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2024-09-19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共12篇)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1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是践行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理念的有力抓手,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工程,是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教学的广阔平台。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已成为学生深入学习不可离开的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强化实践实训教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实训场所建设便首当其冲,如何合理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这个实践平台,便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指导思想

全面分析,合理规划。结合自己所在地区和学校,综合分析学校长远的发展计划与愿景,考虑社会对员工需求结构,编写长远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设置目录。从全局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全面调查师生的实训需求,综合考虑以后升级、更新、扩建和新建多个层次,把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

2 实训基地的定位与主要功能

根据学校的调研与发展规划,确立计算机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从而确立基地规模,学校一般作以下几种定位:

2.1 学生实训的基地

先进的实训基地将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在实训管理的过程中,可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2.2 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性,完全有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实训基地依托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面向社会计算机工种的中级工和高级工鉴定任务,并成为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2.3 职业学校和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

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多、规模大,建设水平高,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提供了有利条件,资金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与合作企业。所以要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有效利用,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与周边地区、企业、学校形成资源共享。

2.4 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达到一流水准,就要形成足够的实训规模,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规范的实训教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起示范作用。

3 实训基地框架构建

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实训室的功能与数量,最后要满足最低开设实训教学的配备要求(一般最少同时满足40人/班),例如计算机专业设置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3大方向,在初始规划中可以构建计算机基础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作为公共基础技能实训室,网络综合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软件开发测试实训室作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与音视频制作实训室作为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有了这些功能性实训室就可以满足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实训。

实训室数量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班级数量及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与特点。现代计算机教学一般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期教学中都有整周或几周的专业技能训练,这要与整体课务安排相协调,做到正常课务实习与阶段性项目实习都不冲突,并有一定实训室的冗余。

实训室规模规划,充分考虑学生班级最多人数、机器损坏及教师用机等因素,一般班级人数不超过45人,实训室机台数不少于50台,留有10%的备用机台。

4 实训基地资金的筹措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国家整体来看教育投入不足、而且投入分布非常不均衡,对职业教育投入更是不足,在建设实训基地时捉襟见肘。为此要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采取多种途径来获得资金。

(1)根据地区性差异,在某些实训室可以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建成后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进行有尝开放,增加课外实训机会,也利于成本回收。

(2)可以利用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与政府部门合作,由他们出资,共建计算机实训室,保证他们部门成员培训或对外培训的前提下,为教学使用,实现学校与政府部门双赢的合作。

(3)与国内国际的各类计算机相关认证考试、水平考试认证机构合作,由他们在校内设立培训中心,即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更权威的培训。

(4)定单培训,共建实训室。对于急需专门人才企业,争取他们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设备设施,把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与新工艺、新技术引入实训中。

5 实训室建设

每个实训室的建设要按总体规化,确定建设目标,进行项目建设式招标采购,不同功能的实训室,电脑配置不尽相同,详细列出参数性能。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因为可以使用其淘汰下来的设备(如老旧板卡等)供学生进行维修练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练习等,每年只另外购置几套市场上的主流设备供学生认识和分组练习使用,就能满足学生循环实习所需,又能实现设备的不断更新,所以成本最低。网络实训室的使用,可以先在基础性实训室内安装模拟配置软件,然后再在网络实训室中实战练习,各个班级要做好实训计划,做到停人不停机,以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网络实验室设备可与校园网进行相联,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或周末的时间登录到相关的设备(保证路由、交换畅通,这些设备不必每天进行关机),进行设置,教师只要用超级口令做到上课前的配置清空操作,这都提供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

充分考虑实训室的功能整合,如所有专业都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可以把所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整合一体;如网页设计与程序设计,动画制作和图像处理都可以使用同台设备;由于开课时间的不同,一些实训室可以一室多用,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故障诊断与维修一般不在同一学期开设,又如C语言,数据结构,VB,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这时可以使用同一实训室。

在日常管理中,成立“实训管理中心”,制定生产经营性实训制度,引进企业管理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管理员(尽可能是实训指导老师),如果条件允许,应做到一人一室(一个实训环节、一个实训功能区),并开发设计至少一人实训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校本实训标准。在实训中,保证至少三分之二的专业课依托实训基地开展,至少二分之一的专业实训课,实施项目教学。管理人员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提出升级方案,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训工作,组织实训室课外开放,课外实训、推行“三位一体”等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6 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具备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科研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良好的实训基地,就应该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过硬的老师队伍,这里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教师及校外实训实习单位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等。为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6.1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通过专业实习,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6.2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如网络课程教师,必须先到实训基地网络实验室实训,待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上台授课。对于一些专业基础好、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青年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派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让他们即从事生产又管理学生,在带班中积累实践经验。

6.3 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通过外聘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为外聘教师,或者定期组织一些在职教师到这些师资培训基地去,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培训,既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取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6.4 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

职业教育中最适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开发一定的程序,如利用Asp.net来开发学生收费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利用Flash、Author ware开发书籍多媒体教材片头等,这都可以提高了教师能力。

6.5 人才引进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7 结语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从全局来考虑,提高设备的实用性,从而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多渠道着手,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探索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走工学结合之路,强化学生操作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

摘要: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定位、框架构建、资金筹措、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6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合理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这个实践平台。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尹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4.

[2]赵永岐.数字化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变革.电化教育,2006,(3).

[3]张霖.新校区规划中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设计思路与原则.中国教育技术网,2010.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2

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提高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必须重视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本文从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我校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论述了我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两个方面,试图通过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我校物流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现代物流专业技术水平。关键词: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内容;专业技能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践训练的通称,它不等同于实验,也有别于实习,它包含实验和实习中的长处,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中职实训基地是中等职校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场所,加强基地建设可进一步充分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实训基地可成为本校师生、社会人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基地,为社会、企业进行岗前或岗位培训,为生产科研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新市民培训服务,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点滴实践,谈谈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加强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并结合教学单位的专业教育特色,全面系统地考虑,避免“肤浅型”、“游戏型”的虚拟实验环境。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利用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流程案例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与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实训教学一方面要有它本身独到之处,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理论教学开展,达到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合,物流实训教学更是如此。承担物流理论教学任务的老师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可以在现有的物流实训软件中选择与课程相关的模块让学生在实训基地模拟练习,这样学生既能够巩固所学,又能了解物流行业是如何应用的。比如《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法、《采购管理》中的供应商评价维度和方法、《仓储管理》中的重心法选址等知识和管理方法,在相关的物流软件中都有所体现,老师就可以利用实训基地来辅助理论教学。

(二)与学生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习是提升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考虑实习的效率,也就是实习的培训准备时间一定要短。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学生走进岗位之前,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模拟练习,以便达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目的。当然,在寻找校外实习基地的时候,要选择与实训教学内容相关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

(三)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物流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物流实训基地应该是连接物流教学和物流行业的桥梁和平台。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物流行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特点。物流实训基地硬件设备一定要反映物流行业的实践,软件一定要体现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重点。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物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

(四)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计算机信系统的应用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物流管理思想和物流技术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为企业提供培训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网络连接、数据库恢复、数据导入和导出等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实训教师要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熟悉物流实训基地基本的硬件配置要求和网络的运行环境。总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是保障物流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

三、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物流软件配置方面

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训教学,我校向杭州公司购买了自主物流教学软件,内容含盖了运输、仓储、货代、码头、报关等和港口物流有关的主要物流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作业活动,整套软件不但可以实现独立模块的教学实训而且可以开展港口物流流程的整体教学。其功能模块有

仓储配送模块:该系统适合主要是针对货物进出口中转的仓储企业,仓储管理教学模拟分为8个大操作部门来进行实际模拟,设置17个岗位。

1、入库管理中心(设置入库计划员、入库理货员、单证员)

2、出库管理中心(设置出库计划员、出库理货员、单证员)

3、库内加工处理中心(设置加工计划员)

4、仓库盘点及异常处理中心(设置盘点计划员、盘点员)

5、配送中心(设置车辆调度员、司机)

6、保税、监管货物管理中心(设置报关员)

7、计费、合同管理中心(设置费项管理员、计费员、合同管理员、会计员)

8、企业领导中心(设置总经理级、各部门经理)

通过软件的权限管理使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最终达到对整个仓储企业的业务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管理。运输管理模块:

该系统适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业务管理,主要是针对货柜车的运输,零担也有一部分。把运输管理教学模拟分为7个大操作部门来进行实际模拟,设置14个岗位。

1、业务操作管理中心(设置集装箱业务员、零担业务员)

2、调度中心(设置运力管理员、线路管理员、派车员)

3、车辆跟踪管理(设置车辆跟踪员)

4、车辆管理中心(设置车辆管理员、司机)

5、运价管理中心(设置价格及合同管理员)

6、计费中心(设置收费员、成本计算员、会计员)

7、企业领导中心(设置总经理级、各部门经理)

通过软件的权限管理使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最终达到对整个运输企业的业务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管理。国际货代与报关模块:

国际货代物流管理教学模拟分为6个大操作部门,设置7个岗位。

1、业务单证管理中心(设置单证员)

2、订舱及派车中心(设置订舱员)

3、报关中心(设置报关员)

4、运价管理中心(设置价格管理员)

5、计费中心(设置计费员、会计员)

6、企业领导中心(设置总经理级、各部门经理)

通过软件的权限管理使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最终达到对整个运输企业的业务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管理。

(二)物流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方面 仓储与配送中心

仓储与配送中心。实现货物的手工的存储,可完成仓库出入库以及在库作

业操作和单据处理,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拥有国内先进的手持终端的仓库管理设备和系统,根据现代化仓库和配送中心的模型,设置了分拣区、加工区、信息处理区等,可以实现实际货物的作业。

1、仓储实训基地

仓储物流实训基地划分为九个区,即:入库理货区、入库区、仓储区、出货区、补货区、分拣区、出库理货区、销售区、软件操作区。各区的功能入下:

(1)入库理货区,货物进入仓储后需要做卸货、检验、包装、打

印商品条码、打印物流条码等理货工作。

(2)入库区,货物经过理货后,对符合要求的货物送入入库全

自动输送链,货物到达入库台时,通过扫条码来判断入库的货物是否准确,通过堆垛机送入相应的货位。

(3)仓储区,货物存放的库位,货物之间根据特定的需要由堆

垛机或人工来置换货位,仓储区是存放整件的货物。(4)全自动出库区,堆垛机从货架上取完货物后通过自动输送

链,通过二维转向输送链把货物送到带推杆的的输送链,通过不同的出货通道口完成货物的整件出库。

(5)补货区,补货区是存放货物的零件,当货物从仓储区取出

来,但实际上只需要整件货物的一部分,剩余部分是不允许放回仓储区,只能放在补货区。当电子标签上的货物不够分拣数量时,由补货区的货物补上电子标签。

(6)分拣区,货物的零散件配送通过电子标签来分拣是最快捷、准确的方式了,在大型配送中心用得最多。

(7)出货理货区,货物通过电子标签出货或全自动出货,一般 的都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检查、出货标签等工作,等待出货。

(8)销售区,销售的方式有批发、网上购物、电话购物、合同

销售、零售等,在此实验室可以实现批发和零售。(9)软件操作区,根据场地的大小来配置多少台电脑来进行软件上的业务单据操作,然后进行实物的操作来完成整过业务流程,一般的在该实训基地配置的电脑不多,大部分电脑是在计算机机房。

2、人工仓储物流实训基地

人工仓储实训基地使用电子标签系统,在人工仓储实训基地中更多的使用数据采集器、无线射频进行出入库是数据处理,目前大多数的仓储企业都使用这样的作业模式,既有传统的操作模式,也体现现代物流设备在仓储物流行业的只用情况。

3、海关与货代实训基地

模拟货代公司和海关,实训具备了基本的货代和报关的功能,按机构划分了不同的岗位,可以两个机构不同的部门中得到锻炼。我校物流实训基地的实训硬件设备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国内教学实训的先进水平,拥有电子分拣系统、手持扫描仪和终端、无线射频设备等。

学校的实训基地具有多重功能。其一是由仓储配送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国际货代管理系统、报关管理系统,通过软件权限管理,使学生可担当不同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通过这种模拟最终对整个业务流程及其管理进行了解和掌握;其二是模拟操作基础上可以将管理软件与真实的物理环境联接起来,在类似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与研究,通过配送管理软件与物理环境的结合,实现了配送中心从订单—仓库货物存取的操作过程,真实实现现代物流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结合;其三所提供的物理环境本身又是一个类似真实的生产、仓储配送中心、许多实际的设备、数据采集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际的岗位实训得到锻炼以加深对理论教育的认识;其四所提供的物理环境的底层软件亦是模块化的,且是为非控制类专业开发有专用平台,此平台是开放的,也就是说提供了进行二次开发与科研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3

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中产生大量的信息,不仅有许多实验实训设备本身固有的信息,还有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实训人员、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甚至是一些实验实训测量、分析的数据信息。虽然目前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管理的部分工作,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规划,使得目前的管理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与弊端,还难以满足师生们大量的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及科学研究需要。

1管理效率低、成本高。传统管理手段以纸质报表和手工操作为主要特征,各类信息的整理、修改、查询、归档等明显存在速度慢、效率低的情况,而对于实验实训管理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必需的日常工作。管理手工操作存在着资源信息的整理过程容易出现差错、修改不方便,信息的备份、维护困难等缺点,同时由于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管理成本过高。

2信息查询困难。完整、准确地提供实验实训基地的各种信息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但传统管理手段是基于纸质报表和手工操作的,不易查询、不易统计、携带不方便,保存困难,易损坏,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质量提高。

3资源共享性差。多年来,各学校一直在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但由于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还有很多有待于改进,从而影响了全方位资源共享的实现。比如,在传统管理手段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和学生往往想到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实验研究、技能训练,但都很难查询到实验实训基地拥有哪些设备、能进行哪些实验实训项目、哪些实验实训场所及设备在哪个时间段是空闲的等信息。所以,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空闲时间去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更好地选择实验实训项目。学校内各专业系部之间的资源更是难以实现互通,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二、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建设分析

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基地是专业学科的教学基地,也是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必备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应用开发地。因此,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的工作迫在眉睫。

1信息化管理简释。所谓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从而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智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信息化管理不仅克服了传统管理的缺点,同时具有定量化、智能化、综合性的特点。定量化表现在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智能化表现为信息化管理集成应用了许多高科技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从而使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模拟人脑信息处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即人工智能。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为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多方位的发展空间。

2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在实验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中,不仅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更需要规范化、科学化的组织管理。实验实训基地有其自身独特、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大量的记录内容,如:教学日志管理、实验实训基地开发管理、仪器维护维修登记管理、库房管理、教师日常工作管理、教辅人员日常工作管理、学生实验实训考勤考核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学科实验实训发展规划管理等。改革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引入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实验实训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专业种类的增加,学科交叉现象日趋明显,资源共享更为重要,要实现资源的共享,最根本的一个条件是让师生们能及时地了解到现有资源的相关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实验实训情况迅速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源的信息。因此。实现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是资源共享的保证,是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与学科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崭新的管理模式。要使实验实训基地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竞争中立于潮头,要实现学校发展的宏伟目标,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逐渐过渡是必然举措,是明智的决策。

3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分布到各个教室,网络端口也已经分布到每一间实验室、办公室以及学生和教职工宿舍,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可以组织技术团队开发出适合本校的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可部分减轻实验实训教室繁杂重复性的工作,同时提供师生之间交流的共享平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为实验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三、实验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构建设想

实验室随着学校的诞生而诞生,实验实训基地更是职业学校非常重要的教学场所,职业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离不开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场所。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更大的提高,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必须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实现管理现代化是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首先,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做到运行规范化。近年来。我校实现计算机对实验实训基地部分资源的各类账目进行管理,基本能够做到账物相符。但是对于实验实训基地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所处状态及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状态要做到实时掌控,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系统——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能得到某位学生在某段时间内的实验实训情况的统计(计时、实习项目、使用过的设备、效果、考核等次等);②能得到某位实习指导教师在某段时间内的实验实训指导情况的统计(所指导班级、实习项目、课时、使用过的设备等);③能得到某台实验实训设备在某段时间内的被使用情况的统计(计时、使用者等);④能即时了解某位学生所处的状态(是否在实习,如果在实习,那么在某基地某台实验实训设备上实习);⑤能即时了解某台实验实训设备所处的状态(是否完好,是否在使用,如果在使用,那么在被谁使用);⑥实验实训设备使用的调度安排;⑦查询、统计各基地常用工具的使用情况;⑧查询、统计各基地易耗材料的采购、库存情况;⑨对外加工、培训的教师、场所、项目日程安排管理;⑩对外加工、培训收支管理、统计;技能鉴定申报、考核、办证统计管理,等等。

其次,依托校园网,实现业务网络化。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管理功能,还需要依托校园网把实验实训基地的部分业务实现网络化,使教职工和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查询和了解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基地各项资源的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在网上实现对开放实验实训基地或设备的申请、预约等业务。同时,通过校园网和学校学生管理系统(学科成绩、德育情况、实习技能、宿舍情况等)、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教职工人事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等互联互通,实现教职工教学质量考核、课时核算、学生日常考勤、成绩查询汇总、学分统计等方面的无缝对接。结构示意图如下:

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实训基地建设 篇4

关键词:师资建设,小班教学,仿真实训基地

加强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建设, 是当前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养能力、做强本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泗洪中等专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认为实训基地建设除了应该在基地硬件设备加大投入之外更应以人为本, 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中等专业学校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双师型”教师, 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只满足于两个证书, 只要有证就是“双师”,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区, 在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并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要走出这个误区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化中等专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聘用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的骨干。通过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设岗办法及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2.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为教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把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工作。学校要认真制订和落实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 落实师资培养、培训经费, 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 重点选择和培养专业带头人, 大力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3.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确保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中等专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 要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 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可以借鉴有关高校的做法, 实行“首席教师”“名优教师”制度, 挂牌上岗, 优绩优酬。积极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 努力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 营造一个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职教办学氛围, 确保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 鼓励并资助在校师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 对参赛取得成就者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小班教学提高实训质量

实施小班化教学后, 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重组, 教学活动的密度、强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互动关系必然得到增强, 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手段、评价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学生参与体验, 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师生交往中学习, 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也给电子电工实训基地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1. 它解决了在某一实训内容上学生人数过多的难题, 使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空间。

2. 实施小班化教学后, 实训基地围绕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必

须灵活地增设更多的实训内容, 采用小规模、小投入、多层次、多内容的思路, 做活了实训基地。

3. 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 提高了教师指导实训的效率。

4. 催生了一个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子电工实训基地, 也促进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

由于电子实训中一些仪器仪表的更新速度较快并且价格不菲, 所以利用一些电子仿真软件, 如Multisim等, 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 通过拖拽和点击鼠标, 完成电路的连接、测试、分析等实验。仿真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功能, 把造价昂贵的硬环境用模拟软件来实现, 把不易更改的实验条件用软件来替代, 把一人独占的实验设备变成多人共享的联网环境, 把庞大的实验装置在方寸之地的计算机屏幕中模拟, 换句话说, 仿真实训基地从功能定位、训练内容和操作方式等诸方面与真实的实训环境相差无几, 但其突出的优点是造价低廉、变换灵活、评价方便、占位不大和维修费用低, 可以预见, 只要不断改进, 不断与企业标准靠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一种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的新型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基地一定会在职业技能训练的领域里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郭家星, 屈有安.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4) .

[2]张跃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 2002 (12) .

[3]熊莉娜.对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卢湾职教.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5

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根据高职院校管理专业特点以及管理实训的.特点,围绕着专业、学校和地方经济的特色构建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要做到经常性、适用性、前瞻性、开放性和实战性的特点.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管理专业   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特性  

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实训基地 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65-02

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分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可称为“实践教学工程”。作为中职教育核心的基础保障,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到中职学生的技能储备,是目前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目前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难题

(一)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资金短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实训条件滞后成为制约中等职业人才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受学校办学资金不足的影响,改进或新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数量有限。一方面,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所需资金数量较大,但经费来源途径单一,筹措资金难以满足教学实验所需。

(二)校外实训基地亟待拓展。虽然部分合作企业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但合作的企业数量有限且服务项目数和业务量较小,能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工作性实训的时间和人数有限。究其原因,在于教产合作与校企合作还缺乏更广阔的思路和能够提供借鉴的经验。学校的主观愿望与企业的客观需求还不能够达到协调。因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的参与热情较低。

(三)实训教学基地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各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提高实训教学的硬件条件,使得学生在教学观摩中受益匪浅。但与之相应的实训教学基地管理制度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并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完善的与目前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实训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转。

(四)实训基地功能不健全。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建有实训基地,但实训项目及内容缺乏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实训内容缺乏统筹,不能体现与工作过程的协调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层次不高、目标确定不准;学校缺乏依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发实训项目、依据企业运营规律组织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在实训基地里的操作被认为只是一个简单重复到熟练的过程,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实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实践技能弱,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

二、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一)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切合实际生产。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重视硬件设备的建设,还应注重职业环境的营造,使实训过程具有专业基本技能的仿真性。建设具有仿真职业训练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现建有动物医院、食品加工、葡萄酒加工、蔬菜花卉大棚、机械加工等实训室供学生实训使用。在实训中可以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切以实际生产为出发点、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通过该方法,学生逐渐体会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提高对所从事的工作的领会,从而基本掌握实际生产中各项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二)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与社会接轨,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人才市场变化规律,从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与各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更为校外顶岗实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邀请各企业生产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以及实训教学工作,使教学与企业生产联系更加紧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择优录取,进而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

(三)结合学校和企业优势,系统化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订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等要求对实训基地建设制订出整体的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组织实施,力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互补,结构合理,长效发展。学校可根据典型实训项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按项目、分层次组织实训,鼓励技能熟练的学生参与顶岗并获得劳动报酬,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及企业助学的方式。

实训基地在保证学生实训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应,利用先进的硬件设施资源和强大的师资队伍的支持,扩展社会服务,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实训基地成为中职学校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下转第75页)

(上接第65页)

(四)建章立制规范实训教学各环节工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实训教学管理体制,使实训教学有章可循;强化过程管理,从学生参加实训到实训报告的完成,从实践课题的选定到实训过程的指导监督,都要严格管理,规范运作;鼓励教师优化实训课程,不断更新实训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操作和实训报告。

(五)强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过硬的学生。职业学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

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每年定期安排部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下厂实践,使其了解最先进的行业技能和发展动态,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同时,从企业中引进一些具有行业经验的能工巧匠兼职实训指导工作,不断地培养并壮大教师团队,为实训教学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六)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职业技能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的。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通过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3~5个劳动部门所核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要完善提升实训、实习条件,就应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建设校内工学一体的实训基地。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的协调信任关系,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形成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格局,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安喜.关于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2(15)

[2]梁文宇.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广西教育(C版),2009(6)

[3]曹丽娟,董丽丽.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9)

[4]张岸嫔.中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仿真职业环境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作者简介】王振旗(1975- ),男,河北沙河人,河北省邢台现代职业学校助理讲师。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7

1规章制度的建设

规章制度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从管理实践中得到的科学总结, 它从内容上可以调整人与人的社会规范和人与自然的技术规约两种。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是学校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能够约束实训人员的行为,使管理工作规范化,从而能够保证教学、科研、生产和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制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规定

规定是由学校对实训场所某一方面工作或行为作出的体现规约的文件。如 《邗江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实训室使用规定》等。

1.2细则

细则是对个别或一些制度、措施、方法中的详细地方加以规范,强调详细的解释,说明及法律性。例如:《电工实验操作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3办法

办法是学校对实训场所某项工作或某项活动提出的具体措施和解决的规约性文件,具有可靠的操作性。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

1.4守则

守则是所有成员,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准确性、可行性、通俗性,是一种要求自觉遵守的约束性公文。例如:《实训场所值班人员守则》等。

1.5规则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例如:《PLC实训室使用规定》等。

2文化建设

有了规章制度的建设还不够,文化建设也尤为重要。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多,但最核心的还是要建立具有企业文化氛围与校园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实训基地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学生发展潜力和后劲。

2.1企业文化建设

2.1.1建设与企业典型部门相对应的实训平台

我们可以通过企业调研,确定相关专业在企业中的实际任务,然后再建设相对应的实践平台。比如,我校的电子技术专业,先确定电子技术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根据现代化电子产业运作条件要求,搭建适合电子技术专业运作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电子技术产业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实习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利用实训基地资源,运用生产型情境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达到培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缩短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时间。

2.1.2引入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

企业的运行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在实训期间引进企业运行机制,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包括了职业氛围的营造、岗位的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所以在实训基地的教学、生产、管理、 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要与企业的运行机制相匹配。在实训技术中心里可以悬挂、张贴相关的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等,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和养综合素质。

2.1.3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广大员工所能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职业理念更多的体现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以及激励作用, 用的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规范, 它凝结了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在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的职业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毕竟不是企业,实训基地不能只有有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制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行为要求与规范。物质文化又是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保障。所以,实训基地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精神文化,通过一定的设备和实训环境去体现,在实训基地的长期发展中提高、巩固,它的作用是长久的。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的建设一方面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另一方面则要结合实训基地的功能建制,体现“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四位一体。比如说电子技术专业,要融入电子技术行业的特色,可以在实训基地大厅的显示屏上写上校训“责任自强,诚实进取”以及体现行业特色的“科学管理、安全第一、文明训练”,在分功能实训室可张贴6S管理的相关内容。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指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它是构成人类行为与活动的习惯和规则。电子技术实训基地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制度, 如学生实训规范,实训室管理规定等;二是电子专业具体的制度,如电烙铁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

(3)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它的建设就是努力将我校的实训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训中心,并且能够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营造尽可能真实的职业氛围和实习环境。如实训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

3编好实训手册

在实训基地软件建设的中后期,实训操作手册就应着手编制。实训手册的编制,应包括从适应性训练、初级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以及专业技能认证考核等全部内容,使受训者明确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程度,找出自己的差距,最后向最高目标努力。同时,在实训手册的编写过程中应规范受训者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爱护仪器的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为受训者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还要编写符合学生职业技术资格考核的实训手册、校本教材,尽量争取使中职生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从而促进实训教学的深入开展。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8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1.1 建设目标精心调研, 分析建设目标的可行性, 使护理

实训基地成为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配套、信息联网、管理科学、运作高效、效益明显、社会服务性能良好, 为护理专业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培训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护理实训基地成为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护理技术服务为一体、资源共享、辐射示范作用突出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能为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培养多层次特色护理人才。

1.2 基本思路护理实训基地按以下思路进行建设, 努力创建成一流的实训基地。

1.2.1 功能齐全。

实训基地总面积达2360平方米, 分三个功能区。 (1) 医学基础实验区, 主要开展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2) 基础护理实训区, 主要开展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 (3) 专科护理实训区, 主要开展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母婴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五官科护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等课程的实训教学。实训基地能满足3200名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和3500名社会人员技能鉴定与培训的需要。

1.2.2 仿真环境。

实训基地按照护理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 提供仿真的职业环境, 学生能进行真实的操作训练。

1.2.3 设施先进。

实训基地设施适度超前, 紧贴护理岗位一线,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学生实训工位数量充足, 内部信息系统联网, 质量和水平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评审标准;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专科护理等课程的实训内容自开率达100%, 并能支撑护理科研项目的研究。

1.2.4 综合应用。

实训基地提供的的实训项目不仅涵盖护理专业的核心技能, 并包含护理专业的相关技能, 使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全面培养;实训基地能发挥良好的社会示范和服务功能, 能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并为其他行业相关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技能培训, 形成“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服务新模式, 普惠人民健康。

1.2.5 管理规范。

健全管理机构, 实施分层管理, 实训基地设负责人1名, 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协调, 医学基础实验区、基础护理实训区、专科护理实训区由专人管理, 各负其责;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实训基地运作理念和管理模式, 确保各项实训项目有序开展, 从人员培训、设施利用、护理科研、对外服务等多方面实施规范科学的管理;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 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网络资源, 在规章制度、设备物品、实训场地、教学安排、人员考核等方面实现网络化管理。

2 营造浓郁的实训基地专业文化氛围

实训基地专业文化氛围将潜移默化地指导与规范着师生的行为, 提升学生对职场文化的适应。 (1) 在实训基地悬挂名人肖像、誓言、职业杰出人物的事迹、校训、教风、学风等内容, 体现专业精神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顽强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促使学生言谈文明、举止得体、诚信守诺, 发挥教育、鼓舞、激励作用[1]; (2) 在实训基地的规划、布局时遵循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素质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引入行业先进的文化思想, 展示专业特色, 形成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场所, 形成良好教风、学风的教学环境; (3)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搭建专业学习平台, 使之成为传授专业技能的舞台, 利用实训基地组织各种技能比赛, 让师生的专业技能、道德情操、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素养在比赛中得到升华。

3 形成规范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护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管理、实训室的使用、实训教学安排, 实训教学人员职责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

3.1 实训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训教学的物质基础, 其管理、维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实训教学的效果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各实训室应在设备的保管、使用、借用、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1) 制定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2) 仪器设备建怅立册, 实训基地设立一名账目管理员, 负责仪器设备的总账管理, 定期清点, 做到账物相符,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贵重仪器设备注明名称、编号、生产日期、购置日期、生产厂家、价格、主要用途、保管人等; (3) 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 按实训区落实管理人员, 做到每台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 每次维护、保养做好记录; (4) 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后, 使用人做好使用记录, 包括使用的日期、时间、运转状况、使用效果等; (5) 对需要进行维修的仪器设备, 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及时申报, 并建立仪器设备维修档案, 记录维修的原因、时间, 维修后的使用状况等; (6) 仪器设备一般不能外借, 如确实需要借出, 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并做好借还登记记录; (7) 在实训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仪器设备损坏, 根据损坏程度酌情赔偿; (8) 对使用年限长, 已经老化、过时, 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已达不到使用要求的仪器设备, 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提出报废申请, 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报废。

3.2 实训室管理。

实训室是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 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制定健全的实训室使用、管理制度; (2) 实训室每次使用前由任课老师提出使用申请, 由实训基地负责人全面协调、调度后安排; (3) 每个实训室由专人负责管理, 学生、教师进入实训室均有严格的要求; (4) 实训室管理员负责做好实训室废水、废液、废物 (渣) 的处理; (5) 实训结束后, 由实训室管理员负责检查实训室内仪器设备完好状态, 放置位置, 填写实训室使用记录, 包括使用班级、使用日期、时间等; (6) 实训室一般不能外借, 如确实需要借出, 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收取一定费用, 并做好借用记录; (7)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实训室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 由实训室管理员和学生共同负责业余时间的实训室管理; (8) 实训室做到定期检查, 确保实训室的安全使用, 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离开实训室, 认真检查门、窗、水、电以及室内存放的高压容器等, 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3.3 实训教学人员管理

实训教学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制定岗位职责, 如系主任、实训基地负责人、副教授 (高级讲师) 、讲师、助理讲师、教员、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职责, 明确教师和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在实训教学中应起的作用, 各负其责做好实训教学工作; (2)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实训教学人员敬业爱岗精神, 并制定实训教学人员考核细则, 加强对实训教学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3) 实训教学人员必须是双师型教师, 按“双师型”教师要求进行培养, 根据教学管理规范规定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每学年累计不得少于60天, 以了解专业最新动态, 熟练掌握新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 使实训教学达到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 (4) 合理配备实训教学人员, 提高实训教学人员的学历层次,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实训教学要求; (5) 加强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实行新教师带教制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展实训示范课教学等形式相互交流实训教学经验, 提高实训课教学效果; (7) 培养实训教学人员的超前意识、创新意识,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熟悉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及时调整实训内容,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8)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举办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等培训班, 在开展培训中提高实训教学人员的带教能力和管理水平。

总之,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是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 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实现职业学校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9

几年来, 中央政府积极倡导“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职业教育方针, 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推动产教研结合、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 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部于2010年11月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 提出“坚持育人为本, 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 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教产结合, 校企一体办学, 建设紧密型实训基地, 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学校办专业、专业办基地、基地产业化、专业基地一体化”, 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教产合作, 校企一体办学的发展概况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情况看, 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教产合作, 如美国最有影响和最成功的“合作教育”模式, 由美国大学与企业联合创办“合作关系委员会”;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的“双元制”教育;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模式;韩国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将“产学合作”法制化, 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英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明治”教育模式;日本的“企业教育”模式;新加坡借鉴德国“双元制”提出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等。

从国内职业教育的情况看, 深沪、江浙、京津、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涌现出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经过资源整合, 使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紧密相连, 走上了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轨道。如继承历史传统、引领改革新潮、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浙江道路”;行业举办、企业为主、工学结合、国家试验区的“天津模式”;探索中国化“双元制”道路的“沈阳经验”;集团化发展、“订单式”培养、深层次合作的“青岛典型”;被誉为我国职业教育成功典型的深圳“宝安模式”等, 各地经验异彩纷呈。

二、校企一体办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校企一体办学的开展呈现火热景象, 但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教学模式、师资建设、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长期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轨、与企业要求不一致、办学条件差、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不对口、学生学情素养差等令人担忧的现象。同时, 企业方面在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上受到企业生产的影响, 缺乏为学生提供实习教学的积极性, 出现了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现象。这些现象, 无疑给实现校企一体办学泼了一盆冷水。那么, 这些现象的背后,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认识上, 企业、职业院校、政府和社会对校企合作价值功能的认识, 还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 许多企业和学校都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观念。 (2) 在政策上,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在具体落实上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严密的法律法规支撑、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权威的宏观协调机制。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也难以掌控。 (3) 在条件上, 资金的不足、设备的匮乏、场地的限制, 以及企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距, 都制约了校企合作深入而全面的发展。 (4) 在运行上, 企业着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而产生应付现象与短期行为, 学校追求解决实习和就业问题而出现了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做法。

四、校企合作, 推进职业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建议

当前, 在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的实践中, 我们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尚缺乏制度和法律制约;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 还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制度;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 也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则。针对以上三大难题, 提出以下三方面思考和建议:

1. 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支点:实训基地建设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 许多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 这种不紧密的合作关系的结果是只能为学校提供一些不稳定的学生“就业基地”, 实训教学流于形式。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是建设紧密型实训基地的支点。实训基地的建设, 不能靠学校一厢情愿, 关键在于如何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当前, 许多职业学校采取冠名班、订单班, “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等多种方法, 积极探索“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这些方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找到了能为地方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众多地方企业能方便地找到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又安心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同时为企业提供经济便利的高科技服务。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科研合作, 共同培养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的人才, 只有当双方在合作中都获得了好处, 校企合作才能改变过去“一头热”的现状, 变成互利双赢的行为。由企业提供订单, 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师生为其进行生产活动, 收益双方分成。这样的合作方式既为企业解决了难题, 也使师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技能。

2. 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学生与员工的对接, 教学与生产的融合

职业学校办学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学生只有首先成为企业的“预备员工”, 才能在学校真正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换。

当前, 学校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由于场地、设备不足, 校内基地实训功能不够, 实训项目与企业生产严重脱节, 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缺乏教学功能, 因此, 如何使教学与生产融合对接, 共育人才, 是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办学的核心所在。

一方面, 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应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力度, 按照其所对接的企业实现资金和场地专用, 同时争取企业的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使校内实训教学场所按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 教学车间一体化, 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提高技能, 积累经验, 提高素质;另一方面, 将部分课程带到企业实训基地, 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 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的技能培训与顶岗实习过程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对接状态。

3. 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政府统筹, 多方参与, 共建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 是实施校企一体办学的根本保障, 但如何建立“双赢”机制?

首先, 要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制订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对合作指导思想、条件、制度、参与度、内容、形式、管理水平、工学效果、合作特色等方面, 进行评价检查, 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 学校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 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积极开拓服务空间, 要依托企业的专业技术背景, 吸收最新的市场信息和专业动态, 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 引进企业一线人才和产学研项目, 更好地进行专业改革和师资培训;企业要借助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模式, 注入企业文化和工作过程, 推广企业认证制度, 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的无缝接轨。

最后, 校企双方要在行业学会 (协会) 参与、就业资格准入制度的确立、校企股份制的合作模式、产学研项目和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2010.11.

[2]马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J].职教通讯, 2006 (10) .

[3]霍晓光.校企合作产学互动订单培养[J].中国培训, 2006 (2) .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10

一、实训基地的基本类型

职业院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不应是单一的, 而是需要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别、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组成的实训基地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突出特色、突出技能”的要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实训基地体系, 按照技能训练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一是以实验实训室为主体的单项技能训练基地。实验实训室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 但与传统实验室不同的是, 特色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要按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建设, 改“传统的知识验证性实验”为“技能训练性实验”。学院在原有60个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建设, 5年来已投入3000多万元, 建成了拥有4座实验实训楼、80个实验实训室的单项技能训练基地。

二是以高新科技园区为主体的综合技能训练基地。经省政府批准, 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原实习农场为基础, 学院共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园区定位为集教学实训、高新技术展示、科技观光、科普教育、科技培训、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园区, 并成为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园区占地565亩, 设置有生物技术中心、高效农业种植等实验实训项目区, 并引进企业参与, 建成了畜禽孵化厂、养殖场等实验实训场所。

三是以多层次合作为基础的校外实岗实训基地。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 以实岗形式开展实训教学,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途径, 与涉农企业、市 (县) 政府、科研院 (所) 等单位建立实训与就业基地128个。学院把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建立就业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企业实岗训练中体验到在企业的真实职业感受, 使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培养和了解学生。通过在企业实岗实训, 多数学生都留在企业就业, 实训就业成为毕业生就业和择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现了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对接。

二、实训基地的运作实践

(一) 建章立制, 教学实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效益, 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为此, 学院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牵头的实训工作领导小组, 由教务部门、实训基地管理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参加, 研究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重大事项, 协调使用各种实训资源, 确定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考核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效果, 检查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制定了有关实训教学、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等12个管理文件, 使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营管理、实训教学安排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

(二) 转变观念, 实训基地管理变消耗型为生产经营型。学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 转变实训教学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旧观念, 使实训基地的运行与市场接轨, 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 将教育教学任务同生产任务统一安排、密切结合, 实现教学、生产、实习、科研、经营服务一体化, 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办学成本。学院在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 把教学实训与产品生产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实训的技术含量, 以实岗技能训练方式参与基地生产产品。学院还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资源优势, 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企业职工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多种服务, 并开展职业资格鉴定。此外, 学院以师资的技术优势为依托, 成立了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有限公司, 作为科技型服务企业, 开展产品研发、新技术展示、农资经营和科技培训服务等经营活动, 年经营收入达380万元。

(三) 职业精神, 在校内外实践技能训练中培养。实训基地既是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基地, 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场所。在学生实训过程中, 学院既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管理才能。在实训考核中, 学院不仅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还对学生工作态度、协作共事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 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素养。

(四) 课程建设, 突出实训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为实现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的目标, 学院转变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在教学形式上, 变“以课程讲授为主”为“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主”, 实践操作课改“验证性实验”为“技能培训为主”;在教学内容上, 变“传统的系统理论知识”为“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大纲为基本内容规范”;在考核方法上, 变“以理论笔试为主”为“以技能考核为主”, 以通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为考核目标;在教材建设上, 变“以传统的课程体系为主”为“理论必须够用, 重实际操作技术和技能培养, 逐步开发实训项目实用、适用的实训教材”。

(五) 产学结合, 校企共同承担实训教学工作。在实训教学与管理上, 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结合,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岗教学, 一直保持与企业的密切协作, 学院制订了详细且适合实训企业的实训教学计划, 并与实训企业的生产技术、人事管理等部门协商修订, 使双方都对实习的技术内容有足够的了解, 以利于实现实训培养目标。在企业实训过程中, 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共同制定出详细的实习管理条例。学院专业教师常驻企业, 企业则指定高素质技能人才现场指导。这样, 由学院和企业综合对实习学生有分工地进行常规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实训基地的功能体现

(一) 实训教学,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学院通过三级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属综合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实训基地) 建设, 形成了从单项职业技能培养到专业综合实训直至真实职业环境实岗实训的三级实训系统。通过三级循序渐进的实训过程, 达到了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获得了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具备了进入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格。校内外实训基地不仅完成了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 还使学生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 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适应了真实职业环境下的企业文化, 缩短了毕业生到职业人的适应期。

(二) 技能鉴定, 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中心。随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 职业资格证书已是就业的通行证。学院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师资技术优势, 通过国家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 建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和国家通用工种技能鉴定站, 可鉴定工种33个, 基本涵盖了全院所有的专业。学院结合专业教育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获得1~3种职业资格证书。几年来, 全院各专业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连续5年为100%。

(三) 师资培养, 以“双师型”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师资队伍培养的基本条件。学院在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 十分重视教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 使教师在实践中和产学研结合教学中得到提高。

(四) 社会服务, 以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推广为重点。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 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是农业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 学院依托人才技术优势和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第一, 学院以实训基地为平台, 以技术优势为依托, 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与咨询活动。5年来, 培训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基层农业技术骨干、企业职工2.8万余人次。第二, 学院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使大量企业和农民得到了实惠。第三, 学院实训基地通过展示功能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学院所属省农业高新科技园充分发挥高新科技展示功能, 建立了国家品种区试站, 建园以来累计推广植物新品种30多个、新技术20多项, 许多项目通过产业化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 示范带动, 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学院是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长单位, 推动全省农业职业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是学院的重要责任之一。学院在与集团成员学校联合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实用教材、开展教学合作、进行学术交流及合作的基础上, 利用自身的实训基地和师资优势, 接受成员学校学生来学院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技能实训, 为成员学校培训和共享“双师型”教师, 针对成员学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3年来, 学院实训基地共接受集团成员学校综合技能实训6800多人次, 为成员学校培训鉴定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430多人, 学生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鉴定达1.3万多人次, 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一)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成效显著。产学结合已成为学院重要的办学特色,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已成为学院的品牌。通过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实施, 学生专业技能过硬, 职业精神优良, 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学生在全省及全国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 如园林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 单项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两个, 园艺专业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全省高校 (含本科) 物流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 食品专业学生在河南省豫菜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等等。

(二)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由于学院有完备的实训基地做支撑,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又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把实训基地建设同就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使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6%以上, 且就业质量非常高。同时, 学院加强就业服务与职业指导, 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进行跟踪服务, 使学院就业工作做到了“三满意” (社会满意、家长满意、毕业生满意) , 连续6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三) 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三农’”中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几年来, 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院校产学结合先进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实训基地也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篇11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向广大地区以及各行各业的全面扩展,特别是计算机大批量进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左右。另外,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但软件产业整体规模不大,影响该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是低端软件人才数量少,高端软件人才质量低。在未来几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初级人才仍会有很大的需求,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应由职业教育来承担。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实训是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很多学校实训条件差,设备陈旧,实训教师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设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解决IT技能型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此举不仅可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应用水平,还可以成为生产与研究的基地,促进“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初级编码或开发、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平面图形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配置和维护、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等初级人才。在基地建设中,联合企业建设高度仿真运作模式和项目开发环境,嵌入职业素质培养、规范化的企业绩效考核功能,不但能够使受训学生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任务,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功能

1.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突出技能培养

承担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实训任务,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体现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通过营造高度仿真运作模式和项目开发环境,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分层次与个性化的教育;承担教学改革与实践任务;承担课程设计与开发任务。

2.实训基地要成为产教研相结合的平台

为当地与本校教师创造学习与实践的空间,为职业教育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提供场所;为当地与本校学生进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提供服务,培养一批掌握专业技能、获得相应专业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符合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联合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同时积极地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信息咨询与技术服务;进行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方案

1.实训基地的基本框架

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在学校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考虑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满足教学实践要求的前提下,建设高度仿真企业运作模式和项目开发环境。笔者所在学校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完整、系统配置种类齐全、性能优越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2.实训基地设备的配置要求

根据各个实训项目,结合投入的资金情况,按企业项目开发所需硬件要求选择相应的配置。如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的实训室配置要求,考虑到近年来相关产业发展迅猛,需要配置一批高性能、高配置的设备,为此引进了一批高档电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既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又能满足对外项目开发的需求。

五、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场地规划

在实训基地规划过程中首先着重考虑的是教学需要,其次要考虑项目开发。根据教学需要和实训室的实际布局,可按基本框架图进行设置以满足教学。为了实施项目教学,在实训室布置时以6~8个工位为一个小组,实训时就有6~8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有利于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和发扬团队精神,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辅导与引导学生。在布置网络综合实训室时,采用六角桌将机柜放在中心,网络设备都放在机柜中,六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教师首先进行项目分解和任务布置,学生接受任务并分组对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测试,教学效果非常好。

六、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训基地的灵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也就说,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是“讲师”又是“技师”或“工程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与“校内培养,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一是支持与鼓励本校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学能力重构;二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有计划、有目标、持续地分期分批安排教师深入一线挂职锻炼;三是从行业、企业中选择能进行教育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职或兼职教师队伍。

七、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培训课程的开发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特质和灵魂,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平台。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育或培训机构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计划和方案。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培训课程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这一方面,国内相关的培训课程显然是比较匮乏的,因此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培训课程的开发是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培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项目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驱动为机制。它的指导原则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把学习内容细化成学习领域和知识模块,以实施项目为目标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使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致力于保证学生胜任工作: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要手段,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达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八、中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篇12

一、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先进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依托, 以满足市场前沿性、发展性需求为目标;应更多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往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或接收企业落后、淘汰的设备, 或困于资金的压力购买低端、大众化的设备, 实训基地的设计及其管理也极为杂乱、粗糙, 学生受制于落后的设备与教学, 学不到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则恰恰相反, 他们职业院校里使用的大都是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 更有先进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 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都不落后。

(二) 实用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是装门面、摆样子, 首要目的是教学应用。其规划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需求, 要突出应用方便、充分、高效率的功能。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定要注重实用性, 追求实用价值最大化。

(三) 通用性 (共享性) 原则

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应具有多重功能, 既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场所, 又承载着培训双师型教师,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为社会提供终身教育培训和进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等重要职责。同时还应成为区域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共享平台。基地要面向学生、教师和社会全面开放, 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率。

(四) 仿真性原则

校企一体化在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要积极开发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要将现代企业文化全面引入校园,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贯彻。

二、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 学校自建模式

目前这种模式较为常见, 学校作为投资主体, 或由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专项资金, 自主规划和建设, 自行管理。其优点在于学校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办学需求, 使得建设更有针对性, 并使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的自主性和可控性能得到充分保障。缺点是学校资金有限, 设备实施的先进性难以得到保证;规划设计的市场化融合度不够, 后续管理成本较高。

(二) 校企共建模式

企业注入资金、设备及相关技术支持, 学校提供场地、房屋。校企签订共建协议, 共同规划、开发和管理。其优点在于学校以较少投入赢得丰厚资源, 在设计、建设和应用方面也都能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元素, 使教育教学更适应市场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能得到有效保证。缺点是学校与企业的协调比较复杂, 自控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 引资援建模式

这种模式建设的主体多是国内外资助方或投资机构。在建设投入上有资金、土地资源、设备实施、技术及优惠政策等多种投入方式。在管理模式上, 既可由学校管理, 也可授权管理, 还可以区域院校共同管理。

三、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策略

(一)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有多种选择。一般多依附于各专业 (系) 的管理, 有的统一由实训处或实训中心管理, 校企共建、引资援建的管理机构更具多元性。无论哪一种方式, 都应作为学校重要的管理项目。管理机构要有明确的职责, 人员配置要合理, 要保证工作效率, 且要多吸收企业专家进入管理体系之中。

(二) 实施校企一体化管理

要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引入企业的5S (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 管理、目标管理和目视化管理等现代管理模式;要营造浓郁的职场氛围, 各功能区域可按企业车间、小组、工作室等形式设计, 与生产环境保持一致;要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完全对接;要引鉴企业的考核模式, 制订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三) 应用现代管理技术, 提高管理效能

要实现实训基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景播录等手段, 使高新技术给实训教学带来更加生动和有效的变化;要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更多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技术, 可建立实训基地中央管控平台和区域监控系统, 在设备使用、区域调控、运行管理等环节推行一卡通等现代管理技术;要加强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护, 并建立有效的改进和升级系统, 保证实训基地应用的可持续性。

摘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面对教育改革发展大潮的冲击,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并以此促进学校有效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华, 赵鹏.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创新[J].科技广场, 2010 (6) .

上一篇:计算机交互下一篇:保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