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美学关系

2024-07-01

美术美学关系(共5篇)

美术美学关系 篇1

一、艺术设计美学的概念

1、艺术设计美学概念的阐述

我们可以先从语法层面上对美进行简单分析。首先“美学”一词是一个名词,而在此之前的“艺术设计”一词可以理解为定语,也就是修饰“美学”的形容词,这样我们就能得出这门学科其实是是美学其中一个具体的层面,是研究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美学。我们继续从语法层面上剖析,可以将“艺术”与“设计”分开,那么“艺术”就变成了修饰词,而“设计”表示名词,这样一来,艺术设计就可以理解为具有艺术特性的设计。艺术设计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常常会把它与艺术学、美学等相对综合的大学科相混淆,因此准确深刻地分析其内涵是非常有必要的。

2、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由于艺术设计美学是研究艺术设计在美学上表现,因此其研究对象与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基本吻合。在传播学中将信息的传播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即信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和反馈,转换到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这五部分换一种说法来阐释。信息代表所要传达的内容,在艺术设计中就是设计的产品,其中包括产品设计的形式与功能等内在要求。传播者及设计师本身,与设计师自身的素养、审美意向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受传者及目标消费群体,所有的艺术设计其结果均是面向大众消费的,因此,对这一研究对象的挖掘尤为重要。媒介在艺术设计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载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类别,其中有二维平面设计和三维空间设计等差异。反馈代表了艺术设计结构的最终评价,衡量一个艺术设计产品的好坏,不是靠其艺术特性的高低,也不是靠科技含量的高低,而是受众的反馈好坏,好的艺术设计品必然会获得良好的口碑,这也是艺术设计区分纯艺术的一个本质差异。

二、一般美学概念

1、美是什么?

“美”究竟是什么?我们追求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可见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使用“美学”一词的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他认为人的知识体系中缺少对感性的系统认识,因而提出了对认识的深入研究,即人类的感觉。美来源于实践中的自由创造,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些事物是美的,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独有的创造力。通俗来讲,美是种感觉认识,美学就是对这种感觉认识的研究,对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因而对美的认识也是千变万化的。

2、一般美学涵盖哪些方面

一般美学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如果不涉及系统化的学科内容,我们可以将一切美的东西归为某种美学上的思想。美学所涵盖的方面总结起来有五个主要的方面: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科学美以及艺术美,当然这五个方面并不是美学的全部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对优美、崇高的分析,对真善美、丑的对比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想象的美。

三、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的关系

1、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

艺术设计美学所重点研究的领域范围只针对设计品,围绕一切艺术设计而展开的美学讨论。主要研究对象为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的艺术美,从这些类别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主要构建在人类的物质生活领域,是对物质文明的再处理。一般美学的研究领域更为广泛,它不仅仅是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还涉及了包含精神层面在内的艺术美、社会美等等。从他们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对比出其内在的联系,艺术设计美学中所运用的方法论原则。

2、目标群体的对比分析

美学所面对的是大众人群,并没有特定的限制,因为具有一般性的审美原则,因而在目标群体的差异化上并不是很明显。任何有独立思想的人都会因为经历不同或者对世界的认知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意向,所以美学的研究并无特定的目的或者功利性,其目标群体就是全部的人,具有广泛性。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综合两种美学的目标群体,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美学目标群体的相同点。艺术设计美学的目标群体对艺术设计美具有限制性的指导意义,因为目标群体的喜好是检验艺术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艺术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目标群体的审美倾向,但是反过来讲,在艺术设计美指导下的设计产品,也会在不同程度对受众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引领着目标群体。从这个角度上看艺术设计美学与其目标群体是互为影响的。

3、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中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对比分析

我们提到艺术设计美学第一印象就是,它和艺术有关,它就是研究艺术美的,那么它与一般美学类似的形式美和艺术美有什么关联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般美学中的形式美和艺术美。形式美主要是指生活中的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而产生的美。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的互通性,但这不意味着艺术设计美就是一般美学中的形式美或者艺术美的替代品,两者虽然有共性,但是却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领域。

四、结论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在性质上都是一种方法论指导,对人的某种行为进行原则规范,二者具有互通性,但在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以及表现方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阐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所以从哲学上讲,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的关联性是客观的,但是也是有条件的。艺术设计美学同样是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内容与艺术设计息息相关,我们不能把其笼统的归为一般意义上的美学一类,也不能完全脱离美学,独立发展,二者的和谐共生才是任何美学最理想的发展结果。

摘要:艺术设计美学是专业性较强的研究类别,它的产生与艺术设计这门学科有着根源性的联系,没有艺术设计也就无从谈起艺术设计美学。一般美学的诞生必然早于艺术设计美学,两者同样都是研究美,所以,常常会混淆二者的关系。要想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各自的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等进行分析,从而理清二者的差异性,找出二者的关联性,从而论断艺术设计美与一般美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学,关系,相同,差异

美术美学关系 篇2

摘要:唐宋时期陶瓷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世界的顶峰,它们不仅浓缩了所处时代的独特文化风采还展示出了不尽的艺术美妙。研究以唐宋时期的陶瓷为主工艺美学风格,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唐宋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风格,以及它们相同的的工艺美术的特性。从而充分发挥它的艺术特长,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作用为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唐宋陶瓷;工艺美学思想;风格特色

中国古代的工艺美学思想时时刻刻都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孔孟讲求“仁”“礼”“中庸”等,虽然是主要服务于政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作为服务的“物”则必不可免的也在处处遵循着儒家的思想。孔子提倡“文”与“质”需要“彬彬”的协调。但是唐朝的哲学思想比较匮乏,“文”与“质”的结合缺乏理性的束缚再加上唐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合一,这便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儒家思想在唐朝的独尊地位,以及唐大肆对外文化交流等这将唐朝瓷器的工艺美术风格推向了以雍容华贵的重“情”为主的工艺美学思想。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宋代,期间理学盛行,“理”为当时的思想主流。从程颢、程颐开始其当时的美学思想几乎一样的追求重理轻文,重理轻情,体现宋瓷的工艺美学思想中则是所制造的“物”皆为是平淡的、保守的、含蓄的、自然的工艺美学风格特点。综观唐宋时期的宫廷和民间诸多优秀的工艺美术品类,都在遵循着当时时代思想下的工艺美学思想的法则进行的设计和制作,唐朝追求丰满的情为主,宋朝追求理性的理为主。唐代是陶瓷大发展时期,其品类齐全,造型饱满,装饰华丽;宋代是陶瓷发展的顶峰时期,其品种也异常丰富,但是造型质朴,装饰平淡。因此接下来我将会分别从器物的“形质”、“形制”与“形器”三个方面来研究雍容华贵风格下的唐朝陶瓷美器跟含蓄典雅风格下的宋代陶瓷美。“形质”则为材料美、质感美,“形制”则为技术美,“形器”即造型美、结构美、色彩美、装饰美等。

一、形质

“形质”中的“质”就是造物所用的材质,以及最终呈现的工艺品的品质,也就是物体的材料美、质感美。就陶瓷的“形质”而言,便体现在不同材质比例配置而形成的陶瓷的胎质。唐代陶瓷单在“质”上就有青、白瓷、釉下彩绘瓷、唐三彩、绞胎等之多。其中的唐三彩是最能彰显出唐代陶瓷一书中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的一种。宋代瓷器在唐代基础上已经发展到具有青瓷、白瓷、青白瓷、黑瓷四大系列产品,其中还有钧瓷。钧瓷烧成后釉中蓝、红、紫、白诸色交融辉映,犹如空中晚霞瑰丽而优雅。青瓷则已汝窑、耀州窑、龙泉窑未代表,特别是龙泉窑,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成就,其中粉青、梅子青釉把青瓷的青釉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白瓷则以定窑、磁州窑为代表。青白瓷又称影青白以景德镇的创烧最为代表性。黑瓷则以建州窑产品兔毫盏、吉州窑玳瑁盏最为著名。当然四大瓷系只是对宋代釉色的大体划分。青釉就可以分出十几种釉色来。温润滋厚,匀净稳定是宋瓷釉面的一般标准。类玉似冰、清雅柔和的古典瓷器工艺美术的审美标准在宋代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二、形制

“形制”中的“制”则为制造、研制之意。就陶瓷的“形制”而已则体现在陶瓷器物上的制作技艺中,展现的技术美。唐代陶瓷在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多创新性的变化,模仿、轮制、模制和塑雕等方法并且开始使用匣钵装烧,改变了过去叠烧中运用支烧具的不足,陶瓷技术上的创新为陶瓷造型之美发展提供了条件。青花瓷制作技法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当时釉料配制工艺技术领先地位;釉下彩则是使山水花鸟等写意画和诗歌书法成为了陶瓷的一种创新装饰;绞胎也是唐人创造的,其做法是以白、褐或白、黑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分别制成泥条拧在一起,最后上釉烧制种种创新的技术美都都为唐代陶瓷造型增加了新意,这些丰富的制作方法都体现了唐代纷繁复杂、雍容华贵的工艺美学思想。宋代瓷器装饰技法无所不包,镂空、印花、剔花、刻花、划花、贴花、捏塑、绘画等应有尽有。刻花、划花、画花大多构图疏朗、形象潇洒;印花则构图满密,形象工整。另外,特殊的装饰风格效果如开片、窑变等都使宋瓷充分展现出了特有的肌理美。这些装饰风格不仅体现了宋代工艺美学的时代风格,而且体现了瓷器特有的冰肌玉骨的审美情趣,使宋代瓷器的艺术在美学上达到一个顶峰的境地。

三、形器

“形器”中的“器”则是器型,构成之意。“形器”在唐宋时期的陶瓷中工艺美学思想的体现就是造型美、结构美、色彩美、装饰美等。唐代陶瓷器型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在造型上不仅有实用美观的碗、盘、罐还有异国风情的壶、酒具、茶具(杯)以及生动实用的文房用具、乐器、玩具等,并且还有人物跟动物为造型的陶瓷器物大都造型生唐代瓷器器壁上的装饰图案创多用刻花表现如意云、荷花、海棠花和缠枝花叶纹等,线条简洁明快,纹饰比较简单,但手法熟练,寥寥几笔就能描绘盛开的荷花或是风吹叶卷的荷叶;运用贴花在坯体上粘贴雕好的纹饰,这样陶瓷表面就有了立体的浮雕效果,为陶瓷造型增添不少美感。宋代陶瓷的造型种类十分丰富,造型新颖,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造型语言。根据宋瓷造型的不同特点,将宋瓷器型大致分类为仿生型、仿古型、典型形制型及民族风情型等。餐具、酒具、陈设品等应有尽有,其中酒具中的梅瓶和玉壶春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为前代所不见,但在宋代却普遍烧制。同时注子也是酒具中常见的。瓷枕也是宋代常见的床上用具。碗型多样,有菱形、葵花形而以斗笠形最为流行。总体来说,宋代瓷器的造型不但合理实用,而且线条流畅简洁,无不体现着宋代工艺美学中的优雅、清新、洗练的思想。宋瓷的装饰题材主要以缠枝和折枝的花卉纹以及灵禽瑞兽、飞鸟虫鱼为多,宋代大物纹主要是婴戏纹,花卉纹中最常见的使牡丹花和莲花。除了耀州窑等带有民间装饰风的格的瓷器,在装饰方面宋瓷着意突出釉色之美和肌理之美。这种美是一种平淡的美、含蓄的美、自然的美、淡雅的美。

四、小结

总而言之,唐宋皆为陶瓷发展的大时期,它们虽然体现的工艺美学风格不同,具体表现为工艺造型上唐代“新颖华丽”而宋代却是“单纯古雅”,装饰上唐代“雍容华贵”而宋代却是“平和简素”,但是它们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陶瓷艺术,将中国独特的陶瓷工艺美学思想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可以从通过对唐宋时期的陶瓷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不同艺术特征中攫取经验,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子等著《论语》.现代出版社,

[2]尚刚著《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术美学关系 篇3

【关键词】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关系

近年来,对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众多学者试图凸显生态美学或环境美学的现代价值,使之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对于看起来相似的两门学科,学术界却很少进行比较研究,甚至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需要理清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两门学科的共同进步。

一、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概述

1.生态美学。生态美学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是把生态学和美学结合在一起的新学科。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自然学科,而美学则是研究人和现实审美关系的哲学学科。原本没有关联的两门学科,在生态美学中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生态美学是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美学的问题,在美学之中灌输生态学的思想观点的一种美学理论形态。广义的生态美学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生态美学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观,还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发展,弘扬了中国传统的生态美学思想。

2.环境美学。环境美学主要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对人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影响,继而探讨如何通过改善环境来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严重的污染问题加剧了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在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望下,环境美学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让人心情愉快,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环境美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声学、光学、色彩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关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

二、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关系

1.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联

(1)生态美学的发展以环境美学为参照。生态美学理论的形成参照了西方环境美学的思想,这使得两门学科的文化立场有相同的地方。不论是生态美学还是环境美学,都主张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比中国要早,因而更早意识到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中国在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下,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在借鉴西方的教训以后,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环保理念,即生态美学思想。

(2)二者都强调自然审美。传统美学思想忽视了自然审美,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建立都打破了传统的美学思想,开始强调自然审美。传统美学是以艺术审美为主,受到人类居住地方的限制,很少涉及自然环境。当环境逐渐恶化的时候,环境美学开始重视自然审美。在经历相同发展道路之后,中国也建立起与环境美学相似的生态美学思想,同样把自然审美当做其重要理论。

2.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区别

(1)发展历史不同。环境美学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六十年代,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到达高峰,环境问题逐渐显现。但由于西方的生态哲学思想起步较晚,环境美学的形成缺少理论支持,其思想观点显得粗糙。中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生态美学,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内部科学发展观和外部环境美学等思想的融合下,生态美学思想具有更科学的依据。

(2)文化底蕴不同。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最早的生态哲学思想,像老子的道家思想,就阐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西方的生态哲学思想就曾借鉴中国古代保护生态的主张,因而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对环境美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最终提出了生态美学的思想,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生态美学比环境美学所提出的理论更加深刻。

(3)生态美学内容更广泛。环境美学的建立是在人对自然审美的要求之上,其研究内容大都是围绕人来提出。不同的是,生态美学理论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审美的研究,还包括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最大的不同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联系当做研究内容,试图在维护生态链的前提之下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因此,生态美学的内涵更加丰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

(4)生态美学意义更深远。生态美学比环境美学的形成更晚,总结了更多的科学思想和实践经验,有更深远的意义。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就长期困扰着人类社会,到底是要发展还是要环境,人们一直在寻找其中的平衡之道。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之后,生态美学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发展地球生态平衡的新理论,环境美学也只是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

目前,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环境美学在实际运用当中已经展现了其研究成果,生态美学的发展也需要与实际结合,加强实践理论。通过比较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能够使两门学科的研究更加明朗清晰,更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把具有相似研究精神的学科联系在一起,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相占.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J].学术研究,2013,(01).

[2]曾繁仁.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J].探索与争鸣,2008.

论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篇4

关键词:科学 美学 实践 影响 制约

在人类发展史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学的研究与追求也随之变化。每一时期的美学思潮与大众审美观念,都与对应时期的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艺术的随意性为科学所规范化,展现为新的形式,并被科学赋予秩序,重新被大众所接受。“美的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这体现了'美学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科学技术的辅佐与支撑,这样,另一面,其现实表现形式也充分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与制约。

“美学之父”鲍尔加登(Baum Garten,1714-1762)将美学定义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即美学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论。美学作为认识论的内涵首先就在于它是认识人的感性认知能力的理论。其次,美学作为认识也是对审美对象的把握。这就说明,美学在现实中的表现形式实质上是对于某一物质的感性认知和把握。而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很难从单一的视角定义科学。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来研究,我们可以引用一个比较简明的概括性定义:科学是关于实在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通过以上美学与科学的定义,可以得出,在将美学通过实践来实现的过程中,科学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艺术是将美学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两千多年的古希腊,数学比例便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艺术之中。古希腊人对比例的重视是全方位的,不但重视到人体,还体现在古神庙雕塑建筑上(图1、图2)。通过后世建筑学家及设计师们的实际测量发现,古希腊建筑在各方面均体现出一种明确的黄金比例关系。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解剖学紧密结合起来。由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哲学盛行,人文主义艺术家们为了更精确地展现人体之美,将解剖学知识运用于各种艺术创作,通过解剖学研究来达到对人体各部位的精确艺术展现。在文艺复兴时期,以解剖学知识作为创作支撑的艺术作品,如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Simoni,1475-1564)的著名雕塑作品《大卫》(图3),所具有的精密人体比例所带来的矫健美与成熟美,正是科学对于美学在实践活动中的影响与制约之表现。反例则可以参照中世纪乔托(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之前的画家的作品,如《亚当与夏娃》(图4),由于这一时期解剖学研究尚未成熟,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比例均有失真表现。在中世纪的绘画中,画板底色涂金,人物轮廓清晰而不均匀,着色版单调及建筑物构图缺乏透视感等。尽管我们不能妄加批判乔托之前艺术家的绘画的美学价值,但纵观观众的接受程度,显然乔托之后充分运用解剖学知识的作品更胜一筹。

设计与艺术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人类活动,设计同样是将美学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艺术不同的是,设计活动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因此,在设计活动中的美学表现上,科学担当了更重要的作用。设计作品中美学的表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为美学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为设计中的功能性、实用性等要求提供技术支撑。自十七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原理日渐渗透到了一切生产与文化领域,批量化生产时代来临。尽管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艺术形式之间的矛盾引起了人们一段时间的迷茫,但最终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新表现被人们接纳,科学对美学的影响也仍然体现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20世纪初,建筑大师勒-}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所提倡的机器美学,充满了对科学技术的产物——机器的歌颂。他要求建筑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他的建筑作品“新精神馆”(the Pavilionde L’Esprit Nouveau)是机器美学的代表性建筑(图5)。机器美学所体现的便是科学技术对美学表现的重要影响,美学价值观随着当时的科学发展而变化,由传统的富丽堂皇、华丽繁琐的形式追求变为简洁而单纯的形式追求,由蜿蜒柔和的曲线造型转变为直线、面等元素组合的立体主义风格。

但科学发展的水平又同样制约着设计活动中美学的表现形式,这也与设计活动的性质有关。与纯艺术作品不同,设计作品除美观的外表外更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能否为使用者解决问题是衡量设计作品更重要的标准。功能性要求制约着设计作品的外观,而科学发展的程度决定了设计作品中功能性的可行性与选择。例如布劳耶(Ma rcel Breuer,1902-1981)在包豪斯设计的一系列影响极大的钢管扶手椅(图6)。该系列开辟了现代设计中金属支架家具的全新领域,不仅具有使用新工业材料的特点,并且也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从而达到为大众设计的平民化设计目的。从美学角度看,该系列以穿插结构给人视觉上的新颖感受,富有几何造型的简洁美与理性美。而事实上,为了满足批量化生产的要求和使用新材料的要求,该作品也必须以一种简单的、方便生产的几何造型问世,过度复杂化座椅造型会对上述两点要求造成困难。

探析现代装饰与美学的关系 篇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品位。现代装饰中结合了美学原理,以理想化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对外在物进行形象设计、装扮、整理。现代装饰与美学联系紧密,因为装饰中要体现出人文元素即情感、心灵、文质、意境都要体现出来。研究发现,现代装饰中与这些元素都有着特殊的关系,它有助于提高现代装饰的技术。

现代装饰中的情感体现

现代装饰中体现了情感元素,而艺术的本质又是情感的表现,工艺美术体现了艺术情感,现代装饰也不例外。那么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到底是什么呢?美国艺术哲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并非是要表达设计者的情感,而是设计者通过对人们的了解,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感不是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而是基于人们心中对事物现象的直接体验,广泛意义上的情感。比如有的人习惯用唱歌来缓解压力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但只是艺术中的一种作用,并不是艺术的本质。根据现代心理学分析认为,情感是一种人的主观现实,艺术情感、艺术设计情感即人在艺术上的主观现实,它是在艺术家、工艺家在深深地了解人类感情的基础上产生的特殊情感。那么艺术设计情感对于现代装饰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代装饰中体现了艺术设计情感,装饰过程中又出现了感知过程、理解过程、意志过程、想象过程,这些过程为艺术设计情感起到了综合统一的作用。现代装饰中以艺术设计情感为基础,它可控制装饰的结果和阈值都在艺术设计情感范围之内。所以,如果艺术设计情感消失也就意味着装饰消失,装饰失去了艺术价值。情感在艺术中又起着中介作用,它为现代装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可以意识到工艺上的主观现实是设计者根据人的情感体现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

现代装饰中心灵美学的体现

由于人的喜恶不一样,心理情感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们在欣赏现代装饰作品时,开始对某一些装饰作品非常喜欢,甚至觉得其设计无可挑剔,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开始对作品不再那么如痴如醉了,对作品开始挑剔,会察觉到作品不完美的地方。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现代装饰而言知识也非常重要,通过知识对作品欣赏,体验艺术的意境,享受艺术带来的视觉快感,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个人的艺术修养也会提高档次,进入更高的层次。原有作品的美,已无法满足人类心灵对艺术的需求,而现代装饰艺术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说明现代装饰艺术的欣赏给人类心灵带来了满足。

现代装饰中的文质体现

现代装饰中体现了文质,而文质又属于美学的范畴。在现代装饰中“文”表示装饰对象的形式和形式美,而“质”则表示装饰对象的内容和本质。它是根据哲学和伦理学转化成的美学理论。

哲学上的“文”表示一切事物的特点和外在形式,而伦理学上“文”是指一切文化教养。哲学上的“文”是依靠事物的本质体现,“质”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即“凡物之观,必现有质,”因此,任何事物都与文质有关,因为文质是内容和形式的辨证统一。现代装饰中的设计都离不开文质,离开了文质就不能统一其形式和内容。

现代装饰装饰中的意境问文质结合

文学艺术中最终目的是为了体现出最高的意境,创造出意境美。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也需要体现意境创造出意境美。意境也属于美学范畴,它的观点是概括文学艺术创作中核心问题(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意”和“境”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其中“意”又包含了情感、理解、想象、志趣等这些主观因素,并以情感作为基础。而“境” 是为了体现作品反映的对象。其中“文”包括了“意”的方面,“质”包括了 “境”的方面。体现了文与质的对立统一,两者相融合,摈弃两者之前的不足,融合两者之间的优势,两者通过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最终形成意境,产生一种最高、最美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准确地把握好“文”与“质”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因为两者在现代装饰中都发挥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合理置于两者之间的位置,这样才能创造出最美的意境。

根据中国的美学意境来说,现代装饰中“意境”的观念十分重要,那么意境在现代装饰中是如何表现的呢?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根据“文”与“质”的对立统一关系来体现的,两者之间辨证统一的程度,直接关系意境的创造。不管是“文”

还是“质” 都要引起重视,因为两者之一单独存在的话,创造不出最美的意境,降低的现代装饰意境的标准。要吸引人们的目光,必须要存在独特的美感,必须要实现文质交融,对立双方辨证统一,才能构成完美的意境,体现美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装饰中美学的运用相当重要,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设计者真正掌握美学,才能对现代装饰有个全面的认识,才能运用美学原理将情感、心灵、文质、意境完美地表达出来。为提高人们的艺术享受,满足人们对品位的追求,设计者们还要切合实际情况,根据民族特点,地域风格进行装饰设计,在尊重中国历史同时又能跟紧时代的步伐,展示出完美的艺术盛宴。

上一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下一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