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法

2024-05-20

角色扮演教学法(共12篇)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1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产生背景

新课改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的作用, 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就感。

2013年, 我担任新一轮的高中生物教学任务。我发现再按照以前的模式进行教学, 高效课堂会受到冲击。比如, 必修一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让学生围绕“问题探讨”进行讨论, 学生对于资料里提到的“非典”一脸茫然, 他们问:“老师, 什么是‘非典’?‘非典’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沿用了多年的教学模式遇到了障碍, 我只好简单介绍“非典”后让他们围绕病毒来展开讨论。

课后, 我对此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问题在于对学情分析不够, 我的教学对象大多出生于1995年至1998年之间的学生, 2003年发生“非典”时他们最大的8岁, 最小的只有5岁, 对于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他们是没有感觉的, 因为他们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 自然不能对活动中涉及的概念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 忽视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很难让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这样的背景下,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我的课改过程中应运而生。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当教学进行到必修一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 我大胆摒弃以前固有的教学模式, 克服“一本教材打天下”的原有课程资源观, 没有使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 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细胞器模型就是一种既方便易得又形象逼真的教学资源。为了加深学生对细胞器结构的认识, 我决定让细胞器和学生一起动起来。当我搬着一个大纸箱走进教室的时候, 学生的目光马上被我吸引住了。

第1课时, 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 前半节课完成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随后, 我话锋一转:“同学们, 想不想看一下箱子里是什么?”“想!”“下面我们将做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称叫做‘角色扮演’。就是让同学们来扮演细胞器。”学生开始争抢着要扮演细胞器, 有幸拿到细胞器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研究”手中的细胞器。学生显得好奇又兴奋,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恨不得马上就能开始这个活动。活动第一个环节:识别细胞器, 即让8个扮演者说出自己的新名字。“我叫线粒体。”“我叫叶绿体。”“请把细胞器传给你前面的同学。”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 细胞器的功能, 当我问“细胞的‘消化车间’是谁?”时, 手里拿着溶酶体模型的学生马上站起来, 举着细胞器, 大声喊道:“是我, 溶酶体!”然后自信满满地坐下, 其他学生则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用这样的方式, 进行完了两个环节, 学生都很好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就在大家觉得这个活动要结束的时候, 我突然说:“请把细胞器传给你左边的同学。”大家既惊讶又激动。接下来, 角色扮演活动进入第三个环节:细胞器的比较。“谁是双膜细胞器?”“是我, 线粒体!”“还有我, 叶绿体!”教室里欢乐声一片。当问到“谁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时, 没有人站起来。我又问了一遍, 其实是在给大家思考的时间。扮演者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终于, 这时候人群中冒出一个声音:“是你啊, 核糖体!”手里拿到核糖体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这节课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第2课时的教学同样是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活动策略, 并且新加了写有“囊泡”“细胞膜”和“分泌小泡”的卡纸。第一个环节: 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判断自己是否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并且要阐述自己在这个过程发挥的作用。第二个环节:另外几个学生扮演上述过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当被邀请到讲台上表演该过程时, 他们又是一阵惊喜。起初他们有些不好意思, 无规则地站在一起, 经过引导, 他们按照发挥作用的先后顺序排队, 然后每一个角色依次展示自己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有的用语言展示, 有的用肢体动作展示, 有的两者兼用。虽然有点手忙脚乱, 语言表述不够流畅, 甚至有身体的摩擦, 但是从他们努力的表演和积极的配合中, 我看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课后反思

两课时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激发了对生物课程的兴趣, 使部分学生克服了害羞的心理障碍, 增强了自信心。“角色扮演”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使学生找到了发展自我的机会, 享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学生感受到被他人认同, 提高了自我表达能力, 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走出课堂, 使课堂教学的终点在学生的生活中延伸。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如何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 从而使学生真正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 逐渐使“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 这是教育的方法和艺术的创新, 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郝春英.“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6 (8) :118-120.

[2]顾梅.角色扮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 2007, 23 (11) :12-13.

[3]占羿.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J].新课程:上, 2011 (05) :7-8.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2

【摘 要】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方法,以“理论理解―思考与观察―行动体验”为顺序的教学方法。《营销心理学》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原理及实务的许多环节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具体操作可分为六步走。

【关键词】角色扮演 教学 营销心理学

《营销心理学》是以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极强的应用课程。其重点在于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正对性的营销策略。一方面,各章节内容中部分心理学理论存在重复运用实践,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的一员,便于通过观察和亲自体验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本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既能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会学到并逐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角色扮演法”全称为“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分析,并且让他们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

1.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1.1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独占三寸讲台不停灌输,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现今,学生接收信息途径繁多,接收新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大学生个性鲜明,表现欲强,课堂中将自学与参与角色扮演方法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接收更多知识,同时满足学生自我表现需求,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1.2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合作沟通,教师更好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各有分工,个人表现影响团队成绩;本组成员需要分析行为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并要评分点评表演组的效果,责任心增强,兴趣更浓,并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1.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

现在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而角色扮演法满足增强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学会互换角度的方式体谅和理解他人,培养价值判断能力、促进自我完善的需要。《营销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中存在大量互换角度,理解他人心理的内容,学生通过社会场景再现,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并对具体争议问题和矛盾情节进行分析解决,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要求。

1.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通过角色扮演法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从学生在设定社会情境中的外在表现和情绪,增进教师对学生不足和需求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同时,在角色扮演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甄选知识点,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其中会有大量不确定因素,教师必须提高在教学中的组织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师角色的全面认知和自我完善。

2.角色扮演法实施的六个步骤

角色扮演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从知识点选取到学生实施程序,需要以下六个基本步骤:主题选取――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评分标准――场景设定――角色扮演人员分配与准备工作――角色扮演实施――学生互动(点评讨论总结)。

2.1可操作性的主题选取

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主题的选取是整个角色扮演能否成功的关键。用于角色扮演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突出的社会现象、社会机构之间的冲突、人际之间的矛盾、个人遇到的困扰或疑惑等。《营销心理学》中具有较多涉及人际之间的矛盾与个人遇到的困扰或疑惑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解决方案往往存在多样性,同时这些问题学生感同身受,便于体验与理解,但深入理解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够实现学生的成就感的需求。《营销心理学》教学中主要可选择的主题见表1。

表1 《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主题选择示意表

主题 设计理论内容 时间安排 建议

顾客个性心理特征与营销对策 顾客气质、性格、能力差异的行为表现;营销对策 课前布置;

扮演时间7―10分钟 可选择2组学生,一组扮演顾客,一组扮演营销人员

不同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消费者消费者行为的差异;现场销售对策 即时扮演;

表演时间:5分钟以内 由小组抽签决定本组表演的消费者类型,由场下学生判断其表演类型

售后矛盾的解决 商品销售与服务心理效应 即时表演;

表演时间:5-10分钟以内 可选择销售服务中的某一段或三个阶段

销售谈判 推销与劝导心理效应 课前布置:

表演时间:8分钟以内 可选择2组学生,一组扮演顾客,一组扮演营销人员

2.2具有指导性的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评分标准

表面上,评分标准是作为学生角色扮演的激励措施,在实质上它却对整个角色扮演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营销心理学》评分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评分标准在保证团队合作激励的同时,仍需体现小组成员的差异化表现,对个人表现进行激励;(2)主题体现评价,不至于偏离教学目的;(3)创新模式评分,能够激励学生打破常规,采取创新多样的表现方式展现内容;(4)仪容仪表及道具准备评分,体现学生平时观察能力。具体评分如表2所示。

表2角色扮演小组评分标准

评分

项目 主题体现

(3分)表演技能

(2分)团队合作

(2分)仪容仪表(道具准备)(1.5分)创新性

(1.5分)

小组得分

2.3销售场景设定

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运用时需要为学生界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营销心理学》课程中可选择销售场景作为社会背景。一方面,销售场景是本科中重复性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另一方面,该场景学生较为熟悉,便于观察、模仿,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2.4多种角色分配方式

对于参加角色扮演的角色分配方式上可采用三种方式,一种由教师根据对学生个性等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选择确定学生角色;第二种方式,将班级学生分组后,由小组成员自主决定自己的角色;第三种,可将角色写在一张纸上,由学生抽签决定,这样具有较高的随机性,对学生有较大的挑战,但也容易出现学生个性不适合角色的情况。对于未参演的学生可以通过提前布置几道观察性问题,让场下学生思考;或者让场下学生为场上学生的表现准备好总结与评价,为下一步的讨论交流做好基础工作。

2.5宽松的角色扮演实施过程

角色扮演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选择主题的复杂性、难易程度决定学生准备的时间。一般主题较为简单的,可在课堂中让学生简单交流后即时扮演;而相对复杂的内容,可提前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理论知识和角色扮演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具体时间分配见表1。一般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场景的限定,鼓励学生采用具有新意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6案例讨论总结

在角色扮演中,场上学生往往对知识点的学习较为全面,但未必深入;而场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明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场景分析总结将是整个角色扮演中的点睛之笔。在讨论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角色中体现的主题进行界定,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角色对问题的不同界定分别导致的差异性后果。这种深入的讨论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最后,教师要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角色扮演内容和讨论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各自角色行为的深层动因和行动方案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加以应用。

3.结论

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但角色扮演法在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就会没有深度,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显示不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优越性。”但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合理安排角色扮演时间。由于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来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角色扮演法中,学生是主体,每一个场景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每一门课程需要合理分配角色扮演的次数和时间,也可在场景布置的同时给学生制定好时间的限制。(2)轻松的课题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下,才能够激发出其潜能。(3)团队的组建。角色扮演中主要是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因此,团队组建是否成功将对后续情景教学法的实施是否到位起到关键性作用。团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3种:学生自愿组建团队、教师界定组件条件学生自主组建(如限定性别比例分组)、教师随机组建团队。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第二种方式较为合适。团队人数来说一般为5-6人即可。

虽然角色扮演会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但这种教学方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进行恰当行动的能力。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倡导角色扮演法在《营销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3

关键词:角色扮演;护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063-02

护理学奠基者南丁格尔曾说:“护士的对象是具有热血与生命的人类,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而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突出,他们很难换位思考,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心患者的素养和品格,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一、实施方法

(一)课前准备

制定学习目标,确定角色内容,做好宣传发动。把学生按上课内容的需要分组,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角色扮演活动的组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要求准备适宜的、真实的案例并创设病例情景,提前发给学生自学,由小组长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根据临床见闻,就所创设情景和对教材的理解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及家属等。

(二)课堂表演

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应用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共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课堂所讲内容。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性格特点等做简要介绍。比如扮演病人的可以扮演各个年龄段的病人,也可扮演不同病情的患者;扮演家属的可以扮演通情达理的家属,也可是挑三拣四甚至尖酸刻薄的家属;扮演护士的可以扮演和蔼可亲、温柔体贴的护士,也可扮演冷若冰霜、不讲情理的护士。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在旁边观看,记录扮演者特别是护士扮演者的优点与不足。

(三)组织讨论

角色扮演完成后,教师组织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进行自我小结,与大家分享角色扮演的体会,组织学生对情景扮演中存在的疑问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对于护士的角色扮演特别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方案。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倾听,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创造性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教学法。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讲解员,负责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创造性地创设情景,查阅资料,编写剧情、对话,分配角色,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由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逐渐熟悉和掌握。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兴致勃勃,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如果教师最后的点评一针见血、深入浅出,其观察、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应变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在“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在对不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通过与不同需求,不同身体、心理状态,不同的态度各类“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锻炼了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下语言表达的内容、方式、技巧、态度。通过角色扮演,特别是多次扮演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日后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增强学生的“爱伤”观念

角色扮演法是真人真做模拟练习,使学生有机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看待、处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心理的观察,促使从病人的观点出发,理解病人的实际心理需要,从而产生同情和共鸣。

三、角色扮演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要点

(一)确定角色

角色扮演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是有目标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由组长进行角色的分配,最好自愿担任或小组选送,不能强迫。分组时还要考虑人员的性格组合,任何一个小组,都要有不同性格的学生参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大家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利于活跃气氛。

(二)提出问题与要求

向看表演的学生提出问题及要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认真的观察、倾听和思考,表演结束后,要求看表演的学生通过观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并组织讨论。

(三)控制好课堂时间及气氛

角色扮演的课堂氛围关系到教学成果,教师必须掌控好时间,善于观察,紧紧控制场面,要防止一些活跃学生控制了场面,而一些生格内向的演练者被冷落。

(四)角色扮演必须事先明确要达到的目的并紧扣教学内容

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角色扮演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操作目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道具等。要考虑周到,准备充分,根据每组所需时间进行组织安排,并留出10-15分钟时间作为教师点评时间。

(五)教师应研究教材,领悟教学要求,并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出教学方案

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进入各自的角色情境,与角色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产生相应的角色行为。对于一些容易紧张的学生要帮助其舒缓情绪,使其尽快融入情景中,教师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或进行解读,调节气氛,使整个角色扮演都在紧而轻松中进行。

总之,角色扮演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表演机会和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通过角色扮演练习迁移到类似的临床情境中,有利于学生的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绮静,宋文娟,王晓琴.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1(6):93-94.

[2]张咏梅,钟建华.角色扮演法在手术体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8-459.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4

意识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对意识障碍程度及其病因的判断无论是临床还是教学都是重点。为使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快理解并掌握该项内容, 我们在诊断学的“意识障碍”这一章节使用了角色扮演教学法。

1 方法及过程

1.1 课前准备

课前1周, 明确学习内容为意识障碍, 问题情境为“疑似意识障碍患者就诊”。

教师将学生分成6组, 组内角色设定急诊科医师1名, 专科医师1名, 患者1名, 患者家属若干名。每组表演一种病因所致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见表1。

学生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扩充学习内容, 设置工作场景、编排表演过程, 表现对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判断及初步处理, 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1.2 课堂流程

1.2.1 角色扮演阶段

教师安排6个小组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表演:“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家属”将其送至“医院急诊科”就诊, “急诊科医师”首诊, 完成对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的初步判断, “患者”或 (和) “家属”提供的病史要能清晰表现病因及发病过程, “专科医师”阐述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一名学生记录过程以便讨论阶段使用。

1.2.2 讨论阶段

每组表演结束后, 教师组织学生对该组的表演进行讨论、补充, 并提炼该组表演内容体现的知识要点, 完善学习内容。

1.2.3 总结反思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收获及期望。师生共同总结经验, 找出不足之处, 进一步完善、改进。

2 结果

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两个专科班级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后发放问卷, 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96份, 收回93份, 结果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 80%以上的学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满意, 并乐意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问诊、体格检查等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 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与文献报道相符[4]。

调查显示,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较好。对意识障碍病因“基本掌握”的学生占78.5%, “部分掌握”的学生占19.4%, 共97.9%;对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的判断“基本掌握”的学生占76.3%, “部分掌握”的学生占20.4%, 共96.7%。对意识障碍的初步处置“基本熟悉”的学生只有52.7%, 但这部分属于拓展内容, 在后续的内科学中还要继续学习。此外, 73.1%的学生希望学完内科学后再来一次, 说明此次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

学生还反映实施该教学法时准备一定要充分, 而一周的时间略显紧张,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指导要更仔细一些, 最好多排练几次, 保证课堂效果。

4 结语

选择恰当的内容,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 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摘要:目的 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使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掌握意识障碍相关知识点。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按要求准备, 表演疑似意识障碍患者就诊过程, 讨论, 总结, 并通过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1.7%的学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满意并乐意主动参与, 对意识障碍病因“基本掌握”的学生占78.5%, 对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的判断“基本掌握”的学生占76.3%。结论 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意识障碍相关知识点。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角色扮演教学法,意识障碍

参考文献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 2004, 20 (6) :28-31, 51.

[2]毛静芳.角色扮演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9) :103-104.

[3]倪明珠, 李正姐.情境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对临床见习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淮海医药, 2014 (2) :189-190.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5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及意义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能否扮演好这些角色.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和学的效果.因此,从事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因素,淮确把握自己在课前、课中、课后所扮演的角色,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作 者:陈芳 CHEN Fang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淮北,235000刊 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7(3)分类号:H319.3关键词:课前 课中 课后 英语教学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6

【关键词】通过角色扮演开展的情境教学法;护理;应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团队合作意识,更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开展的情境教学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为今后走向社会,步入临床工作中,与病人沟通交流,与同事的相處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定义

通过角色扮演开展的情境教学法,是指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进行教学[1]。教师从教材出发,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而具体的情境,形成良好的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正确快速地理解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以及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2.实施

2.1认真备课,设计情境教学方案

在教学备课中,教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要融会贯通,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然后写出详细的方案。情境的设计要以知识为前提,贴近或者融入生活及工作,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和激情参与进来。收集、分析材料:教师要收集大量的情境案例,包括文字案例、案例图片、视频等,同时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明确适合的情境,进而对材料进行分类。预设情境氛围:有意义的教学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诱发其学习的主动性[2]。分配情境模拟的角色与演练任务:分配角色任务时应立足于实际,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潜在能力。要对学生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个性特点等做到了如指掌,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分配不同的角色。

2.2课堂演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知识和情境氛围。通过角色扮演开展的情境教学是让学生直接进行角色扮演[3]。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将来会在工作中遇到的相应角色逐渐熟悉,加深内心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2.3效果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反应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喜欢设定的情境并能融入,能否主动去理解、掌握情境中的知识,另外还要对学生在该情境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提问,并答疑学生的问题。最终,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吸取经验,指导以后的教学。

3.优越性

3.1活跃教学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比较枯燥乏味。而通过角色扮演开展的情境教学法是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和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改变了以往学生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的局面,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4],增加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更能学以致用[5]。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接受知识,深受学生喜爱。

3.2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 学生总有依赖情绪,课前很少预习,课堂上的学习缺乏真实感知,课后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充分, 掌握不牢固。而通过角色扮演开展的情境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种教学活动,课前需要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构思剧本[6],课堂上学生踊跃表演,积极讨论,有效的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掌握度,而且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7]。

3.3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多向沟通

新的医学模式对于护患关系非常重视,而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很少。此教学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剧本的修改和表演,体会到了面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病情、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患者时所应用的不同的沟通技巧,另外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表情、目光、空间距离、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沟通的应用[8],为日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4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培养爱伤观念

传统的教学工具是模型人,是没有触感和真实感的图片和视频。此教学法根据临床真实的情境来设置,使学生进入到“患者”和“护士”的角色中,通过真实操作使学生更容易、更清楚的感知和理解整个操作过程,如静脉推注时,扮演患者的学生会非常注意护士消毒是否规范,针头是否污染,注射是否疼痛等。静脉穿刺时,学生能体会到静脉穿刺未进入血管时,再次穿刺的疼痛和心情,从而培养爱伤观念,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

3.5增进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护士之间都在不断的进行团队工作。情境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互相配合、共同讨论、共同参与的过程[9],也是学生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充分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靠个人的力量很多事情是没办法实现预期效果的[10],在实际工作中为病人提供服务是需要合作的。这样,不仅促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建议

4.1情境的设计

4.1.1情境设计应合理

情境设计既要符合教学需要,也要贴近临床,尽量缩短课堂和临床的距离。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充分考虑临床工作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不同而带来的不同沟通问题,同时也可以把多个同学的沟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从中找寻自己的差距。

4.1.2情境設计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情境设计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紧扣主题。应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1]。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4.1.3情境设计应兼顾“情”与“境”

情境的设计既要取材于实际临床工作,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所在[12],要使学生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4.2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提问和答疑

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演过程,在情境表演结束后要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并给予评价,要针对她们的语言表达、仪表和沟通技巧的应用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境对学生进行提问,以锻炼她们的心理素质,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们对于知识和表演上的问题进行答疑。

5.小结

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直接体验知识和技能,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但是由于现代教学现状中的人数多、课时少、设施条件不足,不能满足此教学方法耗时较长、要求较高的特点,影响了教学效果,应设立模拟化病房,多给与教学课时数,使此教学法得到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黄铭,王先全. 对情境教学法的探讨[J]. 文学教育(中),2013,9(9):150.

[2]王翠香,曹晓颖.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3):181-182.

[3]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0.

[4]寇敏.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8):2145-2146.

[5]龚爱萍,周红,李丽萍. 综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5,29(10):1247-1248.

[6]郎玉玲,安秋月,梁宇等.分组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91-192.

[7]陈丽华,汪娩南,廖晓春.情境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12-14.

[8]陆玉莹.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72.

[9] 李红,熊青,涂传敏.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1):76-77.

[10]邱志军.模拟情境教学法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研究,2007,21(2A):320-321.

[11]钮美娥,赵鑫,汪小华等.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6):67-68.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7

角色扮演为心理学家莫雷诺所创, 最初作为一种心理教育方法, 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之中。从20世纪中期开始, 此方法被美国一些教学理论研究人员引入到学校课堂教学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 这一教学方法已在国际上广为流传。“角色扮演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设计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对出现的各种矛盾进行分析, 并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角色情景,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各种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 体验生活, 解决矛盾, 在角色扮演、欣赏、评价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大量研究表明, 角色扮演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群体参与模式, 尤其适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2]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美术课程,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 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然而, 在目前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实践中, 学生依然是“依葫芦画瓢”, 教师怎么做, 他们就跟着怎么做, 设计艺术课依然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层面上;教师这种简单化、技能化的授课方式已经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统一的、机械化技能学习已无法实现人格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确定, 与素质教育相差甚远。[3]实践证明, 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法,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师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的作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在运用时,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教师是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组织者。首先是激励学生, 在问题情境被呈现之后, 需要调动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其次是起到协调作用。在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作为一个协调者, 而不是一个控制者, 学生自己决定表演的内容、程序、细节, 教师只作为参谋和督导。再次是鼓励并启发学生, 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并启发学生, 使学生准确理解问题, 并且能够对别人和自己的表演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美术课程“设计·应用”中的运用

1. 设定目标, 布置课题

在课前教师应精心备课, 提供有关课题的书面背景资料,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教师向学生布置相关的课题, 要求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反映课题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角色, 进行表演、学习、思考。在选择课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确保要进行的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面具 (京剧脸谱) 设计制作”中,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及每个脸谱之中蕴含的故事;提出本节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让学生在表演中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2. 准备活动

教师分析各角色的特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符合剧情要求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向角色扮演者详细描述各角色的基本要求, 包括各角色的表演方式、所扮演的重点内容、大概的时间安排、注意事项, 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说明。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不同, 在分配角色时需要教师全面考虑,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搭配, 学生自由选择合作的搭档, 在角色扮演中可以产生优化效果。

3. 演练

分配完角色后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排练, 也可以让志愿者在课堂上进行预演。教师与“演员”小组成员针对不同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等进行磋商, 熟悉各个角色。

同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准备表演所需要的场景、道具和其他辅助用品, 使表演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情境, 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例如在《我们的风采》一课中就可以运用学生自己设计制造的服装来进行表演, 使课堂成为服装秀场, 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一回当服装设计师的感觉。

为了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不必过多地描述某个角色在扮演过程中的角色特性, 提醒学生在扮演角色时要把自己融进去, 忘掉自我, 要用剧中人物的思想去考虑问题, 去付诸行动。例如在教学《包装装潢设计》一课时, 一部分学生可以扮演设计师, 一部分学生可以扮演工厂包装人员, 还有的可以扮演消费者, 不同角色的思想、行为都不一样, 学生需要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要避免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干预学生的表演来纠正学生的错误, 应在旁观察并记录学生的错误, 随后纠正。

4. 训练“观众”

在角色扮演的教学组织中, “观众”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才能使得表演过程中气氛更活跃, 表演后的分析更深刻。

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观众”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给他们布置一些观察性的问题, 例如角色表演是否真实?表演情节是否合理?假如我是这个角色我应该怎么做?等等。例如教学《标志设计》一课, 学生通过欣赏标志可以看出, 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 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表演的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要符合生活, 做到真实, “观众”也要仔细地观看。其次, 让学生“观众”与表演者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 去评判表演同学扮演角色的真实性, 裁决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对这件事处理的对错。

5. 正式表演

正式表演是角色扮演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表演者按照事先制订的计划, 在教室里进行公开表演, 表演的时间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当指导者认为已经达到目的时或者表演者觉得无法继续表演下去时可随时停止表演。为了增加成员对角色的体验, 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角色, 可以让表演者互换角色重演, 或者当观众的学生共同参与演出, 这样不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当时的情境,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对方的心情和立场。例如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一课中, 学生可以扮演采购员, 不同的学生扮演的采购员的爱好、性格都会不一样, 那么所喜欢物品的款式、色彩、用途也会不一样。角色的互换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物对物品的需求。学生表演的不成熟或不确定是十分正常的, 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 要让他们知道不是在所有的活动中都能出类拔萃, 在某一个领域不能获得成功, 在另一个领域可能获得成功。[4]因而教师和学生“观众”在观看的时候, 切忌苛求完美, 但是有情节不符时, 应及时纠正。

6. 评价与反馈

表演结束后应有热烈的讨论与积极的评价, 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 产生良好的学习愿望。[5]由于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不完全相同, 对角色的认识亦有所不同, 这种深入的讨论, 可以提高学生对角色的分析能力。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要把握重点, 组织有针对性的讨论, 强调对角色的理解, 强调所学的内容以及怎样的过程能被运用在设计课程中, 以及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总之, 角色扮演的全过程, 教师履行着导演的职责, 驾驭着整个剧情的发展, 表演结束后要做出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结论, 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注意角色扮演技术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在进行角色扮演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以正确劝导为主, 不能让反面的立论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样才能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 使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角色扮演是创造一种还原所演角色生活原型的情境, 让学生扮演角色, 通过具体的感受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也会面临许多难题, 但是它比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使得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又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才能更好地运用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 2004 (6) .

[2]杨正强.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探讨[J].中小学电教, 2007 (10) .

[3]李丁丁.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现状探析[J].美术大观, 2011 (6) .

[4]陈琴, 庞丽娟, 许晓晖.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 .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8

1 情景案例角色扮演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表现出“接受性学习”的特点, 其基本特征为“教师讲、护生记、下课看笔记”, 学生围绕教师转, 对教师讲课之外的指示很少涉及[3]。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情景教学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并逐渐向教育界各个领域渗透, 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 是每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把生动的临床情景引入课堂, 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有了更全面的心理准备,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的过程, 他们正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构建自己的求知体系, 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压抑、被忽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 将情景案例角色扮演法充分引入课堂的方法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大多数人类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会的, 人们通过观察了解到新行为如何操作, 在以后的情景中这一编码的信息就能作为行动的向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模拟场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学生到临床实习时就不会觉得书本知识和临床实际相距甚远, 而能够更快地适应自己的角色。

2.1 典型病例分析、学生模拟患者

通过提供病例资料以及提出一些相关问题, 让学生分组学习相关知识并讨论, 选代表发言, 其他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出质疑, 此时由学生单独解答疑问, 最后再由教师做点评、补充, 将本节内容串讲。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既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分析自我的机会。如在进行胆总管结石患者护理的教学中, 通过单纯的文字即可为学生提供两个典型的情景: (1) 胆总管结石患者入院评估及术前准备; (2) 胆道结石患者术后评估及护理。实施方法:要求学生分组预习, 此时可以给学生列出问题以明确目标。比如在第一个情景的设计中, 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列出病因、能表演典型临床表现、自编自演部分术前准备的操作。此种方法学生课前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收集资料, 有的甚至需去医院观察此类患者以满足课堂表演、发言的需要, 从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师模拟患者、学生模拟医护人员

在讲解新的疾病之前, 教师模仿患者, 并叙述主要痛苦让学生来诊治、制订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措施。如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教师叙述主要症状, 启发学生问诊 (包括现病史、既往史等) , 体格检查 (结肠冲气实验、腰大肌实验等) , 列出护理诊断, 拟订护理措施。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施无错原则[4], 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 明示学生要珍惜并自由行使自己质疑的权力, 而不苛求他们的质疑有多大价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使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2.3 自编自排自演情景剧

在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后,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来完整编排、模拟临床场景, 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 把课堂变为病房。把学生引入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中, 让学生扮演护士的角色, 真正体会外科病区护士是怎样工作的, 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能更快适应护士工作。在剧情编排过程中, 要求学生体现护理理念、技能操作, 可以在表演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同时将其作为临床课结束时的考核参考依据。如让学生编排“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的护理”, 要求剧目从患者进入病房开始至出院结束。在这过程中, 要体现对患者心理、生活、内科、外科等方面的护理, 可编排为:入院、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期间发现有穿孔迹象、确诊穿孔、转送外科、外科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健康教育等。

3 情景角色扮演法的效果

3.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爱丁堡宣言》呼吁:“把现在广为应用的被动的学习方法改为更为主动的学习, 包括自我指导和独立学习以及导师辅导等方法, 以保证终生连续学习。”在角色扮演中, 学生通过讨论, 独立拟订具体情节, 并编排演出, 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的作用。通过这种“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会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 从而使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2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不只是靠埋头苦读书, 靠死记硬背就可以了, 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通过在不同的知识情境中反复运用和实践才能灵活掌握知识[5]。角色扮演使理论知识融入到了情景中, 使学生对复杂的内容形成了丰富而灵活的理解, 并通过讨论评价阶段的总结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了准备。

3.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角色扮演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提高人际沟通水平。从某种意义上看, 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投入”的过程,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提高学生对“感情投资”重要性的认识。由于在角色扮演中, 扮演者所得的只是简单的书面情景及角色特色的一般描述, 要依靠扮演者自己构想“角色”, 所以有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

3.4 实现了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而不是指导者, 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 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 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通过情景教学法教学, 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3.5 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角色扮演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开放型、多种能力训练的综合模式。斯米尔研究证实:如果把记忆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 则识记效果会更好。本教学法由于增加了学生讲述、表演的内容, 避免了教师古板的“一言堂”授课方式, 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吸取、掌握知识。

3.6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过渡

临床型的学科有大量的知识内容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 如用传统授课方式来讲解, 学生反映枯燥难懂。因此, 我们利用情景教学, 把这些抽象的原理制作成简单的剧情, 辅以临床见习, 传授给学生。

4 情景教学的要求及注意问题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 但是, 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就会没有深度。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就显示不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优越性, 因而对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教学技能、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具体应用时, 教师要认真备课, 编好“剧本”, 让参加者对整个剧情和角色充分理解。另外, 在角色扮演中, 扮演者易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来考虑问题、体验情感、做出决定, 容易忽视组织和团体的需要,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扮演角色时, 切忌忽视集体的作用。在培养个人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不仅要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随时根据剧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来调整、改变角色扮演的环境, 还要尽可能避免因考虑不周、课程设计不全面, 致使表演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参与、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春.管理学情景教学初探[J].中医教育, 1998, 17 (6) :27-28.

[2]张丽萍.个案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3) :2153.

[3]周德金.深化高校学业成绩考试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1 (6) :73-74.

[4]周建平.外科护理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尝试[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5 (6) :741-742.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9

关键词: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要点控制

情景教学最初由英国语言教育学家Palmer和Hornby创立, 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要求, 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即以生动直观的语言描绘, 创设典型的场景,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促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而角色扮演 (Role-Play) 是情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常用技巧, 起源于心理教育, 其主要特点是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回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角色扮演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被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之中。

一、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特色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并称为“教育中的三个认识论”。建构主义是其高级发展阶段, 是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者在情景中与他人交流, 把学习情景看成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 自我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进而对知识的理解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自我建构。

与以灌输为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色。

(一)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感同身受, 其他没有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亦获益匪浅, 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入的认识, 而且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表明:教学方法与个体的学习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在角色扮演中, 学生要综合运用视觉 (看伙伴的表演) 、听觉 (听伙伴的对话) 以及实际操作 (部分肢体动作) , 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文献表明个体学习效率可达到80%。

(三) 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角色扮演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 而且还要逐渐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社会, 从而使自己的分析和鉴别能力及人文素养都得到提高。以应急管理教学为例, 在应急响应的环节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应急技能, 更深刻体会了“安全第一, 以人人本”的管理理念, 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情感和态度。

(四) 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转变

“填鸭式”教学中, 学生犹如“旁观者”, 并未真正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在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中, 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与参与等形式,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寓学习于角色扮演之中,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随之提升,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

二、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的教学程序与控制要点

角色扮演模式具有较强的教学程序性, 它的实施过程需要遵循如下教学程序。

(一) 选定并进入问题情景

不是所有的教学知识点都可以选择采用角色扮演, 在选定情景时, 学生对情景的熟悉程度是最重要的要求, 越熟悉就越容易进入问题情景。一旦选定后,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向学生展示问题情境, 如讲解真实故事、提供模拟案例等。学生清楚理解问题情境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后, 是角色扮演式教学的起点, 也是整个表演过程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 “演员”的选择

一般来讲, “演员”应具备以下条件:有担任某一角色的强烈愿望;有一定的表达与表演能力;乐意与别人探讨问题;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教师在确定人选时, 最重要的是预先征求学生的意见, 强行安排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不自然, 不利于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从而导致表演失败。

(三) “脚本”的制订

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与临场表现是一把“双刃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要控制整个环节不至于“跑偏”。因此, 需要优先制订情景“脚本”。“脚本”的制订主要包含主要学习目的和相关知识点的串接, 使得角色扮演活动在教师整体控制下尽可能发挥个体的个性。

(四) “观众”导向

好的“表演”和观众密切相关。在角色扮演的教学组织中, 让不参加表演的学生也进入状态, 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使他们与表演者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只有大家都进入问题情景之中, 才能营造出一种活跃的氛围, 获得真实的体验, 特别是对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学生, 要想办法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也能投入对问题的探究之中。

(五) 现场引导

现场引导是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明确的教学主线和目标的情况下, 对现场的控制能力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 要控制住整个情景走向趋于既定的脚本, 从而到达教学目的。

(六) 评估与优化

评估是一轮表演结束后教师的点评, 由于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不尽相同, 持有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所以对角色的行为取向会出现观点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正是评估的要点, 教师要把讨论引导到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上, 分析表演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而不能只关注表演的舞台效果和角色的表达方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优化, 在评估的基础上, 开展第二轮的表演, 会直接达到教学目的。

三、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的主要难点

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都会有一定的挑战性, 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法也有应用时的难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情景设置要“准”

情景设置的“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要准确反映教学知识点和主要教学目标, 不可为了追求满足学生表演的情景而“本末倒置”。二是在满足教学目的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能提升学生参与兴趣的情景。若情景设置不当, 非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反而会打消他们参加表演的热情。在实践教学中, 情境太简单或过于复杂都会使得学生觉得乏味无趣, 从而失去角色扮演的兴趣。为避免发生这些情况, 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能力状况, 使所提出的问题情境既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水平。

(二) 情景扮演对教学时间要求较高

时间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就角色扮演的教学过程来看, 从准备到表演再到讨论与总结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一个完整的角色扮演周期最少也需要3个课时, 这无疑会占用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 给课程整体安排带来困难。

(三) 教学评估难度较大

教学评估是对教育方法检验的过程, 本身就需要时间、资源和方法。实施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的最大难点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课业评价方法, 如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 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的考核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平时检查、课堂观察、个别谈话和典型行为测量等真实性评价方法来考核学生经过多次角色扮演所发生的变化与取得的进步。因此, 编制各种科学的评价工具来保证评价结论有较高的效度与信度便成为检验这种教学效果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四、结语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较, 角色扮演式情景教学方法具备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等显著优点。本文探讨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色, 给出了执行该方法的关键程序和执行要点, 并针对该方法具体使用时的难点做出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灵灵, 陈颖.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 2015 (18) .

[2]段晓凯.角色扮演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2013 (18) .

浅析旅游教学“角色扮演” 篇10

1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含义

“角色扮演法”, 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要运用小品、短剧或实现模拟等形式寓科学教育于表演过程中, 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 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 学习科学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2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特点与意义

2.1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特点。

学生的角色扮演其实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通过情境中的角色展现出来, 如何让学生更快地“入戏”, 离不开情景支持。情景可分为环境情景和材料情景, 在角色扮演中, 要用好这两种情景。如在讲到《导游业务》中的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一方扮演导游, 一方扮演游客, 然后现场即兴表演。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真实的体会到若遇到这样的事件时, 他们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处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心理来揣摩游客的心理, 这就是环境情景带来的作用。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角色扮演中, 常常会因学生的一些幽默语言可能会活跃整堂课的气氛, 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还可以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一举两得。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意义。

(1) 角色扮演法体现了教与学的开放性。 (2) 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4 以角色扮演教学法为例的课堂设计

下面以《导游业务》模拟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为例具体说明这一流程。

4.1 提出问题。

(1) 旅游者要求单独用餐, 该怎么办? (2) 旅游者要求调换房间, 该怎么办? (3) 旅游者要求参加别的娱乐项目, 该怎么办? (4) 旅游者要求退换商品, 该怎么办?

4.2 确定角色。

教师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 每组一个组长, 组长负责安排好角色和公众评委, 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参加。

4.3 布置场景。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情景稍微布置下场景, 但不改变学生整体座位, 如需用到道具, 请学生自己准备。

4.4 明确观察者任务。每组安排2名公众评委, 他们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并且分别记录对每组表演者的表演评语。

4.5 进行表演。

表演者提前做好准备, 按照顺序进行表演, 要求表演时间限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观察者必须遵守纪律, 若出现扰乱课堂的组员, 取消该组的表演资格。

4.6 分析评论。

表演完毕后, 公众评委将自己的评分结果交给老师, 由教师来公布结果。公众评委还要将自己记录的评语进行解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 同时也可以让公众评委快速掌握本堂课的知识点。

4.7 提升概括。

教师对刚才表演的情况做一个总评, 包括对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做一个概括以及对学生的表演做一个点评。最后教师在这堂课内容的基础上提升知识要点:“除了这些要求, 旅游者还会提出什么个别要求?面对这些要求, 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请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相信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教师就将这些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练习, 以便巩固知识点, 下节课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问题。

5 角色扮演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角色扮演教学法虽然在笔者的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成效, 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 (1) 教师难以把握尺度。 (2) 学生表演失当, 遭受其他学生嘲笑。 (3)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4) 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否得到保证。

6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笔者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学的经验,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 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为保证表演效果, 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教师要明确角色扮演达到的目标, 同时也让学生清楚演出要达到的目标。 (2) 在表演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并及时调整。 (3) 在学生交流角色扮演体会时, 教师要耐心聆听, 并且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 (4) 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轻松、自由的氛围, 让角色扮演者具有安全感, 不要因为角色扮演而被人嘲笑。 (5) 教师应给予学生关怀和信任感, 可以让学生更加愉快、自愿地参加演出。

总的来说, 角色扮演法对于许多旅游专业教师而言还是一种新事物, 一种新型的教学法, 正如哲学中所说的, 任何新生事物都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坎坷, 但只要努力去克服, 它就会不断地走向成功。

摘要:现代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独家经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笔者发现“角色扮演法”不失为一种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法。该方法是旅游专业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进入角色情景, 去处理多种问题和矛盾, 达到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旅游专业

参考文献

[1]殷会芳.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2006-3-21.

角色扮演,让英语教学更加精彩 篇11

一、运用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一)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前提,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所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有着丰富的情感、活跃的心理、鲜明的个性的生命体,枯燥而单一的教学势必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自然也很难取得成功。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可以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更具形象性与趣味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需要,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对话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学习新目标九年级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情景对话。这样的教学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讲解,课堂教学氛围更活跃,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

(二)增强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模仿训练的基础上,不只是模仿发音,更为重要的是模仿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这样学生所学到的才不是支离破碎的语言素材,而是能够灵活地用于交流与交际,能够深入地领会语言的精髓。

一方面结合教材,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改编成课本剧,布置教室创设真实的交流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来展开积极的对话。所选话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感,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也不再是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场景来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如围绕着问路、打电话、购物、去朋友家做客等。

另一方面延伸课外,让学生来为影视剧片配音。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经典影视剧片段是学生所喜爱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截取某一片段,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观看与欣赏,然后再将声音去掉,让学生来给不同的角色配音。这样学生更能入情入境,并积极运用表情、动作等辅助表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中来纠正不正确发音,增强语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模仿中来深刻领会不同场合下语言的组织与运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音乐之声》《走遍美国》。

二、运用角色扮演的有效策略

(一)学生参与的全体性

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要认识到合适的差距可以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发挥优生的榜样作用,带动中差生进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优生主动和差生结组,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让各层次学生能够互帮互助,成为学习的共同主体,一起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

(二)角色分配的合理性

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进行角色分配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英语水平,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可以让学生来选取适合自己的角色。要尽量减小成员之间的差异。让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结成小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来选取角色。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不是课堂的中心,要以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过多的干涉,而是要给予学生自主创造与发挥的空间,要站在一定的角度来组织与引导学生有序展开。要做一个忠实的观众,认真欣赏学生的表演,做一个指导者,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做一个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进行表演。这样才能与学生一起在表演中享受表演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才能在表演中积极运用所学语言材料,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

反馈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反馈的时机可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在表演结束之后;反馈的内容包括表演中好的方面与不足的地方;反馈的重点不是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而是要看语言的流利性与交际性。这样通过教师合理而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认清自己在语言学习与运用中的不足,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总之,角色扮演符合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学习规律,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可以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正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带领学生一起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让整个英语教学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角色扮演教学法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将人民卫生出版社周郁秋主编的《护理心理学》之“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 (6学时) 作为教学内容。

1.2 研究对象

均为我校某年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实验组为1~5班共142人, 其中男24人, 女118人;对照组为6~10班, 共136名, 其中男23人, 女113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医学基础、学习成绩等方面, 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研究过程

1.3.1 确定教学目标

按照本章节的内容及教学目标, 确定扮演者的行为目标是:展示“病人”的心理;与“病人”沟通, 评估其心理状态;描述“病人”的心理, 模拟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1.3.2 实施教学

教师利用1学时对实验组进行理论串讲, 重点讲述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另外5学时为“角色扮演”教学法。将实验组的142人分成5组, 每组28~30人, 由学生自愿或由教师分配“病人”角色和“护士”角色, 其他人为观察者。要求实验组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 拟出“病人”的病情、心理和社会问题, 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上课时采用“U”型座位的物理环境, 便于观察者观摩。在角色实施的过程中, “病人”、“护士”和观察者可以互换。每个小组表演时间为30min, 5组学生均要参与表演。教师对整个角色扮演过程进行记录。演练后的“护患”双方进行反馈, 全体学生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总结“病人”的心理或“护士”实施的心理护理要点。教师对学生的沟通技巧、专业知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 教师对活动的组织、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对照组6学时均采用传统的多媒体理论讲授方法。

2 结果

章节授课结束后,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发效果评价问卷, 课后1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元达标测验。统计分析两组的学习效果评价问卷及测验得分情况, 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2.1 效果评价问卷

实验组发出效果评价问卷142份, 对照组发出136份, 均为有效答卷。问卷结果:实验组评价为“好”、“中等”和“差”的人数分别为87、55和3人;对照组分别为91、44和12人。实验组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6.699, P<0.05) 。

2.2 单元达标测验

课后1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元达标测验, 两班考题完全相同, 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 满分为100分。测验成绩按85~95分, 75~84分, 60~74分, <60分4个等级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成绩比较:实验组85~95分 (45人) 、75~84分 (61人) 、60~74分 (29人) 、<60分 (7人) ;对照组85~95分 (25人) 、75~84分 (29人) 、60~74分 (69人) 、<60分 (13人)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35.105, P<0.01) 。

3 讨论

3.1“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优势“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对角色进

行模仿与观察的学习方法, 将其应用于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扮演互动的双方, 将实践过程进行再现[1]。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优势:

3.1.1 加深学生对护理心理学理论的理解

在模拟情境中, 学生对护士的沟通方式和病人的表现都有直观感受, 有利于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点, 提高教学效果。

3.1.2 无伦理道德问题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 如果对真实的心理护理过程进行观摩, 必须征得病人的同意。但当病人意识到有他人在场时, 会有所顾忌, 且可能对其造成情感伤害。而角色扮演过程中, 学生可以大胆地反复练习, 不必担心因失败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3.1.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学生课前需收集资料, 设计语言、行为, 思考解决问题方法;课中需要积极参与, 充分讨论;课后要书写小结, 提交报告。这些均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作为观察者的学生也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2]。

3.1.4 为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

开展角色扮演, 使学生在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得到语言和交往能力的锻炼, 为在今后沟通护患关系, 做好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奠定基础。

3.2 角色扮演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3.2.1 教师应成为引导者

当学生表演准确时, 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的表演出现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调控。表演结束后, 教师应对全部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和总结。

3.2.2 以教学目标位导向

不应为了“表演”而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应该按教学目的, 为表演者制定行为目标;向观察者提出观察目标, 避免盲目性。

3.2.3 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相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虽然有很多优

点, 但不能完全替代讲授式教学法。应注意将角色扮演与讲授式教学法有机结合。角色扮演结束后, 教师应将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并适当介绍一些交流技巧, 以弥补表演中的不足, 确保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角色扮演式教学目的真正达标。

摘要:目的 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某年级本科护理专业1~5班设为实验组, 6~10班设为对照组。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一章,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 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形式, 最后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比较学习效果评价及单元达标测验结果, 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 “角色扮演”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护理心理学

参考文献

[1]殷敏.医学模拟患者和角色演练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7 (2) :171-173.

上一篇:分组教学课程的改革下一篇:校外实践