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设计

2024-08-23

减量设计(精选12篇)

减量设计 篇1

一、包装减量化的重要意义

由于传统发展模式所存在的各种弊端, 给人类生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如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已经严重危及到人们的生存。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发展能力的可持续化, 维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实现人类的长久不衰[1];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以, 有效的节约自然资源就成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重要环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求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对自然资源尤其是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要有一定的节制, 确保其资源的开采利用要在资源再生速率的限度之内, 通过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对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以及资源消耗等方面, 产品包装具有重要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 目前城市中的废弃物垃圾绝大部分都是由产品包装行业造成, 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 为实现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城市污染、保护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多项目标, 就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包装方式, 采取绿色包装, 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提倡。对于绿色包装方式, 我们应该在整个包装行业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 以实现产品无论是在前期的生产制造过程, 还是后期的使用过程中都能达到生态保护的要求;同时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条件下, 尽量采取较少的包装, 而且包装材料也要无毒无害, 能够重复使用或者是便于回收。

二、实现包装减量化的方法途径分析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根据包装设计的“保护功能的当、体积容量适当、使用材料适宜、成本费用合理、标识标签完整”等原则, 减量化包装可通过一下几种途径得以实现:

(一) 包装材料的结构优化设计

为实现包装更好的保护作用, 所以包装容器一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2];包装容器厚度的增加相应的也会提高其强度, 但同时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而改变材料的结构形式, 则既能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 又能达到其强度要求, 属于一两全其美的方案。如蜂窝纸箱, 具有强、稳、刚、轻等特点, 在进行拉伸成型操作时, 在蜂窝纸板内部只存在10% 的蜂窝材料, 其余部分皆为空气, 这种材料同强度相同的瓦楞纸板相比, 其原料仅为瓦楞纸板的2/3, 极大地节约了资源。

(二) 包装体积及包装层数的减量化

在产品运输过程中, 各相关部门如邮政、托运、物流等为更好的确保产品质量都会对产品进行多层包装, 包装后的产品体积会远远的大过产品本身体积, 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某食品部门曾经做过一调查: 一六块月饼装的礼盒, 其包装包括了370 克的塑料盒盖, 每块月饼自身还带有单独的小礼盒包装, 经过多层的包装之后, 计算发现, 仅包装成本就占据了整个礼盒总成本的40% 左右。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多层包装, 每年中秋节都要耗掉近6000 多棵树木。所以, 实现包装的减量化, 有效降低包装层数及包装体积已成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的重要内容[4]。

(三) 包装容器结构优化技术

实现包装容器结构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的提高包装材料的利用率。如尽可能多的使用圆柱形及圆形等包装容器能够有效的降低材料的浪费, 实现材料的高效利用。据实验发现, 对于同一种产品, 使用圆柱形或圆形包装容器与传统的长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包装容器相比, 材料使用量可有效减少20% 左右。因此, 通过对包装容器的结构优化, 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节省资源, 达到一种明显的减量化包装效果[5]。

(四) 薄壁化技术

薄壁化技术就是在保证实现包装各项所需机械性能要求的基础之上, 通过减少壁厚的方式来有效减少材料用量的一种手段。如康师傅集团在保证饮料瓶容量与性能的基础之上, 将原本重18 克的瓶降低到16 克, 最终又降低到了现在的12 克, 极大地降低了包装材料的厚度, 经统计发现, 通过降低饮料瓶质量, 康师傅集团每年成本节约了7%--10%, 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另外, 我国广东、山东地区等多家企业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 将原本3.5 毫米的玻璃瓶厚度缩低到2--2.5 毫米, 使得整个瓶重减轻了40% 左右, 有效地减轻了对资源的消耗, 降低了企业成本, 进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促使企业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4]。

(五) 化整为零集装化

在产品包装过程中实施的减量化包装, 也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做法, 目前在消费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组合装”、“家庭装”产品, 利用集合包装形式出现的产品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这不但是商家刺激消费的一种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厂家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的重要措施, 据调查显示, 采用几何式包装能够有效的降低近60% 的包装材料使用量[5]。如中国移动将原来的通信设备木箱包装改变成为了现在的能够多次重复使用的钢铁集团周转架包装, 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量, 据统计, 每年能够减少57000 立方米的木材使用, 这也相当于每年节约了670 公顷的森林面积, 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木材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油耗, 节约电能, 进而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对于包装减量化的思考及建议

(一) 对包装减量化的思考

虽然, 为环节环境问题及解决资源消耗严重的问题,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包装减量化, 但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所谓的减量化包装并非就是盲目无规则的减量, 而是要紧密的结合商品具体情况进行最为适度的包装。对于产品包装减量化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包装减量化的本质并非完全否定包装, 也不是彻底的抛弃产品包装, 而是将产品包装中某些不必要的功能去除, 同时去除多余的修饰性包装, 减少无用细节, 对产品真正所需要的包装要素进行提炼和精简, 以此来降低产品包装过程中所造成的材料不必要浪费, 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 降低成本。2. 减量化包装也并非是仅指包装材料用量的减少, 同时还应该涵盖了对包装各个环节中的资源消耗及能量利用情况进行考查, 从而实现包装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料及能源的利用率的不断提高。3. 在进行产品包装减量化的同时, 要正确的处理好产品包装与循环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要求设计者能够紧密的结合产品可循环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减量化包装, 如果盲目追求包装的减量化, 就容易降低产品包装循环利用的使用次数, 由此以来依然未得到资源节约的目的。4.“减量”并不是“减质”, 对产品实施的包装减量化, 在保证包装用料最少的同时, 也要确保对产品进行包装的根本目的-- 保护产品、方便运输。

(二) 对包装减量化的建议

针对于目前我们实施的减量化包装、绿色包装, 又该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实施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应该作为第一步骤内容进行。1. 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 规定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具体名录, 同时也要规定其具体回收办法;2. 对于过度包装的产品, 国家也要制定出具体的价格政策及税收政策, 积极鼓励无包装产品及高档产品简单包装, 注重产品包装要对生态自然的无害性, 并且能够进行回收再利用;3. 因为在目前的包装标准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 所以在设计者进行包装设计时, 应将包装层数及成本价格进行公示, 提供给社会公众及相关监管部门一简单明确的判断标准;4. 将部分行业的商品与额外的包装进行分开销售;5. 扩大生产者的责任, 使生产者在生产包装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到日后的回收问题, 严厉打击过度包装的行为。

结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制约, 如何才能实现与自然生态资源的和谐相处, 持续发展, 已成为现阶段一重大课题。对于我国包装行业, 由于传统的包装形式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 也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所以我们极力提倡绿色包装, 包装减量化作为实现绿色包装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节约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凤彩, 王雯婷, 王富晨.论减量化设计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J].设计, 2014, 02:185-186.

[2]孟思源.浅析包装的减量化设计[J].五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3:72-75.

[3]李昕.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通过创新、设计和测试实现包装减量化[J].中国包装工业, 2010, 06:58.

[4]孟思源.浅析包装的减量化设计[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4 (3) :72-75.

[5]李昕.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通过创新、设计和测试实现包装减量化[J].中国包装工业, 2010 (6) :58.

减量设计 篇2

已记不清她的模样了。

只有被夹在记忆中的那个单薄的背影略略泛黄,不曾被遗忘在冬梦之中。

惬意的午休后,我走向学校午时的阳光晃晃的,我伸出一只手,挡在额头上,眯着眼睛望着这少有的冬阳。

我提着垃圾袋,正准备把它随意扔进了一排花花碌碌的垃圾桶中。

她提着破旧的尼龙袋,左肩上背着一个脏兮兮的破布包,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微笑着又好像带着那么一点小心翼翼,张开手掌,说道:“孩子,你的那袋垃圾是不是不要了?”我点点头,递给她。她蹲下来,用几近颤抖的手打开垃圾袋。

那双手骨瘦嶙峋,干裂的皮肤好像个一条娟娟细流随着皮肤的纹理慢延开来,像是要把冬天的寒冷全部吸进去,她的岁月好像是黑色的,她的手浸泡在里面,已经黝黑了。

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她却又从布包里翻出几个破袋子,仔仔细细地把它们分类,嘴里念叨着:“这是厨余垃圾,对了,那个是有害垃圾……”然后一把抓进去,弯着腰,双手抓住袋口,喘着几口粗气,扶着墙壁慢慢地站起来。她站起来时有些站不稳,差点倾了一跤,拍拍身子,却对上了我的目光,她尴尬地笑笑。“您为什么要把剩下的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呢?不麻烦么?”我有些奇怪地问。她好像有些惊讶:“这难道不对吗?”我一时有些语塞,她又小心翼翼地探过头来:“你们城里人都是怕麻烦。”一种莫名的感情在我的胸腔中激荡,我羞红着脸低下头,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她走了,就像来的时候那样悄无声息。

我再也没有遇见过她了。

自从那天以后,垃圾分类,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我路过那乱七八糟的垃圾桶时,我都会感叹几句,但我也没有为他们停下脚步,我完成了我的责任,别人的垃圾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抬头仰望天空,下雨了!他说,他送我去上学。雨天的红色交通信号灯也模糊了,路中央隐隐看见一袋孤寂的垃圾,饱饱囊囊的,被来来往往的车辆忽视着,它仿佛很是疲惫不堪,静静地躺在那儿,身上溅了些许泥点。“走!”他说,“绿灯亮了!”

他捡起它,走到对面,我接过它,正准备放进垃圾箱,他的大手拉住了我:“等等。”他慢慢地解开垃圾袋来,掏出一包面纸,认真地把它分类丢进垃圾筒,雨天里,风格外的冷,我拉着他,有些埋怨:“爸爸,我上学快迟到了!这又不是我们的垃圾,那么认真干什么?”他望着我:“既然我们把垃圾袋捡起来了,就应该把事情做到底,要不然,还不如不捡起来呢!”他又俯身下去,准备继续,雨点有些浸湿了爸爸的袖口,我一边撑着雨伞一边拉住他的手,声音有些哽咽:“爸爸,我们一起来!”他看了我一眼,眼睛里流露出欣慰、赞许。我们默默无言,但他在无声地告诉我,垃圾分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没有你的我的他的之别。

“走吧!”他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永远是温热的,总是在我放学的那一刻,把我冰凉的手,包在他热乎乎的手中,就像小时候一样。

大手拉小手,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两代人对环境的珍视,是送给我们美丽的地球村的最好的礼物!

减量设计 篇3

论述了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对促进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减量化设计 可持续发展 绿色包装

前言

在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包装工业的不断成长壮大,包装在为人们带来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减量化设计

绿色包装模式是指: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可以重复使用(Reuse)、可以循环利用(Recycle)、可回收(Recover)、能降解(Degradable),即4RID原则。其中,包装减量化(Reduce)是绿色包装4RID模式中首当其冲的一条绿色包装方法,包装减量化(Reduce)即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通过使用更少的包装材料来设计产品的包装,从而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减少材料的浪费和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包装实行减量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尽量减少能源、材料的消耗,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2、包装减量化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我国在销售包装中还大量存在滥用包装材料,设计过度包装甚至欺骗包装,国内对包装减量化的理论研究也很少。欧美、日本等国知名品牌的包装减量化研究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包装减量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开发。2010年4月1日起《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低碳经济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2.1 减量化设计原则

合理设计包装结构,在保证包装容积、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包装用纸,节约材料,降低包装造价,从而达到减量化设计。所以这一要求设计者必须从设计源头上考虑包装的减量化,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应遵守以下减量化原则。

(1)适度原则

适度包装指在设计时,能用简易包装绝不用礼品包装;能用小型包装绝不用大型包装;能用轻包装绝不用重包装;能用黑白包装制品而绝不用彩色包装制品。

(2)适量原则

适量包装指在设计时,能用一件包装绝不用多件包装;能用单层包装绝不用多层包装;能用单质材料包装绝不用复合材料包装;能用大包装时绝不用小包装。

(3)设计者要更新设计观念

设计者应树立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新规定的观念。设计师更应搜集新的绿色包装材料信息,用于包装设计当中,促进新材料的快速发展。

2.2 减量化设计方法

在包装的减量化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先对产品及其包装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我们应在全面掌握产品物理属性、化学属性以及运输范围的基础上,决定包装材料的使用、包装结构的设计、包装的加工工艺以及包装的成本等具体问题;在对产品及包装的具体分析中,进一步考虑包装设计中是否可以减少材料与能耗等问题。

2.2.1 包装材料减量化

包装材料的减量化设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限制包装层数和包装体积

我们常会看到产品的包装层数过多,或是包装体积过大,远远超出实际功能需求的现象。对于包装,应该在确保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包装容器的厚度、削减包装层数,积极推广轻量、薄壁的包装产品生产工艺,以此来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

为减少材料的使用,我国在首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中规定:饮料酒和糕点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5%,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0%,茶叶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25%,粮食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10%。对于内装商品净含量均等于或小于30 mL或30g的,可以免除包装空隙率和包装层数的要求;对于大于30mL{E3小于等于50mL或大于30g但小于等于50g的,其最大包裝空隙率不应超过60%。饮料酒、糕点、化妆品、保健食品、茶叶的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粮食的包装层数不得超过2层。这些细则明确了包装的体积和层数,是实施包装减量化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2)采用绿色包装材料

在选用包装材料时,尽量选用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可降解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和纸材料。

2.2.2 简化包装的结构和形式

对包装进行减量化设计也可以通过“化零为整”的包装形式来体现。对于能够直接接触空气的产品可以省去外包装。在保证保护产品性能的前提下,要尽量简化包装的结构和形式,有些产品可以通过加大包装容积来增加产品的使用时间、延缓包装的更新次数。

2.2.3 采用简约的包装风格

在避免包装过度虚饰,提倡简约的包装中,要以简单的包装结构、最清新洗练的造型、最精练的色彩、最简洁的图形文字、最节省的包装材料等核心元素设计出打动消费者的包装作品。因此,以经济环保的设计理念打造全新的包装、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是当今每一个设计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3、包装减量化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

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品包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对资源的消耗是不可忽视的,在城市里绝大多数的废弃物都是由包装行业带来的,特别是对于一些一次性的消耗性的包装,为了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消费者负担,应该大力宣传、提倡绿色包装,这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值得广泛宣传和大力提倡。在提倡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应用绿色包装理念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意义。

我们必须在整个包装行业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包装,要求产品包装的设计、制造、使用和处理均应符合低消耗、减量、少污染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采取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包装材料须是无毒无害,应易于重复利用,或其废弃物易于回收再生。材料的变化又要求加工工艺、加工机械、容器制造、包装设计、装潢印刷等各个环节实行相应的变化,从而引发整个包装行业的观念大变革和技术大革命。

包装设计减量化是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包装减量化作为实现绿色包装的一项重要措施和首选途径。这是因为包装减量化在绿色包装模式中是最易于推广的,并为生产者及消费者所乐于接受。减量化包装可以让制造商使用较少的包装材料,直接节省大量成本,增加环境效益和减少生产成本,使得包装的减量化从根本上促进了包装物使用量的下降。包装减量化能够获得大多数企业积极响应。

结论

所以说,遵循循环的经济原则、实现包装减量化是我国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研究包装减量化设计的方法,对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包装减量化设计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减量设计 篇4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设计人员,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城市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 导致了环境污染、填埋场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文献综述

根据循环经济理念, 减量化是解决建筑废弃物问题的关键。综合国内外关于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的诸多研究成果, 减量化设计被认为是预防废弃物产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如采取模数设计、标准化设计、选用预制构件以及绿色建材等可以有效避免建筑废弃物的产生[1,2,3]。

然而,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很少采取减量化设计[3,4,5,6,7,8]。少数学者对设计人员进行减量化设计的障碍和动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如:Osmani等[4,5]通过对英国建筑设计师的问卷调查发现, 从业主那得不到好处、缺乏相关培训、减废职责界定不明是减量化设计的最重要的阻碍因素, 而增加设计师减量化设计培训及经济激励能够促进减量化设计;Yuan等[7]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发现, 减量化意识薄弱、培训不充分、缺乏相关支持、经济因素与市场不成熟是主要阻碍因素;Lu等[8]通过研究得出, 废弃物减量化法规不健全、相关人员不够重视是减量化设计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 设计人员之所以没有采取减量化设计, 可能是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 但也可能是因为内在的态度不积极。为此, 本文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结合对设计人员的访谈和已有的研究文献, 归纳总结可能影响设计人员减量化行为的因素, 再对设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 以分析影响设计人员减量化行为的主要因素,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问卷设计

2.1 理论基础

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简称TPB) 是社会心理学家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行为由行为意向决定, 行为意向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实际上, 个体行为还受行为人的个人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条件的限制, 为此, 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模型中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 形成了计划行为理论。

如图1所示, 计划行为理论包括了5个变量, 其中, 行为态度指个体对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评价 (喜欢或不喜欢/赞同或不赞同) ;主观规范是个体执行或不执行某种行为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知觉行为控制指个体感知到的执行特定行为的难易程度, 它反映了个体以往的经验和预期的阻力;行为意向表示个体想要执行某种行为的意愿程度;实际行为是指研究的特定行为[9]。

实际行为受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影响, 只有在能力、资源、机会等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 行为意向才能直接决定行为;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的共同影响, 态度越积极正面、得到他人或组织的支持越大、感知的行为控制能力越强, 实施行为的意向就越强烈[9]。

计划行为理论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于环境行为领域, 如废弃物管理行为、废弃物回收行为、绿色购物等[10], 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此, 本文也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建筑废弃物处理中影响设计人员减量化行为的因素。

2.2 问卷设计过程

Ajzen[9]认为编制正式问卷之前的重要步骤是引出突显信念。突显信念是研究问卷中问题题项的信息来源, 引出突显信念是提高测量效果的关键[11]。由于国内外关于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意识方面的研究很少, 尤其是关于设计减量化的研究更少, 因此, 本文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 借鉴计划行为理论样卷[12], 以及查阅计划行为理论相关研究文献, 拟定了如下的访谈提纲, 以引出设计人员对采取减量化原则和方法进行设计以减少建筑废弃物 (以下简称减量化设计) 这项行为的突显信念:

(1) 执行减量化设计带来的益处或害处;

(2) 哪些组织或个人会影响设计人员是否采用减量化设计;

(3) 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设计人员执行减量化设计, 其影响程度如何。

通过与20位建筑设计师面对面的访谈, 获得了设计人员在减量化设计行为态度、规范及控制方面的基本信念, 将其与计划行为理论样卷结合, 编制初始问卷。为了确保问卷题项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先对问卷量表进行预试以避免题项有语意和内容结构安排方面的问题。问卷首先发放给行业内相关专家, 请他们就题项内容提出意见, 找出问卷中有歧义的、难以理解的题项;然后在一家设计院进行了小范围试调查, 对调查结果出现异常的题项进行修改, 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

2.3 问卷内容

问卷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了解被调查人的背景信息 (如表1) ;第2部分是对设计人员减量化设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倾向与实际行为5个行为意识变量的调查, 采用Likert5分评级, 1—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没有”、“不同意/很少”、“说不清/不知道”、“同意/有时”“非常同意/经常”;第3部分调查影响设计人员知觉行为控制力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问卷具体题项如表2和表3所示。

3 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

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 本调查主要采用了面对面的方式, 以确保被调查者正确地理解问卷的内容并真实地反映其看法。通过对深圳市12家建筑设计院的走访, 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250份, 其中有效问卷220份, 有效回收率73.00%。被调查者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2 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稳定地测量到要测量对象的程度, 反映被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通常以Cronbach'sα系数来判断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程度。一般认为α系数超过0.7时, 表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程度很高, 属于高信度;α系数在0.35~0.70时, 属于尚可[13]。利用SPSS16.0对量表进行检验发现 (如表2) ,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分量表的信度较好, 而知觉行为控制分量表的信度处于0.35与0.70之间, 信度尚可。

3.3 设计人员减量化行为影响因素

对220份问卷的题项分值取平均值, 作为题项的得分;再对每个变量中包含的题项的得分取平均值, 得到各个变量的得分, 得分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 行为意向的得分非常高, 为4.078, 表明了设计人员对于实施减量化设计有非常强的意愿。这种意愿主要来源于其积极的减废态度 (4.208) , 而受到主观规范 (3.073) 的压力并不大, 较低的知觉行为控制力 (2.700) 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为意向。而减量化行为得分最低, 仅为1.832, 表明大多数设计人员都很少采取减量化设计。根据计划行为理论, 影响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为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该调查结果表明, 设计人员之所以难以将其比较强烈的减废意愿付诸于实践, 主要在于相关人员知觉行为控制力弱, 感知到的阻碍因素影响了其减量化行为的实施。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相关人员是否采取减量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所拥有的资源与机会 (例如技能、金钱与他人的合作等) , 个体对资源与机会的依赖程度愈高, 其执行减量化行为的意志控制力愈低[14]。也就是说, 当人们认为缺乏能力、资源或机会去执行某项行为, 或感到执行该行为较困难时, 就不大可能实施此项行为。因此, 探讨知觉行为控制的前因变量, 弄清楚造成设计人员行为知觉难度高的原因有哪些, 对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设计人员实施减量化行为的措施建议尤为重要。

3.4 影响设计人员知觉行为控制力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采取半结构式访谈进行调查发现, 在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过程中设计人员主要遇到以下4个方面的阻碍:政策和规范的缺失、管理障碍、利益障碍、知识和技能缺失 (如表3) 。如前文所述, 在问卷中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调查, 按照1 (影响小) —5 (影响大) 来计分。经过调查, 总体样本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前因变量的选择以及得分如表3所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被调查的设计人员认为, 政策法规缺失产生的障碍最大, 其次是管理上的不重视、知识和技能不足, 而利益方面的阻碍最小。在具体的影响因素中, 影响程度最大的有3项 (得分均在4.000以上) :缺乏有关减量化设计方面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相关方面政策法规指引、外部相关主体的不配合。

(1) 缺少减量化设计方面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是最重要的阻碍因素。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对设计人员的行为不仅起指导作用, 还起规范约束作用。通过访谈了解到, 设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来展开设计的, 而目前还没有减量化设计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使得他们对于如何执行减排行为无所适从, 进而严重地阻碍了其实施减量化行为。

(2) 缺乏减量化设计方面的政策法规是第2个重要阻碍因素。一方面,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设计减量化并没有要求, 仅有《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中涉及到一些设计减量化的内容, 但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另一方面, 调查结果也显示 (如图3) 设计人员对于已有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了解。这说明相关政府部门和整个建设行业对建筑废弃物管理都不够重视, 导致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而现有的法律条文也过于笼统, 难以界定各方的责任。这种外部约束的缺失使得设计人员缺乏实施减量化设计的压力。

(3) 外部相关主体 (如业主、承包商等) 的不配合是第3个重要阻碍因素。一般来说, 设计人员的行为是以业主的意图为导向的, 如果业主对不愿意按照减量化原则设计方案 (例如不愿采用预制结构) , 则设计人员很难实施他们的减量化设计理念;另外, 设计方案最终要由施工人员去实施, 如果施工人员不贯彻设计人员的理念, 即使设计人员采用了模数设计等措施, 也难以达到减少废弃物的效果。

除了上述3个因素, 缺乏相关培训和教育、减量化设计在管理目标中缺乏优先权、减废职责界定不明确也是非常重要的阻碍因素 (得分都在3.800以上) 。调查发现大部分设计人员对于减量化设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对于如何通过有效的设计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通过对设计目标的重要性排序 (如图4) 调查发现, 设计人员最关心的往往是方案的安全可靠度、耐久适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而对于是否环保并不是很在意。另外, 无论是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是常用的合同文本, 在建筑废弃物的减量方面都没有明确指出涉及到的利益各方以及应该分别承担何种责任。限于篇幅, 其他的因素本文不再展开讨论。

4 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来促进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中设计人员的减量化行为的实现。

(1) 制定减量化设计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充分发挥学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作用, 结合地方特点制定详尽和具体的减量化设计技术标准, 并建立与规范相配套的指南、建议、工法等构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另外, 应加强技术规范的强制性, 起到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作用。

(2) 加强法制建设和教育宣传力度。一方面, 应加快建筑废弃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并且要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以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增强相应的法律效力和效果;另一方面, 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引起人们对相关内容的重视。

(3) 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设项目的业主方应发挥主导作用, 建立业主、设计人员、承包商等各方之间的沟通网络, 保障信息能及时有效地在各方之间传递, 减少滞后的设计变更或可建造性等问题引起的废弃物;也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各方精诚合作, 实行减量化设计和施工, 以达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 结论

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 篇5

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日收运处理量由1500吨骤增至1900吨以上,最高日垃圾量达2085吨,大大超过我市焚烧厂的处理能力,给我市生活垃圾的正常焚烧处理带来很大的压力。近期垃圾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各板块收集的垃圾中夹杂有较多的建筑装修垃圾、工业垃圾和农业垃圾等非生活垃圾,这些非生活垃圾既增加了焚烧厂的处理负荷,也给焚烧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事故隐患。为切实保障我市垃圾焚烧厂正常运行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要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各板块在垃圾收运过程中要落实专门车辆和人员,对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农业垃圾等非生活垃圾进行单独收运处置,特别是要按照垃圾焚烧厂对进厂垃圾成分的要求,杜绝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及工业废料、工业污泥、废渣等工业垃圾进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对分流的建筑垃圾,各板块要在各自区域内设置专门的储运场所,用于建筑垃圾的集中分拣、储运和中转,对拆建垃圾、渣土通过回填等方式进行再利用,对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分流的工业垃圾,各板块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督促产生单位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并按照规定实行集中处置;对分流的农业垃圾,要通过采用直接还田、沤肥、堆肥等肥料化处理方式进行再利用。

二是要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应急调度。市城管部门要根据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两座垃圾焚烧厂的处理能力,完善生活垃圾运输调度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垃圾量高峰期和突发情况下生活垃圾的应急调度,统筹安排两座焚烧厂设备的日常检修,全力保障两座焚烧厂正常运行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减负以增效,减量以增质 篇6

【关键词】减负;减量;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高效”,就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和最适合师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英语课堂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和巩固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和个人全面发展。

打造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就是教学方式,我们看教学方式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英语知识,增强了英语应用能力,还要看师生在英语课堂上是否实现了相互促进,达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效果。

一、探索初中英语高效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首先,探索初中英语高校教学方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需要。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当今社会需要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探索初中英语高校教学方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更好地完成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任务。

其次,探索初中英语高校教学方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是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教学是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促进,有利于教师形成乐教的精神动力,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

再次,探索初中英语高校教学方法,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是将新课改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的需要。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因此,探索初中英语高校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民主探究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提高教师团队的英语研究技能,促进英语教学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对新课改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结合。

二、探索初中英语高效教学方法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生本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英语教学当中,要实现“减负”,改变观念是思想基础。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要义,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宰转变成为与学生平等的课堂参与者。这一切转变,都贯穿者“生本意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学习,大胆思考和探索。除此以外,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个人智慧和魅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特点等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减负增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科学合理地安排英语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不额外增加课时和课程量,就是对学生减负的具体体现。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载体,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加以整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于教学的内容,要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次,在课程讲述当中,语言要生动和幽默,保证生动易懂,避免学生滋生焦虑情绪;要根据初中生的共同特点,选准课堂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树立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达到良好高效的教学效果。再次,要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要在教学过程有序的前提下,按照教学计划适当地穿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适当设计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节,每个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迹,甚至新闻、球赛、歌曲等话题用英语进行交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减轻学生负担,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三)减量增质,处理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这里所说的减量,是指改变把学生关在教室做题的做法,减少学生堆积过多的、单一的书面作业任务,重视开展适合初中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特点的课外活动,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把课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吸引其积极参与,巩固所学到的基础英语知识。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所安排的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时,将会认识到英语的应用价值所在,并不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总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探索高效教学方式,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处理知识讲授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东.如何评价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校园英语.2009(1)

[2]庞巧红.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周刊(A),2013.6

减量增效,肥企在路上 篇7

与此同时, 农业部推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对企业提出了减量增效的要求。在新的政策环境下,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有新思维、新举措。所幸的是, 当前肥企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技术、营销的创新, 迎接新趋势、新要求。

试点减量增效

实施化肥减量, 又要保证农作物丰收, 必须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减量增效是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而要确保减量增效出效果, 就必须要积极探索。目前, 国内生产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已开始进行积极实践。

据了解, 2015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 创新服务机制, 探索科学施肥新模式, 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在多地建立了化肥减量增效试点。

其中, 在东北地区开展了玉米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根据新型经营主体对一体化综合服务和农资低成本投入的需求, 在黑龙江和吉林省, 中化化肥建立了配方施肥服务联盟, 并联合其他肥料生产销售企业, 协同当地技术推广部门, 共同推进配方肥入户到田。计划2015年试点配方肥整建制县 (市) 不低于10个。

在西北地区开展了苹果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根据农户对设施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需求, 在陕西洛川县苹果种植区, 依托种植大户, 联合地方政府和果树产业专家, 建设科学施肥服务中心, 制定果树整个生育期的施肥套餐。同时, 探索与以色列水肥滴灌设施企业的合作, 引进先进的灌溉设备, 在中国本土落地转化。

在华东地区开展了水稻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根据农户对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需求, 探索水稻农机农艺结合的科学施肥高产栽培模式。在江西南城开展试点, 依托种植大户成立“南城水稻种植大户联盟”, 从苗床整理、营养土配置、软盘放置、稻种催芽、播种密度、覆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和试验示范。建设水稻“机插秧+科学施肥”样板田, 推广水稻农机、农艺、农资结合的科学施肥栽培模式。

在华北地区开展了苹果和玉米化肥减量增效试点。依托中化化肥在华北区域近4000多家核心门店的网络布局, 逐步在黄淮海区域建设一批集成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的终端智能自动配肥站。在山东栖霞推广苹果营养诊断平衡施肥, 在安徽萧县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和终端智能自动配肥站针对差异化作物、差异化客户和差异化地块提供差异化配方产品, 满足区域内个性化施肥需求, 以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在华南及西南地区开展了经济作物化肥减量增效试点, 探索经济作物增产、经济、环保的科学施肥模式。在海南省成立“经济作物新型经营主体种植联盟”, 建设“化肥零增长”示范基地, 摸索主要经济作物最佳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组合, 示范先进施肥技术和生产模式, 带动农户使用新产品新技术, 并进行跨区域推广示范。

此外, 山东农业大学以“关于化肥减半增施有机肥维持最高的玉米产量”为课题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增施有机肥少用一半化肥仍维持高的玉米产量。如果秸秆中的养分通过动物过腹还田, 粮食带走的养分不能有效还田, 可通过增施化肥解决。按照粮食与秸秆比例1∶1计算, 与现行的化肥施用量相比, 仅施加一半的化肥即可保证粮食产量不下降, 甚至改造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 产量还可略有提高。

多项技术助力

目前, 我国肥料施用量过高、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 存在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 施肥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因此, 要实施化肥减量增效, 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此,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指出, 要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需从多方面下功夫。首先, 肥料本身技术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用当前肥料的结构是很难实现零增长的;其次, 施肥技术要改进, 采用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方式, 肥料施用和技术相配合, 合理进行施肥;再次, 植物营养理论要深入研究, 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关系。

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有专家指出, 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 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具体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几项工作。

一是推广精准施肥技术。这一技术是在归纳区域作物生产体系与种植制度特点及土壤养分供应特点等共性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相关技术原理, 确定区域氮、磷、钾及中微肥的适宜用量、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并以工艺与市场研发区域配方肥料为技术载体, 配套相应的施肥技术和农化服务, 实现区域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 选择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 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 满足作物的需要, 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是推广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种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种肥 (也称种肥同播) 、深施追肥。机械化深施可以减少化肥损失, 提高化肥利用率, 节省成本, 增加效益。

四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它通过压力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 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施肥方法, 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 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 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 蔬菜产量增加15%~22%, 节水30%~35%, 节肥40%~45%;水果增产10%~15%, 节水40%, 节肥30%。

五是推广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有机肥种类多、肥源广、易于积制、成本低、施用简单, 是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养分含量比较齐全, 肥效持久而稳定。坚持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 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增强土壤肥力;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 增强保肥性能, 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此外, 也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 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六是推广使用秸秆腐熟剂完善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 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 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 提高土壤有机质, 减少化肥使用量, 增强植物抗逆性, 改善作物品质,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 每亩还田秸秆200千克, 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 即每亩少施2千克氯化钾和5千克过磷酸钙, 每亩节省化肥投入15元。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认为, 化肥不足或化肥过量都会降低产量。要提高产量, 同时节肥增效, 就必须把养分管理技术与高产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因此, 各地在实施总量控制、区域配肥、有机替代等减量施肥技术的基础上, 应与密植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紧密结合, 集成高产高效的绿色增产模式, 开展大面积、整建制示范推广应用, 以提高作物单产, 提升养分效率, 实现减量增效。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涂先德指出, 未来, 肥料产品要实现创新发展, 其主要目标包括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肥料企业将是未来推动肥料创新发展, 实现零增长目标的主力军。

肥企身体力行

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用量减少了, 对传统化肥生产企业提出了挑战。为此, 年初以来, 传统复合肥企业为了提高化肥的使用率, 不断加快创新步伐。

金正大集团抓住化肥减量机遇, 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启动“种肥同播”技术推广行动, 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开展试验示范, 实现从推广成熟的玉米种肥同播向棉花、小麦、水稻等大宗作物拓展, 并在产品上从缓释肥向硝基控释肥、硝基双效肥、作物套餐肥等品种升级, 从源头严把产品质量关, 为种植业者提供全程立体化和综合化服务。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 盈利可以来自于高价, 也可以来自于增量。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对金正大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应该让更多的农户意识到高效肥料与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套餐肥活动建立起农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和信赖度, 这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据了解, 目前金正大共推出8种综合性通用套餐, 将来还会结合各地的反馈, 根据农化专家研发结果, 进一步细化套餐种类, 为农户提供立体化和综合化的服务。

山东鲁西化肥集团通过技术创新, 不断开发肥料新品种, 打造中国现代肥料王国, 为化肥零增长提供新技术与新产品支撑。该公司开发的缓释肥、叶面肥、高品质水溶性复合肥、腐殖酸水溶肥等系列肥料, 无一不是市场所需的功能性肥料。

中化化肥公司也致力研发新品, 助力化肥减量增效。公司研发生产的功能性肥料——中化螯合肥, 是一种集有机无机复合肥、微肥于一体的肥料, 富含中微量元素和腐植酸, 可降低作物生长过程中某种营养元素间的拮抗作用, 并避免营养元素与土壤中的酸碱离子反应沉淀失效;同时, 充分刺激农作物或植物对大、中量元素的吸收, 提高肥料利用率, 补充和改良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微量元素成分, 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以改土培肥、壮根促果、锁住养分、高效吸收的良好功效, 成为该公司的拳头产品。

大企业在行动, 小企业也不甘落后, 化肥减量增效已在全国风生水起。

湖南新合作三维农资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腐植酸复混肥。该肥料以自然界腐植酸为原料, 与微生物有机结合, 在腐植酸原料中添加作物必须的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和硫、锌、镁等中微量元素, 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 经200℃~300℃的高温螯合造粒而成, 其产品活性很高, 既可通过稳定、缓释、控制作用, 延长肥效, 提高化肥利用率;又可通过量的约束, 调控释放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从性状上改善化肥质量。由于效果好、性价比高, 受到种植业者的欢迎。

煤泥减量化综合分析 篇8

1 问题分析

从技术角度分析,煤泥减量化生产并非难事,关键是如何合理确定选煤方法和工艺流程。选煤厂应从减少生产系统煤的过粉碎方面考虑,细化工艺布置,并按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优化产品结构。结合我国目前选煤厂生产实际,笔者认为,在煤泥减量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 盲目追求动力煤全部入洗,过度加工导致煤泥量大。我国煤炭产量约50% 用于火力发电,到2020 年电煤耗量将占到原煤产量的62%左右。电厂末煤是否需要全部入洗,要认真分析末煤质量和电厂对煤质的要求,合理确定入洗下限。有些选煤厂在设计过程中,预测原煤灰分后,按灰分校正法,将各粒级灰分调高,造成末煤灰分增高,导致末煤不得不洗的错误结论。有的选煤厂在目标市场不明确的条件下,盲目将动力煤选煤厂按全入洗设计。有些含矸率较高的选煤厂,采用原煤全部破碎到50 mm以下,再由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洗选,导致占到入洗原煤10%以上的煤泥难以消化。国内不少动力煤选煤厂按块、末煤分别入洗设计,投产后末煤系统基本不开,造成设备闲置和投资浪费。在煤炭富集的陕北、内蒙古等地,不少选煤厂将煤泥随矸石一起排掉,造成资源浪费。

( 2) 炼焦煤( 含全部入洗无烟煤) 选煤厂尾煤回收系统工艺不完善,缺乏煤泥减量化的必要措施。炼焦煤( 含全部入洗无烟煤) 选煤厂入洗下限一般到0,普遍设有浮选系统。浮选尾煤粘度大、灰分高,我国选煤厂几乎全部采用压滤机回收,如果浮选尾煤不能就地消纳,必须落地晾干,难以全部利用。目前普遍缺乏对尾煤粒度组成的分析,缺乏分级回收利用的研究。

( 3) 选煤方法选择不合理,导致次生煤泥量增加。我国煤炭赋存条件较差,煤层含泥质夹矸多,一些老矿区进入深部开采,煤质变差、易碎程度增加; 一些变质程度较高的贫煤、贫瘦煤,粉煤量高达25% 左右,加上次生煤泥,总煤泥量达到30% 以上( 郑州矿区达40% ) 。有些选煤厂在设计过程中,以业主使用熟练、再洗可开可不开为由,选择有压入料重介质旋流器工艺。炼焦煤、喷吹煤有压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再洗,部分煤炭需要两次用泵打入旋流器,不仅系统复杂、能耗高,而且加剧了煤的泥化。煤介用泵两次混打,造成次生煤泥量增加较多。

( 4) 原煤存储系统设计不尽合理,煤炭易破碎、风化,导致洗选过程中煤泥量增加。煤炭生产企业习惯性希望地面生产系统原煤储存量越大越好,因此,设计的井下煤仓高度大、地面圆筒仓直径大、落差高达50 m以上,不仅造成块煤破碎严重,而且煤的抗碎强度降低,导致洗选加工时煤泥量增加。如锦界煤矿设计入洗原煤中大于25 mm粒级占35% ,而实际生产时该粒级仅为25% 左右。有些矿设原煤仓后,还设回煤暗道式储煤场,煤场中有60% 以上的煤炭需要推土机推开再回到受煤坑,原煤堆存时间长,受矸石风化、煤炭碎化、机械设备倒推碾压等影响,不利于煤泥减量化生产。

2 煤泥减量化发展趋势

随着雾霾天气的加重,国家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煤炭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提到了历史高度。国务院以[2013] 37 号文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第四条和第十四条指出: “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和改造; 到2017 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 以上”。为加强煤炭质量管理,由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六部门制定的 《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2015 年1 月1 日起实施)要求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限制销售和使用灰分不小于16% ,硫分不小于1% 的散煤”。面对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需求总量放缓、煤炭价格下滑的严重局面, 国务院以国发[2014] 31 号文颁布了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 - 2020) 》,该文件指出: 到2020 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 亿t左右,煤炭消费比重降到62% 以内; 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加大煤炭洗选比重,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体系。

上述国家一系列节能减排的能源新政策,均有关于煤炭洗选加工的相关要求,如何在煤炭洗选加工方面寻求合适的切入点,做到既满足国家对煤炭洗选加工的要求,又能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笔者从煤泥减量化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 1) 增加入洗率是煤炭洗选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 年全国煤炭产量38. 7 亿t,筛选率基本达到100% ,但入洗率仅达到62% 。我国近20 亿t的电煤中除约4 亿t洗中煤外,是否需要洗后供应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大型矿井配套建设选煤厂已是政府审批项目的必备条件之一。动力煤块煤入洗也基本形成共识。末煤含矸率很低,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基本不小于20. 90 MJ/kg,可以满足电厂和一般动力用煤要求。有些煤质较差、需要末煤入洗的选煤厂,应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合理确定入洗下限,实现脱粉入洗,煤泥量可以减少40% 以上。

关于动力末煤脱粉入洗,郑均笛[1]、朱子祺[2]、谭兴福[3]等分别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撰文论证,共同的结论是,动力末煤脱粉入洗比全部入洗的产品产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动力煤全部入洗的选煤厂,如神华宁煤的红柳选煤厂等补加了脱粉环节,脱粉入洗在淮南、晋城、准格尔等矿区均有应用。

( 2) 充分发挥重介质浅槽的潜力,扩大块煤入洗量。我国大型以上动力煤选煤厂多数采用块煤重介质浅槽分选工艺,洗选下限一般取13mm,不少厂为25 mm以上入洗。浅槽洗选具有处理能力大、系统简单、加工成本低等优势。充分发挥重介质浅槽的洗煤优势,将洗选下限降到6 mm,25 ~ 6 mm洗精煤和筛末煤配煤销售,既保证了煤炭质量,又能有效降低因末煤洗选增加的煤泥量。生产中由于产生的煤泥量少,可以将其直接掺入末( 粉) 煤销售,实现选煤厂产品“无泥化”生产。

神华集团李家豪煤矿选煤厂原设计采用13 mm以上块煤洗选,由于末煤发热量仅为17. 556 MJ/kg,铁路外销困难。该矿煤矸石泥化严重,若末煤全部入洗,煤泥量大,经济效益差。经过科研攻关,反复论证,最终确定采用驰张筛+ 重介质浅槽工艺洗选大于6 mm粒级,入洗量增加15%。采用3090 型驰张筛进行6 mm分级,处理能力600 t/h,干法筛分效率达90%[4]。项目实施后不仅煤泥量增加较少,而且产品质量提高,年创经济效益3 000 多万元。该科研成果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 3) 无压入料重介质旋流器是煤泥减量化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有压、无压旋流器各有应用。特别是炼焦煤、无烟煤选煤厂,采用有压两产品旋流器主再洗,煤介混合物两次用泵打入旋流器,煤浸水时间相对较长,泥化率增加,不利于煤泥减量化。神华集团曾委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对煤泥减量化进行研究,通过对两淮地区有压、无压工艺的洗选研究发现,有压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再洗比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洗选工艺煤泥量增加3% ~ 6% 。煤泥量增加,意味着药剂耗量增加、煤泥回收设备增加,生产成本必然增加,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 4) 优化煤泥回收工艺,提高煤泥掺配率。合理的煤泥回收工艺有利于煤泥的减量化。我国目前煤泥回收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浓缩+ 压滤; 二是两段浓缩、两段回收,即一段浓缩底流沉降离心机回收粗粒,散装物料直接掺入中煤或末煤,二段底流压滤回收。一般选煤厂设计采用分级旋流器+ 弧形筛+ 煤泥离心机回收大于0. 25 mm的粗煤泥后,直接掺入产品。实际生产中,由于分级旋流器溢流跑粗、弧形筛、离心机筛孔磨损等问题,导致部分粗煤泥进入细煤泥系统,煤泥量必然增加。为了减少压滤煤泥量,建议采用一段浓缩底流沉降离心机回收粗粒,散装物料直接掺入中煤或末煤,二段底流压滤回收工艺。沉降离心机回收的粗粒煤泥下限可达0. 1mm,并且物料水分低,可直接掺入产品煤,有效减少煤泥量。开滦范各庄选煤厂浮选尾煤就采用该工艺,生产效果良好。

( 5) 重视细节设计,减少煤泥量。在选煤厂设计中要重视以下环节: 一是溜槽缓冲、降低落差; 二是尽量减少煤泥水泵打循环次数,减少泥化时间; 三是尽量不设通过式破碎机,以免不该进入破碎机的煤进破碎机,增加煤的过粉碎; 四是尽量不设用推土机回煤的储煤场,减少原煤过粉碎,合理设计煤仓,尽量不空仓存煤; 五是在工艺设计上防止大块矸石破碎,炼焦煤选煤厂、动力煤旋流器洗选,要增加预排矸系统。

3 加强煤泥就近综合利用的研究

( 1) 结合市场需求和煤价变化趋势,合理确定煤泥干燥工艺,积极开拓无污染干燥技术,积极研究推广瓦斯发电余热干燥、射流干燥、电磁干燥等技术,降低干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2) 结合国家能源局国能电力 〔2011〕396号文 《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以及坑口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要求,选煤厂要积极配合电厂建设,将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不小于5. 016 MJ/kg的煤矸石、煤泥合理掺配,供应电厂,大力推广煤泥管道输送入炉燃烧技术,做到 “吃干榨净”,不留污染。

( 3) 如果选煤厂合理距离范围内建设以水煤浆为原料的化工项目,应积极推广浓缩机底流直接给入湿法球磨机技术,这样,可以少开或不开选煤厂煤泥回收设备,采用煤化工净化水作洗煤补充水,有利于提高煤化工和选煤厂的效益。

4 结论

煤泥作为选煤厂的副产品,其量的大小对选煤厂产品数质量、环境保护、节水降耗、经济效益均有一定影响。结合当前煤炭产能过剩、效益下滑和国家要求绿色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关规定,积极推广动力煤末煤脱粉入洗、降低重介质浅槽分选下限、优化煤泥回收工艺、重视煤泥减量化细节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摘要:分析了选煤厂煤泥量高的原因,提出脱粉入洗、降低重介质浅槽分选下限、采用无压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优化煤泥回收工艺流程等措施,尽量实现煤泥减量化。

污泥减量化研究进展 篇9

1 常用污泥处置方法及存在问题

1.1 卫生填埋

土地填埋是指把污泥运到限定的区域内(山间、峡谷、平地和废矿坑内)铺开压实成薄层,至一定厚度在其上覆盖惰性土壤,已封闭的填埋场覆以由粘性土壤组成的最终覆盖层,上面可以种绿色植物。由于污泥填埋对污泥的土力学性质要求较高,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和大量的运输费用,地基需作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等,近年来污泥填埋处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1.2 污泥焚烧

焚烧是利用污泥中有机成分高,具有一定热值的特点来处置污泥。由于所需设备、能源及操作费用所限,尚不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而且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恶英、二氧化硫、盐酸等气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3 水体接纳

水体消纳污泥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处置方法。但这种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污泥进入水体后,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溶入水环境,导致水生环境恶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造成威胁。1991年起美国禁止污泥向大海投弃,1998年欧盟也做了类似的规定。

1.4 土地利用

污泥土地直接利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有机部分可转化成土壤改良剂成分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农田、菜地、果园、草地、市政绿化、育苗基质及严重扰动的土地修复与重建等。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等和植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如Ca、Mg、Cu、Zn、Fe等,其中有机物的浓度一般为40%~70%,其含量高于普通农家肥,因此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如能合理利用,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2 污泥减量化技术

2.1 基于生物细胞合成代谢的解偶联技术

正常情况下,生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由腺苷三磷酸和腺苷二磷酸之间的转化而联系在一起的,即分解一定的底物,将有一定比例的生物体合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底物被氧化的同时ATP 不大量合成或者合成以后迅速由其他途径释放这样细菌在保持正常分解底物的同时,自身合成速度减慢,表观产率系数降低[5],从而达到降低污泥产量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解偶联。相应的技术有生物分泌物解偶联、化学制剂解偶联、生物链延续、细胞内源呼吸、固定化细胞、改变氧化还原电位等等。研究表明[7],解偶联技术可以实现80%的剩余污泥质量削减。然而,由于解偶联技术针对生物合成代谢进行调节,必然干扰了微生物生命活动、改变污水处理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形态与功能,可能对生物处理系统造成颠覆性的破坏进而影响到受纳水体的生态平衡。此外,解偶联剂通常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随处理水排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生物积累,对生态系统形成威胁。因此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必须通过长期、系统的试验和环境检测来保障,而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这制约了解偶联技术的工业化推广与应用。

2.2 基于生物基质再利用的破胞循环/微生物隐性生长技术

剩余污泥破胞循环是利用各种溶胞技术,使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迅速死亡并分解成为基质再次被其它微生物所利用。污泥破胞循环减量化技术中的溶胞技术是整个工艺的关键,细胞溶解的速率、效率及稳定性,不仅关系到后续微生物的正常隐性生长,更直接决定了整个污泥减量工艺的运行成本。目前所报道的方法有温度调节、好氧厌氧消化、高级氧化破解等[8,9]。其中,以臭氧和超声波氧化技术为代表的高级氧化破胞技术中,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国外许多研究者[10,11]考察了臭氧对污泥的破解能力以及它们间的量化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Yasui[12]等人在1990年前后 ,率先提出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实验证明,当曝气池中日臭氧投量为 10 mg/g MLSS时,剩余污泥的产量减少 50%,此后一系列研究均取得积极的成果[13,14]。在现有的污泥减量技术中,臭氧氧化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实现连续运转6个月不排放剩余污泥,因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15,16,17]。

超声波是指频率从 20 kHz 到 10 MHz 范围内的声波,具有频率高、方向性恒定、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用超声波来提取细胞壁上的聚合物进而研究污泥中微生物的表面特性[18]。1993年超声波技术被引入污泥处理研究中[19],该技术由于具有无污染、能量密度高、分解污泥速度快等特点,在污泥处理领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超声技术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环境友好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等优点[20,21]。但要使之成为一项成熟的污泥处理技术,尚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从目前的研究结果分析,虽然已对若干种生物进行了降解研究,但多为单组分或少数几种组分模拟体系,而实际污泥通常含有很多种生物。如何进一步拓宽实验物系,尤其是针对难降解物系和实际多组分物系开展研究,是超声波处理污泥技术面临的问题之一;(2)从经济上来考虑,与其他污泥处理方法相比较,仍存在处理量小、费用高的问题;(3)由于声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尤其是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难以鉴定,降解的机理、物质平衡、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尚不明朗 ,反应过程还未能定量化描述,以及规范化和定量化的尺度,这势必制约着反应器的放大设计及过程放大等进一步深入的工作。

此外,氯气、酸碱以及热处理均能实现有效的溶胞[5]。

2.3 厌氧消化

目前,厌氧消化处理污泥技术分为单相和两相消化两大类。

70年代初, S. Ghosh和F.G. Pholand根据厌氧生物分解机理和微生物类群的理论首先提出了两相厌氧消化的概念: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串联的反应器内并提供各自所需的最佳条件,使这两类细菌群都能发挥最大的活性,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产酸相与产甲烷相的分离使得它们的分工更加明确,产酸相的主要功能是改变基质的可生化性,为产甲烷相提供适宜的基质,COD的去除主要由产甲烷相来完成。Yeoh[22]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活性为0.168m3CH4(STP)·kgCOD-1d-1或0.292 m3CH4(STP)·kgVSS-1d-1,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活性0.055m3CH4(STP)·kgCOD-1d-1或0.082 m3CH4(STP)·kgVSS-1d-1。这说明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确实比单相系统具有优良的性能,其它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文献[23]中所用的产酸反应器就是一种专利产品,处理效果很好;由于厌氧接触反应器和UASB作为产酸反应器都存在处理效率低和启动困难的缺点,文献[24]中用填充床酸化反应器+UASB甲烷化反应器有效地处理了啤酒废水和抗生素废水;针对水解反应器(HUSB)和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优缺点的互补, 文献[25]中将二者组成两相工艺成功地处理了悬浮性固体含量高的城市污水。

两相厌氧消化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26,27]。第二、两相分离后,各反应器的分工更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第三、提高了产酸相的处理能力。产酸菌的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28]。第四、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29]。第五、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相比,对于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得到满意的处理效果。

2.4 对细菌的捕食

污水为多种多样的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和增殖介质,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微生物能够利用污水中存在的全部众多的化合物作为底物,因此最好能建立起由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多条较长的食物链,如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其中原生动物,如纤毛虫(Ciliate)和后生动物,如轮虫(Rotifers)、寡毛类、环节动物(Oligocha ete)及线虫(Nematode)在食物链的最高端,起捕食者的作用,它们捕食细菌,将污泥转化为能量、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污泥量减少。

3 小结与展望

污泥减量化的研究,适应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良性运行、防止污水处理出现二次污染、使污水治理更具环境效益的需要,是污泥处理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降低细菌细胞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强化微生物细胞隐性生长、污泥消化和微型动物捕食技术4方面的污泥减量化研究。如何对废水生物处理中产生的各种污泥进行经济有效地处理,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污泥减量化的研究还需要从原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比较,并结合各个污水厂污泥的具体理化特征选择适当的减量化技术。

摘要:从现阶段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在环境和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污泥减量技术的紧迫性。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介绍了各种减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比较了减量效果和优缺点。

水稻配方肥减量示范试验效果研究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在广东省台山市进行,台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该地区年平均气温23.0℃,极端最高气温37.0℃,极端最低气温4.3℃;年总降雨量1 654.6 mm;年日照时数2 149.5 h。本试验包括2个试验点,分别为台城街道办大亨村试验点(简称台城大亨村,某农户承包的0.882 hm2水稻田)和都斛镇莘村试验点(简称都斛莘村,某农户承包的1.553 hm2水稻田)。

近2年,台城大亨村试验点水稻主要施50%水稻控释肥(23-7-20)。种植模式:稻—稻。耕地为台城郊区河流冲积土田,属潴育型水稻土,麻红泥田土属,土种为沙泥田,其土壤是由花岗岩残积,坡积物发育的,耕作层15 cm左右,土壤熟化程度较低,水利条件良好,年产10.5 t/hm2左右。都斛莘村试验点水稻主要施50%水稻专用配方肥(24-7-19)。种植模式:稻—稻。耕地为东南沿海围田,属潴育型水稻土,珠江三角洲沉积田土属,土种为黏土田,耕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为轻黏至重粘,整个剖面质地是轻黏土到中黏土,湿时软滑,干时坚硬,年产稻谷12.0 t/hm2左右。2个试验点的土壤基本性质如表1所示。

1.2 试验设计

台城大亨村试验点供试品种为象牙香占,2015年7月29日播种,8月11日插秧,11月20日收获。都斛莘村试验点供试品种为新马香占,2015年7月14日播种,8月4日插秧,11月3日收获。2个试验试验点在插秧前对秧苗施送嫁肥和送嫁药;插秧后6 d施除草剂;插秧后12 d第2次追肥;中期抓好露田、防治病虫害,在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时,试验设计所规定的处理差异外,其他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台城大亨村和都斛莘村试验点均设4个处理,即处理1(CK):常规施肥(台城大亨村试验点施控释肥750 kg/hm2,按基肥∶粒肥=7∶3施用;都斛莘村试验点施用快美水稻配方肥6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其中快美水稻配方肥按基肥∶追肥=2∶3施用,氯化钾以粒肥施用);处理2:常规施肥+纽翠绿腐植酸高钾型复合液肥喷施3次(封行期、破口前1周、齐穗期各喷施1次,按2 250 g/hm2喷施);处理3:常规施肥(所有NPK化肥减25%)+纽翠绿腐植酸高氮型复合液肥37.5 kg/hm2基施+纽翠绿腐植酸高钾型复合液肥喷施3次;处理4:常规施肥(所有NPK化肥减50%)+田蜜蜜有机肥750 kg/hm2基施+纽翠绿腐植酸高氮型复合液肥37.5 kg/hm2基施+纽翠绿腐植酸高钾型复合液肥喷施3次。各处理化肥施用量如表2所示,其中快美水稻配方肥N∶P∶K=24∶7∶19,纽翠绿腐植酸高氮型复合液肥N∶P∶K=12∶8∶8,纽翠绿腐植酸高钾型复合液肥N∶P∶K=8∶8∶12,新农科水稻控释肥N∶P∶K=23∶7∶20,田蜜蜜有机肥(有机质>46%)台城大亨村每个处理面积2 001~2 668 m2,都斛莘村每个处理面积3 335~4 002 m2。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台城大亨村和都斛莘村水稻产量,通过收割机对不同处理分别进行现场收割,实地称重折算干谷重量,并计算经济效益。

1.4 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产量

如图1所示,就台城大亨村试验点而言,与处理1(CK)相比,处理2增产7.7%,差异显著;处理3增产4.2%,处理4增产3.0%,差异均不显著。就都斛莘村试验点而言,处理2、3和处理4分别比处理1(CK)增产8.7%、4.7%和7.7%,其中处理2、4较处理1(CK)显著提高。

总的来说,处理2均较处理1(CK)显著提高产量,产量平均增加7.7%~8.7%;处理3均较处理1(CK,产量平均增加4.2%~4.7%;处理4均较处理1(CK),产量平均增加3.0%~7.7%,其中都斛莘村试验点达显著水平。

2.2 经济效益

如表3所示,就台城大亨村试验点而言,处理2比处理1(CK)增产388.5 kg/hm2,增收1 709.4元/hm2,增加肥料成本102元/hm2,增收节支1 607.4元/hm2;处理3比处理1(CK)增产210.0 kg/hm2,增收924元/hm2,减少肥料成本10.5元/hm2,增收节支934.5元/hm2;处理4比处理1(CK)增产151.5kg/hm2,增收666.6元/hm2,减少肥料成本160.5元/hm2,增收节支827.1元/hm2。

就都斛莘村试验点而言,处理2比处理1(CK)增产480kg/hm2,增收2 112元/hm2,增加肥料成本102元/hm2,增收节支2 010元/hm2;处理3比处理1(CK)增产258 kg/hm2,增收1 135.2元/hm2,减少肥料成本24元/hm2,增收节支1 159.2元/hm2;处理4比处理1(CK)增产423 kg/hm2,增收1 861.2元/hm2,减少肥料成本187.5元/hm2,增收节支2 048.7元/hm2

注:纽翠绿批发价15元/kg;田蜜蜜有机肥0.7元/kg;控释肥3.6元/kg,快美肥3.3元/kg,氯化钾3.5元/kg;当地干谷价4.4元/kg。

3 结论与讨论

台城大亨村试验点和都斛莘村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喷施纽翠绿复合液肥增产7.7%~8.7%;基施纽翠绿高氮型复合液肥37.5 kg/hm2+喷施纽翠绿高钾型复合液可以在减量25%化肥的情况下增产4.2%~4.7%,基施田蜜蜜有机肥750 kg/hm2+纽翠绿高氮型复合液肥37.5 kg/hm2+喷施纽翠绿高钾型复合液可以在减量50%化肥的情况下增产3.0%~7.7%。通过增施叶面肥和有机肥,减少25%~50%配方肥的施用量,对产量没有影响。因此,落实“到2020年化肥使用总量零增长”的目标是可行的。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50%的情况下,台城大亨村和都斛莘村2个试验点处理4投入产出比均较对照高。试验中,喷施纽翠绿高钾型复合液肥增收节支1 607.4~2 010.0元/hm2,而基施37.5 kg/hm2纽翠绿高氮型复合液肥+喷施纽翠绿复合液可以在减量25%化肥的情况下增收节支934.5~1 159.2元/hm2,基施田蜜蜜有机肥750 kg/hm2+纽翠绿高氮型复合液肥37.5 kg/hm2+喷施纽翠绿高钾型复合液可以在减量50%化肥的情况下增收节支827.1~2 048.7元/hm2。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Z].2015.

[2]莫钊文,李武,段美洋,等.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华北农学报,2013,28(5):206-212.

[3]莫钊文,李武,段美洋,等.减磷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稻米品质,源库特性及磷积累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6):2361-2366.

[4]莫钊文,李武,段美洋,等.减钾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形成,品质及钾吸收利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4,29(1):151-158.

[5]解开治,徐培智,张仁陟,等.化肥减量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7(5):55-58.

减量垃圾我们应向先人学习 篇11

半年多来,中国的各大媒体都先后报道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兴建垃圾焚烧厂引发了各地民众大声呼吁政府要高度重视垃圾的安全处理。如果焚烧厂飘出的烟尘中含有危害健康的物质(如二恶英、重金属等),它们将随着气流毫无边际地散落到土壤和水体中,导致人类及其他生命所依赖的三大环境元素——空气、水体和土地——不再安全。

中国曾是个无垃圾社会。几千年来,祖先留给后代的只有文物,而没有垃圾。中国人从古代起就习惯于把剩饭剩菜用来喂猪,把动物粪便和枯草落叶用来沤肥,以助农业生产。这其实就是当今全球推崇的循环经济模式。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利用烂渔网和破布来造纸,他们是我们今天学习“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楷模。

地球上的物质有个特点,凡是能在大自然中自行生长起来的,也必然能在大自然中自行分解掉。中国古人顺应了这一客观规律,衣、食、住、用、行使用的材料几乎都取自自然,所以,他们生活后留下的废物,哪怕是房屋,也能最终被大自然化解成一片重新长满植物的土地。

中国古人也制造出了大自然不可降解的材料,最典型的就是瓷器。由于破碎的瓷片有锋利伤人的危险,在古代应属有害废物。但聪明的古人利用碎瓷片来做铺地或屋脊的装饰,极为巧妙地把废瓷片给利用了。这样的思路,也使中国古人把建筑废物,如废砖、废石材、废瓦片、废陶片用于铺路、造园、堆山、筑道、垒梯、砌墙等。

中国古代的商品包装都是利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制作的纸和绳,比如马粪纸、草绳等。由于这些纸和绳的易燃性好,被废弃后正好成为家中厨灶需要的燃料。因此,从中国古代起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几乎没有包装物。

将废弃的纸、草绳、藤竹物、木制品、坚果壳等用作燃料,是中国传统社会把垃圾变为能源的利用方法。由于这些物品的原材料是植物,燃烧它们的化学过程与森林自燃相似,不会生成大自然无法降解的持久性污染物,更不会产生有毒重金属。烧后留下的草木灰可给土壤补充钾肥。

中国社会真正出现垃圾问题是在工业化之后。大约一个世纪前,燃料变成以煤为主,是中国城市开始工业化的标志。但是,当煤炭进入中国家庭之后,所产生的大量煤渣成了居民排放的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由于煤渣无法直接变成土壤的肥料,中国城市出现了生活垃圾堆积、难清运、难处理的问题。比如20世纪40年代的北京,因其城中有大大小小的垃圾山而被称为“垃圾城”。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找到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好办法——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这一做法的原由发表在1957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中。文章题目为《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作者署名韩若适,身份是“市上下水道工程局环境卫生处主任”。他在文章中写道:“按照几年来垃圾物理分析调查资料看,北京市垃圾的成分有:一、炉灰(约占53%),其中包括煤渣、煤球灰、碎砖石、破盆碗等无机物;二、有机垃圾(约占40%),其中包括厨余——菜根菜叶、鸡肠鱼刺、蛋壳鳞毛等以及落叶、杂草、禽兽尸体、畜粪和清扫的脏土等;三、废品(约占7%),其中包括棉麻废品、破烂衣物、废铜烂铁、罐头盒、碎玻璃和旧书报废纸等。”他指出:把三种成分分开收集,倒都是有用处的东西。炉灰运去铺路,煤渣可制造空心砖等建筑材料;有机垃圾运到农村去积肥,可增加大量肥源,并减少蝇蛆的滋生条件:废品卖给废品公司,对自己和国家都有好处。该报同一版面的新闻报道说:“由于群众认识到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是对工农业建设和改善环境都有好处的事情,都积极支持……西四区99%的住户能经常保持把垃圾分清。”

这份报纸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对城市垃圾实施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是北京在50年前创建的模式。现在,这一做法已在世界流行。相信北京的市政部门会继承好上世纪50年代前辈们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精神,告知全体市民,将所有可回收废物(废塑料、废纸张、废金属、废玻璃等)都交给回收者。只要这样做了。北京的生活垃圾就能大大减量,处理生活垃圾将不会继续成为困扰北京的难题。

含油污泥的水热法减量处理 篇12

目前, 先进的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技术有含油污泥调质技术、超声波预处理技术、水热污泥预处理技术等[5]。其中, 水热污泥预处理技术可以促进污泥中颗粒有机物的水解, 进而有效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6]。国外在该领域已开展了多年的研究[7,8,9,10,11], 并已有了一些工业应用的实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尤其是将水热技术应用于含油污泥的处理还不多见。

本工作针对我国存在的含油污泥难处理的问题, 采用水热技术处理含油污泥, 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性质的影响, 分析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装置和仪器

含油污泥:国内某大型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的含油污泥, 半固态, 深褐色, 含水率70.6% (w) , 含油率32.0% (w) , TS 0.29 mg/L, VS0.19 mg/L。

间歇式水热反应装置:江苏南通石油仪器厂, 有效容积为1 L, 加热方式为油浴。

TOC-V CPN型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岛津公司;UV19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奥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首先将油浴锅升温至设定温度, 然后将预先装好物料的反应釜密封后置于油浴锅中, 对反应釜进行加热, 待反应温度升至设定温度后 (实验共设5个温度系列[12,13,14,15]) , 开始计算反应时间;达到预设反应时间后, 将反应釜置于水浴中冷却至室温, 打开反应釜取出物料, 离心后分别对上清液及沉淀进行分析测定;沉淀经压滤脱水后即为最终减量处理后的含油污泥。

1.3 分析方法

采用称重法[16]测定TS、VS、SS、VSS、含水率;采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TOC;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16]测定氨氮质量浓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7]测定TN;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光度法[17]测定TP。

含油污泥减量化率 (α, %) 的计算方法见式 (1) 。

式中:M1为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含固率, %;M2为水热处理及压滤后泥饼的含固率, %。

2 结果与讨论

2.1 含油污泥中TS, SS, VS, VSS的测定

TS和SS可表征污泥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VS和VSS则可表征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其中, VS由易生物降解部分和难生物降解部分组成[18]。在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 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TS, SS, VS, VSS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见, 反应温度由110℃升至190℃时, TS, SS, VS, VSS均出现明显下降。对于含油的活性污泥, VSS主要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组成, 故水热过程中的VSS变化对污泥性质的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反应温度为170℃的条件下, 反应时间对含油污泥TS, SS, VS, VSS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见, 反应时间由15 min延长至90 min时, 含油污泥的TS, SS, VS, VS均无明显变化。由图1和图2可见, 与反应时间相比, 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更大, 是影响含油污泥热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





2.2 含油污泥的VS/TS和VSS/SS

VS/TS可以表征污泥总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而VSS/SS则可以表征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的VS/TS和VSS/SS见表1。由表1可见:当反应时间为30 min时, 在反应温度由110℃升至190℃的过程中, 含油污泥的VS/TS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当温度达到190℃时, 含油污泥的VS/TS急剧下降;VSS/SS也呈现相似的规律, 但变化幅度较小。这是因为:反应温度的升高, 促进了含油污泥中有机物的溶解;当反应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 大部分有机物转移到液相中, 并发生水解, 以小分子的形式存在, 导致含油污泥的VS/TS急剧下降。由表1还可见, 当反应温度为170℃时, 在反应时间由15 min延长至90 min的过程中, 含油污泥的VS/TS和VSS/SS均变化不大, 90min时略有减小。这说明, 与反应时间相比, 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更大, 是影响含油污泥热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

2.3 含油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化及减量化效果

含油污泥经水热处理后, 脱水性能得到改善, 含水率由原来的70.6%降至压滤后的33.6%。这是因为, 含油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从难溶固体中释放并发生水解, 同时与大分子有机物相结合的水分子也被释放出来, 导致水更容易与含油污泥颗粒分离, 从而降低了含油污泥的含水率。

水热处理及压滤脱水后, 含油污泥的减量化率见表2。由表2可见:在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 含油污泥经水热处理后的减量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上升趋势, 当反应温度升至190℃时, 减量化率达到88.2%;在反应温度为170℃的条件下, 反应时间为15 min时, 含油污泥的减量化率达到82.2%, 随反应时间的延长, 减量化率没有明显变化, 90 min时略有增大;各反应条件下的减量化率均达到78.8%以上。

2.4 含油污泥水热处理后上清液的水质

水热处理后, 含油污泥的泥水分离效果较好。选取170℃下水热反应30 min的试样, 对其离心后的上清液水质进行分析。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上清液的水质指标见表3。由表3可见, 经水热处理后, 含油污泥的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碳及一定浓度的氮磷。水热处理使含油污泥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水解, 并转移到液相中。由表3数据可推测, 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的固相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 因而后续可考虑进行焚烧处理。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 后续可考虑进行生物处理。

mg/L

3 结论

a) 与反应时间相比, 水热处理的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更大, 是影响含油污泥热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

b) 含油污泥经水热处理后, 脱水性能得到改善, 最终的减量化效果良好, 各反应条件下的减量化率均达到78.8%以上。在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 减量化率达到88.2%。

c) 水热处理后, 含油污泥的上清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碳及一定浓度的氮磷, 需进一步处理。

摘要:采用水热技术处理含油污泥, 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性质的影响, 分析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水率为70.6% (w) 、含油率为32.0% (w) 的含油污泥进行水热处理时, 与反应时间相比, 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更大, 是影响含油污泥热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含油污泥经水热处理后, 脱水性能得到改善, 在所有实验条件下减量化率均高于78.8%, 其中, 在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 减量化率达到88.2%。

上一篇:置双J管下一篇:色彩与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