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方

2024-05-24

教学有方(精选12篇)

教学有方 篇1

初中数学的习题课主要是安排在复习阶段, 习题课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式, 在习题课上, 教师通过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知识, 并且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完整地掌握好所有知识点.同时, 在习题的讲解中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和方法, 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 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上好初中数学的习题课,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精选习题, 详细讲解

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还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渗透解题方法的学习和指导.习题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是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 就是要给学生一堂高质高效的习题课.高质高效并不代表要讲很多, 很多老师都想在课堂上讲多一些, 以为在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好, 讲完了学生就学到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过多, 学生并不能全部掌握好, 一知半解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 在课堂上不求讲多, 综合性的题型一两道就够了.要精选习题, 确保学生学完一道题就可以掌握一类题.

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 有关根的判别式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 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1=0 (a≠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求ab2 (a-2) 2+b2-4的值.这道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根的判别式的理解和运用, 还综合了代数式求值部分的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还会与二次函数结合起来考查, 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2-1) x2-2 (m-2) x+1=0. (1) 当m为何值时,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点A (-1, -1) 是抛物线y= (m2-1) x2-2 (m-2) x+1上的点,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 在 (2) 的条件下, 若点B与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一点B的直线?若存在, 请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这些比较典型的题目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综合性的掌握.

二、举一反三, 适度训练

在习题课中, 教师不能整节课都在讲题, 内容过多, 学生是很难吸收的.教师如果整节课都在讲解, 即使学生在课上是听明白了, 也很难保证学生在课后还会做这类题型.这也是我们平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学生听老师讲就觉得很简单, 自己做就不会, 这种就是很典型的听多练少的结果.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特别是对课堂上所讲的题型, 要让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式的运用, 更加需要强化练习, 达到灵活使用公式的效果.如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公式的运用.学生对公式x1+x2=-ab, x1x2=ac可能很熟悉, 但在考试中, 常常是其他的考查形式, 如给出一元二次方程, 求x12+x22或x12-x22的值.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对公式进行变形, 再求值.又比如垂径定理的运用, 关键就是要在圆内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 再根据已知和所设的未知数表示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数.这就是垂径定理的运用技巧, 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训练, 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好这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无论是遇到“油桶”还是“拱桥”问题, 都能举一反三, 轻松地抓住解题的关键点顺利解题.

三、注重评析, 启迪思维

习题课的课堂效率高不高, 教师会不会讲题是一个关键讲题不等于做题, 即使教师解题速度非常快, 但要启发学生掌握好解题的思路却并不容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启迪学生的解题思维, 那么学生将能理解和学习到这种解题的方法, 提高课堂的效率.古人就有“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中也一样,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能够一步步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并且在讲解完后要注重评析, 评析不但是对这道题的思路及方法的总结, 还可以引申到类似的题型进行启发和总结.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加以重视, 还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进行思考.

如我在课堂上讲解有关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 总是会让学生在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 先回忆二次函数的几种形式, 如一般式、顶点式和两根式, 明确不同形式所需要的条件, 再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函数形式进行求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行思考, 而不是一讲题就直接分析题目中的条件, 再把思考的过程讲解完, 只需要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让学生根据提示对题目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在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除了讲解、练习和注重评析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无论是在平常的学习中还是在复习阶段, 都要重视总结, 不但要总结所学的知识, 理清知识的脉络, 优化知识的结构, 还要总结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知识运用的各种方法, 经过总结才能对知识和方法有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及时总结, 才能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进一步升华和内化, 让学生能够加强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理解运用如在函数中看到某点在函数图像上或者函数图像经过某点, 那么把这个点代入到函数解析式中再进一步解答肯定没错看到圆的切线, 连接圆心与切点构造直角三角形肯定也能帮助解题.像这样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在学习和练习中总结得来, 形成一种解题思路.不同的知识,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并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解题实践中, 那么学生对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总之,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这几个方面, 从选题到讲题, 从练习和评析, 做好每一个步骤, 就能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数学的学习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在数学的教学中, 数学复习课, 特别是习题课就是学生们学习数学解题方法的重要过程.习题课不但是对各项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还包含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学习和掌握, 是复习过程中的常见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解题方法,解题思维

教学有方 篇2

[内容]

戴芳老师执教的《一次课外活动》的作文指导,在《省小学作文教学观摩会》上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这节课之所以获得成功,我想除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主要是这节课具有紧扣要求,训练有方的特点。

审题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一种基础训练。教师十分重视作文的第一道程序,引导学生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分析,弄清题目的要求、范围和重点,使学生知道这次习作是写一次课外活动,具体要求有三点,即:1、要按活动的先后顺序写;2、重点是把活动过程写具体;3、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通过师生共同审题,使习作要求更清晰明白,便于学生操作。

一节作文指导课涉及的训练点是多方面的,然而指导最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只有抓住每次习作要求的重点,集中力量突出训练重点,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得,提高教学效率。这节课教师恰当地处理好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把活动过程写具体是这次习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分两步解决怎么写具体的问题:一是在课前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制作活动。由于活动是学生亲自参加过的,所以学生就有内容可写,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二是教师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用蔬菜做小制作―――辣椒“鞭炮”的过程重新演示,同时边带领学生说制作过程,然后出示了下水文,紧扣习作的`三个要求,让学生找出表示活动先后顺序的词语,说出哪些地方写具体,同时进行板书,从而使学生知道要抓住人物的动作才能把活动过程写具体,并及时地告诉了学生如何把词语用准确。

古人睡眠有方 篇3

睡方何在?睡乡有路在心安,古人云:“先睡心,后睡目。”睡觉时排除一切杂念,不再思考问题,保持心情恬淡虚无,举念即除,渐除渐少,自会得以安眠。最重要的是心静、忘己。所以古之“寤、寐”有别:“神栖于目谓之寤,神栖于心始为寐。”只有“心”与“神”相会,才能真正入睡。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是人生之禅,否则七情火动,思潮翻滚,怎入梦乡?《延寿药言》说:“临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将一切顾虑抛尽……神志安宁,入睡必易。”

古人讲:“饭后不即寐”,饭后立刻睡眠,会影响消化,也不利于睡眠。《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内经》亦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历代养生家都一致认为,饱食之后不可立即寝卧,饱食即卧干扰睡眠。《陶真人卫生歌》说:“晩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也就是,晚饭应在睡觉前四个小时,也就是下午5~6点钟为宜。

孔子曰:“寝不言。”睡卧时不可言语。《老老恒言·安寝》亦说:“寝不得大声叫呼。”睡觉时,不要在床上过多的言谈欢笑,入睡贵在神静,多言语则神动而躁。因寝则如五脏钟磐不悬,不可发声,多言则伤气。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言谈过多,心耗肺气,扰乱心神,必躁而不安,难于入眠。

古人的睡眠讲究姿势,《论语》云:“寝不尸”。意即睡觉时不要仰卧。什么睡姿为佳,古人有一睡诀:“左侧卧屈左足,屈右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左物置右股間。右侧卧反之。”这种方法未免拘束,其实睡姿以舒服为宜。古人说:“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至于睡的方向,《礼记·玉藻》里讲“恒东首”,即一年四季均头向东睡。据说是因日出东方,“恒东首”是“面生气而卧”,于人体有益。《保生心鉴》则提出: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古人还曰:“醒即转动”,醒时转动身体,可使脉络流通,不然会感动半身板重,有害身体。

《摄生要论》曰:“卧不覆首”。蒙头睡觉,被内浊气入肺腑影响健康。古人早有卧不盖头的明训,有作睡帽者,放空其顶,即冻脑之意。养生家孙思邈说:“夜卧常习闭口。”是保持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口睡眠有很多缺点,没有经过鼻腔过滤,直接呼吸不卫生冷热空气、灰尘等物入肺部,醒后常常感到口燥咽干,易遭细菌不利于健康。

《琐碎录》言:“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人体睡眠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受风邪的侵袭。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也就是睡好子午觉,子时是晚23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古人将睡眠的时间规律总结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语文教学要有思想有方法 篇4

一、有思想地教学,体现个人的教学风格

1. 建立学科本位思想,让思想作行动上的先导。

作为学科教师,应当有学科第一的本位思想,自己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教授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像语文这门备受学生和其它科目老师轻视的学科,更应如此。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热爱这门学科。教师不仅要有这种思想,而且也要适度地把这种思想传授给学生,建立该学科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思想意识。当然学科本位思想也有它的害处,因为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整体提高的活动,而不只是仅依靠某一科突出所能实现的,应当防止学科倾轧而出现短板现象。

2. 建立分层定位,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教学战略思想。

教师的任务是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追求的是春色满园,而不是一枝独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教学目标始终定位在整体学生的知识扩充与能力提高上才是最佳的。在工作中我们最容易犯得毛病是对后进生的冷漠,对好学生的偏爱,对中间学生的不冷不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准确定位,全面兼顾,分层评价,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进步的台阶,得到自己发展的空间,以求全面推进,整体提高。

3. 逐步摸索,形成风格,潇洒教学。

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应当逐步摸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认识你,感受你,进而喜欢你。在教学中,形成自己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和谐而富有生气,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教学也更能表现出一份从容自如,得心应手的潇洒。

二、引导有法,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 引导学生作好“积累”“梳理”,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引导学生作好“积累”“梳理”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习务必以课本为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其次是要求学生自觉地、认真地、全面地整理基础知识。语文是一个见效慢,周期长的学科,它更注重平时的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梳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学习方法,应当加以科学的引导与督促,逐渐形成习惯。

2. 纵联横比,深入挖掘,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益。课本中选入的文章只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一个范例,教师授课的过程是要将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素材,针对某一目的出发去做十分有效的教育与训练的。这样一次次阅读训练,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很好地处理了上课与训练的矛盾,加强了基础,提升了能力。对于文章中的着重点,一定要横向联系,纵深挖掘,多角度分析,最大限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当然,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否则,教学就失去了它育人的基本功能,教师也就沦落为教书匠,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

3. 立足文本解读,注重方法讲授,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关键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学生能否考好的问题,更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大问题。我认为,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首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在限时内读完文章,感知文章最基本的内容,进而把握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找到基本的表现手法。然后再针对具体问题作精读研究,这样解决问题就会有一个制高点,就会有一种全局观念,避免在解答问题时出现答非所问、盲人摸象的悲剧。其次是在学生的阅读训练中,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只是答案,我们可以在每一次训练中侧重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类问题的解答方法,讲深,讲透,在下次遇到是略加提醒点拨即可。还有就是要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全面作答,条理分明,以文解题的规范答题习惯。

4. 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抓好学生的背诵。

一丝不苟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在这两项上需要制度化,养成习惯,甚至是形成条件反射,当一有背诵内容或是作业,学生就会知道怎样去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合格的。

教子有方 篇5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话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哺育”,如果说“哺”主要是指给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的话,那么“育”则是指父母要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即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告诉他做人的道理,培养健全而独立的人格,塑造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能把任何事情做好的。记得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我们就告诉他,学习既是你的任务,也是你的责任,学习好是应该的,成绩不好是要挨批评的,每天只有把学习任务完成了,才能做其他的事。我们还告诉他,把工作做好是爸爸、妈妈的责任,如果我们工作没做好,在单位也会挨领导批评,我们这样说,就是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并不只是要求他,而放松我们自己。事实上,我们工作也的确十分努力,尽职尽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时,我正陪孩子玩,玩得正开心时,突然接到医院的急症电话,我会毫不犹豫赶到医院,孩子不理解,我便告诉他,救死扶伤是妈妈的责任。他爸爸也经常在学校加班,工作到很晚才回来,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告诉他教书育人是爸爸的责任。树立起了责任心,他就学会了负责,学会了担当。从小学到高中,孩子获得了无数荣誉,但我们从没有给

过他一次物质奖励,就是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这些都是做学生的本分,你只不过做好了你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还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他要学会思考,要有主见,学会选择,懂得取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很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他读小学时,就一个人坐公交车上学,几乎是那条线路上独立乘公交车的最小乘客。每年暑假,我们一般都要带他外出旅游,每到一地,首先便让他买来当地地图,由他设计每天的游玩线路。去年7月,他爸爸在上海学习,他提出想去上海看世博园。我们商量,在他爸爸课程快结束时,让他独自一人乘火车到上海。当他爸爸在上海的旅馆见到远道而来的儿子时,不由地感叹道:儿子真的长大了。在一些大事上,我们从来让他自己拿主意,不越俎代庖,只是帮他分析利弊,为他的决策做好参谋。小学毕业时,他面临着上哪所初中的选择,我们认为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想就近找一所初中上算了,但他不干,说非外校或金东方不上。我们便说,你先去考吧。结果两所学校都考取了。究竟上哪所学校,我们给了一些建议,他最后选择了金东方学校。初中三年,他在金东方发展得很好,过得很愉快。中考后,他又面临着上哪所高中的选择,我们告诉他,要理性对待高中学校的招生宣传,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问题。他爸爸找来近几年教育部门的高考成绩分析表,让他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后,再做出判断和选择。后来,他在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写下了夷陵中学。上高中后,他常跟我们讲班上和学校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我们学校获得北大实名推荐制

资格啦”,“我们校长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了”,“德国朋友今天到我们班了”从那充满自豪的眼神中,我们看出了他对夷陵中学由衷的喜爱。

儿童口吃 矫正有方 篇6

儿童口吃的原因

目前,儿童口吃的原因尚不太清楚,但多数人认为该病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家族遗传:遗传学家在调查了大量口吃患儿的家族情况后发现,口吃可由决定声带音质的遗传因子遗传给下一代。

2.模仿他人口吃:口吃的感染性很强,而儿童的语言机能还很不完善,他们若经常模仿他人口吃,便很容易形成结巴。

3.突然的精神刺激:惊吓、环境突变等刺激可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如果这种紧张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就可能导致儿童口吃。

4.父母矫枉过正:孩子在学习说话的阶段,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若父母对此急于做过多的矫正,甚至经常打断孩子说话,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从而使其出现口吃的现象。

5.强行矫正左撇子:父母或老师强迫有左撇子习惯的孩子改用右手,也可使一部分孩子出现口吃。

儿童口吃的危害

口吃对儿童语言功能的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

口吃不仅影响儿童语言功能的发育,还会极大地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使儿童产生心理压力,自尊心受挫,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羞怯、自卑的不良个性。口吃儿童往往情绪不稳、容易激动。他们害怕在大庭广众下讲话,害怕上课时老师提问,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交往。

儿童口吃的矫正

口吃儿童的语言器官及神经系统一般都无异常,因此,只要及时进行矫正,其口吃习惯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儿童口吃的矫正分为心理治疗和语言矫正训练两个部分。

一、心理治疗

家长要为口吃的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其思想负担,以减轻患儿的口吃症状;当孩子有口吃时,不要模仿、嘲笑孩子,不要使周围的人过分注意孩子说话的缺陷,不能表现出急躁情绪或粗暴地中断孩子讲话,父母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指导孩子说话时放慢速度,降低音量,从容不迫地讲,引导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二、语言矫正训练

帮助儿童进行语言矫正训练,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孩子减慢说话的速度,这样既可减少口吃的发生,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口吃时,再慢慢提高其说话速度。

2.让孩子说话时降低音量,因为轻声地说话能有效地防止口吃。

3.对于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要诱导孩子缓慢地、轻轻地发出音来,然后向第二个字轻轻地滑动。因为口吃的孩子大多对短语的第一个字发音感到困难,如果发音过急或过重,口吃势必会发生,因此这一点很关键。

教学有方 篇7

音乐课堂的教学原则, 就是音乐教学的法则, 法则是不能随意更改或者可有可无的, 是制约、并为目的服务的一种手段。面对时刻在变化的教育教学对象, 我们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哪些是变, 哪些是不变呢?

1. 审美原则

首先, 音乐不美。那么什么的音乐才是美的呢?音乐鉴赏是有主观性的。教师的教学原则是要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 挖掘作品在那个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美, 这样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有“穿越”时代的聆听想象空间。

其次, 语言不美。贝多芬说过,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 那么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应该在语言无法解释的时候才有音乐的衔接, 而实际的很多课堂教学却是, 音乐的部分语言代替了, 语言的部分幻灯片代替了。教学逻辑的混乱造成音乐课变成了语文课或者历史课。

再者, 资料不美, 这并不是要最高清的视频, 也不是最漂亮的图片。视频清晰即可, 不必过于冗长, 不能出现与音乐无关的提示信息;图片能说明问题即可, 不必过于花哨。

过程不美。教师在落实教学环节往往单一, 知识的呈现过于直接, 没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课前如果聆听过课堂上所要教授的音乐, 就会自认为熟悉该作品 (当然也不排除学生真正熟悉) , 但普遍学生听过的音乐的状况却是陌生中的熟悉。中学学生心态相对浮躁, 缺乏深入探究的动力, 泛泛而听是他们的基本特征。如果教学过程不能深入去挖掘和探究音乐的内在动力, 学生就更失去挖掘和探究的内在动力, 就觉得过程索然无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所以, 音乐教学还要把握能激发学生兴趣原则。

2. 能力培养原则

所有的教学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教师的教学过程看似非常热闹, 但却没有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有所体现。那么,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表面看上去, 音乐课就是唱唱、弹弹、跳跳而已。就是这唱唱、弹弹、跳跳却蕴含着学生能力的信息。读谱唱谱, 说明学生对音乐的反应灵敏度, 唱准音高体现学生听力的灵敏度。对陌生歌曲就能快速且基本演唱完整, 说明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强。跳舞或者体态律动的展示, 能体现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 说明学生的音乐思维与身体运动能力高度协调, 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3. 情感升华原则

我们的教学目的, 最终是要培养下一代文明发展, 实现智慧传承、自我良性发展的教育大目标。音乐的教学是最直接也是最到位的情感培养的手段。学生可从优秀的音乐文献中汲取精神力量, 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比如, 一曲《感恩的心》, 让多少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存在感恩之情。一曲《爱的人间》, 让孩子们了解失去光明的人内心的渴望。情感的升华, 让学生理解人间的喜怒哀乐, 温情冷暖。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是学生追求的方向, 培养真善美的品质才是音乐教育的成功, 社会才会更和谐。

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音是情感的时间, 在音乐的浩瀚天空里, 无生命力乐谱显得微不足道。挖掘乐谱背后的音乐, 挖掘音乐背后的情感, 挖掘情感背后的力量才是音乐教学实施的方向, 方法围绕方向展开, 就得当, 教学效果自然有效。

1. 启发法

启发能激发讨论的冲动, 启发能让思维活跃, 启发是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音乐课的启发, 还不只是简单回答出问题, 而是要落实到音乐的表现。所以, 启发能让学生对音乐有所感知且有强烈的表现欲。启发方法最直接的运用, 就是问题设定。问题设置巧妙, 难易适中, 使得课堂教学流畅有趣, 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反之, 索然无味。看看以下几个问题能引发学生什么样的思考: (1) 一百年来, 都有哪些音乐类型? (2) 你们听完这首歌曲觉得怎么样? (3) 刚才这首歌曲好不好听? (4) 此曲的节奏松紧度如何?等等。这样的提问比比皆是, 这样的提问学生无所适从, 造成思维混乱。那应该如何提问为好呢?首先, 问题不可过大:一百年来都有哪些音乐类型?就是问题过大, 学生难以回答, 即使回答也难言重点。其次, 问题不可过泛:你们听完这首歌曲觉得怎么样?就属于问题过泛, 问题过大是深度, 过泛是广度。要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年龄特点。第三, 问题不可过浅:刚才这首歌曲好不好听?过浅的问题学生不屑思考, 主观性是音乐的特点。第四, 问题要非常有针对性, 且为下一个环节做伏笔。“此曲的节奏松紧度如何?”就针对性强一些。所以, 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 思路始终与老师同步,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 也减轻了课堂纪律管理的负担。中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很强, 一旦发现问题过难就回避, 问题过浅就丢弃。启发学生, 有时候来自教学过程的突发灵感, 但更多是教学思路的缜密思考才有精彩课程的落实。

音乐课所具有的特点, 就是音响的启发联想, 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图谱、音响效果、旋律、节奏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思考, 引发学生去探索。比如, 以下两个图在数学老师看来是一道数学几何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音乐的三拍子的圆舞曲的音乐图谱 (图1、2) 。方中有圆还是圆中有方, 是音乐课堂教学乃至很多课堂教学都必须思考或把握的重点。

2. 实践法

音乐离不开实践, 纸上谈音不是音乐, 音乐必须是动态的表现, 必须有参与, 参与就必须有主体, 学生就是参与的主体, 主体失去了参与的兴趣, 实践也就无从谈起, 比如柯达伊和奥尔夫教学法就充分体现了音乐的特点。目前的歌唱教学中, 唱旋律就是很好的实践, 很多的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不唱旋律, 聆听范唱后就直接唱歌词, 表面看起来学生速成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 其实是相当不扎实, 肤浅的。造成学生识字不识音。实践是有阶梯的, 实践的最终目的, 就是让学生懂得发自内心歌唱、用心体验、用心实践音乐。实践法中的参与和互动, 不只是知识性的了解体验, 更是合作能力的培养, 需要动态去演绎, 动态去参与。

3. 培养学法

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 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奥秘和乐趣, 从而影响学生的终生学习的习惯。音乐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共性是知识传授, 但个性的培养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音乐需要个性的演绎, 音乐需要个性的理解。用一首曲子不同人演唱体现个性差异, 音乐需要大量发挥个性特点, 掌握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离开指导老师, 就不会弹、不会唱, 就暴露出学法落实不够的问题, 音乐的创造力培养无从谈起。

总之, 教无定法, 而不是教无章法, 是在一定原则下方法的灵活运用。音乐教育教学有着和其课程不同的显著特点。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 创新教育相对还是欠缺的。音乐课堂遵循着一定模式的知识架构, 但必须牢牢掌握音乐规律和特点, 培养具有创造力思维的学生, 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音乐是智商与情商的高度统一体, 音乐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目前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来自学校的音乐课。然而, 目前音乐课堂教学的状况却不尽人意。其原因有多层次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理念把握和过程的实施。就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特点的原则与方法进行论述。

创新有方法 篇8

创新方法既是一种知识理论, 又是一种活动过程。作为一种理论, 它是基于组织外部及内部环境专门采集得来, 经过加工为创新所需, 从而保持竞争优势的跨学科综合;作为一个过程, 它又自由而率性地运用于组织创新的整个链条。周元先生说:创新方法是科学独有的, 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自然拥有它科学的逻辑重构。

这是一个艰难重构的过程。两年多来, 全国大大小小的创新方法培训和活动, 深刻着人们对创新的理解, 它不再作为理论存在于纸张之中, 而是作为技术创新的利器发力于科研和管理的诸多方面。据统计, 截至目前, 全国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方法示范试点企业310家, 培养了一大批较高水平的创新工程师和企业创新方法培训师资队伍, 2011年应用技术创新方法实现新增申请专利2 450项, 其中发明专利674项;专利授权1 481项, 其中发明专利280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 967个。一汽轿车全面实施“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短短两年时间内, 轿车销售规模从每年6万辆增长至19万辆, 企业利润从每年3.38亿元增至16.29亿元;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大科技专项创新方法应用, 取得了24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19项重大专利组合技术, 迅速提升了我国生物质能源核心技术水平, 年新增效益1 800余万元……

创新方法工作的成果越来越多地支持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自主研发出基于平板探测器的高灵敏度数字射线成像系统, 并成功应用于在役主力战机的生产和安全检测, 填补了国内空白;清华大学基于纳米材料的多维光谱阵列传感器, 国际首创纳米材料催化发光阵列传感原理、检测方法, 并成功研制检测装置……

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 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冰心教子有方 篇9

冰心从不在乎儿女成绩的名次, 只要求他们如何做人, 做“真人”。她教育儿女要对身边的人, 甚至小动物, 怀有关爱之心, 对社会更要有责任感。

吴青回忆说:“有一次, 我和小伙伴一起逮麻雀玩, 母亲就问我:‘天黑了你最爱找谁?’我说:‘我最爱回到妈妈身边, 妈妈的怀抱最温暖了!’母亲就说:‘你想没想过, 小鸟也要找它的妈妈呀!’”

有一次, 我没有遵守母亲的规定——每人每天, 只能吃两块饼干。我偷吃了几块饼干, 母亲就罚我用肥皂水刷牙。

还有一次, 我骂了一位聋哑的孩子, 母亲知道后, 非常生气, 狠狠批评了我, 还罚我喝奎宁水。奎宁水是喝不坏人的, 但那苦味, 却让我记住一辈子。

母亲经常让我听歌谣, 给我讲故事。我最喜欢听母亲讲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了。母亲告诉我, 大卫是怎样生活的, 怎样成才的。小主人公和姑姑的善良, 对我影响很大。

母亲还说, 我首先是人, 然后才是女孩子, 自己做事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冰心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诲, 让吴青受用终生。童年的她, 就知道如何热爱自然, 善待他人。她以父母为榜样, 注意保护环境, 从不乱扔垃圾, 从不摘花拈草;在母亲的鼓励下, 她养过小鸡小鱼, 也养过小猫小狗, 通过给小动物的喂食喂水, 照料它们一点点地长大, 培养了她对生命、对社会的责任心。小学一年级时, 她是全班为抗战将士捐款最多的一个。晚年的她, 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退休后, 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 我想这与冰心的言传身教是密不可分的。

冰心的儿孙, 在冰心的教诲下, 秉承家风, 富有爱心, 自强不息, 学有所成。她的外孙在美国留学时, 利用课余时间, 打工挣学费。而冰心的稿费, 却大把大把地捐赠给了希望工程, 或是直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世风日下, 不少父母对儿女只要求分数高低, 而忽略人格教育, 导致青少年不能健康地成长!即使成绩优秀, 对社会也冷漠无情, 缺乏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有的甚至沉湎于网络游戏, 寻找虚幻刺激, 走上了不归路!众所周知的某著名歌唱家的独生子李某, 由于教子无方, 犯案入狱 , 追悔莫及 , 令人扼腕 叹息。

冬季冻伤防治有方 篇10

局部的轻度冻伤一般称之为冻疮。冻疮初起时, 患处皮肤苍白, 后呈紫色或紫蓝色, 局部肿胀, 加重时会出水疱或溃烂。全身性冻伤比较少见, 常发生在严寒地带长期从事室外作业或长途跋涉者。患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和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肌肉僵硬、大小便失禁, 体温可降至24~30℃, 易被误认为已经死亡。故遇到全身冻伤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救护。

发生冻疮后, 局部每天要用温热水浸泡;还可以用茄秧或辣椒秧、冬青、艾叶等 (任选一种) , 加水10~15倍煮沸过滤, 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 浸泡或清洗患处, 每次10~15分钟, 每日1~2次, 清洗后再涂上冻疮膏;此外, 涂用蜂蜜、猪油配成的软膏效果也不错。

石蜡疗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冻疮办法。选用外观洁白、无杂质的医用石蜡, 将其置入双层套锅或电饭煲 (不能用铝锅) 中隔水加温。石蜡充分溶解后, 待自行冷却至60℃, 便可用来治疗。具体方法是:初起的、表皮没有破溃的冻疮患者, 先用软毛刷从冷却到55℃的石蜡上蘸取蜡膜涂于患处, 冷却后再在这层蜡膜层上反复涂刷, 直至蜡膜厚达右;还可以将患处或手足涂上一层保护蜡后快速浸入蜡液中, 立即抽出, 冷却后又浸入, 反复多次, 使加厚的蜡膜形成“蜡手套”或“蜡套袜”, 然后将戴有“蜡套”的手、足患处浸入蜡浴盆内30分钟或1小时。

幸福有方法 篇11

幸福是否能靠不断追寻获得,还是最终将会徒劳无功?

古拉腊时期

“幸福是临到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掌摔它”这句古希腊的谚语是古代世界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对幸福的理解,古希腊人把这个世界理解为一个岌岌可危的存在,它由社会较为优越的上一层阶级提供生存所需,而拯救则来自天上Ⅲ

“HappIness”,古希腊人解释为“机遇”,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派都赞同幸福是一种客观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斗观的状态,必须通过完整的一生而不是某个短暂的时刻来加以衡量

占人将幸福的状态比作超越凡俗的东西,幸福的人生就是“像神一样的人生”就此而言,幸福是纯粹的凡人俗子所难以想象的,更遑论达成这样的目标最谨慎的做法就是做好承担最坏事情的心理准备,同时电对最好的可能抱有希望,让诸神决定我们的幸福

宿命论的观点至今在世界许多地片依然存在,它的含义也比把希望寄托于“神”更加丰富宿命论归根到底,认为“幸福”是不可把握、不可被追寻的,只能等待它安然降临

学者柏图、亚里士多德同样赞同幸福的不可追寻,认为存培植好生活这一点上,快乐一点也不重要——好生活被视为是与有崽义的苦难和牺牲紧密相连的但他们也对人的苦难怀有安慰——人们首先应该寻求的是如何把痛苦降到最低,而不是要如何获得最大的快乐。

亚里士多德曾说。要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就是要按照我们人特自的美德(即理性)来生活而一个美好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亚里士多德最后的结沦是,幸福是“表现德行的灵魂活动”

中世界

基督徒也把幸福设想为人生结束后的一种客观状态。不过,希腊人把德行视为完全是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且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基督徒则把德行理解为神的恩赐,从理论上讲,所有人都可以获得

个人的努力存培育这种恩赐I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存在分歧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同意这样一种说法:尽管人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帝的选民,但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这种身份基督教尽管深受古代思想的影响,却还是开创了新的道路,一方面把幸福从尘世中移出,同时又把幸福对所有人的应许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希望之幸福是一种强大的力丝,劝告人们要忍受,给予世人前进的力量同时,这种希望也为世人的苦难提出了解释中世纪基督教的观念认为不幸并不意味巷脱离7生活的轨道,也不是个人失败或过锚的结果,而是人类自伊旬园堕落以来的自然状态

文艺复兴时期

十五、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发现人类的幸福世界,但他们强化了世人对这两者的兴趣文艺复兴运动标示了一种“新生”,就算不是实质L的“新生”,但至少在氛围t,可以按字面来理艇:如饥似渴、满怀热切、充满好奇心地求知。

人文主义者的著述虽然受限于神学所确定的界限,却扩大了自然福气的范围他们开始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即如何给予人们更大的尘世幸福、他们推论说,原罪并没有彻底断送我们,我们还有足够的自由和能力把世界造就得更好。

存文艺复兴时期如此众多的艺术作品中,极为引人注意的一个特色是,创作者大量的心思不仅花费在世俗的细节I,而且也费心于塑造微笑的而容。此前,微笑虽然在西方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并非没有,但自从基督教兴起后,这些微笑基本只出现存宗教人物脸r即使在宗教艺术中,微笑也颇为罕见,而且仅仅限于确然享有罕福的人物:享受天国之福的生母玛利Ⅱ,堕落前的弧当和夏娃,还有天使和圣徒

然而,存十五、十六世纪,艺术家们开始描绘世俗人物的微笑,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为著名蒙朔目丽莎似笑非笑的表情可谓那个时代印象的生动写照。

启蒙时期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幸福真的是一种自然状况,是人类本性的一种法则,那么持续存在的苦难又该如何解释?要逃避苦难,享乐和拥有此时此刻美好的感觉是否是有效的方法?

夏特莱候爵夫人在《论幸福》中提出,要获得幸福,“一个人就必须对幻象敏感,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快乐都来自于幻象那些丧失了感受幻象能力的人是不幸的”。

一系列游离于宗教之外的思考让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者对尘世幸福本身的兴趣猛然爆发。洛克等人勇敢地展开一个观念,即认为尘世的欢娱——即幸福地生活——就是遵帝的旨意而活尘世并不是“泪水之谷”,而是让人预先品尝更大喜乐的地方“这毕竟是个幸福的世界”

但同时代也有反对派,边沁曾列举了“快乐”的五十四个同义词——狂喜(ecstasy)、安康《well-being》、满意(satisfaction)、极乐(bliss)等,以此证明快乐是个不确定的词而且,一个人的快乐可能正好是另一个人的痛苦

作为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康德进一步指出,“使一个人幸福和使他成为好人完全是两回事”,如果说做好事(过有德行的生活)就意味着获得好感觉(过得幸福)这一命题令人存疑,那么好感觉就意味着善这个说法就更不可信、康德以一种常识性口吻指出,德行有时候是痛苦的

而那些感觉好、觉得幸福的人。有时候也可能是个坏蛋。

他最后的结论是,“军少就此生而言”,幸福并非必定是自然所规划的一部分我们在今世的责任就是从事适当的行为,做到让自己“有资格获得幸福”,这样我们也许可以合理地“盼望”自己能够在其他情况下按照我们自身的资格高低来“分享幸福”但是,他也承认,这种信念必定始终是一种信仰之举。

十九世纪的忧郁风潮

法国大革命的动荡以及事后造成的失望情绪导致了忧郁风潮的勃兴;1808年,法国浪漫主义者巴拉歇声称:“人生中唯有忧伤才是最重要的,超越泪水的实在,根本就没有”拜伦则对这个世界极度厌倦。

存启蒙时期,认为痛苦非但不是必要的,而且是一种纯粹的恶;人类本能上要逃寓痛苦,而承受痛苦只是由于盲目性、受到强迫或环境使然痛苦是一种要从世界上清除出去的东西,是有待治愈、根除的病症,而不是要加以品味或转化。

这是一种崇高的信念,至今依然如此,很多人道主义者坚守的就是这样的理念然而,浪漫派亦主张:苦难对人类境况而言是自然的现象,如果有人妄称苦难不是自然的,而仅仅是愚昧无知、或错误、或过时信仰的结果,那就不仅难以让人信服,而且自欺欺人,浪漫派指出,苦难是这个世界既行的事实,必须存大庭众之下予以公开承认;像席勒所说,我们必须“勇敢而对厄运”

浪漫派为痛苦——尤其是情感上的痛苦——赋予了意义和深度,他们不可为痛苦赋予了浪漫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也为痛苦赋予了目的——

当代苦难的意义。正是来自于受苦本身,寻求意义的人受苦,这是他们应得的,因为受苦正是对世界的一种恰当的回应。

工业革命时期

“幸福是我们人生的终点和目标”这一观念,出现在世

nlc202309011604

界上其实还不满二百年。在启蒙主义之前的数百年里,工作——用双手劳苦——一直被视为是一种惩罚,一种可怕的必然,是上帝对亚之罪的诅咒,在他们的认知里,优遇的生活就是无需劳动的生活。至于死亡的幸福,则是永恒的平静安息。

根据卡莱尔的分析,解除苦难所需要的,显然不只是单纯的享乐,社群、有意义的劳动以及体验上帝,对于恢复人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恩格斯赞同卡莱尔的一些说法:“在T作中有无穷的意义”,“劳动就是生活”,“一切真正的工作都是神圣的”,“找到自己应做的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样的人不再要求其他的幸福”。

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假定之一是——人类的劳动可以为我们带来救赎,这一假定是颇具乐观色彩的,把幸福指数看做可以自我给予,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幸福,自由市场会鼓励我们为梦想追求而耐心T作,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存劳动和其他事物当中寻找快乐。

与乐观的马克思卓义相对,同时代也出现了最悲观的弗洛伊德。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幸福史是一门徒劳的学问

弗洛伊德主张将幸福分成两个竟面:积极的和消极的,“一方面。它旨存消除痛苦和不幸,另一方面则旨存体验到强烈的快乐感受,推迟眼前的享受以网后报,人类心智由此学会计算后果,衡量利益与代价,但弗洛伊德悲观地认为,这二者几乎是无法平衡的,追求幸福的战斗一开始就注定失败。除了受累于人之心理禀赋的内在障碍,还受困于大自然本身的外存阳挡。

而目,弗洛伊德对人类不幸的根源之一——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所带来的社会苦难不太乐观,他指出,“在人类的本能禀赋中,无可否认有一种强烈的攻击性”

但弗洛伊德将人的差异化重视了起来:如果根本不存在能让“我们获得所求一切”的幸福之路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同样正确的是,“的确有很多条路,它们可能引导人们达到人所能达到的幸福”,即便其中“没有一条是确切无疑的”

二十世纪

二战后,人们一度认为谈论幸福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行为”,谈论幸福更是如此。

然而,在反思中人们意外地发现,即使在集中营里,一个人仍然可以拥有希望;即使在集中营里,一个人仍然能够从死亡的大限得到安慰;即使在集中营里,一个人仍然还是可以因为物质生活的烦扰牵挂而获得消遣和分心。

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弗兰克,也因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验得到相似结论。他写道:人的痛苦的大小“完全是相对的”,它像气体,扩散、充塞到有意识的心灵和人的灵魂当中。内在生命的紧张也有助于“被囚禁者找到避难所,以逃离他生存的虚无、孤寂和精神贫困。”在如此多的人为的丑恶环境中,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匆匆一瞥的山峰或日落的壮观,让人想到“世界能够显得多么的美丽”。

总体上的证据表明,人类有一种令人惊讶的复原能力。我们天生就是被设计成要活下去。而我们也经常能做到这一点,无论发生什么。

1963年,哈维·保尔,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广告经理,创作了一幅现代“笑脸”图案,该标志的知名度在某些地区可以与基督教十字架和犹太教大卫之星一比高低。单单在1971年,热衷追求幸福的人们便买了五千万枚印有“笑脸”的小徽章,这张咧着大嘴的“笑脸”代表了一股幸福狂潮的先声。

现在,幸福的书籍可以说遍布世界各地,这些书名的盛行本身就是一种迹象,表明并非一切都十分美好,过去一百多年,我们的物质世界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但在一次对世界各国的幸福指数调查中,除了有明显动荡的地区,大部分国家的幸福指数大体维持在相当水平。物质的富足本身不必然就会带来幸福。

很久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做出过结论,人生的目的不可能只是放松和消遣:

“我们选择每种事物都是为着某种别的东西,只有幸福除外,因为它就是那个目的本身。把消遣说成是严肃工作的目的,这是愚蠢的、幼稚的,消遣是为了认真地做事情。这似乎是正确的方法。”

然而,现代人的问题常常是为了做出不同的作为,为了从事“严肃”的工作,过上合乎德行的生活,我们必须首先决定,这样的工作应该是什么,这正是当代社会中许多人的问题,除了好感觉以外,这些人难以制定长期目标,即能够把希望、信念和目的赋予人生的那种有意义的叙述。而且,幸福,这一长期以来在哲学传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论题,几乎被当代哲学家,至少是被主导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哲学家完全扬弃了,职业哲

学家专心于语言游戏和解析式分析以及结构主义和诠释学,而古希腊人的大问题——什么构成善的生活——则被拱手让给大众

心理学家、广告经理和好感觉的

推销者去回答,甚至不愿意去探究义务和目的、德行和真理这样一些幸福之构成要素。

二十一世纪

幸福的全部历史表明,不安分的人类将永远不会简单地屈从既定的命运,尤其是当那种命运留有遗憾的时候。那些用来改变情绪的药物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使用。应该承认,实际上操纵基因来提高幸福这一前景,还有待实现——但也不是太遥远的事。

但是,一旦人类决定迈出这致命的一步,去追求活得如神一般,他们就应当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将使他们丢弃部分的人性。因为根据过去数千年驱策西方文化前进的那种渴望和追求——高贵的不安分——来判断。假如人类依然只是会死的物种,那么有些事情,人类是永远不会知道的,他们永远不能解答某些谜团。极致幸福的圣杯就是其中之一。就如同故事中用来盛基督宝血的圣杯一样,极致幸福也只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一个救赎的圣物,一个装盛我们苦痛的容器。要找到这只圣杯——要解答这个谜,破除其魔力——就必然会牺牲我们的某些部分。我们很容易发现,敢于追求极致幸福的那些骑士,其实不像是传说中那些勇敢的十字军战士,而更像是塞万提斯书中那个面带哀容的骑士堂吉诃德,他在其旅程结束之际才明白:追求的过程其实比到达更美好。

小麦苗弱管理有方 篇12

1土壤干旱造成的弱苗

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 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 叶色灰绿, 心叶短小, 生长缓慢或停滞 (群众称之为“缩心苗”) , 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 根少而细。管理要点:结合浇水, 追施碳铵225kg/hm2。

2土壤缺氮造成的弱苗

幼苗细弱呈直立状, 分蘖减少, 叶片窄短,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 逐渐变黄干枯, 并向上部叶片发展。管理要点:尿素105~120kg/hm2, 或碳铵300~375 kg/hm2, 在行间沟施或对水浇施。

3土壤缺磷造成的弱苗

表现为根系发育差, 次生根少而弱, 叶色暗绿无光泽, 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 植株瘦小, 分蘖减少。管理要点:结合浇水、划锄, 用过磷酸钙300~450 kg/hm2, 在行间开沟追施, 追施越早效果越好。

4土壤湿板或盐碱危害造成的弱苗

通常表现为麦苗根系发育差, 吸收能力弱, 分蘖出生慢, 并往往伴有脱肥症;盐碱危害重的地块, 常出现成片的紫红色的“小老苗”, 幼苗基部1~2片叶黄化干枯, 严重时, 幼苗点片枯死。管理要点:结合深中耕, 开沟追施氮磷混合肥;盐碱危害重的地块, 追肥后灌水压盐, 并及时划锄松土, 破除板结。

5土壤板硬造成的弱苗

由于土壤缺墒少气, 根系伸展困难, 致使麦叶黄短, 分蘖不能按时出现。管理要点:先及时浇水, 再深中耕松土, 以破除僵硬层。

6土壤过湿造成的弱苗

通常表现为叶色淡紫, 分蘖出生慢, 严重时叶尖变白干枯。管理要点:先及时深中耕散墒通气, 再追施少量速效化肥, 以促苗早发。

7播量过大造成的弱苗

其表现是幼苗拥挤不堪, 植株瘦弱、纤细。管理要点:先抓紧疏苗, 特别是地头、地边以及田内的“疙瘩苗”, 要早疏、狠疏, 再结合浇水, 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 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促使麦苗由弱转壮。

8播种过深造成的弱苗

其表现是出苗缓慢, 叶鞘细长, 迟迟不分蘖, 不长次生根。管理要点:先扒土清棵, 再及时追肥 (施碳铵225 kg/hm2) , 以促进根系和幼苗发育。

9播种过浅造成的弱苗

由于分蘖节离地表太近, 水分养分条件差, 使根系生长和蘖芽发育受到抑制, 因而通常表现为根、蘖减少, 植株黄弱, 容易受冻枯死。管理要点:结合划锄, 壅土围根;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时, 破埂盖土。盖土厚度以使分蘖节处于地表以下3cm左右为宜;若采取客土覆盖, 即以粘土盖沙、沙土盖粘, 还可以改良土壤。

10播种过晚造成的弱苗

上一篇:水平衡测试下一篇:实验室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