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预防

2024-07-08

分析与预防(精选12篇)

分析与预防 篇1

摘要:对过分析风力发电企业现场电缆常见故障,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关键词:电缆,故障,措施

发展新能源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 风电近年来发展迅速。风电机组与火电机组相比, 分布上显得比较分散, 因此集电线路较多。有的发电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一部分野外配电线路采用电缆敷设。近一段时期个别风力发电企业站内、外电缆频繁发生故障, 不但造成电缆的损坏, 而且少发了大量电量, 严重影响了安全和效益。

1 现场实例

(1) 某发电企业场内部分集电线路为地埋电缆。由于地埋电缆在施工期间管理不到位, 缺乏明显的地面标识、埋深标识和走径图, 在工程交工时没有地埋电缆走向图, 因不明确电缆走向导致无法添加电缆标识。由于地面上的标识严重缺失, 地方有关部门在修路时将地埋电缆挖断。由于地埋电缆埋的深度不够, 农民在春季耕种时, 犁自家的地时把电缆耕坏的事件时有发生。 (2) 某发电企业地埋电缆在施工期间管理不到位, 不明确电缆中间接头的位置, 由于电缆中间接头较多, 而且施工单位施工质量差, 没有按照电缆中间接头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遇大雨天气, 土壤中进水后导致电缆绝缘降低, 使电缆对地放电并发生相间短路。 (3) 某发电企业生产期间通讯电缆管理不到位, 电缆长期暴露在地表上面。由于周围有毛草和树丛, 因各种因素野外发生火灾时, 将电缆烧断。

2 现场电缆运行的主要问题

(1) 电缆隧道、沟道内积水比较普遍, 有许多电缆经常被水浸泡, 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积水。 (2) 野外地埋电缆, 防护措施不健全, 如没有警示标志, 常常被工程施工人员挖断。电缆走向和电缆中间接头位置不清, 没有电缆清册。 (3) 电气配电柜、盘的电缆穿孔处封堵、主控室的进出电缆群孔洞的封堵没有进行或封堵不严, 有的耐火隔层太薄且不坚固, 不少厂用易燃木板承托密封填料;有的单位在扩建阶段, 对运行设备的电缆孔洞长期不予封堵。再者, 电缆贯穿通道中设置的阻火隔墙, 普遍是用砖块之类硬性材料构成, 竖井孔洞多用钢丝网与水泥、石棉泥之类牢固凝固, 在增添新电缆时拆除后不易恢复, 因此, 这项措施有待改进。 (4) 在施工中, 不够重视电缆敷设质量, 诸如敷放不整齐、任意交叉, 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没有分层或分开敷设。地埋电缆不符合要求。 (5) 制作电缆头不符合工艺要求、不按规定设置电缆卡具或用线扎绑塑料电缆等等, 不仅给运行管理带来困难, 往往还遗留故障隐患。特别是有许多电缆长期处在泥水环境中, 如果中间接头制作工艺不良, 绝缘严重受潮后, 会造成接地或击穿短路。 (6) 目前各种型号的风机消防自出厂后, 仅仅依靠塔筒底和机舱上边的灭火器, 没有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尤期风机塔筒内的电缆没有封堵, 各层间没有刷防火涂料。

3 电缆故障原因

(1) 属于电缆本身的情况。如过负荷及短路电流长时间作用下, 电缆绝缘老化着火、电缆接头接触不良局部发热导致着火、中间接头工艺质量不过关导致放电等。

(2) 属于外部因素的情况。如野外放荒或森林草原火灾将暴露在地面上的部分电缆引燃;修路等工程作业将横跨道路的地埋电缆挖断等。

4 预防措施

4.1 做好电缆故障预防

4.1.1 要保持电缆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在排水时通风要好, 要畅通。废水和废气不能让其流入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内。那些将电缆沟盖板的缝隙全部填充封闭起来;把电缆防火板封闭起来;把电缆防火门长期的处于封闭状态等方面将会影响到电缆的散热和通风方面, 这样就会使电缆的绝缘加快了损伤、老化。

4.1.2 要保证电缆预防性试验的质量

电缆预防性试验必须严格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这里所说的是, 不要光看试验数据合格是否, 还要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跟有着相同数据的电缆比较, 还可以跟其自身以往的数据比较, 来探求其数据变化的规律, 来判定是否继续运行。

4.1.3 要加强对电缆头的监视和管理

电缆头一般都是现场手工制作的, 受到手工制作上的分散性和现场条件上的限制的影响, 电缆绝缘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电缆头, 所以就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监视, 这是对电缆防火的重要一环, 终端电缆头不要放在电缆沟、电缆隧道等等方面的夹层。对于放在这些夹层内的动力电缆终端头, 中间的接头部分要进行登记造册, 最好用远红外测温仪进行定期监视测温, 发现有不正常升温时, 要及早退出运行, 以免在运行中着火。另外, 对于中间接头和电缆终端头都有防火隔离措施, 以确保电缆头万一着火不牵连其他电缆。

4.1.4 防止外部环境着火引燃电缆

很多电缆分布在野外, 如果管理不善, 很容易遭受外力或火灾的破坏。要设置线路深埋标识、走廊标识、走径图, 在地面上明显位置做好地埋电缆的醒目标志。加大宣传力度, 对周围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使大家了解保护地下电力设施的重要性, 提高周围人群电缆防护的安全意识。

4.2 防止电缆火灾延燃的措施

4.2.1 要有完整的防止电缆火灾延燃的设计

对于已投运的电缆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防火设计。设计的原则是:用封、堵、隔的办法保证单根电缆着火不延燃到多根电缆 (电缆进入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槽盒、电缆夹层的管口要严密进行防火封堵, 防止单根电缆或少量电缆着火窜延引燃大量电缆) ;电气盘、柜着火不延燃到电缆沟;电缆沟着火不延燃到电缆隧道;电缆隧道着火不延燃到电气控制室、电气配电装置的电缆夹层;一个电气室着火不延燃到其它室;一台机组的电缆着火不延燃到其它机组。电缆沟、电缆隧道内电缆要用防火墙分段, 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设层间耐火隔板等。切忌不作设计就让施工队伍随心所欲地施工。

4.2.2 必须保证防火材料是合格产品

选用的防火材料必须是经国家技术鉴定合格, 并由公安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的产品。最好是找信誉好的厂家和产品。而且产品到现场后还应该抽样做简易的耐火试验, 以防不合格的产品混入防火工程中。

4.2.3 必须保证防火封堵的严密性

防火封堵不严密, 就失去了封堵的作用。特别是电缆多的地方, 最好用软堵料以保证封堵严实。如果要更换电缆应在更换电缆后把破坏的封堵及时还原, 时刻保证封堵的严密性。

4.2.4 必须保证防火材料封堵的厚度

封堵材料的厚度不够, 电缆着火后火会串延烧穿封堵的材料。通常封堵材料的厚度应和封堵面电缆的根数成比例, 电缆的根数愈多封堵应该愈厚。例如对于电缆隧道里电缆阻火墙的厚度一般不应小于240mm, 阻火墙要比电缆支架宽100mm以上, 阻火墙两侧还要有不小于1000mm的阻火段 (可用防火涂料、防火包等) , 才能有效地防止电缆火灾的串延。

4.2.5 必须保证防火封堵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电缆着火, 特别是发生电气短路会引起空气的迅猛膨胀, 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冲坏机械强度低的防火封堵层, 使防火封堵失去作用。所以防火封堵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例如电气盘底等大的电缆空洞的封堵, 一般应有钢筋等材料作为骨架。

总之, 只要电缆防火的工作做好了, 电缆火灾就可以避免, 即使发生电缆火灾, 也会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小。

分析与预防 篇2

沙棘林火灾隐患分析与预防

沙棘作为北方退耕还林的`主要造林树种,有经济、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风沙、耐盐碱瘠薄、改良土壤、御严寒酷暑、易形成规模等优势.但是,沙棘林的防火性能极差,随着森林火灾的不断增加,我们在造林工作中应该将防火措施纳入考虑范围,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

作 者:张宝学 马玉芳 张月显 作者单位:刊 名:甘肃林业英文刊名:FORESTRY OF GANSU年,卷(期):2010“”(3)分类号:S7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与预防 篇3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5-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且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1]。由于肠道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导致手足口病实施有效控制较为困难,容易出现传染范围扩大的现象。此外,手足口病的发生没有地区性和时间性,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93例,女157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按1-9天,平均3.4天

1.2 病情观察。我院所收治的患儿一般是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最多。由于患儿病症的潜伏期一般是3-5天,因此,批准患儿住院时,首先需要对患儿的出疹状况进行检查,并对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询问,避免其他科室将手足口病患儿收入。如果患儿出现连续发热、恶心、没有精神的现象,且发病时间在5天之内,需要对患儿进行留院观察。如果在48小时内患儿的病情出现好转,可以解除对患儿的留院观察;如果留院观察时,患儿的病症表现符合了住院治疗的条件(呼吸困难、抽搐、痉挛等现象)[3],则应立即对患儿实施住院治疗。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重症病情的患儿,并能够使患儿在专门病区进行治疗,医院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为此,医院设立了应急预案,以及专家会诊制度:①医院在设立预案和会诊制度时,需要做好与专家所在医院的联系工作;②当发现重症患儿时,需要及时向感染管理和预防保健的科室报告,使其能夠及时做好病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③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后,需认真清洗双手或是对双手进行消毒。同时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仪器(非一次性)、工具进行擦拭消毒;④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房内,禁止收治其他患儿。同时需要对重症患儿单独隔离,然后进行治疗。对患儿住院时使用过的物品和设备等必须在消毒之后继续使用。此外,需要对患儿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受到污染的用品进行消毒[4],并妥当处理;⑤如果发现出现病症的患儿增多,或是出现重症患儿,需要及时向执行预防保健的科室进行报告,并由该科向市里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控制机构进行统一汇报。

2 结果

350例患儿均出现了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疹的现象,并且疱疹的周围还出现了红晕,其直径有2-4毫米,液体比较少;部分患儿的口腔黏膜上也出现了疱疹,并带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恶心、无精神、咳嗽等病症。350例患儿均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并且均全部痊愈出院。

3 预防措施体会

3.1 加强预防力度。根据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指南,我院对病症患儿制定了专门病区和诊疗室。建立了专门对手足口病实施预防工作的预防小组,制定了多项预防措施,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医院的各部门要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以实现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患儿诊断和治疗的管理力度:①在病症盛行时期,医院需采用预检分诊的方法。对出现发热、出疹的患儿,引导其到专门的诊疗室进行就诊[2];对只是出现单纯发热现象,不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引导其到普通的儿科进行就诊。同时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儿的出疹状况、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②定期为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开创同分,以保证病区的空气流通。还要对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同时室内需实施湿式清洁,以减少病毒的传染;③禁止患儿在治疗室内使用玩具。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治时,需要先洗手。

3.3 加强培训力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病症预防和诊断培训,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掌握。同时开展专题讲座,对主任和护士长进行强化培训。与此同时,还可把与病症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相关的报告制成多媒体,发布到医院的局域网上,通过网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病症的了解,提升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此外,还需要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病症的相关教育,加强卫生理念,对不合理的喂养方法进行纠正,并实施反复教育。

4 讨论

通过对350例患儿的病症进行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没有地区性;②男患儿多于女患儿;③患儿的病症以轻型为主;④传染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并且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在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病情影响的宣传,从而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接诊原则,进而避免患儿病情的继续发展与传播。此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便更好的促进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家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易武韬,刘成根,谢兰星.581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0):101-103

[2]韦勇宁,徐长风.儿童手足口病9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1):888-890

[3]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179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03):253-255

产科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 篇4

1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产妇自身因素

妇女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生理防御机能被破坏, 如:阴道的自净作用、宫颈粘液栓等。分娩过程中又消耗大量能量、体能、失血以及产程中产妇的焦虑情绪、休息不佳, 产妇在经历了孕期、分娩期后进入产褥期, 其机体的生理及内分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受到手术或分娩的打击, 产时体力消耗过大, 又有一定量的失血和创伤, 产后大量出汗, 使产妇抵抗力下降, 易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医院感染;剖宫产及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产妇, 往往因创伤疼痛不适, 惧怕改变体位、咳嗽及深呼吸, 以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 增加了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2]。

1.2 外界因素

产科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如:肛门检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产程中及术前导尿及术后留置尿管, 易引起泌尿道黏膜损伤与污染, 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娩助产操作:会阴侧切术、产钳、剖宫产术等, 造成组织损伤, 局部组织受到刺激, 引起水肿压迫使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易发生感染。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严, 产妇由于自然分娩过程的特点、生理解剖的特点, 侧切术的切口易受污染。近年来, 剖宫产在各大城市呈上升趋势, 本院剖宫产由于产妇、胎儿及社会各方面因素, 也处于较高水平。随之而来的是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增多, 其中术中出血、创伤、有些疑难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羊水污染、滞产等均增加了术后感染概率。

1.3 环境因素

产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产妇产后门窗紧闭, 忌讳开窗通风, 再加上产后亲朋好友探视不断, 致使病房内通风不畅, 空气污浊, 形成生物气溶胶。污浊的空气是呼吸道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 因此产妇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增多;病房内的陪护家属或探视人员过多, 特别是探视人员中如有呼吸道感染的就更容易引起产妇的感染;母婴同室后, 婴儿哭闹、哺乳、照料婴儿、产后疼痛等因素影响产妇的睡眠, 造成产妇机体抵抗力下降, 而易引起感染的发生。

1.4 新生儿方面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低体质量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血浆中IgG水平低,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抵抗力差, 容易受病原菌的侵袭。新生儿由于其本身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缺陷, 与成人相比, 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弱, 对细菌、病毒等医院感染不易局限等特点造成新生儿的易感性[3]。新生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软、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 易致气管阻塞、感染。同时皮肤黏膜薄弱易损伤, 脐带残端未完全闭合 , 离血管近, 细菌易进入血液。另新生儿的感染还往往来自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多为宫内感染, 母体内的肝炎、风疹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 直接进入胎儿体内, 母婴垂直传播;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通过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吸入获得感染;产后感染多来源于外界环境, 医务人员及家人之手成为传播媒介。

2预防措施

2.1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在思想意识上要充分重视, 特别是产科所服务的对象为母婴两条鲜活生命, 更要注意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只有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不断学习感染知识, 在具体工作中、在医疗活动的每个环节中, 才能自觉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为产妇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产科因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 而侵入性操作恰恰是产科感染的危险因素, 故要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缝合剖宫产手术切口及会阴切口。医务人员要具有精湛的手术技巧, 这是关系手术后是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手术中要严格按照解剖关系缝合手术切口, 避免产生死腔, 尽量减少出血及血肿形成。而平时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 则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

2.3 加强母婴同室病区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 严格规范清洁区、污染区的范围, 不在病区走廊抖动、清点污被服, 防止污染病区环境。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卫生宣教工作, 科学合理坐月子, 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及空气新鲜, 定期空气消毒, 每天开窗通风;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人数、人次。探视人员如患有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其他传染病, 一律婉拒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2.4 加强产后护理

注意观察产妇产后宫缩、阴道出血量、膀胱是否充盈, 剖宫产留置尿管者加强尿道口的护理, 用碘伏消毒外阴, 如无特殊病情需要, 留置尿管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会阴侧切的产妇, 做好切口的护理, 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外阴两次, 督促产妇及时更换会阴护垫, 避免外阴血痂形成, 使外阴清洁, 利于伤口愈合。

2.5 做好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解除产妇焦虑、紧张心理, 提高自信心。鼓励产妇合理科学饮食, 减少体力消耗;改善不科学的休养方式。鼓励产妇在机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下床活动, 因有研究提示:高血压, 特别是糖尿病合并妊娠、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血浆纤溶活性下降, 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存在, 而血栓栓塞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基础[4], 因此早下床活动, 既利于恶露排出和子宫复旧, 又能降低血栓及呼吸道疾患的发生率。

2.6 加强手卫生, 减少医院感染

虽然产科感染率在本院较低, 但母婴是易感的高危人群, 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手卫生, 可减少30%左右的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与医疗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产科的各种医疗活动、技术操作都承载着重要的责任, 因此预防医院感染, 是保证产科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志琴, 彭芳明.产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2) :1516-1517.

[2]张常乐.169例产褥期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0) :1204-1205.

[3]刘兰, 刘海云, 方旭, 等.产科新生儿病区医务人员咽拭子监测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5) :544-545.

民用天然气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 篇5

民用天然气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

本文分析了民用天然气事故的一般成因及特点,从技术的`角度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民用天然气安全管理及使用提供了借鏊意义.

作 者:张培巅 ZHANG Pei-dian 作者单位:枣庄市燃气总公司,山东,枣庄,277100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X9关键词:天然气 事故分析 预防措施

浅析锅炉“爆管”原因分析与预防 篇6

【关键词】锅炉爆管;预防;检测

前言

大庆油田采油九厂葡西作业区锅炉房装有三台SZS4.2—0.7 95/70—yq热水锅炉,期中3号锅炉是1983年安装的,另外两台是2000年更换安装的热水锅炉。担负着矿区居民和员工工作的取暖任务。

锅炉本体的主要承压管件有:水冷壁管、对流管和省煤器管、主要是生产热水,为住宅、办公室、车间厂房、宿舍浴池等地方供暖。正常运行中如果发生锅炉爆管,就得被迫停运而抢修,极大的影响单位的生产和人民生活。所以锅炉爆管也是热水锅炉运行的重大隐患,做好预防手段和检测措施,无论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还是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一、锅炉爆管的原因

锅炉爆管是指锅炉在运行中热交换面中的水冷壁管,对流管,省煤器管在过热,磨损和腐蚀等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发生管线爆裂,热水泄漏,造成锅炉房无法正常运行。通过多年的理论积累与现场实践发现,锅炉的管线爆裂主要由下面几个因素造成的。

1、锅炉给水质量不良、无水处理或水处理方法不正确,没有按相关的规定进行排污处理,使管线的内壁结垢或腐蚀,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锅炉用水取自地下,硬度高達5mmol/L,属于高硬度水,而且含硫高,含铁高,由于水处理不当,在1993年时就发生过爆管,被迫停炉抢修,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锅炉的管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的过程中在焊口处会出现应力集中和机械性能下降的现象,在这些应力集中和机械下降的关键部位会出现管线爆裂的情况,这样也会使锅炉出现故障,难以供应生产和生活需要。

3、锅炉在安装或检修时杂质掉落在管子内,造成管子内堵塞,使水循环不良或完全破坏。

4、管子水垢从内壁上脱落,“搭桥”使水循环处于不良状态。

5、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水位过低,也会出现水循环不良的状态,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就会使管线局部的温度过高,变形直至爆裂。

6、油锅炉、气锅炉或者煤锅炉,在设计与安装的时候由于喷然的角度没有调整正确,也会出现部分的锅炉管线过热发生。

7、升火、停炉操作不正确、使炉管经常受到冷风吹袭、管子热账冷缩过快或频繁,产生有害应力。

8、烟道、燃烧室隔火墙(板)损坏,使烟气短路造成局部炉管热量集中而烧坏炉管。

9、腐蚀爆管和设备老化爆管。一般发生在尾部受热面的省煤器管,原因是排烟温度过低或给水温度过低而造成的酸性腐蚀。

10、局部烟速过快,在安装和检修受热面排管时,受热面管子的节距以及受热面管排与炉墙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设计要求,在管排与管排之间或管排与炉墙之间形成局部烟气走廊,或局部管子出列造成受热面管子积灰搭桥,引起局部烟速过高从而加大该部位管子的磨损和过热。

11、由于施工不仔细,炉墙的密封处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严格的密封,使漏风处形成涡流,这种情况也会出现管线局部过热,或者是受热不均匀,而漏风也使后面的烟气流速增加,危害尾部受热面。

12、管子的高温运行也是锅炉爆管的重要原因,过热超温爆管是由于管子在超温的情况下力学性能下降,管子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粗大的蠕变裂纹)以至爆破。

13、运行环境的影响也能使炉管破裂,像锅炉的频繁启停,负荷的剧烈变化,火焰的中心调整不当,一、二次风冲刷水冷壁管,停炉的快速冷却的影响,这些都给锅炉爆管留下隐患。

二、防止锅炉爆管的措施

为了减少和杜绝爆管发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1995年姨后就没发生过爆管事故,集体做法如下:

1、加强对水处理和水质监测的管理,增加了除氧和除铁设备,由一次软化改成二次软化,使锅炉用水达到了国标,保证了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2、充分利用好停炉后夫人检修,请市锅炉检验所等权威机构,对锅炉进行内、外部的综合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保证锅炉具有健康的运转。

3、加强运行中的管理,调整好燃烧,组织合理的燃烧工况和恰当的火焰中心,杜绝冷风吹扫炉管,进行合理的排污。

4、停炉后及时除垢和烟管的清灰,做好维修保养。

5、适当提高排烟温度180-200度,杜绝尾部冷凝水的产生。

6、完善防磨、防腐措施,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加强技术管理与技术监督

1、进行压力容器登记和纪录,对水冷壁管、对流管、省煤器管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对设备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2、加强大修、中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与健全三级管理网络,严格执行厂、大队、小队三级验收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达要求,决不验收。

3、锅炉规范性检查,经锅炉检验检查的缺陷,均进行了处理。

4、加强水质监督和停炉后的保养效果,以降低结垢速率。

5、加强金属监督,在大修、中修、小修、停炉检修中按常规检查项目,对锅炉爆管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方法是目测和手摸,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和处理,同时进行探伤检查,加强对焊口的监督工作。

四、结束语

虽然民用采暖锅炉没有动力锅炉的要求高,但是它的安全运行也关乎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锅炉爆管了,就得停炉抢修,就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采取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只有切实做好炉管的检查工作,锅炉的安全运行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英男,刘长喜.《司炉工读本》.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第五版.

矿井电网谐振分析与预防 篇7

1 谐振产生的条件及危害性

矿井变压器中心点不允许直接接地, 以免产生较大的接地电流。矿井电网中, 既有感性电流, 又有容性电流, 接地后;

感性电流:IL=U/XL=U/ωL

电容电流:IC=3ωCU

感性电流与容性电流相位相反,

当IL>IC线路线路是感性的;

当IL

当IL=IC线路或接近相等最易发生谐振。

当感性负载接近于容性负载时, 便产生谐振, 可造成熔断器熔断、用电设备绝缘损害、相间短路、母线跳闸、避雷器损坏、电容器爆炸, 甚至会让整个矿井供电系统摧毁, 造成人身安全威胁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2 煤矿电网谐振的种类及典型案例分析

2.1 煤矿电网谐振种类

电网谐振的类型有很多, 总结起来通常有如下几类。

(1) 空载合母线或线路。当空合带电压互感器的母线或线路, 巨大的励磁涌流可能会造成互感器的某一相或两相绕组发生磁饱和。

(2) 断线或者断路器三相不同期操作。当系统出现输电线路断线落地、断路器非全相运行、电压互感器的高压熔断器一相或二相熔丝熔断等情况时, 可能会导致系统中的电感、电容元件形成谐振回路。

(3) 系统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此时非故障相对地瞬间升至线电压, 而在接地消失后故障相又瞬间恢复至相电压, 导致电压互感器暂态励磁涌流的急剧增大和铁芯的磁饱和, 这类谐振发生的概率最为普遍。

(4) 传递过电压。当系统中发生不对称接地故障或断路器不同期操作时, 将会出现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分量, 通过静电和电磁耦合, 在相邻输电线路之间或变压器绕组之间会产生工频电压传递现象, 从而危及低压侧电气设备绝缘的安全, 并且可能与低压侧的电压互感器等铁磁元件组成谐振回路, 有时也会发生从低压侧到高压侧的传递过电压。

(5) 电网补偿回路中的电容器和消弧线圈。在电力系统中, 为了线路中的功率因数, 常常在输电线路的首端、中间或者末端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当有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线路末端接有空载或轻载变压器时, 由于其励磁电感较大, 在与线路的正序电感相加后, 可与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组成谐振回路。另外在某些补偿电网中, 当消弧线圈处于全补偿或接近全补偿时, 如果系统三相对地电容不平衡比较大时, 可能会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

(6) 雷击或雷电波入侵, 造成系统三相电压升高、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

2.2 煤矿电网典型案例

(1) 间歇性弧光接地诱发的谐振。

2003年6月13日, 淮南某矿变电所6kV二段, 发生电容器爆炸、电压互感器熔断器熔断事故。

原因分析如下。

当天阴雨天气, 空气湿度较大, 矿井变电所正常运行, 在供该矿居民区650架空线路第五号杆处由于瓷瓶老化绝缘性能较低, C相发生间隙性弧光接地, 当C相发生接地后各相间相电压发生变化, 电压升高, 但线电压大小和相位没有发生变化, 电压的对称性也没有遭到破坏, 按照规程规定一点接地后还可以运行允许2h, 便于查找故障, 使井上下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提高。但是, 单相接地后, 通过的电流为容性的, 其大小约为原来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这种电容电流不易熄灭, 而周期性的弧光接地会诱发谐振过电压;该事故正是由于这种谐振过电压, 引起该线路上杆电缆处绝缘击穿, 再次对地放电, 再次触发谐振, 这种谐振产生的谐波与原电网上的谐波相叠加产生较高的过电压, 这种过电压对该电网中的其它电气设备绝缘进行损坏击穿, 由于并联电容器的容性阻抗特性, 以及阻抗和频率成反比的特性, 使得电容器容易吸收谐波电流而引起过载热量积聚进而发生爆炸, 650线路电缆头处放电形成BC两相弧光短路跳闸。

(2) 电压互感器、空载变压器、空载线路分合闸等引起的铁磁参数谐振。

2010年5月16日10时13分淮南某矿发生一起高压跳电事故, 造成抽风机30min恢复供电, 主副井停运, 人员在井眼中卡罐2h, 矿井变电所电压互感器炸裂。事后对此次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排查这是一起电网谐振故障。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当日9时望井变电所正进行一次线路强制性检修, 约10时5分线路检修完毕, 遥测绝缘正常, 解除地线, 闭锁, 送电;由于该线路空载, 并且电压互感器的激磁特性不好发生饱和, 引发高频谐振, 电压互感器激磁电流上升很快, 形成匝间短路, 电压互感器爆裂, 并且有流质流出, 电压互感器一次熔断器熔断。同时对于由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架空线电容及供电电容器组成的谐振网络, 可以组成一系列不同振荡频率的振荡回路, 这种谐振产生的非正弦瞬变过程中含有一系列的谐波, 加上电网原来已有的谐波, 在某自振频率的谐振过电压。这种谐振过电压又是一种准稳态现象, 其过电压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并且会引发新的谐波过电压条件。这种谐振过电压不断积累迭加, 其过电压可能达到数倍相电压。而运行中的10kV的二段母线, 因谐振过电压波形迭加和终端末梢回波折射效应, 电压峰值更大, 造成终端的穿墙瓷瓶爆炸, 并形成三相弧光短路, 10kV二段母线总开关跳闸, 10kV二段所带母线重要负荷, 抽风机, 副井提升机, 包括井下部分负荷全部掉电, 造成抽风机30min才恢复运转, 人员在罐笼卡罐2h, 井下四处瓦斯超限, 对矿井造成重大的安全威胁。

(3) 开关非全相合闸 (含非同期动作) 或刀闸, 熔断器非全相作引起的基波谐振, 电容传递 (采用电容器串并联补偿时) 产生分频谐振。

2006年7月, 淮南某矿居民区线路发生网络谐振造成该小区大部分在用电器烧坏, 该母线段所带绞车房电机损毁。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该小区是棚户区改造小区, 居民比原有增加负荷也增加, 夏季正值用电高峰, 而变压器还是原变压器, 容量不能满足用电负荷要求, 该变压器一次保险为跌落式熔断器, 变压器在用电高峰时, 熔断器发生两相熔断, 由于供往该小区的线路较长, 电容较大, 变压器在三相非全相熔断的情况下发生谐振, 产生过电压, 经变压器传递给二次侧造成, 低压侧电压升高, 使得电器设备绝缘击穿。

该线路同母线段的绞车电机绝缘被损坏定子线圈短路烧毁, 该段母线总开关跳闸。

3 谐振的抑制及防范措施

综合上述3类典型的事故案例, 在矿井生产中, 消除或减少供电系统发生谐振过电压现象是非常必要的。消除诱发谐振因素和谐波污染,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电网中, 既有感性电流, 又有容性电流。

感性电流:IL=U/Xl=U/ωL

电容电流:IC=3ωCU

感性电流与容性电流相位相反,

当IL>IC线路线路是感性的;

当IL

当IL=IC线路或接近相等最易发生谐振。

中心点不接地系统, 抑制谐振措施。

(1) 尽量使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参数匹配, 两者参数不能接近。

(2) 消耗谐振能量, 阻尼抑制或消除谐振发生。如在电压互感器高压侧中性点串接电阻器;电网中加装谐波滤波装置和改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采用滤波装置能够有效的滤除高次谐波, 同时向电网提供容性无功功率, 提高功率因数, 优化用电环境, 降低线路损耗, 消除谐振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绝缘的冲击, 延长使用寿命。

(3) 加强煤矿电力系统的监控和完善电力系统监控设施也是很有必要的, 发生谐振后能够及时准确地预警和查找故障点, 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提高供电的安全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电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10~216.

高大模板坍塌事故分析与预防 篇8

近年来, 建筑施工模板倒塌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时有发生, 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且严重威胁到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据统计, 2006年度共计发生880余起的重大伤亡事故, 其中坍塌事故130起。2007年度共计发生780余起, 其中坍塌事故112起。

2 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坍塌事故报告, 我们可以知道造成模板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2.1 支架施工设计方案与设计计算方面的问题

包括支架施工设计方案缺乏针对性;荷载计算或有误、或考虑不周;模板支架搭设不规范、构造不全等等。

2.2 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

包括不按规范和专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如一些施工企业不按规定编制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不按施工方案搭设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人员编制的《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没有按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 存在一系列重大原则性错误。高大模板支架搭设前, 施工单位没有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模板搭设完成后, 没有组织验收, 常常没有取得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同意就进行混凝土浇筑。

2.3 钢管和扣件质量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2.3.1 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扣件, 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检测证明 等相关资料不全, 一些施工器材的产品标识模糊不清。

2.3.2 进场的钢管、扣件使用前, 未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按次进行抽样送检。

2.3.3 钢管、扣件不合格。如钢管出厂壁厚不足, 扣件抗滑和抗破坏能力不合格;钢管、扣件由于经多次周转使用后存在严重磨损, 加上维护保养不到位, 造成外观质量差, 钢管和扣件锈蚀、麻坑、变形、弯曲、开裂等, 致使模板支架承载能力明显降低, 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3 案例技术分析

现在, 我们通过坍塌事故实例, 针对引发高大模板坍塌的方案设计及现场搭设受力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所在。

某正在浇筑砼的锅炉房工程屋面突然发生坍塌, 造成11人死亡、 2人重伤、1人轻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257.5万元。坍塌部位位于整个锅炉房北侧, 平面尺寸约为18m×34.6m。屋面为梁板结构, 二层楼面距屋面16.5米, 屋面主梁尺寸为400mm×1500mm, 跨度18m, 次梁的尺寸为250mm×900mm, 板厚120mm, 屋面支撑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 传力至二层楼面。

屋面支撑搭设基本以主梁轴线为基准, 距梁轴线 0.5m 左右两侧设置两根立杆, 其余部分以间距不超过1.8m为原则平均分配立杆间距 (实际最大值为1.7m) , 步距1.5m。据勘查, 水平杆在纵横方向每隔一个步距均缺设一根, 排架支撑中没有设置连续的竖向和水平剪刀撑。施工时, 平台东端砼采用泵车送达后人工驳运, 西端为直接布料。

经过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分析, 得出支撑最大受载区域大体为 2.89m2 (1.7m×1.7m) , 其下部支撑立杆为2根Φ48×3.5的钢管。我们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对架体进行力学分析:

3.1 荷载分析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3.1.1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 脚手架的自重 (kN) :

NG1 = 0.1337×16=2.139kN

(2) 模板的自重 (kN) :

NG2 = 0.50×1.7×1.7=1.445kN

(3) 梁板钢筋混凝土自重 (kN) :

主梁:0.4 × 1.5 × 1.7= 1.02m3

次梁:0.25 × 0.9 ×1.7 = 0.383m3

楼板:[ (1.7×1.7) - (0.4 ×1.7) - (0.25×1.7) ]× 0.12 = 0.214m3

NG3= (1.02+0.383+0.214) × (24+1.1) =40.587kN

经计算得到, 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4.171kN。

3.1.2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NQ = (1.0+2.0) ×1.7×1.7=8.67kN

3.1.3 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为:

N=1.35NG+1.4ψNQ=1.35×44.171+ 1.4×0.85×8.67=69.948kN

则传递至单根立杆的荷载为34.974kN。

3.2 稳定分析

由于轴心受压杆件的长细比按规范要求应限制在λ=150之内, 也就是当考虑钢管的计算长度 L0≤2385mm时, 才能符合规范要求。若要满足此要求, 就必须在计算杆件两端形成良好的铰接状态 (如安装水平剪刀撑, 形成水平刚度较强的状态) 。本案例支撑水平杆步距虽要求为1500mm, 但实际水平杆“在纵横方向每隔一个步距均缺设一根”, 因此按2步距进行验算, 则λ= 3000/15.9=188.7, 此时的φ=0.202 。

稳定验算:σ=N/ (φ×A) =408.35MPa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事故的技术原因主要是:

3.2.1 本案例屋面设计标高较大, 离地面达21m, 与二层平台间距达16.5m。因此, 支撑竖向高度较大, 采用Φ48×3.5钢管作竖向立杆, 水平间距 1.0m~1.7m明显过大, 水平杆上下间距 1.5m, 没有设置连续的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导致支撑系统整体性极差, 即没有形成可靠的空间受力结构。

3.2.2在未计入施工中泵送砼直接对模板支撑的冲击力时, 支撑立杆受力已达34kN 以上。假设钢管立杆的计算长度为3000mm, 则钢管稳定验算中的计算应力已达408.35MPa, 此值已大大超过Q235钢的设计强度值205MPa和屈服强度值235MPa。因此支撑立杆已不稳定, 发生坍塌事故已是必然。

4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4.1 严格贯彻国家、省、市规定

严格执行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国标《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福建省闽建建[2007]32号文《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等的规定, 并在实施中得到落实。

4.2 规范编制专项方案, 确保方案落实

编制的方案应严格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进行编制。对于高度超过8米, 或跨度超过18米, 或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 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4.3 保证钢管和扣件的质量

制定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严格检查进场的钢管、扣件, 必须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检测证明和厂家标识, 杜绝假冒、伪劣的钢筋和扣件进场。

4.4 控制浇筑阶段的施工荷载和浇筑顺序

制定混凝土浇捣方案, 合理安排浇捣顺序, 尤其对于较大高度的梁进行分层分段浇捣, 合理选择混凝土泵管输送线路, 控制混凝土浇捣速度, 确保模板受力均衡。施工过程应指派专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受荷、变形情况等进行监测。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浇筑。

4.5 加强架体稳定性的构造措施

4.5.1 合理设置扫地杆及梁下纵横向水平杆, 设置时应注意: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立杆上。

4.5.2 合理设置步距及水平拉杆, 支撑架的步距以 0.9~1.5m 为宜, 且最大不能超1.5m。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应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 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当层高8~20m, 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增设一道水平拉杆, 当层高>20m, 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设一道水平拉杆。

4.5.3 模板支撑架立杆应使用对接接长的方式, 严禁搭接, 严禁上段与下段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同时梁和板的立柱, 纵横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以便拉结形成整体提高架体的稳定性。

4.5.4 立杆支撑应采用顶托受力, 不得采用横杆受力。在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 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200mm, 螺杆外径与主杆钢管内径的间隙≯3mm, 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4.5.5 合理设置竖向剪刀撑及水平剪刀撑, 防止泵送砼对模板支撑的冲击所造成的架体整体失稳。当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其宽度宜为4~6m。当层高8~20m时, 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 (见图1、图2) 。当层高>20m时, 之字斜杆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 (见图3、图4) 。

在竖向剪刀撑的顶部、扫地杆处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当层高>8m时, 在原水平剪刀撑间增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4.5.6 严格控制支撑架的变形, 立杆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当立杆落在地面时, 须增设强度不低于C10、厚度不少于100mm的砼垫层;当落在楼面时, 楼面下应采取可靠的支顶措施。为合理传递荷载, 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 底座宜采用规格不小于150mm×150mm×8mm钢板和钢管套管焊接组成。底座下应设置长度不少于2跨、宽度不小于150mm、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或仰铺12~16号槽钢。

4.5.7 现场高大模板架体的实际支撑情况, 除通过与周边结构连接、架体自身设斜杆的方法来提高自身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外, 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采取构造加强措施:

(1) 针对超重模板支架, 可以增加立杆数, 加大布置密度以及扩大基地面积等方法。

(2) 针对超高、大跨度模板支架, 增加竖向加强带和水平加强带、适当增加架体内部竖向加强带 (如图5) 。

5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

5.1 重点防范部位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坍塌重点防范部位一般包括:支撑高度大于8米, 或跨度超过18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5.2 基本内容

5.2.1 重点防范部位概况

重点防范部位所处的区域位置、周围环境、施工通道、作业性质、作业人数、使用工具、作业方法、操作程序以及所涉及的工种等。

5.2.2 控制措施及责任人

针对隐患进行安全分析 , 制定出对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作业安全。为保证控制措施的落实 , 还须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5.2.3 施救措施

(1) 针对不同的施工行为、人员数量和事发类型、部位 , 制定出相应的施救方法。

(2) 对事发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出预防事态扩大的措施。

(3) 针对事故发生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出预防事态恶化的措施。

(4) 确定施救和疏散人员、物资的办法和路线, 以及紧急联络与通讯的方法。

6 结束语

坍塌是建筑施工“四大伤害”之一, 而模板支撑工程又是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危险源之一。因此合理的模板工程设计、完善的支撑系统构造措施、检查、监测措施和预防措施、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等是提高模板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确保整体稳定性、防止失稳和坍塌事故发生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建质[2009]87号,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4]建质[2003]82号, 《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

坡屋面渗漏的分析与预防 篇9

关键词:坡屋面,渗漏分析,预防措施

一、坡屋面渗漏原因解析

通常雨水大多通过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层面渗入屋内,这样会导致屋面渗漏问题,其主要包括水泥沙浆结合层,保护层和水泥沙浆找平层以及密实度不达标的屋面板。一般来说,坡屋面主要依据较为科学的排水坡度将屋面雨水排出屋面。同时整个坡屋面防水构造层次较多,其大致分为混凝土结构层、隔热层、防水层以及屋面瓦等,而产生坡屋面渗漏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坡屋面整体设计问题。

一是钢筋布具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整体结构承重要求,但没有注重屋面温度变化对坡屋面结构的影响[1]。通常规律性较强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坡屋面出现大量的裂缝,从而使得基层水泥砂浆以及涂膜防水材料出现一定程度开裂,其会产生严重的渗漏问题。二是构造设计方面,很多设计单位出于建筑形式和外观视觉效果的要求,会对防水高度进行调整,这样会使得防水高度远小于暴雨时的积水高度。三是雨水口设计方面,设计单位为了实现立面效果,会减少雨水口以及雨水管道数量,这样会导致屋面排水不畅的问题。

(二)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目前大多数现浇坡屋面的构造层次相对较多,其各层之间主要采用相应结合层进行粘结,这样使得原材料呈现多样化,因此各个层次以及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均会给斜屋面的防水质量带来不利影响[2]。一般来说,现浇坡屋面采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层、防水材料、防水砂浆以及屋面瓦等,其中混凝土属于非均匀材料,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微小孔隙,这种材料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当其受拉时容易造成大量裂缝。同时一些屋面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主要是气温变化,混凝土受到热胀冷缩作用会出现一些温度裂缝,其会形成大量的渗水通道。当坡屋面坡度设置较大时,其会导致防水卷材施工难度增加,并且施工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而对于节点细部来说,其使用的卷材防水块相对较小且搭接面多,这样会导致整体卷材粘贴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三)施工质量问题。

坡屋面渗漏问题与施工质量关系较为密切,一般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混凝土坍落度选择不合理,当坍落度过大时,其会导致内部含水量相对较多,而凝固水化阶段,由于这些内部水分蒸发会使得砼中出现大量的微小空隙,其在形成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情况,从而形成大量的虹吸毛细孔隙作为雨水渗入的主要通道,并且诱发雨水通过这些通道渗入屋面板,这样造成严重渗漏问题。同时坍落度过小会增加施工操作难度,并使得砼振捣密实度较低,从而导致屋面渗漏问题。二是结构层施工方使用不当,通常对于坡屋面坡度大于30°时,由于屋面板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合理的问题,施工人员并未使用双面对称以及由下到上同时浇筑顺序,或者混凝土板浇捣密实程度低、钢筋配置不合理以及后期养护质量差均导致大量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从而为坡屋面渗漏提供相应的通道[3]。三是防水层施工工艺质量差,其主要包括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不合理、粘结质量差;贴瓦砂浆填充不充分,这样使得砂浆与板面基层结合密实程度低,进而导致严重的空鼓现象;屋面瓦接缝搭接尺寸不合理造成的屋面雨水渗入问题;当使用木条做挂瓦过程中,由于木条防腐质量不过关,其会由于木条腐蚀使得瓦片松动;水泥钉容易穿透砂浆保护层的防水层,从而导致相应的渗漏问题。四是细部节点处理不到位,一般来说,坡屋面上细部节点数量较多,当施工人员对这些节点处理不到位时,其会使得这些节点防水性能较低,从而出现装饰瓦铺贴牢固程度低、水口高出屋面、瓦缝砂浆不充足、砂浆和板面基层结合程度不足以及防水涂料漏刷等情况,这些都会使得雨水渗入基层,进而导致严重的渗漏问题。

二、坡屋面渗漏的预防措施

(一)保证设计科学合理。

一是设计人员应依据坡屋面板和板之间、板和梁之间的变形关系,作出较为合理的设计结构以及约束形式,尤其对于屋脊和屋面变坡位置,其既要求加装负筋,并在板面上部接缝处装设相应的钢筋网片,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体刚度,并且可以保证抗裂性达到相关要求。二是应该把阴阳角处的节点廊调整为网角或倒角,这样可有助于铺贴防水层。而对于屋脊、阴阳角、天沟等复杂节点部位时,其通常涂刷一定厚度的密封材料或使用高分子卷材用于防水附加层。三是在檐口粱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纵筋以及箍筋截面,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抗扭能力。四是一些穿过屋面的管道和基层接触位置,设计时应保留相应的预留槽,并填充合适的密封材料,而防水层与管道绑扎牢固后也应使用密封材料进行封口。

(二)施工材料质量达标。

通常根据整体结构防水要求,施工人员应当使用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剂用作坡屋面混凝土的外加剂,其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体积收缩程度,并能相应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同时还可有效填充结构内部的毛细孔隙。施工人员还应依据屋面防水工程的地理环境、结构构造和防水材料的类别依据性能特点,使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其需要具备相应的产品出厂合格证书以及质量检测报告,从而使得防水材料的品种、性能以及规格达到相关国家以及行业标准要求。同时对于一些进场的防水材料应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抽样复检,这样可以防止质量不达标防水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要求辅助材料以及防水材料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尤其重要的是确保屋面瓦片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禁止使用一些出现砂眼裂缝以及空洞的劣质瓦片。

(三)施工控制严格有效。

1. 坡屋面模板支设。

一般来说,坡屋面模板支设是屋面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其直接与屋面坡度、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施工稳定性和可靠性密切相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支模稳定以及牢固,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击荷载性能。施工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当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且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保证高空作业安全性,尤其需要对屋脊、阴阳角处等区域的连接密实程度依据板缝间隙尺寸进行重点控制。

2. 坡屋面混凝土作业。

该作业过程需要对混凝土配比进行严格控制,其通常需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并通过相关实验室试验调试确定,还需参照屋面坡度以及施工工艺确定合适的坍落度。实际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对水灰比以及搅拌时间实施精细控制,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尤其对于一些单面支撑的坡屋面,施工人员应使用机械振捣和人工敲打联合使用的方法,其主要使用工具实施人工敲打,再利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密实。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平板振动器振动方向由下到上,并且保证其移动速度以及振动遍数满足施工要求,通常振动遍数为2~3。实施双面支撑的坡层面施工时,由于板厚度过低,其使得振捣器难以插入,这样无法对振捣情况进行精细观察,从而易出现漏振现象,因此其实际解决措施为使用小振动棒。

3. 防水层施工。

施工人员应对基层进行仔细清理,并灌注相应的纯水泥素浆,其比例为1:2,然后再进行刷结合层。当完成上述作业后,其应及时铺设一定厚度的第一层防水砂浆用于找平层。完成找平层抹平压实作业后,施工人员应使用相应的工具搓出毛面,从而有利于其和下层防水砂浆的有效结合。当找平层水泥砂浆完全初凝后便需铺设第二层防水砂浆,并保证其厚度与第一次相同。完成这两次防水砂浆铺设作业后,施工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其每日均匀洒水次数应大于5次,而养护时间则需超过7d。

4. 屋面瓦施工。

该作业通常使用坐浆挤实法,其需保证瓦缝充满灰浆,并且瓦片和砼板面结合较为紧密,防止出现瓦片空鼓情况,同时要求瓦片上下搭接大于20mm,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屋面整体的防渗性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人员只有根据相关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渗漏处理方法,同时施工阶段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坡屋面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俊威.试论民用住宅坡屋面结构的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1,8

砌体常见裂缝的分析与预防 篇10

1.1原因分析

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 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产生相对位移, 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砌体中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与地面成45°左右夹角, 上宽下窄, 斜缝朝向凹陷处 (沉陷大的部位) 。

1.2预防措施

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主要措施有:

1.2.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型复杂, 特别是高度相差大时, 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开始分开, 且有足够的宽度, 施工中应保持缝内清洁, 防止碎砖、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

1.2.2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 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 使砌体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 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 加强圈梁布置, 都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1.2.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 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 然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1.2.4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 如同一区段建筑, 一部分用天然地基, 一部分用桩基等。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 要妥善处理, 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

2.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2.1原因分析

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 上部开始冻结, 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 体积膨胀, 使土体向上隆起。隆起的程度与冻结层厚度及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一般隆起可达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其折算冻胀力可达2~10Mpa, 而且往往是不均匀的。建筑物的自重往往难以抗拒冻胀隆起的力, 因而建筑物的某一局部就被顶了起来, 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类似地引起房屋开裂。

这类冻胀裂缝在寒冷地区的一、二层小型建筑物中很常见。设计人员对冻胀危害性认识不足, 认为是小建筑, 基础浅一点就可以了;或者施工人员素质欠佳, 遇到冻土很坚硬, 难以开挖, 擅自抬高基础埋深, 从而造成冻胀裂缝。此外, 有些建筑物的附属结构, 如门斗、台阶、花坛等往往设计或施工不够精心, 埋深不够, 常造成冻胀裂缝。

2.2预防措施

2.2.1一定要将基础的埋置深度到冰冻线以下, 不要因为是中小建筑或附属结构而把基础置于冰冻线以上。有时, 设计人员对室内隔墙基础, 因有采暖而未置于冰冻线以下, 而在施工时或交付使用前就有冻胀的可能, 那么应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2.2.2 当基础不能做到冰冻线以下时, 应采取换土 (换成非冻胀土) 等措施消除土的冻胀。

2.2.3用单独基础、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时, 基础梁下面应留有一定的孔隙, 以防止土的冻胀顶裂基础和砖墙。

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1原因分析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砌体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 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 温度应力超过砌体强度, 而引起砌体开裂。

常见的是砌体长度过长, 砌体伸缩在上层大而在基础处小而引起开裂。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

此外, 由于混凝土屋盖, 混凝土圈梁与砌体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 在温度变化时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3.2预防措施

3.2.1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如是否采暖, 所处地点温度变化等) 设置伸缩缝。

3.2.2在施工中要保证伸缩缝的合理做法, 使之能起作用。

3.2.3屋面如为整浇混凝土、或虽为装配式屋面板, 但其上有整浇混凝土面层, 则要留好施工带, 待一段时间再浇筑带中间混凝土, 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及两种材料因温度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协调变形, 从而避免裂缝。

3.2.4在屋面保温层施工的期间如遇高温季节, 很容易因温度变化急剧而导致屋面开裂。故屋面施工最好避开高温季节。

3.2.5遇有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 可分段施工, 预留伸缩缝, 以避免混凝土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4.建筑材料使用不当

4.1原因分析

在南方地区对开裂砌体的统计分析证明, 使用煤渣砖的砌体极易产生裂缝, 主要原因是煤渣砖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与普通黏土砖不同, 其线膨胀系数与黏土砖亦不同。

4.2预防措施

对煤渣砖砌体裂缝只有在设计中选择其他材料的办法, 结构构造上的防治措施,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砌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轻微细小裂缝影响外观和使用功能, 严重的裂缝可能影响砌体的承载力, 甚至引起倒塌。在很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重大事故的先兆, 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妥善处理。砌体中发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基不均匀冻胀,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 建筑材料使用不当及建筑构造处理不合理等。

混凝土常见问题分析与预防 篇11

[关键词] 早期收缩 早期开裂 麻面 蜂窝 孔洞 外表泛白 起粉

混凝土作为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就混凝土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混凝土的早期收缩

自收缩是因水泥水化过程造成混凝土内部干燥而引起的,自收缩随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大。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其收缩差异主要发生在早期(1小时前),自收缩的增长速度随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减慢。

早期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养护温湿度。湿度相同时收缩随温度上升而提高,同样温度下,湿度高时,混凝土收缩小。风速、温度、湿度三者对混凝土初期收缩的影响,湿度在成型后1-2小时内影响大,风速从第3小时开始有很大影响,与湿度、风速相比温度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不大;山砂为原材料的混凝土收缩大于河砂混凝土,并且山砂产地不同,引起收缩也不同,山砂中所含泥越多,混凝土收缩越大。

措施:1、对混凝土及时进行养护,根据混凝土构件不同对其覆盖草帘子、薄膜、土工布使其紧贴混凝土表面,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

2、骨料尽可能进行水洗,以减少骨料中所含的泥量。

混凝土的早期开裂

凝结时间异常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因塑性收缩和凝结两者速度不协调,更易导致早期开裂。在我国施工经验中,曾发现使用凝结时间快的水泥或掺有促凝剂作用的外加剂常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平裂纹的出现。拌合水中的盐份、腐蚀酸可加强早期开裂趋势。气温、湿度、风速及混凝土温度都影响水分蒸发速度,这样水份过快失去,容易导致早期开裂。

措施1、提高水灰比,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

2、拌合水尽量采用井水。

3、对混凝土及时进行养护。

混凝土麻面

混凝土麻面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主要影响因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有的地方可能没被振捣,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措施:1、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脱模剂要涂刷均匀。

2、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混凝土蜂窝

混凝土蜂窝表现为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搅拌仪器计量出现误差,造成砂浆少碎石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拌合不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下料时造成混凝土离析;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措施:1、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按照试验室出的配合比配料,拌合时间不得小于规范所规定的时间。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要采取溜槽、串筒等辅助措施下料。

3、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得大于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4、浇注混凝土时,要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好。

混凝土孔洞

混凝土孔洞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原因分析: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浇注不流畅,不能充满模板间隙;混凝土有的地方漏振;混凝土离析,或漏浆;浇注混凝土时有杂物掉人混凝土中;一次下料过多,导致有的地方振捣不到。

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振捣时一定要密实,机械捣时如有困难可采用人工振捣。

2、振捣时一定要振捣全面,严防漏振。

3、控制好混凝土下料,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

4、混凝土中如有杂物要及时处理干净。

混凝土外表泛白

所有的泛白几乎都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的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的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这种泛白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酥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

措施:1、在满足施工浇注的前提下,减少施工拌合水量。

2、在有条件时,增加混凝土周围的空气含水率。

3、放慢干燥蒸发速度,在混凝土结构物强度未完全达到干燥前,不应过早停止养护和覆盖,必须移动时也应在逐渐干燥后再移动。

4、施工配合比级配要合理、尤其是粗细骨料适当、振捣及时内部密实,使外部水不宜进入内部,是预防再次泛白的关键。

混凝土表面“起粉”

“起粉”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层结构松散、强度偏低造成的。虽然较轻者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表层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内部,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过振或压光不密实,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

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

2、砂、石骨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尤其要注意砂中0.315mm以下的颗粒含量;水泥的凝结时间要适宜。

3、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密实。

杂交牛难产的预防与治疗分析 篇12

1 导致母牛难产的原因分析

1.1 母牛由于生长因素影响

骨盆狭窄和骨盆不称, 妨碍胎儿通过产道或杂交牛胎儿过大, 不能正常产出。

1.2 软产道坚韧

所谓软产道坚韧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软产道纤维组织过多, 以致分娩时间很长, 子宫颈管不能进一步开大。

1.3 宫缩乏力和宫缩过强

宫缩乏力是推出胎儿的力量太弱, 由于分娩时间长, 母牛疲劳必然造成难产。

1.4 胎儿位置异常

横位或臀位、混合位等。

2 术前检查

2.1 检查并了解开始分娩的时间

初产或经产, 胎膜是否破裂, 有无羊水流出, 腹围及母畜大小。初产母牛难产多因产道狭窄, 经产家畜难产则多因胎儿的方向、位置、姿势不正。检查胎儿时, 应注意胎位是否正常及胎儿生死情况。胎儿生死鉴别如下:

2.2 胎位正常时

用手指探入胎儿口中, 如感到有吸吮动作, 表明胎儿活着, 没有吸吮动作则为死胎。

2.3 胎位倒置时

触摸脐动脉或用手伸入肛门, 如感到脐动脉跳动, 肛门有收缩反应者, 表明胎儿活着, 否则为死胎。母牛的全身情况, 如心跳过弱或亢进, 节律不齐, 必须输液或皮下注射樟脑。

3 术前准备

3.1 母牛的保定

采取站立保定, 使母畜前肢低后肢高, 便于矫正胎位, 助产比较方便。

3.2 消毒部位

将胎儿露出的部分及母牛的会阴、尾跟等处洗净, 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双氧水冲洗消毒, 以免操作时污染产道。

3.3 器械的准备

各种器械要做好消毒, 准备两三条长约2~3m, 直径约1cm的柔软棉绳或2m长白布撕成2条作拖拉胎儿用。

4 手术注意事项

4.1 若胎位不正

先将胎儿送回子宫腔内, 再矫正胎儿的姿势。

4.2 拖拉胎儿时

助手协同有节奏地推、拉、拖, 并配合母牛的努责, 以免损伤产道。

4.3 如难产母牛产道狭窄或产道干燥

可以注入一定量的消毒过的液体石蜡, 以润滑产道, 并保护粘膜。

4.4 头部暴露在外时

术手要抱平胎儿一推一拖, 顺势慢慢拉出, 切忌强行突然一下子拉出, 以免腹压突降而引起休克。

4.5 胎儿平安拉出后

术者要及时清除母牛子宫内的胎衣碎片以及淤血, 并撒进一定量的抗菌素粉, 以防术后感染。

5 治疗及病例

视家畜的体况及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凡经手术的, 要特别注意家畜感染发烧、缺奶、母子虚弱等现象发生。以消毒杀菌、抗炎镇痛、行气和血、生津止渴、健脾补胃为治疗原则。

5.1 病例1

板光村覃某家一头6岁本地母牛难产, 来我站求诊。经询问:该母牛于2007年11月15日下午17时表现分娩症状, 其精神沉郁, 喜卧地, 时而发出“咕咕”的呻吟声, 腹围宽大。经临床检查, 发现怀孕母牛羊水已破, 牛崽两前肢弯在骨盆腔内, 必须进行助产。

保定:强行驱牛到我站冻配室, 将该牛在保定架上采用前高后低架方式保定好。术者用药浴过的手深入骨盆腔, 将胎儿向后推到适度时, 用布绳分别系在两前肢的球节上, 助手拉住双肢布绳, 术者手伸入产道摸住胎儿头向下稍压, 手术者配合牛的努责一推一拉地往外拖。胎儿头部露出时, 用布绳套住头部, 颈下交叉, 稍捻紧 (既不勒紧, 又不脱落) , 术者拉住头绳与助手协调一推一拉往外拖。当腰部露出时, 解掉布绳, 助手双手抱住牛崽, 术者平平扶住牛崽身体慢慢拉出, 用力不能过猛。当牛崽拖出后, 助手消除牛崽身上的污物。术者及时将子宫内的胎衣取出, 清除子宫内的胎衣碎片、淤血后, 用消毒液清洗子宫内外, 用纱布条吸足消毒液, 再轻轻拭擦子宫内外, 洗净后撒进抗菌素粉, 以防感染。

该牛产程较长, 造成气滞血凝, 产后虚弱, 恶露不尽, 淤血腹痛。治疗以消炎抗菌、补胃健脾、行气散瘀为原则。中药行气散瘀:熟地黄100g, 白芍55g, 当归100g, 川芎35g, 研细开水冲泡, 候温灌下;西药消炎抗菌、舒筋活血:“产后康”20mL, 青霉素800万IU, 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日, 此牛痊愈, 母子平安。

5.2 病例2

三院村覃某家一头9岁黄母牛发生难产。经询问:于2007年12月13日上午发现该母牛不爱吃草, 下午赶牛上坡放牧, 发现喘粗气, 往圈内走, 不听使唤。于是来我站求治, 经检查其临床症状为:惊张, 角撬牛粪, 外有一点声音便东张西望, 围绕圈走。经检查属临产症状, 胎儿两前肢已伸出, 其头部右弯曲于骨盆腔内。当即将伸出的两前肢在髁关节处套上布绳后, 将胎儿两前支往里推至能抓住嵌在骨盆内头劲部为止, 在慢慢将胎儿头部理顺, 并进入骨盆腔, 在配合母牛的努责一推一拖地往外拉, 当头部顶着阴道上方时, 术者用手稍把头压着, 不使其顶着产道上方。因该牛崽为杂交冻配牛犊, 其体形较大, 母牛产道相对显得狭小, 拖拉不顺畅, 后术者采用助手拉着绑在两前肢的布绳一推一拖往外拉, 术者双手压住阴户口往反方向推的方式助产。这样每拉一下只有2~3cm出来, 经1h, 终将牛崽全部拉出, 称重竟有51kg。

因该母牛产时耗损津液较多, 须抗菌消炎、生津止渴、健脾补胃、舒筋活血。即采用中药用黄芪100g, 当归50g, 陈皮40g, 白术50g, 升麻35g, 柴胡35g, 研细开水浸泡, 候温灌下;西药舒筋活血:“产后康”20mL, 青霉素800万IU。1次/d, 连用3日, 此牛痊愈, 母子平安。

5.3 由于病例及治疗方法基本同上, 以下简约。

6 小结与分析

6.1 适度控制杂交改良代数

改良母牛所产犊牛初生重增加。例如, 用利木赞牛杂交改良鲁西黄牛, 犊牛初生重提高18%以上。杂交代数越高, 犊牛初生重越大, 同时母牛体质变弱, 抵抗力下降。生产中应根据改良母牛的体质状况和生产条件, 适度控制杂交改良代数, 或者选体型较小的肉牛品种与改良牛母牛配种繁育。

6.2 掌握母牛初配年龄

初产母牛比成年母牛难产率高。过早配种, 母牛难产的可能性增大。初配年龄主要依据母牛生产发育状况来确定, 一般以体重达到成年标准体重70%左右为宜, 年龄一般在16~18个月, 体质状况差的可延长到18~22月龄。

6.3 控制营养物质供给量

在尽量满足母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特别是补给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同时, 要避免母牛营养过剩, 造成牛体过肥。注意饲草饲料搭配饲喂。青草多的季节, 尽量延长放牧时间或多喂新鲜青草, 对一般成年母牛可不补饲或少量补饲精料, 对生长母牛及妊娠后期母牛酌情补饲。枯草季节, 根据饲草质量和母牛营养需要, 确定补充饲料的种类和数量。

6.4 坚持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要求每日运动1~2次, 每次1~2h。尤其是妊娠后期3个月, 仍要坚持适度运动, 如牵遛等, 每天不少于2h, 但应避免运动量过大和碰伤等。

6.5 控制大胎

关键时期孕牛腹中胎儿的体重增长主要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 此期增重占犊牛初生重70%~80%。这一阶段既要满足营养需要, 又要严格控制营养物质的供给量, 不可过量补料, 以免胎儿发育过大。

上一篇:Y染色体微缺失下一篇:尼泊尔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