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分析

2024-10-27

中职分析(精选12篇)

中职分析 篇1

高度重视中职生道德品质的现状和制约其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 研究探索其矫正的方法和途径, 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当认识到这点, 它不仅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对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 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从职校生的诚信缺失现状出发分析其危害及原因, 并探索加强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生的诚信缺失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上课不专心, 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采用作弊手段, 应付考试。 (2) 涂改成绩单, 以虚假的成绩蒙骗家长;冒充家长签字, 欺骗教师。 (3) 讲假话, 以学校交费为由, 骗取家庭钱物, 用于上网吧、吃零食、赌博;假造家庭事故, 骗取教师批假条, 逃学玩乐。 (4) 做错事, 犯纪律, 不敢面对现实, 隐瞒事实真相, 编造谎言, 不承认错误。 (5) 路上捡到钱物不主动上交或寻找失主, 据为己有……

二缺乏诚信给中职生带来的影响

诚信就像一条纽带, 连接着每个个体, 而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座孤岛, 不讲信用, 害人害己。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 失信于人, 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难以在各种情况下立足。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关系疏远。缺乏诚信会使中职生在所在单位不被信任, 从而使中职生在就业中遇到种种困难。缺乏诚信, 就会有损个人或集体的形象, 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中职生缺乏诚信的原因

中职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1) 受到社会上的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现象的影响, 使中职生有了背弃诚信的思想。 (2) 家庭中家长们溺爱孩子, 对孩子做错的事情不管不问。在中职生家庭中, 有的家长为了让学生在家多待一天, 谎报孩子生病, 替孩子向教师请假, 使得中职生养成撒谎和不诚信的习惯。 (3) 学校诚信教育不足也是中职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 学校重视文化知识, 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重视, 使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4) 中职生自己的道德修养不高, 没有良好的道德基础, 也是中职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

四应对诚信教育不足的方法

诚信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更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采取有效的途径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教师应当起诚信的典范作用

要充分发挥教师诚信典范的作用。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为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应当下大气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 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 而且要特别注意言与行、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 要引导学生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2.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关键阵地。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能够使中职生在讲道德诚信的学校氛围中成长, 从而使中职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要把诚信教育贯穿到各个学科之中, 而不能靠德育课一枝独秀。重视日常诚信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通过各种手段, 让中职生在实践中了解、熟悉诚信的内涵及做人要诚信的必要性。

3. 家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家长应该正人先正己, 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 必须自己先做到。这样就能使家长给孩子做出榜样, 使孩子有了诚信的基础, 在无形中自觉做到诚信。

4. 形成一个体系

学校应当与社会、家庭齐抓共管, 不能脱离社会, 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诚信是中职生道德教育的必要课程, 是中职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前提。家庭、社会、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诚信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诚信品质是中职生一生所要学的必要课程, 是中职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筹码。只有各方形成合力, 才能使中职生有一个良好的诚信道德培育环境。

5. 在学校中建立诚信奖罚制度

诚信奖罚是个人行为社会意义的一种硬性评价和公开褒贬。奖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是让中职生明白诚信缺失的后果, 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6. 让中职生在生活中形成诚信的品质

生活即是教育, 学校中的生活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观察和寻找学校中的诚信与不诚信现象, 在观察和寻找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诚信的可贵,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自觉践行诚信。

摘要:中职生是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重要的后备力量, 他们道德品质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然而今天的中职学生不诚信现象随处可见, 在中职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职生,诚信现状,诚信教育

中职分析 篇2

【关键词】 中职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激发途径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及激励政策,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之一的中职学校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质量提升改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习效果却不近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有关。

一、中职学校的现状

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年龄偏小,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从学校来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还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足;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偏见依然存在

目前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产生这样的原因一方面与个人自身能力有关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收入不高,就业环境差,社会认可度低,上升渠道有限等客观原因存在。

2、学校原因――课程体系僵化、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以教师拼命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被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对个人能力的产生怀疑,加重学生的自卑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仍沿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学生进校首先从他们“极其反感”的基础课学习开始,在基础课还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进入专业课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对理论学习进入“腾云驾雾”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还有现在的专业课教学中,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内容过于冗繁,课程之间缺乏沟通,知识重叠现象突出。而教师仍然停留在 “两支粉笔、一本书”照本宣科式和“一视同仁”的灌输式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轻视对知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不高。

3、学生原因――基础差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2007年秋季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000多位中职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59.7%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72.2%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其中46.6%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38.6%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学生上中职学校要么是就业年龄不到要么是家长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被动接受。因为上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中的懒散习惯依旧存在。

三、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属于实践性的教育。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体化教学紧紧抓住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实习车间,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当中,这样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2、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

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这就存在教材内容和校情、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基于这个问题,应该鼓励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区域经济现状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结合学校当前的教学条件,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在照顾到全体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化差异。

3、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正在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手段,太过于平面化,手段单一,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教学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多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平面化、单一这个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动画演示、模拟仿真、现场教学等手段,使知识点更加立体生动。例如在讲解“轮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汽车是如何实现速度之间变换的?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汽车变速过程中轮系运动变化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对“轮系”的工作变换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领学生到车间打开车床的主轴箱,让学生观察车床在变换转速时轮系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轮系工作过程的理解,在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再讲解轮系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现在的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使用的热情高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巧妙加以运用,教学效果超乎想象。例如教师可以把一门课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运用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给学生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改变以往学习只能在课堂的弊端。

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篇3

【关键词】中职;“问题学生”;成因

一、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长的言行举止、教养理念和方式、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等对孩子的成长都至關重要,家长言行不规范、教养理念偏差、家庭关系不和谐,都会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迷失方向,逐渐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

一些家庭中父母离异、双方或一方亡故或弃家出走等特殊家庭也是存在的,也就是所谓的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这种残缺型家庭的孩子由于亲人亡故、被人遗弃等不幸遭遇,缺乏完整的成长环境,失去了家庭温暖,甚至受歧视和虐待,在同伴或学生群体中产生自卑自闭等情绪,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当这种情绪日积月累而无从宣泄时,则很能使得学生行为异常。

此外,对于一些溺爱型的家长来说,尤其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在“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下,对孩子一味地溺爱,使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有了成绩,家长过高地评价;做了错事,纵容包庇,不及时批评指正。在学校出现问题时,过于偏袒孩子,由于有些家长文化水平有限,有的甚至走向老师的对立面。父母这种盲目的溺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好吃懒做、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孩子缺乏独立性,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信息通过多种传媒快速传播。这些信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一些低俗的甚至不健康东西也在一定范围存在和传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也可能受到“感染”,迷失自我,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

许多人崇尚“一切向钱看”的理念,为赚钱可以不顾道德伦理。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低微的收入与打工大军无异的现实状况,使很多人确信读书无用,加之昂贵的大学学费,更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犹如一股洪流在吞蚀着中职学生们幼小的心灵。

在拜金主义滋长的同时,享乐、个人主义也在滋长着,媒体对明星、球星的关注热捧,娱乐节目日新月异的花样翻新,吸引着中职学生们,同时也“教育”着中职学生们,中职学生们成了追星族,成了“时尚”的粉丝,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贪图享乐。“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渲染暴力、色情等的“口袋书”,充斥不良信息的报刊、音像制品及电子产品屡禁不止,迪吧、网吧、练歌房、足疗等休闲娱乐场所随意开设,“老板”为了获取利益违规允许未成年人消费娱乐,甚至提供吃饭、住宿的一条龙服务,加剧了“问题学生”的恶化。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对于中职孩子来说,更加太真和纯洁,同时他们受同学或他人影响也最大。针对这些问题,一些老师经常痛心地说:“交友的不慎,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使他走向了老师、父母的对立面。”

三、学校因素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相对不高,部分教师个性心理、情绪、修养、师德等水平低下,这些都可能是“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很多中职重视自身的发展,轻学生个体发展。现在的中职为了提升档次,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在硬件设施建设,但师资力量水平没有给与更多的关注。这样的学校是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的,教师也很难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偏差、教育水平不足都可能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在中职中有些老师认为,成绩好坏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很多教师对成绩不怎么突出,但品德行为很好的学生也不喜欢,甚至上课提问也会偏少。教师主观原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行为,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对抗行为。

由于有些教师水平有限,一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方法呆板,对学生缺乏了解,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引发厌学的“问题学生”。另外“问题学生”平时“事”多,总让老师不安宁,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或采取放任的态度不闻不问,或对学生进行“精神折磨”,即不体罚,也不训斥,而是课余时间“走哪带哪”,“形影不离”,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往往使“问题学生”的“问题”在不断反复中强化。

四、个体自身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前面所述的三种原因都为外因,个体自身因素是产生问题的内因。

(1)自控能力差。很多中职学生常常自认为“长大了”,极力通过言行表明自己的“成熟”,但实际上受知识面较窄、生活经验不足等方面因素影响,控制自己言行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而正是因为自控能力较弱,才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习气的侵蚀,而且发现问题后又不能及时改正,从而进入恶性循环的轨道,“问题”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

(2)学习兴趣不浓。在与“问题学生”相处和交谈时发现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有的“问题学生”认为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傻,将来不会有大出息;有的想通过打架、上网等方式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从而在同学中树立威信,有的认为反正学不好,便干脆不学,自暴自弃、自由放任,破罐子破摔。因此,“问题学生”普遍对学习兴趣不浓。

(3)逆反心理严重。很多老师反映“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很难接受老师或同学的好心帮助。通过与“问题学生”交流,发现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在班集体中受到歧视和冷遇,他们即使有优点和长处也长期处于不被他人欣赏和重视之中。当他们犯错时,往往以抵触的情绪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一些中职老师常说:他们从厌恶家庭、学校的教育发展到与家庭、学校“对着干”,以这种“对着干”的形式向学校、家庭表现他们的存在。人们越是规劝他们遵章守纪,他们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规劝他们好好学习,他们越是敷衍了事;越是要求他们规规矩矩,他们越是表现出无拘无束。

五、小结

以上对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体自身因素。针对中职“问题学生”,必须通过家庭、学校教师和社会多方努力,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才能使其“问题”得到转化。我们要敢于正视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问题,任何回避的态度只能使一切职业教育的改革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我们有正视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一定能赢得职业教育改革的明天。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中职“问题学生”的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仙,刘迎春.某中职学生问题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11(22).

[2]黄家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6).

[3]张波.“问题学生”转变“三板斧”[J].今日教育,2011(42).

[4]武永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新思路——基于“问题学生”的主观框架理念[J].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中国特殊教育.2011(11).

[5]宋集媚.慎定“问题学生”,巧施“解题策略”——“问题学生”的症结与教育策略例说[J].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2011(11).

中职语文差异教学分析 篇4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

中职语文的差异教学很好地显示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中学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将差异利用起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都要求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主体性,从而限制了中职学生个性方面的发展。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们教导一些历史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要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将发展定位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中职教育公平

所谓的中职教育公平就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这一领域的延伸,中职教育的公平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平。为了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了中职教育,而且国家助学金这一制度也对中职学生开始实行。再者就是教育过程中,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肯定不同,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各方面素质等都会存在差异,老师应该为不同的中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所在,因为教育过程的公平不但是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延续,而且也是教育结果的前提。所以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重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方面的需求。老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引进西方学术界教学理念,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在最大限度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要突出他们的个性发展,老师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为中职学生们提供一个均等的机会。

二、中职语文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中职语文的差异教学中老师首先一定要转变观念,将差异资源观念树立起来。中职语文老师教学之前要明确好学生的差异,他们在学习基础方面有着差异,而且个性方面也会不同,老师在教学时要用不同的态度面对学生,一定不要对学生持轻视或者排斥的态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职教师抱怨生源太差,埋怨学生学习不够勤奋等,老师应该持相反的态度,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但老师如果将这份差异利用起来,实现差异共享就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而且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例如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前制定好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老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差异教学的能力,老师在上课时也要评价一些学生的优秀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中职语文老师要增强差异教学的能力

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老师才是主体,所以想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首先一定要增强中职语文老师差异教学的能力。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没太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将统一的教学内容灌输到学生身上,最后再以考试的形式来对学生作出评价。长此以往中职语文老师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但是老师作为差异教学的组织者一定要增强差异教学的能力,首先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差异教学的机会,并在此基本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其次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再者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三)中职语文老师要创设差异教学环境

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差异教学有着一定的认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劣势,让他们意识到想要做到公平有时一定要有所不同。其次老师要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的一些形式让学生家长了解到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家长知道实施差异教学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就是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想要更好地进行差异教学物质条件一定要加以更新,对教学设施进行补充也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差异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中职语文差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学生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老师不要将这一现象当成负担,而要将这一现象看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自身差异教学的能力,让每一个中职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中职教育教师任务一般是教导学生相关的职业技术和具体的实践应用,所以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并且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学生,主要对中职语文差异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差异教学之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差异教学,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中职学情分析 篇5

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健康的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健康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中职教师承受太多的压力,不但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还要鼓励学生改变观念,更要努力改变社会群众的观念。其实中职学生需要的是来自各个层面的关爱。

(二)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健康教育的氛围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就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及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找到自尊,树立自信,使同学们能融入到集体当中,在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中排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不断走向完美。

(三)注重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

面对中职学生心理状态,学校和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加强联系,正确认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只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目标,多关心爱护他们,并实施多表扬少批评的赏识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和快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找到自我。教育工作者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家长也应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

中职语文教学困境分析 篇6

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中职等专业技术院校在生源数量、生源质量、教学质量、培养效果等诸多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在此仅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感悟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认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中职教学现状概述

在此,笔者试从学生情况、教师情况以及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三方面对中职教学的现状进行概括和总结。

就学生情况而言,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在经受中考失利的打击后,学习态度难以摆正。据我对所带班级学生的统计来看,认真读书的学生仅占班级人数的20%左右,而剩下的大部分学生是以混日子的心态应付学校的学习。在学生生源较差的情况下,中职文化课的教学工作往往难以开展。

就教师情况而言,由于学校生源不理想,大部分教师不愿意认真地备课,负责任地为学生自学活动提供辅导。而且,很多教师思想守旧,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就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而言,很多中职学校仍基本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是因循守旧、套用传统。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方面,也有不少是过于陈旧的版本。

在学生生源难以保证、教师教学质量不高、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守旧的情况下,中职教学现状不免让人担忧。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情况下,中职文化课教学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仅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中职语文教学被“边缘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顺应就业指挥棒的要求,一味强调英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忽视语文的教育;二是由于中职学校本身的特点所致,即以某项专门的技术为教学重点,致使学校、老师以及学生都把学习专业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和学习重点,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和学习。

第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存在偏见和歧视。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被中考“过滤”过、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有的学生虽然经历了中招考试,但实际的水平是不符合要求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是不过关的,这些学生不喜欢阅读,不擅长写作,甚至一些基本的语文常识都还没有完全具备。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本身心里就存在着些许的偏见,认为这些学生是不可教育的,加之缺乏高考升学的压力,以致于在教学上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批改作业、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是应付了事,认为“反正没人听,也许都没人听的懂。”在任课教师怠慢的情绪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第三,中职语文的教材编写质量差,教学硬件设施缺乏。中职语文的教材是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又一困境,教材是学校教学指导、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一本缺乏特色,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学习需求的中职语文教材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教师失去教学的动力。而这样的教材正是现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这无疑给中职语文教学的改善设置了较大的障碍。就教学硬件设施而言,由于中职语文课程得不到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常常缺乏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撑,这也给想进行教学改革的中职语文老师带来了困难。

三、走出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对策

现行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上述诸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乃至中职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中的实践体验,为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出些许建议。

第一,转变现有的思想认识,重视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实际上,中职教育在为社会培养技术性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语文的教学也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可有可无,而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的学习直接关系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一个语言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其他专业科目的学习的;而语文的学习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本国语言都不好的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第二,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因为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就放弃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在教学中努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中职学生。

第三,希望有权威学者编写一部更具针对性的中职语文教材。在这部教材中,应当从各个方面节选具有启发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在中职学生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具有指导意义;所节选文章的难度应适当,既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又不能因为难度过大而损害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终上所述,我国目前的中职语文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困境,但这些问题是可以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1]田素芹.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

中职分析 篇7

1 中职学生干部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学生干部角色认识错位,官僚主义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干部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受特权思想影响,强化自己的“管理者”身份。他们仅仅希望在各方面获得特殊照顾,自我感觉优越于其他学生,把名利看得过重,在工作中常以个人名利为出发点,一旦个人目的未能如愿,便产生了消极情绪,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个别学生干部甚至凭借自身的特殊身份牟取私利,形成了特殊的“腐败”现象,严重偏离了“服务同学”的宗旨。

(2)学习成绩欠佳。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第一要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首要标准。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干部在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时错误认为,自己由于工作的原因,学习成绩差一些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谅解,从而放松对学习的要求,造成学习成绩欠佳,难以树立自身威信,导致学校及班级各项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完成。

(3)沟通能力不强。作为学生干部,沟通的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干部既要向同学传达精神、分配任务,又要和工作伙伴讨论方案、决定议题,更要向上级汇报工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最好的润滑剂,可以促进工作的开展。真正称职的学生干部应是一位好的倾听者,但有些学生干部缺乏耐心,不乐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有些学生干部语言表达模糊,逻辑性不强,容易造成误解和冲突。

(4)解决问题的能力匮乏。部分中职学生干部不能自行制订工作方案;对问题的发生缺乏预见性;问题发生时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不善于判断分析,未能及时找出应对方法,只能盲目等待或求助,办事效率低。

2 加强中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2.1 选拔学生干部应遵循“三个原则”,这是加强中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2.1.1 政治原则

这是选拔学生干部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干部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学生干部要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政治性强”。

2.1.2 民主竞争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干部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会、班级的未来发展。学生干部选拔采取民主竞争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干部自身的建设,把思想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同学的学生选拔到校团委会、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岗位,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班主任可以利用新生报到、搞清洁卫生、军训、组织中秋晚会等时机认真观察,了解哪些学生善于交流,哪些学生乐于助人,哪些学生活泼好动,哪些学生比较安静,并指定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临时班干部。经过一两个月后,班主任先通过学生自荐或联名推荐、当众演讲、全班测评等程序产生班干部候选人,再让候选人组织一次集体活动,由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观察其能力、特长、兴趣、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最后再次全班投票产生正式班干部。

选拔学生会干部可采取如下方法:学生自愿提出申请,经班主任推荐,再进行公开演讲,经学生处综合考核后安排到学生会各个部门进行为期1个月的试用考察,能够胜任的将被留任,并充实到学生会各个部门工作。当然,竞选前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每名推荐者、竞选者的具体情况,并给予指导和支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树立了较高威信。

2.1.3“能上能下”原则

学生干部的选举基本上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进行,但是民主选举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态度,有的学生因为人缘好被选上,但其办事能力较弱或者态度不积极。所以,对学生干部选拔不搞“终身制”,应遵循“能上能下”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及任期制,从而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充分体现“能者上,平者让”,使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学生中的威信也逐步提高。学生干部在服务意识、工作能力、身体条件等方面有明显不足,不能胜任工作的,应及时辞去或解除职务。而对学习成绩优秀又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有能力、魄力及为同学服务愿望的学生,应为其创造条件让其当选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任职期间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要解决“当干部为什么,工作图什么”的问题。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个人苦乐得失等问题。学生干部每学期应争取办成几件实事,只有这样,在同学之中才有威信可言,才会获得同学的拥护支持。

2.2 悉心栽培,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学生干部选拔出来后,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悉心栽培。老师是园丁,学生干部是花朵,园丁需要给花朵浇水施肥,除草捉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进行。

2.2.1 责任意识和荣誉感的培养

要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逐步明白自己为同学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使之树立工作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在学生干部任职的第一天起,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要告诉学生干部,当干部要有吃苦、吃亏的思想准备,要牺牲个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阻力。因而作为干部,要有自省自克的意识,处处做表率;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被同学甚至是老师理解的心理准备,既要任劳又要任怨。所有这些,没有一定的觉悟和毅力是难以做到的。实践证明,责任心与荣誉感缺一不可,仅用荣誉感激发学生干部,容易产生虚浮之风,正确的荣誉感必须落实到高度的责任心上。

2.2.2 自主意识的培养

学生干部不要认为自己是教师的助手而产生消极、依赖思想。学生干部要做自己行动的主人,要有主人翁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自觉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要敢于做学生的代表,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这样才能更贴近同学,受到同学的拥戴。

2.2.3 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服务同学的学生干部要有创新意识,并在服务同学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就是要多思考问题,善于观察,注重调整和改变自己,切忌一味复制,为了创新而创新。学生干部的工作不是对传统的全部否决,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2.4 效率意识的培养

学生干部应讲究工作效率,要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制订计划,学会“一心多用”,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效率。教师在学生活动中也要简明扼要、主题突出,用实际行动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时间观念。

2.3 使用学生干部,要量才使用,扬长避短

中职生流失原因分析 篇8

一、中职生流失原因

中职生流失的原因纷繁复杂, 从近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看, 主要原因如下:

(一) 社会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

1. 受自由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些学生盲目追求自由, 无视纪律, 不受约束。在他们眼中, 校外才是人间天堂, 在那儿无班规校纪的约束、读书的辛苦和考试的烦恼, 可以自由出入游戏厅、网吧等, 可以随心所欲, 无人打扰。久而久之, 课堂上、晚自习就没了他们的踪影, 最终无心向学而流失。

2. 受投机钻营、体脑倒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些学生目光短浅, 金钱至上。一些原本有一定学习潜力的学生, 开始急功近利, 把目光投向经济领域, 发出“学习好不一定收入高, 文化低照样当大款”的歪论而无心学习;一些原本学习差的学生更是做着“早就业, 早发财”的美梦, 放弃学习。

3. 受赢利为上、格调低下的精神鸦片的影响, 一些学生精神颓废, 不思进取。许多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媒体, 如报刊、杂志等格调低下, 媚俗成风, 还有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网吧, 专门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 抓住其自制力差的软肋, 迎合其好奇、好胜又追求自我的心理, 引进一些低俗、腐化的影视剧和小说, 以及血惺暴力的网络游戏等, 腐蚀其灵魂, 使其以“玩”为乐, 以“赌、诈”为趣, 以“怪”为美, 对学习厌恶至极。

4. 国家就业政策偏差, 没有真正体现知识和教育的价值, 这样中职生就业和初中生就业就不存在距离, 在工资待遇上也没有明显的差距, 促使中职生认为读书是浪费时间, 不如早早打工赚钱。

5. 当前, 由于国家政策的杠杆作用和用人单位的制度改革,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般的文职人员都要求大专以上文凭, 中职生只能在生产的第一线就业, 感到就业层次低、就业难, 使本在职校读书的学生倍感压力, 从而心猿意马, 另寻高就。

(二) 学校自身的不足。

1. 很多中职学校是从其他学校改制转型而成的, 在师资、教学经验、实验设备方面都还没有适应中职教学的要求, 因此,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偏理论轻操作, 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基础课、专业课理论知识, 而这些又都是抽象、枯燥的知识, 使学生提不起兴趣, 丧失学习信心。

2. 现行中职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 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常常不得不违背教学规律, 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导致学生过于疲劳、效率不高, 从而厌恶学习。

3. 某些中职学校专业师资、硬件都跟不上,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 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而失去兴趣。

(三) 学生个人的潜在因素。

1.“并轨”招生, 两极分化严重, 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大部分都升入高中学习,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学习较差者。学习基础较差者, 始终难与正常的教学同步, 长期学习困难, 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精神苦恼, 加之缺乏毅力, 越学越吃力, 最终导致厌学、弃学。

2. 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学习缺乏兴趣。引用这些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迫于父母之命”。这类学生, 只要教师一放松督促, 就沉醉于打篮球、踢足球、玩游戏、逛网吧等与学习无关的休闲娱乐活动, 甚至以不学为快。他们往往走着“厌学—不学—流失”的轨迹。

3. 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效果不好, 对学习心灰意冷。有些中职生, 在中学就已习惯于教师讲啥他记啥, 不善于思考, 不会自学, 依赖性强, 等教师讲解, 像一些录音机, 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广泛应用。长此以往, 便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 放弃学习。

(四) 家庭的因素。

在流失的中职生中, 既有经济拮据、家庭无力支持者, 又不乏经济富裕、家庭殷实的学生。

1. 经济困难的流失学生是由于中专教育不是义务教育, 随着物价的上涨, 书费、学费、生活费的增加, 学生中一些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和城镇父母下岗的家庭难以承受孩子的教育压力, 当亲戚无助、贷款无望时, 学生别无他法, 只好辍学回家。

2. 家境优越的流失学生则因家长注重眼前利益、崇尚“金钱万能”, 使孩子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弃学从商, 甚至不少还是父母直接安排的结果。

3.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放任不管, 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 农村父母文化意识水平不高, 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子女, 没有很好的管教而任由子女的任意决定, 视读书如游戏, 在学校稍不如意就退学回家。

中职生流失严重在全国的中职学校中具有普通性。流失的原因又是复杂多样, 要控制中职生的流失, 谋求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就要探讨减少或避免学生流失的对策。

二、中职生流失对策的探讨

中职生流失, 追本求源, 既有社会的负面影响, 又有中职校自身的不足, 还有学生个人与家庭的潜在因素。因此, 要减少或避免流失, 就必须有的放矢。

(一) 面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摸清学生的心理, 加强理想教育。

中职生流失, 多数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 为此学校应正面引导, 及时疏导, 加强理想教育, 使他们放眼世界, 着眼未来, 正确认识社会, 走进社会, 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 肩负的重担, 克服“放荡不羁”的自由思想, “急功近利”的短期意识, “腐化堕落”的错误行为, 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 中职教育宜应时所需, 不断开拓发展领域, 扬长避短。

1. 拓展就业渠道。中职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层次低, 就业难。中职学校只有加强自身建设, “连横合纵”, 才会“柳暗花明”。所谓“加强自身建设”、“连横合纵”, 即一方面, 加强学校本身的“软件”、“硬件”建设, 争取社会支持, 可以考虑和高校“联办”、“合办”, 甚至依赖本校师资办“双证”班, 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另一方面, 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广泛与企、事业单位“联姻”, 拓展就业渠道, 妥善安置中职毕业生, 使学生学有所用, 解决他们的心头之患。

2. 引入竞争机制, 争先创优, 优生优派。学校应制订一套“争先创优”, 择优推荐的实施办法, 提高学生“在竞争中求进步”、“在竞争中求胜利”的意识,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校风, 为社会输送大量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

3. 改进教育、教学, 创造和谐轻松的育人环境。教育方面, 应有一批有爱心、有耐性的学管人员, 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管得大胆”, 还要“关爱得细心”。由于中职生大都长大成人, 面子观念强, 在教育的过程中, 若不摒弃“以惩代管”、“以罚代育”的所谓法宝, 就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变本加厉, 造成学生与学校的对立。因此, 学校应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前提下, 根据具体情况, 晓之以理, 示之以弊, 循循善诱。

教学方面, 要有创新, 一方面, 课程的设置与检查应克服“小而全”的做法, 突出重点。针对各专业进行课程调整、学制修整和考试考查的调整, 减轻学生负担, 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另一方面, 教学方法上应改“你听我讲满堂灌”的“填鸭式”为“以问导思”的“启发式”、“实践式”,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变“要我学”的被动接受为“我要学”的主动掌握。

(三)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以好带差, 携手共进。

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严重偏科”、“学习方法不当”等。若是科任老师唱独角戏, 很可能既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 加之科任教师教学班次多, 时间、精力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人人落实。大教育家孔子曾道“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在中职生中也不乏学习优秀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互助式学习, 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 分析学困生问题症结, 以好带差, 共同进步。教师还可针对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引导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组织“计算机”、“家电维修”、“书法”、“宣传报道”等兴趣小组, 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技能、专长。

(四)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挽救流失生的合力。

由于未成年子女对父母的物质依赖, 家长处于决策的核心地位, 因此, 要减少学生流失, 就必须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支最可靠的“同盟军”。为此,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和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现状, 并从年龄大小、体力强弱、知识广博、阅历深浅、处事能力等诸多学生不宜于过早步入社会的因素, 晓之以理;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胜劣汰的竞争现实, 知识贫乏、综合素质差就难有立足之地, 而示之以弊;从目前兴起的电视购物、电脑“网上交易”等一系列事实, 引导意欲弃学从商的学生及其家长明白:科技的发展, 正在导致一场商业的革命, 目前这种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 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的商人若无相当的专业知识、电脑知识、外语知识, 面对如战场的商场, 岂能立于不败之地?进而使学生真正铁下心来努力学习。

(五) 驾起“扶贫”之桥, 对外联系, 对内协调, 解决学习刻苦而经济极为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学校可因地制宜, 利用地域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学生所学的专业, 外联内调,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 从而既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又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如, 电子类可设“电器维修部”, 对外进行有偿服务;公关文秘类可为生产厂家进行广告宣传, 为宾馆酒楼进行迎宾接待, 为商家作产品销售策划, 为开发商做房产推销等。虽然这种设想在许多中职校还未变成现实, 但这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又能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之忧, 还能驾起学生的就业之桥, 因而是值得推广和尝试的有效信息途径。

总之, 中职生的流失问题已成为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 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协调, 形成合力, 从而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梦欣主编.创新职业指导.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 1993.12.

[3]赵洪冰.中小学生失学、辍学原因分析.渤海科技大学科出版.

中职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篇9

一目前中职物理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从学校方面来看,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不够重视物理课, 而且由于受时间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物理课, 每周才安排两节或三节。对于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不够重视, 物理实验仪器更成为摆设。

第二, 教材缺乏针对性。不少中职学校使用的物理课本基本是普高教材的压缩版, 导致教材的理论偏深偏难, 习题和考查要求不匹配, 内容相对陈旧, 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中职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改革, 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调整课程结构, 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 开展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第二, 学生就业形势的需要。根据近年来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 用人单位在录用一线岗位从业者时, 对求职者的能力高度重视, 在学历和能力之间的选择, 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倾向于后者。因此, 学生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

第三, 提高中职生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的需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从这个层面来看, 物理学和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中含有大量的实验,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或者分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实验。物理教学中, 应该针对中职生的实际状况, 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方法

第一, 努力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不足的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因此, 教师自身不仅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 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 还需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 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 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 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巧, 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 它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 选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1)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包括: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实施项目方案等。该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而解决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 (2) 课堂演示教学法。课堂演示教学, 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把要研究的物理规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 演示教学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能把物理规律形象直观地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再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 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当前, 很多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从器材的选择、方法的设计都是按照既成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做实验, 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表格, 开阔学生思路, 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创造性思考。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都能在物理课中得到训练、发展和强化。

总之, 物理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合作的精神, 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一节课能上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回顾整个物理教学的改革进程, 不管怎么改, 都应做到时刻为学生服务, 时刻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真正有科学价值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特别是对于中职物理更是如此, 职教的春天就要到来, 理科专业更是主阵地, 物理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让所有参与物理教学的教师都能努力改革, 锐意进取, 努力为职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理工科类专业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并讨论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篇10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1 中职生学习现状

中职生文化基础参差不一,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对于数学科目来说, 学习困难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很多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要求, 甚至学习能力仅仅达到小学水平。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曾在2009年9月上旬进行中职生数学水平测试, 分小学四、六年级, 初中一、二年级4组。试题由小学、初中的特级教师和教研人员设计, 试题难度低于相应年级中等水平, 即在难度系数为0.75的基础上适当降低。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职新生分别参加了数学 (45 886人) 、英语 (45 596人) 两科测试。

从数学科目成绩来看, 46.6%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时应有的水平, 59.7%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时应有的水平 (见图1) 。

64.0%的中职新生是参加过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以一般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400分) 为标准, 在有中考成绩的新生中, 仅有21.1%的人成绩在400分及以上, 低于400分的占78.9%, 其中300~399分的占31.5%, 200~299分的占31.2%, 低于200分的占16.2% (见图2) 。需要指出的是, 没有参加中考的中职新生占36.0%, 大部分是初中成绩较差而直接入学者, 其中有10.3%的是初中没有毕业提前分流的学生。由此可见, 中职学校仅有10%左右的学生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要求。

2012—2013学年, 笔者对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部分2012级学生进行走访, 统计其数学成绩和专业课成绩, 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80份, 收回有效问卷442份。

调查涉及护理、助产、药剂、影像、检验、康复等专业, 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主要调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和学习观, 二是学生对数学与专业课之间联系的看法。

从调查结果来看, 92.0%的学生很看重专业课学习, 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对于将数学与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 有83.0%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或有点兴趣, 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很关心专业课学习,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等基础课的忽视。

在对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原因在于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基础太差缺乏学习动力。也有超过20%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专业或未来职业不相关, 所以学不学无所谓, 缺乏学习积极性。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课的要求不明确, 不同学校、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差距较大。中职学校师生普遍轻视数学等文化基础课, 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与专业脱节。中职教学体系中, 数学课和专业课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各自为营, 造成有的内容重复、有的内容脱节, 这种状况下数学课很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

2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 数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也引起了争议。有人主张数学课应让位于专业课, 减少课时;有人提议要充分发挥数学服务专业课的功能, 有选择地教学。在这种形势下, 应怎样看待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呢?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 该怎样处理教学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2012—2013学年, 笔者对临沂市4所中职学校的部分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走访, 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56份, 收回有效问卷48份。

问卷主要针对两方面进行调查:一是教师对数学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二是教师对创设情境特别是专业情境教学活动的认识。

调查发现, 大多数中职数学教师能意识到数学课和专业课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很多教师对在数学课堂上融入专业背景或专业知识持认可态度, 但是在缺乏专业教学素材的现状下, 教师并没有积极获取和研究的愿望。说明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有些了解, 但并没有有意识地深入了解。也有少数数学教师非常了解学生的专业且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如在我校2012年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 数学教师与学校各专业教师进行座谈总结, 对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的来说, 目前中职数学教师很少从学生的专业角度来进行教学。

3 反思

在中职学校, 数学课程没有学习压力, 即便是课时一再缩减, 教学内容不断删减, 教学难度不断降低, 学生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更不要说学习乐趣了。面对就业, 学生更需要的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把知识迁移到工作中去的能力。因此, 中职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事件中, 增强学生在专业情境下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虽然中职数学教材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但基本结构、形式内容仍模仿普通高中教材, 只不过在难度上有所降低, 对于中职生来说, 难度仍然不小。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要求不同, 却使用同一本教材、遵循同一个教学计划。现有中职数学教材内容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与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的部分寥寥无几。面对这样的教材, 很多学生觉得学而无用, 缺乏学习兴趣。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不要忘记数学在社会中的角色, 从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 教数学的教室不可能浮在半空中, 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属于社会”。因此, 我们必须在数学和现实之间寻找联系, 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时少, 以我校为例, 数学课根据专业不同, 一般每周安排2~4学时, 且只有一学年的教学计划。这就导致数学教学时间短、间隔长, 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加强, 经常学了就忘;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上只能采用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 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多, 课堂气氛沉闷。另外, 针对中职数学教师的培训进修少之又少, 教师知识更新慢, 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生面对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从学生方面来看, 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积极性缺乏, 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习惯不良。中职生就业目标很明确, 认为将来从事的工作用不到数学知识, 学好数学也没什么用。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 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另外, 高中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 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差, 对于侧重记忆的内容还能掌握, 对于需要推理归纳的内容学起来比较吃力, 长此以往, 就会丧失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生;班主任;教育

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前家庭及社会担忧,学生大多为应试教育的弱者或失败者。他们个性强、习惯差、没有学习意识,自我价值认识不到位,导致课堂少听课,甚至不听课,以至于学业荒废。与此同时给中职教师教学与管理造成严重的不可控性,人才培养计划亦难以实施。

一、造成中职学生能力弱、难管教的因素

结合笔者多年班主任经验发现,中职学生是比名校学生更需要教师关心、引导与帮助的群体,而引发学生多种问题的因素并非学生个人造成。大致因素可以分为:

1.家庭影响。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缺乏父母关爱,或会遭受家庭暴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未采取正确方式与引导,家长的行为习惯及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据调查分析,存在暴力倾向的家庭,85%的孩子亦会在自己的家庭中实施暴力。

2.文化素质偏低,学习能力不足。现阶段中职学生以初中生为主,且大多數是未能考入高中或升学无望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极大不足。在面对中职一些有难度的课程,难于理解且心理压力大,倦怠与叛逆情绪油然而生。

3.身心发展影响。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塑性阶段,拥有雄健的身体,缺乏成熟的思维,不能判断是非,亦随大流。中职教师教学多采用传统讲授形式,或强制管制调皮学生,更造成学生逆反心理。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工作策略要点

要管好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其次,加强各项教育管理及措施,使大多数学生受到约束,使问题学生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

1 .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才有资本

班主任是班级的是管理者、组织者和灵魂,是学生求知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好的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不好的做法,也会被学生效仿。所以班主任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榜样,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这是教育的一种潜在方法,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应该表现在:

(1)有过硬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文化和专业素质是我们教育学生的资本。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和专业素质,就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学生并不因为你是班主任而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有真才实学,知识面广、有才能才会敬重和信任你。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班主任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职业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有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思想。只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才会影响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学习。

(3)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慌,学生出现了问题,也要稳得住阵脚,抓主要矛盾,逐步解决。一位情绪稳定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开拓视野的良师,也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4)有自信、乐观、向上的素质。自信是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充足把握能做好的心态;乐观是人们对事业前途充满信心的一种精神面貌;具有自信的人,总是乐观向上的。班主任具有这种素质,会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同时也能影响学生,给学生带来自信。

(5)班主任要有威信。班主任的威信越高,对学生的影响力越强。但班主任的威信不是靠“恶”和严厉树立起来的,而是靠他的内在气质和修养,靠他给学生留下的美好印象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班主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才会有威信。

2 .做好教育管理的具体工作,才能使后进学生转化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辛苦而复杂的工作,要想真正做好,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必须一步一步地去做,一项一项地去抓。

(1)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存在的问题越多,越要加强思想教育。要抓紧正面教育,经常进行法纪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给学生讲清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是非,辨真假。要大张旗鼓地弘扬好人好事,特别是要注意发现后进学生的优点。学生渴望着、企盼着有人去贴近他、关注他、认可他、解读他,只要他稍有进步,或许是一个成功的举动,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去表扬他、欣赏他。以激发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以达到让后进同学的转变。同时,对不良现象要及时批评,及时制止;特别是对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要严厉,决不姑息。对违纪学生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帮他分析违纪的严重性、违纪带来的后果和不良影响,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要帮助他改正错误,鼓励他、并相信他能进步。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在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之中。

(2)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现在的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定位、成熟,思想波动大,既单纯又复杂,缺乏主见,可塑性强,做好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不是办法,学生出了问题,来一场急风暴雨或一阵狂轰滥炸的批评,这种方法极其简单粗暴,只会疏远师生感情,又冷淡师生关系,结果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效果极差。要学会潜移默化、绳锯木断和滴水穿石的方法。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去贴近、了解他们,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要以娴熟高超化解矛盾的手段、技巧,来解决这些问题。要特别注意班级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班级管理工作没小事,没有一件事情小到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一个细节细到可以被忽略。我们要善于抓小事、抓细事,尤其是要善于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小事、细事,细心发现,用心研究,狠心落实,恒心坚持。

对存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失范、人生信念模糊、法纪观念淡薄、心理压抑失衡等等问题的学生,做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持之以恒。没有火热的工作激情,没有海纳百川的雅量,没有垂钓者的耐心,没有狩猎者的机智,没有包罗万象的气魄,是不会也不可能做出成效来的。要善于做好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个性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学会分层推进、有的放矢,这是我们做班主任的最基本的素养。

(3)要用真情热爱学生、宽容学生。班主任要做到热爱学生和宽容学生。有老师就反映,“一看到这些学生不听话,不学习,不遵守纪律,净干坏事,气就不打一处来,哪里还爱得了他们,他们很多人就象歪瓜劣枣,不可救药。”其实不然,交往是相互的,真心付出与否,学生可以感受。你对他宽容,对他之前所犯的错误既往不咎,或许他就能改掉过去的坏习惯,重新展现出新的一面。学生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来到我们身边,是来接受教育的,是需要我们去关爱的。正因为他们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所以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去帮助。

从我们的职责上说,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我们不能嫌弃他们,如果我们不把他们当亲人,还会有谁把他们当亲人,所以我们必须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去照顾,去呵护。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解决,在他们有想法的时候,能耐心地去倾听,随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然,有些学生也十分顽固,要改掉他们的坏毛病也十分困难,就需要我们通过苦口婆心的教导、和风细雨的疏导、循循善诱的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去感化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深深地感到:你是一位严师,你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规范着他们的行为;让他们更觉得你象一位仁父慈母,你的一言一行,无不充满着对他们无限的关爱,令人可敬可亲。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投精力,有一股盯劲,有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多一点仁爱之心,宽容之心,象父母一样关爱这些孩子,尝试着用温情去融化他们,尝试着去触摸他们最敏感、最柔软的部分,尝试着换几个角度去把他们重新看清楚,用炽热、无私、高尚的真情、真心去打动他们的心,改变他们的观点,扭转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你定会发现,在他們的另一面,一定有一片令你感动的别样的天空。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真心为后进生擎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以诚心来点亮后进生内心深处的明灯!以热心去激发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以爱心贯穿后进生转化的全过程!

教育的艺术不完全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呼唤、激励、感化、感悟和欣赏。前苏联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一定要舍得情感投入,不要吝啬脸上的微笑,不要计较师者的风范,因为你的每一个赞许的目光,每一个慈祥的微笑,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一次真诚的激励,都能象朝阳、似春露,滋润着他们扭曲的心灵。用真诚,用笑容,用仁父慈母般的心肠、挚友般的亲情,去接纳他们、同化他们。

参考文献:

[1]罗绍明.2012.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0):240-242.

[2]潘远君.2012.本末砺剑,功在千秋---当前路桥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科学时代.(12).

[3]方小英.2010.浅谈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7):141.

中职新生心理发展路径分析 篇12

一、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处于发展成长中的学生, 由于家庭、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对事物的好恶很不稳定, 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 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 善于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善于通过他们一言一行揣摩他们的心理。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流谈心, 打开学生的心扉, 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只有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思想, 才能够甄别心理是否健康, 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看清学生的心理动向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 寻找老师的只占8%, 这是因为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 居高临下, 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 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 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 教师平素不能师道尊严, 不能摆架子, 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把学生当成知己和朋友, 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 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如平时谈点学生感兴趣的, 和学生拉点家常,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用说悄悄话的形式, 或让他们用书信的形式来表达。特别是中学生, 他们的生理成熟了, 但心理还不成熟, 但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 对一些问题似是而非, 逆反心理很强, 你严了他受不了, 行为上虽看不出来, 但心里在较劲, 你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又以为自己是对的。对不同的孩子, 沟通的方式也不同, 特别是遇到比较倔强的孩子, 老师要冷静, 要细心, 抓住时机解决问题。另外对一些“差”生, 万不可一味训斥、责怪, 而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多鼓励, 少指责, 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体会学生的心理历程

1. 自我认识阶段。

新生在对学校生活满怀期待之时, 首要思考的问题是将迎接怎样的学校生活?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将面临怎样的问题?觉察到环境的改变并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是新生发展的第一步。新生在这一阶段应着重探索自身对学生涯及今后人生规划的需求, 测评个人兴趣、能力、性格、气质、职业价值观等, 在对自身的上述心理特征进行科学测量之后, 发掘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列出自己有能力完成和通过潜能开发可以完成的计划, 为个性化地选择学业生涯路径提供参考。

2. 环境适应阶段。

新生要充分收集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信息, 如学校的学术研究资源、图书资讯资源、人脉资源、学术声誉、学科与专业发展历史、非学术活动等, 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业生活发展方向。新生既要适应学习环境、文化环境, 又要适应生活环境。高职阶段的环境相对复杂, 环境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追求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领域。新生在这一阶段应更加充分地接触社会人群、参与社会活动, 并逐步适应扮演不同的角色、积累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3. 自我控制与决策阶段。

这一阶段是新生经历上述四个阶段之后决定是否继续学校生活的决策过程, 即作出坚持完成学业或放弃的选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基于上述新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生完成大学生涯的心理能量得到了累积, 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学习行为的形成和强化。

四、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学校也应当将心理健康的理念与心理咨询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学校教育情境中, 帮助学生提升自我, 适应环境, 达到心理健康并促进起和谐发展的目的, 然而学校心理辅导是在学校驾驭的情境下开展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具有自身的规律, 若行之有效, 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主体对象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 因此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是协助学生正常发展, 顺利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问题, 从而达到适应环境、完善自身的目的, 而非个别学生出现的严重的心理问题;二是全体性原则:既然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它就不像心理咨询和治疗那样以少数人的严重心理疾病为主要内容, 而是在学校教育的体制下, 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三是主题性原则:主题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以学生为主题,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四是整体性原则:心理活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学生某种心理素质的培养或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形成和改变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环境、教育人格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五、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

1. 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以讲授心理学为主的有关课程, 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学课、中学生心理卫生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定期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 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 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 团体活动中, 学校也可以结合班级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心理辅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 心理辅导仍需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

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空间上的优势, 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离得以全方位地展开。

4. 个别辅导,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地沟通来帮助学生的活动, 是针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缓解学生心理困惑的活动, 并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促使个人心理健康地发展。

总之, 我们应当重视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 也应加强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以便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教师对中职新生进行心理教育时, 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看清学生的心理动向, 体会学生的心理历程, 遵循一定的原则, 并采用恰当的形式。

关键词:中职新生,心理发展,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胡礼仁.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方式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2]吕志鹏.如何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4.

[3]朱金环, 王敏.心理医生:聋校班主任的新角色[J].现代特殊教育, 2004.

[4]翟艳明.以身立教为人师表[J].教书育人, 2009.

[5]李爽.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良好关系建立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6]赖延明.新时期下加强言传身教与师生沟通途径的思考[J].中国教师, 2009.

[7]杨玲, 王爱兰, 孙继民.教育心理学[M].甘肃:教育出版社, 2010:270-273.

上一篇:金融体系建议下一篇:交通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