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型式

2024-08-14

设计型式(精选12篇)

设计型式 篇1

0 引言

随着现代交流技术的进步,感应电机除了在传统的行业继续发展外,在高性能领域也逐渐展露其优良性能,因此电机的安全性能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厂家的声誉,也是对客户的负责,因此,在电机定型或者检修后的最后一步工序就是对电机进行测试,确保电机的各项性能都符合或者高出国家标准,

这套基于VB6.0开发的系统基本适用于Windows 2000以上的电脑系统,利用VB可视化编程工具,强大灵活的数值计算和绘图能力,支持多种数据库的优越性等特点[1,2],结合电气硬件数据采集和执行机构部分,共同构成整套检测系统。

在传统实验时,存在人工读数误差,人为处理数据取舍误差导致的试验结果偏差过大等问题。在操作上,手动操作开关,调节要求的试验参量,有些实验甚至不能单独完成,费时费力。因此,运用该系统,可以避免传统实验的种种弊端,提高工作效率。

1 系统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T1032-2005三相异步电动机实验方法,要求对电机进行以下测试[3]:

1)测定绝缘电阻;2)测定初始冷却状态下直流端电阻;3)测定转子电压;4)空载试验;5)堵转试验;6)负载试验;7)损耗的确定;8)效率的确定;9)热试验;10)最大转矩测定;11)最小转矩测定;12)其他试验:a)噪声测定;b)震动测定;c)短时升高电压;d)耐电压;e)转动惯量测定;f)轴电压的测定分析以上试验要求可知,测量对象包括电压、电流、温度、功率、电阻、温度等几十个测量对象,电压电流等需要采集多点数据,并且有些需要同时测量,传统测试的解决方式是测完一个量再去测量另外一个与之相关联的量,中间必然就存在由时间关系导致的误差,这就对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有一定影响。

考虑到这些因素,开发系统时,为了保证系统有效安全稳定运行,也为了以后系统能够升级改造,缩短开发周期,节省成本,这里我们选用市场上已经开发出来的、运行可靠稳定的、技术先进的智能仪器仪表对数据进行采集,通过RS232串行通讯接口模块,与主机进行通讯,将数据传到上位机,然后电脑进行数据处理,进行自动显示测试数据,绘制特性曲线,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管理数据,方便随时查阅调用,最后打印实验报告。

2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系统硬件由电脑(上位机)及其外围设备,仪器柜和现场设备等组成。系统硬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硬件结构图(参见下页)

主控部分是标准电脑及其标准附属套件,另外配置打印机,即可满足系统所有需求。仪器柜主lg Ik=f(lg Uk)要安装各种接口、智能仪器仪表、功能模块、PLC、继电器、隔离器、数模转换模块等器件。现场设备有转矩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试验电源、功率测量设备、绝缘电阻测试仪、开关控制设备和电源机组励磁调节装置等。

3 上位机设计

3.1 系统界面设计

由于Visual Basic6.0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应用到Windows 2000以上任何系统,设计界面友好,通用性强,程序可移植性好等优点。系统程序核心依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并进一步采取优化措施,使数据运算更加精确。软件系统结构图如下。

总体设计上,在数据采集完成后,由程序自动进行处理,这里以最小二乘法建模,使得求的曲线更符合客观实际。图3~图6为部分实验的数据采集处理,绘制特性曲线界面。

a.数据采集处理界面

b.曲线

图3堵转实验界面(参见下页)

3.2 系统开关量的控制

电机的部分测试项目需要改变电压、电流、负载等测量量的大小,通过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由系统对PLC进行通讯,控制各个开关量的改变,利用VB的MScomm控件与PLC实现实时通讯,从而控制开关量。

通过对上位机和PLC的通讯协议进行设置后,可由软件控制PLC的输出端,从而控制现场设备的动作。由下图界面可以进行电机启动进入测试界面[4]。

电机启动程序:

同样的,通过修改相应现场设备地址值和校验和,以上程序就可以移植到控制其他现场设备的启动停止上,实现了上位机对现场设备的控制。

4 结束语

基于Visual Basic6.0开发的电机型式试验测控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以自动生成实验报告,改变了人工处理数据的传统方式、提高了电机测试效率、缩短了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电机实验的质量和精度,对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龚沛曾,等.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朱辛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才家刚.电机试验技术及设备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刑科礼,金侠杰,等.基于VB的液压马达测试台计算机测控系统[J].流体传动与控制,2006(3);3-6.

设计型式 篇2

实体防护类 门:金库门、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监室门、防盗安全门、防爆门、防弹门、自动门等; 箱(柜):银行用保管箱、家用保管箱、提款箱、便携式防盗安全箱、防盗保险箱(柜)、危险品存放柜(箱)、自动柜员机(ATM)、全自动保管箱等;

锁具:组合锁、外装门锁、弹子插芯门锁、叶片插芯门锁、球形门锁、自行车(隐形防盗)锁、弹子家具锁、弹子挂锁、磁性卡片门锁、汽车门锁及铰链、机械防盗锁、指纹防盗锁等; 书架:手动密集书架、钢制书架、积层式钢制书架、电动密集书架; 防暴(爆):防砸复合玻璃、ATM机防护罩、防暴车、爆炸物销毁器、防爆炸复合玻璃、排爆机器人等;

防弹:防弹运钞车、防弹钢板、防弹玻璃、防弹轮胎等; 其他:类摩托车乘员头盔、安全帽等。

送检条件

二、产品型式检验的条件

1、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具有一定量的母本数,由各地公安局技防部门负责抽样,抽样数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形式确定;

2、提供公安技防部门的抽样单(一式三份);

3、提供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标准号或企业标准;

4、产品使用说明书,详细图纸资料。

检验流程

一、产品型式检验

1.受检单位向各省(市)公安厅(局)技防办提出检验申请。

2.各省(市)公安厅(局)技防办进行抽样,抽样后将抽样样品及各省(市)公安厅(局)技防办出具的抽样单一并交至检测中心。

3.受检单位正式填写检验申请表并按规定交纳检验费用。目前我们中心允许邮寄产品进行检验,申请单可从网上下载,并且通过电话、传真进行前期联系。4.检测中心在正式受理后,由综合部负责将任务下达到各检验部。

5.检验员对受试样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检验员编制检验报告,经各检验部审核及中心负责人批准后,盖章并即日起生效.6.检验报告一式三份,检测中心、受检单位、技防办各持一份(原件)。

7.检验周期一般为20个工作日,若受检单位因业务需要,可向检测中心申请加急业务。

生产登记批准安防产品 实施生产登记批准制度的安防产品:

1)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设备:包括目标识别、信息处理、控制、执行的设备和系统;

2)机械防盗锁:包括用于防盗安全门、金库门、防盗保险柜(箱)、机动车防盗的专用锁等;

3)楼寓对讲(可视)系统:包括各类可视、非可视楼寓对讲设备和系统;

4)防弹复合玻璃:包括各类防弹、防破坏的玻璃;

电梯制造许可和型式试验探讨 篇3

关键词:电梯制造许可;型式试验;电梯整机;覆盖原则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3-0083-02

按照我国相关法规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购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制造许可和型式试验是保证制造单位生产的电梯产品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重要前提。按照《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和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的要求电梯安装施工单位应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后,开始施工前(不包括设备开箱、现场勘测等准备工作),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提供制造资料和安装资料、使用单位部分资料审查,资料审查符合后方可以施工。在提供的制造资料中前两项分别是电梯制造单位的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和电梯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或者报告,这表明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也在从源头入手防止非法电梯产品进入市场,从源头保障电梯使用安全。但在实践监督检验中发现还有个别单位和个人对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和电梯整机型式试验的关系和覆盖原则理解不透。笔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发表一点个人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电梯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和电梯整机型式试验之间的关系

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制造许可规则》)第二条规定 电梯取得制造许可方可正式销售。 制造许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产品型式试验;制造单位许可。

作为电梯整机制造,除特殊类型电梯和各种类型的进口电梯许可方式为型式试验。其它各类型电梯的许可方式都是制造单位许可。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制造单位许可。《制造许可规则》规定制造许可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制造许可方式为产品型式试验的,制造许可的程序为:申请、受理、型式试验、备案、公告。完成规定程序中的备案后,申请单位即可正式销售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方式为制造单位许可的,制造许可的程序为:申请、受理、型式试验、制造条件评审、审查发证、公告。制造单位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后,即可正式制造、销售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

通过以上程序和《制造许可规则》中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取得制造许可的单位,通过取证产品的型式试验和制造条件评审说明其具有了制造许可类型、型式、参数覆盖下的电梯的能力。是对申请单位质量管理、软硬件条件、制造能力的一种认可。型式试验是对取证产品批量生产前对其机构配置安全性能与国家规范符合性的确认。制造许可需要由取证产品的型式试验来实践考量制造单位软硬件水平。取得型式试验合格证的取证产品也需要由通过制造许可的制造单位来保障其今后量化生产的质量。也就是说制造单位许可决定了申请单位是否有能力生产制造电梯,其范围由申请单位制造的最大样机和制造最大样机的制造条件来界定。型式试验决定了有制造能力的申请单位具体能生产什么部件配置和参数设置的电梯,其类型、型式、主参数应在制造许可范围覆盖下,部件配置和其他参数变更影响型式试验结果的应重新进行变更项目的型式试验。如果产品类型、型式、主参数变更超出原制造许可范围,应进行制造单位基本条件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并进行变更项目型式试验。考虑到制造企业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造装备等因素的变化,制造许可证有效期是4年,而电梯整机型式试验只要未出现影响型式试验结果的电梯整机部件配置或其主要参数在规定方向上发生变更,并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未提出型式试验要求,可长期有效。

2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和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的覆盖原则

比较《制造许可规则》和《电梯型式试验规则》(报批稿)(以下简称《型式试验规则》)我们发现。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和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的覆盖原则不同。制造许可证明文件是以类型、型式、主参数覆盖,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是以类型、型式、部件配置、参数覆盖。其中两者的参数覆盖原则也不同,以曳引式客梯为例,按照制造许可目录是以额定速度向下覆盖,而型式试验是以额定速度、额定载重量两个参数覆盖。型式试验覆盖更细致具体。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针对的对象不同,要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的对象是制造单位,其表达的是制造单位的综合能力。型式试验的对象是取证产品,表达的是定型产品的综合性能。取证产品在部件配置和非主参数变化,并不影响对制造单位综合能力的判定,而只会影响变化后产品的综合性能。所以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的覆盖原则没有这两项。通过前述的制造许可和型式试验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制造许可范围覆盖下的经型式试验合格的电梯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所以审查某一单位的电梯产品是否符合制造范围,应首先确定其类型、型式、主参数是否符合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的覆盖范围,再确定其部件配置、其他参数是否符合型式试验合格证的覆盖范围。单纯的以狭义“型号”作为覆盖原则是错误的,为鼓励制造单位提高工艺水平,采用先进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产品的型号编制也不宜固定。制造单位因辅助工艺的调整、非主要部件的结构变更等原因变更产品型号,只要电梯整机部件配置或其主要参数未在规定方向上发生变更,则产品仍在型式试验合格证覆盖范围内。

型式相同的电梯或类型相同、型式不同的电梯,如果《型式试验规则》中明确的电梯整机部件配置未发生变更、主要参数符合覆盖原则,存在区别的电梯部件(如玻璃门或玻璃轿壁)经型式试验合格,且其部件配置的合理性已经型式试验机构确认,型式试验机构认为样机的型式试验结果对其具有覆盖性,型式试验机构可在其出具的《型式试验合格证》覆盖范围中予以明确。

以上对电梯制造许可和型式试验关系和覆盖原则的探讨,是结合现有法规是实际工作发表的个人认识和理解。其中参考的《制造许可规则》是2003年发布的试行稿,《型式试验规则》是报批稿,相信待两个规则正式稿出台后对电梯制造许可和型式试验的解释将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稿)[S].

[2]电梯型式试验规则(报批稿)[S].

作者简介:尹传仁(1978-),男,山东人,大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特种设备安全。

(责任编辑:赵秀娟)

设计型式 篇4

随着全球化分工重构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每年新增电梯高达13万台,在用电梯近80万台,电梯保有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当电梯成为人们生活当中频繁使用的一种工具时,电梯运行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电梯事故频发,在北京、深圳都曾经发生轿厢坠落,结果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究其根源,电梯行业规模急剧膨胀,而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远未达到相应水平。电梯控制柜故障是事故的源头,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控制系统是根据国家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细则的要求设计的系统,包括功能性设计、可靠性设计和安全性设计。

2 电梯控制柜型型式试验的主要项目

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即为了检验电梯控制柜能否满足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所进行的试验,利用试验设备对送检的控制柜进行合格性评定,只有通过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该产品才能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制造商各种电梯控制柜(PLC、计算机主板串行接口、计算机主板并行接口、拖动控制一体化)的型式试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驱动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的控制、对电动机运行的保护、电气故障的防护、开门时的平层和再平层运行、检修运行控制、对接操作运行控制、载重量控制、其它控制及优先权、紧急操作、电气设备及安装、控制功能等[1]。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功能性设计

试验室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空间,该空间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可调节,温度范围0℃~40℃±2℃,相对湿度60%~95%±3%RH。在这种温湿度可调的环境下,对硬件设计提出很高的要求。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逻辑控制、各种仪表测量电路、液压伺服加载系统和接地防雷模块的设计。由于电梯的种类繁多,逻辑控制方式又多种多样,必须对电梯控制逻辑功能的覆盖来实现各种类型电梯控制柜的型式试验。对空载电梯控制柜的检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采用液压伺服系统系统来模拟电梯加速、匀速、减速、平层和上下行的实际工况。

控制系统采用工业网络扩展接口,以便进行功能扩展和各种试验装置试验数据的集中管理。工控机负责PLC和各种仪表的通信,将PLC所采集和仪表测量的数据、工作状态、试验时间等存储在数据库内。工控机可设定电梯技术参数,按型式试验细则规定的试验工艺自动完成试验项目和记录各段试验时间。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PLC主要完成功能:电梯逻辑控制信号输入和处理(集选、检修、急停等);电梯逻辑控制信号输出和负载隔离(交流双速、信号灯、门机、到站钟、报警等);编码器高速脉冲计数,形成层站位置信号;4~20m A输出信号,调节变频器输出频率和电梯运行速度。

降压隔离变压器将380V变压成220V,使回路对地浮空,可以将外界来的强电隔离,保证用电安全,从而保护控制系统。

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用来测量接地阻抗,准确地反应发生接地故障时的真实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断路器、电动机和电缆的绝缘情况,包括从单一的绝缘测试到绝缘破坏试验的测试功能。

电梯在建筑物内的耗电量占建筑物总电量的相当比例,因此电梯节约用电日益为人们所重视[2]。新的IEC和GB国标关于闪变和电能质量方面的标准使得在对系统进行电能质量分析监测时有了判断的依据。本控制系统还特别增加了电源质量分析模块,用来测量电压和电流真有效值和峰值、频率、骤降和骤升、瞬态尖峰脉冲、断电、功率和功耗、谐波、间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度等,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定位电梯的耗能情况,而且还可以预测、防止和诊断电梯配电系统的故障。

3.1.1 电梯控制逻辑功能的覆盖

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控制系统必须能完成各种类型电梯控制柜的型式试验。但是,即使是PLC控制系统,各制造商选用PLC和逻辑控制方法也不同;微机板控制系统也有不同的供应商,接口设计也不相同;有串行或并行通信方法,即使接口信号相同,其数据格式也不相同,而且各制造商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技术信息来一体化控制将逻辑控制和调速装置集成在一起,控制接口更加特殊,面对这样多样化的控制柜,试验台控制系统如何覆盖所有型号的控制柜是一个难题,所以必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简单而可靠的实现细则规定的所有项目。

无论哪种控制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拖动控制信号、楼层外呼内选信号、门机驱动信号、层站指示信号、安全保护信号等都能与自己公司的外接部件相匹配。因此,利用PLC的各种I/O计数器、模/数转换模块等实现外接部件的点对点控制,只要保证电压、电流、脉冲占空比、脉冲前后沿等的匹配,就能实现各种型号控制柜的逻辑控制和调速控制功能。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接线多,因此选用弹压类接线端子以缩短接线的时间和减少频繁接拆可能造成的接触不良。

3.1.2 电梯负载工况的模拟

液压伺服系统加载系统是总体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于给曳引机加载,所加负载必须根据轿厢载重量和对重之间的平衡系数决定。液压伺服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由指令装置、伺服放大器、伺服油缸、力传感器和液压站组成。液压站主要有叶片泵、溢流阀、换向阀、蓄能器和滤油器组成,液压站和管路采用不锈钢材料,避免长期使用后的锈斑造成伺服阀失灵。利用轮胎施加压力,两者相对旋转来避免钢丝绳固定不动所产生的磨擦发热和可能导致曳引轮磨损、断裂。当指令信号作用于系统时,伺服油缸输出负载力。负载力由力传感器检测并转换为负载力成比例的反馈电压,与指令信号相比较,得出偏差信号,经伺服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电液伺服阀中,于是电液伺服阀输出与偏差信号电压成比例的压差作用到液压缸的活塞上,使负载力向着误差减小的方向变化,直到负载力等于指令信号所规定的值为止。闭环系统保证加载的稳定。曳引机试验工艺可以通过预先设定,实现模拟电梯加速、匀速、减速、平层和上下行的实际工况。

3.2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设计

系统除了功能性设计以外,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保证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系统配备了1k V·A UPS,它可以保障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在停电之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以使用户能够紧急存盘,不因停电而影响工作或丢失数据。除了有UPS模块外,为保证试验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因而设计了接地、防雷模块,保证了系统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通过接地、防雷装置可将系统设备上可能产生的工作电流、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以及电磁干扰等[3]。

接地系统采用四种接地。四种接地是共用一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按最小值确定,做成专用地线,采用单点接地方式,保证≤1Ω。运用深埋0.9m,添加降阻剂增加接地截面积,增加接地体数量,降低接地电阻,以达国际要求。接地引入线用单点接地体3mm×40mm镀锌扁钢接入,弱电联合接地方式用50 mm2软铜线做接地干线。计算机接地类型:交流工作地,接地电阻≤4Ω;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接地电阻≤4Ω;防雷保护地,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接地电阻小于1Ω。

防雷系统采用了三级防雷装置,防雷效果更安全更可靠。主级防雷:在配电房综合接地方式(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和计算机直流地)。接地电阻<1Ω,运用深埋,添加降阻剂增加接地截面积,增加接地体数量,降低接地电阻,以达国际要求。次级防雷:在设备电源进线处安装小容量防雷器或防雷插座,进一步减小雷电影响,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

4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VB数据管理界面设计、RSView32人机界面和数据库设计。软件设计框图如图3所示。

VB数据管理界面主要是用于手动试验,操作者通过验证后,将试验数据保存数据库中,并负责管理型式试验的数据,实现试验数据的记录、分析、查询和打印。RSView32界面用于自动试验,它与PLC进行通讯,试验工艺(压力、行程等)可通过界面预先设定。在工控机设定参数,可以自动生成虚拟电梯包括实际层站数、开关门、轿厢、对重、方向指示灯等。RSView32界面能动态显示控制柜所对应信号所产生的虚拟电梯效果图;动态显示电梯速度值及曲线、运行层站数;显示测量的接地电阻值、绝缘电阻值、耐压值,同时将所测得的数据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

5 结语

全国有安全许可证的电梯生产厂家400多家,从事电梯生产、安装、维护30多万人,到现在全国电梯保有量近80万台。以前国内电梯生产厂家都是在自己的试验塔做电梯控制柜试验,从而导致电梯质量参差不齐。2004年以前,国家还没有型式试验细则,国外很多知名电梯公司和相应的认证机构基本上也是通过自己的试验塔来进行试验。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控制系统是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细则用于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的特种专用设备的控制系统,对国家电梯的安全使用,提高电梯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TSG_T7016-2004电梯控制柜型式试验细则,2004.

[2]张福恩,吴乃优,张金陵,等.交流调速电梯原理、设计及安装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防火门型式认可实施规则 篇5

2006-7-24 15:49:06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制定本实施规则。

1.2本实施规则适用于除列入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所有消防产品。

1.3本实施规则是消防产品型式认可的通则,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以下称评定中心)应按照各类产品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特则,明确本规则未尽事宜。型式认可的申请与受理

2.1申请方向评定中心申请消防产品型式认可,需将下述申请资料(一式二份)提交评定中心。

1.《消防产品型式认可申请书》;

2.申请方注册证明(1∶1复印件,注明与原件相符并加盖申请方的印章);

3.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2.2对申请资料经审核符合要求的,评定中心与申请方签定受理合同。

对不符合要求的, 通知申请方。工厂条件检查

3.1对受理后的申请方,评定中心组织安排工厂条件检查组。检查组的人员由具有规定资质的人员组成。

3.2 工厂条件应满足《消防产品型式认可工厂基本条件》(见附件一)的要求。工厂条件检查的方式、方法,按照评定中心的有关规定执行。

3.3工厂条件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填写《消防产品型式认可工厂条件检查报告》,由检查组的组长、检查员和受检查方领导签字确认。组长应将该报告提交评定中心。

工厂条件检查结论为推荐通过的申请方,检查组应按照本规则4.1条的规定进行抽封样品。工厂条件检查结论为不推荐通过的申请方,组长也应及时报评定中心。

3.4工厂条件检查结束后,申请方视检查工作情况,自愿填写《消防产品型式认可工厂条件检查工作意见反馈表》寄送评定中心。

3.5检查结论为推荐通过的申请方,应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报告寄送评定中心。

工厂条件检查结论为不推荐通过的申请方应尽快整改,整改完毕应向评定中心提交《消防产品型式认可工厂条件重新检查申请书》和整改报告(并附不合格整改记录)。

3.6评定中心对申请方提交的《消防产品型式认可工厂条件重新检查申请书》及不合格整改记录进行审核,受理后将再次派检查组进行重新检查。

3.7重新检查应按照本章有关条款的规定进行。重新检查结论为不推荐通过的申请方,从确认检查结论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再次申请该类产品的型式认可。

3.8对己获得型式认可的产品,申请同一类别的其它产品型式认可,应按本规则对有关条款进行工厂条件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与证后监督一并进行;申请新的类别产品型式认可,应按本章规定进行工

厂条件检查。

3.9在型式认可证书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需重新进行工厂条件检查:

1.产品停产一年;

2.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3.生产条件变更,生产线重新布置;

4.产品标准更改,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5.产品型式认可所要求的工厂条件发生变化。

3.10实施工厂条件检查前,申请方应向评定中心缴纳费用。检查人员的差旅费由申请方支付。型式认可发证检验

4.1型式认可发证检验应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其检验样品由工厂条件检查组在现场检查结束后抽封,并应满足以下条件:

1.工厂条件检查结论为推荐通过;

2.样品基数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3.样品必须是本或近10个月生产的产品,并且应在产品保质期内;

4.须由二名或二名以上检查员抽封样品并在抽样单上签名确认;

5.抽样单上须由被抽样单位负责人签名或加盖单位印章确认。

4.2申请方将抽封的样品寄送选定的质检中心,填写消防产品检验申请书,并提供相关技术文件。质检中心按照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型式认可发证检验,并按规定的标准收取检验费。

4.3质检中心应按照规定的检验周期完成产品型式认可发证检验。检验结束后,质检中心向评定中心提交型式认可发证检验报告,并将型式认可发证检验结果通知申请方。

4.4对型式认可发证检验合格的产品,按照本规则第5章规定的程序核发证书。

4.5对型式认可发证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申请方应在完成全部不合格整改之后,向评定中心申请重新抽样补检,超过6个月不申请重新补检的,则作为自动退出型式认可处理。

重新补检应由原检验机构实施检验。

重新补检仍不合格的产品,从重新补检报告签发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再次申请该产品型式认可。5 审批发证

5.1评定中心负责对产品型式认可的全部资料进行汇总、审批,对符合要求的,签发证书,并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方,同时通知申请方按要求向评定中心缴纳批准费(含证书费);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

5.2对获准型式认可的产品,评定中心颁发《消防产品型式认可证书》。

5.3申请方凭《消防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向评定中心购买认可标志。

5.4评定中心及时发布型式认可证书颁发情况。

6证后监督和换证

6.1对己获型式认可证书的产品,从证书批准之日起,评定中心即可安排证后工厂条件监督检查或/和产品监督检验。监督检查或/和监督检验是随机性的,每年不少于一次。

6.2申请方应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向评定中心提交上一获证产品的情况汇总表。

6.3监督检查组由评定中心组织安排。检查组的人员由具有规定资质的人员组成。

监督检查人员的差旅费由申请方支付。

6.4 监督检验样品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样品必须是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2.样品数量应满足监督检验的需要;

3.样品必须是本或近10个月内生产的产品,并且应在产品保质期内;

4.实施检验的样品应由申请方负责人和监督检查组双方签字确认。

6.5监督检查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检查组收回证书转交评定中心。

申请方应尽快整改,整改完毕应向评定中心提交整改报告和重新监督检查申请,评定中心重新派监督检查组实施检查。检查后仍不满足规定要求,申请方在6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该类产品型式认可。

6.6监督检查结论为推荐通过,由检查组按规定抽取监督检验样品。

6.7监督检验为合格的产品,由评定中心对证书进行确认。

产品监督检验为不合格的,申请方从检验报告签发之日起,3个月后向评定中心提出再次监督检验申请。评定中心安排监督检验。监督检验不合格,补检仍不合格的申请方6个月后方可向评定中心重新申请该类产品型式认可。

6.8不能按规定要求接受监督的申请方,评定中心收回该申请方全部型式认可证书。

6.9对获型式认可证书的产品有投诉,或在产品监督检查或/和监督检验中发现问题较多的,评定中心可视情况增加监督频次。

6.10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申请方将被抽封样品寄送选定的质检中心进行全项监督检验:

1.上一未接受监督检验;

2.监督检验不合格,再次监督检验;

3.生产条件变更,生产线重新布置。

6.11评定中心公告监督的结果。

6.12申请方在发生下述情况时,应在10个有效工作内将有关情况报评定中心:

1.申请方搬迁、电话变更;

2.法人、总经理(厂长)变更;

3.重大设计、工艺更改;

4.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6.13产品型式认可证书有效期一般为三年。特殊产品证书有效期按特则规定。

6.14证书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申请方应按本规则第2.1条的规定向评定中心提交换证申请。申请资料应

增加拟换证产品的证书复印件。

6.15评定中心接到申请方的申请资料后,对符合要求的,派检查组到申请方进行工厂条件检查并抽封样品,并做全项换证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通知申请方。

换证工厂条件检查、换证检验和审批发证按本规则第3章、第4章、第5章的规定执行。

6.16在证书有效期内,如产品标准变更(如修订换版等),应按相应规则执行。证书和标志的管理

7.1评定中心负责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和认可标志的监制、管理。

7.2 在证书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暂停使用证书和认可标志,证书由评定中心保存:

1.不能接受监督检验;

2.产品监督检验为不合格;

3.省级监督机构日常监督发现的产品不合格;

4.证书持有者未按规定使用证书或认可标志。

5.产品停产一年;

6.其他违反了本规则规定的行为。

发生上述1条款的行为,申请方应将证书交监督检查组,监督检查组封存其认可标志,并将证书转交评定中心。

发生上述2、3、4、5、6条款的行为,申请方应在接到评定中心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证书交回评定中心,并封存认可标志。

证书暂停使用期间,生产申请方必须停止生产、销售和安装该产品。

7.3申请方恢复使用证书需向评定中心提出申请,待按规定履行监督达到要求后,评定中心通知申请方领回证书并使用证书和认可标志。

7.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中心撤销其型式认可证书:

1.产品型式认可发证检验依据的标准或产品型式认可规则发生变化,证书持有者不愿意或不能保证符合新的要求;

2.拒绝接受监督;

3.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4.产品连续两年未能接受监督;

5.产品监督不合格,再次监督仍不合格;

6.依靠不正当手段获得证书;

6.证书持有者滥用证书,如转让、转借或涂改等;

7.在证书暂停使用期间,证书持有者仍生产、销售、安装产品;

8.证书持有者滥用认可标志,如转让、倒卖或用于未获证产品等。

7.5原证书持有者应在撤销证书通知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证书和认可标志交回评定中心。

证书撤销后,原证书持有者必须停止该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应对所有库存产品和己售出的产品采取处理措施,并应将处理结果报评定中心。

7.6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中心注销其证书:

1.证书持有者不再生产的产品;

2.证书持有者已注销。

3.产品标准作废。

7.7证书注销后,原证书持有者应在注销通知发布之日起10个有效工作日内将证书和认可标志交回评定中心。

7.8在证书有效期内,证书持有者更名,重新换证应向评定中心提交下述资料:

1.申请方更名申请;

2.申请方注册证明(1∶1复印件,注明与原件相符并加盖申请方的印章);

3.工商行政部门出具的更名证明;

4.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原件。

7.9评定中心及时发布证书暂停、撤销、注销和恢复公告。

7.10证书持有者必须正确使用与证书内容相一致的认可标志,每个产品或最小包装单位一枚。认可标志不得他用,评定中心不定期地对认可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核实。投诉和申诉

8.1评定中心应制定投诉、申诉程序,并应建立专门部门负责受理来自各方的投诉、申诉,经调查核实批准后,采取处理措施。

8.2评定中心保存所有产品型式认可投诉、申诉的处理结果记录。

9收费

9.1型式认可收费由评定中心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附则

10.1本规则由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负责解释。

展览摊位的平面型式和优缺点 篇6

a.标准摊位联排型

这是指将3×3m的国际标准摊位靠墙联排几个单元,供某客户使用。这种摊位优点是:搭建简便快捷、省钱,连贯性强,一目了然。缺点是:单调乏味,缺少个性和艺术魅力。所以,必须在艺术设计上多下功夫,改变其单纯平淡的形态,将其设计成改良型标准摊位。

b.屏壁型

这是指采用非标准化的结构与部件,搭成一个屏风式的展墙,在展墙一侧为宽1.5~2.5m的地带,在该地带上布置接待台、资料自取台、展台、洽谈座位和花槽等。展墙上有单位名称与标志,还可以布置平面或立体展品。展墙顶部可以局部加灯檐和射灯,以及给两侧来的观众看的标志及参展单位名称。

这种屏壁式摊位的优点是:场租不高,展示形象突出而且有个性,设计、施工经费较少。缺点是:被展示的内容和项目较少,只适合展示某一种产品。

c.并列通透型

这是指将国际标准摊位并列排成行,中间有一排共用的八棱柱。这种摊位是位于展厅中间,两长边外是参观走道,供一个参展单位是用。顶部的楣板上可以放上单位名称及标志符号。再上部还可加其它的造型物或装饰。

这种摊位的优点是:展出面积大,场租及搭建费较少,面向的范围较广。缺点是:容易漏看另一侧的展品;从这一侧只能看到少量的另一侧展品。所以不能全面地展示该单位展品。

d.跨走道型

这种摊位是分布在参观通道的两侧,摊位都是联列的国际标准摊位。

这种摊位没有什么优点可言。缺点是肯定的:观众往往只看走道一侧的展品,走道另一侧的展品多半是漏看的。尽管在设计上做了“统一”处理(在走道上空加楣梁或券梁以及文字),也往往达不到预想的展示效果。

e.角偶型

这种摊位是在大展厅的拐角处,也是由国际标准摊位组成曲尺形,楣板上有单位名称和标志图案。

这种摊位的优点:如果靠近大厅入口处,观众可能看得深入细致些。这种摊位场租也较便宜。缺点:如果在展厅的出口处或者靠近过渡厅,往往被观众省略不看。

f.半岛型

由国际标准摊位组成平面为T字形,伸出的半岛部分可以面向270°范围展示,在国际标准摊位各种型式中,是较好的平面型式。

半岛型摊位的优点:面向范围广,展出面积多,容易吸引观众。缺点:形式较单纯。

g.岛型

在展厅中间,由标准件搭成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十字形、多边形的展览摊位,是最理想的平面型式。

该种摊位的优点:面向360°范围展出,观众可以围绕着看,使摊位得到突出。缺点:场租很贵,对艺术设计及布展要求较高。

h.大厅型

这种摊位四周不管是有墙还是没墙,都是一个独立的展区。里面有展柜、展台、展板和洽谈座位等,有自己特有的平面布局和参观路线型式。

这种摊位的优点: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容易得到突出,给观众深刻印象。缺点:场租较贵,设计难度较大。

i.开放型

开放型的展览摊位其平面特点是:四方都有通畅的走道,观众从四面都可以自由出入该展区。常用的型式是中央和四角都有摆放展品的台、架、柜或塔形展具,四面正中都是供观众出入的走道区。或者是梁柱式结构,即便有展墙也是短墙,或者斜向布置,不会给观众进出摊位造成障碍。

设计型式 篇7

关键词:螺纹,自动步枪,膛口装置,强度分析,设计

0 引言

自动步枪膛口装置广义上是指安装在枪口的消音器、消焰器、空包弹助退器等机械装置的总称,此类装置能大大拓展自动步枪枪口功能,具有对枪弹射出膛口后的一系列负面效应进行抑制的功能。本文为简化研究,此膛口装置狭义上是指步枪消焰器。

外国步枪膛口装置与枪管多采用螺纹连接,如美国M16/M4系列步枪、德国G3步枪、FN公司的SCAR系列等,其接口尺寸较为规范,膛口装置可以拆卸并可根据需要选装不同的类型,大大提高了自动步枪的拓展性和使用灵活性。相对国外枪械,国内自动步枪膛口装置加装方式、安装位置、结构型式和装配尺寸不统一,导致膛口装置不通用、继承性差、不便于快速更换,迫切需要提出螺纹连接型式的接口,并对其尺寸进行规范,以解决消焰器、消音器、空包弹助退器、枪榴弹等装配和继承发展问题,规范新型自动步枪枪口尺寸和结构型式设计,以提高部队执行多样化作战任务的能力。

1 传统销接型式的强度分析[1]

国内自动步枪除了膛口装置结构型式混杂,尺寸不统一问题外,其多采用的销接型式还存在着强度不足的问题。如95式和95-1式枪族膛口装置与枪管连接采用销连接结构(见图1),这种销连接结构在部队训练时,加装空包弹助推器发射空包弹时会出现膛口装置连同助推器一起脱落的问题。由于在枪管上固定销和固定销槽的设计只有固定膛口装置的功能,并未考虑安装固定空包弹助推器等装置的功能,因此固定销较细,固定销槽较浅,无法承受膛口装置向前的较大冲击力,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出现膛口装置脱落的问题。虽然有些膛口装置在加装空包弹助推器后射击时未出现脱落故障,但其固定销与固定销槽已发生塑性变形,存在着安全隐患。

2 螺纹接口型式及优选尺寸[2]

为保证膛口装置与枪管的连接强度,将销连接改为螺纹连接结构。由于枪械不同口径、不同枪管尺寸,为达到螺纹接口型式在不同口径步枪上灵活使用的目的,需对螺纹接口型式和配合尺寸进行规范。规范后的膛口装置与枪管螺纹连接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根据设计需要提出的螺纹接口优选尺寸见表1。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螺纹防松结构(如弹簧垫圈);配合尺寸L1/L2和螺纹M根据实际需要从表1中优选;由于枪管膛线为右旋,为达到放松效果,螺纹设计为左旋。膛口装置与枪管螺纹连接配合尺寸优选表1系列尺寸。

mm

3 螺纹接口型式强度分析

为了对采用螺纹连接的结构进行强度校核,本论文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和ABAQUS有限元的方法对螺纹连接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为考核极限条件下的连接强度,分析时选用配合长度最短、螺纹尺寸最小的M12×1螺纹来进行分析计算。

3.1自动步枪枪管与膛口装置螺纹连接强度理论计算[3]

步枪口径选择口径较大的潜在自动步枪口径Φ8.6mm,根据线膛横断面积公式S=ηsd2(其中,d为枪管口径,ηs为系数,ηs取0.82)计算得S=60.65mm2。

假设枪管内最大膛压为300 MPa,空包弹助退器锥塞封闭枪口,造成枪管密闭(这种极端情况实际不会出现),则作用于膛口装置的最大膛口压力P=300 MPa。膛口密闭状态下作用在连接螺纹上的力F=PS=18 195N。

3.1.1螺纹估算

螺纹选用M12×1,螺纹小径d1=10.917mm,中径d2=11.35mm。消焰器材料选用50钢,屈服极限σs=375MPa,强度极限σb=630 MPa;枪管材料选用30SiMn2MoVA,屈服极限σs=785MPa。由于枪管材料性能大幅高于消焰器材料,在此选消焰器材料进行计算,并取安全系数为3。

(1)螺纹副抗挤压计算:

抗挤压许用应力。螺纹副挤压应力σp=F/A(其中,A=πd2hz,h为螺纹工作高度,z为结合圈数),螺纹副挤压应力σp应小于抗挤压许用应力[σp],即:

计算求得z≥7.54圈,即螺纹副结合圈数大于等于7.54圈时抗挤压强度满足要求。

(2)抗剪切强度计算:

膛口装置螺纹剪切强度应满足:

其中:D为螺纹大径;b为螺纹牙底宽度,普通螺纹b为0.75倍螺距;[τ]为许用剪切应力,且[τ]=0.6[σ]=75 MPa。计算结果为z≥8.58圈,即螺纹副结合圈数大于等于8.58圈时抗剪切强度满足要求。

(3)抗弯曲强度计算:

膛口装置螺纹抗弯曲强度应满足:

其中:;[σb]为许用强度,且[σb]=1.2[σ]=150MPa。计算结果为z≥11.15圈,即当旋合的圈数大于等于11.15圈时,螺纹接口的抗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3.1.2螺纹强度分析

参照螺纹接口型式及优选尺寸中的要求,螺纹配合长度最低要求为14mm,采用节距为1mm的细牙螺纹时,螺纹配合圈数为14圈。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在极端状态下(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达到的情况)螺纹圈数大于11.15圈便可满足强度要求,故本论文设计提出的螺纹接口型式连接强度完全满足强度要求。[4]

3.2自动步枪枪管与消焰器螺纹连接强度有限元计算[4]

3.2.1计算假设

与理论计算假设相同,有限元计算模型选用M12×1螺纹(设计提出的最小螺纹尺寸),配合长度选用14mm(设计提出的最短配合长度)。为在极限状态下校核螺纹强度,并考虑到自动步枪有可能采用Φ8.6mm口径,做出如下假设:①计算膛压为300 MPa,枪口完全密闭(实际在加装空包弹助退器并未密闭);②自动步枪口径选为Φ8.6mm。

3.2.2有限元模型建立

为提高计算效率,重点分析螺纹连接强度,对枪管与膛口装置连接螺纹副进行详细建模,并对枪管与膛口装置结构进行了结构简化。由于螺纹接触的高度复杂性和非线性,计算选用ABAQUS/Explicit模块进行显式动力学分析。枪管材料选用30SiMn2MoVA,膛口装置材料选用50钢,在ABAQUS中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和图4所示。

3.2.3有限元计算结果

在ABAQUS中计算得到的枪管与膛口装置螺纹连接强度见图5和图6。根据仿真结果可知,螺纹连接强度的最大应力为83.15MPa,远小于50钢的屈服极限375 MPa,强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4 结论

对现有膛口装置与枪管的接口型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膛口装置与枪管采用螺纹连接,并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两种方法对螺纹连接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结果均表明采用螺纹接口型式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而且采用螺纹接口型式能规范膛口装置的接口型式,大大提高了膛口装置的拓展性。

参考文献

[1]胡德利,张克勇,胡伟宸.95式步枪常见故障攻略[J].轻兵器,2013(4):15-17.

[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马晓峰.ABAQUS 6.11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设计型式 篇8

1 方案一:2×27.5 k V母线不分段运行

设置2台母线分段隔离开关可满足近期由1台1# (或2#) 牵引变压器通过开关向全所14回馈线供电。远期当单相接线的牵引变压器改为由2台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V/X接线时, 馈线不能按同一相电供电, 将此开关分闸, 以满足母线分段运行条件 (见图1) 。该方案接线简单, 初期建设投资少, 也能满足近远期供电要求。但由于该所馈线多, 牵引变压器容量大, 动车在紧密运行状态下, 27.5 k V侧母线电流超过2 500 A。经调研, 国内外目前没有能满足如此大容量的成熟开关设备。

牵引变电所中的牵引变压器采用单相接线是国外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的共识和发展趋势, 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供电, 其接触网的电分相数量是其他接线型式牵引变压器的一半;从减少接触网电分相数量、有利于高速列车运行、牵引变压器容量利用率高、牵引变电所结构简单及投资少等角度考虑, 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优先采用单相牵引变压器, 在困难条件下, 可考虑采用其他接线型式。

2 方案二:2×27.5 k V母线分段运行, 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设置断路器

27.5 k V侧母线开关设备如何配置实际上是27.5 k V侧主接线型式如何确定, 这关系到能否采用单台单相牵引变压器接线型式和少维修、免维护的2×27.5 k V气体绝缘 (GIS) 开关设备, 以满足高速铁路高可靠性的供电要求。为此, 从供电的运行方式、设备保护设置的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对单相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主接线型式进行专题研究, 提出2个解决问题方案, 即方案二和方案三。

方案二取消母线分段隔离开关, 母线分段运行, 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设置断路器 (见图2) 。但1#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的2台断路器开关柜 (或2#牵引变压器2台断路器开关柜) 在牵引变压器故障跳闸时动作不能同期, 存在毫秒级的时间差, 但不会影响设备运行。

3 方案三:2×27.5 k V母线分段运行, 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不设置断路器

方案三同方案二, 也取消了母线分段隔离开关, 母线分段运行, 但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不设断路器, 因此不存在牵引变压器保护跳闸动作不同期的问题 (见图3) 。与方案二相比较, 方案三对馈线后备保护少了一级, 由牵引变压器高压侧220 k V做馈线后备保护, 牵引变压器220 k V侧倒闸次数增加, 对全所供电有影响, 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

4 方案四:2×27.5 k V母线设置隔离开关分段运行

考虑到远期馈线不是同相电供电, 方案二虽然供电可靠性较高, 但两段母线所带馈线负荷差别较大, 因此考虑将母线通过4台隔离开关分为3段, 即方案四 (见图4) 。

根据牵引网近远期供电规划, 将各馈线位置在不影响进出线敷设的前提下进行了调整。近期, 分别将母线I段和I I段之间的隔离开关合闸, 母线II段和III段之间的隔离开关分闸, 1#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1台断路器开关 (或2#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1台断路器开关) 向I段和II段母线供电, III段母线由1#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另1台断路器开关 (或2#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另一台断路器开关) 供电, 使其各段母线的负荷均匀。远期, 当单相接线的牵引变压器改为由2台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V/X接线时, 分别将母线I段和II段之间的隔离开关分闸, 母线II段和III段之间的隔离开关合闸, 1#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断路器开关 (或2#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断路器开关) 向I段母线供电, II段和III段母线由新增的3#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断路器开关 (或4#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断路器开关) 供电。

虽然初期建设一次性投资较高, 但方案四不仅能满足近远期枢纽牵引网供电规划, 而且解决了开关设备容量不匹配的问题, 使单相接线的牵引变压器能顺利得到应用。在远期改造工程中, 室外仅需在预留的牵引变压器位置上安装新增牵引变压器, 分别将既有1#和2#牵引变压器27.5 k V侧的电缆头各拆除一组, 与新增变压器连接即可完成, 而室内27.5 k V侧设备没有二次工程。由于牵引变压器是按一主一备运行, 因此整个改造工程没有过渡工程, 对枢纽内各客运专线和各站线的正常供电没有影响, 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5 结束语

枢纽牵引变电所27.5 k V侧主接线不同于干线牵引变电所27.5 k V侧主接线, 其设计应根据所在枢纽的电气化牵引网近远期规划, 结合现场和电气设备等具体情况,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第一, 设计应纳入枢纽电气化总体规划;第二, 馈线分布应合理使所外供电线尽量避免交叉;第三, 尽量避免或减少二次工程;第四, 主接线不但能在正常情况下保证供电, 而且在某些设备 (如馈线开关或母线等) 故障检修时, 均能保证为枢纽牵引网供电。

参考文献

[1]曹建猷.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3

[2]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牵引供电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8

[3]钱立新.世界高速铁路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常见外导流筒结构型式 篇9

换热器的防冲结构有防冲板、内导流筒、外导流筒等。与防冲板相比,外导流筒除了防止流体冲击入口处换热管,减少管束振动,还改变流体从进口接管进到筒体后的流向,使流体分布较均匀,并且充分利用换热面,减少换热死区。同时由于采用环形扩容段,与防冲板和内导流筒相比,不影响布管数,有效节省了设备投资成本,在石油化工装置逐渐大型化的今天,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1外导流筒的型式:

1.1内筒直截面

如图1所示,内筒为等长圆筒。直截面内筒是较传统的外导流筒结构,缺点是流体进入内筒时沿周向流体阻力不同,流体沿圆周分布相对不均匀[2],因而适用于压力较低的场合。

1.2内筒斜截面

斜截面内筒型式外导流筒是在直截面内筒型式基础上改进而来,流体入口相对的一侧筒体长度减至100mm。这种结构保证了流体沿周向均匀进入壳体,且大部分流体进入管束间的流体阻力相同。

以上三个图中,由于导流筒外筒有过渡段,因此具有一定的温差补偿作用。

直截面、斜截面导流筒内筒连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换热器的壳体是带有无折边变径段的圆筒,内筒焊在导流筒上(见图1、图2),这时内筒为内件,不需要进行强度计算,厚度较薄。一种是筒体充当内筒,无折边变径段一端与筒体连接,另一端与管板连接(见图3),由于导流筒与筒体的连接是角焊缝,且是承压部位,强度上没有对接焊缝好,不推荐使用。GB151-1999中规定了内筒内表面到外导流筒的内表面的间距h为:接管外径d≤200mm时,间距不小于50mm;d>200mm时,间距不小于75mm。1应满足防冲的要求;内筒与外筒间的环隙必须满足流通面积的要求。立式导流筒内筒的最低位置应设置排液孔,以防积液。

1.3内筒侧面开孔[3]。

此种结构是壳程圆筒作为内筒,外导流筒焊在壳程圆筒上,在内筒侧面开导流缺口。图4所示导流缺口为长方形口,缺口方位与最近折流板缺口的方向相反,考虑开孔对筒体整体刚性的影响,开孔角度一般在100°~120°。图5所示开孔方式是在图4结构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即在导流缺口区域内均匀开设一列或多列长圆形孔,形成栅板,使流体分布更均匀,降低流体对管束的冲击,且降低开孔对内筒刚性的影响。无论哪种开孔方式,开孔大小和数目必须满足流通面积的需求。内筒内表面到外导流筒的内表面的间距h须满足GB151规定。立式导流筒内筒的最低位置也应设置排液孔防止积液。这种结构的导流筒没有过渡段,因此不具有温差补偿作用。

结束语:

以上是较常见的几种外导流筒型式,应根据换热器的实际设计参数等进行设置,选型,并进行优化。

摘要:介绍了常见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外导流筒的几种型式,并分析了其特点。

关键词:外导流筒,直截面,斜截面,侧面开孔

参考文献

[1]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2]古新.变截面导流筒换热器入口流场均化性能数值仿真,化工学报,vol.63 No.12

汽机房屋面结构型式论证 篇10

在山西霍州第二发电厂工程初设投标阶段中,对汽机房屋面要求进行不同的结构体系比较,为本工程的投标推荐最优结构型式。山西霍州第二发电厂工程为2×300 MW机组,汽机房跨度30 m,屋面采用双层压型钢板夹保温轻型封闭,屋面恒荷载标准值按1.5 kN/m2考虑,活荷载标准值按0.5 kN/m2考虑。屋盖系统拟采用实腹式钢梁、钢屋架及正放四角锥网架三种结构体系,并分别从结构受力、造价预算和施工工期等方面对这三种结构体系进行了比较论证。

2 屋面结构布置型式

本工程汽机房屋面的跨度为30 m,柱距为9 m。拟采用有檩实腹式钢梁屋面体系、有檩钢屋架屋面体系和平板网架结构体系。三种屋面体系分别论述如下:有檩实腹式钢梁屋面体系中,钢梁与两端柱为刚接,檩条与钢梁间为铰接,檩条顶面标高与钢梁相同,在屋面梁顶设水平支撑,系杆与檩条合二为一,此体系参与主厂房整体三维空间计算。本工程中钢梁断面尺寸约为450×1 400×28×30焊接H型钢,檩条也可采用焊接H型钢,其顶铺设自保温自防水压型钢板,其上布置有屋顶通风器。有檩钢屋架屋面体系中,钢屋架通常与柱为铰接,屋架跨中最经济矢高为1/10,即30 m跨为3 m,檩条底面标高与屋架上弦顶相同,在屋架上下弦设纵、横向水平支撑及系杆,在9度抗震设防区屋架端部及中部设通长垂直支撑,整个系统形成空间结构体系。檩条顶铺设自保温自防水压型钢板。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体系中,30 m跨度,9 m柱距屋面网架按1∶12起坡,采用螺栓球节点正放四角锥平板网架形式,网格尺寸3 m×3 m,高度2.6 m,总尺寸141.0 m,支承于牛腿或纵梁上,杆件采用无缝钢管。支座支承情况有两种考虑方法:一种方法为A排沿主厂房横向滑动,竖向和纵向铰接,B排三相均铰接;另一种方法为将支座下部结构的实际刚度输入网架结构计算中进行验算。

3 结构受力分析

有檩实腹式钢梁结构体系属平面受力结构体系,在钢结构厂房中应用非常广泛。其结构受力特点:易参与主厂房整体空间计算,结构受力简单明确,檩条与钢梁铰接,计算简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构件断面尺寸受挠度控制,虽钢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但由于屋面支撑系统简单,用钢量相对较省。有檩钢屋架结构体系,屋架与柱间为铰接,结构受力简单明确,其杆件均以轴力为主,但由于屋盖系统必须组成空间体系,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刚度,因此耗费大量支撑杆件,屋面系统构件数量多用钢量大。平板网架结构体系,是由很多杆件有规律的组成高次超静定结构,呈网状,具有空间受力的特点,因节点构造为铰接故构件主要承受轴向力,其截面尺寸相对较小。这些空间交汇的杆件又互为支撑,承重结构与支撑体系合二为一,刚度大,其挠度控制值为网架短向跨度的1/250,结构整体性能好,使材料得到了合理的应用。但由于汽机房平面狭长,跨度与柱距相比为30/9.0=3.3,汽机房屋面网架的空间特性没有完全发挥,仍近视于单项受力。汽机房屋面若采用正放四角锥平板网架,从以往经验来看,纵向杆件除靠近支座的网格及山墙外,65%的纵向杆件是按构造要求选用的;跨中大量腹杆也是构造要求确定的。这些杆件实际受力很小,没有充分发挥钢材的性能。

4 构件制作与施工安装

实腹式钢梁、钢屋架一般可在工厂制作,实腹式钢梁杆件少,制作工程量小,效率高,现场安装不需太大的起吊设备,运输和安装方便,钢屋架制作工程量相对较大,现场安装需要较大的起吊设备。

网架制作标准化,尤其螺栓球节点网格统一,杆件和球体规格化,但现场拼装量大,安装必须采用搭设局部固定脚手架或活动平台移动法吊装,施工难度大。

5 造价预算比较

根据以上所述的屋面结构布置形式,对实腹式钢梁、钢屋架和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体系的用钢量分别进行了计算,见表1~表3,经济比较见表4。

从表1~表3中可看出,实腹式钢梁结构体系比钢屋架结构体系总造价节约55万元,平板网架结构体系比实腹式钢梁结构体系总造价节约67.16万元。每平方米用钢量:实腹式钢梁结构体系比钢屋架结构体系节约130.1元,平板网架结构体系比实腹式钢梁结构体系节约158.7元。

参考文献

[1]DL 5022-93,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

[2]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设计型式 篇11

关键词:定义性动词 学术语篇 搭配

一、引言

学术语篇属于专业文本,区别于其他体裁的文本,书写的目的在于交流和表达思想,而非欣赏和娱乐,因此表达更为直接和明确。学术语篇反复出现的言语行为正体现了其交际功能。Darian将学术语篇的语言范式归纳为9种形式:定义、分类、使用修辞性语言、确定原因与结果、做出假设、进行试验、可视化过程、定量过程和对比研究[1](P5)。其中,定义是学术语篇尤为关键的言语行为。对于定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对定义应该包含的要素、应当使用的语言形式进行了描述。近当代的语言学家们也试图以各种公式、范例对定义的型式进行描述,并对不同语境中定义的完整性和普遍性进行研究。Allen和Widdowson试图将科学语篇中的定义归纳为高度凝练的范式[2](P17)。John Flowerdew曾对科学讲座中定义的言语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定义的功能除帮助增强理解,还可标明主题/讲座的逻辑/语篇结构[3](P202)。由此可见,定义性语言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词汇、语法的层面,而且体现在语篇组织的层面。

鉴于定义这一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对其在学术语篇中的使用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二语习得者,研究他们在学术语篇中定义的言语行为,将其与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进行对比,可以为学术英语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定义性语言的研究著述寥寥,仅有桂诗春曾对英语语言学学术语篇的定义性语言进行研究[4],以及谢韶亮对中美英语社论中定义性语言进行比较研究[5](P54)。对于学术语篇中的科技文本,特别是中国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中对定义性语言的使用情况还没有涉及。

定义性动词是定义性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任务。本文从定义性动词入手,基于自建的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Chinese Scholars Academic English Corpus,简称“CSAEC”),研究其使用情况和搭配型式,并与本族语学者的定义性动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旨在描述中国学者学术语篇中定义性动词搭配型式的特征,并分析影响词语搭配的因素。

二、研究背景

(一)学术语篇研究回顾

对学术语篇的语言学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比较主流的研究方法包括以Biber(1988)为代表的对学术语篇进行“多维分析”(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以Swales(1990)为代表的“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以及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出发点的分析方法[6](P1)。从微观的词汇、语法、文体特征到宏观的语篇的某一特定部分(如摘要、引言等)甚至整个语篇,从具体的语言特征描写,到抽象的语言功能、语篇模式推进方式研究,语言学家们对于学术语篇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学术语篇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有的研究主要从系统功能语法和体裁分析理论两个研究视角展开[7](P21)。基于体裁分析理论,通过对学术语篇的摘要、引言、结论等部分的步骤(step)、语步(move)进行分析、描述,构建了学术语篇的结构范式,为学术语篇的写作提供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框架。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学术语篇研究,包括对模糊限制语、多声协商、评论附加语的研究等诸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对于学术语篇中定义、分类等言语行为的研究明显不足。特别是基于中国学者学术语篇的语料,研究其言语行为与本族语学者的异同,正是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

(二)词语搭配的界定

从Firth提出“结伴说”,到Halliday指出搭配是“体现词项在某种显著的临近范围内组合关系的线性共现”[8](P75),语言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对词语搭配进行界定。词语搭配的核心理念是典型搭配中各词项之间的相互预见(mutual expectancy),一个词项出现,搭配伙伴在临近语境中出现的概率也很高。

词语搭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的地道性与自然性。是否能够使用典型搭配、是否存在大量的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成为评估二语习得者语言质量的重要考量。所谓的异常搭配是指学习者的英语词语行为与给定节点词的语义韵相冲突;中间语搭配并不破坏给定节点词的语义韵,但搭配词与本族语的情况差异较大;而典型搭配是指语言交际中高频出现的词语组合[9](P212)。使用词项之间的“相互吸引值”(Mutual Information Value,简称MI值)进一步界定搭配的典型性,一般认为MI值大于等于3即为典型搭配。本研究将围绕定义性动词评估中国学者学术语篇中是否存在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典型搭配陈述命题、表达观点。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来源与处理

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型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CSAEC),该语料库的语料来自在中国出版的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SCI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编制,是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学术评价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目前中国出版的期刊被SCI收录的有123种,其中有中国学者发表的大量学术论文。这些文献也代表了中国学者学术写作的较高水准。

本研究拟将中国学者学术语篇中定义性动词的使用及搭配型式与本族语学者进行比较,因此研究中引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简称COCA),进行对比。为增加可比性,在构建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时,参照COCA“学术英语”(Academy)的“科学技术”(Sci/Tech)子库的语体,选择“数学、物理、生物、机械、通讯、信息、计算机”七门学科。每门学科选取该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被SCI收录的国内期刊,随机抽取10篇中国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选取学科和文献来源期刊如下表所列:

表1: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学科分布及来源期刊

学科 期刊名称 篇数

数学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10

物理 Chinese Physics B 10

生命科学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10

机械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0

信息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10

计算机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

通讯 China Communications 10

科学语篇中存在大量的数字、符号、图表,这对于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统计分析并无实际意义,反而会对统计结果产生干扰,因此需要在语料清理过程中删除公式、演算及图表,得到较为“清洁”的文字语料。两个用于对比研究的语料库形符数如下:

表2:对比语料库形符数

语料库 语体 形符数

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CSAEC) 科技文献 241351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科学技术子库(COCA) 科技文献 13879631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定义性动词在中国学者学术语篇中的总体分布,以及它们的搭配型式特征。为弥补小型语料库在代表性与说服力方面的不足,研究引入本族语学者的学术语篇作为参照,对比两者在定义性动词的使用与搭配方面的异同。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下三个问题:

1.定义性动词在中国学者学术语篇中有何分布规律,与本族语学者撰写的学术语篇相比,是否存在超用或少用?

2.中国学者学术语篇定义性动词的搭配型式与本族语学者相比有何特征,是否存在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

3.中国学者的定义性动词典型搭配与本族语学者相比有哪些异同?

(三)研究方法

以国内出版的被SCI收录的期刊为语料来源,对随机选取的中国学者撰写的科技语篇进行文本清理,构建中国学者学术语篇语料库(CSAEC)。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分析软件是AntConc和Collocation Extract。选取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学术英语”“科学技术”子库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分三步对研究所需数据进行收集。第一步,使用AntConc软件在两个对比语料库中对“call,mean,know,define”这四个典型的定义性动词进行搜索,同时抽取跨距5:5范围内的搭配词(collocates)。因两个语料库在规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对频数进行标准化,并使用对数似然比计算工具检验词项在两个语料库中差异的显著性。第二步,提取两个语料库中四个定义性动词的所有搭配词,计算搭配词的型/次比,比较搭配词的多样性。第三步,提取两个语料库中定义性动词的典型搭配词,在典型搭配词中进一步筛选可以表达作者立场、态度的词,对比立场标记语在中国学者与本族语学者定义言语行为中的分布差异。

四、结果与讨论

(一)定义性动词的标准频数比较

表3:四个定义性动词频数及标准频数(频数/1000)比较

CSAEC频数 CSAEC标准频数 COCA频数 COCA标准频数

call 73 0.302 7036 0.506

mean 153 0.634 6774 0.488

know 123 0.509 8420 0.606

define 143 0.592 3259 0.234

本研究统计的定义性动词的频数均为语料库中该动词及其屈折形式出现的频数。如表3所示,与本族语学者相比,中国学者使用“mean”和“define”两个定义性动词的频数偏高,使用“call”和“know”的频数偏低。但仅以频数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显著的超用或少用,还需引入对数似然比计算工具,对显著性差异进行判断。

表4:四个定义性动词频数差异显著性

定义性动词 CSAEC频数 COCA频数 对数似然比 显著性 超用(+)/少用(-)

call 73 7036 22.96 0.000 *** -

mean 153 6774 9.43 0.002 ** +

know 123 8420 5.33 0.021 * -

define 143 3259 89.88 0.000 *** +

表中“*”“**”和“***”表明该对数似然比在0.05、0.01和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表明该动词在CSAEC中使用的频数显著多于其在COCA中的使用频数,即“超用”(overuse);相反,“-”表明使用显著不足,即“少用”(underuse)。如表4所示,与本族语学者相比,中国学者在对某概念进行定义的时候,更倾向使用“mean”和“define”;而对于另外两个典型的定义性动词则明显少用。究其原因,中国学者可能因为对于某些词汇熟悉而大量甚至过度使用。另一方面,对一些词和搭配的某些特定用法不熟悉可能导致中国学者选择回避使用这些词。中国学者对于“mean”和“define”的超用可能受母语的影响。这两个词的本身的词义即为“定义”“意思是”。而“call”和“know”最为二语习得者熟知的意义与“定义”关系不大;这两个词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化”,通过与某些词搭配或是某种特定结构,起到定义词的作用。中国学者显然对这样的“虚化”定义性动词使用不够熟练。

(二)定义性动词的搭配型式比较

要深入了解定义性动词的使用,就有必要观察定义性动词的搭配,即在一定跨距内与其他词汇的线性共现关系。这里依然考查上述四个典型定义性动词。假定“call”在CSAEC出现的频数是A次,而它的搭配词有B个,则其型/次比,也即B/A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词在定义言语行为中应用范围的大小。

研究方法是使用Collocation Extract软件,生成这四个定义性动词在CSAEC中的搭配词表。以这四个词为节点,左右跨距设定为5,只取频率大于等于5的词。COCA语料库本身带有搭配词提取统计功能,跨距及最低频率也设定为5,生成这四个词在“科学技术”子库中的搭配词表。对比两个语料库搭配词的型/次比,目的是比较定义性动词在两个对比语料库中搭配词的多样性。

表5:定义性动词搭配词型/次比比较

CSAEC COCA *=有显著差别

词次 词型 型/次比 词次 词型 型/次比

call 73 6 0.082 7036 1436 0.204 *

mean 153 24 0.157 6774 1487 0.220

know 123 11 0.089 8420 1550 0.184 *

define 143 21 0.147 3259 789 0.242 *

如表所示,在CSAEC中,四个典型定义性动词中除“mean”外,其余3个词的型/次比要显著低于COCA中统计的结果。即中国学者在学术语篇中使用定义性动词时,所搭配的词重复较多,品种较少,搭配词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些搭配中是否存在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呢?这就需要对搭配词进行逐一甄别,从而深入研究中国学者定义性动词搭配的地道性和自然性。以“define”为例,CSAEC中出现的频数高于5的搭配词为“the,as,in,of,by”等21个。经对照,COCA“科学技术”子库中“define”的搭配词可以完全覆盖这21个词,即本族语学者学术语篇中这些词与“define”也有线性共现关系,中国学者并不存在中间语搭配或异常搭配的情况。但笔者也发现,CSAEC中“define”的高频次搭配词基本都是介词、冠词等功能词,而COCA中“define”的高频次搭配词除功能词外,还有很多名词、副词等实义词,如“terms(define in terms of)、clearly、broadly”等在中国学者语篇中没有出现。“call,mean,know”三个词也是相同的情况。也即是说,中国学者在使用定义性动词时不存在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的情况,但很多典型搭配中国学者并没有掌握。

(三)立场标记语在定义性言语行为中的分布

在深入分析本族语学者定义性动词的典型搭配时,可以看到COCA“科学技术”子库中围绕“define”等定义性动词,出现大量表达作者态度的立场标记语。如此高频出现的语言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解释。特别是在对比研究中,分析这样的语言现象是否也存在于中国学者学术语篇中,对描述中国学者学术语篇定义性语言的使用特征以及学术写作的教学都存在指导意义。

立场的表达是学术语篇极为重要的部分。作者的立场表达是指学术语篇中作者利用多种语言资源对文中命题意义或其他研究者表达的态度、情感和判断[10](P44)。立场标记语通过修饰定义性动词,使作者在定义中表达对该术语的判断和态度,从而影响读者的学术思想,这是作者试图与读者建立联系、说服读者的手段。

本研究从两词词语序列入手,研究立场标记语作为前置词和后置词对定义性动词的修饰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大批量语言信息高度浓缩、简化从而凸显其语篇意义[11](P5)。以“define”等四个典型定义性动词为节点词,提取两个对比语料库中MI值大于等于3的搭配词汇。因两个语料库规模存在差异,对COCA“科学技术”子库的搭配词最低频数设定为5,进一步筛选其典型搭配词,而对CSAEC不做这样的限制。在所有的典型搭配词中按照Biber等[12](P969)的界定提取立场标记语,计算立场标记语占所有典型搭配词的比例。

表6:立场标记语在典型搭配词中的比例对照

CSAEC COCA

立场标记语 典型搭配词 百分比 立场标记语 典型搭配词 百分比

call 1 53 1.8% 3 35 8.6%

mean 1 66 1.5% 3 49 6.1%

know 0 28 0 16 48 33.3%

define 7 39 17.9% 18 33 54.5%

如表6所示,中国学者使用立场标记语对定义性动词进行修饰,表达个人立场的能力要远远弱于本族语学者。这意味着中国学者在学术语篇写作过程中忽视了对个人态度、判断的表达,这可能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有关。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话语模式与英语中强调学术批评的观念不同[10](P46)。中庸的儒家思想强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可能使得中国学者在表达自己的立场时更为审慎,更乐于做隐身的作者,尽量以客观的语气表述命题信息。但这样的“置身事外”实际上使作者丧失了与读者建立联系的机会,影响了学术论文的“人际性”和“交互性”。

五、结语

本研究选择了“call,mean,know,define”四个典型的定义性动词作为切入点,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发现,相较本族语学者,中国学者对“mean”和“define”两个词存在超用,而“call”和“know”存在少用的情况。这可能是受到语内的影响,“call”和“know”都存在某种程度的虚化,中国学者对这两个词的定义性功能不够熟悉,从而导致使用受限。

通过比较搭配词的型/次比,我们发现中国学者在使用定义性动词时所选择的搭配词多样性较差,即便是超用的“mean”和“define”也存在搭配词频次高、品种少的情况。在中国学者已经使用的搭配中并不存在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的情况,但对于很多典型搭配中国学者似乎并不能熟练使用。

我们在两个语料库中定义性动词的典型搭配词中提取立场标记语。通过对比发现,本族语学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要远远多于中国学者。这说明中国学者还不习惯在学术语篇中对定义进行描述时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判断,从而对读者产生影响;或者认为这种立场的表达并不重要,对其不够重视。

反思我们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很多中国学者仍然以“说清楚、不犯错”为标准进行学术英语写作,对于语言的多样性、生动性、影响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学术英语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授定义等一些关键的言语行为的语言表述时,丰富学生的词语搭配,尤其关注典型搭配;向学生灌输立场表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手段与读者建立联系。

(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民航大学专项资助,项目编号为:[ZXH2012F008]。)

参考文献:

[1]Darian,Steven.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of Science[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2003.

[2]Allen,J.P.B.&H.G.Widdowson.English in Focus:Physical Scien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3]Flowerdew,J.Definitions in science lectures[J].Applied Linguistics,1992,(13).

[4]桂诗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学语体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谢韶亮.中美英语社论中定义性语言对比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6]姜亚军,赵刚.学术语篇的语言学研究:流派分野和方法整合[J].外语研究,2006,(6).

[7]吕长竑,周军.近十五年来国内学术语篇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3).

[8]Halliday.M.A.K.Lexical relations[A].In Kress(Eds).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9]卫乃兴.典型搭配、中间语搭配和异常搭配——中国学生英语中的语义韵特征研究[A].杨惠中主编.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

分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徐宏亮.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J].外语教学,2011,(6).

[11]Scott,M.&C.Tribble.Textual Patterns:Keywords and corpus analysis in language education[M].Amsterdam:Benjamins,

2006:5.

[12]Biber,D.et all.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99.

浅谈列车动力性能型式试验 篇12

关键词:型式试验,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加速度

型式试验是验证一个或多个装置、系统或整车设计是否满足规定的技术条件和有关标准的试验。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是地铁车辆运行的基本, 也是地铁车辆运行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 对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的测试是列车型式试验中的重点工作。

1列车的动力性能要求

一般项目对列车动力性能的要求如下:

式 (1) 中:a为列车加速度;V为列车速度;S为列车制动距离。

1.1列车的牵引性能

列车的平均启动加速度 (0~36 km/h) ≥1.0 m/s2, 列车的平均加速度 ( 0 ~ 80 km/h ) > 0.6 m/s2, 计算粘着系数为0.165, 冲动极限为0.75 m/s3。

1.2 列车的制动性能

列车平均常用制动减速度 (0~80 km/h, 包括响应时间) ≥1.0 m/s2, 列车平均紧急制动减速度 (0~80 km/h, 包括响应时间) ≥1.3 m/s2, 最大紧急制动距离 (包括响应时间) 为190 m+5%, 最小紧急制动距离 (包括响应时间) 为190 m-5%, 冲动极限为0.75 m/s3, 计算粘着系数为0.165.

一般情况下, 整车设计时列车的牵引性能曲线如图1 所示, 列车的制动性能曲线如图2 所示。

一般情况下, 项目信号系统对列车动力性能的要求如表1所示, 项目信号系统对列车平均加速度的要求如表2 所示, 项目信号系统对列车减速度的要求如表3 所示。

2 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一般项目的型式试验中, 列车动力性能的评判标准基于合同中对列车动力性能的要求, 并以列车的平均加、减速度 (启动加速度) , 最大速度加速度和最大速度减速度作为判断依据。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平均减速度的可作为判断依据, 但瞬时减速度无法满足评判要求。

图3 为某项目列车在梯度为0.7%的坡道的最大常用制动的测试曲线和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 列车制动初始速度为78.863 km/h, 制动距离为241.312 m。坡道修正公式为:

式 (2) 中:L1为正确的停车制动距离, m;L为测得的停车制动距离, m;V0为初始基准速度, km/h;V为实际初始速度, km/h;i为梯度;R0为转动惯量因数, 一般取0.08.

根据式 (2) 计算出的制动距离为233.350 1 m, 平均加速度a为1.058 m/s2。由此可见, 该项目列车的减速度完全可满足合同要求, 但因部分速度区间的瞬时减速度无法满足ATO系统的要求, 当ATO系统采用此速度进行组织列车停车时, 易出现欠标或冲标的现象。

综上所述, 只采用平均减速度为评定标准时, 会产生以下影响。

2.1 影响型式试验的校准检定作用

从理论上看, 列车完成动力性能型式试验后, 其动力性能可满足列车在任何驾驶模式下的控制需求, 且列车中的重要系统 (牵引系统和制动系统) 的软件已经固化, 不会改变。但因瞬时加、减速度无法满足要求, 导致列车的动力性能无法满足信号系统停车精度调试的需求, 进而增加了重新调整定型后软件优化的工作量, 消弱列了车型式试验的作用, 使业主不再信任检验机构提供的型式试验结果。

2.2 影响列车在ATO系统下的停车精度

当列车的制动力需求减小、实际制动力变大时, 会导致列车快速减速, 实际停车距离短于预期停车距离, 进而发生提前停车的情况;当列车的制动力需求增大、实际制动力变小时, 会导致列车减速过慢, 实际停车距离长于预期停车距离, 进而发生列车延后停车的情况。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列车的停车精度, 导致列车车门与车站安全门的对位不准确, 进而造成车门打开后乘客无法快速上、下车。在列车投入自动驾驶模式时, 系统对列车停车位置和停车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如果停车位置不准确, 则信号系统将无法收到列车进站的信号, 导致信号系统无法发出列车开门的信号, 进而造成列车车门无法打开。此时, 列车必须转换至人工驾驶模式, 由列车司机进行二次对标, 并将列车停至合适的位置, 从而避免对列车运营造成较大的影响。列车对标不准确时的列车速度典型曲线如图4 所示。

3 整改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 应在型式试验中增加列车的瞬时加速度, 并基于列车的瞬时加速检测和评定。图5 为列车加、减速度稳定时的曲线。

从图5 中可以看出, 列车的瞬时减速度变化相当平稳, 无异常波动。因此, 列车的平均减速度可满足ATO系统的要求, 且瞬时减速度也可满足ATO系统的要求,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将更加平稳、易控。

图6 为动力性能稳定的列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速度曲线。

从图6 中可以看出, 列车的实际速度曲线基本上紧贴ATO系统要求的速度曲线。由此可见, 列车的动力性能可完全满足ATO控制的需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基于列车平均加、减速度的测试, 提升了列车的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 以期为相关单位的需要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信大客户关系管理下一篇:空间形态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