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障碍

2024-10-13

结构障碍(共5篇)

结构障碍 篇1

新闻报道是世界信息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各文化团体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以新闻报道为主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 存在语言差异导致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或明显、或隐蔽, 都对跨文化新闻传播活动有突出影响。汉语和英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差异, 可从词汇、语态、时态和句式四个方面分析。

一、英汉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

(一) 词汇引起交流障碍

1. 刻板印象误解

文化交流早期, 不同语言处在对应阶段, 两种文化长期交流后, 词汇逐渐在他者文化有了对应词汇。但这些对应词汇具有片面性, 因为早期译者主要是上流社会或者政府官员, 翻译行为带有阶层烙印。又因为孕育词汇的文化环境不同, 英汉词汇含义也不是完全对应。所以, 为了满足交流的愿望, 翻译时存在刻意模糊。

2. 一词多义误解

文化发展时间越久, 词汇被赋予的各种含义就越多, 不同历史时期同一词汇所代表含义不同;而即便是同一时期同一词汇, 使用方法不同也有不同含义。

3. 惯性思维误解

翻译行为受过往交流经验和本民族文化影响而形成惯性思维。例如汉语“奴隶”和英语“salve”, 前者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 后者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特定历史产物。

(二) 语态模糊交流障碍

1. 颠倒语态地位

英语语态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但汉语里没明显区分, 只用“被……”句式代替。汉语里常把动作被动施用者视为次要, 英语新闻的被动语句在翻译时容易被冠以汉语思维的偏见。其实, 英语里的被动不只是被动状态, 而且还是一种固定搭配格式。

2. 削弱表达效果

中国教学重视典型性内容, 但翻译时用典型性思维理解非典型性内容却不妥。我国英语教学把被动语态的动词功能作为教学重点, 忽略了英语被动的其他功能。被动语态还有形容词功能, 比如“Shop is closed.”、“Here is a door open.”等。

3. 忽视外延含义

西方新闻报道认为被动描述更显客观、公正, 在英语的各种文学表达方式中, 新闻表达的被动语态使用比例较高。在英语新闻报道中, 被动语态的使用比例在各种表达方式里也占了较高比例。正是英汉语在这方面的差异, 句子整体的外延含义在翻译时都容易产生误解。

注:N1取自《美国之音英语广播收听指南》 (1993) 中的50篇英语新闻;N2取自“Beijing Review”2002年7月的20篇英语新闻;N3取自《BBC英语新闻》 (2001) 中的20篇英语新闻;另注:R (%) 为被动语态所占的比例。[1]

(三) 时态扩展交流障碍

1. 不对等存在方式

时态也是英语所特有的, 汉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2012年11月30日路透社网站, 中文版:“11月29日电, 韩国首枚太空火箭周四在离预定发射时间还剩数分钟时, 因推进系统故障而取消发射。”英语写道, “South Korea canceled the launch of its first space rocket on Thursday after a glitch in the propulsion system halted the countdown just minutes before the scheduled lift-off.”汉语把时间部分单独呈现, 英语则在整个句式内蕴含时间存在。

2. 不对等表达

一般翻译时, 若本民族语言存在相似表达方式时会选择替换;若没有, 则选择忽略。英汉语在分析语上的发展程度不同, 语言解码方式也存在差异, 就如时态问题, 因为汉语里没有时态概念可以和英语对应, 翻译时只能忽略。而英语时态有两种, 一种是配合表达的结构搭配, 例如主句从句时态递减和虚拟语态;另一方面是语义表达, 如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将来时等。这就使翻译时态表达更加困难了。

3. 不对等翻译

跨文化交流中因差异导致的微量歧义日积月累, 其影响也是致命的。ABC网站在2012年8月31日的头版新闻:

(1) Paul Ryan says he hopes that when Mitt Romney speaks tonight America will"get to meet I know"from their time on the campaign trail.

译文:保罗·瑞恩说, 他希望在今晚的演讲竞选活动里罗姆尼能“达到我希望的”。

(2) The 270 workers would be tried under the"common purpose"doctrine because they were in the crowd which confronted police on 16 August, an office said.

译文:270个工人将被实验“共同目标”学说, 一个政府官员表示因为他们在8月16日遭遇警察。

句 (1) 的时态是结构表达和时态表达的混合, 句 (2) 的时态仅为过去将来时的时态表达。若译者没有英语语法和文化背景积淀, 可能把虚拟语态误认为过去式时态, 或者把从句过去式当做过去时态。

(四) 句式加深交流障碍

1. 主从句结构不适应

英语句式可分为主、从句, 句子间是从属关系, 一个主句统领多个从句;而汉语用线性表达, 句子间没有紧密联系, 地位也是平等的。英语从句过于引人注目, 汉语思维的读者被从句吸引, 主句含义被碎片化反而不容易理解。东方人倾向整体、焦点思维, 语言表达强调事物的背景关系, 而西方人特别是欧美人倾向于分析性思维, 看中事物本身, 对于事物之间的感性联系则较少关注, 这些差异都会影响译者对句子的把握。

2. 主从句翻译不敏感

ABC网站2012年9月3日的头版新闻:

Marriott's remarks come after a noticeable shift in the campaign to highlight Romney's faith, a subject that has been rarely spoken about publicly by the candidate and his wife until last week, when both mentioned Mormonism in their speeches at the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译文:马里奥特观点的明显变化在竞选中加强了罗姆尼的信念, 这已经很少被候选人和他的妻子公开讨论了。直到上周, 他们才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演讲中提到摩门主义。

“subject”处为插入语, “when”处是状语, 都是从句。这是典型的树状表达, 树状表达是并向思维, 主句统领从句, 类似树的枝桠。英语陈述先描述结果再描述过程, 汉语恰好相反。汉语表达前面的重要, 英语表达则习惯把不重要的从句放前面, 在偏正结构方面英汉语也正好相反。而大部分译者对于这些问题表现的不关注、不敏感。

3. 主从句表达不贴切

英语讲究描述信息尽可能精确, 汉语注重简练和抽象, 英语一句话表达的信息量比汉语一句话, 甚至段落的信息量都大。用汉语思维想象英语表达的引申义肯定有问题。反之, 英语的省略和抽象往往不被汉语思维所理解, 如:Public Workers Facing Outrage as Budget Crises Grow (Jan, 2nd) 这个新闻标题中的动词面临应是正在发生的状况, 本应用进行时, 但却省略了“are”。[2]

(五) 交流障碍的原因辨析

1. 先天性传播隔阂

传播隔阂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信息传递、理解的误差, 这些原因可能是政治制度、文化、经济, 也可能是传播者的个人因素甚至是某个时期的情感波动, 但无论如何都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即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的传播隔阂是指由于自然因素, 比如两地人群长期处于不交流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是由于地势或者自然环境造成,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传播隔阂。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时有发生, 甚至相隔几百米的两个部落也可能因为传播隔阂产生的信息误解而开战。

2. 后天性的传播隔阂

相对于先天性的传播隔阂, 后天性传播隔阂主要指由于社会原因而产生的传播隔阂, 比如中国古代一直重农轻商, 而当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接触希望打开商路时, 中国古代统治者对于信息的回应态度多少带有偏见的色彩。又比如, 美国社会黑人和白人的种族歧视问题, 正是由于早期黑奴贩卖时期的遗留偏见而导致很多时候黑人和白人交流依然存在信息传播的隔阂。

3. 传播符号的局限性

说到传播必然谈到符号, 特别是属于人类独有的象征性符号, 这也正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点之一。象征符号是一种人类赋予其原本自然属性不拥有的含义的一类符号, 这类符号被人给予能理解和传播的意义, 但也正是因为赋予象征符号意义的人各有不同, 可能同一件事物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有些甚至截然相反。比如龙这一想象中的生物, 对于中国人是一种权利和正义的象征, 但是对于西方人而言则是反面和黑暗的含义。再比如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积极的意义, 但是一些极少数的国家和地区则代表着不礼貌的含义等。

二、英汉跨文化交流障碍的解决之道

因为英汉语之间的以上种种差异, 跨文化新闻翻译遭遇了很多障碍。要想克服这些困难, 需要从翻译者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三方面出发, 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技巧, 逐渐使翻译者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跨文化翻译。

(一) 知识日常积累

1. 文化知识

文化移情是指一种跨文化交流中代入他者文化的能力, 用来克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译者的母文化会延迟译者对他者文化的敏感速度, 因此在翻译中, 要暂时“忘记”母文化, 置身于他者文化的氛围中。如果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母文化和他文化界限不明, 会产生误解。例如英语中的“dragon”是对于一种大型蜥蜴类怪物的称呼, 用来指中国“龙”一词, 只是从形象相似的角度翻译, 并没有从两者地位、特点仔细考虑。但翻译结果一旦被记录, 就成为了日后翻译的依据, 其中的刻板印象也就呈递了下来, 产生的误解也影响深远。

2. 意识知识

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增长、加深, 母文化的“干扰”也会加深, 所以他者文化积累是一日都不能懈怠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跨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高度。有学者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 指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时要注重现场氛围的再现, 这有助于克服跨文化障碍, 同时新闻界也提出“无障碍传播”, 这都是一理同源的。“无障碍传播”的必要性在于, 长久以来在跨文化传播当中, 仍然存在形形色色的传播误解。比如, “WC”是中国普及的“厕所”的英语称谓, 实际上英语国家已不常使用。“happy”在中国大多被理解为“快乐”含义, 实际还有“幸福”、“美好”等多重含义。“OK”和“yes”在汉语翻译看来没有区别, 英语里却表示着不同的肯定程度。又如美国、法国的国名在当初翻译的时候, “美国”是赞美这个国家美丽, “法国”是赞美这个国家法律严谨等, 这些翻译都带有时代和文化的惯性思维。不过, 翻译不仅要求对他者文化掌握的全面和广泛性, 还讲求能力。

(二) 文化情景转换

1. 转换能力

情景转化能力十分必要, 比如西方报道对游行等民众运动持赞同态度, 这源于欧美资本主义革命的传统;但亚洲文化认为游行示威是对政府的强烈质疑, 是一种羞耻。另外, 西方报道习惯交代新闻背景, 注重直播和同期声, 也从新闻制作环节变相降低了理解的门槛。遇到这种新闻, 就涉及到译者的转换能力了。转换能力要求跨文化传播者能够灵活的在两种文化语言之中穿梭, 并从而带动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这种能力不仅涉及到跨文化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同时也关系到跨文化传播者个人的交流能力, 甚至情商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文化交流的开放性高低。

2. 转换意识

这不仅使新闻更充实, 也能帮助读者和译者培养语境、理解新闻内容。随着人类发展, 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现象不断产生, 大量新词出现。现代英语中的新词新义大多是率先出现在英语新闻中, 并逐渐成为英语的一部分。[3]这就使得跨文化新闻交流的译者更要注意用本民族文化解释新词的恰当性, 不让文化误解延续下去。如英语“home”一词指“家”、“本地”等含义, “家”一词在汉语里又有不同含义, 如人所住之处、人出生发展区域等。这些含义在英语里不全指“home”, “home”和“家”含义重叠又不全重合。又如“There's no desert in the desert for those who desert”里“desert”有甜点、沙漠和逃跑等意思。两种文化之间不可能有完全对等的含义, 而怎样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促进两种文化交流, 就是在考验跨文化传播者的功力了。

(三) 跨文化思维技巧培养

1. 灵活应变的技巧

译者思维不能固化在一个状态, 更不能盲目信仰母文化, 对他者文化也要包容和学习。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不同, 阅读习惯也有异, 比如美国阅读崇尚自由, 中国却讲究阅读的规矩。欧美报纸常作早餐报纸, 文风清新幽默;中国都市报多在傍晚阅读, 添加生活趣闻才符合受众要求。再比如, 路透社网站2012年11月29日报道“October’s scheduled launch was also called off due to a glitch in the Russian-built booster.”中文版面“韩国曾在今年10月计划发射该火箭, 但因俄罗斯造的推进器出现故障而取消。”这里的被动出于格式搭配, 汉语选择忽略、不翻译。这里的翻译技巧就是针对英汉文化差异而做出的改变, 很好的适应了跨文化传播的需要。

2. 融会贯通的技巧

翻译好坏取决于学习程度, 更重在技巧, 不能只记住词汇含义, 局限语法表达和句式功能, 还要总揽全局融会贯通。比如夸张这样的修辞手法在跨文化交流时:使用夸张进行交际时, 要符合常识, 注意文化习俗。[4]很多跨文化传播者在外语能力上很强, 词汇量很大, 口语很棒, 但是归根到底却不了解外国的文化和习俗。这些人只能读懂《China Daily》, 却读不懂《华尔街日报》。比如2012年8月28日BBC网站《Romney anointed by Republicans》中, “anoint”:给…涂油;用油擦。这就是非典型性的被动表达, 但因为我国的英语教学忽略了这部分, 翻译时容易被当做被动语态的动词功能理解, 削弱了句子原有的表达效果。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中没有从全局、全面的大角度看待文化交流的问题, 只是把文化交流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词汇、语句转换的领域。

语言最终是要用来交流的, 而广大的跨文化传播者现在肩负的责任就是怎样更好、更清晰的把其他语言中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同时怎样表达自己。这无疑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摘要:跨文化新闻交流受词汇、语态、时态和句式等因素影响。刻板印象、一词多义和惯性思维引起交流障碍, 英汉差异又造成语态颠倒、表达削弱和含义忽略等不良表现;英汉时态上的不对等存在、翻译和理解扩大了交流问题;对比英汉语, 结构不适应、翻译不敏感和表达不贴切更加深化了文化鸿沟。本文从知识、能力和技巧出发, 用日常知识积累、文化情景转换和跨文化思维技巧培养三种思路来探讨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关键词:语法结构,新闻报道,跨文化比较

注释

1[1]龙江华.新闻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及其汉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3) .

2[2]王培, 胡家英.探讨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新闻标题的语法文体特征[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1) .

3[3]关继东.浅析报刊新闻英语的特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

4[4]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英语教学, 2006 (4) .

结构障碍 篇2

不少人认为手机电视是电视网下一个最大的发展契机。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借此电视节目得以出现在街道、公共汽车站、候机室、公园以及家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受众群,他们希望在上下班或者吃中饭的时候享受娱乐和信息服务。对于电视台而言,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机会,它不但可以为其节目和品牌创造独特的受众,也可以大大拓展收入来源的渠道。但也有不少人对手机电视的前景表示怀疑。作为一个还未成型的产业,手机电视面临许多挑战性的问题,比如统一传输技术、找到合适的内容、了解用户的态度和行为、建立技术和商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前景看好的手机电视依然有可能失败。

就手机电视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笔者最近采访了美国PRTM管理咨询公司通讯业务集团的主管艾耶 ( Anand Iyer ) 博士,主要邀请他讨论了手机电视的发展动力、发展障碍、价值链结构及发展前景等议题。艾耶博士是PRTM公司无线技术业务的核心领军人物。他与无线产业价值链的各方面进行合作,帮助媒体、金融、医疗等许多领域的公司及机构有效利用因特网和无线技术,以发展一个合作性的发展战略及创造性的盈利模式。在加入PRTM之前,艾耶博士在Bell Northern Research及Nortel Networks工作。他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同时拥有该校的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下面是访谈的节选,内容有编辑。

邵:在你看来,手机电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艾耶:手机电视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动力因素,其中包括技术的、社会的、顾客偏好的和服务提供商方面的。让我来一一解释这些。技术支持因素指的是新一代因特网和高速宽带网络的兴起。你将有足够的网络、足够的覆盖面来支持用户将视频和电视内容下载到手机上。比如,弗莱森已在美国的许多城市开始提供手机电视内容,即所说的V-cast服务。

第二个动力我称之为社会性的。历史上,人类是游动的。他们不停地迁移;他们不建大的房子;为了使迁移变得更加简单,他们不积累固定的资产。当社会日益进化、永恒性的概念也渐入人心,人们开始建房子,开始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装固定电话。但现在,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即永恒性和所谓的Y一代(年轻一代)的许多方面开始冲突。想想这个问题:在伦敦、纽约或者香港找到新工作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装有固定电话?大部分都没有。越来越多的情况是:他们只有手机。社会学家已注意到全球结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他们都反映永恒性在我们生活中不断减少这个趋势。很明显,在家里某个固定地方摆一台固定电视已不是将来所需要的东西!

第三个动力因素是顾客的偏好。我们习惯于(甚至依然)购买电视(大的电视、平面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但这无法告诉我们我们想看什么、什么时候收看、在哪里收看。内容普遍是固定的;你在电视机旁边看电视,一切都平白而简单。但是今天,人们想接触电视内容,无论他们身处何方,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家里、宾馆或者其他固定场所。事实上,人们想在任何地方看到电视节目。

最后一个动力指的是服务提供商方面的。这涉及所说的技术融合现象。 随着电视、因特网、无线和有线的融合(即三重或四重功能的融合),服务商开始向用户一站式的多重服务,而且他们会朝更高程度融合的方向继续发展。你能同时提供电视、因特网、声音和数据服务。想想AT&T:该公司的重新崛起在于他们将重点放在移动业务的整合方面。当我们回顾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我们会发现是它们在不断推动人们对手机电视的需求。

邵:那么你认为发展手机电视的盈利模式所面临什么样的障碍?

艾耶: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简单来说障碍包括CAPEX(数字内容版权管理)以及在法院所打的关于“网络中立性”的官司。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些障碍和手机运营商进一个新市场所面临的障碍有些相似。比如说,人们是否只想为特定频道付费?你是否指望只关注自己喜爱频道的观众为你所有的节目付费,还是实行部分频道的免费?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消费这些内容。他们也可以到网上免费下载三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的视频,这样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收看。人们也喜欢在手机上享受类似于DVR的服务,即可以预先录制或预先注册内容。人们喜欢拥有这样一种能力,即不管在什么时候,他们都能看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这意味着怎样的挑战?我认为障碍在于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我是说,如果每个人需要不同的东西,那么服务商将很难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提供成本低但回报高的服务。因此,发展手机电视的障碍在于个人化服务所需要的程度、提供个人化服务所需的成本、以及迎合非常多样之市场需求的能力。

邵:价格呢?手机电视现在的服务价格是不是过高?

艾耶: 我认为是的。今天的模式中,还没有出现一个成功的有关下载大量数据(比如电视片段)的价格模式。另外,手机电视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拥有“关键大众”的临界点。让我回到人的行为层面,我认为这非常重要。我的日常作息就是一个例子。我上班、回家、招呼小孩、吃晚餐、然后打开电视。在手机电视环境中,人们据说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收看手机电视。然后,有多少人敢在工作的时候看电视。他们不会,因为那样做会遭到解雇!但是,比如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活动或者当地的紧急事件,人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在于电视以及收看电视和固定时间固定场所高度相关。这塑造了以前的商业模式。当我们分配什么时候看电视、看什么内容,这个商业模式随之也发生改变。所以,如果手机电视价格过高,我宁愿用原先的固定电视,因为我大部分时间在家里看电视。除非出现这样一个大的市场需求,即需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收看电视,否则手机电视的价格不会下降到一个人们可以普遍接受的水平。

邵:如果我们用价值链模式来分析手机电视,你能简要谈谈这个价值链中的主要角色吗?

艾耶: 如果你将同样的手机价值链结构运用到手机电视,我认为你会得到同样的价值链组成因素,其中包括内容生产者、内容聚合者、服务提供者、网络提供者、终端设备和顾客。关于这个价值链,一个大的问题是控制力在哪里?谁在这个价值链中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比如说新闻。如果我想看财经报道,我可能上CNN的网站,或者彭博通讯社的网站。你们可以直接同这些渠道获知财经信息。我也可以登录陆Yahoo的网站,去看那些聚合的内容。另外,在我的AT&T电话、Singular电话或者弗莱森的电话上,我也能得到股票变动的信息。问题是在这个价值链中,谁将拥有最佳的位置?谁有可能提供最可靠、最新鲜、或最相关的内容。我认为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我认为市场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以至于我们能裁定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邵:那你认为怎样的合作关系于手机电视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艾耶: 我认为最关键的合作是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另外,全球内容的整合也是合作关系重要的一面。比如弗莱森、AT&T和其他大的运营商:他们已建立了大的全球内容合作关系,所以有机会为顾客提供最好的内容。我认为这些合作关系对于商业成功及行业规模至关重要。他们的商业模式会包括收入共享模式,而且会取得成功。此外还有其他的合作机会,比如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合作。许多内容提供商和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手机制造商合作,为顾客提供游戏服务。这些游戏是存在手机设备里面的,而不是基于网络的。我认为在某些电视内容(比如新闻和教育节目)的提供方面,你会发现在原本分开的因素之间产生了一些有意思的合作关系,但这是合作关系较小的一面。最大的合作关系将产生于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

邵:那么在手机电视的价值链上,收入该怎样分享呢?

艾耶: 收入共享是件有趣的事。有人说现在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收入分享模式。现在大部分的协议是建立在固定收费、用户订购基础之上的。想想那些手机服务,比如说基于当地的服务(LBS)所带入的收入:这个收入不会与任何别的机构分享,它完全属于无线运营商,除了可能会付一个固定的费用给地图或其他内容公司。我认为手机电视的内容提供商最初也会碰到类似的挑战。但从宽带角度以及广播时间的角度来讲,电视拥有最大的消费群。如果无线运营商拒绝妥协,电视界也许就不愿意和他们进行谈判。

邵:那么电视机构如何将这个价值链塑造成最有利于它们的一面呢?

艾耶: 非常好的问题。我可以给你几个不同的角度,但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我也不确定哪个是最好的,但都存在可能性。一种可能是电视运营商自己变成无线运营商。那么电视提供无线服务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在这方面是个例子:他们提供电视节目,同时也提供数据服务。他们可以从无线运营商那里购买数据,然后将其重新出售。同时他们也可以重新出售电视节目。另一种方式是电视运营商从无线运营商那里获得一定股份。现在他们正在按这种方式赚钱。它也许是基于订阅基础、营业收入基础之上的。这是电视运营商在价值链上获得更大控制力的两种方式。此外还有一种选择是和无线运营商建立排他性的合作关系。我认为这种排他关系有助于在短期内占领市场,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一个开放的体系。

邵:你怎样看待手机电视的前景?你认为它会高速增长吗?

艾耶: 是的,但不会一夜发生。想想2006足球世界杯的决赛。据估计,全球共有30亿以上的人观收看了决赛,但地球上的电视不会有30亿台,实际上是少很多很多。所以剩下的人是在他们的电脑或手机上看决赛的。再想想那些新兴的经济体,比如中国、印度、泰国等。对于这些国家的许多人来说,他们的首次电视经验可能发生在手机上。这都显示手机电视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结构障碍 篇3

(一) 新疆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逐年上升, 但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新疆工业制成品的比例逐年上升, 但仍然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新疆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例由1996年的70.18%上升至2005年的90.19%, 而初级产品所占的比例则由29.82%降至9.81%。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不断上升, 新疆逐步成为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地区。到2005年则升至81.17%, 而资源密集型产品则由29.82%降至9.81%;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则变化不大。新疆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较少, 出口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规模较低。

(二) 新疆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改革开放前, 新疆的贸易伙伴主要是原苏联和东欧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后逐步转向港澳地区和日、美、西欧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2006年新疆出口市场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新疆出口市场出现了多元化的喜人局面, 但是新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现状并未得到改变。新疆边境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 对哈贸易占新疆边境贸易的80%以上, 截至目前, 哈萨克斯坦已连续10多年成为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一般出口贸易则集中在美国、日本和香港, 2005年新疆与美国、日本、香港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7, 050万美元、8, 847万美元、8, 086万美元。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一方面说明新疆的外贸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则会使新疆对某些国家依赖性过大, 容易受到对方国家经济社会政策波动影响, 使进出口贸易面临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 新疆出口贸易方式以边境贸易为主。新疆对外贸易方式较多, 包括边境贸易、旅游购物、加工贸易、一般贸易。随着独联体国家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完善, 市场行为逐步规范, 经济得以恢复, 加之欧美、东南亚等国跨国公司涉足独联体市场,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为适应加入WTO形势的需要, 相继出台了国发 (1996) 2号文件及外经贸部、海关总署 (1998) 844号文件, 对边贸的管理形式、贸管政策、税收政策等做了调整, 同时保留了从周边国家进口商品的关税、增值税减半计征政策, 进一步加强对边贸的规范化管理。新疆边境贸易经过不断实践, 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为中心的边贸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边贸方式更趋多元化, 包括: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购物、三来一补、寄售、租赁、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还出现了带料境外加工、援外项目等。随着对边贸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组织机制、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一大批非国有经济企业参与边贸活动, 增强了边贸企业活力和生命力, 使新疆边贸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但是新疆对外贸易中边境贸易所占比重较大, 一般贸易比重较低 (见表1) 。一般贸易比较规范, 交易成本低, 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6》。

二、新疆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障碍分析

(一) 经济发展限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首先, 产业结构决定出口商品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多层次实质是指完善的产业种类, 鲜明的产业层次是针对不同国家进行产业间贸易的基础, 通过产业结构的多层次化, 以本国的产品生产为基础, 可以按照比较优势原理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产业间的分工, 实现世界范围分工的多层次性, 是出口产品走成本化之路、利用本国比较优势的前提, 进而实现产业间贸易的产品多元化。其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 产业间分工带来的竞争越来越被产业内分工带来的竞争所替代, 为追逐产品的差异化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规模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产业内部同类产品间的专业化生产越来越普遍。同一产业内部不同品牌、不同性能、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 是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又一表现。另外是同一产品不同零部件的生产也属于同一产业内部的水平多层次。再次,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产业内部的异质性产品的生产规模就越大, 产业内部分工就越发达, 从而形成异质性产品的供给市场。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人均收入水平也越高, 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 呈现出对异质性产品的强烈需求, 从而形成异质性产品的需求市场, 这是消费需求的趋势。由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单一, 产业种类不丰富, 还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层次, 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就不能形成有利的产业间与产业内分工, 从而导致出口商品的档次较低。

(二) 新疆的外贸企业规模小, 缺乏规模竞争优势。

新疆的外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经营手段落后, 竞争不规范。外贸企业以商贸企业为主, 规模较小。在2005年上半年实际发生业务的697家外贸企业中, 进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仅为237家, 只占到发生业务的外贸企业的34%, 如果算上未发生业务的外贸企业, 这一比例只有18.69%。由于外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因此很难有积极性和能力致力于改进产品质量、创立商品品牌, 而是着眼于短期利益, 对技术进步很不重视, 不能够形成长期品牌。因此, 一旦某一类商品在市场上热销, 则众多企业一哄而上, 对进口的商品竞相提价购买, 对出口的商品则互相压价。这不但使企业自身的赢利下降, 甚至亏损, 而且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有甚者, 部分企业为赢利不惜出口假冒伪劣商品, 严重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形象和信誉。

(三) 新疆的国际物流业较落后。

新疆的运距很长, 铁路出疆货物平均运距长达1, 944公里, 进疆铁路货物平均运距2, 855公里, 是全国铁路平均运距的4倍。乌鲁木齐到各地州市的平均距离为742公里, 各地州到各县城平均距离为155.3公里, 运距长造成各地的市场范围狭窄, 运输成本高, 竞争力弱, 只有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新疆经济的这个瓶颈问题。新疆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面临以下难题:第一, 管理体制出现条块分割。第二, 新疆国际物流业整体规模较小, 硬件设施落后, 不能满足新疆当前货运市场发展的需要, 仓储、货代等方面的建设不够完善。第三, 新疆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国际物流起步晚, 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三、对新疆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 以科技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疆的技术发展水平还很低, 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有限, 无法利用自身力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根据阶梯发展战略思想, 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优势产业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 有些产业要向西部转移, 新疆可以选择接受东部相对优势的产业, 发展区内的加工工业, 以此实现区内产业的升级和调整。这种调整是迫切的, 它是实现新疆资源转换的重要手段。以技术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新疆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产业升级和结构升级关键是产业技术水平的开发和升级, 技术进步对于形成新的社会分工下刺激需求结构、改善降低消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商品结构也将得到大的调整, 出口商品的价值含量将加大, 这是新疆扩大外贸出口的有力支撑, 新疆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这次机遇, 带动新疆经济的起飞。

(二) 以企业集团化提高竞争力并加强自我监督。

在国际市场上, 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而竞争力弱、混乱。新疆外经贸企业由于历史上积累少导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业化经营少, 单一从事外贸代理业务的企业多, 企业发展没有支撑力。这种企业既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又受货源选择的影响, 企业自主经营能力不足。而且由于国际市场的因素, 小企业经常互相压价, 无序竞争, 最终伤害了新疆商品的声誉。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 新疆企业必须注意与其他形式企业的联合, 通过实现集团化的形式, 或者通过各种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工贸、农贸、技贸的结合, 以集团化的形式, 通过规模经营竞争国际市场。实施外经贸企业集团化策略,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新疆已形成了以石油石化、冶金、煤炭、纺织、轻工、建材、机电、有色金属等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培育了特变电工、八钢集团、新天国际、中基股份、溢达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 以这些企业为带动作用, 组建不同形式的企业集团, 提高新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建立行业协会, 对价格、质量进行监督。制定严格的纪律和监管措施, 加强行业自律, 重新树立新疆对外贸易的声誉。

(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优势产业。

新疆现在尚处于工业化起步时期, 对于新疆来说,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应当紧密依托新疆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 以石油等重化工业为中心, 积极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附加值高、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大的产业及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企业。

(四) 实施“科技兴贸”的外贸发展战略。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在一定的战略指导下执行的。新疆可以以政府为主导, 制定适合新疆地区情况的“科技兴贸”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无论对于提高出口商品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 还是促进技术输出、输入, 加强国际资本流动均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只有依靠这些因素促进提高新疆出口商品的档次、质量、效益, 才能提高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加其附加值。对于高科技产品出口来说, 高科技投入更是其发展的源泉。“科技兴贸”即是把科技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引入对外贸易的全过程, 体现于各种经贸业务活动之中, 其目标是将新疆的外贸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过渡到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只有将外贸发展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外贸与科技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良性局面才能形成和发展。

摘要:新疆的出口没有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 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迅速减弱, 而另一方面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则提升的较为缓慢, 在工业制成品内部的结构里, 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则较弱;在出口贸易市场结构方面, 新疆目前的出口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与新疆毗邻的中亚地区, 出口贸易市场相对较为集中, 优化新疆对外贸易结构是保证新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疆,出口结构,障碍,优化

参考文献

[1].张慧霞.青海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构想[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6, 3

[2].高宇.对新疆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5, 1:75~77

[3].宋岭, 杨沛.浅析优化新疆产业结构[J].开发研究, 2002, 2:23~25

[4].王哲, 郑虹.西部大开发环境下的新疆产业结构调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

结构障碍 篇4

一、江苏文化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在SCP模型中,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构成产业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综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

(一)产业规模与构成

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年报显示,“十一五”以来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延续了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人均创造增加值连续增长,全社会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稳中有升;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吸纳从业人员数明显增多,城镇居民年文化娱乐服务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

产业内部结构正在改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门类的引领作用明显,文化产品流通和服务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动漫游戏、电子出版、数字媒体、草根演艺、经纪代理、创意设计等新兴业态快速兴起。新兴文化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十分有利于江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见表1)。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网站和江苏产业发展报告(2008)

但是,江苏文化产业内部各层级发展不均衡,产品结构和档次不尽合理,与技术创新研发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密切相关、高附加值的行业,如:表演视觉艺术、创意设计和移动娱乐等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对经济的贡献有限。

(二)产业集中度与产品差异化程度

产业集中度指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产销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该行业的支配程度,一般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多为销售收入)占行业总量的百分比表示。通过对江苏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推算,2008年江苏文化产业消费收入总额约为1381亿元,前四大文化集团营业收入总额约162亿元,绝对集中度指标CR4=11.69%(见表2)。据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CR4<30%说明江苏文化产业目前仍然处于企业数量多、个体规模小的低集中度竞争阶段。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文化统计报告。

文化产业涵盖了较广的行业范围,多是内容创意产业,强调受众的亲身体验,其发展依托具有丰富灵感和想象力的创意人才,并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形成众多新奇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态,从而使顾客对文化产品产生独特体验。文化产品巨大的差异程度成为文化产业中真正创造价值的部分。

江苏文化产业产品差异化程度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地区间区位优势、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在文化旅游方面,江苏推出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区域、线路和产品。

(三)产业区域集聚程度和平衡性

集聚效应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在江苏13个地级市中,沪宁线的南京、镇江和苏锡常地区与扬州、徐淮地区的历史文化古城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条文化旅游链,并带动了相关文化艺术服务产业和工艺美术产品行业的发展。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市由于经济较发达,区位吸引力强,高校众多,有着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研发创新优势,具备发展传媒业、网络信息业、游戏动漫业、电子出版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群体的条件,因此行业和企业相对集中,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较好。

但是,从江苏全省范围考察,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却极不平衡,苏中、苏北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条件尚不成熟,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力相对较差。

此外,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显著不平衡状态。2008年苏中及苏北8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和只有苏南5市的47%,明显落后。政府对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支持程度也不一样,如:文化(文物)部门经费的财政拨款额,苏南5市比苏北5市高两倍多,苏中与苏北相比形成较大落差。除苏锡宁苏南3市,其余10市的文化财政拨款人均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和使用状况上,全省超过2/3的艺术展览机构设立在苏南区域,苏南地区拥有的文化建筑面积总量高于苏中及苏北一倍。投入较少,人才、技术实力偏弱制约了苏中及苏北的文化产业发展。

(四)政府管制与产业壁垒

随着文化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转型、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参与国际化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江苏省政府适时推出了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法规政策,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产业准入门槛、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和财税金融支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部分领域参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等方面产生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

文化产业属于一种特殊的产业,它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价值观导向、国际关系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新闻出版、影视网络行业,政府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和控制权。政府的行政审批和许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限制、区域壁垒和所有制壁垒。此外,文化旅游、文化设施服务等行业进入资本门槛较高,实现赢利前仍需大量的后续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的风险。而网络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附加值高、投入期长、回报慢的行业,还存在技术壁垒,行业参与者进入难度较大。有些文化行业可以接纳个人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虽然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却因此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障碍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必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产业结构不优化。从江苏文化产业结构现状来看,江苏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偏少,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均衡。从江苏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规划与产业层次方面还存在问题,产业集群化、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

(一)产业规划障碍

文化产业发展如果欠缺科学规划,就会降低政策执行力度,导致实施效果与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中产业规划存在缺陷。

首先,有些规划在制定前调查和分析不足,未能透彻了解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片面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无视社会效益,将不能产业化的文化形式产业化或只把部分显性的文化形式产业化。文物、历史遗存等无法产业化,如果人为地进行产业化则是一种破坏;戏剧团体、影剧院或工艺美术品,这些传统文化形式也很难构成规模化的文化产业。

其次,对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市场以及优劣势等背景和现状认识比较粗浅,对文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展重点等可行性未作充分论证,忽视地区差异和市场需求,盲目进行投资建设、扩大规模,甚至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绩工程,投资巨大,而效应甚微。

最后,由于政策执行涉及到财政、人事、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跨部门协调比较困难,因此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落实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此外,规划在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不足,造成规划内容和实施结果差距巨大。一些文化产业园项目开工时轰轰烈烈,中途由于无人监管、缺乏跟踪,最终成为小商小贩的贩卖场所。

(二)产业层次障碍

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文化产业内部各层级发展不均衡,产品结构和档次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发达程度高于新兴产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中,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核心层”产业的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始终占据大头,而新闻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其他新型文化服务及文化用品、文化设施制造及销售等相关层、外围层的产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从文化产业核心层内部行业来看,受政府主导、行政管控较强的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而外围层的文化休闲娱乐业由于受众较为广泛而形成的增加值远大于层次中的其他行业。相反,与知识密集型、技术创新型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密切相关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如:文化艺术、创意设计、软件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等文化服务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这些被国际广泛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形态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实现飞跃提升的行业。

(三)产业集聚障碍

文化产业集群化水平偏低,将导致文化产业园带动作用不显著。江苏现有在建的或建成的文化产业园60多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多个。江苏的文化产业集群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企业在促进产业集群的自发形成中的作用并不突出。有些地方政府不顾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区域内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没有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在主题尚不明确、内容尚不充分、没有经过合理规划论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建设,造成产业特色不明显、功能定位不准确、同质化倾向严重的文化产业园区达不到适度的规模,重复建设,不仅分散了土地、资金和项目,加大了管理难度,也降低了资源利用的集约度。

文化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应该包括直接从事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的生产型企业、从事商务交易和产品买卖的市场型企业、从事基础设施服务与增值信息提供的服务型企业、从事集聚区内地产开发的配套型企业、从事餐饮、休闲娱乐及文化旅游等相关企业。而现实中,江苏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内产业关联性不强,过于重视园区经济功能的建设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忽视园区社会文化功能的建设和完整产业运行链条的形成,很多不属于集聚产业定位范畴内的企业也被允许进入,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有些园区文化企业之间并未通过契约合作的形式形成固定的网络化组织构架,依靠正式或非正式联系所形成的知识信息和劳动力等资源共享而提高自身学习创新能力的集群优势表现不明显。

(四)产业“走出去”障碍

首先,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尚显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扶持体系,在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出口奖励等方面力度也还有待加强。文化产业在跨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急需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如果缺乏协调,则导致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各文化企业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整体合力。

其次,由于文化企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大,缺乏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意识和经验,获知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对国外市场和受众的调研明显不足,因此,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受到限制。江苏文化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方面,诸如文化用品和设备制造、设计产品、加工印刷等低端产品,而核心的版权产品和富含科技创意含量的内容产品输出仍然不足,出口规模较小,文化产品国际化水平偏低。此外,文化行业缺少先进的文化产品生产机制,文化企业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资金、营销宣传手段和品牌建设能力,与国外知名文化品牌输入后可获得高额回报相比,江苏输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利润空间很少。缺少联系渠道,缺乏经纪中介机构,懂外语、懂文化、会经营、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经纪人才匮乏也制约了江苏文化产业走出国门。

三、文化产业结构障碍突破方略

(一)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市场组织化、一体化步伐,尽快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的垄断,促进文化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加强对文化事业单位剥离企业的监管,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扶植有资源有能力的中小文化企业成长,将其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推进资产重组,畅通投资渠道,大力优化资本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产业内部的整合,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合资合作方式及个体私营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充分调动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间的良性竞争。

加大资本、人力投入和对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立足于文化消费市场和有效满足群众文化的消费需求,建设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较完善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保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搭建现代数字文化传播手段,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二)确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确立合适的发展战略,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投入支持力度,使区域间协调发展,发挥区域专业市场和城市中心市场的集聚辐射作用,形成合理的产业和区域格局。

地方政府要以新的尺度重新审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应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考虑,促进各地文化产业水平均衡化发展。

为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江苏省应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地区融合和产业分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准确定位,确立苏中、苏北和苏南区域发展重点,整合相关资源,深入发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形成原创性、差异化的文化素材和文化产品,形成协调互补的文化产业优势。苏南地区可以重点发展影视和动漫制作、创意设计、会展、传媒、网络信息、培训和咨询,苏北地区可以加快发展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休闲类行业,苏中地区可以开辟农家乐旅游、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文化用品设备制造等项目,通过区域间文化资源网络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各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

(三)促进文化产业融合

用科技成果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行业可以通过增加其科技含量而更好的展示其文化魅力,如舞台科技、图书馆科技、文物保持科技、广播电视传输科技等,这些方面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促使新型内容和传播模式产生,可以带动传统文化行业的升级换代。

创意开发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可以充分利用金陵文化、楚汉文化、维扬文化、吴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发挥创意性开发的魔力,造就更多新奇的文化形态和创意品牌,促进产品链与价值链的统一,实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转变。江苏要突破原来的“文化”分类,从大文化的角度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力争在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现代传媒、游戏动漫、会展业、艺术品业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抢占先机,提高文化产业在开发、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上的水平。

在此过程中应利用现有发展积淀和优势,实施政策倾斜,吸引国内外资金、设备和人才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扩大新兴文化产业的规模和覆盖地域,增加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把江苏新兴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结构的提升中得到根本性改变,形成与变动中的文化消费取向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产业动态结构。

(四)培育文化产业集群

地方政府应对区域内的比较优势进行梳理,选择基础好、实力强、附加值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产品的文化产业部门重点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定位,实施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并做大做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大投资,形成相关的产业链及其延伸产品,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些地区不可移动的文化生产要素,刺激自发性文化产业集群产生,提高文化企业的“根植性”。

通过市场主体培育和政府引导的互动互补作用,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企业,创造品牌,引导社会资本、技术、管理方式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使文化产业集聚区成为文化企业和人才的集聚地,促进文化产业前期创意、中期制作、后期市场开放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一组互需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信息链,并引导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文化产品连锁经营,促进连锁型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增强江苏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五)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

政府应降低门槛,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开展、参与出口业务,提供专项资金和优惠贷款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资金短缺问题,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给予出境、通关便利和相应税收减免和补贴,并奖励开发国际文化市场成绩突出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商务、文化、外宣等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国家和省内整体外交活动,组织学术研究团体和文化团体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在境外组织综合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展览会和项目招商洽谈活动,或支持文化企业在境外参展、宣传推广、培训研讨和境外投标等市场开拓活动,加大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扩大国际影响力。

除了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输出外,还可以主动出击考虑并购外资文化企业,有实力的大型文化集团可以抓住当前国外一些传媒集团陷入困境、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或破产的有利时机,购买股份或积极参与债务重组,有选择地收购兼并国外有关电影、动漫产业企业,吸收国外策划创意、制作发行人才以及全球营销网络,以提高江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朝晖.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何娣,朱喆.江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5)

[3]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郭新茹,顾江.变革与创新: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唯实,2009(6)

[5]苗成斌.江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探微[J].南京社会科学,2009(12)

[6]朱旭光.长三角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的三维分析[J].经济论坛,2009(2)

[7]顾江,朱文雁,昝胜锋.江苏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及其发展战略[J].艺术百家,2009(4)

[8]王欲明.论江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J].艺术百家,2009(8)

结构障碍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潮州市某小学4年级243名学生筛查,筛选出阳性人数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年龄组10~11岁。然后依据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样本量的要求[10,11,12,13],并结合该研究预实验的样本量结果分析,按性别分层采用CCMD-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诊断标准对筛选出的阳性学生进行随机面谈,至同诊的第8位男生和同诊的第8位女生时停止面谈,将筛选出16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人,男女各半。

1.2 方法

1.2.1 心理评估工具

该研究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量表作为测评工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14]:该量表于1997年由Birmaher制定,1999年修订为41个条目,分为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5个因子。2002年王凯、苏林雁,等制定了该量表的中国常模,检验以SCARED总分第80百分位作划分界对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进行诊断,灵敏度为0.74,特异度为0.79,诊断一致性为0.67,信度效度良好。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量表(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程灶火等[15]编制,该量表由3个水平(总体水平、成分水平、维度水平),2个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8个维度(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情感)共52项条目组成。该量表有全国常模,是国内目前较好的用于评价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化量表。

1.2.2 疗效评估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儿童在治疗前前1 d、治疗结束后1 d进行SCARED、ISLQ疗效评估。评估工作均由心理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原则进行操作。

1.2.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接受16次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约50 min。每次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分为4个模块:(1)游戏引导;(2)主题游戏的进行;(3)游戏后的感悟(心理行为矫正);(4)治疗效果巩固(作业的布置)。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主要针对焦虑障碍儿童的3个错误认知及行为方式即:(1)消极地自我预言;(2)过低地自我评价;(3)过高地自我要求进行设计。整套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方案共分5个阶段:第1阶段目标为建立治疗关系;第2阶段目标为培养积极思维和主动行为;第3阶段目标为接纳自己,善待别人;第4阶段目标为改善紧张的躯体体验;第5阶段目标为巩固矫正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每个阶段都围绕制定的目标由2~4个游戏和1个作业来完成。对照组儿童不予结构式游戏治疗。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当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 Test)。自身对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 CARED评估结果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注: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SCARED焦虑总分差异没有显著性,说明两组同质,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SCARED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显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SCARED总分差异没有显著性,而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SCARED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IS LQ评估结果比较

表3表明: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ISLQ得分具有同质性(P>0.05),除生活环境与躯体情感2个维度外,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表4显示: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ISLQ得分在自我认知、同伴交往、焦虑体验3个维度、情感成分、认知成分两个成分及总体满意度的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

注: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注: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上一篇: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下一篇:创业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