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哮喘(精选10篇)
老年重症哮喘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达到98%。结论:在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上,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并实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治愈和身体康复。
关键词: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规范治疗
在慢性呼吸道疾病中,重症哮喘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一种,而且作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处于常见和多发的趋势。据统计,在急性支气管哮喘疾病中,重症哮喘的发生比率在1%左右[1]。同时,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而言,一旦病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的话,很可能发生死亡等严重后果[2]。为此,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上患者都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关于重症哮喘的诊断指标相符合。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岁,病程1~31年,平均11.5年。1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史,10例合并高血压疾病,8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合并糖尿病,另有4例合并冠心病。在发病诱因上,上呼吸道感染39例,接触过敏原6例,气候变化5例。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都存在极度呼吸困难的情况,张口呼吸,言语断续或者不能说话,四肢末梢或者全身发绀。呼吸频率在31~48次/min,心率117~153次/min,血压(231~138)/(130~189)mm Hg。50例患者中,嗜睡19例,烦躁、焦虑9例,精神萎靡8例,深度昏迷4例。体征主要为皮下气肿,气管发生偏移,胸部哮鸣音消失,肺压缩程度大约在60%。(2)辅助检查:经血气分析,在吸氧情况下,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pH 7.18~7.49;血常规表明,白细胞数大于11.0×109/L的有25例,30例中性粒细胞大于80%;7例血糖在11.8~24.6 mmol/L。
1.3 治疗方法
对于以上重症患者,实行高浓度的鼻塞或面罩连续性30%~40%氧气吸入,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上的变化予以检测分析;在对支气管痉挛解除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这样可以比较快速并且有效的接触到患者的支气管痉挛,而且是首先的急救手段。为患者设立静脉通道,对患者酸碱平衡或者电解质平衡进行调整。对于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处理。为患者以及家属普及相关治疗护理上的常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疏导,缓解和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从而促进临床治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精心的护理工作提高治疗的规范性。对氧疗的效果进行实时检测,确保氧气使用的安全。对于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严格控制,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对输液速度予以控制,确保患者安全地排出痰液。为了防止静脉滴注过量引发的心力衰竭,可以给予患者必要的补液服用。
2 结果
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到98%。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慢性的肺部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逆性气道阻塞等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发作性哮喘等双肺喘鸣音为主的临床表现。而重症哮喘则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急性发作,由常规的平喘药物不能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实行有效控制,患者一般会由于支气管痉挛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在肺功能上也会发生显著的减退,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发作性哮喘等症状[3]。根据相关文献可知,如果老年人发生重症哮喘的话,病情将会十分危重,死亡率相对较高[4]。而且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程,我国老年哮喘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5%,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98%。笔者再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得出以下体会:(1)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对于大部分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来说,几乎都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同时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以及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免疫力的严重降低促使支气管与气管黏膜上皮出现退行性变化,而且纤毛在运动能力上显著不足,肺部弹性回缩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会造成气体有效交换面积缩小,进而引起肺活量的降低,相关功能也呈现出退化趋势。另外,多数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都合并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压以及肺气肿等,这些伴发疾病会加重哮喘病情,并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临床上应当对患者病情给与准确判断,尤其是针对部分临床医生在肺功能检测上的不主动态度,不仅要注重肺功能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的配合运用,还需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收集,为老年重症哮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还需要对并发症等疾病加强处理,为病情治愈奠定良好基础。(2)合理应用多种药物治理。根据相关报道,老年重症哮喘的治疗方式相对较多,主要包含了常规治疗,β-受体兴奋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茶碱类药物治疗以及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等[5]。大部分研究认为,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不仅要实行抗感染、吸氧、纠正酸中毒的处理,还要对平滑肌痉挛予以缓解并控制哮喘。同时,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氨茶碱以及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以上手段在相关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毒与抗炎的疗效,可以提高支气管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程度,同时很好的与受体亲和,在重症哮喘上具有确切的疗效。临床一般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来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该药物药效的快速发挥。此外,氨茶碱虽然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代谢上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不过一旦与糖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的话,不仅可以降低其副作用,还可以对以上两种药效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并实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治愈和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渠丽娟.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15(2Z):198-199.
[2]刘永梅.老年重症哮喘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16):91.
[3]张瑞娟.6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5):128-129.
[4]陈文智,卢伟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6):58-60.
[5]李芳芳.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5):112.
重症哮喘107例治疗体会 篇2
【摘要】目的:评价重症哮喘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全部患者均在有效的抗感染、吸氧、补液的基础上予静滴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必可酮气雾剂吸入加上及时机械通气。结果:按以上治疗方法有效率达98%左右。结论:重症哮喘治疗强调联合用药,规范的激素治疗和及时机械通气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重症哮喘;联合用药;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76-01
107 cases of severe asthma treatment
YUAN Feiyan,XIONG Huanhong,HUANG Jiefeng,MO Xuesan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Guangdong,Shenzhen,51803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General Ways and efficacy. Methods: All patients are at an effective anti-infection, oxygen, on the basis of rehydration to intravenous aminophylline,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and ketone must be combined with aerosol inhalation of time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sults: The above treatment has around 98% efficiency.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medication United emphasis and standard hormone therapy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of success
【Keywords】severe asthma; United medicin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我院急救中心于2004年1月~2009年2月收治重症哮喘36例,作以回顾性分析,现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7例患者中,男69例,女38例.年龄15~76岁,平均39.4±11.9岁.病程首发至入院时间2~38年,平均15.6±9.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哮喘诊断标准[1].
1.2临床特点107例患者均有呼吸困难,呼吸>30次/分,心率>110次/分。部分不能平卧、讲话不连贯及烦躁不安(占30%)、出汗。另一部分出现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呈矛盾运动(膈肌疲劳),哮鸣音从明显变为消失,伴紫绀,出现奇脉(占8.2%)。
1.3治疗方法予以鼻导管或面罩以2~5L/min吸氧,但PaO2<60mmHg,出现CO2潴留时需要降低氧浓度。全部患者均在有效的抗感染、充足补液及稳定酸碱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使用氨茶碱0.25g加入稀释液250mL静滴(30g/min),每天氨茶碱量不大于1.0g,同时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80~160mg静滴。症状缓解后予喘乐宁及必可酮喷雾剂交替喷雾吸入以控症状及预防复发。部分病人(季节性哮喘及对β2受体激动剂有副作用患者12例)加服过敏介质阻释剂(氯雷他定10mg,hs)及强心剂(伴有心功能不全,心率>100次/min,8例,地高辛0.125~0.25mg,qd),极个别病人(以上用药仍不能缓解者3例)使用25%硫酸镁注射液20mL加入5%GS500mL静脉滴注(10g/min)及加服氨茶碱片0.1g以保持有效的血浆茶碱度。同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积极处理并发症。病例中有Ⅱ型呼吸衰竭等上机指征者16例,行鼻(面)罩BiPAP无创通气,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6次/min吸气压力8~15cmH2O呼气压力2~6cmH2O,2~3次/d,每次3~4小时,3天为1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及肺部干湿啰音全部消失,血气分析正常;②好转;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明显好转,肺部干湿啰音基本消失,血气分析基本正常;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
2.2结果应用以上治疗方法,107例中显效82例,占76.6%,有效23例,占21.5%,无效(病情无改善)2例,占1.9%,以上治疗均为3日用药观察。
3讨论
重症哮喘的发生机理,目前认为是:①进行性加重气道炎症;②气道炎症持续存在且疗效不佳,同时伴有支气管痉挛加重;③在相对轻度炎症状的基础上骤发急性支气管痉挛;④重症哮喘导致气道内广泛黏液性形成.我们在治疗上针对其发生机理,以皮质类固醇为一线药,是因其能直接抑制炎症活化转录因子,且吸入少量即可控制症状又无副作用。部分患者合用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而备受重视。近年来发现茶碱用作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还有抗炎效应,即血药浓度低于支气管扩张浓度时,通过抗炎作用缓解哮喘症状。而M-胆碱受体拮抗剂应慎用,因其常引起夜间哮喘发作,有加重病情的可能。笔者认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可取得良好疗效,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呼吸困难可及时采用,且BiPAP呼吸机可满足从指令到间歇指令和自主呼吸的不同需要,允许自主呼吸的出现,允许2个压力水平持续存在从而提高人机配合程度,避免人机对抗,可取代传统定压型辅助或控制通气和间歇指令通气,使50%~100%患者避免插管[1]。
参考文献
[1]黄绍光.内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4.
老年重症哮喘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65~82岁, 平均67岁。哮喘病史在25~51年, 重症发作时间持续在1~21 h, 重症哮喘的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16例, 接触特异性过敏原14例, 运动后发作4例, 未明原因2例。为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及紫绀, 多伴有窒息感, 端坐呼吸, 大汗淋漓, 心悸等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检查PaO2<60 mm Hg, PaCO2>45 mm Hg及pH下降。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 心率超过120次/min, 奇脉且脉压差达到25 mm Hg, 符合重症哮喘的标志。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包括:①氧疗:患者均给予吸氧治疗, 持续低流量吸氧 (2L/min) , 对于缺氧明显又无酸中毒的可适当增加氧流量, 但一般控制在35%以下;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祛痰, 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③抗生素治疗, 首先根据经验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后尽快给予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 以便选择有效的药物;④对症及支持治疗, 给予VAD、钙剂等治疗;⑤解除患者精神紧张, 增强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
2.2 药物治疗
2.2.1 茶碱类药物
给予氨茶碱5 mg/kg在2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 随后按0.5~1.0 mg (kg·h) 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控释茶碱维持。并注意监测血中浓度, 以便维持较好的浓度。
2.2.2 β2受体兴奋剂治疗
多采用雾化吸入, 给予舒喘灵2.5 mg每20 min一次, 持续1 h, 此后该为2 h吸入1次, 持续数小时, 直至病情缓解。
2.2.3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80~160 mg/d静脉滴注, 3 d后减量, 1周左右逐渐停药。或用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 并逐渐减量, 直至停药。
2.2.4 机械通气治疗
本组中因19例患者症状特别重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时间在4~12 d。当患者出现神志改变、呼吸肌疲劳、严重缺氧及全身衰竭者应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采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通气, 具体参数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及随时的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3 结果
36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及综合治疗, 治愈35例, 死亡1例。
4 讨论
重症哮喘因其病情重、死亡率高, 临床中应特别重视。为此, 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WHO的共同努力下, 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整体方案。重症哮喘患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地综合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及以免影响患者的预后。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及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使用此类药物关键是维持血中茶碱的有效浓度, 一般在5~15 mg/L时较好, 同时将副作用的发生控制在最低水平。[2]β2受体兴奋剂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的作用, 其中以雾化吸入疗效更为可靠。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逆转由于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所致的β2受体的亚敏感性, 增加β2受体的数量和亲合力, 增加β2受体的反应性, 是目前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最有效的药物。[2]若经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及疗效不明显时应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本组因19例患者因哮喘不能控制、呼吸频率>30次/min、呼吸窘迫、意识障碍而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根据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调节通气参数。另外, 脱离过敏原是预防哮喘较有效的方发。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的教育和管理使患者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 可以完全、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了解哮喘的促 (或诱) 发因素, 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做好长期、定期随访保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呼吸分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 1997, 20 (5) :261-262.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 篇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喘,咳白色黏痰,端坐呼吸,严重者出现一系列缺氧表现。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不能缓解者称重症哮喘,是常见的急重症,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及时解痉平喘,防止并发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1临床表现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由哮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琳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发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现在未明,除了遗传过敏体质外,还与环境的致敏因素有关。过敏源包括:尘满,花粉烟雾,药物,饮食,动物毛屑,细菌病毒感染,工业粉尘或气体等。上述致病因素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机制直接或间接激发各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内膜肿胀,粘液分泌物增多,引起小气道狭窄,梗阻,使病人表现为发作性胸闷,咳嗽,哮喘和呼气性呼吸困难。近年来,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上升趋势,急性致死性发作是危及生命的呼吸科急症之一。由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存在突然起病,迅速恶化,经适时处理又可迅速缓解的特点,发作后医疗早期干预可缩短发作时间,防止症状恶化,防止致死性哮喘发生。因此,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要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护理。
2相关护理
2.1呼吸道护理。护理期间要观察呼吸道症状,详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呼吸深度的变化。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颜面。口唇,皮肤等是否有紫绀及程度。哮喘发作时均有呼吸性酸中毒,轻者乏力气促,紫绀,头疼,胸闷,重者血压下降,谵妄,昏迷,哮喘发作时,立即嘱给予支气管解痉药和抗炎药物。同时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协助病人排痰,痰粘稠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至少约1500ml,必要时可遵医嘱给祛痰的药物。祖国医学认为:哮喘疾病病位在肺,哮喘发病多由内外之因变化异常导致肺气壅遏。根据“久病生痰、气虚血瘀理论”,除用袪痰化痰药外,应用麻黄,二陈汤加天竺黄,桃仁,红花等。
2.2药物治疗的护理。本文患者所采用的解痉止喘药物为氨茶碱,其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且作用时间较长,副作用小。我们建议每次1片,每日1~2次口服,该药在血液中浓度较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抽搐,心律失常等严重反应,所以10%葡萄糖10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时注意滴入的速度,同时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哮喘患者因过度通气,大量出汗,摄入困难,从而导致机体水分及电解质的大量丢失与被充不足。在大量补液的同时监测血清电解质,予以及时纠正,还要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舒利迭,必可酮,舒喘灵气雾剂,嘱病人先呼气,把气呼尽,在开始深吸气的同时把药液吸入,吸所后屏气数秒钟,然后把气慢慢呼出。由于舒喘灵为B受体兴奋剂,过量严重时可出现心律紊乱猝死,心功能不全者更应慎用,成人心率〉140次/min或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时,应停止使用。
2.3营养饮食护理。重症哮喘发作期间也是急性营养消耗期,患者体内的水分,蛋白质等大量消耗丢失,及时给予补充,以防影响疗效。因此,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饮食爱好,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少量多餐。有创通气期间除了静脉营养外,可予鼻饲流食,鼻饲时床头抬高30度~45度,并至少保持1h,每次鼻饲量小于200ml防止食物返流误吸人气管引起的感染。
2.4心理护理。很多重症哮喘患者的病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因此每晚睡觉前他们便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对某些物质过敏,当听到或看到这些物质时,也会紧张恐惧,促使哮喘发作,他们的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人也失去了自控能力,夜间做恶梦,梦见发病而憋醒。此类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普及哮喘的一般知识,给予心理支持,通过放录像,讲课,使患者了解哮喘的一般知识和愈后,充分认识其特点及发病规律,从而使患者的发病次数减少,病情得到控制。在关心照顾患者的同时,要教育其与他人平等地相处,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交往,学会用松驰疗法消除不良情绪,教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学会放松。同时因病情变化快所以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不要训斥。歧视患者,要保护其自尊心,要成为其贴心人。对已有心理障碍,行为问题的患者,要尽早矫治。
2.5加强锻炼。锻炼能促进哮喘患者的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
力,同时还能促进食欲,加快身体的恢复。耐寒力锻炼对哮喘很有好处,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夏季参加游泳,冬于选择晨跑,晨操,打球等项目,尤其是冬季,可安排每天1~2小时耐寒力锻炼。平时要常进行肺功能锻炼,如练口琴,吹气球等,而唱歌,大声阅读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我们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遵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过量。在出现咳嗽症状,宜立刻停止运动。万一哮喘在运动时发作,应立即吸入支氣管舒张剂,10~15分钟仍未得到改善,应立刻到医院求助。
2.6出院护理。该病由于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原,理化因素,心理因索,药物因素,吸烟,环境,社会及躯体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故应避免受凉感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花粉及皮毛等,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愉快情绪至关重要。冬于外面应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及受凉,可用气管炎疫苗或脱敏抗原注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少哮喘发作,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
老年重症哮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患者, 其中男17例, 女6例;年龄57岁~78岁, 平均年龄 (66.8±3.5) 岁。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哮喘学组, 2008年) 中的诊断标准, 入院前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哮喘病史, 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面部发绀、大汗淋漓等临床症状;其中9例患者呈张口呼吸症状;5例伴有咳脓痰症状。入院检查:23例患者呼吸均大于30次/min;心率大于120次/min;其中4例昏迷或意识模糊, 清醒19例。血气分析:23例患者均呈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表现。
1.2 合并症
23例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患者中, 16例合并肺气肿, 10例合并心脏病、高血压, 3例合并糖尿病, 2例合并其他疾病。
1.3 实验室检查
23例患者在吸氧状态下, 对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2例Pa O2>60 mm Hg, 17例Pa O2在50~60 mm Hg之间, 4例Pa O2<60 mm Hg。5例Pa CO2>45 mm Hg, 15例Pa CO2于45~50 mm Hg之间, 3例Pa CO2<60 mm Hg。血象:20例患者白细胞数>11.0×109L, 1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大于80%。
1.4 诱因
18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或中呼吸道感染, 4例为过敏诱发, 1例诱因未明。
1.5 治疗
所有患者均予以纯氧吸入, 以辅助患者正常呼吸, 并纠正低氧血症。同时,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予以平喘 (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等) 、抗炎 (甲基泼尼松龙等) 、抗感染 (右氧氟沙星等) 、祛痰、补液等常规治疗。有其他合并症患者则给予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并对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且诊断困难的患者, 行支气管舒张、支气管激发试验, 明确诊断之后, 则可予以相关的平喘、基础疾病的有效治疗[3]。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明确的哮喘病史, 入院前均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面部发绀、大汗淋漓等临床症状。诱因分析:18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 4例为过敏诱发, 1例诱因未明。经临床及时对症治疗后, 23例患者中治愈22例 (95.65%) , 死亡1例 (4.35%) 。死亡病例为78岁男性, 其哮喘发作被基本控制时, 出现强烈腹痛, 空腹血糖达21.3 mmol/L;腹腔穿刺抽液检查为脓性, 随即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为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支气管重症哮喘则属临床常见危急症, 多发于老年人, 且患者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危重状态, 若得不到及时、对症救治可危及生命。
诱发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宿主因素即遗传因素, 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宿主因素可以在很多患者身上加以体现, 如患者的亲人 (有血缘关系) 中, 均可追溯到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且多数哮喘患者属过敏性体质;自身常伴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虽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多由气道慢性炎症、变态反应、呼吸道病毒感染、气道高反应性、遗传机制、气道重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导致[4]。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发作则通常是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而导致。另外, 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患者的器官老化, 且各项生理功能均具有特殊性, 再加上反复发作而致使患者气道组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进而极易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可引发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 甚至危及生命。诱发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原因较多:首先, 老年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重视程度不足, 未曾在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加以预防;其次, 上呼吸道感染或中呼吸道感染等;第三, 过敏因素等;第四, 遗传因素[5]。
本组23例老年支气管生症哮喘患者, 均有明确的哮喘病史, 且入院前均呈现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面部发绀、大汗淋漓等临床症状。其主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18例;过敏诱发4例;还有1例诱因未明。在经过临床及时对症治疗后, 23例患者中治愈22例 (95.65%) , 死亡1例 (4.35%) 。通过对本文23例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救治分析发现, 23例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近, 且16例合并肺气肿, 10例合并心脏病、高血压, 3例合并糖尿病, 2例合并其他疾病。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必须客观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身体状况给予有效、合理的个体化对症治疗;若疗效不佳时, 可及时调整方案或给药途径, 切不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当患者病情完全控制后, 可嘱患者需进行长期的药物控制;但须嘱其减量用药, 如口服或吸入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缓释茶碱, 需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以密切观察。
综上所述, 老年支气管重症哮喘患者多有明确的哮喘病史, 且在发病时多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面部发绀、大汗淋漓等临床症状, 经对症救治均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患者痊愈后, 仍须嘱其长期进行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等药物控制, 以进一步提高哮喘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常规方法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辅助增效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9 (4) :71-73.
[2]陈寻, 黄章豫, 游开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西咪替丁联合定喘汤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 (3) :167-169.
[3]毛锐.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慢性病学杂志, 2013, 14 (12) :929-930.
[4]杨冬红.孟鲁司特联合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7) :39-40.
老年重症哮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 女33例;年龄60~74岁, 平均 (64.2±3.2)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行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哮喘护理, 包括呼吸训练、心理护理、用药指导、营养支持等, 研究组患者给予专业的舒适护理模式, 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舒适护理
医护人员必须依据患者不同心理情绪,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 并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2.2 体位舒适护理
患者取侧卧位, 保证呼吸顺畅, 与此同时, 还可采取半坐卧位、端坐位、坐位等。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体位进行询问, 根据其舒适情况进行调整, 必要时可采取软垫、背垫进行辅助支护。定时变换体位, 促进排痰, 对危重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要密切关注其呼吸、心率变化, 防止意外发生。
1.2.3 吸氧舒适护理
哮喘发作严重时易出现呼吸衰竭, 此时氧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氧气雾化吸入是最为有效的氧疗方式。实施雾化吸入时, 需定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温蒸馏水, 吸入温度维持在37℃上下, 每日更换湿化水。
1.2.4 呼吸训练的舒适护理
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呼吸训练, 取平卧位, 深呼吸, 吸气时腹部用力鼓起, 呼气时双手用力压腹部, 缓缓呼气。注意依据患者忍耐力调整训练时间, 一般每次5 min, 3~5次/d。
1.2.5病房环境舒适护理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时常清扫, 保持病房良好通风, 避免房内摆放花草。秋冬干燥季节, 护理人员应对房内湿度进行及时调整, 保持温湿度适宜。此外, 还应定期对室内进行消毒, 消除室内过敏原。
1.3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 (SF-36)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个月生活质量, 内容主要包括躯体功能、肢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等, 按条目的权重先计算出粗得分, 再换算成0~100分标准分, 分值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有升高, 但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护理对处于治疗和康复期的哮喘患者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老年性哮喘患者, 护理效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及预后[2]。舒适护理是一种个性化, 具有整体性、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其实质是通过一些体现舒适内容的护理活动, 使患者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愉快感和松弛感, 将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弱, 实现自我调节, 在此过程中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进而提高护理效果。具体实践来看, 舒适护理涉及心理、体位、雾化吸氧、环境等层面, 从上述层面制订舒适护理策略:①对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 逐步缓解其不良情绪;②根据患者舒适感、病情恢复程度选择合适的体位, 及时调整体位促进排痰;③雾化吸氧是哮喘患者护理的常见内容, 吸氧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个人感受和病情恢复, 其是确保患者良好的体验性;④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可对患者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3]。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舒适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融入“以患者为为中心”的舒适护理符合未来发展方向, 能有效干预患者术后生理和心理状况, 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哮喘护理, 研究组患者实施专业的舒适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能有效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性哮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3) :177-185.
[2]邓红浪, 刘菊香, 文慧, 等.支气管哮喘院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0, 8 (8B) 2061-2061.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 篇7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哮喘
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1]。重症哮喘患者呼吸功能明显减低,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氧摄取量过少。对重症哮喘患者使用呼吸机制论上可以加快二氧化碳排出,并进一步促进氧气吸入。我科2008至2011年收治的28例重症哮喘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重症哮喘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标准[2],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9.4±16.8)岁,28例患者中,呼吸停止,紧急心肺复苏成功5例,所有患者均有心律失常,动脉血气Pa O2均<40mm Hg,Pa CO2>50mm Hg,Sa O2<90%,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例。
1.2 方法
对28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解痉、哮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管径男性8.0mm,女性7.5mm)和呼吸机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气管插管和上机指征[3]。呼吸机模式为对5例呼吸停止着予机控模式,潮气量6~8m L/kg,氧浓度初始6h60%~100%,以后逐渐下降,对有自主呼吸者给予压力支持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烦躁不安者给予肌松剂及镇静剂,PEEP从初始3cm H2O逐渐上调,呼吸频率14~18次/分,I∶E为1∶2,吸气时间0.8~1.2s,吸气压力23cm H2O,PSV8~20cm H2O,根据血气给予调整呼吸机参数,待患者意识清晰,呼吸困难消失,自主呼吸平稳,生命体征稳定,低氧血症纠正,Pa CO2恢复正常,逐渐撤机拔管。
2 结果
经呼吸机治疗后28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心率恢复正常,18~20次/分的呼吸频率,没有呼吸困难现象,没有紫绀现象,神志变得清晰,顺利停机拔管,其中2例因脑复苏未成功而放弃死亡。
3 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逆性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临床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依据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可将支气管哮喘分为轻、中、重、危重四种。危重哮喘是其中最重的临床类型,以往曾有将哮喘发作持续24h或以上无法缓解者成为哮喘持续状态,如今已被上述概念替代,哮喘持续状态实际归入危重哮喘之中[4]。
以前哮喘很少需要用机械通气治疗,主要原因并不是患者的病情不需要,是因为缺乏临床机械通气设备。近年来,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例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危重哮喘的病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明显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病死率。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发作及猝死的重要措施,其上机适应证是多种诱因所致的危重哮喘,只要缺氧严重,用一般方法无法缓解,且有危机患者生命危险或者患者已无法耐受,就应及时考虑应用机械通气纠正缺氧。人工气道首选气管插管,因为支气管哮喘患者虽然起病突然,病情危重,但大多容易缓解,尤其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除非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否则不考虑气管切开。
危重哮喘的病因主要是因为缺氧,而缺氧的一个很主要原因是通气障碍,机械通气对通气障碍所致缺氧取得效果最好,一般均能迅速改善缺氧,但此类患者气管痉挛以及感染和脱水造成粘液栓阻塞气道,使气道阻力高,在呼吸机治疗初期,易造成人及不协调,除了暂时性提高Fi O2迅速降低缺氧,阻断缺氧致支气管痉挛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外,用解痉剂,借助镇静剂肌松剂及呼吸中枢抑制剂。
为了减少并发症,现多主张应用低潮气量(5~8m L/kg)、低频率,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 H不低于7.20~7.25)的通气策略[5]。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通气(PCV)的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气道峰压(PIP),更好的减少肺损伤的发生,PCV的气流为递减型,随着气道压力的上升,气流流速呈指数递减,从而使PIP不致过高。机械通气目前多主张应用低水平PEEP(3~5cm H2O),它的机制是这样的:(1)将支气管进行机械性扩张来达到降低气道阻力的目的,让呼出气体变多,从而功能残气量减少;(2)通过人工呼气末正压维持,改善肺泡动脉血压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氧气从肺泡动脉血液扩散,增加动脉血氧分压,提高Pa O2;(3)抵消内源性PEEP,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4)增加肺、胸廓弹性回缩力,增加呼气流量,呼出的气体增加,降低功能残气量[6]。我们在治疗这28例患者重均加用了低水平PEEP(3~10 cm H2O)以下,无一气压伤。
脱机指征:不伴有明显肺功能障碍的危重哮喘患者脱机简单,只要支气管痉挛缓解,缺氧纠正,就可以考虑脱离呼吸机,有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视具体情况,逐渐降低呼吸机条件,最后脱机拔管。
我们治疗这28例患者过程中,危重哮喘患者治疗要个体化,给氧、抗感染、补液、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效果不理想时要及早应用呼吸机,以缩短病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Lougheed MD,Lam M,Forket L,et al.Breathlessness during acautbronchoconstriction in asthma.Pathophy siologic mech anisms[J].Am Rew Respir Dis,1993,148(6):145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4.
[3]秦桂玺,阎明.急危重症疾病与急救[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2.
[4]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58.
[5]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5-324.
综合治疗重症哮喘30例 篇8
1 临床资料
按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度分级标准》[1], 所有患者均为重度哮喘的急性发作期。30例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18~62岁, 平均40岁;哮喘发作史3~16年。
2 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下列药物:多巴胺10mg、山莨菪碱10~20mg、西咪替丁0.6~1.2g、2 5%硫酸镁1 0 m l加入5%或1 0%葡萄糖注射液2 5 0 m l中静脉滴注, 10~20滴/分, 每日1次;速尿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雾化吸入, 每日1次。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后3~5天停药。
2.2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用药后12~24h哮喘缓解、缺氧改善, 辅助呼吸肌动用减少或反常呼吸消失, 呼吸频率、心率减慢, 血氧饱和度增加等;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哮喘未能完全缓解;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 或病情加重。
2.3 结果3 0例中显效2 4例 (8 0.0%) , 有效5例 (1 6.7%) , 无效1例 (3.3%) 。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是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致的通气障碍。支气管平滑肌以β受体占优势, 而多巴胺为内源性儿茶酚胺, 是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 它可直接兴奋β受体, 提高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 从而可稳定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 使支气管舒张。山莨菪碱可直接舒张平滑肌, 解除支气管及肺部小血管痉挛, 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 改善肺通气功能, 还可以减少腺体分泌, 兴奋呼吸中枢[2]。西咪替丁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从而减轻气道平滑肌痉挛[3]。25%的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平滑肌, 但因其可产生呼吸困难、胸闷等不良反应, 使用时应注意;本组30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发生上述不良反应。速尿可使气道上皮释放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前列腺素, 改善气道上皮细胞的水转移, 从而防止黏膜水肿等[4]。
总之, 本组病例用上述药物综合治疗重症哮喘, 有效率高达8 0%, 值得引起同行注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 16 (哮喘增刊) .
[2]燕玲.山莨菪碱治疗哮喘持续状态20例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01, 45 (6) :506.
[3]邓先科, 关午.甲氰咪胍联用经典治疗支气管哮喘40例[J].临床荟萃, 2003, 18 (8) :450.
老年重症哮喘 篇9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临床结果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7-02
哮喘为临床常见性疾病,患者大多表现为支气管痉挛,严重者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危害生命健康[1]。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俨然成为临床危险性疾病。因此,必须探讨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2]。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研究成员,分别实施不同临床方法治疗,旨在探讨综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重症哮喘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位于18-70岁阶段内,平均(26.6±2.6)岁;病程位于1-10年阶段内,平均(3.2±0.2)年;对照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位于20-72岁阶段内,平均(27.9±2.9)岁;病程位于2-12年阶段内,平均(4.5±0.5)年。两组重症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比对(P>0.05)。
1.2临床诊断 (1)患者均符合哮喘疾病診断,均表现为喘息、意识不清等临床特征;(2)排除精神异常、药物过敏等患者;(3)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治疗,包括:给予患者气道护理,确保呼吸道畅通。借助吸氧面罩吸氧,将氧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0L左右,使用氧化可的松药物,第1-3天将药物剂量控制在每天100.0-200.0mg之间,随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连续性使用1周后停用。另外,还可静脉滴注多索茶碱药物,即将多索茶碱药物放于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注射,药物剂量为200.0mg,每天注射1次,时间在20分钟以上;实验组患者在该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疗法,药物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将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药物放于生理盐水中,布地奈德剂量为2.0mg,异丙托溴铵剂量为500.0μg,生理盐水剂量为4.0ml,雾化吸入,每天吸入2次。此外,针对意识不清患者,还可借助呼吸机通气治疗,呼吸机临床参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
1.4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转变,血气指标、呼吸功能逐渐恢复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未转变,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均未变化为无效;(2)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3)比对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症状、血气指标均转变,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5.0%)和对照组(77.5%)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1数据。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前期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差异性不鲜明(P>0.05),治疗后明显转变,实验组患者转变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详细见表2数据。
2.3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并发症,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1例,猝死0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总率为5.0%;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4例,猝死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总率为20.0%,差异性鲜明(X2=4.114,P=0.043)。
3讨论
哮喘为临床常见病,炎性反应相对较多,包括: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临床资料显示,重症哮喘时患者呼吸急促,并出现咳嗽、胸闷等临床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害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主要以控制疾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为主,然由于传统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多,致使临床效果不明显,被患者所抛弃[3]。因此,必须探讨安全、有效方法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呼吸内科重症哮喘疾病的研究发现,综合疗法效果突出。综合疗法中的吸氧操作,可从根本上减少患者过敏率;让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起到消炎、抗菌作用,增加受体总量,提高受体反应性能,控制前列腺素合成量,实现治疗目的[4]。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药物,抗炎、解除痉挛作用更佳,可从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气道阻力,提高肺部功能,提高抗炎活性。根据患者情况借助呼吸机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现状,减少呼吸负荷量,缩短通气时间[5]。从本组研究结果得知:综合治疗组患者好转率、并发症总率和基础治疗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说明:综合疗法治疗呼吸内科重症哮喘患者效果明显,好转率高达95.0%,符合劳程强[6]成就。
综上,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期间给予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学艳,刘坤.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4,28(35):7861-7862.
[2] 韩松兰.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01):24-26.
[3] 王顺梅.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06):183-184.
[4] 张海锋,杜幼芹.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26(06):83.
[5] 王旭.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04):32.
重症哮喘15例临床分析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5例中:男11例, 女4例;年龄34~72岁, 平均62岁。均有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病史, 病史最长34年, 最短5年。急性重症哮喘是指: (1) 患者常呈端坐呼吸, 伴有焦虑, 烦躁, 大汗淋漓或意识改变; (2) 呼吸频率常>30次/分、心率常>120次/分哮鸣音响亮, 弥漫或减弱至无。发作诱因:上呼吸道感染7例, 接触过敏原1例, 精神创伤1例, 激素停药1例, 原因不明2例。
1.2 抢救方法
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发作后, (1) 立即吸氧, 以面罩吸氧最佳; (2) 确认患者有无恶化诱因, 及时予以解除; (3) β2-受体兴奋剂如硫酸沙丁胺醇气吸入, 若胸闷、喘息和呼吸困难不缓解, 可重复吸入; (4) 静给予短或中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mg或甲基强的龙40mg+25%~50%葡萄糖20~40mL缓慢静推10min以上, 与茶碱类支气管解痉剂, 并观察疗效; (5) 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糖皮质激素和茶碱类支气管解痉剂维持疗效。
1.3 结果
经治疗11例在30~40min内明显缓解;部分缓解4例, 其中3例转送住院部后随访在24h内完全缓解, 仅1例, 又于20h后病情复发, 再次急救后转送住院部。2d后方完全缓解。
2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是呼吸科急症, 尤其是危及生命的致死性哮喘是本病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其发作突然, 无预兆, 病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 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 所以急诊急救、恰当处理成为关键。及时、准确的急救可减少和避免了哮喘持续状态及部分致死性哮喘的发生, 使症状迅速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及转送住院部创造了条件。对病情要有正确的估计, 识别有无诱因和并发症的存在, 然后在全面治疗的基础上行专科治疗。 (1) 应及时、迅速吸入高浓度氧以缓解重症哮喘的严重缺氧; (2) 合理选择β2受体兴奋剂治疗, 如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患者由于气管痉挛、气道阻塞和呼吸频率及幅度改变, 使得吸入的实际药量大大降低, 因此往往需加大剂量; (3)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药, 抗炎平喘; (4)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哮喘发作时是最有效的药物, 是抗炎的关键, 应及早短期内大剂量静脉应用, 最好选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 (5) 给予激素的同时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仍为主要平喘药物, 氨茶碱首剂5~6mg/kg半小时内快速滴入, 然后以每小时0.2~0.8mg/kg的速度静滴, 使血药浓度维持在10~15mg/L; (6) 若意识障碍、气道痉挛加重可考虑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急诊急救只是急性发作时的一种抢救措施, 病情缓解后应根据患者发病的诱因作进一步治疗而不应仅症状缓解后就不再进行正规治疗, 使病情出现反复。如入院后积极纠正脱水, 足量补液, 根据酸中毒的程度和电解质测定结果, 静脉输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及纠正相应的电解质紊乱, 必要时选择合适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也应逐步减量改为口服或吸入给药。在我们救治的患者中, 就有1例由于急诊急救后症状明显缓解而坚决拒绝住院进一步治疗, 致使20h内病情复发加重, 再次入院, 入医院后2d方完全缓解。所以, 急诊急救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讲明利害关系, 动员其配合治疗, 防止病情反复加重。
参考文献
【老年重症哮喘】推荐阅读:
老年重症07-07
老年重症肺炎07-11
老年呼吸重症02-10
老年重症肌无力10-01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10-19
老年内科危重症患者02-01
老年慢性重症心力衰竭02-27
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06-28
重症哮喘患者急救护理07-28
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