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发展(精选9篇)
GMP发展 篇1
炎夏已逝, 秋风渐起, 橘黄蟹肥, 又是一年收获时。
2010年10月31日, 第40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将在成都举行。届时, 定是商贾云集, 嘉宾广聚, 各地厂商携带各自的“得意之作”参展, 其中定不乏高新技术、创新技术产品, 令人欣喜之余更加感叹中国制药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
此届展会恰逢新版GMP即将发布之际, 因此针对新版GMP对制药装备的要求, 许多厂商定会早有准备, 因此在此届展会上还一定会出现许多“亮点”。
据了解, 新版GMP较之1998版GMP增加的关键项目主要集中在人员、软件、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新版GMP吸纳了国际GMP先进标准, 增加了诸如质量风险管理、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章节, 以期强化国内企业对于相关环节的控制和管理等, 尤其对无菌产品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 需要透彻理解新版GMP精神, 认真研究每一个细节, 并积极借鉴欧美GMP之长, 在设计、加工、材料、结构、清洗、软件及管理方面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产品。可以说, 国内制药装备 (特别是无菌药品生产设备) 企业只有吃透原理, 在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下, 结合国情, 对国外先进制药装备产品有所借鉴, 有所整合, 有所提高, 才能使我们的制药装备产品迅速适应即将进行新版GMP认证的制药企业需求。
新版GMP的实行无疑将为国内制药装备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 推行新版GMP将促使我国制药装备业进一步提高, 制药装备产品的整体水平也将得到更快的提升。对无菌药品生产大国的中国而言, 我们相信, 不久的将来, 与之相应的、世界一流的装备一定会在中国不断涌现, 因为, 中国的无菌药品的生产装备应用之最、研发生产单位之多, 都是为世界瞩目的。
GMP发展 篇2
一、GMP概述
(一)GMP的由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国际通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标准。GMP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以确保药品的生产保持一致性,符合质量标准,使用于其使用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并符合销售要求的优良的质量管理制度。GMP所制定的条款主要是针对消灭任何药品生产中的隐患,这种隐患是无法靠对成品检验完全预防的。这里指的隐患基本上有两个方面:即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混药差错。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22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中要求所有的会员国执行世界卫生组织理事长报告中所提出的GMP。WHO设置GMP专家委员会研究各会员国对GMP提出的意见,并草拟GMP的修正本,于1974年分布至全体会员国,最后于1975年11月正式发布了GMP文本。1992年,WHO对此版本又进行了修改,并正式发布了WHO GMP(1992年版)。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制药行业已实施或正在实施GMP。
我国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医药行业从1980年开始推行GMP工作。
198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第九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1988年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卫生部对原规范修改后,重新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
1988年,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国家医药管理局“三方定案”》 中,对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实施GMP工作方面的职责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检验体系,组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检查;按照《药品管理法》组织对于开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审查。” 1989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中,第二十六条对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了以下规定:“国家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执行;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实施规划,指导《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逐步实施》”。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决定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国务院。国务院决定将原分散在其它部门的有关药品监督管理的职能,全部纳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1999年3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 1 修订)》,并于1999年6月18日以局令第9号发布。同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6月19日以国药管安[1999]168号文印发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附录的通知。GMP(1998年修订)和附录自1999年8月1日起执行。
(二)GMP的内容
我国GMP(1998年修订)内容共有十四章88条,另有附录7个部分142条。
WHO GMP(1992年版)内容共有三个部分十八章。根据WHO GMP中第二章GMP要求的主要内容有:
1.所有的工艺过程都一清二楚,根据经验进行有不紊的检查,说明生产厂有能力前后一致地生产符合选题要求的药品并符合规格标准。
2.生产工艺的关键工序和工艺的重大改变都能得到验证。3.所有的必要设施都能提供,包括:
(1)资历合格并受过培训的人员;
(2)具有足够的厂房和空间;
(3)合适的设备有维修设施;
(4)合格的物料、容器和标签;
(5)经批准的程序和指令;
(6)合适的贮存和运输设备;
(7)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实验室和设备,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加以控制。
4.指令和程序应用清楚明了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语言写成,是专门使用于所提供的设施的。5.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能正确地按程序操作。
6.生产要有记录(手写和/或记录仪)以示根据规定程序和指令要求的所有步骤都已采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预期的;出现的任何重大偏差都应完全记录下来并进行调查。
7.有关生产(包括销售)记录,都应记录在案,以便对每一批产品的历史都有案可查。记录应全面、查阅方便。
8.产品应妥为储存、销售,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危险降到最低限度。9.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可从销售和供货,由回任何一批产品。
10.分析上市产品的用户投诉;调查质量缺陷的原因;提出改进缺陷的措施的防止再发生缺陷的预防措 2 施。
二、GMP对制药设备的要求
(一)WHO GMP中第十二章设备,其具体内容有:
1.原则设备安装的地点、设计、结构、改造以及维护保养都应适合药品生产的要求。其布局和设计均应使产生差错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便于有效地清洗和维护保养,以避免交叉污染、灰尘和污垢的积聚,以及影响产品质量。2.设备安装应把差错或污染的危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3.固定的管线应用标签明确标出其内含物,可能的话,出应标出流向。
4.所有的供应管线和装置均应明确标出,对于危险气体和液体不可更换的接头或连接器规定,更应倍加注意。
5.用于生产和控制操作的天平和其它测量设备尖应有适当的范围和精确度,这些衡量设备应定期校正。
6.生产设备的设计、安放的位置和维护保养应符合其使用目的。7.设计生产设备时应考虑在定期清洗时方便彻底。
8.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备的仪器应适用于所采用的测试程序。9.选择洗涤、清洗设备时,应考虑不会造成污染源。
10.生产设备不应对产品带来任何危险。与产品相接触的产品设备部件不应产生化学反应、加成作用或吸收作用,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防止任何危险性。
11.不合格的设备,如可能,应从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内搬出去,或者至少贴上醒目的不合格标志。
(二)我国GMP中第四章设备,其具内容有:
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
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静、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3.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
4.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储罐和管道要规定清洗、灭菌周期。3 注射用水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水性除菌滤器。注射用水的储存可采有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5.用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6.生不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操作不得影响产品的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搬出生产区,未搬出前应有明显标志。7.生产、检验设备均应有使用、维修、保养记录,并由专人管理。
三、我国实施GMP的简况
(一)实施GMP工作的回顾
1980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根据当时获得的有关国外GMP资料,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着手制定我国的GMP,于1982年制定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稿),并开始在制药企业进行试点工作。
1984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等有关单位对《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进行修改,经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查后,于1984年10月根据试行情况,正式发出通知,要求医药工业企业认真推行。
1991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结合“七五”期间医药行业推行GMP工作的实践,组织制定的医药行业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对推行GMP工作提出了要求。
回顾十几年来,医药行业从通过学习、宣传、培训、试点和推行GMP工作,到有计划和分步骤、分剂型的组织实施GMP工作,对医药工业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取得一一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医药行业“七五”期间用于GMP改造费用约21亿元,“八五”期间用于GMP改造的费用增加到60多亿元;医药工业中有50多个产品通过了美国FDA检查,有300多个企业(含车间)获得药品GMP认证或GMP达标证书。上述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但从已认证或达标的企业数量与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的数量相比为数甚少,与医药经济发展需要和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要求都不相适应,实施GMP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十几年来,医药行业实施GMP工作为什么这么艰难,分析原因主要有: 1.实施GMP的资金问题
企业实施GMP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各种因素,近年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低,资金缺乏。同时,实施GMP的优惠政策又难以落实,也影响GMP改造的资金投入。2.实施GMP工作的管理体制问题
多年来,由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也造成实施GMP工作体制不顺,产生了药品GMP认证和GMP达标工作两条线,企业感到难以适应,也影响了实施GMP工作的深入发展。GMP标准问题
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GMP(1992年修订)中有一些条款和内容,脱离了医药工业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 理实际情况,企业感到难以实施。人员素质问题
(1)生产企业应拥有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承担生产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部任务和责任。这是GMP中对生产企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但是,我们企业在这方面重视不够,缺乏一批熟悉GMP原则的高级管理人员,目前部分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较低,从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对药品监督抽查结果通报中分析企业发生药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还是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问题,而不是生产条件差的问题。
(2)实施GMP还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GMP检查员队伍,GMP检查员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工作实践经验,能对企业实施GMP情况作出公正、客观、准确的检查和评价。目前具备上述条件的GMP检查员为数还不多,由于GMP检查员水平的差异,可能出现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检查活动,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使企业的整改感到困难。
(二)实施GMP工作的新进展
1998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 1.理顺实施GMP 通知中指出:“实施GMP工作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定、修订GMP规范,制定实施GMP工作规划以及实施GMP的有关规定。实施GMP工作将与《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换发及年检工作相结合,并分步骤、分品种、分剂型组织实施。”通知中还提出:“在3至5年内,血液制品、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基因工程产品和小容量注射剂等剂型、产品的生产要达到GMP要求,并通过GMP认证。” 2.理顺GMP 1999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国药管安[1999]105号文印发《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和《药品GMP认证工作程序》中对有关药品GMP认证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定:“药品GMP认证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的一种手段,是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实施GMP情况的检查认可过程。国家药品监督局负责全国药品GMP认证工作;负责对药品GMP检查员的培训、考核和聘任;负责国际药品贸易中药品GMP互认工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承办药品GMP认证的具体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的资料初审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还规定:“申请单位须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药品GMP认证申请书》,并按《药品 5 GMP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同时报送有关资料。经初审后,报送国家药品监督局安全监管司。认证申请资料经局安全监管局受理、形式审查后,转交认证中心。局认证中心负责对申请资料技术审查和组织现场检查,检查结果报告送局安全监管司,局安全监管司对检查报告审核后报局领导审批,审批合格的发给《药品GMP证书》,并予以公告。3.组织修订GMP 通知中对修订GMP提出了要求:“结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制定、修订药品GMP,逐步与国际先进标准水平接轨。”根据这个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了修改GMP领导小组,在修改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在原GMP(1992年修订)的基础上,对不合格的条款和内容作了调整;增加了GMP软件方面的内容和要求;适当吸收国际先进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为了便于实施,对不同类别药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特殊要求,还制定了相关的GMP附录等内容。4.加强GMP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和《药品GMP认证工作程序》中对GMP检查员提出了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GMP检查员的培训、考试和聘任。现场检查组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检查员组成,现场检查实行组长负责制。检查组成员一般不超过3人,检查员应回避本辖区药品GMP认证的检查工作。” 5.制定了强化实施GMP工作的政策和措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为强化加快实施GMP工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有:(1)实施GMP 1999年4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中的第十七条规定:接受新药技术转让的生产企业必须取得《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药品GMP证书》。在《仿制药品审批办法》中第三条规定:申请仿制药品的企业必须是取得《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GMP认证的企业,在药品定价及税收、投资政策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在药品招标采购中优先选择。6.加快了实施GMP工作步伐,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加大了实施GMP工作力度,在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实施GMP工作已取得可喜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2月已公告的GMP个。(三)实施GMP工作的新形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在2001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对实施GMP工作提出了“十五”期间我; 全面实施GMP认证的规划和时限的要求。1.全面实施GMP认证的目标
我国药品全面实施GMP认证规划是按剂型类别、分阶段限期达到GMP标准。所有剂型类别的药品生产单位在2005年底前都要取得:药品GMP证书,否则依法取消该剂型的生产资格。2.全面实施GMP 据“十五”期间我国全面实施GMP认证的规划中提出的不同剂型实施年限,具体划分为:(1)2002年底以前GMP认证的有:小容量注射剂、疫苗类药品;
(2)2003年底以前GMP认证的有:眼用制剂、腔道用制剂、深度创伤外用制剂和口服液体制剂,无菌原料药;
(3)2004年底以前GMP认证的有:含乙醇中药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4)2005年底以前GMP认证的有:口服固体制剂、非创伤面外用制剂和其它制剂,非无菌原料药;(5)中成药生产的中药前处理工序,与其后续制剂剂型同期完成GMP认证工作。基因工程技术药品等类别,按相应剂型规定期限完成GMP认证工作。3.全面实施GMP认证的有利因素
(1)2001年2月28日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确良,发给认证证书。
四、我国全面实施GMP认证规划对制药设备行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十五”期间将要全面实施GMP认证规划,并提出按剂型类别,分阶段完成GMP认证的年限,达不到GMP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将面临停产或转产。根据上述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都要积极投入GMP技术改造,增加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设备,这对制药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是个很好的商机,但也是一种挑战。制药设备生产企业如何迎接这个挑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要加强对制药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九五”期间,我国制药设备发展很快,产量和品种增加,产品质量也有了提高,与过去比,制药设备的总体水平是上了一个台阶,但与国外先进产品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满足不了药品生产企业的需要。为此,制药设备生产企业加快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应摆在首位,在研究开发中还应做到: 1.要理解GMP的要求。如防尘、除尘、易清洗、少残留、耐腐蚀等。2.要了解药品生产企业的需求,做到用户满意。3.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二)要加快建立健全制药设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制药设备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品种专业性强,产品竞争激烈,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首先就要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以优异产品来树立企业信誉。最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GB/T19000:2000-ISO19000:2000族国家标准。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已于2000年12月 15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新的国家标准中对质量管理提出八项原则,其内容是: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
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4.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8.互利的供方关系
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当前的国际和国内采用ISO9000族标准进行质量管理的企业很多,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50个国家颁发9000认证证书约34万多张,我国颁发9000认证证书约2万5千多张,每年净增证书的增长率均在20%以上。为此,有条件的制药设备生产企业应积极采用GB/T19000:2000-ISO9000:2000族国家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要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工作
1.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一节要求:企业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3.产品售后服务工作,满足用户要求
GMP发展 篇3
这对于中国制药工业来说意义非同寻常。一方面, 更大规模、更加严格的生产线改造, 将为先进工程理念提供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 新版GMP更加苛刻的要求也将给改造实施带来不小的难度。新版GMP附录的发布, 对无菌制剂生产与装备亦将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其生产过程能确保符合新版GMP要求, 在很大程度上还待依托新的制药装备产品, 特别是隔离化技术的应用。这对制药装备行业而言, 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尤其是粉针、冻干粉剂的装备。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线改造无疑为制药装备生产企业提供了一次极好的市场机会。然而, 现在无论是药品生产企业还是制药装备生产企业都将面临无参照样板的问题, 虽说有国外制药装备产品可参照, 但在符合新版GMP下, 做到既适合国情又实用简便则是制药装备生产企业亟须应对的任务, 这就要求其产品必须创新。
可以说, 新版GMP将推动制药装备产品的创新发展。制药装备生产企业只有与药品生产企业加大协作与沟通, 在观念更新的同时, 不断创新产品技术, 把自己的产品做精、做好, 方可占领市场, 在新版GMP实施之时, 迎来下一个丰收之秋。
GMP发展 篇4
摘要:从药品生产企业应掌握新版GMP认证资料填报要求入手,简析了在申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以期为准备新版GMP认证企业提供帮助和借鉴。引言
随着新修订GMP的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药品GMP认证申请资料要求》,申报资料更加侧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等软件管理情况的描述,凸显了新修订GMP的重点关注内容。本文的分析能帮助药品生产企业正确掌握新版GMP认证资料填报要求,更好地克服在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申报质量和效率。
1新版GMP认证申报资料总体要求 1.1企业的总体情况 1.1.1企业信息要求
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传真、联系电话(包括应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4h联系人、联系电话)和企业简介及历史沿革。1.1.2企业的药品生产情况
简述企业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活动,包括:(1)进口分包装、出口以及获得国外许可的药品信息。
(2)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涉及出口的需附上境外机构颁发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应包括正、副本及变更记录的复印件和获得批准文号的所有品种(可分不同地址的厂区来填写,并注明是否常年生产,近3年的产量列表作为附件);近3年的产量列表中建议注明品种、规格、批次、批量和产量。(3)生产地址是否有处理高毒性、性激素类药物等高活性、高致敏性物料的操作,如有应当列出,并应在附件中予以标注。1.1.3本次GMP认证申请的范围 本次GMP认证申请的范围列出:
(1)本次申请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剂型、品种,并附相关产品的注册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2)最近一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生产线的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日期、检查结
果、缺陷及整改情况,并附相关的GMP证书),如该生产线经过境外的GMP检查,一并提供其检查情况。
(3)附前次认证不合格项目情况表原件及复印件,如有境外的GMP检查,也应提供检查日期、检查结果、缺陷、整改情况及不合格项目情况表原件及复印件。1.1.4上次GMP认证以来的主要变更情况
简述上次认证检查后关键人员、设备设施、品种的变更情况。如有变更,应附相应的批件或备案表或备案编号。1.2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1.2.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管理责任,包括高层管理者、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和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1)明确规定一般的和具体的质量职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明确规定影响质量的每一项活动的职责和权限,应赋予充分的职责、组织的独立性和权限,以便按期望的效率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3)规定不同活动之间的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4)为了组建一个结构合理且有效的质量体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查明潜在的或实际的质量问题并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简要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如适用范围、质量体系的结构(职责和权限、组织结构、资源管理、工作程序)、质量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质量记录)、质量体系审核、评审、评价及持续改进措施等主要程序、过程。1.2.2成品放行程序
成品放行程序包括放行程序的总体描述以及负责放行人员的基本情况(资历等),包括受权人及转受权人的简历。
1.2.3供应商管理及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的情况
概述供应商管理的要求,包括供应商的分级管理、采用新供应商基本质量要求、变更管理、物料(不同供应商)比对质量回顾与标准,以及在评估、考核中使用到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简述委托生产的情况:委托生产品种及组织管理情况,特别是委托生产的质量控制、产品放行、质量回顾情况,并附委托生产批件。
简述委托检验的情况:如有委托检验,包括原辅料、包材委托检验等,应有委托检验项目清单,并说明其管理及备案情况;如无委托生产或委托检验,应明确写明“无委托生产、委托检验”。1.2.4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简述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方针,采取何种方法、何种措施、通过什么形式、依据什么文件等等;简述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范围和重点,以及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沟通和审核的过程。1.3人员
生产部的申请认证车间、质量部应具体到班组,如QC一般应包括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留样管理。企业关键人员及从事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主要技术的人员,应提供企业关键人员的资质与学历复印件,规范中对资质有要求的岗位人员,需提供资质证明材料。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和发运等各部门的员工数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1.4厂房、设施和设备 1.4.1厂房
(1)简要描述企业概况。建筑物的建成和使用时间、类型(包括结构以及内外表面的材质等)、总面积和建筑面积等;厂区总平面布局图、生产区域的平面布局图和流向图,标明比例。应当标注出房间的洁净级别、相邻房间的压差,并且能指示房间所进行的生产活动。
工艺设备平面图中应标明各车间(注明认证范围涉及的生产车间)、仓储、质检场所和公用系统(至少包括HVAC、工艺用水、压缩空气)的位置。
(2)简要描述申请认证范围所有生产线的布局情况。详细描述生产车间概况;工艺布局是否合理;车间的竣工时间、面积、净化面积、年设计生产能力,车间生产品种的情况,是否有非药物产品共线生产情况,原料药是否分别写明合成及精制车间情况;共线生产的设 施、设备,中药前处理车间及提取车间,仓库、贮存区域是否与生产品种相适应。(3)简要描述仓库、贮存区域以及特殊贮存条件。(4)空调净化系统的简要描述:空调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如进风、温度、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回风利用率等,HVAC系统数量,对应型号、控制区域(图)面积、洁净级别;局部层流状况描述,确认与验证状况描述;空调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建议含空气净化机组示意图及空气净化系统控制区域图,空调系统进行趋势分析(或方案),包括悬浮粒子数、沉降菌、浮游菌、换气次数、风速的分析。
(5)水系统的简要描述:包括水源、制水能力、制备过程及主要参数、分配系统材质;确认与验证状况描述,运行维护情况描述(循环方式、清洗消毒、监控);工艺用水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提供水系统管路图(包括用水点分布);水系统是否进行趋势分析,包括电导率、总有机碳、微生物等;水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及示意图。
(6)其他公用设施的简要描述,如压缩空气、氮气等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以及运行情况。1.4.2设备
列出生产和检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序号、名称、制造厂家、规格型号、生产能力、安装位置、确认与验证时间、验证周期(校验周期)。
清洗和消毒:简述清洗、消毒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使用的方法及验证情况,针对不同设备和不同品种制订相应的清洁方法。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计算机化系统:简述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的计算机化系统(如物料管理系统、称量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等);主要系统设计、使用情况描述(系统控制图); 主要系统验证情况描述。1.5文件
文件系统结构层次描述,文件分类情况描述,文件结构图;内容是否包括2010版GMP新增内容,如风险管理等文件;简要描述文件的起草、修订、批准、发放、控制和存档系统。1.6生产
1.6.1生产的产品情况
所生产的产品情况综述(简述):产品与生产车间(线)对应情况、产品历史情况、批量、产量情况、产品控制情况(关键质量属性、生产控制方式)等;本次申请认证剂型及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质量控制点与项目(工序、控制项目、指标、频次)。1.6.2工艺验证
简要描述工艺验证的原则及总体情况,包括验证方式、组织部门、流程、周期、再验证、变更验证等;认证产品工艺验证情况登记表(品名、规格、车间、验证时间)。
1.6.3返工、重新加工
简述返工、重新加工的管理原则、方式,进行返工、重新加工的批次情况,是否写入了企业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中。1.6.4物料管理和仓储
(1)仓储物料管理情况(验收、储存、待验、取样、合格、发放、退回);(2)车间物料(领料、周转)、半成品(储存条件、周期、发放等)管理情况描述;
(3)成品管理情况(待验储存位置、入库时间、发放);(4)不合格品管理情况(发现与报告、批准、暂存、处理、偏差管理等);(5)物料是否有相应的质量标准;计算机仓储管理是否经过验证;主要物料供应商目录是否变更;
(6)存在的不合格物料和产品的批次情况,是否写入了企业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中。1.7质量控制
描述企业质量控制实验室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质量标准制订批准管理、方法的确认与验证等情况,检验结果超标批次列表;
质量管理组织情况(机构划分与职责、工作流程等),质量控制实验室人员的资质
与经验列表;人员变更情况; 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局图; 持续稳定性实验管理情况;
取样、留样、试剂、试液、培养基、鉴定菌、对照品是否有相应的管理规程。1.8发运、投诉和召回 1.8.1发运
简要描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控制,如温度、湿度控制;确保产品可追踪性的方法、发运记录信息是否全面,如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联系方式、发货日期、运输方式等信息。1.8.2投诉和召回
简要描述处理投诉和召回的程序,本次认证品种投诉、召回批次及处理情况。1.9自检
简要描述自检系统,重点说明计划检查中的区域选择标准、自检要求与频次、自检的实施和整改情况。
2新版药品GMP认证申请资料所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组织机构图信息不全
企业组织机构图不全,如缺少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图;未在组织机构图中标注法人、质量受权人、总经理等关键人员。2.2品种注册资料不全
企业未在《申请认证范围剂型和品种表》中标明常年生产品种;未列出本次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剂型、品种信息以及相关产品的注册批准文件、注册变更批件及常年生产品种质量标准的复印件。2.3申请认证品种未完成再注册
部分企业申请认证的品种未完成品种再注册,未能提供结论为“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同意再注册”的药品再注册批件,此种情况应提供市局出具的现场核查表及省所检验报告书(3批)复印件,之后方可继续进行GMP认证申请技术审 查。
2.4相关平面布置图提供不全
未提供企业周围环境图,未提供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置图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送、回、排风图,未提供生产区域空气净化系统的送、回、排风图;未在平面图上标识物料称量的位置。
改造后厂房车间洁净区洁净度标注仍为十万级、万级,未采用新修订GMP中洁净度的划分标准A、B、C、D级。此外,申请认证的企业,未提供由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近期的洁净区洁净度检测报告。
2.5未提供验证汇总列表
企业仅对验证情况进行了概要性的描述,未提供验证情况汇总列表,验证相关信息不完整。验证情况列表至少应包括验证项目、验证周期、验证时间、验证结果及验证可接受标准。2.6药品生产信息不完整
GMP发展 篇5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 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主要内容是制定企业标准的生产过程、设定生产设备的良好标准、规定正确的生产知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完善质量控制和产品管理, 用以防止出现质量低劣的产品, 保证产品质量。GMP与“良好农业规范”、“良好生产规模”、“良好卫生规范”等共同形成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体系的基础。
2 食品工业GMP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成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有效工具。
(1) 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提高食品制造业整体水平。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工业GMP不仅限于制定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还融合了预测微生物学、危险评估、HACCP、ISO9000体系等先进理论和思想, 与食品加工工艺特征有机结合起来, 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 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先进的管理思想, 从而有利于促进食品制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 食品工业GMP体系有利于部门对行业的管理和市场监督。食品工业GMP为卫生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执法依据。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材料到产品消费整个食品加工过程的保障安全和卫生技术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食品工业GMP, 有助于行业管理和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管理, 有助于改善我国食品行业规模大、技术水平低、城乡差异大等不良因素, 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如HAC-CP等) 提供技术依据。
(3) 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 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成本。对加工过程的科学评价和资格认证是产品品牌信誉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GMP的认证, 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 促进企业和产品的声誉。实施GMP也有利于强化食品制造业者的自主管理体制, GMP是一种即重视结果, 又重视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 它所制定的内容力求消除食品生产中的污染、混淆和差错等隐患, 而仅靠对成品结果的检验是无法对这种隐患进行完全把关的, 有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3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北京、上海、广州已经率先实行了更高标准的食品HACCP体系,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全国来看, 食品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1 食源性危害日益加强
食源性危害具体体现在:第一, 初级产品生产安全技术水平不高, 农副产品加工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 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内。第二, 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和安全控制水平不高,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 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质 (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 。例如, 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 延长保存期。第三, 食品加工过程中危害控制水平不高, 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 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中国发生的集体中毒有很大部分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2 不同行业危险隐患程度不同
在食品工业涵盖的各类行业中, 与终端消费接近、消费者重视、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 市场竞争会就更加激烈, 品牌认知度更集中, 企业自律及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相反, 其他行业的品牌成熟度低, 包括中间投入品为主的食品添加剂、发酵制品业、调味品业, 以及上游的农产品初加工业、采盐业、制糖业等, 易出现地方品牌杂、假冒伪劣多、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3.3 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地方省市权限及标准不统一, 我国尚未建立通用的食品市场准入机制, 大城市准入标准及管理明显高于中小城市。以上海市为例, 市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对市场准入实行“先证后照”、“见证发照”, 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场地等方面加强审核, 确保证照许可事项的一致性。2005年上海市食品市场准入标准已经覆盖了28类食品, 全市共有658家企业, 获得了70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相比之下, 我国其他中小城市, 尤其是布局分散的农村地区, 市场准入、证照发放、审核、管理、检查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这也是全国未形成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原因。
3.4 现有标准实施状况较差
中小型食品企业在中国食品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食品生产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 导致无法真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食品生产或流通。由于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 地摊、路边摊、私人小手工作坊普遍存在, 近些年伴随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 这些小的食品摊、路边摊更是有增无减。由此带来许多食品安全问题, 包括再就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卫生技术培训、卫生条件检查、经营证照许可等等。
4 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发展概况
从第一部GMP诞生到现在已经有40年左右的历史, 发达国家GMP的实施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并且开发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目前, 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GMP体系。中国食品GMP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
4.1 初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卫生部组织完成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食品厂卫生规范, 参考引用了CAC的《食品闻声通则》, 成为中国食品GMP的雏形, 为建立和发展食品GMP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至今, 卫生部共颁布了18个国标食品厂卫生规范, 并作为强制性标准准予发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17个专用卫生规范是罐头、白酒、啤酒、酱油、食醋、使用植物油、蜜饯、糕点、乳品、肉类加工、饮料、葡萄酒、果酒、黄酒、面粉、饮用天然矿泉水、巧克力、速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另外, 1984年由原国家商检局制定了类似GMP的卫生法规———《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 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强制性的卫生要求。后经过修改, 于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了《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在此基础上, 又陆续发布了9个专业卫生规范, 共同构成了中国出口食品GMP体系的雏形。
4.2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 中国卫生部颁布实施了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品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首次提出良好生产规范 (GMP) 的概念, 中国食品GMP从此进入了发展阶段。2003年和2004年, 中国卫生部又启动和颁布了《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熟肉制品企业良好卫生规范》、《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1999年, 农业部颁布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制定的与食品GMP相关的还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规程以及一些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
4.3 全面建设阶段 (2001至今)
2003年科技部启动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科技行动计划, 并组织“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措施”课题攻关, “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课题作为其中的子课题, 重点开展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基础研究、食品通用GMP的研究与制定、水产品加工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啤酒生产GMP的研究与制定、罐装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畜禽屠宰GMP的研究与制定、肉制品加工GMP的研究与制定。从此, 中国食品GMP体系进入系统研究和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食品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品牌, 管理部门加大了对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力度,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 生产企业重视和加强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目前, 中国已有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以GMP为基础的HACCP体系, 并且企业对食品GMP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GMP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用于食品生产的先进管理系统, 对于提高企业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中国食品工业GMP体系的发展趋势
5.1 根据不同行业特征, 制定通用和专业食品GMP
借鉴发达国家成熟GMP体系理论, 结合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特点, 建立适合我国食品工业特征的GMP体系。中国食品工业行业之间、地域之间, 在技术水平、发展规模、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需要制定食品行业通用的GMP, 依此作为指导制定其他具体食品行业专用GMP的基本和依据。另外, 食品行业门类多, 不同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 控制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的特点, 制定专业食品GMP。
5.2 将先进思想和理念贯穿到食品GMP体系的基本研究中
在食品GMP的基础研究工作中, 应充分结合食品工艺加工的特点, 将预测微生物学与HACCP系统有效结合, 对食品厂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的储存、销售整个体系进行GMP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 并与ISO9000系列的管理体系相结合, 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5.3 建设可操作性强的食品工业GMP体系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食品门类广、行业规模差异大、企业规模差异大、消费文化差异大、行业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大。这种状况加大了建立食品GMP体系工作的难度, 必须对中国食品工业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 求同存异, 既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又能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保护中国的民族食品工业。同时, 对食品GMP可能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中国不同食品行业企业水平, 确定相关内容。
5.4 开展对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食品GMP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涉及多个方面, 因此, 研究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食品GMP经济贡献率;食品GMP认证、审查和评价办法;食品GMP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关系;食品GMP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食品GMP推广策略。
建立食品GMP体系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中国食品质量安全, 保护消费者健康, 保护和促进中国食品贸易, 规范食品工业生产, 提高食品工业的监管水平, 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食品安全控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的方法, GMP体系的实施对食品安全起着基本标准的作用。从我国食品安全控制GMP体系实施的现状出发, 全面论述了食品GMP体系的概念、意义、发展现状,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GMP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安全,GMP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钱和.HACCP原理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唐民皓.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 (2009)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徐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实施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GMP发展 篇6
关键词:制药装备,发展前景,技术,市场,趋势,新版GMP
新版GMP基本保留了1998版GMP的大部分章节和主要内容, 涵盖了WHO的GMP主要原则和欧盟GMP基本要求中内容, 也明确地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新版GMP实施使中国药品生产管理接近国际水平。这次新版GMP的实施, 将推动中国制药生产行业快速进步, 制药生产行业的进步必将推动其上游行业———制药装备行业发生质的变革。尤其是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 落到实处便是必须用制药装备付诸于生产实际。也可以说, 没有先进的制药装备产品, 新版GMP的实施便是一句空话。然而, 中国制药装备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发展, 特别是1998版GMP大规模认证, 已发生了质的飞跃,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药装备生产大国, 而今新版GMP的实施无疑将推动此行业更大进步。纵观中国制药装备发展之路, 可乐观地推测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制药装备生产强国。本文将分析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前景, 并从技术与市场两方面探讨其发展趋势。
1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前景
1.1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概述
我国现今的700多个 (专产或兼产) 制药装备企业已经可以制造高效节能产品、达到国际水平的产品、机电仪一体化产品、符合GMP要求产品以及出口创汇产品等等, 拥有原料药设备及机械类、制剂机械类、药用粉碎机械类、饮片机械类、制药用水设备类、药品包装机械类、药物检测设备类及其他制药机械类等共8大类、3 000多个品种规格, 可满足全国中西制药厂、保健品厂、食品厂、生物制品厂及相关单位的需求, 部分产品还能出口创汇[1]。
1.2 下游产业与新版GMP
制药生产行业作为制药装备行业的下游产业, 近几年在政策的积极驱动和社会需求的促进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2011年国家用于医改的支出分别为3 900亿、4 500亿、5 150亿元, 在制药生产行业蓬勃发展和药品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下, 制药装备行业也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前景广阔。
新版GMP在人员、硬件、软件和现场管理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特别是硬件方面投入改造资金较大, 新版GMP从2011年开始在制药行业强制推行认证, 所有制药企业必须在3~5年内通过认证后才能获得药品生产资格。为达到新版GMP认证要求, 制药企业需要加大投资, 新购、更新或替换原有制药装备。有人认为:新版GMP的实施对于企业在硬件、软件、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方面标准的提升都会要求企业进行投入, 据保守测算, 本轮GMP的技改投入约在300亿~500亿元, 平均每个企业花费约为1 500万元以上[3]。而笔者推算, 本轮GMP的技改投入可能在1 000亿元以上, 按一般项目结构测算, 设备投入约为500亿元。
1.3 市场容量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06年 (220家会员单位) 统计数据, 全年制药装备工业总产值为76.9亿元;2010年 (243家会员单位) 统计数据, 全年制药装备工业总产值为12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网站) 然而, 目前中国约有700多家专产或兼产的制药装备企业, 其中专产约有500多家, 若以500多家专产制药装备企业估算, 2006~2010年年平均工业总产值约为150亿元。考虑到新版GMP新一轮认证高潮, 加之1998版GMP改造已有10多年, 许多装备均已到了更新期, 可以测算, 2012~2015年中国制药装备年均市场容量可达220亿~250亿元。
在探讨中国制药装备发展前景时, 不得不探讨两类产品:一类是固体制剂设备, 一类是无菌生产所用设备。
在中国制药装备产品中, 虽有8大类3 000多个品种可分, 其中固体制剂设备为制药装备的基础产品, 其既适用于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约占整个制剂药品市场份额的70%左右) , 又适用于无菌注射剂, 同时适用于原料药等生产, 如归入固体制剂设备的混合机, 其主要用于粉体的制备, 而制药生产大多与粉体有关, 量大面广。像此类归入固体制剂设备的产品还有干燥、粉碎、混合、输送、清洗等类设备, 据相关统计, 固体制剂设备约占制药装备总需求量的30%, 预计到2015年整个市场容量将达到70亿~75亿元/年。
另一类用于无菌药品生产所用设备, 涉及粉针、冻干粉针、大/小容量注射剂、原料药生产设备, 由于新版GMP附录1 (无菌药品) 有其特殊性, 原生产设备已无法适应新版GMP附录1要求, 这3年的更新较大, 预计到2015年整个市场容量将达到90亿~100亿元/年。
2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趋势
2.1 技术趋势
从历史上看,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比较缓慢, 1998版GMP认证为制药装备行业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制药装备的产量、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一些优秀的产品甚至已经跨出了国门, 但是必须看到, 不少制药装备企业在技术水平上基本仍处于仿制、改进及组合阶段, 没有达到创新或超过世界同类产品的水平。我国虽已是制药装备大国, 但并不是制药装备生产强国。人才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整体生产工艺水平不高、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制药装备企业低价竞争等因素阻碍了我国向制药装备强国前进的步伐。值得欣慰的是, 近两年, 部分制药装备企业新品迭出, 有的产品已超过世界同类产品的水平。未来随着企业良性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产品及技术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2.1.1 集成化与模块化的提高
制药装备的集成化就是把分离或转序的工艺集成在一个设备中完成, 其特点是能克服交叉污染、减少操作人员和空间、降低安装技术要求及安装空间的要求。它包括多工序工艺装备的集成、前后联动设备的集成、进出料装置与主机的集成以及主机与检查设备的集成等[4]。可以说, 制药装备的集成化是此次新版GMP的一个标志, 其意义在于药品生产减少人员操作和确保无交叉污染。像一步制粒机将原来多台设备、敞口生产的多道工序合并在一个密闭内循环的设备中完成, 极大地减少了由于工艺环节较多、单机人流、物流介入频繁带来的药品质量风险。国外著名制药设备企业IMA集团在灌装领域产品几乎都是整体的生产线, 在包装方面也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生产的需要设计完整的工艺生产线, 并提供包括技术服务、备件在内的“交钥匙”方案。未来一段时间内, 我国制药装备的集成度也将不断提高。
模块化是指装备自身能独立实现某种特定功能, 由若干个某种特定功能设备、管路、输送带或控制系统等模块组成的小型成套装置, 通过多个模块组合, 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和满足用户对空间和时间的需求, 并可以组装成大型成套制药装置或生产线[4]。其标志着制药装备走向标准化、成套化和高效化。模块化设计和制造早已由欧美一些国家提出并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以及市场日渐需要交货周期短、成本低、性价比高的产品, 模块化制药装备产品也因此逐步得到了应用与发展, 目前在医药行业应用的模块化制药装备产品有:隔离器模块、包装线模块、加料输送模块、检测模块、CIP在线清洗工作站、配液过滤模块等。也可以说, 制药装备模块化是制药装备集成化的基础, 制药装备集成化则是制药装备模块化的综合表现。
2.1.2 少人力与自动化的提高
药品生产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有效AQAI控制, AQAI是所谓的自动质量保证检查设备的英文简称, 其可以防止任何包装错误 (如无说明书、单盒用错、份量不足和产品混淆) 等, 它包含条形码系统、视频系统、标签遗漏检查仪、瓶子翻转吹洗装置、自动称重检查装置等[4]。随着新版GMP的实施, 人们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艺改善需要装备的更新, 新装备将推动工艺的完善。特别是可追溯性和可说明性, 诠释可靠和准确两个概念。
少人力即人工操作比例降低, 尽可能把人工操作工序或过程改为机械自动化工序或过程, 降低人工操作在制药生产中的出现频率, 降低传输周转、间隔, 减少人与药物的接触及缩短药物暴露时间, 减少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这是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安瓿水针检测中, 目检员工作强度较大, 而人为检测因为各种因素干扰, 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很难确保目检的可靠性。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部门对药品生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制药装备的自动化水平会逐渐提高, 自动化装备将逐步替代手动、半自动的装备。如全自动灯检设备逐步取代人工灯检设备, 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 并可有效提高制药行业的生产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
2.1.3 可清洗/灭菌化的提高
设备可清洗/灭菌化是制药装备用于制药生产特殊性的表现, 特别是无菌制剂所用的制药装备能真正可清洗/灭菌化, CIP和SIP是其最高的境界。可以说, 一个产品可清洗/灭菌化的功能恰是其先进性和符合GMP要求的标志, 也是其对工艺要求的完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制药装备的可清洗/灭菌化会给传统制药生产带来一场彻底的革命, 可大大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减少手工拆洗所花的劳动量和清洗消毒 (灭菌) 操作空间, 消除人工清洗所产生的误操作, 相应使清洗消毒以可靠的设备运行模式而付诸药品生产实际[4]。如:国内已有料斗清洗站, 其可方便地把料斗推入工作腔内, 自动完成清洗、干燥与消毒, 但类似设备太少。制药装备的许多机型都很成熟, 但在CIP功能上仍难以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 一些装备的清洗过程仍需靠人工。
2.1.4 数据处理电子化的提高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 一般解释为:系统包括数据的更新、数据的统计、状态报告及文档的管理。新版GMP第163条也引入了这一概念。基于制药生产需要一套完整的数据记录, 而国内大多生产数据记录还停留在手工记录或单台设备的打印层面上。管理者若需查询某一实时数据, 往往需要动用许多资源才能获取, 费时费力, 且不易连续观察及截取, 更不用说查询历史数据。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设备供应商采用的控制系统不尽相同, 使数据集中控制与记录非常之困难, 然而,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能解决这一问题, 其为数据的采集与记录提供了操作平台。其特点:数据的实时性与连续性;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数据的可追溯性与快捷性;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节省了大量人力, 减少了纸张消耗;生产过程的数据统计整理与汇总分析。此外, 系统软件采用组态形式, 可对各种不同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组合, 形成符合使用者需要的图表类型和数据表格。数据处理电子化的提高单靠EDPS是不行的, 其主要是有待工作母机对控制部分的完善, 只有不断完善各控制源头的信号输出, 才能把这套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做的完美。
2.1.5 新品替代化的提高
这几年, 制药装备新产品逐步取代传统产品:料斗混合机、三维混合机、湿法制粒机、沸腾式制粒机等逐步取代传统产品如槽形混合机、双锥混合机、V型混合机、摇摆式颗粒机等, 特别是无菌药品生产的混合设备将以料斗混合机为首;高效包衣机逐步替代荸荠式糖衣机等;联动生产线逐步增加并取代单机, 如滴眼剂生产线、水针生产线等;在无菌药品生产中, 带隔离技术装备将取代原先装备, 如带RABS的灌 (分) 设备将取代原来的半加塞灌封机或分装机;组合工艺设备增加, 如过滤洗涤干燥机等;胶塞清洗机、铝塑泡罩包装机与装盒机组合等产品逐渐增多。
2.1.6 多方合作化的提高
由于制药装备是一个特殊的专业, 涉及制药工艺、生物技术、数控技术、软件编程以及化工机械、制冷、自动控制、材料学、包装机械、制造工艺、焊接、自动化控制、声学、光学、计算机运用等专业, 可以说, 单靠一个制造企业是不能生产出高科技的产品的。制药装备企业只有通过与制药企业研发部门、医药设计院、研究所合作, 参与药厂的新药开发、工艺改进工作, 才能有效提高研发人员对制药工艺的理解、掌握和经验积累, 进而促进研发人员对自身设备技术工艺的改进和提升。
2.2 市场趋势
随着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产品、技术的不断进步, 笔者认为制药装备行业的市场发展将会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特点:
2.2.1 行业集中化逐步提高
现阶段, 制药生产企业对供应商提供设备及服务的层次要求也不断提高, 一方面因为药品质量成为影响企业生命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因为制药生产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制药生产企业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 对单机设备需求逐步降低, 对系统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 例如对于制粒环节, 制药企业原来单纯采购单机设备自行搭配组合制粒生产线, 而现在, 尤其是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制药企业往往会一次性从一家供应商采购整条制粒生产线设备。这要求制药装备企业不仅提供单机设备, 而是提供集生产线设计、实施、系列设备供应及安装调试于一体的系统服务, 这就对制药装备企业产品丰富度、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部分制药装备生产企业会因达不到新的要求而逐步被市场淘汰。
其次, 随着制药装备的质量受关注的程度不断加深, 国家对制药装备行业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那些规模小而研发投入不足的制药装备企业将不断被迫退出, 这也会使制药装备行业的集中度不断上升。
2.2.2 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的提高
随着制药装备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鼓励, 制药装备企业对研发投入将不断加大。目前国内制药设备企业一直在加紧产品升级和标准制定, 同时受GMP的影响, 整体制药装备的质量和性能将不断加强, 部分国产制药装备的质量性能与进口设备的质量性能差距将不断缩小, 而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明显, 将形成对进口制药装备的逐步替代。据悉, 现90%以上的产品能在国内自行配套, 国内的混合机、冻干机、胶囊充填机、压片机等产品已达到或部分超过世界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2.2.3 国产设备出口将不断增长
目前,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已经在不断满足国内制药企业对设备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一定量的出口。未来随着设备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和设备质量的不断上升, 价格优势又比较明显, 出口比例也将不断上升。目前, 我国制药装备主要出口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例如韩国自1998年开始就进口我国的制药设备, 主要有压片机、制丸机、混合干燥机和流化床等。另外, 我国制药设备也有少量出口至北美及欧洲地区。预计未来随着国产制药装备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对欧美的出口量也将会不断加大。
2.2.4 认证软件要求的提高
现今, 在制药装备市场采购设备, 用户在注重产品技术与质量的同时, 更注重设备的认证软件。用户采购以URS (用户需求) 出发, 考察制造商的FS (功能规格书) 、DS (设计规格书) 、DQ (设计确认) 、FAT (工厂验收测试) 、SAT (客户现场验收测试) 、IQ (安装确认) 、OQ (操作确认) 、PQ (性能确认) 。有的还需制造商提供RA (风险评估) 、QP (质量计划) 等技术文件。我国制药装备市场已对这些认证文件提出了一定要求, 可以说, 没有认证文件支撑的设备将会逐渐失去市场。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我国制药装备企业的规模也将逐步增大, 资金、技术、人才等也将向较大规模企业集中, 国内企业将在保持一定价格优势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产品技术性能, 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 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深度不断增大, 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抗衡的实力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日华.制药装备行业的态势[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 2008 (5)
[2]梁毅.新版GMP的主要变化与对制药企业的影响[J].机电信息.中国制药装备, 2011 (4)
[3]徐德仁.新版GMP影响评析[N].投资领航日报, 2010-07-02
深入理解GMP内涵 篇7
制药装备直接与药品、半成品和原辅料接触, 是造成药品生产差错和污染的因素之一。制药装备是否符合GMP要求, 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实施GMP的质量。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制药装备在制药企业改造中常常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新庙旧菩萨”的现象在一些已经取得GMP认证的企业里同样存在。由于设备使用、选择、维护等原因所造成的药品生产差错和污染现象也屡有发生。这既有生产工艺、药包材、配套等方面的原因, 更有很多企业并未真正理解GMP, GMP对制药设备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符合GMP等基本要求他们并不清楚。因此, 在制药行业深入理解GMP内涵的同时, 制药设备行业更需深入理解GMP内涵、真谛。同时, 必须更快地加强对制药装备的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大力促进制药装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可喜的是, 业界许多领导和有识之士已有先见卓识, 很多企业在研发自己产品的时候自觉注入了GMP理念, 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自主创新, 形成了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同时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这一点, 我们从第39、40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上可以看到很多,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药装备行业一定会在进一步规范和严格门槛的治理中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创新思路迎接新版GMP 篇8
此次修订中, 对原版许多内容做了改进, 尤其对无菌产品生产标准做了大幅度的提高。如:细化了培养基模拟灌装、灭菌验证和管理的要求, 增加了无菌操作的具体要求, 强化了无菌保证的措施;净化级别采用WHO的标准, 实行A、B、C、D四级标准, 等等。对悬浮粒子的静态、动态监测, 浮游菌、沉降菌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设定了详细的规定并对监测条件给出了明确的说明。
据业内人士介绍, 目前我国执行的洁净要求与WHO标准和欧盟分级设定存在差异, 因此国内大部分大、小容量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与无菌原料药生产厂家需要进行改造, 新版GMP无疑是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洗礼。
而要实现新版GMP对无菌药品的要求, 主要依靠隔离化技术, 即采用无菌隔离技术装备。没有这些真正能符合要求的设备, 适应新版GMP关于无菌药品生产的要求仍将是空话。
虽然, 对国内制药机械厂商来说, 目前研发无菌隔离技术设备有国外产品可仿, 但唯有立足我们的国情, 唯有在谙熟新版GMP与无菌隔离原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 努力创新, 方能使研发的设备达到新版GMP要求, 具有可操作性、可说明性以及可追溯性, 也方可长久占领市场。近期, 围绕这一热点话题, 相关讨论正在兴起。
GMP文件编写的要求 篇9
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人员是关键[1]。文件作为GMP中的“软件”,是GMP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是药品生产过程规范化管理的前提。
1 GMP文件定义与范围
定义:GMP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使用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结果的记录。药品制造的全过程均依文件形式来体现。
范围: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操作规程、记录等。
2文件管理的目的
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提供唯一书面标准,避免语言上的差错与误解而造成事故,以保证每批药品的质量尽可能与注册工艺预先设计的质量一致。任何活动均有文字记录可查,便于追溯,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2]。
3文件管理流程
在GMP文件制定过程,文件标头填写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修订时间尤为重要。GMP文件制定流程如下:文件制定(会审修改)→审核→批准生效→分发培训→文件失效→文件存档→定期回顾。
3.1文件制定
由使用部门的相关人员起草建立、制定新文件或对已有文件进行定期更新。
3.2文件审核
3.2.1格式审核
由使用部门的文件管理人员对照已规定的文件标准格式检查相应的字符字号、页眉、页脚和内容。
3.2.2内容审核
由使用部门的技术负责人或管理负责人从法规、 技术、质量和管理方面确认文件内容。
3.3批准生效
文件经过批准后即生效,政策类文件由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批准,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或生产负责人批准,操作规程和辅助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批准; 原版空白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3.4分发、培训
在文件批准生效后立即发放,文件分发填写发放记录。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填写相应培训记录,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如遇相关人员出差或请假等情况,在恢复上岗前进行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3.5文件失效
不能同时有2个版本的文件在工作现场出现。已有文件失效后应立即撤销,防止错误使用失效版本的文件。
3.6文件存档
(1)记录填写要字迹清晰、内容正确、数据完整、及时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撕毁。记录能真实详细反映生产运行状况和人员工作情况,用于生产过程的回顾和追踪批生产历史;记录是进行年度质量回顾、趋势分析的重要依据,是文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体现企业执行GMP的实际情况。
(2)对于每批药品的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药品放行审核记录、批销售记录等,与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门按规定对文件进行保存和归档,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销毁。对于质量标准、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与验证、变更控制、偏差处理、人员培训等重要文件,在GMP要求长期保存并由质量管理部门按规定对文件进行保存和归档,专人妥善管理,借阅时登记。
3.7定期回顾
文件定期回顾规定时限为1年,检查文件内容是否适用于最新法规或质量标准。
3.7.1审核
所有GMP相关文件均由质量管理部门参与审核, 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操作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文件以及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共同审核。
3.7.2文件更新
除定期回顾外,政策类文件由质量部门依据政策新的标准要求及时修订;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或生产负责人根据变更政策、注册要求、更新法规或新的客户需求随时进行修订;操作规程和辅助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确认与验证的情况随时进行修订;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根据确认与验证情况随时进行修订。
4文件编制原则
4.1文件格式要求
(1)文件文字用语规范、标题明确、内容确切易懂, 编写顺序合理,便于与其他文件区分。
(2)文件内容要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有关法律法规、 GMP、中国药典的要求制定。
(3)文件要内容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4)各类文件具有统一性,便于识别其类别和文件查找的系统编码。文件表头、术语、符号、代号、尺寸、打印字体、格式统一,文件与文件之间相关内容衔接一致。
(5)对需填写有关数据的文件和记录,在文件格式设计时注意留足填写空间,便于填写内容。
(6)文件的制订、审核、批准责任人均应在文件上签字,以保证文件的严肃与准确性,文件按要求统一使用打印本,以防出错。
(7)文件中各种工艺技术参数的计量单位,按国家规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8)原辅料、中药材、成品名称采用中国药典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他通用别名。
(9)文件应具有改进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健全文件系统,定期对文件进行复审、修订。
(10)文件格式为目的、范围、职责、术语定义、内容等。
4.2文件编码要求
(1)系统性:统一分类和编码,指定专人按照文件系统负责建立编码系统,同时进行记录。
(2)准确性:文件与编码一一对应,一文一码,一旦文件撤销,此文件编码随之作废,不再使用。
(3)可追踪性:制订编码系统规定时,应能保证文件根据编码系统的规定文件编码,能任意调出文件,能随时查询文件变更的历史并具有可追踪性。
(4)识别性:制定编码系统规定时,其编码能便于识别文件的文本和类别。
(5)稳定性:文件编码系统确定后,不可轻易变动, 防止造成文件管理的混乱。
(6)相关一致性:文件一旦经过修订,必须给予所修订文件新的编码,同时对其相关文件中出现的该文件编码进行修订。
(7)发展性:制订编码系统规定时,要考虑企业将来的发展及管理手段的改进。
4.3记录编制要求
(1)一致性:记录的内容与工艺规程标准、岗位操作规程编制相一致,关键的生产工艺控制数据能在记录中体现出来。
(2)合理性:根据填写数据的字符长度预留足够位置,根据操作程序的先后安排填写数据。
(3)负责性:每项操作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注姓名和日期。生产和检验设备仪器自动打印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应标明产品或样品名称、批号和设备仪器信息;质量部门负责电子备份记录。
(4)明示性:生产管理的标准文件、质量管理的标准文件、操作的标准文件与记录相关联。
5文件编码方法
编码由文件分类标准代码、文件属类代号、文件所在类别项下编号、文件版本号、文件所需记录编号组成,各部分中间用“—”隔开。文件编码方法如下:
5.1文件分类标准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
SMP:标准管理规程;
SOP:标准操作规程;
TS:技术标准。
5.2 SMP/SOP文件的属类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01:机构与人员;
02:厂房与设施;
03:设备;
04:物料与产品;
05:确认与验证;
06:文件管理;
07:生产管理;
08: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09: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10:产品发运与召回;
11:自检。
5.3文件所在类别项下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编号包括000~999,位数不够时可按需增加为0 000~9 999。
5.4文件版本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新订文件版本号为00,修订版本号从01开始,后续更新。
举例:完整的SM(O)P文件编码格式如图1所示。
如:SMP-05-009-00表示新订的“确认与验证”文件的第9个管理文件。
5.5文件所需记录编码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记录编号按顺序依次排列为a、b、c等。
举例:完整的SOP文件记录编码格式如图2所示。
如:S0P-07-009-00-a表示新订的生产管理操作第9个文件所使用的记录编码。
6文件保密
文件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涉及到商业机密和生产机密[3]。电子版全套文件应保存在质量部门电脑加密保管,管理规程、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确认与验证方案及报告等核心文件,在QA监督下打印复印所需的份数,登记打印记录。对打印过程、使用过程破损污染的文件应及时上交,换取新印制的文件,并填写更换台账记录备查。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批生产记录应由各部门负责人加锁保管,严禁带离工作岗位, 并建立记录领用发放台账的记录备查。 (下转第16页)
7结语
【GMP发展】推荐阅读:
创新发展转型发展07-02
安全发展科学发展08-02
转型发展跨越发展10-03
发展趋势与发展轨迹06-24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08-26
科学发展观与襄樊发展10-15
丙班“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演讲稿05-29
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06-09
从能源发展规划看电力工业发展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