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共5篇)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 本科共有48例TOF患儿采用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方式行TOF一期根治术, 其中男25例, 女23例, 年龄 (6.1±1.2) 岁 (0.8~12岁) , 体重 (6.32±1.15) kg (3.8~9.7 kg) 。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 对疑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侧枝循环或左右肺动脉显示不清者行256排容积CT检查。Mc Goon比值 (1.82±0.39) (1.21~2.34) , 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静息或活动后口唇发绀, 经皮血氧饱和度 (Sp O2) 为 (81.45±7.34) (63%~96%) , 伴缺氧发作2例, 重度营养不良1例, 合并心脏畸形包括卵圆孔未闭16例, 动脉导管未闭3例, 房间隔缺损4例, 冠状动脉走行于右室流出道2例, 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 房室间隔缺损2例。
1.2 手术方法
全组患儿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中度低温 (28~31℃) 体外循环下施行一期根治手术, 应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主动脉根部灌注。采用佰仁思牛心包补片经右心房路径连续缝合修补室间隔缺损。经三尖瓣及肺动脉瓣下右心室小切口 (肺动脉瓣下右室流出道切口长度约1~2 cm, 切至室上嵴上缘) 剪除异常肥厚的隔束和壁束疏通右室流出道 (RVOT) 后视右室流出道情况用或不用牛心包补片加宽, 肺动脉瓣环狭窄者采用自制带瓣补片跨环疏通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 对于左右肺动脉有狭窄者, 补片可加宽到肺门处。2例冠脉走行异常患者均保留原位冠状动脉去除冠脉下肥厚心肌, 分别加宽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14例患者保留房间隔0.5 cm左右缺损以利术后循环维持。术后即刻应用多巴酚丁胺5~10μg/ (kg·min) 或盐酸肾上腺素0.05~0.15μg/ (kg·min) 、米力农0.50~0.75μg/ (kg·min) 辅助循环, 改善心功能。
2 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78.12±13.4) min (54~122 min) , 主动脉阻断时间 (52.10±10.36) min (27~68 min) , 呼吸机支持时间 (22.62±18.43) h (7.5~76 h) , ICU滞留时间 (3.50±1.89) d (2.5~7.5 d) , 术后住院时间 (9.75±2.11) d (7~14 d) , 全组无死亡病例。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残余室间隔分流2例 (均<3 mm) , 术后3个月复查均已闭合。右室流出道残余压差 (20.21±13.66)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肺动脉瓣反流 (PI) 轻度8例, 中度3例, 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后随访0.5~2年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纵观外科治疗TOF历史, 随着心外科医生对TOF解剖及病理生理的认识逐渐深入, 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生存率逐年提高, 目前通过心脏彩超能提供TOF手术所需的相关解剖学特征, 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等检查可以提供心外血管连接及异常冠脉解剖畸形等较详尽解剖情况, 越来越多的TOF患者选择一期根治术进行矫治, 且患者年龄越来越低, 早期根治可促进肺部血管发育, 可促进机体器官功能的恢复, 避免姑息手术发绀持续存在和右心室肥厚继续加重等缺点, 病死率低, 术后效果良好[1]。
经典经右心室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手术路径, 虽然可以非常清楚地显露手术视野, 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 如较长的右心室切口增加冠状动脉大心室支损伤的几率, 不利于近、远期心功能的恢复, 切口愈合形成的瘢痕可能成为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位点等[2,3], 因此目前正逐渐被经右心房路径或右心房—肺动脉联合路径所取代, 经右房路径闭合室间隔缺损, 通常经三尖瓣能充分显露室缺, 在离断或切除梗阻肌肉束后视野更佳, 严密修补室缺和预防传导系统损伤是法四矫治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室缺修补不理想, 将出现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且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后右心系统压力下降, 此时, 左向右分流的血液将加重右心室前负荷, 术后发生右心衰竭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几率相应增加, 因此, 室缺补片一定要足够大, 避免补片小而主动脉骑跨大, 造成左室流出道狭窄及补片撕脱形成残余漏, 如术中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应立即拆除补片上可能损伤传导束的缝线, 重新修补室缺[4,5]。本组病例全部经右心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 此路径距离室间隔缺损部位更近, 特别是传导束附近室间隔缺损显露较清晰, 修补更方便, 能够有效减少传导束损伤及残余分流, 本组术后除2例有残余小室间隔分流外, 其余患者未出现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较大残余分流。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后肺动脉分流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 因其与患儿成年后肺动脉置换术 (PVR) 的发生率直接相关, 本组跨环补片患者应用自体心包和牛心包自制带瓣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 能够有效减少术后肺动脉瓣反流, 有利于右心功能恢复。术后复查彩超肺动脉瓣反流 (PI) 轻度8例, 中度3例, 肺动脉瓣反流率低, 极大的减少了患儿术后远期PVR的几率。因此, 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安全可靠, 远期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 (TOF) 一期矫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78.12±13.4) min (54~122 min) , 主动脉阻断时间 (52.10±10.36) min (27~68 min) , 呼吸机支持时间 (22.62±18.43) h (7.5~76 h) , ICU滞留时间 (3.50±1.89) d (2.5~7.5 d) , 术后住院时间 (9.75±2.11) d (7~14 d) , 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右房路径修补室间隔缺损方式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经右房路径
参考文献
[1]张伟, 张仁福, 孙江泰, 等.156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经验.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8, 6:254-256.
[2]汪曾炜, 刘维永, 张宝仁.心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598-895.
[3]贺东, 沈向东, 刘迎龙, 等.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 24 (1) :18-20.
[4]Duro RP, Moura C, Leite-Moreira A.Anatomophysiologic basis of tetralogy of Fallot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Rev Port Cardiol, 2010, 29 (4) :591-630.
[5]Karimi A, Peiravian F, Amirghofran AA, et al.Absent pulmonary valve, intact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rudimentary aortic noncoronary cusp and 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 in a single patient.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0, 10 (4) :636-638.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房间隔缺损患者9例, 9例均根据体征、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而明确诊断。男2例, 女7例;年龄19~48岁;体质量44~65kg。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 术前心功能为Ⅰ~Ⅲ级。术后机械通气3~8 (5±2) h, 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1~2d, 引流量30~210 (80±6) ml, 术后住院6~8 (7±1) d, 均无并发症, 治愈出院。手术适应证:体质量≥20kg, 无重度肺动脉高压, 无胸膜炎病史、右胸腔无粘连[3]。
1.2 手术方法
仰卧位, 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右背部垫高30度, 左侧斜坡卧位。取右侧腋中线第六肋间为观察孔, 横行切开皮肤约1.5cm, 置入Trocar及胸腔镜。右侧腹股沟区, 沿股动脉走向切开皮肤约2~3cm, 游离股动静脉, 分别留置荷包, 股动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 建立体外循环。分别取腋中线第四肋间及锁骨中线第四肋间为副、主操作孔, 纵行切开皮肤约1.5cm, 同法打孔。单肺通气后, 膈神经前方纵行切开心包并悬吊牵引, 阻断主动脉, 开始转流、降温, 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满意后纵行切开右心房, 直径<2cm的中央型缺损直接缝合, >2cm或非中央型则用涤纶片补片修补。鼓肺排气, 未见残余分流。复温并开放升主动脉, 复跳, 撤离体外循环机, 观察孔及操作孔分别止血, 拔除管道, 于胸腔镜切口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一根, 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关胸。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手术是否成功, 以及手术所造成的创伤、预后、恢复时间等, 所以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特点, 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及心理疏导, 消除疑虑,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2.2 健康宣教
术前详细告知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方法、重点介绍与传统开胸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消除患者的恐惧及怀疑,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用图片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参观ICU的环境, 讲解使用呼吸机的配合, 指导气管插管期间简单手语的代表意义。告知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说明留置胸管、保留尿管的注意事项。
2.3 术前准备
备皮, 配血, 术前晚灌肠, 使用促进睡眠药。
3 术后严密监测及观察并发症
3.1 严格交接
患者返回监护室后, 向手术医师、麻醉师、灌注师及手术室护士了解手术方法、灌注及心肌血运阻断时间, 术中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管道及血管活性药严格交接。
3.2 严密监测循环系统
由于术中体外循环对肺和心脏的再灌注损伤, 术后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尤为重要。应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的观察心律和心率, 心率维持在60~120次/min, 血压控制100/70mm Hg左右, 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 作好详细特护记录。严格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 记录每小时出入量及尿量, 保持尿量在1~2ml·kg-1·h-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全部使用微量泵严格控制速度, 根据血压调节输入速度, 应特别注意更换微量泵注射器时, 避免微小剂量的推入致使血压波动过大而影响患者的恢复。本组9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均剂量较小且时间较短, 未发生循环系统并发症。对周围循环功能的观察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紫绀以及动脉搏动情况等。同时监测电解质尤其血钾的浓度, 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3.3 呼吸道的管理
术后常规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定时监测血气变化, 按需吸痰。由于创伤小, 本组病例使用呼吸机时间较传统开胸患者短, 意识和肌力恢复快, 脉搏氧饱和度≥95%, 术后3~8h内均拔除气管内插管, 大大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拔除气管插管后,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超声雾化吸入, 促进肺膨胀。
3.4 微创切口及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胸腔镜手术后, 观察右侧胸壁3个小切口的愈合情况, 协助医师定时换药。其中放置胸腔镜的切口处引出一根胸腔闭式引流管, 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每小时观察记录引流量及颜色, 有无气体逸出, 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脱出。患者清醒后予半卧位以利引流。若引流量突然增多, 连续3h多于4ml/kg时要及时报告医师, 考虑二次开胸[4]。本次报道9例患者均无胸腔积液和二次开胸。
3.5 肾功能监测
由于体外循环使血细胞破坏加重, 故术后应该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尿色、性状, 尤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 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3.6 插管穿刺点及下肢的观察
本组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均采用右侧股动静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 术后需严密观察右腹股沟处有无渗血、血肿以及右下肢血运、活动情况。右下肢制动6~8h, 护士每半小时观察双下肢的血运并记录, 如有水肿提示可能为静脉回流不畅;如右下肢皮温较对侧低, 颜色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提示动脉供血不足, 要立即通知医师。术后8h, 协助患者行下肢伸屈功能锻炼, 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7 疼痛护理
胸腔镜手术因创伤小, 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比传统开胸患者少。按疼痛10分评分法, 本组9例患者有2例采用了镇痛泵, 4例使用了静脉点滴地佐辛或凯纷等止痛药, 平均得分3分, 未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
3.8 饮食指导
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对患者出入量的控制同样严格, 饮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 可用果汁、牛奶替代。外科住院患者感染并发症的25%和病死率的5%与营养不良有关。术后鼓励进食, 拔除气管插管后6h试饮水, 无不适可逐步过渡到半流质, 第2天予普食。本组病例因手术创伤小, 术后饮食均恢复较快, 无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症状。
3.9 早期活动与康复指导
由于手术创伤小、疼痛轻, 在患者意识清醒后, 即可协助其进行各种功能锻炼, 尤其右上肢, 防止关节肌肉疼痛。本组病例术后1~2d拔除胸腔引流管、尿管、动脉测压管后, 均协助床边活动, 大大降低了肺部及全身并发症, 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
4 结论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具有美观、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护理工作需有侧重点的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监护, 才能确保围术期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胸腔镜,房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 Nataf P, Cacoub P, Regan M, et al.Video-thoracoscopic pericardial window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s[J].Am J Cardiol, 1998, 82 (1) :124-126.
[2] Hirrath KA.Thoracoscopic transmyocardial laser rebascularization[J].Ann Thorac Surg, 1998, 65 (5) :1439-1441.
[3] 李东韬, 俞世强, 徐学增, 等.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修补和常规修补手术对比的观察[J].心脏杂志, 2007, 19 (2) :215-217.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其中有男患者22例,有女患者18例,年龄<1岁有5例,1—2岁有22例,2—3岁有10例,>14岁有3例。体重为5—50kg,患者中有2例采取了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直视修补术后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都经过了经胸心彩照超的确诊,排除患者中存在其它心内畸形现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手术中,超声医生需要将食管超声监测探头放置到患者的体内,探测患者缺损位置以及缺损部位大小,通过食管超声心动图的监测,观察室缺位置与术后残余漏。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气管插管,心电监测,动静脉压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监测,麻醉方式为全身性麻醉[1]。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铺单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完后进行正式手术,在患儿右侧胸部第三、四肋间切皮,显露患者胸腔及心脏,进行升主动脉插管,完成体外循环,注入停跳液,切开心包从右心房进入,利用牵引线悬吊的方式,显露患者的右心室游离壁,选择合适的补片,进行修补。完毕后排气,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再次利用超声心动图,查看有无残余漏、出血及心脏运动异常。
1.2.2 护理方法
1.术前护理我院在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了心理上的安抚,配置专业性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前1小时左右,与患者真心交谈,认真且耐心的帮组患者答疑解惑。对大一些的患儿讲述一些手术的具体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2]。利用成功的手术案例消除患者的心理紧张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患者的各种顾虑,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配合手术的进行,相应的调整患者的手术体位。对患者的骨突部位放置防压疮垫,防止患者的体位保持过长形成压疮。严格按照无菌的技术操作原则进行手术物品的摆放,同时记录已护理过的患者,并进行相应的分类归档。3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在医护及麻醉医师的陪同下,将病人送往重症监护室,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心功能及内环境稳定的药物应用。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刻告知医生。
2 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心脏未出现杂音,也没有手术残余分流。整个手术的全程时间均为2.5h左右,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未输注血液制品。患者的带管时间为4个小时左右,住院时间为4—6d,手术后患者无不良并发症现象。
3 讨论
由于本病为先天性疾病,不存在预防措施,只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室间隔缺损小的患者如果预后效果良好,其自然寿命可达75岁以上;室间隔缺损小的患者可能在9岁之前都可以自行愈合,而缺损大者则可能在2岁左右就会出现心力衰竭,所以对于缺损大的患者一定要进行早期合理的治疗。患者中如果存在肺动脉高压,则其预后效果相对较差。经过相关研究证实,经胸微创室间隔修补术结合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病情恢复。通过将患者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对其行修补手术,手术全程都有护理人员在场,运用熟练地护理方法配合手术开展。由术前的器械准备,到术中的帮助患者调整手术身位,对器械消毒,再到手术后的各项检查工作,护理人员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专业的技术水平。通过此次研究可知,熟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行胸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大-,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10.规范化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9.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58例室间隔缺损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3~35岁,平均19.8岁;体重8~63kg,平均32kg。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心脏平片、心电图和胸心脏彩超明确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且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经胸超声测量VSD最大直径为3~12mm,明确室间隔缺损的毗邻关系。手术历时40~60 min,心内操作8~20 min。1.2手术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手术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经鼻气管插管下进行。从右侧腋后线与第3肋间的交点处和腋前线与第6肋间的交点处做6~12cm的弧形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在膈神经前2cm处纵行切开心包,心包反折上至主动脉,下至下腔静脉,将心包固定,并保护好肺叶。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灌停跳液,心脏停跳。打开右房及房间膈,行缺损修补以及三尖瓣成形术,缝合房间膈及右房切口,彭肺,排气,松开主动脉主断钳,心脏自主复跳。开放上下腔静脉,停体外循环,术毕行心包开窗引流,胸腔放置一胸管即可。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体外循环时间20~4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30 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活动性出血,3例右胸腔中等量积液,经治疗后均痊愈。其他患者未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返流,住院时间6~10d。
3 结论
室间隔缺损(VSD)是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了左向右分流,它可单独存在,也可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3],所以手术时要求选择能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的术式。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修补室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保持良好的外观以及不影响乳腺发育等优点,受到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欢迎。该手术保持了胸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失血少,并避免了钢丝固定胸骨可能造成的鸡胸畸形和牵拉肩胛骨对右上肢造成的损害。本术式与传统的正中切口相比,体外循环建立难度并未增加。升主动脉插管是建立体外循环的关键[4],在进行主动脉插管时可由助手用血管钳夹住主动脉外膜向下牵拉,暴露清楚下进行插管。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修补室间隔缺损手术,对大多数右心系统畸形显露较清楚,对左侧心内结构显露也非常清楚,如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干下型室缺等复杂的心血管畸形也能很好的暴露,可以作为手术指征。另外,右腋下小切口使得心脏距切口较近,手术显露好,不需采用加长器械,而且阻断主动脉和心内操作时难度较小,心脏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较短,值得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溯洋,黄秀红,牛晓光,等.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5例外科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77.
[2]王欢,翁国星,陈智群,等.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152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6):66.
[3]Alsoufi B,Karamlou T,Osaki M,et a1.Surgical repair of multiple muscular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the role of re-endocar-dialization strategy[J].J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6,132(5):1072.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治的66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36例、女30例, 术前年龄7.6±6岁 (1.5~23岁) , 体质量18.5±8.2kg (9~47kg) , 其中3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环形狭窄。术前心电图、胸部X线、心脏超声检查确定室间隔缺损类型及有无合并其他畸形。
1.2 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术
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常温下全流量后, 头低位, 阻上下腔循环, 切开右房, 从卵圆孔处置左心引流管, 显露室缺, 垂直切开覆盖室间隔缺损的隔瓣, 距根部1.5~2.0mm, 以利显示室间隔缺损边缘。剪一稍大于室缺边缘的涤纶补片, 经右心房、三尖瓣径路, 4~0 prolene线从室缺12~1点针缝第一针。然后逆时针方向识别主动脉瓣环, 重点缝合好心室漏斗皱褶部, 连续缝合5针左右, 下片拉紧缝线, 继续缝合到达隔瓣后转移缝合在隔瓣部, 必要时加垫心包或涤纶小片, 至下后缘处转移针后距边缘3mm浅缝1.5mm缝至右室缺损边缘, 与第一针连接打结, 完成修补。撤出左心引流, 缝合卵圆孔, 膨肺排气, 观察有无残余漏。如有可间断加针缝合, 然后缝合切开隔瓣, 观察三尖瓣关闭情况。必要时三尖瓣可缝缩成型。
1.3 随访
术后随访半年一次: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
2 结果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 (35±25min) 。有3例缝针时出现传导阻滞, 退针后自行恢复, 无残余漏发生。3例合并流出道环状狭窄病例, 不停搏下疏通, 术后血流动力学无异常, 2例仍有杂音。2例术后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 随访无加重。
所有病例术中垂直切开隔瓣修补室缺后, 间断缝合切开瓣膜, 同时观察三尖瓣关闭情况, 其中1例前隔交界有反流, 缩短一针后反流消失, 随访无中度反流情况。本组所有病例无气栓并发症发生。本组2例患者术后引流量多, 行二次开胸止血, 术中见钢丝、胸骨缘渗血、止血后关胸、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心脏不停搏和气栓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减少低温及心脏再灌注对心脏的损害, 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无需心肌停博液灌注装置,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 减轻了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和正常凝血机制的干扰, 手术失血少[4]。同时心脏不停搏下修补VSD, 可随时观察缝合对传导系统的影响。及时调整, 避免术后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本组3例缝合时出现传导阻滞, 退针另行缝合, 3例患者都自行恢复心率。心脏不停搏下修补VSD, 修补完善后可在跳动下观察是否存在残余漏, 对观察到的残余漏可间断加缝予以消除。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气栓。本组未见发生, 与本组采取的以下措施有关: (1) 头低位20°~30°, 如果有气体进入升主动脉, 可减少进入脑部可能; (2) 保持体外循环时较高的MPA≥60mmHg, 主动脉瓣呈关闭状态, 避免进气; (3) 补片使用涤纶补片, 用涤纶补片有较大的孔隙, 可使左室残气排出, 避免气栓的发生; (4) 缝闭左心引流口 (卵圆孔) 时膨肺排气, 以排出左心系统气体。
3.2 隔瓣切开和连续缝合
膜周室间隔缺损边缘被三尖瓣遮盖, 切开三尖瓣能很好的显露缺损边缘, 避免盲目进针, 损伤主动脉瓣及遗漏裂隙, 导致残余漏。修补后重新间断缝合切开瓣膜, 未见对三尖瓣关闭有不良影响。
间断缝合是修补VSD的常用方法, 确实可靠, 较为费时, 线结多, 补片多呈皱褶状突起, 可致溶血并发症。连续缝合节约时间, 线结少, 补片边缘被压在缺损边缘上, 较平整。本组无溶血并发症发生, 连续缝法尤注意心室漏斗皱褶, 主动脉瓣环处显露, 本组先将这些部位缝合。室缺后下缘是转移针穿越处, 是残余分流的好发部位, 应妥善缝合。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66例, 采用体外循环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35±25) min。3例术中缝针时常出现传导阻滞, 退针后自行恢复, 无Ⅲ°房室传导阻滞, 2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无残余漏发生, 无气栓发生, 无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2例术后出血, 再行止血。结论 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有效减少心肌损害, 减少Ⅲ°房室传导阻滞和残余漏的发生。
关键词:心脏不停搏,连续缝合,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参考文献
[1]Dotydrigha CM.Closure of perimen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83, 85 (4) :783-790.
[2]李亚雄, 何帆, 杨应南, 等.39例全周连续缝合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报告[J].云南医药, 2001, 22 (2) :102-104.
[3]陈会文, 苏肇伉, 丁文祥, 等.连续浅缝法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7, 14 (1)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