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精选12篇)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1
摘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 仍有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双师”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 队伍建设问题面临严重挑战;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而政府和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资金有限, 生均实训硬件质量和数量等问题矛盾突出。为此, 针对这些关键问题, 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师资建设,小班教学,仿真实训基地
加强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建设, 是当前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养能力、做强本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泗洪中等专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认为实训基地建设除了应该在基地硬件设备加大投入之外更应以人为本, 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中等专业学校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双师型”教师, 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只满足于两个证书, 只要有证就是“双师”,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区, 在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并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要走出这个误区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化中等专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聘用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的骨干。通过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设岗办法及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2.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为教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把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工作。学校要认真制订和落实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 落实师资培养、培训经费, 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 重点选择和培养专业带头人, 大力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3.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确保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中等专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 要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 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可以借鉴有关高校的做法, 实行“首席教师”“名优教师”制度, 挂牌上岗, 优绩优酬。积极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 努力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 营造一个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职教办学氛围, 确保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 鼓励并资助在校师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 对参赛取得成就者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小班教学提高实训质量
实施小班化教学后, 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重组, 教学活动的密度、强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互动关系必然得到增强, 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手段、评价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学生参与体验, 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师生交往中学习, 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也给电子电工实训基地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1. 它解决了在某一实训内容上学生人数过多的难题, 使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空间。
2. 实施小班化教学后, 实训基地围绕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必
须灵活地增设更多的实训内容, 采用小规模、小投入、多层次、多内容的思路, 做活了实训基地。
3. 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 提高了教师指导实训的效率。
4. 催生了一个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子电工实训基地, 也促进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
由于电子实训中一些仪器仪表的更新速度较快并且价格不菲, 所以利用一些电子仿真软件, 如Multisim等, 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 通过拖拽和点击鼠标, 完成电路的连接、测试、分析等实验。仿真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功能, 把造价昂贵的硬环境用模拟软件来实现, 把不易更改的实验条件用软件来替代, 把一人独占的实验设备变成多人共享的联网环境, 把庞大的实验装置在方寸之地的计算机屏幕中模拟, 换句话说, 仿真实训基地从功能定位、训练内容和操作方式等诸方面与真实的实训环境相差无几, 但其突出的优点是造价低廉、变换灵活、评价方便、占位不大和维修费用低, 可以预见, 只要不断改进, 不断与企业标准靠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一种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的新型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基地一定会在职业技能训练的领域里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郭家星, 屈有安.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4) .
[2]张跃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 2002 (12) .
[3]熊莉娜.对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卢湾职教.
[4]冼凯仪.虚拟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与电子技术电路设计实验教学[J].仪器仪表与分析检测, 2008 (1) .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2
尊敬的辛厅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取我的汇报,今天我主要向各位领导汇报航校轮机管理专业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相关情况。
年初,根据省教育厅职称处下发的“关于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通知,航校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申报工作,申报项目为轮机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争取下,航校有幸成为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在我省所有获批中职学校中航校获批资金万元,成为获批资金最多的学校,更是00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最多的建设项目。按照资金使用要求,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要按照1:1配套相应资金,对重点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建设。现做如下汇报:
一、轮机管理专业现状
1、轮机管理专业简介:
航校轮机管理专业自1984年成立至今,经过近
30年的建设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中级讲师7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1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学校设有金工车间、动力设备运行室、辅机拆装室等7个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3个。本专业主要培养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STCW国际公约》要求,掌握现代自动化船舶轮机新技术和机电管理,具有实际操纵和管理现代化船舶机舱技能的、具备无限航区大型船舶或内河船舶轮机员适任证书的高级船员。
2、轮机管理专业取得成果:
近几年,轮机管理专业发展成绩斐然。航校先后引进具有轮机管理专业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3人,具有船上资历的轮机长、大管轮7人,涌现出局先进工作者1人。2011年,本专业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学校新购进多套轮机实验实训设备,并设立船舶电气专业为校级精品课程。航校已培养优秀的全日制轮机管理专业人才2230人,社会型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适任人才 1229 人,为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存在问题
轮机管理专业是航校两大航海类主干专业之一,多年来,该专业实训设施设备配臵一直处于不足或老
旧状态,由于资金的匮乏,每年,航校用于实训设备更新、增添的资金十分有限。直到去年,在主管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筹措了一笔资金,用于航校轮机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购臵,为航校顺利取得船员培训许可做出了极大的支持。但航校目前的实验实训设施配臵仅仅在最低程度上达到了国家海事局10号令对船员培训机构设施设备的要求,按2012年1月1日实施的STCW(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有关要求,轮机模拟器等大型实训设备必须在2013年7月1日前购臵到位,否则将取消航校的船员培训资格。目前,实验实训设备配臵不足是航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短时间内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依靠中央财政拨款的及时到位,更离不开地方财政及上级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
二、轮机管理专业获批中央财政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建设目标
1、建设规划
主要建设大型实训室2个和柴油机拆装实训室1个,根据航校前期所做调研,建设全任务轮机模拟仿真实训室,需要资金230万元左右。另外集中建设金工工艺实训室1个(包括车床10台)大约50万元,电焊设备10套、气焊设备10套大约30万元,钳工
设备20套大约10万元,该实训室共计需要资金90万元左右。柴油机拆装实训室需要缸径200mm以上船用四冲程柴油机1台和缸径350mm以上船用二冲程柴油机主要部件2套,共计80万元左右。总共建设资金为400万元。
2、配套资金筹措。多元化资金来源是航校解决资金不足的正确途径,在中央财政200万元资金到位后,剩余的资金缺口数额大、时间紧,仅仅依靠航校通过自筹渠道来解决十分困难,我们热切期望省财政厅以及航校主管单位能够鼎力帮助和支持,在00校面临困难和机遇的时候,向我们伸出援手,帮助航校战胜困难。
3、建设预期效果
满足国家海事局根据STCW马尼拉修正案过渡期培训的设备要求,在2013年7月1日前顺利通过国家海事局对新增设备的审验。整个实训基地的建成能够实现“模拟与实操相结合”,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对从事高级船员教育培训机构的基本硬件要求。这些不仅能够给航校轮机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而且也会为航校的船员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00学校轮机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汇报内容,请允许我代表航校全体教职工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的认真聆听,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继续给予航校支持和帮助,携手航校共普华章。
谢谢大家
浅谈技工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篇3
一、当前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双赢的一种实训基地,客观上也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为学校“造血”,进而更好地作用于学生培养。它是技工教育区别于其他精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课堂,是教师施展才能和得到锻炼的主阵地,是学校服务行业社会的主渠道。
1.极大地促进专业设置和布局的调整
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以使学校对国、省、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提高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专业设置和布局的科学、有序调整。
2.充分地落实“订单式”培养和“双证书”制
凭借拥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以“订单式”培养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积极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能让学生“双证书”取证率达到较高水平,并从就业入手抓招生,缓解生源不足的压力。
3.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当作“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能够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也能够促使教师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4.促进研发能力提高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地区和省级及国家课题研究开辟了途径。教师通过积极开发生产性实训基地应用性课题,探索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促进教研能力的提高。
5.服务行业与社会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极大地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为行业内外相关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用人难题。此外,以校办企业的方式直接面对社会服务,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中不断提高自身适应专业、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速度,使之基地不断成长壮大。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两大模式
模式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不同的模式对实践的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学校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其适合的生产性实训基础建设模式也各不相同。笔者所在学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等因素,探讨实践了“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建设”和“校企一体式实训基地建设”两种模式。
1.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建设模式
近两年,笔者所在学校以专业为依托,开展“专业办实体”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旅游酒店专业根据已有条件,高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训企业——黑龙江北国风光旅行社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岗位教育环境。学校实训基地试点实行学校投资与专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在管理和运作上摆脱了传统的完全依附于学校的体制和机制,采取了相对独立的专业自主经营模式,自行聘任、自主考核。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增强了自身活力。
该公司承担了对外旅游接待业务,实习学生和教师实行实习成本核算原则,降低了学校的实训教学成本。全面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以生产带动实训教学,在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现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工”与“学”紧密结合的互动机制,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更重要的是,利用学生导游和教师导游多的特点,突出在漠河县内提供导游服务,解决当地旅游旺季导游明显不足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校企一体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学校把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办学制度确立下来,并把与企业资源共享工作纳入日程,把企业的生产设备、设施直接纳入校准实训室模式建设,实现双赢局面。学校与区内各林业局和骨干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各企业投资厂房、校舍,购置设备,学校负责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学校建在工厂内,企业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实训基地。校企共同组建实训教学领导小组,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在学生实训中,企业提供生产设备,配备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与校方配合共同执行实训教学计划。
校企一体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一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它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学生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提高的目的。这种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性内容
学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除积极筹措基金外加大基地投入力度外,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实训教材的编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在相关专业、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背景、经验,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职务(如技师、工程师等),又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由学校专任的理论教师、实验实训教师和来自生产服务一线的兼职技术人员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为了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适应性更强,学校通过实施“内训外聘”政策,保证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引进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训指导教师行列,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高标准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此外,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机制,突出技能考核;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突出培训成果汇报环节,有效地保障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2.狠抓实训教材编写
实训教材是学生进行实训的蓝本,也是实训教师实施指导的依据。教材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内容、技术要点及标准、操作规程及步骤、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并体现以下特点:注意与专业理论课衔接,以实际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做到少而精;按实际操作流程安排实训步骤,以现行成熟技术为主,适当增加行业最新技术;有故障排除或案例分析实训,有实训技术、知识应用题。目前,学校已经开发出森林防火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校本教材10余种。学校通过全面实施课题牵动战略,提高了教科研水平,以保障教师开发、建设工作的质量。
3.狠抓实习实训质量
通过开展学分制、弹性学制灵活学习方式以及“以考促学、以赛促学”的实训质量评价模式创新,体现了技工教育“技能实训”成果。学校通过开展校级年度技能大赛,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学生技能考核的实效性。
总之,面对新的经济时代的要求,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结合新时期技工教育“工学结合”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按照真实性、先进性、通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探索运用多种校企组合模式,建设教学、培训、鉴定、研发、生产“五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技工学校发展的现实选择,更是技工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篇4
一、明确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定位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在校中职学生的教育, 利用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 走进创业实训基地, 亲自动手实训, 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创业实际;辅以创业教育其他针对性的拓展培训,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积极参与并适应、敬业爱岗、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等精神和品质, 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创业实训的各个方面, 增强学生的独立性、适应性和坚韧性等, 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
首先,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定位是为创业教育服务, 为全体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服务, 它是教学的实训基地和练习场所。因此, 创业孵化、赢利目标、获利分红、资产升值就不应成为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首要目标, 它们顶多是“辅助产品”而已,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产品应该是“学生”。
其次,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应有别于其他学科类的专业实训基地或技能强化教室,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因此, 它不应该成为某些学科的技能练习基地, 也不应成为某些技能比赛选手或兴趣小组的集散中心。
第三, 创业实训基地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仿真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也就是说, 创业实训基地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 提供学生未来创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软硬件全面配套的、能真实承担社会化服务的实训场所。
二、成立和完善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管理机构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定位决定了它不以“赢利”为目标, 而以“服务”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为目标。但创业实训基地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承接项目, 以实现为创业教育提供教学模拟、技能练习、仿真实训、创业孵化等功能的作用, 因此, 它必须具有独立性、实体性、非营利性、社会性等特征。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训教育, 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注册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管理机构。通过对照注册企业类型和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 在现阶段,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比较可行的选择形式。
所谓“民办非企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在我国现行体制下, 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基金会一样, 其实质均为民间组织的一种形式, 像教育事业中的民办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卫生事业中的民办门诊部 (所) 、医院、保健院、卫生所、疗养院 (所) 等都是民办非企业单位。
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八条, 申请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 只有依次创设和具备下列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有必要的场所。才可能通过民政局审核、登记成立。
三、选择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创业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各地学校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笔者以浙江省几所典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例进行分析, 从运行结果来看, 各有优势和不足。只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扬长避短, 不同的模式都能取得成功。
1. 以学生为创业主体的创业模式。
该模式的具体规则为:首先, 学校筛选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 指定相关学生为创业项目负责人, 学生通过自行聘请在校的相关教师为创业辅导老师, 通过模拟行政审批、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一系列的创办过程, 学校确定创业项目, 并与学生创业代表签订合同;然后学校给予场地及资金的扶持;随后创业项目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承接社会化服务, 以达到仿真创业的目的。学生毕业或合同期满后退出, 学校全额收购项目固定资产, 如条件配对还可将资产转让给新的创业项目。
2. 以毕业生为创业主体的创业模式。
该模式的具体规则为:通过对应、历届毕业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进行筛选和审定, 学校确定创业项目, 并指定相关毕业生为创业项目负责人, 学校给予场地及资金的扶持, 并签订创业合同。创业项目所需的资金、设备投入等由项目负责人自行解决, 运行过程中可以聘用在校学生参与创业服务。各项目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外承接社会化服务。学校成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和创业辅导。合同或孵化期满后退出, 资产归项目负责人所有。
3. 以学校为创业主体的创业模式。
该模式的具体规则为:学生在老师的撮合下自愿组合创业团队, 一般由3~5人组成, 团队采用责任制的形式向学校提交创业计划书, 学校通过论证和筛选后, 由学校聘请一批企业创始人或校外知名人士担任“创业导师”, 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固定投资和流动资金支持, 根据经营情况对创业团队进行奖励。在学校的管理和策划下, 以学校名义对外承接社会化服务。合同期满后退出, 固定资产归学校所有。
4. 以教师为创业主体的创业模式。
该模式具体的规则为: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筛选和论证由教研组或学部推荐、教师申报的创业计划书, 确定该教师为创业项目负责人, 明确聘用的相关专业学生的参与人数和创业岗位。学校与专业教师签订创业合同, 给予设备、场地及资金的扶持, 然后成立项目工作室, 专业教师选用部分优秀的学生参与创业过程, 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外承接社会化服务, 以达到创业仿真实训的目的。学校定期进行项目评估, 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固定资产和设备为学校所有。
四、学校创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
什么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呢?现代企业制度是不二的选择。现代企业制度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 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 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 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1)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应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 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 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并有效运转。 (3)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应以服务经营为主要职能, 有明确的服务职责和要求, 收取合适的报酬, 管理人员和员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工资报酬。 (4)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应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 应在服务、管理、财务、人事等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应具有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 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 可通过破产、被兼并、中止合同、退出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总之, 学校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各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同时需要顶层规划设计的智慧和各类成功经验的分享。只要我们大胆探索,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周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学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1) .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5
关于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
建设项目的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吉林信息工程学校隶属于吉林市教育局,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3.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243人,其中讲师、高级讲师156人,在籍学生2543名。开设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与外设维修、电子商务、报关报检、电子技术应用、工企自动化、机电技术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美术装潢、电脑美术设计、电脑音乐制作、动漫制作等20个专业。学校是国家六部委确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培训中心、国家信息化人才职业技术培训吉林省考试管理中心、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吉林市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教研培训中心、吉林地区公务员计算机考试指定考点、省电子行业特殊工种培训鉴定中心、省职教工作先进单位、市科教兴市先进集体、市招生工 作先进单位、市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
学校于1991年8月开设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是吉林市最早开办计算机专业的学校,该专业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校园内共建有学生机房19个,使用的计算机大部分为586型,881台,其中2个硬件维修室、1个网络实训室、16个实训机房,还有5个建筑面积为432平方米多媒体教室。以千兆光缆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局域网覆盖整个校园,用于教学和办公管理。学校建有独立网站,并注册网址。校外位于吉林市长春路的校办公司吉林市永兴文化用品经销公司,成立于1993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独立产权,公司法人系学校教工,管理隶属于学校,主要用于对外联系和承接工程。公司主要经营整机销售、维修、网络工程、管理软件开发,同时东校区2千多平方米的计算机实训中心负责公司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拥有高配置品牌计算机103台,除本校技术人员外,聘请高校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招聘部分大学毕业生从事软件开发和设计。
为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学校充分发挥北大青鸟阿博泰克计算机培训中心、电子信息行业特殊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的作用,实行“双证书”制度,应届毕业生需参加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取得“双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培训可以考取国家高新计算机(ATA)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ADOBE系列技能、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培训、国家劳动部高新计算机(OSTA)考试、计算机调试操作工、计算机软件工职业技能资格等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00%获得各种技能证书,为他们就业和升学创造了条件。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越来越愿意接收学校的毕业生。2004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2.6%,专业对口率达94%以上;2005年本专业一次推荐就业率达94.6%,本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2006年本专业毕业生目前已被多家用人单位录用。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学校按照《评审标准》认真审查了所开设的专业情况,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符合备选条件,特申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建设型小模式实训基地。
二、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目标
近几年吉林省IT产业发展较快,经济运行增长迅速,现已将IT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这除需要一部分高科技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大批拥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基于这种现状学校必须 把原有的计算机实训基地扩大及设备更新,近期建设成为吉林市乃至吉林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的标志性实训基地,并达到中型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生产、开发、培训的标准。从长远看,建设成为既是企业,又是实训基地,具有多功能的实训基地。
(二)未来三年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今后几年内,我国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以100万的数量激增,排在各行业之首。根据国际经验,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7年,我国需要高级人才10万人,中级软件人才32万人,初级软件人才51万人。可以看出社会对中初级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本地区物华集团等各计算机公司需求销售、维修技术人员每年达600余人,高新开发区软件园数据录入、软件测试人员每年需求100人左右,企事业和商业每年需求办公自动化、网络服务、数据库维护人员400人左右,各小型印刷公司排版人员每年需求260人左右,未来三年本地区需求总量达到4000余人。
另外,北京、大连等地数据录入人员、平面图形处理人员、网络游戏开发人员、动画制作人员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发展势头迅猛。
(三)实施项目的条件
1、专业教师条件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36人,其中兼职教师8人,占本专业教师数的22%。高级讲师12人,讲师15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本专业教师数为33%,“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在编教师中有4名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24名本科毕业生,有国家计算机调试员11名,拥有计算机高级等级证书18人,省技术能手5人,省技术能手标兵1人,省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优秀教师7人,还有3名市兼职计算机教研员,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以上的比例在82%,完全满足本专业教学实训所需。
2、学校办学资金条件
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学生学费和吉林龙鼎集团电气股份公司股息分红、培训中心创收四个渠道。财政拨款每年500万元,学生学费每年580万元,校办企业股息分红每年80万元,学校计算机培训中心、电子技能工业实训中心、省考管中心等培训、管理收入达100万元,累计每年教育经费为1260万元左右,除财政拨款用于支付教师工资外,其它经费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与更新,目前学校现有所有实训设备均为学校自筹资金购买,所以,学校从资金条件方面完全可以满足现有办学规模所需,学校计划利用3年时间筹集资金2500万元,来更新所有实训基地的设备。
3、本专业现有基础(学生)条件 学校开办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到2006年为止,已经 15年,已毕业学生达3500人,现有计算机专业教学班28个,1176人,另外,每年计算机各种培训约1900人次。
4、教学改革
学校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5678计算机软件公司、物华集团华邦公司、大唐公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技术人员、东北电力学院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为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年定期对本专业进行市场调研。经过市场调研和专家指导,学校已将骨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培养方向由过去的大而全调整为小而专,确立了软件开发、网络技术、外设维修、动画设计四个方向,从而形成了以优势较强的主导专业、灵活多样的短线专业为内容的和谐发展的专业群。按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并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前要经过一学期以上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能迅速的适应岗位的需求。课程模式按学生的培养目标,采用模块化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学分制”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弹性选课,利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其中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教学量占总教学量60%,学生学习兴趣被充 分调动,100%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达到“双证”的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用人单位得到认可,一次就业率达到94.6%。
学校大部分课程选用高教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学校自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办公软件》校本教材,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发行,现已在本校及吉林地区使用。学校还编写了高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上、下册教材,由高教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学校与省教育厅沟通,进行弹性学习制度试点,学生可以在2—4年时间内完成学业,另外,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探索“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习方式。学校弹性学习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依靠校长办公系统软件的管理,使学校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全部实现网络化,并且自主开发了适合本校教学模式和专业特色的学生成绩管理软件。为促进学校发展,带动每位教工工作积极性,学校2000年开始实行全员聘任制,聘期二年,中层领导三年一次竞争上岗。制定教职工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实施定岗定编,按照岗位工作职责,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以发展性奖励作为评价机制。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委员会章程,定期召开会议就本专业市场调研、专业建设和教改等问题研讨并制定具体措施。另外各公司作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本专业 师生实践教学的需求,让100%专业教师参与了各企业的软件开发和生产实践活动。同时学校也为吉林市华微集团、社保公司、保险公司、医院、公安局、龙鼎集团、工商行、炭素厂、物华集团及全国冬运会等进行开发编制计算机软件、数据录入与各项维护。为市残联组织的各企业残疾职工、税务局职工、人事局公务员、教育局内部人员等多家单位职工进行计算机培训,同时给予技术支持,多年累计达2000余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积极发挥鉴定站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面向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农民工、在校学生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ADOBE系列证书、北大青鸟计算机培训、微软证书及成人专、本科学历教育等各种内容的培训,自2004年至今,累计培训各种人员达2400多人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已被吉林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确定为下岗职工劳务输出定点培训机构,被吉林市教育局、吉林市农委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中心。
三、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一)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师36人,基本上可满足学校教学需要。每 学期对年轻教师除进行严格的培训外,还和本专业骨干教师挂钩,形成名师带徒弟的传统。使每一名专业教师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本职工作。同时要求任课教师每年至少学习一门相关专业课程,定期在校内举行教学讲座,鼓励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新动向。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创造条件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更新观念。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到目前已有4名计算机硕士研究生,5名计算机研究生班结业,并将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中心项目落户学校。学校还要求他们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鼓励他们参加科研、撰写论文、编写讲义和教材,市级规划课题《我国加入WTO后,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研究》和《远程教育研究》,研究工作已全部完成结题。在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硬件设施的保证下达到每年向社会输送3000名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目标。
(二)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
1、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按每4人一台计算机的标准,需购置305台计算机更换和新建机房5个机房,保证学生上机实训所用,80台用于各教学班,需金额192万元。
2、电教设备
按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标准,校园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36个教学班每班一台电视和一台高亮度投影仪,多媒体教室、机房需21个,共57台套,需228万元。
合计:420万元
(三)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
1、组织形式:实训基地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创收经费主要用于设备的维修与更新。基地法人代表要服从学校校长的领导。
2、基地日常管理:设备科负责对所有实训基地设备的维修与更新,制定实训基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教务科负责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实习指导书、编写实训教材、制定考核方案等,3、运行机制: 在现有设备、场所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资金的投入,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机制。本着设备先进、质高价低、适用性强、合理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实训室建设,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保障机制
计算机实训中心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机构,既承担着学校本 专业学生教学实训所用,同时更重要是承担着对外的培训、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等工作,在经费方面,学校一方面保证人员、技术、设备前期的投入,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创收的经费一部分上缴学校,另一部分用于基地自身,基地财务管理人员原则上由学校指派,人事管理权力由学校人事主管负责,基地法人具有对部分经费全权使用权力,对聘任的员工采取底薪加、效益工资、项目开发提成等,总之,分配遵循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原则,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落实方案
(1)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按规划内容、实施方案确定的时间表进行落实。
(2)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项目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研究资金筹措渠道,每年基地建设资金的落实,要争取国家直接投资占全年投资的2/3,自筹资金、校企合作等渠道筹措资金占全年投资的1/3,已保证规划内容的实现和基地的顺利建设和使用。
(四)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和分建设方案
学校为全吉林地区各兄弟学校、市教育学院、市招生办、市科协、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长年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进行教 师培训和学生实践以及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了学校吉林地区计算机教研培训中心的作用。2005年已完成了计算机实训中心机房、硬件维修基地的改造和建设。2006年完成新建5个机房的准备和安装工作和36教学班的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及教师用机的更新。2007年完成计算机实训中心新建一层以及5个机房的准备和安装工作以及44教学班的多媒体设备的安装。
虽然学校已经在计算机专业建设方面投入了560多万元,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很不足,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一定把主干专业建设好,做大、做强,把学校办出特色,多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合格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6
一、强化技能训练,完成技能考核功能
实训基地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职业学校以往重理论知识、轻技能训练的现象,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前,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强化训练,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知应会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顺利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从而获得就业准入,这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功能。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和实训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实践教学训练。
二、服务周边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功能
各职业学校在申报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时竞争激烈,省教育厅对各申报院校进行了充分的评估论证,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体现特色、注重效益的建设原则,选择学校有优势、能形成特色的实训基地项目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建成后,服务周边学校,共享实训基地资源,也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之一。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旅游实训基地是河北省在秦皇岛同类职业学校中唯一投资建设的旅游实训基地,秦皇岛市是著名旅游胜地,市、县各类职业学校基本都开设旅游专业,市中专学校开放旅游实训基地,承担区域内各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市劳动局授予学校旅游专业职业技能考核中心,同时,银川、张家口、衡水等职业学校慕名与秦皇岛中专采用1+2形式联合办学,共享旅游专业实训基地资源。
三、教学科研创新,发掘科研开发功能
近两年,各职业学校新建的实训基地,投入大,标准高,设备先进,在完成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还应发掘潜能,科教结合,加强学校与产业单位(企业)的密切联系,扩大在技术开发、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紧密合作,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为实训基地提供师资、技术、设备、课题、项目等保障,并将科技开发和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及时转化为教育内容及实践训练项目,与企业组成合作伙伴,将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延伸,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模式。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了教育开发办公室,负责各实训基地与企业的课题及项目沟通联络,筹备在旅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成立旅行社,研发旅游线路,开发校本教材,服务经济社会。
四、拓宽实训领域,体现社会服务功能
国家一再倡导职业学校要实现四个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设施设备,拓宽实训领域,为企业、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实训基地面向其他培训机构、企业和社会个人开放,满足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是职业学校实现四个服务的有效途径。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两个实训基地的建成,完成了对华北中石油部分员工、秦皇岛各大酒店员工及秦皇岛海湾公司部分员工的培训,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五、加强基地管理,彰显打造品牌功能
实训基地是最能反映学校办学实力的窗口,如何管理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彰显学校的品牌实力,是各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实验中心,负责各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各实训室的环境布置融合专业特色、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从环境上就能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实训目标;制定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建立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健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保障、调控规章制度,使实训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保证实训工作质量和安全。
实训基地完善的设施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保证,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有明显提高,得到了用工单位的认可;实训基地的建设也牵动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实践教学的科研水平。职业学校要充分挖掘实训基地潜在功能,实现资源利用和资源共享效率最大化,充分发挥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作用,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7
校园文化与学校相伴相生,如影随形,千姿百态,是办学历史的沉淀,是学校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是多少代人长期精心培育才能形成的。一所学校拥有历史弥坚的文化传统可以折射出一代代学人的理想与价值追求,使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当前,职业学校已进入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向关键时期,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感染、凝聚、导向、激励功能在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中将成为学校提升“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微观组织下体现文化建设的实现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是创新培养模式、探索课程改革、培养实践能力、搭建创新平台、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保证,因此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引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都将促进相应的专业文化建设。在实训基地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立足校本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物态文化建设与非物态文化建设共生成的原则,突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一、“立足校本”
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师生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专业文化创建活动,如各工种、各学科兴趣小组,技能竞赛,作品展示,创新大赛等活动。
二、“引进吸收”
学校已组建由10多所学校和2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的职教集团,真正做到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推进企业直接介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其企业文化,在与企业的双向交流活动中,实现共享、共建、共创文化的繁荣。如设立企业冠名班,引入企业培训课程;企业对学校设立牵手奖学金,融入企业价值取向;组织开展以企业冠名的、由企业员工与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
三、“物态文化建设”
在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上,首先我们引进企业生产环境的布置格局,借鉴“5S”管理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障、减少浪费、规范实训环节为建设目标。如在实训基地入口处安置当日实习班级与指导教师工作牌,学生实习着装规范,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实训场所5S要求等;实训场所突出强化安全操作规程、交接班规章制度、设备保养规范等要求的宣传力度;实训场地设备布置整齐美观,有安全行道线。每台设备所配置的工具箱上配有工量具放置模板,从而规范了图纸、工量具、待加工件、已加工件等物品的放置。
其次是注重加大对专业文化的开发力度,针对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实训基地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以丰富、拓展学生追求知识、训练技能的空间。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些关于机械、数控加工、3D技术以及相关行业、产业“四新”技术介绍的演示;提供实训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工具书、学术杂志等书籍和阅读场所;实训基地实行训练对象开放、训练工种开放、训练时间开放的管理模式。
再次是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尽量体现专业文化的功能要求,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使之成为学校精神的物质承担者和象征者,进而成为专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实训场所除张贴宣传标语、激励标牌外,还布置机械发展史和先进制造技术介绍的系列展板,让学生不仅从中了解机械工业的过去,知道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学会去展望机械工业美好的未来,从而热爱自己的专业,脚踏实地地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四、“非物态文化建设”
我们首先通过外出学习、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来确定实训基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使之成为行动纲领。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实训基地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专业文化精神的反映,对师生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只有以制度作保障,才能取得高效的执行力。从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资金和财务管理角度来看,我们实行学校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对实训基地的具体业务、运行、维护等日常管理由业务部门来开展,负责各班级各工种实训安排、师资队伍建设及指导教师的管理、材料、工量具的采购与消耗管理、实施设备维护保养与安全、对外培训、外协加工与成本核算、实训计划、组织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兴趣小组、技能竞赛组队与训练等。因此各类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的执行与检查、考核等是保证民主、科学地进行基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制定的制度有教学管理类、教师管理类、设备管理类、材料管理类、公量具管理类、对外服务等类别。其中教学管理类包括班会制度、实训规范考核制度、教学过程考核制度、开放式实训制度、实训标准、实训计划、交接班制度等;教师管理类包括教师调班制度、进修制度、教师加班制度、教师参加各类竞赛相关规定等;设备管理类包括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设备日常保养制度、设备大修(保养)制度、设备维修制度、设备报废制度、安全事故上报制度等;材料管理类包括材料采购制度、材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实训材料成本核算制度、实训材料月报表制度、材料库库房管理制度等;工量具管理类包括工量具采购制度、工量具进出库管理制度、定期计量保养制度、报废制度等;对外服务类包括对外合作项目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制度定得再好,也只能体现运行中有法可依。只有认真地贯彻执行并加以督促检查处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到位,才能保证把制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例行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
再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治理,力求体现民主管理、人文关怀功能,营造民主自由、开放包容、文明健康的育人氛围,达到人与自然、人与设备的和谐境界。如在制度设计上要保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在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上采用民主、公开征求意见、招标采购等来进行,在考核激励过程中力求透明、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在教学评价中坚持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成功,从而形成其文化生活和价值体验的认同心理。
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数控实训基地是省级财政支持的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近几年除了对在校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外,还承担了兄弟院校学生、企业在职员工、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退伍军人等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并多次成为省、市级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赛场。我校师生也多次在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就业质量也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训基地的功能与成果已逐渐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形象标识,实训基地的专业文化也必将转化为学校精神文化内核之一,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茂冬.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1) .
[2]李名梁.办特色比创一流更重要.职业教育研究, 2006, (3) .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8
1 指导思想
全面分析,合理规划。结合自己所在地区和学校,综合分析学校长远的发展计划与愿景,考虑社会对员工需求结构,编写长远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设置目录。从全局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全面调查师生的实训需求,综合考虑以后升级、更新、扩建和新建多个层次,把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
2 实训基地的定位与主要功能
根据学校的调研与发展规划,确立计算机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从而确立基地规模,学校一般作以下几种定位:
2.1 学生实训的基地
先进的实训基地将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在实训管理的过程中,可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2.2 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性,完全有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实训基地依托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面向社会计算机工种的中级工和高级工鉴定任务,并成为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2.3 职业学校和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
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多、规模大,建设水平高,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提供了有利条件,资金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与合作企业。所以要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有效利用,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与周边地区、企业、学校形成资源共享。
2.4 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达到一流水准,就要形成足够的实训规模,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规范的实训教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起示范作用。
3 实训基地框架构建
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实训室的功能与数量,最后要满足最低开设实训教学的配备要求(一般最少同时满足40人/班),例如计算机专业设置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3大方向,在初始规划中可以构建计算机基础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作为公共基础技能实训室,网络综合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软件开发测试实训室作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与音视频制作实训室作为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有了这些功能性实训室就可以满足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实训。
实训室数量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班级数量及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与特点。现代计算机教学一般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期教学中都有整周或几周的专业技能训练,这要与整体课务安排相协调,做到正常课务实习与阶段性项目实习都不冲突,并有一定实训室的冗余。
实训室规模规划,充分考虑学生班级最多人数、机器损坏及教师用机等因素,一般班级人数不超过45人,实训室机台数不少于50台,留有10%的备用机台。
4 实训基地资金的筹措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国家整体来看教育投入不足、而且投入分布非常不均衡,对职业教育投入更是不足,在建设实训基地时捉襟见肘。为此要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采取多种途径来获得资金。
(1)根据地区性差异,在某些实训室可以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建成后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进行有尝开放,增加课外实训机会,也利于成本回收。
(2)可以利用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与政府部门合作,由他们出资,共建计算机实训室,保证他们部门成员培训或对外培训的前提下,为教学使用,实现学校与政府部门双赢的合作。
(3)与国内国际的各类计算机相关认证考试、水平考试认证机构合作,由他们在校内设立培训中心,即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更权威的培训。
(4)定单培训,共建实训室。对于急需专门人才企业,争取他们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设备设施,把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与新工艺、新技术引入实训中。
5 实训室建设
每个实训室的建设要按总体规化,确定建设目标,进行项目建设式招标采购,不同功能的实训室,电脑配置不尽相同,详细列出参数性能。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因为可以使用其淘汰下来的设备(如老旧板卡等)供学生进行维修练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练习等,每年只另外购置几套市场上的主流设备供学生认识和分组练习使用,就能满足学生循环实习所需,又能实现设备的不断更新,所以成本最低。网络实训室的使用,可以先在基础性实训室内安装模拟配置软件,然后再在网络实训室中实战练习,各个班级要做好实训计划,做到停人不停机,以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网络实验室设备可与校园网进行相联,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或周末的时间登录到相关的设备(保证路由、交换畅通,这些设备不必每天进行关机),进行设置,教师只要用超级口令做到上课前的配置清空操作,这都提供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
充分考虑实训室的功能整合,如所有专业都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可以把所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整合一体;如网页设计与程序设计,动画制作和图像处理都可以使用同台设备;由于开课时间的不同,一些实训室可以一室多用,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故障诊断与维修一般不在同一学期开设,又如C语言,数据结构,VB,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这时可以使用同一实训室。
在日常管理中,成立“实训管理中心”,制定生产经营性实训制度,引进企业管理制度,配备一定数量管理员(尽可能是实训指导老师),如果条件允许,应做到一人一室(一个实训环节、一个实训功能区),并开发设计至少一人实训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校本实训标准。在实训中,保证至少三分之二的专业课依托实训基地开展,至少二分之一的专业实训课,实施项目教学。管理人员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提出升级方案,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训工作,组织实训室课外开放,课外实训、推行“三位一体”等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6 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具备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科研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良好的实训基地,就应该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过硬的老师队伍,这里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教师及校外实训实习单位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等。为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6.1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通过专业实习,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6.2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如网络课程教师,必须先到实训基地网络实验室实训,待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上台授课。对于一些专业基础好、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青年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派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让他们即从事生产又管理学生,在带班中积累实践经验。
6.3 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通过外聘专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为外聘教师,或者定期组织一些在职教师到这些师资培训基地去,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培训,既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取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6.4 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
职业教育中最适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开发一定的程序,如利用Asp.net来开发学生收费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利用Flash、Author ware开发书籍多媒体教材片头等,这都可以提高了教师能力。
6.5 人才引进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7 结语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从全局来考虑,提高设备的实用性,从而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多渠道着手,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探索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走工学结合之路,强化学生操作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
摘要: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定位、框架构建、资金筹措、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6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合理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这个实践平台。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尹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4.
[2]赵永岐.数字化与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变革.电化教育,2006,(3).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9
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 使商品经过保管、储存、包装到运输、装卸搬运、最后流通的信息处理等过程, 由供应地流向接受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所以说物流是全球性的服务, 只要有须要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物流的存在, 因此物流的服务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则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 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能胜任现代化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专业物流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采购、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物流管理、运输操作、配送、仓储及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等岗位, 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初中级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这种技术性为特征的中职人才培养只有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来培养, 产学双方在以校园内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 对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职业基础素养和职业能力, 也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中职人才的最有效模式。
2 校内物流实训基地
学校的教学的传统方式是以教师讲授, 学生听课的模式, 这种教学适于基础性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到企业定岗实习, 学生面对的是实际操作的工作岗位。对企业来说, 须要的是不须要进行岗位培训, 直接到岗的操作的工作人员。为适应这种社会须求, 中职教学有必要改善实训、实习的条件, 增加更适合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职业训练。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运用真实工作项目、有实际操作性的案例, 强调学生学习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教师的教学要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对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专业性的操作技能、以上岗培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不同工作岗位各种工作技能培训, 使学生对岗位工作有实践性工作经验, 在毕业后有能力直接胜任本职工作。因此, 学校就有必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实训是学生走向社会, 外出工作应聘的关键性的桥梁。同时学生增加了模拟实践的工作经验, 就等于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对于学校来说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工作岗位实训教育, 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对学校来说是彰显办学特色, 提升了本校的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 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内的实训基础是在原有的实训室改造和扩建的, 基础建设是依据物流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但学校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在这几年的学生培训程中显示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物流基地实用性设计落后
中职学校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初期建设的规模是基于校内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当期实训的需要, 对于物流服务专业的发展没有前瞻性。现代物流发展已经不局限于包装、配送环节, 而已有的实训基地设计的实训岗位设计少, 实训流程设计简单、限制了物流专业拓展需要。按照这样的标准建成的物流实训基地培训的学生不能与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 对学生的培训的工作内容也有局限性。
3.2 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满足不了实训教学的需要
实训指导老师数量不足、指导水平低。因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是从2006年开始设置的新专业, 办学历史不长, 近几年来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该专业的老师补充进来, 只有几个是其它专业转行过来的, 他们只是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就直接担任物流专业的教学任务, 这些老师往往实践技能比较弱, 在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既懂做、又懂教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3.3 物流实训基地实训教学目标设定低
实训基地按照一般性的企业操作流程设定, 实训内容单一, 实训项目安排没有规划性, 工作岗位设定缺乏连贯性考虑, 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对接程度低, 实训内容缺乏典型性。因指导教师本身条件限制, 教学目标设定模糊, 对学生实训方法陈旧, 对物流各工作岗位、流程环节指导不清晰, 存在以单一工作环节代替完整工作过程的情况。教学过程只重视过程和各环节的规范性操作, 忽视工作过程中各岗位之间衔接的细节性要求, 工作方案的论证, 及人员组织的优化、也不重视事后的验收、评价等。实践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激发不够。
4 解决方法
4.1 因地制宜, 加大引企共建基地的力度
企业的用工要求是无须工作培训, 直接上岗工作, 最好是有专业上岗证书的员工。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具有初中级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 为了这个目标, 中职学校设置实训基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并且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
4.2 完善管理制度, 协调教学管理与实训需求
实训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实训基地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第一站, 所以作为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的校企双方管理人员要经常交流沟通, 协调教学需要与工作需求, 双方要明确各自的职责, 作为基地的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真实工作的经验, 基地教师须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授课, 实训基地的讲课内容是实际岗位操作为主要内容。企业可以按照用人要求提出实训要求, 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实施教学内容, 并参考企业要求调整教学方案, 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教学目标。
4.3 拓展功能, 增加校企合作内容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传统的职业教育面临新的问题, 那就是经过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否经受社会的考验。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其核心理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 所训练的技能必须和社会接轨, 并通过实践培养行业企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 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活动, 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必不可少活动场所。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实训实习基地必须有效运行, 强化训练各方面的素质, 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要求。
一、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1. 提高设备利用率, 变纯教育投入为产出化投入
充分利用基地的检验检测设备, 开展对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 使基地的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成为行业区域性材料检测中心;其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 投入相对超前的高、新、精、尖设备, 既服务于教学, 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加工, 把纯教育的投入为产出化投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取得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校企协作, 以科研促教学
以校办工厂为桥梁纽带。加强与企业的协作, 发挥设备优势、人才优势, 优先为挂牌实习企业作好服务。将企业在生产实际中所遇到的工艺性、技术性、管理性和经营性难题及案例, 作为专题, 通过课余兴趣小组形成, 由师生共同研究开发, 以此来带动教学, 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同时接受由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发、产品研制课题, 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 使学校和企业科研人才相互渗透。通过联合开发, 即可推动企业发展, 增强企业经济活力, 同时也给学校注入了科研动力, 使学校逐渐形成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的氛围, 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3. 将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如果学生实训一味依托企业来解决, 很难使学校的教学安排在时间上与企业生产合拍, 实训内容势必受制于企业, 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如果学校自建实训基地, 理论教学与实训内容是对接上了, 但往往又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学生感受不到产业升级带来的技术变革和设备更新, 况且经年累月带来的实训耗损也难以负载。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阶段, 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生产实际中去, 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一是通过如建筑材料检验检测、房屋小型构配件加工、装饰小品的制作加工等业务, 利用课题兴趣小组形式和教学要求, 把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生产实际, 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通过承接一些诸如工程测量、房屋分部项工程施工, 电气暖通设备调试与安装等小型业务, 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操作, 在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 在有偿服务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规范的专业技能训练, 它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保证实习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可以实现:
1.“车间与教室合一”:
把课桌搬进车间, 教师在带学生实习时, 边讲边做, 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现场示范, 做到了现学现用, 增强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 减少了教学的中间环节, 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刀真枪动起来, 确保技能训练质量。
2.“学生与学徒合一”:
通过引进校办工厂, 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活动, 培养团结协作、吃苦勤奋、遵章守纪、言行规范的职业素养, 感受未来的职业要求, 实现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3.“教师与师傅合一”:
充分发挥校办工厂对外生产服务的优势, 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将生产任务随同教学工作量捆绑安排,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承担生产任务, 在生产活动中, 教师就是学生的师傅, 产品质量与产量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 不仅提高了教师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双师素质。
4.“理论与实践合一”:
要求教师既懂理论, 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在工艺上有所创新, 推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5.“作品与产品合一”:
学生实习时的作品又是企业的产品, 通过由实习作品的“及格”到产品“合格”的升华, 不仅改变了传统以分数定学生水平的传统观念,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质量意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 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接受生产的检验。
6.“实训与生产合一”:
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节省了学校的开支, 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实训基地从企业聘请技师和技术人员, 把企业的产品引进实训基地来生产, 学生的课件就是企业的产品。参加过生产实训的学生, 毕业时格外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 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 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 畅通就业通道, 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力量建设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训基地, 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职业氛围条件下训练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孙连栋, 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07) .
[2]丁志平, 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6 (30) .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11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模式 校内自创 校企一体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低。另一方面,企业又无可用之才,国内技能型人才普遍紧缺,高技能人才尤其缺乏,甚至出现了“博士易得,技师难求”的局面。这一现状折射出了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技师学院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高职高专及技工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逐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现状分析
自2004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实施以来,财政部和教育部在数控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等专业领域进行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共支持了江苏、上海、浙江等9个省市50所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与探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已初见成效,各地都建成了一批示范性的实训基地,多数实训基地已在教学、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受惠学生近9万人,培训社会人员近3万人次,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资金、观念等原因,目前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校内实训还停留在纯消耗性阶段
实习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教学中,有的学校采用的是纯消耗性的实习方式,这种实习方式是按照课题来进行的。其优点是学生能完整地进行课题训练,最大限度地规范基本动作,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纯消耗性的实习方式会使许多学校不堪重负,从而制约实习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2.存在“只求所有、不求所用”的现象
随着实训基地建设的日益被重视,各职业院校都加快了基地建设,但由于观念意识不到位,校企合作、交流不够,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再加上基地建成后的管理、运行机制的僵化、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得基地建设后续乏力,成为学校的沉重负担。
3.忽略了基地在科技创新研究与服务中的作用
大多数学校的校内基地由于受资金、师资力量所限,往往只是单纯作为实施校内实习教学环节的场所,没有发挥其作为高新技术的开发、试验、推广、研发以及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等的社会服务功能。
4.实训指导师资力量薄弱
校内实训基地还处在纯消耗性阶段,缺乏生产性实训场地,与企业、行业的交流联系缺乏,以及建设过程中“产学”与“研”的割裂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无法吸引企业行业中的一些“能工巧匠”进来,达不到校企人力资源的共享,造成高水平实训指导师的缺乏。
三、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两大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专业特点)和所处环境等因素,探索实践了“校内自创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和“校企业一体式的实训基地模式”两种模式。
1.校内自创生产性业实训基地模式
近两年,笔者所在学校以专业为依托,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进行生产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开设有钳工、车工、电工、焊工这几个工种,而学校又正要新建两栋学生宿舍楼、一栋教工宿舍楼和一栋实训大楼,这四栋楼的水电安装一般是请水电安装公司来施工。校领导经过权衡和慎重考虑,决定将这些任务全部由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这是一个很好的练兵机会,正好能发挥我们学校专业特长。学校将学生和老师分成了三组,一组由电工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负责四栋楼的电路安装;第二组由机械专业的老师和车工、钳工专业的学生负责水管的安装;第三组则由焊工专业的老师和焊工专业有学生负责学生宿舍600套床架的制作。
电路部分的学生负责对学生宿舍楼的电路进行安装。宿舍的电路较简单,但工作量大,他们首先从学电工的班级中选出动手能力较强、头脑比较灵活的十几个学生,由电工老师带领学生先装好一两间宿舍,工作内容包括线路设计、钉线槽、布线、装灯具和通电检测。教师让他们全过程参与,学会并能自己动手完成后,再将这些学生作为骨干力量,作为电路安装各小组的组长,带领4~5个学电工的同学,每小组再派一个老师带队,承包一层楼,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通电成功。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在安装,都说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在实训车间学到的更具体,更贴近实际。老师的动手能力也得到的较大的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四栋楼的电路安装任务按期完成。之后,学校成立了一个电工安装工程队,承接外来的安装业务,为学校创收并提供现场实践的平台。这是一种校内自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完全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组建。
焊工部分的学生制作床架。以往,学校学生的床架全部是从外面购买,价格高质量差,加之是焊接成形拆装不方便。学校决定自己采购角铁,由老师对床架进行设计,大部分采用螺栓连接,只有少部分需要焊接。这个工作主要是在钳工车间和普车车间完成,各小组分工合作,按图施工。经过有经验的老师傅帮助,他们边工作,边改进,设计了一些专用的夹具和模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从师傅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大学教课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更加敬佩和尊重这些老师傅。这样的实训形式锻炼了老师,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建设新的尝试。
这种校内自创实训基地模式是一种与实际生产非常贴近的方式,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其中,成就感和责任感促使工作任务得以顺利的完成,其中增加了很多苦与累,但这种苦和累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锻炼机会。
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受到学校所开设专业的限制,需要校领导大胆尝试。广州白云技校开设美容美发专业,就在校门开办美容美发厅,免费为全校师生及周边顾客提供美容美发服务;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成立专业的旅行社;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办旅馆等。
2.校企一体式的实训基地模式
如何给学生提供与实际生产相贴近的实训场地,校领导决定引企业入校,由学校提供生产车间和学生作为劳动力。这种形式对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由于劳动力市场严重短缺,很多企业早就看中学生这一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也愿意与学校进行合作。学校引进的第一个企业是做塑胶玩具,用于手机挂链的吊坠或手提包上的装饰挂坠,比如米老鼠、唐老鸭,或是小猫、小狗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用半融的橡胶填充到做好的模具上,放到烘烤箱内加热烤融成形,冷却后让学生按照图样为做好的动物模型上色,而且这些色彩都很鲜艳,小动物变得亮丽多彩,让人爱不释手。这样的引企入校的实训基地模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进企业工作、上下班、加班的劳动经历,得到按劳计酬的体验,体会父母挣钱的不容易,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以后,学校又与别的企业沟通和交流,接到很多数控加工的订单。学校又增设了数控专业,让数控专业的学生完成这一加工任务。原材料由企业提供,学校新添了数控设备,不够的设备由企业投入,从而将学生的“纯消耗”实习降低了成本,并能够为学校创收,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经济状况,提高了老师的收入。
全面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以生产带动实训教学,在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现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工”与“学”紧密结合的互动机制,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方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还可以由企业投资建厂房、校舍,购置设备,学校负责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学校建在工厂内,企业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实训基地。如赣州“华坚科技学校”的模式,校企共同组建实训教学领导小组,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在学生实训中,企业提供生产设备,配备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与校方配合共同执行实训教学计划。
校企一体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一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它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炼提高的目的。这种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
实践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两大基本功能,学生通过产品生产的真实过程,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目标。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校内组织生产性实训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而企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营利。由于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是生产的“机器”,而是“职业人”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产品的选择需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学生实训的岗位具有轮换性。这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另一特点。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对外承接“订单”——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的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生产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独立核算,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技工学校实训基地论文 篇12
1 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1.1 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内涵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主要是指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和职业氛围构建, 基地的文化建设和职业氛围的建设能够促进实训基地的学习氛围和科研氛围, 提升学生学习和钻研专业领域知识的动力, 团队合作的能力, 减少了管理成本, 减少了人员之间相互的摩擦。在这个过程中,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可以融入相关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企业文化, 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 把职业要素添加到实训的内容中来, 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加强学生对于整个实训基地的认同感, 培养成员团队的凝聚力及企业意识。另外, 在管理方面, 应该以学校为主, 企业为辅的学生管理模式, 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学校可以充分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企业管理氛围, 为学生今后从业做好准备。同时在实训过程中, 应该注重对于企业参与的重视, 在整个实训的阶段通过企业专家的参与提高学生对于基层实践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学校之外的企业氛围。
1.2 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自研自建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自研自建对学校的要求较高, 自研自建的优点在于学校可以完全自主的对整个实训阶段进行深入参与, 学校作为完全的主导, 能够更好的在实训的过程中贯彻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计划, 完成学校的教学安排, 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实际有力的证据, 促进学校专业的能力认定, 促进学校专业的专业认同感。真正的能够做到实训基地教育附加值的建设, 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操作平台, 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 学校在自研自建实训基地时, 也会请到相关的企业专家进行演讲以及进行指导, 学生也能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得到成长。
1.3 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
校企合作主要是依托企业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训场地, 学校带领学生对整个工作车间进行参观,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相关的企业家带领, 与学生进行讲解或者举行相应的讲座。也有的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在校外建设企业基地, 学生可以在里面进行顶岗实习,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这样校企合作也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实训的过程中, 教师在带领学生的培训机构中, 对目前企业的生产线有充分的了解, 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 有了广泛的时下的教学案例, 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提高。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兼职教师, 为企业引进更多的学校优秀的专业人才, 这样一来, 其实就实现了人才和企业的世界对接。
2 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分析
2.1 以赛促建, 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切磋
以赛促建是指通过各个学校企业之间的比赛, 实现行业内部的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可以通过项目比赛等形式实施, 在不同的项目中, 老师带领学生, 再加以企业的资助和申请, 使学校企业都有所参与, 实现一个参与广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并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发展, 能形成行业间良好的互动。
2.2 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联系, 提升培养人才的动力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说是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在这个方面, 学校和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首选。因此, 学校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 不能一味的只是给学生讲解传授专业知识,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应该加以重视, 这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在学生的培训阶段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这个领域的职业生涯, 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案例讲解, 使得学生有良好的职业生涯意识, 为以后在这个行业深入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石。
2.3 社会服务功能的展开, 提升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是指企业积极融入我国的职业规划政策之中。在大环境下的劳动力不断转移的今天, 配合地方的就业政策, 在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为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相对应的服务, 实现劳动力的充分运用, 人才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各个环节中可以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并指导其在这个方面深入发展, 深入钻研, 帮助学生成为某一个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在行业内有高精尖人才, 是一个专业在社会层面得到认可的基础。另外一个方面,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也不能仅局限于本校的专业学生, 也可以面向社会, 针对不同基础的社会人员, 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 提供职业培训性质的培训, 这种社会功能的开展是学校科研知识相社会普及最好的例证。能够很好的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3 结论
总而言之,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中职学校能够得到充分的正视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与企业的合作几乎是现在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首选之路, 校企合作确实能够对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很多帮助, 但是总体来说, 学校也应加强建设自身专业的基础实训场所, 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完全的提升, 为今后专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校企合作目前来说最多的还是参观性质的实训, 能够真正长时间进行操作的还是机会较少。因此, 中职学校应该依托企业的实训基地模式, 建设出学校自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叶鉴铭, 徐建华, 丁学龚.校企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顾炜莉, 刘泽华, 柳建祥.以节能减排意识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