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

2024-10-07

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共5篇)

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 篇1

一、引言

独立院校是社会组织或组织与个人合作,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创办并实施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由各省市区教育厅(教育委员会)主管。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一般采用聘任制录用教师,并按照自负盈亏来运营学校。在辅导员的招录上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同时采用聘任制来录用辅导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领者,道德上的示范者,心理上的调节者,学习中的引路人,交往中的好朋友。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补充办学模式,加强独立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同样重要。

二、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的现状和问题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不够强。

独立学院大多办学的历史不长,聘任的辅导员大多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因表现优秀直接留校的本校学生,以及从其他高等院校招进的应届毕业生。应聘者专业各不相同,并且多数辅导员所学专业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大多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较差,同时还比较缺乏科学管理方法,以及专业上如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独立院校辅导员所带学生的人数多,辅导员日常需要应对大量学生日常事务工作,积累的多是实操较强的学生事务应对经验,比较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再则辅导员工作后学校没有开展校本培训,就容易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因而辅导员自身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放松,同时对学生所喜欢的话题不熟悉,就容易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缺乏理论分析指导,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贴合学生实际,没有说服力的问题。

(二)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够,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辅导员专业化指辅导员应具备思想政治引导、生活学习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及与工作相关的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素养。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就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专业认同。在大众传统意识中辅导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只是大学的管理者,因而容易引起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出现迷失或定位不准确。同时,除了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辅导员还需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强化协调沟通能力等专业化素质和能力。独立院校的学生个性方面尤为凸显,对辅导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必须走专业化道路。

(三)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易于流动。

在我国教师政策体系中,教师编制政策是其中的一大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身份的确认与教师权益的保障。取得政府批复的编制的老师即获得了身份的认同和福利待遇的保障。[4]而在很多独立院校中,一般情况老师是没有编制,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里,辅导员也不在教师编制内。学校的经费也是自收自支,得不到国家的财政拨款,五险一金在部分独立院校并未全部提供。在学校的发展中,在保障学生的教学经费投入的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基本设施的建设,学校的发展前景,教师经费的投入只能根据校情校史进行有限投入。因而在部分独立院校中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没有获得教师编制被纳入到正式的教育“体制”内,工资待遇和退休后养老得不到保障。因而会寻找其他发展的机会,如读博转岗、考公务员等形式来改善经济上的困境,从而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高。

(四)辅导员师德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辅导员师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哪些评价指标和体系可以评价辅导员的师德,评价的过程如何监督,如何表彰先进等等,这些内容都值得思考。师德的内容包含师德即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当前在独立院校重在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建设外,需要在师德上加以引导。

三、独立院校辅导员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思想政治、管理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还要熟悉国家和和各省市、学校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时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较好的理论指导。辅导员还要不断强化更新理论学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有效引领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学习的同时,不同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独立院校应该创造条件、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强化对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如通过邀请政府机关人员、兄弟院校及国内外知名教育管理专家给辅导员做专题报告。形式如理论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对辅导员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引导辅导员深入了解国情国况,理性地剖析国际、国内政治与经济变化,从而深刻认识到辅导员岗位应该肩负的责任和重担。

(二)辅导员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进程。

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其专业化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国独立院校辅导员也应该走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道路。第一,要对辅导员队伍开展系统严格的职业培训,将其师德培训形成制度,并不断规划完善,保持长期进行。独立学院还要定期举办例如党员培养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业务水平;学校努力创造条件给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以培养高素质能力的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开展骨干辅导员培训,让辅导员岗位上的骨干力量稳定不流动,同时还走向专业化;学校还可以鼓励支持青年辅导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在工作实践中思考学生工作的方法和理念。第二,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中可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为辅导员制订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完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系。独立学院除了在辅导员的培训、岗级、职级和发展上提供激励外,还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支持和帮助,让辅导员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路径,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和毕生从事的职业。

(三)辅导员应培养岗位情怀,爱岗敬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也正在不断改革产生变化。虽然独立院校稳定发展后,就开始考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促进辅导员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而大部分辅导员还是因为没有获得教师编制而苦恼,没有心思在独立院校安心做辅导员,最后要么离开独立院校到公办院校继续担任辅导员,要么直接离开辅导员队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改革的深入,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也在跟随改革。目前事业编制的改革已开始在上海开始试点研究,当前拥有事业编制的人,国家层面不会再全额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而只是由国家缴纳小部分,个人承担大部分。针对独立院校的辅导员而言,学校在允许的条件下应缩小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待遇差别,让辅导员在拥有经济保障的前提下安稳工作。同时作为辅导员,也应该不断提升自我,不能仅仅用劳动报酬来衡量工作的收获,而是将育人视为己任,用心育人,通过更好平台全面打造自我,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四)健全评价机制,严格考核管理,树立师德榜样。

德育该如何评价,独立院校可通过多方途径简历评价机制,把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其聘用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同时建立师德问题的监督和查处制度,健全学生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机制。并对师德师风有问题的辅导员,根据学院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还要坚持与时俱进,能够适应新阶段高等教育对独立院校辅导员素质提出的要求。表扬和激励具有典型师德的辅导员,还需加强对其宣传和学习,推崇身边的榜样力量,让学校的师生相互学习、影响。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中,健全评价机制,严格考核管理,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机制不但要有激励性作用,又要有约束作用。

有学者提到道德的本质是心中有他人,此话意味深长。推及开来,师德的本质既是心中有和师相关的他人,如学生、同事等。在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上有其独特性,需要辅导员不断深化自身素养,强化业务能力向专业化转型,并爱岗敬业,爱校爱生,做新社会新时期的“四有”好教师。

参考文献

[1]陈雯.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0

[2]房文娟,何如海.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曹锟.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学理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 篇2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辅导员工作 师德师风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负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因此,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当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学校的稳定及长远发展。

一、加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高等学校是向国家输出人才的主要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重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即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高等院校。通过对现今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支“靠得住、能力强、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长远发展的必要保证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通过与学生的和谐相处、有效沟通交流,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荣誉感,有利于学校长远和谐发展,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里的辅导员来讲,要将管理学生融入服务学生中间,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尽职尽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心灵交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因此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长远发展的必要保证。

2.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对象是一批“三观”尚不成熟,需要及时引导的青年学生。对于新时期的尤其是95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自控能力较弱。95后大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影响和塑造,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辅导员的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所辖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从他们的思想道德抓起,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加强对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提高辅导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相关专业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院校办学的重视程度加深,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提高了选聘辅导员的要求标准,但从招聘到的辅导员整体知识结构看,大部分没有专门学习过思政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与理论,欠缺对口的专业知识背景。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部分辅导员还要承担行政、教学等任务。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做得多,思考得少,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围绕,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提高其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科研能力。尤其是非专业的年轻辅导员不仅缺乏专业知识理论素养,而且没有学生工作的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不能对学生的就业、学业、生活或感情等方面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2.辅导员的应用性素质特色不够突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其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等应用性素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大部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利于其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需要进一步培养辅导员的应用型素质和能力。

3.辅导员评价体系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如今许多高校内辅导员的岗位聘任、工资薪酬、福利待遇也是与其职称高度关联,其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标准基本一致,缺少对不同类型人才而采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导致职称评定只重论文、科研等学术性指标,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出现急功近利、过度追求职称的现象。现如今的状况是缺少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发展的人才评价方式,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特色建设。

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上述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辅导员的师德师风等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特点,随才成就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

1.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选聘机制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聘甄选辅导员时,应关注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重点评估候选人是否具备辅导员岗位所需要的胜任素质,同时关注应聘者的专业教育背景是否与其所辖学生的专业方向对口,争取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匹配”,因为只有任职者具备该岗位所需的胜任力,才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要求。总之,要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基于辅导员胜任工作岗位的标准,以专业对口为前提,选拔能力强、作风正的应聘人员充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同时在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辅导员切身体会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要求等。从而将这些要求作为日后在培养学生时的重点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性大学生。

2.多平台搭建科研机制以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针对当前存在的辅导员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聘请名师定期举办专业的学术讲座,将辅导员的工作与当下前沿学术动态有效接轨,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持。此外,还可以搭建特色科研平台,设立辅导员科研专项基金,由学校科研部门全面统筹辅导员队伍科研立项,课题申报等各项工作,通过课题立项、科研论文等方式,建设辅导员科研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和实现辅导员100%全程参与科学研究,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通过以上针对辅导员科研水平搭建的平台,消除了整日被事务性工作缠身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的后顾之忧,可以在学生工作之余充分利用学校提供平台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3.开展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活动

高校制度内的顶层设计也要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各种提高师德师风研讨会、讲座、演讲会等,大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征文比赛,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开展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各种比赛提高其职业道德和工作水平。也可在学生中开展以“最美辅导员”为主题的活动,表彰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把师德师风教育与典型示范结合起来。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辅导员的参与兴趣,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化辅导员主动提高其师德师风的作用。同时要号召广大辅导员自觉地参加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4.强化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监督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提高,需要辅导员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这种必要的结合落实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辅导员工作制度及其岗位职责等制度性的文件对辅导员工作程序和效果进行标准化管理,也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等形式,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由于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除学校层面的监督机制外,也可以建立学生对辅导员师德师风的监督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辅导员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群众性和主体性,适应如今“95后”学生的特点,进一步使辅导员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真正提高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品质,更有效地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四、结语

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仅仅注重辅导员个人修养及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影响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因素,包括考核、激励、晋升等方面的制度,不断规范辅导员的教育行为,提高应用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修养,完善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促进辅导员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以此为契机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虎,邵波.以用为本、以特兴校—对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与发展的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27-2,42.

[2]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8.

[3]陈岩松.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84-89.

[4]王兰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高校和谐环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

[5]邵霞琳.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现状及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11).

[6]张小培.师德师风与学生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s1).

[7]陈垠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 篇3

一、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教育部的数字显示, 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从原来的108 万人增加到了340 万人, 高等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5% 以上, 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迈入了大众化发展的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大繁荣的复杂环境下展开的, 必然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产生了更多的矛盾问题, 这种社会环境不仅给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提出了更多层次、更多领域的要求, 这些冲击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必须要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各方面建设, 特别是要强化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行, 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 使得高等学校的学生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参与社会讨论的渠道日趋增多,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敏捷, 思想多元化形成, 善于吸收新知识新内容的重要时期, 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最深远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 大学生较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和腐蚀。西方文化中多元化的思维形势、趋利务实的态度等内容极易导致大学生盲目追求和向往, 而大学生本身又不能有效的面对西方文化中一些腐败的、功利性的部分的侵蚀, 造成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不坚定, 形成错误的理念, 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 在这一重要时期努力建设一支思德修养过硬、品质风尚出众、配备培养合理且稳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既是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健康有效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有利于独立学院立德树人使命的完成

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木, 德育为先”, 党中央十八大报告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念, 更加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不仅内涵更加丰富具体, 而且对德育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 赋予了更加深刻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归根结底是解决了“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辅导员要更加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内在需要、观念养成、品质积淀和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和引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实现自我发展和品质完善。同时引导广大学生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 真正成为服务社会的主力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理念, 引导广大学生以智慧的眼光看待和处理现在与未来、现实与梦想的关系, 禁止出现只顾当前、只求功利、忽视理想的错误倾向, 真正完成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还进一步指出, 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各方面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力, 着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立德树人的重任,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标和引路人。立德先立师, 树人先正己。独立学院要培育品质高尚、造福社会的学生, 首先要培育良好的师德风范,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基础要求, 是为师之本。培养和营造一支品正学高的教师队伍, 尤其是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最多, 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 是独立学院立德树人使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加强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教师品质的核心要素, 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独立学院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根本保证。

三、有利于独立学院内涵建设

近年来, 独立学院转设发展的要求, 独立学院在教育部规定的5 年过渡期中, 在办学能力、办学规模、环境氛围、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显著加强并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社会信誉日趋增强, 内涵建设逐步完善, 为自身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多是以满足办学规模扩张的需要为根本目的, 虽然师德师风建设在其中也有所涉猎, 但与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比独立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就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压力。相对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 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就显得后劲不足。师德师风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和品质风尚, 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办学能力。当前, 独立学院在实现由办学规范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过程中, 师德师风的现状难以适应学校快速转型发展的需要的矛盾并存突显, 成为制约独立学院深入改革发展的又一诱因。辅导员作为独立学院发展改革、建设成长和稳定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队伍, 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对独立学院的改革发展、内涵建设、立德树人起着重要的影响。加强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辅导员的品德修养、政治素养、职业修养及专业化水平, 这样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影响和教育学生就有了良好的方向, 化解学生矛盾就有了丰富的内涵, 处理各类事件就有了有力的保障。充分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在独立学院内涵建设中的特殊意义, 深层次明确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和措施,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效方法, 不管是对于独立学院高水平的内涵建设方面, 还是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内涵建设方面, 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深远意义。

四、有利于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作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之一, 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故辅导员的师德师风水平、品质素养就愈加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距离最近, 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 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深刻, 对学生品德的改造也最为直接和具体, 其师德风尚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独立学院必须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以德修身, 以德育人, 以良好的品质、修养、情操和人格魅力去引导和影响学生, 使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终身导师和健康成长成才的指路人, 督促、监督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所以, 只有在独立学院不断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更好的实现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有利于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当前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同时,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着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特别是辅导员师德师风素养不强, 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 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重视的环节。

一方面, 辅导员的师德素养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独立学院扩招, 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就业等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 在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 辅导员的引导教育工作贯穿始终, 是学生的知心益友, 更是学生眼中以身示范, 为人师表的典范, 引导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 所以辅导员思德修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建设一支品质高尚、信仰坚定、业务精干的辅导员队伍, 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 更加有利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是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 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的必然需要。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独立学院的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引导者, 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同时, 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养成和培养, 进而将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异常活跃, 思维模式转变, 勤于思考, 积极创造创新的大学生。而辅导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素养、道德品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言传身教, 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并以身作则, 运用良好的师德品质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党团建设、评奖评优、违规违纪组织管理, 甚至到学生的情感生活、文化活动、学习、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中, 成为学生眼中的榜样, 也成为学生认同和学习的对象, 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文杰.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与研究.硕士论文, 2006年5月.

[2]彭华安.独立学院制度运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1年3月.

[3]屠火明.地方大学师德建设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2010年6月.

[4]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形象

所谓师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 它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 要以德育人, 自身就应该身先士卒, 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而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一、学识要广, 加强学习

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的对教师第二点希望。学识的魅力是老师和辅导员师德塑造中的一个重点, 是学生最崇拜老师的原因。知识经济时代, 谁知识拥有得多谁就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作为辅导员, 始终都不能放弃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力求知识更多一些, 本领更强一些。针对辅导员的工作, 一定要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书本上的知识, 了解时事政策, 以充实自己, 开阔眼界, 扩充知识面, 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而对于原来自己所学专业, 也仍继续学习研究, 争取上好每堂课, 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善于应用。

界观。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应努力体现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能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我从以下六个层次, 来浅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一、数学现实: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最有效的德育是联系现实。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中, 有很多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关, 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 (1) 国情教育, 其中有许多统计数据需要理解和分析。 (2) 经济与金融, 理解这些需要敏锐的数学意识, 精确的计算方法, 深刻的数学理解。 (3) 新闻与事实都要用数学眼光观察, 用数学思维理解。 (4) 现代科技内容。只要用心去找, 还会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学问题, 这些都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受到教育。

二、数学史:国际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要使爱国主义与国际意识统一。数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该彼此借鉴,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不能以己之长, 说人之短。在教学过程中, 应穿插一些数学史上所取得的成就的介绍, 不仅是中国的还有外国的, 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数学史, 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 可以专门开设这样的讲座, 安排学生去听讲, 让学生在先辈不断努力, 取得成就的故事中得到启示。不仅让学生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而且让学生得到精神的鼓舞, 以后遇到困难都能坚强地面对, 锲而不舍地奋进。

三、数学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防止形而上学

数学教学能提供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因素, 例如:矛盾对立统一 (正和负等) 、事物发展变化 (函数等) 、事物相互联系 (方程等) 、量变到质变 (最大值与最小值等) 。在校高职学生正好属于最叛逆的青少年期, 分辨能力、自控能力薄弱, 易冲动, 好胜心强。这些辩证法教育,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数学中所用的形式逻辑演绎, 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观, 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能用一分为二的思

●彭志荣

二、品行要正, 德高为范

传道之人, 必闻道在先, 要塑造他人的灵魂, 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必然首先要求其端正品德言行, 率先垂范, 树立“身正”形象。奥地利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曾经讲过:“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 以他的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那种“教师不做, 要学生做”的重言轻行、言传与身教相脱离的教育必然苍白无力。高校辅导员“德高”“身正”, 就是要遵循以辅导员人格力量作为德育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基本教育手段这一规律, 善于发挥辅导员示范育人的特殊功效,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种为师的威望和人格的力量, 以自身最佳的师德境界、师德规范和师德行为, 成为遵纪守法、践行师德的模范, 并以模范行为“无声胜有声”, 为学生做出表率, 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以身作则, 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座“德高为范”的丰碑。

三、责任要强, 尽心尽力

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辅导员, 这肩上所负的责任很沉很沉。选择了做, 就要做好, 就要对学生负责, 对家长负责, 对这份工作负责。面对几百个学生, 面对那么多从稚嫩到成熟的脸庞, 要进行人性化管理, 引导性教育, 全方位服务, 让他们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地成长成才。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 你了解吗?学生的出勤情况, 你清楚吗?学生夜未归去哪了, 你知道吗?一路带着学生走过, 从懵懂到青涩蜕变, 从职业规划到就业指导, 从学习到生活再到情感, 从辛酸到感动, 也都是责任, 还是

想, 看到事物的局限性,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四、数学思维:理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数学思维的价值在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对高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归纳起来有: (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思维严密, 秩序化, 办事严谨, 有条不紊。 (2)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怕数学难题, 不怕冗长的计算, 通过解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磨砺坚强的意志。 (3) 培养理性思维。希望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实践, 探索和研究出更多的适合培养高职学生思维品质的数学思维, 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这一德育功能。

五、数学美学:数学美要体现在课堂上

高职数学教学中还有美学教育, 包括: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图形外观上的对称和谐体现了美观, 分数加法是从“美观”到“美好”, 勾股定理的几十、几百种证明是一种美妙, 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苦苦追求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典型事例。教师在教学中, 重视美学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修养,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鉴别美好事物的能力, 成为“真善美”的公民。

六、数学课堂文化:真正处理课堂内的各种关系

在高职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 又是相对比较难的科目, 许多学生会在数学课上发生困难。因此, 数学课堂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我们要强调的是课堂文化的建设,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文化, 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 使课堂文化成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 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创新, 是数学课堂文化的灵魂;民主, 是数学课堂文化的准则;合作, 是数学课堂文化的核心。总之,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行为举止, 胜过一切演说, 重视数学课堂文化的建设, 使学生在数学课堂经受社会主义文明的洗礼。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系) 那份责任, 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让家长放心的责任, 让自己欣慰的责任。

四、爱心要真, 温暖心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 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关心和爱抚往往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 往往可以使他们振奋向上。辅导员既要爱好学生, 又要爱“特别关注”学生。对好学生的爱, 应该既真诚、热情、深挚, 又要清醒、负责、严格。对“特别关注”学生的爱, 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 辅导员肯定、鼓励这些长处, 就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 可以让每颗心温暖, 可以让一切烦忧冰释。真心去爱每个学生, 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真心帮助他们, 在他们迷茫的时候指导他们, 在他们失落的时候鼓励他们, 在他们贫困的时候温暖他们, 在他们拼搏的时候给他们加油, 在他们取得荣耀的时候为他们喝彩。爱人者, 人爱之。学生在医院打点滴的时候, 你在吗?学生吃不上饭躲在角落的时候, 你知道吗?学生就业前的迷茫, 你指导过吗?一句轻轻的安慰, 一次耐心的讲解, 一次及时的补助, 都可能让学生的心不再感受孤独与无助。人人都需要爱, 辅导员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

力, 也是师德的灵魂之一。

就一般而言,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 其师德内涵应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育人与自育、严谨治学等基本内容。要求辅导员充分发挥示范育人的特殊功效, 始终保持自身的人格魅力, 自身的学习、生活, 为人处世, 思想素质, 道德修养, 每个小小的细节, 都很容易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 辅导员一定要率先垂范, 树立好榜样, 成为学生的表率。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始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队伍素质建设得到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到位, 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这就要求辅导员加强师德建设, 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师德修养, 以德修身, 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 做一个受学生敬佩的好老师。

依据认知规律, 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感知语言材料 (包括模仿) , 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语言材料 (包括识别) , 培养思维能力;巩固语言材料, 培养记忆能力;应用语言材料, 培养运用能力;活用语言材料, 培养创造能力。这五个阶段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很难分开。从教的角度上看, 前两个阶段合为一起, 称为讲解语言材料;后三个阶段合为一起, 称为练习。这样,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由讲和练两个大部分组成。学习外语要以练为主, 讲练结合。

一、练听

练听, 具体可分四个步骤: (1) 模仿跟读阶段。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或听老师读, 模仿正确的语音或语调, 适当讲解意群、连续、弱读、清辅音浊化等语言特征和现象。 (2) 辨音会意阶段。可以是一组组的单词, 也可以是一组组的句子。在此阶段教师除加工语言材料之外, 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识别数字、时间、日期等方面作专项训练。 (3) 技能训练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以情景会话和短文理解作为听力材料。以上三个阶段应为教师控制下的听力训练。 (4) 智能培养阶段。即指导学生独自去听录音、广播。这阶段应属非控制下的听力训练。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 如翻录磁带、告诉学生可以收听什么波段或频率的英语广播等。目前, 我国英语教学在初中阶段一般都侧重听说, 在课堂上使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 排除了母语这个中介, 这对于培养语感自不必说。但其侧重听力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语感的形成和今后整体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仍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 高中阶段仍要加大听力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因为初中阶段的语言形式简单便于记忆, 语言内容便于感知,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而高中阶段抽象内容增多, 难以形成即刻理解的听力。若不加大训练的密度和广度, 就不利于学生在语言接触中自然地内化吸收语言材料, 培养语感。

二、练读

语言材料要多读, 尤其是课文--规范化的阅读材料, 既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出声地朗读, 也可以采取默读的方式进行思考。精妙之处要圈圈点点, 一方面注意句子结构, 另一方面通过语词激发唤起有关表象、再造想象以及各种联想;或者在情感上引起强烈共鸣, 或者运用语境和自己的体验品味出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当然, 老师首先应从方法上引导, 让学生进行跟读训练。放磁带, 看着书, 搞明白每一个单词的意思, 理解整个故事情节。然后, 放一句, 暂停, 学着人家读一句;然后, 放下一句, 暂停, 再学一句, 继续。当然, 在跟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定要尽力模仿发音和语调, 越像越好。 (2) 开始时速度可以比较慢, 要逐步使自己跟上人家的速度。 (3) 中间可以回倒重放, 但我倾向于让学生完成一小段后再回去重来。

人们常说:熟读成诵。诵, 我想就是能够背诵, 它属于读的高级阶段。旧时私塾先生常常强迫学童背《三字经》《四书》《五经》等, 以达到“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目的。我想背外文也同样如此。只要长期坚持背诵大量语篇 (包括对话) , 就基本上能掌握英语的“语序”和“一般结构”, 在接受外界语言刺激时就有较高的“预期能力”, 即只听清对方的个别词语就能感悟一句话, 甚至下面要说的内容。有了这种“预期能力”, 语感也就形成了。所以, 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能背诵书上的相关的课文和重点句型, 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5到10分钟的背诵任务。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就一定能背诵布置的任务.

三、练说

能够说出几句英语的人, 往往会有一种成功感, 会消除顾虑, 树立信心。然而, 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 学了三、四年英语不一定用英语说过三、四十句话, 总是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 把说当成了一种望尘莫及的事。而部分学生又都持有一种错误的观念, 即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缺少交际环境。其实, 我们是可以创造语言环境的。 (1) 从复述课文开始:对照课文以词类转换的方式进行复述;改变人称进行复述;抓住大意, 简要复述。 (2) 把单词或短语放在熟悉的句型中造句。学生一般都觉得生词难记, 死记硬背效果不佳且枯燥无味。若使用这种方法把每个生词造三到五个句子, 那将是一举两得:既训练了遣词造句的基本功, 又训练了说英语的语流。 (3) 练习会话。教师应主动, 除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多说英语的语境外, 更要注意随时诱导学生讲英语。只要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回答, 目的也就达到了。经常这样做, 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树立他们的信心。如果全班的学生都能这样做, 那么学生之间就可以创造情景练习会话。 (4) 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英语角或英语活动日, 扩大言语实践量。

在英语教育中, 教师应着力于运用素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主体生成, 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学生会形成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内驱力。学习英语再也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娱乐, 一种休息。

独立院校辅导员师德 篇5

一、目前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独立院校辅导员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十多年来独立院校发展迅速,随着独立院校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不断增加,独立院校辅导员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独立院校辅导员呈年轻化趋势。年轻的辅导员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部分独立学校辅导员两三年后出现离职或者继续深造的现象,从而导致专职辅导员队伍日益不稳定。据调查,多数独立院校辅导员的待遇一般,辅导员们缺乏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影响了辅导员职业进取的积极性,不利于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也不利于独立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独立院校辅导员角色偏差,社会认同度低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态观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同时致力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部分独立院校认为辅导员工作是学校里的一般行政事务工作。因此,现实中被行政化的辅导员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他们平日承担较多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从事教学、科研及学术等工作。目前他们的晋升还只是依靠教师晋升机制,并没有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设立单独的辅导员晋升制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独立院校辅导员工作形式发生改变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同时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提升。新媒体为知识传播、更新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越来越丰富的表现形式,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听觉、感官,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传播路径、教育形式不断丰富,提高了教育的互动性,它已日益发展成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的一种新路径。面对以上情况,怎样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探索大学生教育的新路径,势必成为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一)科学合理分工,完善晋升制度

1.对独立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比如按照工作的职能,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党团建设、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划分。2.独立院校在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分类基础上再对辅导员内部之间进行具体的工作划分,必须考虑每个辅导员的个人意愿以及他们的爱好特长,在以思想教育为工作前提下最终确定各自的职业定位。

(二)培养专业意识,加强自身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认识到新的教育形势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强化新媒体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还要善于借助新媒体技术展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预见和掌控能力。1.辅导员应积极打造教育网络平台,将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彼此补充。2.建立个人专门的工作网站,通过QQ、微博、微信、陌陌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习生活、创业就业、职业规划信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3.建立新媒体监管引导平台,把握校园舆情的主动权。

本文从独立院校辅导员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院校对于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高校支持以及辅导员自身学习三个角度研究独立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途径及方法,促使独立院校辅导员工作与时俱进,贴近学生,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为独立院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以促进独立院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洁.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析[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院校学报,2015(2).

[2]张娟.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上一篇:短信平台特点下一篇:熟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