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问题

2024-10-04

谈论问题(通用12篇)

谈论问题 篇1

所谓的大学期间碰到了恋爱的问题的男生与女生都属于在心理上还没有充足表达的那么充足。所以才造成了大学期间的力量与恋爱的问题。

所以说恋爱感情一直不顺, 发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谈恋爱的就会烦恼的有的父母的诚意会觉得诚意厌, 讨厌你要知道从缘分意义上讲, 产品能够现在开始才能你们的缘分的开始。如果相爱就珍惜缘分, 不要在意彼此的过去, 因为过去的回忆并不属于你。

幸福是自己的能陪伴着你走到了终点只有自己的爱人。连父母都不行。有些东西要听父母还是应该自己拿主意。不会好好的活着, 很好非常好非常荣幸能够荣幸有机会回答自己的问题。我的问题请您多思量。

由于恋爱的大学生越来越趋于低级化。所以学校最好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就开课程, 一边是开学期间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在上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谈谈恋爱

新入学的大学生, 除了对大学生充足了好奇之外, 对爱情也充满也充满了期待这是首先, 应该对他们应不应该谈恋爱做一个话题。通过实践, 笔者主要是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的。

首先, 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大学的形色中的恋爱现象。一般认为, 大学校园里的爱情超出一般水平了。调查, 而男生这一相应明白自己的魅力追赶潮流等。包括孤独、寂寞、好奇, 获得经验证明自己的力量。这些因素是你爱情成为为许多学生请感的重要结合。

其次, 正确对待男生女生谈恋爱的问题。一般人认为, 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超脱功力因素。不正确的恋爱观导致不健康的爱情。好奇获得经验。证明自己魅力。所以思考“我应不应该谈恋爱”之前, 应该首先谈恋爱的时间自然是不提倡的。

第三, 恋爱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吗?也许这个问题应该是因人而异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希望同学如何在家谈了一个有一个不是可以爱情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轻易反而会伤害自己。

二、爱情的涵义

爱情是什么?有些学生就会说成自己要什么什么都不会的问题。爱情突然是盲目的也是美好, 尽量理智的把握他。社会的特征感情的专一。

第三, 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爱情首先意味着你的真心关心对方, 也有的同学上大学期间不会选择随意更换对象。对方的感觉, 这都属于真正感觉的效果。

第四, 爱情的发展必要会渴望能够终成正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一段感情付得起责任乃至认真。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 自尊自强自信也是人的一种态度。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毕业而面临就像是两眼纷飞的局势。我们一定要努力加油!

三、培养恋爱道德意识要有好的意识

恋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还有关于世界要努力达到社会对我们情侣应该履行的责任才行。

首先恋爱双方一定真诚的负责人的事。所以作为女大学生, 在和网友接触接触。交往时。更要小心对于网恋不要有太多幻想。

第二, 首要我们应该严肃的对待爱情。不需要谈恋爱的问题我们和别人的感情。要对大学的恋爱做出一些贡献。

在大学期间恋爱是不是应不应该谈恋爱的问题我们讨论过在我个人的见解, 因为这是我们的心恋爱的一个必经的经历。所有应该只是面对他。

那么大学期间恋爱时不是很压抑, 那么大所属问题。我认为是可以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缘分。你指导和了解一个人的过程。一般有的女生喜欢老实厚重的女孩。不讨厌别人应该成为我们终身的力量。

在大学期间是有意有靠的我们不应该这样认为, 我们应该坚持走一条谈恋爱的道路。因为我们也知道其中一种伤害就是分离开时分的那段时分。在恋爱中联系是一种方式。你喜欢就应该坚持我们应该知道我肯到底应该这所谓的什么而活着。不要一些特殊。大学期间谈恋爱不仅仅是为了圆我们一个浪漫还是因为点奠定我们的生活甚至还可以稳定我们的生活习惯。还有工作也是同时。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都是喜欢自己的一般女生只会矜持害羞。聊聊天而已。爱情问题。

就是阻挡爱情发展的问题爱情是你受那个人的同时。那人同时在我在爱你。是两个人同时对对方有好感。两个人即使在一起也要各自独立的时问, 不能事事都彼此监视这样才能个好的相处。就享受我着一把沙。

大学生恋爱问题, 大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始自己的恋爱?如何看待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对象?如何分配时间金钱、经历和自己学业等学业等问题?是不是大学生的父母都很会门当户对的问题。

所以说爱情的世界应该数睡其自然。遇到然自己心动的人。可以试着开始的。不用去想那么多, 用心去好好谈一场谈恋爱。因为期间很忙那样的阳光。也是一去不复返了的工作后。即使你在谈恋爱, 也很难找到大学里那种感受了。真的。至于你说的时间, 精力问题。我个人认为真心的恋爱, 是不会成为两个人的负担的。两个真心真爱的人会为你彼此的此刻和考虑结束。所以他们会不断努力进步。恋爱不能虚度年华。两个人一起还可以很有意义。可以一起自习一起去图书馆他一起去旅游。希望能给别人一点感觉。

四、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的优势和确定

1. 大学生恋爱应成为学习的调剂和促进两个人的发展。比如两个人一起商量往上升学, 一起出国。做出这样的生气。

2. 恋爱固然很浪漫, 如果没有了金钱的困扰会不会显得更悠然自得些, 恋爱是一种而不决不应该成为学习的负担。他绝对不是学习的负担。

3. 恋爱是一种人与人的密切相处的方式。这种相会修改自己包容别人, 会促进两个人的成长。还有恋爱关系。

4. 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不成熟, 很多事情率性而为。包括爱情。造成了一生的悲剧, 或者影响了一生的择偶。但是一般的情侣还是可以看好一段感情。

5. 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提供了很多条件, 成功率非常的比较高。

可是, 我们是为什么和社会的环境差距的很多我们非常需要弄清楚。需要了解。

接触孤独寂寞, 希望得到关注与承认缺乏父母之爱的转移;四大灭幼谈恋爱不正常, 群体没有谈恋爱不正常, 群体压力。从众心理, 对异性的好;来源于爱情本身源于爱情本身你分心过了分对你的一生产生影响, 冒着可笑的危险来谈, 将得不偿失。

谈恋爱需要我们走出我们人生的人生理性目标, 那么你的人格已经初步成熟了吧。爱情是一种人际关系。最亲切人际关系;恋爱, 是你整个健康人格的大敌。。健康人格的因为成熟的人了解自己感觉也了解别人的感情也理解别人的感受, 因为成熟的人能够自信的把握住爱情的方式。

我们还需要考量大学期间, 爱情可能是需要没有什么的误区。如果有以下种种观念。最好的自己冷静思考、爱情的我的全部, 爱就消失。恋爱中有冲突是坏事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

五、你考虑过爱情的相关因素

看你如何把握去充实自己不过恋爱次对人生是有很多人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应该以谈恋爱为主应该因为本身机会就不多, 所以我认为谈恋爱为主。没错, 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偶尔也要放在谈恋爱上, 因为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控好时间的分配, 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谈恋爱的好处:

1. 变得自信:生活甜蜜变得有自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2. 生活充实:生活就不会变得单调就会有情绪有事干。

3. 节俭资源:节约时间让他们少花钱, 比如手拉手在校园闲逛, 一分钱都不花也会很开心。

4. 心怀包容, 正确的处理情感问题, 诸如恋人之间的误会, 失恋等等, 学会理解对方, 学会包容他人。

5. 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观简称情侣们会相亲相爱

6. 勤工俭学:做简艰苦奋斗的好少年。

7. 男女之间的恋爱因为性爱将它与其他的爱分开, 而且会让彼此变得更成熟。这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8. 学会体贴:应该学会体贴别人。

9. 自由生活:每个人都分类每个人都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所以大家都注意给对方空间。

10.身体健康:谈恋爱要注意身体健康。

谈恋爱的坏处:

1. 恋爱可以耽误一些学习的时间但是情侣们可以互相学习有助于学习的提高。

2. 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差距很多, 所以更要珍惜能恋爱的时间。

谈论问题 篇2

同江市第三小学 郑丽荣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本人从教二十多年来,一向用师德指引自己前行,现谈以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热爱、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我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处处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凡事自己都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如:教育局下达的“教师十大禁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上课、开会、大型活动期间禁止使用手机、不乱办班、乱收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爱心教育是师德提升的根本

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我们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当然,爱学生也要学会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正如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深知这句话不是一句漂亮的颂扬,而是意味着一种巨大的责任,每当走进教室,面对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一双双充满求知的眼睛,总觉得他们就像一张张洁白无暇的白纸,而我必须拿起手中的笔在这些白纸上描绘出最美的图画。记得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二年四班的一名女生,突然呕吐起来,书桌、地上到处都是,气味刺鼻、难闻极了。此时我急忙拿起工具收拾起来,并及时询问病情、安慰她,学生激动的说:“老师,您就是我的第二个妈妈”。还有一次,在体活课上,一名男孩玩着玩着,哭了起来,我走到他跟前问他,得知他没有吃午饭,我急忙为他买回好几样吃的,他感到的热泪盈眶,多年来,我一向用慈母的心来爱学生。回首一件件往事和一批批被我送出校门毕业的孩子,我更深知,教育是要用爱心来浇筑的永恒的事业。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与师德核心。因此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改革日新月异。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我们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因为我们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如:第三小学的领导就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楷模,当他们发现操场上、楼道内有垃圾,就及时捡起,这是我们师生学习的榜样。再如:我们要求学生在校园内禁止骑自行车,我们教师也能人人做到,凡事都能起到表率作用。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我们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人格培养人格,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我认为育好人应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

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

当谈论婚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篇3

【美】理查德·耶茨/著 侯小翊/译

重庆出版社

2009年4月/28元

在美国东部的小镇上,惠勒一家四口过着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生活,他们是1950年代“美国梦”的缩影。但是,这个标准的幸福生活却潜伏着危机:日复一日的常规生活吞噬了夫妇间曾经的激情。于是两人筹划了一个家庭“革命”计划——抛弃眼前的一切,全家到巴黎去,开始全新的生活!他们为这个计划激动不已,但渐渐的,丈夫退缩了,“巴黎”成为妻子一个人的梦想,他们开始争吵,面目狰狞、情绪癫狂,绝望和死亡接着到来。

一场流血的夭折的革命,这是婚姻的悲剧,也象征着政治的悲剧,描摹了气数将近的中产阶级社会关系。理查德·耶茨在1972年的一次访谈中吐露了他的政治意旨:这部小说“更多的是对1950年代美国生活的一种指控”。因为在五十年代,整个美国存在着一欲求种对遵从性的普遍,即盲目地、不惜一切代价地拼命依附于安稳与保障……对最勇敢的革命精神的彻底背叛,使1776年的革命之路在五十年代走入绝境。或许,只有从“革命精神”之生死的角度来解读,才能领会作品的寓意。

理查德·耶茨被认为是可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相提并论的文学大师,拥有库尔特·冯古内特、雷蒙德·卡佛等一大批作家拥趸,长久以来却被遗忘,这本处女作,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通往奴役之路》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

王明毅、冯兴元/译

中国社会学出版社

1997年8月/28元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在其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奠定了他的世界性声誉。

这本书中,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他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并且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哲学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法】雷吉斯·德布雷、赵汀阳/著

张万申/译

中信出版社

2014年6月/36元

德布雷是南美革命者格瓦拉的昔日战友,赵汀阳是中国最好的哲学家之一。两人在法国偶会,深入讨论各自国家改革与全球化时代政治权力变迁等问题。德布雷回顾了他亲历的20世纪风云,阐述了对革命喧嚣之后的深刻思辨:革命早非世界主流,新世纪中权力的隐性转移才是重要问题。赵汀阳点出中国三千年变革史的重要节点,指出应对狂热的革命保持理性的警惕。

这本书的法文版在法国很畅销。这也许是因为法国人具有阅读思想类著作的能力和兴趣,也许是他们想从这本书中一窥中国的“软实力”。

随笔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美】摩西奶奶/著

新星出版社

2014年11月/39.8元

摩西奶奶在世界各地享有广泛声誉,她76岁开始作画,80岁举办个展,100岁启蒙了渡边淳一。一生虽未接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摩西奶奶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半个世纪以来,她的画作从美国蔓延到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给无数年轻人带来最纯净的心灵启迪。

这本书精选近百张摩西奶奶最经典最治愈绘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轻松乐观的精神,展示出世界的美好和善良,摩西奶奶质朴无华的人生智慧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让每一个人重新发现自我。

散文

《泛若不系之舟》

傅真/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8月/39.8元

在《藏地白皮书》中,傅真与毛铭基在拉萨相遇并相爱,他们的游历并没有止于那时。她在金光闪闪的工作中觉得迷失在世俗标准与别人的世界里,于是与丈夫毛铭基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和东南亚数国。拉美的行走写成了《最好金龟换酒》,这本《泛若不系之舟》里,他们行走于印度、泰国、缅甸等国,最后回到二人初见的拉萨。

谈论问题 篇4

01/《鸟人》集结了众多好莱坞巨星,最高技术配置,是豪华的游戏之作,这次拿大奖,算是豪门逆袭。电影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一部全面向雷蒙德·卡佛致敬的片子。

卡佛的轻逸,卡佛式的即兴,段落之间的笋接,无解的生活谜团——可以说,无处不卡佛。如果你像我一样,曾经从心底服膺过此人,看《鸟人》会唤起许多已经凋零的记忆。

《鸟人》剧情很简单,一个拍商业片拍得失去了灵性的演员,企图通过演舞台剧重振雄风,而里面的舞台剧就改编自卡佛的名篇,《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什么》。

02/《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是卡佛晚期的作品,讲的是夫妻之道,哲理性特别强。

一次家庭聚会,两对夫妇在一起闲聊。年轻夫妇新婚不久,默不作声。中年夫妇不停吐槽,男人年轻时学过几年神学,后来又当了医生,不相信肉体之爱 , 认为“真 正的爱情 都是精神 之爱”,而女人经历过一段非理性的感情,也就是《鸟人》里的“戏中戏”:惨遭劈腿的男人(迈克尔·基顿饰),愤而在女友(娜奥米·沃茨饰)面前开枪自杀。

小说提出了一个伦理问题,在现代社会里,谁也不是谁的唯一,我们以前都曾经全身心地爱过别人然后又伤害过所爱的人,那么,如何判断你配偶的专一?婚姻的本质又是什么?

03/不 读 卡 佛 已 经 20多 年 , 因 为《鸟人》的缘故,又捡起来重读,读之

微醉,读之上脑。卡佛写人生况味,写失意的情感,最适合中年人阅读。

记得20多年前,有一好朋友在考托福,想出国留学,经常读英文小说,读完还爱给我讲,讲得最多的就是卡佛。现在想来,也许因为卡佛故事好看,英文又简单易懂吧。

后来,由于村上春树在中国超凡的影响力,他是卡佛迷,翻译过其小说集,有点买一送一的味道,卡佛遂在中国变得通俗起来。有文艺青年处,必知卡佛。不知卡佛者,你还好意思叫文艺青年么?

04/印象中,卡佛刚介绍进中国,是作为美国先锋派的一支,极简派。同一拨介绍进来的作家还有巴塞尔姆,契佛,品钦等等。

我喜欢朴素的事物,对极简派情有独钟。与卡佛一块儿介绍进来的极简派,还有一员女将,安·贝蒂,翻译过来的集子有《什么是我的》,写纽约城里的芸芸众生相,也是短篇高手。

这波人的影响力都比较有限,仅限于小圈子内,而安·贝蒂的文集直到去年(2014年)才成规模地引进中国。

卡佛是最为中国大众接受,最为小众模仿,影响力又相当持久的美国先锋派。

05/这次重读卡佛,感触良多,不成熟之论,记录一二,供方家一笑。

以前觉得中国文学苦大仇深,戾气比较重,而卡佛和安·贝蒂这种本领我们最缺,不诉苦,不搞笑,不玩魔幻现实,又能从苦日子里悟出生活真谛,太难了。

极简小说,我更愿意称之为“轻小说”。它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故事之外无小说”,读者不需要自带知识储备,没有超出日常经验之外的东西。就像一种自由落体运动,靠的是三样东西的自重。故事逻辑、情感和语言。

它最像咱们的文人画,讲究留白,采撷日常生活之灵,颇多即兴之笔,又精准老到。

06/卡佛写过一篇关于契诃夫的小说,叫做《差事》。他还给索菲亚·罗兰的导演老公写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的剧本,可惜没能拍成。卡佛应该很向往老陀的体积,但他的生活阅历决定了他没有那样的吨位。

卡佛的小说有一个核心的主题,即人该如何对抗麻木不仁的生活。从这一点来看,卡佛和契诃夫异曲同工。

契诃夫的故事,尤其他的戏剧,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在昏昏欲睡的老宅子里,人们靠一些无聊的劳作或者游戏打发时光,这时,光鲜亮丽的主人突然回来了!《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卡佛也差不多,是一个故事的多种变形。在平静无波的日子里,小镇上的人们发现,不知打哪儿冒出一个堪称奇葩的“傻X”,让人不觉精神一振!

关于人生的答案,卡佛和契诃夫一样,都企图从古希腊精神里寻找亮光。卡佛到了晚期,哲理意味越来越浓,“傻X”的角色逐渐代之以圣愚,赤子和纯洁的人。

人们如何从麻木不仁的生活里获得解救?契诃夫希望从勤勉工作中获得再生,卡佛渴望通过爱与信仰。

谈论问题 篇5

2018年7月5日,第二十6期虎知娱乐法在线沙龙顺利举办,本次沙龙主题为“当我们谈论音乐版权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本期沙龙主持人由前音乐公司法务陈泊宇友情担任,与谈嘉宾分别为:张小争(大象音乐法务)、冯铎(音乐版权经纪)、施云雯(律师)、赵虎(律师)。

近期关于音乐版权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网易云音乐在周杰伦的歌曲版权授权到期后的七小时内还在进行数字售卖遭到杰威尔公司和众多网友歌迷的控诉;海底捞因在店内播放未授权的音乐遭音乐家林海起诉;岳云鹏与美团因《新五环之歌》涉嫌未经授权改编《牡丹之歌》走上公堂;李志诉《明日之子》侵权向节目组索赔300万。频繁的音乐侵权事件引起了大家对音乐版权的重视,然而许多人仍会有“我侵权了么?”等由于对著作权了解的匮乏而产生的困惑。本期沙龙主要围绕三个话题展开:

1.关于音乐版权你需要知道的事儿:何为音乐版权?谁是音乐的权利人?业界是如何使用音乐的?

2.音乐的侵权与授权:音乐作品侵权有哪些形式?音乐授权难吗? 3.音乐版权保护:如何保护音乐版权?挑战来自哪里?

关于音乐版权你需要知道…

何为音乐版权?

只有先了解了音乐版权,才能准确分辨侵权的行为和探讨维权措施。首先,嘉宾们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音乐版权。

大象音乐的张小争老师指出,“版权”(copyright)是英美法系的概念,最初的意思是“复制权”。“版权”同时也是我们口语上通常的一种叫法,但我国正式立法中一直使用“著作权”。《著作权法》第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因此音乐版权就是指音乐著作权。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才能享有狭义著作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含邻接权)。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不带词的作品。也就是音乐版权包含的是词曲著作权和邻接权。施云雯律师补充道,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来说,一首歌曲上带有多个不同的权利,第一类是作品相关,即词曲作品,对应的是词作者和曲作者,第二类是邻接权相关,即歌手(对应的是表演者权)、唱片公司(对应的是录音制作者权)。

谁是音乐的权利人? 岳云鹏曾经发微博表示自己得到过《牡丹之歌》的原唱表演者蒋大为的口头授权,许多人以为这样就算是得到音乐授权了。先抛去“口头”部分不谈,寻求授权时首先一定要清楚谁是权利人,而演唱者不一定是权利人,即使是权利人也可能不是唯一的权利人 冯铎老师指出,一首歌曲有的是先有曲后有词,有的是先有词后有曲,词曲创作者及音乐制作人共同拥有音乐的著作权。如果词曲及制作人隶属于公司。音乐版权则属于公司。赵虎律师表示歌词和歌曲,其实是两个作品,歌词可以对应不同的曲子,歌曲也能填不同的歌词。张小争老师补充道音乐作品的权利人就是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是指对音乐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一般情况下词、曲作者是著作权人,但词、曲作者也可以将其享有的著作权许可或转让给“他人”,这时“他人”就是新的著作权人,在实务中,在歌曲还没有进行演唱和录制之初,“他人”通常是“版权公司”或者“唱片公司”。拆解一首歌儿,除了上面谈到的词、曲,还包含演唱和录音制作的部分。表演者对其表演活动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称为“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品的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专有权利称为“录音制作者权”。表演者权和录音制作者权都是邻接权。

冯铎老师和张小争老师还指出,歌手属于唱片公司,表演者权一般会被公司吸收。施云雯补充道,虽然从行业中来说表演者权往往会被公司吸收,但从法院的角度来说表演者独自来维权,只要被告拿不出证明表演者丧失维权权利的证据,独自维权一般还是没有问题的。

施云雯律师指出,除此以外,现在的很多MV多为制作精美、甚至是有故事情节的视频,其本质就可能不再是录音制品,而是电影作品,对应的唱片公司也不再是邻接权人 而是电影作品的著作权人了。

冯铎老师表示,如影视作品插曲OST等版权则属于影视制作方,但如共同出品则共同拥有歌曲的音乐版权。

最近李志维权的事情也引发了网友很多问题,比如歌手在节目或演唱会中表演别人的歌曲,应该由谁负责找授权呢?冯铎老师结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表示一般是节目组找版权所属公司获取授权,公司艺人在出演节目时经纪人会在合同中确认版权情况。艺人出席活动的时候,经纪人一般只会规避艺人的责任,如演唱音乐侵权。法律上来说没有艺人的责任,但会影响艺人的口碑,所以为了避免麻烦个别负责人的经纪人还是会和节目组确认版权情况。施云雯律师也表示一般是活动主办方负责找授权,具体看协议约定。实践中其实一般只会在合同中约定主办方要去做,并且不去找授权要承担赔偿责任,但不会去核实。一些主办方可能没有完全履行这个义务,但现在出了不少这样的事情,可能会倒逼大家去改进。对此,薛永谦律师认为这样的约定不能使完全逃脱惩处,歌手对于授权状况应尽明知与应知的义务。制片人赵劼也遇到了涉及共同版权的情况:”我在做某网络音频栏目的音乐节目,在取得了某音乐家的许可后用他的音乐作为栏目背景音乐使用,并且拥有书面材料。但平台还是将我的栏目下架,原因是版权问题。并且告知我材料所提及的音乐人和平台共享权力,于是我的单方面书面材料不能作为版权申诉的材料。“

施云雯律师表示这是涉及到因合同而形成的共同版权情况下单方授权有效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法院层面上争议也非常大。法律上仅规定了合作作品的作者作为著作权人的时候可以由其中一位进行单方授权。因为合作作品是一个法律定义,是要求有共同创作,而音乐家与平台的关系一般不太可能是共同创作。只要不是基于合作作品形成的共有版权形式的时候就是会有这个问题。平台的解释是存在合理之处的,但是此类现象的争议非常大,现在法院的思路还是按照具体案件来判断。

赵虎律师认为,对于多人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得到著作权的授权,并不需要所有著作权人同意。作为被授权人,你可以要求在合同中写明权属情况,并约定清楚因权属问题的责任。如果是多人权利,那么你需要督促对方履行一个通知和商议的程序。之后,再发生这样的问题,直接追究合同另外一方的责任即可。

业界是如何使用音乐的? 张小争老师表示在实务层面,对音乐的使用通常包括“引入”和“授出”两个阶段,这不是法律语言,只是对音乐在实务中使用的总结。

引入阶段:一首具有完整权利的歌曲应该包含4个部分的权利,即“词(词著作权)曲(曲著作权)演(表演者权)、录(录音制作者权)。”作为唱片公司,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集齐”这4个权利,即可召唤出“神龙”。

授出阶段:主要以唱片公司为例,现在较多涉及的业务。

当我们谈论财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篇6

此去不远的清明小长假里,我去了一趟二手市场。当天阳光暴烈,除了几个凑在一起打牌的店主,市场里几乎没什么人。有货,什么都有,有粗铁锅、竹蒸格、火锅店放菜的小柜、老收音机、鸟笼,也有不知哪家酒店淘汰下来的羊毛地毯。让我激动的,是堆成小山的老家具和老皮箱,虽然一样也没买,却始终念念不忘。

不要看樟木箱子满身是撞痕,它曾在百年前属于某个殷实人家,可能给谁当过嫁妆。灰扑扑的鸟笼被提着走街串巷过,曾被养鸟人的双手打磨得锃亮。那些上世纪80年代流行过的五斗橱、电视柜、组合柜,均有菱形的木制把手,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每一个人记忆深处都有它们的影子。莫怪八仙桌看起来脏兮兮的,它变脏之前,招待过许多客人。缺胳膊少腿的神像,接受过无数香火。至于老皮箱,也许你的爸爸也曾有一个?

现在人们不要它们了,因为它们似乎不再具备“显示经济实力”这一功能。

前些天,明年成都将举办财富论坛的消息见于报端,成都人无不心向往之。但当我们谈论财富时,除了谈钱,还在谈些什么?

比如二手市场那些蒙尘的货物,它们不崭新,却是如今生活的来处,是记忆的证据。比如博物馆,它是成都历来繁华的见证,而且,看了汉砖才知道那时候的成都人很爱自娱自乐。比如彼此之间无所求的朋友,他提供给你的乐趣,远胜一个名牌包。比如你的敌人,那是跟在你身后的牛虻,使你一刻不松懈地战斗。比如花期仅一个星期的蔷薇,一年一度,过期不候。比如樱花飘落,春日将尽的季节。比如知识,比如见识,比如高情商。

如果金钱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那难免有人和二手市场的老家具一样遭人歧视,因为“不能显示经济实力”。好在关于财富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我们不只有仁恒广场,还有二手市场;不只光临竹叶青旗舰店,也偏爱成都茶厂的三花;有人养300万元一只的藏獒,也有人抱着拣来的流浪土猫心满意足。

谈论“数额” 篇7

一、只能修饰不可数名词的词 (组) 有how much, a little, much, too much, too little等。如:

The man know only a little English.那个人只懂一点英语。

Too much water or too much sun will hurt the plants.太多的水分或阳光会伤害植物。

We can’t ski because there’s too little snow.我们不能滑雪, 因为这儿几乎没有雪。

二、只能修饰可数名词复数的词 (组) 有how many, a few, many, too many和too few等。如:

May I ask you a few questions?我们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There are many stars in the sky tonight.今晚天上有许多星星。

There are too few visitors in the park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因为大雨公园里游客很少。

三、既能修饰不可数名词又能修饰可数名词复数的词 (组) 有a lot of (=lots of) , no, some和enough等。如:

I can’t go with you because I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我不能跟你去, 因为我有许多事情要做。

The old man has no teeth.那个老人没有牙齿。

We’d like to have some coffee.我们想喝些咖啡。

Are there enough seats for everyone?有足够的座位给大家吗?

温馨提示:

1.名词前有a (n) , any, much, many, enough等修饰词时, 不能用no, 而要用not。如:

There is not much water in the glass.杯中没有太多的水。

She hasn’t enough money to buy a new car.她没有足够的钱买新车。

2.a little和not much意思相近, 两者通常可互换。类似的还有a few和not many。如:

There is a little food in the fridge.=There isn’t much food in the fridge.冰箱里的食物不多了。

I have got a few pen pals.=I haven’t got many pen pals.我只有几个笔友。

练一练:选择填空。

1.There isn’t___tea, but we only need___for a cup of tea.

A.much;a little B.much;a few

C.many;a little D.many;a few

2.He had___ milk but__ bread for breakfast.

A.many;few B.much;little

C.few;much D.little;many

3.There are___ nice things but ___people in the shop.

A.a little;little B.a few;few

C.few;little D.a little;few

4.The band is so popular that ___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it at school.

A.many B.much C.a little D.few

5.I have__ pens___ pencils with me.

A.no;and B.no;or C.no;no D.not;and

6.—I feel a bit hungry.

—Why don’t you have___ bread?

A.any B.a C.little D.some

7.__work and___sleep often lead to illness.

A.Too much;too few B.Too many;too few

C.Too much;too little D.Too many;too little

8.Children don’t like the books with__- text and___ pictures.

A.too many;too few B.too many;too little

C.too much;too little D.too much;too few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 篇8

(一)孩子对于死亡已有懵懂的认识

去年的一天,朱女士在下班回家推开门的一刹那,看到4岁的儿子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这可把她吓坏了,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要知道儿子平时淘气得很,怎么会突然如此安静?

“宝贝,怎么了?”朱女士赶紧走到儿子身边,一摸,儿子动了。紧接着,儿子说了一句让她十分诧异的话:“妈妈,我死了。”原来儿子是在“装死”。儿子说:“妈妈,我们家养的兔子死了,兔子死的时候就是这样躺在地上的。”

朱女士说,在孩子4岁时,爸爸抓来一只出生没多久的兔子带回家养。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父子俩用滴管给兔子喂牛奶。有一天,兔子突然死了,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爸爸说得挖个坑,把兔子埋了。于是,4岁的儿子就觉得“死了就是躺着一动不动,而且还要被拉出去埋了。

朱女士说,儿子还小,她就没跟儿子讲过生死,但儿子已经对死亡有懵懂的认识,而且还“怕死”。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把口香糖吞到肚子里,一阵狂哭,说会死的。朱女士哭笑不得,只好安慰他:“不会的,死不了的。”好说歹说,儿子才止住了哭声。

(二)怎么跟孩子说生死,多大年龄可以谈论

很多已失去爷爷奶奶的孩子都会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爷爷奶奶,我却没有呢?我的爷爷奶奶在哪里?”父母往往会回答:“他们在天上看着你呢!”“那我为什么看不见他们呢?”此刻,父母就会无言以对。

陈女士也遇到类似情况,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时不时会问类似的问题,有时候还会冒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妈妈,什么是死?死了会怎么样?”孩子并非什么都不懂,陈女士也想告诉孩子,可是她却很困惑,在孩子多大时可以跟他谈论生死、怎么谈?

“万一吓到孩子,怎么办?”有时候孩子做一些危险动作,想要制止,也想把后果说得严重一点,让儿子下不为例,但是陈女士一直不敢说怎样之后会死。

(三)自己都很害怕死亡,所以不敢跟孩子说

曾小乐今年12岁,会主动跟妈妈谈起生老病死,还会告诉妈妈那都是自然规律。可是妈妈却从不主动跟小乐提起死亡的话题,她觉得太沉重了。“我自己都害怕死亡,至今都不敢想象若有一天父母不在了,该怎么办,所以也不敢跟孩子说。”

小乐一年级时,姑婆去世了,小乐也参加了丧礼。当时,小乐问:“姑婆去哪了?”她就告诉小乐,以后表姨没有妈妈了。小乐因此哭得很伤心。

小乐妈妈说,小乐比较早熟,现在已经有很强的生死意识,经常主动谈论有关生命的话题,反倒是自己因为害怕,觉得话题太沉重了,不敢谈论太多。顶多,只会暗示孩子,生命只有一次,爸爸妈妈养大一个孩子很不容易,要珍惜生命。有时,看到哪个孩子因为作业没做好,被老师家长说了几句就跳楼的新闻,小乐妈妈回家后就试探性跟小乐提起。小乐很淡定地回答:“那个小孩的心理素质不好。”小乐妈妈赶紧补上一句:“你上学不要有压力,我们没指望你怎样,健康快乐就好。”

(四)家长从不避谈,并非是“残忍的教育”

林女士的儿子年仅8岁,却可以大方地与人谈论生老病死,而这一切与林女士平时的教育分不开。林女士说,自己本身就对生命抱着一种坦然的态度。

儿子3岁时,家里养的一只狗死了,儿子的奶奶就骗他说狗狗去公园玩的时候走丢了。之后,3岁的儿子每次去公园,都会念叨狗狗在那儿丢了。长大一点后,家里人开玩笑问他狗狗去哪了,他竟然淡定地说:“狗狗死了。”原来家里大人平时说的话,关于狗狗死亡等,都被儿子听进去了。

之后,林女士在儿子面前就不会避谈生命的话题。一起看新闻时,看到电视中人得了癌症、出了车祸等悲惨画面,她就会跟儿子说,要是以后家里谁遇到这种情况,要坦然面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儿子还会问她,人死了哪些器官有用,林女士也会认真作答。

去年一天,林女士的母亲老是拉肚子,儿子就说:“奶奶,你这样拉肚子,不会是肠里有细菌,得癌症了吧?”被孙子这么一说,奶奶立马去医院检查,结果真的得了直肠癌。好在发现得早,手术很成功。林女士说,应该告诉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坦然面对生死,这对孩子并不是一种残忍的教育。

(五)学生观察花开花谢,体会生命是有周期的

在课堂上,老师是怎样给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和时间赛跑》。作者林清玄写道:“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小学语文老师洪彩云说,这就是一篇讲述“去世”的课文。人就像一朵花,花开了,花谢了,生命就结束了。只不过,人的生命比花期更长一点。

她把这一点,告诉给了她的学生。事实上,整个学校都在用这种方法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生老病死,什么是生命轮回。

某中心小学校园里,有一个“生命花草园”。每逢寒暑假,孩子们就把一盆盆花草领回家养,看着小苗长大、开花、结果、凋落……花草养死了也没有关系,还可以再种。因为这就像人一样,生命有周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洪彩云说,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死亡”是一个相对空泛的词。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含义,只能转化成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东西,并转化成对时间的规划。比如,生命存在时,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当生命逝去时,要自然乐观地接受。

某中心小学校长黄大福说,其实德育、安全、和谐等教育,归根到底都是生命的教育。从2010年开始,学校就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

(六)让中学生玩诺亚方舟游戏,从中认识生命

“我们来玩个游戏,如果你突然遭遇灾难,只能带5个人和5件随身物品,去到诺亚方舟。但是,船一直往下沉,你必须不断淘汰一件东西,或者一个人。”这是某中学心理老师彭波给初二学生上的一节心理课。他的话音刚落,学生们都已快速地丢掉了随身的5件物品。可是,船还在下沉,还要再舍弃人,到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受不了了,掩面痛哭。这三个人,很可能就是他和他的父母。

彭波说,此时课还能不能继续往下上,已经不重要。学生通过这个游戏,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并对世界和生命有了敬畏之心,这样才能更加爱惜自己。他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和小学生已经不同。他们已经不再那么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生命教育,就是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如何去尊重、爱护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七)“活了100万次的猫”,告诉孩子“为什么而活”

在幼儿的世界里,其实也有关于死亡的故事。比如适合4~6岁儿童阅读的经典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讲的就是一只孤独倔强的虎斑猫,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个人宠爱过它,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是它连一次也没哭过,它先是国王的猫,然后又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太和小女孩的一只猫,但它活得浑浑噩噩,对一切漠不关心,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一只野猫,爱上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这是一部有关生命意义的伟大寓言。

某幼儿园的吴园长说,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还不能理解人的生老病死。老师讲起来,也可能会很生硬,还怕让孩子的情绪陷入低谷。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讲。比如清明节到了,街上出现各种祭品,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讨论。也可以通过图片、影片以及绘本,来触及到这一块,但也仅仅是蜻蜓点水。她觉得,对于更大一点的孩子,才能更深入地讲。

二、建议:关于死亡话题,教育应该正面引导

(一)生命教育任何阶段都合适,只要有契机家长不应回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康敏认为,生命教育在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都合适。不论是3岁还是13岁,只要有契机,家长不应回避,而应该抓住时机向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比如低年龄段的孩子,在养小动物时,动物死亡,家长不应以“再给你买一只”这样的回答来处理,而应该借此对孩子进行生命是有期限的等教育,让孩子记住与小动物曾经有过的美好回忆等。

康敏说,对于学校而言,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对家长的家庭生命教育进行相关指导,教给家长一些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善待生命的小技巧,训练家长在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就像“创可贴”,要给孩子的“伤口”止血。在孩子成长中,家庭影响占据70%,学校占25%,而社会仅占5%。这也就是说,更多的教育责任在家长身上,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行为偏差,建立起孩子与家长间的信任感。

(二)家长老师关注点在“人”上,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存在感

某中学心理老师刘平超说,生命教育应该包括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她看来,现在的生命教育是缺失的。一些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轻生的做法,与生命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

在刘平超看来,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总体来讲,关注的点不在“人”,而更多在“学业”。当很多孩子学习成绩没达到家长、老师的期望值时,被老师、家长批评后,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此外,有些孩子的人际问题比较严重。孩子与老师、家长的冲突明显,与同学相处不来。在家里习惯被宠溺,到了学校之后,孩子得不到像家里一样的地位,就会有落差,感觉自己被忽视,没有存在的价值,进而选择自虐、轻生等。最重要的是,许多孩子不懂得珍爱生命。稍大一点的孩子,会因为感情问题痛苦不堪,自我伤害。

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生命?

刘平超说,要引导孩子关注小动物、植物,把动植物当成一个生命体,并注入情感。当动物病死,植物枯竭,让孩子试着对它们说:“谢谢你们曾经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很开心。”让孩子在面对动植物的生与死中,渐渐地领悟到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从而在面对亲人、朋友离去时,懂得处理自己的悲伤,释放情绪。此外,作为父母和老师,自己也要学会坦然面对生命,快乐地活着,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三)应以正面的教育为主,不宜有过多负面暗示

心理教师黄老师在某公办小学任教。她说,自己在授课时,曾把自杀的相关案例加入到讲课内容中,但在讲课时发现,课堂气氛非常沉重,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后来,只好剔除这部分内容。

黄老师认为,很多孩子根本从没想过结束生命,如果消极方面直接说出来,容易对心理弱小的孩子造成冲击。在生命教育方面,应多突出生命的美好。学生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黄老师认为,这与挫折教育缺乏有关。现在的学生多数是在受保护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抗压能力比较弱。

某小学心理老师张艳红也认为,在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过程中,过多的负面暗示,如“自杀”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好奇,进而模仿。所以,还是应该以正面的教育为主,比如从小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张艳红说,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应该感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阳光”“空气”和“水”。小树生机勃勃地成长,是不会“病死”的。特别是对于低龄儿童,或许根本没有“死亡”的概念,所以不应多做暗示。

张艳红曾参与过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心理危机干预。当时,这个班级有一名学生跳楼自杀,班上其他学生急需专业的心理干预。这个过程中,心理干预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件,帮助其他学生与逝者做心理上的告别;同时,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有效应对因意外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

三、延伸:德国学校面对空难应对的启示

德国之翼4U9525航班失事,德国小镇哈尔滕失去了16名学生和两位老师,孩子们所在的学校是如何应对这场灾难的呢?

(一)侥幸者的思考,让人刻骨铭心

我们不知道全部情况,但从报纸的零星报道中,可以了解到一些与我们不大相同的处理方式。一是这所名为约瑟夫·科尼西的中学周二停课一天,学校周围摆满了鲜花和蜡烛以表达悲痛之情。学校的一张乒乓球桌上也摆满了哀悼的蜡烛,还有一百多人聚集在中学前,不少中学生拥抱痛哭。让学生在身边的灾难中体味悲痛,寄托哀思,表达思念,这既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也是生命教育最本质和内在的形式。二是学校周三重新开放时并没有安排上课,而是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处理和平复自己哀伤的情绪,给哀伤的情绪一段时间弥合,而不是急于恢复正常,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心理必要的适应期,可以说符合人的情感需要,也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三是该镇还有另外一队学生本来也要搭乘这架飞机,仅仅因为其他原因未乘而幸免于难。对此,来自汉堡的15岁中学生克拉拉说,发生事故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遇难的也有可能是我们。”这名15岁的学生所代表的这些侥幸者发出的感慨,超脱于个人生死之外,所思考的视野不狭窄,既感同身受,又让人刻骨铭心。

(二)让学生有哀婉的表达,才能塑造健全人格

从这些零星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一是学校和学生发生天灾人祸之后,一定不要捂着、盖着和蒙骗学生,要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命突然离去这样惨痛的事实感悟人生,并进行生动有效的生命教育。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要急于恢复正常秩序,进行教学、读书和上课。我们常常以此为成绩进行炫耀,天灾人祸之后迅速恢复上课,确保正常教学,其实,适得其反。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从巨大悲伤到恢复正常有一个相对平缓的过度,而不是轻易忘却;同时要有适度、适当的情感宣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我经常说,一个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特定情境大笑,自由地笑,同时也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悲伤和哀婉的表达,这才能塑造出健全的人格,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三是我们有一个习惯,即使这个习惯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飞机失事、轮船倾覆等灾难发生后,首先要看是否有中国人,是否有某省某市人。之所以说可以理解,是因为同一地域生活更接近,情感接受度与非同一地域者比,当然不同。但是,另外一方面,过度强调本国人、本地人也未免显得心胸和思考过于狭窄。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引导学生面对每一次灾难都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起码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提高对人生更高层次和境界的认知。

这样的对比无关高低,只是想说,尽管国情不同,人种不同,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爱人、爱己、爱生命的情感应该是共通的。这些情感的凝练、提升,辐射和浸润都有助于使人更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学校处理灾难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谈论如何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 篇9

一、现有的管理弊病

要摸索出最佳的路径, 首先要明晰现有的管理弊病。师范学院涵盖着的管理组织, 被划归成金字塔这样的管理架构。这种惯用的行政架构, 存留着如下的弊病:

(一) 不断延展管理范畴

行政管理现有的组织, 都有着延展的总倾向。管理必备的那些组织, 要拓展既有的工作架构, 就要接纳新设定出来的职务, 供应可用的新岗位。只有这样, 才能与延展以后的管控范畴相契合。然而, 在偏多的情形下, 行政管理的特有组织, 存留着职务饱和这样的弊病;现有的职务, 也凸显了不对称的总态势。工作成效被限缩, 要维持住既有的工作实效, 就要接着去添加人员。因此, 院校现有的管理机构, 就带有自发膨胀这样的趋向。

(二) 没能调动热情

金字塔这样的组织架构以下, 上层涵盖着偏少的职务。然而, 组织惯用的激励路径, 还是促动员工去晋升;实现这一路径的可用办法, 就是接纳带有层级性的报酬。在如上的分配路径下, 组织成员单纯去注重现有的职务升高。高层级内的职务, 已经带有饱和的态势;下面层级内的职员, 就缺失了原有的努力目的, 没能调动起潜藏的热情。带有饱和态势的职务架构下, 也有偏多的职员, 没能适应特有的岗位需求。这样一来, 组织架构下的管理效率, 就会被限缩。

(三) 流动性没能凸显

师范院校现有的行政组织, 缺失了应有的流动特性。这种惯用的人事机制, 让院校架构内的组织, 更容易去吸纳带有关联的职员, 排斥掉那些不带有这种关联的人员。这样一来, 就压抑了偏多的人才, 让组织架构以外的那些人才, 很难进到既有的架构之中。行政管理现有的组织成员, 普遍存留着懒散的弊病。他们单纯去注重现有的待遇升高, 少数的这种主体, 甚至用特有的权能, 去谋求潜在的私人利益。

二、提升成效的路径

(一) 改造惯用的机制

师范学院现有的管理机制, 存留着偏多的漏洞。更替惯用的机制, 可以促动管控成效的提升。从现状看, 院校惯用的组织机制, 存留着僵化的总态势, 管理路径带有陈旧的弊病。为此, 师范学院要更替惯用的人事制度, 接纳聘任架构下的新机制。依循现有的管理状态, 要更替陈旧的机制, 就应抛弃惯常的终身制, 接纳岗位管理这一路径, 建构起竞争架构下的人事制度。依循合约管理这样的总规则, 公开去接纳人才, 凸显岗位聘用这一机制核心。

(二) 提升管理素养

师范学院搭配着的行政管理, 要接纳“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行政管理现有的水准, 密切衔接着主体的素养。为此, 院校要着力去提升现有的主体素养, 调动起管理人员应有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 才能搭建起带有实效的新框架。院校要设定出可用的培训制度, 让管理人员接纳平日内的这种培训。在培训时, 要明晰现有的管理流程, 增添职员应有的责任感。与此同时, 管理人员应明晰现有的素养不足, 不断去吸纳专业知识, 依循管理层级的特性, 去接纳专业架构下的多样知识, 提升现有的办事成效。

(三) 接纳信息技术

师范学院惯用的行政管理, 没能接纳信息技术, 也没能利用好这一技术特有的便利性。实际上, 管理路径的科技化, 可以促动实效的升高, 为院校限缩管理成本。行政管理特有的现代化, 是在惯常的工作以内, 建构起全方位态势下的信息体系。要安设电脑、特有的多媒体、带有摄像特性的设备, 从而简化惯用的管理流程, 提升规制成效。可以利用现有的院校网络, 助推行政管理这样的进程, 延展信息的渠道, 促动获取成效的升高。

可以接纳微机网络架构下的行政管理, 在最短的时段内, 寻找到带有精准特性的管理信息, 塑造自动路径下的行政办公。可以创设院校内的新颖网站, 便利平日内的宣传, 延展院校现有的知名度。网络架构下的政务公开, 可以增添原有的透明度。接纳虚拟的网络, 以便化解管理路径内的多样疑难。要为同学供应可用的学习时机, 让同学能接纳网络, 去拓展原有的知识面。

(四) 增添灵活性

惯用的教育管理, 接纳了标准化这样的总框架, 依循僵化的机制, 去规制平日内的院校工作。要更替这样的陈旧路径, 接纳带有灵活特性的新颖思路。惯用的管理架构下, 只要依循设定好的机制, 就能获取到期待中的管理成效。然而, 现有的教育环境, 正在不断更替;带有复杂特性的多样因素, 都会添加到既有的管理以内, 这就增添了原有的复杂程度。更替着的因素, 会破坏掉既有的秩序, 带来失衡这样的总状态。为此, 管理者要明晰环境的更替, 能辨识现有的多样要素。在这样的根基上, 接纳灵活的管控办法, 随时去调整现有的机制。

例如:要接纳管理架构下的多样艺术, 对不同对象, 选取出不同的办法, 以便提升原有的管理成效。要细心辨识对象的特征, 在坚持应有的刚性时, 接纳情感感染这样的新方法, 获取到最佳的那种实效。

结束语

现代管理接纳了效率这一中心, 带有“以人为本”这样的总理念。比对其他架构下的行政管理, 教育管理带有独特的属性。从现状看, 师范院校现有的教育管理, 还存留着一些弊病。要明晰现存的漏洞, 注重管控的细节, 不断去促动现有的效率提升。

摘要:行政管理, 是运用特有的管理权, 有序管控行政事务。教育架构下的行政管理, 是在完成惯常的教学后, 设定出来的行政管理, 面对特有的院校。师范学院现有的行政管理, 被划归成内部管控的重要成分。因此, 有必要明晰行政管理现有的目标, 提升职员现有的思政素养, 搭建出科学架构下的管理体系, 促动管理成效的升高。

关键词:教育行政管理,效率,提高途径

参考文献

[1]董建英.试论教育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12) .

[2]张端.谈如何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9) .

如何和小孩谈论家族性心脏病 篇10

你或许已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疾病或有过心脏病发作或卒中,也可能有增加心脏疾病风险的问题,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或糖尿病。如果你的兄弟姐妹、父母或祖父母与你处境相同,几乎可以肯定你也会有所谓的心脏疾病家族史。

你的小孩也是如此。“无论他们是儿童、青少年、青年人、成人,他们都需要知道自己有心脏疾病的家族史。”心脏病学教授以及哈佛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女性健康主任波娜·约翰(Paula A.Johnson)博士说。

“了解你的家族史是指导我们如何从健康角度照顾自己的最有效途径。”约翰博士说道。这也是你小孩做出改变的机会,从短期和长期来看都是值得的。

最大的预警征兆是心脏或血管出现的早期问题。“早期”在这里是指男性55岁以前,女性65岁以前。约翰博士说:“由于雌激素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女性早期出现心脏问题是很可能有心脏疾病家族史的征兆。”

在一项超过12.2万个犹他州家庭参与的研究中,14%家庭有心脏疾病史。这些有心脏疾病史的家庭成员,占早期发生心脏疾病总人数的72%,占不同年龄段患心脏疾病总人数的48%,占75岁以前发生卒中总人数的86%。

应该告诉小孩什么

基因从一代传给下一代,影响着心脏疾病相关的所有生化因素:机体如何控制膳食脂肪、机体如何识别和处理感染、血管功能、血液凝结、胰岛素敏感性、血压控制以及更多。

然而,基因并不是全部原因。同一个家庭吃的食物相同、对身体锻炼的态度相同、居住的环境相同、身处的文化相同,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心脏疾病和卒中的风险。

换句话说,基因并不决定命运。无论你有何种家族史,最为重要的是个人的健康决策。

有家族史并不等于宣判你的小孩一定会得心脏疾病。预防有着重要影响,可通过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进行预防。在犹他州家庭的研究中,有被提醒其家族史的下一代心脏疾病发生率较低。

如何告知小孩取决于他们的年龄。如果他们还未成年,消除他们的疑虑比吓唬他们更重要。对于更小的小孩,不要太早告诉他们太多信息。可从简单的事实开始,询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并且简要直接地回答他们。

约翰博士建议,“可跟他们讲,‘我们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然后解释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特别强调我们可以预防这些问题,告诉小孩如何健康饮食和运动。”

采用心脏模型可能有助于你向小孩解释什么是心脏疾病。将心脏比喻成水泵,血管比喻成水管,可帮助你将基本的概念形象化。

如果你的小孩或你的孙子已经是成年人,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家族风险。

“许多年轻人并没有定期接受医学治疗,因此有心脏疾病家族史的人必须懂得为什么与初级护理医师保持联系如此重要,随着医疗改革的到来,正是时候让小孩加入医疗保健系统,了解什么是家族史,以及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约翰博士说。

根据家族遗传的心脏疾病的种类,进行一些检测是重要的。例如,一些家庭更倾向于有极高胆固醇水平,称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期高血压或心脏瓣膜问题可能需要联合其他几种检测进行检查。

谈论卡佛时我们在谈论谁 篇11

村上春树编著的《生日故事集》(孔亚雷、林少华译),选录与生日主题相关的十三个短篇小说,其中有雷蒙德·卡佛的《洗澡》。“编者按”中介绍说:

《洗澡》这部作品另有一个长的版本,名为《小而有用的事》。事实上,这个短版本是信奉“极简主义”的强势编辑大加改写的结果。卡佛本人不满意,日后重新写了长版。作为小说的艺术成就,《小而有用的事》好得多,内涵更加深刻。不过,《洗澡》这部作品也自有其难以割舍的韵味。那种仿佛被人无缘无故一刀砍去脑袋抛开的无比荒凉的读后感,此外是很难领略到的。

这里说到的“强势编辑”是戈登·里什(Gordon Lish),他和卡佛的关系是相关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里什改写的《洗澡》收在《谈论爱情时我们都在说些什么》(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中,卡佛重写的“长版本”收在《我打电话的地方》(Where I’m Calling From: Selected Stories)中。后者是作家的自选集,《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汤伟译)。“A Small, Good Thing”这个标题,译为“一件有益的小事”。中文读者,不妨从《生日故事集》读《洗澡》,从汤伟译本去读《一件有益的小事》,将两个版本比较一下。

光读《洗澡》,不读《一件有益的小事》,真不知道两者会有那么大差距。这个问题,即便不是“卡佛迷”的读者恐怕也会表示关注的。

《洗澡》篇幅不长,说的是母亲为八岁的儿子预订生日蛋糕,并给面包房留了名字和电话号码,说好下周一下午生日派对之前去取,不料生日上午男孩在上学路上出了车祸,被送进医院。男孩父母亲都赶到医院陪伴,其间父亲回家洗了个澡,在浴室里接到陌生电话说“有只蛋糕没拿”,而他以为是骚扰电话,不予理睬。男孩昏迷不醒,医生不认为这是昏迷,而说是“睡觉”,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修复”。夫妻俩感到忧惧,为儿子的伤势祈祷。母亲打算回家洗个澡,料理一下家务。她刚回家电话就响了,电话里有个男人的声音称呼她名字,她回答说:“是我……是不是有斯科特的消息?”斯科特是她儿子的名字。电话里的声音说:“斯科特,是有关斯科特的消息,是的,当然有斯科特的消息。”故事到此为止。究竟是谁打来的电话,医生还是面包师?没有交代。电话里的男人会讲斯科特的什么消息?更是不得而知。小说留下的是一个悬念。

以上概述不能反映小说的内容。对话和细节、剪辑和节奏、勾勒和留白,这些不可遗漏的关节在概述中遗漏掉了,而它们构成一个短篇的肌理。我们在转述一篇小说时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所谓小说就是中文“小说”这个词的字面意义,从小处说事。例如,篇尾描写的“等候室”那个场景,尽管琐屑,其作用却不可小觑。男孩的母亲打算回家洗澡,在医院走廊上找不到电梯,结果在一间等候室里撞见一家人,其中有个女人冲着她反复嚷嚷:“是不是有尼尔森的消息?”她答道:“我在找电梯。我儿子在住院。我找不到电梯。”那户人家指点电梯的位置。临走她说了一番话:“我儿子被车撞了,但他会好的。他休克了,但也可能是某种昏迷。那正是我们担心的,某种昏迷。我要走开一会儿。也许我会去洗個澡。我丈夫在陪他。他在守候着。我不在事情也许会变好。我叫安·薇丝。”而那户人家的男人摇着头说:“我们的尼尔森。”这一段是叙述中的枝节,不能说和故事无关。双方各说各的,无所谓沟通。男孩母亲的诉说显得有点不搭调,但也反映她的心态。我们看到,“等候室”场景占了一页(中译的十分之一)篇幅。为什么要突出这样一个比例?毫无疑问,这对烘托全篇的氛围和意蕴是有作用的;细细体味,这种处理不乏微妙之处。

两次洗澡构成这篇小说的脉络,凸显男孩悬而未决的生死以及年轻夫妻的忧惧。两次洗澡中,电话扮演重要角色。第一次是面包师打来的,催促领取蛋糕,由于男孩父亲不接头,事情显得莫名其妙,第二次不知道是谁打来的,那个人叫得出母子的名字,按理说也应该是面包师,但是小说在这个节骨眼上戛然而止,男孩的生死问题便作为最大的悬念留了下来。电话里陌生男人的话语显得突兀,由于差池或隔膜,也显出几分荒唐,像是外界某种怪异而粗暴的力量侵入这个患难的小家庭。“电话”构成别有意味的一个主题性元素。

纳博科夫有个短篇《征兆和象征》,与这篇有点像(也是生日主题),写一对牵挂患病儿子的老年夫妻等候电话铃声响起,结尾也是悬而未决;电话带来的是佳音还是噩耗,两篇小说都没有交代。这种戛然而止的叙述强化的是一种未知而疑惧的气氛。《洗澡》大半篇是在写这种气氛,焦虑、迷茫、无助。医生的诊断使人疑虑不安。男孩母亲找不到电梯,在等候室和陌生人说话,这个细节染上混乱而荒凉的色彩,让人想起马尔克斯的短篇《雪地上的血迹》,主人公在医院里孤孤单单,找不到来看病的情人,仿佛医院和这个世界一样陌生而令人迷乱。

《洗澡》的故事本来很平常,由于叙述的处理显得不平常。结尾的收束未免有点生硬,其悬疑是人为的,强加的,却也给人“那种仿佛被人无缘无故一刀砍去脑袋抛开的无比荒凉的读后感”,在模糊的暗示中传达一种患难和绝望的气氛。从中可以看到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运用:重要交代被刻意省略,通过场景和对话的剪辑予以暗示;那种貌似琐碎的叙述方式是相当风格化的,仍包含着强烈的叙事革新的意图;换言之,传统的叙事美学即便没有完全老化,却也是被粗暴地废弃并丧失时效了。从这个角度讲,《洗澡》是给人深刻印象的小说,是文体上具有锋锐感的作品。它通过日常情境的错位捕捉生存的脆弱和焦虑,在语言中刻入一幅寓含恒常感的现世图景。现代性和现代写作的一道微观风景。

卡佛重写的长版本,篇幅增加了近两倍。对比之下,风格的差异很明显。与《洗澡》相比,这篇的语言风格甚至略显钝感。因为卡佛的描写和交代相对老实,经编辑删削,完整的段落缩减为几句话,更强调留白和潜台词。而这种风格化的叙述并非卡佛的追求。

重要差异是情节。《洗澡》戛然而止的地方,《一件有益的小事》把故事才讲到一半!电话确实是面包师打来的,男孩母亲因忧虑过度而把生日蛋糕给忘了,她和丈夫一样以为是陌生人骚扰电话。她洗完澡去医院,还顺便咨询了尼尔森的情况(长版本里“尼尔森”改叫“弗兰克林”),得知男孩已死亡。接下来是斯科特终于从昏迷中醒来,“呼出最后一口气”,也离开了人世。《洗澡》颇费猜测的悬念这里都有明确交代,包括医生的诊断,诸如“昏迷”、“休克”、“颅内出血”、“隐性脑阻塞”等等。而“等候室”场景并未涂上荒凉幽闭的色彩,双方是寻常的对话,那户人家的女人还解释说,他们的儿子是在派对上被误捅了几刀。这个插曲和主线之间构成呼应:两户人家同病相怜,两个男孩遭遇飞来横祸,结局都是伤重不治。类似例子可以举出不少,说明《洗澡》是如何将细节描写大幅删减,将情节拦腰斩断,从而改变故事走向,包括叙述的色调、氛围和意蕴。

nlc202309081107

《一件有益的小事》是在始终可以认定的节奏中讲述故事,读者感觉不到风格化处理所造成的压力。它被截断抛弃的后半篇是叙述的高潮部分。丧子的年轻夫妻回家,悲痛中又接到陌生人电话。男孩母亲终于想起忘了取的生日蛋糕,她和丈夫去面包房,当面指责那个纠缠不休的“混蛋面包师”。一番交涉之后,面包师为自己的行为道歉,让夫妻俩坐下,请他们吃“热面包卷”,并安慰道:“……你们得吃东西,接着生活下去。这种时候,吃是一件有益的小事。”接下来是这样一段描写:

他们吃着面包卷,喝着咖啡。安突然感到了饥饿,面包卷又热又甜。她一口气吃了三个,面包师看了很高兴。而后,他开始说话了。他们仔细地听着。虽然他们既疲惫又痛苦,他们还是听着面包师说他要说的话。他们点着头,听面包师说起他的孤独,伴随中年到来的怀疑和无能为力。他告诉他们这么多年来没有孩子的滋味。日复一日,烤箱满了又空,空了又满,永无止境。派对食品,为他人庆典所做的。厚厚的糖浆。插进蛋糕的婚礼夫妇小人像。几百个,不对,到现在为止该有上千个了。生日聚会,想想那些点燃的蜡烛吧。他有一门必不可缺的手艺。他是个面包师。他庆幸自己不是卖花的。喂饱别人要更好些。任何时候,面包都比花要好闻些。

这个“热面包卷”的细节,对已经造成的悲痛和愤怒的情绪有着奇妙的纾解作用;也可以说,给人以童話或抒情诗的作用力。最后一句交代说:“他们一直聊到了清晨,苍白的光高高地照在窗户上面,他们还没有离开的打算。”这个世界的灾难、不幸、痛苦和疲惫,便暂时被驱除,被遗忘了,只有面包房的灯光照耀着黑暗世界里的这三个人物;他们的空虚虽说未曾减少一分,而温暖的慰藉却也不容否认,因为,让孤独的心灵彼此靠拢的那条纽带已经牢牢建立起来。

小说大半篇叙述是低调的,结尾的处理出人意料。此处导入的救赎性意向,颇有分寸,仍是俗世而非宗教或道德的救赎,还带有一丝诙谐的喜剧感。故事的主体是悲剧,叙述却是在节外生枝的地方完成的;换言之,丧子之痛是悲剧,陌生人电话之谜却含有喜剧性;两股线索逐渐抵达悲喜剧的交汇点,那个有些啼笑皆非的诗意而温暖的结尾。拜读这篇小说,让人不由得对全篇构思及其展开的艺术感到钦佩。

尽管村上认为,作为小说的艺术成就,《一件有益的小事》好得多,可在《生日故事集》中他还是选了《洗澡》。选《洗澡》也没错。选家是读者,不一定要充当仲裁。问题在于,《洗澡》算是谁的作品?

毫无疑问,这不能算是卡佛的作品;在编辑的大力改写中其创作已沦为“原始”素材。严格说来应该署上两位作者的名字,戈登·里什在前,雷蒙德·卡佛在后。事实上,它是以卡佛的名义发表的,后来又出了一个长版本。读者不明就里,以为作家是以截然不同的风格写了同一个故事。

这桩文坛奇案,着实让人哭笑不得。笔者见识有限,只能说这样的事情真是闻所未闻。“强势编辑”强势到此种地步,干脆越俎代庖,而作家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编辑大加改写。如此待遇,普通新手也难容忍,何况是卡佛这等优秀艺术家。

戈登·里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时尚先生》和科诺普夫出版社的编辑,人称“小说统帅”(Captain Fiction),出版过唐·德里罗、理查德·福特等人的作品。八十年代初,卡佛开始让里什编辑他的手稿。据卡佛遗孀苔丝·加拉赫(Tess Gallagher)说,她丈夫的创作反复修改,非常需要一位编辑,戈登·里什便成了那个编辑;在卡佛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俩的关系多半是好的。

而《纽约客》编辑大卫·莱姆尼克(David Remnick)说,八十年代初卡佛写给里什的信件显得有些情绪古怪;有一封信里说里什比他兄弟还亲,另一封信里则央求对方不要出版《谈论爱情时我们都在说些什么》,此书令他转辗难眠,经过比较和审视,他认为第一稿要比编辑的版本更好。

但此书于一九八一年以编辑的版本问世并大获成功。与集子同名的那篇,原题《新手》(Beginners),标题是编辑重新取的,很惹眼,很出名。编辑不仅改题目,也改人物名字,连结尾也改。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授多丽丝·贝茨(Doris Betts)比较原作和编辑版,发现编辑添加段落,重写了结尾。细细检查,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沙发”(sofa)一会儿改成“睡椅”(couch),一会儿仍是“沙发”。嬉皮士“耳朵上戴一个小金戒指”(He had a tiny gold ring in his ear),改成“耳垂上穿挂一个小金环”(a tiny gold loop through his earlobe)。几乎什么都要改,这是在创作而非编辑了。他把自己的趣味注入,改变语言成色。“we got drunk”改成“we got pissed”,两句都是“喝醉了”的意思,但“pissed”用语粗俗,变成另一种味道。中文读者从《新手》(孙仲旭译)一书十七个未删改的短篇,大致也可一窥究竟。显而易见,里什不认为自己是编辑,而是负责第二稿的合作者,写完便可定稿了。

读者打抱不平,指责编辑霸道。艾琳·巴特斯比(Eileen Battersby)撰文指出,戈登·里什就像学校老师,该怎么写由他说了算。卡佛何以允许此种极端的文体干预,使其作品意义肢解,结构变形?编辑该遭到质疑,而卡佛本人也该遭到质疑。那时作家已非新手,其处女作进入一九七六年全美图书奖的短名单。为什么不捍卫自己的创作?为什么不拿回手稿一走了之?艾琳·巴特斯比推测说,里什作为《时尚先生》编辑,发表过卡佛的早期作品,也许是感恩和忠心使作家一忍再忍,不得不妥协;再说作家刚从积年的酒精中毒症中恢复,身心软弱,不够坚定似乎也可理解,而不管怎么说,此种妥协行为损害的是他自己的艺术。

也有读者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大卫·莱姆尼克说,他“感觉卡佛是从里什那儿学到些东西的,并内化为有益成分,有助于发展我们所知的卡佛美学,他创作中贯穿的那个独特声音”。孰是孰非,需要更细致的研究和评判。此案牵涉的不只是他们两个人,说得宏观些,也跟美国八十年代的小说复兴有关。卡佛的创作带动了潮流,而里什的编辑工作岂能只给予负面评价?

nlc202309081107

苔丝·加拉赫声称,重要的是让读者看到原稿,在不违法出版合同的情况下推出原稿,不是为了取代已有的出版物,而是让读者从两种版本的比较中受益。她说,对比《新手》和《谈论爱情时我们都在说些什么》不难看出“原稿有更多的描写,更多的对话,基调也没那么黑暗”。

这一点,我们在比较《洗澡》和《一件有益的小事》时也看得很清楚了。里什偏爱的是一种更为“粗粝”(crude)和“晦涩”(cryptic)的“极简主义”文体,用短句子和寂静的留白造成语义张力,色调较为阴郁,尤其反对明确的结尾。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非常鲜明的。此前美国小说流行的是新闻体的“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还有实验风格的先锋派,而极简主义介于这两者之间,自成一体;其“晦涩”不同于现代派的玄秘和象征,其“粗粝”不同于“新现实主义”强调透明性的再现;概言之,笔触简明,写熟知的平凡琐事,却呈示某种程度的暧昧和不确定性。卡佛早期的创作已经有这种风格,但是应该承认,在里什编辑的《谈论爱情时我们都在说些什么》一书中,所谓的“极简主义”才有了众所瞩目的标记,变成一种迅速流行起来的招牌式风格。此种风格便是通常所知的“卡佛美学”,严格说来,叫作“里什/卡佛美学”才更确切。

卡佛自己的文体并没有那么简约,对风格化元素的提炼也没有那么重视;用约翰·巴思的话说,他是一种“絮叨的极简主义”(long-winded minimalism)。這个概括是很贴切的。他的特点不是刻意省略,而是叙述相对详明,在明确的指代和无声的意向之间造成微妙融合。卡佛和里什/卡佛的区分不难辨认,诗学意义上也应该加以辨认。故而有必要问一问,谈论卡佛时我们究竟是在谈论谁?

戈登·里什是某种程度的“鬼作家”(ghost writer),像幽灵附着于卡佛的创作。他改写的《洗澡》,尽管有缺点,其水准却不一般。作家并不是个个都具有他那种文体创造性的。这桩文坛奇案令人哭笑不得之处也包含这一点,如此有创作才华的编辑是否难得一见?

村上春树热爱卡佛,创作上多少受后者的影响。而他喜爱的究竟是哪一个卡佛呢?从《生日故事集》中似乎不难找到答案,而且也耐人寻味。

(《生日故事集》,村上春树编著,孔亚雷、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二○一五年版;《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汤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二○○九年版;《新手》,雷蒙德·卡佛,孙仲旭译,译林出版社二○一五年版)

谈论问题 篇12

科技驱动着银行服务变革

身处物联网的时代中, 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 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就金融行业来说, 用户希望能得到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享受着各种便捷的金融服务, 包括消费、支付, 信贷、甚至理财等金融服务产品。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是用户最大的诉求, 由此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展前所未有的挑战, 科技大潮将席卷着传统金融业, 使得传统银行服务正悄然转变, 一个全新的, 以“智慧”为趋势的智慧银行运用而生, 其感知客户的智能化服务是重要环节, 围绕客户服务创新显然已成为全球银行企业的首要目标, 新技术的应用是传统银行未来发展核心战略。

银行业面临多重压力, 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冲击等等, 使得银行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来构建一个新的银行服务体系, 即智慧银行, 为客户能提供更加丰富、便利、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战略得以实现。

银行升级之路, 智慧银行系统作为支撑

从上不难看出, 全球的传统银行都面临转型升级, 而用户成为银行业转型策略的重点对象, 通过改造业务流程与智能设备和营业网点的结合为用户带来优质的服务体验。从技术层面来说, 要完成这样一个创新, 必然需要依托一个“智慧银行系统”来作为支撑,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结合, 并部署更多智能设备、优化现有IT网络环境, 真正意义上提高银行运营效率, 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凭借银行依托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 对核心流程、服务及产品进行改进, 提升了客户体验, 通过数字化和移动化, 使得服务流程更加简单和快捷, 不仅降低银行业的运营成本, 也能提升服务效率, 并结合数据分析能力, 更好地量化金融风险, 也能提高信息的安全。

智慧的银行, 让银行变得更“智慧”

智慧的银行是银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紧密地围绕着客户的需求, 整合数据、流程、以及相关系统, 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的是从前端设备到终端数据分析的全套解决方案和超强的计算能力。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 英特尔不仅要让每一台设备智能, 更要让每一台设备具有分析和交流能力, 真正的为用户带去便利, 提升使用体验, 并且帮助银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成本。

银行业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是智慧银行落地关键所在, 作为IT行业领导企业, 英特尔同样把智慧银行视作为重要市场, 英特尔物联网部门提供基于的产品和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存储、通讯产品和技术 (云网端) ;风河操作系统;Mc Afee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及TAP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系统, 从端到端, 让银行智能设备真正智能, 切实做到“智慧”两字。英特尔公司中国区物联网产品营销部产品经理徐民先生表示:“智慧银行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设备等) 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工程, 可以说英特尔为智慧的银行发展提供云网端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在智慧银行硬件构架中, 各种计算机设备都需要采用到处理器, 从前端的图像采集、安防监控到沟通业务所用的视频通话等, 好的处理器可以帮助银行提升工作效率, 节省沟通成本, 并且增强服务质量。正如英特尔在近日台北电脑展发布的至强处理器E3-1500v5产品, 就能很好地支持媒体处理和数据中心图形工作负载, 让前端支持媒体处理的同时, 也可以后端的数据中心快速计算, 分析前端数据。

还有全新的英特尔酷睿i7处理器, 提供10个内核、20个线程, 系统可以通过与CPU直接连接的40个PCIe通道利用高速固态硬盘、网络控制器扩展性能, 英特尔Turbo Boost Max技术3.0, 会把应用导向性能最高的内核, 把单线程性能提升最多15% (比上一代处理器) 。

由于银行设备繁多, 与此同时, IT设备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通过英特尔的主动管理技术可以独立于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 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监控和维护。即使在关机状态下维护人员也可以查看电脑信息, 节约了成本, 也提高了效率, 同时保证了安全。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硬件的虚拟技术, 也支持单机运行多操作系统, 根据不同的应用 (虚拟机VM) 分配系统资源, 相对与软件虚拟机性能更强。

银行创新模式, 智慧的银行时代来临

近几年来, 包括工、农、建、中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经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网点智能化改造升级, 在各大城市推出智慧银行体验店、旗舰店, 打造注重客户体验创新型服务。普华永道对银行业未来三大趋势展望中也有提到: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的融合引领未来, 金融与科技的快速融合, 不仅给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也孕育了新机遇。

就拿农行惠农通项目来说, 这是英特尔和福建实达公司合作的产品, 农业银行在农村, 包括偏远山区进行部署。把互联网金融带到了农村。国家的扶农政策、资金可以从银行直接划拨到农民账户上, 农民可以非常方便地就近使用和管理自己的钱。

惠农通是农业银行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和渠道体系, 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惠民生的战略性工程, 让农村的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得到基础金融服务。在技术上, 惠农终端采用英特尔的产品和技术, 简单友好的触屏界面方便农民操作, 远程管理技术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进行软件升级和维护, 免去因站点分布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带来的诸多烦恼。

另外,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NCR公司, 致力于帮助各种商业建立强大的客户关系, 其主要产品有自动柜员机 (ATM) 、零售系统、Teradata数据仓库和IT服务等, 覆盖零售、金融、电信、制造、旅游、交通及保安等行业, 比如NCR视像柜员机技术, 采用NCR视像柜员机的银行, 为消费者带来更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 能够取代约95%的传统柜面人工服务——诸如储蓄业务、无卡交易、支票兑付、账户服务和金融理财等等。

近几年物联网迅猛发展, 银行经历了由“网点规模”到“电子智能银行致胜”的转变, 到如今面向智慧银行转变升级, 英特尔公司及其物联网部门为智慧银行的发展提供云网端的产品和技术。基于英特尔物联网技术, 让银行普通的金融终端产品有了视频互动、语音识别等智能应用, 当然, 智慧银行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承载着银行的所有业务, 但随着智慧银行时代的到来, 成为银行业发展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金融系主任韩复龄近日出席2016年中国国际银行会议上表示:“我们经常讲互联网+, 指的是互联网公司+金融、体育, 还有其他。反过来对我们银行来讲, 我们要智能化, 或者智慧化, 这个离不开互联网, 离不开智能化的应用, 银行要成为智能银行, 就是感知客户的需求。”

智慧的银行需要进一步与科技的融合,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无论是业务的预约、电子化表单及信息的发布, 移动办公等等, 通过物联网等技术, 把数据连接起来, 通过数据来分析客户, 或者说感知客户的需求, 并对流程上的优化、设计、改造, 提升运营效率, 提升客户的体验及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上一篇:协调采购论文下一篇:德育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