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育(精选12篇)
我教育 篇1
三尺讲坛上的小插曲,总是能不期然地奏响成长的乐章。
上午第二节课,如往常一样,踏着预备铃,我迈着轻松而自信的脚步走向教室。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嘈杂声:
“呀!好恶心哟!”
“吐,也不到外面去吐。”
“真难闻啊!”
……
我走到教室一看,孩子们一个个捂住鼻子,一脸的厌烦,并且他们都斜着眼睛朝一个方向看着。循着他们的目光,我找到了导致整个教室乱哄哄的根源——张XX吐了!在他的座位周围、地上、桌子上以及坐在他前面的刘XX的后背上,都是呕吐物!
这时刘XX正不知所措,呕吐物在他后背上,他想去擦掉不方便,也够不着。看到刘XX的窘相,几个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有的一边指着刘XX,一边和同学哈哈大笑,有的半捂着鼻子笑,有的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同学们的笑让刘XX更难堪了,他看了张XX一眼,昔日的好朋友此时正难受地趴在桌上,刘XX的眼中顿时流露出一丝心疼,他伸出手想去安抚张XX,可看到其他同学的表情,面子上过不去,他把手收了回来,然后指着张XX厉声说:“讨厌!怎么吐到我背上了,你让我怎么办呀?”
此时,我看到张XX脸色蜡黄蜡黄的,正双手捂着肚子,痛苦地趴在课桌上,他无助地望着刘XX,发出微弱的声音:“对不起,对不起……”
“张XX,你怎么吐得这么厉害?要不要去医院?”我较大而关切的声音打乱了教室里的“热闹气氛”,此时,孩子们才知道我的存在。我赶紧拿起教室里的擦手毛巾,帮张XX擦掉了下巴上的呕吐物,扶他起来坐到一边,又迅速用毛巾帮刘XX擦去了背上的呕吐物。正当我去拿打扫工具准备清理地上的呕吐物时,“老师我来吧!”王XX等几个同学抢在我前面,拿起工具就打扫起来。
此时此刻,再也没有一个同学捂鼻子了,没有一个同学在笑了,没有一个同学对于别人在教室里呕吐而发出不满的言辞了。教室里除了打扫的声音,什么声音也没有。孩子们都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沉默了几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些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是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三(2)班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加上老师一共57人,除了放假,我们都会在一起学习。那我们的家人生病了,吐了,我们会嫌弃他吗?”“不会!”孩子们齐声回答。“那我们该怎样对待生病的家人呢?”“关心他!”“帮助他!”“送他去医院!”孩子们高声回答着,教室里沸腾起来,已和刚才的沉默完全不同了。
我怀着欣喜的心情继续说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能够这样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一个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好学生!”我的话音刚落,刘XX就抢着说:“老师,我知道张XX的家,让我送他回家吧!”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天了,可它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1. 教师的言传身教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涌进学生的眼睛,在他们心灵的“底片”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美好心灵的铸造以及健康心智、良好习惯与高尚品德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同学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
2. 教师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善于抓住时机,注重养成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工作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德育工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小学时期无疑是一个关键时期。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有着诸多的弱点,但孩子是纯真的,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可爱之处,特别是有着明显独特个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苹果之父”乔布斯用一生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我们教育者也许不能去改变太多,但是我们可以塑造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质朴而纯真,如一张洁白的画板。我们教育者要用真心做画笔,用爱心与智慧做颜料,才能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描摹出美丽的图画。只要我们用心寻找,细心体会,真心呵护,那么教育就是美妙的乐章。
我教育 篇2
单位:陕西省吴起县第一中学
姓名: 赵 春 蕾
邮编:717600
电话:***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我自信,我快乐
(二)感受自信的重要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树立自信心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
3、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尝试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感受自信,尝试树立自信
三、教学难点:
帮学生消除胆怯,自卑,树立学生自信心
四、教学方式:
趣味测试,游戏,讨论,交流
五、教学准备:
小故事、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导入主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看看——
1、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过去多次尝试小象都觉得不行,可现在行吗?
3、那么请你面对面告诉他,把他当作一个活生生,富有感情的小象,你会怎么告诉他?
小结:可见自信对我们来说多重要,你们都是自信的孩子,小时候你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摔倒,磕绊,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很多知识„„长成了今天的阳光少年,自信使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联系生活进行心理疏导
但是,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这种自信却缺失了许多,就像下面这两位同学:
课件出示图画
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四)在生活中,我们也曾因信心不足,失去了很多机会,其实只有善于发扬我们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大胆尝试,就一定能行!可是我们自己的优点往往我们自己却看不到,因此对自己也就没有信心。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请写出自己的五个优点或缺点。(板书:
优点缺点)
1、统计一下写优点和写缺点的人数
2、询问写缺点的同学为什么不写优点
3、同桌互相写优点,并告诉对方——听到你的优点什么感受 全体起立,大拇指对着自己大声讲:“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自信的感觉好吗?但是自信不可过度,必须付诸于一定的努力,才可以成功
(九)伴随着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为自己写一句鼓励的话!
(五)趣味测试:你的优点在哪里
其实你们还有很多优点,你们没有发现,下面我帮你们找找你们的优点
课件出示:趣味测试:你的优点在哪里
小结:没想到吧,你还有这么多优点。在生活中,我们只要发扬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一定可以找回我们的自信心。(板书:发扬
正视)
(六)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严重残疾的,但十分自信的,成为世界顶级的激励大师的约翰。库堤斯的故事,或许他能给我们以启发
播放视频 :约翰。库堤斯的故事——介绍成长经历 看完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别说不可能)
(七)活动
看完他的故事,你对自己有信心了吗?请你用最高分贝讲:“我自信,因为我————”补充自己的一条优点
(八)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你们是最棒的,大拇指送给你们,(十)全班交流
我教育 篇3
促进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作文教学成果及当代中小学师生的精神风貌。
主办单位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叶圣陶研究会 中国小说学会
中国散文学会 中国诗歌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
《语文世界》杂志社
参赛办法
1.本届大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教师组四个参赛组别。大赛不收取报名费用,参赛者订阅《语文世界》2015年第1-2期合刊即可参赛,合刊内附作文题目、大赛专用稿纸(注意:稿纸复印无效)。请认真填写稿纸上方方格内的各项内容,并将作文工整地誊写在稿纸上,如稿纸不够用,可用方格纸续写。
2.参赛者在自愿的原则下,既可单独报名参加,也可以学校、教研室或文学社团为单位集体报名参加。鼓励集体参赛,集体参赛的组织者,大赛办公室将提供相应的初评费用,具体事宜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大赛办公室電话:010-65245658、85110029、65284279。
3.原则上各参赛组作品必须在2015年10月底前寄出,个别边远地区的参赛者,截止日期可延长。
参赛作品寄至: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杂志社作文大赛办公室 收 邮编:100010
信封上请注明“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参赛作品”字样。
评选办法
1.由“‘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评审委员会组织一线教师及作文辅导专家进行评审。
2.大赛每组各设一等奖50名,二等奖150名,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并给获奖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获奖证书;集体参赛的单位,工作优秀、成绩显著的将获得“优秀组织奖”。本次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将优先选登于《语文世界》,条件成熟将结集出版。
作文题目
有的人认为身体健康是最大的幸福,有的人认为发现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电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跟家人一起去散步是幸福,还有的人认为有时间和三五好友一起吃晚餐或旅行也是一种幸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请你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我眼里的未来教育 篇4
面对“未来教育”,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主要聚焦在学习环境重构、信息技术运用、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设计创新等“技术层面”,当然这些元素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从“课程层面”来思考才能直达未来教育的内核。因为面对未来,学生需要具备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与素养。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交流合作等技能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而要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这些关键能力,如果仅仅是运用了新技术,重构了学习环境,改变了教学方式,如果我们的课程形态没有变,我们的课程内容还是聚焦于传统学习内容,那未来教育也就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学校课程主要有程序型和项目型两种课程形态。“程序型课程”是按照“目标—达成—评价”的流程来组织教学,主要聚焦知识传授,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性知识。目前,我国虽然经历了新课程改革,课程形态和教学方式有所变革,但程序型课程依然是我们的主流课程形态。“项目型课程”是按照“主题—探究—表现”来进行统整式的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当前,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以项目型课程作为学校的统领性课程。
在我国,程序型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以试卷考试为核心的终结性评价越来越让中国孩子思想受到禁锢,没有创意。北京大学著名社会学教授郑也夫曾指出,12年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98.9%的受访者深感当下年轻人缺少质疑精神;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调查显示:中国学生计算能力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而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不考试,逐步被边缘化,成为“鸡肋”课程,这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在发达国家,项目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流课程形态,着力于学生面向未来关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技能。美国提出“为学生生存的时代而学习”,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我曾有幸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微软全球创新教育大会”,在与全球110个国家300多名教师交流与竞赛中深切地感受到,在欧美发达国家,“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已是学生天然的学习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学校最基本的课程形态,“用技术支持学习”突破学习困难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
1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项目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用技术支持学生深度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我曾带过学校第一届电脑实验班,1997年入学,每位学生家里配备一台电脑,每周学生在学校网络教室上课不少于3节,开展WebQuest和基于真实世界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跨学科学习以及自主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思维底色。如今,多名学生入读世界名校,并能参与国际一流教授的课题顶层研究,凸显全球竞争力。
我教育 篇5
哈!一提到实践月,我就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眼看就结束了,那真是难以忘怀啊!
实践月的活动数不胜数,如:写诗歌、练太极、自己做菜、摘胡豆、郊游、看电影„„都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刻。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乡下摘胡豆。
哎呀!终于扯下一根胡豆了。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胡豆苗像一个乖巧的小孩躺在那里,好像在说:“快点,快点„„”。一会儿,老师微笑着走了过来,抓起一大把胡豆苗,一根又一根地往下摘,我们也学老师的样子,不一会儿,就有胡豆落入了我们的口袋。但在这时,还有部份同学在抱怨,有的说:“真讨厌,让我干这种活”也有的说:“不甘心,真烦”还有的说:“真讨厌实践月”。从这些话里让我感受到农民伯伯的确挺辛苦,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粮食。
在写诗歌时,我感受到了老师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教我们学诗歌,和我们一起背诵,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在看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让我受到启发: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得到最终胜利,没有苦哪来甜啊!
在练太极时,练了许多,我几乎什么也没学到,除了一
些感受。虽然什么动作也没学到,但让我知道了太极原来就是这样形成的,学到了一些知识。
在自己做菜时,我感受到了父母为我们做饭做菜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回报他们。
在郊游和参观公园时,我领悟到了:做清洁的叔叔阿姨们的辛苦,许多同学乱扔垃圾,他们不停歇地打扫。美化我们的环境。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我看家庭教育 篇6
近年来,由家庭教育不当和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青少年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及家庭悲剧等屡有发生,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心理却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期望得越大,得到的回报往往越小?
曾有报道说,有位科学家在对一些国内外18岁以下的孩子作过问卷调查: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很多外国孩子在第一栏中填的是“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而在中国孩子的问卷中很少看到“爸爸妈妈”的字样。
是中国的父母付出得太少吗?恰恰相反,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四五十岁的父母,对孩子倾注的心血是无法计量的。除了文化背景的不同,更多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否出现了偏差。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代人的幸福和家庭质量。鲁迅说:宠爱放纵会使子女“顽劣”,“顽劣”会使人“没落”,父母要给子女“自立的能力”,使他们比“自己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因此,每个做父母的人都要以理智对待孩子,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个性基础。
第一,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
孩子的存在,特别是作为独立人格的存在,常常为家长所忽视。
孩子在生活中有两种极强的本领,一是模仿,二是好奇。这两种本领正是孩子认识世界、不断自我完善的心理表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你如何同别人谈话,如何谈到别人;你如何笑,如何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巨大的意义……如果你们在家里很粗鲁或好夸耀或酗酒,更坏的是,如果你们侮辱母亲,那你们已经不需要考虑教育的问题了,因为你们这就是在教育你们的孩子,并且教育得很坏。”
一切为人父母者,请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不要忽视孩子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不要忽视孩子那颗天真无邪和善于模仿的童心。为了孩子,更为了社会,请注意检点自己。
第二,要鼓励孩子与社会交流
从科学育儿的角度来说,了解孩子就是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遗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前提,它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训练则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发展要经历漫长的道路,他们才能从不自觉的生命体成长为社会上自觉的成员。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与社会交流。
汉代的王莽篡权,在杀死汉平帝后,从刘氏宗室中选了一个两岁的婴儿当皇帝。在当时,刘婴的智力至少不低于一般儿童。王莽正式称帝后,就把刘婴囚禁起来,除了给饭吃外,不准任何人与他讲话,也不准他看到房间外的任何事物。10年后,王莽垮台,刘婴被放了出来,但他不会说话,也不认识房间外的一切事物。
美国一大学教授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出生不久的猴子与其他猴子隔离,只允许它和妈妈住在一起。结果发现,它的智力发育迟缓,玩耍与交配能力也比同龄伙伴低,它严重丧失群体的生活能力,甚至当遇到外界威胁时,不但不会奋起自卫,还会无情地进行自残。
因此,疼爱孩子的父母切不可因担心孩子感染疾病或受委屈,就把孩子“保护”起来,有意无意地把孩子与社会隔离开来,从而形成成年之后的种种社交能力障碍,造成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丧失主动权。
第三,要注意对孩子健全个性的培养
近十几年来,许多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感、意志、个性、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智力因素只是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能代替其他因素。
社会的选择是多元的,人生的价值是多元的,孩子的心中也放飞着多种梦想。但在父母心中,却还是一样的期待,一样的理想。当我们给孩子施以这种关爱的时候,我们可曾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公平?我们是否更多的是在关爱自己,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完成自己的任务?
实际上,每个孩子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体现在个性特征上也有所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好动,喜欢交友;有的孩子好静,喜欢看书;有的孩子喜欢猎奇,时时有新的想法;有的孩子沉稳内向,不拘言笑……家长的责任在于发现自己孩子有“特色”的一面,并善于启发引导,使孩子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四,自觉净化教育环境。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为人父母者应更自觉地把教育子女“先做人后做事”作为立足点,自觉地净化家庭环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注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要以孩子的个体为中心,尊重其个性特点,以孩子的个性发展为目标,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今后做事的根本。无数事例都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凡能成就事业者无一不是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识大体、顾大局、有团结精神、协作精神……这些品格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积累、磨练、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如何培养好孩子,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今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当然,家庭教育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复杂,为人父母者不可能样样精通,只要每个做父母以及准备做父母的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位作家曾说过:“父母肩负着现在和未来两副重担。”为了现在和未来,父母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教师进修学校,招远,265400)
《云南教育》助我成长 篇7
开阔理论视野。在《云南教育》的一些栏目中, 我读到了不少名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从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中, 汲取了智慧, 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思考和分析问题, 使我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学问题迎刃而解。
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方圆”栏目让我学到了不少名师们的教学设计、教学经验等;“学法指导”栏目让我懂得了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如何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法, 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和技巧等。通过研读这些栏目中的优秀文章, 我逐步明白了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学法等, 这对我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激发教研欲望。每当我拿到《云南教育》, 读到里面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时, 我就在心里想, 从《云南教育》里的每一篇文章中学到了不少写论文的方法, 借鉴到了名师们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 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一起交流呢?我曾经长时间寻找努力的方向, 是《云南教育》唤醒了我的教研欲望, 让我再次拿起早已生疏了的笔, 开始记录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心得体会与反思。
我教育 篇8
一一、坚持规范, 力求实效
1. 养成教育内容要规范化。
有些学校在养成教育中, 往往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就进行什么教育, 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种“堵漏洞式”的教育、“救火式”的教育带有很强盲目性。现在,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制定出台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我们必须很好地执行。教育是将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给下一代, 用人类的基础文明去武装后代, 建立起学生生活的规范体系, 以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2. 养成教育内容要细致化。
我们要把教育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 不贪大求全, 不弄虚作假。我认为, 对中学生提出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 就是要求离生活近一点, 离学生近一点, 离社会近一点, 不好高骛远;所谓小, 就是要求要小一点, 以小见大, 从小事做起;所谓实, 就是要实在、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明确而不含糊, 具体而不抽象。当然, 细致化不是琐碎化, 我们在细致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 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 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3.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一些学校忽视了教育的“序”, 突击性、运动式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养成教育要序列化, 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过程, 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顺序, 就会妨碍学生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说:“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 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 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离开这一环节, 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 也就无从谈及养成教育。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但这种能力又较弱, 如果不及时巩固, 加强已有的自我控制能力, 他们很可能被自我放纵所征服。因此, 德育工作者要改变教育观念, 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 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约束的能力, 最终实现养成教育的目的, 使他们真正以“大写的人”的姿态走向社会, 面对生活。
二二、掌握方法, 全力推进
1.抓住教育契机, 明确行为要求。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一个人换了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时, 总有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想法和愿望, 学生亦如此, 这一现象给了我们一个实现养成教育的契机。新学期伊始, 我们结合学校有关规定, 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生必须改正的坏习惯和必须养成的好习惯等规章制度, 利用黑板报及校报、学生征文来宣传中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学期初的前两周, 我们深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 对学习、生活等习惯养成加强个别指导。明确的行为规范, 为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2. 着力互动评价, 寻找行为差距。
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 但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滞后于他人的评价和对集体的评价。他们能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 但对自己的行为评价却带有偏激性, 评价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还会阻碍养成教育的正常发展。对此, 我们将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先后组织召开“向你介绍我自己”和“我眼中的他”主题班会。经过自我和他人的互动评价, 学生们都发现了心灵深处藏着的那个先进的自我, 学会了运用自己头脑中上进的火花推动大脑机器的运转, 促进自我发展。而唯有公平、公正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的主宰者, 才能由接受教育升华为主动开展自我教育。
3. 加强家校沟通, 弱化行为限制。
初中生处在从儿童向成人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 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性, 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 渴望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这种愿望由隐性逐渐向显性方向发展。而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 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 其他什么也不用做, 家务等其他事情自有家长处理。家长的重智轻德教育, 使子女“热爱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格的形成受到抑制。对此, 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 力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和转变教育方法, 弱化周围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自我教育的限制作用。学校有时还邀请任课教师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寻求解决的办法。不仅如此, 班主任还经常对个别学生采取“三方会诊”, 家长、学生、老师坐在一起分析学生现状和心理特点, 让大家敞开心扉面对面地进行心理沟通, 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家长与孩子的正面交流与沟通, 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 改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缓解了家长过多限制与孩子自我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4. 组织自我反思, 实现行为矫正。
从学生的成长来看, 初中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 常出现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点, 我们组织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要求学生坚持写“道德日记”, 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 反思自己的言行, 逐步提高他们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并及时进行行为矫正。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激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觉守纪、真诚合作;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调节等。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意识, 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 加速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进一步锻造了个性、人格。
我永远的恩师——《甘肃教育》 篇9
她就是我永远的恩师———《甘肃教育》!
她根植于教育的沃土, 忠诚服务教育, 服务师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 她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她是一位注重教育思想的专业“教师”, 一直坚持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顺应新课改的潮流, 准确宣传教育方针, 竭力展示教师风采,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通过“视点、管理、教研、课堂、案例”等丰富的栏目, 全方位地反映了教育改革与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精神, 给全省教育工作者起到了导师的作用, 给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精神激励。
十几年来, 每期我都不会漏过。学生时代的我, 由于父亲是教师, 从记事起, 家里最多的书就是《甘肃教育》。当自己在学习中碰到困惑与不解时, 我总是寻求这位恩师的帮助, 困扰我的许许多多问题, 她给我一一指点, 我从她那里汲取养分, 汲取力量。于是, 我把家里所有的《甘肃教育》装订成册, 一有困惑, 就及时查阅。而她, 总能为我指点迷津, 让我茅塞顿开。
《甘肃教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恩师, 她一直陪伴我成长, 也给了我思想。每年, 我和父亲都订《甘肃教育》。于是, 在书桌, 我堆她成山;在枕畔, 我拥她成眠;在心海, 我扬她成帆。她是山, 我登攀了十几年;她是船, 载我航行了十几年;她是梦, 我追寻了十几年。十几年潮起潮落, 我们不离不弃;十几年云卷云舒, 我们相伴相依。她是我精神的食粮, 教学的导师。尤其看着文雨、冯国荣先生写的卷首语, 更使我如沐春风, 如闻花香。留意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每一篇都给我全新的思考。
是的, 是我的这位恩师让我领略了一堂又一堂优秀教师的讲课, 他们从多方位、多层次教给我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他们的经验就是我教育的思想和方向。《甘肃教育》, 她忠诚地为我的教育教学献计献策, 让我的教学不再困难重重, 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激发了我的灵感, 为我的教学改革赋予了许多创新的内涵。
《甘肃教育》是个讲坛, 让我经常聆听专家的见解, 使我有开阔的视野, 有理论的深度, 也让我站到了更高点来思考、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诸多问题。《甘肃教育》是个舞台, 有著名的教师展示精湛的教学艺术, 让崭露头角的教坛新秀在切磋教学方法中得到锻炼与提高。《甘肃教育》是个平台, 让广大教师交流备课心得, 发表教学设计, 畅谈教学反思, 讲述教学故事。《甘肃教育》还是一座学校, 是提升专业素质的课堂, 促进业务成长的校园……她促进了我在专业方面的成长, 所以, 她是一盏明灯, 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十几年来, 她就这样伴随着我, 启迪着我, 沉默无言却又与我心灵相通。她用别样的方式记录着我生命的历程, 给我力量和支撑, 给我信念和力量。她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渗入了我的生命, 成为我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成为记录我的人生阅历的见证。
我眼中的美国母语教育 篇10
特点一:教材丰富多元
教材的丰富性、多元化是美国母语教育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最大特点。美国各州有自己的中学母语教材,但对于教材的使用没做硬性规定。而小学母语课堂,全美各州没有规定统一的阅读教材,即使是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学区的两所不同的学校,教材也不一样。在教材的选择上,教育部门给予了学校、教师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各校可以根据国家《英语语言艺术标准》(English Language Arts Standards)或是各州的课程标准在“阅读”“书写”“倾听”“口语”等方面对各个年段的教学要求来选择使用哪些读物作为教材。在考察中我们发现,选为教材的读物品种相当丰富,学校往往会提供给每个班级几百甚至上千本不同的书籍搁置在书架上或是不同颜色的塑料筐内让孩子们阅读时进行选择。比如纽约市PS105公校一年级的教材就有《Wash Day》《Little Fish》《Happy Harriet》《The Case of the Fleeing Fang》《The Magic Backpack》等三百多本,都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读物。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内容更为丰富,数量也更多,大部分教室一整面墙的书架上摆放着的都是学生用来进行母语学习的教材。
教材的开放多元,既为教师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释放个人才情的大平台,也给予了学生自由阅读的广阔空间。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工具书也占据着书架的一部分空间,便于学生随手取来查阅。这也是教材的一部分。所有的教材循环使用,体现了处处讲求经济实用的美式风格。
特点二:重视阅读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阅读的国家。美国孩子阅读面很广,不仅是文学类、科普类读物,还有很多读物涉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领域。
与我们国内母语学习不同的是,美国的语言阅读课一般不讲语法、修辞,主要是广泛大量的阅读,其课堂阅读一般分精读和泛读。精读课有些类似我们的阅读教学,由教师进行引导与讲解,但主要不是讲字词句,也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注重的是学生对所阅读的一篇文章或某本书籍加以分析和评论,进行概括和复述等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有自己的思想并能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母语教育是实现培养有见识、能思考的公民这一教育中心目标。的确,没有独立的判断,就无法产生自由的思想;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能产生有价值的选择———这对我们母语教材的编写和母语教学的拓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泛读课上,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有较大自由,教师通常是列出一个长长的书单,供学生去学校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借阅选读。有时也会根据教学需要指定若干本书为必读书目。美国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量丰富,图书使用率极高,图书馆还是学生上故事课、进行阅读交流的场所。
对于阅读的深度与速度,《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中也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如小学四年级时要开始阅读中篇小说,而且要完成详尽的读书报告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在阅读速度方面,要求初年级学生的读书速度每分钟为80耀158个单词,中年级学生为175耀204个单词,高年级学生为214耀1250个单词。纽约州还对学生的阅读量作出了规定,比如小学初年级学生每年在必读教材之外,必须自己选读25本书。
为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美国不少学校正在推行一项阅读工程——100 Book Challenge Reading Honor Roll (100本书的挑战)。这是一项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的活动。在纽约PS105公校,我们看到了这项工程的开展。每个班级的墙面上都贴着一张阅读统计表,只要学生每天在校或在家阅读15分钟,便获得一个step。每个学生积满20个step,教师会在相应的表格里作上一个标记。每积满100个step进行升级,颜色做出相应改变,代表学生阅读升级成功。为推动此项工程,校长定期在学校大礼堂给升级成功的学生颁发荣誉奖章。
这一方法和我们国内很多学校在做的阅读推广活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类似,但其特别之处在于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根据一对一的检测,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合理分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读物。教室所有读物的放置很有特色,可谓匠心独运:教师将几百本读物按照内容的深浅和难易的程度分成不同级别,整齐地放置在红、黄、蓝等不同颜色的篮子里,搁在教室的书架上。阅读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层级到相应的篮子里拿取教材进行阅读。当其阅读水平有所提升,随时可以阅读高一个层级的读物。
阅读如何保证质量?其阅读成果展示方式的多样化、趣味性有力地保障了阅读的质量与效果。比较常见的有撰写详细的读书报告并进行交流。学生被要求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最有意思的章节、给自己的启发和帮助,一般还要求绘制插图,设计封面封底,形成一份很规范的读书报告。同时,在班级交流时,还要随时接受同学的咨询和提问。除此之外,学校、年级、班级还常针对近期阅读举办主题表演活动,比如阅读名人传记后开展“活着的蜡像馆”的表演活动,要求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介绍人物生平,或是通过表演展示人物经历过的最有代表性的事件。这样的活动,既检测了阅读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特点三:读写紧密结合
美国母语教学特别注重读写结合。阅读目的性、指向性强,写作更是与前期阅读紧密相关。在PS49公校,我们看到一堂以“神秘故事创作”为主题的五年级写作课,正在进行朗读展示与评价交流环节。该校五年级的写作课每周3节,该主题创作分3周共9个课时在课堂完成。通过教师介绍,我们了解到其流程如下:
1.前期阅读两本长篇侦探故事。
2.以这两本侦探故事为蓝本,师生探讨写作方法,了解这类故事必备的四个要素(角色、情节、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3.拟定写作提纲,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2、3两项共1课时)
4.根据提纲进行课堂写作,时间大概为6课时。作业纸要求写一行空一行,便于边写边修改。
5.修改,完稿,打印。(输入电脑、打印一般在家完成)
6.自己设计封面、封底,装订成册。
7.在为专门针对该主题学习的专用评价表上完成自评、互评。(该评价表所列项目针对性很强,对学生本主题写作很有指导性,如“在这个故事的情节安排中是不是清楚地写出了时间、地点”,“读了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很神秘”,“在一连串事件的安排中,有没有一个故事的高潮,让你忍不住想往下读”,“在故事叙述中,人物对话是否清楚,表达得是否准确”,“故事中有没有细节描写”等8项)
8.班级交流:朗读自己作品的精彩片段,接受大家的提问。(7、8两项共2课时)
装订好的作品包括设计精美的封底封面、写作提纲、打印文稿以及手写的原始文稿。随意翻阅一份作品,共26页,其中打印稿使用的是五号字体,密密麻麻共6页。所附原始文稿共17页,被学生用彩色笔修改得花花绿绿。
由该校的这个写作教学案例,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大致了解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读写结合,主题阅读是前期铺垫,为写作提供范例,提供方法指导。其次,重视写作前提纲的拟定,这一点对于学生合理安排写作材料、恰当表现主题很有帮助。而我们的人教版教材,前些年便已经删去了“读写例话”《编写习作提纲》的内容。实际上,这样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写作指导非常必要。其三,综观总共9个课时的写作流程可以看出,写作教学虽耗时较多、流程缓慢,但细致深入、扎实有效。其写作教学强调的是深入的体验、研究与学习,9课时完成一份作品,由阅读相关书籍,到拟定写作提纲,到6个课时的课堂写作,再到装订成册、相互评价、展示交流,提高的不仅仅是写作水平,还有各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能力,与我们两个课时匆匆忙忙完成一篇文章有着质的区别。
特点四: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国小学阶段的母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是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即其他学科的学习一般情况下都以阅读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进行。这与小学阶段一位教师基本包揽本班所有课程的包班制有一定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各学科间加强了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不过,全美没有统一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由各州自行设计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些课程,都因为与阅读和社会学习密切相关而隶属于母语教育的范畴。比如纽约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有“自然与社会研究”(主题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学习)、“设计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以及对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解决)、“社会参与性学习”(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等)。
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外出勘察交通线路、参观博物馆等场所、阅读名著并表演故事、设计校服并参与制作、阅读科普读物进行探究展示、小发明竞赛、研究某国历史文化等等,其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美学等,形式更是开放多元。
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全美公共资源非常丰富,且各种博物馆、科学教育中心、文化教育馆、教堂、双语学习中心、公共图书馆、主题公园,包括华盛顿国会大厦等珍贵的学习资源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社会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大化。
三是全员参与小组合作。
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群体合作精神,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以4耀6人为一个小组,大家需要共同制订目标、计划,活动中和展示交流环节组员间均有分工,有合作,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
四是注重细节,讲求质量。
父亲教育我成长 篇11
1976年,我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军人家庭。童年有一段时间我和父母过着三地分居的生活,父亲在广东工作,母亲在沈阳,我则在武汉的亲戚家生活。那个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只是电话里一个颇有磁性的声音和每次相见时,扎人的胡须和没完没了的亲吻。
“调皮捣蛋”的我吃了父亲的巴掌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幼儿园上台表演从不怯场。父亲对我这样的表现颇为得意,觉得我是得了他的真传。我的父亲十几岁时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了,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样样都能来一段。小时候我没事就去看父亲排练,觉得舞台上的父亲特别了不起。
崇拜归崇拜,私下里我对父亲却没有半点怕的意思。武汉有一句土话叫“七八九,嫌死狗”。我从小就好动淘气,幼儿园的老师甚至在我五岁时求我父母:“快点让撒贝宁上学吧,他在我们幼儿园影响其他的小朋友!”
有一次,我带着好几个小朋友去捉毛毛虫,害得他们回家的时候浑身都是被各种蚊蝇叮咬的包。一些家长找到幼儿园老师投诉,父亲来接我的时候,老师又一五一十地讲给父亲听。看到父亲的脸色很难看,我想,回家肯定会挨揍。没想到,那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还是和平常一样。等我提心吊胆地跟在他后面回到家里,父亲问我:“你知道错了吗?”我低着头小声地说:“知道了。”同时,抬起头来偷偷瞅了一眼父亲,出我意料,父亲和颜悦色地问我:“好吧,那你是想挨顿揍,还是想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
我当然不愿意挨揍了,虽然我不懂得好好谈谈意味着什么,但我明白父亲对我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个和他同样的大人,没有以大欺小。听到我的选择,父亲笑了。然后,哇哩哇啦对我说了好半天。我现在是一个字都记不得了,但父亲给我的那份平等,却让我收藏至今。
父亲那次恳谈,我到底还是没听进去。后来,我又因为捣蛋吃了一回大亏,正应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一次父亲的巴掌结实地落在了我的屁股上。
8岁那年,我带着妹妹和别的小伙伴到一个大游泳池边玩耍,一个孩子拉开了一个水泥盖,我们发现一个放水的铜水管阀门。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欢呼,充当孩子王的我更是勇敢地跳了下去想要拧开那个阀门,“叭”地一声,盖子砸在了我的头上,一阵剧痛之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四周一片黑暗。
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听到了爸爸的声音,我面部三角区因撞上铜水管阀门,被拉开了一个大“V”形的伤口,伤口处鲜血直流。父亲一边气急败坏地打我屁股,一边飞快地抱着我到水龙头边冲洗伤口中的污垢。父亲的巴掌不由分说地落在我的身上,狠狠地,利落地打了几下。那种疼痛和着伤口的疼痛,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我第一次知道了,要想生活得平安快乐,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都会想起父亲的这次巴掌,我想这次父亲没有给我选择的机会,不是因为父亲不爱我。父亲的爱是坚硬的,他用那样坚决的巴掌告诉我,不守规矩的下场,只有创伤和承受。
父亲教我直面挫折,迎头赶上
平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可小学考初中时,我竟以0.5分之差没能考上市重点。爸爸也替我惋惜,但还是鼓励我:“只要你能吸取教训,机会还是有的,哪能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不前呢?”我感到很受鼓舞,那以后,玩心收敛了不少,后来初中毕业时,终于考上了重点高中。
1994年,我作为文艺特长生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到了大学,我已过了顽皮的年龄,当然不再淘气,而当年一直被父亲小心呵护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则保留了下来。我成了学校里的活跃分子,各类活动都尽量参加,特别是演讲比赛几乎场场不落,被人戏称为“演讲专业户”。
我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四快结束时,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到学校招聘,老师才极力推荐了我。若是父亲当年对那个顽童横加打击、声色俱厉的话,我在大学里怕也不会有什么声息了。如今,在父亲的调教下,我坐在了央视主持人的位置上,我想告诉他:爸爸,您当年的苦心没有白费,您那个爬高下低、“惹是生非”的顽皮儿子已经长大了。
在那次改变我命运的央视主持人大赛上,有一道题目是自己制作一期节目。我准备到湖北采访两个被遗弃小女孩的故事。想到自己父亲拍了多年电视剧,就打电话听听他的意见。父亲果然有一套,教我怎么抓住人物的内心,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得更生动。这是上大学以来,我第一次就“业务”内容向父亲请教,父亲毫无保留的传授,让身在北京的我真想离他近些再近些。凭着父亲告诉我的经验,我把一个血淋淋的案子,拍摄得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而受害者,仿佛就是邻家小女孩。这个透着成熟之风的作品,自然是为当年那个尚未出校门的25岁的研一学生增了不少分。我脱颖而出成为大赛冠军。当我在接受鲜花和掌声时,我多想告诉父亲,这些也是属于他的。多年来正是因为他的言传身教,才有了我的今天。
我和父亲成为好朋友
真正和父亲做了同行后,我们之间反而很少谈论工作上的事情,主要是我工作学业太忙。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和学业矛盾太大,一方面作为北大保送的研究生一二年级课业繁重,另一方面,“今日说法”作为一个新开的栏目竞争也相当激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法治工作的宣传者,二者都是我的所爱啊,鱼和熊掌我都想要。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有限,每天恨不得变出48个小时来,还不顶用。
我没有把自己的烦恼跟父亲说。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能力去面对了。父亲也没有在电话里过多地追问,只是每次打电话来说,这些天晚上是不是没有休息好,看到你的黑眼圈了。也只有我的父亲,才能从我的节目里听出我的感冒,听出我的心情好坏来。父亲在电话里和我谈话的内容还包括关于我服饰的搭配,演播室的灯光。我不得不感叹父爱的伟力。它能让一个原本粗犷的男人变得无限细致起来。
后来,我终于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正式员工。虽然比原定计划晚了两年毕业,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人时,竟听到父亲在电话里说话的声音有些微微发颤。
不知何时起,父亲对我依恋起来,家里重要的事情都会和我商量。比如妹妹大学毕业后,适不适合到北京去发展?如果去,做什么?我知道,这些事情,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是可以做主的,他问我的想法,只是他有意让我感受到家庭的责任罢了。
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 篇12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那天真无邪的眼睛不再隐藏在各式各样的玻璃镜片后面,不再让沉重的眼镜架压塌他们稚嫩的鼻梁。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睡好了、吃饱了、喝足了,迎着朝阳而不是戴着星月,来来来,来上学。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推倒唯分数论的单一评判模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应有的尊严。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其他人不具备的闪光点;因为三六九等地梁山泊好汉排座次的办法,压弯了老师的腰,磨平了学生的性格,提悬了家长的心;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不可救药的差学生,所谓“差”是因为僵化的评价体系造成的。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背书包不再成为体力活,做作业不再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大机器流水线上机械劳作的熟练工人;让我们的学生能有读一本名著的时间,中国的、外国的都行,言情的、武打的亦可;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思考玩味所学知识的间歇:让我们的学生撩开填鸭灌输模式,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觅食”。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不再有殚精竭虑炮制出来的、非把学生考死不可的、捉迷藏式的考题,不再有警察捉小偷式的监考场景。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无论考分高低,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完善自我,完善人格,团结友好;让爱的花朵在校园中开放,再把爱的芬芳带到四方,做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合格的公民,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劳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还能罗列许多,但就此打住吧,因为归根到底,素质教育就是育高素质人,育德才兼备的人,育身心健康的人,育知道感恩的人,育热爱生活的人。异乎此,再说一千道一万,不论打出怎样的“素质教育”招牌,都只能是幌子,是伪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无论商品经济大潮如何冲击,都应坚守住教育的“道”———育人,育出好人。让我们记住:智力有差异,容颜有差异,但人格无差异,只要同学们是努力的、向善的、向上的,就都是我们的好孩子。
素质教育应该使教育成为诗性事业,成为传播爱的事业,其最高境界是使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感觉良好,使我们的人性更加自由。如无助于此,素质教育可以和痛苦划等号,我们宁愿不要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
如何应对教育就是分数、教育就是占领滩头阵地似地抢占生源、教育仅仅就是多考几个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教育就是政绩……,凡此种种,我们普通人的确无能为力,但每每看到路灯被毁,花木被摧,奥运会开完没几天场馆外已是一片狼藉之类的电视镜头,就不由让人想起素质,想起素质教育。是的,大家都在想办法,教育界的整体自觉还有一个过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拖不得,似乎也急不过去。而我依旧时常会想到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名言:“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有一个梦。”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我的理想中一直有一个素质教育还其本来面目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