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2024-11-01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共10篇)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篇1

摘要:近年来,音乐选秀类节目异军突起,从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引发收视热潮,到如今各类音乐选秀类节目层出不穷。随着对电视节目叙事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电视节目的叙事学探讨也逐渐成熟,电视与叙事的关系更加密切,电视已经成为最佳的叙事媒介之一。本文试从叙事主体、叙事框架、叙事模式三方面对音乐选秀节目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选秀类节目,叙事主体,叙事框架,叙事模式

1 叙事主体——参与者

叙述是对叙事的一种讲述。在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叙事故事的主体有选手、评委和主持人,这些都是节目的参与者。在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中,节目是由主持人、评委和选手串联起来的。

1.1 节目主持人

在音乐选秀类节目中,主持人起到了把节目串联起来的作用,音乐选秀类节目的重点表现对象是选手和导师。主持人在节目中主要把各个板块衔接起来。在选择主持人的时候,应注意主持人风格与栏目定位相符合。《中国好声音》的主持华少,被誉为“中国好舌头”。主持人应具备救场的能力,当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很冷静地处理。这是音乐选秀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重要因素。

1.2 节目选手

选手是音乐选秀节目中的故事主体,他们都是真实的而非扮演的角色,这些来自于观众身边的普通人成了节目叙事的主体人物,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热爱音乐,并想有一个舞台成就他们的音乐梦。每一个选手都是有故事的,通过选手们讲述故事,来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在音乐选秀节目中,选手作为节目表现的主体,在节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选手作为节目叙事的主体,必须经过精心挑选,尽量满足观众的要求。

1.3 节目评委

在音乐选秀类节目中,评委不仅仅是选手比赛成绩的仲裁者,还在节目的叙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选秀类节目中,评委比较具有权威性,主要是来自音乐方面的专业人士,《中国好声音》中导师刘欢、那英就是音乐界的“天王”和“天后”。在最初的节目中,评委只是一个打分者,是一个标准的裁判者,而现在的节目中,评委与选手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 叙事框架——淘汰与选拔机制

所谓叙事框架,就是从我们所能掌握的那些信息中选取和构建出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在音乐选秀节目中,能将评委、选手、观众联系起来的框架就是淘汰与选拔的规则。它一方面是选手必须遵循的规则,另一方面又是将评委和选手连接起来的纽带。节目的正常进行必须要按照规则进行。

2.1 选拔机制

在节目中,淘汰与选拔机制是节目的内在属性,是节目的核心。在一定范围内,节目按照规则进行。从选手报名开始,淘汰与选拔就开始制约着他们,并形成一定的叙事框架。淘汰与选拔机制决定了选手的去留,推动节目的叙事。节目从一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好声音,然后通过选拔,逐步淘汰选手,最终到达舞台上的只有那些有故事性的,真正热爱音乐的人。

2.2 淘汰机制

在节目策划之初,节目组会设计规划,首先观众会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其次观众会喜欢什么样的规则。节目的主题是什么,节目的受众是哪些人等。

3 叙事模式——真实与虚构相结合

经典叙事学认为,故事是由一系列具有因果逻辑关系或时间顺序的事件组织而成的。叙事是对序列事件的再现,“故事”是读者从时间组成的“情节”中发现的信息构建。音乐选秀节目是真人秀节目的一种,从叙事上看,这类节目采用了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模式,打破了“真实故事”与“虚拟故事”的界限。在节目形态上,它制定规则,把选手束缚起来,这是虚拟性的表现。节目没有剧本不需要排练,这是节目真实性的表现。

3.1 节目的虚构性

规则是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核心元素,节目的设置与进程都是由规则来决定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着规则来进行的。节目的规则不只是节目的框架,节目中每个环节的设置,选手能否晋级的评判标准等都是节目的规则。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独特规则,为节目设置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又使节目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故规则导致了节目存在虚构成分。

3.2 节目的真实性

尽管节目有虚构性,但音乐选秀类节目还是相对真实的。人物是节目叙述的主体,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了观众和导师在舞台上的表现。在节目中表现的都是真实的一面,他们要体现自己的个性,要“本色出演”。

4 结语

随着对叙事学角度的深层挖掘,电视节目叙事日益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将叙事理论应用于电视节目的研究也屡见不鲜,鉴于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收视效应,本文从叙事主体、叙事框架、叙事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叙事学角度了解了音乐选秀类节目,同时也为其他节目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春阳.经典叙事学的发展与现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0).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篇2

A.贝多芬

舒伯特

比才

B.A、法国

B、奥地利

C、德国 2.《命运交响曲》是()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特

3.被称为“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的是()A巴赫 B贝多芬 C亨德尔 D韦伯 4.属于奥地利的作曲家有()

A威尔第 B韦伯 C约翰 施特劳斯 D贝多芬 5.肖邦被誉为()

A钢琴诗人 B钢琴之王 C钢琴之父 D天才音乐家

6.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也称““奏鸣曲套曲”,一般有几个乐章()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伏尔加船夫曲》是()

A日本民歌 B朝鲜民歌 C俄罗斯民歌 D加拿大民歌

8.挪威杰出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培尔 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是:()A.《在山妖的洞窟中》B.《阿尼特拉舞曲》C.《奥赛之死》D.《晨景》

9.法国作曲家比才写作的《小步舞曲》(《阿菜城姑娘第二组曲》第三首),其演奏乐器属于:A、铜管乐器 B、木管乐器 C、弓弦乐器 D、打击乐器 10.《剪毛羊》是哪个国家的儿童歌曲?()

A、澳大利亚 B、意大利 C、波兰 D、德国

11.《亚威农少女》是()绘画的代表作品。

B、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12.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13.《悲怆交响乐》是()的代表作品之一 A、贝多芬

B、巴赫

C、柴可夫斯基

D、肖邦 14.《命运交响曲》是()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特

15.下列曲目中哪首是属于钢琴曲?())1

(A.《1812序曲》

B.李斯特《前奏曲》 C.德彪西《大海》

D.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16.下列乐曲中属舞剧体裁的是()A.《天鹅湖》B.《卡门》C.《塔索》D.《六月》 17.下列属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

A.《悲沧奏鸣曲》

B.《1812序曲》

C.《军队进行曲》

D.《欢乐岛》 18.下属门德尔松作品的是()

A.《仲夏梦之夜》

B.《六月船歌》

C.《蓝色多瑙河》

D.《土耳其进行曲》 19.下列乐曲中属交响诗体裁的是()

A.《春之祭》

B.《茶花女》

C.《前奏曲》

D.《命运》 20.下列属于舒伯特歌曲作品的是()

A.《野玫瑰》

B.《月光》

C.《仲夏夜之梦》

D.《革命》 21.《胡桃夹子》的作者是()

A.柴可夫斯基

B.舒曼

C.斯特拉文斯基

D.海顿 22.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属于哪种体裁()A.舞剧

B.交响曲

C.协奏曲

D.圆舞曲 23.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

A.《天鹅湖》

B.《1812序曲》

C.《睡美人》

D.《培尔·金特》 24.柴可夫斯基《六月》的体裁是()A.奏鸣曲

B.协奏曲

C.交响曲

D.船歌 25.《牧神午后》的作者是()。

A.李斯特

B.门德尔松

C.肖邦

D.德彪西 26.《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

A.理查·施特劳斯

B.约翰·施特劳斯

C.柴可夫斯基

D.舒伯特 27.下列哪首乐曲不是贝多芬创作的?(CD)

A.《月光协奏曲》 B.《悲怆奏鸣曲》 C.《巨人交响曲》 D.《悲怆交响曲》 28.下列属于浪漫时期的作曲家是(BC)A.西贝柳斯 B.勃拉姆斯 C.瓦格纳 D.拉威尔 29.《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者是()A.巴赫

B.贝多芬

C.莫扎特

D.李斯特 30.下列曲目中哪些是属于钢琴曲?()

A.《1812序曲》 B.李斯特的《前奏曲》 C.德彪西的《大海》 D.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31.下列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B)。

A.悲怆奏鸣曲

B.1812序曲

C.军队进行曲

D.欢乐岛 32.下列属于德尔松作品的是()

A.仲夏夜之梦

B.六月船歌

C.蓝色多瑙河

D.土耳其进行曲

33..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演唱,流行语西班牙 意大利等国,是下列哪种体裁?(A.夜曲

B.小夜曲

C.前奏曲

D.无言歌 34.下列属于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舒伯特

B.李斯特

C.亨德尔

D.德沃夏克 35.下列乐曲中属舞曲体裁的是()

A.蝙蝠

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C.四季

D.培尔·金特 36.下列属于德彪西的作品是())2

A.军队进行曲

B.欢乐岛

C.1812序曲

D.悲怆奏鸣曲

37.以下作曲家的国籍: 贝多芬()舒伯特()比才()

法国、奥地利、德国

38.《平均律钢琴》是下列那位作家的作品

()。A.巴赫

B.贝多芬

C.莫扎特

D.海顿 39.下列哪部歌剧是贝多芬创造的()。

A.《卡门》

B.《魔笛》

C.《图兰多》

D.《费德里奥》 40.《欢乐颂》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A.肖邦

B.贝多芬

C.莫扎特

D.约翰.施特劳斯 41.被誉为“钢琴王子”的是()

A.巴赫

B.车尔尼

C.李斯特

D.莫扎特

42.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什么乐器在非洲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A.鼓

B.号

C.琴

D.锣 43.著名钢琴家、作家肖邦是哪国人()A.德国

B.捷克

C.芬兰

D.波兰 44.《邀舞》的曲作者是()

A.鲍罗丁

B.西贝柳斯

C.韦伯

D.柴可夫斯基 45.下列歌唱家中是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是()A.卡拉斯

B.迪里拜尔

C.卡鲁索

D.卡雷拉斯 46.音乐之都维也纳在哪国()

A.德国

B.奥地利

C.荷兰

D.法国 47.本世纪波兰音乐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A.科达依 B.肖邦 C.西曼诺夫斯基 D.埃内斯库

48.贝多芬一生写了九部交响曲,其中那一部交响曲加人人 声?()A.第三B.第五C.第九D.第六

49.著名歌剧《黑桃皇后》的作者是()A.柴科夫斯基B.柏辽兹C.瓦格纳D.舒曼

50.浪漫乐派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国籍是()A.法国B.匈牙利C.德国D.意大利

51.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是。A.海顿B.巴赫C.贝多芬

52.与巴赫同一年出生的另一位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并著有作《弥撒亚》的是。A.亨德尔 B.斯卡拉蒂C.弗朗克

53.《伦敦交响曲》是 的作品。A.海顿B.亨德尔C.贝多芬

54.莫扎特生于 国的,他的生卒是。A.德国,波恩,1770-1827 B.奥地利,萨尔兹堡,1756-1791 55.莫扎特一生最后的一部作品是《 》 A.《安魂弥撒曲》B.《小夜曲》C.《费加罗的婚礼》

56.莫扎特一生共谱写了 部交响曲,部钢琴协奏曲,部小提琴协奏曲。A.41,25,5 B.5,25,41 57.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西方音乐从 时期的过渡人物。

A.德,古典,浪漫 B.德,浪漫,现实

10.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叫“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叫“ ”交响曲

A.命运,英雄 B.英雄,命运 C.田园,英雄 D.英雄,田园 11.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题为《 》。

A.费熏里欧 B.后宫诱逃 C.唐璜 12.贝多芬共创作了 部钢琴奏鸣曲。A.9 B.32 C.1 13.西方音乐史上“歌曲之王”指的是 国的。

A.奥,舒伯特 B.奥,莫扎特 C.德,舒曼

14.12.舒伯特共谱写了 部 交响曲,他有一部两个乐章的交响曲叫做“ ” A.9,未完成交响曲 B.41,G小调交响曲 15.以下哪一部不是舒伯特的声乐套《 》

A.《美丽的磨房女》 B.《冬之旅》 C.《天鹅之歌》 D.《菩提树》 16.1834年《新音乐杂志》的创刊人是。

A.勃拉姆斯 B.舒曼 C.门德尔松

17.勃拉姆斯是 国人,他谱写了 部交响曲和 部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它作品。

A德,4,1 B.德,1,4 18.序曲《种下夜之梦》是 国音乐家 的成名作。

A.德,门德尔松 B.德,舒曼 19.著名的安魂曲《德意志》是 的作品。

A.舒曼 B.勃拉姆斯

20.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上向公众推荐的最后一位音乐家是。A勃拉姆斯 B.门德尔松

21.门德尔松是 国人,它的生卒年代是。

A.德,1809-1847 B.德,1809-1847 22.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也叫《 交响曲》

A.苏格兰 B.意大利

23.《幻想交响曲》出自 国浪漫主义音乐家 之手。

A.德,勃拉姆斯 B.法,柏辽兹 24.歌剧《卡门》是 国乐家 的作品。

A.法,比才 B.意大利,罗西尼 25.23.组曲《动物狂欢节》的作者是。

A.舒曼,1810-1856 B.瓦格纳,1813-1883 26.25.《莎乐美》是音乐家 的著名歌剧。

A.里查.施特劳斯 B.瓦格纳

27.“交响诗”这一标题音乐形式的创始人是 国的钢琴大师。

A.匈牙利,李斯特B.波兰,肖邦

28.法国音乐家比才有一部著名的根据戏剧配乐改编的组曲叫做《 》。29.A.《参孙与达丽拉》 B.《阿莱城姑娘》

30.轻歌剧《霍夫曼故事》是 国的轻歌剧作家 的作品。

A.法,奥芬巴赫 B.法,古诺

31.瓦格纳著名的四部联篇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各自的标题按顺序为《 》《 》,《 》,《 》。

A.《莱茵的黃金》,《女武神》,《齐格费里德》,《众神的黄昏》 B.《女武神》,《莱茵的黃金》,《众神的黄昏》,《齐格费里德》

32.西方音乐史上享有“钢琴诗人”美称的音乐家 是 国人。A匈牙利,李斯特 B.波兰,肖邦

33.以下四部歌剧哪一部不是瓦格纳的作品,《 》。

A.《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B.《玫瑰骑士》 C.《罗恩格林》 D.《汤豪塞》 34.以下哪一部不是德国音乐家里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马捷粨》 C.《英雄生涯》 D.《唐璜》

35.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的两部交响曲的标题分别是:《 》、《 》。A.《浮士德》 B.《莎乐美》C.《但丁》

36.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是 国作曲家 的作品。

A.捷克,德沃夏克 B.芬兰,西贝柳斯 37.斯美塔纳是 国音乐家。

A.芬兰 B.捷克

38.《皮尔.金特》组曲是 国作曲家 的作品。

A.挪威,格里格 B.芬兰,西贝柳斯

39.《伏尔塔瓦河》是 国音乐家 的作品。

A.捷克,斯美塔纳 B.捷克,德沃夏克 40.《芬兰颂》是 国作曲家 的作品。

A.芬兰,西贝柳斯 B.挪威,格里格

41.意大利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作者是。

A.罗西尼 B.唐尼采蒂

42.《茶女花》是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 的作品。

A.威尔第 B.普契尼

43.歌剧《乡村骑士》的作者是。

A.贝利尼 B.马斯卡尼

44.歌剧《托斯卡》、《绣女花》是 的作品。

A.威尔第 B.普契尼

45.歌剧《依帆-苏萨宁》的作者是被公认为俄罗斯民族音乐始祖的 国的。

A.俄,鲍罗廷 B.俄,格林卡

46.《叶普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的作者是 国音乐家 作品。

A.俄,柴可夫斯基 B.俄,格林卡

47.音画《大海》 国印象主义音乐家 的作品。

A.法,拉威尔 B.法,德彪西

48.写出德彪西的三部夜曲的标题,《 》,《 》,《 》。A.《云》 B.《节日》 C.《大海》 D.《人鱼》

49.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五人强力集团”包括哪5人?

A.格林卡 B.巴拉基列夫 C.居宜 D.鲍罗廷 E.穆索尔斯基 F.里姆斯基-哥萨科夫50.柴科夫斯基一生谱写了 部钢琴协奏曲,部交响曲。A.2,1,6,B.6,2,1 51.斯特拉文斯是二十世纪现代派音乐中 国 主义音乐家,他卒年代是。

A.俄,新古典1882-1971 B.俄,浪漫,1882-1971 52.二十世纪俄国的著名音乐家还有谱写了《古典交响曲》。

A.普洛克菲耶夫 B.拉赫马尼诺夫

53.二十世纪现代派表现主义音乐的发起人是 国的 他还提出了“十二体系”和“序列音乐”。A奥,贝尔格 B.奥,勋伯格

54.与德彪西同时期的另一位法国音乐家拉威尔的两部芭蕾舞组曲是。55.A.《鹅妈妈》 B.《佩利亚斯与美丽桑德》 C.《达夫尼与克罗亚》

56.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作有三部著名芭蕾舞剧音乐,他们分别为《 》,《 》,《 》。A.《火鸟》 B.《彼德鲁什卡》 C.《春之祭》 D.《彼得与狼》 57.童话交响诗《彼得与狼》的作者是。

A.肖斯塔科维奇 B.拉赫马尼诺夫 C.普罗科菲耶夫

58.勋伯格是二十世纪现代派表现主义音乐的发起人,他还提出了、。A“十二音体系” B.“序列音乐” C.“标题音乐” 59.意大利歌剧《梦游病者》的作者是。

A.罗西尼 B.贝利尼

60.意大利歌剧《弄臣》、《假面舞会》是 的作品。

A.威尔第 B。普契尼

61.歌剧《伊格尔王子》的作者是,音画《荒山之夜》的作者是

A.鲍罗廷,穆索尔斯基 B.穆索尔斯基,鲍罗廷

62.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著名芭蕾舞剧的名称,是《 》,《 》和《 》。A.《天鹅湖》 B.《胡桃夹子》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睡美人》

63.歌剧《佩利亚斯与美丽桑德》是 国 主义音乐家 的作品。

A.法,浪漫,德彪西 B.法,印象,德彪西

64.以下哪一部不是德国音乐家里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

65.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马捷帕》 C.《英雄生涯》 D.《唐璜》

66.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的两部交响曲的标题分别是:《 》,《

》。67.A.《浮士德》 B.《莎乐美》 C.《但丁》

68.肖邦创作了 部钢琴协奏曲,部叙事曲,此外他为钢琴谱写的著名乐曲还好包括 首夜曲。A.2,4,21 B.21,4,2 69.德沃夏克最出名的一部的歌剧名叫《 》。A.《自新大陆》 B.《水仙女》

70.交响诗《我的祖国》是 国音乐家 的作品。

A.捷克,斯美塔纳 B.捷克,德沃夏克

71.拉威尔谱写了两部芭蕾舞组曲,其中一部叫做《鹅妈妈》,另一部叫《 》 A.《佩利亚斯与美丽桑德》 B.《达夫尼与克罗亚》 72.《春之祭》是 国音乐家 的作品。

A.俄,斯特拉文斯基 B.俄,肖斯塔科维奇

73.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了 部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 部 交响乐和大量其他作品。A.4,15 B.15,4 74.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包括了 首前奏和赋格。A.24 B.12

75.《水上音乐》的作者在 完成的作品。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76.《伦敦交响曲》是 的作品。

A.莫扎特 B.海顿

77.以下四部歌剧哪一部不是莫扎特的作品,《 》。

A.《后宫诱逃》 B.《费加罗的婚礼》 C.《自由射手》 D.《魔笛》

78.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叫“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叫“ ”交响曲。

A.田园,合唱 B.合唱,田园 C.英雄,命运 D.命运,合唱 79.以下三首歌曲那一首不是舒伯特的作品《 》。A.《菩提树》 B.《美丽的梦中人》 C.《魔王》

80.被称为维也那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人的音乐家是德国的。

A.勃拉姆斯 B.舒曼 C.贝多芬

81.勃拉姆斯是 国人,他共谱写了 部交响曲和 部小提琴协奏曲及其它作品。A.德,4,1 B.德,1,4 82.门德尔松是著名的 音乐学院的创办人。A.巴黎 B.莱比锡

83.《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和《特洛伊人》是 国人 的作品。

A.法,柏辽兹 B.法,德彪西

84.著名的大提琴小品《天鹅》是圣桑的作品《 》中的一首。A.《丝织物》 B.《动物狂欢节》

85.以下那几部交响诗是李斯特的作品?。

A.《塔索》 B.《前奏曲》 C.《死与净化》 D.《普罗米修斯》

86.81.肖邦创作了 首华尔兹,首玛祖卡舞曲,首前奏曲,以及大量的练习曲和其它乐曲。

A.19,41,24 B.41,19,24 87.《伏尔塔瓦河》、《我的祖国》是 国音乐家 的作品。

A.捷克,斯美塔纳 B.捷克,德沃夏克 88.意大利歌剧《爱之甘醇》的作者。

A.唐尼采蒂 B.贝利尼

89.意大利剧《蝴蝶夫人》、《图兰朵》是 的作品,两部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A.俄,鲍罗廷 B.俄,格林卡

90.福斯特作曲的《美丽的梦神》是()歌曲。A、俄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91.《山间的小路》是管弦乐组曲《大峡谷》之三作曲是()国的格罗非。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92.下面那部作品不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作品()

A、《自由射手》

B、《邀舞》

C、《奥伯龙》

D、《奥赛罗》 93.下列乐曲中属舞剧作品的是()

A、《天鹅湖》 B、《卡门》 C、《塔索》 D、《六月》 94.下列属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的是()

A、悲怆奏鸣曲

B、1812序曲

C、军队进行曲

D、欢乐岛

95.下列哪位属于浪漫时期的作曲家的是()

A、海顿

B、舒伯特

C、莫扎特

D、亨德尔

96.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夜晚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是下列哪种体裁?()A.夜曲

B、小夜曲

C、前奏曲

D、无言曲 97.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A奥尔加农

B狄斯康特

C克劳苏拉

D康都克特

98.<<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剧情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与退役军官及其儿女之间的故事.这是一部()的音乐故事. A英国

B奥地利

C美国

99.由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具有歌曲形式特点的小型器乐曲体裁是()A夜曲

B前奏曲

C无言曲

D组曲 100.下列属于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

A悲怆交响曲

B1812序曲

C悲怆奏鸣曲

D《六月》船歌

101.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三幕歌剧<<茶花女>>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A罗西尼

B威尔第 C普契尼

102.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的不朽之作. A斯美塔那

B德沃夏克

C柴可夫斯基

103.<<苏尔维格之歌>>,是著名诗剧<<培尔金特>>中女主人公在茅屋前纺纱时演唱的一首歌,作者是().

A格里格

B拉威尔

C舒伯特

104.著名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的作品. 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B拉基列夫

C穆索尔斯基 105.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A交响音乐

B歌剧

C艺术歌曲

D钢琴曲

106.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是由()于1829年首先发掘,并亲自指挥上演的.A门德尔松

B柏辽兹

C李特斯

D瓦格纳

107.比才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是()它代表着法国喜歌剧的最高成就.A《茶花女》

B《卡门》

C《魔笛》

D<<唐璜>> 108.“俄罗斯音乐之父”是指()A鲍罗B穆索尔斯基C居伊D格林卡

109.原来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把它改为()A奏鸣曲

B圆舞曲

C进行曲

D谐谑曲 110.下列属于捷克民族乐派的是()A斯克里亚宾

B斯美塔那

C科达伊

D德沃夏 111.20世纪匈牙利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创立了()

A.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B夸美扭斯 C.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D.才能教育 112.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立了()

A.A.体态律动教学法

B.才能教育 C.节奏教学法

D.综合音乐教育 113.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

A.交响音乐

B.歌剧

C.艺术歌曲

D.钢琴曲

114.原来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将其改为()A.奏鸣曲

B.圆舞曲

C.进行曲

D.谐虐曲 115.下列属于捷克民族乐派的是()

A.斯科里亚宾

B.斯美塔那

C.柯达伊

D.德沃夏克 116.下列乐曲中属交响诗体裁的是()

A.《春之祭》

B.《茶花女》

C.《前奏曲》

D.《命运》 117.下列属于舒伯特歌曲作品的是()

A.《野玫瑰》

B.《月光》

C.《仲夏夜之梦》

D.《革命》 118.下列属于浪漫时期的作曲家是()A.西贡柳斯

B.勃拉姆斯

C.瓦格纳

D.拉威尔 119.下列曲目中哪些是属于钢琴曲()

A.《1812序曲》

B.李斯特《前奏曲》

C.德彪西《大海》 D.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120.下列乐曲属圆舞曲体裁的是()

A.蝙蝠

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C.四季

D.培尔*金特

121.“Baroque”一词在西方音乐史中指的是________时期创作的音乐(_____)A.巴克克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中世纪

122.在罗西尼的歌剧创作中,_________是他喜歌剧创作高峰(_____)A.《巧计》 B.《塞维尔的理发师》 C,《清教徒》 D 《奥兰多》 123.俄罗斯名族乐派的奠基人是(_____)A, 柴可夫斯基 B,摸索尔斯基 C,格里格 D,格林卡 124.18, 1859年瓦格纳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乐剧”(_____)A,<<女武神>> B,<<汤豪塞>> C,<<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D,<<众神的黄昏>> 三 多项选择

125.下列属于柴可夫斯基无惧作品的是(_____)A天鹅湖 B睡美人 C春之祭 D胡桃夹子 E火鸟 126.下列属于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作曲家的有(______)A保罗丁 B里姆斯基 C居伊 D肖斯塔科维奇 E巴拉斯列夫

127.下列属于舒曼作品的是()

A、《桃金娘》B、《乘着歌声的翅膀》C、《亡儿之歌》D、《野玫瑰》 128.下列不属于巴赫作品的是()

A、《法国组曲》 B、《英国组曲》 C、《马太受难曲》 D、《弥赛亚》 129.下列属于浪漫派作曲家的是()A、拉威尔 B、海顿 C、瓦格纳 D、勋伯格

130.挪威杰出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是:()A、《在山妖的洞窟中》 B、《阿尼特拉舞曲》 C、《奥赛之死》 D、《晨景》

131.法国作曲家比才写作的《小步舞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第三首),其演奏乐器属于:()A、铜管乐器 B、木管乐器 C、弓弦乐器 D、打击乐器

132.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是作曲家()的不巧之作》 A.斯美塔那

B.德沃夏克

C.柴可夫斯基

133.《苏尔维格之歌》,是著名诗剧《培尔金特》中女主人公在茅屋前纺纱时演唱的一首歌,作者是()。A.格里格

B.拉威尔

C.舒伯特

134.第40交响曲()波莱罗舞曲()

A、拉威尔 B、贝多芬 C、海顿 D、莫扎特

135.《平均律钢琴》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A、巴赫 B、贝多芬 C、莫扎特 D、海顿 136.下列哪部歌剧是贝多芬创造的()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篇3

[关键词]音乐素质培养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工科类院校的人才观、质量观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即逐渐由狭窄的专业教育向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科教兴国、面向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目前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加强工科类院校音乐素质的培养,对于促进工科类院校校园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倡创业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科类院校音乐素质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有着较大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力量,不仅应具有缜密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联系实际思考事物的习惯。音乐素质教育使人的左、右脑更好地平衡与协调,是突破单向思维的最佳途径。音乐形象的“模糊性”特点,是普通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突破口。由于这种“模糊性”,使得大学生在音乐审美及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对音乐中所包含的自由、不受强制的创造精神进行感受和实践,有利于他们创造能力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他们在音乐教育中所获得的创造性想象力,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创造素质,并进一步引导他们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想象,这种运用迁移来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以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求异性和联系性,便于他们将音乐的人文精神与所学专业的创意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想象。

二、音乐素质教育是工科类院校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的催化剂

音乐教育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大学校园的具体体现。人际关系和谐即是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的大学校园人际关系就是指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大学生与集体(指班级、学校、社团等)之间的相互融洽,既要平等和谐相处,又能展示不同的个性差异。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也有较大的作用。大学生是时代的佼佼者,其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往往会自然形成一种特有的自我封闭的独尊意识,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通过音乐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比赛、音乐服务活动,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乐于交友,形成高尚的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了集体荣誉,他们会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从而相互促进,增进友谊,从而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同时,音乐活动对培养人的协作统一的团队精神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通常是集体活动,尤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合唱、合奏、集体舞最为常见,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可以有效打造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音乐素质教育是培养工科类院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工科类院校音乐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敞开大门的艺术教育。是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塑造灵魂的音乐文化教育。是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为宗旨,以培养智能型、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为目标,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充分发挥每个大学生艺术潜在能力的同时,塑造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的教育。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音乐教育因此成为整个国民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培养人的问题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教育过程中统一的有机整体。美育与诸“育”之间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又有各自的性质、内容、目的和任务。智育求“真”,德育求“善”,体育求“健”,美育则求“美”。音乐教育是用它固有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响物理因素,通过生理强烈地作用于心理,在人才教育中起到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审美教育、开发智力及促进德育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尤其在完善人格修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对其精神气质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情感的调节,音乐使大学生表现出高度的文化修养与高尚的精神境界,从而造就出有品位的人格,进而很好地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各项事业建设的重任,他们的行为模式将成为社会的主导趋势,能影响更多的人,有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音乐素质教育过程映衬出欣赏主体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状态,这是执教者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实施以美育人的依据。音乐素质教育不是单纯消遣,不能只停留在生理感知与情感体验的阶段。高校尤其是工科类高校,应该对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提高认识,积极利用有利条件,使公共音乐素质教育规范化、层次化,真正促进音乐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贯通,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英,浅谈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何颖.浅谈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音乐类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研究 篇4

音乐作为一种能够陶冶情操、传递情感、表达内心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音乐活动开展水平不断提升及高校音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相适应的是,音乐类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问题时却常常遭受“冷遇”。很多学生学无所用,所从事的工作很难与音乐产生关联,其中包括了教师、公务员等社会普遍看好的热门职业。有着音乐梦想和音乐天赋的音乐类学生在社会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下日渐丧失了对于音乐的热爱,这对于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与我国音乐事业发展来说是一种令人痛心的浪费。因此,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解决音乐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使音乐类大学生学有所用就逐渐成为了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

二、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创业时所面临的问题

音乐类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和创业的选择时往往会同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来自于社会外部及自身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与当前我国高校音乐类专业的教学现状紧密相连。

(一)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我国的高等艺术

院校及高校艺术院系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教学而轻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重“技”轻“艺”。这种教学现状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音乐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这种教学理念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不少音乐类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多样的大学课程时往往有着“学好专业课就行”的意识,对于其他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课程兴趣不高、关注不够、参与不足。

(二)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差。社会竞争能力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竞争中所必备的包括团队配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抗压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音乐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经常不能令人满意。由于音乐类大学生大都有着较为鲜明的个性和相对独立的个体意识与自我表现能力,因而在团队配合精神与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差,再加上音乐课程的专业授课大都是小班教学形式,学生相互间交流沟通机会较少,甚至与教师也缺乏合理的互动沟通,更不用提对学生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了。

(三)就业期望错位。很多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存在着“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其对于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存在着期望值错位的现象。有些学生专注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甚至“非编制不进”,因而高不成低不就,自己反而满腹牢骚。应该客观地看到,包括政府机关在内的事业单位在招聘普通文职人员时,音乐类的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什么优势。私营企业、私立学校乃至培训机构都需要大量的有专业技能的音乐类大学生,然而由于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往往不加考虑就直接拒绝这些工作,宁愿待业也不愿意接受眼前现成的工作,因此加剧了音乐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三、推进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的对策

(一)结合社会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在高校人才的培养工作中需要将社会对于音乐类人才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对于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充分考虑进来,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音乐类大学生的课程内容设置,提高专业课程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同时要特别重视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才需求,根据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结合社会需求的市场导向,进一步优化高校音乐类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

(二)鼓励音乐类大学生自主创业。音乐类大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和张扬的个性,这些特点在自主创业中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了一系列包括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在内的政策,因此要不断鼓励音乐类大学生在毕业后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实践表明,音乐类大学生在毕业后以自主创业的形式开设艺术培训班、开办乐器行乃至演艺公司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所从事工作结合起来。随着当前家长对于孩子艺术技能的逐渐重视,音乐培训和乐器行的市场也渐趋好转,这就为音乐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随着社会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数量渐趋饱和,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成为社会用人单位考量的主要标准,很多用人单位反映音乐类大学生在处理问题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足以满足要求,从根本上来说这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增加实践活动的学分和教学时间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音乐类院校和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音乐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越来越令人担忧,这就给高校音乐类大学生的培养与缓解其就业压力带来了新的挑战。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类大学生更加具有活力。在改善音乐类大学生就业现状,着力解决音乐类大学生的工作问题时需要从扩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水平与鼓励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充分保障两个方面着眼。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篇5

摘 要:当今大学生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前重要的实习环节,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重要。在西北地区非师范专业学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实习方向与所学专业有所偏差,或改变实习专业,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实习时不单要应灵活处理,还需在大学期间预见性的避免实习期间所出现的特殊情况。

关键词:教育实习师范专业 非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261-01

大学生教育实习括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两类,对大学生的就业及参加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参加工作就业实践锻炼能力的培养,亦是大学期间必须经历的实践活动。实习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一、师范专业与表演专业的培养方向

音乐高校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首先是培养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素质较高、基础扎实、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并有发展潜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既有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音乐表演技能,又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要求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师范专业的学生具有音乐艺术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实际能力。非师范类的学生除了要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音乐、舞蹈的变现和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习接触和实践的内容与师范类的会有很多不同甚至多出,而培养师范类或非师范类都是将学生成为能够胜任社会需求的文艺工作者。其次针对师范类相关教学经验也是在选择教师是很看重的,因此大学生要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时间,到想去的城市、同一级别的学校实习,观摩与学习优秀教师讲课方法和技巧,并找出自身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弥补。

二、非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主要问题

1.实习专业指导教师没有进行优化

说起实习指导,有关部门和教学系都明白其重要性,也知道实习生最渴望的事本院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实际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相应指导是较少的,对于实习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解决。对于实习生而言,最想得到的是实习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改进和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实际情况常常是总结性评价。

2.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

高师院校平时与企业单位、中小学及基础教育机构的关系普遍疏远,即便是眼下的高校教育改革,也主要于“自身”的发展,而不立足与社会需求。而没有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这样,社会上的相关单位就对高校学生的实习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单位不欢迎实习生到单位实习,认为学生实习会打乱他们正常工作秩序,而在音乐表演这样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找寻实习基地是较困难的,首先体现在专业不对口,其次,实习基地少而欠缺。

与音乐教育实习而言,因为实习基地普遍少的原因,音乐表演专业实习往往不知从哪方面找寻自己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就是找到实习基地,基地也是接受少数的人参加非教育实习,并且保证不了每年会规定多少人或者接受实习要求。再次,实习基地是学校单方面的联系,不是教育部规定的。因此。高校实习生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年年实习年年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非师范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方案

1.优化专业实习指导队伍

通常教育实习前通过说教试讲的培训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训练,这样的方式好处在于让音乐非师范学生在实习前能体验师范类教育实习的经历,而不利的是在于非师范专业学生在实习前接受这样的培训是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所以,实习前相关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而且必须要优化的,并且在实习前教学单位的领导应综合考虑,认真选派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注重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人才的智力优势,发挥他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并建立基地对内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使学生接受严格和非师范的专业能力训练。

2.构建专业实习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实习教育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增加见习次数和时间,在每一门应用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见习时间。使实习教学系列化、结构化。建立连续性实习制度,把实习延伸为教师工作体验――调查――见习――实习――实习总结的安排,贯穿于四年大学的学习过程中。

3.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实习教育可持续发展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外部条件,建立适合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实习基地,学校应该与实习基地建立起一个互利互动、协同效益机制。如学校应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科研能力,对中小学教师、IT企业员工、电视台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教研指导,也可以向实习基地给予物资帮助。使之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实习教学可以持续发展。

总之,教学实习不仅仅是进一步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他们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且还是体验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院校改革的重要指示剂和催化剂。教育实习则是一个双层的教育过程,学生在实习中,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重视教育、教学实践,自觉的培养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责任感。其次,从非师范专业学生入手,也可以加入非师范学生教育实习这个环节。因此,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深入教育同样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师范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做为非师范教育实习的初步深入和接触,必须由此作更多有利于非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在教育实习中,要把检验教育、教学质量了解中学实际,从而促进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改革,做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区认真完成。

参考文献

美术类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 美术 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据麦可思公司《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2011年就业预警本科黄牌专业中,艺术设计、美术学分别位于第一、二名;2010届本科生失业率较高的专业中,排名第一的是美术学。

1 美术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就业的整体环境严峻。近年来高校扩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加之现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与现有的产业结构不适应,再加上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观依然很被动,没有主动迎接挑战的意识,所以就业难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了。

(2)“艺考热”造成的艺术生源质量不高。如今很多的高中生钻艺考的空子,通过短期的集训考上美术类专业,但是他们并没有艺术的天赋,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的时候就很痛苦,同时扩招使得美术类专业的教学资源紧缺,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整体教学质量在下降,这些都最后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欠缺。

(3)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未完全打开,美术生对口的事业单位的岗位趋于饱和状态。目前,美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和创业的居多。以前被美术类学生所看好的中、小学教师的岗位,都已趋向饱和状态,能进入美术馆、画院工作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一些美术类的研究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本科生想进入这类的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4)美术类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求职技巧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由于美术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他们相对而言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进行创作,所以他们与社会的接触不多。一些学生更重视专业技巧的培养,不注重修炼自身的人文素质。许多学生职业定位模糊,求职准备不足,对所应聘的职位缺少了解,这些都使得他们的就业渠道更加狭窄。

2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

2.1 内因

(1)加强基础知识。在学校期间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美术学、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分支,它理应具备人文学科所共有的文史哲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需积累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美术类学生的基础知识除了文史哲知识之外就是专业基础知识,以美术学专业为例,专业基础包括三方面,即中外美术史、中外美术理论、各种美术技法。我们在积累这些知识时,需要融会贯通,既要微观也要宏观。既要懂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也要懂现在国际化的艺术风格、潮流趋势。同时要多出去看展览,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眼界。

(2)及早做好职业规划。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有的同学喜欢研究事情本质的东西;有的同学喜欢自由、创造;有的同学擅长与人沟通、交流。我们要扬长避短,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会是一个人最终能够持之以恒去坚持的理由。也有的大学生说,他所学的专业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怎么办?如果确实是这样,可以转专业,如果不能换专业,就得保证在专业都及格的基础上再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时间投入在哪儿,成绩就会在哪儿。

(3)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塑造完美人格。仅仅有好的知识结构和拥有完美的职业目标,都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不去实践就不能够判断,就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现在社会对一名大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大约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如打电话、接待客人的礼仪、规范,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等等;第二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如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等;三是自我的管理,如时间管理、健康管理、学习管理、情绪管理等等。这些职业素质不能仅仅从课堂上,书本中获得,还需要学生们通过做班干部,通过参加社团组织自己去慢慢的体会。除了这些基本的职业素质外,面对不同的职业还会有不同的职业素质,比如有些工作需要长期的出差;有些工作需要较好的英文表达能力;有些设计类的工作需要每天都加班,要经常性的熬夜。这些存在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在校生也要去了解,要在课余的时间里去接触那些目标性工作,这样才会真正的知道,自己到底具不具备在这个行业中所需要的一些素质。只有实践才会进一步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了解你是谁。

(4)在校期间要树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品德。稻盛和夫说,一个人的成功等于一个人的智商乘以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再乘以一个人的人生态度。这里智商的分数是从1到100,努力的分数从1到100,但是人生态度是从负100到正100,那么人生态度如果是负1的话,你整个人生就全是负数。所以,我们美术类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建立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有一个自己的核心的价值观,无论外面社会怎么变,内心的价值观不能变。成功不在于外在的东西,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最终靠的都是自己,要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坚韧态度。其次是要培养自己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讲实话的人。最后,对美术类毕业生来说,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能从众,这可以通过涉猎很多的书,多与不同的人交流,多游历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如今,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在生活中对美术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提高,对于我们美术类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时刻准备着,等待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外在

(1)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可否逐步提高对美术类学生文化成绩的要求,特别是文科成绩。美术是建立在大文科的基础之上的,很难想象一个人文素养不高的学生,他可以把美术学好。(2)多组织学生看展览,不拘一格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多聘用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给学生上课,多组织学生看展览,听高质量的讲座,不断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3)从大一就要要求每个学生开始尽早为自己设定职业规划。最好要求学生们能够提前完成他们的毕业创作和设计,且学院在大学四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尽量不要安排课程,确保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实习、找工作。(4)美术类院校与同类院校之间以及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多进行交流,多探讨,以期不断提高其教学育人的质量。同时高校应建立校友联系网,以便于毕业生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关于美术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学生本人的努力是内因,外在环境是外因,怎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積极性,促使其更好的就业,更好的发展,这还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顾平.谈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格局的建立[J].研究生园地:198.

[2] 唐晓育.美术类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困境突破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11.12.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篇7

一、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匮乏,专业水平又较局限,很难认识到创新创业实践之重要,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才被动去参与一些创新创业活动,毫无兴趣的培养和主动性。

2.创新创业的帮扶力度不够。不管高校怎样大力来宣传创新创业这一理念,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在实践中的引领程度还是不够的,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具有凝聚力的思想。

3.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在高校中,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体系,这种形式较单一、枯燥,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缺少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的技能,课程与专业的人才培养脱轨。

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专业素质不强。目前各高校师资的主要引进学历高的人才,重视强调科研队伍的建设,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涉猎面不够宽泛,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科融合,缺乏知识的融会贯通,无法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很好地得到应用。

5.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还停留在以讲授知识为主,虽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为他们设定计划,但实际鼓励力度不大,配套设置跟不上,学生也很少付诸行动。

二、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音乐类大学生普遍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群体之一。充分发挥音乐类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就必须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创新型的创业教育,并在以培养音乐类大学生职业发展综合技能为中心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断深化学生的“双创”技能,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专业通用能力。

(二)更新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

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不知从何着手,大学生的抗压性、抗风险能力容易受到年纪、阅历、资本积累等限制。创新创业必须真正做到政府给予扶持、高校给予重视、社会给予支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主动去探寻,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即使失败了,也会从中汲取经验。

(三)构建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

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建设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必须要形成完善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形成一个全面、良好的生态循环链,让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学生良性循环起来,以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培育的主体,政府部门予以大力扶持,企业和家庭予以支持,让各个分支联动,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这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中茁壮成长。

(四)完善高校音乐类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实现从传统验证式实践向专业研究型实践的转化。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包括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拓宽音乐专业面,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考试考核模式。

其次,实现从学习体验式实践向综合探索式实践的转化。在专业学习中多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深入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做到课前探索课程提出问题、课中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创新实践。

最后,实现从封闭实践体系向开放实践体系的转化。大学生是有个性的群体,必须要得到高度的关注,提高大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心理素质也是重中之重。做好自我约束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能够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是大学生得到良好的个性发展,为走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做好坚实的准备。

(五)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和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对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进行重点培养,可做成梯队建设,各专业、各年级进行培养,逐步培养团队的通力合作,使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得以提高。二是在校内外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专业实习的方式,探寻各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方式,把合理的、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方式作为示范性的实践基地,做到以产带学、以学促研。

三、结语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篇8

一、音乐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1. 思想活跃, 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理想信念淡薄

音乐类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特质, 思维敏锐活跃, 善于思考问题, 富有创新精神, 乐观向上,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 是大学生中最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但普遍不关心政治, 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 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 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 , 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 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理想信念淡薄, 缺乏诚信和奉献精神,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偏离正常轨道。

2. 崇尚自由, 自我表现意识强, 但集体观念较差

音乐类大学生强调个性化发展, 崇尚艺术自由, 个性张扬, 在学习、生活中融入一种个性化的色彩, 在专业上能够有创新思维, 从而创作出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 考虑问题多是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 容易养成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 自由散漫随意性大, 缺乏集体观念, 喜欢我行我素, 向往所谓绝对自由, 迟到、早退、旷课, 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时有发生;参加集体活动时, 表现不积极, 时间、纪律观念差, 不考虑集体利益。

3. 重视专业, 专业学习投入大, 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音乐类大学生一般较早就开始专业学习, 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考入艺术院校后, 在浓郁艺术氛围的熏陶下, 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 在专业的学习上更加孜孜不倦。而音乐类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因而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 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从而导致音乐专业大学生文化课缺勤比例严重, 英语、计算机、马哲、中外音乐史等文化课的重修比率较高。这也严重影响音乐类大学生进一步深造, 由于文化基础薄弱, 音乐类大学生考研录取率比较低。

4. 相对成熟, 实践活动能力较强, 但易受负面因素影响

由于高考专业考试的缘故, 许多音乐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 到全国各地去参加专业考试, 接触社会较早。进入大学以后, 他们就表现出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以及较丰富的社会经验, 很多同学刚入校就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加入了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组织, 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也较为积极, 比其他类大学生表现相对“成熟”。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经常性外出参加社会性文艺演出, 与社会各个层次的人接触较多, 容易受到“金钱至上”等不良观念的影响。

5. 自信心强,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但抗挫能力较弱

音乐系大学生大部分从小学习音乐或舞蹈, 对艺术有较强领悟力和实践力, 再加之自身条件的优越, 使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自信心,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成功的渴望。但由于经历的人生磨练较少, 人生体验不够丰富, 心理承压能力较弱, 在遇到挫折、困惑、失败时往往容易陷入悲观、失望、痛苦的情境中, 感觉前途一片渺茫, 从而颓废、不思进取, 将希望搁浅。

二、做好音乐类大学生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1. 加强班主任职业化建设

班主任工作好坏对于班级建设至关重要, 音乐类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为他们配备职业化的班主任。一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 由专业教师担任音乐类大学生兼职班主任。这些专职教师有工作热情, 但因为还要承担教学任务而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 有的老师甚至只是为了评职称挣取“社会工作”分而去做班主任, 加上受专业特点的影响, 专任老师身上也有和学生类似的缺点,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班主任工作。因此, 必须加强音乐类大学生班主任职业化建设。可以由辅导员担任专职班主任, 保证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 同时也便于辅导员及时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就业指导等教育活动。

2. 密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 尊重学生, 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其次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宿舍, 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包括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组织能力, 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方式和方法。可以利用QQ群、手机飞信等形式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只有与学生进行平等、坦诚的经常交流, 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 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同时, 还要注意和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音乐类大学生感性大于理性, 组织纪律性不强, 单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这就需要与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通力合作, 才能更有效的实现对他们的管理。

3.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做好对音乐类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音乐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核心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公益活动为导向, 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军民共建活动、文艺进社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专业教育;要以感恩教育、感恩行动为主题, 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要以高品位、赋有创新性的特色团日和团组织生活为载体, 如:诚信考试模拟、放飞理想畅谈等,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4. 强化心理辅导, 关注特殊群体

音乐类大学生表面看上去性格活泼开朗, 自信心强, 容易给人以错觉, 认为他们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其实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也很脆弱。因此不能忽视音乐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音乐类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主要以专业课学习为主, 学习文化课的任务并不是很重。步入大学后, 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压力都很大, 很多学生一下子进入一种非常不适应的状态。有些学生非常困惑, 一时不知道怎么学习, 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和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心理疾病而产生的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有些学生家庭贫困, 面对高额的学费和日常花销, 容易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 甚至无心学习;有些同学来自单亲家庭, 性格孤僻, 不愿与同学交往, 很难适应大学生活。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多关注班级中的这些特殊群体, 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顺利度过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期, 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5. 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音乐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发展个体的个性化色彩, 然而这种个性化色彩是一种能融入群体利益的个性化, 而不是绝对的。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 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 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 经常性与学生小范围的交流,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专业发展, 及时给予指导意见, 避免开大会, 开长会的灌输式教育。

6. 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音乐类大学生中女生占大多数, 随着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日趋密切, 女大学生在社会上的思想道德表现和安全问题成为高校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加强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除了坚持正面教育之外, 要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反面典型给女大学生以警醒, 防患于未然。比如, 邀请社会学家举办女大学生自尊、自爱、自立专题报告会, 组织女大学生去女子监狱参观等, 教育女大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同时, 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教育学生与外界接触时时刻注意安全第一, 遇到经济诈骗、不法侵害时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

7. 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要从各个方面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使学生在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和熏陶, 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如, 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 围绕班风、学风建设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利用音乐类学生的专业特长,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体活动和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术活动, 活跃班级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同时, 通过组织活动, 同学间逐渐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从而形成班级内强大的凝聚力。

音乐类大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在学生奖助学金评选、推优入党、学生干部选拔等工作中保持公道正派, 还要不断加强对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李瑜: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双月刊) , 2006, (1) :90-91

[2]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 2 (2) :19-22

[3]李伟、许洪范: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 交通高教研究, 2004, (4) :56-58

[4]郑丽红:对新时期大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 2006, (25) :80-81

[5]李建华:做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5 (3) :11-13

[6]王群: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 北京教育 (高教) , 2007. (5)

[7]骆巧凤: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8]邵玉涛、郭海:做好高校艺术类专业班主任工作的思考:http://dsam.imust.cn/detail.asp·newsid=423

音乐类学生就业分析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原理,以人为本,音乐类大学生

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确保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意义[1]。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 音乐类大学生身上既有着一般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又具有音乐专业学生特有的个体特点, 这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以人本原理为中心, 针对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探寻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部分音乐类大学生思想现状

(一) 专业技能扎实, 文化基础偏低。

音乐类大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用在专业学习上, 重视专业技能忽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对专业以外的文化课学习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大学学习期间, 老师更重视音乐专业课, 在文化课方面缺少对学生正确的引导, 势必导致部分音乐类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偏低, 文化素养不够, 知识面相对狭窄。此外, 音乐类高考招录制度的特殊性, 对艺考学生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较低, 使得音乐类学生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大量地被专业学习所占用, 因此, 学生偏爱专业课, 对文化课兴趣不浓。

(二) 个性鲜明, 集体意识淡薄。

音乐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中的部分人具有大学生的许多共性, 同时也彰显着自己的特殊个性。他们的言谈举止、衣着外表、兴趣爱好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他们大多善于捕捉新鲜流行的事务, 喜欢与众不同追求新意, 不愿循规蹈矩。他们追求时尚与个性、生活散漫、随意性强、强调个性化发展、以自我为中心, 对老师的教导, 学校的规章制度反感、无视、抵触, 忽视大学这个大集体, 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他们大多集体生活能力不强, 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 忽视他人感受, 缺乏集体意识。对待集体活动缺乏热情, 相互攀比, 参与度不高, 集体荣誉感不强。

(三) 思想活跃, 政治素养不高。

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活跃, 富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性,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敏锐性。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 他们思维敏锐, 活泼好动富有创新精神。但部分学生对政治缺乏敏锐性, 加之文化基础薄弱, 对专业以外的课程尤其是以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为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缺少足够的热情。部分音乐类大学生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对国家大政方针时政新闻很少关心, 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淡薄。他们大多对政治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 往往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看得过于简单, 政治参与度不高。

(四) 情感丰富, 自我认知不足。

音乐类大学生从小接触音乐, 学习专业知识, 他们大多会用艺术的观点来看待事情, 对生活充满激情, 情感丰富, 富于想象力。此外,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特殊一部分, 他们的言谈举止、衣着外表使他们更容易吸引异性, 所以音乐类大学生大学期间恋爱的指数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音乐类大学生情感丰富的同时往往表现为感情用事, 自我认知不足。部分学生容易沉迷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里, 眼高手低, 高估自己, 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评价自己, 主观盲目性较大。在学习、工作中容易期望值过高, 又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在困难面前不善于调整目标和调整自己[2]。

二、人本原理的基本内涵

人本原理即以人为本, 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客体,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 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 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 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大学教育中, 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以教育者为主体, 把受教育者当做被动接受者。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以受教育者为主体, 尊重受教育者, 关心受教育者, 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这就是人本教育理念。具体地讲, 人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学校最重要的资源, 以促进受教育者自身完善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强调个体价值和集体价值、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辩证统一的教育理念[3]。

三、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音乐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特殊部分, 其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被加以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尊重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人本主义强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人类存在, 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4]。音乐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用辩证的态度看待他们, 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个性, 肯定他们身上自信、独立、思想解放等特质, 同时也要看到部分人身上的集体和团队意识淡薄、政治素养不高、自我认知不足等缺点, 加强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会自重、自尊、自励、自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式, 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音乐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过于陈旧, 理论和概念太多, 课堂上电脑教学使得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首先要丰富教学内容, 将当下的时政要闻和典型事例贯穿课堂, 贴近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 教师应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二) 创造性地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原因, 与专业课老师接触的时间较多, 专业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课素质, 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着眼于对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教育。教师在讲述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将成功艺术大师和名人的例子贯穿于课堂, 这样既丰富课堂内容又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 加强教师的岗前及在职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音乐类大学生个性自由、思想活跃、情感丰富, 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 通过这种隐性教育影响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 探索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的同时, 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 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此同时, 还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目前, 在音乐类专业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 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 比如声乐技能大赛、器乐技能大赛、音乐会、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一方面, 音乐类专业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到了发挥, 借助舞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取长补短, 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专业水平。另一方面, 通过活动的组织开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 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加强。第二,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手段。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及时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困扰,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更容易达到教育目的。借助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5]。

四、结语

音乐专业大学生作为普通高校学生群体的一部分, 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直接影响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以学生为核心, 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发挥音乐专业学生的优势, 积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研究音乐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现实问题, 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6]。

参考文献

[1]陈妍.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治.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

[3]程东旺, 周晓莹.“人本”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J].北方经贸, 2005, (8) .

[4]吴潜涛, 刘建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5]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6) .

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篇1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对信息类毕业生在协议就业、合同就业、考研、参军、考公务员等就业形式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下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关键词】信息科学类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原因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国家对信息科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加大,这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分析我国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趋势及毕业生择业等问题,并对信息科学类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提出可参考的建议与意见,笔者针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期通过个案调查对整体起到启发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信息工程学院是隶属于大连海洋大学的二级学院。该学院前身为1994年创建的电子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目前设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多年来,该学院始终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海洋开发战略,注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学校涉海涉、水特色,如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设置了船用电子和通信方面的课程,自动化专业以船舶电气自动化为主要培养方向,这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4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学院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一)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如下几点表现(见表1):

第一,2012-2015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4%,各专业的就业率均在87%以上,这足以说明国家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需求相对稳定,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需求呈上涨趋势,但对部分专业的需求明显呈下降趋势。

第二,2012-2015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达47.92%,就业率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就业方式,这表明学院在学生的专业培养方面相对符合市场需要,能够保障毕业生和就业市场的双向需求,从而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第三,毕业生在协议就业以外等就业形式方面比重虽呈上涨趋势,但所占比重依然偏低。

(二)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通过对初次就业率的分析,能够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量的需求,然而通过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则能更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质的需求。根据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其毕业去向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私企、金融机构、出国、升学、入伍、自主创业,几乎覆盖所有的就业渠道,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方面价值取向广泛。但是,由于受专业限制,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外企或中小微企业,相比之下,毕业生就业渠道又显得比较单一(见表2)。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在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从事行业之后,则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分析,这能更直观地反映行业所在地域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统计结果如下(见表3):

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比例高达64%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毕业生生源大部分来自辽宁省,因此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时重点考虑在生源地周边区域。除辽宁省外,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而到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极低。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湘泉提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脱节、求职竞争力不足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1]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适时适当地进行教学调整,充分地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然而通过对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数据整理与归纳,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单一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和商业运转模式,各行各业对信息科学类的毕业生需求呈上升趋势,这无疑是为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在对这四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虽呈多元化,但是实际上毕业生极易受到所学专业影响,大多数毕业生更愿意选择从事对口行业,而对其他行业所提供的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却少有问津,所占比例也明显偏低,就业去向的单一性显而易见。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相对集中

从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辽宁省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外流现象。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选择辽宁省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工作,而辽西等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除考取村官外,几乎无人问津。

选择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多数也是选择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对信息类毕业生的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从事本专业的意愿非常强烈,特别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去打拼,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而西部或欠发达地区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因地区偏远、薪酬偏低、家庭压力等原因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三)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的分析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存在着明显的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专业就业率明显下滑,市场趋于饱和,对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减少,故而出现了部分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预期居高不下,在择行业、选地域、挑单位、谈待遇等方面挑三拣四,等待观望的心态浓厚,有业不就的情况已经凸显。此外,部分毕业生过分看重考研,因二次考研放弃就业影响了就业率的上升和提高。

三、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希望借此能够反映出现阶段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此来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从而缓解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社会因素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市场也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高端人才市场。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育的过程[2]。政府对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正处于转型的阶段,由于各高校对就业体制的适应较为缓慢,其就业方式、就业结构和就业体制仍需完善。在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市场与高校之间的就业结构体系还不健全,各行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故在人才需求方面与高校没有达成一致,导致市场对劳动力供给出现了过剩状况的同时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

第二,行业壁垒与就业严峻并存。随着高校扩招和高学历人才的增多,很多用人单位也水涨船高,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主要表现在:其一,过分强调毕业生“出身”,对毕业生是否为985、211院校毕业格外看重,出现了“宁要名牌大学的草,不要一般院校的苗”[3];其二,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要求工作经验就等于将大学生拒之门外;其三,很多企业对学生的生源地也有明确限制,对毕业生掌握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很多行业入行前要参加考试,对部分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偏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二)高校教育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高等教育体系的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根据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现在招聘会上的普遍现象是:一方面是许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导致了市场人才资源的流失,也使不少企业岗位空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就实际就业来看,高等教育的办学体系和对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部分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脱离市场需要,大部分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些高校的知识产业结构、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使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不适应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

第二,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加大了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投入,设置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他们能尽早为自身定位,做好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就业服务指导的质量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教师自身对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单调,部分就业服务指导课程开设较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对自身的认识和社会人才需求欠缺理性认识,到大三、大四后仍处于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盲区,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清晰认识职业规划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自身条件对就业的影响

第一,在专业技能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快速推进,就业市场对于从业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跟上生产技术发展的步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必须要把自己培养成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三种能力是适应市场需要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法宝。然而大多数毕业生在这三方面明显欠缺,许多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以达到60分为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对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第二,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方面。目前,大多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没有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不了解自身的专业特长,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个性特点,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过于短浅。同时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眼高手低,不顾自身的条件,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把企业招聘人员拒之门外,从而丢失许多就业机会。同时,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他们的就业心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焦虑、依赖、自负等就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竞争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处于混乱,对未来的发展处于迷茫、彷徨之中。

第三,家庭影响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大都来自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择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一种现象是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严格管制,父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大,他们对孩子的行为高度关注,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强,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听取父母意见,对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种是对孩子溺爱放纵,这类父母爱子心切,通常不管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只一味迁就,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类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缺乏经验,一意孤行,不能对自己未来进行合理规划。与此同时,家庭经济情况也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息息相关。相对来看,收入较高家庭的毕业生能更好地就业。一方面,其可以依靠父母本身的能力及其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大多数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各方面的技能特长,为其争取了更多就业的选择。同时,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第二专业技能。相比之下,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处于劣势,大多数学生只能靠努力学习,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去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06):87-95.

[2]马廷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实践困境与创新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3):26-34.

上一篇: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论文下一篇: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