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消费(精选5篇)
语言消费 篇1
一语言消费概念界定
(一)以“语言产品”特性分析为基础的“语言消费”概念界定
近年来,语言消费问题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后蕾(2003)提出:“我们把围绕语言学习展开的消费活动称为‘语言消费’,它包括参加语言学习强化班、购买相关学习资料、参加语言水平测试等,其消费收益可看成是一项投资的非货币回报,语言消费属于教育投资的范畴。”当时,研究者将语言产业界定为“制作和发行外语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等”,将语言劳务界定为“由集体或个人提供翻译、培训等”。黄佩红(2007)将大学生“语言消费”划分为三类:“一是英语,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商务英语、GMAT、IETLS等;二是其他外语:日语、德语、韩语等;三是汉语普通话: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普通话语言能力测试等。”
以上研究中,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翻译都是以语言本体为最终产品的,因此,把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归入语言消费的范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语言产品并不仅限于以上产品。因此,“围绕语言学习展开的消费活动称为‘语言消费’”的界定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言消费行为与活动。
徐大明(2012)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所伴随的语言作为“语言服务”的内容,将消费者在餐馆、商场、银行、医院等场所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接受的语言作为“语言消费”的内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服务业的语言服务并不满意,服务业对语言服务也不太重视;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有为语言服务额外消费的意愿,而服务业并不了解这一商机。因此,要提升语言服务和促进语言消费,首先要提高语言意识,特别是语言服务意识和语言消费意识”。
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鹏认为,消费者在就餐、购物等过程中进行的“语言消费”属于一种“非典型性语言消费行为”。因为,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是以消费语言产品为目的。因为在消费者就餐、购物等过程中,服务人员的语言能力虽然会对交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语言只是一种辅助因素。因此,消费者在餐馆、商场、银行、医院等场所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接受的语言服务并不能作为典型性的“语言消费”,而只是消费者的一种伴随式“语言消费”。
在当前语言产业迅速发展的状况下,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背景、现状和趋势出发,界定“语言消费”。在了解“语言消费”之前,首先梳理“语言产业”与“语言产品”的概念。
由贺宏志等主编的《语言产业导论》(2012)一书,将语言产业细分为语言能力产业、语言内容产业和语言处理产业,并对划分依据及产业范畴进行了解释:“语言能力产业是围绕语言能力的习得、维护和评测来展开的产业,包括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等业态;语言内容产业是对语言内容进行整理、复制、组合、转换、创新等的产业,包括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语言艺术等业态;语言处理产业是利用各种软、硬件技术和设备对语言进行储存、书写、传递、显示、复制、翻译、识别、理解等的产业,包括字库、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字形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业态。”这一界定充分考虑了语言产业涵盖面广的特点,通过分类界定,对诸种业态实现了有效归类、清晰划分,并将语言产品相应划分为三类,即纯语言产品、语言科技产品和综合语言产品。纯语言产品的最终形态为语言,如语言出版、语言翻译等;语言科技产品最终形态为运用、处理语言的软硬件设备和技术,如机器翻译、文字输入法、语音处理设备等;综合语言产品最终形态为综合性语言服务,如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等。
借鉴上述对语言产业和语言产品的界定,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语言消费”:语言消费是指人们消费语言产品的行为,那些以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处理作为核心主导要素的产品可被认为是语言产品,包括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内容产品的消费,使用字库、输入法、语音合成技术等语言科技产品的消费,接受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能力测评服务以及参加语言会展、欣赏语言艺术等综合语言产品的消费。
这一界定是以明确“语言产品”的外延和内涵为基础的,可以相对避免定义狭窄和模糊的问题。其在内涵上明确了将“以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处理作为核心主导要素”当作判断“语言产品”的标准,把握语言产品的这一定性,才能将语言产品与其他产品区隔开来,同时据此对语言产品的外延进行清晰的划定,避免出现界定狭窄的问题。
(二)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需求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2004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文化服务”包括新闻业、出版发行和版权、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以及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七大类;“其他文化服务”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两大类。下面以“文化服务”为对象,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一,根据我们对语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理解,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在外延上既有交叉重合,也有区别差异。属于语言内容产业的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语言艺术及语言会展与文化产业是重合的,这部分语言产品的消费属于文化消费;而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测试等语言能力产品和输入法、屏幕书写、字形识别、语音识别、字库、文字处理软件、机器翻译等语言处理产品的消费则不属于文化产品消费。
第二,消费主体在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的需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个体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如阅读书籍、欣赏影视节目、浏览网络新闻、参观博物馆以及旅游休闲等;而个体在进行语言消费时,除了精神需求之外,还有提升谋生能力和经济地位等方面的诉求,如参加语言培训、通过语言测试等。
第三,语言消费与文化消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语言在文化消费中,是作为工具和基础存在的,如个体在阅读书报、收看影视节目、浏览网络内容时,都离不开书面或口头语言解读能力,即便是在旅游、会展等项文化消费中,也是如此。文化又对语言有着制约作用,如在语言翻译中,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差异,否则,将会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二语言消费需求分析
消费者的语言消费行为与其消费需求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语言消费问题,要从对消费需求的分析入手。我们可以从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两个层面来对语言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其中群体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某个集体的需求和整个社会的需求。
(一)语言消费需求产生动因
内在动因。从人类自我需求来看,生存、安全、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都是以信息、情感等需求的满足为支撑的。例如,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一方面获取信息,一方面实现情感沟通;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消费,如通过新闻节目满足信息需求,通过影视剧、相声小品等满足情感需求。无论是人际交流还是大众传播,作为表达者和接受者的个体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够实现顺畅的人际交流和对大众传媒产品的有效解读。
外在动因。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也不断强化和拓展着语言需求。例如,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催生了政府、企业以及个体对于语言翻译的需求,之后,人们认识到掌握一门甚至几门外语的重要性,相应产生了接受语言培训的需求,为语言培训提供辅助教材,又出现了对语言出版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语言处理技术,输入法、屏幕书写、字形识别、语音识别、字库、文字处理软件、机器翻译的出现,可以满足人们对语言进行储存、复制、显示、识别的需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个体对于精神文化产品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产生了对语言艺术、语言会展的需求。
延伸动因。一是部分个体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的缺失,为了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相应产生了语言康复的需求。语言康复是满足语言缺陷个体获得语言交流能力的需求,为各种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提供诊断、治疗服务。二是部分个体、群体在语言消费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产生了更高的消费需求,如在广告、命名、饰品及旅游产品设计等行业中对语言文字元素创造性运用的需求,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创意需求。在广告中,耐人寻味、令人拍案叫绝的广告语是决定广告传播效果、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命名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符号,为各种机构、组织、产品以及个人取名;在饰品及旅游产品设计中,将汉语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设计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创意,以满足人们审美和收藏的需求。
(二)语言消费需求分层
个体需求。包括提升自身母语写作、阅读及口语交流能力的需求;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增强跨语言交际、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语言类及综合类文化艺术产品的欣赏需求;语言存储、复制、传输、识别、显示等语言处理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对语言处理技术和设备的需求;命名、广告等语言创意消费需求;语言翻译需求;等等。
群体需求。群体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某个集体的需求和整个社会的需求两个层面。集体的需求,指单位、团体的语言需求,可以有语言翻译需求,命名、广告需求,语言存储、复制、传输、识别、显示等语言处理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对语言处理技术和设备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指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着眼于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长远发展,所产生的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需求,公民语言能力建设需求,语言法制建设需求,增强语言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提升语言文字标准化的需求等等。(李宇明,2011)
语言需求是语言消费的基础,是产生语言消费行为的动因,也是语言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前提。在语言需求、语言产品、语言消费所构成的链条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对语言需求的认知与把握,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者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并引导语言消费;同时,在语言消费中,消费者也不断产生多元化的语言需求,从而刺激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系统。
三语言产品供给分析
语言产业各类产品的供给方式有所不同:有的语言产品需要消费者以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取,如语言培训服务、语言康复服务、语言测试服务、语言出版产品;有的语言产品是作为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组成部分存在的,消费者并不需要为这类语言产品直接付费,如一些语音合成产品、手写识别产品以及字幕翻译产品等;有的语言产品供给对象包含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的消费者为其付费,再转而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第二个层级的消费者,如语言创意产品中的广告语言,广告主需要为广告语的创意向广告公司付费,然后再将广告语以免费的方式传播给目标受众,受众虽未直接为广告语的消费付费,但其支付的是自己的注意力资源和潜在的购买意愿。
在语言产业中,各个业态发展并不同步,产品在供给方面也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从语言培训、语言艺术、语言文字处理、语言会展、语言康复、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创意、语言测试等九个业态来看:语言培训、语言翻译业态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企业;语言康复、语言会展处于刚起步阶段,规模较小;语言文字处理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了一批业务辐射广、上升势头强劲的领军企业;语言创意业态中出现的新产品,如命名等,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语言产品类型众多,受篇幅所限,本文将选择新兴的语音技术产品和品牌命名产品为例来进行分析。
语音技术产品。在众多类型的语言产品中,有一种产品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其消费者,虽然有人是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消费的,这就是语音技术产品,其应用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目前语音信息处理业正在将新技术延伸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不断扩展业务广度和深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语音技术产品涉及电子通信、金融证券、公用事业、邮政物流、交通旅游、医疗卫生、商业贸易、国家机关等众多行业和领域。随着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电子书、电子辞典、学习机、电子书包等众多的智能终端设备开始融入语音技术,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在移动通信、车载服务等领域,除了语音导航外,车载无线上网、视频、音乐、电子书、收发邮件等功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驾驶员和乘客的疲劳,还可以让驾驶员和乘客在路途上了解最新资讯信息。目前,语音合成技术已可实现对各类信息以及电子书内容的语音播报。驾驶员只需提前做好设置,当收到新邮件或者想听书时,语音合成技术便可将文字自动转换成声音播报出来。在医疗服务领域,语音合成技术应用于医院热线服务及排队叫号系统中,就医者在医院的热线服务、分诊排队以及划价、交费、取药的等候中,都可以获得及时的语音服务。在银行等金融领域、电力等公用事业领域、博物馆等公共文化领域以及机场、车站等交通领域,自助语音服务也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如今,一种新的语音合成技术开始用于电影院的LED公告栏中,使公告栏在显示文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清晰播报出即将放映的电影名称、影厅号码及放映时间,使观影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
品牌命名产品。命名是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符号,创意化地为各种机构、组织、产品以及个人取名。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取名需求,取名行为的商业化、市场化便构成了命名业。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都出现了一些命名公司。在收费标准上,各个命名公司的差别较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以上海某命名公司为例,如果是企业命名,一般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注册资金多少来确定收费标准,其对注册资金3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100万元~500万元之间、500万元~1亿元之间的企业,收费分别为999元、1999元、2999元、3999元,服务承诺为在3个工作日之内设计出5套名字;产品命名、网站命名、楼盘命名、品牌命名相应收费为999元、1999元、2999元、5000元。(1)有的命名公司以网站的形式存在,而且采用连锁、加盟的方式。如某“取名网”在其“全球分站加盟公告”中表示,“欢迎有志于从事企业起名、产品命名、个人取名改名工作的人士申请加盟……”(2)。除了命名收入之外,比其他公司还多了加盟费这项收入;个人取名收费标准:“传统风格,五行调补”的吉祥型套餐为588元,“时尚艺术,气质非凡”的时尚型套餐为688元,“财富人生,财运亨通”的财富型套餐为888元,“智慧人生,才华横溢”的智慧型套餐为1388元,“时代骄子,卓越非凡”的精英型套餐为1888元,“富贵人生,稳健威仪”VIP富贵型套餐为5888元。(3)
整体来看,命名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行业理念尚不成熟,多以传统的阴阳五行等学说为营销卖点,没有对命名机理进行充分的科学解释。从收费标准来看,各个公司间相差较大,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在营销宣传上,粉饰、噱头性的内容较多,往往使受众对服务的可信程度打上问号。如何针对消费者的命名需求,严谨地表述服务内容、服务水准,是命名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命名公司在运作方式中融入了更多的理性与科学元素。美国命名公司是根据一定的规范化程序来运作的,其程序一般是:品牌名称定位—品牌命名—语言特征分析—商标域名检测—消费者测试。语言学专家全程参与,在候选名称的创制过程中,会运用词源学、形态学、构词法知识拟制出尽可能多的候选名称。众多候选名称被设计出来之后,再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语言特征分析,包括语音分析、语义分析,目的是删除不合格的名称,最终确保品牌名称能够适应多语言文化环境下的传播。通过消费者测试来检测品牌名称在消费者心目中会产生什么联想,是否易于记忆和阅读,以及哪些品牌名称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等。(贺川生,2003)
可见,中国的命名公司在定位、运作以及营销上需要更加科学、严谨的精神,多从语言文化本体来进行策划设计和宣传营销;同时,在命名流程上可以借鉴美国公司的做法,加入消费者测试等环节,使命名创意更符合市场需要。目前,我们还难以选择出一个具有领军气质的企业。客观地看,中国的命名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整个语言产业来讲,品牌企业的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品牌语言企业将对整个语言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语言企业质量的整体提升,才能够确保优质语言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才能满足和刺激市场的语言消费需求。而语言消费需求的旺盛,又将为语言产品的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为语言企业提供生产动力,从而使语言产品从生产、供给到消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语言消费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语言消费”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还有待社会各界的认知和探讨。对语言消费的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产品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消费者在消费语言出版产品时,可能同时也在消费语言翻译产品,如外语学习和考试用出版物;在消费语言翻译产品时,可能同时也在消费语言艺术产品,如译制片中的配音。
第二,消费者的数量难以确定。如广泛运用于银行、医院、机场、车站、会展场馆等场所的语音合成产品,虽然购买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可以基本测定,但产品消费者的数量却很难准确测算,尽管他们并未为语音产品的消费直接付费,但是在统计中,却不应忽视这一庞大消费群体的存在。
第三,伴随消费价值难以测算。例如餐饮、旅游、商场等企业,服务人员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给企业销售带来的利润增加,还未引起关注。这种语言服务是作为其他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的伴随状态存在的,良好的语言服务有助于优化交易氛围,促成交易产生,美化消费体验,刺激重复消费。但目前,分行业的语言服务规范和标准还有待制定。在消费者的购物、旅游、就医等活动过程中,导购、导游、导医的伴随语言服务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消费行为,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
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说,必须关注终端的产品与服务消费状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需求等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并将数据反馈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生产环节,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更好地实现供需之间的对接,满足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发展。语言产业的发展也应如此,因此,语言消费问题应成为语言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需要逐步解决如下问题:
第一,明确语言消费对于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的语言经济学研究中,已经明确提出语言的人力资本属性,学习一种或多种语言所花费的费用、时间是对人力资本特殊形式的投资,因此,这一过程同时具有消费和生产两种特征。弗兰索瓦·格瑞恩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语言与收入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关联,语言的掌握程度和丰富与否都极大地影响着居民收入。(4)2012年,李宇明教授在为《语言产业导论》一书所作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的经济活动一开始便与语言密不可分”,他认为:“首先,语言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与劳动力密切相关;没有语言能力的劳动力,是低水平的甚至是不合格的劳动力。其次,语言作为信息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组织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没有语言,就无法组织经济活动。第三,随着语言教育、语言艺术和语言技术的发展,语言知识也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语言与经济活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是语言经济学能够建立的基础。”(贺宏志、陈鹏,2012:1)语言消费直接关系到语言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早为西方一些国家所验证。今后,应以政府、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为主导,通过会展、论坛以及大众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增强社会各界对于“语言消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认知,使语言消费步入理性、自觉的轨道。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高质量的语言产品对于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提升人们的竞争能力、优化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术机构联合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统计机制。语言消费影响、刺激着语言产品生产,推动着语言产业发展,因此,对语言消费的调查统计应作为产业发展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语言消费调查,是以对语言产业各个业态的清晰界定为前提的,以此为基础,还要解决对于产品交叉、包含以及伴随式存在的部分如何进行准确测算,对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需求如何进行有效判断,对于语言产业发展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业态如何及时进行评定等问题。目前,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对语言产业中的某些业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如百度数据研究中心、搜狐网发起的对语言培训行业的调查;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定期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已少量涉及对当前语言产业部分业态的调查,如2012年5月29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国际化、市场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问题”一节中谈及“语言服务产业”,简要叙述了语言翻译、语言培训、语言出版业态的年度发展状况。(5)目前还未有针对语言产业整体的调查统计,而这对于语言产业发展来说却是亟待展开的重要工作。由于语言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与权威学术机构联合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机制和统计指标体系。
第三,研究制定语言产品质量评价、语言市场监管及语言消费引导等相应规定。在产品特性上,语言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与文化产品也有着区别。与一般商品相比,语言艺术、语言翻译、语言会展、语言创意等包含更多文化的元素与生产者的创造性工作;与文化产品相比,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康复等产品和服务具有更多的可测量性特征。因此,应以明确语言产品与服务的特性为基础,建立不同语言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质量评价是实现有效市场监管的前提,针对目前语言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监管机制,以确保语言产业有序发展。在语言消费中,特别是在语言培训领域,存在着盲目消费、从众消费的问题;在语言科技产品消费及服务行业的语言消费方面,存在着消费无意识的问题,即消费者对其所消费的产品及自身的权利处于模糊状态。对此,应进行相应的消费引导,提高消费者的语言消费意识与语言消费能力,从而推动语言产业更好地发展,最终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语言探析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理念,已经不仅是停留在对于科技的尝鲜的层次, 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所说的那样消费者对于产品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即细节上的更高的要求。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指随身携带的,个人使用的,个性化的,满足个人使用及情感需求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PDA、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个人电脑等。
造型语言分析
产品造型要素是产品设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语义传达和功能表现的重要手段。点、线、面、体等是产品形态最直观的表现要素,是表现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元素。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消费者审情趣的改变,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在造型上摆脱了以往追求复杂多变的特点主要以简约,时尚为主。主要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结构对称,线条上则是直线和曲线相结合,这样中和了直线带来的生硬冷漠之感,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的视觉感受和触感。在面的设计上则采用平面与曲面相结合,例如产品背板设计的向边缘逐渐变薄,使人感觉整机都很薄,增加了产品的科技感和时尚感。在侧面采用圆弧设计则能使产品在视觉上具有整体感,在触觉上则带来圆润光滑的手感。在产品形态中,点本身不能表达复杂的意义和感情,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电镀的按键从产品面上凸显出来,成为产品的亮点并提升产品的品质感。
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且种类繁多,在造型设计上不仅要通过点、线、面、体的巧妙结合与其简约,时尚,科技的产品形象相符,还要在众多的品牌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
色彩语言研究
色彩是人对于产品的视觉感受中最敏感的要素,产品色彩的情感表达直接影响对使用者的吸引力,巧妙而合理的色彩表达,可以赋予产品本身丰富多姿的魅力。不同的色彩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与其他电子产品不同,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环境更加多变,产品形象与环境的适应度要求更高。随着消费者审美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在色彩设计上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最初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色彩以无彩色为主,突出了电子产品的严谨,但是过于单一的色彩,使产品显得呆板,缺乏创造性。上纪九十年代,iMac使水果糖的色彩,加之以半透明的材质,让人们对于高科技产品有了全新的认识,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丰富的色彩使产品显得活泼时尚,充满了生命力,一改电子产品年给人的冰冷生硬的感觉,同时也将电子产品带入了彩色的时代。如今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对于色彩的设计上不再单纯的追求产品的色彩丰富,更多的关注色彩的情感表达,通过色彩表现产品个性。
材质语言研究
材质在产品意象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表现了产品的功能,也体现了产品所代表的品牌形象。消费者通过材料的色泽,肌理,软硬、轻重等属性特征感受产品,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材质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和触感。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在材质的应用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注重对于产品材质的功能性,审美性把握。以手机为例,目前市场上的手机主要材质有塑料、金属、合金等从产品的功能上来说,金属材质的坚硬和光滑相对于塑料等其他材料而言更加坚固,突出了电子产品的理性和科技感,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iPhone手机金属及玻璃材质,并且表面有防油图层,使产品方便清洁,金属材质的坚硬和质感与玻璃的透明和光滑相结合,玻璃的精致透明削弱了金属带给人的生硬笨重感,使产品充满科技感的同时也更加优雅。
在造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材料自身个性,根据产品功能及其要表现的意象,合理选择材料。在材质细节设计上,对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并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不仅材料的美感得以表现,而且更能使之相互衬托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交互设计研究
电子产品智能化的发展,交互设计已成为科技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产品设计不再是传统的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产品的设计,而是开始从用户角度,通过研究使用者的行为方式,使产品易用,有效并让使用者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人机交互的原理涉及到人类的认知心理学和感知心理学,电子产品人机交互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注重使用者的感官认知性。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交互设计上注重用户体验,从细节出发,根据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设计 ,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简单、高效、有趣的操作。现代智能手机的多点触控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式,也使手机也更灵活。短信界面参考了网络聊天室的界面,收信人和发信人的信息以不同颜色的气泡的形式分布在界面两侧,更加直观,符合用户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增加了易读性。当用户使用它的软件时,能听到敲击键盘的声音,这样用户就会产生按下键盘的感觉,同时也知道自己操作的有效性,给予用户及时有效地信息反馈,以用户的行为方式和感知心理为基础,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交互体验。
结语
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是一个种类繁多且更新换代快的行业,想要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首先要注重产品的设计,只有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采用科学的设计原则,使产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并且与产品自身定位结合,塑造产品形象,注意把握时代的流行趋势,注重科技的创新,始终关注用户需求,满足用户期望,从而积累用户满意度,塑造品牌影响力。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语言消费 篇3
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nguage) 是一门以西方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研究语言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首先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尤其是经过Grin和Vaillancour两位研究者的突出努力, 这门学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分别在语言与收入的关系、语言与经济发展、语言的动态发展及语言政策方面形成了一些理论观点, 并为宏观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 (1) 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 (2) 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是一种经济投资; (3) 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 (4) 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
如今, 除了经济学界的研究者之外,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和外语学界的学者也纷纷加入到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行列, 试图从不同角度审视语言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英语语言消费:对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根据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 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语言不分大小, 也不论其通用程度如何, 都能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 一方面使人们具有理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人们可以借助英语从事某种职业、参与某个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 直接取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英语是获得其他人力资本的资本, 通过英语这种工具, 人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 英语语言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 其经济价值引导着人们的消费倾向。
同时, 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 其获取必须在有意识地对其投资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国, 从小学到大学, 英语教育是由国家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提供给个人的。除了国家投入的社会成本之外, 受升学、就业等因素的影响, 个人也花费了一定的成本展开各种以英语学习为中心的消费活动, 即英语语言消费, 这一点在高等教育阶段表现得尤其明显。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英语语言消费是对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重视英语语言投资将有助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成本收益分析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 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价值 (value) 和效用 (utility) ;费用 (cost) 和收益 (benefit) 。人们决定学习外语, 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即考虑到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 (the cost of the investment) 和学成外语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theanticipated benefits of investment) 。换言之, 语言的成本和收益高低是影响人们进行语言选择和语言消费的关键因素。
(一) 成本分析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成本由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构成。直接成本取决于消费所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其中资金包括培训费和在学习资料、学习工具、水平考试报名、交通、饮食等方面的支出;时间主要花费在培训上, 还有往返于学校、住所和上课地点路途中的耗时;精力以学习英语时消耗的脑力为主。机会成本指的是在消费期间失去从事工作所得的报酬, 即大学生如果把进行英语语言消费活动的时间用来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这里的工作是指兼职工作。大学生时间灵活, 精力充沛, 为赚取零花钱或积累社会经验,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拥有一份兼职。
在这些成本中, 直接成本对英语语言消费收益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因为资金、精力投入影响的是消费的质, 而时间投入影响的是消费的量。所以, 大学生应注意把握直接成本要素。
(二) 收益分析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收益主要从个人收益的角度来考察, 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预期收益。直接收益为非货币收益, 体现在消费行为给大学生的学业、精神、生活等领域带来的明显变化, 如通过各种英语水平考试、获得更高学历层次深造的机会、某种英语技能或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此外, 在消费过程中, 大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 欣赏英文原版电影等, 尽情享受英语给他们带来的信息和乐趣。而且这些收益在消费完成之后将一直持续。
预期收益以货币收益为主, 与大学生的就业、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有关, 因此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当今社会, 英语是许多单位聘用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已成为求职者获得一份好工作的筹码。大学生熟练的英语水平加上丰富的使用经验能使其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个人收入也会比其他条件都相同但是不会英语的人高。除了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以外, 英语语言消费还能给他们带来非经济福利, 如身份改变、社会地位提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 一般的物品消费, 人们只要完成购买行为就可以完全占有物品。而英语语言消费者就不一定能获得英语的使用价值。所以大学生要完全占有英语的使用价值, 实现英语语言消费的收益, 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自身的主动性。 (2) 卖方 (指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出版商等) 提供的服务、培训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保证。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策略:理性消费, 力求成本收益最优化
近年来, 我国的英语语言消费市场发展迅猛, 出现了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五花八门的考试、名目繁多的教辅材料, 还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等等, 竞争相当激烈, 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 大学生不理性的英语语言消费行为大量存在, 盲目消费、高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一部分学生的消费出于从众心理, 认为大家都努力学英语、考证书, 自己不学不考就会落后于别人, 竞争力就会比别人低。一部分学生消费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学英语。在他们眼里, 学英语是一种比较时髦、比较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还有一部分学生倾向于高价位的英语培训, 觉得价格高效果就一定好。而消费行为完成后,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 效果却不明显, 即产生了所谓的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由此可见, 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合理进行英语语言消费, 争取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优的收益, 是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 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明确英语语言消费动机, 提高对市场的判断力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具备了对产品的感知、分析和比较评价能力。但是由于消费经验不足, 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主见, 易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缺少消费的理性。要合理进行英语语言消费, 首先, 大学生应克服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 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 培养正确、成熟的消费心态。其次, 在消费决策的过程中, 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认真考虑是否有必要进行英语语言消费。如果需要, 必须明确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再次, 进行消费抉择时, 大学生应尽可能多、广地收集产品的相关信息, 提高对市场的判断力, 避免消费失误。例如, 在英语培训方面, 由于在英语培训的生产者和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非常茫然。他们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太少, 只是根据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渠道刊登的广告或宣传册作出选择。结果到培训机构学习后, 碰到诸如频繁更换教师、课时无故减少等情况, 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不幸成为消费受害者。
(二) 正视个人经济条件, 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谨慎选择英语语言消费方式
大学生缺乏独立而稳定的经济来源, 不具备自主消费的物质基础。他们虽然可以通过兼职赚取部分收入,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 在经济上未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大多数时间花的还是父母的钱。而且有些大学生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不顾经济条件的允许, 盲目追求高额的消费方式, 结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量力而行, 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语言消费方式。
(三) 注重英语语言学习规律,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没有捷径的。大学生切不可急功近利, 被那些所谓的“半个月提高口语和听力”、“三个月教您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通过率98%”、“名师执教”等虚假广告宣传所欺骗。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英语语言消费只不过是一种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消费过程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大学生的自主性。花了钱上培训班, 如果自己不努力而完全依赖培训机构, 最终收益会很少的。所以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 加上合适的学习方法, 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当前, 英语语言消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人们已意识到, 具有经济价值的英语语言这一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愿意对它长期投资。大学生作为英语语言消费的生力军, 在理性消费的同时, 也需政府部门加强对英语语言消费市场的规范。政府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 建立有效机制, 加大对英语语言产品生产者的监督和管理, 为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赢创造条件。此外, 高等院校也应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 不断地加强自身改革,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开设多层次、多样化的英语课程, 满足学生的需求, 提高英语教育的经济效益。
摘要:受英语语言经济价值的影响, 英语语言消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 且发展迅速。在英语语言消费群体中, 大学生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本文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本质、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 并对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消费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成本,收益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 (第三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52.
[2]宋金芳, 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2) .
[3]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2) .
[4]袁俏玲.英语语言消费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6) .
语言消费 篇4
一、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特征
1、消费文化影响着播音主持语言创作导向
从近年来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 电视图像引领着人们的视觉, 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通道之一, “读图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其他符号作用的不断衰减。艺术走进生活成为新时期播音主持的主要趋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众传播就要依托人际传播而存在, 陷入到人际传播的海洋中, 而是使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相接近, 对人际传播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艺术语言的语言化也是现在播音主持的主要特点, 人际传播既要体现艺术化的特点, 还要与生活水乳交融, 这一点通过《鲁豫有约》的访谈中可以窥见, 同时在何红梅新闻播报的从容舒展中也可以看出。
2、播音主持语言的商品化转型
商品的共同特征是以交换为目的, 广播电视节的目的就是实现等价交换。为了使消费者不断衍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电视节目制作必须将受众作为接受的主体, 进行产业化生产。播音主持语言的商品特征正是随着大传媒的消费属性而来的, 因此, 只有将语言置身于消费文化语境下, 才能与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相符合, 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有声语言传播的内容, 重视播音主持人个性魅力的展现。例如, 虽然李静、戴军毫无有声语言表达功力, 但是其平易、松弛的语言以及时尚化的气息显然可以为其争取了一大批的观众。
二、消费文化语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利用策略
1、文化策略
在现在的消费文化语境下, 需要我们充分关注传统文化, 消费文化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应该充分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不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 正是这些文化成为发展本民族的灵魂所在, 同时这些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基, 所以, 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该得到大力的弘扬。虽然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但是, 还有大部分优秀的民族文化被人们所忽略。广播电视行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社会公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利用广播电视节目, 为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 进而使人们的精神可以受到启发。
2、情感表达策略
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 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播音的专业训练, 还会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用声训练, 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声音中包含感情, 利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在主持中投入感情, 使自己的播音稿件成为传递情感的有效工具。同时, 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自己的情感, 如果节目显得过于煽情, 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非常虚假的感觉, 可信性大大降低。因此, 只有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情感, 才能增强节目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这样节目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3、语言教育策略
播音主持人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语言传播观, 充分重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重视语言教育本身存在的特殊意义。语言的本质是交往, 哪怕只说出了一句导语, 那也意味着一种行为得到了实施, 这种行为可能会为观众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还可能转化成为一种行动, 因此, 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行。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曾经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合作原则”, 主要包括质、量、关系及方式几大准则。在各种准则中, 礼貌原则都占有首要地位, 具体包括赞誉、慷慨、得体等多方面原则。中国历来倡导“和为贵”的观念, 同时与人为善也是全体国人的群体无意识表现, 这些都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提出了得体性的需求。得体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增强可信性, 同时也符合我国传统社会学及民俗学等理念。
三、结语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它需要与社会、时代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 播音主持选择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怎样的语气, 都要注意与目前的消费文化语境相结合。在现在的消费文化语境下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加以研究, 分析大众对节目的要求, 对节目公益性的发挥非常有利, 这样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广播电视传播功能演进视域下播音主持创新路径初探[J].视听纵横, 2015, (4) :71-73, 1.
[2]李艳秋.电视播音主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的艺术要素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7) :89, 91.
语言消费 篇5
卡通, 由于不同的时代和它本身的表现形式的发展变化, 先后出现了多种意义, 原意是绘画、挂毯、镶嵌工艺等原尺寸的底图。19世纪40年代翻译为独立的滑稽画, 用以讽刺时事、民俗、政治或社会潮流。后来逐渐扩大, 被用为各种漫画和动画的总称。从对于卡通最初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卡通和图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卡通图形是指采用卡通的造型手法, 如夸张、拟人, 扭曲、概括等所进行的图形设计, 卡通图形语言成为现代产品信息传播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上个世纪70年代, 随着影像传播工具及现代各种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逐渐普及, 现代卡通成为一项年轻而又极富有市场认可度的一项新兴产业, 卡通这一艺术语言种也开始在各个领域大行其道, 以一种极快的速度逐年吸纳着更大的商业投资和获得更多年龄层次的消费群体的认可, 而具有卡通图形语言的产品也就应运而生的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商品附加值不断的提升。
二、卡通图形语言的特点
卡通图形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特征。
1、创造性
卡通图形语言可是说是赋予生命的艺术, 它是通过在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整理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概括, 创造出一个新的“虚拟世界”。卡通图形语言是对现实世界的重新定义, 将许许多多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个性, 使之具有了具体的形态图形表特征。卡通图形语言的创造性是现实生活集中而又典型化的艺术反映, 是现实形象的重新组合, 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卡通图形语言设计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 使得创造性思维不断展开的过程, 并最终创造出新的图形。这种新的图形会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感受, 并能够被人们所感受到, 进而产生共鸣。它就是通过创造性思维, 以求异其他图形表现形式, 新颖性和独特性的对图形一种表达。
2、时尚性
所谓时尚的卡通图形, 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易于被人们接受和喜爱的图形语言。在现代商业产品设计中突出时尚元素和艺术性, 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因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现代的卡通时尚设计便充当了使大众的个性化意识在生活中得以表现的角色, 设计师的个性语言也在此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充实和带动着市场的消费机能。这一点在电子类消费领域体现得最为充分。咪兔 (METOO) 是来自韩国ECHI的插画, 在2009年, 以它为形象的卡通图形, 迅速流行成为一种时尚, 出现在大街小巷。
3、概括性
概括是卡通图形设计中最普遍的手法。由于卡通并不描绘事物的本来形态, 因此要将形象高度提炼概括成为一些形状。形块的归纳去掉了自然形象中的繁文缛节, 抓取形象大势和美的潜在倾向, 在形象上洗练、鲜明, 有些造型经过极端的简化之后甚至趋向于简单的几何形体, 给人以直观、精简之美。米菲兔是荷兰著名画家迪克·布鲁纳的作品, 深得大家的喜爱, 米菲形象在艺术上成功的秘密是:去除一切掩盖本质的东西, 图中仅存基本线条, 每一部分都相当精准, 充分体现了简朴的力量和省略的艺术。
4、趣味性
趣味性是卡通图形语言的一个主要的特点, 相对其它的图形形式对于严肃体裁的表现优势而言, 卡通图形语言更适合通过活泼有趣的形式来传达设计者的思维理念, 使人更容易理解、更加生动, 趣味横生, 带给人快乐。趣味性是卡通图形语言所独有的优势所在, 而其他艺术门类则难以做到。卡通图形语言的趣味性使其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成为一种长久不衰的艺术形式。贱兔MashiMaro为韩国金在仁所创造之卡通图形, 其名来自于marshmallow (棉花糖) , 在我国则是以”流氓兔”为通称, 它调皮又带戏谑的个性, 浑圆白胖的形象, 充满无厘头式的趣味。
5、夸张性
卡通图形语言世界中的一切元素都经过了设计师的夸张和变形处理, 在具备现实世界构成元素的特点的同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提炼和组合。夸张是卡通图形的精髓所在, 夸张使卡通图形在观众的思想上和视觉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三、卡通图形图形语言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指个人和家庭用的电子产品, 它是电子产品中三大门类之一, 在整个电子产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消费类电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己成为电视机、影碟机、手机、音响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全球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同时电子类消费产品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卡通图形语言以其独有的趣味性深受现代人的喜爱而迅速发展起来, 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物质载体的, 卡通图形语言为造型和装饰的造物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可并得到普及。我们以消费类电子产品当中的信息产品、娱乐产品和计时产品为例。
1、卡通图形语言在信息产品的应用
信息产品包括计算机及配套产品、传真机、电话机、手机等。此类产品在电子类消费产品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卡通图形在这些产品上的应用也是最普遍和广泛的。
Mimoco是美国的一个设计工作室, 它以标榜赋予电子消费品风格和灵魂为使命, 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卡通图形的设计语言而著称。旗下拥有如star-wars, hellokitty, halo, 日本domo等众多授权卡通形象产品, 而其品牌和形象的成功主要归功于MIMOBOT U盘系列。 (右图为获得六项大奖的设计被称为VDC MIMOBOT U盘系列。) 它以平台玩具的卡通图形语言结合电子产品,
可以说是平台玩具涉足数码领域的跨界作品。此后他们又和美国众多知名的艺术家, 设计师 (如Simone Legno、Mori Chack、Jim Koch等) 合作推出了一些列的以卡通图形为主要形式的设计, 也同样取得了成功。右图为2009年7月美国艺术家大卫霍瓦斯根据博西熊卡通图形所设计的MIMOBOT产品系列造型非常惹人喜爱。
另外一个常被各种卡通图形包裹和包围的信息产品就是手机。我们以Hello Kitty图形为例。Kitty诞生于1974年, 当时三丽鸥公司预定推出一款小钱包, 上面的图形图案希望能设计出一个崭新的形象, 于是史上最具市场价值Kitty图形便在设计师清水侑子的手上诞生了。从此之后, 这个卡通图形, 开始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当然信息类电子产品也少不了它的踪影, 各种品牌的手机都竟相运用了Hello Kitty的图形。同样的如米老鼠的卡通图形也在信息产品被应用的比较多。
2、卡通图形语言在计时产品的应用
计时产品主要是包括电子手表、电子钟等。卡通图形在计时产品上应用以瑞士名表的典范Swatch最为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Swatch品牌定位于时尚的、运动的、音乐的、艺术的……用激情去创造, 它以其时髦缤纷的色彩, 活泼的设计以及颠覆传统的造型, 滴答地随着摩登生活的节奏向前迈进。而卡通图形语言无非是这种时尚性、活泼性的最好表现形式和灵魂体现。
3、卡通图形语言在娱乐产品的应用
娱乐产品包括电子玩具、电子乐器、电子游戏机等。特别是以儿童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娱乐产品, 由于其人群生理和生理的特点, 对于卡通图形的喜爱有加于一般的消费者, 所以在此类产品上卡通出现的频率更高, 应用的更广泛, 甚至产品本身就是采用了卡通的造型手法。如左图为以儿童音乐玩具电子琴, 其表面按键就是采用各种卡通笑脸图形, 颜色漂亮造型可爱, 又具有益智功能。
总之, 放眼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它已经占据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的重要位置。它的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人们的审美意识的改变而改变。各种设计思潮、现代流派被快速流行的消费方式所取代在不断变化, 卡通图形以其独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消费类电子消费产品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华清.电子类消费产品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预测[M], 《中今日视听世界》, 1995.8
[2]詹超.图形语言及传播价值[M], 《浙江工艺美术》, 2009.2.
[3]谭锦华.视听产品的卡通型设计研究[M], 武汉理工大学, 2007.5
【语言消费】推荐阅读:
消费差距与消费潜力06-30
消费者绿色消费11-27
消费主义消费观05-12
促进消费者合理消费09-18
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08-13
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10-13
消费经济学论文——我国消费信贷问题研究11-23
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研究05-23
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论文06-14
消费因素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