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共12篇)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 篇1
摘要:21世纪的中国,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社会竞争是趋激烈。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们应该如何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工作, 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和严肃思考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才的就业渠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素质高, 能力强的创新型和实用型劳动者方面, 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熟练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而且还要适时地接受职业道德和就来、创业指导, 特别是要做好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对提高青年学生素质,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1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及其作用
1.1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涵义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做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 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 称之这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这是道德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 是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达到言行一致, 知行统一。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所说的“养”, 本意是培养性情或陶冶情操。“养成”连用, 是指人们自觉学习、磨练、培养和陶冶性情, 达到良好品质和理想人格的功夫。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道德立国的国家,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更加突出。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业者按照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二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修养形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1.2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可以使从来者做好本职工作, 形成平等友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需要, 促进行业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我们处在讲人权、讲人性、以人为本的春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一个人在职业上是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是他人生成功的重要保证, 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则决定着他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实际的行动胜过一打空洞的纲领”。[2]要使职业道德规范为从业人员所认识和实践, 并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 成为个人职业道德行为中稳定的特点和倾向, 必须通过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锻炼来实现。养成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做到言行一致, 知行统一, 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那么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该如何养成呢?
2.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3]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 而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个载体,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久而久之, 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 即自觉的行为。
一是从小事做起, 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二是从自我做起, 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2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一个从业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 精湛的职业技能, 他所拥有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和信念, 才能有用武之地, 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离不开知识和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亲自体会专业和行业具体而又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
首先, 增强职业意识, 遵守职业规范, 其次,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素养。
2.3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4]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成才的基础, 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一是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二是学做结合, 知行统一。
2.4 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的学习, 生活和各种实践中, 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在职业道德品质中有目的地“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2.4.1 体验生活, 经常进行内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 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5]
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 经常会发生一定的道德要求同个人主观需要、动机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靠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斗争, 即“内省”来解决。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依据道德要求和规范不断评价自我言行, 进行自我反省, 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内省”一要严于解剖自己, 善于认识自己, 客观地看待自己, 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二要敢于自我批评, 自我检讨;三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 扬长避短,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2.4.2 学习榜样, 努力做到“慎独”
周恩来总理生前有段名言:“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 非有不可。不然, 你的思想就会生锈, 就会受到腐蚀”。[6]他是这样说的, 终生也是这样做的。青年学生应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 从他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提倡“慎独”是重在自律, 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2.5 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 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途径。
2.5.1 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的信念
“内化”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原则, 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它是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的结晶, 也是人们职业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这样的职业道德行为, 才有坚定性和永久性。
2.5.2 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外化”是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 指导自己的职业实践活动。这是职业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职业学校学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做一个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有职业道德的人。
总之,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在学习生活中, 要注重行为规范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要坚持参加各种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4, 1, 12.[1]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004, 1, 12.
[2]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2]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3]三国志·蜀志·先主传.[3]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4]毛泽东著作选读 (乙种本)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5.[4]毛泽东著作选读 (乙种本)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5.
[5]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12.[5]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12.
[6]周恩来选集.上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编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6]周恩来选集.上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编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 篇2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浅谈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针对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本文指出,为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树立“以德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 者:王锐 作者单位:阜阳市卫生学校,安徽,阜阳,2360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职校生 道德素质 道德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 篇3
一、全面认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所以,要从巩固执政基础和确保社会主义建设者素质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全面实施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二、针对实际,制定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巨性。技校学生普遍基础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案和措施。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出台了加强德育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并建立起由校长负责、学工处和基础部具体组织实施、学生参加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体系。这样有利于加强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利于协调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齐抓共管促进工作;有利于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从今年开始,学校的德育教育分成三个模块: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管理,现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
1.德育课程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近年来,学校虽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其原因之一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德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认识不足;二是德育教学与当代学生的需要脱节,学生就会怀疑所学知识,就会感到德育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极大地削弱了德育课的教育实效。因此,要加大德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以及新教学大纲的规定,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探索德育课教学的新方法,工作务实求新。笔者学校从新学期开始,将德育的四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根据学生特点,原则上分为22个大课题66个小课题,每学期平均8个专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讲座式教学、板块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例如,在哲学教学中,采取的是讲座式、板块式教学,命题为“生活中的唯物主义”、“生活中的辩证法”,从职业学生的特点出发,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采取互动式和案例式教学,化抽象的理论为可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德育教学的各门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同时涉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将实践融入课堂,将课堂所学活用于实践。例如,在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即在学完基本的法理后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与法官座谈交流,增长见识,明白法律的价值和作用,促使学生知法守法,能够学会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运用,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
(2)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所以应突出德育之职业性理念。笔者学校在德育课的改革实施方案中,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品德养成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在不脱离大纲的基础上融入“企业文化教育”;针对二年级(五年制)学生,举办“责任心教育”讲座(三年制:“创新教育”;“择业、就业、创业教育”);针对三年级学生,增加“敬业精神与职业思想教育”课程;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择业、就业、创业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科学地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
(3)完善考核机制。考核方法的改革是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德育课的效果,并不仅仅反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上,更多地反映在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的综合提高上。在具体操作中,实行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现实表现(觉悟)综合的考核评价。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考核,改变过去闭卷考试的惟一做法。学生听完一个小课题写一篇心得体会;听完大课题写小论文;完成一次实践课写一篇调查报告。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自由拟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实表现的考核,采用学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三方测评的综合测试手段。学生自我评价能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以达到自我教育。学生自测的德育表现分,与班主任打出的学期考评分及任课教师的反馈结合起来,构成该生在一学期内的现实表现分。这种德育课考核方法,扭转了学生被动应付考试的局面,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提高自身素质上来,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2.德育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校纪校风。校纪校风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标志,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因素。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每班每周保证两个下午的时间。活动以理想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辩论会、讲座、公益活动、文体活动、文明礼仪竞赛、技术比武等,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从学生实际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细节。通过带领学生动手创建强烈的校园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德育管理
根据“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内涵,结合学生守则的规定,针对学生的特点,更具有可操作性地具体化为“十要,十不要”,并引导学生对照检查。每周三的“晨教会”,校领导对一周的检查结果进行点评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班级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为此,学校制定出优秀班级标准。各班要制定出争取优秀班级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举行班级大讨论。成立“班长联席会”,加强班与班之间的联系,开展班级间比赛并评出最佳班级和较差班级,使学校形成比学赶超的新局面,大大推动班级建设。
三、要有效地发挥情感因素在德育工作中的德育功能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教好中职的学生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温家宝总理在第24个教师节时,语重心长地谈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职业之所以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爱才是师魂。教育效率不是教师的效率和学生的效率之“和”,而是两者的“积”。无数事实说明,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责任感,对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 篇4
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分数偏低,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差、思想观念淡薄等特点导致其在社会、家庭、职业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思想道德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人类大量捕杀动物以致破坏生态系统、食物链,到随地大小便、丢垃圾,还有大学生诚信问题,种种现象的出现给我们的震撼很大,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并促使我们加强道德教育。我们要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去、适应下去,只有加强道德教育,才能被国人所认可,被世人所认可,才能好好地在这浩瀚的宇宙中立足脚跟。
二、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
1. 道德教育过于表面化。
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安排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等学科,但是往往是教师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从根本上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多样,但是实际上学生在执行起来的时候过于看重比赛或活动的结果和形式,从而不能达到真正预期的目的。
2. 网络信息时代的多样化。
网络信息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尽管道路曲折漫长,但历史终将以它不争的事实给出最好的答案,将带给人类无法预料的财富效应,无论是实体经济领域还是虚拟经济空间,无不充满诱人的知识财富与金钱效应。毋庸置疑,网络犯罪、黄赌毒时刻侵袭着人们,导致学校德育教育与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学校德育教育陷入窘迫的境地。
3. 学校教育缺少与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沟通。
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的技能和熟练程度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人际关系处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鲜明对比下,许多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氛围,甚至出现与企业文化背道而驰的现象,由学校职业道德理论到企业岗位职责之间的距离似乎是很多学生难以跨越的鸿沟。教师一般都是科班出身,理论教育很在行,但是与企业之间联系很少,缺少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从而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4. 学习氛围不足,导致道德观念淡薄。
中等职业学校扩招导致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持续下降,部分学校存在单招情况,诸多原因导致职业学校学习气氛不浓。尽管教师把课程考试门槛降了又降,可学生的及格率却低之又低。学校虽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以打造学习氛围,但是学生的精力被活动过多地占据了。除了正常上课的时间外,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准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忽略了学习的真谛。文化氛围的不足导致道德观念淡薄,学生综合素质低下。
三、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建设的办法
1.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教育以教育为目的,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要加以引导和教育,对学生关心、理解和支持,在情感和生活上给予帮助,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和校园的和谐发展。
2. 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六心”教育。
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观看有关“六心”教育内容的影视、录像节目,举办法制教育报告、英模报告等集体活动;通过“六心”教育内容上墙,利用板报、广播、小报、橱窗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自己编演“六心”教育文艺节目,组织有关内容的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举办有关内容的展览,充当讲解员,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引导学生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同时,注意树立自己身边的典型,并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印发典型材料等形式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引路作用。
3. 以党建带团建,注重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团组织要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团员青年作为团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党员在团建过程中带头作用,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的工作。
4. 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都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各个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了自身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有些企业在学校里还设置了奖学金机制,以刺激学校为企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可是学优的学生不全是品优,在设立企业奖学金机制的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德育奖励机制,尽最大能力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校园网络、黑板报、校园宣传板对其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将其作为学生中间的楷模。
5. 全面启动法制教育的学习与探讨。
职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并且把法制教育纳入考试课的行列,在崇尚德育教育的同时也注重法制教育的培养。法制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法制教育的宣传,学生会认识到违法犯法的事件就在身边,自己要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办事,从而远离犯罪。
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篇5
一、优秀企业文化进哲学课堂
优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为员工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力量。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强,固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制胜。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和企业拥有一致的目标,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并以此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使得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哲学课堂上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体悟现代工业文明,利用成功企业的例子让学生接受当中蕴含的道德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哲学课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呢?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可以引入课堂,关键是整理归类好之后能结合哲学课的`内容加以呈现,做到既紧扣哲学内容,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比如,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曾创造过连续三年蝉联世界500强第一的佳绩。作为全球性的企业,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是“诚实、专业、回馈”。在用人方面,沃尔玛重视员工是否具有诚实的品质,只有诚实才能做好岗位工作,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沃尔玛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专业水准,最广为人知的是沃尔玛资助员工深造和不惜重金为员工培训,而且沃尔玛本身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将零售业做得非常专业。在企业获得巨大发展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对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沃尔玛工作的员工,只要诚实努力,都有机会获得晋升,沃尔玛的方式是为员工提供平台,而不是制造天花板。这样的企业文化为沃尔玛这样一个零售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甚至打败了各大石油公司和银行业大亨,成为世界最强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引入,相信学生能通过沃尔玛的成功经营而认可其企业文化。结合哲学课内容中的“积极进取、内外因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人生责任”等内容,充分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引入这样的企业文化案例,不仅具有说服力,也能培养学生诚信、进取、奉献等职业道德认知。有了前面这样的铺垫,继而,教师还可以进行两方面的引导:
一是在生活中保持诚实,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争取将来回馈家庭和社会,这是做人之本;
二是,企业是一个团队,班级也是一个团队,班级文化是不是也可以对此加以借鉴呢?通过这样的引入铺垫—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拓展的过程,将优秀企业文化介绍给学生,就是做道德上的价值引导,既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素质,也帮助学生做好眼下的行为选择。
二、工作价值观进哲学课堂
所谓工作价值观是个人对工作终极目标的认同和追求。相较于前两种外部的条件而言,工作价值观是一种自我的、内涵的、多元的内容。在哲学课上,要建立起个人的、良性的、正面的工作价值观,也要批判错误的工作价值观。这里可以加入一些职场常见的错误工作价值观的案例,通过学生自主地分析、对比,得到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生涯发展动力。比如:中职生患“实习恐惧症”咋办?“实习真是骗人的!我实习一周就不干了,还是上学好!”在广州学生网上,该帖一出,即引来50人跟帖,55%的学生都表示对实习“害怕、讨厌”。中职生实习主要有三怕:一怕不胜任,二怕工作太苦,三怕笨手笨脚。在中职生的实习阶段中,这些恐惧心理无法克服,造成了频繁更换工作,继而加深了对未来的迷茫。对这些现象,在校生们如何看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只有认真对待实习,努力调整心态,认可新的身份才是正确的选择,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三、小结
职业学校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探究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 公民道德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应试教育的歧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职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学习成绩上,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公民道德素质上。
1.世界观、价值观模糊。很多学生虽然人来到了学校,却根本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在学校里应该干什么。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是自己的父母要他来的,混三年拿个文凭就行。受社会风气和他人影响,不少学生缺乏勤俭节约意识,在消费意识上盲目从众;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一言不合,便谩骂甚至大打出手。除了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组织外,学生中还存在着拉帮结派现象,如个别顽劣学生组成的“新流社”等。这群人抽烟、喝酒,对看不顺眼的人甚至拳脚相加。这些人把打架斗殴等看做是义气,把不遵守纪律、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等看做是有本事,大大影响了学校的安定大局。
2.自我意识强、集体主义弱。在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希望老师、学校少一些约束,但其自身行为极其散漫: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迟到、早退、旷课、晚归等现象更是屡禁不止。在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都重视自己的权益和自身的价值,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但不少学生却忽视了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学只顾着学习,基本不参与班级管理,对同学没有热情;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责任感差,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彼此缺少关心和了解,常常为了一些琐事斤斤计较。
3.缺乏诚信观念。有些同学故意损坏公物,却还假装自己不知情;有的同学在上课时吃零食,部分男同学常常躲在厕所里、操场上或者宿舍内抽烟,当老师去管他们时,如果他们正巧不在抽烟、吃东西,他们就会百般抵赖,死不承认;学习上,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宿舍、教室内钱物被偷现象时有发生,同学们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4.校园恋爱增多,道德防线下降。中职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整天如痴如醉、想入非非,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有的学生加班加点谈恋爱,致使上课时倦意甚浓,无精打采;有的学生干脆逃课,一心一意谈恋爱。校园里勾肩搭背、搂搂抱抱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如果缺少起码的公民道德,是很难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的。
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是职校生与用人单位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老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具体方法如下:
一、以社会实践为切入点
现在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赌博等,都是从无聊、好玩开始,逐渐形成的。学校要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精力得到充分发散,有助于抵御不良影响的诱惑。道德行为的养成仅凭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要靠实践。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实践,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工作的艰辛,去感悟生活的不易。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应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力所能及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做到所学所知,学以致用。
二、营造创设公民道德教育的环境氛围
可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有利条件,如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通过系列主题班会,配合“五四”、“七一”、国庆节、劳动节、母亲节等节庆日和重要纪念日,周一升旗仪式讲话等形式,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三、落实诚信教育
首先,通过严肃考风、净化学风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作业,将诚信的美德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做好诚实守信的榜样。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四、加强家校联系
家庭影响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发挥着特殊作用。只有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教育管理目标一致,才能促其健康成长。学校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把学生的行为规范细化到家庭里,做到防患于未然。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 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完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造就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普遍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根本转化,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正处在一个重要机遇期。笔者结合近20年的职业教育经验,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模式必须从单纯追求量的积累,转向质的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先进与否。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0页)温家宝同志在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现代化的建设者,是各类产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库,是国家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他们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全面素质,而创新教育又是对职业学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在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核心,是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一个人的创造力表现在创造行为和创造认识两大领域,就创造认识而言,创造力是由敏锐的感觉力、高超的逻辑思维力、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构成的。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必然要求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由“应试教育”、“纯粹理论教育”向素质教育、实践技能教育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国职业教育作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器,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基地,培养和输送高新技术人才的摇篮,必须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转变观念,开展创新教育,逐渐建立起适应21世纪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一大批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执业资格的高新技术人才。江泽民同志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指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抢占高新技术这一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立足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保证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就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就必须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推进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过程,克服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认真开展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这一中心,把创新教育作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出发点,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它可以使职业学校学生从被动地接受间接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得直接知识,并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可以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文化基础理论课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上,片面追求在校学生的数量,而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却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培养人才的专业面窄,创造性实践少。这是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在世界日新月异变化的大环境下,对教育观念转变的认识深度不够,推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够,从而不能及时改变培养人才的现行模式,难以为职业学校学生创造一个提供现代教育的环境。再加上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只强调教师作为单一教学主体的理论灌输方式,而忽视对师资队伍的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要求,使得一些职业学校中创新风气势单力薄,难成气候,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不到正确引导,甚至受到抑制。其结果造成学生不假思索地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课程,以便取得优异的学科成绩,做一个乖学生,获得一张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文凭。这就造成了一些职业学校毕业生有文凭没水平,有学历没能力的现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改变人才质量的评判标准。要把人才质量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转向不仅从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而且特别注意从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角度来衡量。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在搞好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到校外生产单位或服务行业参观学习、兼职锻炼,并提倡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兼修,以增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其次,要转移教学的重心。在保证面向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还要把教学的重心从着重“教”转向学生着重“学”,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再次,要改革课程体系的结构设置。要把课程体系设置由过去追求教学课时多,转向注重在基本课时中通过“少而精”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根据课程性质和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动手课时,将实践、实验、调查、实习等教学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确保优质课和重点学科的授课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认真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创新教育,当代职业学校学生能够永远充满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并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涌动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具有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这种全面的、综合的素质教育的实现,必将缩短职业学校学生与社会实际需要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育需要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环境
创新既代表一种外在的实际的本事和能力,又反映一种内在的精神和思想状态。创新教育也不仅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且是一种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意志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因此,它不仅要靠理性教育,而且要靠环境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感染。职业技术学校要积极为学生的实践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职业技术学校既是技术发明创造、职业技能培训环境,又是育人环境,学生参与学校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活动会受到多种熏陶,会有利于其素质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首先,职业技术学校应积极开展全员式的、擂台式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创造活跃的、健康向上的创新、发明氛围,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发明与创新活动是科学探索的活动,是为了拓宽和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明与创新工作的艰苦,获得成功后的愉快,对新发现的追求都在创新活动中有生动的表现,参与其间,受到感染,学生会感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就在身边。其次,职业技术学校的发明与创新活动能够使学生得到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在各种革新、发明和创新活动中,各种知识、学科对特定的研究对象都会采取特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为学生提供了借鉴的机会。思维方式的借鉴不仅是从事具体综合性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人的科学思维能力的需要。最后,学术活动可以培养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团队理念与合作精神。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学生要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们团队创业也是获取社会岗位的重要机会。
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篇8
一、以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 校正行为习惯
职业学校要以“德育为首、成人居先、育人为本”为宗旨, 把德育工作重心放在规范养成教育上, 校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行为品质。鉴于职校学生的特殊实际, 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予以灌输,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 帮助他们认清现实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自己的地位、作用, 使他们逐步能用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充满热情地从事教学工作,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以爱心排除学生的失落感, 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关系, 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 唤醒和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 培植道德情感
1.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
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事实证明, 一个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学生会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主动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为此, 职校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 将相应的职业观和职业意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学校建立一定的职业意识,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观, 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竞争力, 使学生具备受益终生的观念和品质。如, 学校可以从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安全习惯、节俭习惯、学习习惯、诚信习惯和懂得感恩的习惯等方面入手, 实施全方位的养成教育,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内涵、功能、素质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
2. 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关键。
职业技能的训练是职校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 而强化实践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以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主线, 开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综合实践能力结构模块。按照知识、能力、素质这条运作主线, 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 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大力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基础, 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育人环境, 并强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会学”, 而且“会做”, 具备善于将专业人员的设计思想或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能力。
3. 职业理想的树立是核心。
成才先成人, 成人先立志。正确理想的树立有助于道德的养成, 而职业理想又是其个人理想实现的必备形式, 因为职业理想的树立有助于每个中职生人生目标的确定, 能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 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我们如能帮助学生尽快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珍惜现在的学习光阴, 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 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厌学的心理。当然, 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还要注意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的前提下, 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 从职高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 通过多元课程教学途径、方式, 创设开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去培植道德情感。
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提升道德素质
道德行为的养成仅凭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实践。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尽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这会使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新时期职业道德在不同行业中的要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二要加强文艺活动教育。要经常组织多种文艺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意志、施才能, 避免因精力过剩而产生不良行为。三要在参与中促升华。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体验。职校要凭借自身优势, 为学生创设实习平台, 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对学校养成教育的社会性体验。也可设计各种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体验社会对道德的呼唤要求和道德情感的强大作用, 进而将道德意识升华为自觉行动。
职业学校学生视觉素养教育的研究 篇9
“视觉素养”是一个外来概念, 翻译自英文“Visua Literacy”。“Visual”作为形容词常常用来形容与“视觉”有关的事务, 例如“Visual Learning”指的是视觉学习, “Visual Thinking”则指的是视觉思维等。而当它作为名词时, 则可泛指各种视觉图像, 且通常是采用复数形式。“Lit eracy”一词可以解释成特指人的主观方面的“读写算”的能力与知识素养。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 关于视觉素养的定义, 大家较为公认的还是国际视觉素养协会所做的界定:视觉素养指一个人通过观察并与此同时产生的其它感觉, 并将观察与其它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这样一类的视觉能力。发展这些能力对普通人的学习来说是必要的。当这些能力得到发展时, 它们使具备视觉素养的人能区分和解释视觉行动、视觉物体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 我们得以与他人交流;有感情地运用这些能力, 我们得以深切地理解和享受视觉交流的奥妙。我支持国际视觉素养协会对视觉素养下的定义。
视觉素养已逐步成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基本素养。如今, 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在生活中是普遍需要的, 视觉素养能力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质量。对“美”的“解蔽”, 不但需要“明亮”的眼睛, 而且需要“敏感”的心灵。视觉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必须关注的全民教育问题。如今艺术已走出象牙塔, 视觉素养不再是艺术工作者的专利。“许多人看似缺乏艺术细胞, 却并非与视觉素养无缘, 同样具有视觉素养的可塑性。现代社会分工中, 除了专业艺术工作者, 还有相当多的职业需要具备视觉素养能力进行相关的创作, 如教师、大众传媒、各类设计 (城市建筑设计、服饰产品设计、包装用品设计、广告影视设计、网页设计等) ”。 (1) 就职业学校学生而言, 他们所具备的视觉素养能力状况也将在现在或未来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的文明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对视觉文化信息的“读、解、用”的修养与能力, 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和文化熏陶才能得以提高, 提高的效果取决于相关创作和应用者的视觉素养水平。
身处“读图时代”的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视觉素养, 具有批判性、直观地思考媒体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视觉素养是正规教育不可推卸的职责, 学校不仅可能而且应该将视觉素养构建到课程中, 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来发展学生的视觉素养, 使学生不仅掌握文字语言, 而且掌握视觉语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视觉素养的意义
1. 它有利于促进和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于视觉形象能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 使复杂的信息变得容易理解, 因此, 在教学中视觉形象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住新的学习内容。研究表明, 当学生通过看和听等多种手段来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时, 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优化。职业教育与生产紧密联系, 学生由于长期在校学习, 接触生产实际较少, 往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产生非常大的困难, 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 能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视觉材料, 大大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尤其是网络和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视觉素养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通过网络及其他的大众媒介, 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视觉信息。
2. 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够激发并强化他们的其他基本素养技能, 使学生的各种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视觉素养能够拓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因为创作视觉材料的能力与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一样, 都试图在读者心中创造出尽可能与原创者类似的含意, 此时视觉要素就像视觉句子中的单词, 学生能使用的“单词”越多, 也就越能与他人交流。这必将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水平。
3. 有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研究表明, 右脑主要负责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 因此创造性思维更多是右脑的产物。视觉素养有利于开发职业学校学生右脑, 促进整个大脑思维, 通过视觉观察与感受、视觉思维与理解、视觉沟通和传达等视觉素养训练能够帮助激活右脑细胞, 促进右脑思维。这些对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直接帮助的。职业学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其适应社会、适应工作有很强的帮助, 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4. 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
21世纪,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 已逐渐被加入到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里, 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又一项重要指标。在时下的网络信息时代, 能准确及时地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得需要的信息, 是职业学校学生提高能力和生存的必需本领。视觉信息铺天盖地, 人们整天沉浸在视觉信息的海洋里, 适应社会的人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视觉信息;能够批判性地分析与辨别所需要的视觉信息;能够运用视觉化的信息形式高效地表达与交流等。因此, 应帮助学生成为熟练的视觉语言的编码与解码者, 使他们具备通过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并且批判性地思考和操作视觉信息, 运用视觉材料进行交流。职业学校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力提高将进一步提升他们自身的信息素养, 培养他们高效、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消息, 成功地评价信息。
三、视觉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
1. 主题任务驱动模式
主题任务驱动模式主要是在单一课程的背景下实施的, 是教师根据视觉素养课程培养目标, 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此模式主要是在这一主题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 因此有时似乎过于强调教学, 而不太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在这种单一课程中, 一般来说主要有这两种教学方式:一是教师让学生先认识一些视觉信息, 然后进行分析, 最后达到能够分析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二是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动手制作为主, 然后逐步提高兴趣与识图的能力。
2. 辅助指导应用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整合课程的背景下实施的,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视觉素养的内容融入到其它课程中, 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连接;另一种就是把视觉素养作为一种能力与手段去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 或是帮助简化问题。例如,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富兰克林中学, 三位学者在进行一项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 课题题目就是视觉素养在语言艺术课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研究结果最终表明将视觉素养整合到其他语言艺术课程中, 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加拿大学者们对视觉素养的培养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例如将流程图与时间线等引用到历史课堂上, 主要是用来描述各种事件按时间顺序的排列情况, 使得其结构和条理都很清晰;还有的就是将饼状图等图表引入营养与健康课程中等, 同时加拿大的两位学者Begoray、Deborah L也作了相关的课题研究, 课题名称是中学课程中的视觉素养。他们的研究都证明了, 这种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视觉素养的提高。
当然, 这只是两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随着各种教育技术和传播媒体的发展, 视觉素养教育的开展方式也将不断发生变化, 呈现出以此两种模式结合为主、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 是未来的技术工人, 他们同样也参与国家的建设与幸福生活的创造。他们所具备的视觉素养能力状况必将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的文明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对视觉信息的“读、解、用”的修养与能力, 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和文化熏陶才能够得以提高, 而提高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相关创作和应用者的视觉素养水平。然而目前还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与实践经验。研究职业学校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大有可为, 这正是我研究的原因所在。
总之, 视觉素养是一个新的正在发展中的研究领域, 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论证与研究。视觉素养的培养也还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与总结。对于技术、网络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视觉素养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视觉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三者之间又有何关系, 视觉思维与视觉素养的内在联系又是什么, 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是在“读图时代”, 视觉素养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为教育技术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为教育技术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所以教育技术工作者不能漠然视之, 而应该密切关注, 应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张舒予, 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 (上) .电化教育研究, 2005.3.
[1]张舒予等.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25.
[2]乔伊斯.P.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2.
[3]张舒予.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06.4:12.
[4]张舒予.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5.3.
[5]郭丹.应用知识可视化工具培养职技高师学生.视觉素养硕士学位论文.
[6]周宪.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 2000.4:101.
[7]赵慧臣, 张舒予.冲突与融合:网络教育中的文化解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8.5:5-7.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篇10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根据教育的手段和学校的管理实际, 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式归结为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和可计划实施的教育手段两类。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是指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成长教育, 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行为。可实施的教育手段是指通过教授知识, 由知识的积累, 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提高品质的一种显现,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而学校“可实施的素质教育手段”就是让素质教育通过学校专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 一步步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开展适合引申的素质教育的内容, 这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结合现有的专业教学内容,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加强素质教育, 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引导, 所以不论是接受了优秀的或者是不适应的教育手段, 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的固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教育阶段的可实施教育手段, 能够最大限度地摒弃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采取直接有效的“有形教育”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并以就业为目标、导向。
二素质培养的实施手段
1. 教学管理制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有些规章制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而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以适应不同的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行为规范性养成尤为重要。很多中专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 养成很多不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态度自由散漫, 学生心里并没有树立起制度的重要性概念。那么在这个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教育阶段, 就要着重引导学生, 如何去执行制度、按章办事。
2.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进程表, 是保证教学进程循序渐进的主要依据, 素质教育应是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灵魂。仅围绕课本和考试纲目的教学计划是单薄的、脱离社会现实的, 并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而根据当今素质人才需求的现状, 教学计划更应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素质人才的目标和塑造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定位, 教学培养计划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能获得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课堂学习与社会活动优化整合、统筹安排。如, 把第一课堂教学与接触社会的第二课堂相融合, 经过一定的书面知识教学后, 再通过社会实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加深理解,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检验知识的可操作性, 也帮助学生体验社会活动。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和具体的操作手段, 这样在学校学习中学生能更准确地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必修课与特色课的开展, 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学工作中, 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个人品质。
三开展特色课教学, 因材施教
在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基础上, 为有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想法的学生开拓学习多方面知识的课堂, 使得学生能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激发有更多学习想法的学生的积极性, 更是快乐学习的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以这些为依据, 开展特色课教学, 能够美化心灵的赏析课程, 或者是技巧性的学习, 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爱好各取所需, 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能感受到自我选择性学习的乐趣, 这一点恰恰符合学生自由学习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是在专业教育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带来突破, 突破为专业教育带来发展。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应齐头并进, 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完成高素质专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摘要:本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 剖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实施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手段,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手段,特色课
参考文献
[1]王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历史重任[J].农业职业教育, 2004 (3)
[2]钟慧.浅谈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EB/OL].http://jcjykc.cersp.com/Pos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71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 篇11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
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不足之处,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健康工作,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不足分析
1.1 学生成绩基础差,不能跟上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程度,造成心理压力。
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出于以后学生的生活问题,家长大部分考虑的是能在学校学习一门手艺,走上社会能够用以自保。因此为迎合此种心理,学校和学生自身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很多职业院校更是只注重技能课和实践训练,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盲区”。而学生从动脑型的教育方式转变到动手型的教育方式,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到校报到的第一个学期不能很好的适应,成绩无法提高,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低。
1.2 学生家庭条件差,因父母离异等原因跟随亲戚生活,产生自卑心理。
根据现有情况表明,职业院校学生有部分家庭情况特殊,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而跟随亲戚生活,教育的缺失很是严重。学生在校出现问题,班主任与家长联系,被告知人在外地,或是根本不与班主任沟通,将孩子送到学校由学校管理,不履行家长义务。这样造成学生在校管理严格,在家放任自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自卑情绪。
1.3 学生思想波动大,处在叛逆期,容易造成师生相处不和谐。
职业院校学生都是高中或初中毕业生,年龄段在18-1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处在青春期的时候,对家长、老师的话有种天然的叛逆心理,再加上在之前的初高中成绩不是很好,对于家长的训斥、老师的唠叨已经有了“免疫力”。这样的学生如果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容易出现建立自己的小空间,与老师顶撞,与同学疏离,渐渐把自己孤立的情况。
1.4 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仅仅课堂接触,无法满足教师与学生交流条件。
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段,需要家长、教师的共同关心,方能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教学,而不能“教心”,那么教学工作也只能事倍功半。
1.5 学校“心理咨询室”没有完善,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
2000年,“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中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得到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合理使用就尤为重要。
2 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对方案
针对之前分析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体困难及存在不足,提出应对方案如下:
2.1 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差,造成的心理压力问题,作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齐抓共管,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2006年曾经带过一个班级VB课,任课之前找到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询问班级情况。据反映班级中有一位学生A,学习成绩差,上课常捣乱,课堂上接话、说话、吃东西,还会带着其他学生一起扰乱课堂秩序。了解到这个情况,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了这个学生,发现他确实存在以上问题。之后采取的措施是在课堂上询问有谁愿意来当我的课代表,果不其然这位学生嬉笑着大声说“我”,就势真的点选了这位男生做我的课代表。课后又找他谈话,表达对他的信任,提出对他的要求。之后这位男生的表现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上课再接话就是不是无谓的捣乱,而是真的回答问题,因他本身在班级中有一定影响力,所以课堂上维持纪律,课后督促同学们完成作业,成了我上课的一大帮手,并且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升。学期末我的教学工作结束,这位男生主动找到我,表达他的一些想法,让人很是感动。
据男生说,第一节课表现如此不堪,主要想给新任课的老师一个下马威。因为之前成绩差,学习基础没有打好,老师对他的态度不是太好,所以每学期第一节课他都会如此行事。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我会让他做课代表,并信任他能做好。“信任”是他在家长、老师处很少感受到的,因此愿意去为之努力。所以在我的课堂上,他尽力表现最好,真正入脑去学习,发现“学习”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加大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再加上经过课上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爱上学习。
2.2 对于学生家庭情况困难,家长没有尽到义务,转而只依靠学校的现象,班主任应适时家访,了解家庭实际情况,方能对症下药
从2012年开始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学生B走入我的视线。
这位男生从平时表现来看,作风散漫,从不跟班主任沟通。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常有电话打不通,或被告知没法管理学生,让学校管。这样的的情况让我们身为学生管理人员很是为难。后来经过家庭走访,从邻居处了解该生家庭条件困难,父母离异多年,学生跟着爷爷生活,夫亲根本不管学生及爷爷的情况,常年不见踪影,母亲外出打工担负学生的生活费及学费,也常常不在学生身边。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首先为学生申请家庭困难助学金,使学生在生活费用上得以资助,减轻经济上的困难,并且班主任与学管老师常找该生聊天,关心他生活上的点滴,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认为为难的课程进行一对一授课,并与其家人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有了较大转变,自律能力大大提升,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变得开朗了许多,与班主任交谈过程中,学生表示在校感受到了“爱”,师生之爱,“有家的感觉。”再次家访时,学生的爷爷对学校的教育成果表示感谢。
nlc202309040905
2.3 对于学生处于叛逆期,思想波动较大的情况,班主任应及时观察学生动态
这类学生独占意识强,常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戒备心强,不易被说服,对说教性的语言,尤其反感。现在我们的一些教师,常苦口婆心的说教,岂不知这正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一致,学生早已生出抵抗情绪。
学生C是因为扰乱课堂秩序被任课教师送到学生科。从班主任处了解了学生平时情况后,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教师式训斥”而是与之进行平等聊天,从家庭情况开始,到学生小时的喜好,到学生对父母的感觉。发现学生其实很有想法,对家庭责任,对自己的家人很有爱,只是家长总是抓住他不好的一面反复强调,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了解到学生儿时喜欢泥塑,再次找学生聊天时给他带了橡皮泥,学生很是喜欢,并且在塑造好造型后送给了我。从小事打动学生心灵,慢慢方可解开学生心结,只有学生对教师不再设防,才能无条件去信任,无条件去听从。
这个学生毕业之前,对我说了一句话:“理解万岁”。
2.4 针对学校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情况,可以通过“一师一生”活动推进师生间的交流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心理、就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促进优秀学生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教,爱有所依,困有所帮,我院从2014年开始,全体教师都参加了“一师一生”活动,针对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生活关怀、特别优秀学生结对这五方面,共结对学生四百余人。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交流、沟通4次以上,切实关心学生的思想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同时,注意加强对结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在帮扶过程当中做好沟通情况的记录,学期末做好总结。两年来,结对学生在学习、守纪、生活作风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2.5 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
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室”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需要职业院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设立“咨询室”、“治疗室”、“发泄室”等必备场所,供学生使用。
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管理人员多方合作,缺一不可。深入开展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教育内容和形式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配置更多教育资源,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起来,相互协调配合,不断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争取教育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樟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学军.高校学生素质养成实践[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3]邵广侠.论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回归问题[J].理论月刊,2006(08).
[4]班华.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J].教育研究,2007(02).
作者简介
张雅君(1983-),女,江苏省徐州市人。曾获得西安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科科长兼团总支书记、讲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 篇12
经学校政教处调查, 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2007年全校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曾经去过网吧, 其中约5%的学生上网成瘾。成瘾的学生无限制地泡在网吧, 甚至长时间逃课、玩网络游戏, 或上网聊天, 不仅荒废学业, 还损害身心健康。甚至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 腐蚀了学生心灵, 使学生行为失范, 出现道德危机, 频繁出现打架斗殴、偷窃等不良行为。在贫困的农村, 有些“网迷”学生因无钱上网而实施盗窃或抢劫的案例频频发生。这些现象一再警示, 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网迷”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良性教育功能, 在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发展需求的同时, 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网迷”问题的原因
职业学校学生沉溺于上网而不能自拔的原因, 既有学生自身鉴别力不强、自制力差、学习压力小、厌学情绪重、人际关系不好等原因, 也有来自于教师和学校多方面因素。学校要解决学生“网迷”问题, 则首先要找出学校网络教育中欠缺之处。
1. 学生方面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好奇阶段, 在学校不能及时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情况下, 学生对许多问题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便转向网络寻找想要的答案, 在浏览网页时易受不良内容的影响。客观上,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 而现在就业形势紧张, 学习无用的思想在农村流行, 学生厌学情绪重;再加上农村经济条件落后, 学生娱乐活动单一。因而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当中, 上网是为了学习者只占极少数, 多数人是被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络色情电影等内容所吸引, 甚至上网成瘾不能自拔。
2. 教师方面
不少农村教师家中无电脑, 学校配置电脑数量也有限, 教师对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感受不多, 了解甚少, 与学生交流及相应教导基本上只停留在“隔靴搔痒”的层面, 以致双方都有“对牛弹琴”的感受。并且, 由于技术水平所限, 多数农村教师对网络良性功能开发较少, 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网络技能展现的舞台, 爱好电脑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被网络内容的花花世界所吸引。客观上, 职业学校学生有不少行为习惯存在偏差, 而有些班主任与“网迷”学生沟通少, 交流缺乏平等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只是一味地干涉禁止, 对教育方法缺乏探索, 对“网迷”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往往关注不够, 对班上学生上网具体情况没有深入分析, 对上网问题不能客观评价, 甚至冷落、歧视“网迷”学生,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感情上疏远老师, 愈加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
3. 学校方面
农村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一般较晚, 并且网络文明教育的意识往往不强, 学校对学生上网道德操守要求和指导不够, 对“网迷”学生教育不及时, 拖拖拉拉, 甚至放任自由。有些学校没有营造温馨和谐的交流环境, 师生间、同学间缺乏真诚亲密的交往, 甚至不断发生各种冲突, 中学生害怕现实里这种不能满足其交往需要的交流, 于是转向网络进行倾诉, 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找精神寄托, 缓解自己心理压力, 从而出现许多中学生沉缅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之中。
二、解决“网迷”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学生“网迷”问题, 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 (除参加高考学生外) 无升学压力, 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 厌学情绪重, 其中多数学生上网只是聊天或玩游戏, 真正用于学习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对这些学生进行学习重用性的教育尤其重要, 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 引导他们把课外时间大部分用于学知识、长技能, 以提高自身素质。
更为直接的是, 网络已经是新时代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 所以要及时教给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查阅知识的技术,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服务。本校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课文之前, 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对作者和课文背景有了全面认识, 为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而对那些要参加高考的学生, 教学中各科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 积极引导学生从各类教育网站中获取相关学习资讯, 如语数外复习题库、理化解题方法、专业课复习指导、高考作文评析等。另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 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 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 适应高考新举措, 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在对学生引导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作教育调整。记得2008年上半年, 笔者发现班上有一位姓罗的学生通宵去上网, 但并没有立即对这位学生进行严厉批评, 而是先将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 耐心谈话, 了解这位学生喜欢上网原因。当掌握了这位学生父母离异, 自己与父亲生活, 性格孤癖、厌学情绪重、只喜欢上网聊天交友的情况后, 笔者上网查阅大量学生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而带来危害的例子, 对这位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还将这位学生带入电脑室, 将网络打开, 让学生认识网络的良性功能, 正视网络中不良信息及娱乐。在教育中让罗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让这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 改善其人际关系, 还动员班上学生多与他交往。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努力, 该学生远离了网吧, 学习上进步很大, 人也活泼多了。作为教师, 我们要注意用感情去感化学生, 积极探索适当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从网络文化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来。
2. 积极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教师
农村职业学校应该对农村教师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让教师熟悉掌握计算机操作, 会使用各种教学软件, 能利用网络设计各种教学课件, 并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引导学生善于在网上学习。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 努力形成网络技术教育的优势和特色。笔者所在的学校中, 现在已有一些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他们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甚至有些熟悉计算机的教师利用网络还编制了一些教学课件, 把教学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改进了传统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声、像、文字一体的教学环境, 优化了课堂教学,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人为本永远是做好工作的核心。学校要教育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旦发现学生沉溺于网络, 要及时说服教育, 真诚关爱, 不能歧视和冷落“网迷”学生。教师要深入“网迷”学生当中主动和他们接触、谈心, 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用真情和爱敲开他们的心扉, 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从而知错就改, 正确地面对和利用网络。
作为班主任老师, 更有责任引导学生熟悉网络, 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教育学生如果在网上发现威胁性的信息, 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上网时不要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码等;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与网友会面;教会学生识别网络黄毒和网络陷井, 并学会区分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下载陌生软件, 不要浏览色情网站等。这些网络安全教育, 能够使学生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根据班上一些学生喜欢网络交往的特点, 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可以不采用面谈、笔谈、电话交谈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 而是充分利用网络, 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师生间经常通过E-mail或登录QQ聊天, 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走出困惑。笔者所在的学校里, 一位姓杨的班主任老师把自己的QQ号码公布给本班学生后, 发现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变得容易多了, 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及时了解并加以解决, 学生管理工作也顺利多了。
3. 用心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各方面技能的舞台, 拓展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 学校可以发动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各种有关网络活动。如开展个人网页设计大赛, 进行网络文明征文, 进行网上生日、节日贺卡设计, 开设班级博客, 创办学校网络报, 举办网上知识竞赛, 组织网上辨论会……当学生们热衷于各种网页制作软件的学习和各种网上活动, 自己亲自体验了做版主的感觉, 在提高了他们运用网络技能的同时, 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也有利于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培养了合作、创新的健康趣味。笔者所在学校中, 有一位计算机教师在班上同学过生日之前,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展开生日贺卡设计活动并进行评选, 选出了其中动画音乐设计最优秀的作品, 在同学过生日当天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网络技能和兴趣, 又改变了以往过生日的传统方式, 成了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 学校要为他们创造一个理解的氛围, 让这一部分学生重新找到自我, 引导他们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有条件的学校有必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和网络辅导员制度, 向学生及时提供各种敏感问题的心理咨询服务尤其是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平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对许多问题的好奇心能得到满足, 减少学生在浏览网页时受到不良内容影响的可能性。笔者所在学校自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 学生思想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违纪现象明显减少。针对现在学生思想问题多的情况, 各个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网络辅导员制度之后, 加强网络辅导员各方面能力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尤其是网络运用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要深入“网迷”学生当中了解他们思想动态、行为倾向, 把握和引导网络主流意识, 及时解决运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生迷恋网络的具体情况, 学校要开展网络教育专题讲座;在班内经常组织有关以纠正网络道德偏差为主题的班会, 在班会课中多给学生讲述发生在中学生当中因迷恋网络而带来危害的例子, 使学生对网络有客观认识。要在班上开展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活动, 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公约》中的具体条文, 培养学生良好网络道德意识和良好上网习惯,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建设一批非营业性的因特网上网服务场所, 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但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 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规范上网内容, 加强网上正面宣传,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另外, 校园内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将学生的心思重新吸引到校园中的现实活动中来。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如知识竞赛、各类球赛, 以及文艺活动等) , 设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对于克服网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改变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心理, 使“网迷”学生重新回到美好校园中来。近几年来, 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篮球训练、舞蹈排练、计算机操作和工艺品加工 (如木雕、刺绣、雕塑等) 等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再有, 学校可以定期利用休息日时间, 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活动 (如爬山、野炊、游览胜地等) , 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融身于大自然, 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放松和陶冶, 有助于改变他们心理上对网络的迷恋, 引导他们从虚拟的世界回到有意义的现实生活中来!
【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推荐阅读: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11-11
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10-11
农村职业学校教育06-02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06-17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06-29
职业学校礼仪教育07-10
职业学校会计教育10-02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06-25
职业学校的差生教育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