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影响论文

2024-07-12

产程影响论文(精选10篇)

产程影响论文 篇1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传统的做法即进入产程后,产妇即开始卧床,进入第二产程后则采用膀胱截石位,随着产科技术的进展,WHO的《正常分娩监护实用守则》对常用措施的评估,认定产程中采用上半身直立的自由体位为有用、鼓励使用的措施。因此,我科自2007年9月-11月对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随机分组,适当地对体位进行干预,以便研究产时的体位对分娩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7年9月-11月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200例孕妇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2组产妇骨盆测量均无异常,无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且产妇年龄、孕周、胎儿大小临产状态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产程开始后,常规采取侧卧位,当宫口开全后,仰卧于产床上采用膀胱截石位,双手拉把手,用力向下屏气。观察组在产程开始后即进行体位干预,产妇进入产程后,如没有破水,宫缩时尽量采用上半身直立的体位,如站立位、蹲位、坐位、跪位、手膝位、床头抬高的侧卧位,依个人的舒适度而定,避免卧床不动。当宫口开全后让产妇仰卧于产床上,床头抬高50°~60°,宫缩用力时,帮产妇将双脚踩在比床高出20 cm~30 cm的脚架上或双手抱住双膝外侧,双肘弯曲尽量使双侧髋关节屈曲,大腿尽可能贴近腹部并外展用力向下屏气。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1。

2.2 2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见表2。

χ2=4.7,P<0.01。

2.3 2组新生儿窒息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3。

χ2=4.18,P<0.05。

2.4 2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4。

χ2=4.34,P<0.05。

3 讨论

3.1 分娩时进行体位的干预可促进产程进展,有利于自然分娩。

决定分娩是否顺利除心理因素外的三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三者之间有着彼此影响、适应、代偿的关系,在分娩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动态变化。骨盆和胎儿大小是不变因素,而胎头位置和产力是可变因素,产力大小可受产时体位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人体直立位或半卧位肌肉收缩力较平卧位强,应激状态下肌肉收缩力更为突出,适当的体位可增加腹肌、盆底肌、四肢肌群的收缩力(产力)。且直立位时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借助胎儿的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反射性引起有效宫缩。强而有效的宫缩可以迫使宫口扩张及胎先露部下降,而胎头下降需克服产道不同平面和盆底组织对胎头的阻力,当产轴与胎轴一致时胎头所受阻力最小,胎儿可顺利完成下降、俯曲、内旋分娩机转,促进产程进展。同时产妇取上身直立位,改变了骨盆入口平面,使胎儿在产道内顺应性增大,有利于胎头下降入盆[1],加快分娩。在第二产程时,将床头抬高,让产妇将双脚踩在比产床高的脚架上或双手抱膝,双侧髋、膝关节屈曲,使大腿尽可能贴近腹部并外展,使耻骨弓上抬,改善骨盆径线,提供宽大的分娩空间,易使胎儿顺产道娩出。

3.2 分娩时进行体位干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

传统膀胱截石位分娩时骨盆可动性受限,骨盆相对狭窄,胎头下降阻力增加,继发引起产力减弱,导致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大,从而导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量增加;同时胎儿耐受较长时间阵发性频而强的宫缩,胎头及脐带受压时间延长,胎儿代偿能力随之下降,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另外,仰卧位分娩时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循环血量下降,导致胎盘循环障碍,造成胎儿缺氧。采用半卧位分娩,不仅产程缩短而且压迫下腔静脉减轻,回心血量增加,改善胎盘循环功能,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2]。

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对产妇适当地进行体位干预,可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锡蒂.骨盆倾斜度异常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4):197~198

[2]梁礼莉.产妇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分娩效果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2,8(2):84

产程影响论文 篇2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产程进展分娩方式

长时间的疼痛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消耗体力,并可能因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使剖宫产率增高。随着麻醉医学的发展,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成为孕妇和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将100例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头位、无合并症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50例采用硬膜外腔阻滞;对照组50例不用任何镇痛措施。所有试验对象均宫口扩张3cm,胎儿宫内情况良好。两组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镇痛方法:镇痛组孕妇在宫口开大3cm时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取L2~3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头向置入导管3~4cm,取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利多卡因试验量,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固定导管。给予负荷量0.25%罗哌卡因+0.005%芬太尼10ml分次注入,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然后接自控式镇痛泵,给维持量0.125%罗哌卡因+0.002%芬太尼10~15ml/小时输注。若产妇镇痛效果不佳可硬膜外追加0.2%罗哌卡因5~10ml。镇痛后孕妇全程心电监护,电子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变化,所有孕妇镇痛后均感产痛明显好转,无1例麻醉意外发生。待阴道检查发现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会阴切口缝合时重新开放,产妇离开产房时拔出硬膜外导管。对照组产程中无任何镇痛措施。

检测指标:观察两组孕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程中缩宫素使用情况、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等。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孕妇产程时间比较:镇痛组经阴道分娩(包括阴道助产)产妇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而第二产程较对照组长(P>0.05),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情况的比较:镇痛组产妇的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较对照组高,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母婴并发症的对比: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对产程的影响:硬膜外阻滞麻醉未超过T10平面,不影响子宫体运动神经,故子宫收缩未受到干预,而由于阻断了L1~4和S2~4运动神经支,使子宫颈、盆底肌肉、阴道张力减弱或消失,因而宫颈扩张加速,故本研究中镇痛组孕妇活跃期时间较短。但第二产程则不仅需要子宫收缩力,而且需要腹肌、膈肌、盆底肌肉以及产妇主动屏气等共同作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使盆底肌肉松弛,胎头下降时压迫盆底组织的感觉减弱,这样孕妇宫口开全后主动屏气的能力减弱,故鎮痛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长。

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有效的镇痛解除了产妇对疼痛的恐惧心理,使人为性剖宫产率下降;对某些盆底和阴道软组织坚厚、宫颈坚韧的产妇,硬膜外阻滞降低了宫颈、盆底肌肉和阴道张力,致经阴道自然分娩率升高。

母婴合并症的比较:硬膜外分娩镇痛使盆底软组织松弛,不会增加产道的损伤,而宫缩的影响多可被催产素的使用所消除,故镇痛组产后出血无明显增多,罗哌卡因是一个新型的长效酰胺类纯S型局麻药,与母体蛋白结合力强,在新生儿体内半衰期短,复合芬太尼能增加镇痛的效能,缩短起效时间,是较为安全的局麻药,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产程影响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入产房分娩的孕妇108例作为实验组。排除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头高浮等胎先露异常者。抽取2004年入产房分娩的孕妇95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为足月初产, 单胎头先露, 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和剖宫产指证。实验组:年龄25岁~33岁, 孕37周~41周, 体重53 kg~85 kg, 身高152 cm~175 cm, 预计胎儿体重2.6 kg~3.9 kg;对照组:年龄23岁~35岁, 孕37周~41周, 体重55 kg~81 kg, 身高149 cm~168 cm, 预计胎儿体重2.4 kg~3.9 kg。两组孕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及预计胎儿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孕妇自入待产室开始, 助产士告知孕妇可以实行自由体位, 即卧、走、立、跪、趴、蹲等方式, 任孕妇选择自己认为最舒适的体位。进入活跃期及宫口开全取膀胱截石位, 抬高床头 (30°~45°) 。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待产, 即第一产程取平卧或侧卧, 宫口开全取传统的仰卧加膀胱截石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 研究资料采用 t 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实验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见表2) 。

2.3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 (阿氏评分≤7分) 比较

实验组会阴侧切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3.1 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可以促进胎先露下降, 加速产程进展 产道及胎儿大小为不变因素, 适当改变产妇分娩的体位, 以达到增强产力和调整胎头与骨盆之间的适应关系, 从而达到使产程缩短、纠正胎方位异常、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的目的。在第一产程中鼓励和指导产妇采取行走、站、蹲、跪、侧卧、半卧位等体位, 使产妇感觉舒适。助产士在指导产妇采取自由舒适体位时, 能与产妇有良好的沟通, 从而减少产妇分娩的紧张、孤独感, 增加了自然分娩信心。

产妇站立位或坐位时, 子宫离开脊柱趋向腹壁, 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 借助胎儿重力的作用, 使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 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宫缩, 使宫口扩张, 胎先露下降、加快产程进展[1,2]。产妇取坐位或半卧位时, 由于加大骨的盆倾斜角, 使胎头更适应骨盆上口平面, 有利于胎头下降入盆。体位改变能影响宫缩间歇期的宫腔内压力, 当产妇由平卧位到站立位或坐位时, 引起子宫静止期压力的增加, 宫缩间歇较高的宫内压力作用于宫颈, 可导致分娩过程加速。本研究说明了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的孕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

分娩要多变换体位, 站、蹲、走, 避免长时间平卧位。有资料说明:仰卧位分娩时骨盆可移动性受限, 骨盆相对狭窄、胎头下降阻力增加后继发引起产力减弱、导致产程延长[2]。同时仰卧位由于腹部大血管受压, 子宫、胎盘血供减少, 对胎儿不利。

3.2 床头抬高30°~45°的斜坡位加膀胱截石位可缩短第二产程, 促进自然分娩 仰卧位不利于产妇屏气用力, 由于腹压减小, 胎头下降缓慢;仰卧位分娩可使骨盆扩张受限, 胎头下降阻力增加, 易致胎儿窘迫[3]。第二产程取床头抬高30°~45°的斜坡位加膀胱截石位优于传统仰卧位, X线检查表明, 由仰卧位改为坐位时, 可使坐骨棘间径平均增加0.67 cm, 出口前后径增加1 cm~2 cm, 骨盆出口面积平均增加28%[4], 并可纠正骨盆倾斜度过大, 使耻骨联合上抬, 提供宽大的分娩空间, 巨大儿肩娩出较容易。床头抬高30°~45°的斜坡位符合产道的生理, 使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 在相同的产力作用下, 胎儿在产道中的阻力减小, 顺应性增大, 加快胎儿娩出, 缩短第二产程。

3.3 实施分娩期体位管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 (阿氏评分≤7分) 、会阴侧切率降低 仰卧位时, 腰椎曲度增加, 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动脉, 下腔静脉血流减少, 结果导致胎盘循环障碍, 造成胎儿缺氧。本研究表明, 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 分娩期体位管理, 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坐位、站立、蹲位、半卧位或侧卧位, 第二产程采取床头抬高30°~45°的斜坡位加膀胱截石位, 均避免了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压迫, 使回心血量增加, 胎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能够承受子宫收缩时短暂缺氧, 从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床头抬高30°~45°的斜坡位使会阴部充分扩张, 增加会阴组织的弹性, 有利于助产士有效保护会阴, 减少会阴撕裂伤, 降低会阴侧切率。同时可增加产妇的舒适度, 有利于产妇屏气用力, 避免产妇不正确地使用腹压而消耗体力。有利于产后母体身心的康复及母乳喂养的实施。

3.4 实施分娩期体位管理可促进自然分娩 实施产时体位管理, 在产程中采用改变体位的方法纠正骨盆倾斜度, 可有效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及剖宫产率, 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1]。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5]。仰卧位使腹部大血管受压, 子宫胎盘血供减少, 造成胎儿宫内缺氧, 延续到出生时造成新生儿窒息 (阿氏评分≤7分) ;胎儿在产道中受压过久造成胎儿头皮和软产道水肿, 使胎儿宫内窘迫, 同时由于产妇盆底组织长时间受压可致直肠阴道瘘、尿道阴道瘘、子宫脱垂, 造成母体损伤。可见实施产时体位管理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通过对108例临床资料观察分析, 产妇的待产体位、分娩体位对产程进展有直接影响。这充分说明, 在分娩过程中, 除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因素外, 产时体位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 实施分娩期体位管理, 可以避免传统的待产体位的缺点, 充分利用产妇的内在因素, 可缩短产程, 先露下降加速, 促进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 减少会阴切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提高顺产率, 有利于母婴健康, 提高分娩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分娩时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 第二产程采取床头抬高 (30°~45°) 斜坡位加膀胱截石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手术产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05年—2006年108例孕妇为实验组, 在孕妇入待产室的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 第二产程取床头抬高 (30°~45°) 的斜坡位加膀胱截石位。随机抽取2004年9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会阴侧切率。[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提高, 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下降, 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减少,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实施分娩体位管理, 可促进产程进展, 有利于自然分娩, 保护母婴健康。

关键词:体位,产程,分娩

参考文献

[1]刘金环, 陈殿红, 赵文杰.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体位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5) :21-22.

[2]孙平.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1996, 12 (1) :30-31.

[3]张振东, 译.足月妊娠不同体位宫内压力的观察[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1984, 11 (5) :310.

[4]丁依玲, 黄丽霞.分娩期的体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5) :259-260.

产程中的干预策略 篇4

【关键词】产程; 干预; 剖宫产; 难产; 出血 ;新生儿窒息 ;软产道裂伤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08-01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在产程观察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认识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比处理并发症更为重要。恰当的产程干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预防难产,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预防软产道严重损伤减少新生儿窒息等一系列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相反如果产科医生在产程中不规范恰当的使用干预措施,是否影响母儿的安危,有待我们进一歩的分析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50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入选标准:年龄在19-30岁、孕周在37-41周、第一产程时间≤24小时、第二产程时间≤2小时、新生儿体重在2500-4000克、产前检查均无内外科疾病、无任何手术指征及异常情况等高危因素,符合以上条件的产妇观察组325例不同程度给予了干预措施,对照组175例无任何干预措施。

1.2 方法

1.2.1入选产妇175例一入院医生就下医嘱给予电子胎心监护Q4H每次20-30分钟至胎儿娩出。另175例一入院医嘱给予多普钠间断胎心听诊Q2-4H每次1分钟至胎儿娩出。根据产程进展调整胎心听诊间隔时间。2组均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对最后导致剖宫产、阴道难产、产后出血、软产道严重损伤、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对比。

1.2.2 入选产妇52例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催产素点滴。另175例未应用催产素点滴。2组均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对最后导致剖宫产、阴道难产、产后出血、软产道严重损伤、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对比。

1.2.3 入选产妇98例在产程中实施了宫颈扩张术,另175例在产程中未实施宫颈扩张术。2组均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对最后导致剖宫产、阴道难产、产后出血、软产道严重损伤、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对比。

2结果

2.1观察组175例(干预组)使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组最后导致剖宫产(6/175)3.4%,活跃期延长的(8/175)4.5%,阴道难产的(6/175)3.4%,产后出血的(5/175)2.85%,新生儿窒息的(4/175)2.28%。而对照组175(自然分娩组)使用传统的间断性胎心听诊导致的剖宫产(2/175)1.14%,活跃期延长的(3/175)1.7%,阴道难产的(1/175)0.57%,产后出血的(2/175)1.14% ,新生儿窒息的(1/175)0.57%,通过对比各项不利因素都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52例(干预组)不同程度应用了催产素点滴最后导致剖宫产(2/52)3.8%,,阴道难产的(1/52)1.9%,产后出血的(3/52)5.76%,软产道深Ⅱ度和Ⅲ度裂伤的(4/52)7.69%,新生儿窒息的(2/52)3.8%。而对照组175(自然分娩组)未应用催产素点滴导致的剖宫产(2/175)1.14%,阴道难产的(1/175)0.57%,产后出血的(2/175)1.14% ,软产道深Ⅱ度和Ⅲ度裂伤的(2/175)1.14%新生儿窒息的(1/175)0.57%,通过对比各项不利因素都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98例(干預组)不同程度给予了宫颈扩张术最后导致产后出血的(4/98)4.0%,软产道深Ⅱ度和Ⅲ度裂伤的(3/98)3.0%,而对照组175(自然分娩组)未给予了宫颈扩张术导致产后出血的(2/175)1.14% ,软产道深Ⅱ度和Ⅲ度裂伤的(2/175)1.14%,通过对比各项不利因素都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产时胎心监护的目的主要是发现胎儿宫内缺氧以便及时进行干预,预防对胎儿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或导致胎儿死亡。产程中胎心监护手段的有效体现在减少并发症如:死产、新生儿脑瘫等,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产科干预如: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美国助产学会临床指南建议间断胎心听诊用于临产后胎儿缺氧低危组的孕妇与持续电子胎监相比,孕妇因监测胎心所致的剖宫产率和手术助产率更低,此外,由于持续电子胎心监护使产妇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降低其舒适感,间断胎心听诊不防碍孕妇活动,可增加产时的舒适度并加速产程进展。[1]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存在较高的灵敏性与较低的特异性,假阳性率高,再加上医生主观分析判断胎心描绘图纸存在差异,导致过多不必要的干预措施。所以对于没有不良围产结局高危因素自然临产的健康足月产妇,在制定规范的监护和处理程序时,间断胎心听诊是分娩期胎儿监护的推荐措施。

3.2产时催产素的合理应用很重要,主要是用于产妇正式临产后因宫缩乏力,须用人工的方法,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减少由于产程延长而导致母婴并发症。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主要是用于无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的低张性宫缩乏力所致的潜伏期、活跃期延长、宫口开张延缓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等情况。所以产科医生要掌握催产素点滴的指征,不能盲目的应用。催产素应用不当会造成子宫破裂、软产道 损伤、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胎,继发宫缩乏力。[2]

3.3徒手扩张宫颈术的应用主要是对头盆相称、产力良好、胎膜已破、胎心及羊水正常、宫颈管消失、宫口松软,部分宫颈因受胎头与骨盆压迫不能退缩,尚未形成水肿者,可在宫缩间歇阶段行徒手扩张宫颈术。该方法如选择恰当,对产程进展确有好处。如指征选择不当或用力过重,易发生宫颈裂伤及感染。[3]

产程中各种干预措施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合理科学的干预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产科医生应严格掌握正常产程和异常产程、规范产程管理,避免不规范的产程干预,起到有效的控制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提高产科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力,胡晓吟,刘光会.胎儿监护手段应用的偱证医学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1):101-105.

[2]孙社敏,蔡丽虹,董谦.滥用缩宫素诱发严重并发症15例分析「J」中原医刊,2003,30(19):13.

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研究 篇5

关键词:产时体位护理,产程,影响

在产科临床上, 产妇产程的长短对其自身及其胎儿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产妇产程过长, 将会出现难产、新生儿窒息等危险情况, 严重的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针对此种情况,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 应该做好产时体位护理工作, 通过科学的护理, 减少产妇分娩过程中危险情况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将130例产妇随机平分成两组, 观察组产妇65例, 年龄24~35岁, 平均 (29.3±1.1) 岁, 其中初产妇40例, 经产妇25例;对照组产妇65例, 年龄23~34岁, 平均 (27.1±1.4) 岁, 其中初产妇42例, 经产妇23例。

方法:两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时体位护理,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 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 给予不同的体位指导。 (1) 胎膜未破者, 给予站位及蹲位, 可建议产妇进行自由活动。 (2) 当产妇的宫口开到>5 cm的时候, 应该指导产妇取侧卧位, 并且方向应该与胎背相反。 (3) 当产妇的宫口全开的时候, 应该要求产妇取膀胱截石位, 确保产妇能够屏气用力。 (4) 当产妇即将分娩的时候, 应该让产妇将手放在产床上用力[2]。 (5) 当产妇分娩之后应该指导产妇取平卧位, 确保产妇良好的休息。在观察组产妇整个分娩的过程中, 通过指导产妇科学的体位, 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效果。

临床观察指标:在护理工作结束后, 对两组产妇的产程、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 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分析, 见表1。

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比分析, 见表2。

注: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在产科临床上,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 产程过长容易对新生儿造成较大的伤害, 并且可能出现危险情况, 危及产妇及其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 只有采用有效的措施缩短产程,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妇及其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 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体位对分娩时间具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产妇分娩过程中体位不科学, 将会延长分娩的时间, 不利于产妇顺利分娩。鉴于此种情况,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 应该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体位指导, 根据产妇分娩的实际情况, 及时地帮助产妇调整体位, 能够进一步缩短产程, 确保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3]。

因此,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针对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 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 从结果上看,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为 (52.42±1.29) min, 总产程平均时间为 (6.12±1.39) h, 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为 (72.19±1.38) min, 总产程平均时间为 (9.42±1.49) h,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 且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可见,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 对其进行科学的体位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位护理的质量, 在体位护理的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 注意对产妇的分娩状态进行观察。由于产妇身体状态的不同, 在进行体位护理指导的过程中也应该因人而异, 只有对产妇的分娩状态进行了解, 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体位指导, 确保产妇分娩的安全[4]。 (2) 在进行体位指导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与产妇进行交流, 由于产妇分娩的动力是依靠产力, 通过与产妇交流, 能够了解到产妇保持着哪种姿势能够获得最大的产力, 以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 (3) 在产妇分娩结束后, 应该指导产妇平卧位, 并且对产妇是否存在着出血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如果存在着出血情况, 应进行及时的解决, 以免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5]。因此,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 通过注意如上几点, 能够确保顺利分娩, 进一步缩短产程, 实现对产妇的科学护理。

总之, 科学的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具有积极的影响, 能够缩短产程, 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促进产妇分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赖定群.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2, 3 (21) :109-110.

[2]刘念稚, 徐岚.特殊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1 (33) :149-150.

[3]周丽端.产程体位管理对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 2013, 11 (36) :143-144.

[4]张艳红.临产后产妇体位的护理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4, 2 (1) :123-124.

分娩期体位管理对产程的影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待产的200例初产妇, 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 (36.45±1.28) 岁, 孕周在36~41周, 平均孕周 (39.43±0.78) 周, 产妇在入院时没有其他合并症, 将孕妇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100例, 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的卧位指导, 安排孕妇卧床休息, 嘱咐家属对孕妇多给予支持, 在分娩期, 指导产妇呼吸, 使其掌握呼吸节奏, 检查产妇宫口的扩张程度, 监测胎心。

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指导, 孕妇在临产前多进行活动, 指导孕妇走、坐、站、蹲等, 孕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后, 了解胎背位置, 确定胎儿方位, 指导产妇同侧俯卧位, 产妇宫口开全后, 若为枕后位, 则指导产妇胸膝卧位20~30 min, 分娩时, 取膀胱截石位, 双腿充分屈曲、外展。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情况等, 采用Apgar评分标准对新生儿的窒息情况进行评价, 8~10分为正常, 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为重度窒息, 两组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 (%) 表示, 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 其中观察组中顺产90例, 剖宫产10例, 其产程时间较短, 有4例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3例;对照组中顺产60例, 剖宫产40例, 产后有16例出血, 16例新生儿出现窒息,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期, 其分娩的体位有多种, 如仰卧位、坐位、蹲位、站位、侧卧位、跪位及自由体位等, 需要根据产妇的自身情况, 采取合适体位管理, 有利于产妇分娩[2]。体位管理能够激发产妇的主动性, 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 产前的体位指导有利于胎头压缩宫颈, 加速生产, 有利于母婴安全。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产妇在采用体位管理后, 产程较短, 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体位管理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 分娩期的体位管理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 减轻产妇的痛苦, 提高自然分娩率, 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畅玲香, 段完英.产程体位管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1, 25 (35) :3258.

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分娩,心理干预,产程

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也是一个应激事件。大多数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和正确认识,常产生焦虑、恐惧,而这些心理反应可能影响分娩过程及分娩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为减少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顺利完成分娩,本研究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符合条件的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条件:初产妇,无严重的内科及产科并发症,孕周为37~41周,单胎、头位。符合条件者共218例,年龄22~31岁,平均26.4岁,随机分为干预组 (110例) 和对照组 (108例) 。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无陪护分娩,一个或多个产妇有规律宫缩后,由值班护士负责观察和接生,分娩过程有待产室、产房、产后观察三个环节及相互交接构成。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 (1) 建立信任关系:陪产人员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对产妇进行自我介绍,使产妇对陪产人员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陪产人员倾听产妇诉说,不时运用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及用力握产妇的手等,给以安慰、鼓励。 (2) 教授应对技巧:教授自由体位、腹式深呼吸、按摩、听音乐等技巧来应对产妇分娩时的不适,以增强其分娩信心,保持良好情绪。 (3) 全程陪护:第1产程了解产妇需求及心理反应,鼓励产妇进食,使产妇做好体力和精神准备。第2产程给予鼓励和指导,针对焦点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希望性鼓励,使产妇保持信心,顺利完成分娩。第3产程分娩结束时向产妇及家属表示祝贺,对产妇给予表扬,用赞美和夸奖的语言详细描述婴儿情况,充分调动产妇的自豪感与满足感。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产时、产后2 h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χ2=11.7, *P<0.05

2.2 两组产程及产时产后2 h出血量比较

两组第1、2、3产程比较,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产妇由于紧张、恐惧、担忧的心理,或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及生育知识,对即将到来的分娩过程不知所措,所有这些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分娩过程产生着消极的影响[1]。紧张和焦虑可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使机体对刺激的敏感性升高,对产痛引起剧烈反应,使产妇血压升高,子宫血流量减少,胎儿宫内低氧、酸中毒的发生率增高,并可发生胎心率的改变,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可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失调,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使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升高[2]。此外,由于产妇在临产期间,精神状态不同而导致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也对分娩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了解临产妇的心理活动对做好临产妇的心理护理,减轻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痛苦,缩短产程,使胎儿顺利娩出,保障母婴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产妇处于宽松温馨的环境中时, 由于医护人员的文明礼貌、热情亲切, 产妇首先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心情, 疼痛阈值提高, 这会减轻分娩疼痛感。而且通过具体讲解, 使产妇了解到分娩是一种自然过程, 可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鼓励进食高营养食物, 告之尽量减少张口呼吸和哭喊, 以降低腹胀和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从而增强其信心, 并保持精力充沛, 有利分娩。产后表扬产妇的表现, 充分调动其母性的自豪感与爱心, 有利于产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剖宫产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两组第1、2、3产程比较,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干预组少于对照组。这说明心理干预有利于产程进展,减少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减少产时及产后出血量。

参考文献

[1]叶郁, 谷宣.对助产及护理服务面临新问题的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778-779.

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篇8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产程,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其中无医学指征要求剖宫产约占总数的1/3,故剖宫产率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无医学指征要求剖宫产的最大原因就是产痛,产时给予分娩镇痛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是每一位产妇和胎儿的权利。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85%左右,而我国不足1%,现积极开展分娩镇痛是我国降低剖宫产的重要手段。本院从2011年开始开展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加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现将1~6月实施分娩镇痛的165例与未实施分娩镇痛的21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分娩镇痛对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分娩镇痛在产科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6月在本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年龄18~35岁,单胎头位,无中晚孕引产史,未使用缩宫素或地诺前列醇等方式引产,分娩孕周在37~41+6周,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健康初产妇375例,其中实施了分娩镇痛的165例为试验组,未实施分娩镇痛的210例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

1.2 镇痛开始的时间及镇痛方法

分娩镇痛均在产妇自愿要求下,由医师排除腰麻-硬膜外阻滞及阴道分娩禁忌证时施行。镇痛开始于子宫颈口开张≥3 cm时,在操作前开放静脉通道,做心电监护及胎心监测无异常,行人工破膜羊水清亮。由麻醉医师行腰椎2~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0.2%舒芬太尼3~5μg,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注药后10~15 min将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接于硬膜外导管,均采用70~80 mg耐乐品(盐酸罗哌卡因)和45μg舒芬太尼的混合液70~80 ml,持续背景输注2 ml/h,按需追加5 ml/15~20 min,于第三产程末或会阴伤口缝合完毕后停止泵入。

1.3 观察指标

(1)镇痛效果:疼痛分级方法,数字评分法,11点数字,0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0~3轻度疼痛,3~7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最好以小时为单位间歇评估,不应过分频繁。(2)记录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产程中使用缩宫素情况及产后出血量。(3)记录产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最终的分娩方式。(4)产程中连续胎心监护,记录胎心、羊水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在镇痛前两组均有明显的宫缩痛,而使用(CSEA+PCEA)后试验组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程、缩宫素使用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试验组活跃期平均时间、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均较对照组长,试验组缩宫素使用率均较对照组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分娩方式比较

试验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而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产程中胎心率变化、羊水胎粪Ⅱ~Ⅲ度污染情况及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胎心率、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3.1 (CSEA+PCEA)的镇痛效果

产痛是绝大多数妇女一生中经历的最剧烈的疼痛,长时间剧烈的疼痛给产妇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据一项医学统计,对于分娩疼痛,初产妇感觉轻微疼痛的约占6%,感觉明显疼痛得占到50%,感觉疼痛难忍的则有44%,超过90%的孕妇对分娩有恐惧感,90%以上的孕妇希望能够自然分娩,但因为惧怕疼痛,主动放弃自然分娩要求剖宫产的孕妇约60%~70%,成为导致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2]。近年来,我国的各级医院开始开展各种产时镇痛,其中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加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为采用较多的方法之一[3]。本研究显示,(CSEA+PCEA)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本研究中仍有2例患者出现重度疼痛,考虑可能与患者体重等身体条件、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对疼痛的感受性差异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3.2 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中,(CSEA+PCEA)镇痛组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缩宫素使用率增加,与目前大多数的椎管内阻滞镇痛研究一致[4]。考虑可能原因除镇痛药物的选择、剂量、时机及麻醉平面和阻滞范围的控制等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样本偏差。本研究中,选择在宫口开大3 cm后行分娩镇痛,而很多产程进展快的产妇,在进入活跃期后来不及做分娩镇痛就已进入第二产程甚至分娩,而产程进展缓慢的产妇更加倾向于要求分娩镇痛,而这部分产妇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会影响产程的因素,如宫缩乏力、头盆临界相称、胎方位异常等。因此,本研究的观察组的潜伏期也较对照组长。所有以后的研究可能会考虑调整镇痛时机,选择在宫口开大2 cm后就可实施分娩镇痛,国外已有一些文献报道并证实了潜伏期镇痛同活跃期一样不会延长产程,也不增加剖宫产率[5]。本研究试验组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因为大大减少了因产痛要求剖宫产的人数,同时因产科处理的恰当,阴道助产率并没有增高。

3.3 分娩镇痛对产妇、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产程中胎儿胎心率异常、羊水Ⅱ~Ⅲ度污染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SEA+PCEA)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这与国内外的大部分报道一致,考虑虽然产程延长可能增加胎心率异常、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分娩镇痛使疼痛缓解,有效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可减少产妇的耗氧量和能量消耗,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发生,同时避免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减少,可改善胎儿的氧合状态[1]。因此,(CSEA+PCEA)不会增加胎儿宫内缺氧状态,而也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加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镇痛效果肯定,对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且可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可见分娩镇痛对降低剖宫产率意义重大,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分娩镇痛,人人有权享受”的口号,认为分娩镇痛是用现代医学技术支持自然分娩,其实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这是医疗理念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曹洋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由杨.论分娩镇痛在产科临床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 (29):180.

[3]柯善高,叶欲锋,郑磊.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3): 222-223.

[4]范建辉,朱娟,李萍.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 6-8.

654—2在产程中应用体会 篇9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8月收治分娩产妇116例,在临产后使用654—2,作为观察组。条件:足月头位、单胎初产妇、临产、无明显头盆不称、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年龄22~37岁,孕周38~42周。同时,选取106例同期住院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要求两组在年龄和孕周上的差异不大。

给药方法:20%GS20ml+654—210mg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产时胎心监护,定时阴道检查,严密胎心及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结果

第一和第二产程的加速比较明显,而第三产程的差异不明显,总产程得到有效的缩短,说明654—2能使产妇产后的恢复加快,从而缩短产妇的产程。见表1。

讨论

654—2是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物,为平滑肌松驰药,能松弛盆底组织、阴道、宫颈肌纤维及肛门周围的括约肌,不仅能减小胎头下降时产生的阻力,还能减轻胎头在阴道内所受的压力,从而促使分娩的顺利进行,实现优生的目的。其次减少了产妇的体力消耗,有利于产后康复。

654—2可改善循环,增加血流速度,消耗组织水肿,故有改善子宫胎盘循环,减少胎儿宫内缺氧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且对宫颈水肿的改善效果明显。

654—2亦有镇痛作用,可降低产妇的紧张、焦虑,对母婴不良作用小[2]。

654—2可以明显的缩短产程,从而使阴道检查的次数大大减少,同时也降低了产后的各种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健青.654—2伍用安定使产程进展20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3):165.

产程影响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22~31岁, 平均年龄为 (26.3±1.6) 岁, 孕周为38~40周, 平均为 (39.1±0.3) 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 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 正常足月单胎妊娠; (2) 无孕期高危因素以及妊娠合并症; (3) 未使用催产素、人工破膜或镇痛药。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多胎妊娠者以及妊娠合并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宫口开至3 cm后送入产房, 分娩第一产程, 产妇选择传统卧位、半卧位待产, 进入活跃期后指导产妇体位, 待宫口完全打开后指导产妇用力。观察组产妇给予临床产程早期体位干预联合分娩辅助设施进行分娩, 具体操作如下。 (1) 选择经过早期体位干预专题培训, 熟练掌握体位干预注意事项和技巧的助产师协助患者进行分娩。根据初产妇的具体情况, 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在第一产程中, 产妇采用站立以及行走等体位不仅能够提高舒适度, 还能有效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产痛;对于已入盆的产妇, 可以采取俯卧位、支撑式前倾坐位以及侧俯卧位等给予体位干预;对于未入盆或半入盆产妇, 可以采取托起腹部运动和上下单层楼梯运动等[3]。蹲位分娩体位符合日常排便习惯和产道生理, 能够有效利用宫缩及腹压作用, 轻松用力, 提高产妇舒适度, 促进胎儿胎头下降加快, 从而促进产程。待产妇出现宫缩时, 可以帮助产妇取支撑式坐位、站位以及手膝位, 临床早期产程体位干预过程中, 助产师可以指导其自行选择体位, 每个体位维持半小时后交替更换。若出现胎位异常的现象, 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2) 在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始收缩时, 助产师应指导产妇坐在分娩球上并配合相应的呼吸方式, 待到活跃期时, 指导产妇跪在床上并趴在分娩球上, 这样会减轻会阴部及腰骶部神经带来的疼痛[4]。 (3) 临床中还可采用分娩产椅进行待产和分娩。这种分娩辅助设施能够增加产妇的舒适度, 缩短产程时间, 还能够降低产妇会阴部侧面裂伤的发生率。两组产妇临床分娩后均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本研究中产妇疼痛程度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分, 共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四个程度[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在分娩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比较

经早期体位干预联合分娩辅助设施助产后, 观察组的产程时间和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2) 。

2.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为85.00%, 对照组的阴道分娩率为68.33%, 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3 讨论

由于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 加之分娩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会导致产妇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 从而影响分娩质量[6]。产程早期体位干预旨在通过对初产妇在分娩进程进行适当的体位干预, 促进规律宫缩, 增加骨盆入口程度, 从而改善分娩结局[7]。临床中可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 选择不同的体位, 主要包括坐式、侧卧位、仰卧位、蹲位、站立位、开放式膝卧位以及自由体位等[8]。每种体位均在助产师的指导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促进产程正常进行, 使产妇从漫长、疲乏、痛苦的产程中解脱, 从而获得更安全和满意的围产结局。

临床研究显示, 分娩时的体位选择对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助产师应充分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及胎位情况, 选择合适的体位, 提高产妇的舒适度, 缩短产程, 提高顺产率, 促进安全有效的分娩[9]。在分娩过程中, 除了选择产妇最合适的体位, 还可以结合产妇体位状况, 联合使用分娩球和产椅等辅助设施, 以提高分娩质量。分娩球柔软的表面会减轻会阴及腰部的疼痛感, 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同时, 分娩球还能够保持体位平衡, 维持直立体位, 促进分娩[10]。产椅能够满足坐位分娩的需要, 从而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和依存性, 减轻产妇的产痛, 提高分娩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产程时间和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为85.00%, 对照组的阴道分娩率为68.33%, 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综上, 初产妇行产程早期体位干预联合分娩辅助设施的助产, 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疼痛程度, 缩短产程时间, 提高自然分娩率, 进而促进安全有效分娩,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敏, 雪丽霜, 零恒莉, 等.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分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3) :297-300.

[2]曾霄芬, 古丽红, 刘火姐, 等.第一产程坐式体位配合分娩球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2) :63-64.

[3]刘征.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相关辅助设施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15, 14 (5) :2-4.

[4]李高振, 宋晓燕.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分娩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19 (5) :688-691.

[5]唐秧玉.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5) :688-690.

[6]萧慧娟, 魏穗英, 张莹, 等.分娩球运动方式待产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11, 11 (7) :87-88.

[7]程燏琦.产程早期体位干预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控制感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 15 (8) :1166-1168.

[8]阮舜珊.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25) :141-142.

[9]徐旭静.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 (18) :193.

上一篇:民主政治建设管理下一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