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建设师德

2025-01-13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精选12篇)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 篇1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点, 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技能, 而且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因此, 中职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 也应加强师德建设。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 (简称“中职”) 包括四类:中等专业学校 (简称“中专”) 、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 (简称“职业高中”)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简称“成人中专”) 。21世纪, 传统的这四类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 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

中职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 特别是高等教育扩招后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都涌向高中这根独木桥, 余下的部分学生中考分数较低, 生源素质较差, 生源锐减。

1999年, 我国中职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滑坡。据统计, 我国中职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 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职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 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虽然近几年国家在政策上对职业教育给予一定倾斜, 但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 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 缺乏市场竞争力, 就业困难状况仍未有明显的改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首先, 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 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 希望子女读高中、上大学成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夙愿。

其次, 家庭教育缺乏, 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造成孩子学习没人问, 成长没人管,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此类家庭的孩子的成长成了社会问题。

最后, 由于上普高的学生日益增多, 使中职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 各中职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制力差, 出现上课睡觉、逃课, 考试交白卷等不良现象。

中职教育中学生的现状提醒我们, 在发展中职教育的同时, 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技能, 而且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因此,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加强师德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关键。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 无论义务教育、高中教育, 还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都需要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 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但目前中职教育中有悖于师德的现象屡有发生。由于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师生纠纷时有发生, 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自身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有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往往口不择言,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有的教师, 因学生成绩不好, 迟到、早退或违纪现象等变相体罚学生。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不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有悖师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较为落后。那种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智育发展, 强调学习成绩的教育方法, 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是教育管理不完善, 缺乏系统学习。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 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不够, 延缓了教师师德建设的进程。

三是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 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而教育学生则非常需要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渊博的专业知识, 精湛的授课技巧,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二、如何实施中职学校师德建设

1.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人口大国, 就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 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部落在职业教育上。传统上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的观念应加以改变。

2. 加强教师师德培训。

针对现有教师的自身特点, 要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特别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平。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 必须加强师德培训, 使师德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 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 教师要以身示范, 情感育人。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中职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授课时, 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 培养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做到因材施教。

在师德建设中, 教师的人格作用很重要。如果说一位教师能够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其师德一定很好。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过程, 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爱心和耐心等。教师不能要学生适应自己, 而要主动适应学生。教师要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 积极面对教育和管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热爱学生,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 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之灵魂, 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 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同时,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老师的师德品质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并受益终生的。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 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中职人才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 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不同的时代对于师德的要求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对于师德的要求不可能和古代一致, 必须有时代气息, 科学发展观对师德师风的要求为: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育人观。中职学校可以按照政治品质、思想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师德师风基本要求, 形式不一, 但大体相同, 主要是下面几点:

(1) 思想过硬, 政治坚定。在工作上我们首先要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教育事业;时刻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拥护党的决定, 言行一致。

(2) 在教学中依法执教。要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园里做学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带头人, 杜绝在教学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杜绝性犯罪伤害学生案件的发生。

(3) 与时俱进, 爱岗敬业。老师不但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而且要热爱自己的岗位, 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 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履行课后辅导学生的职责;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4) 关心学生。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 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平等的语气和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 但不是溺爱学生, 在平时的管理中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 注重言教, 更注重身教, 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和公正的评价, 切身维护学生的利益,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5) 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多和学生的家长沟通联系, 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些信息, 同时也让学生的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 便于共同把学生管理好。

摘要:中职教育面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造成有悖师德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 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教育,师德建设,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以及对广大任课教师的几点希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 篇2

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并狠抓落实,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监督考核为抓手;以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切实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全体教职工在服务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为突破。现将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片圣洁的土壤,在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明确应当走在最前列。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处)室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究,建立与完善各种师德师风评价制度,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X省XX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整理实施方案》,列举出了师德师风集中整理具体内容,实行年级组分管领导与科(处)室负责制,分管领导及年级组校级领导为学校整理的直接职责人。学校还进一步把师德师风建设职责目标落实到科(处)室、到年级、到岗位、到次人。

二、抓实宣传动员,丰富工作载体

我校充分利用党委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党员大会、年级教师会、教研会等主阵地,组织广大教职工仔细学习教育部《关于强化与改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X省教育厅《X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以及县教科体局有关文件与学校有关规定。学校坚强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先锋表率示范作用;通过专题党课、师德汇报会、“学习强国”、“青年院校习”,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印发学习资料等途径组织教职工集院校习与自学;通过橱窗、板报、电子显示屏、廉政文化墙等传统媒体宣传警示,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提升教职工的思维政治觉悟与师德修养。

三、抓好监督惩处,倒逼工作落实

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没有监督与处罚,好人也可能变坏。学校纪委、监察室负责全校整理工作的安排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我校纪委面向社会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信箱”、公开“师德师风监督电话”,通过问卷调查、研讨会、随机走访、关注网络舆情等途径掌握师德师风存在问题,及时向教职工推送有关政策信息、警示短信。各年级纪委委员与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学校还建立了教师次人师德师风档案,把师德师风和干部聘任、教职工上岗、评先推优、评职晋级、绩效考核等挂钩;同时,学校建立与完善奖惩机制,定期表彰成效明显、师德高尚的教师,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职工,实行职责追究与“一票否决制”。对失德失范者,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取消评优晋级资格,并视情节给予其党纪或行政处分;同时根据“一岗双责”的规定,对有关校级领导、中层科(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追责问责。近几年,我校共处分违规违纪教职工X人,共约谈涉嫌违规教职工近XX人个,有两次备课组被集中约谈。

我校始终坚强以榜样力量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近几年,我校教师杜建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XX被评为X省师德标兵与X省教书育人名教师,X、X等被评为X市师德师风标兵。通过多年师德师风建设,我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学校连续八年获得X市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这和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密不可分。

探究如何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建设 篇3

【关键词】中职教师 师德建设 途径

我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将教育水平尤其是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时代,各国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人才则是这些竞争的核心因素。若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要有合格的师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师德主流是良好的,他们辛勤耕耘,脚踏实地,忠于职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为中职教育乃至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不容我们忽略的是,许多中职教师由于自己放松了思想道德的建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们往往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变得浮躁,倦怠,迷失自我。本文将分析当下形势,从师德的基本现状入手,探讨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建设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并着手分析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1 中职教师存在的思想问题

1.1人生观、价值观的紊乱,理想的不明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设,许多腐朽的思想腐蚀着我们的中职教师队伍,如极端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就使许多中职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异变,他们不热爱职业教育,教课不努力,备课不细心,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用在第二职业上,单纯的只为钱,偏离了教师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1.2教育的方法不当,缺乏爱心。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年龄十五岁到十九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个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是否得当往往影响他们的一生。有些职教老师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如不平等的对待学生,对学生进行歧视、讥讽、侮辱、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1.3道德行为失范,言传身教不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的师德意识薄弱,纪律意识十分淡薄,上课吸烟,不注重仪表,言语污秽,思想泛滥,给学生做了一个坏榜样。自古以来言传身教就是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孔子提出“以身作则”的教师道德规范,在国外,加里宁提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中职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1.4没有使命感,不注重协同施教,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他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教师的社会化”是现今教育的重要特征,它确保三大教育的一致性。但是,现在许多中职教师都很少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这就导致教育的脱节,影响教育的连续性。

1.5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比如发生新学期学生能力差,基础薄弱,导致教学效率过低的情况,一些中职教师往往怨天尤人,抱怨不停,却很少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

1.6缺乏责任心,实践能力不强。综上这些缺乏师德的现象,严重的损害了学校及教师的圣洁形象,给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 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建议的途径

2.1建立健全中职教师师德教育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将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加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具体落实,组织切实落实,内容细致落实。当然,党员教师、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2为提高广大中职教师的师德师风,我们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学习。充分发挥各级政治组织如团委、学校工会、教职工代表在师德教育中的作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师德教育活动,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先进工作格局。

2.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以提高中职教师的道德素养。学校的相关部门应时常在教师中开展职业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意识,达到教师自觉依法执教的目的。我们应该坚持用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中职教师,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教师,使中职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4我们要以先进化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能力。教师应该谨记“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点”的教育理念,充分的利用课堂这个渠道,把德育工作做到最好,以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的发展。

2.5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我们需建立有效、合理、全面的师德师风考核体系,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力表彰,进行一系列的正向激励以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2.6重视运用舆论来引导,创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2.7注重社会监督,从而建立全面、系统的师德师风评价和监督体系。建立全面的师德师风评价和监督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社会对师德师风评价的支持和关心,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学生舆论的反馈作用等。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中职教师师德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学习;以先进化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加大教师管理力度,规范教师职业行为;重视运用舆论来引导,创造良好的师德氛围;注重社会监督,从而建立全面、系统的师德师风评价和监督体系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加强师德建设,给力中职教育 篇4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这类学校担负着两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某行业工作所需的必备生产技能;二是为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但该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的特点, 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较低。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技能, 而且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因此, 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 加强师德建设成了职业教育的关键。

纵观古今, 从教育先贤孔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到在四川地震灾害中为了学生而舍弃生命的感动中国的十大灾区教师谭千秋、严蓉等人民教师, 以及现在活跃在平凡教育岗位上的优秀教师, 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能够有不平凡的壮举, 之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做出卓越的成绩, 都与他们个人所具有的高尚师德修养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学会生存》中提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 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因此, 只有品德才能影响学生的品德, 只有心灵才能影响学生的心灵, 只有行为才能影响学生的行为。

但目前中职教育中有悖于师德的现象屡有发生。由于学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师生纠纷时有发生, 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二、如何实施中职学校师德建设

1.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要使师德建设卓有成效, 必须正确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

“外”指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主要指教师朝夕工作学习的学校环境。“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德行影响重大, 在市场经济思潮的冲击下, 学校环境也受到冲击。例如, 个别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不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 对工作敷衍塞责, 缺乏工作的激情;个别同样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的领导, 官本位风气日浓。学校领导以权谋私的个别案例不时被媒体披露。前武汉大学某校领导触犯刑律的报道在教育界引起不少的震动。这样的外部环境必然导致人心涣散, 法纪观念淡薄, 个人私欲横流, 师德建设从何谈起呢?

“内”即自我修养, 自我反省。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从哲学角度进行思考,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提高师德修养, 离不开领导的教育引导和同事的帮助, 但最重要的是靠自身的学习和修炼。自省自悟、自修自养, 这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根本手段。

2. 加强教师师德培训。

针对现有教师的自身特点, 要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特别要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为此, 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要处理好“予”与“取”的关系。

“予”指的是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和无私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是千百年来教师的德行之一, 是对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取”就是社会给予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 学校、学生对教师劳动的价值给予应有的承认与尊重。在“予”的方面,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光辉的典范,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这集中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教师要以身示范, 情感育人。

中职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授课时, 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 培养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做到因材施教。

在师德建设中, 教师不能要学生适应自己, 而要主动适应学生。教师要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 积极面对教育和管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热爱学生,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 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 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 必须由此来体现, 它是师德的载体。而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 在此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 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针对教育新任务、新问题,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勇于创新。

有教育专家提出, 教师的教学力=师德×师能 (专业知识+职业技能) 。师德与师能的乘数效应显示, 只有两个因子均提高, 乘积应才会相应提高。师能是发展之本, 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 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爱学生、爱教学事业不是一句空话, 教学能力低下势必制约着师德水平的提高。

师德不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而且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不同的时代对于师德的要求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对于师德的要求不可能和古代一致, 必须有时代气息。科学发展观对师德师风的要求为: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育人观。作为中职教师, 我认为中职学校师德师风主要有政治品质、思想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思想过硬, 政治坚定。在工作上, 我们首先要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教育事业;时刻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拥护党的决定, 言行一致。

(2) 在教学中依法执教。要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园里做学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带头人, 杜绝在教学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杜绝犯罪伤害学生案件的发生。

(3) 与时俱进, 爱岗敬业。老师不但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而且要热爱自己的岗位, 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 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履行课后辅导学生的职责;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之, 良好的师德, 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而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产业所需的初级人才的重任, 加强中职学校师德建设既具有社会学的意义, 又具有经济学的意义, 即加强做好师德建设能够给力中职教育。所以, 每位中职教师都要努力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 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托起明天的太阳。

摘要:中职教育面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有悖师德的现象经常发生等状况。因此, 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简析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并指出师德建设应如何实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德建设,关系,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过程以及对广大任课教师的几点希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2]黄秋桂.“浅析中职学校师德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 篇5

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刍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加重,辅导员工作显得日趋重要.现今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都是刚出校门的青年人,教育工作经验不足,加强青年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刻不容缓.

作 者:何永鹏 陈志明 刘永华 HE Yong-peng CHEN Zhi-ming LIU Yong-hua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 刊 名: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YOUTH COLLEGE 年,卷(期):2009 27(4) 分类号:G647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辅导员   师德师风建设  

中职院校建设师德 篇6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创新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到高校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而在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已占到80%以上。当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主力军。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还是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准距离大学生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队伍配备不够合理。这些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发展得比较快,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师队伍配备还不够合理,这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青年教师比例偏高。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人数呈普遍上升趋势,有些院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到学校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3)学历层次差距较大。在教师队伍中,老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而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又比较高,老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教龄及教学经验差距明显。老教师的教龄比较长,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在这些方面相比又严重不足。

(5)外聘教师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教师人数不足,高职院校会经常从校外聘请一些教师进行教学,由于他们各方面的经验不足,往往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6)非师范类教师比例高。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教育,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7)缺乏敬业精神。高职院校中有一大批教师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多数教师仅将教师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

(8)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很多新来的青年教师成长在顺境之中,很少遭遇挫折。在求学、就业过程中几乎是一帆风顺,因而其非常自信,极少有反躬自问的态度与习惯。由于缺乏对教师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没有系统的师范教育及职业行为训练背景,他们很少能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存在的不足。又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青年教师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9)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现在高职院校中没有相应的机构来帮助、指导教师去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而仅仅安排其到不同的教育教学岗位去工作,教师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职业发展动力。

二、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師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的规范。师风则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简而言之,师德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师风是教师的风范,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校园的精神面貌以及校园的风气。

(一)教育性质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职能,韩愈《师说》归纳为三条:传道、授业、解惑。其实可压缩为两条:一曰传道,一曰授业。因为道中有道惑,传道过程中必渐次破解;业中有业惑,授业过程中须不断答疑。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密不可分的教书与育人,是高校教师职责的两个方面。由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本身为载体进行传承,所以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离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企业及社会各界依然普遍重视学校师德师风,因此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应放松,而应加强师德师风。

(二)职业教育特点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相对受到压抑,需要得到矫正。这就决定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管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走向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社会接轨。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观和世界观。要矫正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培育合格学生,使其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三)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全球化,Inter网覆盖地球的时代,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折。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相关网络技术发展正在急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高校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迅速获取各种知识,不同地方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远程教育向本专业的专家请教学习。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势势必被削弱。同时,网络知识传播无序杂乱,正确知识的获取与一些错误的甚至违法乱纪的信息同样容易被获取。这就使得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三、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建议

“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是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以人为本”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其本质在于以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主旨,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针对目前师德师风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看作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任务出发,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重视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风,正确诠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机构内部进行敬业、乐业、勤业教育。

(二)完善的培训机制

青年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首先要进行师德理论和知识规范的学习教育,然后才能内化为师德意识(包括师德理想、师德观念和师德价值等),形成师道情感,磨炼为师道意志,进而才能外化为师德行为。建立与完善业务培训机制是优化青年教师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迫切要求满足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强师德的学习教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要把好新教师师德的入口关和建立导师制。把好入口关,就是搞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新进青年教师开展包括师德师风在内的培训,并严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学导师制。就是在学校教务、人事、科技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院系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实行“传”、“帮”、 “带”。教学导师不仅要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实践教学等教书环节,更重要的是指导新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付诸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三)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师德师风评价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一方面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具体化、规范化,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要把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使得培养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似朝阳初升,蒸蒸日上。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将有力保障和支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也才能取得成功。师德师风建设不是靠口头上说的,而是靠教师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造就的。这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势在必行,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每一位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重师德、正师风、强师能”,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

[2]冷晓彦:《论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是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是时代的要求, 是广大师生的期待, 也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迫切需求。

一、师德师风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师德师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品格和行为风范, 是教师世界观、道德观和政治素养、思想品格、职业操守及个性风格的综合性呈现。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院校教育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 直接影响人才的塑造和未来走向。师德师风在学校建设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1. 具有文化价值导向功能。

一流的学校必定有一流的文化价值理念。西方一流大学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重视人的培养, 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明确提出: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做人第一, 修业第二”。高职院校虽然不是培养领袖的地方, 但培养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培养善人, 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技术知识的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学校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着学校的层次。高职院校整体师德师风既塑造院校的价值文化, 又承载着院校的价值文化, 师德师风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重要的在于其整体的师德师风。高职院校整体的师德师风是院校文化价值的整体呈现, 影响甚至制约着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决定着高职高专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层次。

2. 具有院校建设的渗透功能。

师德师风既大象无形, 却又无所不在, 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 渗透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领域, 渗透于学校的组织体系和个人行为中, 甚至渗透于食堂和宿舍管理中。师德师风既是精神形态的, 又是物质形态的, 离不开精神载体的依托, 也离不开物质载体的依托。好的师德师风引领能提升学校各方面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3. 具有授体对象的传袭功能。

院校教师面对的授体对象是学生, 几年的大学时间虽然短暂, 但是在人生旅程中却十分关键, 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成型乃至定型的关键期。什么样的师德师风往往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学生, 什么样的教师也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的同时, 也会接受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风格。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哈佛气质”、“北大风范”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师德师风的直接浸染中形成的。当学生承袭教师的特定品德风范, 就会终身受其影响, 并代代传袭下去。这样的传袭功能决定师者必须有历史责任感, 必须对自身的德行风范有高度的自觉、自省、自律。

4. 具有道德风尚的示范功能。

特定的师德师风是一种特定的德育范式, 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教师直接面对的可能只是小众, 但其背后却是社会大众。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大众媒体时代, 师德师风对社会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和官德官风一并处于顶层而对社会道德风尚起重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特点、新问题

当前,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乐于教书育人, 坚守道德底线, 维护师道尊严, 精心育人, 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辛勤耕耘着。然而,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由于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与转型, 我国传统文化价值遭受巨大冲击,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如同社会道德风气一样, 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德风意识弱化、自我意识强化, 工具理性热宠、道德理性趋冷, 价值取向多元、利益诉求放大, 制度机制缺失、建设手段乏力等特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政治意识淡薄, 政治理念偏差。

少数教师忽视政治学习, 片面认为只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就能做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指导, 就可以胜任高职教师这一岗位。同时,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教师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导致一些教师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 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 政治意识淡薄, 个别甚至出现一些脱离国情的政治诉求和不切实际的极端主张, 在学生中乃至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 价值取向功利, 敬业精神弱化。

随着思想观念多元化、开放化, 一些教师的人身观、价值观发生变化, 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没有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事业, 仅仅将其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具体表现为:治学态度不严谨, 不关心教学质量。有的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和一些商业活动, 直接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有的教师一切向钱看, 把赚多少钱作为成功标准, 极大地误导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3. 文明形象不佳, 示范作用不强。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使得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但少数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 不注意言论的导向, 以至于在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工作作风、言谈举止、仪表着装等方面难以在学生中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个别教师甚至丧失人格, 丧失底线, 搞学术交易, 搞钱权交易, 玷污高校这座教育殿堂。

4. 重视授业解惑, 忽视传道育人。

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 更要教导他们学会做人, 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当前, 有的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忽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有的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不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加以引导, 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学工处、辅导员的职责, 认为与己无关。

三、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要从规范约束、环境改善、制度创新等方面予以加强, 也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道德的自审自律, 真正成为学生尊敬的师长和社会风尚的楷模。

1. 坚持核心引领,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道德素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要对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和核心。坚持核心引领, 重点突出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新时期, 加强师德教育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 必须通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等各种相关的专题教育来实现。

2. 坚持价值导向, 完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高职院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高、能、雅型的人才, 即综合素质高, 专业技术能, 思想行为雅, 这应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文化的价值取向。要以这样的文化价值为导向, 根据国家教育法、教师法和其他相关法规, 完善符合高职院校特征的教师职业规范。要以培养人才的价值需求和授体对象的群体特征为基础, 提出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个性化要求。比较而言,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应试教育中大多并不属于强者, 其自信、自尊可能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伤害。

3. 坚持示范, 形成正面激励机制。

通过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 但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涌现出许多德才兼备的教师。他们不仅科研教学业务能力强, 而且十分热爱教育事业, 把教师当作一门事业来对待。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诸如“校园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形式在学校内树立师德的典型形象, 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激励先进, 鞭策落后, 从而推动师德建设。注意形成正面的激励机制, 把个人修养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科研实践、进修学习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加强个人职业能力, 自觉提高师德水平。

4. 坚持体制创新, 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求, 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教师岗位职务考核和年度考核体系中加入师德评价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完善对教师的考核体系, 把业务水平、学术能力与师德评价有机统一起来。教师师德出现问题, 等同于发生教学事故或违反教学纪律, 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

5. 坚持自我教育, 加强教师自律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责, 提高精神境界, 才能实现师德建设的真正飞跃。教师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根本,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是师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所以,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引导教师自我教育、加强教师自律能力培养的活动, 如通过每周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引导教师了解各种教育法规, 促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真正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通过教师、学院、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才能让其教育目标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小君, 李红兵, 彭玉玲.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9) .

职业院校师德建设探析 篇8

1 当前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教师大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乐教, 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但由于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工作压力和危机意识, 少数教师师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理想不够明确, 在岗不敬业, 创新意识淡漠, 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无心钻研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对学生爱护不够, 教育行为不当, 歧视后进生, 对违纪现象视而不见;个别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 在讲台上发泄不满情绪, 甚至有违法行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劳动观念受到冲击, 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未能与时俱进有关。

1.1 师德理解偏差, 师德建设定位拔高

师德建设有3个层次要求:师德理想是对教师专业行为最高要求;师德原则是中级要求;师德规范是基本要求或起码要求, 是底线。基于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认识和对教师人格的期待, 各类学校师德规范基本上是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爱生重教、育人为本、博学精业、求知创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建设过分强调爱心、无私奉献, 无视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人, 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师德建设重心无谓拔高, 师德规范混同于师德理想, 使得师德规范不具体、不全面, 缺乏针对性。无明确的师德底线, 不仅使教师难以把握与遵循, 而且使学校也不能对教师进行很好的考核, 教师即使违背了师德规范也难予以惩处。

1.2 师德建设重社会他律, 未能内化为教师自律

目前师德建设中更多地关注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信念与理想、职业态度与情感、职业责任与义务等, 较少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心世界。师德建设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外在强制的他律状态, 没有完全被教师个人所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情感、意志, 形成内部调控的自律机制, 且没有用理性的职业道德意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调节师德实践中的诸种关系。这样容易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

1.3 师德规范重学生利益, 轻教师及教师利益

目前师德规范更多地关注教师与学生的规范, 论及教师与教师群体的关系时只是泛泛地强调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要遵循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等, 缺乏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学校教师与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关系的规范, 不能指导教师妥善处理好教师群体中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 不利于教师处于主动、自觉、自省、自律的状态。

1.4 重师德宣传与教育, 轻主体实践精神的传扬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是空洞乏味的理念和说教。目前, 学校师德建设鼓励教师自省、自立、自律、慎独, 主张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谦让、忍耐。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本人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 在调节内、外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 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谋求自身发展, 实现教师工作价值与个体人生价值统一时形成的价值体系。高尚的师德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使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人生理想而孜孜不倦地追求。

2 对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师德是教师本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它既是对教师职业生活中行为准则的要求, 又是教师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是整个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历史传承性, 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师德建设应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汲取当代世界文明成果。

2.1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深化师德内涵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教育活动经历了从“神化”教育、“物化”教育向“人化”教育转变的历史进程。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人重于物, 是对人主体作用的一种尊重和肯定, 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一切为了人, 一切依靠人;同时强调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要把握其规律性, 还应符合人性的发展要求。国际组织在师德建设方面很早就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注重发展个性、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196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教师职业行为最高要求, 即师德理想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 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 以及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为目标, 将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于和平以及对各民族、种族或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宽容和友谊所作的贡献上。《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提出师德规范的核心是尊重学生、重视个人发展, 反对强制和暴力。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用以人为本理念审视师德建设、拓展师德建设内涵, 既符合时代的要求, 也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首先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成才, 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的根本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人道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理解、帮助、尊重和关爱学生, 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反对片面理解新型师生关系, 放弃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 其实质是对学生的不关爱、不尊重, 而不是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 根本目的在于唤醒和尊重人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人的创造活力, 不能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无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在塑造教师自身高尚品格与情操的同时, 国家、社会应对教师予以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这是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对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

2.2 弘扬法制精神, 构筑师德底线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果只有道德理想的引导, 而没有可遵循的具体规则, 往往只能约束少数人。师德建设倡导师德理想, 恪守师德规范, 应建立在法律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一是国家在充分考虑教师工作职业特点的基础上, 遵循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来制定师德规范, 将各种行为规范都定位在法律的框架内, 用法律来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二是师德规范应成为教师职业行为的细则, 成为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同事、学校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相关人员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准则。美国从教师对待学生和对待自己从事的专业2方面制定了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14条师德规范, 俄罗斯从教师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对待学生家长、对待同事、对待学校领导、对待社会等方面制定了28条师德规范, 可供我国师德建设借鉴。三是师德规范应当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达到或高于的底线, 要有章可循、有章能循。如果达不到底线要求, 就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四是师德规范应符合人性, 应有利于教师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保证其合法权益, 这样教师就更容易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2.3 倡导师爱, 崇尚奉献, 升华师德理想

不少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又有升学失败的经历, 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较强, 学习缺乏动力, 他们更需要师爱以唤醒自信心, 消除自卑心理。教师要做到真正爱学生, 其一对学生要有真诚、关注、友善的态度, 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对学生宽容、有耐心,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其二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努力为学生服务, 为每一个学生制订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 帮助和引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其三是要发扬教育民主, 善于倾听学生意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培养其创新意识。

多数职业院校教师同时也是相应专业领域内的能手, 与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师德理想必须崇尚奉献精神, 需要教师将乐于奉献作为一种自觉追求, 贯穿于全部劳动过程中, 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充分认识到只有社会整体利益发展了, 个人利益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2.4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推进师德教育内化过程

师德建设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内在因素, 即师德的自我建设;二是外在因素, 即学校管理。内在因素是师德建设的根本, 体现了师德的内化过程。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 而动机又产生于需要。当人的需要朝向一定目标时就会产生动机, 动机将以其强大的推动力, 使人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只有当教师的道德需要与道德目标结合在一起, 才会产生强大的道德动机, 推动教师去实现崇高的道德目标。教师的道德需要转化为道德动机, 关键是靠教师的自我反省与自我修养, 即师德的内化。外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促进作用。学校管理应以促进内因的形成为主要目标。对师德建设的外在因素而言, 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是构成教师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为综合职业能力,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学为人先, 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不断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学校和社会要建立教师学习激励机制, 创造条件, 搭建平台, 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 使从教者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真正认同职教教师职业, 使从教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 从根本上改变师德建设强制性或硬性灌输的现状, 使师德建设更具时代性、更有效。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提出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应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深化师德内涵建设;弘扬法制精神, 构筑师德底线;倡导师爱, 崇尚奉献, 升华师德理想;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推进师德内化过程。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篇9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的状况,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能够带动广大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要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1]。

1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现状及成因分析

1.1 师德师风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教师师德师风状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课题组在学生中开展了“师德师风”情况问卷调查,调查表包含依法治教、精心施教和为人师表三大部分内容,采取不记名方式,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能够认真贯彻并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总体评价良好。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特别是青年教师,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二是有些教师不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沟通交流,责任意识有待增强;三是“言传”与“身教”有所偏颇,没有意识到在教学中“身教”应重于“言传”,教师的“身教”意识有待加强。

1.2 影响师德师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1)西方文化思想对教师价值观念的冲击。中西文化具有差异性,教师容易接受新事物,受西方文化影响,用个人价值代表社会价值,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有的道德观念,失去了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出现,对高职院校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负面影响。

(3)学校对教师在道德素质提高方面监督考核力度不够,有的教师注重实际的内容偏多,往往只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2 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思考

2.1 加强政治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方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的理论水平。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态度,关系到高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并最终关系到能否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高校是思想碰撞的重要阵地,思想极为活跃。受一些错误思潮以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教师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政治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强化责任意识,关心政治,积极参加政治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作为党员教师,应该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主动帮助其他教师加强学习,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更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交流。

良好的师德师风,必然建筑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基础上,广大教师要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2.2 重关爱,伴学生健康成长

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教师要用心去倾听、去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关爱学生,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和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使学生感到自己有尊严。要彻底改变那种“命令式”或“家长式”的教育方式,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尽可能多的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等,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更愿意去思考去接受教育的内容[2]。

其次,教师不能拘泥于仅仅依据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师要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供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激励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期间,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时候,要多肯定少批评,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缓解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

2.3 重身教,塑造高尚师魂

行为是一部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一个没有崇高人格的教师是永远培养不出灵魂高尚的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正人正己,身体力行。

(1)始终保持行为的廉洁性。廉洁自律不仅仅是对党员同志的要求,做一名好教师,同样要有高尚情操,要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品行端正。教师廉洁从业,才能影响学生,触动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实践,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行为中的失误,始终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2)始终发挥带头作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现在学生普遍配有手机,可想而知,老师上课期间接电话、铃声不断怎么去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不接电话?身教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也是如此。教师课后要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特别是在行为细节上,诸如不随意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等。设想一下,在同一个场合,学生的行为是正确的,老师的行为反而不能让人接受,老师应该是多么尴尬。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

(3)拓宽身教的途径。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学生会崇拜偶像,广泛使用网络和时尚通讯工具等。教师要想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就必须学习、了解这些新内容,并且做出行为模范,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发挥教师身教的正确行为导向作用,教师可通过座谈等多种途径获取学生行为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4)要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师应该成为是学生的楷模。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完美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老师是不会有错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错误,关键是要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并改正。如果是和学生有直接关系,可以让学生参与监督,从而感染学生,达到教师本人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也教育学生的目的。

2.4 抓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为教师的整体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和平台,在促进教师自我调适和自我提高的同时,把鼓励或压力转化为进步的动力。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大监控的力度,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谭凤林,周克武.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J].新西部(下半月),2007(7).

浅谈新时期中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篇1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各个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青年教师学历比较高、思想比较活跃, 具有敢打、敢拼的精神, 所以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担也多半由青年教师来承担。但是, 在当前社会环境的冲击下, 加上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素养的欠缺和学校管理比较宽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学校队伍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 频繁的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教育行业的部分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致使他们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有些青年教师不再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在上课前不做足充分的准备, 懈怠于教学工作, 把教育工作当做是他的第二职业, 反而致力于其他的高报酬工作, 将创收放在了第一位, 在外面从事一些与本职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无关的高报酬活动。更为恶劣的是有一部分教师经不起物质和金钱的诱惑, 在利益的驱使下向学生随便泄题, 给一些人送人情分, 在社会和学生中产生非常坏的影响, 既败坏了教师自身的学术形象, 更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教师队伍中的部分老师由于只注重自身学历层次、业务素质的提高, 而不关注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的培训, 导致部分青年教师过分关注于个人得失, 不再把教育看做是一种神圣的工作, 而是看做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 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要强化教师的育人职责, 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真正得以落实。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 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教师只能去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不能固步自封, 一味地为了追求片面的质量去我行我素, 那种高高在上的师长作风的确应该改变。教师在执教之时理念要变, 方法要变, 不是去当学生的老师, 而是去当学生亲密的合作伙伴,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方可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努力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树立起人师的榜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书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就落在了青年教师的身上。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会受到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青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正确的教学理念主要由教师的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学理念, 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更好地发挥教师自身潜力, 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位教师的要求就是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这也是每一位青年教师努力的方向。青年教师要从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 增强教学的组织、管理、调控能力,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掌握教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去增强教学能力。

培养青年教师的师表意识, 正所谓: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形象, 青年教师要时刻想到“育人者先育己”。青年教师要在思想上、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 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名同学, 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那部分比较落后的学生, 更要在外表、言语、行为等多方面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要具备热爱学生的意识, 这也是对青年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老师只有从心里真正热爱学生, 才能真正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 只有热衷于自己的岗位, 才能激发无限的潜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不能把教育局限于传授科学知识, 凭个人意愿去教育学生, 要时常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关心学生的品德方面, 关注那些落后的学生。

总之,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对于教育来说, 更是以教师为本,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将会影响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建设, 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业务水平, 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教育的改革, 中职院校和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 在教育行业中形成教育能力的决定因素是教师, 教师的本职就是“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因此, 在教育上就需要更多有素质、有道德的青年教师注入到教师的行列中, 随着学校中青年教师比重的提高, 对学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凤瑞, 董成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

[2]李秉德, 檀仁梅.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2) .

谈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德建设 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来快速发展,教师及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优良的师德,对于增进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面对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双师”型导师。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也正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教师作为公民道德主体,其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状况,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能够带动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响应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所以说,落实以德治国,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2.加强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3.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党风、校风。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党风、校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4.加强师德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上。高校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自身学术道德修养水平,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用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建设。

5.加强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明确良好师德的内涵和要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我国历来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是师德?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包括教师的道德追求、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忠于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1)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甘当蜡烛、甘为人梯、甘为铺路石的精神,表现为对名利的淡泊、对事业的追求。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就应该具有春蚕与蜡炬精神。(2)忠于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才。(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社会的典范,人格的楷模, 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4)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地探索和攀登新的知识领域,所以教师教学生就是要教学生求真向善。因此教师必须有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还要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育应着重培养和弘扬以下六种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一是要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效力,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职业理想。二是要有以生为本、关心学生疾苦、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职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从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心理上关心、爱护、培养、帮助和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四是要有埋頭苦干,认真负责,甘当春蚕、蜡烛和人梯的职业作风。五是要有勤奋钻研业务、练就教书育人过硬本领的职业技能。六是要有严于律己、崇高师德的职业人格。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要有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道德认识中包括对教师道德的重要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对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鉴别、分辩和评价,特别是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认识。

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道德情感是教师对职业道德关系和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作出是非、善恶判断时所引起的的情绪体验或态度。道德情感始于道德认识,它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动机和信念的催化剂,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对道德行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如历史使命感,教师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而引起的责任感,它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祖国、人民和时代赋予自己的重任,并勇于承担重担,为之操劳,产生紧迫感。

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所规定的各种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毅力和能力,它常常表现为道德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精神,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它使教师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制止错误行为的发生,使教师有决心和勇气排除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和障碍。

4.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教师的道德信念是教师对一定道德的真诚信仰。教师一旦树立了道德信念,就会精神充实,心明眼亮,奋发努力,无所畏惧,不为名利诱惑,坚持做符合教师道德规范的事。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识、情感和动机,而且必将其转化为坚定的道德信念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才能变成教师持久的道德品质。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支配下的道德实践,是形成道德品质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好坏、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只有把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并经过长期实践,成为道德习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才算完成。

总之,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德建设是一个事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应把师德建设作为自身改革与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游华金.论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建设[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4).

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教育发展, 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素质构成要素中, 师德是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坚力量。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修养, 也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 必须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1.1 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是其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 才以德为帅。师德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情操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年教师以高尚的师德起到表率作用, 才能引领大学生不断增长知识,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1.2 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 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其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第一位的, 身为青年教育者, 如果缺乏道德意识, 自身道德水准不高, 很难承担起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重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 社会对青年教师的要求会更高。青年教师要以人民的事业、祖国的兴旺为己任,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1.3 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讲,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创建一流业绩的需要。只有广大青年教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 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 从而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收能力小、道德水准和素质低的学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 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招生, 也必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所占比例直线上升, 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以我校为例, 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60%。从数量上来讲, 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 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从总体情况看, 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 大多数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乐教、严谨治学, 具有积极进取精神。但受市场经济诸多因素的影响, 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学术风气、师表意识存在一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敬业爱岗精神不足

有的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 满足于传授书本知识, 无心钻研业务, 敷衍了事, 上课得过且过, 教学方法单调, 照本宣科。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 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 疲于应付, 忽视教学质量, 导致学生学习效果降低;有的甚至热衷于校外兼职, 将教学放在次要地位。

2.2 学术风气不正

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够严谨治学、潜心研究, 体现了良好的师德、师风。但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 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 存在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 少数青年教师甚至将学术研究功利化, 弄虚作假。

2.3 教书不注重育人

有的青年教师为人师表意识不强, 不能用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影响、教育学生, 重言传轻身教, 不能身体力行, 举止不够端庄, 不注意言论的导向, 讲课信口开河;只注重传授知识, 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而影响了育人质量。

2.4 纪律观念淡薄

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备课不充分, 上课敷衍了事, 上课迟到、提早下课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如旷课、迟到、打瞌睡、看其他书籍等不闻不问, 对课外学生违纪现象视而不见。

上述现象, 究其根源主要是青年教师缺乏对师德基本原则、规范的认识。因此, 在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非常必要。

3 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培育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 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 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 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 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与成才的良好环境, 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1 培育爱岗敬业精神

师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只有爱岗敬业, 才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才能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 以一颗火热的心去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学校应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 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把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引导其树立“立业德为首, 执教品为先”的思想, 使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敬业精神去影响、教育、培养学生。青年教师也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真正做到行为示范、为人师表。

3.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青年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 对青年教师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增强广大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教书育人的光荣, 鞭策自己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勤奋工作。青年教师要自强、自爱、自尊、自重, 牢固树立职业荣誉感。同时, 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不仅要言传, 还要做到身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3.3 加强优良教风建设

教风、学风、校风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教学中教风对学风起主导和决定作用, 学风靠的是学生的自觉养成, 有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因此, 学校应把师德教育寓于道德实践活动中, 提升青年教师师德境界。充分发挥各级党 (团) 组织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的党 (团) 建工作, 关心青年教师政治上的进步, 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向组织靠拢, 激发青年教师注重师德形象、树立良好教风的自觉性。同时, 也要为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取得成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的良好氛围。

3.4 努力构建师德规范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良好师德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离不开严格的师德规范。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规范, 加强师德监控, 实现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健全监督、评价、竞争等机制, 使青年教师对自身工作有一种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建立教学评估、教学督导、听课抽查、讲课竞赛、导师引领等制度, 建立评估标准, 构建师德规范, 将激励机制与考核制度相结合, 把师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使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3.5 积极创设良好环境

上一篇:完形填空题如何选答下一篇:质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