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

2024-06-19

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精选8篇)

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 篇1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及学分制的逐步推进落实,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不断凸显, 因此传统的以班级作主要育人载体的教育功能正逐渐减弱。而大学生寝室逐步取代传统的班级成为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以寝室为载体进行互动, 从深度上讲是不断加深的, 从广度上讲是不断扩大的。“学生寝室承担的功能逐步趋向多元化, 成为了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和第三课堂”。 (1) 大学生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寝室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群体性文化, 具有时代性、感染性、动态性以及潜在性的特点。

寝室文化的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以及大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而不断加强。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 加上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大学生的心灵不断受到冲击,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受到极大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 那么寝室就成为处理这些信息的最佳场所。在寝室里就某些敏感政治问题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最优选择。虽然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形成, 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以及洞察力。但是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 尤其是西方主流社会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所带来的强势文化冲击着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90后大学生。

而且, 据调查显示, “有些高校对于寝室过分重视管理, 而对于寝室的育人功能则予以忽视, 强调寝室管理的规范和控制功能, 使得寝室文化远离了精神文化的宗旨”。 (2)

1.2 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 因此, 寝室文化必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以学习为主, 学习应当成为大学生的主旋律。但是, 据调查显示, 只有百分之十的大学生在寝室学习。而且一个寝室的学习氛围对寝室成员的影响很大。学习氛围浓厚的寝室, 对于寝室其他成员能够产生激励作用, 促使寝室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相反生活在一个热衷于网络游戏, 抽烟、打牌的寝室, 长期耳濡目染, 也会形成不良的习惯。

目前, 高校寝室文化既存在积极向上的一面,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诸如“小团体”、“宅”、攀比等消极或不健康的因素。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 “宅”现象越来越普遍, 大学生闲着没事儿就宅在寝室上网、打游戏、看电影。有时甚至一个寝室四个人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与人正常的沟通交往能力, 而且还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1.3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 远离父母的他们由于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以及年龄的相近性, 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沟通与共鸣。可以说一个寝室的和睦与否, 决定着大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一个和谐的寝室, 其成员无论在学习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显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寝室则他们的‘避风港’”。 (3) 相反, 一个矛盾突出的寝室, 其寝室成员就会倍感压抑而无归属感。长期生活在这种寝室的学生, 将会产生自卑感, 形成自私、孤僻的性格。

我们还应当看到, 大学生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这不仅仅发生在女生寝室, 男生寝室也日渐明显。这种攀比不是指在学习方面的良性竞争, 而是指在消费甚至是两性方面的不良比较。这不仅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且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高校盛行, 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

2 寝室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措施

2.1 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学生行为

应当重视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对寝室这种文化载体的影响。认识到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加强对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中,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每位大学生有一个良好、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大学生在寝室里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考核的得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的一部分, 列入学生成绩单, 载入学生学藉档案, 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入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仅从制度上保障了寝室文化建设, 而且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约束、督促和激励作用。” (4)

2.2 关注特殊群体, 推进“阳光工程”进公寓

为了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正常地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减轻心理负担,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可以在高校寝室楼内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根据心理档案与家长保持联系并协同教育, 对症下药, 解决大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定期要求心理方面的专家与学生在寝室的心理咨询室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开通网上咨询, 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2.3 开展寝室文化活动, 营造健康、高雅的寝室建设氛围

寝室文化是大学生作为寝室主人翁人格的体现。但是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 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 寝室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通过开展诸如:寝室美化大赛、寝室故事演讲比赛、星级宿舍评选等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竞赛, 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拓宽知识、巩固学业的学习竞赛活动;“协助管理、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师生共建文明公寓活动等, 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5)

参考文献

①韩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大学生寝室群体[J].求实, 2004 (5) .

②③刘燕.浅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5 (4) .

④刘维, 王慧琦.大学生寝室艾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 2006 (8) .

⑤刘建宏.论学生工作进公寓的途径与机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

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 篇2

【关键词】大学;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实践

一、大学寝室文化的内涵

大学寝室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具体来说,精神文化指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物质文化指寝室及生活社区中的物资储备、设施维护和卫生环境等器物状况;行为文化指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养成;制度文化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自治制度,以及各种书面的、约定俗成的管理规定的制定和落实。

二、大学寝室文化的特征

(一)以育人为根本,影响潜移默化

大学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它具有无形的感染力和向心力。推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时间上讲,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黄金时期,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每天在寝室的时间至少有13个小时,占据大学时期的接近一半时间。

(二)以自发参与为主体,“小团体”现象突出

大学寝室是学生们生活起居的场所,寝室里经常产生某种“小团体”,这是由地缘、兴趣、情感甚至成长经历等因素主导形成的组合,如地缘因素的“同乡会”、兴趣因素的“兴趣小组”、情感因素的“知心朋友、闺中密友”等。“小团体”内部成员地位平等、志趣投合,对内部成员的影响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寝室文化的发展。

(三)以网络传媒为平台,紧跟时代步伐

在网络化时代,寝室文化已经成为网络和大众传媒的风向标。大学生在寝室里关注和交流的话题,大到全球生态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全国“两会”报道,小至明星绯闻、家常琐事,无处不映射着网络和传媒宣传报道的影子。他们可以成为“宅男腐女”,足不出户,却“朝闻天下”。大量的信息流深刻地影响着寝室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三、影响大学寝室文化发展的不良因素分析

(一)多元化价值观冲击渗透,思想政治状况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受信息现代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充斥于高校校园,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他们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但其中包含着一部分的负面信息,如金钱至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甚至民主社会主义等极具虚幻性、煽动性和迷惑性的错误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严重时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文化活动较为贫乏

如前所述,大学生在寝室的13个小时里,有大半的时间用于作息、交往、娱乐等生活琐事,生活气息非常浓厚。高校课程的设置比中学时代轻松,部分学生课程不多而又没兴趣学习,就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中。这既滋生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懒惰,又对追求上进的另一部分带来恶性同化的影响。

(三)人际交往问题频发,交流沟通有待加强

寝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这既组成了寝室文化的特色,同时也成为引发内部分歧和矛盾的起源。当今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从小被娇宠的成长经历,让部分同学缺少对不同观点、不同事物的理解与包容。所以,寝室冲突中,双方往往各执一词,不愿去沟通彼此的分歧,从而使关系更加恶化。

四、加强大学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对策

(一)齐抓共管,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大学寝室思想政治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院各级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管理模式,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努力将大学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巩固和向前推进。院系领导和政工干部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可以常驻学生寝室,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排解矛盾、疏导不良情绪,并通过言传身教树立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应该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整合学生处、后勤处、校团委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寝室育人的合力。

(二)树立典型,创造良好学习育人环境

高校可以通过“以评促建,树立典型”等方式,创设争当优秀的学习氛围。比如以奖学金获得、英语四六级过关率等标准评比“学习标兵宿舍”,以考研人数、通过率标准评比“考研宿舍”,以学生党员为模范的“党员宿舍”等,在普通同学中树立优秀典型,带动寝室文化、学习风气的好转。通过对学生党员和优秀人物的宣传,在寝室和学生社区树立先锋模范的榜样,形成一股“弘扬先进,人人向学”的正能量,创造出学习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工作

首先,建立寝室考评和监督机制,如寝室学生德育档案,学生干部考核机制,寝室党员发展考核制度等,对在寝室中表现恶劣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实行寝室事务公开和自我服务制度,提倡每一位学生轮流充当维护寝室学习育人环境负责人的角色。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带动作用,成立由党员牵头的学生自律组织,实行分区责任制,具体负责区域内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纪律监督,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区风尚。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OL].华中农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来源于中国期刊网,2007(6).

[2]徐建婷,唐庆,袁冬青.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35).

[3]范梅,刘纯朝.论寝室育人环境对新生班集体建设的作用[J].社科纵横,2010,7(25).

阳光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篇3

一、阳光寝室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1. 阳光寝室文化的内涵

(1)关于文化。文化是历史上涵义最丰富、解释最多的概念之一。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A.1.Kroeber)和克罗孔(ClydeKluckhohn)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总结了自一八七一年到一九五一年八十年间关于文化的一百六十四种定义。“文化”一词最早出自被认为是中华科学、思想文化源泉的《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文化把“文化”分解为“文治”与“教化”。汉代的刘向在他的《说苑·指武》中指出:“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古人主要是从统治和管理民众这个角度来定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视野开阔,对“文化”的解释要宽泛得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的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也有定义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人类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根据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从广义上讲,“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从狭义上讲,“文化”主要偏重于精神层面。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精神层面,即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风尚、思维方式等;制度层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规范化了的经济、政治、教育等各种制度、体制和方式;行为层面,体现为人们的行为方式;物质层面,即经过改造了的自然存在物。文化根据其不同领域又可分为不同文化,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寝室文化等。

(2)关于阳光文化。即我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归纳和凝练的,以自然阳光所表现的和阳光文字中所包涵的精神为核心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分支。阳光文化主要内容包括:阳光精神(正大光明、健康快乐、自强勤奋、求是拓新、关爱奉献);阳光心态(爱心、恒心、信心、开心、虚心、诚心);综合素质要求(健身心、求知识、强技能、厚品德);阳光口号(“走进阳光文化,培养阳光心态,力为阳光事业,争做阳光青年”,“阳光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我参与,我阳光,我智慧”,“阳光就是力量”);阳光行动(阳光文化节、“阳光号列车”行动、“六个二”素质拓展工程)。

(3)关于寝室文化和阳光寝室文化。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在大学寝室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下,以具有不同个性的大学生为能动性行为主体,通过其在一起生活、学习、交流、碰撞和融合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形式和物质形式的组合,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

阳光寝室文化就是将阳光文化导入不同寝室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积极的寝室文化。各寝室在建设寝室的过程中应弘扬阳光精神,践行阳光文化的制度文化,积极参与阳光行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寝室文化是阳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称作“阳光寝室文化”。

2. 阳光寝室文化的功能

(1)导向辐射功能。阳光寝室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文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行动会产生导向和引领作用,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扩散,对社会产生影响。

(2)教育激励功能。阳光寝室文化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阳光文化中传达出的精神对人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它能激励人去改变和行动。

(3)凝聚约束功能。共同文化理念的形成,能够极大地增强寝室成员间凝聚力,能够激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寝室的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规章制度会约束寝室的每一位成员,使他们的言行合乎规范。

(4)陶冶调适功能。丰富多彩的阳光寝室文化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有利于倾诉感情、放松心情、调适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阳光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阳光寝室文化的功能及积极向上的特性,决定了该文化必定对大学生的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

1.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媒体越来越发达,特别是网络的兴起,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很多思潮和观念,这些观念和思潮往往是寝室成员讨论的热门话题。如果没有正确的舆论氛围和导向,本来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就会受到错误观念和思想的侵蚀,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于寝室易受社会上和校园里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寝室成员之间的不良品质也会相互传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极易发生。故树立正大光明、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能增强学生的抵抗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 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影响

寝室是寝室成员相互讨论专业学习的主要地方,讨论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寝室学生的勤奋精神和认真态度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寝室还是加强人文修养的重要地方,由于寝室每个成员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学、政治、法律等人文知识,如果融合得好,就能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大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思考人类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健全人格。建立自强勤奋、求是拓新、奉献社会的寝室文化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有力保证。

3. 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寝室群体和睦,寝室将成为大学生的“避风港”,他们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大家诉说,以此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安慰。但是,如果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那么寝室成员就不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样,因缺乏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寝室成员的身心健康会大打折扣。建设健康快乐、关爱奉献的文化,能促进全体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关爱、一起娱乐、一起健身,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影响

不甘落后的年轻学生,一方面受到阳光文化的激励,另一方面受到寝室同学的榜样激励,他们往往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使自己能跟上大家的步伐。能力既是学生自信的源泉,也是今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三、阳光寝室文化的建设途径

如上所述,寝室文化可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有效载体,是一个基本要素相对稳定的体系;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起着理念导向作用;制度文化是内在机制,涵盖实现寝室管理目标的保障体系和措施;行为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包括成员的行为准则、交往方式等外显方式。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整合为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基本内容体系。建设阳光寝室文化,就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1. 建设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

这种精神文化要给人以崇高感,要有非常强的感召力。阳光文化就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校园文化,它是广大学生在自我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追求两个方面的航标,是学生品德修养和身心修炼的指南,是学生知识探索和事业追求的精神动力。阳光寝室文化要将阳光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将阳光心态、阳光气质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阳光文化激励、教育全寝室成员去向往光明,追求健康、快乐、成功和幸福。进行精神文化建设,还要将阳光精神具体化成各种口号,通过诵唱等形式达到内化的目的。

2.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制定制度一是要紧紧围绕阳光精神文化,二是要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制度的需要。要将寝室卫生、健康语言、文明行为等作为重点,首先加以制度化。制定的制度还要通过征文、展览、会议、交流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经常调查反馈制度的功能效果,不断改进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党建、团建进寝室,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寝室党员责任制度,明确党员的责任,让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

3. 加强对寝室成员的行为引导

发挥阳光精神文化的教育激励作用和制度文化的约束作用,采用强制性和非强制性手段相结合,逐步使寝室成员的行为合乎规范。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培养学生的自觉性。重点加强阳光网络行为、文明人际行为、积极学习行为的教育和引导。

4. 营造优雅的寝室物质环境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寝室的基础设施。寝室设计要人性化,突出实用性,充分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布置寝室基本格局。开展学生寝室设计大赛,鼓励学生亲自动手美化寝室居住环境,强化学生的寝室归属感与认同感。保持寝室清洁卫生,营造一个整洁美观的生活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阳光寝室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分析了阳光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探讨了进一步建设阳光寝室的文化建设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阳光寝室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鹤成.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结构模式及其管理建设.鄂州大学学报, 2004, (03) .

[2]陈卫聪.论高校学习型寝室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6.3.

[3]李静等.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 2007.1.

建设寝室文化,促进和谐寝室创建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寝室文化 和谐 创建

高职院校创建和谐校园必须重视和谐寝室的创建,而寝室文化建设在和谐寝室创建中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抓好主阵地,打好主动战,大力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寝室,进头脑”,使先进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取得“四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效果。

一、寝室管理规范化、网络化

高职院校要制定《大学生寝室文明公约》、《和谐寝室创建实施细则》等制度,使寝室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大大提高管理效果。寝室管理网络化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趋势。学校有成百上千的学生寝室,学校应在每间寝室的门上都贴上寝室成员名单和学生辅导员的联系电话,寝室里每个床位上都应有学生的照片、姓名、班级、床位号、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学生晨读、晨练、上课、晚自习、晚就寝等几个时间段,学校应分别安排值班领导、学生辅导员、生活指导教师进寝室巡查,发现有旷课、睡懒觉、通宵上网、损坏公物、盗窃财物等行为的学生,要予以记载,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每学期末将记载结果进行汇总,与学生入党评先、奖学金、资助金的发放挂钩。

学校应把创建和谐寝室与寝室出勤、安全、卫生、文化等方面的考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要成立“学生公寓管理自治委员会”,设委员长、楼栋长和楼层长,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要在每栋公寓设立学生意见箱和生活服务反馈栏,要求楼栋长每周五下午把寝室的生活、卫生、安全等方面问题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工作部门汇报。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领导、值班教师汇报。只有通过以上管理的实施,学校才能保证和谐校园建设主阵地的安全有序,才能将和谐校园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和谐寝室建设的引导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创建和谐寝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校应通过全面宣传动员,树立示范典型,教育引导学生对和谐寝室建设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认识。一是召开“和谐寝室建设动员大会”,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二是召开和谐寝室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在全校多间寝室中选出一些“样板寝室”作为典范,组织各院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三是积累经验,全校普及。学校应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整体推进、逐步完善”的工作模式,使全校学生都投入和谐寝室建设的氛围之中。学校每学期应进行和谐寝室创建工作总结,评选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此来鼓舞和激励广大学生的创建热情,达到协调人际关系、塑造心灵、提高素养的目的。

三、突出寝室文化建设的特色、亮点

为了使和谐寝室创建更有生命力,更有成效,学校应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学校可以提出寝室文化应做到“院系有特色,间间有亮点”。按照这一思路,学校应号召学生把和谐寝室建设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突出寝室文化建设“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体现较强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如法律专业的学生寝室,墙壁上可以张贴“政治觉悟高出一等,法制观念超出常人”条幅,书桌上所有的法律书籍摆放整齐,让人一看就知道法律专业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外语专业可以重视培养学生融洽的人际关系,要求寝室的被子床单整洁有序,地面一尘不染,还可开办学习栏,栏内贴有学生的学习心得、个性特征、血型、爱好及寝室成员的合影照,墙壁上用绿色葡萄藤装饰着标语:“爱你胜过爱自己”,充分表达出学生之间的姐妹深情。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剪纸技术,把寝室装扮成童话世界,用各种有趣的玩具和动画填满生活空间;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在寝室走廊里办学习园地,将“神舟七号”上天的报道公布在信息栏内,供学生课余浏览,以此激发爱国热情;园林工程系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培育的鲜花免费送给其它专业学生的寝室,并用鲜花装饰自己所住的楼栋和寝室,使学生每天沐浴在鲜花的芳香之中,精神倍增,心情愉悦。学校按照“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创建和谐寝室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四、丰富和谐寝室创建的文化内涵

学校每个学期都可以举办“寝室文化艺术节”,以大量的活动为载体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艺术节开展期间,学校到处都是标语的海洋、旗帜的海洋、歌舞的海洋,人头攒动,掌声雷鸣,一片节日的喜庆。学校可以请电视台和报社等媒体做好宣传报道,还可开展“党员示范寝室评比”、“绿色寝室评比”、“生活自理能力大比拼”、“寝室文化征文活动”、“党员示范床铺评比”等活动。在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许多新生刚开始大学生活时,都会因为同学之间不熟悉、寝室关系处理不好而哭着要回家。学校可通过组织寝室活动,让寝室成员之间进行合作,最后让他们都成为好朋友。这样,寝室之间的气氛和谐了,住校生活也愉快了;有许多新生不会叠棉被,学校可通过开展“生活自立能力大比拼”等活动,使学生寝室物品摆放整洁有序。学生工作部门应把洁净、美观、人际关系融洽的寝室用相机拍下来,制作成广告牌在校园内展出,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美的气息。学校还可通过“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方式,全方位管理教育好每一个大学生。

五、以人文关爱推进和谐寝室创建

学校应在每栋楼安排几个辅导员和生活管理教师,每天与学生同吃同住,学校、系还应派一名值班领导在校住宿,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即“家的情感、家的服务、家的温馨、家的环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做到“三心”,即有爱心、有耐心、比较细心,热情主动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学校为了实现对家长的承诺,应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都有家的感觉,学校应要求教师无论是冒着寒风还是暴雨,都要把突然生病的学生及时送到医院。教师应克服自身的困难,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把温暖和爱心送到每一个学生心里。学校应大力宣传和树立一批师德高尚的教师,让全体教师都向他们学习,形成为学生无私奉献的风气。学校还应要求教师资助困难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把自己的衣物送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使困难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脱贫。学校只有细致入微地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生活安心、学习上进,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规范、多样、科学的管理,可以使高职院校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和谐寝室的创建更使学生的生活从干净向文明、文化、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寝室的活动可以成为高职院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跃年.谈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王春.制度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环节[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 篇5

1 寝室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寝室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寝室文化是以学生寝室为阵地的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等, 是寝室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良好的寝室文化是校风优良、学风严谨的重要体现。

寝室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其内在的特点: (1) 透视性。寝室文化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寝室成员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 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反映。 (2) 独特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人员的寝室, 各自的寝室文化也不完全相同。它可以反映出各自的特点, 若一个寝室的文化水准高, 那么, 寝室成员的言谈举止往往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反之, 这个寝室成员的思想行为就会表现出庸俗、颓废的消极状况。 (3) 感染性。寝室成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寝室文化的质量。当寝室成员大部分素质较高时, 个别低素质的成员会被高素质的寝室文化氛围所感染和同化。 (4) 发展性。寝室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是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地丰富和完善。如果不注意建设和管理, 它也有可能往反方向发展。

2 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根据寝室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寝室文化的建设, 进而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建设寝室文化,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养成教育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基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现在很多寝室物品乱摆乱放, 被子不叠, 值日生不负责任, 都是基础教育缺失的表现。可以这样说, 寝室文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学生寝室的卫生管理。

从每学年新生入校军训开始, 我们就会同全分院所有的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官对学生寝室的物品摆放、卫生要求做出规定, 这种规定因为有教官的参与而显得带些军事化。之后再多次进行联合大检查, 通过多次的检查让大家明白寝室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让学生养成一种搞好寝室卫生的习惯, 而这种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基础。

(2) 建立健全寝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是准绳, 是管理的依据, 寝室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寝室卫生管理规定》、《寝室长职责》、《星级寝室评比条例》、《开展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实施细则》等, 都是我们进行寝室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3)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是我们进行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寝室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单凭行政或治安手段是行不通的, 必须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范畴。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和负责任的班主任队伍是寝室文化建设强有力的后盾。辅导员班主任入住学生寝室, 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做好学生思想方面、专业学习方面的引路人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4) 建立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学生既是寝室管理的客体, 又是寝室管理的主体, 为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我们在各栋宿舍楼设立党员服务站,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模范作用;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 对寝室卫生、晚上就寝纪律等进行检查, 对寝室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寝室长的作用, 将寝室长列为主要的学生干部。此外, 我们还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努力把对学生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从学生一进校即开始对他们进行寝室文化建设的宣传, 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 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靠大家一起去创造。

(5) 开展形式多样的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以班级为整体、以寝室为单位, 每班开学初向分院提交各班寝室文化建设的详细方案;每个寝室结合寝室和室友的特点, 给自己的寝室取个室名, “少林寺”、“温馨港湾”、“才女之室”、“快乐大本营”等室名各具特色;每学期进行检查评比时, 评出最佳整体文化建设寝室、最佳卫生文明寝室、最佳风格形象设计寝室、最佳室名设计寝室、优良学风寝室等活动全方位地促进了寝室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另外通过女生帮男生整理寝室内务, 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手拉手”活动、寝室专业特色风采展示、学校宿管中心每年举办的“宿舍文化节”等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同时也在活动中培养了寝室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积极上进的竞争精神。

(6) 执行力度的关键在于检查和监督。环境卫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首要一环, 也是寝室文化建设成效表现比较明显的地方。环境卫生的保持不单需要制度的规范, 更需要不断地检查和监督。通过学生会、分院宿管干事、学校宿管中心每周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及时把检查结果反馈给寝室长和班主任;学院宿管中心每周编制的《宿管周报》, 及时向全校领导和师生公布宿舍管理和寝室文化建设的情况。这种检查、监督和反馈有效地保证了寝室文化建设的长期进行, 避免了寝室文化建设的回落。

3 关于寝室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 寝室文化的建设要长抓不懈。寝室文化的建设和教育工作, 要从新生一入校就抓起。万事开头难, 只要从新生开始抓起, 这种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就能起到明显的作用。结合每学期活动的开展, 不断地对寝室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巩固, 长抓不懈, 必定能把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一个台阶, 进而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2) 积极营造浓郁的寝室文化氛围。寝室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如何在寝室内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寝室通过各种设计、装饰彰显专业特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积淀需要学校各部门长时间的努力。

(3) 通过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 积极配合课堂教育, 使寝室文化活动成为学校各项教育的延伸;通过寝室文化建设活动, 学生在寝室卫生、寝室成员行为举止、寝室内部成员交流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与进步, 这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我们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 近几年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不断升格, 但爱岗敬业、行为规范、吃苦耐劳是用人单位的最基本要求。“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就业的前提”这句我们在寝室文化建设与教育中的座右铭值得大力推广。

4 结语

总之, 加强和推进高职院校的寝室文化建设, 不仅要注重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还要注重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才能营造健康、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促进优良寝风、学风、校风建设的发展, 为构建温馨和谐的校园提供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田英莲.创建有益于大学生成长的宿舍文化.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0) .

[2]刘维, 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文化论苑, 2006 (8) .

[3]范方仕, 杨晓庆.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方法探析[J].企业家天地, 2008 (8) .

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 篇6

1. 高职院校寝室文化的含义及特性

高职院校寝室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所谓硬件是指寝室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软件是指寝室成员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

从精神文化和大学生寝室文化来看,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性。

1.1 感染性

人是在群体中生活的,人必须而且也能够接受群体的影响。不仅现实的行为具有感染力,而且认识和观点也有感染力。感染性体现在心理层面,并通过心理、情绪影响个体的行为。大学生寝室文化就是寝室成员这一特殊的群体感情、情绪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认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感染性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1.2 倾向性

倾向性是指寝室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或行为)。也就是将群体意识通过心理系统与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发生交互作用,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

1.3 动态性

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 在心理、情绪等方面易变。大学生的兴奋点经常转移、思维跳跃跨度大、涉及领域广、转换节奏快,这些都使大学生寝室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

2. 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2.1 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管理中, 由于对高校寝室这一文化阵地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以及正确引导和教育的深入不够, 我们的寝室文化建设仅仅只停留在对作息制度和卫生的管理上, 只关注到了文化建设的表层和中层, 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 结果导致工作不深入, 根本问题不能解决。

具体来讲, 宿舍必要设施基本齐全, 宿舍卫生状况部分较良好, 但相当一部分宿舍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纯粹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平时宿舍不能保持整洁, 有的甚至是臭气熏天;有的宿舍设施被随意搬动, 室内电线私自乱接, 宿舍内文艺活动处于低层次, 打游戏、打扑克、看影碟成为主要娱乐方式。虽然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宿舍的生活、学习、言谈举止、道德规范作了规定, 但制度的执行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有的制度规定虽然已经发到每个宿舍, 张贴在宿舍醒目之处, 却没有真正进入宿舍成员的心里。

大多数同学在宿舍内阅读的课外书籍多为武侠、言情小说, 层次偏低;大多数同学的上网内容多为聊天或打游戏;临睡前的“卧谈会”常涉及一些不文雅的话题。在消费文化方面, 有些同学消费观念不合理, 消费结构和消费指向与消费身份不相符;用于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开销偏低, 而购买时髦服装、高级化妆品、烟酒以及先进通讯工具所花费用较高, 追求享乐、放弃艰苦奋斗精神的状况令人痛心和担忧。

2.2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2.2.1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

当今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和快捷的大众传媒,增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往。大学生可以在寝室里随时听到国内外的各种声音;大学生们经常在寝室里针贬时弊,指点江山,他们愿意在寝室里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或争辩某些政治敏感问题。这些无疑有利于寝室成员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活跃思想;通过同学之间激烈的思想交锋,帮助他们辩明真伪,区分善恶,认识真理,提高政治识别能力和政治素质。

但是,由于大学生们往往思想单纯、情绪不够稳定,缺乏社会阅历,加上很少有机会深入社会,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知之甚少,只能凭借各种传媒、舆论导向及一些社会现象去作一些简单分析和判断,因此,其辩别是非能力差,容易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2.2.2 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寝室成员的组成是一个较高层次且目标比较一致的群体,饭后闲聊,睡前卧谈,彼此之间可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同学之间应该学会忍耐与宽容,学会彼此尊重人格,因此,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能够使寝室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但是,也有个别大学生沉迷于不健康影视光盘和不良电脑游戏,并在寝室里"津津乐道";有的寝室经常谈论一些低级庸俗的话题,发泄消极的情绪。这样造成不少大学生在公共场所谈吐高雅,回到寝室里却无所顾忌,相互之间用语粗俗,粗话、脏话不断。有的大学生极其讲究个人卫生,寝室脏乱差却不去主动打扫整理;自己的物品视作珍宝,对寝室公物的损坏却毫不可惜等等,这些都容易对同寝室同学的道德素质产生不良影响。

2.2.3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们年龄相仿,文化素质接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互动。如果一个寝室群体和睦,寝室将成为大学生的“避风港”,他们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大家述说,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仅仅把寝室当成一个睡觉的窝,那么,寝室成员就不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这种寝室里长期生活的学生就会形成孤僻、自私的个性。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因势利导,限制、转化其消极影响?如何创建良好的寝室育人环境,使寝室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3. 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管理方面

3.1.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

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使他们扎根于大学生寝室中,以大学生寝室为基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如果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家”里,学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

3.1.2 建立健全大学生寝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3 充分发挥优秀大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教师、宿舍管理人员是核心,寝室的管理细则是保证。但仅凭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依靠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因此,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并通过他们团结更多的同学,影响更多的同学,使广大同学都能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努力。

3.2 具体措施

3.2.1 统一认识

大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 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仅靠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自身力量, 没有学校领导的关心及政工干部和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把思想统一到这项文化建设上来。要认识到:社会文化、校园文化虽然对寝室文化有较大影响, 但却不能等同于寝室文化, 寝室文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相对完整的文化层次;要认识到:大学生寝室文化阵地随时都处在争夺之中, 高雅文化不去占领, 庸俗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建设健康的大学生寝室文化, 是形成良好的校园政治环境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有效途径。

3.2.2 把握规律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要开展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调查研究, 把握其运行规律。要了解大学生在宿舍内除了吃饭、睡觉, 还干些什么。为什么有些同学在教室内穿得干干净净、风度翩翩, 而其宿舍却脏、乱、差, 不堪入目?为什么有些同学在班级里从不多言多语, 而在宿舍内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无论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 还是理论探讨, 都有待于我们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把握规律、制订措施、扶正祛邪。

3.2.3 教育引导

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办法、采取新措施。比如:看到同学们浪费饭菜的现象比较严重时, 就应该结合我们的国情现状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看到崇拜明星的现象, 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看到寝室里俗文化泛滥, 就应该引导或组织学生欣赏和学习高雅文化, 如开展名著、名画、名曲、名影视的“四名”欣赏等。另外, 学校各级组织在组织大学生开展活动时, 应适当考虑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活动, 这样有利于培养宿舍成员的集体观念。

古人云:“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亟待我们去研究、去开发、去完善。平时不管不问, 出了问题后再亡羊补牢, 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才能建设好这项工程, 管理好这块阵地, 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摘要:寝室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化环境和氛围来体现的, 高校文化活动的内容、文化活动的方式以及寝室文化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 都蕴涵着教育意义, 对大学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候建辉.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中州学刊, 2002, (5) :25.

[2]林俐.论大学生宿舍文化[J].内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301.

[3]杨全美.高校学生管理与校风建设[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

[3]江华.寝室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1999, (4) :1.

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构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的加快, 寝室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对于教室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基调中, 大多数学生一天中有大半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因此, 大学生寝室文化构建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力的推动, 尤其是自高校扩大招生以来, 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寝室文化现在发展的需要。所以, 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导向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研究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与构建意义

对于寝室文化的理解, 学界有不同观点, 多数是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特征、作用、展开形式等方面进行阐述的, 对寝室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深刻而积极的认识。寝室文化是大学教育管理中较难以把握和构建的文化, 有学者指出, “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校园文化的亚文化[1]”, 具有集体生活的互感性、个性发展的随意性、业余生活的消遣性三大特点。寝室文化是基于高校学生一寝室为空间, 组织在一起沟通学习、生活的环境与氛围, 既有隐性的精神文化, 也有显性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2]。近年来, 高校寝室学生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从马加爵案件、铊中毒事件、学生校外租房等到学生斗殴事件的不断出现, 都给我们对寝室文化的构建留下了深深地思考, 大学生寝室把学生纽合在一起, 共同学习、娱乐、休息以及开展社交活动, 但部分学生寝室所表现出来的负面信息让我们深感失望。

事实上, 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一个寝室共同形成的环境和氛围, 对寝室每一个人都有感染性、潜在性和交互性, 寝室文化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人际关系交往、陶怡情操、学习生活交流、促进学生特别是90后学生独立生活等积极功能被我们广泛接受。首先, 相对于其他校园文化载体, 寝室具有较大的宽松度和可操作性,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敢或者不愿在其他场合表达的, 均可以在寝室中诉说, 特别是如失恋、人生挫折及消极思想观发泄等, 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第二, 高校学生寝室文化是一种群体共同居住的心理环境, 通过环境熏陶, 个体潜移默化的将主流人生观价值观地移植到自己的心理系统, 经过不断调整吸收成为自己的情感特征, 将寝室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第三, 学生个体在寝室中通过和他人交流沟通, 在锻炼与人打交道基本本领的同时, 也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对90后独生子女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意义重大, 同时学生之间专业对碰与交流, 也能相互促进学习进步。

但如何让这些功能实现, 既要考虑90后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 也要反思教育内外部环境的改变。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05) 更进一步对学生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 倡导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 以人为本成为学生管理的最基本精神, 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和教育思维转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何在大学寝室文化构建中做到以人为本, 充分展现寝室凝聚力量、增长才干、陶怡情操等积极功能, 值得进一步思考。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构建的困境

近些年来, 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在学生公寓园区推广形成、在学生学分制施行、信息化社会校园网普及背景下, 逐渐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这使构建学生寝室文化困难重重。

1.学生寝室分配制度的功能取向有待完善。一般情况下, 我国许多高校是按照学院和专业分配学生寝室, 实行在同专业和学院按照打乱省级或者随机分配方式, 其功能取向主要是基于便于管理学生, 减少寝室分配矛盾, 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 按照一些通识教育学者的设想, 大学学生寝室可以把专业打乱, 另外借鉴国外寝室分配的价值取向思路。统一安排住宿的确可以达到统一管理和安排, 同寝室同学如果是同班同学更能促进彼此熟悉和专业内交流, 但这样的分配模式使学生交往面变得十分狭窄, 按照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来看, 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对学生个性培养也缺乏依托的根基。研究表明, 寝室成员经过长时间相处能形成类似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对外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和态度, 充分体现了寝室文化的弥散性。但这样寝室分配的学生利益倾向给学校管理和辅导员日常工作管理造成极大不便, 也不利于发生突发事件时学校学院及时处理, 因此阻碍十分大。多数高校面对这样两难的困境, 往往选择统一的安排和管理。

第二是大学后勤化改革未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 学生公寓后勤化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 高校后勤化改革取得了较大进步, 学生寝室条件明显改善, 一些学生寝室安装了空调、热水器等, 学生社区、公寓园区逐渐推进形成。但是, 后勤化改革给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小挑战, 一方面是后勤管理与学工部门管理的交叉重合导致了双头管理。另一方面, 后勤集团在寝室管理上很少关注寝室的育人功能。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忽视通过大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造成宿舍的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多数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完成的是“管”的功能, 寝室管理员以管理者身份出现, 多数学历较低 (一些学校主要外聘退休或者无业中年人担任) , 和学生交流缺乏共同语言, 更难谈及思想政治教育, 寝室的育人功能严重不足, 这并不是我们进行后勤社会化所期待的结果, 也不是高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初衷。

第三是对寝室文化的重要意义重视度不够。首先, 事实上, 高校学生对寝室管理人员的职能要求十分高, 学生的生活、心理问题都期待他们去解决, 寝室学生突发事件 (如打架斗殴、急病等) 处理相对寝室管理员更迅速更便捷。近年来部分高校尝试辅导员进公寓、横向设置宿舍辅导员、聘请高学历宿管人员等, 利用学生寝室这一阵地进行德育工作, 这是对寝室文化构建的一种工作创新和反思, 效果如何, 有待进一步检验;其次是寝室文化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仅靠某一职能部门、某一学生工作群体是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的, 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群策群力、相互沟通, 不断积累经验, 方能实现寝室文化构建的效率和效果。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培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 将学生自身的创新性和主体性放在了寝室文化构建的重要位置。横向比较国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委员会制度, 他们把学生的创新性和主体性放在了寝室文化构建的重要位置,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虽然我们强调在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构建中辅导员、宿管人员等主力军的教育、管理作用要充分发挥, 但学生之间的和谐配合必不可少。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有了较大转变, 学生如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方面, 在寝室中树立模范人物, 定期评比文明寝室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大学生骨干特别是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能引导一批人、感召一批人朝着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而努力。虽然大学生之间性格不同、理想有异、但他们同处于一个年龄阶段, 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和思维逻辑,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生之间渴望得到认可的需求是其他工作方式难以达到的。此外, 选好每个寝室的寝室长也尤为重要, 寝室长素质的高低, 在较大程度上, 影响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质量。一个负责的寝室长应该团结同寝室的每一位成员, 共同建设高雅的寝室文化, 许多高校设立楼长、园区委员会等参与学生寝室文化构建工作, 这对强化学生寝室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增强了劳动观念具有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发挥寝室学生的潜力、创造力, 给寝室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其次是以学生为本, 进一步深化后勤化改革, 不断强化育人功能。针对上述提及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下, 学生公寓管理应以人为本, 强化育人意识, 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提高学生寝室文化构建的育人功能[4], 学生是寝室的主体, 虽然我们主张高校学生管理应该形成一套可行的制度, 但这也应是在学生参与, 意见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构建, 后勤化改革经济化价值取向对学生自由构建寝室文化造成了阻碍, 学生不能根据自身情况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文化制度, 也是当前寝室文化构建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及学院应思考整合工作力度, 构建一套由几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寝室文化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普遍的住宿模式是以院系以及专业为单位, 按年级统一住宿模式, 学生寝室多人处于同一空间, 长期相处可能产生的抑郁、焦虑、社交紧张等问题不容忽视, 寝室文化是学生大学记忆的重要组成, 但在高校扩招、个人空间与校园生态急剧冲突的情况下充满了矛盾和问题, 国外一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英国大学过去常常以学生宿舍为单位, 发展出独特的hall或者学院文化。20世纪90年代, 英国大学承租或者建设了很多商品房式的学生公寓, 基本上保障独立私人空间。不过在我国, 这样的条件目前还达不到, 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一些新的做法, 有新闻报道, 温大城市学院“自选室友”以院系集中为原则, 学校先根据各院系新生人数划分宿舍区域, 新生须在规定区域内进行选择。学生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寝室类型 (4人间还是6人间) 、有无早起习惯、有无晚睡习惯、电脑使用时间、现居住地、个人卫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内容。如果新生没有选定寝室和室友, 学院再作统一安排[3]。虽然这种做法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 但如何改革寝室分配制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三, 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群策群力,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将学生寝室健康生活纳入教育主要工作中来。这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全方位的审视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并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高校逐渐推进学生社区或公寓区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现代高校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社区的出现和成熟, 这对于减轻学校和后勤管理负担, 促进高校管理良性发展意义重大。但这需要学校配备必要的物质设施如健身器材、小型图书室等, 为学生提供方便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重点解决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配套设施不全、私密度较差、舒适度不足等问题, 而这也需要基于人本管理的思想。同时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 协作推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静等.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1)

[2]白云.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

[3]自选室友, 随机分配?大学生寝室怎么分更好[N].光明日报, 2013-8-26

物理教学与寝室文化论文 篇8

2013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强调,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纵观浙江省党建和学生工作的相关要求, 寝室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作用日益凸显。2012年9月, 夏宝龙书记出席浙江省大学生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启动仪式时强调, 寝室体现着同学们的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2014年6月26日,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在2014年学工研工部长会议上提到, 要坚持生活德育的理念, 全面深化文明寝室建设,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工作全过程。

而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受到高教园区、寝室硬件设施的制约, 不同的学校开始探索不同的德育生活模式。目前已初显成效的有延伸制、社区制、书院制、学区制等生活德育模式, 它们都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寝室文化建设的融合方面做了创新与探索。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不同高教园区不同的融合模式, 针对滨江高教园区的实际, 提出切实可行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二、对比分析

(一)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笔者以滨江高教园区立业园、立志园、立德园为调查点, 随机抽取了滨江七校中的六校, 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有效问卷575份, 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统计发现,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 有97.2%的学生表示“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正确知晓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价值目标的分别仅为38.5%、29.5%、50.1%, 全部回答正确的不超过15%;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选择, 选择“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的占30.3%, 选择“融入生活体验感知”的占74.5%。

根据多维度的调查分析, 滨江高教园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总结为:第一, 知晓度高, 但对具体内容的正确认知偏低;第二, 现有认知仍属感性阶段, 对“生活德育实践教育”的兴趣较浓。

(二) 新旧高教园区的融合现状对比

杭州目前有下沙、滨江、萧山、小和山等几大高教园区, 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建成, 寝室的硬件设施和园区环境也各有不同。笔者选了曾经就读的下沙高教园区和现在任教的滨江高教园区进行对比分析。下沙高教园区是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 占地10.91平方公里, 拥有14所院校。学生寝室于2001年2月开工建设, 寝室规划均为4人间, 配有空调、热水器和阳台;而滨江高教园区则是浙江最早建成的省级高教园, 共有6所学校组成, 占地仅1.73平方公里。寝室硬件设施相对较简陋, 寝室以6人间为主, 没有配套的热水器和阳台。经过电路改造后, 空气源热水器于2014年11月投入使用。该高教园生活园区由滨江后勤集团统一管理, 且同一生活园区入住了多个学校的学生。

经过访谈发现, 不同高教园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寝室文化建设的融合上存在差异:第一, 教育与管理紧密结合的融合度高, 教育与管理分离的融合度就偏低;第二, 改善的寝室条件与环境更有利于两者的融合。

(三) 典型模式案例分析

自2012年6月浙江省提出加强文明寝室建设工作以来, 已有许多的学校在生活德育方面做了尝试与创新, 寝室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其中较为成功的模式有温州大学的学区制、温州医科大学的社区制和丽水学院的书院制。

1.书院制。2012年6月, 丽水学院投入资金对寝室进行修缮更新, 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 设施进行标准化配置, 根据寝室分布, 建立了行知书院、德涵书院、石湖书院和伯温书院4个书院, 有效地将学生工作体系延伸至公寓, 构建了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

2.社区制。温州医科大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社区”的理念, 通过依托社区“诚信系列小铺”的平台和社区同窗互助的“微爱”公益服务,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诚信自律、文明有爱的良好品行。

3.学区制。温州大学在汲取社区制、书院制等当前高校生活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地域特色制订“学区党工委联席会”制度、实施“学区学院联席会”制度;出台“寝室导师制”;坚持“片儿警辅导员”制度, 紧密将公寓管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特色, 但在价值观教育与寝室文化建设的融合上都做了尝试, 将教育融入到在润物细无声的寝室生活中。

三、融合模式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传播路径构建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需要从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确定、方法的制定、载体的搭建等方面来确定理论的运行机制 (见图1)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 本文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为切入点来研究。根据此运作程序, 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大学生身上, 主要体现为极强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极高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操守, 诚实守信和待人真诚友善的可贵品格, 即“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按照图1所示, 笔者结合问卷调查的实际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层面) 的教育目标细化, 并与寝室文化建设的各项内涵一一对应, 赋予每个子目标可搭建的载体 (见图2) 。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调查数据和研究结论, 结合滨江高教园区的实际, 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寝室文化建设的融合方面, 建议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 改善寝室环境和条件,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公寓环境和寝室设施关系学生居住的质量,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外在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度。只有不断改善寝室环境和条件, 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江高教园区的寝室虽然基础设施配套较差, 但可以在现有条件下配备学习室和活动室;在公共区域提供药箱, 张贴漫画形式的道德警句, 以营造温馨温暖的“家园”环境。相应公寓自治组织的学生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发挥他们在价值观培育和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 加强寝室阵地建设, 构建协同教育管理机制

各高校要继续做好干部教师联系寝室的工作, 根据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 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同时, 要充分利用寝室阵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践活动引入寝室, 以公寓文化节为载体, 开展多样化的寝室文化活动。公寓辅导员和各二级学院辅导员之间要相互协同, 建立寝室和二级学院协同育人机制。

(三) 巩固寝室文化建设的成果, 建立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债券的基本概念下一篇:规划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