就是指“艺术家”的“理论”。因此, “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是“实践”, 是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而“理论”的丰富发展, 势必会激发艺术家有新的“实践”, 也必然会有新的“艺术创作”。而从哲学上来看, 实践是相对于理论的范畴, 相对于艺术理论, 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实践。所以, 在播音与主持专业中, 从来就不存在任何理论与实践分离的过程, 这个专业从其专业性质上来看, 就是将所有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一项工作。因此, 播音主持的艺术实践的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实践的可操作性, 通过实践磨合理论知识当中的不足, 从而完善整个系统构架。
三、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播音主持实践的形式在于对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对知识的积累过程, 方法则是围绕着两个方向而做的努力, 如在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分为口部、气息、字音、声音弹性等等联系手段, 如口部操, 主要是为了训练口齿的灵活度, 如有噘唇、咧唇、绕唇等训练, 同时也要注意发音, 如发“ba”、“ma”的音, 联系唇的发音速度和清晰度, 注意唇三分之一处用力。气息则是针对发声的训练分为无声练习和有声练习两种。如无声练习为, 慢吸慢呼 (保持平稳, 呼吸3次为一组, 一次练3~5组) ;快吸慢呼 (保持平稳, 呼吸3次为一组, 一次练3~5组) ;快吸快呼, 快喘气 (一次30秒~1分钟, 练3~5次) ;有声练习为:适量练习, “嘿”、“哈”、“嘿哈吼”、“a”音练习、“报数”;字音则是针对咬字清晰度的联系:严格按照普通话发音的舌位、唇形、气流通路, 注意吐字归音, 叼住字头, 不要缺失韵尾。字、词练习, 绕口令练习, 诗词练习。声音弹性的结合练习:主要讲究的是情、声、气结合锻炼, 情是依托, 声是载体, 气是动力。注意三者的结合。声音高低、虚实、强弱的练习。
知识的积累是实践的另一重要形式, 这里的知识积累不仅指对本专业的累计与学习, 同时要触及其他专业当中, 可以说播音与主持这个专业是一个知识综合庞杂的体系构架, 没有固定的界限, 一切元素都可能被应用在主持领域当中。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对当下的知识体系有清晰的了解, 还要对当下的流行元素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同时还要清晰地把握住即时的话题, 从话题中寻找可编辑的元素。现代化的播音主持行业应当具备“采、编、写、导、主持”等五大功能, 而这些功能无一不是从实践出发。
四、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主持人节目是以主持人出场的形式来实施广播电视功能的一种节目形式。从整体看主持人节目形式, 它是由节目的主体、节目的手段和节目的对象构成的, 节目对象和节目主体之间的联系必须有一个中介环节, 一个中介环节主持人, 而主持人想要当好这一中介环节, 就必须融入整体的环境当中。所以, 播音与主持实践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看是属于对知识体系的培养, 而如何培养知识体系则是具体实践方法实施的途径, 作者认为关键点在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培养, 这也是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播音主持属于综合性强的专业,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在实践过程中要彻底融入周围的环境中, 也就是融入“采、编、写、导”这四个职业当中, 熟悉所有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细节, 彻底融入整个行业当中, 如此才能实现全面知识系统的培养, 才能在主持过程中掌控整个现场的气氛。除此以外, 主持人的实践过程还需要注意积累, 在整个主持过程出现的各种临场形态, 都需要现场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把握, 都需要不断地提升对现场环境的各种认知, 以临场发挥做出最佳处理的预案和安排, 主持人的工作将不断地发挥出更多的随机应变和各种现场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就需要不断地积累和锤炼, 不断地提高情景认知和事态把握, 以满足主持现场的各种需要, 将主持工作做得更加圆满。
五、结语
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者认为,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实践的应用, 同时还要注意对理论知识的培养, 走教实结合的路线是播音主持艺术实践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周边知识的搜集学习, 注意培养自身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感, 学会营造气氛、因势利导、控制气息生成合适的共鸣, 从而提升自身的亲和感, 完美地融入整个职业当中。
参考文献
[1]付程.21世纪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要求[J].现代传播, 2001 (1) .
[2]王元骧.论艺术研究的实践论视界[DB/OL].中国民办学校网, 2012.
[3]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篇10
一、中国播音主持艺术形成
我国播音艺术的起源与广播电视有着内在的关联。在1992年, 我国建立第一所无线电台, 当时的无线电台只能够进行音乐的播放。随着后来的发展, 无线电台能够进行一些新闻的播报, 播音艺术就开始了起步。1940年, 在革命圣地延安, 奏响了我国人民广播的第一声播报。至今,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已经走过了近70多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的电视播音与电视主持作为两种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的传播样式, 电视播音发源于1958年新中国电视事业建立之初, 电视主持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在新中国电视传播中频繁出现的一种传播形式。播音与主持与整个新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关, 为推动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在我国, 播音与主持不仅是一种既定的职业模式, 还是一种广受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社会公知, 因而播音主持将会得到更多的倾听和关注, 甚至是一种社会信息传播存在的话题载体。赵忠祥作为我国第一代播音主持人的典型代表, 他的主持风格严格按照播音规范要求播报, 节目内容强调的是教育和宣传功能。第二代播音主持人以“说新闻”的形式进行播报, 这种形式的播报使得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 而且他们在语言上通俗易懂, 幽默风趣, 有别于过去那种严肃化的播音主持风格, 这不仅仅是播音主持风格上的创新, 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从第一代的“报新闻”到“说新闻”以及现在的“聊新闻”, 播音主持人的风格一直在变化着, 特别是社会多样化和信息社会的多元化, 人与人的交流对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充分认识播音主持的发展规律, 对促进播音主持艺术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 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
播音主持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和环节:语言表达、情感传达、仪态通达。播音主持在进行播音的过程中, 要注重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含义。
2. 播音主持艺术的语言表达
我国五年前文化源远流长, 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明显的审美趋向和语言魅力, 播音主持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 不仅声音要饱满有力, 还要合理地运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深厚积淀, 能够适当地使用修辞方法进行生动的表达。播音主持的沟通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持人的素质和涵养, 播音主持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 将大量的信息传达给广播听众, 更好地展现中国特色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播音主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要加强自己的语言功底, 提高语言运用的驾驭和表达水平。
3. 播音主持艺术的情感传达
播音主持艺术的宗旨是和听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播音主持艺术要求主持人能够富有感情地了解观众最关注的事实, 倾听观众真实的心声。播音主持艺术要时时刻刻体现党的方针政策, 在播音的时候, 将党为民做主的本质宣扬出去, 给广大人名群众塑造更好的社会形象。播音主持艺术要引导播音主持自觉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 认识社会的人情世故, 给观众树立良好的情感意识。
4. 播音主持艺术的仪态通达
播音主持艺术要体现中国的仪态美、礼仪美, 能够体现我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用真实感人的话语塑造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播音主持作品。播音主持艺术要体现互动性、互补性、同步性、密集性、开放性、全息性, 更好地让播音主持体现中国的形态美。
二、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方向
播音主持的发展应该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技术和自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冲击和变革, 甚至是挑战, 对电视节目、制作和后期效应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播音主持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来面对和处理响应的问题, 尤其是硬件设备所带来的播音技术革命。二是播音主持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特别是日益增长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复兴。
1.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重点问题是传播和接受。
在现在的媒体中, 处处体现着传播和接受的吊诡, 而他们是通过广大播音主持的传播来实现文化期许的。可以说, 传统的播音主持在今天看来只是一种固定形式的存在, 他代表着信息的直接送达。而今的信息接受的重点, 在于如何整合信息, 对信息和事实进行再加工, 传达出信息的深层意义。而且, 播音和主持如今已经进入各自的领域, 趋于统一化、国际化。
2. 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的职业界限在缩小。
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是运用声音对信息进行创作和传播。用联系的角度看他们题, 会清晰地发现播音员和主持人所进行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播音过程强调准确、清晰、前期编排, 主持更倾向信息的加工、整理、交流、接受, 两者之间形式和内容非常相近。所以, 不管是被称作主持人还是播音员, 只要你从事与播音主持相关的工作, 你就是播音主持的人员。在未来播音员和主持人会慢慢地融合在一起。在新媒体事业快速发展中, 兼具多种能力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其实往往是相通的。
3. 播音员和主持人素养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 观众对播音主持的要求越加严格。播音技术要规范化, 传播技术要现代化、管理要产业化、运作要市场化, 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以及运作的市场化使得播音主持艺术需要有规范化和产业化的管理。因此, 播音主持越来越需要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法, 只有本身素质高, 语言表达能力强, 播音效果好的播音主持才能够在规范化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挥的权利。而且播音主持事业正在逐步市场化, 市场化需要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这也同时要求播音主持事业更要职业化, 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立于市场的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 播音主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更新, 其自身不断受到社会思想观念、政治意识、文化传播、文学艺术等诸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势必为播音主持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和新方向。同时, 播音主持作为艺术也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吸收营养并且挖掘鲜活的事实语言和语言价值。面对社会大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挑战, 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提升和更新, 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条件下更好的生存下去, 才能在一种职业和文化之间、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和艺术审美价值之间寻找平衡, 适时发展。
摘要:播音主持行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职业, 随着多年的研究和发展, 我国的播音主持艺术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播音专业方面和社会认可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播音主持的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方向。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对播音主持作为一门综合、复杂的艺术也提出了一些命题和思路。
关键词:播音主持,综合艺术,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娟, 刘菲.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分类[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2010 (5) :44-45.
[2]王梓橙.论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有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科教文汇, 2011 (3) :204-205.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主持与播音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影响其健康发展的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专业和课程。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自1990年开始兴办主持与播音专业,2002年兴办高职,短短几年,办学规模得到快速发展。由1991年的一个班、在校生30人发展至2008年的20个班、600余人在校生规模,办学实力大大增强。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新一轮发展,与其他高职院校一样,我院主持与播音专业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尤其是课程的深化改革问题。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其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能有所裨益。
一、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逐步积累了经验,正在形成自身特色。
当前,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巨大发展以及受众群体的更高要求,活跃在前台的主持人播音员,其活动性质越来越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其角色定位越来越朝着文化型、智慧型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凸显出主持人、播音员在能力素质上更多的综合性,并对从事主持播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当前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在明确了培养目标之后,就是要按照“以职业为导向”的原则,对主持人、播音员的职业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学方案。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力地带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课程与教学特色。
二、推行了“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
我们大力开展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改革,积极推动研究性、探索性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拓宽专业口径与柔性专业方向有机结合,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宽基础、活模块”是集群式模块课程,它体现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具有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双重功能的特点。它的主要特点是把高等职业教育全部课程依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宽基础和活模块两个阶段。“宽基础”顾名思义基础要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宽基础”的培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宽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不但面向一个职业群,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宽的择业范围,而且有助于其在一个职业群中顺利转岗,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活模块”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知识本位体系,建立岗位能力本位的理念。岗位需要什么能力就培养什么能力。教改中主要体现在两大模块:一是专业知识模块;二是专业技能模块。按“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构建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宽基础、活模块”的重中之重。一个模块就是一个能力,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活模块”在专业“活”、层次“活”、课程“活”、主体“活”、管理“活”五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活”的特点。
(一)主持与播音专业“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改革原则:
1、打牢基础和够用原则:对课程进行较大调整和重组。将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课程进行调整,如《播音导论》课程就不再开设,增设《广告影视配音业务》、《活动与会议主持》课程,将有些课程进行整合,如原有的《各类节目主持艺术》课程,以前设置不太合理,理论部份强调过多,现将其进行组合,变成《广播播音与主持》与《电视播音与主持》,还将大课与小课进行调整,增加小课一对一辅导的时数与实训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实用和熟练掌握原则:增加了课程实验内容,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模块中,增加了小课、实训的内容和时间,在学生学完专业基础内容以后,每学期都增加了学生课程实习,真正掌握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
3、创新能力培养原则:设在原教学计划基础上,我们增设艺术素质、专业拓展方向、毕业设计环节等,着重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在指导教师确定课题与学生自选课题的基础上,利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另外,在教学计划中,我们新增设《表演基础》《声乐训练》《形体训练》《电视化妆》《营销知识》等多项新课程,增强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的能力等。
(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具体过程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与三个专业模块方向相关的发展情况与趋势,依据与专业方向相符合的并具代表性的课程为主干专业课,并依据主干专业课制定相关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制定专业课时尽量考虑专业方向的明确性、实用性、社会需求性,同时也考虑拓宽专业面和扩大就业面的必要性。在课程设置上,将主持与播音划分为六个模块:基本素质模块、知识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艺术素质模块、专业主要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方向模块。其中每个模块又分有子模块,就专业拓展方向模块而言,我们制订了针对主持与播音专业应用市场需求现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而对于每个模块及相应子模块的具体设定,可参阅《主持与播音专业模块化教学计划》及《主持与播音专业模块化教学大纲》。简而言之,设立本专业教学计划,我们依据一条专业主线,二条辅线,以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要求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辅线。
(三)创新点与切入点: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是:研究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等。
创新之处是:将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新的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法。
1、改变原来教学计划的制订模式,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结合社会对广播电视行业人才需求的现况,适当增加或调整专业模块的方向,即在宽泛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模块,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2、打破原有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有些课程教学进程较长、界线不清的状况,针对本专业的专业方向模块培养目标,将有些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和重组。如将《各类节目主持艺术》的教学整合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小课时数与实训量。
3、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模块设置上,我们也新增了专业素质模块、专业主要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方向模块,以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每学期对相应模块教学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及要求,并相应实行实训计划。
4、增设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在采、编、播合一的基础上录制一档广播或电视节目,并撰写论文。
5、对全系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方向划分,每位教师都有主攻教学课程,使教师学有所长,教有专攻。
6、实行项目考核、考教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三、推行“双证”互通的课程模式
2005年,“一教双证”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并结合专业的实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实验,形成了“双证”互通课程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双证”互通的课程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形式:
1、专业层面的“双证”互通课程模式
这种课程模式的特点是,将某专业的培养方向与某一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统一,使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在满足学生普适性能力的基础上,完全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来确定。
主持与播音专业根据“全国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资格证书的要求,将“全国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资格考试的课程《新闻基础知识》融入到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在毕业获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可以参加全国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资格证书的考试,获得资格证书。
2、单门课程层面的“双证”互通课程模式
调查发现,这种模式为许多专业所采用,即一门课程是专门为某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计的。该课程包含了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应会的技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是课程的目标。
四、推行了行为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培养模式
从2005年开始,主持与播音专业就致力于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例如,《播音创作基础》在课程中,需要学生录制稿件,如果有问题,老师现场解决,对于学生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在现场做理论讲解、示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播音主持系是学院项目教学法的试点单位,进行了模拟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和课程等项目教学法的试点工作。一方面许多课程开始尝试设计工作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播音创作基础》课设计了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活动与会议主持》设计了婚礼策划与模拟,《影视配音》设计了电影、电视画面配音,《即兴口语表达》设计了“五项技能”汇报表演比赛。另一方面,播音主持系创办了“明日之星”模拟电台、电视台,采取了班级与课程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全年共制作广播节目16期48档、电视节目8期24档。全系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
五.改革成果
1、《主持与播音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案》荣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5-17、18、19班作为新专业教学计划首届应用班级,就效果而言,已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情况十分良好,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
参考文献
①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M].科学出版社,2004.10.
②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③胡正荣主编.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6.
④张颂.中国播音学[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1.
⑤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⑥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⑦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若干发展趋势【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0(6).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 篇12
一、播音主持风格培养与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在播音主持中, 体现语言艺术和独特风格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播音主持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艺术, 不同的语言艺术又可以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 语言艺术和个人风格的完美融合, 就能对节目本身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 语言的艺术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增强节目的现场感染力。体现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艺术和个人风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访谈类节目。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到各地方台的《鲁豫有约》《非常访问》等, 无一不是在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和主持人的个人风格。访谈类节目中, 如何使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交流既不出现一问一答的刻板形式, 又不出现漫无目的闲聊的情况, 这都需要主持人利用语言艺术和个人风格来进行控制。当话题较为沉重时, 幽默的语言和活泼的风格可以活跃气氛;当话题较为开放时, 中肯的语言和沉稳的风格可以体现主题;当话题较为敏感时, 理性的言辞和冷静的风格可以化解尴尬的局面。访谈类节目通常表现为主持人和嘉宾的现场交流, 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个人风格就成了增强节目现场感染力的关键。
其次, 艺术性的语言和独特的风格可以提升节目内涵。当下, 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性, 所以真正成功的节目, 必定是具有人文内涵的节目。在新闻节目的新闻点评环节加入一定的深度思考的内容, 可以提升新闻的深度。尤其是民生新闻节目, 一般在某一条新闻结束后, 播音员主持人会进行简要的点评。有经验的主持人不仅要分析发生新闻事件的原因, 而且还要对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要如何处理提出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提升新闻价值。当前, 有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民生新闻节目, 甚至某一地区有好几档民生新闻节目。在新闻素材都差不多的前提下, 主持人主持功力的高低决定了节目收视率的高低;主持人的语言是否犀利、分析是否到位、风格是否大气, 都会影响节目的内涵和深度。
最后, 语言的艺术性和独特的风格可以加强节目的传播效果。一部好的节目需要一位好的播音员主持人来带动, 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艺术、个人风格三者层层递进, 共同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 主持人崔永元幽默的语言、得体的表达和不凡的气质让《实话实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崔永元离开后, 《实话实说》难现往日辉煌。《星光大道》也得益于毕福剑“接地气”的主持风格, 后续的主持人很难有所突破。《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等节目更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 在节目推出伊始就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而这都得益于主持人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个人魅力。
二、当前播音主持风格培养和语言艺术的误区
当前, 已经有不少播音员主持人认识到了语言艺术和风格培养的重要性, 也从自身开始进行了塑造,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 其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值得深思。
(一) 过度培养语言艺术和个人风格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市场需求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其中也出现了播音员主持人过度培养语言艺术和主持风格的现象。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为了培养幽默风趣的风格, 故意在节目中穿插笑点、制作笑料, 并辅以搞笑的动作和表情, 引导现场观众和广播、电视机前的受众发笑, 但由于时机把握不准, 往往适得其反。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为了培养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随意插话, 打断嘉宾和其他主持人的正常发言, 不仅打乱了节目的正常秩序, 而且还造成节目内容和转场不连贯, 这样不仅不能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 还会影响节目质量。
(二) 语言艺术和个人风格的低俗化
这里的低俗化, 主要体现在网络节目中。作为新媒体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节目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网络上吸引了许多受众。这样一来, 本就稀缺的优秀主持人资源更为稀缺, 网络节目也不得不培养一些新主持人来主持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 鉴于网络节目的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网络节目容易出现“打擦边球”的现象。一些网络节目用低俗、暴力等内容来吸引受众, 这种节目导向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网络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的网络节目要求主持人用带有挑逗性的粗俗语言来调动现场气氛, 有的网络节目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中用“出位”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吸引注意力。靠这些手段虽然能让网络节目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 但实际上却给整个行业和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带来了消极影响, 不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试想, 一个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播音员主持人, 又怎么能在节目中传播正能量呢?
三、培养播音主持风格的对策
语言艺术是个人风格的直接体现, 什么样的语言艺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风格,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在实践中, 二者也应该共同培养, 互相促进。具体来看, 应该在播音员主持人和节目双方的共同作用下来完成。
(一) 播音员主持人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 要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取得其他成就的基础, 只有基本功扎实了, 播音员主持人才能在不同的节目环境中做到游刃有余。其次, 播音员主持人自身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要对播音主持风格有正确的认识, 要对自身主持的节目内容和领域有深刻的认识, 要能预先估计节目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还要能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拓展内容与话题的深度, 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 明确自身的风格定位。再次, 在明确个人定位的情况下, 播音员主持人要在模仿中追求创新。新入行的播音员主持人可以选定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 来吸取对方的长处;学习其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 对内容的引导和对现场的控制, 尤其要注意学习模仿对象随机应变的技巧, 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节目中, 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但同时要注意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主持方式, 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特点。最后, 播音员主持人要把握风格培养的度。幽默的主持风格并不是疯疯癫癫地傻笑, 随机应变也不是越描越黑, 引导话题不是随意插话。恰当地把握度, 才能真正形成适合自身的播音主持风格和语言艺术特点。
(二) 节目本身要帮助播音主持人培养自身风格与语言艺术
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在某一类型或者某一个节目中长期实践而逐步形成自身风格的, 节目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展示自己的平台显得至关重要。首先, 节目要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 用节目来挑选和培养主持人。如果某位播音员主持人的性格特点是沉稳, 那么就不适合主持娱乐类节目, 又或者某位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言简意赅, 那么其也不适合主持谈话类节目。一旦节目挑选到了合适的主持人, 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其进行培养。如多组织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借鉴、模仿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在实践中让播音员主持人逐渐培养出自己的主持风格, 或开展“传帮带”活动, 让有经验的优秀主持人引导新入行的播音员主持人。特别是网站要在节目主题和节目内容上加强把关, 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不良倾向要及时叫停, 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行举止。其次, 要给播音员主持人犯错的机会。主持人在积累经验, 逐渐形成自身风格的过程中, 出错是难免的。除了原则性错误外, 要让播音员主持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最后, 节目本身要做好内容管控, 杜绝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和行为无下限的现象, 也要避免其无意识地表现出低俗的行为。
播音员主持人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和语言艺术, 是节目发展的要求, 也是媒体发展的要求, 更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要求。加快播音主持的风格培养和语言艺术形成, 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和节目组的共同努力。只有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越来越多, 媒体行业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解俊格.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赤子, 2014 (11) :38.
[2]朱绍祥.浅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生成[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3) :28-29.
【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推荐阅读: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规划08-21
播音主持艺术要素10-21
播音主持艺术论文09-22
幼儿播音主持课程09-27
播音主持的艺术空间05-12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05-16
播音主持艺术考试心得11-08
播音主持人的朗诵艺术10-28
《播音与主持语音基础知识与播音发声教程》07-05
播音主持与听众互动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