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共12篇)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 篇1
摘要: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考虑的要素。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行为的改变。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英语
英语教学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加强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 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课程是一栋建筑的设计图纸, 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 会对如何施工作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 老师便成了工匠, 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 所以教学计划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 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 确立目标, 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这就是为什么教学设计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我的英语教学中, 我会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是新课中, 都先设计自己的教学, 在这一个单元中, 重要的英语语法是什么、句子是什么、单词是什么……知道了每一个重点后我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开始设计我的教学, 怎么的讲法、怎样的例子、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又好又牢地记住这些知识点。我会设计好我的英语教学, 在这一篇英语课文中, 我需要的一切教学语言、教学工具等。老师要明白, 教学设计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 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 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在我的英语教学设计中, 我觉得有几点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计划和开发以及传递与评价的系统化, 同时老师也要明白教学目的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教学目的用课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其实, 在老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 特别是教学设计中,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老师只有了解学生, 知道学生的具体情况, 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老师所教授的知识。
教学目标, 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老师要思考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 老师就要以这个作为自己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教学设计要具有明显的教学方向, 这也是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教具的依据, 也为老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但是老师也要明白, 有些教学目标是不能测量学习结果的, 也需要加以重视。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目标所未曾提示的其他任务, 未曾预料的教学活动也可能引出更有价值的结果。就像老师的这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不仅是指学习上、成绩上的影响, 也有性格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影响。老师的教学目的, 需要有一个分析的过程, 就是把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或者课时计划上的教学目标, 变成一系列具体的特定行为目标, 要化整为零, 把笼统变为具体, 把总目标划为分目标, 再把目标划分成某种可观察到的行为目的。老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个局部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 都提出明确的要求, 理出分明的序列并尽力使之量化。
在教学中, 我相信如果能妥善地处理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 一定会让教师自身的教学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甄德山.实用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日]大河内一男, 海后宗臣.教育学的理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 篇2
在英语课本的授课过程中,总会接触很多短文。这些短文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背诵。怎样引导学生背诵,怎么检查背诵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在新授课的后部分,总是引导学生讲明短文的结构,点出里面的关键词语、短语,引导学生从理解入手,来对课文进行复述。而在下节课的一开始,我会检查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情况。我一般会在黑板上列出短文的主要结构,要求学生对着黑板说出短文内容。
我总是提醒学生要根据文章结构和对它的理解来背诵,而不是对着课本死记硬背。对于我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但仍有少数同学会因为基础知识的欠缺,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因此不能背诵。关于课文背诵的处理,我仍然有很多疑惑,会在以后教学时多多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
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
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最能够体现专业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课程目标是能够培养适应于新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备师德和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未来教师。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因此本门课程在内容建设上,可以作以下思考。
一、渗透师德与专业理念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首要考察标准,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教师专業标准(试行)》中将师德作为小学教师四大理念之首。其具体要求是: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的专业理念如:对小学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以及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
师德与专业理念不仅是体现在文字表述上,更应该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始终,以具体的行为判断。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选教学内容,用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作为资源,从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实践运用等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师德和专业理念。而用表现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达成度。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具体的真实实践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用实践行为判断学生是否内化师德和专业理念。
二、建构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多方面的,包括: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鉴于师范生培养的完整性,《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涵盖了: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四个方面。
在课程内容建设上,既要考虑到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目标,也要考虑到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因此可以作如下设计:
1、小学语文教育理念部分:包括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历史发展沿革、教材发展、学生发展等;
2、课堂教学理念部分:包括课堂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资源观等;
3、课堂教学实操部分:包括拼音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与综合实践教学等;
4、学生发展理念部分:包括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等;
5、常规管理部分:包括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
专业知识的建构其实并非这一门课程能够完全做到,它需要师范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依赖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教师需要进行资源的统整,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再以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抓手,在实践情境中践行。
三、养成专业能力
传统的小学教师专业能力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用学生的分数得以体现。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领域,而是具有内涵丰富的体系。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教学的应然状态)、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育教学的使然状态)、对学生开展激励与评价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具体体现为:
1、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等;
2、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3、开展激励与评价的能力: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小学生的点滴进步;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等;
4、沟通与合作能力: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5、反思与发展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覆盖广泛,既包括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技巧等;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还包括对小学生的研究和小学教育常规的了解等。依托本门课程,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达到课程学习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文件,发文字号:教师[2012]1号。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各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是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同时也给小学英语教师和师范院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 (后称“小教英语专业”) 带来了活力和挑战。同时, 对于小学英语师资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不再是简单地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具备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等能力, 而更要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利用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能力的发展需求同样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潜在发展空间。基于上述的理念认识以及课程发展的需要, 我在近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研究教材, 改进教学内容
长期起来,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发展相对缓慢, 主要体现在教材匮乏, 内容相对老化, 难于更新, 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等。这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习,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 我们教师要对教学大纲以及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研究, 参考国内先进教学法教材,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根据专业需求、课程的发展、本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用于本地区本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 并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改进教学内容, 以充分体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合理性以及实践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二、根据本课程教学发展与职业能力发展需求,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标准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是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我们要根据《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发展要求以及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需求, 按照以教学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的要求, 重点突出教学技能训练的任务驱动、项目模块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新的《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标准内容涵盖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总学时、学分、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重点) 、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等。新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 紧紧围绕小学英语教师行业标准和规范, 以教师岗位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为主, 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经验和策略知识与技能为主, 以事实、概念和论证知识为辅。同时, 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精神及高职教育特色, 突出了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也对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采用及实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指导与规定。由于新课程标准结合了英语教育专业状况、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本课程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等条件, 所以其具有可操作性强、适合本地区人才培养、实用性强的特点, 这有利于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增强教学的示范性,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要求, 其教学目标重在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以精讲理论、方法为前提, 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做示范, 增强教学的示范性, 其重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将教师所讲及所做运用于学习实践之中, 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改革的过程之中, 课堂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学生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了主动, 所以必须大力加强课堂中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学生所处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 通过示范、启发、引导等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使学生快乐活泼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同时, 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者, 而学生的角色也要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这样就改变了以教师为主、讲授为主的“教师中心模式”, 从而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
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交流,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思想水平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学习, 先后邀请地区教育行业专家、教育局科研室相关负责教师和各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优秀教师来我系召开讲座, 以加深学生对教育行业发展的了解。此外, 还要加强与校外各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教育实习、教育见习, 并注重对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的跟踪指导, 提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 突出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时, 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外教组织的英语教学法培训以及课程相关研究, 学习先进的国外语言教学理论, 探讨与现代化高等教育和本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思想水平。
五、整合教学资源, 建立《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资源库
近年来,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为适应发展需要, 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改过程中, 重新制作并完善了课程中的教学资源, 包括各教学项目模块的完整电子设计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实训项目的相关资料、案例、优秀教学示范录像、英文儿歌集、学生教学设计例集、学生英文书写、简笔画作品集等, 所有的资源集中、合并、整理形成了本课程教学的珍贵教学资源, 这不仅为本课程提供了有效的、系统化的教学资料, 同时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优秀成果, 有利于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英语课程教学反思 篇5
二、在单词、句型的读音操练中,强调学生进行模仿听说训练。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这样,英语的朗读不再变得枯燥无味,而是绘声绘色,语言生动有趣。
三、除了在新授课上创设情境来呈现单词和句型外,在语言的应用上,也需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利用活生生的情境运用到语言的听、说、读、写技巧上,达到交际的效果。
新课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篇6
一、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的尺度,它要体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向。
2.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评价功能的发挥。为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3.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倾向,评价标准应针对倾向性问题,选定必要的指标要素,引导师生向正确方面转化。
4.可操作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指标要素同步做出的价值判断。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使评价可行,评分易操作。因此,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的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记忆、掌握与使用。
二、评价计算方法,评价结果的统计处理
(一)教学对学生理解学科形成能力,可能产生的影响
尽管对单独一节课的印象可能只限于一定范围内,但判定这节课是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展及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却是很重要的。评价者在判定这堂课可能有的影响的时候,要考虑到所有得到的信息(如听课时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内容和课堂文化的分级,以及听课前后与教师的交谈)。阐明自己的评价等第和综合评价(文字描述)。
一般有以下综合评价的答案:
1.学生理解学科的重要概念。
2.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3.学生在该学科、其它学科或现实生活中运用该门学科已形成的技能和概念的能力。
4.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5.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概括性描述
在最后的综合评价中,要考虑到所有能兼顾到的课堂教学的信息,它的内容和目标,以及评价者自身对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的划分等。选择出最能反映评价者所观察到的有关课堂教学质量及相关因素的概括性语言描述。课堂教学水平可分为4个等第,如下:
1.无效教学学生被动学习
教学迂腐乏味,令人无精打采,学生是教师或教材提供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是许多学生接受不了的。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个人或小组活动),似乎只是一种“为活动而活动”。课堂教学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缺乏对概念发展的明确联系。知识和能力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在质量上。
2.有效教学的起始阶段
教学中在设计、实施、内容符合课程目标,包含若干有效教学的要素,有目的性。能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活动。教学经过了认真的设计,教师能较好地实施教学。但教学内容可能不重要或者不合适,教学可能没有成功地解决大部分学生所面临的困难,课堂的文化氛围阻碍了授课的可接受性或有效性。总而言之,在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在发展学生成功“应用”这一学科知识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缺陷。
3.完成了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
教学有目的性,能涵盖大部分学生。学生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如调查研究、和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阅读等)。学生参与面大,且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教学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教师也能很好地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并发展了学生成功“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关注方面仍旧有限。
4.优质教学
体现教学大纲,完成知识、技能的教学。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性,符合课程目标且符合这一班学生的实际,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如调查研究、和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阅读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社会素质。教学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很艺术化,—课堂教学灵活自如且能兼顾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能够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和态度,并发展了学生成功“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三、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评价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尽可能消除评价的误差
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公正,一方面受评价指标体系的制约,另一方面受评课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这就要求评课人熟悉课程标准及教材,懂得教学规律,掌握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高秉公办事的自觉性、责任感,消除评价中可能产生的晕轮效应误差、中央趋势误差、系统偏见误差、时间差效应误差等。
2.掌握课堂教学的共性和个性,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评价
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保留到今天,有它的规律和原则。评价指标是根据课堂教学共性确定的,各学科各年级各班级各个人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评价时应注意学科特点、学生心理特点,通过20项指标内容的解释予以体现,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3.课堂教学评价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方法各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时不能在一节课中全部体现。因此,评价教师要通过连续多次的评价,综合每一次评价的结果及反馈改进的情况,在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来全面评价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也符合评价的动态性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浅析 篇7
一、转变观念
1. 要想使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 消极地进行学习, 被动地依赖老师进行学习活动。老师会无意识地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 这样学生就会成为缺乏创新精神的人, 这是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改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己主动探索知识,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消极变成积极, 由被迫变成自愿, 这样, 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就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言, 教师需把“给学生问
题, 给学生思路, 给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前者, 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跟着老师走,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没有时间, 没有机会, 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演一场木偶戏, 老师怎样动作, 学生就怎样活动, 如此一来, 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 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言, 包括两方面:
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 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 老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新的语言知识, 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 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于是, 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 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 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 如, 学生是学习主体, 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习的内容要符合社会和学生双方的需要等。要理解这些新理念, 仅局限于原来的观念是不行的。因此, 我们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努力形成新的“学习观、教学观”, 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
二、转变角色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当作为英语学习主体的小学生面对陌生的字母、单词、故事、歌曲、歌谣时, 教师必须尊重他们, 以宽容的教学观念和心态, 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 尽可能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 教师需与学生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 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 平等地对待学生,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 我尽量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 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帮学生解决问题, 以求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知心朋友。
2. 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并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对于儿童来说, 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过程, 技能形成需要反复地模仿和练习, 而知识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的经验的积累。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在教学中, 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 用图画展现情境, 用音乐渲染情境, 用表演体现情境, 以生活展现情境。合理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 不仅能得到发展, 而且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求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让课堂教学游戏化、活动化, 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所以, 平时上课时,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让学生大胆开口。
在教学中, 我没束缚学生, 帮助初学者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任何时候的鼓励都会使学生感到高兴,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爱好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短剧, 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发展其表演能力;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英语单词卡片的制作;让喜欢音乐的学生根据所学英文歌曲进行简单创作或套用。让学生将英语学习融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 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
新课程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8
一、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告诉我们, 注重外在的环境氛围的创设, 一方面, 能够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轻松环境的激活来辅助理解记忆;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下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和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尽情地朗读和对话; (2) 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和地位,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模仿和练习; (3)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大胆表达言说, 以激活他们的学习激情; (4) 营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
例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 (Fun with English) 6A Unit 1 Public signs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试着采用了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的方法来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法主要有: (1) 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所见的公共场所标识图, 利用纸板制作告示牌图; (2) 教师根据学生所制作的告示牌来进行集中展示, 像:Do not touch;Keep off the grass;No eating or drinking等; (3)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It means you shouldn’t… (4) 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进行同桌对话练习或者小组合作对话, 以此来帮助他们熟悉文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 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技能。
二、利用实践对话表演, 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很强的语言, 其本质就在于运用交际对话来充分展示语言的交际功能。现行的新课程教材在编排上, 就是从英语的交际性本质功能出发, 通过“Listen, read and say”等交际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利用语言对话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方面, 能够体现语言的交流性和表达性;另一方面, 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知晓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而进行有效地解决。
笔者以为, 利用实践对话表演, 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对话大意, 为他们的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2) 鼓励学生利用同桌互练和小组合作表演等方式对所学习对话进行灵活运用; (3) 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表达; (4)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为学生的对话练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例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 (Fun with English) 的6AUnit2 Ben’s birthday的“Listen, read and say”教学中, 笔者通过利用小组互相对话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这些方法主要是: (1) 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能够了解对话内容, 并能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表达; (2) 鼓励学生利用同桌互相扮演Ben和Jim角色来进行朗读对话, 教师深入其中进行指导; (3) 建议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自己在生日聚会时, 家人会怎么样, 像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吹生日蜡烛等活动; (4) 教师播放“Happy birthday to you”音乐, 鼓励学生进行互相对话表演; (5) 要求学生利用下列语句进行互问互答: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What would you like as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这样的实践活动, 不仅是学生喜欢的,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
三、利用形成性评价,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认为,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方面, 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另一方面,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以为, 在进行形成性评价,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他们有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 (2) 利用赞赏性话语和眼神, 帮助学生进行精益求精; (3) 运用肯定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克服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坚强学习意志和品质。
例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 (Fun with English) 的“ask and answer”教学中, 笔者就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而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 像:You are a clever boy/girl, Good, Thank you等。这些话语, 一方面, 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 体现了互相尊重和信任,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总之, 新课程英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要求我们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示范作用, 通过创设和谐环境, 运用实践对话表演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还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秦益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10) .
[3]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课题组.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8) .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初探 篇9
一、新教材给我的几点启示
第一点启示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 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点启示是新课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 而是创新。主要看课堂师生的互动;看学生的参与面;看教学流程的独特创意;看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力的挑战;看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课程改革实验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应该说这些思考, 或者说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些思考和困惑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一是有的教师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 “合作”不是“合坐”, 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 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反之, 贪多求全, 四面出击, 使教学目标缺乏重点, 失去亮点。这样, 使课变得“不伦不类”, 或者说课上得“漂浮”。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 是可以量化的, 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 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 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 忽略某一目标, 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
第三点启示是新教材, 课文的篇幅增加了很多, 阅读量大, 课文的信息量也随着话题内容的多样化而不断加深扩大, 涉及语言知识也较多。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教师可以密切地联系教材,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文,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调动各种感官, 做到动手, 动口, 动脑。熟读, 背诵, 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方法。但如果只是把课文作为一篇语言材料来对待, 把阅读过程看作语言文字或言语的学习过程, 不仅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还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负担。除此之外, 要求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 保证一定的英语阅读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英语文章读多了, 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至关重要。
二、开展课外活动, 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要精心组织, 甚至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怎么引导, 怎么分析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 有所考虑。另外,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教师首先出示两三个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概括性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通过快速阅读, 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对阅读材料的浏览, 既初步了解了材料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理解力, 又能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 提出能让学生通过略读就能快速在语篇中找到明显答案的连贯的问题, 帮助他们综观全文, 获取对语篇的完整印象, 训练学生整体理解的技能;或者提出一些推断性问题让学生通过精读领会语篇的细节, 根据问题迅速定位, 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判断、推测, 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最后, 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创造性思维。问题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上, 还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完成相关信息的填写。采用小组讨论, 采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文中的重难点。瓶颈处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补充。在此过程中老师要一改过去“演员”的角色, 而要变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导演”, 引导他们去开启知识的大门。最后, 视学生理解情况做不同的要求, 可以是模仿性跟读, 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 或个体练读。这是阅读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朗读, 才能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音和语调, 逐步形成英语语感。在学生可以编写简单的对话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给他们在训练难度上进行“升级”:即把训练素材打乱, 让他们进行“自助编”, 开展学生小组集体活动, 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编写或制作任务, 并进行作品展示, 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框框, 使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真正做到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 精心备课, 设计教学方案, 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难度适当。.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突出新教材的趣味性。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英语就显得积极、主动, 但是学习英语并不能凭一时兴趣,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唱英语歌”、“单词接龙”、“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内容,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从新课程改革看小学英语教学 篇10
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的要求, 也是改革能否成功推进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词汇知识和语法的讲授, 忽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 不会开口说英语。小学英语新课程在很多方面做了改革, 如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方面、英语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方面、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显然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1. 多“听”。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通过“听”让学生理解和吸收信息, 只有听得懂、听得清, 才能说得准, 因此, “听”是说的前提。小学生对英语的敏捷反应是来自大量的听的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师范阅读和发音、播放录音、观看英语场景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多听。
2. 多“说”。
“说”是学习英语的实用性的重要体现,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教师的“说”, 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甚至用“说”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 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对词、语法的体会理解;另一方面, 改变了单纯对词汇和语法知识强制记忆的枯燥无味。
3. 多“读”。
读是小学生辨别词汇, 并理解词汇和语句意思的重要方式。大量阅读既能增强语言能力, 又能广泛涉猎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读最忌讳古板、机械的重复, 要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 让学生读懂意思、读得高兴。
二、小学英语教学改革需关注的问题
1. 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严肃的, 教师总是不苟言笑, 一板一眼地授课, 为了追求课堂纪律, 学生则被要求毕恭毕敬地坐着认真听课。这样的课堂会压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新课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其次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当学生对课堂教学有疑问或者质疑时, 教师要用探讨的口吻给学生解释, 而不是批评、打击。宽松的课堂气氛很容易感染学生, 让学生呈自然放松的状态, 轻松接受知识。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宽松的课堂环境要靠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营造。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学生会因为长时间无新鲜的刺激而疲劳,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丰富多彩, 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1) 直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实物展示给学生, 发挥小学生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的作用。
(2) 活动教学法。通过不断变换的方式, 调节小学生大脑活动, 让新鲜的刺激消除学习的疲劳。如游戏、故事、歌曲、模拟表演等。
(3) 情景教学法。教师尽量多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使教学形象化, 让学生身临其境。
3. 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 对异国文化的体验对语言的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否则, 很难准确、地道地使用语言。小学英语新课程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 因势利导, 渗透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 让学生认识中外文化在交际方面的共性和差异, 使学生逐步培养这种跨文化意识, 加深对异域文化的理解,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语言, 而不至于出笑话。
首先, 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要正确运用语言, 有意地展示两种交际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当学生发现西方文化和中国有不同的时候, 他会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 逐步培养这种跨文化意识。
其次, 全英语教学。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 做到课堂英语化, 使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输入, 如临其境。
让“读”带动英语课程教学 篇11
英语教学中的读是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首先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句子及篇章后的知晓能力。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留时间给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在读中自己去感悟,去体会。使他们在读中学会学习,学会从文中找重、难点。必要时,教师可以针对阅读材料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读后解决问题。
其次是指学生读英语时的语音,语调及其流利程度。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仿读:主要让学生模仿录音机中磁带的声音读,让学生注意模仿磁带中录音的语音、语调。感受最标准,最地道的发音。
二、朗读:让学生大声地读,让他们不要害怕读错。大胆地朗读,时间长了就好了。他们就敢张嘴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放声朗读了。在语感中感悟知识。从而提高英语能力。关于朗读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是:
1集体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可以培养班集体的整体朗读水平,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并且在集体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朗读能力较差的同学逐渐跟上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自由朗读。由学生自己选择朗读材料,自由朗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朗读的能力,在朗读过程中自己感受语音、语调,逐步建立比较满意的语感。自由朗读更让一些平时不敢开口的学生在其他同学带动下敢于开口,这有利于教师通过走听,发现读音不准的同学时便于个别纠正。
3带读。轮流选择一个或两个口语较好的学生对全班进行带读,再由教师对带读同学和跟读的同学分别进行点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带读的激情。更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在课程教学中是一个常规要求。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去进行英语对话。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针对实际生活的一些真实情景去展开对话,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说英语的兴趣和爱好。
三、演讲。这是朗读的延伸,更是一种高水平的朗读。朗读是他人的文章,而演讲则是读自己的文章。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开口“说”英语而且能让学生去“写”英语。开始练习演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首先定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去构思,教师甚至还可以给出一定线索,比如以《 My friend 》为例,给出(long hair,short hair,big,smallstrongthin,big eyes,small mouth,big nose,like-English)这样的线索,学生构思好后让学生在班上演讲。在学生演讲的基础上,教师再给出一定的评比,肯定成绩,给出不足,加强锻炼,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会得到大幅提高。 课外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务必得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必须加以指导。
一、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目的我们英语老师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对他们进行很必要的阅读指导,在阅读技巧上给一定的点拨,根据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我们身边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订阅一些英语报纸,我们常见的英语报纸有《英语辅导报》《学英语》《时代英语报》等等。在这些报纸上除了一些常见的练习题,还有一些时事新闻,小故事,人物专访等栏目。这些阅读材料大多数没有配一定的练习题,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阅读掌握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加强阅读角色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可以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不同小组,每小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同的小组阅读的内容不一样,在规定的同一时间内,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将学到的新知识和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组内交流讨论,教师解疑,各小组完成了相关阅读内容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在交流展示阶段,老师点拨归纳。通过交流展示,老师点拨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信息量。
经贸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探究 篇12
经贸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阅读教学, 也就是教师通过对重点语法知识特别是长难句的分析, 以及各种阅读技巧的培训, 逐步提升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另一方面, 是指对于商务知识的传授, 即以英语为载体, 通过阅读这一手段, 把关键的商务知识融入课程中,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贸文体的语篇来实现其对商务知识的吸收, 以期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1 经贸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经贸英语阅读的特殊性, 在实际的学习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教学效果不明显, 现状不容乐观, 现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
1.1 学生方面
1.1.1 不良的阅读习惯, 错误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是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表现出许多不良阅读习惯, 如默读、口读、指读、逐字读、视域狭窄等;有的学生习惯于边阅读边翻译, 从而导致字典不离手, 碰到生词就走不了, 不会思考和揣摩文章大意;有的学生读完一段文章, 不明所以, 又返回重新阅读或在文章中反复寻找印象中的信息, 从而导致了停滞不前, 将时间白白浪费。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阻碍了学生对文章意群的理解, 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
1.1.2 语言基础差, 词汇量匮乏
学生的问题不仅表现为现有词汇量不足, 还表现在无法准确把握专业术语。经贸英语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经济类的专业词汇, 并且一些常见词汇意思也可能不一样, 如Position这个词, 在经济学中指的是“交易的头寸”而不是“位置”, Trust指的是“信托”而不是“信任”, 等等。词汇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而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查阅词典也很容易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使其丧失阅读兴趣。
1.1.3 欠缺相关经贸背景知识
阅读不仅要靠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 还取决于学生怎样把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 词汇量问题只是一个方面, 学生的阅读水平跟学生对于文章的背景知识语篇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贸英语阅读内容相当广泛, 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信息科技等各个领域, 对阅读文章所涉及的相关经贸知识没有太多的了解, 造成了实际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困难。
1.2 教师方面
1.2.1 专业师资队伍短缺
担任经贸英语教学的老师大多是学语言出身的, 他们的英语基本功扎实, 但是缺乏相关的商务知识和实践经验, 对真实的商务工作也不是太了解。他们在讲授经贸英语时, 只能是现学现教, 一些知识点难免会照本宣科,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类教师是经济学出身, 他们通常有比较全面的经济贸易理论及实践经验, 但英语水平一般。总体来讲, 经贸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方面的不均衡是影响经贸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 教学方法欠缺
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 目前经贸英语阅读教学主要侧重点还是对于词汇语法的学习, 对于文章内容大多是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和讲解, 因而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较少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 结果导致学生语篇分析能力欠缺, 出现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局面。其次, 就教学方法而言, 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 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的, 缺乏参与度,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2 对于优化经贸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经贸英语阅读教学涵盖了外语学习和经贸知识传授两方面内容, 它集语法教学、经贸理论和商务实践于一体, 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所用教材, 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让学生快乐学习很重要。笔者学校国贸系大三年级经贸英语阅读课程使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贸英语阅读教程》, 教材中的文章精选了原版英美专业教材、论文与报刊时文, 分为国际贸易政策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合作与跨国公司、国际营销与管理5个单元, 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亲身的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如下的教学建议。
2.1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
经贸英语阅读课程与大一大二的基础英语课有所不同, 其文章篇幅一般较长, 主要偏重于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与知识, 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在第一堂课时, 笔者就跟学生归纳了几种错误的阅读习惯, 介绍了克服的办法, 并详细讲解了几种泛读技巧, 如Skimming, Scanning等。以笔者所教的《国际经贸英语阅读教程》这本教材为例, 每单元的精读或者泛读部分都有至少三篇文章。每学习一篇文章, 笔者就要求学生先阅读文章的标题, 把握整个文章的主题;同时设置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阅读技巧, 在限定时间内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计入到日常考核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经常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同时教导学生遇到生词时不能立刻求助, 应根据前后文的意思“猜测”生词的含义。经贸英语阅读文章的词汇浩如烟海, 专业术语跟缩略词的出现更是家常便饭, 这种情况下, 就要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猜”词义的习惯。一些构词法、词语的固定搭配以及作者的态度都可以作为我们大胆猜测的依据。
2.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必须
阅读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在教学上, 我们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在教授经贸英语阅读文章时, 笔者会先借助于某一令学生感兴趣的商务现象或经贸话题, 导出课文主题, 然后提出几个具体问题, 让全班同学对于这一话题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最后再学习教材, 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教学法、案例示范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2.2.1 情感教学法
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会围绕课文主题, 努力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情感素材, 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产生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第一单元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这篇文章时, 正值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 笔者在正式开讲课文之前先给学生看了一段阿里巴巴的路演视频, 在短片中马云用流利的英语向世人展示了阿里巴巴的优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阿里巴巴的发展愿景。一方面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形成与比较优势的关系, 另一方面马云商业领袖的魅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2.2.2 案例教学法
以阅读材料作为经贸话题来源, 与学生共同分析该材料所涉及的商务知识, 总结相关的语言规律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等内容, 同时间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The Export Sales Contract”这一课时, 有几个贸易术语如“CIF/FOB/EX-WORK”等, 在图形结合讲解完术语的意思后, 笔者在备课时又专门在网上找了两个相关的运输方式案例, 在课堂跟学生一起分析, 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 所得到的风险和利益各是什么, 更方便学生的掌握和理解。
2.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给学生布置任务, 通过小组成员分工, 共同完成任务, 从而提高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在第一节课上, 笔者在所带班级中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和性别等, 将学生分为了15组。笔者学校所采用的经贸英语阅读课程教材一共有五个单元, 一学期的有效学习时间是十五周, 所以就是一单元三周的时间, 在每单元的精读泛读文章过后都是学生的小组合作表演时间。每次表演三个组, 表演主题以单元主题为主, 笔者对各团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点评、指导与评价。
学生的表演有的是以某一个公司案例, 结合书上理论, 做成PPT, 在课堂上做一次深入的案例分析;有的是在班级现场Role play, 如改编《西游记》情节, 假设唐僧一行在取经途中贩卖天竺香蕉, 但是海运保险和海关环节出现纰漏造成损失;还有的在课外拍摄视频, 邀请外教充当外企高管, 重现外企招聘以及合同洽谈场景。学生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上课下合作, 不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也营造了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而促使教师更有效的教学。
2.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保障
笔者所在院校是三本学校, 光靠学生课内、课外的自觉学习是难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经贸英语阅读这门课程比普通阅读课程难, 并涉及很多经济理论, 不好理解消化。对于这门课程, 可以建立新的切合实际的, 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考核方式。笔者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为: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30%;Weekly Reflective Journal (每周反思札记) 占15%, 即学生每周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 用英语写出来, 以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课堂贡献占15%, 包括日常考勤, 迟到早退, 回答问题情况等;小组活动占20%, 形式可以多样, 如设计场景对话、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每组时间15~20分钟。这样的考核方式, 能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 打好坚实的语言和经贸基础。
3 结束语
经贸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作为一门ESP课程, 其教学方法和策略因教材而异, 也因教学对象而异。以上只是笔者基于对于本校国贸系大三学生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一经贸英语阅读教材的教学探索和反思总结, 经贸英语阅读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挥空间。作为经贸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积极探索, 根据教学效果, 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 从而使我们的经贸英语阅读课程教育走向专业化和技能化。
摘要:经贸英语阅读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是大学综合英语阅读的延伸, 更是学生获取国际商务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经贸英语的特殊性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完善经贸英语阅读教学, 文章分析了经贸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 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对于优化经贸英语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经贸英语,阅读能力,教学现状,任务型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邱明华.高职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10) :50-52.
[2]祁芬.优化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几点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117-118.
[3]李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 2010 (6) :26-32.
[4]李首权.合作学习法在高职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3 (6) :68-70.
[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105-110.
[6]文秋芳.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222-230.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推荐阅读:
课程导入教学小学英语10-20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10-05
小学英语Module 9 Happy Birthday课程教学反思06-06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07-31
小学英语社团课程纲要05-21
小学英语必备课程标准06-30
小学英语课程如何选择?08-17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心得09-10
小学英语语音课程教案12-01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心得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